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民俗文化范文

時間:2023-07-12 17:3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春節的民俗文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春節的民俗文化

篇1

近年來,春節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可能還要爭取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使全體人民增強對于春節的重視,提高對于自身文化的認識,還可以防止別人把這一古老傳統的發明權搶走。但是面對眼前的春節景象和氣氛,我們也不免會發生疑問:春節作為活生生的傳統,難道跟古代留下來的書籍和文物古跡一樣,也具有某種遺產的性質嗎?像現在這樣來過春節算不算是在保護這種遺產呢?

作為強大傳統的春節

春節是集中展現中華民俗文化的節日,也是由全民族共同承擔和運作的一個歷史久遠、內涵豐厚的傳統。我相信,盡管有許多舊日的民俗文化正在消失,但是春節作為一個整體傳承的文化現象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靈魂。因此,說春節是一種遺產就有些牽強了。進一步來看,像春節這類全民族的節日文化,它們呈現給我們的并非是一個個固定的模式,而是表現出地方的多樣性,具有豐富多彩的面貌。如果說節日文化需要保護的話,首先應該是去調查各個地方都是怎樣度過節日的,有哪些傳統的活動形式正在流失,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否則,籠統地將中國的春節等習俗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既缺乏針對性,也多少忽視了各地民眾歡度節日的熱情和自由的心境。

2003年11月,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之后,由于我國政府的重視及各方面人士的努力宣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說法自上而下漸漸地被人們所熟識。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概念是根據制訂文化保護名錄的需要而提出的,主要是出于在文化形態上進行分類的考慮,是為了擴展文化遺產保護的范圍,跟以前提出的物質文化遺產相并列,界定了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它主要就是我們所說的“民俗文化”或者“民族民間文化”。因為隨著農耕時代的結束,特別是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和社會關系的重新建構,這類屬于生活知識和習慣的文化現象最容易發生變化,也最容易流失,即使是一些民族特色鮮明的精華也可能被強大的全球性商業文化所淹沒,所以在國際社會中被得到特別的關注。

但是,某些民俗文化現象,包括節日、儀式、婚嫁、戲曲表演等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傳統力量的強大,并非像我們原先所預料的那樣脆弱。所以,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民俗文化都只作為“遺產”來保護,還要作為“傳統”來保護。兩種保護的意義是大不一樣的。作為“遺產”的民俗文化的保護,可以把某種習俗現象作為資料記錄在案和進行固化的處理,也可以開發成旅游節目,但都是把文化跟它原來的主人分開,不再具有連續的生活文化的意義。而作為“傳統”的民俗文化卻不可以跟主人分開,而且要讓它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繼承和發展,并不斷獲得新的生命力。春節,實際上仍然是全體中國人身上的民俗文化,也得到全體中國人的保護,表現為一種強大的傳統。也就是說春節文化并沒有跟它的主人分開,也不大可能分開,何必急忙提出將春節作為“遺產”來保護呢?

民俗文化的正確解讀

我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說法屬于文化保護者的工作語言,并不是嚴格的學術語言,所以還不能拿它來理解那些在世界各民族生活中傳承的民俗文化的共同本質。在實際討論所要保護的文化現象時,不妨根據實際情況直接運用民俗文化的概念。

民俗文化,是指一個社會集體在實際生活過程中所共同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盡管每個人對于這些文化所持有的情況并不一樣,但是哪一種持有都是以集體的期待為前提,都代表著集體而非個人的傳統。調查研究不斷發現:民俗的傳承并非只是簡單的師傅帶徒弟一類的關系,而是離不開整個社會的知識交換體系及知識的等級結構,例如:某些朝圣儀式的傳承是在村落之間以及地域等級結構關系中才得以建立的,其價值也并不取決于社會外部的評價,而是取決于禮儀和知識的交換過程。

所以,民俗文化的性質并不在于它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而在于它是否屬于廣大民眾集體合作創造和傳承的生活文化現象,這種文化一般必然具有在這個社會里世代繼承的作為傳統的表現。民俗文化只有在一定生活過程中才能形成其價值,不是遺產一詞可以概括的。春節作為一個氣魄宏大的民俗節日,之所以成為民族的偉大傳統,就是因為它離不開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參與和傳承。雖然在春節期間個人可以運用不同的知識和經驗,扮演好各自不同的角色,但都是匯入到一個完整的春節文化系統中,使春節能夠實現其無與倫比的精神價值即凝聚社會的巨大力量。所以,對于春節等民俗文化而言,保護的目的應該是使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并非是使它們成為知名的遺產而已。

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是它總以生活事象本身的形態而呈現,可讓人參與其中或者感同身受。民俗學家所說的“生活事象”,可以理解為包含有生活事件和生活現象這兩方面的意思。正是在這一點認識上,民俗不同于寫在書本上的言論、創作或設計圖紙,也不同于古人留下的建筑、器物和遺跡等,雖然它們都可以見證歷史,但只有民俗才是活態的見證。民俗作為生活事件的表現,既具重復性和模式性,又具有一次性和變通性,沒有哪兩次同類民俗事件的發生是完全一樣的,這也是它作為活態文化的特點。時代的變化更導致民俗的變化,不可能有絕對意義上純粹的民俗。所以對于“非物質文化”的理解也應該結合對于民俗文化特征的理解,不要以為它是指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觀念性或神秘性的文化現象。

總之,如果能夠正確解讀民俗文化,那么就大有利于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人人都是民俗文化的承擔者

在民族民俗文化上,我們每個人都既是承擔者,又是保護者。說承擔是要對文化傳統的延續負責,說保護是在我們現在意識到這一傳統的珍貴與可能瀕危的狀態,因此應該采取更加自覺的行動。

篇2

一、民俗文化的含義

民俗就是人們在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活動中逐漸形成或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慣例、規矩。民俗文化則是人類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凝聚一個民族優秀文化的核心點,它體現的是各民族的價值觀、信仰和理想,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在長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風俗、習慣等的總和。有人稱民俗為“人類文化的母源”。民俗文化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對社會和民眾的行為起著巨大的規范作用。

讓民俗文化浸潤小學語文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

二、充分發揮民俗文化的教育功效

我們不能放棄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和時間去實施,如何實施也值得斟酌和研究。在教學中,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可以將民俗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結合并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效。

1.充分利用并拓展文本資源,讓學生感受濃濃的民俗情味

國家督學成尚榮說:“語文是一種文化,是應創造和發展著文化,提煉和提升著文化,語文教學改革就是充分體現語文的文化屬性,豐富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使學生浸潤在文化之中。”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知識點比比皆是,只要我們有一定的文化眼光,隨處可見文化現象、文化知識。假如我們能在每個字與詞中注入一粒民俗文化中的傳統美德因子,無形中會讓學生接受到德育與美育教育。而如何找準切入文化的核心要素,將學生有效地領入寬闊的文化殿堂是關鍵。我在教學《元日》一詩時是這樣做的:

師:同學們,寒假快到了,你知道寒假中最愉快、最熱鬧的節日是什么嗎?

