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學習法范文

時間:2023-05-31 15:21: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量子學習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量子學習法

篇1

一、轉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活動一直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則被動接受學習。教師更多地是注重學科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地接受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不少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不符合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教學一定要實行“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才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正確途徑。由于如今社會知識的急劇增長,教師就應該考慮如何使學生將來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因此,學會學習作為教育目標,應當是教師工作的首選。也就是說,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注重學習的結果。因而,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改變教學方法,相信學生能自我解決問題,才是教師教授知識的根本目的。因此,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對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實際上,學生非常愿意接受新鮮事物。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具體的方法,例如,分組教學,做讀書筆記,進行專題學習,上網查資料,等等,從而能更好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成為聯系教與學、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橋梁,并最終培養學生從被動學習成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論在什么階段,培養學生學習動機都是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應該在教學方式上下工夫,運用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參與性、表現力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喜歡數學、喜歡數學教師,防止因教學方式單調、內容枯燥乏味而導致學生失去學數學的樂趣。

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厭學、恐懼的心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要聯系名人刻苦自學成才的感人事跡,進行學習態度教育;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不同的任務要求,盡可能地為每位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感,形成自主學習的強烈欲望和動機。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獲取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動因。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感興趣,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也會活躍開闊,所學知識就容易記。培養興趣一方面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另一方面,教師應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喜悅的心情上好每一節課,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學生;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途徑,如課件、實物、圖片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將課堂的氣氛充分調動起來,進一步讓學生的學習心態放松,讓學生享受到成功感。培養學習的興趣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把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機,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反思,學會自我評價學習的能力

反思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學習離不開反思。反思要突出反饋性、總結性與補救性特點。自主學習要求善于思考學習方法、思考知識的聯系性。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要想牢固地保持學習的知識,既要對學習的材料進行多次重復記憶,又要采用深加工策略,即對學習的材料予以理解、做出推論,使之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促進記憶的保持、檢索和提取。

自我評價數學學習能力是自主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一門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這門課程的知識,更應該培養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程的自我評價能力。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下面我介紹一些自我評價的方法。

例如,開展自評、互評活動來評價學生的解題思路。可以先根據教師的要求和評分標準給自己打分,然后將自己的解題思路交給別的小組同學進行評價打分。最后小組就題目本身展開討論,共同分析每種解題思路的優勢和劣勢,并提出改進的建議。

這種自評和互評的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又能鍛煉學生評價學習成果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應努力使學生改變只側重學習結果的評價方式,而引導其反思、評價學習的過程,使其對自身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進行一個綜合而全面的評價,并尋求改進的方法,以便及時調整思路,改變學習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也可以召開學習心得體會,大家一起分析成績進步或倒退的原因,還可采取集體評價的方式進行學習評價,然后,進行一番總結,并幫助學生進一步確立學習目標及提出改進方法的建議等。

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習別人經驗的同時,努力思考、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唯此方法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篇2

【論文關鍵詞】:銀行不良資產;成因分析;風險管理;法律規制

一、金觸不良資產之現狀與成因

(一)金觸不良資產現狀

1999年底,國家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華融、信達、長城和東方,目的在于協助消化四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的19001)億元不良貸款。2001年底,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戴相龍指出,四大銀行的不良資產已達18001〕億元左右。截至2003年底,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已達20001〕億元。據統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信貸資產,1990年為2952億元,1996年達9500元億,6年間增加了兩倍多。至1999年高達18001〕億,3年間幾乎又翻了一番。國有銀行在近五年間消化了將近15001〕億元不良貸款(尤其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但新出現的不良貸款總量幾乎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國務院批準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是我國借鑒國際經驗和方法,處理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重大舉措。但是,五年過去了,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總量卻有增無減,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從多角度、深層次分析金融不良資產的成因。

(二)金融不良資產現狀的成因

1.國家所有“虛位”、具體責任“真空”、金融風險意識淡薄、銀行經營管理不善。

2.銀行體制弊端、金融監控缺漏、銀行職員素養缺失、金融犯罪問題嚴重。

3.銀行有法不依—法治觀念淡薄。

4.國企效益低下—債務轉嫁銀行。

5.誠信觀念缺失—逃廢金融債務。

6.人情關系文化滲透—銀行借貸關系扭曲。

二、金觸不良資產之法律規制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認真學習、研究和借鑒西方銀行管理經驗,健全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一)巴塞爾原則及經臉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于1988年7月通過、于1997年4月補充修訂的(關于統一國際銀行資本衡量和資本標準的協議》(通稱《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最低目標標準比率為896,其中核心資本成分至少為496。該協議出臺之后,德國為首的歐共體各國紛紛響應,英國、日本等國銀行均嚴格達標。美國銀行不僅確保資本充足標準,并創造性地建立了資本風險預替系統,從而保障監管機構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促進了美國金融業的穩健運行。1997年9月,巴塞爾委員會通過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規定了有效銀行監管的條件、審批程序、持續監管手段以及監管權力等有關方面的25項原則。巴塞爾委員會于1998年9月針對銀行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頒布的《銀行內控制度的基本原則》,先后在內控文化、風險識別評價、內控措施與責任、信息及其溝通和內控制度監測等方面,規定了13項原則。同時,巴塞爾委員會在吸取一些銀行沉痛教訓的基礎上,了《關于操作風險管理的報告)(關于銀行透明度的建設》等文件。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上述一系列原則之所以日益得到其成員國與眾多的非成員國的高度重視并適用,就在于這些規則和要求是巴塞爾委員會聚集了大批業內專家,針對銀行金融業務數年開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深人研究的結論、對策和成果,符合國際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具有內在的科學性和外在的權威性,是巴塞爾委員會與許多國家和國際性組織共同合作的結晶。

