農村管理基本知識范文
時間:2023-08-10 17:34: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管理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村剩余勞動力;兩階段假設;效用最大化;勞動力回流決策模型;理論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02
一、前言
(一)研究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要素不斷解放,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該群體逐漸向城市空間聚集,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轉移“民工潮”。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不僅提高了該要素邊際生產力與要素收入,更形成了市場化大生產的初始要素準備,為城市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國內許多學者在借鑒托達羅模型的基礎上加以修正,試圖沿用勞動力鄉城轉移模型來解釋農民工群體城鄉回流行為,并假定無論是鄉城轉移還是城鄉回流均是持續性的長期理,即在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之后,即使在城市里入不敷出,只要其認為選擇留城后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預期凈收入大于其返鄉回流收入,他們便會選擇繼續留城。因此推出農村勞動力回流的原因是農民回流后長期預期凈收入水平高于其選擇繼續留城預期凈收入水平。
(二)行為假設
筆者通過對身邊返鄉農民工調查后發現,這些返鄉農民回到家鄉后,其凈收入水平不僅沒有增加,而且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與前述理論解釋存有較大差距。因此筆者大膽假定,鄉城轉移與城鄉回流應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并分別對應不同的假設條件。在鄉城轉移之前,農民工群體往往會積極地將預期收入的時間設定為一段較長的時間,認為城市機會多,只要進入城市便不會找不到工作,即使初始階段入不敷出,后期預期收入一定會提高,對應的行為假設是長期理。而進城之后,等待就業機會或者就業處于入不敷出時,他們會充分考慮自己的生活成本。如果認為選擇在城市等待擇業或繼續就業得不償失時,他們便會選擇城鄉回流。因此,假定完成鄉城轉移后的農民工在城鄉回流階段決策問題上是由短期行為所決定的,且此時遷移者作為短期理性經濟人在決策時考慮增量分析而非長期性的存量分析。本文擬通過對身邊返鄉農民工真實返鄉意愿總結的基礎上,從“以人為本”的視角,通過構建勞動力回流效用最大化決策的微觀機制,以此探尋勞動力回流的本質,進一步解釋我國勞動力回流的真實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回流現狀分析
(一)勞動力回流現象普遍存在
經過近30年的流動變遷,我國勞動力流動呈現出多元化流向的新特征,農村勞動力回流和就地就近轉移已成為一種長期的經濟現象。以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安徽省為例,通過對安徽省09-15年統計年鑒數據整理發現,隨著安徽省城鎮化的推進,在安徽省總人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流向外省半年以上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數的比重從2011年的17.44%降到2013年的16.31%,流向外省半年以上人口數量占總流動人口比重由2009年的77.9%降到2013年的67.96%,相應的流向本市縣及其他鄉鎮的比重由2009年的14.75%上升到2013年的22.74%?!半p降一升”數據表明,近年來,安徽省農村勞動力回流和就地就近轉移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從勞動力回流主體結構來看,年老勞動力高于年輕勞動力回流占比,但兩者的差距是不斷縮小的,從這個角度也進一步佐證了除自然原因的勞動力被動回流外,年富力強的勞動力選擇主動回流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中。
(二)勞動力返鄉意愿原因總結
筆者對身邊返鄉農民工的真實返鄉意愿進行調研后發現,這些回流人口的返鄉原因大致可歸為以下四類:一是自然返鄉型,即因本人或家人婚育和年齡自然衰老等自然原因而主動選擇返回農村;二是就業未竟型,即在城市沒找到工作或沒找到合適工作或收入較低等原因自愿失業返鄉;三是生活厭倦型,即厭倦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教育、醫療福利歧視等;四是個人發展型,即覺得返回家鄉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三、模型建立
(一)現有模型不足
1.忽略了勞動力回流決策的短期行為假設
托達羅認為農村勞動力在作出遷移決定時,不僅考慮短期內的預期收入和成本,也會從長期甚至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來考慮,如果長期的收入能夠彌補短期的成本,他們也會做出遷移的決定[1]。模型只是分析了勞動力向城市方向遷移的瞬時決策,并沒有充分考慮這種遷移的可持續性。遷移之前勞動力更多地傾向長期行為,但遷移之后是否回流卻主要由短期行為所決定的。遷移者作為經濟人是理性的,等待就業機會或者就業處于入不敷出的時候,會充分考慮自己的生活成本。如果認為選擇在城市等待擇業或繼續就業得不償失時,他就會在遷移后重新返回農村。這就解釋了現實中為什么流人城市的勞動力在城市找不著工作的話,一般都會返回農村,而不像托達羅說的那樣繼續在城市里等待就業機會。
2.忽略了以人為本效用最大化
因其自身吃苦耐勞特質以及眾多群體產生的激烈競爭,農民工勞動力曲線并不如傳統勞動力模型向后彎曲的明顯。不過,農民工群體仍遵循一般勞動供給曲線中向后彎曲特點,雖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內其不考慮效用的最大化,比如為了獲得收入農民工可以忍受惡劣的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忍受長期與家人的兩地生活等,但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入不敷出,或者感受到外出務工壓力,該群體仍會選擇回流,并在收入最大化與效用最大化中波動,表現出在城鄉之間擺動遷移的特征。此外,勞動力外出或遷移的決策是由家庭集體決定的,由于家庭成員的異質性(其年齡、文化素質和技能存在差異),為追求福利最大化,家庭會按排一部分人外出打工掙錢,剩下的人留在家里從事農業勞動。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土地制度和傳統的文化等決定了鄉城遷移的決策主體是農戶家庭[2]。
3.忽略城市生活成本
托達羅模型并沒有考慮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工作后的生活費用,并且一般來說,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要遠高于其在農村地區的生活成本。這種城市生活成本既包括實在的物化成本,也包括難以物化的心理成本,如進入城市后的生活與工作適應程度、城市居民對其在工作中與生活中的態度以及農民工對務工中收入、生活的主觀評價等。
(二)修正
1.增量分析
本文依據勞動力回流決策時短期行為假設,采用增量分析方法構造模型,以期對勞動力回流決策做更精確的刻畫。增量分析是邊際分析的變形,表示變量的大量變化,包括離散的、跳躍性的變化,也可以是非數量的變化[3]。
2.引用效用最大化模型
本文在預期收入模型的基礎上,引入效用最大化模型,在比較預期凈收入經濟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非經濟因素進行比較,并將其納入到勞動力回流決策模型中。
(三)回流決策模型建立
在遵循最大化理論的基礎上,首先把農民工回流決策模型進行簡化,為從最基本的模型出發,將先進行若干假設,隨后逐步放寬假設的條件,使模型盡可能的向實際情況靠近。
假設一:短期經濟人行為假設
入城后的農民工在一段時間()內等待就業機會或者就業處于入不敷出時,他們會充分考慮自己的生活成本,若認為選擇在城市等待擇業或繼續就業得不償失時,他們便會選擇城鄉回流。
假設二:農民工在城市務工和返鄉后的就業概率均為1
該假設說明農民工在城市不存在等待擇業或失業壓力,而且返鄉回流后,一定可以就業。
假設三:農民工回流主要受收入最大化的影響
在一定的預期收入范圍內不考慮效用的最大化,比如為了獲得收入農民工可以忍受惡劣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忍受獨自在外生活等。
基于上述三個假設,我們構建簡化的農民工回流模型如下:
式中e表示在時刻時間內預期總凈收入增量,在時刻時間內回流至農村后預期凈收入增量,在時刻時間內留城預期凈收入增量,表示城鄉遷移動作成本。
然后,放寬假設條件二,引入就業概率變量。
式中, 表示農民工在回流地時期就業的概率,農民工在城市時期就業的概率。農民工回流后即使未從事其他工作,至少還可以從事農業勞動,因此假定農民工回流后的就業概率=1;農民工在城市就業概率可以擴展為農民工在城市就業承擔的相關風險,風險包括就業的可持續性和收入的保障性,故。
最后,放寬假設條件三,引入非經濟因素。農民是否回流取決于兩地的效用最大化情況,如下式所示:
式中, 表示農民工時期選擇回流地的預期總效用,表示農民工在回流地的預期收入效用,表示農民工在回流地受非經濟因素等影響帶來的效用。表示農民工時期選擇留城的預期總效用,表示農民工留城的預期收入效用,表示農民工在回流地受非經濟因素等影響帶來的效用?;谛в米畲蠡膭趧恿亓鳑Q策模型如下:
(四)小結
本節在提出農民工外出務工以及城鄉回流的兩階段假設的基礎上,通過修改農民工短期經濟理假設,從最基本的農民工回流決策模型出發,一步步放寬就業風險、非經濟因素等相關假設條件,逐步完善農民工回流決策模型,為進一步探討回流決策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提供理論基礎。
四、基于短期假設的農民工勞動供給曲線分析
通過前述模型建立,本文在一般勞動者供給曲線的基礎上,依據不同假設,作出基于短期假設的農民工勞動供給曲線分析。
(一)基于長期假設的農民工勞動供給曲線
