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營經濟發展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1: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轄6鎮7街道,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本地戶籍人口68萬,外來暫住人口70余萬,日均流動人口20萬。義烏歷史悠久,建縣已有2226年歷史,1988年撤縣建市。先后涌現了“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宋朝抗金名將宗澤、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朱丹溪及現代教育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歷史學家等歷史名人。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從傳統農業小縣躍升為市場大市、經濟強市。年,義烏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17位;綜合競爭力居浙江省22個縣級市首位。年,全市預計實現實現生產總值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按去年同徑統計,預計完成財政總收入29.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3%和1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90億元,比年初增長23.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9億元,比上年增長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8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7%。
一、義烏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縱觀我市民營經濟形成和發展,大致可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萌芽起步階段(1978-1987年)。改革開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里兩地自發形成了小商品市場,這是義烏民營經濟起步的標志。當時的義烏縣委、縣政府從實際出發,于1982年率先開放了小商品市場,并確立了“興商建縣”的發展戰略。二是穩步發展階段(1988-1991年)。全國經濟過熱,通脹問題突出,為此,國家實行財政、金融雙緊政策。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市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發展的時期。三是全面拓展階段(1992年-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十五大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至此,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逐漸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生力軍。四是接軌國際階段(年至今)。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市民營經濟加速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間、更高的層次上實現新的提升和發展。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規模總量倍增,主導地位日益凸現。到年11月底止,全市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69780戶,民營企業8831萬家。浪莎、夢娜、新光、能達利等一大批民營企業在短短六、七年時間迅速成長,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目前,占民營企業總數5%的龍頭企業,實現了全市1/3以上的工業總產值。民營經濟已成為義烏經濟的主體和支柱,全市gdp、工業總產值、市場成交額、財政總收入的90%以上均來自民營經濟。
(二)塊狀經濟崛起,產業集群日益明顯。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貿工聯動”戰略,依托市場發展小商品制造業,“小商品、義烏造”的塊狀經濟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針織襪業、飾品、服裝、工藝品、拉鏈、化妝品、文化用品、玩具等十四大優勢行業,其中飾品產量占全國的65%以上、襪業占35%以上、拉鏈占30%以上,呈現出“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小規模,大輻射”的發展態勢。
(三)創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識日益增強。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術、科技型民營企業69家,建立各類研發機構52家,其中省級研發中心2家。民營企業資本投入結構逐步優化,去年投入技改資金24億元。全市累計引進意大利、韓國等先進襪機3萬臺(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資金2億元,引進德國布魯克那bopp薄膜生產線;百思得公司和威龍公司共同投資3.5億元開發氨綸新產品。創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共注冊商標5000多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件、浙江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30件(只)。
(四)主動接軌國際,發展空間日益擴大。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去年我市經濟外向度為33.8%,比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全市擁有自營出口權的民營企業264家,實現自營出口7.3億美元。市場外向度達50%以上,年出口標準集裝箱貨柜20萬只,有5000多名外商常駐義烏從事小商品采購,市場商品已輻射到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國外設窗口、辦市場、建基地,形成了市場、商品、商人“三位一體”的對外輸出格局。
(五)主體構成優化,整體素質日益提高。許多家族制民營企業已由“前攤(店)后廠”向公司制企業過渡。全市現有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的民營企業53家,年納稅超100萬元的民營企業155家,年出口超500萬美元的民營企業20家,形成了規模企業、中小企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此外,經營者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去年我市組織外語、電腦等各類實用培訓10多萬人次。在民營企業家中有全國
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分別占35%、36%,外來務工人員當選市人大代表有11名。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市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是促進了綜合實力快速躍升。我市經濟之所以在近年來國內市場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民營經濟的先發和活躍。二是促進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分工和農村經濟的專業化,推動了塊狀經濟崛起。去年,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為4.2:52.1:43.7。三是促進了城市化快速推進。近年來,通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民間資本成為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在去年100億元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資本占到70%以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從1995年的15.8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45平方公里。四是促進了社會就業。68萬戶籍人口的義烏,為社會提供了100多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吸納了60余萬中西部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為統籌區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加快義烏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我市民營經濟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關鍵在于抓住了兩個機遇,一是在計劃經濟日用品嚴重短缺的特殊環境下,憑借改革的“先發效應”形成的區域間、城鄉間一系列落差優勢的發展機遇;二是中央確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市在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中,致力優化“四個環境”。
(一)提供積極的政策環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個放寬”(即放寬個體戶工商登記),“兩個發動”(即發動千家萬戶發展種養業,發動千家萬戶發展工商業),“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農民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五項扶持”(即政治上鼓勵、資金上照顧、技術上指導、法律上保護),到九十年代的“以商促工、工商聯動”、“強化產業支撐”、“經濟發展六項獎勵政策”等,這些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市民營經濟的發展。進入新世紀,我市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在降門檻方面,在原有的寬松政策基礎上,再實行“四個放寬”,即:放寬股東資格條件,放寬企業經營范圍限制(法律法規限制除外),放寬注冊資本到位時間、數額、出資方式的要求,放寬工業區新設企業和市外投資企業注冊登記條件。在筑平臺方面,大力實施“貿工聯動”策略,加速義東北和義西南兩大產業帶開發,鼓勵民營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在促提升方面,積極實施“名牌帶動”策略,鼓勵企業爭創品牌,推動產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對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政府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和20萬元。在強服務方面,我市著力在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審批方式上下功夫,開辟了外商投資專窗,推行網上并聯審批,受到了廣大民營企業的歡迎。
(二)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場硬件”文章。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市已形成以中國小商品城為龍頭,以各專業市場、專業街相支撐,以要素市場相配套,以國內外分市場相呼應的多層次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目前,我市正加快32.4平方公里的國際商貿城建設,其中一期市場已投入運行,建筑面積達88萬平方米的二期市場已結頂,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另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場軟件”文章。深入開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活動,健全市場準入和重點商品監管制度,對市場商品實行劃行歸市,促進商品營銷專業化;堅持打防結合,依法強化商品質量管理,今年以來,累計檢查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2.9萬余戶(次),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362起;強化稅收依法征管,大力推行建帳建證,全面推行銀行網點申報納稅。廣泛開展“打造信用市場、創建信用商位”活動,進一步完善信用登記查詢、評價、監督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
(三)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在產權制度方面,不搞唯成份論,積極對公有制經濟進行民營化改造,在競爭性領域確立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目前,義烏基本完成國有、城鎮企業改制工作,除電信、供電、金融等國家專營領域外,公有制經濟基本上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自1991年以來,共出讓各類用地2.3萬畝,籌集建設資金130億元。在投資體制方面,建立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籌資方式市場化的新格局,在市場建設、舊城改造、社會事業等基礎產業領域,確立了民間資本的投資主體地位。在金融服務體系方面,義烏金融部門破除“貸公不貸私”觀念,早于1982年率先在全國開辦了個體信貸業務,允許個體工商戶開立結算帳戶,“成份”障礙基本掃清。目前全市60%以上貸款流向民營企業。同時,積極籌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緩解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收購股權、控股上市公司等,爭取“借殼”上市,拓展直接融資渠道。
(四)健全有序的就業環境。我市從建立“三張網”著手,進一步完善就業環境。首先是建立了城鄉統籌就業網。制定出臺《義烏市推行城鄉統籌就業實施意見》,打破城鄉就業壁壘,構筑起以“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城鄉一體勞動就業制度。其次是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網。全方位開展勞動保障年檢,重點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及時發放工資、參加社會保險,規范勞動用工行為;對“欠薪大戶”由專人負責,實行實時監控;在勞動監察大隊、鎮(街道)勞動社會保障服務所建立投訴舉報“綠色通道”,快速處理勞動糾紛;定期召開勞動糾紛處理聯席會議,協調處理重大勞動糾紛;同常山等勞務輸出縣市建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互動機制”,提高勞動者的法制意識和維權觀念。再次是建立了公正司法保護網。積極推行人民調解與
民事訴訟相銜接試點,構筑“大調解”格局。一季度,全市排查調處矛盾糾紛515起,調解成功率達99%。堅決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對民營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給予平等的司法保護。三、推動義烏民營經濟新飛躍的基本思路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民營經濟的集聚化、科技化、國際化、規模化、股份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強。與此同時,我市民營經濟產業層次和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人才缺乏等問題進一步凸現。這些矛盾和問題,與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同時顯現,標志著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正在進入一個增長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提升發展水平,再創新優勢、實現新飛躍的歷史性任務。