(二)西方銀行風險管理

金融業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對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不懈探討和深人研究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經驗。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建立的存款保險制度,有力地促進和穩定了美國銀行制度,亦先后為日本、聯邦德國、英國等國家所借鑒。目前,許多國家均建立并完善了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的創立和完善,豐富和發展了銀行監管體系,已成為防范金融風險的行之有效的舉措。

德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中的VAR(ValueatRisk)風險度量法以及綜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嫁、風險補償等多管齊下的策略,加強金融監管,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真正步人金融市場可謂是剛剛踏上征程。我國加入WTO之后,商業銀行無疑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市場中運作、經營和發展。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控制、減少、避免不良資產,應當認真汲取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措施,逐步提高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水平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

(三)確立風險防范理念

學習和借鑒西方商業銀行管理經驗,牢固樹立風險防范理念。金融風險防范應是整個國家、銀行系統和銀行全體職員共同的事業。風險管理、風險防范、風險控制的觀念和意識,應根植于整個銀行系統內的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位職員的靈魂深處。正如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銀行內控制度的基本原則”的報告所要求的,董事會、管理層與全體員工應該在銀行內部營造一種“內控文化”。銀行的所有職員都應該了解各自在內控制度中的作用,全面投人內控制度建設。

篇3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5—0091—01

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思想品德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空洞的講解又使得學生無法及時進入學習狀態,更體會不到其妙處。因而,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想品德課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則成為當下思想品德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兩點自己的做法。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大多數教師在談到教學時,都會想到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熱愛學生,要尊重和理解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這是每一個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但學生在知識儲備、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方面存在著差異,僅僅是尊重學生還不夠,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合理的“調適”方法和各種“差異化教學”策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和提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1.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在相互啟發和感染中獲取知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轉換角色,發揮各自的特長,改變他們在成績上的優劣態勢,通過互動,讓他們變得平等、獨立、自主。如,在教學“珍惜無價的自尊”一課時,筆者根據學生生理變化突出、身體發育快速這一特點,首先,讓學生從心理上確立自己的位置,關注自我形象及自尊的需要,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身的優缺點,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的意義,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然后,小組展開討論。最后,在全班進行評選,評選出“樂觀之星”、“自信之星”及“助人之星”。由于引導及時,方法得當,學生自主參與,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效果良好。

2.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社會現實與自身成長中的問題。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形成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發揮創新能力創造條件,使課堂教學呈現出開放、更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局面,從而極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學“感受法律的尊嚴”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現象進行交流學習,最后分組討論、剖析身邊較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指出避免和矯正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從小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課前搜集資料。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調查、訪談、查閱報刊及圖書、瀏覽互聯網等方式,搜集、掌握一定的相關事例、數據、圖表等資料,為學生在課堂上熟悉、理解教學內容做好準備。如,在教學“有朋自遠方來”前,筆者擬定了舉行一次“民族知識大比拼”活動的計劃,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各少數民族的相關知識。學生搜集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少數民族風俗和風情資料,競相在課堂上展示,整個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50-01

當前,筆者所在學校正在開展校園“十字德文化”(即仁、義、禮、智、信、忠、孝、篤、悌、恕)建設。在教育實踐中,筆者致力于班級“十字德文化”的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調節和控制學生的偏離行為,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具體做法如下:

一、“每早一讀”,讓學生牢記“十字德文化”的含義

早晨是人精力最充沛的時刻之一。因此,筆者每天早讀前讓學生集體朗讀“仁、義、禮、智、信、忠、孝、篤、悌、恕”的內容,讓學生熟記于心,并深刻理解這十個字的德含義(仁慈、正義、禮節、智慧、信任、忠誠、孝敬、篤定、悌愛、寬恕)。堅持“每早一讀”,持之以恒,“十字德文化”才能浸潤學生思想,并根植于學生的心中。

二、“每日一強調”,要求學生以“十字德文化”的精神規范言行

在《班級一日行為規范》中明確指出,一日之始“德”先行,每一個學生都應以“十字德文化”為一日行動目標,如早起和早到校,出門時跟父母打招呼,到校時向老師和同學問好,在校做到忠誠老實、團結友愛、樂于幫助、勤奮學習……堅持每日強調學生的行動目標,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良好班風形成的有力保障。

三、“每周一反省”,讓學生對照“十字德文化”進行剖析和改進

每周的周會課,是學生相互回顧一周來德行效果的時間。一般先由班干部總結本周班風的優點與不足,包括文明禮貌、勞動衛生、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兩操(眼操、課間操)等方面的情況。然后,由學生自由發言,表達對班干部的總結是否贊成或加以補充,也可以進行自我表揚與批評,特別要指出班級存在的不良現象。最后,班主任進行歸納。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把班級當作一個大家庭來對待,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提醒、相互幫助。

