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設計的經典案例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循環設計的經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循環設計的經典案例

篇1

一、傳播學在中國發展的現狀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面對新的形勢,目前的傳播學本科教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總結如下:教學深度難以把握;理論教學的主導地位導致“學而無用”;教學與學術研究分離導致學科發展緩慢。

首先,教學深度難以把握。一般的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都把傳播學作為理論基礎課程,安排在第一或者第二學期,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對于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說,很難在入學之初就對這個專業有一定了解,甚至有的學生反映“不知道要學什么?”。因為這個學科需要一定的理論與專業基礎,所以授課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調節課程的難度,逐步的深入,必要時調整教學的進度,做到教學相長。

其次,理論教學的主導地位導致“學而無用”。傳統意義的傳播學課程是講授式的理論教學課程,在這樣的課程安排下,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接受的是理論教學,可能在一節課的時間里面學了很多類似“概念、特點、分類、意義、功能等”這樣的內容,考試也是理論考察的方式以記憶為主。然而,在這樣的授課方式下,理論教學居于絕對的主導地位,造成學生“學完就忘記了”,根本無法和實際建立聯系,更不能建立合理的實際聯想,學生感覺學習之后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造成教學資源巨大的浪費,甚至是“學而無用”。面對這樣的困惑,后面的章節會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再次,教學與學術研究分離導致學科發展緩慢。上個問題中已經提到傳統的授課方式,那么除了學生缺少實踐聯想之外,傳統的教學方式還使學生失去很多思考問題的條件,沒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很難有所探索。這樣就造成一種現象:目前的傳播學研究,往往僅陷于少數學者的范圍內,而大量的傳播學專業學生毫無科研能力。如果能充分調動在校學生的科研熱情,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善加利用學生的科研成果,相信傳播學專業會發展的更好。

二、傳播學本科教學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探索

鑒于目前傳播學本科教學過程中一些問題的存在,同時結合幾年來傳播學本科教學實踐的一點思考,筆者認為:傳播學本科教學應該堅持“實用教育+延續教育”的教學理念。具體的說,就是在正常的課堂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對傳播學具體實務的聯想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同時盡可能的幫助那些在理論與科研方面有更深層次要求和更高潛質的學生,構建完備的理論體系,設計有效的研究方法,啟迪前沿的學術思想。這一教學理念,旨在培養可擔當專業教學,可適應大眾傳媒要求,又可進行科研探索的復合型傳播人才,適應全球化信息社會的要求。

為配合上面提出的“實用教育+延續教育”的教學理念,下面介紹一個傳播學本科教學的“漸進循環”教學模型。在“漸進循環”模型中,傳播學的教學包括了四個不同的階段,分別是:1、經典理論的解析階段。2、相應案例的引入階段。3、傳播實務的實踐階段。4、學術前沿的啟迪階段。

01

這四個階段可以看作是由課堂的理論教學開始,結合教師經驗的案例分析承接,以學生親身的專業實踐配合,最后啟迪學生思考并研究學術問題為步驟的逐漸教育過程。而這四部分之間的循環則體現在,經過學生親身調研、設計實驗,論證之后對傳統、經典理論的驗證、深入、乃至發展之上。這樣的“漸進式”教學,可以深入淺出的把學生逐步引入對人類傳播活動的理解與研究過程中,解決以往教學中“學生認為過難”的問題。而由學術研究到理論發展的“循環”又為我國的傳播學研究提供了來自大學生的新鮮血液,能有效的解決前面提到“傳播學學科發展緩慢”的問題。下面分別解釋每一個教學階段的含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應注意的問題。并以講授“議程設置”功能為例,分步驟的逐一說明每個階段教學的具體方法。

1.經典理論的解析階段

理論教學是傳播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傳播學教學的第一階段,或者說基礎階段,就是對傳播學理論體系下的經典理論與模型做深入的解析。這里所說的解析,不僅僅是對教材中關于傳播學的理論的講解說明,更重要的是對這些經典理論的研究歷史、研究方法、適用范圍、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等做細致的歸納總結。

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傳播學研究者,都編著了很多關于傳播學概論性的著作,比如:麥奎爾的《McQuail’sMassCommunicationTheory》(2000);③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程》(1999)。④雖然這些著作的編寫思路不盡相同,但是不難看出傳播學教學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傳播的概念、傳播學的研究范圍、傳播的不同分類、人類傳播的過程、傳播學的研究方法等。其中關于傳播過程的研究內容尤其豐富,包括了對傳播者的控制研究、對傳播內容的符號學思考、對受眾角色的分析、對媒介功能的研究和對傳播效果的深入論述。

在上述的每個研究領域中,都含蓋了大量了概念、經典理論和模型,僅僅以傳播效果研究為例,在著名傳播學研究學者麥奎威爾的傳播學導論中,收錄的關鍵詞就有幾十個之多。因此,教學的重點不僅僅只是告訴學生“什么是這個理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弄清楚這個理論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的?”,是“以什么為研究對象,用什么樣的方法研究的?”,在這個領域內“目前用這個理論能解決什么問題?”,“還有哪些問題無法解決?”。比如教師要講解大眾傳播的宏觀效果“議程設置”功能。首先,應該簡述理論的具體內容(這一理論用來衡量一種媒介的影響。在傳播過程中,公眾腦海中的新聞事件、議題、或者人物的相關重要性,受到新聞報道呈現次序或者顯著性的影響)。⑤然后要逐一解釋其中的關鍵點:議題和顯著性。更重要的是,要重點交代這個理論的研究歷史,交論中涉及到的媒介議程(mediaagenda)-公眾議程(publicagenda)-政策議程(policyagenda)的關系。⑥

2.相應案例引入階段

在第一個環節的理論教學中,學生已經對經典理論的體系與研究歷史有了深入了解。因此,根據上面的解析,選取大量典型的傳播案例進行形象的分析說明就顯得尤其重要。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典型的案例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同案例之間的比較,以此引導學生找到理論應用于實踐的一些規律。

仍然以講授“議程設置”功能為例,要引入大量的新聞議程設置案例,同時分不同的媒體類型進行分析。比如通過對當日〈新聞聯播〉新聞議程的設置分析當天的重要事件;通過連續幾日〈新聞聯播〉新聞的議程設置分析最近一個時期的重大事件;通過分析不同時間的〈人民日報〉頭條新聞的設置來分析近一段時間媒體新聞議程的變化等等。

3.傳播實務的實踐階段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需要親自參加到各種傳播機構或組織的傳播活動之中去,以親身的實踐驗證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重要性,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同時探索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新思路。雖說這個環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仍然需要做相應的指導。要在學生親身實踐之前擬訂詳盡的指導書,內容包括:說明實踐的意義,列出實踐的步驟,建議實踐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實踐后做認真的總結,必要時要求學生上交親身實踐的作品進行講評。

為了更好的了解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電視臺或者報社進行一個短期的實踐,比如讓學生跟蹤該媒體一天新聞編排的整個過程,指導學生注意分析電視媒體新聞的編排順序,每條新聞長度的不同要求;報紙每條新聞所在的版面和字數要求等等。同時讓學生對受眾進行一個問卷調查,分析一下受眾看了當天的電視新聞或者閱讀了報紙新聞以后,認為什么是最近的“大事”,從而對照媒體新聞傳播的預期效果,驗證議程設置的功能。

