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醫療市場前景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3: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醫療市場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村醫療市場前景

篇1

    

論文摘要:“因貧致病,因病返貧”已成為中國的一個突出社會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屬于完全貨幣化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實施完全貨幣化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實施完全貨幣化的制度卻相當困難。中央政府的大力貨幣資助只是一種外部力量,未能通過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地方政府,特別是農戶本身的內因調動、激勵其充分發揮自我力量,從而嚴重影響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工作。因此,結合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具體特點,探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行困境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全貨幣化的籌資方   

式不符合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市場化程度低的實際情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貨幣籌資為基礎的一種新型農村居民醫療保障制度,這種完全貨幣化的籌資方式,客觀上脫離了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市場化程度低的實際情況。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的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主要由集體來承擔,個人只承擔一小部分,而且一般不用交現金,而是以“工分”的形式從集體經濟的收人中扣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采取國家、集體、個人三方投資,強調三方的責任,但在廣大中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籌資難度相當大,尤其是農民個人自籌的那部分資金。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由于其市場化程度低,集體經濟不發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較少,有的地方甚至根本無力支持合作醫療的最低基金籌集。對于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民個人來說,盡管每年不少于10元的參保金的數額不大,但對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民來說,經濟落后,交通又不方便,七溝八梁一面坡,幾年進不了一回城,一家幾口人,叫他們每年拿出幾十元現金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確非常困難。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中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很難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遵循自愿參加,多方籌資,以收定支,保障適度,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總體原則是正確的,但相對于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而言,仍是一種“富人”保障原則,也就是說只有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富人”才能繳得起合作醫療保障金,而真正需要保障的窮人,通常也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因收^過低,繳不起合作醫療保障金,而無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國家給予的合作醫療待遇。但當“參合率不能轢時,強迫命令就出臺了。“新合醫”成了政府對農民施惠的代名詞,農民成了被動的受惠者”。這不僅不符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突出對經濟弱勢群體保護的—般陛原則,而且在醫療公平性方面易于兩極分化,富裕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多數貧困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出于經濟原因很難得到滿足。同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自愿參加制度必然形成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個群體,針對體制外人員侵蝕體制內資源的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難以避免。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缺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籌資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曾在農村合作醫療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主要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基礎。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行了,集體經濟組織基本解體,缺少集體經濟支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資金籌集失去了這一穩定可靠的保障基礎。因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忽略了農村集體經濟這個穩定可靠的保障基礎,從而直接導致了其運行的持續性難以為繼。   

二、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特點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   

(一)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特點   

1.市場經濟發展落后,農民人均貨幣收入低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民的生產收入主要來自各種農產品等實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農民直接消費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地交通不便的影響,很難通過流通轉化為貨幣來形成農民的貨幣收入。據2004年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絕對貧困人口2610萬人,其中西部l2個省區為1305萬人,其人均年收入為668元。而他們的大量農產品卻因為交通不便運不出去而賣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爛在地里無人收購。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岳宋鄉有一個叫木古壩山寨,那里的茶葉是絕對的綠色產品,可是1斤茶葉只賣到2元錢,如果拿到城市賣,絕對可以賣到50元以上。木古壩的1斤茶葉在城里可以換到l0斤雜交稻種子,城里的1斤雜交稻種子在木古壩卻能換到8斤茶葉。   

2.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貨幣經濟缺乏,實物經濟普遍存在。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和價值尺度,其作用應該是與實物經濟的運行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的,是為整個社會生產和經濟的正常運行服務的,其總量和構成都應該與實物經濟相適應,而不應該脫離實物經濟獨自運行。因為貨幣脫離實物經濟而獨自運行雖然可能使個別經營者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但對整個社會生產來說,不僅沒有增加任何東西,而且還可能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指向錯誤的方向。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貨幣經濟的運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與實物經濟的運行脫節,具有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運行軌跡。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多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中近50%為實物收入,農產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給自足為主。   

3.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更為嚴重。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村勞動力約有5億左右,占全部勞動力的70%,而且每年還要新增幾百萬人,增長遠遠超過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十分突出。據測算,根據現有的土地承載力,我國農業僅有1—2億從業人員就足夠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勞動力亟需轉移。尤其是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數量更為可觀,估計勞動力中有60%一75%為剩余勞動力。加快對這些剩余勞動力的轉崗技能培訓步伐,以區域化帶動專業化,在剩余勞動力中創造勞務品牌,鑄造勞務名牌,并使創牌的觸角不斷向高技術行業延伸,從而促使剩余勞動力在勞務品牌形成中逐漸升值,增加農民收入,乃當前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勞務化的當務之急。   

4.環境劣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同時并存。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大多位于西部,雖然那里的自然條件惡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草地狀況日益嚴峻,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率和土地產效率普遍低下,但是這些經濟落后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等自然資源。在全國已發現的16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均有發現,特別是能源、金屬礦產以及生物等資源在全國占有顯著地位,其中45種重要礦產資源潛在總量約占全國的40%,開發潛力巨大。以陜西陜北貧困縣為例,一方面,這些地區七溝八梁一面坡,生存環境惡劣;另一方面,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資源。一般來說,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大多為這種情況。   

(二)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中,非貨幣收入都是相當重要的。據美國經濟學家估算,在美國這樣發達的市場經濟中,非貨幣收入平均占收入總量的25%左右。根據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特點,要在這些地區推行貨幣化程度很高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十分困難的。因此,筆者認為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可以探索建立非貨幣化的以實物合作為主的醫療制度,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特點,從而使之“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其可能的發展路徑有:   

1.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就可以建立以土地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國現階段,土地不僅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廣大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作為保障手段對窮人尤其重要。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很不均勻,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土地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但海拔高,自然環境復雜,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個體農戶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力度與利用效度,從而導致土地等自然資源對缺乏勞動力的個體農戶的保障作用失靈。在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如果土地資源豐富,那么建立以土地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經濟效益,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規模經營,而且有利于農村勞動力的充分利用,促進農民增收。諸如建立體弱年老農民“以部分承包地換醫療保障”的機制,在公正公平、農民自愿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書面簽約,以不低于現行合作醫療的保障標準,按時支付補償金。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社會融資,攜手合作,聯動發展,利用土地使用權抵押、土地合作信托、土地儲備等方式,對置換出來的土地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共同投入,形成合力,高效盤活土地,實現土地產出的最大化。同時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退出和約束機制,有效地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形成共贏共利局面。實踐表明,在一些保留了部分集體經濟或鄉村工業發展得較好的農村地區,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甚至還代替農民個人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因此,這些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率都是100%,合作醫療制度運行得非常好。如陜西洛川縣永鄉鄉郭家村利用部分村集體土地發展蘋果產業,自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都為全村所有村民繳納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村民的參合率每年都是100%,村民們都比較滿意。這些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代替農民個人成了最大的籌資主體,既解除了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壓力,又緩解了基層地方推行合作醫療的籌資壓力,同時也提高了合作醫療的出資額度,從而增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能力。   

二、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特點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 

(一)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特點 

1.市場經濟發展落后,農民人均貨幣收入低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民的生產收入主要來自各種農產品等實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農民直接消費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地交通不便的影響,很難通過流通轉化為貨幣來形成農民的貨幣收入。據2004年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絕對貧困人口2610萬人,其中西部l2個省區為1305萬人,其人均年收入為668元。而他們的大量農產品卻因為交通不便運不出去而賣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爛在地里無人收購。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岳宋鄉有一個叫木古壩山寨,那里的茶葉是絕對的綠色產品,可是1斤茶葉只賣到2元錢,如果拿到城市賣,絕對可以賣到50元以上。木古壩的1斤茶葉在城里可以換到l0斤雜交稻種子,城里的1斤雜交稻種子在木古壩卻能換到8斤茶葉。

2.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就可以建立以勞務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勞務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的一種新型貿易方式,現已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外匯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的概念已逐步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我國部分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但勞動力素質很低。這不僅表現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自然條件差、飲水不衛生、醫療衛生條件落后從而導致市場經濟落后地區部分農民的身體素質差方面;還表現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方面。在這樣的“貧困——人口多+素質低一貧困”的惡性循環地區,現行的合作醫療制度僅起著外因作用,難以通過內因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真正效用。拉文斯坦首創的“推拉理論”告訴人們,人口流動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推力包括人口增長、低生活水準、缺乏經濟機會等;拉力包括勞動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獲得更多的經濟機會、優惠的勞動力政策等。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勞動者在勞務市場上不停地交流和比較各種信息,做出流動與否的決策,對當事雙方都有好處,勞動力富裕國家輸出勞動力,可以減少潛在的社會經濟壓力;勞動力接受國似乎也從中找到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辦法。因此,在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可以建立以勞務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譬如,政府高效擔當起自己的服務角色,加強對國際勞務市場的調研,建立境外勞務信息網絡,搶占先機,對外承包勞務市場,對內給予一定支持,建立勞務綜合培訓基地,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挑選出一批勞動力進行對口的職業技能強化培訓。達到培訓要求的學員,如果能勞務輸出,就可以為國家賺得外匯,政府按其賺回外匯的多少,給予其家人一定比例的醫療支付補償金,其標準不低于現行合作醫療的保障標準;達到培訓要求的學員,如果能在國內流動,流^地政府也可依據合理的標準,對其家人進行—定的醫療支付補償金,以保持流人地一定的勞動力數量,從而解決“民工荒”的困境。這樣,政府的外部力量不僅有利于通過內因長效激勵流出地勞動力積極主動改善自身素質和技術層次,而且有利于農民增收和農村脫貧,推動地區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3.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那么在這樣的地區,只能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外援方式在當今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國外來看,非洲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非洲國家中有相當部分地區,自然資源匱乏,社會資源也不豐富,外部援助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其經濟發展,同時也增進了這些地區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醫療衛生方面,外部援助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20世紀末,肯尼亞,津巴布韋等國利用外部援助,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肯尼亞婦女的總生育率由1977年的811個降至1993年的514個。贊比亞利用外部援助,解決了其西部省的大部分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僅1985—1993年,由援助而興建的水井高達108眼,使2115萬人從中受益。從國內來看,寧夏在總體上是一個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都相對貧乏的省區,但寧夏是在全國較早利用外援的省區之一,其實施的外援項目,無論數量、質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使寧夏的生態得到了很快恢復,農民生活環境和醫療衛生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見,如果一個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在這樣的自身力量相當薄弱的地區,實施現行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難以為繼,那么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乃其最佳選擇。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爭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發展,需要制定一套專門針對本地區具體情況的醫療衛生服務引進計劃,同時,依據循證醫學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與環境污染、營養不良和生活習慣不良直接相關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時應將農村衛生的重點放在普及基本衛生服務的基礎上,將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和健康促進等社區衛生建設結合起來,這樣,農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人口的健康狀況,其關鍵在于強化政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第一的觀點,切實落實項目責任制,信守各項協議,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4.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建立以上三種路徑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在結合當地豐富的土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發揮三種路徑的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發展土地、勞動力密集型農業技術,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引進和改造,切實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以農民醫療衛生事業為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共同發展,實行農業從“土地——產品——加工——流通與銷售——農民醫療衛生事業——農業的進一步投入”的規模化經營。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對策  

