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區低碳旅游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低碳旅游;經濟效益;九寨溝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20世紀90年代,人們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理念與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低碳經濟概念受到了全球的關注。與此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低碳經濟概念的影響。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關于“走向低碳的旅行與旅游業”的報告第一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2010年國務院推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這表明了政府為配合低碳經濟發展而對旅游業進行調整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雖然旅游業作為三大產業中的“無煙工業”,其對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影響微乎其微;然而,隨著近年來國內旅游業與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地方的旅游資源被過度開發,旅游者與旅行社的不規范行為使得碳排放超標,嚴重破壞了原始森林、旅游景區等環境。本文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世界遺產名錄之一的九寨溝為例,分析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對九寨溝的經濟效益影響,探討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的現狀
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經濟的現狀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九寨溝在旅游景區與旅游業中強大的影響力來說:九寨溝處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溝內分布著108個湖泊,有著“童話世界”的譽稱;而且作為世界遺產名錄,九寨溝在國外友人心目中也有著美好的形象。例如:澳大利亞青年大使發展項目的志愿者艾米與蒂姆每年都要到九寨溝為游客講述環境保護課程,這足以可見九寨溝的世界地位。且從九寨溝每年的游客量數據來看,九寨溝1984年的游客量只有僅僅的27529人,到了2010已達1700297人,年均增幅達17.19%,這足以看出九寨溝對全球各地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九寨溝景區管理局高瞻遠矚的措施使得旅游景區與景點都保持完好。1999年,九寨溝旅游景區開始實施禁止外來車輛進入景區、統一采用綠色環保觀光車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汽車尾氣排放,保證了九寨溝的空氣質量;據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顯示:九寨溝的汽油與柴油年使用量在2007年達到高點后,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兩者的降幅分別為6.47%與37.48%;同時,九寨溝每年在交通道路與工具分別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改造,從2001到2010年已分別累計投入2105萬與21045萬。同年,九寨溝管理局啟動了退耕還林(草)工程,完成退耕還林(草)6000畝;2001年,九寨溝管理局關閉了景區內所有賓館,實行“溝內游、溝外住”,減少了游客食宿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些措施使得九寨溝的各景區與景點都保留著最原始的面貌,環境依然優美,生態依然平衡與和諧。
三、低碳旅游與低碳經濟對九寨溝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影響
(一)低碳旅游概念符合當前九寨溝的管理理念
低碳旅游就是指在旅游活動中,盡量降低自身的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碳排放量,倡導以“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旅游。如前所述,九寨溝景區管理局早在1999年就開始采取各種措施維護景區與景點的環境與秩序;例如:禁止外來車輛進入景區、統一采用綠色環保觀光車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汽車尾氣排放、啟動退耕還林(草)工程,培養植物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與制造氧氣的功能,創造二氧化碳的自然吸收器與凈化器、對游客住宿采取“溝內游、溝外住”的措施,且控制景區游客數量,降低人呼吸與其他行為的碳排放量、對垃圾采取打包運往外面處理等措施。九寨溝的這些措施與低碳旅游的本質意義不謀而合,因此,在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完全符合當地的經營理念,降低了溝通與磨合成本,有利于低碳概念更快、更深、更好地滲透于理念中。
(二)低碳旅游有利于促進九寨溝的經濟健康發展
第一,旅游業作為服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占用的資源遠遠少于其他行業,并且旅游業的許多資源都是可以循環與永續利用的,因此,發展九寨溝的低碳旅游業將使得九寨地區的經濟更健康、更好地發展。第二,無數次的實踐證明:低碳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低碳旅游概念有利于促進景區與景點環境的改善,而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將有利于九寨溝旅游業的循環利用,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且也大大降低了景區與景點的環境維護與修復成本,形成更深層次的利益機制。第三,低碳旅游作為低碳經濟的附屬概念,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九寨溝低碳旅游的發展將大大推動九寨地區低碳經濟的發展,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三)低碳旅游有利于催生與帶動九寨溝景區其他行業的發展
旅游業是一個復雜、多層次的行業鏈條,旅游業的發展將深深影響與帶動著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旅游景區的住宿與餐飲業、拍攝業、游樂場等等。而低碳旅游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其提出將會催生一部分與低碳旅游概念相關的行業,而這部分行業的發展與九寨溝的低碳旅游業形成良性與循環的產業鏈條,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同時,景區一些行業也會因為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對原先的生產、經營與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形成新的發展理念,從而更好更快地帶動景區經濟的發展。
(四)低碳旅游有利于促進九寨地區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創新,形成新的經濟熱點與發展點
低碳旅游在九寨溝的全面推廣與普及會大大改變景區及周邊地區的衣食住行模式,例如:交通方式的改變,由原來碳排放量較大的汽車、摩托車等方式轉變為電動車、三輪車及其他交通方式;住宿上由原來的水泥建筑變換為竹房、草房等;餐飲方面由大魚大肉變為清淡的習慣;而這些方面的創新將形成新的經濟發展點,促進九寨溝旅游業往更高層次進步。
(五)低碳旅游有利于帶動景區的就業,提高生活水平
低碳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與概念,其發展不僅僅帶動其他行業與企業的發展,而且還會促進另一部分人的就業,特別是當地大學生。因為低碳旅游相對于平常的旅游模式,其含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與技術含量,所以,其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這將帶動景區的新一輪就業潮,繼而提高生活質量與水平。
四、目前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經濟存在的問題
當然,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經濟并不是一帆風順,就目前的現狀來說,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游客與當地居民素質不足以推動低碳旅游概念的全面普及。雖然管理當局出臺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與低碳控制措施,然而由于四川九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對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全面,環保意識也比較薄弱。例如: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游客的選擇出發點不是因為環保,更多的是因為舒適、方便與價格;在居住環境的選擇上,游客幾乎都是出于居住條件的舒適、空調及電視等設備是否健全,完全忽略了低碳與環保的概念。同時,在短途旅游中,大部分旅客為了方便,選擇了會帶來更多碳排放的自駕出游模式。游客與居民素質和環保概念的低下使得九寨溝推動低碳旅游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第二,九寨地區相對落后的經濟基礎與水平。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更確切的說,是先有低碳經濟,再有低碳旅游。因此,在低碳旅游大力推廣于九寨溝景區前,首先要發展九寨地區的經濟與低碳經濟水平,這將極大關系九寨溝低碳旅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九寨溝地處四川地區,經濟基礎與實力遠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城市,而技術創新也不如東部地區;為此,其阻礙了九寨溝低碳旅游的發展。
第三,低碳旅游配套設施有待加強。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廣需要配套設施的加強與完善,而從目前九寨溝的設施現狀看,對低碳旅游的準備有待加強,例如:交通、住宿、污染處理等方面。這其中有當地經濟不發達、科技落后等因素的影響,但是無論如何,完善低碳旅游配套設施是當務之急。
五、解決對策
(一)加大低碳保護宣傳力度,倡導低碳旅游方式
環保觀念與意識的薄弱是九寨溝發展低碳旅游的障礙之一;而如何解決該問題,提高劇名與游客的環保與低碳意識,就需要政府、媒體以及企業加大對低碳旅游的宣傳力度,讓踐行低碳旅游不僅成為公民對自然環境保護的一種責任,更讓其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在低碳旅游概念提出之前,九寨溝便在低碳交通設施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在景區內強制推行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綠色環保觀光巴士、修建徒步棧道、推廣自行車騎游項目;這些行為既豐富了景區內旅游交通方式的選擇,且又增加了低碳旅游的樂趣與低碳旅游的環保性。與此同時,九寨溝旅游管理局在編制《智慧九寨專項計劃》過程中,又在九寨溝景區內先后舉辦智慧景區研討會、發展低碳旅游和如何進行低碳管理的專題講座以及發展低碳旅游國際論壇,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研究探討了低碳旅游模式,另一方面對低碳旅游知識進行了宣傳普及。
(二)創新與發展低碳旅游的衣食住行方式
衣食住行方式的選擇是旅游的重要支撐,也是低碳旅游能否成果推行的關鍵。據相關數據顯示:衣食住行在旅游業總能量需求中占50%的比重;因此,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低碳節能,對九寨溝低碳旅游業的節能空間很大。不同的旅游消費方式,其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差別很大;不同環境水平的基礎設施和景區、不同類型的食物以及不同環境標準的酒店等各種旅游消費方式,其所產生碳的排放量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建議旅游者盡量以短距離目的地來代替長距離的旅游目的地;盡可能選擇以火車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在旅游目的地,可多采取公共交通、步行和騎自行車的游玩方式。同時,游客在住宿的時候,盡量選擇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多考慮小規模酒店或青年旅館等,并且節制欲望,學會節約,盡可能的不浪費能源,不制造太多的垃圾,為旅游生活做減法。
(三)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低碳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九寨溝低碳旅游的發展制約因素很大部分就是經濟因素;可以說,九寨地區經濟的落后極大地阻礙了低碳旅游的發展與推廣。因此,發揮特色產業,吸引外資,促進當地的經濟特別是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低碳旅游進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焦瑞,陳秋宇.九寨溝對我國全面推行低碳旅游發展的啟示[J].中國商貿,2011.
