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題學習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31 13:1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主觀題學習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城鄉低保不斷規范。今年,全市以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差169元位居全省第一;農村低保工作重在擴面,出臺了《__市農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辦法》,進一步規范申請、審核和審批程序,強化民主評議和公示環節,確保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群眾納入保障范圍,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目前,全市在冊農村低保對象8825人,累計發放保障金422.08萬元。
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更加高效。通過進一步簡化程序,加大醫前、醫中救助力度,繼續資助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重點優撫對象參加城鄉各種保險。目前,全市共救助414人次,累計發放醫療救助金162.23萬元,較好地保障了困難群眾“病有所醫”。
困難群眾分層分類救助全面啟動。擬定了以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重大節日生活救助、臨時困難、司法等“七位一體”為主要救助制度內容的《__市低收入家庭困難群眾專項救助制度》,以此推動“低保家庭享受全部救助制度,低收入家庭享受部分專項救助”的分層分類救助,實現救助體系的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目前,全市已救助243人,累計發放救助金28.66萬元。
“社會救助強基工程”有序推進。按照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政基層基礎工作,重點解決基層救助工作力量薄弱的問題。目前已制定了相關意見,正與人事等部門溝通協商,待市委、市政府研究后下發。
積極做好“大拆違”中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工作。圍繞當前我市大拆違的重點工作,及時下發《關于查處違法建設期間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戶,不僅現場辦理,還要求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對不符合低保條件但生活確有困難的,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由縣、區政府按照《__市臨時困難救助暫行辦法》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確保了重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篇2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 指導作用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形勢,2004年6月教育部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指出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1]。因此,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也進行了配套改革。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對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設計進行了重大調整。
一、對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各部分測試題型的介紹和分析
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各部分測試內容、題型和分值比例
從試卷題型構成上來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的變化有這么幾個方面:
1. 考試結構的變化與調整。與原來的四級考試相比,新的四級給考生的感覺是“碎”或者“散”??偟念}型的數量增加,而每種題型的題量卻下降了。新四級題型的這種設計其實體現了近年來英語測試研究的成果:今后的英語考試,將不再是條塊分割,聽說讀寫各自為戰的局面了,綜合考查將是一種趨勢。聽說讀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境界四級考試雖然現在還達不到,但是起碼是一個前進的方向。
2. 單純語法考查的淡化。原來四級考試,或者說國內所有標準化英語考試廣為詬病的一點,就是對冷僻僵化的語法現象的考查,其典型題目就是四選一的選擇題考查語法。新四級摒棄了原來這種考查手段,換之以靈活地結合上下文在翻譯、完型、選詞填空、快速閱讀中來考查,不再死扣語法條條,而是強調語法的應用。
3. 作為目前國內研發力量最強、覆蓋面最廣、命題體系與分數體系最科學、含金量最高的英語考試――學英語四六級,必將朝著多元綜合的方向發展。它一方面借鑒國外考試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英語教學模式。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題型主觀題占45%,有利于提高試題的效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出預定要測量的事物的程度”。[2]156效度有幾種,如內容效度、表面效度、觀念效度等。一般情況下,內容效度最重要。內容效度指測試的內容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全面。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題型主觀題包括復合式聽寫、句子填空、錯誤辨認并改正、簡短回答、中譯英和短文寫作,可以充分測試考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
從上述分析和介紹可以得知: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進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考核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使大學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為國家和人民培養畢業后能夠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人才。因此,我認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有如下指導作用:
1. 轉變教學觀念,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鍛煉口語。所以,我們在課堂上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也就是說,讓學生多用英語討論、多發言、多練習英語口語,培養他們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因為大學英語四級統考增加了測試考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比例,所以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鍛煉和培養他們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2. 注意向學生傳授西方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英語學習者西方文化知識的多寡對其理解和接受英語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比如,西方國民的主要、哲學思想、歷史發展、文化偉人、民俗風情、生活環境等,教師在教授聽力和閱讀時都要作一些介紹。這樣做可以比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也使學生適應覆蓋面很廣的新題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3. 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把電化教學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啟發式教學設計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1)改變單純知識傳授模式,將啟發式教學融入以現代媒體為中心的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重在提出問題、組織協調、激勵思考、解惑答疑;(2)以幻燈、投影、VCD、CD-ROM等課件構成優化組合的多媒體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通過復習所學的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創造機會;(4)將學生的練習和教師對課文的小結結合起來,反饋教學效果。[3]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很有裨益。
4. 教師要為學生搜集各種最新的英語學習材料。
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對外交流非常頻繁,使用英語的場合越來越多。為了使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跟上時展,教師要堅持在國內外的英文書報雜志上選擇大量的英語實用材料,特別是各種不同形式和用途的應用性文章,如廣告、通知、商務書信、新聞時事和科普文章,以擴大學生英語實用知識范圍和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三、結語
本文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后的新題型進行了分析,說明了它在測試的效度方面有很大的提高,重點向測試考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傾斜。根據這種情況,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本文簡單論述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意欲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8.