生:春節。

師:是啊,我們向往已久的春節仿佛已向我們招手了,哪位小朋友說一說這個節日里你的家人會做些什么呢?

生1:放鞭炮、貼春聯、拜年、長輩給我們壓歲錢……

師:《元日》這首詩向我們大家介紹了古代人們過年的情景,你從詩中讀到了哪些風俗習慣?

(學生認真讀詩,交流感受。)

(春節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會聯想到如放爆竹、團圓等生活場景,這首古詩讓學生很受到了那份歡樂,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加深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相得益彰。)

生:老師,過年時的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呢?

師:問得好。同學們,你們課前所了解的關于過年的傳說,能向我們介紹嗎?

……

為什么過年時人們要貼對聯、放爆竹?為什么要守歲?這些都會或多或少地激發小孩子的好奇心,他們都想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消化掉這些有關民俗的知識。在教學中,還可就壓歲錢這個話題,讓學生通過了解壓歲錢的變化來感受祖國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但無論如何改變,這一民俗的內涵――長輩對晚輩的愛和祝福都沒有改變,這一民俗傳遞出來的濃濃的民俗情味,可以讓學生在體味民俗的同時懂得感恩。

2.開發地域資源,從傳統節日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韻味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五千年歷史長河孕育出了極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諸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張燈結彩的元宵節、懷鄉祭祖的清明節、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敬老愛幼、勤勞善良、與人為善、共建和諧、愛國愛民等優良品德。然而,地域是多樣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們的語文課程資源也應是五彩繽紛的。

小學生最容易對自己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中的民俗產生興趣,從民俗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非常輕松。語文教學中如果注意這些所處的場合、情境以及出現的背景,進而探索其折射出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內涵,就會讓學生充分享受民俗文化的韻味。

比如端午節,我們當地除了吃粽子外,還有在門前插菖蒲、掛艾草的習俗,看似迷信,但在我國藥書中有記載,這些都是治病的藥草,因此這一習俗體現了人們對衛生和健康的追求,應該提倡。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節日,同時漸次對這一傳統節日進行解讀,對話中發現這一節日的風俗習慣,體味這一傳統節日所包含的民俗文化的韻味。

3.借助民俗,讓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

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積淀濃厚,不僅涉及文學藝術,更體現在歷史、地域、算學、科學創新中,對民俗事象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把民俗知識滲透到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上。比如:在讀了老舍的《草原》之后,我便引導開展對草原民情風俗的欣賞與研究,然后用歌舞、文學等形式來表現草原人民的淳樸、豁達、豐實……

篇3

關鍵詞:民俗文化 “宋文化” 旅游文化產業

民俗文化是創造于民間又傳承于民間的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的傳統文化現象。民俗文化的范圍大致包括經濟民俗和社會生活民俗。探求民俗文化, 首先應從物質生活條件著手。宋代的經濟民俗主要表現在傳統生產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慣制, 它是社會生活民俗的基礎。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古老的生產方式已逐漸為一種新的現代大生產所代替,高度發達的生產文明,我們已經不需要那種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生產方式了。而社會生活民俗主要包括節慶、婚喪嫁娶、服飾、居住和飲食等習俗,仍然沿用及遺傳下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

開封位于華北地區南部的豫東平原,開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有著曾經輝煌的過去,尤其是在北宋時期,被稱之為東京,是當時世界性的大都會之一,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表現了當年開封古都的繁華景象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隨著開封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民俗旅游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越來越吸引外來旅游者,使得宋代民俗文化重新煥發活力,吸引更多的文人學者去研究探尋。

宋代民俗文化別具特色,從《東京夢華錄》、《宋史?禮志》等相關典籍的描述中就可以清晰的反映出。作為開封市旅游文化資源之一的宋代民俗文化旅游,實際上是對宋代民俗文化的繼承、發展及創新,我們可以透過開封市“宋文化”旅游文化產業的開發和利用現狀一窺宋代民俗文化的獨特之處。

一.廟會節慶文化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 宋代以祭祀神靈為主的廟會有獨特的貿易風情。注梁相國寺每月開放五次,大三門交易飛禽貓犬,珍禽異獸。二三門搭建露屋散棚,經營日用雜貨、時果臘脯、屏篩竹席和鞍髻弓劍等。而孟家道院經營文房四寶、書籍、古玩、花朵、珠翠、帽子、土物和香藥。這種齋敵祀神的廟會集市,為買賣提供了興盛的財源,成為宋代集市的一種形式。

開封市目前主要有禹王臺公園廟會和翰園碑林廟會,已經成功舉辦多年,極大促進了開封旅游經濟的發展。

禹王臺公園每年4月都舉行“東京禹王大廟會”,熱鬧非凡。據載,早在北宋時期,作為北宋都城的開封,每年仲春都要在禹王臺一帶的先農壇舉行大型祭祀活動。至明清時代,這項祭祀活動發展為傳統廟會,趕會人群“積氣成霧,哈聲如雷”。東京禹王大廟會的“歷史文化之魂”不僅在于它的千年習俗,還在于它的載體――禹王臺公園內多不勝數的歷史文化遺跡。位于市區東南隅的禹王臺公園占地400余畝,古代建筑綿延不斷。其中,著名古跡禹王臺兀立于高臺之上,御書樓、師曠祠、碧霞元君祠、康熙展室、乾隆展室、御碑亭等聚集于高臺,共同組成了一步一景、目不暇接的古式建筑群體。東京禹王大廟會除了具備“歷史文化之魂”之外,它還具備豐滿的“肌體”。

開封翰園碑林春節祭祖大廟會從2000年春節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廟會內容從首屆單純的文藝演出發展到現在的節日氣氛營造、綜藝演出、商業購物文化民俗活動等眾多項目。它已經成為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旅游廟會,代表了七朝古都開封春節旅游的文化主題形象,也是河南省春節旅游的龍頭活動之一。為了促進大宋文化的弘揚,進一步推動大宋文化品牌的建立,2010年開封市委、市政府批準翰園春節大廟會升級為市級廟會,并確定了“大宋年文化”的主題。翰園在雙景區(包括萬歲山)大宋文化景觀性建設基礎上,進行宋文化節目內涵的打造。在廟會期間推出了大宋水上秋千、25宋詞朗誦會、猜燈謎、對春聯等民間游藝活動和大宋民間年俗產品項目,使游客既能靜態觀賞,又能積極融入到宋文化活動中去。廟會活動內容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迸發出勃勃生機、具有生命力。

