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如何應對范文

時間:2023-07-25 17:20: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危機如何應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危機如何應對

篇1

【關鍵詞】煤炭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擴散和蔓延的影響,部分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嚴重、運營資金趨緊、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問題,企業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煤炭企業也不例外。主要表現為煤炭需求量下降,部分煤炭品種出現銷售困難。一些煤炭企業采取產品降價的辦法,降價保本無可厚非,但就整個行業而言。相互壓價的后果必將造成惡性競爭,給煤炭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對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股市持續下行、鋼材消耗量減少、能源消耗量減少。作為基礎能源行業的煤炭行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在國際油價和煤價大幅下跌的影響下,國內煤價普遍下滑。此次金融危機會給煤炭企業帶來什么影響?面對危機。煤炭企業應該做些什么?作為一名煤炭企業從業者。筆者就此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金融危機對煤炭企業產生的影響

自2008年8月以來,國際、國內煤炭價格連續走低,焦煤價格下降幅度很大,動力煤價格、精煤價格區域性小幅下挫。可以肯定地說,受金融危機影響,煤炭需求總量減少,煤價大幅下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金融危機導致下游行業需求下降

煤炭較其他商品來講。成本剛性大。在這種情況下,需求就成為主導煤價走向的風向標。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家經濟增速減緩,這既與宏觀調控有關,也與金融危機有關。宏觀經濟走弱趨勢反映到市場,首先表現為煤炭四大下游支撐行業鋼鐵、電力、水泥、化工增速全面變緩,進而導致煤炭需求疲軟。其中反映最為明顯的是鋼鐵業。2008年9月份以來,國際、國內鋼材價格大幅下滑。直接影響了焦炭的供需平衡,煉焦企業隨之限產降價。據統計,國內鋼鐵業中長材、板材價格較2008年6月中旬下跌幅度超過40%,導致焦煤、精煤用量持續走低。2008年9月份,電力、生鐵、水泥、合成氨增長率分別為9%、6.5%、7.4%和3.2%,增速分別較2007年同期回落8.5個百分點、9.8個百分點、7.6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連續呈現增速下滑局面,導致電煤、動力煤需求量區域性減少。

(二)金融危機導致進出口格局改變

能源需求與經濟發展速度息息相關。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美國、英國等受到波及的發達國家,金融資產大幅縮水,經濟陷入衰退,一些能源消耗大戶紛紛減產或者停產,全球性能源需求下降。在運費與國際煤價雙重作用下,使國際到港煤價已逼近甚至低于國內煤價。在國際煤炭需求大量下降、國際煤價接近或低于國內煤價的情況下。大量國內煤炭企業開始找不到國外買家,煤炭企業出口積極性大大挫傷。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內的煤炭庫存,使國內煤企借靠國際市場來調節國內供應量的愿望無法實現。同時,國際煤價如果持續下降,勢必改變進出口格局,從而使國內煤炭企業壓力加劇,引發國內煤炭價格波動。

(三)金融危機可能導致煤炭企業資金鏈條斷裂

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國內市場逐步擴散。由制造業、委托加工業轉向其他行業的可能性不斷增大,致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害怕受波及而緊縮銀根。鏈式、環式的經營鏈條必然會波及煤炭下游支撐行業企業,造成這部分企業資金緊張,間接使煤炭企業回款困難。另外,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市場上煤炭熱銷的利好的背景。使煤炭行業投入增速明顯高過產量增速,煤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這些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資本市場,在股市普遍下跌的形勢下,后續資金與市場疲軟相互作用,也可能導致煤炭企業資金鏈條的斷裂。

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從金融業開始。向整個經濟體系蔓延,尤其是對礦業等基礎能源產業的影響雖然滯后,但將越來越明顯。隨著市場需求的減少,煤炭供求也會發生變化,這是企業將直接面對的挑戰。但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這次危機必將推動整個煤炭行業加快重組、整合。形成產業的新格局。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煤炭行業受到巨大沖擊,不少企業深陷困境。隨后幾年,中國煤炭產業經歷了戰略大重組、大整合、大調整,走出困境,實現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此次經濟危機正是礦業大集團修煉內功的最佳時機,要憑借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優勢較多的基礎條件,超前預測、積極應對,抓住機遇,集中精力解決好規劃和擴充資源、優化結構、籌措和運作好資金的問題。

二、煤炭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我國經濟受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波及是不可避免的。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耗的70%。其能源主導地位,決定了它比電、油、氣將承受更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存在。煤炭企業要未雨綢繆,趨利避害,尋求辦法,將這種影響降到最低。

(一)要有信心

抗擊當前不可回避的金融危機,最重要就是堅定信念。當然,信心不是建立在憑空臆想上的。信心來源于我國金融體制對抗風險的能力。我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相對獨立,這就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受沖擊的程度遠遠小于其他國家。其次我國宏觀和微觀經濟面總體向好,即使在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和企業微觀業績增長仍然良好,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開拓和發展能力。二是來源于煤炭企業的固有優勢。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的主角,行業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能力較強。三是來源于對市場形勢的分析。此次煤炭市場受到沖擊最大的焦煤、精煤市場,價格下跌有其重要的原因。在市場刺激下。2007年未,焦煤、精煤市場價格快速上揚,與國際接軌迅速,但是電煤、動力煤價格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受國際煤價影響較小,漲幅相對不大。所以焦煤、精煤價格隨國際煤炭市場價格回落有其必然性。隨著冬儲煤旺季的逐步到來,對電煤和民用煤形成強力支撐。國家安監總局等四部門發出通知,2010年底前還將再關停4000余個小煤礦,將小媒礦總數控制在1萬個以內,為大型煤礦騰出了產能釋放空間,所以,明后兩年大型煤礦供給仍然相對樂觀。

(二)要有準備

對于危機的到來,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要在思想、行動上做好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出最大的努力”。煤炭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一是要有危機意識。對于企業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危機意識。應該說,國際金融危機對煤炭行業的影響來得并

不突然,只是幾年來一路向好的煤炭市場,使煤炭企業開始變得沾沾自喜。以致有一天“狼”真的來了,對煤炭企業的觸動就顯得很大。當前,煤炭企業必須樹立危機意識,充分認識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充分認識這一危機在產業鏈上下游傳導的滯后效應。充分認識危機發生發展的周期性規律,超前謀劃,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確保企業平穩、安全渡過這個經濟嚴峻期。

二是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在當前形勢下,企業耍杜絕“大手大腳”現象,緊縮銀根,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花的堅決不花。對管理者而言,要密切關注企業經營動態。千方百計開源節流,提升效益;對員工而言,在工作中要節約點點滴滴,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以實際行動與企業同舟共濟。

三是全面掌控市場動態,如關注電廠運行情況、鋼鐵市場情況、港口存煤及交易情況、客戶貨款支付情況等。不能掌握充分、全面的信息,就難以看到事物變化的端倪和走勢。

四是做好職工思想引導工作。在企業內部迅速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向職工講清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變化對企業產生的影響,講清煤炭市場變化、煤炭銷量、價格急劇下滑等嚴峻形勢,教育干部職工不要對當前金融危機過分恐慌。