篇3
【關鍵詞】 高中英語 大學英語 銜接 英語教學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增多,普通人群與世界接觸交往也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在中國的學習者越來越多,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英語幾乎成了必修課。于是有關英語教學的研究層出不窮,有研究中學英語教學的,有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的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有它的獨特性和規律性。無論中學英語還是大學英語教學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目前,很多的英語學習者在通過了高考進入大學后卻由于不能適應大學的英語學習而感覺英語學習進步不大。筆者試圖從分析高中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入手,進而提出過渡階段如何有效地進行銜接,從而促進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上有大的提高。
1 教材的銜接
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媒介。教材的銜接對英語各階段的教學銜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 過渡差距。目前,國內高中學校普遍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作為教材。然而,由于各個高校的辦學層次不一,各本科高校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不盡相同。盡管各版本教材所采用的教學材料和編排結構不同,它們的編排都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具有很多共同特征。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代表,把它同《高中英語》對比,可以發現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在教材上存在很大的過渡差距。第一,大學英語教材更側重實踐性,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鼓勵教師采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設計課堂教學;第二,大學英語教材安排的課堂學習活動多以任務型和話題型為主,要求學生動用英語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來完成學習任務。高中英語則以詞匯和簡單的句型為主,要求學生反復操練達并記憶。第三,大學英語教材在語言層次上比高中英語教材有顯著的提高,生詞量大,句型和篇章都相對復雜。
1.2 銜接策略。針對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在教材上的過渡差距,作者建議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銜接。首先,要適當降低大學英語第一冊教材的難度。根據認知理論,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一步步的進行的,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大學英語第一冊中過多的英語生詞和較難句式會加大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的過渡差距,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認知上的轉變,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大學英語教師在選擇和編撰教材時,應當按照認知規律,逐步增加生詞量和提高學習材料的難度;其次,要根據教材的難度和培養目標合理增加課堂和課外輔導的時間。此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大一新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方式。
2 教法的銜接
教與學是英語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只有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初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教師教學方法的合理的過渡和銜接是他們適應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保證。
2.1 過渡差距。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側重點不同。
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習者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與學習方法。同高中英語相比,大學英語要求學生能夠使用多種學習策略、有很強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監控、評估能力,減少對英語教師的依賴(文秋芳,1994)。然而,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和大一新生未能夠充分認識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在教學上存在的差距,教師沒有積極的引導學生做好過渡,學生也沒有從高中的學習模式中轉變過來,導致大學英語教學出現了很多問題。 2.2 銜接策略。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首先,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學習的不同之處,通過實例給學生展示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幫助他們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學習英語,擺脫已有的被動模仿加機械記憶的學習模式,樹立用英語交際的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加強英語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頻率,著重提高其英語綜合表達能力;第二,英語教師要通過英語角、情境表演等各項有趣的課內和課外活動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加強聽、說能力練習,為學生的英語交際提供機會。同時要幫助他們克服各種語言障礙,提高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時間應該是課堂教學時間的至少兩倍(鄧鸝鳴,2004)。充分的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語言學習的潛力。
3 測試的銜接
英語測試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指揮棒的角色,做好高考英語測試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過渡與銜接對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測試做不到銜接,各階段的英語教學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系統,整體的英語教學效果便無法保證。分析目前的高考英語測試和大學英語測試,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很多銜接問題。
3.1 過渡差距。高考英語和大學英語四級屬于不同的測試類型,前者屬于achivements測試,目的在于檢測應試者是否掌握了某一門或幾門課程的主要內容,試題的內容要以課程內容為主;后者屬于proficiency測試,目的在于考察應試者是否已經掌握目標語言,與具體的課程沒有關系。比較兩者的考試內容、形式和分值分布,可以發現大學英語四級和高考英語測試的題型和測試內容基本一致,均未能夠把口語作為其考試內容。這說明大學英語四級和高考英語之間沒有能夠做到有效的銜接,兩者沒有達到相互補充。大學英語四級只是在內容深度上比高考英語有所提高,沒有做到從基礎測試向能力測試的轉變。
