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智力開發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嬰幼兒智力開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嬰幼兒智力開發

篇1

61~90天的寶寶

分辨出聲音的情緒

寶寶能聽出大人友善的聲音,會用微笑作響應。聽到快樂的聲音,會笑出聲音作答;聽到媽媽傷心的哭泣聲,會用小臉貼在媽媽的臉上表示安慰:聽到大人生氣發火的聲音,臉上會出現害怕的表情,甚至哭起來。突然出現過大的聲音,會驚嚇到寶寶。不同的音樂會引起寶寶不同的表情。寶寶在搖籃曲的誘導下入睡,聽到舞曲會扭動肢體響應節拍。從寶寶安詳快樂的面容和肢體的同步活動,可以看出寶寶最喜歡聽的音樂或兒歌是什么。

練習分辨音高

父母分別坐在寶寶的兩側,當爸爸叫寶寶或同寶寶說話時,寶寶會看著爸爸。媽媽插話,寶寶能分出男女聲音的不同,知道爸爸的聲音低,媽媽的聲音高。

小寶寶發現爸爸和媽媽說話的聲音不一樣,

寶寶更喜歡聽媽媽溫柔舒緩的聲音。

見熟人笑

寶寶看到曾經見過的人會笑,會用笑來同他人交往。多數3個月的寶寶都很可愛,他們還不會怕生,只要感到很安全,躲在媽媽懷里。看見有人善意地逗弄,都會報以微笑。不過寶寶還是有選擇性的,看到不喜歡的人,當然不笑。

91~120天的寶寶

拉長音和雙重音

寶寶學會了大聲用一個音喊叫,如“啊――”或“咿呀――”等,也會說雙音如“咕咕”或“咕嚕”等。這時寶寶覺醒的時間長些,有時大人還未來,他會自己喊叫著玩,自尋快樂。有大人逗弄時,嬰兒的發音率比無人逗弄時多。同寶寶拉長音說話能引導寶寶發出更多的聲音。

發音表示意愿

當寶寶快樂時。會發出“啊――”和“啊咿啊咿”的聲音,音慢而長,好像唱歌一樣。如果寶寶著急,會發出“咿咿”的短音,加上快要啼哭的聲音。經常同寶寶在一起的大人能分清寶寶發音的意愿,比起啼哭來大人更容易理解寶寶的發音。敏感的媽媽能誘導寶寶發出更明確的聲音,使之接近語言。

對著鏡子笑

寶寶很喜歡鏡子,他會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笑、做鬼臉、同他碰頭、同他親親。在寶寶的玩具中放進打不破的小鏡子,會給寶寶增加樂趣。大人也可抱著寶寶在大鏡子前面玩耍,讓他看到鏡中的媽媽和自己,讓他在鏡前做多種表情,先同自己的影子交往。

篇2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形象、生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由于幼兒的注意力不是穩定的、隨意的,易受感情支配,很容易分散。多媒體運用“圖、文、聲、像”諸元素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長時間以來,我們發現一些紀律差的孩子,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時,他們很快就能安靜下來。尤其是數學活動課,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內容又比較枯燥單調,而孩子本身又天真活潑、純潔可愛,好奇、好動、好問,情緒多變。由于受年齡的限制,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注意力極不穩定,容易轉移。多媒體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通過Auther ware,由計算機將錄像機、投影儀等教學設備的功能有機地組合,形成聲色圖形等多種信息媒體交融的整體,既便于各種媒體優勢互補,又便于操作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精心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合理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取得了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實效,充分發揮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數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兒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與導入設計是否能夠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興趣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小組討論制作課件,再通過計算機課件的高精度顯示聲像效果進行導入設計,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課件,增進幼兒記憶促進智能開發

幼兒期是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期,而多媒體具有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幼兒的注意。但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幼兒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容易導致身心疲倦;經常性地使用電腦,也容易導致視力下降。因而,使用多媒體要注意兩點: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必將產生消極作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若巧妙運用,可解決教學活動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如:在主題活動“我愛祖國”中,重點是讓幼兒了解我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國家。教師從情感教育入手,從互聯網上找到了很多祖國風光的圖片,配上輕音樂,又自編了聲情并茂的解說詞。通過觀看圖片,激發幼兒回憶、思考,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認識少數民族是個難點,幼兒沒有接觸過少數民族,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把少數民族生活、節日等圖片進行組合、編輯,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幼兒。

心理學研究指出,任何能進入記憶的信息必須首先在大腦中形成短時記憶,然后轉入記憶儲存形成長期記憶。在一般情況下,記憶力強的幼兒短時記憶成績都好。而聲像結合、視聽結合是形成短時記憶的最佳條件。采用多媒體教學可省三分之二時間,如教一首歌,一般作業是二節,可利用多媒體上課,一節課就記住了歌詞和曲調及唱法。

三、多媒體使幼兒主動參與增強幼兒的情境體驗,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有些教學內容幼兒感到枯燥和乏味,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處于游離狀態。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采用幼兒和多媒體課件“做游戲”的方式,制作色彩艷麗的畫面,不僅發揮多媒體的交互性,而且調動幼兒積極參與。如:根據活動目標,巧妙設計玄關和反饋,引導幼兒動手操作鼠標做課件中的游戲,當問題回答正確時,電腦里會發出陣陣掌聲,使幼兒體驗多媒體帶來的樂趣,同時也掌握了拖動鼠標、敲擊鍵盤等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那么,在幼兒園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呢?一要適量。適量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宜少宜精,切記過多過濫,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影響教學效果;二要適時。適時,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時機運用多媒體;三要適度。適度是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要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和媒介,在教學中處于輔助地位,是為教師教育教學服務的,不能取代教師,教學中的主導和主體仍然是教師和幼兒。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動人心者,莫過于情。”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最好能使他們只身于一種情境中,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創造最優秀的情境。如:我為了對孩子進行“愛家”的教育,利用多媒體課件配上動畫效果、錄音,表演了詩歌“家”,聲像同步,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極美,極溫馨的“家”的境界之中。可見,多媒體教學手段比一般的說教可激發幼兒的“情感動力”。通過實踐,我們都體會到了運用多媒體進行幼兒教育教學,能讓幼兒對枯燥、抽象的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能讓幼兒對感知的事物、現象、數概念等進行積極地思考、操作、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發展孩子的創造性。可使幼兒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靈活。