(三)要有措施

當前金融危機也是機遇,企業可借此自我檢驗,自我調整。抗擊此次金融危機,煤炭企業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要確保安全。安全是效益。安全也是煤炭企業規避危機的重要手段。發生事故。不但使企業經濟雪上加霜,遭受損失。還會帶來政治上的影響,精力上的付出,也會擾亂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煤炭企業要從緊從嚴抓好安全工作,嚴格執行上級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規定,嚴格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一通三防”這個重點,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類隱患,堅決杜絕各類事故發生,以良好的安全業績體現效益。

篇2

面對如海嘯般的金融風暴,去年還是盈利豐厚的企業今年就可能停產關門。在市場的嚴寒隨冬季的來臨一起到來的時候,企業中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目前的市場中就像走搖搖欲墜的獨木橋,稍有不慎就會掉下去,萬劫不復,因此,大量縮減投資,甚至主動破產、倒閉,以規避風險;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現在正是賺錢的商機,因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等都相對偏低,競爭對手的壓力也相對要小得多,而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幫助卻非常多。持這樣觀點的企業便大膽的擴張,甚至還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已經倒閉企業的設備等資產,或低價囤購生產資料。但最終,兩種觀點取得的成效多數都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戰略的規劃與分寸的把握。

雖然現在中國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考驗,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虧損,甚至破產。但是,辯證的來看,危機的“危”字雖然代表了危險,但是危機的“機”字則代表了危機背后的機遇,筆者以為,這將是一次春隨冬至的經濟危機。寒冬中有料峭的風雪,也有溫暖的港灣,如何趨利避害,關鍵是要冷靜的思維與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機時企業該關注的5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經營建議。

1、 減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們的企業要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冬天時盡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臟、呼吸等關鍵環節,以挨過寒冬。企業也是如此,此時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開支。消減企業中可有可無的部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營銷投入;減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庫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擴張計劃等。當然,戰略性擴張與儲備等計劃除外,但必須嚴格控制在風險線以下才能實施。

中國的企業很多還都是粗獷式經營,管理成本很高,浪費很大。遇到市場不景氣時應該及時進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最初也是因為市場前景不清晰,原材料價格波動非常大,市場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庫存管理方式。而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于產品、原材料庫存等不合理帶來的消耗;人員利用率低或不恰當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負債結構問題造成的利息損失;各種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問題,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在市場情況樂觀時,掩蓋了這些問題,當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時,這些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此時應該加強成本控制與管理,解決各種浪費與消耗問題,財務方面要嚴格監控資金鏈的健康運轉,減少負債,增加資金流動性,減少呆壞賬。經營上要縮短經營周期,放下架子與貪念,不過分苛求經營的高利潤率,因為高利潤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與激烈的競爭,可以選擇利潤率雖低,但風險小,競爭相對較小的經營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轉率上。

沃爾瑪成為世界第一大賣場,一年幾百億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潤,他們的利潤率不過2%——3%,但是他們的資產周轉率竟然可以到達24次/年。而我們一些企業寧可承擔高額風險去追求商品的利潤率,結果資產一年周轉不了幾次,總體收入并不理想。

2、調整產品結構

企業必須敏感的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所銷售的產品,很多中小企業面對滯銷,不是減產就是全力促銷,從不想自己現有的商品是否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市場需求。其實,有時只要根據市場情況,應時而動,調整產品,就可以回避滯銷。比如,當原油價格高漲時,一些汽車制造商洞悉商機,推出小排量節油汽車、太陽能汽車等,減少大排量汽車的產量,回避了商品積壓的風險,還獲得了商機。

我國家電行業也是如此,剛剛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時,就有一些家電企業敏銳地發現了危機與其背后的機遇,不再研發、生產昂貴的高端家電產品,而是在商品的節能、實用、便宜上下功夫。在賣場里,雖然商品上貼有大大的打折條幅與誘人的降價金額,但高端家電展位前依然是門可羅雀。而高性價比的中、低端家電展位前卻人頭攢動。很多家電企業還把握住了商機,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電,單價相較大型家電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潤率卻并不低,銷路也出奇的好。

3、 彈性營銷投入

中、小企業在進行營銷活動時,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場環境不利,要么加大營銷費用的投入,想以強勢營銷的方式沖出市場困局。還有一些企業則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大幅減少,甚至徹底停止營銷活動,以求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其實,本文中提到的各種問題,說是問題就是問題,說不是問題就不是問題,因為,對與錯之間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個尺度的問題,把握正確,危機就會轉化為機會。

在營銷投入上我們很多中小企業也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現在市場不景氣,營銷投入就要精打細算了,要避實就虛,不進行大規模、高投入,風險性大的營銷投入。減少大眾化廣告傳播和品牌傳播費用。可以專攻一個點,或進行低成本營銷,比如口碑營銷、網絡營銷等。營銷操作的原則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機時如何用人

說到用人,又是一個中國企業常犯的通病:經營戰略的短視導致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經營情況良好時不去管理可能已經臃腫龐雜的內部組織,導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費。當企業經營情況不利時,才想到削減成本,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員工或降薪。這樣雖然暫時的減少了成本開支,但是可能因為企業短期大量“失血”而引發更大的危機。當危機度過后,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員工,這一裁一招便產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費,因為,一名新員工要熟悉并勝任工作崗位,必須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所能產出的價值是很低的。

曾經,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在汽車行業不景氣時沒有盲目裁剪員工,而是進行了合理調配,當時企業的研發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術人員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團沒有把這些經驗豐富,業務專精的人才辭退,而是向他們表明態度:企業不舍得趕走你們這些與企業一起打拼的伙伴、行業的精英,但是又實在沒有工作給你們做,建議你們到“戰場”的最前線——做銷售人員,與企業一起度過難關。大部分技術人員都留下來做了銷售,他們最了解汽車不過,是當之無愧的專家,做銷售時他們的專業得到了顧客的認可,銷售額比普通銷售人員好得多,在市場危機時為企業增加了很強的競爭力。當經濟危機過去以后,汽車銷售開始復蘇,那些研發人員又被招回去做技術研發,因為做過了銷售,這些研發人員更知道顧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開發出了很多受顧客歡迎的汽車。

這個例子可以提示我們,重要崗位的員工不可以輕易的裁掉,否則當企業再需要他們的時候將付出高昂的成本。企業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員工時,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強的崗位,比如沒有熟悉、適應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崗位的員工盡可能通過變通的方式將其留下,因為,企業面臨經濟寒冬已經很不好過,此時在體內大量失血,必將更難挨過危機,雖然眼下看來這些人才“沒什么用處”,但是,寒冬終將過去,春天時還需要他們幫助企業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幫助企業比同行更快的復蘇也主要仰仗這些人才。