篇2
隨著經濟及社會的迅猛發展,旅游經濟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形式。本文主要從目前我國低碳旅游現狀入手,重點對傳統景區酒店管理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希望給行業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最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量,是綠色旅游、環保旅游的深層次體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低碳旅游的內容主要包含旅游路線選擇和攜帶行李的環保性等幾個方面,是一種能夠將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旅游形式,其中酒店在整個低碳旅游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
二、我國低碳旅游的現狀
隨著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更多的人們采用旅游的方式來陶冶情操,娛樂心身。然而在旅游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等情況日益嚴重,對各地旅游景點的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謂的低碳旅游指的是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旅游,就目前而言,我國政府已經將低碳旅游作為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早于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四川九寨溝景區就實行過類似低碳旅游的一系列措施。具體來說,我國當前推行的低碳旅游措施種類繁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外部車輛禁止進入景區,整個旅游過程中全部使用低碳、環保的觀光車;第二,部分景區內推行退耕還林措施,盡可能擴大景區的綠地面積。最近幾年以來,隨著國家有關于低碳旅游政策的提出,很多景區積極引進低碳旅游理念,對保護當地自然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當前景區酒店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服務設施不健全,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作為一種服務行業,酒店是為人們提供服務和休息的場所,因此酒店基礎服務設施非常關鍵。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部分景區酒店在基礎服務設施的匹配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無論是服務水平還是基礎服務設施匹配,都與五星級酒店具有較大差距。
2、國際化意識薄弱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很多人文景觀吸引著西方游客,然而當前很多景區的酒店管理人員存在明顯的國際化意識不足的情況,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酒店的國家化服務水平,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語言溝通問題,酒店管理人員并未高薪聘請相關翻譯人員為外國朋友提升合理服務,很難實現與國際化接軌的重要目標。
3、管理模式守舊,經營分散
具體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酒店在引進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并未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也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第二,景區酒店淡旺季非常明顯,旺季客房爆滿、淡季無人問津十分常見,因此,很多酒店普遍采用旺季提高房價來彌補淡季損失的方式,極易導致高房價低服務的情況出現;第三,因國內很多酒店分布相對分散,且區域差異明顯,發展失衡,很難與國際經營成功的酒店媲美。
4、缺乏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給景區酒店管理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種重要的服務行業,酒店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均離不開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景區酒店專業管理人員卻十分匱乏。
四、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管理模式分析
1、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
所謂企業文化指的是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結合自身發展形成的一種能夠為全體工作人員認同且自覺遵守的經營理念、文化宗旨和價值觀念,其對于企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明顯提升企業凝聚力和企業形象。所以,景區酒店在經營過程中,首先應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完善,從而形成良好、健康的精神內核。更為重要的是,在低碳旅游背景下,酒店文化建設還應對環保、綠色等理念加以深化和反映,進而有效實現酒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2、有效提升服務水平
作為酒店向客戶提供的重要商品之一,酒店服務水平的高低是酒店能夠獲取客戶滿意的關鍵內容,其關系到客戶能否對該酒店進行宣傳或者二次消費,對酒店市場的擴展具有嚴重影響。因此,在景區酒店的日常經營過程中,應謹遵“客戶至上”的原則,將達到客戶滿意作為酒店服務的宗旨,盡可能讓客戶感受到家的溫暖。
3、提升酒店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升酒店相關管理人員的福利待遇,積極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專業管理人才;第二,針對在職員工,應定期進行教育和培訓工作,切實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養;第三,在酒店日常經營過程中,應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并完善公平公正的薪資制度,以免專業人才流失的情況出現。
4、對酒店服務監督機制進行不斷完善
為迎合低碳旅游的要求,酒店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應結合低碳標準記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科學的服務管理質量標準,并匹配相應的監督機制。同時,依據酒店工作流程,對其具體監督范圍予以明確,并建立相應的制約制度,以免串通情況的出現,切實提升酒店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五、結語
總之,隨著低碳旅游的不斷發展,以往酒店管理模式顯然與當前社會發展不符,同時也無法滿足社會大眾多樣化的需求。為此,酒店管理應在低碳旅游視角下,不斷創新酒店管理模式,提升酒店市場競爭力,提高酒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段會利 單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彭娜.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管理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09):90-91.
篇3
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但鄉村旅游的低層次發展所導致的資源過度消耗和非低碳化的鄉村旅游消費,使得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甚至對于我國的農村發展體系都是極其不利的。進入低碳經濟時代,低碳經濟的核心,與鄉村旅游改變如今低層次的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由此,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將助推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相應地,實踐也證明,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業中的一種綠色旅游方式,也是人類與自然環境雙向互動最直接的一種形式,無論從實現低碳目標還是從提高旅游經濟效益來看,無疑成為低碳經濟的最佳載體之一。這說明,發展鄉村旅游亦是積極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概念
“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概念是由一般性的鄉村旅游產品的概念演化而來,它是在既保持旅游產品鄉村性的基礎上,融入了低碳經濟發展的理念。因此,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筆者認為,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可以理解為“鄉村空間境、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等旅游客體,經過包裝整合然后推向市場,并通過食、住、行、游、購等有形服務與無形服務為載體,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旅游消費需求,具有低碳性、低耗能性和低排放性等特征的一種專項旅游產品”。
具體而言,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應該符合以下兩大方面的要求:其一,滿足鄉村化的要求,即產品生產與消費的主要地為鄉村,由此產出的效益對當地經濟帶來影響;其二,滿足低碳化的要求,即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節約資源和能源,積極開發、采用新技術,從旅游產品生產到使用的每個環節都注意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最少、使得環境受到的污染最低。
二、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結構
筆者在科特勒產品五層次結構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自身特點,依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學歸納方法,提出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構成:
(1)核心利益: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核心部分就是鄉村旅游吸引物和鄉村旅游產品的低碳化形象。(2)一般產品: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中的有形產品包括低碳飲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區景點、低碳化設計的旅游活動項目、旅游紀念品等等。(3)期望產品: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中的期望產品主要包括低碳化的產品宣傳、咨詢等信息服務、低碳化的管理體系、低碳化的個等。(4)擴大產品: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中的擴大產品,在概念上與普通旅游產品中的擴大產品是一致,但在具體實施操作上有所不同。例如,景區、景點在實施價格折扣、饋贈禮品等措施時,就不以是否為“團體游客”作為上訴措施實施的依據,而是用游客是否進行了“碳補償”活動來作為措施實施的標準依據。(5)潛在產品: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中的潛在產品難以具象和描述,它屬于供求雙方都未曾發現和料到的,這或許是個人經過一段旅程后的某種行為方式的改變、結交朋友、發現產品商機并與供給方形成合作關系等等。
三、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構建
(一)核心利益(核心產品)的構建
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核心利益是指旅游吸引物和產品品牌形象(低碳形象)。
低碳化的鄉村旅游吸引物便是在“鄉村性”的基礎上,融入低碳的概念,換言之,就是從宏觀層面上,整體打造低碳鄉村。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將全面啟動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爭取到2015年建成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1000個太陽能示范村。此舉為低碳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搭建了新平臺,作為產品供給方要積極抓住這個機遇。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產品的趨同性較強,缺乏建立鄉村旅游產品品牌的意識,由此構建產品品牌形象變得尤為重要,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低碳鄉村游還是一個新的概念,搶占先機樹立獨特的品牌則具有重要意義。而旅游產品形象的形成是與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緊密相關的。由此,樹立起低碳的鄉村旅游產品形象則應該參照產品形象的形成規律,在從產品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中,運用各種低碳措施,向旅游消費者傳播鄉村旅游產品的低碳形象。具體的舉措有,使用低碳形象的符號標識、低碳化的宣傳手段(如減少紙品的印刷,開展微博游等網絡活動,完善電子宣傳系統)、進行低碳化的經營等。
