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和統計學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學和統計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學和統計學

篇1

關鍵詞: 統計學 金融學 實驗教學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出結論的方法論科學,在各行各業、尤其是在經濟管理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的統計學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培養統計思維;二是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先進教學手段,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生;三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金融學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和管理資金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不同高校根據自己培養學生的目標,進行有重點的教學。二是實行以案例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具有真實性、挑戰性和可學性的優點。三是運用所學理論,結合相關軟件,對金融數據進行分析,但是這種分析往往具有局限性,因為學生對軟件的原理、分析的方法似是而非,理解得不夠透徹,往往得到與現實相違背的結論,從而對實證分析持懷疑態度,影響了實證方法的學習。

從統計學和金融學的定義和教學方法可以看出這兩個專業的相通之處。它們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統計學作為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的一門方法論學科,可以為金融數據的處理提供理論依據,如果將統計學處理數據的方法應用到金融學當中,并和金融學的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學方法和金融學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因此只要實驗教學的案例設置恰當,就能達到將學生學到的統計學和金融學理論轉化為實用技能,使學生一畢業就能利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為企業創造利潤,從而達到校企無縫對接的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實驗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定位

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是統計學和金融學兩個專業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實驗教學往往依附于理論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部分,現在我們打破了這一概念,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統籌協調的,是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的兩個教學環節。根據這兩個專業屬性,構建分層次、多模塊、相對獨立、相互銜接的實驗教學體系,為統計和金融專業學生開設不同層次的實驗項目,確保實驗教學成為使理論融入實踐的重要教學環節,最終把學生培養為應用創新型人才。

二、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的教學理念

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保障,不斷創新教育觀念,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統計與金融專業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

三、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規劃

實驗教學的總體規劃是:完善一個中心、堅持兩個方向、完善三個融合,大力推進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1.整合一個中心。

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根據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特點,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并重,它們是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的兩個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變革實驗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實習教學法等應用于統計與金融兩個專業,使得兩個專業的實驗教學融為一體,整合為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中心。

2.堅持兩個方向。

一是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合到一起,使之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協調發展,畢業后即能為社會所用。

二是發揮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的整合和示范作用,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把學生學習到的統計學方法應用到金融專業當中,使得統計和金融兩個專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起到整合資源的作用。同時通過這個實驗教學的實施,引導其他專業往綜合實驗的方向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3.完善三個融合。

一是完善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融合。理論教學是實驗教學的基礎,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統計學的方法是實驗教學的方法基礎,金融學的理論是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礎,兩者的結合構成了實驗教學的基石。通過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以進一步鞏固理論教學,單獨學理論是死板的、生硬的,學生很難理解消化,通過實驗教學將理論轉化為應用,在轉化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只有兩者結合得好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完美融合。

二是完善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與社會服務的融合。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服務,以實現校企之間的無縫對接。這一整合為高校實驗教學、地方企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服務,以服務促教學,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完善實驗教學與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相融合。以統計和金融理論為基礎整合而成的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不但鞏固了專業理論,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應用空間。這樣兼顧了理論研究型人才與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應用的支撐,而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也離不開突破性理論研究成果的指導,實驗教學使二者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的最終成果必將是應用創新型人才。

四、統計與金融實驗教學的改革思路

從實驗整合的實際出發,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的戰略定位,提出了如下實驗教改思路:

1.建設并完善一個實驗教學體系。

從開設相關的基礎課程入手,構建實驗教學基礎,統計和金融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搭配合理,既要兼顧這兩個專業的方法基礎,又要兼顧理論基礎,以保證在實驗環節使兩個專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然后通過實驗教學內容的建設,結合實驗教學思路的逐級落實,借助多期次的項目推進,打造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2.明確二個目標: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

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的實踐中,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有兩個明顯的不足,即專業應用能力的不足與開拓創新精神的不足。兩個不足主要根源于“兩個落后”,即教育觀念的落后和教學方式的落后,實質上反映了經濟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三個不適應”,即不能同步適應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不能前瞻適應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的需要;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管理學科應用型和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3.構建三個層次。

一是基礎實驗層次,以跨學科基礎訓練為主體,在基礎課程階段,基礎訓練使每位學生建立起最基本的專業意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包括應用統計相關實驗、運籌學相關實驗、經濟學相關實驗,學習利用系統仿真軟件,SPSS,SAS,Matlab,Lindo,Excel,Lingo等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系統建模。主要是一些驗證型、分析型的共性單項實驗。

二是綜合設計實驗層次,以通用能力訓練為主體,為經濟、管理學科各專業學生提供專業基礎課實驗教學及其綜合實踐服務。包括ERP綜合實驗、Oracle綜合實驗、金融模擬綜合實驗、電子商務綜合模擬實驗、會計模擬實驗、虛擬銀行、工業工程綜合實驗、物流綜合實驗、決策模擬、MIS相關實驗等綜合實驗模塊。

三是研究創新實驗層次,以創業競賽、創新實踐訓練和項目開發為主體,為多學科創新團隊提供實驗服務,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從事創新性科學研究及創業實踐提供有利條件。包括供應鏈綜合實驗、企業MIS相關實驗等綜合實驗模塊、WEB開放、數據庫實驗、計算機網絡相關實驗等。其中創業型實驗有:大學生創業計劃項目、學生實驗超市等;項目型實驗有:大學生科研創新實踐、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實驗等;競賽型實驗有:沙盤模擬大賽、數學建模大賽、企業管理咨詢大賽、物流設計大賽等。

4.實現“四個轉化”,即向“自主化、個性化、體驗化、場景化”實驗教學模式轉化。

(1)自主化:以學生為主,學生自主創新、自主選題、設計、實施、分析、自主管理,教師啟發、引導、點撥、評估。

(2)個性化:根據學生興趣和社會需求,制定實驗場景、實驗目標、實驗內容和技術路線,強調探索性,允許失敗,并從中汲取知識教益,差別化培養學生能力、崗位勝任力。尊重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評價。

(3)場景化:將實驗室內部模擬場景與實驗室外不確定、動態的現實環境相結合,提高學生應變與協調能力。

(4)體驗化:校內實驗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強調學生切身體驗,感知、感受經濟生活和企業管理實踐,重構知識經驗。

參考文獻:

[1]朱敏.基于金融職業需求特征的金融實驗改革的一些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3(2).

[2]柴洪,楊林娟.論金融實驗教學建設的定位與發展[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6).

[3]徐明華.構建創新型金融實驗平臺模式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3).

篇2

關鍵詞:金融統計學;教學方法;改進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245-02

金融統計是適應國家經濟管理和金融事業發展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金融統計是國家統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與政策咨詢于一體,以貨幣信貸及金融運行的各種數量關系為研究對象,以金融與經濟統計數據為依托,運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判斷、預測國民經濟運行及金融的發展情況,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決策的支持系統,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1]。作為金融專業、尤其是金融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對統計學的要求更高,對統計建模及運用要求比較熟練地掌握。

一、金融創新的深化對統計學原理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加深,金融學與數學、尤其是統計學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金融模型日趨復雜。金融的統計建模,出發點都是金融資產收益率序列的統計分布。對收益或損失序列的分布刻畫,是金融產品的準確定價和風險管理的基礎。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金融模型對統計學提出更高的要求。

1.金融資產收益或損失分布大多都是非正態分布。金融市場的一個典型事實(stylized fact)是:金融時間序列分布是尖峰、肥尾的。傳統的金融建模,為了簡化或得到解析表達式,通常假定時間序列是正態分布的,這個假定是金融模型受到較多詬病的主要方面。在風險管理中,正態假定導致低估金融產品的尾部風險。改進的方法之一就是用非正態分布來擬合數據,如t分布、貝塔分布、穩定分布等[2] 。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更加注重非正態分布的學習。

2.線性相關不能準確刻畫金融時間序列的相關性,需要更復雜的統計技術。傳統的多元金融時間序列建模都是假定時間序列服從多元正態分布,多元正態分布的前提邊緣分布服從橢圓分布和只有線性相關。多元正態分布不能反映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金融時間序列的相關性一般是非線性的,而且邊緣分布也不服從橢圓分布。因此,我們需要求助于更復雜的統計技術――Copula技術。Copula技術提供了分別研究多元時間序列的邊緣分布和相關性的方法,從而成為多元金融統計建模的必備知識[3] 。

3.風險管理模型要求我們更加關注金融時間序列的尾部分布。風險管理的主流模型是VaR(Value-at-Risk),VaR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尾部的分位數。正態分布不能準確刻畫金融資產損失分布的尾部特征,通常會導致VaR的低估,造成金融市場的巨大損失,即所謂的極值風險。EVT(extreme value theory)提供了準確刻畫金融時間序列的尾部分布的方法而成為風險管理的基本工具[4] 。