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我市民營經濟新飛躍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確保市場長盛不衰為核心,以國際化和工業化為重點,強化三大意識,構建三大平臺,不斷增強我市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具體要著力抓好以下三個重點:
(一)強化規劃意識,構建大發展平臺。以建設國際性小商品流通中心為目標,加快國際商貿城建設,大力推進市場現代化和經營國際化。圍繞制造業產業鏈、市場消費產業鏈,加快培育新興行業,完善商品市場體系。積極發展境外專業館和國內精品館,吸引知名小商品制造企業到義烏直銷。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提升市場信息化水平。以建設國際性小商品制造中心為目標,建設先進小商品制造業基地。大力實施“貿工聯動”和“名牌帶動”,加快義東北、義西南兩大產業帶開發建設,做大做強優勢行業和企業,努力造就具有“小商品、義烏造”鮮明特色的塊狀經濟。
(二)強化國際意識,構建大接軌平臺。一是要完善“大通關”體系建設。加快國際物流中心二期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運用現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快通關速度,提高通關效率。二是要提升義博會外向度。篩選市場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好、出口優勢明顯的日用消費品為參展產品,完善企業參展資格標準,提高境外企業參展比例,優化參展企業地區結構。三是要積極引進國外知名采購主體。積極引進國際采購商、連鎖超市、外貿機構來義烏采購商品,擴大義烏市場份額。四是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引導經營主體到境外設立貿易機構和商品專業市場,建立國際營銷體系,增強跨國銷售和經營能力。
(三)強化創新意識,構建大提升平臺。致力科技創新,積極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加強與大院名校的科技對接,支持規模企業建設研發中心,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國際一流生產裝備,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際性小商品研發中心。致力制度創新,引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企業通過實施收購兼并、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大,加快企業上市步伐。致力管理創新,完善開放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健全高級人才培訓體系,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
四、當前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問題及建議
當前,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和新的發展階段。但是,應該看到,實現民營經濟轉型,現階段面臨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對民營經濟的社會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黨的十六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經濟創造了更加寬松的政治環境。但目前社會上對民營經濟的歧視仍未徹底消除。與公有制經濟相比,與外資形成的經濟成分相比,民營經濟得到的仍是“次國民待遇”,對不同所有制經濟在市場準入、稅收等方面的兩個標準、兩套政策、兩種待遇現象仍然存在。二是促進規范民營經濟發展的法規建設滯后。一些法規的某些條款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如《民法通則》中對民營企業法人解散或破產時“進行清算”規定比較抽象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同時,隨著新型服務業不斷拓展,如汽車陪駕業等一些新的服務領域層出不窮。但因缺乏法律依據,有關部門在審批、辦證時難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三是政府對民營經濟的管理有待改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計劃經濟管理手段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審批手續繁、環節多、效率低、周期長,企業負擔較重;宏觀調控力度不夠大,政府的監管體系不夠完善。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原則。對民營經濟實行國民待遇,凡是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都應允許民營經濟進入;凡是公有制經濟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民營經濟也可以享受。進一步開放電信、能源、交通、文化等投資領域。改進企業登記管理,放寬民營企業審批條件,降低民營經濟市場準入門檻。
篇2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融資難 拓寬渠道
一、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1.融資需求強烈,資金用途明確
一份對55家民營企業2004年~2006年三年的融資情況調查數據顯示,有貸款意向的企業53家,占全部被調查企業的96.3%;最近3年曾經向銀行申請過貸款的約占60%以上,主要用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擴大再生產,其中62.5%的民營企業用于擴大生產,用于維持正常生產的僅占25%。資金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成長發展的關鍵因素。
2.貸款門檻高、抵押物品種較單一
在走訪調查的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表示根本無法或很難達到現有金融機構信用貸款的評級要求,很難提供符合金融機構規定的抵押物種類或足額抵押物,在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還存在抵押物折價過低且貸款數量少的問題。調查顯示,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放貸總量的80%以上是通過抵押或擔保機構進行放款的。在實際辦理抵押過程中,金融機構接受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廠房,設備、原材料等民營企業擁有優勢的資產則很少被金融機構特別是被國有商業銀行接受,即使被接受,這些抵押物的折價也相當低。而以設備作抵押物的,獲得的貸款金額甚至只有設備原價值的約10%,一些金融機構根本就不接受民營企業的設備抵押。
3.貸款期限短,數量不足
根據調查各金融機構向民營企業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相對于民營企業對當地GDP、稅收及就業等方面的貢獻而言,貸款比例顯得過小,且還存在著貸款期限過短等結構性問題,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獲得的貸款基本屬于一年以內的短期貸款,短期貸款比例占總貸款的80%以上,金融機構基本不提供或很少提供民營企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長遠發展所急需的中長期貸款,在融資貸款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民營企業必須提前3個月籌措還款資金,名義上一年期貸款實際只有9個月,提高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使用貸款的時效和效率。
4.企業融資擔保能力嚴重不足,擔保融資成本較高
在接受調查的民營企業中,有近80%的民營企業認為擔保機構的數量太少,作用不能夠充分發揮,運作機制很不健全。民營企業除向貸款銀行支付貸款利息外,還要向擔保機構支付2%~4%的擔保費用,因此,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實際上的融資成本要遠遠高于國有大中型企業。
5.地方性商業銀行和信用社已成為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國有商業銀行基層的權限太少,市級分行對基層銀行貸款的控制嚴格,批準手續繁瑣,成功率低。而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宗旨就是服務地方經濟,具備獨立法人資格,辦理貸款審批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具有較強的優勢。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1.民營企業方面的原因
(1)民營企業信用意識不強。一些民營企業管理層的現代企業意識,特別是信用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經營行為短期化、隨意性大,對金融機構的現代管理制度和方法缺乏認同,適應商業銀行信貸要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一定程度上存在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等問題。加上目前金融系統中企業征信系統不健全,失信行為的企業得不到相應的懲罰,即使通過法律制裁,金融機構即便勝訴,也很難對其進行執行,從而打擊了金融機構放貸的積極性。
(2)民營企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當前,秦皇島市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領域涵蓋面窄、生產性企業數量少,房地產和商貿流通領域等非生產性企業仍居主導地位。據粗略統計,目前秦皇島從事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產品生產的企業不足5%,雖然有像海灣公司等個別高科技生產型企業,但大部分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然很低,個別企業生產項目屬于國家限制發展行業。
(3)大部分企業缺乏合適的抵押、質押物。經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目前80%的金融機構選擇土地和廠房作為抵押物,但秦皇島市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存在著土地、廠房等證件不全的問題。
(4)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調查了解到,一些民營企業缺乏獨立的財務人員,缺乏完整的、連續的財務報表,能連續3年提供合格財務報表的民營企業很少,存在多本賬目的現象并不少見,受調查的金融機構普遍認為現有的財務混亂嚴重影響對民營企業放貸。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民營企業為降低成本、逃稅、取得結算和價格方面的優勢人為制造“多本賬”因素之外,稅賦不合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其稅賦待遇不如外資企業,政策上不如大型企業,客觀上降低了民營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過低的盈利能力當然會影響到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貸款。
(5)民營企業缺乏主動適應商業銀行對財務制度合理要求的意識。毫無疑問,準確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規范的財務報表是商業銀行必須考慮的因素。但是,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沒有認識到這是商業銀行規范化管理的客觀要求,沒有主動配合銀行提供準確、規范的報表,沒有認識到建立企業財務信用的重要性,分別對稅務、銀行等不同部門提供不同的報表,“多本賬”現象使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不相信民營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部分財務審計部門也沒有盡到財務監督義務,對民營企業的報表聽之任之甚至共同做假,導致了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信任危機,增加了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度。
2.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
(1)“抽水機”效應,導致民營企業信貸資金嚴重不足。國有商業銀行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特殊企業,其信貸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追求合理的盈利,盈利和風險控制目標的改變使得國有商業銀行把資金(存款)從經濟相對不發達、信用環境和信用記錄不好的地區轉移到經濟發達、信用環境和信用記錄更好的地區。以秦皇島市盧龍縣為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盧龍縣只剩下農業銀行,其余均已撤出。其他縣國有銀行也成為純粹吸收存款的分支機構。這樣,擁有信貸最終決策權的市級分行與民營企業在業務性、信息上的聯系與溝通更加困難,民營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嚴重制約民營企業的發展。此外,大型企業的貸款可為國有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利潤,耗費更少的貸款成本,例如:某國有商業銀行向一大型企業發放一筆10億元的貸款,需要兩個業務員就能夠辦理,而向中小型企業占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即使發放100萬元貸款,同樣需要兩名業務員進行辦理,所需手續與發放10億元貸款相同。因此導致國有商業銀行不重視民營企業的貸款需要,增加了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
(2)商業銀行信貸制度改革有些矯枉過正,內部權責不對等,部分金融機構寧肯采取保守的信貸政策。歷史上,各商業銀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無法收回的民營企業貸款,形成了一些不良資產,而一些民營企業也在銀行部門留有不良的“信用記錄”,導致縣一級放貸審批權已經完全被收回到市級分行,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對放貸的條件極其嚴格,個別銀行工作人員甚至出現追求“零風險”的思想。此外,商業銀行內部信貸責任追究制度日益強化也導致一些基層業務人員存在“不做不錯”的“恐貸”心理,即使在權限以內也不愿意放貸。
(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正逐漸步入以信用交易為主導的“信用經濟時代”,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然而當前社會信用信息體系還不完善,缺少一個被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普遍接受認可的中介性質的信用評估機構,民營企業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分享難以實現,導致一些民營企業資金用途的真實性、合法性不被商業銀行認可。