4.學術前沿的啟迪階段

在開篇我們已經談到過關于中國傳播學發展的現狀,其中談到目前傳播學研究發展比較緩慢的問題,那么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在學生已經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務經驗的前提下,針對目前傳播學業的問題進行學術的探索,以發展我國的傳播學研究事業,同時學生也為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做大量的積累工作。在這個階段,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啟迪學生思考目前的傳播學學術前沿問題,指導設計研究方法,提供適當的文獻支持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往往不具備系統的科研思維,因此教師指導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科研的系統化、邏輯化、科學化、數據化。

以“議程設置”的不同功能相互作用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研究一些實際的問題。對于研究政策議程轉化為媒體議程,可以啟發學生研究一些對國家重大的政策、法規、或者決定的媒體宣傳作用,比如“論兩會報道中央視的重要角色”;對于研究公眾議程轉化為媒體議程,可以啟發學生結合目前網絡媒體中“BBS,Blog”等個人媒介的作用,分析“個人媒介議程對大眾媒介議程的影響”。

三、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傳播學教育

篇2

在這樣的行業形勢下,我公司結合自身生產場地和產品工藝的實際情況,于2011年購置了多臺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MK920SS雙工位平壓平燙金(模切)機,該款設備突破了傳統單工位燙金(模切)機一次走紙只能完成一次燙印或一次模切的局限,實現了一次走紙完成兩次燙印或完成燙印后再進行模切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為我公司滿足市場需求、保障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投入產出率、降低生產成本起到了關鍵作用。下面,就將我公司采用該款設備生產煙包產品的一些經典案例與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給同行帶來一些啟發。

經典案例一:“蘇煙(五星紅杉樹)”小盒

1.工藝簡析

該煙包采用鐳射金+全息燙印組合工藝,共18條電化鋁,燙印套位精度要求較高,在MK920SS雙工位燙金(模切)機上一次完成。

第一工位安裝6條全息定位電化鋁+6條鐳射金電化鋁,其中,6條全息定位電化鋁走縱向,6條鐳射金電化鋁走橫向,呈交叉走向;第二工位安裝6條鐳射金電化鋁進行立體燙印,走縱向。

2.存在問題

安裝18條電化鋁進行大面積燙印以及電化鋁橫向與縱向交叉走箔的工藝容易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大面積燙印因電化鋁剝離困難,容易造成電化鋁與紙張分離不暢,從而導致叼紙牙片叼不住紙張,進而產生皺紙或爛紙現象;二是電化鋁交叉走箔時,橫向與縱向的電化鋁交叉在同一水平面上,容易出現相互干擾的情況,從而導致電化鋁走偏,造成燙印圖案不完整,進而產生廢品。

3.解決方案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當遇到因叼紙牙片叼不住紙張而出現掉紙的情況時,通常的做法是將設備的吹風打開或者是將叼紙牙排上較松的牙片換掉。但是,當印刷產品是軟包煙包時,此方法無效。這是因為軟包煙包所用紙張定量一般在130g/m2以下,打開吹風會出現皺紙現象,但如果不打開吹風而是將叼紙牙排上較松的牙片換掉,則會出現掉紙或爛紙現象。對此,可采用如下解決方案:①與電化鋁供應商探討產品特點,改進電化鋁剝離層,從而改善電化鋁適應性,避免在燙印時剝離力偏大;②電化鋁拉箔方向可采取部分正拉和部分反拉,以減小剝離力。

針對因電化鋁交叉走箔而導致電化鋁走偏現象的解決辦法是:墊高其中一種走向的電化鋁,使兩種走向的電化鋁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第二工位的立體燙金版進行裝版時,底模的墊壓非常關鍵。對此,我們采用了厚度為1mm的樹脂版,將底模貼在樹脂版上,這樣有利于在樹脂版下進行局部墊壓,從而解決了因壓力不均而產生燙印缺金等質量問題,保證了燙印壓力的均勻性以及高速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盡管“蘇煙(五星紅杉樹)”小盒的燙印工藝較為復雜,且質量要求較高,但借助有恒MK920SS雙工位燙金(模切)機,同時通過工藝調整,我們仍實現了以最高5500張/小時的速度進行生產,每班產量達到了6.3萬張。

經典案例二:“利群(神州)”小盒

1.工藝簡析

該煙包采用全息+普通金滿版燙組合工藝,兩種不同種類的電化鋁共15條,燙印套位精度要求高,在MK920SS雙工位燙金(模切)機上一次完成。

第一工位安裝9條全息定位電化鋁+普通金滿版燙電化鋁(全息定位電化鋁由華工科技供應,普通金滿版燙電化鋁則由庫爾茲供應),走縱向;第二工位安裝6條普通金電化鋁,走縱向。

2.存在問題

在實際生產中,不同種類的電化鋁同時進行燙印時,會出現溫度較難控制的現象。全息定位電化鋁與普通金滿版燙電化鋁要求的燙印溫度不一樣,一般,全息定位電化鋁的燙印溫度要求比較低,而普通金滿版燙電化鋁的燙印溫度要求相對較高。

3.解決方案

①與電化鋁供應商探討產品特點,改進電化鋁膠層,從而改善電化鋁適應性,避免燙印時兩種電化鋁所需溫度偏差較大;②將對溫度要求較高的電化鋁所用燙金版用瓦楞紙板密封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其溫度對另一種電化鋁的影響。

經典案例三:“白沙(精品二代)”小盒

1.工藝簡析

該煙包采用燙印+壓凹凸+模切組合工藝,且三者相互套位精度要求極高,在MK920SS雙工位燙金(模切)機上一次完成。

2.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篇3

兩年前,我園開展了“幼兒園經典繪本閱讀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在繪本閱讀實施一年后,我們發現:在繪本的不斷熏陶下,孩子們的“眼光”提高了,孩子的內心積聚了大量的來自繪本閱讀的體驗和由閱讀繪本而被鏈接的生活體驗,孩子們需要有一塊心靈的舞臺去演繹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因此,我們將繪本閱讀延伸,提出了孩子自主創作小書繪本的實踐研究。

本研究,源自孩子內在心靈成長的需求:從繪本閱讀導入,感受、感悟繪本;運用仿編和創編的手法,用講述和畫圖結合的方式創作小書繪本;最后搭建展示的平臺,將孩子們自主創作的小書繪本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孩子接納“不同于自己的他人”和“不同于他人的自己”,張揚個性。而小書繪本的產生,必將推動孩子們更進一步地閱讀經典繪本。因此,本課題研究,一方面,是對幼兒園經典繪本閱讀的延伸和拓展,走出一條從大繪本到小繪本再到大繪本的循環路線;另一方面,旨在用創作的方式指引孩子正確表達情緒情感,培養健康心理,促進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實踐研究中,我們為小書繪本創造開拓了三種通道,即教師導引式創作、家長紀錄式創作和孩子體驗式創作。