(二)一般產品(有形產品)的構建
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中的有形產品主要包括低碳飲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區景點、低碳化設計的旅游活動項目、旅游紀念品等。筆者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選擇按照旅游產品傳統的食、住、行、游、購五要素對一般產品進行分類,并以此進行低碳化建設的探討。具體如下:
1.低碳“食”
在鄉村旅游中,“食”成為了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的一環,吃農家飯、品野菜等成為重要的旅游產品項目,餐飲業也是一個高碳源。低碳“食”指的是餐飲供給者在為游客生產和消費食品的過程中,使用綠色有機的食品原料,運用低耗能、低排放的生產工藝技術,節約資源和能源,在滿足游客消費需求的基礎上,注意做到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排放以及對環境的污染。除了能源創新、技術創新之外餐飲供給者還可以從很多小處著手,逐步向低碳餐飲邁進。例如,采用當季的食材、推出四季菜譜,取消提供一次性餐具而使用消毒柜餐具,取消提供紙巾而改用消毒毛巾,服務員委婉地提醒游客吃素食和節約用餐等。
2.低碳“住”
此處的低碳“住”主要是指住宿飯店在為游客提供住店服務的過程中,采取低碳技術、措施,滿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具體的改進措施主要有:取消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對每間房空間服務定時處理、改進內部供能設備、采用污水處理系統等。
3.低碳“行”
對于游客而言,交通工具的低碳技術應用以及交通方式的選擇成為交通減排最為重要的環節。對于鄉村旅游產品的供給方而言,為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通達服務同時,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建設溫室氣體的排放和降低對環節的污染影響。具體改進措施有:鄉村旅游景區開通旅游專線車、倡導乘坐公共交通,機動車一律不許進入景區,景區內為游客提供電能觀光車或自行車租借服務,景區建設生態停車場,景區步行道采用非化石加工材料鋪砌,如鵝卵石等。
4.低碳“游”
旅游活動項目是低碳鄉村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碳“游”主要指的開展低碳旅游活動項目。因此,在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的構建中,低碳主題的旅游活動項目策劃尤為重要。
在此,鄉村旅游產品的供給方開展的低碳旅游活動項目有很多,如建造低碳型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景區景點積極開展低碳旅游活動,如植樹、自行車比賽、“變廢為寶”手工藝比賽等。另外,各鄉村旅游景點還可以依托自己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遵循獨特性原則,策劃組織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鄉村旅游活動項目。
5.低碳“購”
低碳“購”主要從旅游紀念品和購物行為方式兩個方面體現。具體而言,首先,旅游紀念品要注重低碳概念的設計和生產,遵循就地取材原則,保證產品的地方特色之外,還可以減少原料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其次,在購物行為方式上,要注意減少使用過度包裝和塑料袋,創新購物營銷方式和購物方式,如可以用“以物易物”的購物方式,廢物回收,加強物品的循環利用。
(三)期望產品的構建
期望產品主要包括低碳化的產品宣傳、咨詢等信息服務、低碳化的管理體系、低碳化的個等。具體而言,就是供給方應加大對產品低碳化服務管理的力度,不僅使游客能獲得低碳旅游體驗,了解或學習到低碳生活的實質,從而對游客的日常生活和消費行為帶來正面影響。
(四)擴大產品的構建
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中的擴大產品,在引用其在市場營銷中本意概念的基礎上,可以將擴大產品理解為鄉村旅游產品供給者為吸引游客所采取系列促銷手段。如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在游客進行“碳補償”活動,可以通過實施價格折扣、饋贈禮品等措施來獎勵游客。
(五)潛在產品的構建
低碳化鄉村旅游產品潛在產品的構建則需要產品供給者善于發現游客的潛在需求和產品的潛在附加值,從而將潛在產品轉化為可以直接帶來效益的有形產品或無形服務。
篇4
【關鍵詞】海北;低碳旅游;發展;思考
低碳經濟自20世紀末出現后,很快風靡了全世界。所謂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不僅對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低碳旅游是針對傳統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態旅游具有更為豐富而且明確的內涵。發展海北低碳旅游業不僅有利于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游產品結構,而且對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設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進生態立州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發展低碳旅游業需要把握的兩個問題
發展低碳旅游業,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海北既擁有獨特的原生態旅游資源,又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地位,發展低碳旅游業、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握以下兩個問題。
1.1樹立低碳理念。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屬第三產業中的現代服務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社會效益好。發展低碳旅游業是創建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在旅游業中推行低碳消費、綠色發展帶動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為實踐者,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當地草原的原生態游牧文化、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構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會遺產,是極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資源。因此,特別要在旅游主體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行社、購物點及導游中,倡導低碳消費,在旅游行業中推行循環經濟、倡導低碳消費,培養低碳消費理念,提高人們的節能、減排意識。營造低碳旅游發展氛圍,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發展低碳旅游業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低碳理念,處理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同時,以標語宣傳、媒體宣傳、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全社會低碳經濟的教育,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重視并加強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
1.2倡導低碳行為。旅游者、旅游開發者、旅游企業、旅游管理者作為旅游各方參與者,都應在行為上低碳化。將生態環保理念滲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費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態和可持續旅游方式。旅游開發者對自然景區不做“硬”開發,要做“軟”開發。不改變原有地貌,堅持“多利用、少開發”的原則,選擇性開發低碳旅游資源。旅游企業則要提供給旅游者低碳化旅游產品。在旅游餐飲上,盡量選用本地的食材,選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議多選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飯店上,要以綠色飯店的理念全面創建低碳旅游飯店,用節能新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實行垃圾分類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傳統交通工具,選擇徒步、穿越、營地等體驗性強的旅游方式,同時要控制景區(點)內交通工具的進入,應禁止外來車輛、景區私家車、公務車及出租車的進入,景區內設置環保旅游觀光車、電瓶車、畜力車、人力車等少污染或無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護生態環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實現主要取決于旅游景區低碳的實現,景區在開發和管理上以低碳為理念,創建生態型景區,發展產業化自行車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濕地旅游等綠色生態類型的旅游產品,徹底扭轉到低碳、環保的發展道路上來,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在旅游購物上,盡量購買原生態的商品,抵制過度包裝、生產設計復雜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娛樂上,應減少開發大型實景和文化演藝類活動,大力開發原生態的、體現當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項目。旅游管理者則主要控制游客數量,對旅游者進行低碳教育,通過游客管理、景區管理實現低碳化。
2.發展低碳旅游業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
2.1強化規劃引導。發展低碳旅游業,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來指導。已有的規劃重視旅游本身及其相關產業的布局和發展,而忽視生態保護和建設;只注重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忽視資源保護。有的景區景點在景觀設計上,沒有充分體現人性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以致許多建筑物與自然環境不協調。因此,旅游服務要以人為本,旅游開發則要以天為本,也就是要將這種未經工業化污染的生態景觀資源、生態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保留下來,拋棄數量經濟的觀念,合理測算生態承載量,限制游客數量,走品質旅游經濟的路子。一是在具體規劃上,要增進環境優化與人文關懷的互動,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加強對全州旅游資源價值、市場潛力以及旅游開發將會造成的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調查和評估,按照適度、有序、分層次開發的原則,編制具有指導意義的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生態旅游發展規劃,以指導和協調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工作,制止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中的不良行為。對以往已經編制的旅游資源開發規劃,要按照資源環境保護優先的要求,重新審視、調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體項目上,要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要從生態角度嚴格控制各景區服務設施的規模、數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風格,提倡以自然景觀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勢,體現自然之美。制定規劃,關鍵是要嚴格實施規劃,使規劃法制化,成為指導低碳旅游業的綱領性文件。三是在旅游產品的規劃設計和改造創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資源殊的自然屬性,找準旅游資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產品既美麗多姿又富有神韻,既統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氣質。要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旅游規劃建設上的生態理念、環保意識及建造藝術,以規劃整合生態旅游資源,精心打造生態旅游板塊。