3.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對民營企業進行服務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例如一些民營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在為企業辦理貸款業務時,需要企業提供貸款所需的一些由政府部門出具的房產、土地等的評估證明,銀行只有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才能向企業發放貸款,但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門在對待民營企業時,服務意識不強,在為企業辦理時相關手續時,存在不規范、不透明的現象,個別工作人員會找各種理由來敷衍,搪塞前來辦事的企業,影響企業取得銀行需要證明的時間,對企業進行貸款造成不必要的阻礙和影響。
(2)贏了官司得不到執行的現象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的放貸熱情。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由于一些司法不公問題的時有發生,銀行在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打贏一些“惡意賴賬”企業的欠款官司后,即使贏了官司,由于對 “一些”惡意賴賬企業執行不到位,很難挽回銀行的經濟損失,特別是進一步影響銀行向民營企業發放貸款的信心。
三、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1.增強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和實力
民營企業在今后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一是要完善自身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和商業銀行要求,建立全面、準確、真實的財務制度,定期向相關各方提供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二是要增強信用意識及時還本付息,主動消除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存在的誤解和偏見;三是要保持合理的貸款水平,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加快資金回籠與周轉,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利用水平;四是要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主動了解、適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增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與聯系,實現融資信息的互動;五是要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的自身競爭力,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引進力度,不斷推動技術更新和產品結構升級,培育名牌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和落后淘汰的產品堅決退出市場,創新企業經營理念。
2.加快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缺失、信息不對稱是造成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信用需求、規范信用市場、完善信用制度、營造信用環境,對于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提升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抵御信用風險具有重大的作用。
3.加大政府和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通過建立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的定期溝通機制,加強三方聯系,及時交換信息,研究解決銀行和企業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既要促進銀行加大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又要幫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既要關心銀行貸款,又要關心企業還款,既要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又要解決銀行難貸款的問題,建議政府通過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拓寬服務領域, 從財政、稅收、政策性貸款和直接融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創造政府與銀企三方共贏的局面。
4.鼓勵現有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政府應鼓勵現有商業銀行進行各種金融創新以滿足民營企業的多樣需求。一是堅持商業銀行自主原則,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與風險控制。通過財政撥款與金融機構合作,運用財政貼息、風險分擔等方法,鼓勵商業銀行把錢貸出去;二是有針對性為某些特定民營企業提供有明確用途的短期應急貸款,將貸款對象嚴格限定于類似于農副產品收購加工等季節性資金需求特征十分明顯的民營企業;三是積極鼓勵各商業銀行開展倉單等抵押和質押業務,嘗試收購應收賬款等適合民營企業的金融創新。
5.引進外資銀行和國內民營股份制銀行
外資和民生、華夏等股份制銀行以中小企業貸款客戶為主,服務機制較好。要實現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就需要引進機制更好的銀行,可以嘗試先由企業走出去,與它們進行業務聯系,通過業務開展,最終吸引他們落戶。
6.鼓勵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隨著我國金融機構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金融市場越來越細分,專門服務于民營企業的民營金融機構必將應運而生。因為專門化的民營金融機構的優勢在于可以更加貼近民營企業,降低目前各商業銀行實行的受權受信制度的門檻,對提高民營企業融資的質量,從而達到企業和金融業和諧、互利的共贏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7.構建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
盡快建立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不以贏利為目的的準公益性的信用擔保機構和由民營企業自發組建的互助擔保機構以及商業性擔保機構。不管哪類擔保機構都應按照市場化、股份制原則運作,獨立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同時,要建立信用擔保基金的損失補償機制,設立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補償轉向資金,以維持擔保機構正常有效運轉。
參考文獻:
[1]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
篇3
關鍵詞:民營經濟;SWOT分析;徐州市
中圖分類號: F121.2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徐州市的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發展迅速。2015年,徐州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總量達3035.93億元,在全市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達61.2%;上繳稅收285.83億元,在全市稅收總收入中所占比重達41.8%。目前,徐州市中小微企業占全市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全市50%以上的稅收由中小微企業提供,民營經濟在徐州市經濟總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民營經濟發展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市場競爭力下降、企業盈利空間降低以及發展受限等諸多難題,急需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破解,從而為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不斷增強徐州市民營經濟的發展動力。
一、徐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
(一)優勢
1.完善的政策。為進一步改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有效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徐州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通過打造優質的融資環境、構建良好的融資平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等方式為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幫助,從源頭上解決了徐州市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
2.開放便利的平臺。徐州市政府在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中突出強化服務,創新載體,著力打造四大平臺,助推全市中小企業和諧發展,增強服務民營企業的能力。搭建融資平臺,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資金短缺瓶頸;充分發揮云服務平臺的作用,服務中小微企業。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平臺,構建信用評價體系,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大數據平臺,利用企業云計算大數據的優勢,充分挖掘企業實用信息,提高企業應對市場的能力。
(二)劣勢
1.民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徐州地處蘇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蘇南地區有很大差距,民營企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企業規模較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形成優勢。規模的限制導致很多企業可擔保抵押的資產很少,難以從金融機構取得所需資金,更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去籌集資金,從而導致很多企業發展中遇到資金短缺問題,限制了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2.民營企業管理混亂、發展方向不明確。民營企業起步較晚且多為家族式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在民營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在維系企業團結、提高凝聚力和市場應變能力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企業組織結構的升級,其弊端也日益顯露出來。因此,將民營企業逐步改造為現代企業管理體制顯得尤為迫切。
(三)機遇
1.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為徐州民營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徐州被確定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徐州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提升徐州民營企業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的程度,便于徐州企業深度開展國際合作,拓展企業發展所需的材料采購和資金籌集的渠道,產品銷售市場更加廣闊,從而為做大做強徐州民營經濟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2.進入高鐵時代帶來的機遇。隨著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全面開通,以及徐蘭、徐連客運專線的加快建設,徐州已經率先進入高鐵時代。徐州到北京、上海僅需兩個多小時,進入長三角、環渤海重要城市兩小時經濟圈,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將會加速向徐州集聚,一大批新興產業將會伴隨高鐵時代而興起,為徐州帶來眾多的發展商機,也將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的物流成本,不斷提升徐州市民營企業的盈利空間。
(四)挑戰
1.民營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缺乏市場競爭力。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消費者行為偏好的不斷變化,很多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投入少等原因,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民營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應積極創立企業的自主品牌,通過各種途徑提高產品及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加大研發力度,掌握核心技術,將企業做大做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民營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末端。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許多處于產業鏈末端的企業開始實施全產業鏈戰略,使得企業有可能從事并不熟悉的種植、加工等產業而影響了企業原有的利潤實現模式。因此,處于產業鏈末端的民營企業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將末端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做細,提高末端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加快發展徐州市民營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全面落實國家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應進一步深化和落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各項配套措施,發展和壯大中小企業專業化融資平臺,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合作,搭建銀企對接橋梁,從而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的資金短缺難題。其次,加快出臺政府采購扶持民營企業政策,提高政府采購民營企業提供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比例;進一步減輕民營企業負擔,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清理、減少和合并行政審批事項。第三,政府部門要轉變職能,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更新觀念,積極謀劃民營經濟發展。第四,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引導民企集群集聚發展。
(二)民營企業應注重內涵發展,增強企業盈利能力