一、師幼共制小書繪本——導引式創作

教師研究繪本文本,啟引幼兒閱讀、感悟經典繪本,是整個小書繪本創作活動的基底。過去一年里,幼兒園對教師小書繪本導引式創作提供了諸多的指導與支持:收集整理國內現有出版社引進的經典繪本,請專家和利用理論書籍及相關網站指導繪本文本研究,開展專題研究促進教師深入研究閱讀與創作,確立小書創作教學、教研制度,保證閱讀創作活動持續進行;還建立民間性的兒童文學讀書會和小書社團,定期交流。在這樣的閱讀創作模式良性循環下,小書繪本創作基底日益厚實。以下重點闡述了小書繪本課堂創作教學實踐,突出在教師的導引下,師幼運用仿編、續編、改編、創編等自主創作方式開展的小書繪本創作活動。

1.仿編:仿照繪本中的某一鮮明特征,啟發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根據繪本特點,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進行仿編。①仿繪本故事題目:更換繪本題目中的關鍵詞,幼兒來編內容,即變成了一個新繪本。②仿繪本故事知識點:更換繪本中的知識點,幼兒來編內容,即變成了一個新繪本。③仿繪本故事結構:按繪本故事結構,引導孩子續編下去。④仿繪本故事角色:繼續用這些動物形象編不同的故事。⑤仿繪本故事題材:孩子可以根據季節和周圍生活環境,用畫圖來記錄觀察內容。

2.續編:經典繪本閱讀完畢,常常給人意猶未盡之感,我們還在為角色擔心,有時會不由自主地想,后來還會怎么樣呢?雖然繪本中沒有交代,可是,我們很希望通過孩子們的想象,把它表露出來。為此,我們在設計第二課時時,會選擇續編方式創作小書繪本。

案例1,在第一課時《棕熊的神奇事》之后,教師開始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在創作前,師幼簡單回憶故事內容,并出示繪本最后兩頁,引發幼兒遐想。

師:故事中,棕熊想干什么?

師:最后它當上爸爸了嗎?

師:最后棕熊和棕熊小姐走向了一片草叢……,如果讓你來說故事,你覺得還會發生什么事呢?

然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編寫自己的圖畫故事。(一人不少于六張紙)

《棕熊的神奇事》之后續 作者:大一班孫寒青小朋友 文/圖

P1 環襯

P2 熊先生終于在有一天找到了最愛的熊小姐。然后,他對熊小姐說:“你能幫我生一個孩子嗎?”熊小姐高興地點點頭說:“可以啊。而且在明年的春天我們會有一個很漂亮的寶寶的。”

P3 第二天,它們就準備結婚了。然后它們還特地買了一輛小轎車來歡度自己的婚禮。

P4 第二年的春天,熊小姐的肚子咕咕叫了,原來是熊小姐真的生了個寶寶。它們一家快樂地去旅行。

P5 秋天到了,熊媽媽對它們說:“今年我要出去一下,熊爸爸你可要管好熊寶寶,別讓別的小動物欺負熊寶寶。”

P6  冬天到了,熊媽媽也回來了,他們一家三口開開心心地在家里過新年。

P7 春天到了,熊寶寶學會了騎自行車,他騎著自行車到馬路上去玩了。

P8 很快,熊寶寶可以上小學了。爸爸媽媽開心地拉起寶寶的手,去馬路上走路。

P9 環襯

心理點評:“結婚”對許多城市里的孩子來說就是熱鬧的婚禮,美麗的新娘子,漂亮的小轎車以及旅行。據說小作者上周剛喝過喜酒,對婚禮的印象自然非常深刻。圖畫中有很多細節可以反映孩子內心的喜歡和向往,而通過小書繪本,將此心情躍然紙上。

3.改編:我園的小書創作教學中,運用改編方式創作小書繪本有兩種情形。①改編成歌曲來唱。即閱讀某一經典繪本后,在第二課時師幼一起將繪本內容進行概括,提煉成歌詞,然后選擇孩子熟悉的歌曲旋律,進行填詞歌唱。②改編故事中間的情節。即在閱讀經典繪本后,大膽設問:“如果不這樣,下面會怎樣呢?”由此,根據孩子們的理解,改編成小書繪本。

篇4

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們已經完成了兩個大的單元,第一個單元是信息技術實驗的核心概念和過程,第二個單元是信息技術實驗所需要的程序基礎,從上期的案例開始,我們進入了對二值量的具體研究。二值量的最顯著的作用是標志著一種常見的有兩種狀態的事物的當前狀態,而二值量本身,可以用作邏輯判斷的條件,二值量之間的組合可以用于表示更多種不同的狀態,這一點在下一個單元“信息的編碼”中會闡述得更為詳盡。在二值量這個單元,我們主要了解二值量進入電腦之后計算機處理二值量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包括上期一個案例已經描述過的邏輯判斷,和本案例中將要討論的默認值、狀態的可維持性和響應時間。

二值量的默認值和狀態的可維持性

二值量的默認值是指在不干預的情況下一個二值量的默認狀態,如鍵盤在默認狀態下是不被按下的,鍵盤和鼠標左鍵這種觸發按鈕,狀態改變后會自動地回到初始狀態,其初始狀態就是默認值,而對于電燈開關、電閘這類狀態切換開關,它們切換到某一個狀態之后,該狀態可以維持,那么究竟哪個狀態為默認狀態,則視需要而定,如從節電的角度來看,電燈開關的默認值應為斷開,從生活便利的角度看,電閘的默認值應為閉合。

二值量的響應時間

我們首先研究人對于一個二值量的響應時間,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感知、判斷進而改變它的狀態,如我們按下一個按鈕再松開這個按鈕,實際上這個過程經歷了如下判斷,為了簡化這個過程,我們用Scratch來代替流程圖(如圖1),這其中經歷了兩次經典的感測與控制的流程:感知─判斷─執行。而每經歷一個流程都是人對按鈕作出的一次響應,這個時間稱之為響應時間。改變二值量的狀態所需要的時間即稱為二值量的響應時間。

使用圖2這個比較“麻煩”的程序,可以測出人對于空格鍵狀態這個二值量的改變的過程中,二值量每一次發生改變的瞬間。t1表示的是人執行空格鍵按下的瞬間的時刻,t2表示的是人執行空格鍵彈起的瞬間的時刻,t3表示的是人再次按下空格鍵的時刻,t4表示的是人再次使空格鍵彈起的時刻,我們不難發現圖1中的按下空格鍵的響應時間應該為t3-t2,彈起按鈕的響應時間為t4-t3。

復制上述的代碼,即可測定一組按下空格和松開空格的響應時間,重復測量取平均值得出下表的數據。

從表中可以看出人松開空格的響應時間比按下空格的響應時間要慢很多,這正是說明了做一件事情很難,放棄一件事卻很快。

如果我們細分感測─判斷─執行的時間,使用圖3所示的代碼可以測出在沒有偵測模塊的情況下執行500次的時間的平均值是0.442±0.017秒,這說明“將‘計時器’加入到鏈表中”每執行一次的時間大概需要0.001秒。

有趣的是,如果仔細研究鏈表的“執行時間”,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鏈表的時間差從第二項開始大概為0.001秒,但是第一項為0.061秒,遠遠大于其他各項。這一穩定的實驗現象是一個挖掘具體數據的結果,如果我們提升順序結構的次數,執行1000次時,鏈表第二項之后仍然為0.001秒,甚至常常出現0秒的情況,但是第一項為0.319秒,這說明這一時間與順序結構的執行次數有關。