四、“每月一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十字德文化”進家庭

班級的發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班主任要向家長詳細介紹班級“十字德文化”建設,可在每學期的第一次家長會上,把班級“十字德文化”建設的設想向家長說明,讓“十字德文化”深入人心,促使廣大家長支持班級“十字德文化”活動,并積極參與進來。班主任可以建議家長平時以身作則,與孩子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每月班主任還可以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同時用短信、飛信、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十字德文化”建設的情況,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力量促使班級“十字德文化”建設順利開展。

五、“期中一表揚”,評選“十字德文化”的班級明星

每學期的段考過后,班主任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半個學期以來自己養成了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存在哪些不良的行為,填寫相關表格并上交給班主任,由班干部匯總,評出班級品德優秀的同學(明星),并在班上向全體同學匯報半個學期以來班級的“十字德文化”活動取得的成績,公布品德優秀的班級“明星”,號召全班同學向班級“明星”學習,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提醒學生認真踐行“十字德文化”。

六、“每學期一實踐”,讓“十字德文化”之花漂香社區

“十字德文化”活動不僅要在校園內開展,還要延伸到校園外,讓“十字德文化”的魅力影響社區,帶動社區居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可以要求學生在雙休日、節假日參與社區的自愿服務活動,如參加“美麗南寧,清潔鄉村”勞動、慰問孤寡老人、學雷鋒等活動。在寒假中,要求學生完成“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德育作業,根據自身特長,制作手抄報或繪畫,主題內容為“禮孝、鬧元宵、貼春聯”,收假回校時上交作品,學校進行評比,并在校園內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相互欣賞和學習。在暑假中,則組織“好書伴我成長”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讀至少一本好書,并寫下心得體會,回校后上交。這些實踐活動,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才干。學生的假期實踐活動,得到了廣大家長和社區居民的高度評價,班級“十字德文化”精神在社區中得到了傳播,也促進了社區文明建設。

總之,班級“十字德文化”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筆者認為,班主任必須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班級“十字德文化”建設,提升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5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培養工程思維和創新能力對計算機專業學生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提倡互聯網+戰略、物聯網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教學尤其重要,而一種好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又能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1],使其成長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因計算機網絡的分層結構,目前計算機網絡教學也是按照這種層次結構進行的,但計算機網絡教學有其特殊性,即可以從網絡的最上層開始講解,依次到最下層,其授課順序為: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鏈路層和物理層,我們稱之為“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或者相反,從物理層開始講解,然后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再應用層,我們稱之為“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事實上,計算機網絡最著名的兩本教材分別采用了其中的一種方法,由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s主編的《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2]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由Andrew S. Tanenbaum和David J. Wetherall主編的《計算機網絡》[3]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這兩種方法的比較和分析對計算機網絡教學有重要意義,只有了解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相應教學方法的特點,從而提供計算機網絡教學質量。

1 局部和整體

“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從應用層和傳輸層開始講解,前者主要涉及客戶端、服務器的關系或者對等點(peer to peer)的關系,對網絡而言是整體的關系。同樣,傳輸層涉及的也是網絡上兩個終端節點之間的通信問題,所以也是基于網絡的整體結構;而網絡的底層(如鏈路層),主要涉及兩個可以直接通信的節點的通信問題,也就是針對網絡的局部。因此,“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可以認為是從網絡的整體到局部的講解方法,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則是從網絡的局部到整體的講解方法。

通常認為,從“局部到整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方法使學生更能容易掌握所學知識,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種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從而讓學習成為一種被動的接受;相反,“從整體到局部” 的教學思想強調目的性, 先搭建起為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知識骨架, 再順著骨架分別伸向枝節各部分,這種教學思想符合一般人做事的“目的”性原則,所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4]。

從實際教學分析,“從整體到局部”確實起到快速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在講解TCP的擁塞控制,按照“自上而下”方法授課的學生,會自然地將TCP的擁塞控制和具體的應用聯系起來,思考某個具體的應用在TCP擁塞控制的機制下的行為方式。“自下而上”授課的學生,因還沒有學習應用層,所以無法與相應的應用場景進行關聯,學習相對枯燥,但同時,“自下而上”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對要更牢固,這也是“從局部到整體”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的優勢所在。

通過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教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更適合程度相對較高的學生,通過這種“從整體到局部”的講解,使他們更容易激發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思考、理解;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更適合程度相對較低的學生,使他們更容易掌握基礎知識。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在給本學院的留學生(程度相對較低)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時,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

2 興趣的激發

興趣在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和地位,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和愉快學習的誘因;興趣是牢固掌握知?R和深入理解知識的保障;興趣能維持長久注意,保持學習熱情。另外,興趣具有德育價值,是促進個性全面發展的要素,也能推動自我終身學習,對成功成才具有特殊意義[5],所以對哪種方法更適合激發興趣的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從應用層切入,如Web(HTTP)、郵件、域名轉換(DNS)等,大多數學生之前已經使用過這些應用,但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應用層面,卻不知道這些應用背后的原理。通過應用層內容的學習后,學生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能快速激發興趣。例如,平時學生都會用一些P2P軟件(如BitTorrent),對于P2P軟件的下載速度為何會遠遠快于通常的下載方式,以及用戶是如何找到不同的下載方式的,學生帶著這些疑惑來課堂,而通過P2P知識的學習能解開這些疑惑,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自下而上”這種教學方法從物理層、鏈路層的內容開始講解,涉及的更多是理論原理方面的知識,如物理層主要講解數據通信的理論基礎、數字的調制解調等,而鏈路層主要講解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這些內容相比于應用層的具體應用,略顯枯燥,無法迅速激發學生的興趣。