篇3

0歲——3歲嬰兒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智力開發,而是教育引導孩子早期良好個性人格、習慣、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是一種全面的教育。孩子長大以后自信或自卑、樂天或悲觀、富有同情心或冷酷無情、合群或孤獨,都與這個時期的情緒發展有關。

誤區2:盲目灌輸知識

對嬰幼兒的教育不是無視孩子的興趣,盲目地灌輸知識和技能。教育首先應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科學規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在孩子快樂的游戲中引導他吸收知識或掌握技能。

誤區3:超前教育

對嬰幼兒的教育不能忽視孩子的發展階段超前進行,要注意結合0歲——3歲年齡段不同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幫助和引導孩子學習這一階段發展中最重要的內容。

篇4

六十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培養了大批屬于自己的優秀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網民把教育擺在“中國十大缺德行業”之首。對這樣的評論我作了以下探究。

一、改革方案的提出:

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應該怎樣改,怎樣才能讓國家放心、讓家長滿意、讓孩子受益呢?

時至今日,我沒有干過別的工作,全部精力都用在人民教育的事業中。這顆心總是圍繞著孩子跳動;離開了講壇,仍不肯休息。我想:難道人的智商真的有那么大的落差嗎?為什么進入學歷教育階段,就開始分化呢?于是我找來了許多專家關于大腦研究方面的文章,從頭學起.經過不懈的努力,我終于找到了出路:人的大腦潛能,至今只利用了5%-7%左右。有90%以上的大腦細胞仍在沉睡之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方案的內容要點:

1、建立“0-18歲一條龍”的教學管理體制。

這個體制最核心的部分是把握住了“0-6歲”開發大腦潛能的機遇;特別是把“0-3歲”(俗話說:三歲定八十)這一時段的教育納入了國家的教育計劃。

正好與《綱要》的“重視0-3歲嬰幼兒的教育”的要求接上了軌。是貫徹教育會議精神的一項倡議。

“一條龍”的教育體制克服了管理上的脫節,既能保持教育的連續性又能把社會、學校、家庭結合起來。在非學歷教育時段里,孩子的大腦潛能如果得到了科學的開發,有利于孩子今后在校的長期學習。這樣既可以減輕課業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2、為了實施“0-18歲一條龍”的教學體制,要找準“鎖匙”用“間接教育法”來突破“0-3歲嬰幼兒的教育”這一難點。這個“間接教育法”把一個龐大的改革計劃集中到了一點、把一個令人生畏的困難化簡了、變得容易了。

所謂“間接教育法”就是借家長的言傳身教來完成教育工作者不能直接完成的教學計劃。具體實施方法是:在“一條龍”的管理體制下,建立一個近似托兒所又不是托兒所的嬰幼兒智力開發和家長培訓中心(縣城或有條件的鄉、鎮、社區、甚至個人都有能力設立這樣的中心)。這個中心有如下優越性:

①簡化了托兒所的許多事務和減少了許多資金的投入;

②“中心”可以把人力和財力集中使用。利用有限的財力購買適合各個層次嬰幼兒的玩具;

③“中心”為嬰幼兒營造了一個發展個性、健康成長的良好外部環境,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④“中心”安排嬰幼兒上、下午2-3個小時的活動時間,由家長帶著孩子到“中心”里來并與孩子一同參與活動;吃的、用的均由家長自備、自帶、自用。

“中心”沒有降低或改變嬰幼兒在家里的生活質量。這樣,“中心”壓力少、家長也放心;孩子既保留了與家長的親情,又結交了朋友、提高了學習與社交的能力。周六和周日由“中心”的老師給年輕的父母和孩子的監護人上育兒輔導課,對家長進行培訓。這樣,既開發了嬰幼兒的智力又培訓了家長,使之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真正合格的家庭教師,一舉兩得。周一至周五還可以播放一些育兒方法的錄音給監護人聽.這個“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訓家長。這個“中心”既是家長的課堂又是家長的實習工場.教育工作者們把家長培養成真正的家庭教師的目的,就是要借家長的言傳身教來完成自己不能直接完成的教學計劃。

3、新思路,新方法。

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沒有停止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但大都圍繞著一堂課怎么教、班主任怎么當的小范圍的改進,近幾年又提出了素質教學.這是一大進步,是件好事;但仍有部分地區也流于形式,深入不下去。人們不難發現,我們的部分中學生,乃至大學生,缺乏信念和理想;道德觀念也不盡人意。

“素質”在哪里?許多家長唉聲嘆氣,質疑我們的教育出了什么問題。

現在,我們提倡改用新的思維方法,用新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即從挖掘大腦潛能方面去思考我們的教育現狀,就會發現許多新東西,有許多工作等著我們去做.

所謂重點班、尖子生、補習班、奧數班,都不是教育自身的規律。

三、圍繞著“間接教育法”的實施,提幾條建議:

㈠設立“0-3歲嬰幼兒教育”的研究機構:

1、設立研究室、研究院等各種專門研究機構,專門研究0-3歲嬰幼兒的大腦開發和啟蒙教育的指導方法;

2、利用各級教育部門現有的研究機構,研究對嬰幼兒教育的方法;

3、鼓勵和支持社會熱心教育的研究機構的研究活動。

㈡“間接教育”的師資來源和培訓:分為急需的與長遠的兩個方面:

1、近期急需師資的選拔:實施“間接教育法”沒有前人留給我們的任何經驗;我們要先搞試點,待取得經驗之后才推廣。

①從幼兒師范畢業生中挑選一些勇于拼博的、大膽創新的幼兒教師,作為試點教學的骨干力量;

②遵照溫總理的指示,從“中、小學富余師資”中,經過短期培訓,應急錄用,解決燃眉之急;

