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范文
時間:2023-08-09 17:4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績效評價具有導向功能。績效評價的導向功能體現在績效目標科學的制訂,而績效目標的制訂又要參考績效評價指標。因此,績效評價在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夠發揮導向性的作用。績效評價具有診斷功能。通過對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能更好地獲悉、判斷和反饋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實施的績效信息,通過信息反饋可能達到診斷與調節項目實施效果的作用。績效評價具有監督功能。通過對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能夠把握項目經費使用的績效表現狀況,不僅能夠分析項目經費支出績效的影響因素,還能夠提出督促的措施。績效評價具有激勵功能。激勵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或活動,有效的激勵可以成為組織或個人活動的重要措施,能夠有效地實現活動目標。通過對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能夠使得項目團隊更加振奮精神,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績效評價具有鑒定功能。鑒定是對組織或個人在一個時期活動成效大小的判斷。通過對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可以判斷其項目的效益與效率,進而對項目成效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
2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模型設計的依據
依據系統科學理論。從系統科學角度來看,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是一個多因素和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因此,要把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作為一個整體加以分析。運用系統科學的觀點與方法,分析與評價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使其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國外科技教育評價經驗。與許多發達國家的科技教育相比,我國科技教育起步較晚,績效評價更晚。因此,借鑒國外科技教育評價的相關經驗,可使我們少走彎路,而且還可以提高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項目功能與特點。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有基礎建設項目,有隊伍建設項目,有實踐探究項目,有科技競賽項目等等。如何評價這些內容不同、實施方式不同的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是對績效評價的一個挑戰。因此,在設計評價模型時要充分考慮這些項目之間的差異。項目實施目標。目標是項目實施的出發點,也是項目評價的依據。衡量一個項目是否有成效,最重的一點就是看其目標的達成度如何。目標達成度高,則績效就明顯,否則績效就差。
3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模型
系統科學理論提出任何一個系統只要存在著輸入就會存在一定的運作現象和結果的輸出,人們稱這種運作現象和結果為績效。系統的輸入、運作和輸出都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績效評價時,也不能忽略這些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和績效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根據績效與影響因素關系,再結合管理科學理論、績效評價與項目實施過程密切相關。
(1)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目標。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作為評價對象,其類型是多樣的。因此,評價對象的性質直接決定著評價內容及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因此,要科學設計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就必須要對評價對象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是提高國家和民族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因此,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質。科技素質包括科技意識、科技知識與技能、科技應用與創新能力、科技活動成果。
(2)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權重。由于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評價涉及的因素多、層次多,因此,評價指標也是多層級的。
(3)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實施設計。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實施前,要根據項目性質、目的、實施條件進行科學設計。包括針對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總體績效的項目總體目標設計,根據目標設計相應的任務,設計基于任務驅動的運作過程,以及預期的績效。項目設計后就要付諸實施,實施中可能會因實踐條件的限制或現場影響,目標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調整,但實施目標不能偏離項目的總體目標。項目實施步驟、實施過程、實施方式方法等直接影響著實施效果,項目績效完全取決于實施效果。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績效評價模型是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礎,評價模型也是評價指標體系應用的基礎。