3 難易程度

計算機網絡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數據傳輸,而這個知識點是貫穿網絡各個層的。“自上而下”先從整體上講解數據傳輸,即終端到終端的數據傳輸(應用層、傳輸層),再描述數據是如何在網絡中轉發的(網絡層),之后描述從直接相連的兩個節點的傳輸(鏈路層),可以歸納為數據傳輸的講解是從全局到局部的一個過程;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先講解點到點的傳輸(鏈路層),而后是網絡的數據轉發(網絡層),最后端到端的數據傳輸(傳輸層、應用層),可以歸納為數據傳輸的講解是從局部到全局的一個過程。從這個知識點來比較,“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要求相對更高,它要求一開始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理解具體的技術架構;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從最容易理解的兩個直接相連的節點之間傳輸開始講起,所以難度相對較小。

網絡的各層都是通過調用其下一層的功能來實現自身的功能,即每一個協議層的講解必然會涉及下層的內容。“自下而上”因先講授下層的知識,后學習上面層的知識,所以在學習涉及下層內容的時候,學生已經掌握相關知識,講授就順理成章。相反,“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在講授網絡各層的時候,學生并未掌握相關的下層內容,講授難度增加。例如,在講解應用層的時候,必然會講解Socket的調用,而Socket是傳輸層將其功能提供給應用層的一個接口,通常傳輸層會提供兩個協議UDP和TCP,所以會提供兩個不同的Socket。“自上而下”的方法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還沒有學過UDP和TCP的情況下,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描述兩種不同協議對應的Socket,這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一定難度。

傳輸層和鏈路層在計算機網絡里是兩個非常相似的層,它們實現著部分相同的功能:如流量控制、可靠性?魘洹⒉畬砑觳獾取!白隕隙?下”先講授傳輸層,而“自下而上”先講授鏈路層,這造成了流量控制、可靠性傳輸、差錯監測等內容通過不同的層來講解,即“自上而下”在傳輸層講授,而“自下而上”在鏈路層講授。從教學的實踐來看,通過鏈路層的講授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因為鏈路層針對的是兩個可以直接通信的節點之間的傳輸,比較形象直觀,比學生通過在這種傳輸的模型下理解流量控制、可靠性傳輸、差錯檢測等概念相對較容易。

4 知識點的比較

4.1 可靠性傳輸

“可靠性傳輸”是計算機網絡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法都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學習這個知識點,即先假設信道是非常完美的,之后信道是可產生錯誤的,最后信道是可造成數據丟失的,在這些不同的條件下如何來實現“可靠性傳輸”。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容易理解“可靠性傳輸”的原理,所以兩種方法都能實現很好的教學效果。這里有個小差別是“信道假設”,對于“自下而上”這種方法來說,因為已經通過物理層了解“信道”的概念,所以這種假設容易理解;而對于“自上而下”的學生來說,還沒有學過“信道”,不好理解。更重要的一點是,傳輸層是處理終端到終端的傳輸,實際上不涉及“信道”,這里的“信道”更應該是一個抽象的意義,將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一個路徑抽象成“信道”。顯然這種抽象的“信道”會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

“可靠性傳輸”有三種機制:停等式、回退n和選擇重傳。有趣的是在實際中,停等式應用在Wi-Fi網絡,也就是鏈路層的內容,而回退n和選擇重傳應用在TCP中,也就是傳輸層的內容。而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保持“可靠性傳輸”講解的完整性,這些內容是同時講解的。那么在哪個層講解這些內容更適合?我們傾向于在傳輸層中講解“可靠性傳輸”(即對應“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因為要理解回退n和選擇重傳這兩種機制,需要基于數據并不是按順序到達這一條件,但鏈路層是點對點的傳輸,數據通常是按順序到達的,所以實際上并不滿足這個條件,這造成了在鏈路層講解“可靠性傳輸”容易讓學生產生疑惑。

4.2 MAC層的比較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這兩本教材關于MAC層的差別是:“自下而上”將MAC獨立成一章節講解,而“自下而上”并沒有獨立出來,放在鏈路層講解。盡管MAC屬于鏈路層的一個子層,但我們更傾向于將其獨立出來講解,這是因為雖然作為子層,但MAC層更加重要,只有對MAC層理解了才能真正理解鏈路層,如只有對MAC層的信道接入協議CSMA/CD和CSMA/CA的深度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以太網和Wi-Fi網絡。因獨立成章,“自上而下”教學方法將以太網和無線網絡都包括在MAC章節,由此,CSMA/CD 和以太網、CSMA/CA 和無線網絡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章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比較、理解這些技術;而在“自上而下”的教學中,這些知識點分散在不同的章節,不利于學生進行系統地理解。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教學方法對MAC中的信道接入都是按照分類的方式來講解。稍微有點不同的是“自上而下”將其分為信道劃分(channel partitioning)、隨機接入(random access)和分配接入(taking turns)3種方式;而“自下而上”分為競爭方式(contention)、無沖突方式(collision-free)以及有限競爭(limited-contention)。其中隨機接入等同于競爭方式,而分配接入等同于無沖突方式。這種分類的講解對以后理解其他新的接入協議非常重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兩者的講解都側重競爭方式(隨機接入),這也是非常合理的安排,因為競爭方法是目前計算機網絡采用的主要方式。