1.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應當遵循多樣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情況復雜多樣,因此在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時應遵循多樣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充分認識建立非貨幣型發展路徑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我國農村地域廣大,人口眾多,走非貨幣型發展路徑的工程量很大。同時,我國各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均衡,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應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多樣的模式,以滿足不同發展程度地區農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  

2.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應積極探索建立合作醫療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為農民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組織形式之一,是新時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它既能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的支付能力,又能節約市場的交易成本,還能維護農民的自身利益。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村以非貨幣型農村合作醫療為號召發展合作經濟,容易產生吸引力和號召力,也許這是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3.政府應把發展合作醫療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列為非營利性組織,利用各級政府的扶貧資金給予支持。基于目前我國國情,衛生資源的投入能力有限,非營利性醫療組織應該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非營利性醫療組織的發展,政府應通過引導、調控和支持等方式,為其發展積極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對這種合作經濟組織在管理上也可采取招標承包經營的方式進行。

2.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貨幣經濟缺乏,實物經濟普遍存在。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和價值尺度,其作用應該是與實物經濟的運行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的,是為整個社會生產和經濟的正常運行服務的,其總量和構成都應該與實物經濟相適應,而不應該脫離實物經濟獨自運行。因為貨幣脫離實物經濟而獨自運行雖然可能使個別經營者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但對整個社會生產來說,不僅沒有增加任何東西,而且還可能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指向錯誤的方向。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貨幣經濟的運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與實物經濟的運行脫節,具有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運行軌跡。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多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中近50%為實物收入,農產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給自足為主。 

3.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更為嚴重。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村勞動力約有5億左右,占全部勞動力的70%,而且每年還要新增幾百萬人,增長遠遠超過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十分突出。據測算,根據現有的土地承載力,我國農業僅有1—2億從業人員就足夠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勞動力亟需轉移。尤其是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數量更為可觀,估計勞動力中有60%一75%為剩余勞動力。加快對這些剩余勞動力的轉崗技能培訓步伐,以區域化帶動專業化,在剩余勞動力中創造勞務品牌,鑄造勞務名牌,并使創牌的觸角不斷向高技術行業延伸,從而促使剩余勞動力在勞務品牌形成中逐漸升值,增加農民收入,乃當前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勞動力勞務化的當務之急。 

4.環境劣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同時并存。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大多位于西部,雖然那里的自然條件惡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草地狀況日益嚴峻,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率和土地產效率普遍低下,但是這些經濟落后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等自然資源。在全國已發現的16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均有發現,特別是能源、金屬礦產以及生物等資源在全國占有顯著地位,其中45種重要礦產資源潛在總量約占全國的40%,開發潛力巨大。以陜西陜北貧困縣為例,一方面,這些地區七溝八梁一面坡,生存環境惡劣;另一方面,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資源。一般來說,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大多為這種情況。 

(二)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中,非貨幣收入都是相當重要的。據美國經濟學家估算,在美國這樣發達的市場經濟中,非貨幣收入平均占收入總量的25%左右。根據我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的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特點,要在這些地區推行貨幣化程度很高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十分困難的。因此,筆者認為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可以探索建立非貨幣化的以實物合作為主的醫療制度,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特點,從而使之“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其可能的發展路徑有: 

1.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土地資源豐富,就可以建立以土地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國現階段,土地不僅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廣大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作為保障手段對窮人尤其重要。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很不均勻,西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土地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但海拔高,自然環境復雜,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個體農戶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力度與利用效度,從而導致土地等自然資源對缺乏勞動力的個體農戶的保障作用失靈。在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如果土地資源豐富,那么建立以土地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經濟效益,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規模經營,而且有利于農村勞動力的充分利用,促進農民增收。諸如建立體弱年老農民“以部分承包地換醫療保障”的機制,在公正公平、農民自愿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書面簽約,以不低于現行合作醫療的保障標準,按時支付補償金。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社會融資,攜手合作,聯動發展,利用土地使用權抵押、土地合作信托、土地儲備等方式,對置換出來的土地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共同投入,形成合力,高效盤活土地,實現土地產出的最大化。同時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退出和約束機制,有效地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形成共贏共利局面。實踐表明,在一些保留了部分集體經濟或鄉村工業發展得較好的農村地區,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甚至還代替農民個人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因此,這些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率都是100%,合作醫療制度運行得非常好。如陜西洛川縣永鄉鄉郭家村利用部分村集體土地發展蘋果產業,自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都為全村所有村民繳納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村民的參合率每年都是100%,村民們都比較滿意。這些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代替農民個人成了最大的籌資主體,既解除了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壓力,又緩解了基層地方推行合作醫療的籌資壓力,同時也提高了合作醫療的出資額度,從而增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能力。 

2.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就可以建立以勞務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勞務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的一種新型貿易方式,現已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外匯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的概念已逐步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我國部分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但勞動力素質很低。這不僅表現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自然條件差、飲水不衛生、醫療衛生條件落后從而導致市場經濟落后地區部分農民的身體素質差方面;還表現在市場經濟落后地區的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方面。在這樣的“貧困——人口多+素質低一貧困”的惡性循環地區,現行的合作醫療制度僅起著外因作用,難以通過內因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真正效用。拉文斯坦首創的“推拉理論”告訴人們,人口流動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推力包括人口增長、低生活水準、缺乏經濟機會等;拉力包括勞動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獲得更多的經濟機會、優惠的勞動力政策等。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勞動者在勞務市場上不停地交流和比較各種信息,做出流動與否的決策,對當事雙方都有好處,勞動力富裕國家輸出勞動力,可以減少潛在的社會經濟壓力;勞動力接受國似乎也從中找到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辦法。因此,在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可以建立以勞務合作為主其他資源為輔的合作醫療制度。譬如,政府高效擔當起自己的服務角色,加強對國際勞務市場的調研,建立境外勞務信息網絡,搶占先機,對外承包勞務市場,對內給予一定支持,建立勞務綜合培訓基地,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挑選出一批勞動力進行對口的職業技能強化培訓。達到培訓要求的學員,如果能勞務輸出,就可以為國家賺得外匯,政府按其賺回外匯的多少,給予其家人一定比例的醫療支付補償金,其標準不低于現行合作醫療的保障標準;達到培訓要求的學員,如果能在國內流動,流^地政府也可依據合理的標準,對其家人進行—定的醫療支付補償金,以保持流人地一定的勞動力數量,從而解決“民工荒”的困境。這樣,政府的外部力量不僅有利于通過內因長效激勵流出地勞動力積極主動改善自身素質和技術層次,而且有利于農民增收和農村脫貧,推動地區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3.如果一個市場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那么在這樣的地區,只能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外援方式在當今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國外來看,非洲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非洲國家中有相當部分地區,自然資源匱乏,社會資源也不豐富,外部援助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其經濟發展,同時也增進了這些地區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醫療衛生方面,外部援助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20世紀末,肯尼亞,津巴布韋等國利用外部援助,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肯尼亞婦女的總生育率由1977年的811個降至1993年的514個。贊比亞利用外部援助,解決了其西部省的大部分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僅1985—1993年,由援助而興建的水井高達108眼,使2115萬人從中受益。從國內來看,寧夏在總體上是一個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都相對貧乏的省區,但寧夏是在全國較早利用外援的省區之一,其實施的外援項目,無論數量、質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使寧夏的生態得到了很快恢復,農民生活環境和醫療衛生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見,如果一個經濟落后地區既無一定的自然資源,也無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在這樣的自身力量相當薄弱的地區,實施現行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難以為繼,那么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乃其最佳選擇。發展外援型合作醫療制度,爭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發展,需要制定一套專門針對本地區具體情況的醫療衛生服務引進計劃,同時,依據循證醫學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與環境污染、營養不良和生活習慣不良直接相關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時應將農村衛生的重點放在普及基本衛生服務的基礎上,將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和健康促進等社區衛生建設結合起來,這樣,農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場經濟落后地區人口的健康狀況,其關鍵在于強化政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第一的觀點,切實落實項目責任制,信守各項協議,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4.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建立以上三種路徑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在結合當地豐富的土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發揮三種路徑的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發展土地、勞動力密集型農業技術,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引進和改造,切實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以農民醫療衛生事業為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共同發展,實行農業從“土地——產品——加工——流通與銷售——農民醫療衛生事業——農業的進一步投入”的規模化經營。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對策 

1.非貨幣型發展路徑選擇應當遵循多樣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市場經濟落后地區農村情況復雜多樣,因此在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時應遵循多樣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充分認識建立非貨幣型發展路徑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我國農村地域廣大,人口眾多,走非貨幣型發展路徑的工程量很大。同時,我國各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均衡,選擇非貨幣型發展路徑應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多樣的模式,以滿足不同發展程度地區農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 