雖然這些統計理論在金融中的運用不能構成本科金融統計學的核心內容,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指出這些發展的方向,成為金融工程專業本科生進一步學習或自學的指引。

二、當前金融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陳舊,教學重點的處理存在偏差。教育部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力圖通過學習《統計學》,使學生掌握探索各種現象內在的數量規律性, 并用這種規律性的解釋來研究各種現象內在的規律。但是金融統計學的內容沒有隨著金融市場日新月異的發展而發展,導致教學內容陳舊,不能滿足金融統計建模的需要。

多數教師往往把統計學課程單純地看做是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熱衷于基礎知識的講授和煩瑣公式的推導,嚴重忽略了統計學的工具性和應用性,削弱了學生思想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教學流于空洞、枯燥和乏味,挫傷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偏離了課程培養目標,教學效果和質量也不理想。而一些理論推導也只是對《概率論》相關內容的重復。

2.學生數學功底參差不齊,學習難度大。統計學是一門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數量關系的方法論科學,其中涉及大量的高等數學、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 現代統計學又借助于電子計算機來提高統計分析的質量和效率, 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具備必要的計算機知識。金融學專業的招生基本上還是文理兼收,學生的數學功底參差不齊。而且金融學、尤其是金融工程究竟屬于文科還是理科,在學生中存在模糊認識,導致對數學基礎不是十分重視。這造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3.不重視運用和實踐教學。在教學中,統計方法與金融建模、定量分析脫節。第一,教師在講授統計理論、統計方法時缺乏針對性。在實際的教學中,雖然強調統計的應用,但主要是從概念、公式、定理出發,而不是從現實經濟管理工作需要出發。第二,采用的教學案例與實際脫節。現有的統計學教材中,統計案例很少,即使有也是過于簡單的設例,或是“編寫”的案例,與實際的經濟、管理工作脫節,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

4.缺乏統計案例和統計軟件的結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比較少。即使有一些訓練,也是手工的操作與運算,與采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教學不相適應。其次,很少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和案例教學方式。這最終會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不會用統計分析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處理、顯示、分析和推斷,使本來快速而簡單的統計工作變得復雜而難于處理,使統計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使科學研究難以與國際慣例接軌。一些老師的統計分析都是在Excel軟件實現,Excel軟件優點是比較簡單,容易操作。但它畢竟不是專業的統計軟件,尤其是對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講,不掌握一門專業的統計軟件,很難完成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工作。

三、金融統計學教學的改進

1.豐富和充實金融統計學的教學內容。根據專業學科的需要對統計學的內容進行處理,以滿足未來發展對統計學基礎的需要。根據中國金融業發展和統計改革的需要,按照中國金融統計體系和金融統計工作的內容,重新構建了金融統計學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同時,對于金融統計建模的相關統計理論,要適當加于補充和擴充,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2.選擇合適的統計軟件,注重學生的運用實踐能力。依據統計分析軟件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調整教學內容。現在有很多專業的、功能強大的統計軟件:如s-plus、R、SPASS以及Matlab等,不同軟件各有所長。一般說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使用統計軟件,無須統一規定。但R軟件是免費軟件,而且有很多資源免費獲取,是可供選擇的最優軟件。

金融專業的學生學習統計學的主要目的是運用,把金融學與統計方法結合起來研究金融現象和問題就離不開數據收集和軟件運用。只學理論不掌握運用,對金融系的學生來說統計學等于白學。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地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對于金融統計學,還需要為金融統計建模打下基礎,所要掌握的內容更多。

篇3

關鍵詞:財務分析;課程建設;金融學專業;會計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2)04-0076-04

收稿日期:2012-08-20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2010年度省級教研項目“強化應用型的會計學教學內容設計”(20100435)資助

作者簡介:朱煒(1966-),男,安徽懷寧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近年來,全球金融動蕩日趨加劇,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金融管理及風險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中對金融分析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金融分析的基礎是會計基礎,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員除了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外,必須熟練掌握財務分析方法。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中的參與者,都需要應用財務會計方法來分析信息,進行監管、經營和決策。而且,財務分析,作為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手段,其信息處理能力的強弱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和經營目標的實現。這就對高校金融學專業建設和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金融學專業必須強化財務分析的專業建設和在課程設置中的地位。

一、金融學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分析

(一)金融學專業建設的意義和內容

1.金融學專業建設的意義。

金融學專業建設意義主要包括理論和現實兩個方面。在理論方面,金融學作為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在整個社會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自身的理論基礎,分析方法和研究目的。在現實方面,金融學專業建設可以為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輸送建設人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國際化,不僅體現在國際貿易的相互依賴,而且金融市場的相互依存狀態也不斷地顯現,并有日趨緊密的趨勢。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相互作用關系,金融市場已經成為現在和將來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金融市場培養有用的建設人才也就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2.金融學專業建設的內容。

金融學專業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課程設置,其二是師資隊伍建設。所謂課程設置,筆者認為是目前高等學校立足金融市場的發展進而確立人才培養的標準,對金融專業的學生構建符合標準的知識體系框架,而這一框架的實現過程就是課程設置的過程。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學生能夠獲取金融專業知識的必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高等學校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引進一批專業知識扎實,思維活躍的優秀教師,推動高等教育金融專業的發展。

(二)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分析

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是金融學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決定著金融人才的培養。以下從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

1.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

(1)口徑寬、重基礎。

金融本科教育應該運用高等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傳授金融學相關知識,進而培養金融學理論研究與實務發展的人才。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口徑寬、重基礎的原則,具體而言就是在課程設置方面,能夠做到全面性和基礎性。全面性要求課程設置涉及的方面既包括專業的理論學習也包括其他通識性的知識學習,比如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以及數學、英語、計算機等。基礎性要求在課程設置全面的基礎上對課程的學習要求,具體體現在教材內容的選取,和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要求程度上,以保證學生后期的發展。

(2)輕重分明。

金融課程從層次方面可以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在宏觀方面,主要體現在金融學的發展、制度演變、政策沿革等方面。微觀方面有金融市場效率、金融產品設計等。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其基礎知識的扎實尤為重要,這就體現在微觀層面上的知識獲取,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突出和適當擴大微觀金融課程的比重。

(3)體系完善。

體系的完善包括完整與改善兩個方面。完整性要求金融課程建設的體系要完整,包括基礎理論課程、核心理論課程、實務課程以及選修課程。也就是說每一種課程都要有,且比例應該是合理的;課程設置的改善需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思維,跟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具體課程的內容和比例。

2.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目前存在的問題。

(1)定量分析的課程較少。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是科研方法,兩者具有相互補充相互依賴的關系。目前國內高校與金融定量研究相關的課程設置比較少。未來的金融市場的發展是以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為主要形式的發展,而金融產品的創新依賴于具有定量分析功底的金融人才,因此應該在課程設置方面體現出定量研究金融產品的內容。

(2)財務分析在金融課程設置中的地位不高。

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員除了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外,還必須熟練掌握財務分析方法。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中的參與者,無論是證券市場參與者還是信貸市場參與者,企業、個人、政府及非營利性組織、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投資基金、保險公司、中央銀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等,都需要應用財務會計方法來分析信息,進行監管、經營和決策。而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財務分析在高校的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地位明顯不高,基本沒有把財務分析作為金融課程中的核心位置考慮。而財務分析作為金融運用中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理應在運用者的知識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金融課程的設置,應該強化財務分析在金融專業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3.目前《財務分析》課程在金融專業開設的基本情況分析。

目前,大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基礎、會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期貨、證券投資學、公司財務等,財務分析課程在金融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很低,內容往往只是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主要是以會計學中會計報表信息為基本出發點,運用會計分析方法對影響會計報表的因素進行分析與調整,為財務比率分析奠定基礎,從而準確分析企業單位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等狀況,僅僅這些不能適應金融市場對財務分析的挑戰以及財務分析主體和需求者的變化,缺乏與金融現實環境的協同,也缺乏隨著管理決策與控制對財務分析信息需求轉變的協同。

二、財務分析課程設置與內容剖析

以上分析了金融專業建設的意義、內容,也分析了金融學專業課程建設的原則及存在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到當前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中,對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還存在不足,以下就財務分析及財務分析課程設置與內容進行一定的剖析。

(一)財務分析的內涵

財務分析是財務分析主體為實現財務分析目標,以財務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為基礎,運用財務分析技術,對分析對象的財務活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為經營決策、管理控制及監督管理提供依據的一門具有獨立性、邊緣性、綜合性的經濟應用學科。