農民工勞動群體因其自身吃苦耐勞特質,其勞動供給曲線彈性更弱,表現在勞動供給曲線上,其與一般勞動供給曲線相比要更坡?;谄溟L期假設,勞動力對長期預期收益看好,在勞動力充分供給的情況下,當工資率低于某一個閾值時,農民工勞動供給會更大,表現在勞動供給曲線上向前彎曲[4]。該曲線解釋了農民工群體在鄉城轉移時,普遍存在預期向好,對城市機會憧憬,即使在短期入不敷出,其仍會通過增加勞動力供給來增加收入。
(二)基于短期假設的農民工勞動供給曲線
在完成向城轉移之后,勞動力回流決策階段,隨著勞動力報酬凈收入的減少,其勞動供給曲線會突破勞動供給時間原點,現實中會表現出農民工城市逃離,勞動力回流。此外,隨著人們“以人為本”意識的增強,農民工群體會將自身難以物化的心理成本考慮進模型中,因此會表現出凈工資率水平大于零的時候,仍會有很多農民工選擇城鄉回流。
(三)結論
基于短期假設的農民工勞動供給曲線分析,隨著農民工勞動力群體自我意識和家庭意識的增強,該群體不再只考慮向城轉移后凈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將難以物化的心理成本考慮進決策中,如進入城市后的生活與工作適應程度、城市居民對其在工作中與生活中的態度以及農民工對務工中收入、生活的主觀評價等都會影響其選擇是否回流的重要因素。因此,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符合社會向前發展的規律性,國家和企業在促進剩余勞動力進城就業時,不應單單考慮該群體凈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應為其提供在城市中平等工作機會、福利報酬和勞動尊重,更有效的將該部分生產力納入到城鎮化發展中來。
參考文獻:
[1]王箐.流動人口就業代際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王國輝.基于農戶凈收益最大化的宏觀鄉城遷移模型[J].中國人口科學,2006(2):48-57.
[3]楊卿.淺析管理經濟學在企業管理決策中合理應用的理論研究[J].管理學家,2014(8):142-142.
篇2
1、養護隊伍不穩定,養護人員的素質偏低。雖然各鄉鎮按照要求組織了養護人員進行道路養護,但現有養護人員因工資較低,大多數人員年齡偏大,無法保證養護質量,更無從談起提高養護水平,因此,養護水平和養護質量都無法得到保證,就這樣也不能穩定,經常性出現人員交替現象,形成一種散兵作戰態勢。
2、重建輕養,愛路、護路、管路意識淡薄。侵占公路現象時有發生。各鄉鎮普遍認為只要完成了公路建設,把路鋪到百姓家門前,就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同時,經過幾年的建設,在集資方面也有了很高的積極性。因此,很多鄉鎮都把修建公路作為為民辦實事和樹立豐碑的大好事,而養護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根本看不出成效,更無政績的事情。更有的認為現在建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本就不需要養護,要是養護也是白白的浪費財力、物力、人力。而沿線的百姓,有的公共服務意識、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只圖自家曬糧、草的方便,把水泥混凝土路面作為臨時打谷曬場的大好場所,經常把各種堆積物都堆在路邊,有的更是占道堆放,從而給行人和車輛的出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解決辦法
1、建立健全養護管理運行機制。按照 “統一領導,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機構精干、職責明確、運轉協調、監管有力的管理養護組織體系,建立健全縣、鄉(鎮)兩級農村公路管養機構,明確管養機構職責,科學合理確定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標準,并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和辦公設施,開展正常檢查考核工作。
1.1縣公路管理站(路政大隊)內部機構進行整合和充實,縣公路管理站增設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股,負責對鄉道養護、村道管理養護進行技術指導、監督檢查和考核工作;路政大隊增設路政中隊,負責鄉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監督檢查村道的路政管理工作。
1.2縣交通局成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審核撥付養護資金,監督縣公路管理機構、鄉(鎮)人民政府公路養護機構和鄉(鎮)交管所農村公路養護和路政管理工作。
1.3各鄉鎮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站,并明確一名分管領導,確定專職人員作為從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監管人員,切實加強對鄉道、村道的管理養護。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護站設技術員、統計核算員、巡查管理員(可兼任,在鄉鎮政府機關或村建、土管、水利等現有工作人員中調整或按規定另行招考聘用),主要負責轄區內鄉道公路的養護巡查、監管和鄉道、村道的路政輔助管理。
2、建立健全養護管理制度,以制度引導養護工作,堅持農村公路建養并重的原則,切實糾正公路重建輕的傾向。根據目前的情況,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在農村公路養護上下功夫單位,對農村公路養護好的給予重獎,對不重視養護管理工作的單位給予重罰。讓養護好的單位得到好處得到實惠,同時,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納入目標考評之中,作為對鄉鎮領導考評的一項內容,從而提高鄉鎮領導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公路養護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3、加強監管,管好用好農村公路管養資金??h交通局會同縣財政局制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完善農村公路管養資金申請、撥付、使用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制度,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確保??顚S茫⒔邮芸h紀檢、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接受省、市農村公路建設紀檢監察巡查組的監督檢查。通過規范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管理使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杜絕挪用、擠占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現象的發生,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確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安全。
篇3
一、組織管理
㈠縣衛生局負責培訓的管理和監督指導工作。
㈡項目技術指導組和督查組負責項目培訓和專項技術工作的實施、監督和指導。
㈢鄉鎮應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鄉鎮培訓計劃。
二、培訓目標
通過對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婦幼衛生相關人員的培訓,全面深入學習項目相關文件,理解項目內涵,強化對孕產婦的綜合管理能力,提高產科技術服務水平,從而降低全縣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推進全縣婦幼衛生事業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培訓具體要求達到以下指標:
㈠縣、鄉、村三級項目管理及業務人員降消知識培訓率達100%;
㈡村干部、孕產婦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免費政策的知曉率達100%;
㈢縣、鄉、村三級醫療保健機構人員業務知識掌握率達90%以上,培訓考核合格率達90%以上。
三、培訓對象
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領導,項目實施單位領導及全體工作人員,項目管理辦公室、村孕產婦轉運小組全體成員,項目技術指導組、督導組、專家組全體成員。
四、培訓內容
㈠管理知識
1、責任部門:縣衛生局為主,縣婦聯配合。
2、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為項目目的意義、項目實施及各執行單位職責與管理、項目實施及經費管理、項目監督及協調、健康教育方法、孕產婦急救系統建立與運行。
㈡業務知識:充分利用省衛生廳派駐我縣項目專家的技術資源,重點加強全縣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婦產科骨干的業務培訓。
1、縣級師資培訓:主要內容包括開展項目培訓的目的、要求、培訓方法、培訓計劃的制定;孕產婦保健、產科危急重癥的處理及轉診,有關服務技術規范、產科常用技術操作規程及急救設備規范、設備的管理和使用等。
2、縣級人員進修:縣級醫療保健機構于2008年12月以前選派3名產科醫生、助產人員在市及以上醫療保健機構進修產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技術操作規范以及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等。進修時間每人不少于4個月,通過努力,爭取將縣級醫療保健機構相關人員全部送市以上醫療保健機構輪訓一遍,使之成為全縣業務骨干和專家。
3、鄉鎮衛生院產科人員培訓:中心衛生院產科人員重點培訓產科急救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規范,以提高產科急救能力;一般鄉鎮衛生院的產科人員重點培訓正常產科處理、常見產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轉診過程中基本急救技能。鄉鎮衛生院產科人員可通過理論學習、見習和到縣級臨床進修輪訓一遍。扎實做好鄉鎮產科隊伍建設工作。