③從幼兒園里現有教師中選調一部分,作為試點學校的基本力量。

2、長遠的師資培訓:

①現有的幼兒師范、中等師范里增設0-3歲嬰幼兒大腦潛能的開發和非學歷教育指導專業;

②現有師范大學、有條件的普通大學增設0-3歲嬰幼兒智力開發學院、學系或培訓班;加設開發大腦潛能專業,大力培養基礎教育的師資,為我國教育繼續騰飛添磚加瓦;

篇5

科研人員證實,人的成功與否,20%取決于智商,80%取決于情商。情商高的人生活態度積極,心理素質過硬。因此,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不惜耗費一切為孩子量身制訂“成長計劃”,而將孩子自身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淡忘了。

傳真

水里游出壯寶寶

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一間裝飾得溫馨可愛的房間里,隨著優美音樂旋律,專職護士先給出生七十六小時的女嬰小葉子做起了泳前體操,然后將一個特別的游泳圈小心翼翼套在小寶寶的脖子上,把小寶寶放進游泳缸里。由于水溫只有39―40攝氏度,接近母親羊水環境,小寶寶沒有半點的恐懼,顯得很是興奮,雙手拼命劃水,雙腳用力蹬水,從游泳缸的一側蹬水游到另一側,像是尋找游泳的感覺。幾個來回之后停歇下來,小寶寶閉著眼睛,一副十分陶醉愜意的樣子,此時此刻,專職護士用手動動她的腳,她又再次輕輕蹬起水來。15分鐘后,護士抱起她,一出水她就啼哭了起來,似乎還不愿意。這是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開展的“同步感覺組合刺激嬰兒水療”新項目時,記者見到的一幕場景。

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產科,“嬰幼兒游泳”新項目已經作為一項特殊服務來抓,對護師進行了專門的培訓,讓寶寶在游泳時能再次感受到母腹羊水般的舒適。從2003年7月28日開展該項目已來已有100多名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在產科病房內的嬰兒游泳室開始了自己人生途中的第一次“游泳”。

記者在游泳現場看到,在環境優雅的游泳池里,聽著優美的音樂,在水溫適度的“溫泉”里,剛剛剪去臍帶的新生寶貝們套著游泳圈愜意地游著,他們有的皺著眉頭揮舞著胖嘟嘟的小胳膊小腿,有的睜著眼張開小嘴打著哈欠,有的仿佛又回到了媽媽的子宮里,對一切不聞不問,呼呼大睡起來,更有一個沒有起名字的小女孩,她在水中顯得很安靜,睜大著眼睛看著周圍陌生人的臉和對著她的一臺臺照相機、攝相機……

益處

身心健康“水趣”造就

新生兒游泳的大力推廣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嬰兒智力開發研究部博士詹莉指出,新生兒學游泳,并不是為了玩什么新鮮,而是作為早期智力開發和保健的一種特殊手段。

現場醫生介紹,給嬰兒游泳的水,是保持在39―40攝氏度的“泰美石活化溫水”,接近母親子宮的羊水,對寶寶的身體大有益處。浴缸是一個充滿氣的大氣墊,中間凹下去的部分充滿了水,新生兒感受水世界,就如同重歸“故里”,回到生長在母體內的羊水之中,所以感到非常自在。

專家認為,對新生嬰兒來說,智力開發的第一要事就是減輕消除其面臨環境改變所產生的不安感。“嬰兒水療”――再造了子宮羊水的環境,使新生嬰兒延續體驗著漂浮、失重在羊水中自由自在運動肢體和皮膚被撫摩的感覺,對嬰兒全身皮膚、骨骼和五臟六腑進行輕柔的,可以促進視覺、聽覺、觸覺、動覺、平衡覺等綜合信息的傳遞,引起全身包括神經、內分泌系統一系列的良性反應,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發育。

護士告訴記者,游泳是大肌肉運動(學術上稱軀體運動為大肌肉運動),嬰兒經常運動,能刺激新生兒腦神經發育和心理發育;心肌變得強壯有力,有利于心臟的健康發育;運動時使嬰兒的肌肉和骨骼得到活動的機會,加速骨骼的生長,肌肉也逐漸變得豐滿結實;大運動也使嬰兒的腸胃消化能力增強,增進食欲,還能加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較全面地吸收營養,促進身體和體重的正常增長。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嬰幼兒游泳”使寶寶的身心受到撫慰,能有效消除他們的“孤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全身(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的良性反應,從而促進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他們的成長。

?神經系統?

嬰幼兒“游泳”時,身體在晃動的水中保持平衡,可促進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水的浮力及水波、水壓力的拍擊,不僅對外周血管起按摩作用,使心臟得到更好的鍛煉,而且促進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應激能力和智力發育。

?骨骼系統?

接受“游泳”的嬰幼兒,胃泌素和胰島素的水平會升高,增加胃腸的蠕動,幫助食物吸收,一般都能夠增加體重,有利于骨骼系統的靈活性和柔韌性,而且“游泳”時,身體在水中是水平狀態,四肢關節和脊柱在運動中不會受到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沖擊。這樣不僅不易受傷,而且有利于骨骼系統更好地發育生長,糾正不良習慣和姿勢。

?循環系統?

“游泳”時,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減弱了重力對血管循環的影響,為心臟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水波、水壓力則增加了游泳時肌肉的活動強度,血液循環的速度,增加了心肌鍛煉和肺活量,同時也提高嬰幼兒的抗病能力。經測定,經常“游泳”的嬰幼兒的心率一般比不常“游泳”的低6―8次/每分鐘。

?呼吸系統?

“游泳”時,水對胸廓的壓力使得肺活量增加,對胸廓的發育有良好的作用。經常“游泳”的嬰幼兒的心率一般比不參加“游泳”的低6―8次/每分鐘,有人將一般健康狀況,肺活量及胸圍大小相近的兩個嬰幼兒作對比試驗,讓其中一個參加一年的6―8次/每分鐘鍛煉,另一個不參加。結果是參加6―8次/每分鐘的嬰幼兒肺活量增大了262毫升,而不來參加“游泳”的只增大了14毫升。

?消化系統?