Scratch的循環時間的測定

一般來講,很多Scratch初學者認為圖3所示的程序與圖4是等價的,而且使用循環可以使得代碼長度更短,更易讀。

但是如果我們再次查看鏈表“執行時間”,會發現執行500次的時間大大增加了,由原來的0.44秒增加至12.52秒,這說明每個循環時間會占用一定的時間。如果將時間和循環次數制成一個速度-次數圖表,如圖5所示,會發現這是一條直線。

篇5

關鍵詞:VFP課程;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

1 引言

Visual FoxPro(簡稱VFP)課程是一門面向應用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聯系較為緊密的課程,是當前各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的首選數據庫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從理論上掌握數據庫工作的基本原理,學會數據庫的實際應用方法,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與基本方法。能利用一種常用的數據庫系統軟件(Visual FoxPro)進行數據庫應用軟件的開發,培養學生程序設計的能力和進行數據庫程序應用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數據庫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學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嚴重影響了VFP課程的教學效果。

2 VFP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初次接觸編程語言及數據庫方面的知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于程序、數據庫等計算機課程會存在畏難情緒,VFP課程本身既包含程序設計知識也包括數據庫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感覺VFP課程內容復雜,難以理解和掌握,認為該課程在以后的生活實踐中運用的相對較少,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2 VFP課程學生入門相對較難

VFP課程前面章節的內容主要介紹數據庫基礎知識,理論性比較強,學生較難理解,教學內容也相對枯燥,例如ER圖的理解以及關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數據庫模式等,在教學過程初期就可能會降低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2.3 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欠缺

VFP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復雜,理論內容既包括數據庫的基礎知識也包括程序設計知識,程序設計包括過程面向過程和面向對象兩種編程方式,教學課時一般為64課時,相對較少,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數據庫基礎知識和程序設計的編程思想以及實踐練習相對較少,導致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數據庫實踐操作能力缺乏。例如在講解關系數據庫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時,簡單的SQL查詢命令學生容易掌握,例如單表查詢,但對于多表查詢、分組查詢、嵌套查詢等,學生在實踐操作時很少能夠一次寫出正確的查詢語句。

2.4 學生對于VFP課程學習不夠重視

VFP課程是一門計算機基礎課,面向的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因此就有一部分學生認為VFP課程不重要,只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對講過的知識沒有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對于不理解的知識也很少提問,很難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3 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3.1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發達的當今社會,數據庫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利用數據庫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進行數據的組織與管理,而且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還能夠保障數據的安全有效。例如,利用學校的圖書管理系統能夠進行圖書的檢索,利用學生信息管理系統能夠進行學生信息的查詢、修改和刪除等操作,利用銀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能夠進行客戶賬戶數據的管理,而且可以保障客戶賬戶數據的安全,利用超市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可以實現日常產品銷售數據的管理,利用網上火車票售票系統不僅能夠進行火車票的查詢,而且能夠進行車票預訂、退票等基本操作,給手機充話費,需要訪問聯通或移動公司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學生和老師經常要訪問的學校的教務管理系統等。在日常生活中,數據庫技術與我們密切相關,通過數據庫系統的使用,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通過身邊的實際例子告訴學生學習數據庫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激發學生對VFP數據庫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數據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式學習。

3.2 調整教學內容順序,使學生能夠盡快入門

按照書上的章節順序進行VFP課程的教學,由于課程開始主要講解數據庫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可以首先講解數據庫的創建、表的創建以及數據庫與表之間關系的創建等知識,然后再通過學生做過的具體實例講解關系模型、ER圖、外碼等基本概念,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不會在教學過程初期就失去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VFP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而且要把握數據庫知識點的銜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學生才能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3.3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課程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中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使學生學會建立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教給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基本概念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一般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深刻的啟發性以及突出實踐性等基本特點,通過經典案例的選取、講解,使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VFP課程的實際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1)案例要經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循環語句時,可以采用實例:計算1+2+3+4+…+100的值,其代碼如下:

CLEAR

SET TALK OFF

S=0

FOR I=

1 TO

100

S=S+I

ENDFOR

?“1+2+3+4+…+100的值為”,s

SET TALK ON

RETURN

然后讓學生分析:求1到100之間的奇數之和的代碼,求1到100之間的偶數之和的代碼以及求1到100之間所有能被某個數整除的所有數之和的程序代碼,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案例應具體生動,來源于生活,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時鐘控件時,可以通過鬧鈴程序講解該控件的應用,該案例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就會感興趣,學習效果也會提高。

(3)緊扣教學內容,與相關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系。

在講解SQL嵌套查詢命令時,可以采用實例:查詢選了課的學生信息。

第一步:查詢出選了課的學生的學號,代碼如下:

SELECT學號FROM選課

第二步:查詢出選了課的學生信息(即學號在選課表中的所有學生信息),代碼如下:

SELECT*FROM學生

WHERE學號IN(SELECT學號FROM選課)

然后讓引導學生分析如何查詢沒有選課的學生信息以及被學生選修了的課程信息等。

實踐證明,通過案例教學法的使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VFP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提高了學生的數據庫應用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3.4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任務驅動法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任務進行分析和討論,在任務中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相互間進行合作,最后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學生也理解掌握了任務中蘊涵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得到了能力的鍛煉。

在VFP課程的實際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法,使學生能夠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法實施步驟如下。

(1)設立問題情境,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融入問題情境中并產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讓學生做一個考試登錄窗體,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上機考試的時候考試系統的登錄界面,把學生引入上機考試的環境中,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提出任務,將學習內容轉變成為學生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假設正確的用戶名為“admin”,密碼為“123456”,單擊“登錄”按鈕,若輸入正確,則彈出消息框,顯示“歡迎使用本系統”,然后關閉表單;若輸入不正確,則彈出消息框,顯示“用戶名或密碼錯誤”。窗體界面如圖1所示。

(3)分析任務,教師引導學生將任務進行分解,提供一些線索,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將所有問題逐一解決,在本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完成界面的設計,提示學生需要用到哪些控件,使學生自己完成界面的設計,然后引導學生如何實現代碼的編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的新舊知識進行銜接,例如將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與前面學習過的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知識相結合,這樣學生對所學內容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4)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總結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例如完善考試系統功能,讓學生思考如果給3次輸入機會,輸入次數超過3次則顯示“你無權進入本系統”,該如何編寫代碼。

在VFP課程的教學中,通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數據庫應用能力。

3.5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VFP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重視數據庫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據庫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由于有的學生基礎比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例如有的學生英語知識較差,導致在學習SQL命令時感覺困難,針對這樣的學生可以進行個別指導,給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3.6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VFP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經典案例的選擇、任務情境的假設,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VFP課程的熱情,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師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演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給學生布置思考題,使學生能夠主動在課前預習,課后進行復習,鼓勵學生多提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篇6

關鍵詞:高職;人文素質;隱性課程;經典誦讀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2-0021-03

從高職人才培養的原點

思考人文素質提升的必要性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原點的梳理應該從“高等”、“職業”和“教育”三個關鍵詞入手。首先,高職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教育的基本職能是促進人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其次,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高”指的是高職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基本特點和人才培養規律,這是高職院校與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分野。再次,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職”指的是其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特點,即重視技術性、專業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基于此,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原點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基礎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精神的豐富、人格的完善,同時掌握行業高級技能的應用與發展應是高職人才培養并行不悖的兩個要點。