首先,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發展模式過渡,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其次,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創新發展是民營企業的動力和源泉,民營企業要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和推廣力度,堅持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民營經濟只有依靠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第三,加強民營企業自身信用建設,構建良好的信貸環境。民營企業必須立足企業長遠利益,恪守信用關系,樹立信用觀,按期償還到期的各種貸款,促進償貸業務的良性發展,不斷加強誠信教育,從而為民營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信貸環境。第四,加強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提高企業應變風險的能力。民營企業要建立健全組織結構,不斷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加強財務管理,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逐步提高理財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促進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積極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
民營企業由于在徐州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為推動徐州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推動科技進步以及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全社會要關心愛護民營企業,努力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環境,要把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各地各有關部門工作指標體系,加強考核監督。切實提高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透明度,增強全社會理解、關心、支持、參與民營經濟發展的共識,進一步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其次,要培育和發展多層次、多方面滿足民營企業需求的社會中介組織,不斷加強中介民營企業行業自律性組織的組織協調作用;第三,通過立法規范相關中介機構的日常行為,使其更好地為民營企業服務,發揮其在政府與民營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徐州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一、湖區基本情況
(一)自然及生態情況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季節性、吞吐型淡水湖。鄱陽湖吸納了全省流域面積97%的江河水。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多年平均入湖水量達到1285,7億立方米。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達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由于受暖濕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毫米,鄱陽湖多年平均水位為12.86米,最高水位為1998年7月31日的22.59米,最低水位為1963年2月6日的5.90米。年內水位變幅在9.79—15.36米,絕對水位變幅達16.69米。隨水量變化,鄱陽湖水位升降幅度較大,具有天然調蓄洪水的功能。由于水位變幅大,所以湖泊面積變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遼闊;枯期水位下降,洲灘,水流歸槽,湖面僅剩幾條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線,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觀。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是中國最大的“大陸之腎”,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特殊生態功能,是中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對維系區域和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陽湖是我國重要的候鳥自然保護區。湖區有候鳥自然保護區多處,其中吳城鎮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如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鶴、白琵鷺等,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素有“白鶴王國”、“候鳥天堂”之稱。
(二)資源及生產條件情況
湖區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僅魚類就有122種,魚類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鯉、鯽、鰱、鳙、青、草等10余種,銀魚、青蝦、珍珠、螃蟹都是鄱陽湖名特水產。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作用,環湖地區形成了土質肥沃的鄱陽湖平原,加上光照充足,耕作條件好,是我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都昌縣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礦產資源有錫、鉛、鋅、金、銀、銅、螢石、石灰石等金屬及非金屬礦產,我縣的石材儲量較大,湖區沙資源極為豐富。
(三)水庫移民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1、水庫移民的基本情況
我縣有中型水庫三座分別是大港水庫、長垅水庫和張嶺水庫,現有移民10823人(直補3195人,項目扶持7628人),分布于全縣20個鄉鎮,68個行政村,128個村組。其中有18鄉鎮57個村組在湖體核心保護區,有20鄉鎮64個村組在濱湖控制開發帶。其中純移民村組11個,分別是:大港鎮大田村農中組160人,大港鎮繁榮村崗上組239人,大港鎮漂水村曹佰肆組302人,大港鎮大港村頂落組70人,大港鎮高塘村黃家塘組142人,大港鎮高塘村月星組104人,大港鎮高塘村老義沖組68人,獅山鄉長垅村1組232人,獅山鄉長垅村2組229人,獅山鄉長垅村16組192人,蔡嶺鎮東平村石岳組471人。
2、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湖區經濟實力較弱。尤其是純臨湖的鄉鎮目前經濟總量小,實力較弱,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低,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二、三產業發展比較滯后,開發程度偏低,都昌為省級貧困縣,人均生產總值不到全省人均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湖區移民貧困程度高。沿湖移民主要以從事農業生產和漁業捕撈為主,同時受到洪澇和禁捕等因素影響,謀生手段單一,沿湖移民相對貧困。湖區移民尚未找到一條擺脫貧困的致富之路。
二、措施建議
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要立足縣情,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湖區生態、資源優勢,按照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實現在保護中開發,以發展促保護。加快湖區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湖區經濟的后發優勢,以產業經濟發展為先導,大力發展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把沿湖地區打造成新型產業集聚區,打造成都昌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加快湖區經濟發展,要堅持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把發展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以多上項目,上大項目帶動大發展。
(一)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從我縣24個鄉鎮看,沿湖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發展條件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移民安置區經濟的發展。要把改善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條件放在一個突出位置來抓,先行啟動。
1、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移民出行及生產生活條件。主要是解決庫區移民長遠發展問題,重點是加強基本口糧田建設及配套水利設施建設,加強交通、供電、通信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加強移民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發展使移民能夠直接受益的生產開發項目。
2、高標準建設移民示范村。按照省辦的精神整合其他涉農項目資金高標準建設5個移民示范村,做到“村容村貌整潔,戶戶硬路相通,家家改水改廁,民主管理規范,文化生活豐富,特色產業形成”。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立足鄱陽湖生態、資源優勢,結合新農村建設,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特色生態農業發展。
1、穩定發展傳統農業。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提高科技水平,強化服務,鞏固糧棉油豬等主要農產品的優勢地位。加強糧食生產,進一步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提高鄱陽湖商品糧基地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我縣規模化養殖建設,提高生豬生產能力。
2、壯大特色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壯大早熟梨、蠶桑、茶葉、蔬菜、藥材、苗木花卉等特色農業。利用鄱陽湖水面資源和漁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和健康有序的捕撈業,做大做響“鄱湖水產”、“都昌銀魚”等品牌。進一步發展以草食動物為主的特色養殖業,擴大土雞、綠色生態鴨的養殖規模;進一步發展以生態林果種植為主的特色種殖業,擴大“都昌大白桃”、“蒲塘柑桔”的種殖規模。
3、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加大農村沼氣綜合利用,發展“豬沼果”、“豬沼菜”、“豬沼魚”等生態模式。在沿湖地區積極開發集休閑、觀光、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農業區和生態林業區,著力打好湖區山水、生態、文化牌,重點建設好果豐農業生態開發公司的生態農業園區。
篇5
一要大力營造支持有力、落實到位的政策環境。要切實把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決定》落實到位,以政策促發展。要加大民營經濟培植力度,堅持先予后取,放水養魚。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完善以民營經濟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信用擔保體系;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努力滿足民營企業用地需求;加大人才扶持力度,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社會各類人才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壯大民營企業人才隊伍。
二要大力營造服務到位、辦事高效的政務環境。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民營企業家是功臣”的觀念,加快職能轉變,簡化辦事手續,降低辦事成本,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手段,提高行政效率,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對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十不準行為規定》,要精心組織實施,確保落實到位。對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各項政策規定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部門和單位要實行效能告誡,情節嚴重的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三要大力營造依法辦事、熱情服務的法制環境。執法部門要規范執法行為,公正執法、依法辦事,恪盡職守、熱情服務,落實公開服務承諾制度。加大“三亂”整治力度,在收費和處罰上堅持就低和從輕原則,切實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要堅決打擊偷稅漏稅、制假售假、走私販私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樹立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的良好市場形象。
篇6
——在全區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區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是我區民營經濟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議題是:客觀分析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現狀,研究部署新形勢下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推進我區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高。為了開好這次會議,區委、區政府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籌備,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組織多次參觀學習,廣泛征求各方意見,起草了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討論稿),并經區委常委擴大會研究原則同意,提交這次會議討論修改,會后將頒發執行。剛才黃區長已經作了具體部署,希望大家會后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增強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緊迫感