通過“游泳”訓練,新生兒胃腸道激素釋放增多,增加了迷走神經興奮,使新生兒食欲增加,吸收增強,生長素水平升高,生長速度加快。同時減弱應激反應,促進新生兒正常睡眠節律。簡單地說,就是“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壯”。

家長

孩子好我們也好

記者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產科一間新生兒游泳室看到:護士用溫度計水里,攝氏40度,水溫正好。隨后,一個出生才24小時的男孩,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游泳。護士在他的肚臍眼上貼了一塊“防水貼”,接著,護士在他的脖子上套一個充氣的乳白色小圈。小家伙好像還沒有睡醒,很愜意地浮在水里,護士輕輕地推動他:“喔,BABY,醒醒,開始游泳啦,”BABY的爸爸用手拍著水花,媽媽動動他的腳。這時,他的腳觸到了游泳池的壁,他蹬了一下,突然整個人在水里豎了起來,他半睜開眼睛,開始進入角色了。只見他“四腳朝天”,兩個腳一打一劃,就游了起來。長沙市李女士的寶寶是第一次訓練游泳,記者問她是否會緊張,李女士說:“寶寶在泳池里游泳就像是在母親子宮內羊水中生活的繼續,這對寶寶來說很熟悉、很舒適,在水中一點也不害怕。我們也比較容易接受,不會緊張。”剛剛產下雙胞胎的張女士表示,新生兒游泳的益處多多,“孩子剛出生,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父母來說,沒有照顧寶寶的經驗,像新生兒游泳這樣一項復雜訓練,有專業的醫護人員親自操作,家長一點都不用擔心。”這位母親是這樣評價經過“游泳”的新生兒的:“這幾天,這孩子吃得飽、睡得好、長得快、不得病。孩子好了,我們也省心省力省事。”

王先生是一名私企老板,兒子兵兵剛出生3天,卻已經是第二次來游泳了。他告訴記者,通過了解得知新生兒游泳是一項在國際上廣為流行的健身運動,因此帶孩子來感受一下,誰知,游泳之后,孩子的眼特別好,休息也很充分。看來,新生兒游泳具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一位母親在省婦幼保健院目睹自己出生才七天的小寶寶在水中歡暢戲水的情景,見識了“嬰兒水療”的新奇之后,她連聲贊嘆:“這樣的環境讓嬰兒有一種安全感和舒適感!”

目前,隨著社會各界對新生兒游泳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一些“準爸爸”和“準媽媽”紛紛打電話前來詢問:在自己家的浴缸里,可不可以讓新生兒練習游泳呢?對此,專家介紹答復是:絕對不可以。我們這里所說的“游泳”,不是指一般的游泳,而是在專為嬰幼兒設計的游泳池中,在專業培訓過的醫護人員全程密切指導下進行。它對水溫、室溫、水質也有嚴格標準,并且實行“一人一池水”,通常為了讓寶寶找到在母親肚子中羊水環境的感覺,游泳池的水溫要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寶寶下水前,都要在他們的肚臍貼上一塊防水貼,防止感染;游泳時配戴的泳圈可以保證寶寶平衡,防止寶寶嗆水;孩子入水前,要幫助孩子做些肢體活動,讓孩子戲水、慢慢轉入“游泳”,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放入水中;泳畢要迅速用大毛巾裹住孩子的身體并擦干水跡,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必須注意適當的營養補充,除蛋白質、脂肪、糖的充足供應外,還應補充維生素食物和藥品。

篇6

【摘要】目的 為探討早期教育對嬰幼兒智能發育的影響效果,尋求有效的早教方法,以促進兒童智能發展。方法 本市區3歲以下健康兒童為研究對象,將來我院兒保門診參加“育兒工程”項目的兒童列為早教組,僅作一般健康檢查者為常規育兒組(對照組)。早教組實施綜合干預方法,對照組無干預因素。兩組兒童均在生后9個月—3歲內,應用國內標化的“兒-心量表”進行智力測評。結果 早期教育組102人,常規育兒組73人,兩組兒童性別人數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比較(P>0.05);兩組兒童平均發育商(DQ)分別為100.2和91.8,即早教組兒童的平均DQ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差異非常顯著(P<0.001)。結論 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和干預,確能促進其智能發育、提高智力水平,此為培養高智商、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早期教育 嬰幼兒 發育商 智力測驗 多元智能篩查

為探尋早期教育對嬰幼兒智能發育的影響效果和切實可行的早教方法,我們于2007年9月—2011年6月間對市區內3歲以下散居兒童分組進行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本組以來我院兒保門診進行健康服務的城區3歲前散居兒童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將自愿參加在全省推廣的“育兒工程”項目的兒童列為早期教育組(要求生后3個月左右加入);只做一般健康體檢者為常規育兒組(對照組)。早教組小兒家長接受連續6次(每周1次)的科學育兒知識與技能培訓,重點傳授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早教方法等相關內容,提供《嬰幼兒成長指南》育兒教材1套。要求家長在小兒3歲內進行健康檢查的同時,每3個月到門診做1次多元智能篩查,以便保健醫生進行早教指導;常規育兒組不加任何早教干預因素。兩組兒童年齡均在9個月—3歲內隨時來兒保門診,并由專業人員采用首都兒研所編制的“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進行智力測評,測試項目分為“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和社交行為“等5各方面;本量表DQ等級評定標準分為:≥130為優秀,115-129為聰明,85-114為中等,70-84為偏低,<70為低下。測試后,對兩組兒童發育商進行比較。

1.3 本組統計學處理采用χ2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兒童基本情況比較。早教組102人(男53,女49),對照組73人(男37,女36),兩組性別人數之差(P>0.05);早教組小兒父母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文化者分別為91人、11人,對照組二者分別為66人、7人,兩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2.2 早教組和對照組兒童的平均發育商比較(表1)。