目前,高職教育在辦學目標定位上存在著的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趨向,將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職責簡單化為工具性的“制器”,而對于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文教育則重視不夠,使高職院校很多時候等同于職業培訓機構。育人職能的淡化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功利機制有密切關系,對于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而言,也沒有承擔起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

愛因斯坦說:“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判斷力。”

如何通過人文教育提升學生的理性、精神、人格、道德,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滿足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是高職教育改革面臨的重要挑戰。

基于隱性課程文化的

高職人文素質提升策略

(一)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突出工具性、淡化人文性的問題與原因

從高職教育的發展歷程看,許多高職院校是從原來的中職或中專升格而成,帶有濃厚的應用性、技術型色彩。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就業市場實際需要的人才培養理念反映在專業設置上,就是按職業對象或職業崗位設置專業。從課程設置上看,重視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實用性技術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阻滯了人文教育的實施和延伸。這不僅對于學生職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也不符合現代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愛因斯坦說:如果學校僅僅是專業教育,培養的只是有一技之長,但無人文情懷而又自以為是的專家,這樣的人只能“是一個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

由于沒有很好地界定職業教育與教育的種屬關系,缺乏從理論層面對中高職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差異性的理性梳理,使得高職人才培養多選擇走立竿見影的“技術性路線”,將教育等同于培訓,而將短時間內沒有明顯效果又缺乏定性、定量標準的人文素質類課程置于裝飾性地位或邊緣化。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突出工具性、淡化人文性的根源在于高職人才評價尺度的單一狹隘和功利化傾向。

從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看,職業的流動和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對于人才的全面發展和知識技能結構的復合化要求更高。高職教育必須著眼于人的綜合發展、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改革。

(二)基于隱性課程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隱性課程(也稱潛在課程、隱蔽課程、無形課程、自發課程等)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如果說顯性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正式課程,那么隱性課程則是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或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

學校里的隱性課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物質方面的隱性課程。主要指學校中的建筑物、設備、景觀和空間的布置等等。(2)制度方面的隱性課程。主要指學校的組織制度、知識的選擇、管理評價、利益分配制度等。(3)文化、心理方面的隱性課程。主要指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校風、班風、教師的行為作風等。

應結合高職人才培養實際,開拓隱性課程文化,營造基于專業課程之外的育人環境,通過潛在、多樣、持久的“文化場”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人格浸潤與情感陶冶,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樹立學生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多元取向,回到高職教育的原點,實現人文素質與高級技能的和諧發展。

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從食堂到咖啡座,從教學樓的外墻到樓梯間,從宿舍樓到實驗室遍布著經過精心選擇的各種名言警句,在細微處給學生以無聲的引導,傳達著學校的育人理念。在校園的角落結合地形地貌和綠化環境還設計了一些學習桌和咖啡座,在親近自然的同時,調節了學習的節奏和氣氛,營造了一個全天候的、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區和生活區的色彩豐富,對教育者和學習者的情緒調節更為有效,有助于緩解學習的壓力,激發學習生活的快樂感。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是全國首個創建3A級旅游景區的高校校園。學院用仿明清川西民居風格的古典院落作為圖書館的叢書類藏書之所,取名為“博雅精舍”,并以收藏《四庫全書》的七座藏書樓給書房命名。這里的中文圖書館就是一所中國古典家具的陳列館。為了營造古色古香的感覺,房間里并沒有安裝空調,而是通過地溫循環調節室溫。漫步其中,讓人想起《紅樓夢》中對瀟湘館的評價:“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學院院長閻紅女士說:這樣設計和建造校園的目的是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大博物館中學習,置身在文化的‘能量場’中,使學生每時每刻都體驗著豐厚的知識。文化校園孕育著他們在‘完成典型任務’、‘了然工作過程’的同時,能夠基于有限的資源充滿創意地快樂工作和生活。作為一個人,還會閱讀,品咖啡,欣賞藝術品,談古論今,健身保養,孝順父母,珍惜友情、愛情、親情,體會到一個紳士、淑女、文明人的生活是何等的快樂幸福。”

從以上兩個學校的案例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課程設置之外應該注重隱性課程文化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當學生無時無刻不置身于潛在的校園“文化場”中的時候,也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豐富,生命得到涵養,人格得到浸潤的時候。以此回到高職教育的原點,實現人文素質與高級技能的和諧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經典誦讀為途徑提升

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

經典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經典誦讀就是讀中華文化乃至世界上一切最有價值、最有用的經典。

經典誦讀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文化和智慧的浸潤,是人文底蘊的積累,是情操的陶冶,是人品、人格、性情的熏陶。

從國家層面看,經典誦讀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文化和道德素質,有利于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

從高職教育層面看,如何在高職院校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素質提升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我院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國學經典誦讀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人文內涵,通過文化育人,促進教育的和諧和人的和諧,并于2001年編撰了國學經典讀本,在校園中掀起了讀國學經典“口袋書”的熱潮。

高職院校開展經典

誦讀的策略與方法

(一)經典誦讀開展的策略

1.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與校、院兩級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設計對接,與學生的道德養成緊密結合,與全員育人工作緊密結合。

2.結合各學院、各專業的實際,細化有利于專業人才培養、切近學生閱讀基礎的傳統文化經典閱讀方案,根據不同專業群的特點,編撰內容、難度、風格不同的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讀本。

3.校院兩級成立“誦讀經典,傳承文化”活動領導小組,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在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開展系列誦讀活動。

4.結合學生實際,各學院統籌編寫“經典誦讀”讀本,免費贈予學生,作為本活動的物質載體。

5.定期進行總結、評價和交流,豐富本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二)經典誦讀開展的具體方法

編寫經典誦讀的讀本 (1)以讀“經”為原則,以中國傳統文化原典(主要為國學經典和部分蒙學經典)為閱讀對象,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讀本的編寫。本方案主要針對有一定古文閱讀基礎和興趣、有職業發展需要的學生。(2)對泛傳統文化經典中的美文、名句進行篩選,編寫適合高職學生古文閱讀基礎、與日常學習生活結合緊密的傳統文化經典閱讀選本,本方案適合于全校范圍的高職類專業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專業學生。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1)在經典讀本編寫的基礎上進行晨讀晚誦,各學院和專業根據具體專業人才培養實際制定具體的時間與指導方案。(2)建立傳統文化經典的研讀會、國學社等學生社團,定期開展經典誦讀、解讀活動。(3)組織院內教師、邀請名家開設國學經典講座。(4)開展經典朗誦比賽、經典詩文書法大賽、“我讀經典”演講比賽、傳統文化經典知識競賽和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5)學校和各學院每年舉辦一次“傳統文化經典閱讀周”活動。

營造經典誦讀的文化場 (1)利用學校和學院電子屏每天字幕滾動經典誦讀名句。(2)注重學校教學樓主體文化設計,在走廊、過道、樓梯等場所墻壁設置國學經典美文名句。(3)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學生刊物等陣地,開辟傳統文化經典閱讀專欄。(4)宣傳發動,輿論引導,在全院范圍內向師生宣傳“誦讀經典,傳承文化”的意義,營造活動的濃郁氛圍。

經典誦讀進課堂 “誦讀經典,傳承文化”在營造氛圍、開展多樣活動的基礎上,還應進入課堂,這樣更有利于培養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學校應開設全校性的傳統文化經典閱讀指導類的選修課程。

以上結合我校近三年來的實踐,對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的策略與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經典誦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載體,是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對高職隱性課程文化的一種有益補充,對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涵養學生的性情,塑造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如何與學校文化建設的整體風格融合并凸顯特色,則是各校都會有所差異的。

回到高職人才培養的原點,重視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不僅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更是適應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對高素質勞動者要求的體現,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從服務地方經濟出發,在明晰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系統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同時,找到專業課程體系與隱性課程文化、高職學生人文素質與高級技能之間的平衡點,應該成為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共識。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不同的校情為隱性課程文化提供了多元發展的可能,結合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各地的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結合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并從校園建筑、景觀、制度、社團文化、校風班風、校園活動等多層級多角度進行探討和實踐,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德)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M].許良英,范岱年,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63,155.