(二)財務分析的分類

基于基礎學科的不同對財務分析進行分類財務分析的分類標準可以按分析主體不同、分析對象不同等多種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財務分析有不同的分類,本文基于財務分析學依賴的學科不同分類。財務分析按照所依賴學科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其二是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主要依賴于會計財務報表,運用會計學分析方法對財務報表中的信息進行分析,理論基礎是會計學原理,注重研究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會計假設的不同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并運用報表中的會計數據構建一系列會計指標,形成對公司財務活動各種能力的分析,比如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等;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是從財務管理的目標出發,一般而言是從價值最大化的角度進行的財務分析。在此情況下,財務分析主要依賴公司對外財務報告以及內部報告,使用的工具是統計與計量模型等一系列量化技術。可見,無論是基于會計學還是基于財務學都要依賴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信息的形成對財務分析具有著基礎性作用。

(三)財務分析課程設置內容

我國高校一般將財務分析課程設置歸在會計學或者財務管理學范疇內,這種劃分的理論基礎在于財務分析學是建立在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基礎之上的。具體來說,財務分析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有它自身的課程設置。本文基于以下四個方面對其課程設置內容進行分析:

其一,學科基礎類: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法學。經濟學是一切應用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財務分析的對象是企業的財務活動以及變化,對其深入的探討需要有微觀和宏觀經濟學作為理論知識儲備。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要求管理學應該成為財務分析課程設置的基礎之一。行為理論涉入到經濟領域在最近幾十年來獲得較快的發展,然而行為理論與心理學也是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的設置可以有利于學生對財務分析的理解和把握。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經濟領域內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斷豐富與完善,法學已經成為各種學科的基礎類學科,因此,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法學理應屬于財務分析課程的基礎類。

其二,專業基礎類:會計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統計學。會計與財務管理是財務分析的專業基礎,因為財務分析是基于會計與財務管理學的,只有學好了會計與財務管理才能做出有效的財務分析。金融學的考察對象是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而財務分析應用主要面對貨幣與資本市場,因此金融學在財務分析課程設置中也應該作為專業基礎課來加以重視。我們知道,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將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價值做出判斷,而定量研究會使用到統計學方面的知識,統計學作為財務分析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會計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統計學構建了財務分析課程中的專業基礎類。

其三,專業方向類:財務分析原理、財務分析實務。一門獨立的學科要有其自身的理論基礎、內容、方法,而財務分析原理就是對財務分析的這些組成要素進行系統闡述;作為應用型經濟學的分支,財務分析課程設置應該按照分析主體和目的的不同設置一些應用型課程,也就是財務分析實務。

其四,專業選修類:此類的課程設置應該考慮與財務分析領域密切相關的專門性問題。比如證券分析學、管理控制、價值評估、企業管理學等。

三、強化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財務分析地位的思考

(一)提高財務分析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地位的現實意義

1.基于金融分析師基本技能的需求。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對金融分析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一個優秀的金融分析師需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作為知識儲備,金融分析師應該是財務分析專家和理財專家,不僅能夠分析企業的財務實力、問題和風險,而且能夠為企業的發展、風險控制和解決問題出謀劃策。因此,財務分析學在金融分析師的知識體系中將占有更為突出的地位。然而,財務分析的基礎是會計學,所以會計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金融分析師是至關重要的。

金融分析師應該熟悉各種會計報表的編制,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對企業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原則、計量屬性都要清楚。具體而言,在會計處理方面,理應熟練掌握如存貨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所適用的條件;在原則方面,謹慎性原則是會計的一項基本原則,但金融分析師對于它的使用合理性也應該有所了解;在計量屬性方面,隨著國內外對公允價值的探討深入,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相對以往有所擴大,金融分析師尤其要重視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在剛剛過去的金融危機成因方面,就有很多關于公允價值使用的爭議。

金融分析師還應該根據表外信息披露,比如管理層報告與會計報表附注等,以求準確解讀企業的財務狀況、發展潛力、風險防范等問題。

綜上所述,金融分析師只有有效掌握會計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財務分析,在分析時應該從財務報表及表外披露入手,獲取諸如會計計量屬性、原則、方法、企業管理層變動等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準確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風險大小及發展潛能。

2.基于政策制定者及監管層的需求。

在金融領域內,除了金融機構的金融分析師需要財務分析外,對于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等監管層來說,財務分析也尤為重要。因此在金融學專業強化財務分析地位有利于高等教育培養出更優秀的金融監管人才,以服務于政策制定及監管部門。

首先從政策制定角度來說,在資本市場及貨幣市場上,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經濟發展形式適時調整金融政策,而對經濟發展水平的掌握必須依賴于對企業綜合發展水平的認知,其信息的獲得需要政策制定者對企業財務的分析。比如,某一時間段內行業回報總水平亦或是行業內各個年度、季度增長情況,而這些信息來源于會計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分析。

其次,對于監管需求來說,在資本市場中,監管者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管主要依據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比如前不久證監會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退市機制 2012年5月1日起在創業板實行退市制度,6月28日,上交所公布了《關于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同時深交所也做出了修訂,對主板、中小企業板退市標準進行改進整合,完善主板、中小企業板退市標準體系。。此外,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性與否也會表現在企業的財務狀況上,監管層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分析進而做出合法性判斷。

(二)強化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財務分析地位的具體措施

1.基于會計學和財務學設置金融學專業財務分析課程。

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要求掌握會計學的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尤其是會計學中的會計分析方法;基于財務學的財務分析,要求以財務學或財務管理目標為基本出發點,以反映財務活動與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與內部報告為基本分析依據,以價值分析與量化分析技術為基礎,以專門的財務分析程序與方法為分析技術工具,以公司財務比率或能力分析、證券市場分析等為主要內容。因此,加強會計學、財務學的課程教學應該成為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重點之一。

2.基于金融學與財務和會計相結合安排財務分析教學內容。

為適應金融市場的運行與發展的需要,財務分析要考慮從投資者、中介機構(如財務分析師)、管理者、監管部門、其他利益相關者等財務分析主體的各自目的出發進行設計和安排。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應該開設一些基于財務分析的實務類課程,比如投資項目評估、證券估價、業績評價、風險管理、企業重組等,這些實務類課程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更能夠認識財務分析在他們未來工作領域內的基礎性作用。

3.設置財務分析實務或專題教學。

根據財務分析實踐的需求,從專業教學的關聯性以及分析主體或分析目的出發確定財務分析實務專題,主要可考慮以下選擇:基于投資決策的財務分析、基于金融市場的財務分析、基于合并報表的財務分析、基于管理控制的財務分析、基于相關利益主體的財務分析、跨國公司財務分析等,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財務分析授課教師水平。

金融學專業教學可挖掘、探索的領域很多很廣,值得教師去探索,去努力。老師們應適應社會變革和發展以及金融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從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教學中,對所授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和編排,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目的的達到需要軟硬件的配合,在提高財務分析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的地位的同時,要重視財務分析教師水平的提高,只有那些專業知識扎實、財務分析實務經驗豐富的教師才可以勝任教學任務,才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先治.關于對財務學幾門課程定位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2):53.

[2]陳希圣.企業財務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篇4

關鍵詞 金融學 專業課程體系 優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目前,青海金融機構多元化戰略深入推進,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太平洋保險、泰康人壽等相繼落戶青海,與此同時,地方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目前已形成以國有控股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非銀機構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主的多層次、多元化地方金融體系。各類金融機構均按同一監管標準開展業務,在公平的條件下開展競爭。除了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外,從事經濟活動的各類主體的金融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些變化在給青海金融業帶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嚴峻的挑戰。人才是金融業發展的關鍵。通過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確保金融人才的培養質量,是高校刻不容緩的任務。

1 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青海大學金融學專業自2002年開始招生以來,適應專業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專業培養方案也進行了三次大的修訂和調整,其課程體系主要由五大模塊構成,如圖1。該課程體系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適應了寬口徑專業教育的需要。在優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加和強化了專業前導課程,一是研究工具、方法類的課程,如高等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計算機應用等,這些課程為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供了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二是經濟管理類的課程,如宏(微)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這些課程對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

(2)適度增加了通識課程。本科通識教育在積累知識、拓展思維、提升綜合素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我們也適當增加了通識課程,如文獻檢索與利用、職業生涯與規劃、文化素質類和科學技術類課程等,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人文修養。

(3)實踐教學比重有所提高。實踐教學作為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新的課程體系從兩方面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一是增加了實驗課程和課程實驗,如會計學實驗、統計學實驗、計量經濟學實驗、投資學實驗、金融工程實驗等;二是完善了相關的實習活動。

(4)設置了部分微觀金融類課程。現代金融學不僅包括以金融系統整體的運行規律及各構成部分的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宏觀金融學,而且還包括以微觀金融主體行為及其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微觀金融學,由此金融學科體系也必然要反映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兩部分內容。基于金融學及其學科體系的發展,我們在課程體系中也設置了相應的微觀金融課程,如金融中介學、投資學、金融工程、投資銀行業務等課程,使學生所學更接近金融實踐,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 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體系設計與培養目標有一定的差距