(4)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項的設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指標項系統是關鍵。指標項是有層級的,如一級指標、二級指標項等。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依據某種特定的目標,將其分解為若干層次,每個層次又可分解出若干組成要素,依據每個要素和每一結構層次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形成評價指標系統。根據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項目特點,運用系統科學觀點可將其分為七個一級指標項,二十三個二級指標項。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目標與內容評價:科技教育目標、科技教育內容;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環境評價:科技教育環境條件、科技教育環境資源、科技教育環境領導、培訓文化;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過程評價:活動安排、活動內容(課程設置)、活動方式、活動安全;青少年科技素質提升狀況評價:科技觀念、科技知識與技能、科技應用與創新能力、科技成果;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管理評價:科技教育管理制度、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科技教育后勤服務;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結果評價:項目效益、項目效率;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持續發展評價:隊伍發展、條件改善、未來規劃。
篇2
一、農村科技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巨大的經濟效益
科學技術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并能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科學技術具有高度的創造價值,據估計以每千克產品的出廠價格為例,如果鋼盤為1,小轎車為5,彩色電視機為30,計算機則為1000,集成電路高達2000,再從電子計算機的存儲器來看,它所用的原料比相同重量的鐵鍋還便宜,但通過科學的加工之后,其售價相當于相同重量的白金。科學技術和教育已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因素。
(二)科技教育改變勞動者勞動方式
現代社會里,腦力勞動者在全部就業人口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各方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它不僅是自然科學的計算工具,而且是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的媒介,幫助人們預訂車票、檢索文獻資料、辦理銀行業務等。今天的電子計算機如此活躍,最容易使人直接地感受到社會正在科學化
(三)科技教育是物質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較低,這一龐大的群體要真正實現從村民到市民的轉變,不僅僅是居住場所的變更,最重要的是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起碼在受教育程度上,使他們和城市人口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以適應非農產業和高新技術農業發展的需要。目前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現狀比較薄弱,特別是西部農村。而農村青少年在數量上遠大于城市青少年。因此,要進行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就一定不能忽視農村。
二、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視不夠
目前大多數教育行政部門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技教育經費賬戶,未在學雜費中單列“科技活動費”項目,導致科技教育經費的來源少。另外由于有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其為科技教育撥的經費少得可憐。目前大多數學校沒有配備專職的科技輔導員(科技教師),有的只配了1名兼職科技輔導員,況且科技輔導員沒有受過專門培訓,水平不高,加之有的科技輔導員缺乏創新意識,開拓能力不強,科技教學達不到應有的要求。
(二)應試教育排擠農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有的農村學校雖然強調要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質,但缺乏相應的具體目標規定,使科技教育目標仍然定位在科學理論知識的掌握上,而忽視科技研究方法、態度、意識、觀點、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導致目前教育內容、考試內容不盡合理,均偏重于理論知識。現實教育中存在一種錯誤傾向,教育圍繞考試轉,考什么教什么,實踐性教學已成為擺設,處于尷尬境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只是一個時髦用語,這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差,遇到需要動手解決的問題時往往一籌莫展。
(三)社會教育沒有起應有的作用
科技素質的提高重在參與和實踐,而農村可供青少年參與的科技活動場所鳳毛麟角。這在教育部下發中小學“減負”文件后顯得尤為突出。“減負”后學生們去哪?為此,中央電視臺及多家電視臺均做過報道,結果令人遺憾:可供孩子們參加有益活動的場所太少,許多學生擠到游戲廳,成了家長們憂慮的事。據了解,許多學生對科技活動很感興趣,但由于農村的實際條件,能如愿以嘗參加科技活動的寥寥無幾。
三、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視及投入
要發動各學科教學、活動課程、課外科技活動、社會與校園文化環境等渠道的力量齊抓共育“科技之花”,將科技教育活動制度化、科學化。高素質的科技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那么高素質的科技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首先應有深厚廣闊的科技知識體系;其次,教師要有靈活的創新頭腦;第三,科技教師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為科技教師開展工作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培訓、學習、考察、進修、交流的機會,并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科技教師參加培訓、學習、考察及各種科技競賽;學校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以短期培訓、電視講座等形式,為科技教師、科技輔導員提供科技史、科技發展、科學傳播、科技活動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在師范院校開設“科技教育”專業,招收科技特長生為中小學培訓師資。科技輔導員在參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門聯合組織的科技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在評優、晉級、職稱評聘等方面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硬性規定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為考察、考核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內容和指標,規定中小學校要開設科技活動課,規定學校教師中科技輔導員的數量應達到一定比例。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式