5、 危急中的機遇

筆者預計,未來一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金融危機對虛擬與實體經濟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企業的壓力也會隨著經濟蕭條而更加沉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危機的另一面就是機遇,因為,無論是在自然世界還是人類社會或市場經濟中,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市場環境的惡化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在進行市場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業,也為生存下來的強者留出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待經濟復蘇時,市場需求大量增加,這些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第一要務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風雨過后的陽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謂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資源,加重企業負擔,高風險的事。而去做,則是去做那些發現機會,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電企業不去做那些高風險,消耗資源的大型家電,去做金融危機帶來的商機——便宜的小家電。市場需求量大,利潤率又高。相信擁有這樣智慧的企業,他們的冬天不會太難過。

企業內部也是一樣,不去做那些傷元氣的改動,而是去做那些強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產負債的結構與利用率;消減繁瑣臃腫的管理層級;加強與客戶的合作等。

這次金融危機即像一個老師又像一個考官,它教會我們很多生存的本領,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反思。同時,它的考核也很嚴厲,沒有學會應對危機的企業將被無情的淘汰出局。

篇3

關鍵詞:金融危機;地稅部門;稅收改革;措施

引言

當前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國,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金融危機使得地稅部門對稅收政策的調整帶來了新的改變,使其對稅收政策和稅收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對新的財政稅收政策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因此國家必須要改變現有的稅收政策,以便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從稅務部門的立場來研究如何使企業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盈利和發展。

一、金融危機對稅收政策造成的影響

我國可以說是一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國家,所以或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機的突襲。它對我國的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國內的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時會出現壓力增加的情況,所經營的產品庫存堆積嚴重,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也日漸緊張,導致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這些都是在金融危機的突襲下,我國的經濟面臨的新的困境。因此,為了解決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實體經濟帶來的損失,要對國家的財政稅收政策進行改革和管理。這一措施對解決我國企業的發展所面臨的金融危機的困境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們國家設立了多種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和措施,如增加增值稅、對進出口稅方案進行改革、對中小企業進行財政補助等等。

盡管國家為解決金融危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這些財政和稅收政策仍然存在諸多的局限。為了是企業能夠在金融危機下更加平穩地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如財政部、稅務部等等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經濟的和發展。而且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關行政部門采取改革財政稅收政策的措施是最有成效的,也是最直接的。把稅務部門和的財政稅收政策和我國經濟的發展相結合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國家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對于稅收政策,國家有關部門都是實行最為嚴格和規范的管理模式。因為國家稅收可以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當經濟發展出現隱形危機或已經面臨經濟危機時,國家的稅收政策就要進行適當地調整,通過稅收改革來調控國家的宏觀經濟,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好的契機。

二、稅務部門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一)正確處理財政稅收政策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當前我國的大部分財政稅收收入都是靠企業經濟的發展來獲得的,只有企業生產增長了,才能帶動財政稅收的增長,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依賴企業的銷售收入。因此,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稅務部門要加大稅收改革的力度,進而促進企業銷售收入的增加,從而保證稅收收入的穩定。因此,通過改革財政稅收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是可以看做是稅務部門和財政部門與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它需要稅務部門較多地介入到一些競爭性的行業和領域中,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并從這一立場把稅收制度變為一種公共性的投入。地稅部門在這方面的公共性投入會帶動本地區的多數企業的發展,為企業發展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果在經濟發展中,財稅部門對資金進行直接揉入有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會使財政稅收的目的發生扭曲,這對于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二)對國稅和地稅之間的協調機制進行完善

在國家稅務系統中,“國稅”和“地稅”是對稱的,是國家分稅制下的產物。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稅收承擔著多種職能,如組織財政收入、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控以及調節社會分配等等。我國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是來自稅收,因此,稅務收入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繼續分設國稅和地稅這兩個征管機構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形勢了。雖然對目前而言,將國稅和地稅進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相比于國稅改革,地稅改革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它的機構整合難度較大。面對經融危機的突襲,國稅和地稅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召開會議,加強工作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各個地區稅務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稅務整合工作,利用本地區的信息資源優勢處理好國稅和地稅之間的協調,同時要制定一些具體的稅收政策來實現國稅和地稅的互利互惠,使企業的稅收更加合理化。

(三)建立合理的稅收制度

稅負是稅收政策的核心,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稅負總水平,同時能夠直接有力地體現納稅主體的經濟情況。政府的支出和國家的稅收收入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不管國家的政策如何,稅收總收入是和經濟發展水平分不開的,合理的稅負結構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學的稅收制度。首先是要明確合理的稅負標準,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取消一些體制外的收入,提高整體稅負水平。其次是要加強對增值稅的轉型,促進物業稅的開征。三是對個人所得稅實行改革,降低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對資源、環境等一些稅收體系進行改革。四是要在建設創新國家、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稅收優惠制度建設。總之,稅負結構改革應該根據我國的國情,借鑒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優秀經驗。對于國家財政稅收來說,所得稅和增值稅使其主體稅種,而對于省級稅收來說,營業稅是其主體稅種。而對于市級和縣級的稅務部門來說,物業稅是其主體稅種。這種稅收制度的稅負水平是合理適中的,能夠幫助企業很好地應對經濟危機。

(四)保證資金來源的可靠性,建立科學支付體系

對于這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要對一般性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之間的比例進行合理搭配,提高一般性支付的比重。其次是對稅收返還制度和增值稅制度進行改革,加強對支付資金來源的穩定。再者是對支付轉移的方法進行改革,對資金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此外要稅務部門要根據本地區的人口情況、人均收入情況以及本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來選擇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法。最后是要對監督支付的運行體系進行完善,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公共政策。在政策方面,還要對我國現行的支付體系的總體結構進行優化。

(五)調整經濟結構進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動產業機構的有花花說呢估計必須要做到一是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加大對科技方面的投入,使企業加快改造技術的步伐。二是對現有的資源稅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利用。三是要重視企業的節能減排,加大對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建立資源和資金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現存的生態環境機制。

結束語

總之,國家在進行稅收制度改革時,必須要考慮到金融危機給我國的經濟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運用現代管理的額理念,對不合理的稅收制度進行優化,對國稅和地稅之間的協調機制進行完善,保證資金來源的可靠性,建立科學支付體系。只有這樣,地方稅務部門才能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的突襲。

參考文獻

[1]吳章英.金融危機與稽稅風暴[J].新財經,2009,(11):30-33.

[2]涂啟明.加強金融危機新形勢下房地產企業所得稅監管的思考[J].魅力中國,2009,(10):84-85.

[3]王宇.基于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企業稅務管理問題探索[J].經濟問題探索,2010,(5):188-190.

[4]尹淑平.金融危機下企業"走出去"的稅務風險防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3):54-56.