金融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但是從目前的課程體系來看,課程設置過分強調金融專業基礎理論教學,且宏觀金融類的課程占用較大的比重,對微觀工具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訓練不足,忽視了對學生金融實際業務技能的培養。按照這一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掌握了宏觀金融理論和知識,但實際操作能力不強,難以適應技能操作崗位的需要。

2.2 選修課不能有效滿足金融運作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課程體系中選修課的設置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選擇空間,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強調對學生基礎能力、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我們雖然也設置了選修課,但選修課的門數較少,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只有六組共十二門選修課,學分也僅有17學分,必要的人文、管理、藝術和社會科學知識方面的課程很少。反映出選修課的建設滯后,覆蓋面不廣,內容單一,沒有充分考慮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和金融人才市場的要求。

2.3 課程體系建設與金融發展實踐有所脫節

隨著金融體系的日趨完善和金融活動的復雜化,金融對經濟社會的輻射力、滲透力、影響力不斷深化,金融業呈現出新的發展變化,這意味著金融學的課程體系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發展。目前來看,青海大學金融學教育仍拘泥于傳統的課程體系框架中,雖然有一些改進,設置了一些新課程,但與金融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沒有根據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時調整課程體系。由于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這決定了金融學必定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如果我們沒有根據客觀變化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就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

2.4 課程設置與相關學科的融合程度不夠

經濟發展對金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金融教育的多元化,這就需要通過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多元化和學科的綜合化來實現,如金融學與法學、數學、外語、網絡信息技術的結合,以體現課程體系的綜合化。但目前的課程體系并沒有反映出金融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金融法、數學化的金融課程、雙語教學以及網絡金融等課程尚未開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3 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對策

3.1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首先要符合培養目標,包括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等。其次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要能覆蓋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內容。其中,通識教育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和文化素質課等,這類課程不強調只為專業服務,而是著重使學生獲得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專業教育主要包括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等,這類課程主要為金融人才培養奠定廣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使學生掌握較為鮮明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形成良好的競爭能力;綜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學術與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課程。

3.2 兼顧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發展的要求

傳統金融學教育偏重于宏觀金融,對微觀金融涉及不足,這不適應金融微觀化發展的趨勢。金融學課程體系的優化應體現“宏觀微觀兼顧,增加微觀金融中實用性課程”的思路。一國宏觀經濟的調控離不開宏觀金融,在課程體系中必須有一定比例關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國際金融等宏觀金融的內容。同時,也應重視微觀金融課程的開設,特別是增加微觀金融中的實用性課程,如:增加資本市場、期貨市場、房地產金融、網絡金融等。

3.3 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選修課的比重和質量

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和學校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特長,開出緊扣金融學前沿、富有特色的選修課。一是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開設選修課,如網絡金融、行為金融學等課程;二是充分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開設選修課,增加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融資支持等方面的課程,具體可開出“民族地區融資支持研究專題”、 “柴達木地區循環經濟融資方式專題”、“大學生個人理財專題”、“地方金融發展問題研究”等,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加深學生對青海省社會經濟現狀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3.4 強化金融實驗教學活動的內容

根據金融學發展的趨勢,借鑒國內外該校的成功經驗,金融教學必須要加強兩類實驗課程:第一是驗證性質的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仿真金融市場環境,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時就能接觸銀行業務、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并通過模擬交易,可提高學生對金融市場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及對金融工具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第二是綜合性的實驗內容,這一類課程主要以數據的處理軟件為例,向學生傳授軟件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

3.5 注重金融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

在專業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要注重金融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金融學與法學、數學、外語、網絡信息技術的結合,按照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化的發展特征整合和更新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因此,應注重金融運行自身的法律問題研究,開設金融法方面的課程;在一般數學課的基礎上,增加運籌學、博弈論、金融隨機過程等課程;加強金融專業課的雙語教學;開設網絡金融等方面的課程,以及將部分課程的教學放在實驗室進行,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現代信息技術。

3.6 不斷創新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業開放的不斷深化,金融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愈來愈豐富,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要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例如,農村金融是推動“三農”建設的重要支持力量,探討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也成為金融學教學的重要內(下轉第119頁)(上接第93頁)容,因此有必要開設“農村金融學”這門課程;在信息科技和網絡經濟的大潮下,各家銀行紛紛開展以網絡、電話、手機等為主的電子銀行業務。隨著電子銀行產品功能越來越齊全,網絡用戶及相關企業等開始通過網絡進行交易或使用,銀行的營銷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可考慮開設“金融營銷學”這門課程,以凸顯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此同時,當代金融活動的自由化趨勢,加大了金融活動的不確定性,風險規避成為各經濟主體特別是金融機構渴望解決的問題,因此,應開設“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使學生掌握風險防控知識和技術。

基金項目:青海大學2011年教改項目

參考文獻

[1] 劉燦.高層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 林繼肯.中國金融學教育與金融學科發展[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3] 史煥平,廖繼勝.金融學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設置的若干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3).

篇5

數理金融專業課程群的構造應該突出知識在解決金融問題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對涉及到金融、數學、統計、計算機學科的知識,不以原有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為準則,而是對照數理金融專業實際需求對原有學科的知識進行刪減、重組和增設。由于數理金融專業的培養目的是培養解決金融領域問題的人才,因此數理金融專業核心課程群的構造思路是立足原有金融學科,以培養學生量化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為導向,突出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以及知識點關系的處理。基于這一構造思路,我們對數理金融專業設置三個核心課程群:金融基礎課程群、量化金融課程群以及實證方法課程群。三者的關系在于金融基礎課程群是基礎,介紹金融領域的傳統理論知識;量化金融課程群是核心,是區別傳統金融學的關鍵,介紹現代金融理論的定價和風險管理知識;實證方法課程群是手段,即如何利用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學科的知識對量化金融課程群中所涉及知識點加以實現,并進而解決實際量化金融問題。金融學基礎課程群和量化金融學課程群主要是基于傳統金融學科和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進行構建。金融學基礎課程群涉及的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量化金融學課程主要包括資產定價、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等。實證方法課程群是補充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知識,由于數理金融專業對這些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過深的涉足,僅需要能加以靈活運用解決量化金融問題,因此精選了隨機過程、金融計量學、金融數學軟件等課程。

2核心課程群內課程知識點構建

雖然我們對數理金融專業核心課程群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但是如果不對課程群內各課程知識點進行重新構建;那么我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即對數理金融專業課程進行粗線條地歸類、刪減和增設,更細致的工作是如何對課程群的群內及群間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構建。

2.1以各課程群的整體建設目標組織各課程群內知識點

課程群不是幾門課的簡單疊加,而是圍繞課程群的總體教學目標,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因此課程內容不再是按照原課程知識點自然邏輯進行安排,而是打破原有課程的知識點的構架,選擇與課程群的整體建設目標相關的知識點,與課程群內其他課程知識點一起進行優化。在優化的過程中首先減少諸多課程內容的重復;其次根據課程群的建設思路和系統統籌規劃,對相關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和整合構建,對具體課程知識點進行增、刪、整、并;最后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及重要程度進行教學時數和時間分配。

2.2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注重知識點與實際案例的有效結合

數理金融專業的教學根本目的不在于數理金融相關知識點的傳授,而在于學生量化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培養。因此在知識點的梳理和構建過程中,應該緊扣實際案例,做到知識點的呈現與實際案例中問題解決有效結合。即,知識點的安排不是按照知識點的自然邏輯進行安排,而是以實際案例的問題解決過程進行知識點的篩選和安排,突出學生通過案例學習知識點,并能對知識點進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知識點與案例緊密結合不僅增加了知識點的鮮活性、立體性和形象性,而且有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單純的知識點的傳授,只是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點自身的邏輯體系;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生需要能對問題進行解剖,抓住問題的關鍵,并在眾多的知識點中選擇恰當的知識點來分析問題,這卻是單純知識點的傳授所無法實現的。但是如果知識點的構建和習得過程中本身就是按照問題解決的邏輯進行的;那么在知識點的習得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應有的提高。特別是對于應用性極強的數理金融專業,特別是課程群中的重要知識點,一定要與市場實際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的引入、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引申來呈現知識點。

3數理金融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模式探討

數理金融專業核心課程群設置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量化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模式也區別于單純以知識傳輸為目標的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性的灌輸活動,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實際相脫節,無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針對現實性、綜合性、復雜性極強的金融市場,我們提出了應用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開展數理金融專業核心課程群的教學活動。