篇2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因子分析;西部地區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2-0174-03

一、農村城鎮化水平指標體系的建立

在參考(秦潤新,2000)的城市化水平指標體系基礎上,充分考慮西部地區統計數據的特殊性以及可獲得性,按照科學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構建農村城鎮化原始指標體系。由于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特殊性,綠化、植林面積等環境指標不應該作為農村城鎮化的評價指標,所以,給出的城鎮化指標僅包括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指標。

具體內容如下:(1)人均GDP(X1);(2)第一產業增加值(X2);(3)第二產業增加值(X3);(4)第三產業增加值(X4);(5)農業總產值(X5);(6)用電量(X6);(7)私營企業就業人數(X7);(8)農村個體就業人數(X8);(9)鄉村從業人員(X9);(10)農村固定資產投資(X10);(11)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比例(X11);(12)人口自然增長率(X12);(13)人均實際收入(X13);(14)農村電話用戶(X14);(15)居民消費水平(X15);(16)衛生機構數(X16);(17)人均居住面積(X17);(18)郵政局數(X18);(19)衛生機構人數(X19)。具體數據見表1。

二、西部地區農村城鎮化水平的綜合評價分析

(一)因子分析評價方法介紹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變量(或樣品)的相關系數矩陣(對樣品是相似系數矩陣)內部結構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變量(或樣品)的少數幾個隨機變量去描述多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這少數幾個隨機變量通常稱為因子。然后,根據相關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變量或樣品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的變量相關性較低。即在盡可能不損失信息或者少損失信息的情況下,將多個變量減少為少數幾個潛在的因子,這幾個因子可以高度地概括大量數據中的信息,這樣,既減少了變量個數,又同樣地能再現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

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步:為消除量綱的影響,先將原始數據標準化,記為xij,表示第i地區第j指標的指標值。

第二步: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陣R=(rij)p×p。

第三步:求R的特征根及相應的單位特征向量,分別記

根據累計貢獻率的要求

取前m個特征根及相應的特征向量寫出因子載荷矩陣:

第四步:對A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

第五步:計算因子得分。

第六步:計算綜合評價總得分值,總分值越大說明城鎮化水平越高。

(二)農村城鎮化水平綜合評價實證分析

根據構建的指標體系的實際統計數據,利用SPSS13.0軟件對我國西部地區十二省市自治區進行因子分析如下:

將數據無量綱化,進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取定因子的個數。分析得到變量相關系數矩陣有2個特征根:14.25、2.354,分別解釋變量標準方差的75%、12.391%,一起解釋變量標準方差的87.391%,相應提取的主因子有:F1、D2。經分析,得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提取的2個主因子當中,大部分指標都在F1因子上有較大載荷,反映西部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F2因子反映的是西部地區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由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知道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如表2所示。根據表2可得到按照西部地區各省份的因子得分值排序如表3。

(三)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由表3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知道:西部各地區農村城鎮化水平由高到低排名如下:四川、陜西、廣西、云南、重慶、內蒙古、貴州、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由以上排名我們可以知道:農村城鎮化水平最高的是四川省,最低的是。四川、陜西分別位居西南和西北地區前列是比較符合現狀的。2005年,兩地區人口占西部地區總人口的33.17%,GDP占西部地區的33.02%,糧食占西部的34.66%,等等。西部地區的機械、電子、航空、核工業、冶金、電力、煤炭、天然氣、化工、汽車、摩托車等工業,大都集中在這兩個省市,并且還是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和信息中心。廣西在2005年三次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在西部地區總排名中居于第三名;云南在2005年第一產業總產值在西部地區排名第三,第二、三產業總產值均排名第五,人均GDP相對于2004年增長16.37%,超過國民經濟發展總水平7個百分點,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重慶雖然人均GDP比較高,但是從它的第一、二、三產業等發展水平來看并不占優勢,所以,排名落后;雖然人均GDP水平最高,但是社會生活方面基礎設施水平不高,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衛生機構數相對較少,因此,綜合排名落后;貴州、新疆、甘肅三地綜合排名分別位于第七、八、九位,經濟和社會生活水平位于中間位置,新疆地區人均收入較甘肅、貴州具有優勢;青海、寧夏、三地區無論是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方面還是綜合排名均位于后三位,比較穩定,說明三地的城鎮化問題是絕對存在的,相比西部其他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西部地區各省份經濟社會得到了巨大發展,但是農村城鎮化總體水平不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稍顯落后于發達省份,相信在西部各地區發達城市的輻射帶動下,整體城鎮化水平會大大提高的。

三、加快西部地區城鎮化的政策建議

城鎮化是推進小康建設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西部地區城鎮化對西部乃至全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的協調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加速西部地區的城鎮化進程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農村城市化的基本途徑。農村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運輸、能源電力、供排水系統、郵電通信、醫療衛生、商業服務設施和科學教育等具體內容。首先,加快農村交通設施建設,改善交通運輸條件。由此可以改變城鄉之間的時空格局,打破農村的封閉落后狀態,改善城鄉經濟交流的頻率和速度,加強農村和城市與外界的聯系,有利于改善農村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次,加快農村科教設施建設,重視發展農村的教育和科

技事業。由此可以促進農村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傳播先進思想、提高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擺脫傳統觀念束縛、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再次,加快農村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由此改善農村人民的健康狀況,減少疾病的發生和醫療費用支出,有利于農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最后,加快農村水、電、氣等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要統一城鄉水價、電價和氣價,減少基礎設施在城鄉之間的人為差別,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城鄉一視同仁,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步建設,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面貌,為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農村產業結構的完善和升級創造條件。

2.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推進農村城市化的關鍵環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原則,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和未來變化趨勢,鼓勵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扶持和促進有市場的弱小產業,調減缺乏市場前景的落后產業,鞏固加強農村基礎產業。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必須對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分析研究市場,做到了解市場、適應市場、引導市場,做好市場預測,進而主導和主動開拓創造市場。首先,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改變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業產業比重過大的基本狀況。在依托農業和當地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根據預測和市場需求狀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由此,可以給市場提供豐富多彩的商品,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是農產品加工增值,增加農村經濟收入,完善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其次,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創造就業門路,增加就業機會,徹底改變農村服務行業和服務設施落后的狀況。由此,農村的經濟水平和收入水平才會有實質性提高,城鄉之間的差別才能被消滅,農村的城市化才能真正實現。

3.加快發展農村商業、服務業和營銷業

首先,大力發展農村商業、服務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商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促進農村城市化發展的關鍵環節。農村商業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在職能上是農業、農村工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的延續,它起著活躍市場、溝通城鄉農產品供求市場的重要作用,是農村城市化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農村商業、服務業,要加強思想認識,提高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重視商業在農村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對農村商業的投資力度,發展和壯大農村商業資本,充分發揮商業資本在推動農村城市化中的積極作用;其次,大力發展農村營銷業。農產品營銷是擴大農產品銷量和銷售渠道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發展農產品營銷企業,鼓勵商業集團進入農產品營銷領域,充分發揮產品營銷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導向,分散農民經營風險,穩定市場供應和市場價格等方面的作用。農產品營銷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帶動相關服務行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4.加快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篇3

大烏江鎮現轄有9個村9319戶35276人,全鎮共有耕地面積38400畝,其中田21555畝,且有15是望天水田。盡管省道204線貫穿全鎮,但所轄九個村分布散,且大多處于烏江峽谷兩岸,交通十分不便,生產條件較差。有80的農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烤煙,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烤煙生產面積逐年減少,經濟“支柱”的地位逐年減弱。長期以來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生產方式、生產技術落后,農民生活水平較低。盡管省、市、縣各級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目前全鎮的貧困面依然較大,貧困戶依然較多。20__年12月至20__年2月,經為期3個月的不完全統計調查顯示,全鎮有缺糧戶近800戶,其中缺糧3個月的187戶,缺糧5個月的有569戶,還有近5000人未越溫。

二、存在的問題

為盡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達到共同富裕,幾年來,各級政府和部門加大對大烏江鎮的扶貧工作力度,做到項目、資金向該地傾斜,并提出了20__年實現脫貧的目標,經過調查發現,大烏江鎮農村、農民的現狀令人擔憂,存在的問題依然較為嚴重。

1、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落后。由于烏江從鎮內穿過,鎮內地形復雜,多以山地為主,全鎮60以上的耕地屬30度以上的坡耕地,農村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到20__年仍有近3000人需解決飲水困難,有15的農田完全屬望天水田因無水源而無法實現引水灌溉,使這部分農田收入處于“聽天由命”境地,農民收入無保障,加之農戶很多住在烏江峽谷兩岸,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落后。

2、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在全鎮9個村中,有4個一類貧困村11532人,占全鎮總人口的32.67,其余5個村全部為二類貧困,貧困人口多。加之大部分貧困農民文化素質低,種養觀念陳舊,思想落后,市場意識不強,接受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差,長期以傳統種植業為主,養殖業有所發展但沒有規模,無法適應市場競爭,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增收脫貧難度大。

3、科技教育落后、醫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十分突出。盡管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由于傳統觀念及外出打工早日掙錢這一眼前利益的誘惑等困素的影響,不愿送子女上學和子女不愿上學的現象大量存在,很多農村家庭的子女初中未畢業(甚至是小學)就外出務工,導致農村青壯年文盲、特別是半文盲存在。又由于貧困農民群眾文化素質不高,不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外出務工適應能力差,導致收入增長緩慢,并形成惡性循環。

農村醫療衛生事業落后,全鎮農村衛生業務人員素質不高,有較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或無牌無照經營,在醫療技術、醫療條件等方面不能真正保證農民看病問題,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突出。