2.2制定政策措施。 低碳旅游發展勢必需要相關部門、相關主體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機制聯合推進。應注重相關行業規劃或計劃的銜接,以共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標準、共同監督執行、共同評定檢驗等形式,將旅游業節能減排工作融入國民經濟體系中綜合規劃、執行和考核。各級政府和旅游業主管部門創造有利的宏觀環境和內在機制,健全發展低碳旅游的激勵機制,發揮企業發展低碳旅游的主體作用,并引導公眾參與。一是統一認識,加強指導,全州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都要從建立循環經濟這一高度來倡導低碳消費、發展綠色旅游的認識。 二是制定相應低碳旅游的地方標準。通過制定綠色旅游飯店、賓館,低碳景區、旅行社的地方標準和考核獎勵辦法,引導旅游企業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費、發展綠色旅游中來。三是建立表彰獎勵機制。將是否“低碳”納入行業發展的考核和評價因素,促使現有旅游模式轉變,激勵引導旅游主體爭創低碳企業、綠色企業,使廣大游客爭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對達到地方標準的綠色旅游飯店、賓館,低碳景區、旅行社及優秀導游人員、文明游客,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傳。利用旅游宣傳推介的優勢,在國內外節會、媒體、網絡上宣傳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五是加大行業監管。從旅游的各要素入手,與相關部門聯合制定低碳消費、綠色旅游的鼓勵扶持政策,引導旅游綠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2.3營造良好環境。海北州作為青海省4a級旅游景區全覆蓋地區之一,更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圍繞低碳這一核心,推動旅游走向深入。一是要有特色濃郁的人文環境。一個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樓大廈,而是靠傳統文化的積淀,靠建筑語言的表現,靠鮮活的生活氣息,形成濃郁的人文環境。所以,一個濃郁的人文環境必須要求對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認識,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熱愛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個特色濃郁的人文環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通過多措并舉,保護好原生態資源,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低碳旅游建設和經營。堅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解決涉旅安全、市場秩序、衛生防疫、“三廢”排放等突出問題。搞好城鎮和景區垃圾、污水的無公害化處理,在景區景點、賓館飯店和城鎮居民中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嚴格控制煙塵和噪聲排放,保護好優質空氣和水源。同時,加強對《環境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與旅游密切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的宣傳和實施。進一步建立健全關于促進低碳旅游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和制度,保護并優化海北旅游生態環境。三是防止盲目開發,謀求持續的投資效益。一方面,在開發初期就應通過技術手段使景區設施建設符合環保要求,要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在策劃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動靜結合、雅俗共賞”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資源節約、生態優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為形、文化為魂,生態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學界定旅游環境質量、容量或承載力狀況的發展趨勢,控制旅游人數,避免環境污染,防止盲目開發,保證資源及環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
篇5
關鍵詞:海北;低碳旅游;發展;思考
低碳經濟自20世紀末出現后,很快風靡了全世界。所謂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不僅對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低碳旅游是針對傳統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態旅游具有更為豐富而且明確的內涵。發展海北低碳旅游業不僅有利于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游產品結構,而且對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設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進生態立州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發展低碳旅游業需要把握的兩個問題
發展低碳旅游業,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海北既擁有獨特的原生態旅游資源,又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地位,發展低碳旅游業、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握以下兩個問題。
1.1樹立低碳理念。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屬第三產業中的現代服務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社會效益好。發展低碳旅游業是創建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在旅游業中推行低碳消費、綠色發展帶動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為實踐者,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當地草原的原生態游牧文化、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構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會遺產,是極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資源。因此,特別要在旅游主體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行社、購物點及導游中,倡導低碳消費,在旅游行業中推行循環經濟、倡導低碳消費,培養低碳消費理念,提高人們的節能、減排意識。營造低碳旅游發展氛圍,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發展低碳旅游業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低碳理念,處理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同時,以標語宣傳、媒體宣傳、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全社會低碳經濟的教育,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重視并加強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
1.2倡導低碳行為。旅游者、旅游開發者、旅游企業、旅游管理者作為旅游各方參與者,都應在行為上低碳化。將生態環保理念滲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費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態和可持續旅游方式。旅游開發者對自然景區不做“硬”開發,要做“軟”開發。不改變原有地貌,堅持“多利用、少開發”的原則,選擇性開發低碳旅游資源。旅游企業則要提供給旅游者低碳化旅游產品。在旅游餐飲上,盡量選用本地的食材,選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議多選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飯店上,要以綠色飯店的理念全面創建低碳旅游飯店,用節能新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實行垃圾分類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傳統交通工具,選擇徒步、穿越、營地等體驗性強的旅游方式,同時要控制景區(點)內交通工具的進入,應禁止外來車輛、景區私家車、公務車及出租車的進入,景區內設置環保旅游觀光車、電瓶車、畜力車、人力車等少污染或無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護生態環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實現主要取決于旅游景區低碳的實現,景區在開發和管理上以低碳為理念,創建生態型景區,發展產業化自行車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濕地旅游等綠色生態類型的旅游產品,徹底扭轉到低碳、環保的發展道路上來,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在旅游購物上,盡量購買原生態的商品,抵制過度包裝、生產設計復雜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娛樂上,應減少開發大型實景和文化演藝類活動,大力開發原生態的、體現當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項目。旅游管理者則主要控制游客數量,對旅游者進行低碳教育,通過游客管理、景區管理實現低碳化。
2.發展低碳旅游業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
2.1強化規劃引導。發展低碳旅游業,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來指導。已有的規劃重視旅游本身及其相關產業的布局和發展,而忽視生態保護和建設;只注重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忽視資源保護。有的景區景點在景觀設計上,沒有充分體現人性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以致許多建筑物與自然環境不協調。因此,旅游服務要以人為本,旅游開發則要以天為本,也就是要將這種未經工業化污染的生態景觀資源、生態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保留下來,拋棄數量經濟的觀念,合理測算生態承載量,限制游客數量,走品質旅游經濟的路子。一是在具體規劃上,要增進環境優化與人文關懷的互動,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篇6
燕子溝:因《2012》走紅的“富氧”世界
推薦理由:這里是《2012》拯救全人類的諾亞方舟拍攝地,有良好的“低碳”形象。《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3大低碳旅游景區之一。在以往的川西旅游地中,很少有人提到燕子溝這個地方,而自《2012》放映后,燕子溝一夜走紅。冰川、雪峰、彩林、溫泉這些川西該有的景色它都有,但最吸引人的是長達30多公里的紅石灘,紅石的“身世”至今還是個謎。景區已盡量減少了觀光車的使用,連擴建的步游道也是在以前山民采藥時留下的道路上鋪設的。
峨眉山:杜鵑花滿山盛放
推薦理由:老牌“低碳景區”,旅游“低碳”的先行者。早在12年前,峨眉山景區就實行了統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游覽方式。景區還在酒店和農民旅店、飯店大力推行節能措施。通過數字化峨眉山建設,對景區的空氣和水源質量、植被實行監控,實現景區與交通運輸、賓館酒店、餐飲娛樂、旅行社的共同協調發展。峨眉山自然遺產豐富,核心景區由高、中、低三大游覽區組成。其地質地貌獨特,生物土壤氣候垂直帶明顯,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和“地質博物館”之稱。3~6月是峨眉山觀賞杜鵑花的最佳時節,從報國寺到萬佛頂,各類杜鵑次第開放。
張家界:天然景色與野生動物相映成趣
推薦理由:把混合動力巴士和電瓶車用于景區交通,野生動植物與游客和諧相處。熱門影片《阿凡達》中原生態的哈利路亞山想必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拍攝原型就是張家界的袁家界景區內的乾坤柱,目前它已成為了張家界中人氣最旺的景點。張家界由于核心景區禁止機動車進入,改以混合動力巴士和電瓶車代替,景區的空氣十分清新,金鞭溪峽谷中野生獼猴出沒,與游客和平相處,怡然自得。
香格里拉:持久美麗離不開“低碳”
推薦理由:《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3大低碳旅游景區之一。“低碳”的生態環境是香格里拉的生命線,它的持久美麗離不開“低碳”。香格里拉腹地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群。瀾滄江大峽谷、虎跳峽和碧壤翁水大峽谷以深、險、奇、峻聞名于世。而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等高山湖泊是亞洲大陸最純凈的淡水湖泊群。
大興安嶺:氣勢蒼茫的森林氧吧
推薦理由:中國最大的氧吧,《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3大低碳旅游景區之一。大興安嶺有中國面積最大的林區,低碳效果超強。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1個奧地利或137個新加坡。林木蓄積量5.01億立方米,占全國總蓄積量的7.8%。大興安嶺山脈繁衍生息著400多種野生動物和1000余種野生植物。春夏季,這里山高谷闊,林木蔥郁,非常適合踏青、探險、避暑等各種旅游活動。
鏈接:“低碳”旅游ABC
行:在行程選擇上,合理安排你的旅行線路,盡量采用最短的行程距離和最環保的交通方式,預訂一個距離你的目標景點比較近的旅館,或者干脆選擇一個公共交通發達的地區作為旅游目的地。這些不僅可以節省資金,同時也更加環保。
另外,學會通過互聯網搞定大部分行程安排,使用電子客票、網上預訂客房,以避免不必要的印刷票據的產生。