要徹底打破傳統文理截然分開的教育模式,培養健全的人格。在科技活動中,應始終把樹立和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作為對學生進行系統思維訓練的首要環節,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現代化的工廠、科研機構,讓他們走向社會,進行考察研究,親身感受社會主義現代化改革開放大潮的沖擊。并通過舉辦系列講座,命題征答、專題論辯、演講比賽、智力游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從新舊思維觀念的比較中除舊布新。
(三)結合農村實際開展因需施教
由于我國農業人口多,地域分散,年齡懸殊大,文化層次差別大,很難用某一種形式就能實現普及農業科技知識,普遍提高勞動者科技素質這一目標。因此教育和培養目標都要多樣化。沒上大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很多都會轉變成農業勞動力。對這樣一支龐大的新增勞動力隊伍,無論是從他們缺乏技術知識,謀求自身發展角度,還是從發展農村經濟的實際需要出發,都必須進行規范的系統的科技素質教育。對初中畢業生既要提高他們文化水平,更要加強實用技術的培訓;對高中生主要是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中專生則要對知識更新、先進技術的培訓,達到“人盡其力,物盡其材”的效果。
四、結 語
要提高農村青少年科技素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本著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負擔的原則,農村青少年素質教育經費應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在統籌安排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經費時,盡量增加對農村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的投入。增加對農廣校這所沒有圍墻、使教育延伸到農村千家萬戶、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學校投入。
參考文獻:
[1]張靜華.淺談如何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4).
[2]蘇肖.談青少年的科技教育[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6,(04).
[3]張遠鴻.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評價方法問題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3).
篇3
松樹橋中學秉承“開發多元智能,發展創新個性”的辦學理念,把堅持搞好科技教育,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作為辦學的重要方向,將學生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動結合,扎實有效的開展工作,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發展的教育環境。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科技創新 寓教于樂
松樹橋中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將科技教育與課程改革融合,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相銜接,一是解決了科技創新教育課程時間安排的問題,又使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具有了明確的方向和鮮明的特色。同時,學校為了搞好科技創新教育,形成了一支由班主任、科技輔導教師、任課教師構成的結構合理、相互配合的科技創新教育師資隊伍。
學校為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每學期邀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派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和參加市內外各種比賽。針對科技活動的開展,學校不僅開辟了科技創新作品展區,還舉辦了科技文化藝術節,比如:科技制作發明精品展、科技模型現場組裝、機器人比賽、科技小論文等。
特色發展 碩果累累
為了激勵學生和教師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學校特別建立了表彰獎勵機制,對獲得名次的師生都要進行表彰獎勵。形成了完善的激勵機制,近幾年,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連續十年斬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多次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連續四年獲得重慶市機器人比賽多個項目一等獎,2011年更是在重慶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總成績第一,在全國賽中獲得金牌2次,銀牌6次。連續多年四人次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和提名獎,成為重慶科技創新特色教育的一個佼佼者。
篇4
一、開展各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科學實踐能力,積極開展青少年科普展覽教育