二.節慶文化

歲時節日民俗是一座內容充實的文化寶庫,它凝聚了歷代以來歲時節日文化的精華,表露了人們的性格特點、心理素質和民族精神,有獨特的時代特色。千姿百態的宋代歲時節日文化是事象萬千的民俗文化的綜合展現。節日里飲食、服飾習慣敬神祭祖儀式的民間信仰親友往來的社會禮俗各種形式的游藝雜技活動等,都是節日程序中的主要文化內容。宋代歲時節日與農業社會形態相適應, 又與地理環境、水源、作物等密切關連, 有很強的季節性。歲時節日又與歷史人物、事件有關,具有歷史文化的特點。如果說我國的歲時節日在漢代已經定型的話, 那么到了宋展得相當完備。宋代的歲時節日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辭舊迎新的春節、有“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的元宵節、有“紙錢化作蝴蝶飛,一文不曾到黃泉”的踏青掃墓的清明節、有僧尼以浴佛會以求施利的浴佛齋會,有“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的端午節舉辦的龍舟競渡、有“婦人好,至夜對月穿針”的七巧節、有家家戶戶供時果,焚冥衣以“祀分”的中元節、有玉兔東升、臨軒觀月的中秋節以及重陽節、冬至等佳節。宋代傳統節日既有喜慶、吉祥、康泰的內涵,又包含了禁忌、敬神、祭祖的成分,反映了宋人祈求農業豐收,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揭示了人們免除災害和保障身心健康的心理狀態,顯示了宋人的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宋代的傳統節日貫穿于全年的始終,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風趣。

節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實質就是節慶文化經濟化,節慶文化經濟化就是利用節日慶典符號的形式和功能為經濟發展服務。除了傳統的歲時節日的慶祝外,“菊城”開封每年l0月18日至11月18日的花會也促進了當地經貿、旅游等方面的發展。以花為媒、花卉搭臺、旅游唱戲的宗旨正在日漸落實。“中國開封花會”如能進一步的優化,必將大大增強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飲食文化

從北宋流傳至今的飲食文化久傳不衰。有中華一絕之稱的“第一樓小籠包子”,“馬豫興桶子雞”等傳統風味小吃,廣受歡迎。2006 年,開封第一樓再次入選中華傳統老字號,飲食文化已成為產業優勢,使第一樓在全國擁30家連鎖店,年銷售額達2300萬元,成為中原飲食的著名品牌。深入挖掘這些傳統飲食文化之精華,并不斷創新,形成名特豫菜系列產品。

開封的鼓樓夜市非常有名。夜市小吃有“第一樓灌湯小籠包子”、“馬豫興桶子雞”、“州橋胡辣湯”、“稻香居鍋貼”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時“鯉魚焙面”、“套四寶”,它們是豫菜的代表。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擁有千年以上豫菜菜肴有280多28種。每天天剛擦黑,鼓樓夜市就熱鬧起來,熱氣、香氣四溢。開封的“馬豫興桶子雞”、“套四寶”等都應該借鑒“開封第一樓”的經營模式,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建立連鎖店,或生產便攜式的系列產品。開封現在需要一個或多個小吃城,這是一種家庭感、人性化和高雅的飲食享受。目前,開封夜市需要提高檔次,美化周圍環境衛生,整改小吃硬件設施,改變臟亂差形象,逐步建成潔凈、高雅的美食天堂。

宋代人民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過程中, 繼承和發展了前代一系列的文化習俗, 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風采。作為開封“宋文化”旅游文化產業資源之一,對于宋代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不能一足而論,有的是其文化內涵單純某一個層面上的開發,也有的是以一個層面為主、其它層面為副的綜合開發,甚至是多個層面綜合立體式的開發。

篇4

賀年樂以文藝演出、年節民間娛樂活動為主,通過開展各類煙火晚會、山會、廟會、燈會等活動,將文藝演出推進社區、鄉村、飯店和景區。

“歡樂祥和”是中華民族春節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樂”是現代人精神消費中最受追捧的產品。“好客山東賀年會”系列之的“賀年樂”就是充分發揮旅游產品所具有的精神消費的特點,為消費者打造歡樂、愉悅的旅游活動,使每一位在山東過大年的朋友都能感受到近在咫尺的歡樂。

中國人過年過節的寓意就在于求平安、求歡樂。“賀年樂”產品就是以歡樂作為主題,突出游客和市民的參與性,形成樂在城市、樂在鄉村、樂在旅途的系列活動。緊緊圍繞個“樂”字,突出一個“鬧”字,以各類文藝演出、年節民間娛樂活動為主,通過開展各類煙火晚會、山會、廟會、燈會等“賀年樂”主題活動,將文藝演出推進社區、鄉村、飯店和景區。其場所主要設在城市休閑廣場、文藝演出場所、休閑游樂街區、主要城市公園、重點旅游景區、重點鄉村。

作為山東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中轉站,濟南制定了詳盡的“賀年樂”系列產品規劃。以各類文藝演出、年節民間娛樂活動為重點,積極推進文藝演出進社區、進鄉村、進飯店、進景區。以元旦、春節、元宵節三個節點為重點,集中策劃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節慶、民俗娛樂和文化演藝活動。元旦:以“跨年迎新”為主題,舉辦以廣大市民和游客為參與主體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迎新慶祝活動。重點策劃“暢游七十二名泉贏大獎”抽獎活動和頒獎典禮、大明湖冬泳節等活動。春節期間以“好客山東?福滿泉城”為主題,重點打造“2011泉城新年祈福會”、大明湖春節文化廟會、千佛山迎春廟會、九項塔“歡樂中華年”、紅葉谷第二屆梅花節以及各類文化演出活動等。元宵節期間以“鬧元宵”為主題,重點打造趵突泉迎春花燈會、章丘百脈燈會、商河鼓子秧歌匯演以及各類民間扮玩活動等。

全省各地市的“賀年樂”活動同樣是精彩紛呈。元旦至元宵節期間,青島各區市以及相關企業將組織40余項大型節慶活動。其中既有市南歡樂旅游季、城陽新年購物節、即墨田橫祭海節、海云庵糖球會、“蘿卜會?元宵山會”、“北宅鄉情農韻體驗游”等傳統節慶活動,也包括“愛在山東,情定青島”山東傳統民俗集體婚禮這樣的形式新穎的活動。

篇5

  春節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搭建居民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平臺,增進“鄰里情”,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向心力,營造出一種團結奮進、文明和諧、喜慶祥和的濃郁氛圍,按照區工委辦的安排,結合社區實際,制定社區20xx年春節期間文體活動方案。

  二、活動安排

  1、舉辦廟會:

  設立五個活動區:

  一是娛樂區,由社區委居民演唱廬劇、黃梅戲、歌曲及拉二胡等節目為主的文藝演出。

  二是宣傳區,利用展板宣傳反、禁毒、科普、交通安全及民生等相關的政策和事例。

  三是送年貨進社區,社區委聯系區內華泰、統一、可樂等相關企業,引導企業擔當社會責任,送相關產品進社區服務千家萬戶。

  四是贈品區,主要發放購物袋、一封信及“福”字等宣傳品。

  五是寫春聯區,聯系區內學校老師、社區居民中廣大書法愛好者為居民義寫春聯。

  2、80分比賽:

  由執法中隊、各小區委進行預賽,各選出一支代表隊參加社區組織的80分復、決賽。

  3、象棋比賽:

  參賽人員:社區象棋愛好者,男女不限,年齡不限,參賽人員由小區委選送或自愿報名。

  4、拔河比賽:

  參賽人員為社區居民,由各小區委選送男、女各1—2支隊伍(每支隊伍成員不超過12人)。

  5、頂氣球:

  以社區居民三口之家為參賽單位(小孩為小學生),每個小區委選送不少于10個參賽家庭。

  6、綁腿走比賽:

  時間初定在2月6日下午,以社區居民三口之家為參賽單位(小孩為初中生),每個小區委選送不少于10個參賽家庭,名單于2月4日前報社會事業科。

  7、露天猜燈謎:

  參賽人員為社區居民,自由選擇燈謎,猜中者由工作人員發放獎品(每人限得一份獎品)。

  8、乒乓球團體比賽:

  賽人員為社區乒乓球愛好者,由各小區委選送1—2支隊伍。

  三、活動資金預算

  本著節儉的原則,預計共需活動資金10700元,其中廟會1500元,80分比賽1500元,象棋比賽300元,拔河比賽1500元,頂氣球比賽300元,綁腿走比賽300元,露天猜燈謎500元,乒乓球團體比賽900元,文體活動期間設置彩虹門、彩旗、彩氣球、橫幅、印刷宣傳品3900元。

  四、活動要求

  1、比賽項目原則上只取前三名(猜燈謎除外),將頒發紀念性的獎品。

  2、社區委工作人員根據自身愛好和特長,積極參加上述比賽項目,由各科室負責人匯總本科室工作人員參加的活動項目并報社會事業科。

  3、各小區委要安排人員維護比賽現場秩序,參賽隊員要服從裁判判決。

  4、請各小區委加大宣傳,選送相關人員參與比賽。從即日起要做好前期準備和宣傳工作,力爭把今年的各項節目辦好、辦精彩、辦到位,為社區居民送上精美喜樂的娛樂文化大餐。

  5、活動項目若有變化,將另行通知。

  春節活動方案

  20xx年春節即將來臨,為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學院黨政對老干部、老教師、老同志及退伍軍人和軍烈屬的關懷和尊重,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祥和、平安的節日,根據中辦國辦和省教工委、省教廳通知精神,開展“送溫暖、辦實事、促發展”新年慰問活動,為做好這次慰問活動,特制定如下活動方案:

  一、參加慰問活動的領導及工作部門

  整個慰問活動由人事處牽頭,黨委工作部、院工會參與,重要慰問活動邀請學院主要領導參加。

  二、慰問的對象

  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退伍、復員、轉業軍人、軍、烈屬及全體離退休人員。

  三、慰問活動的形式

  1、分別召開座談會。

  2、離休干部、特級教師、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上門慰問。

  3、退伍、復員、轉業軍人、軍、烈屬分校區慰問。

  4、全體離退休人員參加團拜聚餐。

  四、慰問活動費用預算

  1、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退伍、復員、轉業軍人、軍、烈屬共xx人,人均xxx元,共xxxx元。

  2、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座談會,會費及餐費xxxx元。以上費用合計xxxx元,由學院劃撥經費開支。

  3、全體離退休人員春節團拜聚餐xxx元,在離退休人員活動經費中開支。

  4、發放離退休人員春節慰問金xxx元。

  春節活動方案

  一、精心組織,立足實際

  我校領導小組根據文件通知,經過認真商討和策劃,制定出包含感受民俗文化、讀書活動、愛心幫扶活動、“美麗*寧”主題實踐活動等內容的活動方案,內容包括“節日祝福”、“文化熏陶”、“快樂實踐”等大的項目,整合設計成分年級段、內容豐富的《*年“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主題活動寒假德育活動作業》,發放到所有學生手中,引導學生在假期踐行活動。

  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1.表達祝福與心愿,感受節日氛圍。

  春節,是中國人喜慶團圓的節日,是人們寄托美好愿望的日子。我校組織學生在節日春節、元宵期間設計的節日祝福語,寫于“德育作業”中,并在與家人走親訪友拜年時靈活表達節日的祝福,培養了孩子與家人、朋友的情感和社會交往能力。

  另外,同學們還通過制作賀卡、畫年畫等方式表達對親友的祝福和對節日的喜愛。中高年級學生根據春節、元宵民俗文化等制作“春節、元宵節”節日小報。通過多種表達祝福與愿望的形式,同學們學會感人、學會與人交往,感受了濃重的節日氛圍。

  2.走近民風民俗,感受民俗文化。

  為了讓學生感受春節傳統文化的熏陶,為了讓高年級學生更好地繪制內容豐富、畫面精美的手抄報。我校“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寒假德育作業要求學生們在假期中至少讀一本有關中華傳統文化或名家名作的書籍。不少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創作春節的對聯;在春節走親訪友時搜集精彩的春聯、春的詩篇,通過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等形式將最喜歡的對聯摘錄下來,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了春節的文化內蘊。

  3.投身假期實踐,培養道德情操。

篇6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且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他們對春節的一些習俗(春節給長輩拜年、長輩賞壓歲錢、吃餡中夾錢的餃子、看春晚、吃年夜飯等)有一定的了解,并有所感受。同時學生也具有一定的調查、搜集資料的能力,本節課主要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蘊涵的深刻意義。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了解春節期間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他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2)能力目標:知道一些良好的民風、民俗,提高區分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免疫力;(3)情感目標:體驗感受春節的快樂,激發參與民俗活動的熱情和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俗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1)教師準備有關春節的歌曲、春聯課件,學生每人搜集2副自己喜歡的春聯和有關春節的故事、傳說等資料;(2)調查家鄉春節期間有哪些民俗活動,人們怎樣過春節;(3)筆墨、紅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音樂《喜洋洋》。教師:聽到這歡快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節日呢?(過年)

2.教師: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再過兩個月,又要過年了,你們家以前是怎樣過年的?

A.過年吃的餃子與平日有什么不同?(餡中夾錢)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嗎?(圖吉利,意思是招財進寶)

B.福字為什么倒貼?