食: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備水具,不喝瓶裝水。盡量食用本地應季蔬果,最好做個素食者。
宿:住酒店不用每天更換床單被罩,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
篇7
關鍵詞: 低碳; 旅游; 海島旅游; 低碳旅游。
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在威脅人類生存的背景條件下,人們對經濟發展的方式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反思,逐漸意識到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低碳的發展方式成為全球應對氣候和能源危機的首要選擇。
海島地區發展旅游有著潛在的優勢,一方面海島是復雜地質、構造運動的見證,具有豐富的地質旅游資源;另一方面由于海島所處海洋包圍之中,與大陸生態系統相比,海島生態環境更具有多層次性,為多樣性生態類型提供了生態空間,呈現出不同的生物生態種群,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特有的海洋與漁業文化,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與地質資源,使海島旅游逐漸成為旅游的熱點之一。然而海島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 海洋與大陸相分割這種隔離必然限制了海島與大陸之間的能量和物質的循環,造成海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海島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我國近幾十年來掀起了海島旅游開發的熱潮,先后有海南島、廈門鼓浪嶼、浙江普陀島、山東長島等海島得到大力開發。與此同時,許多沿海一些小型島嶼也在積極進行海島旅游的開發,由于受直接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地區的海島往往在缺乏相應的旅游開發論證和開發規劃的前提下,粗放式進行海島旅游的開發,這種盲目的旅游開發所產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對海島旅游資源的過度性甚至是掠奪性開發,必然會對海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如何通過低碳的旅游發展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對海島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海島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良性可持續循環,成為發展海島旅游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1 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
自 18 世紀以來,以碳氫化合物的發現和使用的工業文明給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進步,以煤炭和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改變了人類經濟發展方式和水平,成為衡量人類物質社會和財富的重要的標準。但是另一方面,以碳氫化合物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線性增長,并正在影響地球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性。而隨著人類意識的不斷進步,人類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性,低碳概念就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倡減少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溫室氣體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經濟,作為人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正日益影響和誘導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1. 1 低碳旅游概念分析。
低碳旅游是從低碳經濟這一理念衍生出來的,“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 2009 年 5 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中。在我國最早以低碳旅游為題的文章,是 2009 年 5 月劉嘯在《中國集體經濟》上發表的《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一文,劉嘯認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不僅對旅游資源規劃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2]。之后,學術界越來越多的學者對低碳旅游概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黃文勝在《論低碳旅游與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一文中,認為,低碳旅游,是指以減少 CO2排放的方式,保護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包括保護植物、野生動物和其他資源; 尊重當地的文化資源和生活方式; 為當地的人文社區和自然環境做出積極貢獻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種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種措施[3]。蔡萌與汪宇明認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新方式。低碳旅游發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發展碳排放量來獲得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4]。低碳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觀念與發展、消費模式,它實質上一種降低“碳”的旅游,它要求旅游過程中,在不降低游客體驗質量的前提下,進行節能和減少 CO2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動彌補行動所釋放的“碳”,即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涉及到旅游的各個方面,包括旅游生產過程與旅游消費過程。
低碳旅游從經濟的范疇進行解析,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然出現的對經濟、對旅游的發展方式的一種反思; 從全球發展形勢來看,低碳旅游是旅游業為應對全球氣候與能源危機所做出的一種新型的發展方式; 從旅游角度來看,低碳旅游是一種全新的旅游理念與旅游發展方式。
從低碳旅游的實踐來看,低碳旅游應包含兩個方面內容: 一是旅游生產的低碳化,是指旅游企業在旅游生產過程中,利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廣泛的運用各種節能減排技術,營造各種低碳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設施,培育低碳的旅游體驗環境,達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 二是旅游消費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在旅游過程中,倡導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在旅游過程中盡量減少碳足跡和 CO2的排放,并用實際行動來彌補旅游過程中所排放的碳。
1. 2 低碳旅游的實踐。
低碳旅游作為低碳經濟在旅游方面上的延伸,在節能減排,減少旅游過程中碳的排放量,保護景區生態環境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旅游業向低碳旅游發展方式的轉型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在當前旅游發展進程中,低碳旅游不再僅僅是一種出游理念,一種新型旅游發展方式,在實踐等各方面也初露端倪。如四川九寨溝旅游景區就禁止機動車進入,改以電瓶車進入,以減少 CO2的排放。2008 年,攜程網推出旅途“碳補償”計劃,游客在攜程網預訂機票時,攜程將根據其飛行里程,提醒旅游該次航空飛行所產生的 CO2排放量,以及減少這個 CO2需要種植的樹木數量,并提供相應的“碳補償”選項。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0 世博會,大量低碳科學技術的運用和低碳理念的宣傳,使 7 300 萬參觀者切身感受低碳發展和低碳旅游的巨大效應和魅力。2010 年,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低碳旅游建設峰會上,三亞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黑龍江大興安嶺等32 家旅游單位被授予“中國低碳旅游景區稱號”。2011 年,在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景區分化聯合舉辦的“全國低碳旅游試驗區工作會議暨授牌儀式”上,為表彰在低碳旅游方面成績突出的旅游景區和地區,安徽黃山景區、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山東泰山旅游景區等 50 家旅游景區入選首批“全國旅游低碳試驗區”。在臺灣,第一個低碳旅游觀光景區—坪林地區,結合臺北縣旅游低碳城市的愿景與坪林地區低度開發的環境優勢,坪林推出了臺灣第一個以“低碳”為情境的“坪林之旅”,并邀請在臺北縣坪林景區騎自行車體驗低碳旅游,并應邀其擔任坪林景區低碳旅游的代言人[3]等。
2 海島發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相互的交換過程,一個地區旅游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有著復雜的結構。
一方面環境為旅游的發展提供自然和人文資源,是一個地區開展旅游活動的基礎; 另一方面,旅游活動為環境帶來各種副產品,各種旅游廢棄物又對環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有些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甚至是不可恢復的。Robert W. Wyllie 在 Tourism and Society 寫到,維持一種高質量的自然環境是旅游開發的首要原則,因為做不到這一點,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就會喪失; 而旅游卻日益明顯的造成環境質量的下降,要在旅游和環境之間做出取舍的話,將是一種兩難的選擇[5]。
伴隨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海島旅游日漸成為旅游開發的熱點,海島以其獨特的自然資源、特有的海洋文化和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等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海島是一個相對比較獨立的地理系統,通過廣闊的海洋與大陸相隔,與陸地的交通受限,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經濟結構單一,長期以來以漁業為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東部的西部”,而逐漸枯竭的漁業資源使得海島漁民轉產的壓力進一步增加,海島民生的問題亟需得到關注與解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與能源危機,在威脅人類生存環境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低碳的生產與消費方式,低碳經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海島地區在踐行低碳經濟,發展低碳旅游方面尤其獨特的優勢,應充分利用其海洋、森林、濕地等自然碳匯體的優勢,發展低碳旅游,吸引旅游者。海島低碳旅游的開發不僅為海島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為海島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希望,而且成為協調海島地區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不僅僅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經濟要素,也是影響環境的一個重要的因素[6]。與內陸及沿海區域相比,海島地域空間相對狹小、生態脆弱,資源和空間有限,環境承載力差,生態系統在干擾下極易退化且不易恢復[7]。在海島旅游開發過程中,基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大部分海島在缺乏科學論證的前提下,盲目進行旅游設施的建設或者改建工作,如不考慮海島承受能力、游客規模的前提下盲目的進行海島環島道路的建設,擴大海島飯店、漁家樂等旅游設施的規模,濫砍、濫伐、亂捕,圍海造陸等自發的或者有意的行為都對海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加之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監督和道德約束,在旅游中總是表現出責任約束松弛和占有意識外顯的行為特征[8],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某些不道德的行為能對海島地區生態環境形成一定的壓力,如亂扔垃圾,亂寫亂刻等破壞海島旅游資源的行為,這對海島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如表 1) ,而有些破壞甚至是不可恢復的。海島地區選擇低碳的旅游生產與消費方式,不僅可以保護發展低碳旅游所依賴的自然與人文環境,而且還是解決海島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對矛盾的重要舉措。