[2](美)帕梅拉·博洛廷·約瑟夫,等.課程文化[M].余強,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

[3]馬妍.室雅何須大——感受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的校園建設特色[J].麥可思研究,2011(7):11-13.

[4]杜志強.高職教育視域下的通識教育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16).

[5]叢英姿.高職院校學生人文教育的反思[J].中國成人教育,2008(5).

[6]高振強,劉自團.論高職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6).

篇7

關鍵詞:歸零化管理;質量改進;PDCA循環;FDAR循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1-0015-02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追求卓越質量為目標的持續改進成為提高組織整體業績,使相關方受益的重要策略。在2000版的ISO9000標準將持續改進作為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重點,并指出持續改進應當是一個組織的永恒目標。而歸零化管理作為一種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與工作模式,對于提高和保障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質量改進水平,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因而倍受關注,越來越多企業將歸零化管理與傳統的質量改進過程相融合并開始推廣和應用。

二、歸零化管理

歸零化管理是指為避免產品在各環節重復出現質量問題,從技術和管理上徹底查找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機理,并采取適當糾正與預防措施,從而提高和保障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的管理思想與工作模式。一般來說,質量問題可以包括故障、事故、缺陷和不合格等各類問題。歸零化管理模式明確定義了技術歸零與管理歸零兩條過程主線。即歸零化管理對于任何質量問題都要求從技術與管理兩個方面入手,有則改之,無則防范,并且強調要將技術歸零程序與管理歸零程度緊密結合,深入挖掘造成技術問題的管理因素,分析導致管理問題的技術障礙,達到事半功倍的改進效果,進而在一定程序上實現了技術改進與管理改進的有機統一。企業在推行持續改進活動時,大都是遵循經典的PDCA循環模式,即策劃(P)、實施(D)、監視測量和分析(C)及改進措施(A)。歸零化管理的工作過程與傳統的PDCA質量改進過程循環有類似之處,但其更傾向于以問題的發現與報告作為工作循環的切入點,稱作FDAR循環,一般包括四個大的工作階段:

第一階段,質量問題反饋(F-Find & Feedback),由發現問題的部門匯報、反饋所發生的質量問題的詳細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用質量信息表的形式及時上報上級質量與技術主管部門。

第二階段,問題分配(D-Deployment),上級質量與技術主管部門收到質量問題反饋信息后,將該質量問題進行分配,對該質量問題分析、判定責任,再將質量問題的具體信息以信息表的形式發至相關責任部門。

第三階段,問題接收與處理(A-Accept & Action)、相關責任部門在收到質量信息表后,應認真、及時地展開質量問題的分析與處理,查找問題的根源,提出解決方案與措施,并就解決的程度與效果進行匯報。

第四階段問題歸零(問題結案)(R-Review & Repot),問題責任方要對照計劃要求,檢查、驗證執行的效果,及時總結歸零過程中的經驗與成果,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標準、程序、制度對歸零成果加以鞏固與落實。

與傳統PDCA質量改進過程相比較,歸零化管理過程具有明顯的強制化色彩,對于FDAR的轉換具有嚴格的節點與形態控制要求。上一階段如未能通過,絕對不允許轉入到下一階段,從而確保歸零過程的嚴肅性。同時,歸零過程一般還都建立有完善的報表與單據體系,以支持歸零體系的規范化。強調質量問題的歸零化處理,是歸零管理的又一特點。其核心思想是在一項質量活動中,通過體系與過程的保證,盡可能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將此成果用于下一輪質量歸零的工作起點或輻射至相關過程與部門,以參與到更大范圍的歸零過程之中。基于歸零化原則,能夠有效地從制度上與程序上保證質量問題的解決過程與質量持續改進過程的有機銜接,從而實現以零缺陷為目標的歸零螺旋。

三、應用實例

某大型企業生產復雜機械產品,某零件出現某質量問題后,分析原因是設計部門的設計漏洞,由設計部門負責人下更改令改正,并采用該廠設計的質量信息處理卡對質量問題進行處理。在此問題處理后又接連發現類似設計漏洞、設計筆誤等問題。該企業雖然針對該問題進行了處理,但在處理意見和處理結果中,只對該問題進行了處理,即只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并沒有進行技術歸零和管理歸零,對問題涉及部門沒有進行輻射分配,導致在該質量問題出現后又接連發現類似質量問題,造成設計缺陷浪費和不必要的動作浪費(同一類型問題的重復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歸零化管理的FDAR過程循環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管理方法。在解決這些質量缺陷和故障時首先啟動技術歸零的程序,即針對發生的問題從技術上按“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的五條要求逐項落實并形成技術歸零報告或技術文件。然后進行管理歸零程序即針對發生的質量問題從管理上按“過程清楚、責任明確、措施落實、嚴肅處理、完善規章”的五條要求逐項落實并形成管理歸零報告或相關文件。針對該零件的質量問題,首先運用歸零化管理及FDAR循環對質量信息處理卡再設計,按照FDAR循環“舉一反三”要求,對問題涉及部門輻射分配,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總質量師總負責,質量部門歸口協調與管理,問題輻射部門涉及設計所、資料室、工藝室,對存檔、生產圖紙進行徹底檢查,共發現設計漏洞問題×處、設計筆誤×處,下更改令改正,并嚴格設計后的審核程序。采用歸零化管理后,此類問題再未發生,說明歸零化管理在質量改進中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通過運用歸零化管理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PDCA循環固然經典,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就工作過程與模式建立嚴格的制度與規范,往往是采用不定期、不定組織的松散的管理模式,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質量改進活動的隨意性與隨機性。同時,一些企業沒有真正做到技術與管理兩方面同時推進,導致形成了技術與管理“兩張皮”、“兩條線”的情況,而歸零化管理較好的解決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在FDAR循環中的D環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質量問題分配過程中,通過問題輻射,分配至各部門按角色形成問題發現方、問題責任方等,協同處理、并將處理、改進意見送入A階段,在A階段對處理意見不合理之處進行二次分配,返回D階段。同時,經過R階段再次送入F階段,通過“舉一反三”將問題延伸、擴大形成問題的重新分配及再輻射,最終實現以零缺陷為目標的歸零螺旋。

由D階段的工作模式可見,歸零化管理是一項涉及到全企業、全過程的質量活動。并且歸零化管理還給出了極具操作性的工作模式:以所發現的質量問題作為質量改進的突破口與切入點,以徹底解決所發現的問題為階段性目標,以解決過程為主線將改進機會擴散,輻射至組織內外的相關環節并借此尋求新有改進機會,以改進成效復驗與歸零評審為階段改進成果的里程碑,以“舉一反三”將階段改進成果加以放大與延伸,以制度化的方法將成果加以固化,進而較好地實現了階段改進與持續改進的統一,并有效地避免了質量改進活動流于形式、難以深入的問題。