中國科協“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主題式III型科普大篷車首次走進烏蘭察布市,送去了以“節約、環保”為主旨的新的科普理念。第三代科普大篷車(簡稱:III型科普大篷車)展示內容緊緊圍繞主題進行研發,主題包括:節約、環保。“節約能源資源”III型科普大篷車設計內容涵蓋節水、節能(節電、節油、節約天然氣、節煤),可形象的稱之為“流動科技館”,是集“教育性、互動性、啟發性、娛樂性”于一體的把科技館展品帶到城鎮、農村和少數民族等沒有科技館的邊遠地區進行科技展教的科普活動場所。在科普周活動期間,烏蘭察布市科協在新區廣電大樓舉行了“中國科協III型科普大篷車走進烏蘭察布巡展活動”啟動儀式,對市屬部分學校的科普指導教師和教職員工大約30多人進行了專項培訓。北師大陳飛星教授、北京龍門集團唐佳和魏全民三位科普專家分別以“III型科普大篷車展品及活動內容、大篷車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進行了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烏蘭察布科協的工作人員就“拯救能源即將枯竭城市、節能減排、觸摸屏、電腦游戲、保護野生動物、煙塵處理、污水變清、保溫與冷藏、太陽能車、候鳥遷徙”等等問題對師生進行了詳細地講解,使受訓人員受益匪淺。
二、組織各類青少年科技競賽和科學實踐活動
幾年來,我們充分發揮優勢,集結全市廣大科技輔導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青少年科技競賽和科學實踐活動。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科技模型競賽、“科技之星”科普知識競賽、英語大賽、青少年智力七巧板競賽、青少年航模比賽等適合青少年特點的科技活動,既豐富了在校青少年的課外生活,又極大地推動了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動的廣泛開展,全市每年有近萬名學生參加到這些活動中來。
三、發揮特點優勢,扎實推進“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
一是科普展覽進校園,利用傳媒工具,普及科學知識。通過更新科普畫廊內容,利用與市電視臺、市電臺、市報社聯辦的“科普大篷車”、“科普之聲”、“科普園地”以及烏蘭察布公眾科技網和《科技園地》期刊,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生產、生活方式。同時我們還舉辦了“聲光電動手科普”、“科學家的故事”、“消防安全知識”、“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科學發展觀展覽”、“科普人文展覽”“環保知識”等展覽,除在科技館展廳展出宣傳后,通過科普大蓬車形式在全市城鄉中小學校進行巡回展覽,使展覽直接走進學校,先后在全省和全市11個旗縣(區)的幾十多所中小學校進行了巡展,受到學校師生的歡迎。
二是科技活動進校園。為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將科普示范學校的青少年活動與舉辦各類青少年科技競賽、開展科普活動、召開青少年科普工作會議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也是我們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特點之一。充分發揮科普示范學校示范作用,扶持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學校,積極為學校開展科普活動出謀劃策、提供支持和便利條件,指導學校開展科技活動,推動學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大力開展。
四、服務“三農”,積極推進農村青少年科普教育進程
篇5
[關鍵詞]科技輔導員 青少年科技教育 發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提高廣大青少年科學素質,既要遵循科學知識宣傳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青少年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正確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的重大影響。
我們需要在基礎教育中開始抓起,堅持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科技教育,使學生掌握結構合理的基本科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作風、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為科學奉獻的精神,使學生具有初步良好的科學素質。
一、科技輔導員對促進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的作用
青少年科技活動是培養他們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活動中,輔導員的地位舉足輕重,正確認識輔導員在青少年學生科技輔導中的地位及作用,提高青少年學生科技活動的綜合效益都有著重要意義。
1.輔導員是學生科技素質智慧之光的啟迪者,是和學生一同進行科技活動時的參與者。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興趣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自己的科學素養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的對待科學的態度,教師是學生科技素質智慧之光的啟迪者、引路人。
2.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研究性學習探索,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于科學發現探索的情景和途徑。
3.輔導員的世界觀、創新能力、知識結構、教育方式方法等對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高都起著重要作用。信息時代輔導員應能熟練運用信息化進行教育,具有開放性的思維,多角度看待問題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他給予了學生思維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二、科技輔導員要有創新意識
科技創新既是學習求知的大課堂,又是實踐創新的大舞臺。科技輔導員帶領青少年投身科技創新活動可以使學生從小體會發明創造的價值,享受發明創造的樂趣。
創新的思想就是要求青少年們面對現實,能產生新念頭,能提出新想法。科技創新既要想,更要做才能實現。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你想得對不對,你做的對不對,在做的過程才能發現更好的辦法。否則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成為空想。現在全社會都在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通過教與學在學生成才的同時科技輔導教師也能實現自我價值。
三、怎樣促進青少年科技素質的提高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好的科技輔導老師隊伍對青少年科技教育起著關鍵作用,要加強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把科技教育納入整體教學計劃之中,優先安排專(兼)職的科技輔導教師,將學科與活動課程相結合。