黨的十六大以后,民營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我們提供廣闊的空間,也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機遇,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掌握主動,推進民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1、深刻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當前我區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階段。能否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很關鍵的一條,就是能否調動各方力量,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深刻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首先,必須充分認識這是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民營經濟產權明晰,機制靈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市場經濟的天然主體,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就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就是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是貫徹十六大關于“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具體行動,是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讓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巨大潛能和活力得到充分釋放。其次,必須充分認識這是我區增創發展新優勢,增強發展后勁的迫切需要。堅持外資、民營一起抓,是加快發展的現實途徑。外向型經濟的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一步到位,見效快,具有后發優勢;民營經濟植根本土,企業、技術和銷售渠道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典型的內源型經濟。只有民營經濟發展起來,才能真正強身固本,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可以說,誰把民營經濟抓得實、抓得有力,誰就能在新的競爭中取得主動,贏得先機,增強后勁。因此,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第三,必須充分認識這是我區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舉措。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我區提出“著力打造現代商住服務中心、新興制造業中心和現代科教文化中心”的基本定位,積極呼應,主動融入,力爭在全省區域發展格局調整中實現自身更大跨越,新的使命光榮而艱巨,只有讓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充分發揮出來,才能使薌城經濟社會發展得更快更好。同時,民營經濟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慣于市場競爭,是對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消化、吸收、創新的重要載體,是外商與我們合資合作的重要對象,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希望所在。第四,必須充分認識這是擴大就業,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就業是民生之本。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各種層次的勞動力。從我區的情況看,隨著企業改革、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就業問題將越來越突出。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也只有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才能為城鄉居民拓寬致富門路,提高致富能力,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總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加快薌城經濟發展,就必須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主要措施和出路。只有通過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才能壯大稅源,增加財政收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引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從事二、三產業,才能加快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逐步實現產業協調發展、城鄉共同繁榮的目標。
2、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效。改革開放以來,我區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有力地促進了民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①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區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隨著民營經濟的崛起,全區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去年,全區民營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06億元,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67.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6億元,占全區的98.47%;上繳工商稅收32670萬元,占全區財政總收入的82.9%。可以說,沒有民營經濟的發展,就沒有薌城經濟今天的輝煌成就。②民營經濟已成為改革開放的巨大動力。民營經濟一經誕生就直接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在競爭中克服重重困難,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適應市場機制中搶占先機,激發舊體制的變革,這些成功經驗為國有、集體企業轉制和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強大動力。同時,隨著外向型民營企業的發展,對外經貿合作領域逐步拓寬,合作層次明顯提升,民營經濟也為全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③民營經濟已成為工業化、城市化的生力軍。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投資領域逐步拓寬,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一批骨干企業成為行業的排頭兵,一批龍頭企業成為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至今年上半年,全區民營工業企業數和產值均超過65%以上,成為推動我區工業化進程的一股強大動力。同時,我區民營經濟在第三產業中占有絕對優勢,商業網點眾多,從業隊伍龐大,是繁榮城鄉市場的主體力量,有力地推動人口、資金等要素的流動和集聚,促進了城鄉經濟的互動融合,加速了我區的城市化進程。④民營經濟已成為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最大來源。民營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解決了一大批城鎮居民的就業問題,促進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目前,全區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達4.38萬人,占全區從業人員的39.6%,年工資收入累計可達3.6億元,成為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3、客觀分析我區民營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同江浙滬、泉州等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我區在發展和提高方面都存在不少差距。有的思想不夠解放,對發展民營經濟還存在某些偏見,不敢放手發展;發展的環境不夠理想,民營企業未能真正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在一些領域的市場準入方面還有障礙;扶持力度還不夠大,有的部門服務意識較差,有的甚至對企業“卡、壓、拿”,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用地難、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民營經濟的素質和水平有待提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生產集中度不高、產業協作水平低和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等問題;少數民營企業不重視規范經營和守法經營,有的甚至搞假冒偽劣、偷稅漏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突出重點,加大力度,千方百計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當前,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剛剛結束的區委五屆三次全會上,區委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從更寬的視野、更高的站位,審視和謀劃薌城發展,對今后五年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標,這個主要目標就是:至2008年,在確保GDP和財政收入實現“兩個翻番”的基礎上,力爭GDP總量達到100億元(年均增長19.1%),工業總量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22.03%),財政總收入達到10億元(年均增長18.35%),真正體現跨越發展的要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民營經濟挑大梁、擔重任、出大力、作貢獻。新形勢、新任務既對我區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更高要求,也給民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這種機遇就是體制環境更加適宜、政策環境更趨平等、生產環境更加優越、輿論環境更加積極向上,特別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區民營經濟在資金、技術、人才和經驗等方面都有相當的積累,具備加快發展、加快提高的堅實基礎,正進入增量提質、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清新形勢,把握新機遇,強化措施辦法,突破關鍵環節,推進我區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要致力“五個推進”,實現“五大突破”。
1、推進合理投資,在拓展發展空間上取得新突破。民營經濟的投資主體是城鄉居民和民營企業家,這決定了政府只能通過正確的引導促其發展。必須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優化為取向,引導業主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合理高效的領域,減少投資盲目性,提高投資效益。要立足實際,發揮優勢,把發展民營經濟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之中,融入“做強中心城區,實現跨越發展”的各項主要經濟活動之中,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體現民營經濟的強大力量。要圍繞“打造三個中心”,重點引導民營企業投資六大產業、房地產業、市場流通等領域,積極引導民營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強基礎裝備創新、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努力把這些特色優勢產業建設成為高附加值的新興制造業。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民營科技企業。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進入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制造業領域,積極參與建材、化工和裝備制造業大型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經營。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民間資本積極進入重點建設領域,投資經營道路交通、污水垃圾處理和水、電、氣供應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民間資本投資現代物流、現代信息服務、市場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和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競爭中發展壯大。積極為回區發展的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平臺,努力把薌城人經濟轉化為薌城經濟。
2、推進體制創新,在增強競爭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短缺經濟時代,民營經濟憑借著先發性體制機制優勢,搶占了先機;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民營經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優勢。要加快制度創新。大力推進民營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相互參股、嫁接外資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等形式,改變投資主體單一的格局,建立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多元產權結構。鼓勵民營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逐步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要加快科技創新。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以共建技術中心、聯合技術攻關、聯合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為載體,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快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技術的開發。加快構建公共的民營企業創新平臺,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數據庫和公共檢測、測試、試驗系統,完善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重點要加速僑興國家新材料產業及863成果轉化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建設。要加快管理創新。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民營企業家、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參加各種層次的培訓,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經營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完善企業內部運作,以管理信息化推動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