4.3 ARP協議的比較

ARP是地址解析協議,也就是將網絡層的地址(IP地址)解析成鏈路層的地址(MAC地址)。那么ARP到底應該屬于網絡層還是鏈路層,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顯而易見,要理解ARP協議,就必須先了解IP地址和MAC地址,這也是為什么“自上而下”將其放在鏈路層來講解,而不能放在網絡層來講解,因為在學習網絡層的時候,學生還沒有學習MAC地址。相反,“自下而上”將ARP放在網絡層講解,此時學生已經完成IP地址和MAC地址的學習,所以兩者都對ARP的學習做了非常好的處理。因限于篇幅,不再對其他的知識點進行比較,不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連接服務、地址分析、路由等方面進行比較。

通過上面對3個知識點的分析,可得出這兩種教學方法各有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其優點以及彌補其缺點,從而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5 對工程思維的培養。

篇6

一、 調研思路和重點

一是開展面上工作的調研。主要是根據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學習實踐活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和王樂泉同志在全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講話精神,在集中學習基礎上按照職責分工由局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基層和聯系點,著重圍繞深化全區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促進全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確保全區糧食安全和加強糧食工作隊伍建設等糧食系統重大問題進行調研。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初步梳理出我區在糧食科學發展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對策措施,更好地從理論和實踐上加深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為深入開展思想討論、搞好分析檢查和整改落實打好基礎。

二是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專題調研。按照自治區黨委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安排部署,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要求、總體思路和重大舉措,結合我區糧食工作實際,深入了解當前糧食安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在體制機制方面保障自治區糧食安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對策措施;研究如何抓住國家實施糧食戰略工程等重大舉措的有利時機,在糧食產業項目建設上特別是推進國家糧食后備基地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提出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意見建議。

二、調研方式和要求

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觀摩、召開各種層次座談會等方式進行調研,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重點要開好三個座談會:一是召開綜合座談會,了解掌握總體情況,聽取各地糧食部門對自治區糧食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意見建議;二是召開有關方面座談會,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調研座談,梳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多方面聽取意見建議;三是召開專題座談會,根據局領導各自分工側重了解相關方面影響和制約糧食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措施辦法。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要集中梳理各個方面的調研情況、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對策措施,形成《關于促進新疆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全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原則、任務、政策保障和實施措施,積極探索發展我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的路子。

三、調研分組和時間安排

調研分三個組進行。第一組雍其新同志牽頭,卡德爾汗??米拉斯漢、黃建莊同志和辦公室、產業發展處、軍糧供應辦公室參加,赴博州、塔城、昌吉、哈密、和田調研。第二組米爾扎依??杜斯買買提同志牽頭,折為民和財務會計處、儲備基建處、政策法規處參加,赴巴州、阿克蘇、克州、喀什調研。第三組王衛軍同志牽頭,楊力同志和購銷市場調控處、政策法規處、監督檢查處參加,赴伊犁、阿勒泰、烏魯木齊市調研。

篇7

[關鍵詞] 石墨爐原子吸收法;血鉛;不確定度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各行各業都在努力與國際接軌,新的形勢下對檢測工作的質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SO/IEC17025[1]中規定校準,檢測實驗室,都必須建立并實施測量不確定度的評估程序,以評價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測量的客觀真值無法得知及測量條件的非理想化,使誤差大小無法確定,導致測量結果的可靠性無法表達[2]。為了更準確地表達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國際計量委員會建議用測量不確定度取代誤差來表示實驗結果[3]。不確定度也成了測量系統最基本、最重要的特性指標,是測量質量的重要標志。

本文采用WS/T174-1999《血中鉛、鎘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測定方法》[4],依照JJF 1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5],對血中鉛含量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定, 以期保證檢測工作的質量,也為今后改進檢測方法等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儀器

Z-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日立公司); Vortex Genie 2渦旋振蕩器(美國Scientific Industries公司)。

1.2試劑

鉛標準溶液GSB 04-1742-2004 1000μg/mL(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凍干牛血鉛、鎘標準物質GBW09139h(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AR級硝酸(德國CNW科技公司);AR級磷酸二氫銨(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CP級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中國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

1.3 測定方法

配制血液稀釋液: 0.40g磷酸二氫銨,1mL硝酸,1mL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定容至100 mL。

配置10mg/mL鉛標準使用液,繼續稀釋配制成鉛標準使用液濃度為0.00μg/L,10.00μg/L,20.00μg/L,30.00μg/L,40.00μg/L。

取2 mL 血液稀釋液于具塞塑料離心管中,然后加入溶解后的牛血鉛標準血樣0.2 mL,渦旋振蕩混勻,上機測定。

石墨爐工作條件為:塞曼扣背景,進樣量20μL,石墨爐升溫條件見表1,檢測波長283.3nm,狹縫1.3nm,燈電流9.0mA,定量方式為峰高定量。

2 建立數學模型

式中:C―血樣中鉛的含量((μg/L ),c工作曲線上查得稀釋血樣中鉛的濃度(μg/L),F為稀釋倍數,按本法操作,稀釋倍數為11。

3 分析不確定度的來源

本實驗中不確定度來源主要有三個(圖1):(1) 工作曲線擬合引起的相對不確定度分量u(x1);(2) 平行樣品測量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u(x2);(3)B類原因引起不確定度分量u(x3)。在B類原因引起不確定度分量中包括:標準物質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標準溶液配制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及樣品稀釋的不確定度分量,。