4、扶貧工程針對性強,效果顯著,但對生產條件改善明顯不足。幾年來,省、市、縣累計在大烏江鎮落實扶貧資金近千萬元,實施人畜分居、易地扶貧搬遷等形象扶貧工程,項目覆蓋大烏江鎮9個村。從實施結果看,工程的針對性強,扶持效果突出,符合民心民意。但調查中也發現,雖然改善了居住環境,但存在輕生產條件改善。如在關塘村龍坪和遠光村紅年兩個易地扶貧搬遷點,戶均投入8000多元修建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搬遷后雖然改善了居住環境、交通條件和生產生活條件,但沒有致富門路,搬出卻未能發展,所到之家依然一貧如洗,對產業發展既無概念,也無思路,生存發展前景堪憂。

5、急功近利現象使扶貧工作走入誤區。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各級黨委、政府也加大扶貧工作力度,但擺脫貧困是一個持續、復雜和艱巨的過程,上級要求大烏江鎮20__年實現脫貧目標,根據大烏江鎮目前的現狀,只能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結合大烏江鎮的現狀,如果盲目提出脫貧,貧困鄉鎮、貧困村將被銷號,則形成一種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短期化扶貧行為,將使貧困農民喪失獲得持續幫扶的機會和穩定脫貧的能力。從目前大烏江鎮的整體情況看,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沒有質的改變,農戶不具有穩定的脫貧致富的路子,離真正意義上的擺脫貧困還有很大距離。

三、幾點建議

要解決貧困是一項長期、艱巨、繁雜的系統工程。結合大烏江鎮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要真正實現大烏江鎮脫貧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重視現狀,結合實際開展好扶貧工作,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應該說造成大烏江鎮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環境,延續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觀念。從大烏江鎮的情況看,一方面,由于鎮域經濟發展存在著城鎮化水平低、農業比重大(20__年占62.97)、集聚效應差、主導產業不明顯等諸多因素,因此,根本出路在于解決鎮域經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貧困群眾思想精神上的貧困相比物質貧困是更長期、更頑固,從而也是更難以根除的痼疾,在精神扶貧上也要下大力氣,在更新觀念,鏟除陋習,喚醒自主、自力、自強意識上加大工作力度。

2、處理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扶貧的關系。近年來,國家針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投資很多,而且中西部貧困地區是這些政策和投資的受益主體。縣、鎮兩級應搶抓這一機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扶貧、農業、生態、水利、社會事業等各類建設資金在規劃上進行銜接,在項目上進行整合,做到 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突出重點、集中投入,解決好大烏江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期性問題。在實施扶貧開發工程中,集中改善重點貧困村的道路、通訊、廣播電視、人畜飲水、教育、衛生、文化、科技條件,提高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3、抓好種養業扶貧開發項目。種植業堅持“為養而種,為賣而種,為加工轉化而種”的思想,結合大烏江鎮的地理特點,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發展優質專用無公害產品;調整養殖畜種結構,轉變經營方式,提質提效發展生態畜牧業,大力發展養豬、養牛和家禽,增加農戶收入;發展一批龍頭企業,積極推廣龍頭帶基地、企業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重點培育以農畜產品販銷為主的農村經紀人隊伍,搞活農畜產品流通,提高農戶收益水平;結合科技扶貧建設,以促進種草養畜、脫毒馬鈴薯以及特色產業發展為切入點,加大產業扶貧力度;以農業適用技術推廣為突破口,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大力開展扶貧示范基地建設,通過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走出一條“推廣一項技術,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片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貧之路,提高科技貢獻率,

篇4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劑。多年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全市金融部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大局觀念,堅持改革與發展并重,努力改善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杠桿的調節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與社會持續快速穩定健康發展。尤其是去年,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信貸收緊的形勢下,全市各級金融機構正確處理宏觀調控與服務地方發展的關系,注重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銜接,堅持有進有退、有保有壓,在有效抑制部分過熱行業的同時,努力擴大信貸投放,大力開展票據、保理業務,積極核銷呆帳,保證了農業、優質骨干企業及基礎設施、技術改造領域的信貸投入。可以說,在壓力和困難增大的情況下,去年GDP能夠實現16.4%的快速增長,是與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全市金融戰線上的全體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全市金融工作實現了新突破,邁上了新臺階,呈現出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效益增長、風險下降的良好態勢。去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36.83億元,增長19.27%,各項貸款余額372.39億元,增長17.32%,現金凈回籠10.4億元,是我市歷史上第二個凈回籠年;金融改革順利推進,金融活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金融監管力度加大,金融秩序保持穩定,特別是金融風險得到有效化解,金融機構經營效益明顯改善,全市7家商業性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比年初下降6.68個百分點,實現考核利潤5.45億元,同比增加1.87億元;金融市場有序發展,尤其是保險業市場主體不斷增加,總量快速膨脹,證券業市場有所回復。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辯證地看到,全市經濟金融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的能力有待增強。去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貸差達到173億元,新增存貸比比上年下降9.41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56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市金融機構的貸款空間還非常大,同時也說明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還需進一步強化。二是影響信貸投放的因素仍然很多。比如:在信貸審批和管理權大幅上收的情況下,部分金融機構對上級行的營銷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運作辦法,貸款審準率較低;個別地方性金融機構資產結構不合理,導致貸款增量小,運行不穩定;企業參與信用評級

積極性不高,數量少,信用等級低;有些單位財務不健全,會計信息失真;企業擔保能力不足,社會擔保體系不健全等,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信貸的增長。三是保險、證券市場需規范推進。去年,我市保險深度、保險密度、保費收入占居民儲蓄余額的比重為1.8%、244.18元/人、3.9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5個百分點、101.42元/人和0.15個百分點。保險覆蓋面窄,尤其是在農村,保險專業管理和深度參與不夠,缺乏有針對性的合適保險產品。證券業仍處于持續低迷狀態,市場開拓和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這些問題既有體制機制因素造成的,也有我們思想觀念相對滯后、工作努力不夠造成的,應引起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的措施和辦法。尤其是在國家繼續加大改善宏觀調控和各地競相加快發展的壓力下,金融工作愈來愈重要,愈來愈需要改革和創新。明年,我國將結束加入WTO的過渡期,金融業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面臨更加激烈的國外競爭,這是挑戰,但把握好了,又是發展的機遇。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金融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危機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做好經濟金融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進全市經濟金融工作實現新的突破。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統籌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金融部門要認真研究經濟金融發展規律,以科學的金融發展觀統領指導全市經濟金融工作。

一是要正確把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今年,國家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是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加強和完善,堅持的原則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使用的手段是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目的是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實踐證明,每次國家宏觀調控,都是對各地經濟發展重新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地區與地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拉開距離的時候。各級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要正確理解好、用心把握好、結合實際利用好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將其作為重要戰略發展機遇,審時度勢,開動腦筋,順勢而為,有大作為,推進經濟和金融雙向聯動,實現跨越式發展。從目前情況看,通過近幾年的經濟結構調整,我市國家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業較少,全市各級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要及時向上級行反映和匯報泰安的情況,努力爭取貸款規模,增加授權授信。力爭年底全市各項貸款增加60億元以上,新增存貸比達到75%以上。

二是要正確把握經濟和金融的關系。經濟決定金融,經濟健康發展是金融穩健運行的基礎和保障;金融服務經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哪個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個地方就能占有更多的金融資源,就能在加快發展中贏得

先機。這是各地發展實踐的證明,也是我們近年來工作的經驗和體會。目前全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快速增長階段,國內外的產業和資本正在加速轉移,機遇稍縱即逝,見機不為,遺憾無窮。全市各級要牢固樹立經濟金融同興共榮理念,高度重視研究抓好金融工作,合理引導資金流向,聚集更多的資金服務于全市經濟加快發展。同時,金融運行質量最終決定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化解和防止金融風險的根本也在于當地經濟的質量。近年來金融部門的良性運行和效益提高,既是金融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努力的結果,也得益于全市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金融部門要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經濟就是壯大自我的意識,轉變觀念,推進改革,挖掘資源,改進服務,強化監管,通過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做大做強金融產業。

三是要重視保險業和證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保險業要圍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努力開發、開辦適應社會需要的新險種,大力培育發展保險市場,爭取保險密度、保險深度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要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出口貿易,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保險業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補充養老、補充醫療保險業務,努力提高社會整體保障水平。在煤炭、建筑等高風險行業和公眾聚集場所要積極推行雇主、公眾責任保險。要積極探索開展農村醫療、奶牛養殖、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等符合農村特點的新險種,通過保險手段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同時,要充分重視資本市場的融資,利用我市上市公司的資源優勢,鼓勵實行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帶動我市更多高科技產業、優勢產業進入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證券機構要創新內部運行機制,當好企業與上級證券機構的橋梁與紐帶,及時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幫助企業搞好資本運營。

三、緊緊圍繞工作重點,調整優化信貸結構

今年,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一個目標,三大重點,四個堅定不移”的工作思路,即堅持以建設經濟強市為目標,繼續突出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招商引資三大重點,堅定不移地加快發展、堅定不移地優化結構、堅定不移地抓大項目、堅定不移地保護生態和節約能源。金融部門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工作重點,努力優化信貸資金投向。(1)農業。要圍繞“一個深化、兩個突破、四項建設”工作思路,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特點,搞好對“三農”的金融服務,重點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龍頭企業培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公益設施建設、糧棉流通體制改革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2)工業。要圍繞培植一批支柱產業、一批大型企業、一批知名品牌“三個一批”,結合“三改兩上”,重點加大對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的資金注入,尤其是對我市確定的六大主導產業和30強企業,要給予重點支持,力爭在骨干龍頭企業的培植上盡快實現大的突破。(3)旅游服務業。重點支持泰山博物館、泰山國際休閑運動中心、寶龍城市廣場和東平湖、徂徠山、蓮花山等景區和項目的開發建設,積極支持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文化娛樂和社區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努力提升旅游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增強競爭能力。(4)城市建設。要圍繞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態市建設,重點支持今年確定的續建和新開重點工程和城中村改造建設,努力打造特色、魅力、現代山水園林旅游城市。同時,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努力清除非政策性信貸歧視和障礙。要繼續大力支持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發展,努力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和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此基礎上,要充分利用當前外匯資金充裕,外幣利率相對較低,產業轉移、資本聚集、跨