3、推進做大做強,在提升發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針對我區民營經濟整體實力較弱、產業分布狹窄、發展潛力較大的實際,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提高,努力實現量的擴張、質的提高和速度與效益相統一。要擴張總量。堅持激活本區資金新上一批、對接發達地區引進一批、扶持重點民營企業擴容一批,多管齊下,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在全區迅速掀起民營經濟創業熱潮,形成大企業做大做強、小企業做精做活,大、中、小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注重突出特色,分類指導,對起步晚、規模小的企業,要引導立足現有的資金、市場、技術等條件,積極發展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并注重因廠而異,一廠一品,逐步向優、特、精、專方向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提高;對基礎好、實力強的企業,要引導不失時機地實施戰略調整,走內涵擴張再生產的路子,從商貿型向生產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變,把投入的重點放在擴大規模、更新設備、科技研發上,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增強競爭實力。要提升質量。堅持把培育集群、扶持大戶、壯大規模、創立品牌,作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大力培育機械制造、電子石英鐘、家具等特色明顯的產業,扶持一批技術水平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品牌,使主導產業形成若干支柱,支柱產業都有一批龍頭企業,每個龍頭企業都有一些拳頭產品,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換代。鼓勵民營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聯合,強強合作,做大規模,壯大實力,發展一批知名度高、品牌響、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入駐園區,集約發展,建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分工協作網絡體系,培育一批產業集聚規模大、專業化協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的核心區塊,推動民營經濟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集群化發展。要講求效益。鼓勵引導民營經濟積極投資化工、醫藥、機械制造等產值含稅率較高的行業,參與房地產、市場流通等對地方級稅收增長貢獻率大的三產領域,加快發展一批社會效益較好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重視把發展民營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好發展民營經濟和資源、環境、生態的關系,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4、推進具體落實,在實施項目帶動上取得新突破。項目是集聚生產要素的載體,是拉動投資增長的關鍵,是增強發展后勁的支撐,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項目載體。要堅持把項目作為檢查工作成效的主要標準,集中力量抓項目、促發展、增后勁,引導民營經濟積極參與我區各類項目開發建設,特別要推出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優、輻射能力強的重大項目,為我區加快發展增強后勁。以對接工業經濟為重點,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以提供土地、建設園區、出租廠房、投資辦廠等各種方式,大力參與工業項目開發建設;圍繞機械制造、電子石英鐘、家具、食品、化工、建材六大主導產業,引進配套產業鏈項目,打造一批核心骨干企業,帶動一批配套專業聯動發展。以對接城市經濟為重點,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城市改造建設,在金峰大街北段、江濱大道、南昌路中段、鐘法路、瑞京西路、丹霞路南段等道路兩側開發,延安北片區、江濱片區、南山景區等改造項目中擴大民間資金投入;積極參與市場培育建設,在五大商業旺區、十大專業市場建設、現代物流業發展中更多利用社會資金,在社會商品零售網點、服務網點項目建設中,繼續發揮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渠道作用。近年來,我們在項目運作上積累了不少經驗,要認真幫助民營企業開發項目、推介項目、報批項目,加強項目建設全過程跟蹤服務,尤其是重大項目,主要領導要親自負責、親自協調、親自督促,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5、推進環境建設,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取得新突破。良好的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基礎。必須始終把環境建設作為關鍵性工作來抓,著力在優化綜合環境上下功夫。要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按照國民待遇的原則,落實公平競爭的要求,放寬市場準入領域,除國家明確限制的投資領域外,所有競爭性領域和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都對民營資本開放;放寬經營條件,除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另有規定外,凡有實力的個人和單位,均可申辦民營企業;放寬注冊資本限制條件,降低注冊資本要求,并允許分步到位,限期補足;放寬審批登記手續,除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業外,民營企業、個體戶的登記前置審批一律取消,改為備案。要營造嚴明的法制環境。大力推進依法治區進程,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促進各級各部門依法行政、遵章辦事;引導民營企業誠信經營、合法生產,用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糾紛,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要營造優質的服務環境。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簡化辦事程序,加快政府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并聯式”審批等新舉措,方便企業辦事;嚴厲打擊擾亂企業正常生產活動的行為,杜絕無合法依據的檢查評比,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具體困難。要營造濃烈的輿論環境。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利用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傳媒,廣泛宣傳黨的十六大、憲法有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宣傳民營經濟在推進薌城跨越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宣傳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中的先進事跡,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宣傳尊重民營企業家,就是尊重勞動,就是尊重人才,就是尊重創造的意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誰發展、誰光榮的社會輿論氛圍。版權所有
三、加強領導,真抓實干,確保各項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保持薌城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依托。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真抓實干、狠抓落實,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上新水平、新層次。
1、領導要到位。從民營經濟的發展特點看,領導和部門重視是良好發展環境的體現。各級各部門必須切實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擺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把它作為薌城發展的一件大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堅持不懈,抓出實效。為加強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領導,區委、區政府決定成立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建立區五套班子領導掛鉤重點民營企業制度,進一步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協調領導,切實加大保障工作力度,全力為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各鎮街要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門工作班子,把民營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對本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制定年度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精心組織實施,抓緊抓實,確保抓出成效。要立足現有基礎,把握發展大勢,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思路,像抓引進外資一樣抓民營經濟的發展,像過去抓國企改革一樣抓民營經濟的提高,對加速民營經濟發展進行再宣傳、再發動、再組織、再落實,保證領導力量到位、工作責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扎扎實實地推進我區民營經濟實現新發展、新跨越。
2、服務要到位。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各方支持配合。各級各部門要從薌城發展大局出發,以促進發展為己任、以服務發展為天職,主動分工協調,合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首先,要建立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合作,打破部門利益,自覺服從大局,主動支持配合,為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各盡其責、各出其力,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單位全力支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企業自主經營發展的工作格局。各鎮街抓經濟工作的力量,不僅要放在抓招商引資,也要注意挖掘民間資本的發展潛力,堅持外資內資一起抓,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其次,要強化服務管理。正確處理好監督管理和搞好服務的關系,一方面,切實把加強和完善管理貫穿于加快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推動民營經濟在規范、有序的軌道上發展提高;一方面,切實強化服務意識,真正做到多幫忙,少添亂,多引路,少設障,多支持,少限制,多服務,少干預,把薌城建成“你發展我鋪路,你納稅我服務,你困難我幫助”的投資沃土。公安、工商、財稅、土地、環保等涉企職能部門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主動找準切入點,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并認真對照檢查,立即糾正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做法,確保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措施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
篇7
這次全區發展民營經濟工作暨表彰大會,是區委、區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對全區發展民營經濟工作進行總結,表彰在發展我區民營經濟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動員和部署我區發展民營經濟工作。剛才,區長宣讀了區委、區政府《關于表彰發展民營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優秀民營企業、出口創匯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個體工商戶的決定》。建筑工程公司等六家單位從不同側面做了書面或口頭發言。下面,根據區委區政府研究的意見,我就做好全區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講以下三點:
一、總結成績,查找差距,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我區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要求,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不斷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強化服務,使我區民營經濟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緩慢到快速健康發展的歷程。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在促進全區經濟發展、提高城市建設水平、提高服務業水平、參與改制重組、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是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截止20*年底,全區民營(非國有)企業已達到1361戶,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8*2戶。20*年,全區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9.2億元,同比增長24%,占全區GDP的64%,與20*年相比提高了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呈穩步健康發展態勢,已成為支撐我區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各民營企業特別是今天受到表彰的企業,勇于拼搏,爭先創優,為促進全區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如:20*年實業有限公司被評選為河北省百強民營企業,開創了我區民營企業入選省百強民營企業的先河。的產品榮獲“河北省優質產品”榮譽稱號,在我區爭創名牌產品活動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等等。這些榮譽,不僅僅是企業本身的榮耀,而是全區共同的榮譽。希望各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以優秀民營企業為榜樣,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再立新功。
二是涉及領域逐步拓寬。近幾年已有多家民營企業通過兼并、租賃、承包、競價購買等形式參與企業改制工作,實現了民營企業發展與企業改制重組的有機結合。截止20*年底,全區共有32家民營企業參與了企業改制,盤活資產1.55億元,既為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提升了民營經濟發展水平,也有力地促進了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實現了雙贏。如醫藥貿易有限公司對所購投資2000多萬元改造后,成為我市首家通過國家GSP認證的民營藥品批發企業。去年,酒業飲品有限公司積極投身到國家放開準入的城建體制改革,參與了環衛作業區道路清掃保潔工作的公開招標,并競標成功,成為河北省第一家介入城建體制改革工作的民營企業。前幾天,該公司又成功的贏得了兩個作業區的清掃保潔權,開創了我省由民營企業介入城市建設工作的先例。