4、鄉村醫生、保健人員培訓:由鄉鎮衛生院具體負責,婦幼保健院指導,通過培訓不斷提高鄉村醫生、保健人員篩查高危孕產婦和高危兒童的業務能力,全面掌握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免費政策。
五、培訓方式
按照培訓內容和要求,采取以會代訓、集中培訓、選派進修、蹲點指導、現場督查等多種形式,完成項目培訓各項工作目標。
六、培訓要求
㈠時間要求
第一階段:行政管理培訓在2008年6月30日以前完成。
第二階段:對縣鄉村三級產科人員分批進行業務培訓??h級產科業務人員進修在12月前完成,力爭通過3年時間完成輪訓;鄉鎮衛生院產科人員培訓按宜昌市衛生局的培訓工作安排進行;村級保健人員的培訓由各鄉鎮具體負責,婦幼保健院指導,10月30號以前全部完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開展項目評審監督工作,針對管理及產科臨床、婦幼保健服務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適時進行強化培訓。
篇4
一、瓴導干部應注重的能力培養
(一)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基礎,衛生院院長要養成學習的習慣,不僅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和他人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是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醫學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同時,要善于領悟,對學來的知識和上級政策要有敏銳力,結合實際思考問題,且能將學習的成果轉化成工作業績,這是學習的落腳點。
(二)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靠技術鄉鎮衛生院是基層衛生機構,業務性很強,院長如是技術上的權威,就可獲得衛生人員及社會相關人員的信任,有利于開展工作。業務上院長即使不能成為專家旗手,也應成為行家里手。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靠人品做事先做人,提高管理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做人的品質,然后才是管理方法。在品性修煉方面,衛生院院長一方面要強化自己的責任心,做到在位一日盡職一天。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道德修養,并鍛煉毅力,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逐漸走向成功。為改進管理方法,衛生院院長首先要掌握公共衛生管理、臨床診療管理、財務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其次要懂得循序漸進。衛生院基礎差,起步低,管理要從最簡單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和最緊迫的做起。且注重抓細節,“要想時針走得準,必須控制好秒針的運行”;再次,要嚴格照章辦事,實施績效管理。規章制度和執行情況考核嚴則有之,不嚴則無。
(四)協調能力
協調能力靠真誠如果協調不力,內部工作就難以順暢,外部環境就難以寬松,很多工作就難以落實。提高綜合協調能力,方法很重要。與上級協調要有“膽識”,多匯報,匯報困難和問題必須同時帶“多選題”和“參考答案”,不能只上交矛盾。進行內部協調要源于“誠心”,多說理,切忌簡單粗暴;同時要做到了解情況,共謀對策,不僅注重結果,也要緊盯過程,且要做到關心、激勵、照顧好職工。與相關單位協調要發自“肺腑”,平時要多聯系,態度要誠懇,以()主動、體諒、謙讓的姿態與對方協商問題的解決辦法,同時又堅持原則性。
(五)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靠才智院長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按照政策方針、上級指示和基本規律辦事,又不能固守傳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定式,不盲從迷信,要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才智,開式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六)防腐敗能力
防腐能力靠自控院長在衛生院有“六掌”:掌印、掌舵、掌柜、掌鞭、掌勺。握有一定權力,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過好權力關、金錢關、榮辱關和人情關,做到嚴守紀律不貪贓枉法,秉公盡責不,艱苦奮斗不奢侈浪費。
二、在工作中要抓住的管理重點
衡量院長是否稱職,根本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有沒有良好的工作業績。當前,鄉鎮衛生院院長要抓住五個工作重點創造佳績。
1、認真落實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與管理政策,這是鄉鎮衛生院應該長期堅持的戰略。
2、千方百計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鄉鎮衛生院是農村看病就醫的主要場所,應該解決,也必須解決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問題。
3、高度重視衛生技術隊伍的培養和穩定,使農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醫”。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71
以農村、基層客觀需求為依據,對高專中醫人才“能力”的內涵開展研究,準確定位能力培養目標,改革教學內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更加符合中醫學自身要求和發展規律,符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崗位需要的技能型應用性中醫人才。
研究背景
中醫高專既屬高等職業教育,又有中醫教育特點,這就要求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既應符合職業人才的能力培養目標,還要考慮能發揮中醫藥的學科特色,更要符合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崗位對畢業生能力的實際需求;既要按照職業人才的培養要求,將能力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同時,又要著力訓練其中醫思維能力,體現中醫學豐富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思維特色,提高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高專中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旨在順應時代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中醫人才成長緩慢及畢業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社會適應能力低等問題[1],對完善高等中醫教育結構,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規律的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專中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人才“能力”的內涵研究
通過近年來的畢業生跟蹤調查及農村基層的實地走訪,發現對主要以農村醫療衛生單位、城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要就業面向的中醫??迫瞬?,其知識結構要求全科型,其能力要求依次為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能力、預防與養生保健能力、護理與康復治療能力、急癥重癥處理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疑難雜癥的處理能力、從事農村基層和城鎮社區衛生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中藥炮制、中藥識別能力、心理治療及常用護理技術等,在??茖2》矫婢哂幸欢ǖ纳瞄L則更受基層群眾的歡迎。
中醫人才“能力”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為城鎮社區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行業培養具備中醫基本理論體系和現代醫學基本知識,具有運用理、法、方、藥診治疾病的應用能力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具有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畢業后能適應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等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中醫專門人才。
能力目標:具有較熟練和準確運用四診八綱、理法方藥進行辨證論治的能力;掌握中醫的思維方法,具備運用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以及現代醫學基本知識診治農村基層和城鎮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具備運用中醫傷科學、社區急癥與急救、外科操作技能等知識處理一般危重急癥的應急處理能力;具備臨床護理、藥物配方、預防接種和衛生保健等一般知識和常用技能;具備一定的英語聽、寫、讀、說、譯能力,并能借助醫學辭典閱讀專業書刊的能力;具備計算機基本知識和一般操作技能;具備一定的人文科學相關知識,能適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的能力;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繼續接受再教育的能力。