四、結束語

通過歸零化管理的簡單介紹和分析某企業產品零件的質量問題案例,可以看出歸零化管理是一種處理和預防質量問題時的規范化、過程化、協調化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是確保產品(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是防止質量問題重復發生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質量改進水平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祝寶一.ISO9000族標準通用教程[M].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英語口語;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240-01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

良好的學習氣氛的建立對教師課堂教學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采用更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講笑話、用IQ題、隨堂小測試等,和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課堂教學也可以項目化、具體化,對進步的學生及時提供激勵。同時還需要豐富教學內容,例如結合自己個人的學習和工作經歷等,避免教學內容枯燥化。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的普及也為魅力課堂的打造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將口語教學的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譬如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形式都能為良好的口語學習氛圍錦上添花。

二、提升口語教師的親和力和人格魅力

學生喜歡一門課程通常是從喜歡老師開始的,教師的親和力和人格魅力是打開學生口語學習興趣之門的鑰匙。教師衣著專業得體,性格開朗,語音語調抑揚頓挫,語速適宜,會創造一種心理寬松的課堂環境。口語教師的親和力可以增加口語學習者的自信心,克服口語表達過程中的焦慮和膽怯。口語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于淵博的學識、靈活的教學方法、涵養、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寬容的心態、滿滿的正能量等等,這將有助于師生情感交融和共鳴,促進教與學默契配合及良性循環,融情感教學于課堂教學中,促進有效教學。當教師真正地尊重學生、認可學生、愛學生,口語教學會成為一種有價值的促進精神愉悅的活動。口語教師傳授口語知識點及技巧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打造堅強的意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將一些重要的人文素質如問題解決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職業道德等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傳遞給學生。教師不能只懂得蠟炬成灰的奉獻,更注重用小太陽般的正能量滋潤學生。

三、捕捉學生口語學習敏感點,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培養決定著口語學習者的學習有效性。因此,口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可以以興趣培養為核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話劇表演、電影配音、英語歌曲比賽、英語辯論賽、小組活動展示等。在課外可以通過第二課堂或者網上教學作為延伸學習的平臺,組織以節日為主題的英語口語活動,如萬圣節、美食嘉年華,每月定期舉辦英語工作坊,如英語話劇、音樂劇、升學面試工作坊、學生自辦工作坊、英語網上電臺等。這些課外活動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口語的積極性。

在高職院校,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口語教學,可以采用模擬真實的工作情景或者工作坊引領課堂的方法,即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模擬解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采用項目教學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工作中的某個項目的策劃到實施的全過程;采用案例分析法,把校企合作企業中的一些經典案例拿來分享;采用視聽教學法,讓口語學習者模擬一些經典的商務情景中的一些具體的做法,譬如如何有效使用英語進行商務談判、詢盤還盤、預定酒店、宴請賓客、簽訂合同等。對于出國移民類的口語學習者,可以將雅思托福考試的內容、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差異等作為核心組織口語課堂教學。

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挖掘不同層次口語學習者的潛力

合作學習有助于創造良好的口語學習氛圍,小組一起活動可以減輕個體壓力。關注度和評價的范圍從個人轉移到小組,也易于從情感上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實現優勢互補,譬如有些同學思維比較寬闊,就充當軍師來出謀劃策;有些同學表達能力比較強,就充當演講者展示集體智慧的結果;有些同學基礎不太好,可以多參與一些重復性練習,鞏固基本功。教師可以通過電子檔案袋的方式記錄每個小組及小組成員參與活動的情況,定期進行組間的競爭活動,制定小組獎懲制度,明確責任和義務。鼓勵小組長起帶頭作用,制定使每位小組成員都能獲得成長和展示的機會的措施。創設獨特真實的口語教學情境,如舉行模擬VOA或者BBC語音語調比賽;模擬經典電影對白及配音比賽;模擬電視真人秀“職來職往”招聘比賽;模擬“奔跑吧兄弟”進行項目PK賽;進行經典電影、電視劇臺詞PK賽,如《功夫熊貓》;模擬“播報多看點”進行小組新聞比賽,等等。有效的小組合作可以爭取到口語鍛煉機會的最大化,培養學生在合作和良性競爭中品嘗自己口語進步的果實。

五、通過賞識教育降低口語學習的焦慮感

賞識教育一般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教師提問、等待時間以及反饋。在口語教學中,開放性、發散性及啟發式的問題更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且語言結構會更復雜。教師提問也要注意創造真實的語言情景、提前告知一些關鍵詞且重視提問的技巧性,譬如在講“house”這個話題時,可以讓學生發揮繪畫特長,設計自己的理想住房,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豐富口語表達。在講到“relationship”這個話題時,可以讓學生模擬真人秀“非誠勿擾”或者“百里挑一”的模式,來描述自己的理想女生和男生的模型。

教師等待學生回答問題時一定要有耐心,Rowe認為,當教師能將等待的時間延長到3到5秒或更長,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度都會提高。當學生發表意見,即使是錯誤的,也應該尊重學生,耐心等他講完再指導。

教師反饋應盡量使用肯定積極的反饋。教育根本的目的是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創造力及價值感,賞識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的自尊和自信會成為他們學好口語的原動力。

總之,口語的提高要在堅強的意志力的促使下,學習者形成良好的口語學習習慣,多聽、多模仿、多交流甚至多背誦。口語教師應適當地給予學習者一些負面的反饋以及壓力,促使學習者能夠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 楊志峰.影響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口語能力發展的情感因素[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 (3) :172-175.

篇9

恰逢西班牙建筑奇才安東尼.高迪逝世八十五周年之際去了趟巴塞羅那。它被稱為“高迪之城”,有圣家族教堂、奎爾公園、米拉之家、巴約之家等十多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可以說,整個城市就是高迪的建筑博物館。

在那里巧遇一位馬德里大學的建筑系教授,他強烈建議我們去高迪的故鄉―巴塞羅那附近小城雷烏斯參觀高迪中心。高迪的早期作品都有精心繪制的圖紙,后來就變成只畫草圖,然后依靠模型作藍本。而高迪中心的最大價值,就是用高科技手段以眾多模型闡釋高迪建筑的獨特原理及創造性設計。按教授的說法,多少人為了看高迪建筑大老遠地來到巴塞羅那,但在巴塞羅那只能知其然,要想知其所以然,還得去高迪中心。

參觀高迪中心的最大體會,是發現高迪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強調低碳、環保和節能的理念。以奎爾公園為例,高迪就地取材,打地基時挖出來的土石就直接用作建筑材料,相當環保。其露天廣場的排水方式也非常有新意:雨水滲入土中,通過沙石過濾層排入容量為1200平方米的地下沉淀池,如此,便可將回收的雨水循環利用。不但如此,高迪還尤其擅長利用各種廢棄的材料,例如用空酒瓶的碎片來裝飾屋頂,或是把當地工廠廢棄的碎瓷磚加工成馬賽克。據說,高迪是第一個將廢料循環使用的建筑師。