3 海島地區低碳旅游實現路徑。
低碳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發展模式,不僅僅是一種概念性的理念,而應該是一種在實踐中具有指導意義的新型旅游發展方式。海島低碳旅游開發不同于內陸地區,海島低碳旅游的開發應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較于內陸地區,海島面積比較狹小且比較封閉,與大陸的相隔離限制了海島與內陸物質和能量之間的交換,造成海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海島自然生態環境一旦破壞后,將難以恢復,海島地區旅游的開發必須持一種慎重的態度,海島地區低碳旅游的實現應該基于當地政府、旅游企業、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等各利益主體的協同。海島地區低碳旅游的實現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采取各種措施直接降低或者吸收海島地區空氣中排放的 CO2;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旅游生產方式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費方式的低碳化減少海島地區 CO2的排放,推動海島地區旅游發展模式轉變,實現海島地區旅游產業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
3. 1 政府部門。
低碳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發展方式,海島低碳旅游的開發要求海島地區須營造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設施和低碳的旅游體驗環境,引導海島旅游者低碳的旅游消費方式,而這些對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海島地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海島地區低碳旅游的發展初步階段必須要求相關政府部門的引導、政策上甚至是專項資金的支持。
作為海島地區旅游發展政策的制造者、開發方向上引導者,要使海島低碳旅游真正落實到實處,政府部門必須及時出臺相關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規及相關的行業標準約束、規范、引導、激勵、調整海島地區低碳旅游的發展。( 1) 建立海島地區旅游企業發展低碳效果考核機制,實施一定的獎懲措施; ( 2) 在現有的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發達地區比較成熟的相關的認證標準,開發適宜我國海島低碳旅游切實可行的開發認證體系,嚴格按照低碳的標準規定行業標準,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業提供現實可行的指導和規范; ( 3)選擇一個或幾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海島地區開展低碳旅游試點工作,提供政策、資金上的重點支持,并將其成熟發展經驗推向其他海島地區; ( 4) 提供專項科研資金支持海島地區低碳旅游發展的科研工作,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旅游管理機制與發展模式,為海島地區低碳旅游發展提供新技術和新的發展模式; ( 5) 完善高素質人才培訓機制,旅游市場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旅游人才對旅游業的發展起著特殊和重要的作用[9],政府可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并積極引進關于旅游、低碳等發展方面的人才,提供專項資金,對當地社區與旅游企業進行海島低碳旅游方面知識的培訓。
3. 2 旅游目的地。
3. 2. 1 營造低碳的旅游體驗環境。
旅游體驗環境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的旅游體驗環境對于提升旅游產品的質量,提升旅游者審美、愉悅體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在本質上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旅游者旅游的過程就是追求旅游審美與愉悅的過程。一個好的旅游體驗環境能夠給旅游者帶來更好的審美與愉悅體驗。海島地區在發展低碳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應該充分的利用海洋、森林和濕地等“高自然碳匯體”的優勢,吸收和中和大氣的 CO2的含量,營造海島地區低碳的自然旅游體驗環境。海島地區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當地的旅游企業、旅游社區居民和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碳的排放,在海島低碳旅游開發與改造過程中,在保護海島環境的基礎上,協調各方面利益主體的關系,打造低碳的人文旅游體驗環境。
據此,我們可以理解為營造低碳的旅游體驗環境就是充分利用海島各種自然碳匯機制,如海洋、森林、綠地、濕地等,同時利用各種節能減排技術,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或者中和碳的排放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旅游過程中碳排放強度,達到營造低碳的旅游體驗環境的目的。
3. 2. 2 構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
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是指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是能夠對游客產生吸引力的各種低碳的事物和因素,這些低碳的事物和因素可以是各種自然低碳景觀,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低碳設施景觀,還可以是多樣化的綜合的低碳旅游產品。海島地區在構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時,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海洋、森林、濕地、湖泊等高自然碳匯資源的旅游價值,可以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或者生態旅游區吸引游客前來游覽。在充分挖掘自然低碳旅游景觀的同時,在不破壞海島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經過嚴格技術論證,海島地區可以建設各類人工低碳旅游吸引物,如低碳的建筑設施、低碳的旅游社區與低碳的旅游港區等。在整合自然與人文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基礎上,海島地區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優勢,開發各種低碳旅游活動,如海上沖浪、海釣、潛水等各種體育活動和以療養為主的康體類旅游活動產品,吸引游客。
3. 2. 3 構建低碳的旅游設施。
低碳旅游設施是指利用各種低碳的材料和低碳技術建造的用于提供旅游接待服務的基礎和專用設施。
低碳旅游設施的建造主要應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運用低碳技術和低碳材料的運用; 二是,在使用過程中低碳的排放。低碳的旅游設施主要體現在低碳的旅游交通設施、旅游住宿設施、旅游服務設施、海島環境衛生服務設施與低碳能源供應設施中。海島地區構建低碳的旅游設施可從幾方面考慮: ( 1) 使用電瓶車或者新能源車等交通工具替換傳統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能源的車輛,構建低碳的交通道路設施; ( 2) 海島地區應該嚴格規范各類賓館的建設,或者建設時應經過嚴格的低碳技術論證,海島旅游住宿設施應該以傳統的漁家小院為主; ( 3) 漁家樂或者其他的食宿設施在不降低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注意廢棄物品的回收工作; ( 4) 海島地區應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低碳排放的能源供應系統替代老式的以煤炭或者薪柴為主的能源供應系統; ( 5) 發展低碳的旅游環境衛生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海島各種生活或者生產垃圾可以選擇島內簡單回收處理,或者直接運往大陸進行生態低碳處理,應建立循環污水處理裝置,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建設生態廁所,使用生態的垃圾桶。
3. 3 旅游者。
低碳旅游不僅僅應是一種理念,一個口號,更應該是旅游者身體力行的實踐,在出游過程中踐行低碳的旅游消費方式 。所謂低碳的旅游消費方式可以理解為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減少或者補償個人旅游碳足跡。在旅游過程中,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個人碳足跡具有明顯的差異。以旅游交通為例,在跨國旅游活動中,以距離衡量,航空旅游雖然只占 17% 的旅游行程,卻占了 54% ~75% 的旅游碳排放量; 而相反,公共汽車交通和鐵路雖然占到了所有旅游運輸量的 16% ,但卻只占了 1% 的碳排放總量。在瑞典,1 000 km 的旅游距離,如果選擇使用風和水能源的鐵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為 10 g,如果選擇航空交通,碳排放量為 150 kg。
伴隨全球能源危機與氣候變暖壓力,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在全球興起,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踐行低碳的旅游消費方式。在海島旅游開發中,環境的保護與旅游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成為一對很難調和的矛盾,在開發與保護的對立中,應該倡導低碳的旅游消費方式。主要包括:( 1) 在同樣條件下應優先選擇低碳的旅游景區,學習低碳旅游方式和減少碳足跡的方法,并在旅游過程中參與旅游碳中和; ( 2) 選擇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選擇旅游交通工具時,應盡量選擇鐵路、長途汽車、自行車或者徒步的方式取代高碳排放量的航空與自駕游的交通方式; 在旅游景區,交通方式應優先選擇徒步、租賃自行車或者乘坐景區提供的電瓶車; ( 3) 由于海島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與內陸相比,海島一般具有多層次的生態環境,呈現多層次的生態種群,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保護海島脆弱的生態環境,并抵制各種以野生動植物制成的紀念品; ( 4) 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應優先選擇帶有旅游標簽的旅游酒店,優先考慮各種綠色食品、生態食品,以當地的食品為主,節制欲望,力行節約,盡可能的不浪費能源,盡量減少制造太多的垃圾; ( 5) 在進行旅游活動的選擇時,旅游者應優先考慮體育、運動、康體類等低碳的體育活動。
4 結 語。
全球氣候變暖與能源危機,低碳經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不可避免的趨勢,旅游業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向低碳的旅游發展方式的轉型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低碳旅游發展方式勢必成為旅游業競爭的重要戰略高地,誰能率先成功的進行發展方式的轉型,坐擁低碳旅游發展方式的話語權,誰就能在未來全球化旅游競爭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海島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利用其天然碳匯體的發展優勢,倡導低碳的旅游開發與發展模式,降低旅游發展過程中碳的排放量,保護好海島生態環境。低碳開發和發展模式應成為解決海島環境保護與旅游開發這對矛盾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海島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生態旅游;教學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256-02
《生態旅游學》是許多旅游院系都開設的一門專業課。在綜合考慮當前這一領域的問題和背景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針對現存問題和發展新趨勢的課程新框架,現提出來供交流探討。
一、整合生態旅游教材內容
近十年來,“生態旅游”成為旅游業中一個時尚和流行的名詞,國內一批學者也相繼對其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出版形成著作,成為各相關院校旅游專業課程教材。這些著作中代表性的有:由盧云亭和王建軍合著,2001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態旅游學》[1],全書共十章內容;由嚴力蛟所著,2007年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的《生態旅游學》[2],全書共二十章內容;以及張建萍主編,2008年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生態旅游》 [3],全書共十三章內容。這些著作內容雖有簡有繁,但大致都按照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資源和評價、規劃與開發、游客與市場、管理與發展等幾個部分編排。這幾個部分從前至后的邏輯安排,同時也是旅游專業中幾乎對每一種業態教學的普遍體例,學生對每個部分的相近知識已經有較多的學習積累。