2.學科滲透、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教師應根據校本資源、學生認識水平,挖掘教材中一切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的積極因素,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學科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因此借助學科課程進行教育也是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3.開發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開展科技活動是科技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科技活動中,我們應著重從以下二方面去開發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素質。
(1)開展藝彩紛呈的科技活動,培養創新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是開放式的,活動不能僅僅封閉在教室里,學校、家庭、社區以及大自然都是學生的活動空間。
許多科學門類都是學生涉足的領域,都應該讓他們去了解、去探索,提高他們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技能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科技輔導員精心的“教”和學生勤奮的“學”,科技知識和能力對青少年素質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如我校定期舉行小發明小制作比賽、講座、科普知識競賽、科幻畫比賽等活動,為了制作一個作品學生們積極的收集素材,上網查資料;與同學合作,積極動腦、團結協作;與家長合作,增進親子間的交流等等。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創造精神。如我校定期組織學生到農業基地參觀,到農戶家實踐,這樣一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因此,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為學生搭建展現一技之長的學習舞臺,尋求具有積極與實際意義的活動,開發學生潛藏的智能,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從教師延伸到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書本延伸到生活,從獲取間接經驗延伸到直接經驗,從知識學習延伸到情感體驗。為學生在各方面不同內容、不同方式的實踐情景中獲得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創造性勞動的體驗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獲得創新精神和品質的培養,也培養了學生的科技素質。
篇6
上海市第十四屆百萬青少年爭創“明日科技之星”評選活動終評結果于日前揭曉,普陀學子又獲佳績。
其中,曹楊第二中學沈明鑒,宜川中學張騰、孫于晴,洛川學校李澤M4位同學榮獲第十四屆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稱號;宜川中學吳怡婧、真北中學鄧子青、民辦進華中學朱振愷3位同學榮獲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提名獎”;民辦進華中學陳子明榮獲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稱號。此外,曹楊第二中學王志煒、晉元高級中學褚逸云、同濟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吳東明等18位同學榮獲“創意獎”和“講演獎”。普陀區教育局獲得“組織獎”,普陀區青少年中心獲得“優秀活動成果獎”。普陀區青少年中心梅新元老師、宜川中學炯老師、洛川學校吳致遠老師獲得“優秀輔導獎”,此次獲獎創普陀區歷史最好成績,成績位居全市十七個區縣前列。
由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聯合主辦的百萬青少年爭創“明日科技之星”評選活動,本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創新精神和科學實踐能力,促進品學兼優的青少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良好的科技教育社會環境的宗旨,贏得了學校與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參與。成為本市孕育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的搖籃和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科技品牌活動。比賽吸引了各區縣眾多學生參與,競爭十分激烈。初評中學生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項目,全市有100名學生通過層層篩選入圍。復評環節中,面對各路專家的專業提問、現場問答,普陀學子通過嫻熟流暢的演講、彬彬有禮的答辯,對研究成果理論知識的準確把握、對研究成果價值的十足信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風采,給在場的專家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現了普陀學生的科技創新實力。
碩果的取得離不開區教育局、區科協的關注和支持,也離不開全區各校的積極配合。普陀區青少年中心將繼續依托普陀區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加強培訓指導,整合資源,繼續扎扎實實地默默耕耘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讓更多的普陀學子成為未來“科創之星”,為全區科技創新教育發展提供更優質服務。
篇7
一、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
1.科技創新活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科技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國家經濟總量逐漸超越一些西方先進國家,并最終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經濟之所以快速發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對資源的過度開采。而以美國、日本等為主的西方先進國家,其經濟發展主要來自科技創新。舉例來說,我國生產一個鼠標僅賺5美分,而專利所有者不投入實際生產成本卻能獲得剩余的7美分。因此,我國將科技創新列為頭等大事是十分必要的。我國需要的是擁有自主產權的產品,這一點只有科技創新才能夠做到。只有搞好科技創新才能使我們擺脫“中國制造”,真正做到“中國創造”。