4.計算不確定度分量

4.1 由于工作曲線非線性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x1)

本實驗對鉛標準溶液0.00μg/L,10.00μg/L,20.00μg/L,30.00μg/L,40.00μg/L進行3次平行測定,結果見表2

擬合標準曲線,得到直線回歸方程y = 0.007029x + 0.01507,其中斜率b= 0.007029,截距a=0.01507,相關系數為R2 = 0.9991。

工作曲線擬合引起的相關不確定度由下式計算,結果見表3。

式中:a-標準曲線截距,b-標準曲線斜率,p-樣品重復測定次數(p=6),n-測定的標準溶液的點的個數(n=15),j-標準溶液測量編號,C0-樣品平均質量濃度, -標準溶液平均質量濃度。

4.2 由于樣品不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u(x2)

對樣品進行平行6次測量,結果分別為112μg/L、120μg/L、109μg/L、115μg/L、110μg/L 、108μg/L。

計算得單次測量不確定度U = S= =4.52,算術平均值的不確定度u(s)= =1.84,則標準不確定度 u (x2) (%)= ×100%=1.64%

4.3B類原因引起不確定度分量u(x3)

B類原因引起不確定度分量中包括:稱量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樣品定容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標準溶液配制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4.3.1 標準溶液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本實驗使用的鎘標準溶液為GSB 04-1742-2004,根據標準物質證書中給出鎘的濃度為1000μg/mL,不確定度為0.7%(k=2),因而,鎘標準溶液引起的相對不確定度均為 =0.35%。

4.3.2 標準溶液配制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校準和溫度是引起容量瓶、移液管體積變化的兩個因素。在實驗室恒溫為22℃時,在實驗室溫度為22℃時,水體積膨脹系數為2.1×10-4,室內溫差按+/-5℃計算,引起的容量瓶體積變化為: 100×5×2.1×10-4=0.105ml,按均勻分布計算,標準不確定度為: =0.061ml。根據計量測試中心的容量瓶檢定證書,在20℃時100ml A級容量瓶體積為100±0.10ml;按三角分布計算,校準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為 =0.041ml。所以,樣品定容所用100ml容量瓶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0.073%。

故B類原因引起不確定度分量

5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由于各分量的不確定度來源彼此獨立不相關,故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可按下式計算 :

6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

有效自由度未知時, 取k=2, 近似95% 置信概率,擴展不確定度Ur =k×u(x) 各元素的擴展不確定度見表4。

7結果表示

8 結論

日常生活中,鉛是重要危害因素之一,通過測定人體中血鉛的含量,可以直接了解鉛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也對其產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健康防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不確定度是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定量的給出測量結果的分散性和置信區間。不確定度越小,說明測量方法越可靠。在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時,應努力嘗試找出影響不確定度的所有分量,并作出合量的評估,以確保報告結果的準確性。

凍干牛血鉛、鎘標準物質GBW09139h標識值為105-135μg/L,在本文的整個測量結果為107-117μg/L,不確定度為4.88%,說明結果可信。從試驗結果來看,影響石墨爐法測定血中鉛含量最終結果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曲線非線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和樣品不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而標樣配制以及稀釋等過程對最終不確定度結果影響不大。所以要控制好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血中鉛含量的質量,就必須嚴格控制好標準曲線校準過程以及測量樣品平行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ISO/IEC 17025―2005.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一般要求[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5.

[2] 童朝明, 劉超. 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食品中鉛含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的探討[J]. 杭州農業科技. 2005, 5, 15-17.

[3] GB/T 27025-2008.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8.

篇8

【關鍵詞】 鹽酸小檗堿;高效毛細管電泳法

HPCE determination of berberine content in Zi.Huang Styptic power YU Wei,HU Yi.bing.Hun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Hunan 41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rberine content in Zi.Huang Styptic power by HPCE.Methods The capillary electrophoretic conditions were fused.silica capillary column(64.5 cm×50 μm,56 cm),running buffer of0.02 mol/L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H7.0).methanol(82∶18),separation voltage of 20 kV,column temperature of 25℃ and detection wave length at 254 nm.Results The stand curve was liner over the range 16.8.84 μg/ml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999 6.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45%with RSD=1.4%(n=6).Conclusion The HPCE method is sensitive,rapid and accurate.It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Zi.Huang Styptic power.