因此,根據以上教材,結合其他文獻資料,作者安排了以下幾部分的生態旅游教材教學內容:第一,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第二,生態旅游資源及其評價,第三,生態旅游規劃與開發模式,第四,生態旅游者與生態旅游市場,第五,從當地政府、旅游企業、社區居民、旅游者等多視角的生態旅游管理考察。
二、凸顯低碳旅游前沿熱點
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大力發展低碳旅游,已成為中國旅游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節能減排工作,2010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著重在賓館飯店、景區景點、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試點和綠色環保旅游企業創建四個方面,將發展低碳旅游作為推動旅游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
基于當前低碳旅游的實踐發展和形勢要求,因此在生態旅游學教材內容教學之后,安排了低碳旅游教學內容。除適應實踐發展的需求之外,主要還考慮到以下原因:生態旅游與低碳旅游同是關注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內容上并不矛盾,且后者由于直接應對氣候變化趨勢,強調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在研究中能夠量化、更具科學性,在實踐中能夠通過節能減排的措施實際推進、更具操作性;目前全國尚無低碳旅游相關專業內容,本院系也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對學生而言是一個知識空白區;作者近兩年來關注這一領域,并與人合作編寫了國內首部相關著作 [4],該書以匯總國內外相關資料、技術、運作模式和實操案例為目標,既是一個工作指南,同時也是一項探索性的研究工作,適于學生對此領域的初步了解和認識。
因此,主要按照該書的內容章節,安排教學內容。第一部分“低碳旅游的基礎知識及基本現狀評估”解決基礎概念和認識問題,重點闡明低碳旅游概念、內涵及特點,在此基礎上初步估算旅游業對降低碳排放的貢獻,闡明旅游業低碳化發展的優勢與意義,并對全球和中國旅游業的能耗狀況、節能減排現狀及潛力進行初步評估,對中國旅游業碳排放現存問題與降減途徑進行分析闡述。第二部分“中國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的政策框架與主要措施”解決發展背景及政策體系問題,主要對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五大領域組成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政策框架進行了介紹分析。第三部分“景區節能減排及低碳化發展的途徑與案例”解決旅游景區低碳循環發展問題,闡述了循環型低碳景區的基本概念、發展模式及運行流程,分析循環型低碳景區建設的途徑和措施,并以典型案例形式闡述示范低碳景區的發展思路與具體途徑。第四部分“綠色飯店節能減排途徑與案例”解決餐飲飯店業綠色集約發展問題,介紹了綠色飯店的概念與特征、飯店節能減排的意義、飯店節能減排的基本原理及國內外飯店業節能減排的發展現狀,分析通過制訂計劃、技術控制及制度安排推進飯店節能減排的途徑,介紹相關標準、扶持激勵等政策措施并對飯店的綠色能源管理進行了案例性介紹。第五部分“低碳旅游城市發展及案例”解決旅游城市資源退化和環境污染問題,在闡述低碳旅游城市相關概念內涵與主要特征基礎上,對低碳化發展的思路、原則、目標、戰略和途徑進行分析。第六部分“綠色環保旅游企業創建途徑與案例”解決旅游企業綠色環保創建和評定問題,簡述綠色環保旅游企業的概念內涵與主要特征,介紹綠色環球21、ISO14000等國際上較為成熟的環境認證體系,對綠色環保旅游企業的創建思路和途徑進行重點分析。第七部分“其他相關領域低碳發展”從概念、內涵特征、主要方式、技術和做法等角度,分析綠色旅行社、綠色旅游者、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等相關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問題。第八部分“低碳旅游的融資模式借鑒”解決旅游業低碳發展的投融資問題,主要是介紹并借鑒國內外相關產業和領域在低碳化發展中成熟的融資政策和模式。
三、經由實踐提升理論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作者了解到,學生對生態旅游的實感非常欠缺。由于對實際情況認識的欠缺,學生對生態旅游的理解普遍停留在“到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去旅游”或“在旅游發展中要強調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對生態旅游“保護、發展與分享三者一體”的概念內涵認識不深刻。
為加深學生對生態旅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理解,組織了一次全體學生的外出實習。綜合考慮交通、安全和實習地點的典型性,選擇了北京郊區門頭溝的爨底下村和靈山風景區的兩日一晚行程。爨底下村是以北京典型的溝域生態為基礎、以明清風格的村落景觀為特色并提供食宿接待的旅游村,而靈山景區則是以山地生態景觀為主要吸引的風景區,二者地理相近、類型有別但都可屬于生態旅游范疇。出發之前,要求學生從旅游專業尤其是從生態旅游的視角,對實習地進行綜合考察和獨立思考,在實習體驗結束后,又組織了一次專門的討論課。課間,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探討,加深了對兩個旅游區生態旅游發展的認識:兩個旅游區都有良好的生態景觀作為旅游吸引,是其發展生態旅游的資源基礎;爨底下村以村委組織旅游公司收取門票、投入進出村的道路等設施,而村民以自家的院落參與食宿接待,這一發展模式既保障了公共設施的投入和整體接待質量的提高,又讓當地村民充分參與得到旅游發展的實惠。對案例的剖析加深了學生對生態旅游地旅游經濟發展復雜性的認識,對生態旅游概念中關于如何保護、怎么發展以及利益分享等有了實際的認識。進一步,通過作者引導,學生對靈山景區建筑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協調、接待服務質量的提高、登山線路的多樣化安排以及與爨底下村的資源整合、周邊旅游點產品組合等問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小結
總結起來,對《生態旅游學》的創新教學實踐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通過對《生態旅游學》各版教材的比對和整合,讓學生了解了這一分支學科目前的發展現狀,對“生態旅游”這一研究領域有了較全面的認識;通過對低碳旅游的教學,學生對低碳旅游的概念、計算和景區、飯店、城市等實踐領域的低碳發展有了基本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學生對此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為此以“高星級酒店的低碳化運營”為題,還面向全校舉辦了一場開放性的學術沙龍;最后,實習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一方面深化了對生態旅游發展的實際認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理論深入的興趣。從對生態旅游這一旅游專業課程的教學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學科和研究領域都在隨著實踐而發展,因此對于專業教學而言,也應該隨著時展和實踐需求而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盧云亭,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 嚴力蛟.生態旅游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篇9
關鍵詞 低碳旅游 低碳經濟 節能減排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一、低碳旅游的內涵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 。它不僅對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2009年11月1日, 我國首次在深圳 “2009·旅游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提出了“發展低碳旅游”的口號,鼓勵旅游行業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二、文獻綜述
我國對低碳旅游的研究起步較晚,多以宏觀定性分析為主,而國外則綜合采用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低碳旅游的內涵實質。NataliaTabatchnaia-Tamirisa (1997)在夏威夷用投入-產出的方法對旅游者的能源需求進行了評估,探索了能源利用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聯系。Susanne Becken(2002—2003)從利用模式、能源利用與交通方式等多個角度,對旅游能源利用進行了深入研究。Sabine Perch-Nielse 等(2009)構建了測算瑞士旅游溫室氣體密度的體系,為衡量國家旅游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新參考。近幾年,低碳理念持續升溫,開始出現從不同角度針對旅游業碳排放的研究,同時出現了Susanne Becken 等代表人物。
三、發展低碳旅游的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完善低碳旅游政策制度。
發展低碳旅游是一項系統的、關聯性極強的工程,為了保證低碳旅游的順利發展,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首先,建立健全低碳旅游法律法規,為低碳旅游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完善低碳旅游金融與投資政策,制定融資信貸政策,為旅游企業發展低碳旅游解決融資難問題。第三,建立完善發展低碳旅游的行政政策與制度,如政府可以在能源稅的基礎上開征碳稅。第四,建立健全低碳認證制度與優先發展和項目準入政策,作為各政策制度的重要補充。
(二)加強低碳能源、材料的開發與運用。
要適應低碳旅游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在低碳能源與材料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成就。應該做到加大低碳科研經費投入,開發新能源,為低碳旅游提供“動力”支持。其次,要加大對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同時還要吸收引進國外相關的先進技術,促進我國低碳旅游的發展。
(三)建設低碳旅游實驗示范區(點)。
低碳旅游示范區對于全國景區和相關企業具有示范效應,能夠很好的宣傳和引導低碳旅游,進而達到“先示范,后總結經驗,再逐步推廣”的效果。建設區域性的低碳旅游試驗示范區主要應該在以下三個區域開展:一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二是工農業旅游示范點,三是消費者低碳消費意識強烈的地區。” 此外,還應建設行業性的低碳旅游示范點,如低碳旅游酒店、低碳旅行社等。
(四)加強低碳旅游的教育與宣傳。
宣傳不僅能夠讓低碳旅游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話題,而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首先是對旅游者的宣傳教育,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主體,人數眾多,成分復雜,從一定意義上說,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識是使低碳旅游得以推廣發展的關鍵。其次是對旅游相關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的宣傳教育,因為管理者的低碳素質直接關系到低碳旅游服務質量與低碳旅游產品壽命。
(五)打造低碳旅游產業鏈。
旅游產業鏈包括旅游交通、景區、旅行社、旅游酒店,為實現旅游業的低碳化,低碳旅游產業鏈的打造至關重要。第一,建設低碳旅游交通,旅行社采用包車或包機直達的方式,使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提倡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代替自駕車。第二,旅游景區合理限制客流量,科學規劃景區,加大低碳旅游項目的開發與推廣。第三,建設低碳旅行社,制定低碳旅游線路,宣傳咨詢業務實施電子化,培養具備低碳旅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導游。第四,建設低碳旅游酒店,酒店使用新型能源,選擇環保建材,減少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提供綠色食品等。
(六)培養低碳旅游者。
旅游者的低碳化是實現低碳旅游的核心內容。旅游者應該樹立了低碳意識,將旅游享受與低碳環保緊緊結合,嘗試接受新興的低碳旅游方式。其次,改變出行方式,盡量采用綠色環保出行方式,以徒步、自行車、電動車等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駕車、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主動參與體驗低碳旅游活動,推廣低碳旅游。第三,主動參與體驗低碳旅游活動,盡量使用耐用環保物品,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避免奢侈消費。
四、小結
發展低碳旅游是一項綜合而漫長的建設過程,各地方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發展低碳旅游的障礙因素。然后應當從全局出發,綜合把握各方利益,合理規劃發展低碳旅游的策略及措施。建設和發展低碳旅游必將改變我國傳統的旅游方式,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注釋:
劉嘯. 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 中國集體經濟,2009, (13) : 81 - 82.
梅燕.發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梅燕.發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商業研究,2010.09.