國并購發展迅猛的難得機遇,優化外匯信貸結構,加大外匯貸款投放,加大對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好、出口創匯能力強外向型企業的資金支持,提高全市經濟的外向度。

四、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銀企合作

推進銀企合作共贏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和銀行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自20*年以來,市里每年都成功召開幾次各種形式的金融工作調度會和銀企聯誼會,初步構筑起了銀行、政府、企業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雙贏、共謀發展的新型銀地、銀企關系,政、銀、企之間的長效協調機制日趨完善,銀企合作工作成績顯著。三年共簽約資金185.7億元,實際到位135.8億元,簽約資金到位率73.1%。最近又舉辦了金融生態建設暨銀企合作新聞會,效果很好。要實現銀企合作向縱深發展,需要企業、銀行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合力推進。首先,企業要在策劃推薦好的項目和完善內控機制上下功夫。好項目是企業發展的永續動力。在銀企合作過程中,銀行的同志普遍反映我市“大、高、新、外”項目太少,向上級銀行推薦爭取難度很大。全市企業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認真研究本行業、本領域發展的前沿性課題和市場需求,策劃論證出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本企業做大做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為金融部門向上級行推薦爭取創造條件。有關經濟主管部門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篩選、論證和建設上,依托高層次專家咨詢機構,策劃論證一批投資過億元、過10億元、上百億元的大項目、好項目。企業要與銀行主動對接,及早讓金融部門參與項目論證,對簽約項目,靠上抓好落實,加快資金到位。同時,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信用等級,以優秀的企業素質和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金融部門的信任和支持。其次,銀行要在轉變經營理念和拓寬金融服務上下功夫。經營貨幣,實現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終極目標。各級金融機構要強化市場意識,把企業作為“上帝”,主動地去了解企業,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建立穩定的客戶群。對企業推薦的項目,金融部門要深入搞好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其成長性和上級行授信的可能性,分析項目存在的問題。同時,要積極做好國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勢、貸款程序等方面的宣傳工作。第三,政府部門要做好牽線搭橋工作,尤其是經濟主管部門要在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策劃的同時,采取多種形式,有效疏通金融部門與經濟主體的連接渠道,建立完善的銀企溝通協調機制,在銀企之間搭建起一種互信、互利、互助的良好合作關系,促進銀企雙方坦誠溝通,精誠合作,互惠雙贏,共謀發展。市銀企合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真做好調度和督促工作,推進銀企合作向更廣泛、更深入的領域拓展。

五、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人無信不立,商無信不財,市無信則亂,國無信則衰”。信用環境的好壞決定著一個地方市場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高低。而金融生態將是今后一個地區信用環境、投資環境的重要標志,對商業銀行在資金調度、信貸授權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長期不懈地共同努力,有組織地科學推進。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更新觀念,強化責任,從建設經濟強市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

高度來認識、來對待,努力打造穩定、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提高本地區對資金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一是要繼續大力加強社會信用建設。近年來,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創建金融安全區、“誠信泰安”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有些地方和企業仍存在缺失信用、破壞信用環境的行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一些企業和企業家之所以從成功走到衰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信用上出了問題。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認識優化信用環境的極端重要性,把健全社會信用制度作為關系全市經濟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政府要做信用建設的表率,加強自律,依法行政,加強信用宣傳教育。企業要牢固樹立誠信是企業生存之魂、經營成敗之根的理念,自覺遵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范,努力成為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金融機構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服務,遵守承諾,努力把銀行、保險、證券業建設成為全市重諾守信的典范。要認真抓好企業信用評級工作,爭取更多的企業成為信用企業。要繼續深入開展文明信用單位創建活動,努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社會、信用企業、信用金融。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宣傳文明誠信典型,對不守信用、影響我市形象的行為和單位,堅決予以曝光。同時,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力度,嚴厲打擊破壞金融秩序、騙取銀行信貸的行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為金融安全運行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總之,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努力打造一個“投資泰安、穩如泰山”和“誠信泰安”的良好環境品牌。

二是要健全信用擔保體系,規范信用擔保行為。信用擔保是融通銀行資金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市已成立信用擔保公司7家,較好地緩解了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但存在出資渠道單一、注冊資金較少、擔保能力弱、擔保成本高、操作程序復雜等一系列問題,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企業融資的最大障礙。因此,各級要把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創新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手段,努力建設完善全市信用擔保體系。要大力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共同出資或參股建立規模大、擔保能力強的大型擔保公司;積極鼓勵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建立互助擔保基金和互擔保機構;積極支持個體工商戶、農民實行聯戶聯保。同時,加強與國內知名擔保公司的聯系,努力吸引市外擔保公司來我市建立分支機構。目前的7家擔保公司要努力加強內部管理,更新觀念,創新機制,苦練內功,控制擔保風險,拓寬融資領域,增強擔保能力,同時要積極與銀行部門協商,盡可能地擴張擔保倍數,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擔保需求。

篇5

醫藥行業在投資界擁有“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的美譽,20xx年英國《金融時報》500強企業所屬行業中,制藥業是僅次于銀行業的全球最有投資價值的行業。醫藥行業分為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大組成部分,其中醫藥工業包括化學制藥工業(包括化學原料藥業和化學制劑業)、中成藥工業、中藥飲片工業、生物制藥工業、醫療器械工業、制藥機械工業、醫用材料及醫療用品制造工業、其他工業八個子行業。一、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一)醫藥行業的特點

1、高技術

醫藥制造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擴大了疑難病癥的研究領域,為尋找醫治危及人類疾病的藥物和手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使醫藥產業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2、高投入

醫藥產品的早期研究和生產過程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改造,以及最終產品上市的市場開發,都需要資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藥研究開發(R&amD)過程,耗資大、耗時長、難度不斷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種藥物從開發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5年的時間,耗費8-10億美元左右。美國制藥界在過去的20年間,每隔5年研究開發費用就增加1倍。20xx年,世界制藥業的“三巨頭”——美國輝瑞公司、葛蘭素史克公司和諾華制藥公司的研究開發費用分別達71億美元、46億美元和35.5億美元,研究開發費用占全年銷售額的比例均在15~16之間。

3、高風險

從實驗室研究到新藥上市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要經過合成提取、生物篩選、藥理、毒理等臨床前試驗、制劑處方及穩定性試驗、生物利用度測試和放大試驗等一系列過程,還需要經歷人體臨床試驗、注冊上市和售后監督等諸多復雜環節,且各環節都有很大風險。一個大型制藥公司每年會合成上萬種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幾、二十種化合物通過實驗室測試,而最終也可能只有一種候選開發品能夠通過無數次嚴格的檢測和試驗而成為真正的可用于臨床的新藥。目前,新藥研究開發的成功率還比較低,美國為1/5000,日本為1/4000。即使新藥研發成功、注冊上市后,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一旦被檢測到有不良反應,或發現其他國家同類產品不良反應的報告,也可能隨時被中止應用。

4、高附加值

藥品實行專利保護,藥品研究開發企業在專利期內享有市場獨占權。由于藥品研究開發的高額投入,制藥公司一旦獲得新藥上市批準,其新產品的高昂售價將為其獲得高額利潤回報。生物工程藥物的利潤回報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擁有新產品、專利產品的企業,一旦開發成功便會形成技術壟斷優勢,回報利潤能達十倍以上。

5、相對壟斷

醫藥制造業從根本上說,是被以研究開發為基礎的大制藥公司所壟斷,并且這種壟斷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20xx年,世界前10家跨國制藥公司占全球藥品市場的份額為43,前20家占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

我國制藥業長期以來以仿制藥物為主,自主研發實力不強,R&amD投入較少,利潤回報、風險性等產業特征也相應表現得不如世界發達國家制藥業那樣突出。但隨著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加快,我國醫藥制造業在自主開發、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道路上,對產業特性的感受將會越來越強烈。

(二)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來,醫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占全部工業總額的比重,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資產為主的規模比重僅為2-3,效益指標相對高一些也僅為3-4,是我國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來源產業之一,但并未進入支柱產業之列。醫藥行業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為人民防病治病、康復保健、提高民族素質的特殊產業。在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保駕護航”作用。

表1: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比重

1997年1998年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企業數()1.071.092.022.032.192.17

工業總產值()1.852.032.062.083.043.18

總資產()1.932.002.082.222.662.79

銷售收入()1.861.971.971.972.262.30

利潤()4.35.34.43.13.783.84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2:20xx~20xx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在工業行業中的排名

20xx年20xx年20xx年

凈資產數額131312

資產總額141313

工業總產值(不變價)111811

銷售收入191818

利潤總額9711

利稅總額91215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其中20xx年為快報數據。

(三)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目前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制藥大國,可生產化學 原料藥1300多種,總產量80余萬噸,其中有60多個品種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化學藥品制劑30多種劑型、4500余個品種;在全球已經研究成功的40余種生物工程藥品中,我國已能生產18種,其中部分藥品具有一定產業化規模;中成藥產量60余萬噸,中成藥品種、規格達8000多種;可生產醫療器械近50個門類、3000多個品種、11000余個規格的產品。

1、近6年醫藥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值、產量穩步增長,連年創出新高

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由1998年的1712.8億元增長至20xx年的3876.5億元,年均增長17.75;工業增加值由1998年的468.3億元增長至20xx年的1133.2億元,年均增長19.33。

20xx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962.1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第18位;實現利潤273.9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第11位。

2、重點子行業中的化學制藥業成為醫藥工業的主要支柱,中藥工業穩步發展,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我國醫藥工業的重點子行業主要包括化學制藥、中藥工業、醫療器械和生物制藥業。

(1)化學制藥業成為醫藥工業的主要支柱,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20xx年,我國化學制藥業共完成總產值2383.76億元,完成增加值607.4億元,完成的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占醫藥工業的50以上。化學制藥業中的化學原料藥業和化學制劑業兩個門類增長速度不一,化學原料藥業增長勢頭好于化學制劑業。