三是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近年來,特別是當我們遇到突發災情和暫時困難的時候,各民營企業展現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精神風貌,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主動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積極參與助教、救災、助殘、扶貧等項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責任感和大局觀念。就在昨天,境內民營企業還為慈善捐助事業捐贈資金萬元,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贊譽。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對多年來支持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廣大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與先進縣區相比,我們的民營經濟還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是結構不盡合理。一般服務業所占比重過大,缺乏科技、信息、中介等現代服務業,一、二產業中科技型企業較少。從產品結構看,初級產品多、粗加工產品多、名優特新產品少、技術密集型產品少、終級產品少,名牌產品少。二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業管理方式不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缺乏那種開拓進取、追求大發展的勇氣和魄力。個別企業遵
章守紀、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法制觀念淡薄,政策觀念差,坑害消費者利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三是發展環境還有待改善。部分單位和部門對發展民營經濟重要意義認識不夠,上位不高,思想不夠解放,觀念上存在偏見,服務意識淡薄,為民營經濟發展所創造的環境不夠寬松等。
今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深刻表明了非公有制經濟包括民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抓好“發展是第一要務”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以及在新形勢下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極端重要性,以思想認識的飛躍,推動我區民營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二、加強領導,優化環境,進一步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良好氛圍
近幾年來,區委、區政府為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在省、市出臺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具體實施意見的基礎上,依據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鼓勵、支持和發展民營經濟的實施意見》,從行業準入、融資、稅收等方面制定了更為優惠的政策,并制定了對我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給予表彰和獎勵的標準,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今年,我們更是要把優化環境做為發展民營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抓好、抓實、抓出實效。
一是要高度重視,強化服務。各單位、各部門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的發展,要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省、市和我區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切實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出良好環境。要把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創新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落實到位,服務監督到位,推進我區民營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要關心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以促發展為己任,以服務發展為天職,全面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單位、各部門特別是涉及民營經濟的相關部門,都要增強以民為本的意識,為民營企業多出實招、多辦實事,多解決難題。這里,我強調一點,凡是民營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不違反法律政策規定,就要努力設法解決,促其健康發展。各鄉、街要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職能,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振興本區域經濟的重要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滿腔熱情地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把民營經濟發展再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是依法管理,規范有序。要把強化服務與加強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提供各全方位的服務,關心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意愿,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要切實強化監督和管理,引導民營經濟組織建立自律機制和自我創業輔導體系,營造民營經濟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促使民營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三、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確保我區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實際,客觀分析形勢,堅持“政治平等、決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方針,堅決把中央、省、市各項政策方針,貫徹好、落實好,全面提升我區民營經濟實力,力爭使民營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66%以上。
一是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實現企業在多領域發展。積極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商貿市場建設、社區服務、城市建設經營管理等所有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領域。以提高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增加企業效益、增加財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為目的,重點扶持一批科技型、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和社區服務型的企業,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生產出口創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積極支持和發展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醫療、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便民服務業,推動民營經濟向主體多元化、業務市場化、經營規模化方向發展。
二是鼓勵有市場、有潛力的優勢民營企業增加投入、擴大規模,促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引導民營企業開展產、學、研聯營,組合各種生產要素,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民營企業向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發展。要積極引導民營經濟進入國家放寬市場準入的各項投資領域,實現民企與國
企的在準入領域的平等競爭,通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合資合作,以及兼并、收購等形式,學習國有企業中的先進適用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強化民營企業“技術為先,創新發展,做大做強”的意識,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切實提高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和企業素質,增強民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占有率,提高民營企業的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促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要通過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推進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增強我區稅收收入發展后勁,為我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篇8
【關鍵詞】民營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后,民營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我國民營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融資困難、服務不健全、創新能力不足等主要問題。制約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科學地認識這些問題,本文針對民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相對應的有效措施。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方式需要改善。民營企業創立之初是以家族形式出現的,多數企業是董事長和總經理兼任,隨著企業生產經營形式日益復雜,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不斷的暴露出來。親情利益與企業利益的矛盾,私營企業的發展是追求最大限度地實現家族成員的個人利益,阻礙了企業的重組,妨礙制度化管理的實現。決策水平與發展要求之間也存在矛盾。私營業主一人獨攬決策權,缺乏相應的制約和民主。落后的家族式企業很難吸引優秀的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用人機制。
2.信貸融資渠道不足。我國民營經濟產權運行的外部制約因素較多,阻礙了規模擴展的速度。對民營經濟國家已經有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但目前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阻礙了民間資本運營的正常進行。我國民間資本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缺少融資渠道,抑制了民營企業的擴張。資本市場運行機制不健全,民營企業“入市”有于市場本身的局限性很難實現,民營企業從國有機構獲得融資的態度一直不是很明確,民營經濟承受了更大的風險。
3.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民營企業起點低,大部分l展時間不長,投資布局不合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技術模仿、產品仿冒,勞動密集型企業仍占主導地位。是突破性的原始創新,且經營風險較大,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小,沒有擺脫小企業的經營狀態,缺乏技術創新人才,技術存量不足,抵御風險的能力差。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意愿不強,國家層面的技術支持明顯不夠制約了企業的擴張能力。
4.產權結構不合理。大部分民營企業的資產是靠業主投資積累的,產權主體帶有親緣色彩,產權結構具有明顯的單一性。民營企業的產權結構沒有形成多元化,沒有達到產權的可流動性,與現代企業制度還有很大的差距。民營企業大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影響了企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單一的產權結構直接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要進行產權制度的創新。
二、促進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
1.大力完善民營企業的管理方式,建立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完善民營企業管理體制,逐漸使用現代的管理模式,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用人限制在了親屬的范圍中,企業整體團隊知識面較窄,導致人力資源短缺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決策質量。因此,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進人才,加強現有管理人員培訓工作,促使管理體制向科學化、規范化邁進。建立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提高管理創新能力。
2.優化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積極向民營企業宣傳金融產品,積極開展票據融資業務,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提供財務管理、結算、匯兌等多種服務。發展城鄉信用合作社等非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創造有利的外部經營環境。投資經營高新技術,安排財政貼息,提供風險投資支持。建立公共產品的合理價格機制,保證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合理回報。
3.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民營企業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及時調整思路,審時度勢,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加快進入高新技術產業。在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積極應用高新技術,現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技術進步。尤其是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技術要逐步的淘汰。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方向發展。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采用先進的技術,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