2.科技創新活動對青少年發展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培養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教育體制存在的弊端嚴重阻礙了青少年創新能力的發展。如今,盡管我國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尚未擺脫傳統教育的影響,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青少年缺少科技實踐的機會。我國的青少年只有進入大學,或者是一些試驗單位、科研單位才能夠接觸到科技創新活動,但我們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已經落后于西方國家。唯有發展科技創新活動才能使青少年具有創新意識,才能承擔科技創新的重擔,不斷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
二、如何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1.善于學習,了解科技發展動態
牛頓曾經說過“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我看到的比別人遠。”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知識積累的重要性,我們只有掌握了基礎的科技知識,才能根據現有的知識原理不斷進行整理和組合,創造出全新的技術和產品。因此青少年在進行科技創新時要熟練掌握現有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進行科技創新。了解科技的實時動態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還是我們明確目標的一個過程,可以使我們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那么,如何獲取科技的最新動態呢?首先,我們可以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關于科技的書籍。其次,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獲取科技知識。這些方法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實時的科技動態,再加上青少年的想象力,必定可以激發創新的火花。
2.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創新的源泉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掃機器人,在進行創新時可以以這種機器人為模板,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并運用聯想的方式分析這種工作原理是否能應用到其他方面,從應用的角度進行創新,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事物,我們要善于發現它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對其稍加改動,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稱心,這就是簡單的創新。
3.要培養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新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糾正的,因此,需要我們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自己對科技創新的興趣,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每一次跌倒都會成為下一次進步的墊腳石,因此,青少年在進行科技創新時要正視失敗,認真從每次失敗中吸取經驗。
綜上所述,科技創新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其中包含著諸多復雜的問題。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只要善于分析各種科技要素之間的聯系,把握其中的規律,就一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實現科技創新。
篇8
科學理念融入校園
教學中,筆者曾有意識地對美國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大概的研究:美國視導和課程研究協會所提出的現代小學的六項任務,可以概括為:身體、心理、科學、社會、民主、創造。科學教育的份量一目了然。從這項研究可知,科學很重要!基于這種認識,為尋找校園發展新的增長點,作為校長,筆者結合自身學科特長與優勢,著力打造“科學”特色的校園。
在科學的理念下,筆者創立科學小組,并親自帶領教師、科學小組的孩子們通過立介紹牌、掛苗木簡介等形式,將校園西側近200米的綠色植物帶,打造為“嘉小科學植物園”,又通過增加浮游生物、移栽水生植物等方式,將行政樓下的假山小池塘打造為“模擬濕地生態系統”。用科學的眼光來詮釋校園的綠色,讓孩子們了解每一棵樹、每一株花的特點與意義,把科學課堂搬到校園里。
近幾年,本校還建立六要素校園氣象站,每天孩子們分四組對校園微環境的氣溫、氣壓、雨量、濕度、風向、風速進行觀測,并對社會公布。本校還建立了校園光伏發電站,倡導綠色能源,享受綠色生活。
“科學”軟環境的建設
本校除了校園環境融入科學,更重要的是在軟環境的建設上。作為合肥市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掛牌名師,筆者還潛心教學與教研。從2007年11月起,筆者結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致力于《小學階段開展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的策略研究》,通過8年的潛心教學與教研,漸漸摸索出了一整套成熟的開展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的經驗與做法,從起步研究到現在的8年中,筆者邊研究邊實踐,組織學生開展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連續參加了第23屆、24屆、25屆、26屆、27屆、28屆、29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獲得四屆全國二等獎,連續兩屆獲得全國一等獎。這在安徽省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教學中,筆者帶領科學及綜合實踐的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同一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培養學生制定行動計劃、收集第一手材料以及在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鼓勵學生“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在課外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利用課余、節假日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活動;組織學生觀察、調查、采訪,寫日記等;最后,再回到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把走向社會大課堂中調查得來的資料作較詳細的交流,以語言、文字、統計圖表、圖畫等方式來表達,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時,允許孩子們再一次動手動腦,張揚學生的個性,放飛他們想象的翅膀。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孩子們對科學有了深刻的領悟。