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學原料藥生產國和主要化學原料藥出口國,化學原料藥已經成為醫藥工業的支柱,產值約占整個醫藥工業的1/3,原料藥生產量約占世界化學原料藥市場份額的22,原料藥產量約有50出口。受跨國公司“轉移生產”等因素影響,未來3-5年,我國化學原料藥業將保持較好增長趨勢,化學制劑業隨著我國醫藥健康防疫體系的完善、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農村醫療擴大等也將平穩增長。

(2)中藥行業是醫藥工業的第二大支柱

中藥行業包括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兩大門類。20xx年中藥工業完成總產值800.9億元,完成增加值294.9億元。1998-20xx年間,我國中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54,銷售產值年均增長18.8。從整體狀況看,目前我國中藥行業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還不高,缺乏行業技術質量標準,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較難保證。20xx年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中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戰略,將推動中藥、生化藥出口列為科技興貿的基本戰略之一,這對中藥行業持續穩定增長將起到積極作用。

(3)生物制藥近年來發展迅速

生物制藥業是我國受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推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20xx年,生物制藥業工業總產值194.9億元,增加值72.3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產發展很快,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xx年國家加強衛生防疫機構建設和緊急防御體系,啟動了十余億元的疫苗計劃,列出了今后幾年將重點發展的6類生物醫藥項目,這些舉措將帶動我國生物制藥業的高速發展。

(4)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主要由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壟斷。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占世界市場的份額較低,但我國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十大新興市場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亞洲最大的市場。20xx年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188.7億元,增加值72.9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5.04、16.27。目前我國生產的醫療器械產品主要為常規、普及型產品,高精尖產品數量少,缺少能拉動產業整體升級發展的核心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3、醫院下游市場發展趨于完善

我國醫藥商品的銷售,以委托醫藥商業貿易公司和企業自銷為主。目前我國已有藥品批發企業7486家,藥品零售企業151760家。醫藥物流作為醫藥產業中的全新領域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較為完善的網絡結構和現代管理水平的現代醫藥物流企業脫穎而出,一大批醫藥商業企業正在向著醫藥物流企業轉變。

4、重點醫藥生產區域已經形成

從地域效益分布程度來看,20xx年醫藥行業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別占全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70.03、實現利潤的73.12。在華北、華東、華南及四川等具有醫藥工業基礎,有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將醫藥工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發展的地區,成為醫藥工業產業聚集、實現效益相對集中的區域格局基本形成。20xx年全國實現效益前10名省市如下表所示:

排序銷售收入總額前10名省市利潤總額前10名省市

1江蘇江蘇

2浙江浙江

3山東北京

4廣東河北

5上海廣東

6河北山東

7天津上海

8北京天津

9湖北吉林

10四川四川

(四)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1998年以前,我國醫藥產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很低,導致企業規模較小,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1998年以來,國家提高了醫藥產業的進入壁壘,在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中強制實施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CP(藥品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等;對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分別實行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制度,對醫藥產品制訂了藥品注冊制度,對中藥、醫療器械等各子行業制定了不同的市場準入條件。這一系列制度的推廣與實施,保障了我國醫藥行業的有序發展,醫藥行業已形成了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與醫藥行業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分類管理、GMP認證制度、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藥品降價、降低出口退稅率等。

1、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將促進一些國產普藥生產企業的發展

1998年底,國務院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對于醫藥制造業而言,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影響,更多地表現為對藥品需求結構調整的引導。20xx年6月,國家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規定基本醫療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用藥范圍主要確定于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基本治療用藥。一些療效好、價格低、質量可靠的普藥、國產藥生產企業將會擴大在醫療保險用藥中的比重,擴大市場份額。

2、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將使我國非處方藥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1999年,我國頒布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并正式啟動了藥品分類管理工作。截止到20xx年底,國家已正式公布了非處方藥物(OTC)目錄共六批。OTC藥物可以進行廣告宣傳并無需醫生處方即可購買,在宣傳和流通方式上有較大的優勢。我國OTC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1990年OTC銷售額為19億元,20xx年達320億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群體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自我藥療市場發展潛力巨大,OTC市場將出現發展的黃金時期。

3、GMP認證制度的實施淘汰了近千家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的醫藥小企業,提高了我國醫藥生產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20xx年,國家醫藥行政管理部門在醫藥行業推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CP(藥品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認證制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針對醫藥生產企業的GMP認證制度。GMP的中心內容是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全面質量保證,確保產品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藥品制劑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xx年7月1日前通過GMP認證,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產。據統計,截至到20xx年6月31日,全國累計有3101家藥品生產企業通過GMP認證,占全國藥品生產企業的60,有1970家藥品生產企業和884家藥品生產車間未通過認證。

4、藥品降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實施使強勢醫藥生產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藥品定價采取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市場調節價三種定價方式,其中: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的1000多種藥品與醫保藥品目錄以外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其他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1997年以來,國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藥品價格,降價金額累計達160億元,平均降價幅度在15以上。從20xx年起,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擴大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在全國重點城市的試行范圍,要求醫療單位在采購臨床上應用普遍、用量較大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藥品時必須進行集中招標,以進一步降低基本藥品價格。國家根據市場和醫療消費情況實施藥品降價政策已成必然的發展趨勢。藥品降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有利于降低藥品的“虛高”利潤,促使藥品利潤在生產、流通、使用環節合理分配,而強勢醫藥生產企業可以借助價格、成本、品牌上的優勢,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5、降低出口退稅率將使一些中小原料藥生產企業面臨淘汰,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的集中度將得到加強

我國將從20xx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稅率。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對化學原料藥業產生了一定沖擊和影響。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和出口的大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在國內原料藥生產能力過剩,銷售價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稅率的影響,其盈利空間將日趨狹窄。大型原料藥生產企業由于擁有規模化生產效益,產品成本較低,在降稅后仍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藥生產企業將被迫退出這一行業。

(五)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3-5年,我國醫藥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化學原料藥、中藥、生物制藥成為發展重點,醫藥生產企業的結構調整將進一步加快,大批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的小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將不斷出現。外商投資企業所占比重將不斷加大,成為醫藥生產企業中一支骨干力量。

1、《醫藥行業十五規劃》明確了醫藥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及結構調整方向

重點發展領域包括:發展優勢原料藥業,繼續發揮化學原料藥方面的優勝,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藥,重點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藥的關鍵生產技術,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短缺的產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充分發揮石家莊、哈爾濱、沈陽和重慶等老醫藥工業基地的作用,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競爭力,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國際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促進中藥現代化,加快中藥現代化步伐,積極推進中藥材生產規模化、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建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推廣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加強重點中藥企業技術改造;在現代生物制藥方面,重點研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好產業化前景、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物工程技術藥物,加快研發關系國計民生的防治嚴重傳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載體、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針對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療性疫苗。

在醫藥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方面,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引導企業投資方向,及時淘汰落后產品及生產工藝,嚴格控制新開辦企業數量;仿制產品的生產審批將考慮市場供需情況和技術水平狀況;制假售假、污染嚴重、扭虧無望、達不到GMP要求的企業,依法關閉、破產;鼓勵中小企業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與大型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協作與聯合,實現優勢互補。

2、產業結構調整指導

20xx年4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制定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要求對其中的禁止類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對已建成的項目要堅決限期淘汰、依法關閉;對限制類項目中的擬建項目停止建設,在建項目暫停建設并進行清理整頓。其中涉及醫藥行業的目錄如下:

禁止類限制類

手工膠囊填充維生素C原料項目

軟木塞燙臘包裝藥品工藝青霉素原料藥項目

塔式重蒸餾水器勞動保護、三廢治理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項目

無凈化設施的熱風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項目

安瓿拉絲灌封機藥用丁基橡膠塞項目

鉛錫軟膏管無新藥、新技術應用的各種劑型擴大加工能力的項目(填充液體的硬膠囊除外)

粉針劑包裝用安瓿原料為瀕危、緊缺動植物藥材,且尚未規模化種植或養殖的產品生產能力擴大項目

藥用天然膠塞

直頸安瓿項目

3、外商投資指導政策

20xx年,國務院修訂頒布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其中對外商投資醫藥制造業的指導政策如下:

類別目錄

限制類氯霉素、青霉素G、潔霉素、慶大霉素、雙氫鏈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鹽酸四環素、土霉素、麥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環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生產

安乃近、撲熱息痛、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生產

國家計劃免疫的疫苗、菌苗類及抗毒素、類毒素類(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白百破、麻疹、乙腦、流腦疫苗等)生產

成癮性麻醉藥品及精神藥品原料藥生產(中方控股)

血液制品的生產

非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及血袋生產

禁止類列入國家保護資源的中藥材加工(摩香、甘草、黃麻草等)

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

鼓勵類我國專利或行政保護的原料藥及需進口的化學原料藥生產

維生素類:煙酸生產

氨基酸類:絲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等生產

采用新技術設備生產解熱鎮痛藥

新型抗癌藥物及新型心腦血管藥生產

新型、高效、經濟的避孕藥具生產

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新型藥物生產

基因工程疫苗生產(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

海洋藥物開發與生產

艾滋病及放射免疫類等診斷試劑生產

藥品制劑:采用緩釋、控釋、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術的新劑型、新產品生產

新型藥用佐劑的開發應用

中藥材、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加工及生產(中藥飲片傳統炮制工藝技術除外)

生物醫學材料及制品生產

獸用抗菌原料藥生產(包括抗生素、化學合成類)