篇4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危機;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策略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華爾街海嘯,演變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后金融危機時代,指的是金融危機發生后全球范圍內經濟觸底、反彈至新的增長周期出現前的一個時間段,時間可能是兩三年甚至更長。

后金融危機時代表現出幾個顯著的特征:

1.全球經濟趨向一體化。金融危機過后,貿易壁壘、匯率爭端、產業轉移、資源爭奪等預示經濟全球化加速形成。

2.新型產業迅速崛起。互聯網的高速普及,加快了信息的傳播。新老產品的更替,以及產業崛起至衰退的周期大為縮短。

3.實體經濟遭遇困境。投資人對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前景并不樂觀,他們更愿意將資本投向虛擬經濟領域或資源炒作,如房地產、大豆炒作,造成實體經濟缺乏資本支撐。

4.全球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后金融危機時代各國急于調整匯率,造成通脹壓力加大。大量過剩的貨幣,推高了資產價格,使資產泡沫進一步惡化。

隨著金融危機逐漸消退,全球金融體系開始進入修復期,我國的后金融危機時代來臨。

一、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截止到2010年,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達4千萬家,占企業總量9成以上,產值占全國GDP約6成,出口份額占全國6成,稅收貢獻率達5成,另外中小企業提供了近8成的就業崗位,新增就業人口占總數9成。可見,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保持充足動力、擴大就業機會、加強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然而,金融危機的余熱與各種錯綜復雜的因素相互交織,造成我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重重,暴露出財務管理上的諸多弊端。

1.資金鏈供應不足

融資困難,始終困擾著中小企業。很多中小企業正處于上升期,資金需求量大,卻因實力有限,難以從銀行獲得足夠的貸款支持,造成資金缺口。一方面,銀行貸款利率高,手續繁瑣,對中小企業融資帶來很大的難度和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業信用狀況較差,而且負債嚴重,無法獲得銀行信任和貸款。

2.投資缺乏全盤規劃

投資活動的目的是以資金的運作實現企業利潤的增值。一些中小企業在投資活動中較為盲目,缺乏對投資環境的科學論證,眼光只放在快進快出的短期投資上,而忽視對長期投資的戰略規劃。盲目的短期行為,以及缺乏資金成本控制意識,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3.輕視財務管理制度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同行業的競爭壓力大,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生存,將重點放在技術、銷售之類的“硬件”上,而忽視理財、管理之類的“軟件”。有的企業制訂了一些財務規章制度,但漏斗較多、執行不力,也就形同虛設。

4.缺乏財務管理專才

2009年,《中小企業發展報告》披露,中小企業員工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約為12年,相當于高中學歷水平。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總數32%,高中學歷占44%,大專學歷占15%,本科學歷占8%,研究生占1%。員工的學歷水平和專業水平較低,已成為中小企業的普遍現象,更有不少企業任人唯親,缺少專業化的財務管理培訓。

二、完善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

1.完善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財管系統

從四個環節入手:在崗位設置上,執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明確財會和相關崗位的職權界限,形成分立與制衡機制,有效防止越權和獨權等現象發生;在風險管理上,中小企業要做好風險分析與控制,將風險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的核心工作來抓;在內部審計上,內審部門要對會計賬目進行嚴格把關,審計人員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在外部監督上,借助工商、稅務、財政等部門的年檢,及時彌補財務管理上的不足。

2.加強現金流與成本管理

充足的現金流,是中小企業在經濟危機中幸免于難的關鍵。中小企業要加強對風險的抵抗力,加強對現金預算編制、執行、分析和考核程序的控制,保證生產經營有充足的現金流;設立完整的應收賬款核算制度和客戶資信檔案,派專人催收應收賬款,保證資金周轉正常;定期盤點實物資產,對實物的入庫、保管、領取、使用等環節進行監督;大力提倡成本節約意識,加強成本的事前控制,盡量減少非生產性支出。

3.疏通企業融資渠道

首先,中小企業對融資渠道要有明確的定位,根據自身規模和資金需求選擇合理的融資渠道,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以多元化手段進行融資;其次,利用國家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充分了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政策,選擇合適的融資機構和融資方式。再次,注意樹立誠信品牌經營的形象,爭取較高的信用等級,密切與大型企業間的合作關系,通過其信用擔保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

4.建設一支專業水平較高的財務管理人員隊伍

知識水平、業務素質過硬,是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財務管理人員還要學會解讀新經濟政策、新經濟形勢,利用自身的優勢,幫助企業降低資金風險,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中小企業要在利益分配上注重兼顧各方利益,最大程度地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同時要定期開展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

三、總結

我國的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后,中小企業要更加注重對財務的管理,這已成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一方面要認清在財務管理上面臨的困境,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有效對策靈活經營,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篇5

在當前金融危機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紛紛“過冬”,用工數量與20__年上半年相比大量減少,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流動人員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金融危機對求職擇業的不利影響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從求職者個人角度看,掌握正確的求職技巧是提高就業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認真做好你的求職簡歷。求職簡歷是個人向單位推介自己的重要資料,求職簡歷做的如何,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你對求職這份工作的態度。一是資料要詳實,特別是對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更要恰如其分的表述,不可言過其實。二是內容要新鮮。大部高校畢業生的簡歷是在畢業前設計制做的,畢業后就應該對簡歷內容進行及時調整修改,特別是聯系址、電話等,否則,會給求職應聘帶來不利影響。三是格式要規范。筆者在工作中發現,有的簡歷排版隨意,表格混亂,字體不統一,甚至有錯別字,簡歷上的小錯誤從側面反應了求職者不夠嚴謹的工作作風。精美的簡歷不一定保證求職成功,但粗糙的簡歷必然影響到你的擇業。

不要過渡注重薪酬。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有的求職者為了得到一份工作,主動打出了“零工資就業的旗幟”,這是社會不提倡的,也是勞動法不允許的。相反,有的求職者在不了解行業薪酬情況,特別是面對金融危機,就業難度加大的情況下,仍然對薪酬期望過高,不能正確的定位,也不利于求職擇業。

著正裝參加面試。著裝是一個人內心情緒的外在反應,如果你對這份未來的工作足夠重視,一定比較在意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在面試現場,反之,如果你不認真對待面試機會,面試結果也當然不會“認真對待”你。我們不贊成“以貌取人”,但形象對面試結果會產生一定影響,同時,著正裝面試也是對評委的尊重和禮貌,并且一定程度顯現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對于一個求職應聘人員來說,在求職面試中,應該有更加嚴格的時間觀念。當接到面試通知并同意參加面試時,就要按要求的時間如約到達面試現場,任何理由的遲到都是面試大忌。如果為遲到而說謊就更不應該了,前者充其量是時間觀念不強,后者則是誠信問題了。所以,尊重面試時間也是提高求職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篇6

這是一場不亞于1929年經濟危機的現代經濟危機。中國政府與企業如何應對、我國實體經濟能否獨善其身,政府高度關注。國民神經緊繃,各大媒體的相關報道鋪天蓋地。一時間。一場圍繞金融危機的新聞遭遇戰,驟然打響。

林林總總的新聞報道中,今年1月30日至2月4日,湖北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推出的以《“草根”御寒竟風流――十堰民營業主危機應對智慧》為主題的5篇系列報道,因其鮮明的特色而獨樹一幟。引起各界廣泛關注。不少讀者致電、致函編輯部表示贊賞。2月17日,新聞局第91期新聞閱評。對這組系列報道給予充分肯定。

回顧這組報道的采寫過程,筆者認為。之所以引起一定反響,最終獲得業內外的認可。根本的原因在于開啟創造性思維,踐行新聞規律,為宏觀經濟報道打開了一個微觀可親的閱讀窗口。