3.2 銜接策略。最近幾年,大學英語四級在考試類型和評分上經歷了一些改革,但是,高考英語卻沒有變化,事實上,他們應該是一個整體,應該同時做出改變,使兩者有效的結合,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英語教學指揮棒的作用。首先,高中和大學的英語教師應該加強交流,討論各階段英語教學的特點與不足,實現相互補充和完善;同時,兩階段教師都應明確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兩個階段的英語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大學英語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能力素質教育;其次,要促進試卷結構改變。高考英語和大學英語試卷的客觀題遠遠多于主觀題。這樣可以保證測試的信度,但是效度卻不盡如人意??陀^題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學生的選擇過程只是一種認知活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輸出,不能有效地考察學生真正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無論是高考英語試卷還是英語四級試卷,都應適當增加主觀題的比重。最后,要增加其它形式的英語技能考試。除了筆試之外,還應該多增設其它的考試類型,比如說口語考試和聽力考試等,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本文從銜接的角度提出了一條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并從外語教學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彌補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過渡差距的方法和建議。該研究不僅能夠提高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也會對我國英語教學“一條龍”計劃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鸝鳴.發展外語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意識[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2):158
篇4
關鍵詞:高考試題;導向;語文教學
正如雷新勇博士在《大規模教育考試:命題與評價》一書中所說:“大規模教育考試的試題對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訓練方式有明顯的影響,它既可能促進也可能阻礙學校的課程和教材改革;既可能促進也可能阻礙教師教學方式的改善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那么,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高考試題究竟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什么影響,語文試題又該如何充分發揮它的導向功能呢?下面就以近幾年課改區新課程高考的部分試題為例,從試題導向的角度談幾點看法:
一、增大試題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
課改實驗區高考試題最大的亮點,就是探究性試題的出現。如2007山東卷文學類閱讀文本《燈火的溫情》第22題:“作者說人在孤絕的環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尋求憐憫等方式來解脫自己。你怎樣看待這種人生態度?假若你處在這樣的環境又會如何?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此題把問題的設置作了適當的延伸,考生可以結合全文,聯系自己的實際加以綜合發揮。由于此題的答案不具有確定性,因而對考生有較大的挑戰性,對素質好的考生有極大的鼓舞作用。
實用類閱讀文本《夢碎雅典》的最后一題:“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的心中,奧蒂何嘗不英雄!’請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談談你的認識”??忌灰芸圩 百F在參與”這一奧林匹克精神,把握不向命運屈服、失敗者未必不是英雄這個要點,言之成理即可。這些都有利于考生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從而能夠更準確地考查考生的語文素養、個性思維和探究能力。
對于試題的開放性,潘新和教授認為,只有開放性題型才有利于學生言語個性的發揮,他們的言語、話語才可能體現出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開放性試題不僅對中學語文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有利于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因此,語文教學要強化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學習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不能與課堂教學脫節,而應該把語文課堂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結合在一起,進行一體化研究,真正把探究性學習落到實處。
同時,今后的語文命題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應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對一些主觀性強的題目進一步突出開放性,可以考慮從觀點的自主性和評價的多元化這兩個方面進一步挖掘。
觀點的自主性是試題開放性體現的關鍵,不但因為觀點的創新最能體現人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而且體現了對話語權的尊重,體現了生命關懷。“閱讀”題的“多元解讀”,“作文”題的“立意自定”,都是彰顯對思想自由的推崇。對于“觀點創新”之文,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應該給予最大的鼓勵。只是在評價上應該努力區分哪些是創新的,哪些是襲舊的,這很重要。那些華而不實、虛情假意之文需要仔細鑒別,不應獲得高分。當然,其他方面的創新也是很可貴的,也應該給予鼓勵。
評價多元化落實的主要問題在試題答案的設置上,我們常見到的“探究題”的命題者擬定的統一的參考答案后,再補充上“意義對即可”“酌情給分”等語焉不詳的參照標準。評價表面上是多元的,但事實上閱卷者在根據參考答案采點評分時仍有很強的傾向性。這種評價的結果,導致的是個性差異被抹煞,獨創精神遭打擊。具體到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一般是要求學生揣摩出題者的意圖,中規中矩地拿到一個基本的分數,因而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成長。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參照PISA等國際閱讀評價體系的做法,通過大量的前測收集到若干種考生答題情況,對考生豐富多彩的答案做出歸類,從而確定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可接受的又可分為幾種層次水平,形成非常詳盡的評分指導體系,富有可操作性,盡可能降低評分的主觀因素對評分的影響,從而保證探究題的評價的信度。因此評分時,可以嘗試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層次的多角度理解,不給定標準答案甚至參考答案,只確定一些原則性的要求。當然,這就要求閱卷教師有較高的言語修養、言語判斷力,才能做出較為準確的主觀性評價。
二、突出特定語境中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關注現實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更為密切,語文學習絕不僅僅是在學習教材、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交往、理解文化、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等,也就是說,語文是最生活化的一門學科,因此,語文的評價也應該更多地從生活出發,注重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注重在生活化的情景下考查語文的能力。