3.1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探究學習”,二是“合作教學”。“探究學習”是196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學舉行紀念演講會上提出的。認為教學內容應當呈現學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去探究敘事,去解決問題;教師應當用探究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學生也應通過探究活動來展開學習。“合作教學”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學模式是在充分相信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的前提下,以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全員互動關系為課堂教學的核心,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教學的基本形式,以小組團體成績為評價對象,通過合作互動促進學生共同達到教學目標。探究合作式學習模式則是“探究學習”和“合作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概括成“創設問題情境—探究合作—總結、反思、評價—作業延伸”這樣四個環節(顧鋒娟,2009)。首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體意識;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討論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總結、反思、評價環節提升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作業延伸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3.2數理金融專業課程群開展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例

我們利用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對數理金融專業課程群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強調教學過程中的探究過程及學生的主動參與,以量化金融課程群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一知識點為例子說明如何開展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改革,并且如何培養學生量化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模型)相關內容,該內容是量化金融課程群中“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課程中“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章節內的重點、難點,也是現資組合理論的精髓;但是由于理論性較強,不容易理解,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囫圇吞棗,在學習后都不能加以實際應用。按照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我們對這部分內容按照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實證驗證、總結引申的過程進行設計,并利用Excel對實證計算部分進行實現,使學生對CAPM模型相關知識有一個立體化、形象化、系統化的認知,并能付諸實際應用。

3.2.1案例引入

首先以案例引入問題情景,某個投資者要進行投資萬科這只股票,那么他需要思考投資萬科可能獲得的收益以及可能承受的風險,即引入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的兩個關鍵因素——收益和風險。

3.2.2初步探討

對萬科股票過去一年的收益和風險進行計算,并將其與整個市場的收益和風險進行對比,得到萬科的風險大于整個市場的平均風險,萬科在去年整個市場下跌的環境中下跌得更厲害。以數據的簡單對比形象地展示了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并逐步引入到風險和收益的定量化的模型——CAPM模型,即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點。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Excel的ln函數、average函數、stdev函數、拖曳功能等實現對萬科和上證綜指的對數日收益率、日標準差、年化標準差等變量的計算。

3.2.3CAPM模型的實證計算

以萬科實際數據驗證CAPM模型,并通過對比CAPM模型計算出的期望收益與萬科過去一年的實際收益之間的差異,得出CAPM模型的核心知識點:市場只對風險資產的系統風險(貝塔值)進行補償,不對非系統風險進行補償。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Excel的covar函數進行貝塔值的計算,并利用萬科實際數據和CAPM模型計算出的差異,形象地闡述了雖然市場不對非系統風險進行補償,但依然會給投資帶來可能的損失。

3.2.4案例的總結和引申

總結案例,加深對CAPM模型、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的理解。最后引申到實際投資中,給出兩個重要的政策建議。第一,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貝塔值;第二,如何在實際投資中進行非系統風險的分散。

3.3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符合數理金融課程群的建設目標

數理金融課程群的建設目標是培養學生定量化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通過上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知識點的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設計,我們可以看出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這一建設目標。(1)以投資者的投資思維過程出發組織該部分知識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2)教學過程通過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實證驗證、總結引申等進行展開,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體現學習的思辨過程;(3)通過實例計算,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有立體、直觀的感受;(4)用Excel對計算過程進行實現,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案例與知識點的有效結合,實現學生的“知”與“行”的統一。

4結束語

篇6

關 鍵 詞:能力拓展;金融教學;實驗實訓;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4-0067-03

一、 強化實驗教學是金融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

世界范圍內金融深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導致了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制度等領域的劇烈變革。當前金融學和金融實踐正快速演變,朝著國際化、區域化和混業化的方向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顯現出微觀化、數量化和學科交叉化的三個特點。

1. 金融學科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重點開始從宏觀轉向微觀,金融學呈現出微觀化、實證化和工程化的特點。微觀金融是從微觀的角度,以資本市場和行為個體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金融與金融體系、時間和資源分配、公司理財、風險管理與投資組合、資產定價等內容,涉及證券市場學、投資學和公司金融等三個大模塊。發展至今,金融學的內容大體包括兩部分,即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然而,以貨幣政策為主的宏觀金融部分在一直強調市場化的傳統經濟領域內的地位不高,加上貨幣政策在調控宏觀經濟方面的作用與財政政策相比顯得有限,使得微觀領域在實踐中的作用范圍和作用程度日益增強,產生了金融理論與實踐向微觀方向發展的趨勢。

2. 計量在金融實踐中的作用凸顯。 公司金融理論和資本市場理論是當代微觀金融理論的核心理論基礎。公司金融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MM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套有關公司投資、融資、分紅的一系列理論,包括資本預算、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在進行資本預算決策中,凈現值法、內部收益率法等主要分析方法, 資本結構選擇和股利政策分析與決策等過程中都離不開數據采集、回歸分析、計量計算等一系列數學統計方法的運用。 資本市場理論是在馬科維茨的均值-方差理論和CAPM模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對資本進行定價的一套模型, 主要分析在不確定性條件下, 資產收益的決定和資產收益與風險的測量以及任何一種資產的預期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函數關系等一系列基本的微觀問題。另外,隨著金融衍生工具的興起和風險管理的發展, 衍生工具定價和VAR定價等相關問題也成為金融學理論與實踐中的焦點問題。 因而金融學中的金融理論都需要借助于金融工具和金融模型才能起到實踐意義。而在工具定價、模型選擇與分析中必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量的數學統計模型分析方法。因此, 要學好微觀金融的理論知識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統計原理和相應的計算機軟件知識。西方國家的高校紛紛在金融專業教學中增加了相應的理論教育和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實驗實訓課程。

3. 隨著科技發展的綜合化趨勢,金融學與其他學科開始相互滲透交叉。 現代金融學科已超越了傳統經濟學的范疇,成為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為一體的邊緣性學科。例如,金融學與數學、統計學、計算機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的緊密聯系,產生了一些金融學新的分支學科,如金融工程學,法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等。特別是隨著金融向微觀方向發展的深度加大,實踐中數量化計算和統計在金融產品定價和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在金融實踐中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增加。

金融業的飛速發展對我國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的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培養出既熟悉本國宏觀金融體制和理論政策, 又諳習微觀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律、熟練掌握各種證券和衍生工具的定價,可以通過大量繁雜的經濟數據建立適當模型,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人才,同時這些人才還必須具備扎實的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知識,熟悉區域經濟,了解行業發展特點和當地政策與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競爭意識,能夠通過國際視角分析和理解現實金融問題等。

實驗實訓正是順應金融業發展三大趨勢,提高金融業人才能力與素質培養的一種理想路徑。實驗實訓是聯系理論與實際的橋梁,實驗課程和理論課程在金融人才培養戰略上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實驗課程可以使學生加深相關理論課程的理解,培養學習理論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理論課程又可以反過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驗課可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并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金融實驗可以通過經濟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經濟數據,利用統計知識,進行回歸分析,探索出各種金融變量間的相互關系,對金融數據未來趨勢和相應的風險進行計算和評估,從而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另外也可以通過金融實驗直接模擬社會生活實踐中的金融問題。 而在模擬操作中,又會發現更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促使學生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能快速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扎實的基礎。 [6]

二、我國金融專業實驗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目前我國開設金融專業的高校,都開始重視并開展金融實驗實訓教學, 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部分高校已經在金融實驗室和教學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來看,金融實驗實訓教學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能力還比較低。主要問題是:

1. 實驗室的數量和規模尚不能適應全面開展金融實驗實訓教學的需要,實驗設備還比較落后,實驗功能簡單。

2. 對金融實驗實訓課的開設缺乏系統設計。一方面金融實驗實訓課不能覆蓋所有金融學科, 另一方面實驗實訓內容和項目在不同課程間又存在相互重復的現象。

3. 對金融實驗實訓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在課時結構安排上,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4. 開展金融實驗實訓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許多金融學教師既缺乏金融實踐經驗,又缺乏金融實驗實訓教學經驗。

三、加強金融實驗實訓教學的建議

1. 加強實驗室硬件設施建設和相應配套設施建設,為實驗實訓培養提供客觀條件。實驗室建設是實驗實踐課程的客觀基礎條件, 沒有一個與培養學生規模相一致的實驗室,談實驗教學就是無水之源。 高校應當將教育預算中的必要部分投入到實驗室的建設和日常維護中, 在客觀上保證實驗教學的必要條件。另外,與硬件措施相對應的軟件措施和實驗室管理措施也要跟上實訓實踐教學建設的步伐。在實驗軟件平臺建設方面, 要滿足基本的金融實驗教學需要, 并逐步完善進而提高金融實驗的層次。具體地說,金融實驗室要能夠開展與理論課程教授后需要進行實踐擴展的實驗項目和各種實踐模擬。例如,開展商業銀行業務模擬、財務報表分析、股市行情分析與交易模擬、外匯行情分析與交易模擬、期貨模擬交易與行情分析及保險實務模擬等方面的實驗課程。 同時還能提供各種金融產品的開發技術支持和便捷使用各種相關數據庫來進行實證分析。方便學生收集世界各國家與地區的股票指數、 上市公司基本財務數據、政府債券、期貨、匯率、利率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 通過配備的計量統計分析系統,進行數值分析、仿真操作等。 [9] 最后,實驗室管理措施也不能忽視。制定并實施實驗室使用規則,保證實驗室使用良好有序,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率,使得每個相關專業的學生都能在實驗教學中受益。