篇10
關鍵詞:低碳旅游;理念;北部灣;旅游發展
溫室氣體的高排放量不僅不同程度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同時也在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世界各個國家都采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盡量減少國內碳的排放量。中國也是如此,在政府政策的感召下,各行業都在盡量想辦法降低生產中的碳排放量。但是為了降低碳的排放量而停止旅游行業也不現實。因此如何尋找一個能夠繼續旅游但同時也能盡可能不破壞旅游區環境的旅游方式成為了社會的熱點話題。低碳旅游即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落實低碳旅游不但能夠滿足人們旅游的需求,拉動旅游城市的經濟同時也可以將對旅游城市的環境破壞降至最低。這種環保的旅游方式的推行對北部灣經濟區這類具有豐富旅游資源但同時本身生態系統比較薄弱、容易受到影響的旅游景點而言更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因此其更應當結合自身旅游特點和實際情況將低碳旅游落實到發展實處。
一.低碳旅游的出現和發展
(一)低碳旅游的內涵。
低碳旅游是低碳經濟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這種新的旅游方式的產生為旅游行業實現永久發展這一目標提供了保證。目前針對低碳旅游已經有學者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鄧琳琳和林喜慶認為:低碳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時,具有低碳的意識,把種種旅游消費方式的碳排放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盡可能地降低碳排放的旅游方式。其中有政府和旅游機構推出的有關環保旅游的路線和交通工具等。富筱琪認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過程里計算二氧化碳,盡可能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旅游,還要用自己的行為去補償行動所排出的“碳”。蔡萌和汪宇明認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時,經過利用低碳技術以及提倡低碳旅游消費形式,來獲取較高的旅游體驗質量與較大的旅游經濟和社會以及環境效益的一項永久發展形式。
(二)低碳旅游產生的背景
低碳經濟是人類為保護地球家園提出的口號,而低碳旅游則是低碳經濟的衍生物。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人類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同時地球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僅僅百年的時間地球的平均氣溫就發生過兩次大波動,且全球氣溫一直處于整體上升的趨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地球氣溫的上升趨勢更是明顯。不斷上升的氣溫不僅僅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作息,同時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升高、紅樹林生態平衡的破壞無一不昭示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壞境正在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境地。馬爾代夫是很多人們都夢想去的旅游天堂,但是近年來全球氣溫的逐漸升高,已經讓馬爾代夫的海平面不斷上升、海水不斷被污染,若氣候變暖一直不能緩解,這個人們心中向往的天堂最終只能成為回憶。
(三)低碳旅游的發展現狀
外國施行低碳旅游的時間早,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世界自然資金會提倡假日碳足跡工具,并算出游者的碳足跡分數并通過分數引導和教育旅游者改變自己的旅游方式,向著低碳旅游看齊。從這也可出,旅游確實影響旅游景區的環境。而這種碳足跡的發明也正是讓人們能夠在旅游的同時給當地的環境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哥本哈根是一個低碳旅游建設較好的國家,在其酒店里都是可循環利用的東西,且人們日常旅游也都是以自行車為主。國家為鼓勵市民和外來旅者用使用自行車出行,所有交通工具的變化頻率都是根據自行車車道與停放位置進行設置的。可見國家本身對居民低碳生活和低碳旅游的支持與鼓勵。
對我國而言,低碳旅游觀念在旅游也剛剛有一點的發展,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民自己花錢進行的北極低碳旅行。廣西北部灣是我國著名的海濱旅游景點同時也是我國實施低碳城市建設中的重點規劃目標。作為一個旅游城市,要想發展成為一個低碳城市,城市領導者應當積極引導本地和外來游者落實低碳旅游,從而達到在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也能夠減少因旅游而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據筆者統計,當前針對低碳旅游這一領域的內容研究還是較少,在此筆者就低碳旅游的特點和廣西北部灣地區的旅游特點對如何實現廣西北部灣地區的低碳旅游和如何盡量讓旅游者實施低碳旅游這一話題進行論述。
二.北部灣地區進行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廣西北部灣地區中有三個海濱城市,一個近海城市,具有著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利用旅游業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是對當地旅游資源的充分應用。但是海濱旅游開發前期都是粗放開發方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且隨著后來交通的發達以及旅游可量的增加,更對當地的旅游環境造成了極嚴重的破壞,高交通排放量及高數量旅游者帶來的高碳化旅游經濟在帶動了北部灣經濟的同時也極大破壞了北部灣的生態環境。為了實現北部灣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盡量減少旅游給該地區造成的傷害,實行低碳化勢在必行。
很多研究顯示,旅游者旅游時通常都有揮霍傾向,這會導致旅游資源的浪費。且有的旅游人員因道德意識不強,在旅游過程中隨地亂扔垃圾,在石壁上刻字,這些行為不僅會影響景區的美觀程度更甚者會給景區環境帶來無法恢復的影響。在以前一味注重經濟發展而忽略了可持續生態經濟發展的經濟發展觀念下,沙灘周圍都是接送客車與家庭轎車。雖然交通工具的使用卻是提高了人們生活的效率,但是長此以往的高效旅游也會給旅游區的環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三.北部灣低碳旅游的措施分析
(一)城市的低碳規劃
1.旅游行業
旅行社是旅游行業中的一個重壓部分,旅行社在低碳旅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行社可以研究開發一些低碳旅游產品,研究一些低碳旅游方案,設計旅游路線,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設計一些徒步旅游或者是自行車旅游的線路等等,知道旅游人員親近自然和熱愛自然,降低碳的排放量,進而保護海島旅游可以持續發展。初次以外,旅行社還可以利用優秀的導游來引領旅游者的活動,使旅游人員的行為符合低碳旅游觀念,導游可以向游客們介紹如何才能夠實現低碳旅游,將低碳旅游始終與旅游活動相伴。
2.旅游景點
旅游景點是旅游活動中一個重要部分,為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徑。在景點開發時,堅持做到提高利用率,盡量較少開發的原則,盡量開發一些低碳旅游資源。海濱景點從規劃時,就將低碳的觀念貫徹其中,實行低碳評價機制;景點的建筑用料言盡量地使用環保的材料,盡量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等一些情節能源;景點的管理也要實行低碳的管理方式,盡可能地降低辦公用紙的使用量等等;除此以外,旅游景點還可以使用可循環利用的電子門票,環保垃圾桶等,實行低碳旅游衛生設施。
3.旅游交通工具
交通是旅游時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具有很大的減少碳的排放空間。發展與完善城市原有的交通用具,利用低設施污染設施,防止造成海濱周圍水體資源的污染。旅游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應當鼓勵居民或外來游客能夠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并在城市建設中提供免費自行車供應點以及固定自行車停車地點和相應的自行車道。讓游客能夠在旅游中通過這種低碳交通工具感受景區和景區所在城市的風光與特色,同時若有必要的話,還可以提倡旅游者徒步,這樣不僅能夠呼吸景區的新鮮空氣同時也能夠領略沿途美好風光。
(二)成立低碳組織推進低碳理念
從城市的低碳旅游構成來講,政府部門對其有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不僅控制著碳排放的制造者,還影響碳排放的消費者。企業低碳生產產品設計以及產品宣傳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還有可能出現旅游者不感興趣的現象,于是,低碳環保的宣傳工作就顯得比較重要。需要政府部門以及有關部門在制度與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對于近海城市低碳旅游的發展,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努力,明確分工,制定可行的計劃項目和實施內容等。低碳組織將依據各個部門的要求,對海濱旅游區的低碳發展進行監督與落實,并要加大對其的懲罰力度,采用科學的手段完善海濱旅游區的低碳旅游建設。
(三)城市旅游區餐飲低碳化
旅游者與城市居民的日常餐飲也是碳量排放的重要部分,因此城市要能夠從低碳旅游這一觀念出發,建設低碳餐飲,從用具、原料等各個環節實行低碳安排。第一用耗能比較低的烹飪設施。多多的使用節能減排的灶具,耗能比較低的鍋具,感應的水龍頭等等。第二,使用可循環利用的餐具。和可循環利用的餐具比較,易拉罐和塑料制品等碳排量就比較高。因此就可以用容易分解的物質來取代那些不容易分解的物資,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第三,飲食所需要的材料實行低碳采購。第四,用低碳的烹飪方式進行烹飪,比如將武火更改為文火,少一些爆炒菜,多食用一些拌菜等,降低碳的排放量。
四.總結
低碳旅游為低碳經濟背景下所出現的一種旅游形式,在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狀況下,提倡旅游者在旅游過程里降低碳的排放量,保護環境。北部灣是一個具有著豐富旅游自然但同時生態系統也相對薄弱的旅游發展區,而實行低碳旅游則是實現該地區的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旅游對該地區環境破壞降至最低的最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德艷.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業發展變革[J].旅游學刊.2010(03).
[2]張坤民,潘家華,崔大鵬.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J].北京社會科學,2008.
[3]王立峰,陳潔,章昌平.低碳旅游理念與開發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1(18).
[4]張艷玲,李悅錚,曹威威.基于低碳視角的我國海島旅游發展初探[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1(06).
[5]李小明,張兆干,林超麗.基于低碳經濟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區的構建研究—以江蘇省丹陽市飛達村為例[J].河南科學,2010(05).
[6]黃文勝.論低碳旅游與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J].生態經濟,2009(11).
[7]黃玉斌,曾其龍.低碳旅游視野下的桂林旅游企業競爭力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2(02).
[8]劉曉.低碳旅游—北京郊區旅游未來發展新模式[J].北京社會科學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