新課程語文高考試卷試題在新課程的理念下,遵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原則,已經較多地體現出語文試題的生活化取向。語文試題直接考查學生在生活中的語文運用能力的題目漸漸出現。如2007山東卷第17題要求考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寫出勸阻游客在景區文物上刻字留言的句子;2008年江蘇卷第5題要求考生針對家長接送子女這種現象,擬寫贊成者與質疑者的不同看法。此類題目的實質是要考查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即針對不同對象,語言運用得體、簡潔,并且易于為對象接受,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注意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頭交流的能力,能根據談話的目的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的要求。
但這些內容的題型更多是體現在語言文字運用題上,分值較少,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高考語文試卷的素材以及學生被要求完成的結果與真實交際的迫近程度較低的現狀。因此,新課程高考的寫作試題命題開始注重考查高中學生的語言實際表達能力,綜合分析概括能力,還引導學生建立起關心社會生活,關注社會發展,努力服務社會的意識。
如果說2008年江蘇卷作文“好奇心”是側重于關注自我,關注個人內心,那么2009年的作文“品味時尚”是要求學生關照現實,關注社會。從旗袍、中山裝到現在的“奇裝異服”,從“超女”、“快男”到劉謙、小沈陽,這些時尚載體無不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
而2009年其他省市的高考作文題也都更加貼近生活,遼寧省高考作文“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天津市高考作文“我說九零后”,上海市高考作文“金融風暴中的我”等省市作文都屬于現實性很強的題目?!拔恼潞蠟闀r而著”,這些題目和“品味時尚”一樣既彰顯了時代精神,也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理念,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也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指出了方向:要教會學生關注生活、關注人生、關注社會。作文教學應該在思想性和現實之間多加指導學生,培養學生關心社會和周邊的人事,在素材上力爭鮮活,摒棄陳舊,培養學生要有自己的社會觀察和體會,平時廣泛閱讀報刊新聞,拓寬視野和提高思辨能力。
新課程語文高考試題注重考查具體語境中的運用能力,試題多使用真實性試題或試題情景材料,從而引導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發展;使用教材以外的材料作為教學或學習材料,擴大學習的內容,豐富學習活動的形式。只有如此,學校的有形圍墻被推倒了,無形圍墻也被推倒,象牙塔中不受世俗化影響的學生才能真正零距離地融到真實而又復雜的世俗生活。
三、文言知識的考查應將古典文化知識和現實生活鏈接起來,強調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喜歡經典文本
相對于傳統高考試題而言,新課程語文高考試題在古詩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方面變化不大。文言文閱讀以知識積累、能力遷移為考點,并與高中教材涉及的部分古漢語知識有一定程度的勾連。命題材料多選用史傳類文段,以二十四史為主,其他史書或文學作品為輔。試題主觀題和客觀題相結合??荚囶}型仍舊是辨別實詞的意義的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辨別,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的翻譯等,只是個別題目分值略有變化。古詩文閱讀的題型過于注重文言語法知識的考查,讓學生對經典文本(文言文)望而生畏。
更為嚴重的是,為了應對文言知識的考查,在文言文教學中,課文已被抽成一個個試題、一個個訓練的例子,學生學習的重點只是找出其中有多少個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以及多少句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學生已很難感受到那原本充盈于原著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也無法體味到蘊含于原著的睿智與幽默,從而使得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文學性的語文變成了支離破碎、枯燥乏味的應試訓練。
新課程語文高考對學生文言知識的考查如何走出一片新的天地,我們可以先來看兩道大家熟知的臺灣高考題,可能會有更多的發現?!芭_灣2001年大學聯考國文科試題”選擇題部分之第9題:
“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如單就文字意義,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C.請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
D.請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編制者將古與今巧妙地對接在一起,融會貫通,造成一種反諷的戲劇效果,令考生在解頤之余體會到解題的樂趣。
又如2002年第一部分選擇題中的第6題,“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漢代流行的歌謠,下列文句,與其意義最接近的是:
A.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B.入鄉問禁,入境隨俗
C.風行草偃,變本加厲
D.追求時髦,風尚互異
此題將漢代歌謠與成語對接,創造出一種奇妙的間離效果。
拋開標準化題型這點不說,臺灣高考語文題更注重傳統文化的積淀,也看重時代對語言表達的具體要求,考查形式十分靈活。試題的文化底蘊相當深厚,涉及面也廣,學生需靠平時的大量積累才能做好。但它又不是單純地考死記硬背的古典文化知識,而是將古典文化知識和現實生活鏈接起來,考的是理解和運用,強調學以致用。這樣的題目,如果僅僅停留在“了解”文言文,甚或是背誦幾篇古文,也不一定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它說明語文學習包含著“領會”文本內容,把握人物個性,同時還需要聯系答題者自身的學習“體驗”。
新課程語文高考應該考出真正的理解、表達能力,考出語文的特色、味道。一些有代表性、有趣味、富有詩意想象力的題目往往能很快、很深地吸引學生,情趣上來了,理解就會加深,做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學生的理解、欣賞、評判能力在考試中體現出來了,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也就體現出來了。這樣就能通過考試來發掘、發現學生潛在的國文素養,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并使他們體會到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絢麗多彩,從而培養對母語的感情。
總之,從試題導向的角度來看,新課程高考試題雖有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但其創新和變化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的更多的是積極的影響。富有新意的題目更容易激發起考生濃厚的興趣和臨場發揮的興奮狀態,而話題材料新鮮,題目得藝術性,則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與聯想,讓考試的過程同時也成為一個情緒高漲的學習過程,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終身學習語文的欲望,從而淡化了考試對學校教育的負效應,使教學和考試都能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進行,既增加了考試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利于新課程進一步落實。
參考文獻
[1]雷新勇.大規模教育考試:命題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潘新和,鄭秉成.語文高考“考什么”[J].中學語文教學,2008(9).
[3]孫富中.高考探究題不能承受之輕[J].中學語文教學,2008(3).