2. 充分重視實驗實訓教學。 金融社會的革新日新月異,金融教學也應當跟隨時代的腳步。目前實驗實訓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比重過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得不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雖然金融理論和基礎知識的講授不能忽視,但應當增加實驗實訓課程的比重。實驗實訓教學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 與理論基礎學習相互提升。另外,應當提高實驗實訓課程教學質量,不能因追求形式而放松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自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多樣化考試考查方式等配套軟件措施也應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有把實驗教學當作指導思想貫徹并深入到金融人才培養的思想理念中,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到金融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實驗教學的其他方面才能有效展開。

3. 增強師資綜合素質。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將來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必須要有好的師資作保證,所以要大力培訓現有的金融實驗課教師,使教師既精通金融專業相應知識,也懂計算機編程、軟件知識。只有高素質的師資才能充分利用實驗實訓課程,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同時學校還可以成立教學小組, 由計算機系教師和金融系教師組成,互相學習,補缺補差,共同提高。高校應當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人才建設理念,堅持自主培養和重點引進并舉的原則,努力接軌國家地方各種人才計劃,強化海內外優秀人才引進的政策,積極探索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及人才評估機制。例如將一些骨干教師送到國內外名牌高校培訓進修,并且引進一批計算機編程能力強又熟練掌握金融知識的高水平師資,同時將實驗技能作為師資評估的一方面,鼓勵師資向實踐方向發展。另外還要加強與實踐部門的聯系, 聘請實踐部門的業務骨干和管理者進入課堂,將社會實際過程中的操作方式和手法向學生演示,指導并告訴學生實際工作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技能,鼓勵學生到具體實踐部門參加實踐活動,從中了解具體業務部門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種加強內部師資建設和引進外部優良師資雙管齊下的方法,能有效提高高校在實驗實踐中的師資教學力量。

4. 實驗課程設置創新。 實驗實訓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而設置的, 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金融理論基礎之上面對社會實際問題時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程設置上,既要強調實驗課程的重要性, 也不能偏廢基礎理論課程。 基礎理論課程是實驗課程的基礎, 沒有一定量的理論知識是不可能進行好實驗課程的。所以在實驗課程設置上應考慮以下幾點:(1) 課程實驗的安排要穿插在基礎課程中, 既可以幫助學生生動理解金融基礎課程內容, 又可以提起學生學習實驗課程的興趣。 比如在講解財務報表時, 可以向學生展示使用CSMAR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來幫助理解實踐過程中報表的內容和形式, 并指導學生如何在數據庫中搜尋和提煉自己所需的數據等。 在課程實驗中將金融理論和實驗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2)進行軟件實驗。相關應用軟件學習是進行實驗實訓課程的核心內容。 在面對繁多雜亂的數據,精簡提煉出有用數據,并運用統計學相關知識,回歸分析得到有用的相關結論,這是進行金融實證分析的一般步驟。但是面對大量數據和計算時,如何利用好良好的計算機軟件來進行實證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而用于金融數據統計計算的軟件現在比較多, 如Eviews、R軟件、Stata、Matlab等。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是Eviews。雖然Eviews相對簡單,易于操作和掌握,但該軟件不便于自己編寫程序,主要適用于一些經典的計量方法,對于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往往由于針對性不強而難以應用。 [2] R軟件雖然相對復雜,需要自己編程和輸入命令,但它實際處理數據能力和在線獲取數據包的能力比Eviews強大許多。 所以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軟件操作, 而且還要求學生掌握其他一些復雜一點的軟件如Stata和R軟件。(3)項目實驗。只有深入學習了基礎課程和數據庫,相應的計量經濟學軟件后,才能將兩者融會貫通進行項目實驗。 項目實驗是具體針對實踐中的現實問題進行的模擬實驗,如套期保值模擬和投資決策模擬等。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進行實驗設計,運用實際數據建立相應模型,使用相應軟件完成模擬項目實驗。 項目實驗綜合考察了學生具體分析問題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

5. 成績考查機制改革。 在應試教育還占教育體系主流的今天, 成績分數依然是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 成績分數不僅影響到自己在同學間的學術水平和對自己學習成果的綜合評判,更重要的是它是日后學生們就業時判斷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依據。所以,一個好的成績考查機制不僅能正確反映學生的素質水平,更能加強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應試教育的期末考試考查不同,實驗教學不能將學生成績集中于一次考試的結果中。將考試分數分散于各種實驗教學中更能全面衡量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的掌握,更能激勵學生對兩方面知識的學習。例如,課程實驗過程、軟件實驗過程和項目實驗過程分別進行三次考試來考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然后根據三次考試結果加權計算出最后的分數。除此之外,可以進行另外創新的考試方式。創新出的考試方式既要貼近當前金融實踐,又要使學生產生興趣。例如,進行股指期貨模擬考試,每人100萬元的初始虛擬資金,預定的考查期過后,根據每位同學最后的剩余資金來進行評分。

四、結論

21世紀以來, 金融學的發展特點朝微觀化、數量化和學科交叉化方向發展。為了順應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要,金融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也應當做相應的改革。實驗實訓能有效地聯系金融理論和現實社會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水平。 實踐教學中應當對實驗實訓給予充分肯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實驗教學改革方向應當朝著五個方面進行,即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主觀上重視實驗教學、增強師資綜合素質、創新實驗課程設置、改良成績考查機制。實驗室教學應在這五方面打破傳統教學,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成虎,胡嘯兵,孫林娜. 復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養模式探析[J]. 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5).

[2]何啟志. 金融工程實驗教學探討[J]. 中國證券期貨,2011(9).

[3]陳正勇. “2012卓越金融人才培養論壇”綜述[J]. 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2(3).

[4]徐學鋒、夏建新. 創新高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J]. 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2(2).

[5]鄧鳴茂. 金融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與思考[J]. 中國證券期貨,2012(2).

[6]白潔. 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 中國證券期貨,2011(9).

[7]李建英. 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實驗室建設管理與實踐研究[J]. 中國證券期貨,2011(12).

篇7

(一)校內教學與行業需求實際結合原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面臨著兩個大的變化,一是隨著經濟形態產業的升級,規劃的多個區域經濟圈逐漸形成了自己區域的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二是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對勞動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金融學本科人才來說,不僅需要其具備較強的金融專業核心能力,而且要系統掌握產業投融資的知識和技能,熟悉產業運行、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地方本科院校要構建適合學校定位、彰顯產業金融特色的本科人才實訓教學內容體系,探索校內實訓與金融行業發展需求“無縫對接”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使培養出的學生適應未來充滿變化的經濟環境,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二)立體化原則金融行業分布主要是銀行業、基金和證券業、保險業,因此在設計金融學專業實訓教學內容時,可以分為銀行實訓模塊、證券實訓模塊和保險實訓模塊。對于每一個模塊的設計可以將相關的課程整合起來,做到“能力分層,課程分群”,構建一套以產業金融為特色的,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系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訓內容體系,促進各個實訓環節的對接和協作,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該體系融合“一個理念”(創新能力培養與基礎理論教學并重)“、二個訓練階段”(課程實驗和課程群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校外實踐)、“三個能力提升”(業務操作能力、金融分析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四個設計維度”(認知與操作、分析與判斷、風險與檢測、協調與管控)“、五個保障措施”(設計開發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建立專責實踐教學指導隊伍、以實踐化的理念指導教學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考核機制建立)的構建原則(如圖1所示)。

二、金融學專業立體化實訓內容體系的具體構建

(一)能力分層,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模式以經濟和產業需求為導向,以“適應地方需要、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專業基礎、拓寬專業視角、提升實踐能力、培養應用人才”為思路,不斷調整、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按照課程的開設進展和相應課程的內在邏輯聯系,合理地設計課程教學順序和實訓學時,形成“課程實驗—課程群實訓—金融學專業綜合實訓—跨專業綜合仿真實訓”四個層次的實訓體系。前兩年著重開設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主要目的是為后續課程和更深入的知識學習打好理論、方法及技術基礎。因此,學科基礎課的實訓主要凸顯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相關實驗軟件和一些數據處理的方法。目前這類實訓課程主要是“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統計學”等。后兩年開設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強調對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專業技能和專業工作能力。專業課的實訓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綜合技能的訓練,教會學生金融業務處理、投資分析、投資財咨詢和綜合管理能力,主要在應用性、實務性較強的“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保險學”“個人理財學”等課程開設實訓環節(如圖2所示)。