(表示福到了)

C.為什么貼春聯?(表達祝福和心愿)

3.教師:過年有很多習俗,其中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貼春聯。(板書課題――貼春聯)

二、認識春聯,初步體驗

1.你知道春聯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

(板書:橫批、上聯、下聯)如何分辨上聯、下聯?(小竅門: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三聲或四聲,下聯最后一個字為一聲或二聲。)表揚語:你知道的可真多,知識豐富,面很廣。

2.如何貼春聯呢?(上聯貼在門的右邊,下聯貼在左邊,橫批貼在中間。)

3.為什么春聯貼在門的兩邊呢?

(學生猜想)引入春聯的神話傳說。(播放課件內容如下: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陰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危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后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萘、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演變到今天,就變成了春聯。)

①老師手里有一副春聯,誰能幫老師把它貼起來。(指名到前面貼春聯)

②齊讀春聯,進一步了解春聯的貼法。

三、交流春聯,深入體驗

1.課前我曾讓同學們收集春聯,大家搜集了嗎?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搜集的春聯大聲朗讀出來,并交流一下,評選出一副最美的,讀給全班同學聽。(小組交流活動)

2.誰想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春聯?(指3-4名學生交流)

3.老師課前也搜集了一些春聯,大家想看嗎?誰來讀一讀?(課件出示春聯內容如下:財源滾滾隨春到喜氣洋洋伴福來財旺福旺;多勞多得人人樂豐產豐收歲歲甜勤勞致富;才高八斗學子折桂學富五車天驕摘冠金榜題名;年年順景財源廣歲歲平安福壽多吉星高照。)

4.通過剛才的交流,你發現春聯在其他方面還有哪些特點呢?(引導學生談:上聯下聯字數相同、詞義相當,橫批一般為四個字。)

小結:

1.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精美的春聯,可見課前搜集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2.實際啊,春聯是人們對平安、幸福日子的祝福和展望,是感情的抒發,這份感情和祝福可以是對家庭的、師長的、同學朋友的,同學們想不想自己編一副春聯抒發一下感情。有沒有信心?

四、創作春聯,感悟導行

1.下面我們就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創作一副春聯,把創作好的春聯寫在紅紙上,派兩名同學貼到黑板上。(教師巡視指導看有無全編成下聯或上聯的,同時掌控好時間)

2.你們對自己的成果滿意嗎?我們一起讀讀吧!

賞析時可表揚學生:A.你們的作品真精彩;B.老師很佩服你們;C.這是你們組集體的智慧,為你們的成功合作鼓掌祝賀吧!

五、拓展延伸,回歸生活

篇7

以河南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最發達的中原腹地,中原文化的搖籃,中華文明由此濫觴而出。現代人對于圣誕樹、復活節彩蛋,萬圣節糖果之類的西方節日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多,然而會裝點紅紙窗花、逛廟會,祭祖焚香的中原民俗文化卻被逐漸淡忘。為了將中華文明中最重要的中原文化發揚光大,建設中原民俗文化產業旅游基地勢在必行,本文將從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現狀出發,提出多種中原民俗文化產業旅游基地的建設方案,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傳更加專業化,使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產業化,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關注和了解中原民俗文化,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中華文明。

一、中原民俗文化旅游業的現狀

中原民俗文化的發源地是黃河中下游地區,而最具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的地方莫過于河南省,因此我將以河南省為例,描述中原民俗文化旅游業的現狀。

(一)中原民俗文化的靈魂――文化故事

中原民俗文化最顯著的表現方式就是傳說故事和民間歌謠,從我國孩童都會誦讀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經》到膾炙人口的伏羲黃帝的上古神話,都代表著我國悠遠綿長的中原民俗文化,展現出華夏兒女對自然的不懈探索和對生命的不斷追問,表現出中華兒女勤勞勇敢,崇善崇德的優良品質。這些民間傳說已經通過動態化、形象化的現代科技表現方式將中原民俗文化的精粹和中原文化的老莊哲學播撒到每個讀者的心中。河南省也十分注重對這種文化故事的傳承和表現,例如將河南省攝制的、包含中原優良民俗文化傳統的《獨角樂園》出口至歐美,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原文化的至真至善。隨著中全球化的到來,追求和諧發展的中原文化非但沒有被湮沒,反而愈加成為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世界發展潮流中的核心價值,河南省也因為作為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蘊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關注,河南省應當適時地借助國家政策對文化出口和民俗旅游的支持,積極將終于按傳統民俗推向國際,用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造訪。

(二)中原民俗文化的代表――名人建筑

狹義的中原民俗文化,即河南省的民俗文化,河南省的中原文化代表莫過于剛正不阿的包公,他也是中原文化中忠孝廉正精神的化身,關于包公的民間故事,例如鍘美案,貍貓換太子等等,都展現出了中原民俗文化對于公正廉潔、不畏強權精神的追求。也正是由于包公的個人魅力,開封成了人所熟知的歷史文化名城,并且也被賦予了包公所表現出的中原優秀文化內涵。

河南省旅游業的代表性建筑,如少林寺,龍門石窟等則展現了華夏文明和佛教文化的碰撞,它大大增添了中原民俗的文化內涵,從這些建筑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已經完全融于中原文化中的博愛、樂善好施的精神,同時這些建筑也已經被越來越的現代人所欣賞,變成了中原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河南省旅游的熱門景點。

河南省擁有及其豐富的中原民俗文化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從包公祠、龍門石窟,到少林寺、白馬寺,再到牡丹花展、清明上河園,這樣的中原民俗文化聚集地,為中原民俗文化產業路旅游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它們進行優化整合,使之成為一條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線路,使中原文化從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到與現代化充分融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整呈現。

(三)中原民俗文化的寄托――工藝品與食品

中原民俗文化是建立在發達的農業文明之上的,正因如此,傳統的中原民俗工藝品和食品都包含著對五谷豐登的喜悅和對六畜興旺的渴望,活靈活現的牲畜泥塑,代表豐收喜悅的臘八粥,這些無不體現著中原民俗文化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中原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傳統的泥塑、窗花等工藝品和各種節日食品所寄托的情感早已通過世世代代的言傳身教深深扎根于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但是對于這些工藝品和食品的深層內涵和包含的故事對于現代人來說,卻知之甚少,這對于中原民俗文化的完整傳承和民俗旅游的多元化開發來說,實在是一大憾事。

二、中原民俗文化產業旅游基地的建設類型

中原民俗文化是展現中華文明多樣化的代表文化之一,中原民俗文化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明顯的、不可復制的特色,因為它是從勤勞善良的中原人民從遠古時代到今天的上下五千年的不懈勞動和生活經驗中積累出來的,是勤勞質樸的華夏文明與各種文化的一次次碰撞和融合而成的,它兼具了儒釋道的精神,并通過自己獨有的建筑和禮儀民俗表現出來,這樣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觀賞中原文化之美,關注中原民俗文化,接納中原文化精神。為了將中原民俗文化符號化、產業化,建設多樣化的中原民俗文化產業旅游基地是一個可操作性很強的方式,這不僅可以拉動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提高民俗文化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也可以促進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與發展。