篇5
關鍵詞 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輪機工程專業;網絡課程
中圖分類號:TK1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3-0095-02
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課程主要包括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兩部分內容,主要向學生介紹熱功相互轉換規律及熱傳遞規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熱能工程問題上的應用,是輪機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平臺。一般說來,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是能源動力類的主要專業基礎課,兩門課程單獨開設,教學課時較多。而整合成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課程之后,兩部分內容仍是以獨立的篇幅出現,學時卻大大縮減。
對于輪機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長期以來因概念抽象、難點多、計算關聯式多,且學生缺乏相應的工程概念和工程背景,而使這門課程一直被認為既難教也難學,學過之后又很難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工程實際結合起來,初次接觸該課的學生往往較難入門,對該課程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針對如何使該課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本文結合輪機工程專業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初步探討。
1 根據專業特點調整課程教學體系,提倡教學內容彈性化
由于輪機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較多,因此將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兩門課的課時數適當刪減,合并為一門68學時的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但是由于教學內容并未減少,這就造成課程進度快,章節小結和習題課的課時壓縮量大,處理不好反而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感覺本課程很難學。
針對這一問題,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提倡教學內容彈性化,該措施可以給學生創造自由發展的更大空間,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靈活駕馭教材,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在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刪去或從略處理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了解的內容,盡量突出最主要、最本質的教學內容。該門課中含有大量的數學推導內容,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刪去,或者僅在課堂上點一下,詳細的推導或其他細節則留給學生課后自學[1-2]。教學內容彈性化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給學生增加課外的壓力,但是對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大有好處。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輪機專業的學生由于尚未接觸專業知識,因此對船上的有關機械等內容充滿好奇。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以后的專業學習做鋪墊,盡可能地在每章節的講解中聯系船舶工程實例。比如在講到氣體和蒸汽流動時,可以將噴管和擴壓管在柴油機渦輪增壓系統中的實際應用作為例子,將原本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通過加強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及后續專業課的聯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另外,時代的發展使得教材內容有所滯后,所以在教學中需要補充豐富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習材料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跟輪機工程專業有聯系的工程應用實例[3]。將許多來源于大量熱工技術的知識融于教材,使學生能用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的知識分析和專業相關的實際問題。突出這些知識在輪機工程專業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采用啟發式教學、師生互動,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以往學生反映的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知識抽象和難理解的情況,教師在講解各章節時,應盡量聯系生活和工程中遇到的熱力現象,合理設置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可以大大增強教學效果[4]。
在講授章節新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通過日常生活或工程實際中的典型事例引出,學生會覺得這些事例就在自己身邊或非常實用,這樣就能一下子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在講解肋片的穩態導熱這一章節內容時,首先以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圖片吸引學生注意,然后拋出問題:“同學們在喝咖啡時要接觸杯子的哪部分把咖啡端起?杯身還是杯把手?為什么?”經過一系列的問答,通常可以調動學生的熱情,學生感到熱工學就在自己身邊,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理論并不是深不可測的,一定程度上消除畏難心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太難或過于簡單,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授課后注意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比如在講解完肋片穩態導熱這一部分內容后,可以設置“如何提高熱電偶測溫的精度?套管材料用銅還是鋼”以及“從傳熱學角度解釋為什么耳朵大的人冬天更容易生凍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利用本節課剛學過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不僅可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還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可以作為本堂課的教學反饋環節,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
3 傳統教學與圖像、文字、動畫并茂的多媒體技術結合,增強教學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改進和豐富教學手段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但在多年的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也暴露出諸多不足之處。目前,課程組主要采取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將課堂教學提高到新的層次上,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講授中,通常將純理論推導的部分以傳統講授(板書)方式為主,使公式推導條理化,通過教師邊板書邊講解的過程,學生掌握較容易,在記筆記的同時加深印象[5-6]。同時,本著將知識以易于接受的最佳方式傳授給學生的原則,輔以多媒體課件,多媒體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通過引進國內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國家精品課程的課件、教學錄像以及動畫等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和熱力裝置的工作原理、熱力過程形象、生動、直觀地呈現出來,并將鮮活的科研和工程實例引入課堂,將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在不同的界面上進行有機的整合,來豐富完善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和生動,一方面降低授課難度,另一方面增加知識的信息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建立互動式網絡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課題組建立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課程網站,實現教學資料的上網。網絡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單一授課的教學方式,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模式。網絡課堂的開設,使得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按照學生自身的條件安排課程的學習,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掌握情況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直到掌握為主。同時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優勢,開發網上答疑系統,實現全天候答疑,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互動地教與學。使學生通過視、聽手段增加學習興趣,及時地了解自己的知識欠缺部分,并且可以按要求不斷調整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不定期地公布最新教學動態,更新網絡課程,反映最新學術動態。
在網絡課堂模塊中增設思維導圖模塊。由于這門課程概念太多,學生較難了解課程的整體框架,理不清各章之間、各節之間以及章節內部知識點的關系。因此,將思維導圖引入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教學中,思維導圖加強了教學的條理性、邏輯性。思維導圖將整門課的條理脈絡給學生列出來,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這門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比如從工程熱力學的幾個定義拓展開來,讓學生認識整個工程熱力學研究的內容。另外,要在條理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各個項目的邏輯關聯,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避免平鋪直敘,使學習效果達到知識點由點及線到面的程度。
另外增設網絡測驗模塊,評價形式不僅包括客觀題和問題簡答型的主觀題,同時增加基于案例的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網絡測驗鞏固了課堂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使課堂講授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5 結論
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各工程領域、各專業關系密切,通過上述教學實踐活動探討,使教學過程趨于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課的講授中也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形象化地闡釋理論和描述熱力設備的工作過程,豐富了教學內容。另外提供網絡課程、網絡討論、網絡測驗等,不定期地公布最新教學動態,安排網上輔導答疑,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互動地教與學。
參考文獻
[1]王秋旺,陶文銓,何雅玲.從國外傳熱學教材談起[J].中國大學教學,2000(6):38-39.