中醫人才“能力”培養具體內容
基本專業能力:按照中醫學人才成長規律施教,中醫學知識、理論以“夠用”為度,強化基本實踐技能培養,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中醫理、法、方、藥進行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具備對急、難、重癥患者的初步診斷及處理的能力。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于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堅持中醫為主,中、西醫教學并重的基本思路,培養能中能西的現代中醫人才。中醫學專業是面向基層、社區培養人才,而在鄉鎮醫院及村衛生所從事醫療工作的從業人員,在能中能西的同時,尚應具有預防防與養生保健能力、護理與康復治療能力以及一定的中藥炮制、鑒定能力等,對其知識和能力結構,要求更趨全科型。
中醫思維能力:中醫學是醫學和哲學的統一體,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將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與元氣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哲學思維方式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中醫思維方法。在診療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通過對人體整體機能調節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其針對的是患病的人,而不局限于疾病本身,中醫學的治未病思想、整體思維、辨證論治思維、形象思維、“和”思維、抽象思維、司外揣內思維、經驗再現思維、模糊判斷思維、歷代醫家創造性思維等思維方法獨取特色[2],是當今中醫大學生在傳承與弘揚祖國醫學過程中,必備的思維品質。
中醫文化素養:依托學校的人文優勢,以傳承與創新中醫文化為切入點,營造科學嚴謹的校園文化氛圍,推進校園中醫藥文化建設,提升學生中醫文化底蘊,讓學生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領略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體悟蒼生大醫的成長歷程,傳承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讀懂醫學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
繼續學習能力: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會知識、應用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在學期間不斷培養繼續學習的能力,為今后工作當中不斷獲取學科新知識、提高臨床服務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礎。要具備扎實的古漢語基礎,能夠熟練閱讀古典醫籍;具備熟練閱讀醫學專業外文資料能力;熟練應用計算機進行相關醫學文獻檢索的能力;具有積極地獨立地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中醫創新能力:遵循中醫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既要保持特色優勢又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豐富和發展中醫理論與實踐。中醫創新在面對諸多挑戰的同時,也存在前所未有的機遇[3],建立符合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的研究體系,加強古醫籍中的中醫藥知識、方法、技術的挖掘、整理與升華,加強民間單驗方搜集與研究。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善于抓著機遇,在傳承的同時,不斷推進中醫創新。
討 論
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對高專中醫人才“能力”的內涵開展研究,確定能力培養目標,以期人才培養內容更符合中醫學自身要求和發展規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更多符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崗位需要的技能型中醫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漢鏞.中醫理論與臨床脫節芻議[J].醫學與哲學,1996,16(8):40.
篇6
積極探索既有利于穩定低生育水平,又符合新形勢下知情選擇工作要求的新途徑、新舉措、新機制,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方針,按照積極穩妥、先立后破、穩步推進的基本思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并發癥和意外妊娠,努力維護好廣大育齡群眾的合法權益,把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不斷引向深入。
要遵循國家指導與群眾自愿相結合、整體推進分類指導相結合、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指導已生育子女夫妻選擇長效避孕方法為主的原則,不斷改進和完善管理與服務模式、方法,引入優質服務的新理念、新做法,為育齡群眾提供更多的、可供選擇的避孕節育新技術、新產品。要把法律、法規的規定、上級的要求、群眾的需求和本地的實際相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知情與選擇、逢愿與依法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關系,采取“政策指導”與“技術指導”、“群體指導”與“個人指導”相結合的方法,科學指導育齡群眾在充分知情選擇的基礎上,負責任地選擇避孕方法。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計生協會的作用,更好地組織育齡群眾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確保知情選擇工作穩步、持續、健康地深入開展。
二、知情選擇工作標準
1、鄉知情選擇工作標準
⑴制定了開展知情選擇的工作方案。
⑵育齡群眾對人口、計劃生育及生殖健康等基本知識知曉率85﹪以上。
⑶計劃生育手術知情同意率100﹪。
⑷已婚育婦女綜合避孕率87﹪左右;農村人口當年落實的節育措施中,長效節育措施占95﹪以上。
⑸已婚育齡婦女人流率1.5﹪以下。
⑹術后和藥具隨訪服務經95﹪以上。
⑺手術并發癥發生率1‰以下。
⑻群眾對避孕方法的滿意率95﹪以上。
⑼80﹪的村達到知情選擇工作標準。
2、村知情選擇工作標準
⑴制定了包含知情選擇內容的村規民約。
⑵達到合格村或基本合格村標準。
⑶育齡群眾對人口、計劃生育及生殖健康基本知識知曉率90﹪以上。
⑷育齡群眾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并簽訂了計劃生育手術知情同意書。
⑸村計生服務室達到合格服務室標準。(可設在村醫療室)
⑹群眾對避孕方法的滿意率95﹪以上。
3、不同人群避孕方法知情選擇指導原則
⑴新婚:選擇口服藥、。
⑵已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應指導其首選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皮下埋植劑。
⑶已決定不再生育子女的夫妻或身體情況不宜生育的夫妻:應指導其首選輸卵(精)管絕育手術。
4、知情選擇工作方法、步驟
⑴開展國情、省情、計劃生育政策、法律、法規以及避孕方法知識的宣傳,培訓基層計劃生育管理和技術服務人員。
⑵制定或充實包含知情選擇內容的村規民約,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⑶向服務對象詳細介紹避孕方法的有關知識和手術注意事項。對施行計劃生育手術的,指導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⑷技術人員按常規要求實施手術。
篇7
關鍵詞: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農民;素質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 農業人口占全省人口70%以上,(農村人口達5457萬人)在我省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提高我省農民整體素質,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根本上解決我省“三農”問題的基礎。
電視作為當代第一媒體,已成為農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農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因此,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的開辦,對影響、改變、提高我省農民素質將起到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河北省農民素質現狀
農民素質是指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和基本素養,主要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經營管理素質等五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農民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與實現農業現代和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新型農民應具備的素質有很大差距。
1.文化素質