(一)建設中原民俗文化的教育產業基地

中原的傳統節日和民俗、傳說都是中原民俗文化的瑰寶,然而隨著國門的逐漸打開和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快節奏的生活和對西方文明的學習沖淡了我們對傳統民俗的嚴謹和對農業文明致敬的諸多禮儀風俗,如今這些中原民俗又被當作文化遺產受到現代人的珍視。

1、中原傳統節日的研究

我國的傳統節日頗多,然而傳統節日真正受到重視還源于韓國在2005年將我國的端午節申請為韓國文化遺產成功這一事件,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報道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的節日習俗,中原傳統節日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春節,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還有農歷二月二的龍抬頭節,農歷七月七的乞巧節,農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這些節日在改革開放初期浪潮中幾乎被遺忘,如今為了感受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對中原文化的崇敬,開發與中原傳統節日相關的旅游項目,讓更多人感受和了解中原民俗文化的勤勞與質樸。

2、中原民俗故事的重譯

中原民俗故事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優秀中原文化,其故事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奇絕都令人贊嘆,然而傳統的中原民俗故事都以較為晦澀的文言文展示給讀者,對于現代的游客來說,直接進行文字展示不僅吸引力和觀賞感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連環畫,音頻化,影像化,視頻化等等現代技術手段的重現都為中原民俗故事再度獲得世人的關注提供了新的機遇,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游客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參與到其中。中原民俗文化產業旅游基地應當借助這一新技術,將民俗故事研發出多樣化的互動式網絡動畫和代入感更強的游戲,使傳統文化乘著是便捷的互聯網受到更為新式的解讀,注入更多的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使游客樂于體驗這一動畫和游戲之中,同時也可以幫助年齡較小的游客更加快速地掌握故事的內容框架,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二)建設中原民俗文化旅游基地

中原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為了使更多的人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傳統中原民俗文化的魅力,將游客從現代社會帶回古代社會,使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氛圍和古代的節日氣氛,這可以讓游客更快地被中原民俗文化所感染,同時也大大增添了民俗旅游的趣味性,實現游客對中原民俗文化的全方位感知。

1、完善中原民俗文化情境體驗區

我國以民俗文化為旅游特色的城市并不在少數,然而將傳統的民俗情境擴大到整個景區的城市并不多,并且由于傳統中原民俗的多樣化,景區很難將所有民俗融入到情境中來。因此,為了吸引對中原民俗文化有強烈興趣的游客,中原民俗文化景區應當盡可能地將當地的民俗特色融入到當地特有的建筑景觀中來,使游客能夠充分參與到情境中來,同時也可以將充滿中原文化特色的工藝品和食品帶入進體驗區,從而使游客充分感受到傳統中原地區的生活,同時也能吸引游客進行消費。

2、開設歷史真人秀活動

中原地區由于經濟社會的繁榮富庶,自古以來的技術文化教育水平都較高,人才質量高,數量大,對于因某個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前來參觀的游客而言,開設歷史真人秀活動,讓游客能夠在歷史人物的角色扮演中過把癮,用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重演,給他們營造一個歷史感十足的表演環境,為他們提供一個成為自己仰慕已久的人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對于熱愛歷史、喜愛表演的游客一定是難以拒絕的。

3、建設中原民俗藝術培養基地

提起中原的優秀民俗藝術,中原地區的傳統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都會躍然腦中,各個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旅游城市都會有各自特色的民俗表演,中原地區的豫劇、二夾弦等音樂表演和彩泥臉譜、剪紙等美術作品都是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建設一個中原民俗藝術的培養基地,不僅可以讓游客親身感受到傳統藝術的巧妙構思,提高游客的參與度,還可以推廣中原民俗藝術,甚至有可能從中培養出民俗藝術的優秀傳承者。

(三)建設中原民俗文化加工基地

中原地區的傳統節日都有各自的特色食品,比如正月十五吃元宵,春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青團等等。雖然現代人常常感到“年味”變淡,但是對于傳統節日的食品仍然在延續以及創新,不過食品的的加工翻新雖然花樣百出,但是不乏有些人已經忘記了這些傳統節日原本的內涵和意義[6]。建設中原民俗文化加工基地,可以幫助游客在享受制作美食的同時,領悟到美食背后的深刻的中原民俗文化內涵。

三、結束語

篇8

春節期間,大家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結束后讓我們來看看活動總結怎么寫吧!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2021牛年春節的活動總結范文5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2021牛年春節的活動總結范文1為豐富節日期間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營造歡樂喜慶、祥和文明的節日氛圍,我社區按照上級要求,做實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節日―春節的各方面工作。通過系列活動,使社區廣大居民度過了一個安全健康的新春佳節。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制定工作方案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佳節,是人民群眾最為看重的一個節日。如何讓社區居民過上一個喜慶祥和的佳節,引導和推動全社區文明過節,健康過節、安全過節,是我們社區本階段的主要工作。社區按照節慶活動的工作安排,認真制定《新村社區我們的節日-春節活動方案》,精心策劃,科學分工,確保了我們的節日-春節活動有序開展。

二、扎實開展送溫暖活動

(一)開展扶貧慰問活動。春節前,社區走訪貧困低保12戶,困難殘疾人五保老人共10人為他們送去了米、油和慰問金數元

(二)開展拜望老黨員活動。社區黨委組織社區兩委人員及支部部分黨員拜望社區老黨員,向他們匯報一年來社區的各項工作,同時,認真聽取他們對社區工作的建議意見和20__年對社區工作的要求。

三、全面開展干干凈凈過新年活動

春節年前,社區發動社區兩委成員、社區居民、社區志愿者對社區各主要區域進行了衛生清理,保障無堆積垃圾,路面整潔等。同時大力宣傳過環保年,愛好環境不亂扔垃圾。

四、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烹飪活動

20__年2月7在社區廣場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春節烹飪活動。以豐富多彩的節目形式和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深入挖掘和弘揚春節文化內涵,充分調動了社區業余文化骨干的積極性,提高了群眾的參與意識。

總之,社區利用這個春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宣傳先進的政策思想。讓社區居民能夠過上平安、快樂、和諧的春節,使我們又向建設和諧社區邁進了一步。

2021牛年春節的活動總結范文2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使我鎮人民度過一個安定、歡樂、祥和、文明的春節,營造充滿生機、昂揚向上的文化氛圍。我鎮在春節期間,充分利用農村文體設施、文化活動室開展了群眾新春籃球比賽。內容雖然不是很豐富多彩,但卻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了文體聯歡的樂趣,增加了節日的氛圍。