【Key words】 Berberine;HPCE

紫黃止血消炎粉系由黃連、大黃、紫珠、白及等七味中藥組成的中藥六類新藥,具有活血、止血、消炎止痛、解毒生肌的功效,用于體表擦傷,局部出血或滲液紅腫、疼痛并能防治感染、促進傷口愈合。方中黃連為君藥。為有效控制該制劑的質量,本文采用HPCE法測定黃連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本法簡便易行,準確可靠,可作為本品的質量控制方法。

1 儀器與試藥

儀器:HP.3D 高效毛細管電泳儀;鹽酸小檗堿對照品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試劑:甲醇為色譜純試劑,水為重蒸餾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 電泳條件 用熔融石英毛細管柱64.5 cm×50 μm,有效長度56 cm;0.02 mol/L磷酸緩沖溶液pH7.0.甲醇(82∶18),分離電壓為20 kV,毛細管柱溫25℃,UV檢測波長254 nm。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8 mg的溶液。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紫黃止血消炎粉1.0 g,精密加入鹽酸.甲醇(1∶100)50 ml,60℃水浴加熱30 min,室溫放置過夜,加鹽酸.甲醇(1∶100)補足減失重量,濾過,棄去初濾液,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84 mg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取該溶液0.2、0.4、0.6、0.8、1.0 ml,分別置于1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以對照品濃度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線性方程為Y=6 666.1X.2 789.5,r=0.999 6,鹽酸小檗堿16.8~84 μg/ml范圍內與峰面積呈現良好線性關系良好。

2.5 精密度試驗 取2001205批樣品的同一份供試品溶液,連續進樣6次,以鹽酸小檗堿面積計算,RSD=1.01%。

2.7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的供試品,加入對照品適量,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并測定,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本方法加樣回收率好。

3 討論

3.1 目前鹽酸小檗堿常用的定量方法有薄層掃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紫外光檢測法,但薄層掃描法系統誤差較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紫外光檢測法測定時,由于生物堿的堿性強極性大,往往被色譜柱吸附太強,造成色譜峰峰形不好,甚至拖尾,雖然也有通過改善流動相介質取得一定效果,但對色譜柱的污染很大,從而降低其使用壽命。由于制劑中化學成分復雜,薄層色譜分離困難,故本文使用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建立了紫黃止血消炎粉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測定方法,結果:從以上鹽酸小檗堿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試驗結果可知該方法簡單方便,準確,靈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夠準確測定樣品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

3.2 曾分別用0.02 mol/L 醋酸鈉溶液.甲醇(80∶20)、0.02 mol/LNa2B4O7溶液.甲醇(80∶20)、0.02 mol/L磷酸緩沖溶液PH7.0.甲醇(80∶20)等緩沖溶液進行分離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前兩種緩沖溶液分離效果較差,不能達到基線分離。而采用0.02 mol/L磷酸緩沖溶液pH7.0.甲醇(80:20)分離樣品有良好的基線分離效果。

3.3 HPCE法測定生物堿時,EOF(電滲流)對PH值的強依賴性,導致tm對pH值的強依賴性,因此緩沖溶液pH值成為影響tm重現性的關鍵參數;同時由于離子的電泳淌度直接正比于它的有效電荷,而離子的有效電荷受操作緩沖溶液pH值影響,緩沖溶液的調節與控制是優化分離的重要對策,通過實驗采用磷酸緩沖溶液pH7.0,分離效果好。當pH值太小時,生物堿成鹽好且溶解性好,但由于pH值降低使EOF降低,從而使遷移時間延長,峰形變寬,分離不理想;pH值>7.0時,有部分不成鹽生物堿被游離出來,影響測定結果。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篇9

關鍵詞 丙種球蛋白 地塞米松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聯合用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23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兒科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其發病與自身免疫因素有關,由自身抗體介導發生一系列免疫反應,最終引起血小板減少,惡變可能性較低。臨床特點有外周血血小板數下降、血小板抗體含量升高、骨穿可見巨核細胞增多且成熟有障礙。少數ITP患兒預后差。近年本病發病率逐漸上升,如何迅速有效地緩解癥狀、穩定病情顯得極為重要。近年收治ITP患兒80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對照組僅給予地塞米松治療。相比下治療組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近年收治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80例,診斷均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關于ITP的規定[1]。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30天~12歲,平均4.47歲,其中<1歲8例,1~3歲27例,3~10歲40例,>10歲5例;病程4小時~4個月;首次發病70例,2次及2次以上發病10例,后10例患兒均曾接受過丙種球蛋白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80例患兒中有76例發病前有明確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所有患兒皮膚和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和瘀斑,18例患兒有鼻衄表現,15例牙齦出血,7例嘔血便血;凝血象檢查示PLT低于10×109/L 12例,(10~25)×109/L 45例,(25~50)×109/L 23例;所有患兒骨穿均可見骨髓象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且巨核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成熟障礙。

治療方法:80例ITP患兒,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患兒在病情、年齡、性別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對照組40例患兒,入院后給予地塞米松05~10mg/(kg·日)靜脈注射,4~5天減量1次,監測凝血象,直至PLT恢復至或接近正常值,改為口服強的松1~2mg/(kg·日),3次/日,監測凝血象,并逐漸減量,總療程約3~4周。治療組40例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入院后給予丙種球蛋白400mg/(kg·日)靜滴,連用5天。治療4周后復查PLT,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療效判斷標準[2]:①治愈:治療后PLT恢復正常水平,3個月以上臨床未見出血表現,持續2年以上未見病情反復;②顯效:治療后可見PLT升高至>50×109/L,或較治療前升高>30×109/L,2個月以上未見出血癥狀;③有效:治療后PLT有上升,2周以上可見出血表現有所改善;④無效:治療后PLT未見上升甚至下降,出血癥狀未得到控制甚至加重。

結 果

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25%,對照組總有效率850%,兩組治療效果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討 論