獸用抗菌藥、驅蟲藥、殺蟲藥、抗球蟲藥新產品及新劑型開發與生產

(六)醫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藥工業企業集中度不高

20xx年,世界前20家醫藥公司在全球藥品市場份額的占有率達60以上。20xx年,我國醫藥行業前20名企業(以銷售收入排序)的資產總額占全行業的16.5,銷售收入占20.3,實現利潤占21.2。前60強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占全行業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國醫藥工業企業過于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從數量上來看,20xx年全國醫藥工業企業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業占79.1,中型企業占13.9,大型企業僅占7。從效益情況看,20xx年4600多家企業中微利和虧損企業占全部醫藥工業企業的85以上。中小企業數量過多,不利于發揮規模效益和提高企業盈利水平,也難以適應醫藥行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相對壟斷的行業特性。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生產技術水平有待改善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教興藥”政策的實施,醫藥行業總體技術實力得到了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科研開發投入不足。跨國制藥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投入一般都占銷售總額的15以上,而在我國不足2。科研投入的不足使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藥產品較少,產品更新慢,重復嚴重,化學原料藥中97的品種是“仿制”產品;二是裝備水平亟待提高。我國大部分制藥企業的裝備還以機械化為主,距發達國已進入以計算機控制為主的自動化裝備生產階段還有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國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僅8左右,真正形成產業化生產只有2-3。

3、產品質量、性能有待提高

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產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藥物制劑研發水平低,多數制劑產品質量不高,穩定性差,難以進入國際市場。現階段我國平均一種原料藥只能做成三種制劑產品,而國外一種原料藥能做十幾甚至幾十種制劑產品。國產醫療器械產品大多是附加值較低的常規中低檔產品,產品返修率和停機率高,產品性能不穩定,造成臨床上所需的高、精、尖醫療器械與新型實用醫療設備多數依賴進口。

4、醫藥流通體系不健全

我國前三大醫藥商業企業占國內醫藥市場份額的比例為17,而美國前三大醫藥商業企業占全美市場份額的60,我國醫藥商業集中度較低。醫藥流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三級批發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醫藥流通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國醫藥流通的批發環節以委托醫藥商業公司銷售和企業自銷為主。近年來,醫藥生產企業出于對產品價格加以控制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加強了自營自銷力量。

二、我行醫藥行業業務發展現況分析

(一)我行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1、近三年我行醫藥行業信貸業務發展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根據信貸管理信息系統提取的數據,截止20xx年底,全行公司類醫藥行業客戶1200戶,信貸業務余額181.91億元,較20xx年底增加35.3億元,增長24.1,其中:貸款余額168.3億元(含票據貼現10.21億元),占92.5;票據承兌余額11.57億元,占6.4;貿易融資業務余額1.19億元,占0.7;保證及信貸證明余額0.85億元,占0.8。

醫藥行業貸款余額近三年增長較快,20xx年底醫藥行業貸款余額為168.3億元,比20xx年底增加29.5億元,增長21.2,與同期全行公司類貸款15.2的增長速度相比,高出6個百分點。醫藥行業貸款余額占全行公司類貸款余額的比重由20xx年底的1.13上升到20xx年底的1.28。醫藥行業近三年發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信貸余額較上年增長貸款余額較上年增長貸款余額占全行公司類貸款的比重

20xx年底1,231,4471,191,4191.13

20xx年底1,465,75219.01,388,38216.51.19

20xx年底1,819,10124.11,683,03621.21.28

20xx年6月末1,715,6361,585,541

2、醫藥行業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但資產質量仍不容樂觀

截止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不良貸款客戶389戶,占醫藥行業客戶總數的32.42;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余額29.5億元,比20xx年底減少4.2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55,較20xx年底下降6.8個百分點;“一逾兩呆”口徑不良貸款余額22.35億元,比20xx年底減少3.5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28,較20xx年底下降5.4個百分點;欠息戶409家(其中有息無本戶20家),占客戶總數的34.1,欠息額7.33億元,比20xx年底減少2.62億元,其中催收利息7.26億元,比20xx年減少2.2億元。從不良貸款形成時間來看,1999年以前發生的信貸業務形成的不良貸款(五級分類口徑)余額為19.95億元,占20xx年底不良貸款總額的67.6;欠息額6.3億元,占欠息額的85.9。

受醫藥行業客戶結構調整以及剝離因素的影響,20xx年6月底,醫藥行業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額下降為12.0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61;一逾兩呆口徑不良貸款余額10.2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6.45。醫藥行業近幾年資產質量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貸款余額五級分類一逾兩呆

不良額不良率不良額不良率

20xx年底1,191,419406,87034.1533,67028.01

20xx年底1,388,382337,98024.34%9,01118.66

20xx年底1,683,036295,32917.55"3,46013.28

20xx年6月底1,585,541120,6447.612,3456.45

雖然醫藥行業不良貸款額及不良貸款率不斷下降,但醫藥行業資產質量依然不容樂觀。醫藥行業的不良客戶數、欠息戶比例較高,進行結構調整勢在必行。20xx年底、20xx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戶貸款余額分別為16.1億元、9億元,占全部不良貸款的54.5、74.5,不良貸款客戶集中度很高。20xx年底及20xx年6月底五級分類口徑前十位不良貸款客戶名單如下:

單位:萬元

排名20xx年底20xx年6月底

客戶名稱不良額客戶名稱不良額

1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8400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6500

2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32900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8000

3中原制藥廠26350通化方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9950

4通化市金馬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4550北京建昊高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5600

5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000沈陽金龍保健品有限公司5532

6包頭金星藥用膠囊公司444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責任公司3450

7北京瑞得合通藥業有限公司4280廣州大禹重離子醫療器材有限公司2983

8北京達因藥業有限責任公司3834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2900

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責任公司3500吉林亞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700

10廣東邁特興華藥品有限公司3433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匯制藥公司2369

小計16069689984

3、醫藥行業客戶總數減少,戶均信貸余額有所提高

與20xx年相比,20xx年底醫藥行業客戶總數有所減少,其中商業客戶減少了近一半。工業客戶信貸余額有所增加,占醫藥行業信貸業務的比重有所提高。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客戶1200戶,比20xx年減少170戶,其中:工業客戶1095戶,比20xx年減少41戶,信貸余額173.05億元,比20xx年增加40.78億元,占醫藥行業客戶信貸余額的比重由20xx年的90.2提高到95.1;商業客戶105戶,比20xx年減少129戶,信貸余額為8.86億元,比20xx年減少5.44億元,占醫藥行業客戶信貸余額的比重由20xx年的9.8下降到4.9。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客戶戶均信貸余額為1516萬元,比20xx年提高446萬元,其中:工業客戶戶均余額1580萬元,比20xx年提高416萬元;商業客戶戶均余額844萬元,比20xx年提高233萬元。20xx年我行醫藥行業信貸資產分布及資產質量情況如下:

單位:億元

客戶數(戶)20xx年底信貸余額占比其中:表內余額表外余額五級分類口徑

20xx年20xx年較上年增長不良額不良率()

合計13701200-12.41.911008.443.4729.5417.55

醫藥工業11361095-3.63.0595.10.422.6328.6817.85

醫藥商業234105-55.18.864.98.020.840.84511.02

截止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前十大客戶信貸余額30.2億元,占比為16.6;20xx年6月底,前十大客戶信貸余額28.5億元,占比為16.6。醫藥行業信貸余額前十位客戶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排名20xx年底20xx年6月底

客戶名稱信貸余額客戶名稱信貸余額

1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1000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1000

2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8950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6500

3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32900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2500

4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320xx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320xx

5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300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30000

6內蒙古億利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8218內蒙古億利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8150

7太極集團有限公司27000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000

8中原制藥廠26350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xx0

9通化市金馬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455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xx0

1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91金花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400

小計301559284550

4、區域分布分析

醫藥行業在我行地區分布廣且較為分散,與醫藥行業自身的地域發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20xx年底,全行有39個分行(含總行公司業務部)有醫藥行業信貸資產,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陜西、山東、廣東、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貸余額91.96億元,占醫藥行業信貸資產總額的50.55,其余約50的信貸資產分布在全國其他的31個省、區的醫藥企業中。

從不良資產分布來看,除寧波、廈門、海南、西藏、三峽等五家分行無不良貸款外,其余34個分行均有不良貸款,其中總行公司業務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17.51億元,占不良貸款總額的59.30,不良貸款分布區域較集中。從不良貸款率來看,總行公司業務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肅五個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醫藥行業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客戶結構不合理,客戶規模偏小

截止20xx年末,我行醫藥行業客戶共1200戶,其中:信貸余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403戶,占醫藥客戶總數的33.58,不良戶56家,不良率15.61;信貸余額1000萬元以下的797戶,占總客戶數的66.42,不良戶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對醫藥行業的信貸支持重點不夠突出,信貸余額5000萬元及以上的89戶,僅占總客戶數的7.41,貸款投放多數集中在醫藥行業的中小客戶上,而中小客戶集中體現了不良戶數、不良貸款率雙高的特點。醫藥行業客戶結構不盡合理,在醫藥行業的營銷工作中,應加強對醫藥行業客戶結構的調整,加大對國內優勢醫藥企業和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的信貸投放,逐步退出小規模醫藥企業。20xx年底醫藥行業客戶結構如下:

單位:萬元

戶數占比貸款余額不良貸款額不良戶數不良率

1000(含)萬元以上40333.58138472363005615.61

1000萬元以下79766.4291895902941234.89

合計120xx0083036295329468

2、我行醫藥行業存量信貸資產的區域分布與醫藥行業區域發展結構不相匹配

我行醫藥行業信貸資產分布與醫藥行業地區發展結構不相匹配,在部分醫藥行業實力較強、發展較快的區域,我行信貸市場份額較低。

單位:萬元

地區銷售收入排名20xx年底信貸余額信貸余額排名

江蘇省14942616

浙江省21364843

山東省31013576

廣東省4865347

上海市51563191

河北省61413412

天津市72354623

北京市8787919

湖北省93906418

四川省10790648

3、我行與醫藥行業客戶關系緊密程度不高

由于歷史原因,醫藥行業客戶多在工行、農行開戶,是工行、農行的傳統客戶,企業基本結算戶主要開立在工行和農行,在我行基本戶開戶率較低,資金結算量較小,我行對其資金回流及信貸資金風險的控制力度較弱。我行與醫藥行業客戶關系緊密程度不高,深層次的營銷難度較大。