[2]陶文銓,何雅玲.關于編寫傳熱學和工程熱力學教材的淺見[J].中國大學教學,2003(10):43-44.
[3]趙國文.提高輪機專業“熱工基礎”教學效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2):56-57.
[4]董麗娜.有限課時內“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教學效果改進[J].中國電力教育,2010(25):73-75.
篇6
【論文關鍵詞】有效教學方式方法;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史學理論基礎
2011年高考將是我省推行新課程后新高考的第一年,是我省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對所有高中教師特別是親臨高三第一線的老師的一個挑戰。新課程下如何能讓復習更有效?如何讓學生自信的走進考場?這是所有高三老師的共同目標,也是我們要共同探討的問題。下面是本人就高三歷史復習,總結幾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以供同仁借鑒和參考。
1.注重積累基礎知識
課改后的新高考仍側重考查查基礎知識,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歷史知識的簡單再認,也就是原來那種直問直答的題目已經不可能出現,而是體現在對歷史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有效性,復習時我們要緊扣課標和考綱。我們普遍采用的是二輪或三輪復習法。第一輪復習是最關鍵的一環,本輪復習可以根據教材順序,循序漸進地復習,堅持“全面、系統、扎實、靈活、規范”的方針,全面落實單元基礎知識,知識求面、求廣不求深,側重微觀把握歷史。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在這一環節中,復習要避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識。針對我校學情,具體做法是:一、利用考綱,理解教材中的考點內容并準確記憶;二、借助圖片、文獻資料去深化,不斷變換學習材料,這樣學生既有新鮮感,又能提高效率;三、圍繞考點內容,設計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答,從而檢驗學習效果;四、通過聯系幫助學生把散見于歷史課本各章節中同類型、同性質、同特征、相關聯的考點內容予以縱橫聯系,使學生理清頭緒,加深記憶;五、對學生記憶的理論給予專業的指導,如“如何科學的應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專題講座等。
2.構建歷史知識的基本體系,強化時間和空間概念
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從以往的通史編寫體例到現在的專題史中外混編的體例,各個單元以主題呈現,突出的是某個專題,知識點多,且跨越的時空很大。初中中考歷史采取開卷考,高中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相對是比較薄弱的。新教材的學習給我們特別是學生帶來很大難度。因此復習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抓住各專題發展的脈絡,在第二輪復習中還要側重注意專題所包含內容間的區別聯系,在宏觀上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基本體系。只有建立起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
3.精講精練,重視解題方法指導
高三學生要做大量的題目,一方面是鞏固基礎知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暴露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高三時間很寶貴,所以對講和練的關系要處理得當,使“講”“練”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提高復習效率。我們提倡精講精練。精講就是可講可不講的就不講,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必須講的要精講:要講明、講透;精練就是學生會做的題目堅決不做,不會做的題目要講透,要反復訓練,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精選習題。怎樣的題目該做?不同的學情對題目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區別。如在我校,選題首先考慮題目考查的知識是否基礎,材料是否典型。太難理解的材料即使考查的知識點很基礎也不做。其次再考慮習題的層次性,以適應部分優生的需要。怎樣做才能讓精講有效呢?教師應該利用課堂或晚修時間巡回、個別指導,進一步了解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精講”有針對性。這樣我們課堂上所講所練的都是必要的,每個學生上一堂課都有所得,這樣才算是有效的復習。
現在的高考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基本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加大了對學生學科能力考查的力度,所以“精講”還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
第一,要培養審題能力。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定題”,即“這題我做過”,越熟悉的題目越要小心。因為高考試題一般是原創題,平時練習做到原題的機會是很少的。出題者有時稍微改動一個字或是一個詞,答案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所以,首先審題一定要仔細。其次,審題時要從幾個關鍵點來讀懂題目,讀懂題目才能針對某一階段歷史的背景、特征,將掌握的基礎知識加以應用。這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培養訂正試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么),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因此引導很重要,老師在講評習題時“精講”,使學生知其所以不然,還要通過變換情景、變換問法,多度全方面進行練習,一題多用,以達到做一道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的目的。做到這一層次,我們的練習才是真正的有效。
第三,積累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有些選擇題可以根據政治一般原理即可選出正確答案,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以及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面看問題、運動變化等理論。因此教師在復習中要幫助學生對做題的一般方法要不斷的總結歸納,減少丟分,提高實效性。
第四,強化選擇題,重視文字題訓練。選擇題只有正確和錯誤兩種結果,沒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錯一道就差4分,兩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這樣說,最后在總分上拉開距離的不是主觀題,而是選擇題。所以提高選擇題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徑。對于文字題,學生在應試心理上存在很大的畏難情緒。所以教師在平時復習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文字題型的訓練,要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判斷評價各種信息,并提煉成文,按要求表述成文。
4.掌握史學理論,關注學術熱點,了解史學新觀點,加強史論結合
新高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其中史學理論基礎是否扎實決定了學生歷史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歷史理論素養和水平,是實現學科能力突破、從容應對高考選拔的關鍵。