關于ITP的治療,臨床中一直將激素作為經典的首選治療藥物,這是因為激素能夠有效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血小板抗體、促進巨噬細胞成熟,對于ITP有顯著療效,現在臨床中仍普遍應用激素治療小兒ITP。1981年Imbach首次報道丙種球蛋白治療ITP效果顯著,隨后的幾十年內,許多學者和臨床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驗,證實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具有顯著的升血小板作用,值得推廣到ITP的治療當中。其作用機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丙種球蛋白富含的IgFab段受體能封閉機體淋巴細胞表面的IgFab,從而大大減少血小板抗體產生;②丙種球蛋白包含的Fc段通過封閉Fc受體減少單核-巨噬細胞對與抗體結合的血小板的清楚;③大劑量應用丙種球蛋白能夠有效殺滅機體內病原體,從而防止血小板破壞。

本文中,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小兒ITP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總結聯合用藥有以下幾個優點:①二種藥物在升血小板方面有協同作用,是PLT得以迅速穩定升高;②聯合用藥使PLT水平能夠長時間穩定在理想水平,避免病情反復;③聯合用藥保證了機體免疫功能受到的影響較小,單用地塞米松可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總之,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顯著,患者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作為首選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系統論 內環境穩態 開放系統平衡態 系統穩定性原理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90-02

系統論作為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后又一次“改變了世界的科學圖景和當代科學家的思維方式”的新理論,被廣泛應用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中,使人們的思維角度發生了很大變化。相比較而言,系統論在生物學中的運用是系統論在高中各學科中運用的典范,大至生物圈小至細胞的相關知識都充分體現了系統論的基本觀點。本文嘗試運用系統論的基本觀點對內環境穩態進行分析,以期對學界更深入地理解內環境穩態和進行內環境穩態教學有所啟示。

一 系統論的基本觀點

系統論是指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理論。系統是由一些要素通過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而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體。每一個系統都是由許多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子系統構成的整體,每個子系統又都由各要素構成,系統中的諸多要素必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機結合、和諧有序,才能使整個系統保持正常運轉。系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因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系統觀點來考察,用系統方法來描述。與系統相對應的另一概念是環境。廣義地講,一個系統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統的總和,稱為該系統的環境。環境意識或環境觀念是系統思想的重要內容,環境分析是系統分析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每個具體的系統都是從普遍聯系的客觀事物網中相對地劃分出來的,與外部事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要素或子系統與外部的直接聯系,更有系統作為整體與外部的聯系。這種聯系對于形成系統特有的規定性是必要且重要的,稱為系統的外部規定性。系統的完整規定性由內部規定性和外部規定性共同構成。

二 系統論視閾下的內環境穩態

基于上述系統論的基本觀點,在充分挖掘內環境穩態表述中的系統觀的基礎上可以運用系統穩定性原理對內環境穩態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從環境對開放系統平衡態影響的角度對內環境穩態的移動情況進行分析。

1.內環境穩態的概念——開放系統平衡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首先在介紹體內細胞和細胞外液的基礎上給出了內環境的定義:為了區別個體生活的外界環境,人們把這個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教材在介紹內環境及內環境的動態變化等知識后給出了穩態的定義:生理學家把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開放性是指一個系統如果與環境有物質、能量、信息(或者至少其中之一)方面的變換,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統,而是開放性的系統。任何系統都是開放的,即系統與環境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都必須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平衡態是指系統狀態不僅不隨時間變化,而且系統內部空間各處的狀態變量取值也完全相同的狀態。如果把上述定義的內環境當做一個系統來處理,細胞和外環境共同構成該系統的環境。內環境系統與環境(包括細胞和外環境)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是一個開放系統;在沒有受到環境影響的情況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著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且內環境系統內部空間各處的狀態變量取值也完全相同,即系統處于平衡態。

2.內環境穩態的解釋——系統穩定性原理

系統的穩定性原理指的是,在外界作用下開放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穩定能力,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自我調節,從而保持和恢復原來的有序狀態,保持和恢復原有的結構和功能。當環境引起系統內部平衡改變時,系統又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原初穩定狀態的趨勢,即系統具有“阻礙”引起系統改變的因素而維持原系統平衡的趨勢。在內環境穩態中,內環境系統所處環境(細胞和外環境)與內環境系統存在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就是“外部事物(環境)”對內環境系統的影響,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的行為就是系統穩定性原理的具體體現。

3.內環境穩態的移動——環境對系統平衡態的影響

外部的變化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系統,改變系統與外部事物的聯系方式,往往還會改變系統內部組分的聯系方式,甚至會改變組分本身,包括增加或除掉某些組分。內環境是“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它同時在與細胞和外環境不斷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細胞和外環境的變化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內環境系統。如果發生交換的程度在內環境系統能夠自我調節的“一定范圍”內,雖然內環境系統的平衡態會被打破并發生移動,但由系統穩定性原理可知,通過正常機體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出能夠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發生交換的程度超出了內環境系統能夠自我調節的“一定范圍”,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

三 結束語

系統論作為一門橫貫科學理論,它的基本原理對教育科學研究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基于系統論對內環境穩態進行分析,為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內環境穩態和進行內環境穩態教學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偉、謝鐵麗.系統學習法的學習方法指導——基于系統論的學習方法指導[J].學園(教育科研),2012(11):93~94

[2]許國志.系統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7

[3]朱正威、趙占良.生物3必修穩態與環境(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8

[4]譚璐、姜璐.系統科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