篇8

論文摘要:本文在對行為金融學的發展歷史和理論體系介紹的基礎上,探討了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領域應用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提高投資者投資能力。 

 

經濟學和心理學兩個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割不斷關系的學科,在現在越來越表現出了相互融合的趨勢。金融學作為經濟的皇冠,在這場變革中當然也是產生出了行為金融學這一巨大的成果,集中體現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始終堅持自己是心理學家的kahneman。但是在現在的行為金融學中,主要的心理學理論還是認知學派的,而且多是以經濟學的方式來利用心理學的理論。本文就是在于探討用除認知心理學以外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在改善投資者投資能力可能性,尤其是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 

一、行為金融學的發展來源 

1776年,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獨立,此時經濟學被定義為對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科學。到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那里,他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提到的兩個基本假設之一的:人們充分利用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做決策,這一假設就足見對人的重視。為以后經濟學在在對人的討論方面奠定了基礎,雖然這里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人。 

1947年herbert simon考慮到人的心理因素在經濟行為中的作用,提出“有限理性”理論。“有限理性”是對新古典經濟學關于“絕對理性”的否定,經濟學對人的認識開始考慮現實的人的實際情況。 

到了20 世紀70 年代, 心理學家kahneman 和tversky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 在“有限理性”假設的基礎上, 更進一步提出了既非完全理性, 又不是凡事皆自私的“現實人”假定。他們的《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法則和偏差》和《前景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兩篇文章中側重于研究人們在風險下進行判斷和決策的過程,提出了決策心理學的重要理論:“前景理論”。kahneman也因為在此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對行為金融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的提出標志著行為金融學的真正興起。 

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體系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是一門介于心理學和經濟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就是以決策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探討投資者的真實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行為規律及心理機制,試圖去解釋在決策過程中,情緒和認知過程是如何對投資者的具體投資活動產生作用的。行為金融學將金融學、心理學、行為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決策行為對金融市場的運行和金融產品的定價的影響。 

hersh shefrin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主題分為三部分:直覺驅動偏差、框架依賴和無效市場。啟直覺驅動偏差主要是指投資者在形成認知和做決策時存在著一些經驗規則及與此相聯系的系統性偏誤, 從而導致個人在金融市場上表現出一系列的偏差。框架依賴是指個人因為情景和問題的陳述與表達不同會有不同的選擇。無效市場是指在直覺驅動偏差和框架依賴的作用下導致價格偏離基本面價值。 

在這三個主題中,要追究根本無疑前兩個是主要討論的對象,不只是因為無效市場是由他們產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前兩個方面都是關于人的行為偏差的描述。在此試圖用深度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這些行為的原因,已達到利用深度心理學的方法來幫助投資者提高投資能力的目的。 

在直覺驅動偏差中,hersh shefrin主要指出了下面的一些影響人正確抉擇的經驗規則:典型性、過度自信、錨定、模糊性規避。在框架依賴中主要指出了:損失厭惡、協調決策、享樂式編輯、認知與情緒方面、自我控制、后悔、貨幣幻覺。 

三、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中的應用方式 

從以上對現在行為金融研究的陳述,發現在行為金融學還是主要在研究一些“金融怪象”,這些現象是用經典的金融理論所解釋不了的,而且用的方法基本就是由心理學借鑒過來的實驗法,在此基礎上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作基礎來幫助解釋。也就是說,在現有的行為金融學里還是在用基于統計學的研究來解釋人的行為動機。那樣對個人投資者來說,他們即便了解了這些現象但對自己的實際幫助在那呢?因為這些現象的根源很深,我們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尼要認識自己的這些錯誤都很難,你說要完全改過那就是更加的難上加難了。所以說需要用另外的眼光,用一種更加長遠的方式來認識這些問題,從而尋找方法來逐漸幫助個人投資者來提高其投資能力 

在kahneman的理論體系里,他提出了一種將人的認知過程區分為“直覺”和“推理”,并對二者做出了詳細的區分。通過這個行為金融學里重要的理論——前景理論的前提,會發現直覺是很多很多錯誤的根源。這也就自然的想到了榮格關于人的意識功能的劃分:感覺、思維、情感和直覺。在榮格這里,直覺是“直覺這種功能使你看見實際上看不見的東西,這是你自己在事實上做不到的。但直覺能為你做到,你也信任它”;“在你必須處理陌生情況而又無既定的價值標準或現成的觀念可遵循的時候,你就會依賴直覺這種功能。”和“但你處于一種直覺的狀態,你通常不再注意細節。”,可以看出這和kahneman給直覺的功能是一樣的。 

在榮格看來直覺更多的事無意識的表現,它可以無處不在的通過域下過程來影響你。這就是問題的所在那就是要改變直覺,就需要深入我人類的無意識當中來認識它和改變它。也就是說,最深刻的變化應該是從無意識的工作進行起。在這種情況下,榮格學派代表的深度心理學就是要針對人類的無意識來進行工作的。那深度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領域,也就是在幫助個人改善投資能力是最徹底和最好的。 

 

參考文獻 

[1]【美】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七版).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篇9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環境金融學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系始終在艱難和險阻中前行,盡管遇到了種種困難挑戰,但所幸憑借堅固信念和毅力取得了突出成就。而金融學理論和實踐也正是在此環境下形成了較完善體系,構建了相對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但總體來說,金融學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引起相關人員高度重視。

一、關于金融學歷史演變的闡述分析

(一)計劃經濟階段

據相關歷史實踐了解到,計劃經濟市場下我國無論是產品消費支出還是資源生產提供均由政府部門事先計劃安排,隨后再將計劃指令下達到對應部門機構,部門機構再將計劃指令分發給具體性的生產運行等操作組織,這種經濟體制直接決定了我國金融學不會有太大發展。從金融學理論角度來說,其可以積極吸收借鑒他國優秀實踐成果和操作經驗,然而因我國并不具備金融學發展的最佳環境,致使出現了理論較早而實踐較晚情況。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

總體來說,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謂是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即為:“以計劃經濟為主,以市場環境為輔”、“將計劃經濟制度看做是計劃和市場統一制度”及“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等,相應的金融學也隨之延伸拓展,金融學實踐應用頻率也是愈來愈高。同時還可將金融學詳細劃分成財務學、銀行學、證券學及行為金融學等多個組成部分,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共同指揮著市場經濟的運行發展。除此之外,在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漸漸轉變成橫向窄、縱向淺趨勢。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國金融學發展正朝著精細化方向前進,并且對金融學實踐應用也是愈發重視,這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無疑有著十分積極作用。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

(一)內涵缺乏明確性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國內針對金融學方面的內涵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而這也是我國金融學必須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在市場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金融學早已成為術語之一,在這種誘因的基礎上,現階段我們所謂的金融學不但涉及到此種定義,并且還能夠為金融學未來發展趨勢奠定基礎。部分研究學者表明,我國金融學更注重圍觀,因此金融學最終所呈現出的內涵便會存有較強的為慣性,就如資本主義市場一般,因為金融學內涵出現的變化,其自身所具備的特性也就愈發突出。借助對金融學詞條內涵進行的分析與探討表明,其中主要涉及到金融、財政與融資等多種內涵。部分研究學者針對金融學做出了進一步的劃分,主要分成國際金融學以及貨幣銀行學兩個方面。與此同時,還將金融學與貨幣進行了有機的融合,以此讓金融學和銀行系統之間的關聯更為緊密。然而對比其他先進國家所提出的金融學理論,與國內經濟學家所提出的理論之間存有一定的不同,或者說完全不一樣,其他先進國家認為,在金融學之內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的內涵:首先,和投資學之間關聯極為緊密的范疇。其次,企業之內具有較強特有性的金融體系。國內經濟學者針對金融學展開研究的過程中,多數會將金融學劃分到理財學的范疇之內,由此便產生了金融內涵與會計內涵界限不明的現象。

(二)學科理論缺乏前沿性

由于金融學自身內涵缺乏明確性,所以直接造成金融學理論缺乏前沿性的現象出現。在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學經濟體系內,主要涉及到國際金融學以及銀行學兩個方面,特別是展開宏觀研究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把金融學歸類于銀行學之中。冉偉,無論是站在商業層面,還是管理學層面而言,金融學其實更傾向于金融與投資兩方面,具有一定的微觀性。如今國內在提出金融學理論的過程中,依舊需要建立在以往經濟機制的基礎上,然而卻未對二者展開精準的劃分,由此造成金融學研究長時間以來都處于較為局限的狀態。