而巴約之家的自然通風設計,更是成為當下可持續性住宅設計“低技術策略”的經典案例。作為地中海沿岸的早期生態住宅,巴約之家的設計蘊含了一整套精密的空氣流通系統,為海風穿越整個建筑提供了別具匠心的通路。例如它將閣樓設計成洗衣間,并通過設置百葉窗最大限度地利用海風來吹干晾曬衣物。就連廁所的小窗都很貼心地設計在馬桶旁的位置,讓住戶在炎夏如廁時,能享受到海風帶來的涼意。

篇10

關鍵詞:翻轉課堂 機電傳動與控制 教學改革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a)-0106-03

《機電傳動與控制》是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或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多學科交叉、實踐性強的課程,要求學生的先修課程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原理、電工電子學、電力拖動、電路等多學科,高難度的課程。對教師講授課程和學生學習課程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機械或機電專業電類課程設置較為簡單,有些課程學生沒有進行提前學習,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學生一頭霧水,教學進程緩慢;另一方面,該課程中諸多理論環節的講解需要實踐或實驗支撐,而由于目前教學課時的壓縮及部分高校實驗條件的匱乏,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停留在簡單的認識或似懂非懂的狀態。上述因素嚴重挫傷了學生對機電傳動課程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有悖于目前高校教學改革對機電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改善教學效果,該課程教學團隊引進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使傳統的、被動式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向主動式、自發式、探索式方向發展。通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探索與改革,該校機電傳動課程已經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學生的考核成績及實踐動手能力也有了顯著改善和提高。

1 教師教學準備

機電傳動與控制課程教學體系沿用傳統教學方式:40個理論課時+8個實驗課時。首先,由于該課程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包括機械設計、電氣工程、電機學、電子技術、PLC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且理論課時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學內容僅能涉及面上的知識,學生學習以了解和熟悉為主,缺乏課程理論體系的系統認識;其次,課程安排的8個學時實驗多數是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學生實驗過程中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傳統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鑒于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該項目針對目前學校機電專業現有的教學和實驗手段,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改革,具體內容如下。

(1)機電傳動控制技術基礎部分:該部分主要講述機電傳動控制基礎知識以及常用的各類電氣控制元件及符號,除了常規理論課講解之外,增加動畫演示以及實物教學環節(課題組前期已購買部分常用低壓電器用于實驗教學);(2)繼電器控制基礎部分:此部分重點講述各類基本控制電路以及典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由于此部分實驗設備的缺乏,該課程利用仿真軟件protus對各類基本控制電路進行仿真模擬,在典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分析中讓學生設計特殊功能的控制電路并進行現場仿真、糾錯和完善;(3)可編程控制器(PLC)應用技術部分:這部分內容主要以編制PLC程序以及實現為主,本項目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內容改革:一是針對課堂講解的任何PLC程序進行模擬仿真及創新設計(仿真軟件);二是課題組前期購買了PLC可編程控制器,而且已經開發了部分程序,需要學生在學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PLC程序實際開發、寫入及調試,達到學生對PLC控制器更直觀的認識;(4)設備調速控制技術:此部分主要是講述直流電機、交流電機、伺服以及步進電機的調速控制技術,由于該部分電機學理論知識非常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快速掌握電機調速的理論。因此教學過程中先從宏觀上教授學生動力設備如何進行調速,微觀的知識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或者討論的方式來完成。其次,增加實物電機調速實驗(實驗室已購置部分電機及驅動設備和控制系統)。

2 學生學習要求

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從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學習,經過多年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團隊積累了幾個行之有效的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注意的問題,總結如下。

(1)借助于翻轉課堂的理念,改革學生學習從被動式到主動式。首先給學生布置2~3個問題(下一節課要講的內容),讓學生提前預習,并分組進行問題的解答,問題的難度適中,需要學生課余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并在下一節課抽取部分學生進行講解(適當給予一定成績)。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提高了,也更容易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2)實踐教學環節增加部分自主創新性實驗項目。除了驗證性實驗需要學生提前預習并自主完成之外,增加幾個創新性實驗項目。例如在現有實驗設備及仿真平臺的基礎上,讓學生設計一套關于交流電機調速控制系統(硬件設備已有),需要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書(包括實驗目的、采用的儀器、測試方法、結論),通過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實施;(3)結合機械專業學科競賽,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機械設計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智能汽車設計大賽經典案例為依托,在授課過程中增加部分經典案例講解,可進一步提升各類學科競賽的水平。

3 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

該課程采用超星慕課(MOOC)平臺進行課程網絡平臺的建設,此網絡平臺主要包含課程內容體系、教學視頻、微課、作業、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學習,隨學隨考,減小學生課堂學習的壓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圖1是超星網絡平臺的界面,只要點擊需要學習的課程,豐富的文字、視頻、聲音課程資源將會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圖2是平臺學習過程中一個典型的反接制動電路的仿真,更容易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4 考核體系研究

目前總體考核體系:平時成績40%,實驗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30%,隨著課程改革逐步深入,期末考試成績比重將逐步縮小甚至取消。(1)平時成績:出勤成績10%,課堂表現30%,課堂表現主要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及課堂回答問題、問題講解等情況;此外增加課后學生回答問題的環節,學生可能在課堂上未及時或正確回答上一節課布置的問題,可以采取課后回答,同樣可以計入平時成績;(2)實驗成績:其中驗證性實驗占15%,創新性實驗15%,創新性實驗會提前2~3周規劃好實驗題目,根據現場實驗效果及實驗報告給予成績;(3)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重點考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題目的難度適中,可以在網上上傳部分題庫供學生復習。如果學生平時成績加上實驗成績達到合格標準,學生允許不參加期末考試,成績按照前兩項成績之和計。

5 翻轉課堂案例

下面針對機電傳動課程(自動循環工作控制電路部分)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翻轉課堂的方案設計:

(1)教學改革內容:自動循環工作控制電路(繼電器控制技術基礎部分)。

(2)教學方案設計(按8:00~9:35時間進行授課)。

首先在上一節課布置兩個題目:多機自動循環控制電路和電液控制電路,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熟悉各部分低壓電器的符號及作用,能夠繪制控制電路圖,并對電路圖的原理進行講解;8:00~8:10,上課后教師先用10 min左右時間總結回顧上一節內容,并進行提問,記錄學生回答情況;8:10~8:15,布置該次課教學安排,講授該次課主要討論的問題。8:15~8:45,選取(或報名的方式)兩組學生對上一節課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必須要有板書。8:50~9:00,學生提問質詢環節,根據回答及講解情況記錄成績。9:00~9:25,教師對學生講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并對該次教學任務進一步總結。9:25~9:35,自由提問階段,學生可以提問一些該教學內容相關問題,由教師講解;其次,教師可以提1~2個創新性問題,例如:多機自動循環控制電路如何實現啟動按鈕之后整臺設備循環往復運行(非單次循環)。布置作業及下一節課要預習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韓麗珍.翻轉課堂在我國發展的瓶頸及路向選擇[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41-44.

[2] 王才東,楊文建,王輝.“機電傳動控制”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73-74.

[3] 卜彩麗,馬穎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院校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軟件導刊,2013(7):9-11.

[4] 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21-25.

[5] 尹久.“機電傳動控制”理實一體化教學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1):49-50.

[6] 丁建英,黃煙波,趙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