一、調動逆向思維。賦予獨特視角

如何報道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在這組報道推出之前,金融危機已爆發4個多月,有關報道依事件發展的進程。步步跟進。綿綿不絕,呈現出“流水”態勢。關于其成因與影響,報道由遠到近;關于應對措施,報道自上而下。換句話說,新聞報道的“高地”已被“占領”。最易表述的角度已被采用。作為后進式報道,如何后發制人,出奇制勝,是一個難題。

在策劃這組報道前,作者大膽運用逆向思維,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高地”被“占領”,力求“洼地”起跳;宏觀面難以出新,力求在微觀層面取勝。

確定了這一基調,作者眼光向下,選擇報道基點和樣本。具體操作辦法是:鎖定一個地域。瞄準一個群體,選擇一個故事,展現一種智慧。《“草根”御寒競風流》的主題和報道取向,便在這樣的思維運作下,順理成章,悄然生成。

報道基點和樣本的獨特性,決定了報道視角的獨特性。正如新聞局新聞閱評所評價:“每篇講述一個特色人物的特色故事。展示一種應對危機的獨到方略”;“報道視角獨特,拓展了黨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報道的寬度。”

二、運用超前思維。彰顯理性價值

金融危機波及范圍逐步擴大。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深。受眾關注的重點由認知向行動轉變、由觀望向應對轉變。但是,“應對”絕不是大話套話,絕不能停留在報紙文件上;應對,也不僅僅是政府的事。

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他們的處境如何?政府救市之舉出臺后,他們如何響應?面對市場變局,他們如何應對?一些企業的應對智慧,能給同行什么樣的啟迪?讀者最為關注的這些問題。也是作者必須思考的,更是報道必須回答的。

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報道才能贏得讀者,才能體現自身的傳播價值。因此,在策劃、采寫這組報道時。作者始終堅持向“前”看。用超前的思維來反映企業的創新。用超前的思維來提煉應對的智慧,盡量使報道之“點”,散發出“面”的魅力,使報道之“事”,展現出“理”的精彩。

因此,這組報道在開篇便以“編者按”的形式,開宗明義,揭示出這種追求。“近期,記者走訪十堰發現。一些民營業主面對危機眼光獨到,進退得法,其靈活對策、經營智慧令人大受啟迪。這股涌動在民間的草根力量不可忽視!”

在接下來具體的5篇報道中,每篇報道都以點評的方式畫龍點睛,給人無盡的回味與啟迪。如在首篇報道石化企業鄖西海天時,點評道:他花謝時我獨放,說白了就是不趕“熱場”趕“冷場”。市場情況好時一哄而上。危險;別人下馬我上馬,高風險中藏機遇。謝守軍的這種生存智慧,絕!

又如,在報道楊軍和他的炸藥企業時,這樣評價:當危機擊中軟肋時,亡羊補牢是第一步。當危機展現生機時,敏感把握又是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楊軍至少為我們提供了如前兩點啟迪。

在報道食品企業順溪公司時,點評是:單打獨斗舉步維艱,聯合發展笑對危機。眼前的金融危機,使部分中小企業深陷資金困局,怎么辦?順溪公司“抱團取暖”的智慧之舉,可學可鑒。

因此,對于這組報道。新聞局在新聞閱評中做出了公允的評價:“應對危機。各行各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組報道分別選取了石化、炸藥、豆制品、綠松石行業和工業園區等五類典型加以報道。其產業的代表性、智慧的適應性強,具有較強吸引力和說服力。”

三、啟動發散思維。豐富表現手法

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表現手法,是這組報道的顯著特色之一。特色的形成,與在策劃過程的發散性思維運用密不可分。

報紙的報道自然以文字為主,但使用什么樣的文字、什么樣的行文方式表述?是不是僅使用文字?在整個報道的策劃、采寫過程中,記者盡量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盡全力開拓多元化的表現方式,最終,形成了“故事+點評+漫畫”的報道特色。

為了增強報道的可讀性,作者在采寫中確立了這樣幾條原則:一是講述特色人物的特色故事,二是以民間語言展現民間智慧。這樣的原則,使得這組報道文字生動,瑯瑯上口,通篇簡煉可讀,絲毫不覺累贅。

段落跳躍性強。這組報道每篇不過七八百字,為了增強故事性,大量采用了短句子。小段落,每段只有兩三句話,有的甚至只有一句。如《別卻柳暗尋花明》一文中“令人驚喜的消息還在后面”一句單獨成段,巧妙地把文中前部分楊軍認識危機和后部分應對危機聯系起來。這類語言的運用。很像書法中留白,給讀者留下了賞析的空間,進一步增強了文趣。

標題意境美。為了追求連續報道的整體效應。標題統一采用七字題,且每個標題均采用了具象比喻,營造出韻律美與意境美,如他花謝時我獨放、別卻柳暗尋花明、抱團取暖見朝陽、頂著寒風覓春色、調轉船頭天地闊。連綴起來,不是詩,勝似詩。

口語形象生動。如在首篇報道《他花謝時我獨放》中,有這樣的句子:“企業經營遇麻煩就像人患感冒,感冒了你能倒下?必須挺住!”“危難時刻,不能冷了下家(買方),也不能冷了上家(賣方),這樣才能培育自己的信譽。”

篇7

的確,金融危機誘發了美妝產業的進一步下滑,使本已面臨各種危禮的產業又面臨者新的友展變數。但是,美妝產業發展到今天,出現下滑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金融危機,而在于產業發展本身并不成熟。所以,眾多專家學者與行業人士所討論的如何應對金融危禮之策,當從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去尋我答案。而結論只百一個――

除了我們自己,沒有誰能拯救美妝產業!

在一次行業聚會上,主辦單位拋出這樣一個話題:“美妝產業到底缺什么?”眾多嘉賓及聽課者紛紛列舉各種答案。

有人說缺品牌。因為美妝產業發展30年來,一直缺乏有大眾知名度的領導品牌。即使有產業的“排頭兵”,也終難茂長為撼天大樹。

百人說缺人才。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職業經理人階層,都是企業主欲“三顧茅廬”卻無處覓他的稀缺資源。

有人說缺資金。因為美妝企業的發展,完全依靠的是民間資本的支撐。如何解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而資金儼如唐僧的“緊箍咒”,讓企業給你放不開手腳。

我認為,美妝產業最缺的不是品牌,不是人才,也不是資金,而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幫助產業走出發展低谷,并從各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

客觀地說,美妝產業發展30年來,對“創新”一詞存在著諸多誤讀。或者說,美妝產業似乎從不缺乏創新。這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因為走妝產業對于中固市場經濟來說是一個新共產物,完全需要依靠企業自己“摸石去過河”,創造出自身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美妝產業善于運用“拿來主義”,極端表現為模仿與概念營銷,并曾經促使美妝產業高速增長,一度成為社會“第五大消費熱點”。