筆者還與教師們、孩子們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各種科技實踐活動。在課外科學實踐中,從設計、找材料、動手做、到驗證、討論總結、提高改進等過程,都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的活動,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自主性。本校先后開展了《十五里河環保調查》《機場驅鳥研究》《巢湖濕地調查與研究》等,課外科學實踐活動已成為學生探究的新舞臺。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觀察現象、尋求答案。既鍛煉了動手實踐能力,又感受了科技實踐活動的魅力。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本校常規性的科學活動,有效地彌補了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不足,給學生提供了更廣、更大的獲得直接經驗的空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又培養了孩子們的科學志趣。
把科普教育納入學校整體工作中
青少年科技創新輔導工作很辛苦。要做好此項工作,作為一名校領導必須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把科普教育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納入學校整體工作之中。同時,做好學校的科普教育、科技創新工作,需要專業知識和興趣。目前,本校是聞名省內外的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也是合肥市素質教育示范校。
作為一名校長,在認真做好學校管理、融合好學校文化、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外,抽出時間投入地做一做科學,深入地想一想科技創新,的確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筆者創設的這種改革小課堂(教學方法創新)、開辟大課堂(開展校外實踐活動)的課程教法,又是科學的“小學科”,凸現“大教育”的有力實證。
結束語
篇9
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學校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實踐能力等特點,積極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習慣、理解科學的能力和關心科學的感情。
學校讓學生了解科技的意義、發展以及在人類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人類社會、文化、環境的作用,樹立科技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建立對社會的責任心,培養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通過對學生科學自然觀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
為了形成完備的科技教育管理體制,學校由校長統籌全局,主管副校長主抓,下設學校科技中心,全面負責全校的科普教育和科技創新活動以及勞技組和通用技術組等。學校還將科技教育活動制度化、科學化,要求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每周每個科技活動小組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及地點,并把科技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
在經費使用上,學校根據科技中心每年的預算,實行專款專用,保證科技活動的正常開展。
高素質的科技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學校把培養高素質的科技教師隊伍作為重點工程來抓,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目標,提出具體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通過集中培訓、在職進修、專題研究、專家報告、異地取經、觀摩示范、評比競賽、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等各種形式和渠道提高教師的素質,讓一批高素質的科技教師脫穎而出,使他們在科技教育的舞臺上大顯身手。
科學有效的考核、獎勵機制,對于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學校平時把學生參加科技活動取得的成果記入學生檔案,作為評定學生成績、評優的依據之一,并將科技競賽與奧賽同等對待;將科技輔導員輔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列入評價系統,科技輔導員在參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門聯合組織的科技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在評優、晉級、職稱評聘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成績同等對待。
篇10
K:中國科技教育
z:張奇
1:本項目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世紀是信息社會的時代,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新要求。傳統的信息技術教育僅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單調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學習方式無法滿足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需求。
2003年,英特爾公司將針對青少年信息技術教育的資源引入中國,與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合作開展了“英特爾。電腦創新思維計劃(2003~2005)”項目。其教育理念與新的教育改革理念非常一致。經過一年的試運行,項目更名為“中國科協――英特爾。求知計劃項目”,于2004年11月在中國正式啟動。
1:本項目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如何實施?