4、競爭產品無特色,缺乏個性化服務

醫藥行業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行業,呈現出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的基本特征。醫藥行業受國家管制較嚴,在審批、生產、銷售環節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多級審批,國家配套政策的變化對醫藥企業和產品有著直接的影響。此外,醫藥行業技術專業性強,產品分類細,種類繁多,需要對醫藥行業技術、產品、市場進行深入的分析。目前我行對醫藥行業客戶提供的產品比較單一,主要以資產業務中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貸款為主,在資產業務以外缺少與醫藥行業特點相配套的服務模式,不能有效滿足醫藥行業多層次的市場需求。營銷過程中缺乏對不同類型醫藥客戶的市場細分以及需求特點的研究,針對不同類型客戶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

三、醫藥行業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分析

1、融資業務需求

(1)固定資產貸款需求。1998年后國家提高了醫藥產業的進入門檻,與此相關帶來的固定資產貸款需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設符合GMP要求的生產廠房和生產線的資金需求;二是醫藥企業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三是為實現醫藥產業化,建設新醫藥生產基地和老醫藥工業基地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

(2)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醫藥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為耗用或銷售而儲存的各類存貨、季節性物資儲備等生產經營周轉性或臨時性的資金需要。

(3)其他融資需求。一是醫藥企業進出口業務所產生的貿易融資需求;二是由于醫療器械行業大型設備采用租賃或分期付款方式所產生的融資租賃、買方信貸和保理業務需求;三是醫藥企業由于支付及結算需要所產生的法人帳戶透支等臨時性融資需求。

2、資金歸集及電子化產品需求

(1)資金歸集需求。醫藥工業類客戶和醫藥商業類客戶具有各地分支機構較多、資金結算量小但頻繁等特點,下游客戶(包括各地商、經銷商以及醫院和藥店等)相對穩定但數量較多。為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對加強資金歸集提出了要求,可通過網上銀行、重客服務系統等為醫藥客戶組建資金結算網絡。

(2)電子化結算產品需求。藥品、設備招標采購網上信息平臺以及醫藥經銷商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需要銀行提供相配套的移動POS、金融IC卡等電子化結算產品。

3、財務顧問等中間業務需求

醫藥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將推進醫藥流通及生產企業的重組,由此產生資產評估、財務咨詢等業務需求。同時由于醫藥行業風險基金制度的建立和籌資的多元化,可向企業提供資產管理和投資顧問服務。

隨著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推進,醫療及保險業與每個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連,可辦理銀行卡、代收費、保險等中間業務服務。

四、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定位

近兩年,我行在醫藥行業的信貸投放增長較快,信貸余額年均增長超過20,在全行信貸余額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同時,醫藥行業客戶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逐年降低,年均下降幅度超過25,信貸資產質量有所好轉。但是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客戶結構不合理、信貸資產分布與醫藥行業區域發展結構不匹配、優質客戶不多等。針對醫藥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結合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現狀,確定未來3-5年內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的思路是:優化醫藥行業客戶地域結構,加大對醫藥行業重點發展地區的營銷力度,提高我行在醫藥行業發展較好地區的市場份額;堅持有進有退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客戶結構,重點支持優勢企業和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退出醫藥行業中效益及發展前景不佳的企業。

(一)優化醫藥行業客戶地域結構,確定醫藥行業重點發展地區

從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來看,在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總量較大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醫藥行業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發展較快、較穩定。該區域醫藥行業的銷售收入達到全國醫藥行業銷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為醫藥行業產業聚集、實現效益相對集中的區域,醫藥行業中的重點優勢企業、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也集中在這些地區。根據醫藥行業發展的地域結構,結合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現狀,將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上海、河北、天津、北京、吉林、四川、黑龍江和陜西等十二個省(市)作為我行醫藥行業發展的重點地區。

(二)堅持有進有退的原則,進一步優化醫藥行業客戶結構

1、重點支持類客戶

各分行應視本地區醫藥企業的發展狀況,選擇本地區的重點支持類客戶。重點支持類客戶應符合以下標準: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②有發展潛力、市場競爭力強,財務指標在同行業中保持先進水平;③我行信用評級在AA級及以上。十二個醫藥行業重點發展地區所在地分行可選擇1-5家醫藥企業作為分行重點發展的客戶,其他地區的分行可選擇1-2家醫藥行企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各分行應根據企業發展狀況以及與我行合作情況等,及時對重點支持類客戶進行動態調整。對分行確定的重點支持類客戶,應根據醫藥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制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通過提供授信、組建資金結算網絡、提供保理、投資理財、財務顧問、個人金融服務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增加我行在醫藥行業優質客戶市場的業務份額。

各分行在確定重點支持類客戶時應注意:①企業所處的子行業。我國醫藥行業重點發展的子行業是化學制藥業、中藥業和生物制藥業,其中:化學原料藥業具有較大優勢,預計未來3-5年內,受跨國公司“轉移生產”等因素影響將保持較好的增長趨勢,營銷中應重點關注具規模、有成本優勢的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生產藥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以及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中藥行業營銷中應重點關注已實現規模化生產、有傳統品牌優勢、拳頭產品突出、擁有中藥材生產基地和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銷售網絡暢通的大型中藥生產企業;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尚處于初創階段,表現出典型的高風險、高收益特點,目前不宜進行大規模信貸投入,營銷中重點關注疫苗和生物工程技術藥物生產企業。②企業產品的特點。將醫藥企業產品列入醫保目錄的銷售額占企業銷售總額的比重作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一項指標;對仿制尚在專利保護期的國外新特藥的國內生產企業應持謹慎態度;關注非處方藥市場的發展,支持具有明顯品牌優勢、強大營銷能力的非處方藥生產企業;對主導產品品種相對單一的化學制劑藥生產企業的支持要慎重。

2、維持類客戶

對目前在我行有存量信貸業務但未列入分行重點支持類的醫藥企業,密切關注企業發展動向并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對其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管理規范、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進入規模化生產、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及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可根據企業發展狀況維持現有的市場份額,但原則上不增加新的信貸投放。對維持類客戶應注重產品結構的調整,努力拓展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增加存款收益、中間業務收益,減少信貸風險。

3、退出類客戶

目前,中小型醫藥企業客戶數在我行醫藥行業客戶中占較大比重,這部分客戶集中表現出客戶數量多、戶均余額低、不良戶數及不良貸款率雙高的特點。各分行應把醫藥行業客戶結構調整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本地區醫藥企業發展狀況及與我行的合作關系等,制定本地區醫藥行業客戶退出標準和退出名單。退出類客戶應包括:①未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通過GMP、G、GCP、GAP認證的醫藥企業;②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產品列入國家20xx年《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中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的醫藥企業,列入20xx年《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的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的醫藥企業;③產品無特色、競爭能力不強、發展前景不明朗,年主營業務收入3000萬元以下、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下的小型醫藥企業;④貸款余額在200萬元以下的小型醫藥企業及在我行有不良貸款記錄的醫藥企業。對退出類客戶應制定具體的退出計劃,同時注意保全我行債權,以免債權被懸空或各種逃廢債行為的發生。

五、醫藥行業客戶營銷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

醫藥行業是受政府管制較多的行業,醫藥產業結構的調整、藥品降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分類管理、國家環保標準的變化以及出口退稅等與醫藥行業相關的政策變化都會對醫藥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表現為對醫藥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及藥品供求結構的引導,國家政策最終將影響企業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因此必須積極關注醫藥行業相關政策的變化以及對醫藥企業帶來的影響,在確定醫藥企業項目成本和收益時,也必須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二)關注市場變化

由于地方保護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使制藥企業重復投資過多,整個市場呈現出過度競爭的狀態,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科技含量高、企業實力雄厚的大型醫藥企業逐漸會形成壟斷態勢,那些科技含量較低,沒有形成規模經營的小企業將會逐漸被淘汰。關注醫藥企業的市場變化,一是要關注產品的市場特征,如產品的生命周期、產品的替代性;二是產品的發展前景,產品的市場潛力及潛力的持續時間;三是關注產品價格波動對市場的影響。

(三)關注醫藥行業技術風險

醫藥行業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相對壟斷,對技術要求較高,一旦技術失敗,整個項目的投資將不能收回,因此技術風險是制藥項目的首要風險。對于新藥項目來說,技術風險包括新藥是否能夠研發成功、是否能夠通過國家臨床研究和生產上市的審批,以及取得生產批文后在工藝和技術上是否存在問題等。對于仿制藥來說,主要是生產的工藝路線是否成熟和穩定。

(四)加強對客戶的審查

1、針對行業特點,加強對醫藥客戶的準入審查

醫藥行業是一個市場準入限制極嚴格的行業,制藥企業從取得生產資格到藥品上市以及最后價格制訂都受到政府監管部門的管制,如果不能獲得市場準入資格,產品將不能在市場銷售。在客戶和項目審查中應注意:(1)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審查企業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要求。目前國家對醫藥行業產業政策主要有醫藥“十五”發展規劃、20xx年下發的《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20xx年下發的《外商投資企業目錄》;(2)根據醫藥行業準入要求,審查企業是否具備行業準入資格:醫藥工業企業應通過GMP認證,具備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生產批文、醫藥產品注冊證等;醫藥商業企業是應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通過G認證,進口藥品應具有進口藥品注冊證等。

2、借款人應具備較好聲譽

醫藥產品事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對藥品的藥效和副作用缺乏了解,在選擇藥品時往往依賴以前的經驗。因此制藥企業以往的產品記錄對于現有產品的銷售成功與否至為重要。

3、關注企業規模

一般來說,制藥行業前期研發成本高而后期生產成本低,固定成本高而變動成本低,研發成本在生產期內攤銷,隨著產量的增加,單位成本在相當長時間內處于下降趨勢,因此醫藥行業呈現出較強的規模經濟特征。大型醫藥企業由于規模經濟的作用,更容易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