篇8

摘 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危機越來越成為引發經濟危機的核心導火線。又隨著金融業的日趨多樣化和多層次化,所以通常金融危機引發的虛擬經濟危機最終會演變成其他各領域的實體經濟危機。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的經濟特征是以債務經濟為主,因此引發經濟危機的原因也由原先的“過剩經濟”轉為現在的“債務經濟”。經濟危機爆發后在國際上的傳染通道主要有:資產通道、銀行通道和貨幣通道。

關鍵詞 次貨危機 過剩經濟 債務經濟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從“過剩經濟”到“債務經濟”,經濟危機原因的變化;第二部分是金融危機的傳播通道;第三部分是美國次貸危機是如何傳染的;第四部分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一、從“過剩經濟”到“債務經濟”,經濟危機原因的變化

美國人們的消費通常受其消費習慣和預期收入的影響,保持長期以來的借債消費習慣,其中家庭消費和住房消費尤其活躍,曾一度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繁榮。我們說如果在考慮預期收入即自己有能力償還的情況下,提前消費是可以促進當期經濟發展的。但是美國人卻恰恰忽略了這一點,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預期收入而加緊當期消費,只會是不顧后果的消費,殺雞取卵的消費,是不利于經濟持續發展的消費。要消費但又沒有本錢,怎么辦?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借錢,拿未來的錢來提前消費了,但前提是未來的錢能夠如期拿到,但未來又有著其不可確定的因素,如果某一環節出錯而不能償還貸款,那么就有可能使經濟遭受到一連串的損失,最終引發經濟危機。而消費的習慣是長年形成不容易改變的,所以八十年代以后在美國政府帶頭下,年年大力發行債券,政府財政赤字嚴重,企業的債務也不斷的增加。消費者由于幾十年來舉債的消費習慣,也已經慢慢地并開心地毫不擔心地享受著這種發未來錢的生活方式。他們幾乎沒有存款,對未來收益的預期也很樂觀,因此,使美國一度在經濟上出現了虛假的繁榮,股市和樓市的泡沫也越吹越大。當泡沫有一天被某一環節捅破時,下一輪的經濟危機也隨之不遠了,最終釀成了08年的次貨金融危機。

二、金融危機的傳播通道

(一)資產市場通道

資產有虛擬資產和實體資產之分,由于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通常出現的金融危機是由虛擬資產(股票、債券等)危機開始的,但最終會蔓延到實體資產危機,進而形成全球經濟危機。以美國的次貨金融危機為例,次貨即次貨級抵押貸款,指銀行或貸款機構提供給那些信用等級或收入較底,無法達到普通信貸標準的客戶的一種貸款。在美國,個人貸款者是向抵押貸款公司而不是直接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然后抵押貸款公司將向個人提供的抵押貸款作為其資產打包成股票和債券出售給商業銀行或者投資銀行,而對該個人抵押物信用等級測評的評級公司卻由于個人利益并沒有公正客觀的測評該抵押物,以致使得一些抵押物被高估、錯估或者連續抵押。而這些商業銀行或者投資銀行又將它們從抵押公司購買的股票或債券作為自己的資產打包成自己的股票和債券出售給投資者。這一層又一層的打包,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一時虛假的繁榮。

(二)銀行通道

經濟越發達,國與國之間的金融合作領域就越寬,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銀行去外國投資辦子銀行或者分銀行,例如我國的渣打銀行和花期銀行等。一方面當該國發生金融危機時,本國銀行會出現呆帳、壞帳甚至倒閉,那么該銀行在外國的子銀行或分銀行必然受到牽連,其資產減少,那么該外國的銀行為了獲得更多的資產必然會提高該銀行的利率,而利率的提高又勢必會影響該國的企業投資,使在外國銀行貸款的本國企業減少投資,減少利潤,即而引起該國部分結構性經濟危機;另一方面外國銀行和本國銀行之間的合作也是寬領域、多層次的,一旦該國發生金融危機,銀行資金外逃,該國的銀行將會面臨資不抵債、虧損甚至倒閉的危險,因此與其有合作的銀行一定會通過貨幣途徑受到牽連和損失,即而影響該國的經濟。例如德國的德意志銀行和薩克森銀行瀕臨倒閉,法國巴黎銀行管理的幾只基金已經清盤,英國北巖銀行也出現了擠兌。緊接著這些在美國以外地方出現的問題,又將其影響反饋回到美國,引發美元的疲軟,股市的動蕩以及一系列新的金融問題,比如美國負有盛名的投資銀行貝爾斯所面臨的困境。這個殘酷的反饋循環系統―在美國產生的問題從美國流到其他國家,從其他國家再流到另一個與之有關系的國家,最后又流到美國,所到之國經濟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發生同樣的金融危機。

(三)貨幣通道

現在的金融危機主要是由于債務的無限擴大導致無償還能力而造成的。一方面當該國為了緩解金融危機而向國際社會大量發行與其國生產力沒有緊密的債券或者就干脆以發行貨幣來解決金融危機時,在國際社會上籌集的該國貨幣勢必會引起本國貨幣的增加,從而導致本國貨幣的貶值。以美元為例,美國大量發行債券,導致本國美元數增加,美元貶值。另一方面美元的貶值會導致外國貨幣的升值,這樣就會影響該外國的出口,使外國出口減少、國內出口企業利潤下降、工人工資減少、失業率增加,從而把經濟危機傳播到該國家。

三、美國次貨金融危機是如何傳染的

美國次貨主要是面對那些信譽程度和收入低的人群,向其提供房屋抵押貸款。所以,可以說美國次貨金融危機的源頭是房地產危機,先是由房地產此實體經濟影響資本市場的虛擬經濟,再由資本市場的虛擬經濟影響全球各領域的實體經濟。美國當局為了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出臺各種政策鼓勵借債買房,使得一度出現了房地產虛假繁榮,泡沫形成。當抵押貸款人不能及時償還每期負債時,銀行收不回貸款,于是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下次貸款會減少或者不貸。房地產商沒有了貸款,勢必會減少房屋的供給,另外一方面抵押貸款人面對銀行的催款,勢必會減少其他方面的開支和消費。如果該消費品正是別國的出口品,那么勢必會引起該國出口品對美國出口的減少,進而引起該國經濟的萎縮。因此房地產的低迷會引起國際上其他實體經濟需求的減少,給別國經濟帶來同樣的經濟危機。美國為了刺激經濟不斷地降低利率,為了償還國際債務大量的印發美元,致使美元貶值。這樣更直接引起外國貨幣的相對升值,最終影響到別國的貿易經濟,給別國經濟帶來蕭條和危機。

四、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一)預防金融危機

產生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無非就是兩種,即過剩經濟和債務經濟。相比過剩經濟,債務經濟引起的經濟危機更可怕。只要消費和投資增加,那么國民收入就會增加,個人收入也會增加,進而消費和投資也會增加,最終促進經濟的增長,經濟危機自然就不會出現了。而對于債務經濟,如果只一味的強調提前消費,追求暫時的享受而不與相應的生產力聯系起來的話,那么最終只會形成泡沫經濟和虛假繁榮,進而演變成經濟危機。但是,我們知道,如果借債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并伴隨著一定生產能力提高的話,那么債務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因此,如果我們把一種貨幣固定在一種生產能力上的話,那么該國貨幣的增加并不是債務的增加而是一種生產能力上的提高。