從當前我國農民的受教育情況看,農民所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亟待提高。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與城市相差3年,我國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到2008年底,在河北省農村勞動力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1%,中專文化程度的占2.3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6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81%,小學文化程度的17.8%,文盲或半文盲者1.76%。農民文化素質偏低, 直接影響了農民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2.科技素質現狀
2007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0%,比城鎮居民低2.6個百分點,農民科技素質整體偏低。到2005年底,河北省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為340039人,占農村勞動力的1.14%。其中,中專及以上學歷者8577人,占人才總量的2.5%。從目前農村看,留守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都是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觀念滯后的老年人和婦女。由于科技素質低下,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的接受能力不高,制約了我省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3.經營管理素質現狀
現代市場經濟要求農民應當具有一定的市場經營管理及合理配置人、財、物和土地等資源,組織生產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和能力。目前,絕大數農民由于受傳統小農經濟、計劃經濟、分散經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市場意識落后,經營管理意識差,缺乏農業產品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使得他們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經營、管理、組織、協調能力不強,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的局面,競爭能力弱。
4.身體素質現狀
近三十年來,我國農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也有了較大的改善,農民身體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與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身體素質還有較大的差距。目前,在我省農村,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衛生保障和衛生生活常識,飲食安全、習慣和觀念還很陳舊,健康狀況仍比較差。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十分普遍,身體素質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嚴重制約因素。
5.思想道德素質現狀
黨的以來,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總體上得到了提高,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不斷加強,學科學和崇尚科學的思想已基本形成,團結互助、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得到了弘揚,普遍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和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燒香拜佛、算命等不良封建思想遺風在農村重新抬頭,賭博、偷盜等違法現象屢見不鮮,這些都反映出當前農村農民的思想道德意識還亟待提高。
二、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對提升農民素質的優勢和作用
1.電視是農村居民的首選媒介
看電視已成為當代農民獲取信息和文化娛樂最主要的方式,甚至是部分農民唯一的方式。據2009年,全國電視頻道覆蓋及收視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的農村電視人口,總共約8.28億人,2.20億戶;農村居民每周平均有5.2天會接觸電視,遠高于其他媒介的接觸頻率,傳播優勢無可比擬;農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收看電視的時間長達163.9分鐘,領先于其他各類媒介。另外,據央視調查中心的收視率調查顯示,城市居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是120 分鐘,農村居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是166分鐘,比城市民長46分。
2.電視傳播特點和優勢與農民文化素質相適應
電視是聲畫結合的藝術,它能夠使人輕松地從中得到娛樂并獲得信息和知識。電視成為農村受眾的首選媒介,是基于電視本身的傳播特點和優勢,聲畫并茂、形象直觀不但吸引農村受眾的眼球,而且電視傳播更適合農民的文化狀況。當代農村受眾的特點是:一是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二是生活在信息、文化、交通等相對較為封閉的農村,缺乏信息獲取途徑和文化娛樂;三是渴望致富,需要農業科技信息和技術。因而從電視媒體自身特性來看,電視是大眾傳媒中最適合農村實際,最貼近農民生活,也是最有可能影響、改變、提高農民素質的媒體。
3.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的優勢
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于2005年5月l日正式播出,是全國第三個省級對農專業頻道,實行有線無線雙覆蓋,有效覆蓋河北省98%以上人口,全天24小時播出節目。開播近四年來,農民頻道始終秉承“服務三農、關注公益”的頻道理念,堅持打造最貼近廣大農村群眾的頻道,通過不懈努力,農民頻道已成為河北省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頻道,被廣大農村觀眾親切的稱為“咱農村老百姓自己的頻道”。目前,《三農最前線》、《致富情報站》、《非常幫助》等欄目受到廣大農村觀眾的歡迎和信賴,社會影響力很大。
三、辦好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的建議
1.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立足農民的發展需求
“三農”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叭r”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將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團結。因此,農民頻道應始終秉承“服務三農、關注公益”的頻道理念,以農村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滿足農民的發展需求,全面宣傳解讀涉農政策,關注農民生活,傳遞致富信息,立足農村,溝通城鄉,倡導新觀念, 建設新農村,要堅持宣傳科學思想、知識和現代意識, 反對封建迷信,要引導他們更新觀念,在引導農民科學致富時,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2.堅持“三貼近”原則,突出農業節目的專業性和公益性
辦好對農節目的關鍵是堅持“三貼近”(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農村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立足農民需求,圍繞“農”字做文章。農業電視節目是辦給農民看的節目,辦給農民看的節目就要貼近農民,貼近農村的生活實際,了解和知道農業、農村、農民最需要什么,電視工作者只有根植于農民群眾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想法, 關心他們的疾苦,當農民的知心朋友, 才能辦出農民喜歡的節目。
3.創新農業節目形式, 提高農業節目的可視性
農業電視節目是面向文化素質不高的農民,覆蓋的區域是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其目的是讓農民從中獲得知識,這也決定了農業電視節目必須解決娛樂性與知識性、服務性的矛盾。對于這一特定的專業性電視節目,我們要不斷改進和創新,節目內容和表現形式必須按農民的需求和習慣來確定,節目要貼近生活,增加節目的故事性、娛樂性、趣味性,節目形式要喜聞樂見,做到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使農民輕松地得到知識和現代觀念的熏陶,這樣才能滿足廣大農村電視觀眾的需求。
4.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業電視節目制作隊伍
要辦好對農節目,高素質的制作隊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在從事農業節目制作的電視工作者中,絕大多數人專業技能都很優秀,但缺乏必備的農業知識,缺少或沒有農村生活的感性認識,對“三農”的認識比較粗淺。因此,對農節目制作者,必須加強農業基本知識和有關“三農”知識的學習,提高思想認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和素養,深入地了解農業,了解農村,傾聽農民的心聲,準確把握農民的需求,制作出富有感情和農民要看的電視節目。
參考文獻
1.王素君,李英.創新農民教育模式培育新型農民--基于河北省農民素質及教育現狀的思考[J].農業經濟,2008,(6):63-65.
2.李啟波.提高農民素質是培育新型農民的關鍵[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3(2):7-11.