掌握新史學觀。新課程背景下史學理論和以往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斗爭為主線索的革命史觀在史學界已經不是主流,代之于:第一,文明史觀,以人類文明演進作為歷史研究標準。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即文明史觀看待歷史的發展已成為主流的史學觀。按這一史學觀點,我們可以將社會發展分成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教師可以按這一觀點引導學生重建知識體系。第二,現代化,“現代化”就是指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無論是中國史還是西方史,“現代化” 應成為我們復習備考中整合史實、構建知識結構的理論旗幟。第三,全球史觀。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歷程.就是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而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近代現代史都可以放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
篇7
關鍵詞: B/S模式 多媒體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引言
自從多媒體技術被引入教學以來,它以其多渠道、大通量、高效率的優質輸入/輸出,以及音、像、圖、文的交互性與網絡技術的兼容性,把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為傳統的英語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并對傳統的教學體制及教學思路提出了挑戰,加快了英語教學改革與轉型的步伐。互動式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大多教師們看來非常理想,而且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其科學的理論基礎。根據美國著名學習心理學家的觀點“學習就是這樣的認知過程,它把來自外部環境的刺激轉化為獲得某項新技能所必需的內部信息過程”[4]。這肯定了學習與教學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而且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的創始人是瑞士的皮亞杰[1]。建構主義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該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主義的主動建構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教材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多媒體應該是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認知工具。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情境”、“合作與學習”、“學習環境”對認知主體的重要性。個體學習者以原有的知識結構為基礎,不同的學生,因為原有的認知基礎不同,從而形成對新知識不同的理解。教育學家認為,好的教學需使學生學得快些、愉快些、透徹些。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順應了英語學習的認知規律。
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一般要求創設出的教學情境需要表達學生所學內容。這就對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此設計不僅要分析教學目標的實現,還要分析具體的英語教學情境的設置。多媒體英語教學主要強調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設置出符合實際的語言場景,設定符合實際的語言情景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必然手段之一。而多媒體技術本身恰好就是設定符合實際的語言情景的最有效的工具,并且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也出現了問題,即如何發揮網絡教學的特有優勢來著力支撐學生的多媒體課堂學習。因此,為解決該問題,有必要建立基于B/S的多媒體英語教學模式。
2.基于B/S的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根據現代英語教學理論[2],影響外語習得過程有許多因素,包括情感因素、輸入的質量和數量、學習者策略等。因此英語教學應該從三個方面來促進學習者學習英語的過程。第一,英語教學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端正學習動機,同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過程中接觸和使用目的語,并幫助學習者解決學習使用目的語語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第三,教師必須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符合個人特征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英語的效果。由此可見,單純利用多媒體的大通量、高效率的輸入及與網絡的交互性來進行英語教學,并不能解決當前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英語教學中的某些突出問題,尤其是英語教學師資的嚴重不足,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
B/S模式是將Web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結合起來的一種應用模式,這種模式把所有應用功能和數據庫集中放在服務器端,實現了開發環境與應用環境的分離,便于管理和系統維護。該模式最大的優點在于客戶端無需安裝專業軟件,只需直接應用Web瀏覽器即可。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的方向發展。
B/S結構的最大優勢是: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沒有局域、廣域之分)、以任何接入方式(有線或無線連接)實現跨平臺的網絡實時操作。不限定用戶使用人數,開發和使用成本都非常低突出的易用性,客戶端采用國際標準化的瀏覽器(如IE),因此基本上不需要進行用戶培訓,無論是決策層還是操作層的人員都無需培訓就可以直接使用??蛻舳嗣饩S護、免安裝、免開發;節省了內存和存儲空間,也節省了開發時間,降低了成本。給應用系統的安裝、調試、日常維護和升級都帶來極大的便利,它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
基于B/S教學模式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支撐學生的多媒體課堂學習。
2.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教學過程直觀、生動。
該B/S模式完全可以模仿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提問―解疑―授課等課堂教學環節,更加直觀生動,人機交互較好,并且有效解決了教師空間局限與學生數量大之間的矛盾,同時保證課程良好的秩序。學生還可以通過視、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來全面調動自身的學習情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直觀地感受并接受到豐富的信息,以增強學習興趣,在師生之間產生更好的互動。其易操作性及維護方便性對英語教學功莫大焉。如果基于B/S模式的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得到有力的推廣,我們將一改過去“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呆板、被動的教學形式。