表1 早教組與對照組平均發育商(DQ)比較

表1顯示,早教組小兒的發育商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非常顯著。

2.3早期教育組和對照組兒童的DQ等級人數分布情況(表2) 轉貼于

表2 早教組與對照組DQ等級人數分布情況比較

由表2可見,早教組和對照組兒童在“聰明”等級以上的人數分布分別占5.9%、2.7%,前者為后者的2倍多;在DQ“偏低”等級的人數分布中,常規育兒組人數所占比例較大,且高出早教組10倍以上;又通過兩組兒童DQ居“中等以上”和“偏低”等級人數分布情況比較,其差別非常顯著(χ2=17.9,P<0.001)。

3 討論

3.1早期教育的效果。本組通過對3歲內小兒分組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早期教育組兒童的平均發育商(DQ)明顯優于常規育兒組,且在DQ等級人數分布比例上差別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表明,若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地實施早期教育和干預,對嬰幼兒智力發育具有促進作用,可提高其智力水平,此與國內同類研究報道相一致。

早期教育,是指從零歲起到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充分培養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因嬰幼兒時期是智力發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只要適時地給予智力因素刺激,是會促進智能發展并取得最佳效果的[1]。即良好的環境(主要是教育)給嬰幼兒各種感知覺的經驗,這些經驗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遠期的效果影響會更為明顯。

3.2早期教育的理念。嬰幼兒大腦的發育正處在成熟過程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科學研究表明,腦功能的定位性和智力的多元性,決定智力是全腦功能的狀態體現,因此,對兒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單純知識的灌輸和積累,而是提供和創造一種豐富適宜的環境,促進兒童整個大腦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來,為兒童以后發展打好基礎[2]。

3.3早期教育的實施。早期教育與腦潛能開發重點對象應為0-3歲兒童,此期小兒多為家庭養育,即家庭的早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智能發育是腦功能不斷成熟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就需要家庭、相關機構和社會等多方配合。早期教育工作不僅注重兒童發育訓練本身,更注重家長對早教的足夠重視和掌握最基本的早教方法。強調早教應持之以恒,提倡寓教于家庭生活,同時應重視兒童興趣的引導,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等,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全面發展[3]。

參 考 文 獻

[1]高振敏.中國兒童智力開發百科全書.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263.

篇7

您做錯了

孩子早用筷子未必好

如孩子的年齡小于兩周歲,剛開始學用勺子吃飯,未必能很好地完成用筷子吃飯的動作。手動作的訓練雖然可以促進大腦發育,但也要以大腦發育至一定水平為前提,“越早越好”的“早”也應有一定的度。

在一般情況下,對孩子的智能訓練要遵循兒童大腦發育的客觀規律。幼兒可從3歲起練習使用筷子吃飯。若過早逼孩子用筷子,由于手的動作還未發育完好,不但學習起來困難,還可能會因為動作不協調把飯碗弄翻,飯菜弄撒。如果此時父母不夠耐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責怪或訓斥孩子,會挫傷孩子進餐的積極性,影響進餐情緒。

山西虎子的媽媽:我的兒子從小就喜歡在家里赤足走路或玩耍,我索性任其這樣,聽說國外近年來正流行“赤足熱”,幼兒赤足玩耍一段時間后,精神狀態好,睡眠也香。

您做對了

幼兒赤足走路好處多

赤足促健康的奧秘,是在于讓幼兒稚嫩的足底皮膚,經常直接接受地面磨擦的刺激,從而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形成,避免發生平足,有利于緩沖走跳時引起的震蕩。赤著雙腳,經常在新鮮空氣中,還有利于足部汗液的排泄,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病。赤足走路,對刺激末梢神經興奮、促進植物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正常發育和調節功能、增進幼兒的智力發育,也大有裨益。

武漢咪子的媽媽:我的女兒一歲半了,她一年四季都不愛喝白開水,而特別喜歡喝各式各樣的果汁,我想這些果汁也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于是,我就經常整箱整箱地往家里買,給她備用著喝。

您做錯了

嬰幼兒不宜多飲果汁

篇8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嬰幼兒;餐具;設計研究

1認知心理學概述

認知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其主要研究關于人的高級心理過程,即從最初的認知過程,再到人怎樣“獲知”,以及知后又怎樣“用知”。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被世人稱之為教育和發展心理學“巨匠”,他將兒童的思維發展過程劃分成四個階段,而0至2歲為感知運動階段,這一時段是人思想的發芽期,是未來成長的基石,它將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心理演變的全部過程[1]。隨著認知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兒童認知心理學越來越受到更多致力于兒童產業的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的關注。只有全方位剖析兒童的心理認知,設計師才能通過嬰幼兒認知心理學分析設計出符合嬰幼兒所需要的產品。

2國內外嬰幼兒餐具設計現狀

通過對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及線下實體商場、超市調研發現,目前國內市場嬰幼兒餐具產品品牌眾多,國產品牌產品與國外品牌產品共存,筆者經過與部分銷售人員交流得知,國外品牌的餐具產品銷量要優于國內品牌。大眾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審美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由以往相對傳統、中規中矩變為喜好設計新潮、設計感較強的產品,除了關注產品的實用性與安全性外,更多的是注重產品的品質。

2.1國內嬰幼兒餐具設計現狀

國內嬰幼兒餐具品牌有Babycare、小白熊、可優比、百樂思等。從當前市面上嬰幼兒餐具產品來看,款式五花八門,餐具造型以圓形、多邊形或動物仿生為主,功能單一,設計簡單不精細,缺乏趣味性;色彩大紅大綠,較為艷麗,缺乏品質之感;一部分產品缺乏中國本土的民族文化,生產商對產品的關注度主要集中在產品的材質及安全性等,對產品的技術創新與設計創新往往比較忽略。

2.2國外嬰幼兒餐具設計現狀

國外嬰幼兒餐具品牌發展相對成熟,如貝親、Munchlin滿趣健、Innobaby依路比、Kizingo、Pororo啵樂樂等。國外的嬰幼兒餐具更加注重產品的功能及使用方式,對材質的環保也非常重視,從餐具的造型設計到顏色搭配,除了滿足嬰幼兒舒適的用餐體驗外還具有益智性。部分品牌將嬰幼兒餐具與現代高新科技結合,父母可用手機APP與幼兒餐具相連,隨時感知食物的溫度,還可播放音樂,智能有趣,寓教于樂,使嬰幼兒在享用食物的同時感受到用餐的快樂,愛上吃飯這件大事[2]。