3.徐杰玲,王文祥.新農村視野下我國農民素質現狀與新型農民的培育[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3):6176-6178.
篇8
鄉鎮衛生院長工作心得
鄉鎮衛生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工作在最基層的衛生院院長官雖不大,責任不小。要當好院長,必須有正確的理念,熟悉我國農村衛生工作的政策;在抓建設時,必須堅持衛生院的公益性質,做到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并執行“夠用、實用、管用”的建設原則,搞好基本醫療服務。
一、瓴導干部應注重的能力培養
(一)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基礎,衛生院院長要養成學習的習慣,不僅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和他人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是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醫學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同時,要善于領悟,對學來的知識和上級政策要有敏銳力,結合實際思考問題,且能將學習的成果轉化成工作業績,這是學習的落腳點。
(二)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靠技術鄉鎮衛生院是基層衛生機構,業務性很強,院長如是技術上的權威,就可獲得衛生人員及社會相關人員的信任,有利于開展工作。業務上院長即使不能成為專家旗手,也應成為行家里手。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靠人品做事先做人,提高管理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做人的品質,然后才是管理方法。在品性修煉方面,衛生院院長一方面要強化自己的責任心,做到在位一日盡職一天。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道德修養,并鍛煉毅力,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逐漸走向成功。為改進管理方法,衛生院院長首先要掌握公共衛生管理、臨床診療管理、財務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其次要懂得循序漸進。衛生院基礎差,起步低,管理要從最簡單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和最緊迫的做起。且注重抓細節,“要想時針走得準,必須控制好秒針的運行”;再次,要嚴格照章辦事,實施績效管理。規章制度和執行情況考核嚴則有之,不嚴則無。
(四)協調能力
協調能力靠真誠如果協調不力,內部工作就難以順暢,外部環境就難以寬松,很多工作就難以落實。提高綜合協調能力,方法很重要。與上級協調要有“膽識”,多匯報,匯報困難和問題必須同時帶“多選題”和“參考答案”,不能只上交矛盾。進行內部協調要源于“誠心”,多說理,切忌簡單粗暴;同時要做到了解情況,共謀對策,不僅注重結果,也要緊盯過程,且要做到關心、激勵、照顧好職工。與相關單位協調要發自“肺腑”,平時要多聯系,態度要誠懇,以主動、體諒、謙讓的姿態與對方協商問題的解決辦法,同時又堅持原則性。
(五)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靠才智院長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按照政策方針、上級指示和基本規律辦事,又不能固守傳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定式,不盲從迷信,要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才智,開式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六)防腐敗能力
防腐能力靠自控院長在衛生院有“六掌”:掌印、掌舵、掌柜、掌鞭、掌勺。握有一定權力,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過好權力關、金錢關、榮辱關和人情關,做到嚴守紀律不貪贓枉法,秉公盡責不以權謀私,艱苦奮斗不奢侈浪費。
二、在工作中要抓住的管理重點
衡量院長是否稱職,根本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有沒有良好的工作業績。當前,鄉鎮衛生院院長要抓住五個工作重點創造佳績。
1、認真落實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與管理政策,這是鄉鎮衛生院應該長期堅持的戰略。
2、千方百計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鄉鎮衛生院是農村看病就醫的主要場所,應該解決,也必須解決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問題。
3、高度重視衛生技術隊伍的培養和穩定,使農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醫”。
篇9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農村中小企業 人才匱乏 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中小企業靈活利用鄉村地區的自然及社會經濟資源,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管理落后、技術創新不足、人才匱乏等問題是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共同難題。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企業更具有代表意義,因此應從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企業入手,分析人才匱乏的原因,以期探索突破人才困境的出路。
農村中小企業人才匱乏的原因
目前,農村中小企業的人才匱乏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造成中小企業人才困境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落戶。一是企業外部環境缺乏吸引力。這些企業大都處于地域比較偏僻的農村或鄉鎮,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交通落后,信息更新比較慢,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習慣了繁華喧囂城市氛圍的大學生,往往認為只有在城市工作才能有成就,一般比較傾向留在城市尋求發展,即便來到農村企業,只是為了積累經驗和技能,遇到合適的機會,很快就離開了;另外,在目前城鄉差別明顯的情況下,鄉鎮和農村繁華不如城市,待遇不如沿海,造成居住在城市的人才對農村企業望而卻步。農村的環境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變的,而且也不是一個企業所能改變的,這些客觀因素都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二是企業自身缺乏吸引力。農村企業規模較小、管理理念落后等,不易引起優秀人才的歸屬感。如企業的生產規模小、擁有的資產少;中小企業的員工多是當地人,在生活習慣和企業文化上,融合其他地域的氛圍不足;企業管理不夠規范,家族作風嚴重等等,這些因素都使得外部人才不愿落戶。
企業內部培養的人才不斷流失。中小企業自己培養的技術人員大多數生長在農村,經過在企業多年的實踐鍛煉和工作經驗的積累,成為農村中小企業重點培養、使用的對象和技術上的依靠力量。一般來講,他們的家庭、親戚朋友在本土,他們應該能比較安心地在農村中小企業中工作,但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這些企業培養起來的“土專家”也不斷地流失。首先,高薪的誘惑。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外界對企業員工的誘惑很多,高薪始終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一些私營企業競相開出高薪、高福利等誘餌,甚至不擇手段地從農村企業挖走人才。其次,自身發展的需要。有些農村企業實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限制了有能力的人才進入企業管理層,人才只好另尋出路。而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提供了更多實現抱負的平臺,他們的用人制度健全、管理方式科學,人才的發展前景比較廣闊,容易受到中小企業的人才的青睞。最后,缺乏職業精神。部分農村企業人才缺乏職業精神,對企業的忠誠度不夠。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培養他們,而等這些人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能后,很快就跳槽了,僅僅把企業作為另攀高枝的踏板,而相應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對他們構不成約束。
管理人才難以適應新的形勢。農村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初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從業者比例很低,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幾乎沒有。首先,企業決策層。他們很多都是從農民直接轉化而來的,主要是靠敢于冒險、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靈活的頭腦,靈活利用本地資源,通過深厚的人脈抓住市場機會,在企業中擁有很高的權威。但是,他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對現代市場經濟、知識經濟了解甚少,僅憑權威、經驗和直覺辦事,當外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時,就會面臨很大的困惑、迷茫和壓力。決策層是企業的靈魂,如果外界環境變了、組織結構變了、企業制度變了,而決策層素質能力不提高、管理不創新,企業發展就會遇到瓶頸,也難以走向縱深。其次,企業中低管理層。在農村中小企業中,中低層管理人員往往是因為技術突出和工作成績突出而被提拔上去的,是生產經營中的骨干,他們的基本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中低層管理者在技術上的優勢不言而喻,但是他們的短板在于管理。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同時欠缺系統的企業管理知識和技能,又沒有決策層的權威,所以,管理往往通過私人關系、道德約束和一些簡單的獎懲方式來維系。