2.2模擬教學情景,提供語言交際情景,提高學生自主式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根據需要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和生動,富于感染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功能,從形、色、聲、情上調節課堂氣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誘導、激勵、喚起學生的感悟,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興奮,使之輕松活潑,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這就是自主學習中心構建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門課程里面所提供的知識點,而且還拓寬了原有的知識面,使語言學習記憶更牢,聯想能力更強。它主張用產生于真實情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由此支撐并鼓勵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拓展性的學習。作為建構學習特征之一的情境化學習要求創設有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以便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4]。
比如:在進行“Shopping(購物)”這個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買東西的口頭表達,但由于環境和物品的局限,很難使學生能進入狀態。筆者運用多媒體教學,設計了一個超市的情境,在大屏幕上投影超市場景,讓學生按清單(shopping list)模擬購物,既協助訓練了口語,又推動了學生的形象記憶,教學實現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將學生引入到即將學習內容的有關情景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8]。
2.3網上答疑,擺脫了老師在現場的麻煩。
網上答疑分自動答疑與人工答疑兩種方式。自動答疑就是當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通過網絡遠程提交問題的描述,系統將根據學生提交的問題描述,按照檢索內容相關程度的高低,將對該問題的解答呈現給學生。人工答疑就是學生將問題發送到答疑室的公共白板上,主持教師或其他學生可對學生作出適當的解答,并將解答發送到公共白板上。
長期以來,心理障礙一直困擾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成為英語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5,6]。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害怕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如語音、語調不好等),在課堂上表現出膽怯、被動、焦慮和厭煩等負面情緒。而在使用網絡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者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材料,根據自身特點決定自己的學習進度,他們在課堂上的焦慮感可以降到最低水平,就會對即將開始的學習活動充滿渴望和自信,可以達到最佳情感準備狀態和最佳情感激發水平。
2.4實時在線討論,鍛煉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和即席寫作能力。
網站論壇形式組成的教學系統交互性差,教學時學生被動地接受問題,只能通過留言的方式提問,因而對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實時在線討論由于具有即時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必須快速閱讀組員的帖子、快速回應(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實時在線討論能有效提高快速閱讀能力和(即席)寫作能力,有助于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促進口語水平的提高,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并把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教師可對討論進行監控,并適時參與,進行引導。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便可進入系統中尋求解答。另外,學生還可以充當教師的角色,對其他學生的問題作出解答,這也是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可以獲得升華和提高。
2.5在線考試系統的設計。
用于支持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組卷并進行各種類型的測試;并可根據不同的測試目的提供相應的組卷策略,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測試目的,通過網絡自動組卷后,下載到本地進行使用,而教師能夠完成題目更新管理等。
在多媒體教學系統中,在線考試系統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在線考試包括考試和題庫兩個相互獨立的內容,其中試題庫的組織和維護對教學行為的影響非常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題庫這種教學資源,進行富有成效的形成性測驗,可以幫助師生把注意力從名次、等分集中到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上來,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困難和錯誤所在。
基于B/S模式的在線考試系統可以通過瀏覽器呈現試卷,讓學生通過瀏覽器答題,答卷結果存儲在學生的檔案系統中。教師閱卷時,可通過瀏覽器調出學生的答卷,客觀題由計算機評閱,主觀題由教師評閱,評閱的分數存入學生檔案之中??煞治鰴n案中的歷次考試分數信息,提出統計分析后的評價結果??梢蕴峁╆P于考試的各方面信息。具有遠程監考、多媒體考試、學習信息收集等功能[3]。
3.基于B/S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基于B/S的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學習者營造了一種輕松、方便、靈活的網絡學習環境,增強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
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其備課要求更高,教師不但要按傳統教學方式寫好教案,而且要寫好多媒體教案,使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渾然一體。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英語教學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電腦課件的設計能力和操作水平。教師應該不斷熟悉電腦操作業務。同時,提高教學系統的安全性及系統的穩定和并發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如果客戶端同時使用的客戶過多,達到萬的數量級,怎么優化系統才能保證系統不癱瘓?由于使用多媒體會分散教師部分精力,如果教師的電腦操作水平不高,上課時只要電腦稍出一點問題,就會影響教學的整體性、連貫性。
參考文獻:
[1]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Routledge&Kegan Paul Ltd.,1972年(Wolfe Mays,從1970年的法文版譯成英文).
[2]韓嚴.多媒體(英語)教學在網絡環境中的應用[J].大連大學學報:2003,24(6):62:65.
[3]李煦基于B/S模式的遠程網絡教學平臺[C].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7.
[4]張云霞.自主學習中心――多媒體英語教學的有效輔助途徑[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2(1):113-114.
[5]屈社民,梁文華.英語語言信息網絡構建的想象與情感視角[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4):130-133.
[6]顧憶華.學習者情感焦慮對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影響[J].韶關學院學報,2010,31(1):158-160.
- 上一篇:西昌廬山
- 下一篇:安全作風教育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