(二)如何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

經濟危機來了,我們不用一味地驚慌和措手不及,危機來了就來了,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只有積極面對了。因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地不斷深入,一國有難,別的國家很難獨善其身。所以,在心理上面對金融危機不要恐慌,要沉著應對。經濟危機無非就是經濟蕭條、衰退、出口減少、企業或工廠利潤下降甚至倒閉和失業率增加等。對于一些長期依賴出口的國家,此時乘著危機時刻,可以擴大內需,依賴自己總好過依賴別人;國家財政當局可以積極的運用財政政策,投資公共事業,拉動本國經濟的增長。另外,減持危機國債券和儲備外匯,以免由于該危機國的貨幣貶值引起本國外匯資產縮水,同時可以利用出售外匯的收入來扶持本國企業。此外,要完善本國金融體系,建立合理安全的金融監管制度,使金融機構能有一個自由靈活的收縮機制,以至于在出現危機不易被傳染,使金融危機過后的經濟反而有個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金融危機 出版業 對策

一、引言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不可避免地對出版業帶來了連鎖反應。美國出版業受沖擊最早,也最嚴重。在美國經濟震蕩最為猛烈的2008年9月, 16家書業上市公司中14家的下滑幅度達到了兩位數。而在我國,也表現為出版物出口增長下滑、零售額下降等。金融危機還導致房地產、汽車以及相關消費領域市場需求下滑,導致出版業依賴廣告實現贏利的能力下降。

金融危機給我國出版業帶來一系列“危”的同時,也創造了新“機”。那么,我國出版業應該如何應對,迎接挑戰呢?本文將針對我國出版業在金融危機下面臨的外部環境和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以求尋找對策。

二、金融危機給出版業帶來的機遇

1、精神需要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也出現了失業潮、消費萎縮、空閑時間增多等情況,報刊書籍作為一種低廉實用的休閑娛樂工具,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將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人們在危機下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這個時候人們更需要報刊書籍來撫慰心靈、引導生活方向、恢復信心與動力。

回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金融危機,迪斯尼就是在那一時段起步并且取得成功。可見,當時迪斯尼的出現,正適應了美國人在當時金融危機下的精神需要。那么,我國出版業也可借鑒美國的經驗,根據國內具體情況和受眾心理,推出一些溫情、消遣、娛樂的出版物。

2、財經類讀物暢銷

在金融危機從金融領域蔓延到實體經濟的背景下,人們切實體會到金融危機已經涉及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人們比任何時候都要關注經濟發展動態,并試圖探尋金融危機的根源,人們迫切需要大量的相關信息,以期望了解該如何應對。《偉大的博弈》《次貸危機》《貨幣戰爭》等大眾財經讀物,成為金融危機后的暢銷書。中信出版社2008年5月推出的《美元大崩潰》銷量超過17萬冊,6月推出的《看不懂的中國經濟》銷售20萬冊,《黑天鵝》超過14萬冊,10月推出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新作《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上市不到一個月已經加印四次。輕工業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北京出版集團等也紛紛準備從美國、歐洲等地購進相關暢銷書的圖書版權,加快推向市場。這些財經類讀物的成功業績,說明從報刊書籍中汲取財經知識正契合了受眾在該階段的心理需求。

3、帶動相關產業,提高附加值

出版業是一個低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的產業。出版業每個環節、上下游都連接了眾多行業、產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鏈,如造紙、油墨、機械、印刷、裝訂、倉儲、物流、銷售等。在這一產業鏈中,既涉及了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涉及了知識密集型產業;既有工業,也有服務業,還有高科技和創意產業。因此,金融危機下,可以考慮提高出版物附加值,帶動多個相關產業,這樣可以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金融危機給出版業帶來的挑戰

1、運營成本增加

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圖書出版常用的輕型紙漲幅平均在18%-20%,使圖書印刷成本大大增加。國內約千家污染較大的造紙廠關停,更造成一紙難求的局面。紙張價格受到國際與國內多種因素的影響,2009年紙價明顯回升,目前銅版紙和白卡紙還在進一步提價,新聞紙在7月份也開始提價。

在金融危機中,盡管有紙價上漲、運費增加等因素,但出版業不應提高出版物價格,而是應考慮如何降低成本。在以前的經濟危機中,西方出版社就通過轉移印刷廠來降低印制和運輸等成本。

2、廣告下滑

根據CBR的檢測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元月,廣告投放量同比下降多達13個,廣告下降的比重都非常大。國內的金融業、汽車業廣告量投放不容樂觀。國內金融行業同比下降了5%,以美國通用汽車代表的全球制造業的巨頭已經采取了大規模的廣告削減計劃,在亞洲地區日本豐田在2008年的8月已經進入了壓縮廣告投放的階段,專業人士預測壓縮幅度2009年會達到50%,汽車行業正在大幅度的削減廣告投放次數,其中零售行業減少了64%,房地產應該是中國報業廣告最重要的支柱行業,其中報業廣告相關行業的影響是30%左右,去年是8%。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對廣告收入的沖擊非常明顯。

四、我國出版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

金融危機是一場蘊涵機遇的挑戰,也許會加速我國出版產業已有的增長緩慢、產業鏈等問題集中爆發,但同時也會促使出版企業大刀闊斧堅持改革、推進出版創新。我們需要通過一些具體有效的措施,使中國出版業能夠在金融危機中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

1、體制改革

美國出版業歷經百年的規模化運作發展,實際上已經相當成熟,市場開發已接近頂峰,而我國出版業市場還在開發和培育的過程當中。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市場資源造成了市場分散,結構分配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競爭力不足等問題仍然突出。而金融危機加劇了出版行業的風險和壓力。因此,深化出版業改革將是全面推進出版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改革創新將進一步激發出版業的活力,增強其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目前全國24家出版集團中,有17家完成轉企改制,平均總資產增長66.2%,利潤總額增長25.3%,最多的翻了三番。四川、江蘇、福建、天津等幾省市的出版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正在落實。中央部委和國家機關所屬出版單位的轉企改制工作總的目標是,3年內要完成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103家高校出版社以及所有地方的出版集團、出版單位的轉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革任務。

2、內容創新

出版業一直遵循以“內容為王”。金融危機下,經濟領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新聞從業人員要嗅出市場先機,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根據讀者需求,調整選題和出版計劃,有意識地加大有關金融、理財等經營管理方面報刊書籍的出版發行力度,及時推出 “話題式非虛構類”報刊書籍,以滿足受眾需要。

3、成本意識

眾多媒體2008年感到困難最大的,不完全是發行的壓力,也不僅僅是廣告減少的壓力,更主要的是新聞紙漲價帶來的巨大壓力,特別是2008年國內幾起重大事件的新聞報道增加了紙張的印刷成本。

因此,降低直接成本,控制總成本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1)紙張的采購。在保證出版物制作品質的前提下,出版社有變換紙張材質的選擇空間。不同紙張材質的變換,相同紙張材質不同品牌的變換,都能達到減少紙張費用的目的。