職工整體素質不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很大提升,但在現階段,全國4億多的青壯年農民中,仍有近1/4是文盲和半文盲。農村中小企業一線工人隊伍整體素質不高,職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目前,這些企業的職工基本來自農村,既沒有經過現代工業文明的熏陶,也沒有受過專門的技術培訓,思想文化、技術素質都不夠理想,與生產的繼續發展不相適應。伴隨著農村打工熱潮,在農村剩余的勞動力,年齡較大、女性偏多,在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更差一些,文化程度普遍只有小學或初中的水平。一般說來,職工掌握生產技能能力的強弱和文化水平與技術理論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低文化素質的鄉村企業員工不容易掌握先進的生產設備。雖然大多農村青年能吃苦耐勞,但是文化知識偏低,作為產業工人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往往達不到現代企業的要求,他們的安全意識、營銷意識、合作意識都比較弱,這些都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多不利。
突破農村中小企業人才瓶頸的思路
新時期我國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就是把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隨后,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由主要增加物質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必須緊跟形勢發展,不斷突破企業發展的人才瓶頸,向人才、管理、技術要效益。
打造懂市場、會管理的企業家隊伍。企業的發展與經營者自身素質關系極大,一個有知識、有能力、具有開拓精神的企業經營者,能使企業由小變大,迅速成長。第一,參加培訓,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企業管理者多為半路出家,缺少專業訓練,平時又忙于企業經營發展,靜下來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不多?,F在,國內一些高校開設EMBA班,課程內容廣泛,企業經營者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集中上課,系統學習工商管理知識和有效經營的規律。結合企業自身特點,融會提煉,把學到的先進企業管理理念結合實際運用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另外,有針對性地參加短期培訓是獲得現代管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較短的時間內,專家從組織管理、團隊建設、領導魅力修養等多方面、多角度帶給企業家最前沿的企業管理信息;而參加培訓的企業家在討論和交流中,啟發自己發展企業的思路,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第二,注重學習,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真正的企業家不僅是經營管理的專家,也是相關知識的通才。一個具有強烈學習意識的經營者,講究學習方法,明白“學什么、怎么學”。經營者應主動地學習法律、外貿、信息、營銷、金融知識等現代企業家所必需的高層管理知識,這些知識不需要企業家精深的研究,但是必須掌握其基礎知識。作為企業家個人,也應注意關注當前行業發展的最新成果,最新的管理經驗,及時學習掌握新知識,不斷實現知識更新;同時,有的放矢地學習,針對企業現實問題學習新知識,尋找新辦法,從而順利地解決面臨的問題;不僅習慣于在書本上找答案,也善于向實踐學習,學習借鑒他人長處。經營者通過長期堅持不懈地主動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效率,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和企業生產力。
造就穩得住、用得上的技術人才隊伍。技術人才是企業最為缺乏,也最容易流失的人才。既要吸引人才,又要留住人才,企業在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條件下,需要下大力氣改變企業內部環境。一是以待遇留人。相對于同行業其他公司來說,企業的薪酬水平要具有競爭性,切實提高技術人員的薪資福利待遇,在不拖欠工資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物價上漲的實情,企業合理確定他們的工資水平,滿足技術人員正當的物質需求;及時辦理各項社會保障福利,如社會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等等,免除員工的后顧之憂;允許技術入股,使技術成為參與分配的一種方式;鼓勵技術人員積極創新,對于在技術改造、技術革新中有特殊貢獻的要給予重獎,因為每次技改為企業節省了成本,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福利待遇,既指看得見的真金白銀,也指員工各項權利能否得到尊重。國家法定的節假日,員工的休息權要保證,如果要加班加點,必須按標準支付加班工資。特別是技術人員,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往往以廠為家,加班加點,節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二是以感情留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物質上的需求不是唯一的。因此,企業要創造恰當的精神和情感因素來吸引和留住人才。對于企業自己培養的“土專家”,他們對故土、對培養自己的企業感情還是比較深厚的,企業要發揮同鄉本土的優勢,在鄉里鄉親樸素情感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出企業人性化的關懷,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他們能夠甘心留下來。例如,平時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家庭中的難題;逢年過節,到技術人員的家里去慰問和看望;婚喪嫁娶,企業出頭露面為他們策劃組織等等。三是以事業留人。在企業中,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能夠讓人才脫穎而出,為他們的事業提供上升的空間和機會。鼓勵技術人員參加職稱評定,這關系到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也是充分發揮他們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手段;提供技術人員不斷學習充電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一些既能不斷學習技術專業知識、又能不斷學習現代化管理思維的技術骨干,企業應逐步培養鍛煉他們,使他們成長為企業和行業最迫切需要的管理技術復合型人才。
培養有能力、有辦法的企業中低層管理人員隊伍。中低層管理者要能準確、客觀地反映企業生產狀況并提出合理化建議,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有效地組織生產,使企業達到上行下效、信息暢通、職工團結的狀態。首先,要提升管理能力。中低層管理者要有較強的學習意識,能夠自覺學習生產管理的基本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知識、人際溝通的基本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企業制定規范的培養規劃,構建中低層管理人員的長效培訓機制,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來企業進行培訓指導或者組織管理人員到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進行參觀、交流、學習,借助外部力量增強中低層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其次,要引入競爭機制。對中低層管理人員的管理任務進行細化,納入企業績效考核,以工作成效來衡量他們的成績,讓每個管理者有壓力和動力。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工藝管理、如何加強紀律管理和生產安全管理,這些思考使管理者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能夠不斷涌現新思路、新辦法。而一些好的經驗和辦法,不僅提高、優化了中低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也使企業充滿活力和生機。最后,要發揮帶動作用。中低層管理人員是對職工進行直接管理者,又是生產經營的直接組織者。他們工作在職工之中,也是技術上的佼佼者,所以,要身先士卒,刻苦鉆研,帶頭解決技術難題;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形象,在行為上做出表率,在工人中既有較好的公信度,又能同職工打成一片,帶動和影響一群人。作為中低層管理者,要既能帶頭嚴格執行企業的決策計劃,又能經得起職工的監督,在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團結職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培養基本素質扎實、技能嫻熟的勞動者隊伍。職工群體是一切技術活動和生產活動的終端,他們的文化和技術素質對于生產活動的實施和有效運行有著直接影響。農村企業的職工大多是當地村民,其本身務工又務農,他們一是不愿學習知識,二是缺少時間。要培養一支基本素質扎實、技能嫻熟的勞動者隊伍,一要鼓勵工人學習。企業的學習力就是企業的競爭力,農村中小企業外部缺乏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工人自身文化素質又不高,更需要通過后天努力來提高自己。企業應在組織好生產的基礎上,號召職工積極參加學習,并逐步實現學習制度化和規范化。同時,企業激勵員工從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入手,結合崗位和自身特點,利用業余時間報考各類大中專院校,參加各類資格考試或其他形式的學習,在企業形成倡導學習、尊重知識的導向。在工作實踐中,要提倡愛崗敬業,使職工能夠“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工作時能夠共同攻克難關,閑暇時能夠相互交流技術、經驗。二要開展比學趕幫活動。企業應搭建平臺,利用節假日在職工中進行技能比武,大力倡導學技術、搞革新、爭貢獻,讓職工有技能展示的舞臺和增進交流、切磋技術的機會。對于在技能競賽中的優勝者,及時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技能與工資福利掛鉤,并作為年終評先樹優的主要依據。對于技能較差的員工通過傳、學、幫、帶等多種方式,幫助他們克服工作中的難題,盡快提高操作技能。通過技能大賽比出差距,學到本領,能有效提高一線工人崗位操作的能力,促進操作人員之間的業務技能相互學習、交流和借鑒,在企業內掀起比技能、學技術的熱潮。三要強化培訓。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職工的素質,企業要精心組織,避免培訓的簡單化、形式化。培訓要理論聯系實際,書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并重,既需要職工通過記憶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又需要在車間或崗位進行操作講解,能夠解決工作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培訓要符合受訓者的水平,根據農村中小企業職工的學歷低的實際情況,培訓內容要通俗,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受訓者易于消化吸收。培訓內容要全面,既要傳授從事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又要培訓企業文化,提高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認同感。培訓要具有長期性,要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引進和應用,隨時培訓相關人員,使員工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和發展變化的新知識,及時適應企業的需要。