四個村于大年三十至年初二在松柏小學的籃球場上舉行了春節籃球比賽活動,現將有關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組織到位

鎮分管領導高度重視春節期間群眾文化活動,謝海雁委員就此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村干部按照上級安排和部署,立即行動,精心組織,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活動基本情況

正月初二當天,松柏村小學籃球場內外站滿了圍觀的村民,攜老帶幼的,場面熱鬧非凡。首先是歡迎身穿統一球服的各參賽人員入場,領導發表賽前講話。接著宣讀各項比賽的活動規則,然后開始了激動人心的比賽。

活動過程中,參賽人員個個面帶笑容、精神抖擻,為即將開始的比賽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比賽搞循環賽,最后決出冠軍,此次活動中,年輕人成為了賽事主力,精彩瞬間時時出現,博得了觀眾陣陣掌聲。比賽結束后進行了本次文體活動的頒獎儀式,為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

三、活動體會

通過春節文體活動的開展,我們積極思考,總結了以下深刻的體會:

1、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是農村體育文化運動發展的有力保障。

我鎮今年的活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較高,人數較多,最重要的一條是上級領導的積極支持和鼓勵,極大地鼓勵了村民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進一步體現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下,農民對文化活動的新認識和新變化。

2、廣大群眾的參與是農村體育文化運動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春節體育文化活動,激活了我鎮農民對群體活動的盼望與向往之心,此次活動體現了我鎮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3、發展體育文化運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農村體育文化運動直接促進了鄉風文明,極大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家的身體素質、思想境界和生活質量,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積極貢獻。

2021牛年春節的活動總結范文3為響應省市、文明辦開展“四走進.我們的節日.春節”活動通知要求,我們社區迅速行動,制定活動方案,廣泛組織發動,在全社區范圍內積極開展“四走進(走進關愛、走進知識、走進藝術、走進自然)我們的節日春節”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倡導送出關愛、品讀家鄉、體驗文化、提升素質,引導廣大居民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春節,進一步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和環境文明建設,在全社區城鄉營造歡樂祥和、文明健康的節日氛圍,營造良好的節日社會環境。為此,我們象山社區把“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文化活動與社區志愿服務結合起來,在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開展了以“掃塵迎新,美在家庭,美在社區”為主題的志愿者服務活動.通過組織志愿者與居民、商戶共同開展“掃塵”活動,以寄托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在此次志愿者活動中,春聯福字---這些極具中國傳統節日元素的物品除了在社區公共場所張貼懸掛外,也將由經由志愿者的手傳送到社區千家萬戶,表達志愿者們對廣大市民的深切祝福。特別是志愿者還將深入到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家中為其開展掃塵、送春聯、送年貨服務,讓大家都能夠感受到新春的暖意。同時,社區還為社區的孤寡、空巢和殘疾人結成四個幫扶對子活動。幫扶人在職黨員劉佳軍、郭公義等為殘疾人邱艷梅母子和曲海彬送米、面油豬肉等節日慰問品;為孤寡老人李桂杰送去500元現金,并邀請擁有相關特長的教育志愿者時振明為轄區的中小學生舉辦了“假期快樂讀書伴我行活動”受到了家長學生的普遍歡迎。時老師還為學生們開展了“如何寫好春聯”,強調注重在春聯內容上創新,除了一些傳統的祝福話語外,要突出“美在家庭、美在社區”、“與愛心同在、與責任通行”等多種當代的新式春聯書寫方式,建議學生們把自己書寫的春聯送到居民住戶的手中。

象山社區通過組織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注重實效的載體活動,今后一段時間內,將集中組織開展好“四走進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系列活動,使廣大居民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春節。

2021牛年春節的活動總結范文4為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節日優秀文化,根據縣精神文明辦安排以及縣團委要求,我校圍繞“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現將我校組織的“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我校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下發了主題系列活動的文件,精心組織,把節日活動與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全面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精心策劃,豐富內容

傳統節日在各地呈現不同的特色。__小學圍繞春節、元宵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等主題,結合實際,遵循簡潔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則,主要策劃了以下五項工作:

1、利用寒假期間,讓學生尋找關于__文化的優秀歷史典籍,圍繞春節、元宵節文化內涵,通過收集“春節的由來、春節風俗習慣、春聯的起源和意義、家鄉舉行的風俗活動”等,開展“紅色經典賞析”等活動,讓廣大學生積極參加,深刻領會,增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愛,加深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2、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村社清潔衛生、環境保護和公益宣傳,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做好事、獻愛心,宣傳節日文明禮儀和低碳生活知識,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3、讓學生認真記錄自己的節日生活,結合寒假作業,引導學生學習節日文化、搜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了解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

參加節后組織的各類評選活動,展示節日收獲和感悟。

4、進行一次“我所認識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動。

三、強化措施,落到實處

1、加強宣傳,著力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傳統大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放假前,學校召開專門會議,開展了春節傳統習俗掃塵、祭祖、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等春節文化內涵宣傳,增進了廣大中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各位教師、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揮其作用,分利用板報、宣傳標語,積極開展春節文化宣傳,弘揚春節民俗傳統,倡導文明過節、勤儉過節。

2、制定計劃,合理安排,確保每位學生將此項活動落在實處。

放假時,每位學生都按照學校要求,制定了計劃書和時間表,確立了活動辦法,使主題教育進行的有聲有色。

3、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村社志愿服務活動。

春節期間,各村活動小組開展了以扶老助殘、社會治安、文化服務、環境衛生為重點的村社志愿服務活動,積極為殘疾困難戶、貧困戶提供幫助、進行慰問;結合春節“掃塵”習俗,組織居民整治衛生死角,維護村社公共環境等。

本次主題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了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觀念,增強了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2021牛年春節的活動總結范文5根據_文明(20__)3號《關于深入開展20__“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我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組織學生在家長的協助和參與下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實踐活動和讀書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立足實際

我校領導小組根據文件通知,經過認真商討和策劃,制定出包含感受民俗文化、讀書活動、愛心幫扶活動、“美麗__”主題實踐活動等內容的活動方案,內容包括“節日祝福”、“文化熏陶”、“快樂實踐”等大的項目,整合設計成分年級段、內容豐富的《20__年“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主題活動寒假德育活動作業》,發放到所有學生手中,引導學生在假期踐行活動。

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1、表達祝福與心愿,感受節日氛圍。

春節,是中國人喜慶團圓的節日,是人們寄托美好愿望的日子。我校組織學生在節日春節、元宵期間設計的節日祝福語,寫于“德育作業”中,并在與家人走親訪友拜年時靈活表達節日的祝福,培養了孩子與家人、朋友的情感和社會交往能力。