4.建立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系。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明晰的產權制度能激勵投資者進行最有效地生產,競爭給企業帶來了強大的動力。自由競爭市場機制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市場的正常運轉和公平競爭離不開規范的法律,民營經濟的發展同時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同時也確保利益不受侵犯。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經濟體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各地民營經濟均呈穩步發展的態勢。成為國家經濟的增長點,地方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依托。但是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和問題,本文針對主要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有效對策。民營經濟應把握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必須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法制環境,毫不動搖地支持其加快發展。促進我國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注入更大活力。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金融支持;民營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思路;信貸優惠政策
中圖分類號:F83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引言
在我國一些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濟實力較弱,小企業經營穩定性差,缺乏抵押物導致違約風險較大。同時,放貸成本相對較高,致使工作量大、操作繁瑣,影響了金融機構業務辦理效率。這些因素使得當地貸款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這些區域亟需包括農村信用社、民營銀行等在內的更多金融主體投入其中,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結合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企業的信貸需求,積極開展金融創新,開發更加符合需求的金融產品,努力做深、做精、做透當地市場,更好地為當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民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
1.有國家政策方針支持的優勢
民營經濟的發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家在政策方針層面開始大力支持和引導,從整體的社會政策環境下,是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更是受到國家經濟政策積極支持和鼓勵。
2.民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從一些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整個經濟增長貢獻中,民營經濟已經發展成為整體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例如在新疆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已經站到了區域GDP的60%左右,在一些領域,民營經濟以其經營的靈活性,發展的自主性,在創造GDP和吸納勞動力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民營企業家的素質水平不斷提高
欠發達地區的民營經濟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積淀。現代民營企業家已經學會用知識和科技支撐企業發展,企業家的自身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這些基礎性的軟實力在不斷改變,為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民營經濟發展在金融政策方面遇到的問題
1.融資渠道較窄
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對資本市場利用水平低,民營企業利用債券融資的數量有限,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較低。非公有制企業的新三板業務在欠發達地區仍處于起步階段,債券融資受到發行條件的嚴格限制,大多數民營企業因其觀念、管理、規模和業績等問題,很難擠進證券市場的大門,資本市場籌集困難。
2.1利用金融服務的成本高。不少民營企業在融資時無法享受基準利率等待遇,處于“貸不到、用不起”的兩難境地,銀行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幅度達到20%-30%,還要收取管理費、咨詢費、風險保證金,指定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或定存銀行等行為;資產評估機構、會計事務所等外部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財務報表審計、資產評估收費高,小額貸款公司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放款利率為官定利率的4倍,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貴的問題。
2.擔保困難
不少欠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普遍缺乏土地、建筑物、機械設備等可用于擔保抵押的固定資產,導致申請貸款抵押物不足。許多民營擔保機構無法與商業銀行建立合作關系,這些擔保機構(主要是民營機構)遲遲不能得到銀行準入,處于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
三、金融支持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思路
1.提高對欠發達地區金融支持的重視程度
欠發達地區的關部門、金融機構要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堅決打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屬地責任,著力改善政銀企關系和金融生態,維護良好的信用環境,特別是在保障債權銀行合法權益方面、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撬動引導作用方面要有過硬的招數。金融機構要堅持與實體經濟同呼吸、共命運,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把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最緊迫的重點任務,著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堅決避免“一刀切、急剎車”等一損俱損行為。
2.營造民間金融投資參與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加快民間投資主體地位,下大力氣深入推進“放管服”,進一步規范中介服務,加強涉企收費管理,開展民間投資政策專題宣傳;全力為民間投資提供一視同仁的協調服務。建立民營企業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建立民間投資項目協調調度和推進機制,引導民間投資加大重點行業投入,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增強民間投資的信心和內生動力。發揮好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引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支持民間投資積極參與“雙創”,不斷拓寬民間投資融資渠道。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著力提升融資能力,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擔保體系建設;切實加快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落地實施。做好ppp項目前期服務,加強ppp項目政策供給。
3.降低準入門檻,發行企業債券和培育金融租賃市場
要在企業上市方面,制定差異化監管政策,降低西部欠發達地區企業準入門檻,拓寬非公有制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支持更多企業實現直接融資;放寬發債企業規模限制,鼓勵一些信譽度高,有穩定的現金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好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集合債券募集資金;要培育融資租賃市場,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對企業資信和擔保的要求不高,十分適合非公有制企業融資需求。
4.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助保金”的作用
放大“民營經濟+先進制造業+小微金融+創業創新”的獨特優勢,深耕智能制造,狠抓項目落實,加快動能轉換。發揮“助保金”的作用。適當增加“助保金池”的助保額度,政府風險鋪底資金要適當增加,加大與銀行的合作力度,爭取欠發達地區的助保金額度有所放大,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增信。鼓勵擔保機構擴大擔保業務。完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探索建立再擔保中心,鼓勵國有擔保機構與民營擔保機構加強合作,擴大貸款擔保業務規模。
參考文獻:
[1]張志.從供給的角度看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基于制度經濟學的視角[J].柴達木開發研究,2014(05).
篇10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和加快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現就財政部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貫徹落實黨的*和省委六屆三次全會精神,實踐“*”重要思想的客觀要求,是推動我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大舉措。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有利于擴大經濟總量,優化資源配置,增加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從“發展是第一要務”的高度,充分認識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努力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使民營經濟盡快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成為實現“翻兩番”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財政部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應把握的原則
(一)要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應享受國民待遇,對民營企業要實行“三同”、“三不”,即同環境、同政策、同待遇,不加碼、不歧視、不干擾。
(二)要與中央的方針政策相一致。國務院三令五申,各地不得擅自制定減免稅和越權制定稅收先征后返政策。各級財政部門要堅決維護稅法的統一性、嚴肅性,任何地方不得超越權限出臺涉及稅收的優惠政策,對違反國家統一規定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要一律廢止,為各類企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三)要依法加強管理。依法管理,也是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民營經濟的規范、迅速發展。要鼓勵民營經濟依法按市場規律運作,擴大就業,增加收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三、充分發揮財稅政策作用,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一)認真落實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按照國家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從事高新技術、環保、社會福利等國家鼓勵行業的民營企業,以及安置吸納國有、城鎮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的民營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各級財稅部門要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力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二)徹底清理“三亂”。協同監察、物價、工商等部門,全面清理收費項目,對省制定的專門面向民營經濟的收費項目按照有關程序進行清理,對保留項目收費標準過高的要適當降低;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收費公示制度,制定收費目錄,把收費項目、依據、標準等向全社會公布。以執收執罰部門收支徹底脫鉤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完善行政性收費和罰沒收入的“票款分離”管理辦法,從制度上和源頭上預防和杜絕“三亂”行為,優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
(三)進一步放開民營經濟投資領域。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和支持民間投資參與水利、交通、能源、公交、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的投資,參與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等事業的發展。對民營企業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的,財政可給予一次性資助或獎勵。支持和鼓勵省內外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通過購買、承包、租賃、聯合、兼并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改造,推動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退民進”,盤活國有存量資產,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
四、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
貫徹公共財政和國民待遇原則,財政預算安排的支持經濟發展資金在扶持對象上不再區分所有制性質,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政策待遇。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吸附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增加科技含量,在符合國家項目立項政策的前提下,高新技術貼息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的資金安排上,可以向民營企業傾斜。建立和完善主要面對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大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再擔保服務的力度,通過貸款擔保、貼息等方式,拓寬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引導、聚集社會資本,壯大民營企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