3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嬰幼兒餐具設計原則

3.1安全性原則

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生長發育最為弱小的階段,身體與心智都處于啟蒙發育期。在設計嬰幼兒餐具時,首要考慮的即是產品的安全性。設計時應避免一些物理的傷害[3],保證嬰幼兒身體的健康發育。例如,嬰幼兒在用餐時因手部還未完全發育導致不靈活,往嘴里送飯比較困難,那么設計勺子時便要考慮其造型的易抓握度。同時還應考慮餐具結構的安全性,防止造型尖銳用餐時被刮傷等情況。另外,餐具的材質應挑選無毒無害物質,同時嬰幼兒餐具應易清潔,避免衛生死角導致幼兒腸道問題的發生。

3.2易用性原則

易用性原則著重體現在產品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將凝注力主要集中在人[4]。易用性原則的重點在于易識、易學、易用,無論是餐具產品的造型、色彩,還是功能都應該反映在對嬰幼兒的關懷。產品應符合人體工程學,不合理的設計會增加使用的疲勞感,使嬰幼兒產生厭學、厭食感,不利于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例如美國品牌Kizingo彎柄勺,如圖1所示,專為6—14月齡幼兒研制左手勺、右手勺設計,可根據嬰幼兒進食習慣自由選擇。手柄處短而寬的設計,使小手隨意抓握,適用于剛開始學吃飯的嬰幼兒,能讓寶寶很穩的從碗里將食物舀出來,相較于橫向直勺,學習階段不易入口,吃飯很費力,彎柄勺無論是舀食物還是進食都比普通直勺便于掌控方向。拇指處的凹陷設計訓練幼兒的抓握能力,同時提高拿勺子的平衡性,增加使用時的穩定性。淺槽勺設計,適合幼兒咬合,底部的凸點不但能增加穩定性,還能避免直接接觸桌面產生污染,像長了“腳”的歪把勺。這款傾角和曲線設計的歪把勺,科學彎曲、一體成型,讓嬰幼兒輕松學吃飯,能夠鍛煉幼兒獨立自主進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嬰幼兒產品。

3.3趣味性原則

嬰幼兒在用餐時很難精力集中,為了能夠順利用餐,餐具一定要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以此增加嬰幼兒對餐具的喜好,提升進食的好感度。此外,還可利用多種手段對嬰幼兒餐具造型進行創新設計,使餐具造型充滿趣味性,從而為其營造一種輕松自在的用餐環境。讓嬰幼兒愛上就餐過程,將家長從喂食的煩惱中解放出來,可謂一舉兩得。嬰幼兒餐具趣味性設計主要表現在產品的外觀造型、色彩搭配上。通常卡通造型更易于被嬰幼兒接受,色彩選擇上會根據產品的外觀形狀揚長避短。當前市場上富有趣味性的嬰幼兒餐具主要以卡通造型或卡通圖案為主,或將餐具產品與潮流好物、新興科技結合,使嬰幼兒在用餐時刺激食欲,順利進食。如美國品牌munchkin滿趣健的笑臉餐盤,如圖1所示,單只左右勺+笑臉餐盤設計,外型時尚笑臉、童趣十足。盤中凹凸設計,笑臉突出,可作為阻擋物,同時笑臉盤深度更深,食物不易舀出,是輕松搞定調皮小淘氣打不翻的放心碗,增加了孩子成功進食的幾率。嬰幼兒是天生的探險家,對他們來說,未知的世界都愿意用手觸摸、敲打進行探索,底部吸盤設計穩健吸附,牢牢抓住桌面不易打翻,使幼兒餐具在滿足吃飯功能的情況下更具有趣味性,讓吃飯變成一項快樂好玩的事情。再如韓國品牌Innobaby依路比小雞餐盤,如圖1所示,其較注重產品細節,設計精致,以確保餐具能夠便捷高效的使用。餐盤整體外觀為小雞卡通造型,為吸引寶寶眼球增加食欲,用色大膽新穎,有活力橙、熱情玫紅、蒂芙尼藍可供消費者選擇。Innobaby依路比小雞餐盤鼓勵幼兒自我喂養,是培養手眼協調性的創新育兒用品。

3.4益智性原則

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中有助于兒童快速成長學習。嬰幼兒天性好動,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這也是嬰幼兒學習認識探索世界的過程。因此,設計者及其家長應把握好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智力的啟發。如一些能夠培養嬰幼兒身體與腦力協調發展的餐具產品。如運用色彩繽紛的大自然色彩刺激嬰幼兒的視覺系統,從而促進大腦發育。再比如可針對不同月齡階段研發激發嬰幼兒智力的產品[5]。或運用卡通動物、植物造型圖案潛移默化影響嬰幼兒的認知發育,將餐具與益智性巧妙的結合,益智有趣的同時,寓教于樂,從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日本品牌貝親開發設計的一款輔食餐具套裝,如圖1所示,專為滿足6個月至3歲,從母乳過渡到輔食階段再到獨立進食的一款餐具,其套裝包括:飲水杯、輔食碗、分割餐盤、叉勺、哺喂勺、叉勺便攜盒。多功能餐具組合,單從視覺上就給人一種獨特感,同時滿足不同月齡孩子的用餐需求。餐具碗蓋為多功能設計,翻轉后可當作為碗碟使用。分隔空間多樣化,可搭配多種食物,引導嬰幼兒認識食物種類,采用的迪士尼米老鼠圖案設計,造型可愛Q萌有趣,是一套會講故事的兒童餐具產品。橙色調餐盤,為孩子營造一種溫暖的用餐環境,讓孩子享受歡樂“食”光。不僅能訓練嬰幼兒主動進食,還能教會他們識別最基本的形狀和顏色,是一款有助于兒童智力開發的餐具。