(2)掌握制作公司、印刷廠的經營情況。當前的“危機”也同樣會波及這些行業,他們同樣也會遇到業務量下滑的狀況,此時也正是出版社降低成本的機會。

(3)贏得信任,降低資金的時間成本。媒體的品牌形象和經濟實力造就了其社會信譽度。良好的信譽度可以贏得紙廠、制作公司、印裝廠商的信任,從而贏得付款時間,可以為出版社降低資金的時間成本。因此,媒體還要加強財務管理,使各項財務指標更合理、更科學,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產和負債的結構,提高運營資金的使用效率。

4、集團化

維亞康姆、貝塔斯曼等世界十大傳媒集團都沒有局限于某一單一傳媒類型的產業結構,它們無疑是出版業的領跑者。而王牌就是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來實現全球化擴張。金融危機中單一出版行業抵御風險的實力較為單薄,政府部門應鼓勵出版企業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以實現資本資源人才的最優化,重新整合成為跨區域、跨行業的出版傳媒集團,打造出版傳媒品牌,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5、多元化

多元化經營可以分散企業的單一經營風險。圖書銷售市場低迷將會壓縮出版業的利潤空間,圖書出版產業應該積極開拓產業鏈條,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以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多元化經營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企業的生產、技術、市場等資源,從而有利于現有資源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6、數字化

隨著網絡與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應用,傳統的出版業態發生了變化,出版傳播的門檻大大降低,出版傳播手段多元化,博客、播客、維基百科……讀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也是創造者;新的閱讀載體從網絡、手機、閱讀器到BOOK2.0,新形態傳播媒介正沖擊著傳統的紙介質媒體;流通渠道也變得簡短、容量無限,網絡購買便捷、價格低廉,已占據相當市場份額。可見,網絡與數字技術以其廣泛性、互動性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出版環境。

當英美出版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遭遇寒流之時,人們開始采用電子出版物的發行來轉“危”為“機”。中國的數字出版業基礎薄弱,特別是對閱讀器終端的開發推廣不夠,單位產品贏利能力不強,收益結構不合理。所以,國內數字出版業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市場。

7、開拓農村市場

金融危機的沖擊令國民收入消費狀況出現一定的改變,社會心理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特別是返鄉農民工,缺乏安全感,對未來失去信心等。報刊書籍應該使人們增加對社會狀況的理性認識,疏導社會情緒,提高農民生產創收能力,積極面對危機。比如大力推進“農村書屋”計劃,切實考慮因金融危機影響返鄉的農民的知識需求,增加涉及農業生產技術、自主創業等相關內容的報刊書籍比例。

五、結束語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還未散去,中國出版業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需要在危機中尋求突破,不斷創新,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成為后危機時代的傳媒市場的贏家,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郝洪捷,賀瑾.金融危機帶火經濟類圖書,該類圖書關鍵詞是危機〔N〕.法制晚報.2008-10-17

[2]郭文才.金融危機,報業轉型的良機?〔J〕.新聞記者,2008(12)

[3]王國慶.報刊業最重要的危機來自自身〔OL〕.騰訊財經網.2009-6-8

[4]黃新萍.出版業能否挺過金融危機〔N〕.出版商務周報.2008-10-29

篇10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當今金融危機產生的過程及其危害,并運用理論對此次金融危機的產生原因、現象、危害進行了分析,指出其實質就是當代新經濟危機,最后介紹了我國如何應對此次危機。

【論文關鍵詞】理論;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一、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產生的過程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先是在1992年爆發了英鎊危機,然后是1994年12月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從2007年上半年開始,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隨后,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并迅速席卷整個世界,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

本輪金融風暴是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進一步延伸的結果,而次貸危機則與美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創新中過度利用金融衍生品有關。什么是次貸危?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而投資銀行又利用其“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通過創新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并出售。由此,最初一元錢的貸款通過創新可以被放大為幾元,甚至十幾元的金融衍生產品,以至于最后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的真正基礎價值,從而助長了短期投機行為,最終釀成了嚴重的次貸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的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這些金融機構由于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金融危機有相似之處。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

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愿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并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10年,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美國當局都采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并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金融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并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7%。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及早對華爾街進行審查和監管,“兩房”、雷曼兄弟、美林、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等或許就不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掉。“次貸危機”這只“美國蝴蝶”扇動翅膀所引發的金融海嘯迅速向全球蔓延,向實體經濟蔓延,并最終造成全球性金融危機。

二、運用理論揭示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實質

2008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的實質是新時代的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分析主要針對十九世紀的實體經濟生產相對過剩危機。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由資本的貪婪本性所導致,而且經濟危機會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重復出現,無法避免。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與生俱來,是一種制度病、基因病。經濟危機產生的過程是這樣的:由于資本對利潤永不知足的貪婪,推動著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又由于財富中的大部分被資本家所占有,勞動者的購買力相對于不斷擴大的企業產能實際上是趨于下降,于是產品賣不出去,資本周轉中斷,企業只能被迫閑置生產力,于是經濟危機爆發了。但是經濟危機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根本矛盾,于是一次危機過去后,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又一次新的危機開始醞釀,并最終爆發。近一百多年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被資本主義發展歷史反復證明。馬克思關于實體經濟生產相對過剩危機的理論與當下的金融危機又有何聯系呢?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經濟興起,同時貨幣資金投機不斷出現。世界經濟開始金融化,金融開始世界化,虛擬資本大量出現。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已發展為全球性金融壟斷資本主義。二戰后美元在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形成主導地位,這使得美國只要通過發外債、印鈔票,尤其是人為地使美元貶值,就會導致其他國家所持有的美元和美國債券大幅縮水,就可以實現全球財富向美國的轉移。美國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4.5%,卻消耗全球30%的資源;而實際上,美國國內債務和國際債務總和早已超過60萬億美元,為美國GDP的4倍。無疑,美國是在利用其美元地位透支全世界。為了攫取更多財富,美國及華爾街“發明”的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復雜,使得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當世界實體經濟發展無法支撐這么大的泡沫時,金融危機爆發。因此,此次發端于美國并向世界蔓延的金融危機,更加證實了的科學性,金融危機不過是金融資本從產業資本中獨立出來后經濟危機特殊表現,其實質仍然是馬克思理論的生產相對過剩危機。

三、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金融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外貿進出口增幅回落較快,投資增長有所放慢;工業生產顯著放緩,原材料價格和運輸市場需求下降;房地產和汽車市場低迷,消費熱點降溫;部分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就業形勢嚴峻;財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場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于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具體到我國,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人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具體到行業,紡織行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汽車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表現低迷。

轉貼于

船舶行業也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機,世界船舶融資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歐洲許多銀行都暫停了船舶融資業務,預訂船舶但未獲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就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由于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所受損失相對較嚴重。如廣東近期有2萬至3萬家大大小小的工廠倒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玩具加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對歐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受到影響較小,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略有增長。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于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于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現在我們國家頭等的經濟大事就是保增長,促就業。另外,此次危機將加大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為應對此次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四、我國如何應對當前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