2:英特爾®Learn)求知計劃是一項幫助處于技術條件不足地區的青少年獲得未來社會成功技能的公益性教育項目。項目主要針對8~16歲的青少年,內容立足于實踐、技術與社區,采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Project Based Learning),圍繞現實生活社區主題設計課程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基本的課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字技能、思辨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眾多參與項目的學生而言,這是他們首次將所學的信息技術運用于實踐活動中。他們學習用畫圖軟件制作郵票和電腦桌面背景;用數字處理軟件設計名片和海報,介紹、宣傳社區;用電子表格軟件制作調查表并完成調查。最后通過多媒體制作向家長和同學展示學習成果,分享自己的發現。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掌握了技術,也為社區和學校做出貢獻。目前,有30小時初級課程《技術與社區》和30小時中級課程《技術與工作》。今年還將推出36小時面向16~25周歲青少年的高級課程《技術與創業》,將創業理念與計算機應用技能結合,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能力。
本項目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實施體系。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教育事務部組成全國項目管理辦公室,共同制定項目發展規劃,組織項目實施并進行必要的支持和管理。依托科協系統的青少年工作網絡,項目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各地的青少年科技中心作為各省的項目管理機構,負責當地的項目實施,選擇合適的項目培訓中心開展項目培訓,并組織主題活動。北京大學教育系的教學支持組通過現場教學支持、在線教學支持、學生作品反饋等方式在全國范圍開展教學支持工作,提升項目教師水平,提高培訓質量。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專家評估組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1:本項目的培訓教師從哪里來?項目對教師有哪些啟示,對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及創新思維有哪些作用?
2:項目教師由學校或課外活動中心的信息技術教師兼任,教師在授課之前都需要接受專門的培訓。通過參與式的培訓,教師們將經歷一個理念更新和轉換的過程,通過自身實踐理解掌握項目理念。
項目課程從素質教育視角給教師們帶來很多啟發。在求知計劃課堂中,教師們發現,自己的角色不再是直接解答學生的問題,而可以引導鼓勵學生通過探索、查閱資料、使用工具、同伴交流來自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程設計由教師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完成,并指導學生如何做好“諍友”來指出別人作品的優點和不足。此外,傳統的一人一臺計算機的學習模式固然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操作練習的時間,但是兩人小組共用計算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和協作,而4~5人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一個項目,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掌握團隊合作技能。
求知計劃在課堂中通過“制定計劃”和“交流分享”等教學環節來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和課程最后的大作業都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應用技能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是項目評估中尤為看重的。
1:本項目每年都開展一個主題活動,主題確定的依據是什么?都產生了哪些社會效益?
2:求知計劃項目的主題活動是在課堂培訓之外開展的,項目學生、教師或家長共同參與的具有特色的公益性活動。每年全國項目管理辦公室、教學支持組和項目評估組專家都會綜合考慮參與者需求和主題活動能對項目培訓質量起到的促進作用,共同商討確定當年的全國活動主題。已經做過的主題包括“珍惜糧食,節儉生活”、“防震減災”、“低碳在我身邊”等社會熱點話題,還有學生作品評選,教師論文、教案評選等活動。參與項目的各個地區除了參加全國性主題活動,還都會在當地開展具有本地區特色的主題活動。例如,北京在密云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學習信息技術,并用學到的技術宣傳當地旅游資源。
項目主題活動促進了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在學生所在學校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也影響了社區和學生家庭,更加有助于傳播項目倡導的教育理念。
1:如何評價每次培訓的效果?
2:求知計劃項目對培訓有一套專門的評價量規,教師會從原創性、必備要素、技術技能、表達能力、合作性五個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考評,看學生達到“需要提高、接近期望、達到期望、超過期望”之中的哪個層次,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另外項目有一套網上評估系統。每期培訓結束后,授課教師會登陸項目評估網站填寫該期培訓信息,在年度培訓任務完成后還會填寫教師調查問卷,借此我們可以了解教師在一年中對培訓的感受和認識上的變化。培訓教師還會按評估要求,選擇學生作品發送到項目郵箱,骨干教師會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和反饋,幫助教師進一步提高培訓水平。
1:項目實施了幾年,有哪些值得推廣的成功經驗?目前還存在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
- 上一篇:現代管理基礎知識
- 下一篇:機電一體化技術就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