4結語

篇9

[關鍵詞]標準化;家庭育嬰;質量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科學育兒觀念的增強,家庭育嬰服務作為科學、高效養育嬰幼兒的手段日益得到公眾的認可,育嬰服務在家政服務領域地位穩步提升,比重逐步擴大,在此背景下,開展家庭育嬰服務標準的研究,用標準化的手段提升家庭育嬰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哈爾濱市標準化研究院承擔了國家質檢公益性科研項目《家庭服務業分類基礎標準研究》(項目編號:201010248)的研究工作,研制了國家標準《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并以哈爾濱報達家政有限公司為試點單位開展了標準的實施試點示范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國家標準《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分別對家庭育嬰服務中的關鍵要素、關鍵環節提出了要求,其中關鍵要素包括嬰幼兒生活照料服務內容、嬰幼兒日常生活保健和護理服務內容、嬰幼兒早期和智力開發、育嬰相關家務服務內容以及育嬰人員的要求,關鍵環節是育嬰人員的資質要求、崗前培訓、服務要求實施與監督。

一、開展家庭育嬰服務標準試點的意義

家庭服務標準化工作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形成了標準化和實踐的相互推動。家庭育嬰服務標準試點工作可以大力推動家庭育嬰服務國家標準有效實施,建立滿足家庭育嬰服務發展需要的標準體系;創新家庭服務標準化工作運行機制,拓展家庭服務標準化覆蓋領域;推動試點企業自主創新,完善企業標準體系,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標準化管理,形成管理先進、運作規范、服務優質的有示范和帶頭作用的家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實踐,全面提升家庭育嬰服務質量,為全國家庭服務業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二、家庭育嬰服務標準試點的實施

1. 試點工作保障措施

在組織上,為保障家庭育嬰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試點項目啟動后,便成立了試點項目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推進標準試點工作,負責標準試點工作的執行、組織、協調、宣貫、反饋和監督工作。在經費上,安排標準試點示范專項工作經費,用于企業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化工作的日常活動、專項培訓、標準制定、標準宣貫、評估和改進等。在人力上,設立專人(育嬰員)從事家庭育嬰標準具體實施工作,聘請家庭服務領域專家和標準化專家成立標準實施專家組,負責標準體系搭建和標準制修訂,確保標準試點工作優質、高效。

2.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家庭育嬰服務標準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標準《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的宣貫、實施。由試點單位(哈爾濱報達家政有限公司)按照標準條款要求,檢查自身的家庭育嬰服務的整個過程是否能夠達到標準要求,或標準本身是否具備可操作性、標準內容是否全面、合理,是否需要改進完善。在標準實施的基礎上開展家庭育嬰服務質量評價,家庭育嬰服務客戶滿意度評價,檢驗試點單位的服務質量水平以及市場認可程度,開展家庭服務標準的實施對家庭服務質量等的作用分析。根據試點工作實際,研究《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應用的保障措施,提出支持標準應用的具體政策措施的建議,探討值得推廣的標準實施工作模式和機制,培養熟練掌握標準內容、標準貫徹實施方法的專業人員。

三、《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標準實施效果

通過本次標準實施活動,有效地規范了家庭育嬰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要求以及服務過程,促進了育嬰服務能力的提升,增強了育嬰服務機構和育嬰服務人員規范化服務的理念,使得家庭育嬰服務進入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的良好循環。在《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標準的實施準備階段,報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將以往工作模式下育嬰服務所采集的嬰幼兒成長發育數據作為目標計劃組數據,將按照國家標準育嬰服務內容和育嬰服務要求實施產生的數據作為標準執行組數據。通過數據的分析與比對,實現對《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的驗證。

1. 0-1個月嬰幼兒成長情況

針對0-1月孩子成長情況,預先進行了目標設定、期望設定,然后按照國家標準中生活照料部分嚴格執行得出試點執行結果,最后將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對比數據不難看出,在0-1個月嬰幼兒身體成長方面,新生兒體重平均值為6斤2兩,一個月后目標設定、期望設定和試點數據分別為9斤1兩、9斤6兩、9斤7兩。與新生兒體重平均值比較,分別增加了2斤9兩、3斤4兩、3斤5兩。執行《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標準后的效果要比目標和期望好。同樣,在看、聽能力和動作行為方面進行比對,執行《家庭育嬰服務基本要求》標準的數據要好很多,因此,嬰兒經過科學喂養、合理睡眠、“三浴”照料等服務后,身體成長狀況有了明顯的提高。

2. 4-10個月嬰幼兒睡眠狀況

將4-10月齡孩子的睡眠時間作為研究對象,試點前做了目標設定和期望設定,然后嚴格按照育嬰國家標準中科學喂養、“三浴”、被動操、按摩等項目進行科學育嬰。最后將試點執行數據與目標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白天睡眠時間的目標設定、期望設定和實際情況分別為2小時、2小時、3小時,實際白天睡眠時間段比較穩定大約在9:30~11:00。夜間睡眠時間的目標設定、期望設定和實際情況分別為8小時、7小時、9.5小時,實際夜間睡眠時間段在20:30~07:00,夜間有1-2次起夜和啼哭。因此,育嬰規范化服務使嬰兒的睡眠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對嬰兒的身體成長、智力成長都起到關鍵作用。

3. 24個月以上嬰幼兒行為發展和智力發展

將24個月以上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指標作為研究重點,嚴格按照育嬰國家標準進行科學育嬰,包括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所列出的項目進行科學育嬰。試點前做了目標設定,試點后拿到數據進行對比,如圖所示:

通過對試點示范情況記錄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按育嬰服務標準養育的大年齡段嬰幼兒(24月以上)其在社交能力、行為良好、自理能力、模仿能力、樂感、語言、大小動作上的發育得分要優于按普通育嬰方式養育的孩子。從以上對比數據分析,可知:家庭育嬰服務標準的內容科學合理、具有很強操作性,其抓住了嬰幼兒的敏感期和符合嬰幼兒身心發育規律,通過執行該標準可以培養出一批健康、快樂、綜合能力較強的寶寶,孩子普遍身體強壯、性格開朗、動作靈活、活潑能動、眼睛有神、表情豐富、語言準確流力、自理能力強。在試點示范工作期間,我們還進行了客戶滿意度調查,調查采用抽樣的方法,以選取的3個育嬰階段(即0-1月齡、4-10月齡、24月以上)作為本次試點滿意度調查對象,對這些嬰兒的家長做了電話回訪和上門調查,進行滿意度數據采集。嬰幼兒家長對育嬰效果的滿意度。如表所示:

四、家庭服務業標準試點示范的對策和建議

制定并實施家庭育嬰服務相關標準是規范育嬰服務行為,提高育嬰服務質量的重要方法。然而,多年以來,育嬰服務標準化效果并不顯著,這表明開展育嬰服務標準化工作是一項任務艱巨的工作。針對我國目前家庭育嬰行業現狀和育嬰服務標準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政府主導、行業(協會)推動、企業實施的,有育嬰服務提供機構、育嬰服務人員、育嬰消費者廣泛參與的育嬰服務標準化運作機制。

家庭育嬰服務并非僅由育嬰服務提供機構完全承擔,家庭育嬰服務機構、育嬰服務人員和育嬰消費者都是育嬰服務的參與者和博弈者,也都是育嬰服務質量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因此,建立育嬰服務標準化機制不能脫離這些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應當從目前的政府“主辦”向政府“主導”轉型,以家政服務行業協會作為各方利益關聯者,充當中介機構,具體承擔標準的編制、實施、監督檢查和調整、修訂的組織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育嬰服務標準化工作能不斷推進,一以貫之。而政府通過育嬰服務提供機構評級、育嬰人員年審等政府行為推動標準的實施。

2.突破簡單的服務基本流程要求,建立更全面更科學的育嬰服務標準。

育嬰服務是育嬰人員在與育嬰消費者“接觸”的過程中完成的,具有不可修復性和及時性。所以育嬰的服務質量不但依賴服務的流程,更依賴服務行為,還與服務的及時性、可靠性等有關。因此,育嬰服務標準應該更多地體現系統性、完整性和現實性,其服務內容應豐富、科學、嚴密、合理,同時具有可操作性。

3.建立標準化動態評估機制。

以育嬰服務相關標準為依據,以育嬰消費者感知服務質量為主體,建立育嬰服務質量的三維評價體系。實施育嬰服務相關標準必然涉及對育嬰服務質量的評價,否則制定育嬰服務標準就失去了意義。而評價服務質量最重要的還是育嬰消費者的感知服務質量,即育嬰消費者對服務期望與感知服務績效之間的差異比較。為盡量客觀公正的對育嬰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建議建立基于育嬰服務相關標準的育嬰服務質量三維評價體系,即從服務項目的接受方——育嬰消費者、服務項目的提供方——家庭育嬰服務公司和第三方機構——家庭育嬰協會等組織從三維角度同時對育嬰服務進行評價。這樣,育嬰服務標準必將成為提升育嬰服務質量的有效手段,育嬰服務標準化必將發揮重要的標桿作用。

4.創造良好的育嬰人才培育環境。

加強育嬰標準化培訓工作,建立育嬰服務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提高育嬰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提高育嬰企業管理人員和標準化工作人員的標準制定、應用和標準管理水平。定向培養高端育嬰服務人才,設置高級標準專員職務,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或者特定的待遇。

篇10

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智力有問題的時候,都采取“聽天由命”的態度,放棄了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其實,如果早期發現孩子智力上的缺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孩子長大后就可以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過上健康人的生活。

怎么知道孩子智力有問題

要開發和提高弱智兒童的智商,最關鍵的時間段是在2歲以前。因此,智障患兒的智力開發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早期發現。

要確定一個兒童是否存在智力的障礙,最好是到醫院進行智力測驗。一般來說,正常兒童的智商多在100左右,如果測驗得分低于70,則可能存在智力障礙。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可以通過觀察一些細節,來了解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如果有以下表現,家長就必須引起重視:1~2個月時雙眼球活動不靈活,聽力差;3個月時不會笑;4個月時雙手不會握在一起;6個月時不會拿玩具;7個月不會坐;8個月見生人無反應;10個月不會扶物站立,不會發單音叫“爸”、“媽”;11個月不會揮手再見;1歲時不會扶物走路。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表現也可以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判斷,如雙眼凝視不能隨物體轉動、吞咽困難、特殊面容(先天愚型患者可出現方顱,眼裂小,雙眼斜吊,鼻梁低平,吐舌,身體矮小,運動、語言發育遲緩等)、對外界變化沒有反應、不知道回避危險、聽力缺陷等情況。若有上述發現,應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請醫生根據病情提出早期干預措施。

行為訓練

那么,對智障兒童的智力開發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呢?首先要做的是行為訓練,教會患兒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的本領,這既有利于智力開發,對孩子今后的生活也有好處。

這類訓練的基本內容是: 示范,教導、鼓勵,基本原則是循序漸進。下面以刷牙和脫衣服為例,說明行為訓練的主要方法:

刷牙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家長和孩子一起刷牙,讓他模仿大人刷牙的動作。如果孩子模仿得對,應該表揚他。

3.讓孩子自己對著鏡子刷牙。開始時,大人握著他的手,幫他做一下刷的動作,等孩子能正確地模仿刷牙了,再用話語指導他,然后逐漸減少對他的輔導。

脫衣

1.睡前必須讓孩子脫掉上衣和褲子。一邊脫一邊鼓勵他,對他說:“噢,長大了!當哥哥(姐姐)了!”

2.每當他自己脫下衣服時,可以獎勵他一張不干膠貼紙。

3.練習給洋娃娃脫衣服。

4.一開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脫掉全部衣服,先從一兩件開始,等他熟練了再增加件數。

5.無論從哪一種衣服開始練習,都要一邊用話語指導他,一邊動手幫助他,等他學會了就逐漸減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