(三)專業知識未能與實際生活接軌

金融學一直以來都是和社會群眾日常生活之間都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之一,然而在具體的研究之內卻未遵循戰略發展指導,其已擁有的金融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斷加大。我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生產工作中,往往會應用到很多金融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然而在社會經濟市場不斷革新的影響下,金融學發展早已不能緊跟時代快速發展的速度,其所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我們實際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偏差越來越大。基于此種現況下,金融行業也便不能在市場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找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此便會導致很大的經濟損失出現。就如證券市場一般,若是想革新國有股現階段的減持現象,同時革新與之相應的監督管理理念或者是依法指導等多項內容,那么則都需要在與之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的輔助下所完成。以此若是金融學不能提供更為有效與準確的指導,那么其所面臨的金融學問題也就不能獲得很好的處理由此也就對金融行業的戰略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四)基礎理論缺乏前沿性

就金融行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金融學所具備的價值也正處于上升階段。然而因為國內金融學中所設置的內容較為滯后,內涵定義缺乏明確性,知識體系建設較為粗糙,所以不但致使金融學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的現象發生,基礎理論缺乏前沿性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加之師資力量極為匱乏等多方面因素,都對金融學未來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金融學的發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學理論分科勢必然愈發健全,更為注重學科交叉

就金融學理論現階段的發展趨勢而言,金融學日后發展方向能夠分成宏觀金融學、微觀金融學與交叉金融學三種類型。首先,宏觀金融學必然會更注重為社會主義經濟市場未來建設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會在金融市場戰略發展與設定、宏觀經濟制度編制與執行、金融媒介疏通及其管理等多個方面展現出珠聯璧合的作用與意義。其次,由于微觀金融學會涉及到投資學、企業金融以及證券市場微觀體系三方面,而這都極易對市場主體能否持續發展、市場能否更具一定自律性與自主性、市場能否達到微觀金融學相關理論前提的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并且還是重要基礎。因此,圍觀金融學日后發展需要更具實際性以及高效性,同時何況有為微觀市場的正常運行及順利發展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持。最后,在社會分工愈發精細化的形勢下,學科交叉必然是無法逃避的。將數學與心理學和金融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付諸實踐,能夠進一步展現金融思想工具由常規語言逐漸轉化至數理語言以及心理現象。而這對日后金融市場開展科學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促使所生產出的金融產品以及金融體系運作形式與市場未來發展需求相一致,并且不斷強化其可靠性。

(二)不斷提升金融學專業人才團隊培養力度

就國內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而言,早已形成標新立異的特性,然而在國際與國內金融學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影響下,金融學早已與我們日常生活與生產工作之間的關聯極為緊密,勇士互聯網金融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由此表明,加大金融學教學及實踐力度就顯得極為關鍵。所以,在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時候,不能夠僅僅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對理論結合實際給予高度的重視,特別是現階段金融學范疇以及金融市場之內的熱門知識以及主要問題,都應該盡可能的積極面對挑戰,學有所得,以此促使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專業理論知識更為豐富,職業道德良好以及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

結束語

通過以上探討,筆者認為國內金融學未來發展方向需要從實際、實踐與學科結合等多方面著手,綜合性發展。其獲取的結果為:首先,促使國內未來經濟學更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性,然后,促使國內金融學更具宏觀性,確保經濟運行的戰略發展。最后,開展與金融學相關的微觀研究,從所有細節著手,同時幫助優化系統建設及其發展。所以,在推動金融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正確應對金融學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有條不紊,從而才可以推動金融學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金融學的發展展望[J].金融經濟,2017(018). 

[2] 張茹琪,王櫻潮.關于金融學教學改革的觀點與建議[J].經貿實踐,2017(21):336-337. 

[3] 王程,余承謙,李振波, 等.金融世界觀與金融學知識體系淺析[J].消費導刊,2019(13):178,182. 

篇10

1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必要性

如今,金融業在行業發展上表現出以下特征。

1.1混合經營

早在20世紀末,美國金融業就掀起了金融業分業經營浪潮,金融業經營模式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金融業的混合特征日益凸顯,銀行、證券和保險業之間的界限很快被打破,許多金融機構都在經營主打業務的同時兼營其他金融業務。

1.2金融業的電子化特征越來越明顯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金融業很快邁進了金融電子化階段,這為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提供了便利,金融機構隨時可以為人們提供各種金融業務服務。

1.3金融微觀化

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了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能力,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多樣的金融需求,各類金融活動越分越細,金融業務的微觀特征不斷加強。這些都要求高校金融教育必須加強金融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必須關注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進一步來說,高校金融專業教學必須加強教育創新,加強金融學教育內容、教學模式改革,加強金融學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資源配置,才能提高高校金融學教學的國際化水平,才能提高高等金融學人才的專業能力,培養出更多專業的金融學人才。

2當前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過細,基礎課所占比例較低

金融學是一門在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期貨學、經濟數學基礎之上衍生、發展起來的學科,這就決定了在金融學教學中,以上各學科的知識都必須有所涉及,受此影響,高校在金融學課程設置上都做了細致安排,課程設置分的非常細,并且,許多高校還在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進一步突出了專業前導課程的重要性,強調在專業教學中突出高等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計算機應用,這樣的課程設置固然為學生學習宏觀金融知識提供了便利,但是,它也帶有明顯的缺陷,即基礎課所占比例較低、專業課內容狹窄,這對學生專業發展來說是不利的。

2.2課程結構僵化

許多高校在金融學課程體系建構上,都非常重視學科的完整性,但是卻不重視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社會的結合,在課程計劃設置上也是剛性有余、彈性不足,嚴重限制了學生自由選擇學科。在課程設置上,大學生都是在第一學年就開始主修領域課程的學習,除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市場學、保險學等專業課程,許多課程大都是以金融學專業課程附屬課程的形式存在。并且,許多課程都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缺少課外培養環節,學生參與專業實習、實踐的機會較少,不利于學生知識和能力并重發展。

2.3忽略學生個性培養

高校金融學專業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金融學專業知識,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等金融行業工作的金融人才。但是,從高校當前的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來看,它還存在許多不足,如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過于強調宏觀金融類課程教學,沒有充分認識當今金融形勢的巨大變化,對微觀金融分析工具和訓練方法認識不足,對學生金融實際業務技能培養缺乏足夠的關注,金融選修課覆蓋面狹窄,建設滯后。可以說,高校金融學課程體系設計與培養目標存在明顯差距,高校金融教學難以滿足時代金融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3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策略

3.1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設置課程體系

金融業是金融學發展的導航儀,高校應緊貼金融業發展要求來建構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這就要求高校深入分析社會金融業發展現狀,就金融業對人才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展開研究,設置覆蓋專業教育內容和相關知識體系的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將金融學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都囊括到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中去,在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更多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兼顧金融專業理論知識的多樣性和金融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同時適當增加思想教育、金融學術與科技活動等實踐內容的比例,堅持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前瞻性,認真思考未來社會發展對社會信用學、金融消費學、中小金融業務經營和金融工程等新興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從學生完整人格、能力發展方面綜合考慮,如何打破傳統的金融學課程結構,加強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新興專業與傳統專業的聯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知識和能力的共同發展。

3.2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社會金融業發展對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要堅持通識教育原則,本著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在金融學教學中滲透人文與社會科學、數學與自然科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國際化知識和身心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也要遵循這一原則,將學生課程體系結構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為包括專業理論和前沿課程、實踐課在內的金融教學提供基礎保障。而為了提高金融學專業教學的有效性,高校還要將每一課程模塊的金融學專業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并將其細化為理論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及實踐課,并加強三個模塊課程及同一模塊內部課程之間的聯系,使之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此外,高校還要突出學生個性化教育,適當擴大選修課程的覆蓋范圍,根據時代金融形勢變化開設更多進口金融學發展前沿的選修課程,如網絡金融、行為金融課程,鼓勵學生進行無學科、無邊界選課,以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現實經濟現狀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

3.3兼顧宏觀與微觀金融發展要求,強化實踐教學

要想培養出更多的專業金融人才,高校必須正確處理基礎理論教學與知識更新、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在課程體系建構中兼顧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發展需求,在堅持銀行、貨幣、國際金融等宏觀金融知識教學的同時,在金融教學中增設更多的實用性課程,如房地產市場、網絡金融、增加資本市場、期貨市場金融知識,增加更多的有關直接融資和資產定價方面的知識,克服高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中對微觀金融關注不足的缺陷。在高校金融專業教學中,要求高校金融專業教師關注學生專業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強化實踐教育,確保每一門金融課程都要沿著“理論+實踐”教學的方向有序發展,努力發揮實踐課、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和實驗課在學生專業能力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堅持“引進來”的教學策略,邀請金融專家、學者為學生做專題講座,使學生盡快接觸真實的金融世界。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