另外,同學們還通過制作賀卡、畫年畫等方式表達對親友的祝福和對節日的喜愛。中高年級學生根據春節、元宵民俗文化等制作“春節、元宵節”節日小報。通過多種表達祝福與愿望的形式,同學們學會感人、學會與人交往,感受了濃重的節日氛圍。

2、走近民風民俗,感受民俗文化。

為了讓學生感受春節傳統文化的熏陶,為了讓小學高年級學生更好地繪制內容豐富、畫面精美的手抄報。我校“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寒假德育作業要求學生們在假期中至少讀一本有關中華傳統文化或名家名作的書籍。不少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創作春節的對聯;在春節走親訪友時搜集精彩的春聯、春的詩篇,通過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等形式將最喜歡的對聯摘錄下來,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了春節的文化內蘊。

3、投身假期實踐,培養道德情操。

在“快樂的寒假”主題活動中,同學們積極投入感受民俗的活動中來:在走親訪友、賞花游園、逛廟會賞花燈等活動中,同學們感受到了節日喜慶和濃濃親情;在與親人長輩一起包餃子、包年粽、團湯圓等活動中,同學們感受到中華的傳統民俗文化。寒假中同學們積極踐行“日行一善”,有林__、楊__等到醫院中慰問重殘病人,有楊__、譚__等同學參與了“美麗__清潔鄉村”的活動,還有的同學在家里進行了安全演練等。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孝老愛親、樂善助人、機智應對等的良好品質和能力。

篇9

【關鍵詞】民俗教育;中職語文;結合策略

以下淺談民俗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有機整合策略;

1.在教學中有效滲透民俗教育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愿意學習、厭倦學習,將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中職語文這門學科,更是受到很多學生冷眼對待,影響到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因此,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將民俗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的融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有效地滲透民俗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滿江紅》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岳飛茶習俗的由來,岳飛茶是岳飛將軍帶兵打仗途經湘陰地區時,自己的士兵大量生病,為了不影響戰事以及保證士兵的身體健康,研制了一種湯汁治療士兵身上的疾病,而這個湯劑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到的岳飛茶。通過插入此民俗,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岳飛將軍愛兵如子、禮待他人的優良品德,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在教材中增加民俗文化內容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將民俗教育有效的滲透到實際的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增加有關于民俗文化的內容。在古詩古文方面,可以增加《歸園田居》、《鴻門宴》、《赤壁之戰》、《念奴嬌?赤壁懷古》、《春江花月夜》、《過故人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竇娥冤》、《沁園春?長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等。在傳統節日方面,可以增加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節日的研究,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由來、發展以及具體的節日習俗。在民族風俗方面,可以了解不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像回族不吃豬肉等。通過將民俗文化內容滲透到中職語文教材中,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3.結合民俗文化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結合民俗文化積極的開展各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而將民俗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進行了充分的融合,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在學生了解更多民俗文化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獲得更多的語文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上更大的進步。例如,在過中秋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當地有民俗特色的節慶、儀式、活動等感受民俗。又如:端午節,讓學生對屈原、伍子胥事跡進行研究,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在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在實踐中充分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4.加強校園民俗文化建設

要想將民俗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應積極的加強校園民俗文化建設,實現民俗文化的滲透,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進而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做如下幾個方面的努力。①積極舉辦校園民俗文化展,鼓勵喜愛民俗文化、對民俗文化有研究的學生參與到民俗文化展的籌備工作中,以將更多的民俗文化展示在全校師生面前,實現民俗文化的有效熏陶,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文化體驗。②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開展相關相應的教育活動。例如,在端午節,可以開展有關于包粽子、賽龍舟等教育活動,使學生對我國的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像粽子的包法、粽子的由來等等。③定期開展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在此過程中,可以與中職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的聯系。例如,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東北民族文化研究活動,了解東北有哪些的民俗文化、社會地位、對人們的影響等等,通過此種方式,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民俗教育,另外一方面也將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有效的融入其中,提高了中職語文教育的質量。④組建民俗文化社團。中職學校可以建立民俗文化社團,鼓勵喜愛民俗文化、對民俗文化有研究的學生參與,積極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民俗文化學習氛圍,能夠提高民俗教育的質量。⑤做好民俗文化的宣傳工作。例如,建立民俗知識長廊、黑板報、手抄報、發放民俗文化宣傳手冊,通過上述多種方法,能夠實現校園民俗文化的有效建設。

綜上所述,將民俗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實際上,民俗文化也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充分的挖掘民俗資源,并將其應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確保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正磊.“文化探究”:超越知識的語文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32)

[2]莊愛花.語文教學以美其身――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5(60)

[3]郭玉鳳,李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01)

【作者簡介】

篇10

紅包拜年、微信視頻、直播以及短視頻拜年,越來越多的科技融入到春節里,為春節增添了更多的趣味,也將那些遠距離的親情拉得更近。

短視頻拜年的改革

據2015(羊年)調查顯示,有超過76.98%的網友明確表示,春節期間曾向親友發送紅包或收到親友發送來的電子紅包。有51.59%的人認為搶微信等電子紅包是春節期間最有意思的事情。

之后,微信推出大視頻功能,將微信朋友圈和聊天中拍攝和分享視頻6秒種時間延長至10秒鐘,可以使用微信發送手機相冊里錄制好的或者下載好的10秒內的視頻。

據了解,在2017年春節期間,中國7億網友中有80%的人一改以往的文字、語音拜年,使用了短視頻拜年。這次春節短視頻革命毫不遜色于2015年的春節紅包革命。

在春節期間,全國視頻平臺都在血拼,甚至出現了“有獎視頻”。

看碚飧齠淌悠蛋菽甑母母鋝蝗菪£鎩6淌悠翟2016年快速地發展起來,如2016年2月份短視頻APP快手用戶量突破3億巨量, 3月份papi醬獲得邏輯思維等1200萬元融資,同年9月20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宣布,未來一年里將會拿出至少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都在說明今年短視頻的火爆。

2016年是視頻爆發的一年,網友們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圖文內容領域,開始發展視頻領域,喜歡這種更直觀的“面對面”交流。目前短視頻已經成為內容創業和社交平臺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

自騰訊微信拜年紅包推出以來,就靠這一招一個場景,微信支付就超過支付寶了。繼前年的紅包革命以及今年春節的視頻革命,有人推測,以后社交方式都會以視頻聯系為主,文字及語音就很少人用了。

當春節遇上直播短視頻、直播,移動互聯網的新娛樂方式賦予傳統文化內容新的光彩,消失的年味兒似乎在網上變得濃郁起來。

春節直播橫跨南北

在傳統的中國年文化面臨消解的當下,網絡直播作為最為新興的媒介技術形式,對傳統春節風俗的展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