篇10
《道路交通管理》(或稱作《道路交通管理概論》)課程一般是作為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專業(???、交通管理安全工程專業(本科)或其他地方院校開設的與道路交通專業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屬于專業知識學習的前修課程。其教學目的與目標在于對道路交通管理的相關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概括了解和認識,從而為其他后修專業課程的系統學習打基礎或作知識儲備。隨著我國道路通車里程的不斷增加,特別是農村公路的急劇增長(在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內,我國農村公路從133.7萬公里增加到353.7萬公里),以及機動車擁有量和駕駛人數的急劇上升(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國機動車擁有量達2.5億輛。其中汽車1.35億輛,占53.9%,私家車超過8500萬輛,比10年前增長13倍;駕駛人達2.75億,是10年前的2.6倍),不但使道路交通活動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娛樂休閑活動的關系日益密切,而且與公安工作的關聯度也日趨增加。其突出表現在與道路、車輛或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治安案件不斷上升,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過道路、車輛或道路交通運輸過程進行刑事違法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要求現代警察必須一警多能,特別是隨著交巡警———交通警察、巡警合一的警務模式(交巡警制度是世界大多數國家普遍采用的成熟警察勤務模式。交巡警制度整合了警力資源,是將刑事執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務群眾四大職能有機融合的新型防控體系,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脫離原始,改變粗放,走向動態警務運行模式的顯著標志,必將產生強大的司法制衡力、社會治安的駕馭力、打擊犯罪的沖擊力)在我國高速公路和城市部分區域的推廣,公安??圃盒W鳛槿嗣窬炫囵B的搖籃,為保證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能力能夠更好地應對日益復雜社會環境的需要,掌握一定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業務知識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學校在討論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將《道路交通管理》課程增設為所有公安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其目的就在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非交通管理專業的學員也能了解和熟悉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識和警務工作規范,從而促進公安高專大公安專業的建設,以及公安通用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更好地應對當前公安工作面臨的挑戰。
二、課程內容選擇與設置
根據上述課程的性質與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為公安??圃盒7墙煌ü芾韺I的公共基礎課,一般教學課時設置為34個課時左右(周2課時),其中實訓課時數達到12課時,占到總課時量的35%。在34個教學課時內,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課程在內容選擇上必須強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即課程學習內容的選擇與設置,必須結合不同警種在公安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完善其對交通管理基本專業知識的熟悉、了解和掌握,從而真正做到知識點學習和實戰工作需要的無縫對接。根據目前我國公安工作的特點,以及交巡警體制改革的趨勢,結合本課程計劃教學課時的有關要求,課題組經反復討論和教學實踐后擬定,非交通管理專業開設《道路交通管理》課程,應側重于對現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與業務知識的熟悉和了解。為此,本課程的內容選擇與設置分為道路交通管理基礎知識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務規范兩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礎知識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和道路交通信號與設施兩個模塊。通過這兩個模塊的學習,首先讓學員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則和執法管理的法律依據,以及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標志標線等基本知識。道路交通管理警務規范部分旨在讓學員對道路交通管理警務,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車輛與駕駛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處理的基本內容與工作規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可以根據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與勤務,分解為交通指揮與疏導、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交通管理執法規范、車輛管理、駕駛人管理、交通安全宣傳、交通事故處理與預防等模塊進行。通過上述兩部分內容的系統學習,力求使學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業務及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作規范,以“三懂五會”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規和規范、懂交通管理設施基本知識、懂交通管理基本業務,會疏導指揮交通、會查處交通違法行為、會快速處理交通事故、會識別車輛牌證、會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為教學目標。
三、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道路交通管理》課程一直以來是作為概論性的課程開設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學實踐包括教材內容的取舍上,著重于一些基本知識點的概況介紹,如我國道路交通管理體質的演變、道路交通管理的對象和內容、我國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則和方法等等。這就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局限于教師的純理論課堂講授,內容上既沒有針對性也缺乏重點。針對這次方案修訂,在所有公安專業增設《道路交通管理》課程,如果仍采用這種老套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就會失去增設該課程的實際意義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實戰、講究實用、追求實效”的??平逃虒W原則,必須注重學員實戰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結合過去一年的實際教學創新嘗試和經驗,課題組達成了共識,《道路交通管理》課程可以通過學生自學、教師重點講授、案例分析與討論、角色模擬演練與角色扮演、觀看錄像或視頻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論學習聯系具體工作實際,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實戰性特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具體采用哪種方法,主要結合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學對象的特點(如普通大專班學員、對口升學生源以及體改班等)有所選擇和調整。從教學內容來講,道路交通管理基礎知識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和道路交通信號與設施兩個模塊,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學、教師重點講授的方法完成教學;車輛與駕駛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處理兩個模塊的內容,在引導學員自學和熟悉《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與《機動車駕駛證業務工作規范》、《機動車登記規定》與《機動車登記工作規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等法律規范的基礎上,采用針對具體教學案例的分析與討論的形式加強學員對相應重點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內容,如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交通警察道路執勤執法規范、公路巡邏民警隊警務規范等內容,特別適合采用角色模擬演練的方法,增強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揮與疏導、交通警衛、交通安全宣傳等內容通過觀看相關的錄像或視頻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豐富務實更具實用性。從教學對象來講,由于不同層次和渠道的學員,原有知識結構、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等方面的差異與不同,針對不同內容的深度與側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做出適當調整。如針對對口升學渠道的學員,多采用角色模擬演練與角色扮演、觀看錄像或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體改班的學員則多采用學生自學、案例分析與討論等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教學。
四、課程教材選用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