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教育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忠誠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忠誠教育

篇1

忠誠教育始終是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也是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思想的清醒和過硬才能帶來行動上的自覺。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對敵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在這種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的情況下,要開展好忠誠教育,引導官兵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襲和思想多樣化帶來的不良影響,永葆部隊“打得贏、不變質”的政治本色。

增強官兵自覺性,變“冷”為“熱”,解決認識不到位的問題。針對當前少數官兵思想上存在“教育活動年年搞,作用不大、沒有必要”等錯誤認識,深入做好思想發動,幫助官兵充分認清“四反”和保密教育是隱蔽斗爭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確保部隊純潔穩定的迫切要求。教育活動開展之初,對“四反”及保密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及時將問題通報,點到具體單位和個人,切實讓官兵看到自身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增強憂患意識,杜絕麻痹思想。同時,通過分析內部案件發生的原因及慘痛教訓,使官兵認識到不重視“四反”和保密工作,對國家、對軍隊、對個人造成的嚴重危害,增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改進教育手段,變“死”為“活”,解決效果不明顯的問題。首先,根據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干部,注重理論灌輸,重點學習保密、四反等有關文件和法律法規,提高對忠誠內涵、忠誠原則、忠誠規范的認識,努力實現忠誠原則和忠誠規范向個人品質的轉化,完善忠誠人格。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系統影響和學習,使干部從理論上明確忠誠的對象,在實踐中理順忠誠關系,以理論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對戰士,通過集中授課、觀看警示教育片、背誦保密條文、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使他們熟悉防間保密的基本知識和法規;對要害部位人員,嚴格政審和思想考核,堅定理想信念,確保不發生任何問題。其次,根據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闡述“四反”工作的重要意義時,各級領導干部親自授課輔導,組織官兵開展討論,撰寫心得體會;開展敵情觀念教育時,采取觀看“四反”教育片,通報駐地敵社情,邀請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授課等形式進行。再次,根據階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學習動員階段,通過召開動員部署會、掛橫幅、出黑板報、宣傳櫥窗進行廣泛宣傳,大造聲勢;查擺問題階段,通過開展大排查、大討論活動,認真查擺保密和“四反”工作中的漏洞,增強官兵的保密意識、安全意識、政治意識,強化部隊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加大檢查指導力度,變“軟”為“硬”,解決組織不嚴密的問題。制定周密計劃,健全領導機構,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教育活動的落實。堅持動態跟蹤,經常性地對教育活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及時聽取工作匯報,深入開展交心談心和調查摸底活動,廣泛收集官兵意見和建議。根據收集掌握的情況,總結活動經驗和做法,定期下發督導通報,查找問題和不足,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的具體措施,明確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在教育內容的實施過程中,對擬定的活動方案、學習配檔把關審查,將教育內容細化到小時,確保教育計劃的可行性。組織官兵重點學習,學習中央、公安部領導關于加強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學習郭鐵男局長、傅宏裕政委在公安邊防部隊忠誠教育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學習保密工作有關法規、全國公安機關“增強敵情觀念維護政治紀律”座談會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切實領會意圖。狠抓集中授課效率,對遲到、早退、缺課人員進行登記。成立補課小組,統一組織補課,對住院人員派人補課到床頭,對探親休假人員分批補課到人頭,對在外執行任務人員結合檢查指導補課到崗位,堅持教育內容一項不少,人員一個不缺,確保教育100%覆蓋面。

篇2

【關鍵詞】 忠誠教育;核心價值體系

古人說:“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企業因忠誠而發展,個人因忠誠而立信經世。社會更迭,時代變遷,忠誠無論是對民族、國家還是個人重要性亙古不變,而忠誠教育對于構筑忠誠意識起著重要作用。煤氣化公司正是通過扎實開展忠誠教育,構筑了以“忠誠于企業,忠誠于用戶”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核心價值體系。忠誠于企業是忠誠于用戶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忠誠于用戶是忠誠于企業的表現方式,兩者相輔相成。

忠誠教育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忠誠教育有利于引導企業職工做出正確的價值取向。職工的價值取向直接決定著其在企業中的行為所思所為,開展忠誠教育要把引導職工做出正確價值取向作為重要內容。一是引導企業職工可以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社會主義企業職工,既要懂得經濟建設,更要懂得政治進步,在企業無論是職工還是黨員干部,都要樹立對黨、國家和人民高度的忠誠感,忠誠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二是引導職工可以堅持和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國家收入分配體系不夠完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矛盾有時不可避免,企業部分員工存在個人利己思想,而克服這種利己主義思想,忠誠教育是必然的;三是促使企業職工牢固樹立廉潔清正意識。在當今,企業人員面臨著外界的各種誘惑,而忠誠教育在企業內部倡導和弘揚艱苦奮斗作風,艱苦樸素作風,求真務實作風,是克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所必然的;四是增強職工企業認同感,歸屬感的需要。開展忠誠教育,不間斷地培養職工與企業之間的感情,使企業員工增強榮譽感和自豪感,懂得感恩,自愿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其次,忠誠教育是企業管理本質的基本要求。做好企業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抓住“人”這個關鍵,而“人”的忠誠度對企業至關重要。管理層對企業不忠誠,就會做出錯誤的決策,使企業走向衰退;執行層忠誠度不夠,就會使企業各項決策無法得到很好貫徹,就會出現破壞和阻礙企業發展的現象,所以通過忠誠教育,不斷增強職工的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可靠度”,這是企業管理的本質的基本要求。

其三,忠誠教育是建塑企業精神的內在要求。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和發展方向,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企業精神主要表現在職工的群體意識,企業的經營競爭思想、社會責任等方面,而這些表現都是通過企業人員行為體現出來。

第一,忠誠教育有利于增強的企業職工群體意識。忠誠教育,使集體觀念、團隊協作觀念和組織間協同觀念深入職工心中,讓每位企業職工明白每一人都是企業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是一個整體,這樣企業職工“對外”時會不自覺地團結在一起,體現較強的群體意識。如煤氣化公司近年來,豐富忠誠教育形式,組織干部職工參加“拓展培訓學習”活動,既鍛煉了職工意志,更增強了職工群體意識。

第二,忠誠教育有利于企業樹立正確的市場競爭理念。企業有什么樣的競爭觀念,堅持什么樣的競爭原則,采取什么樣的競爭方式,這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格外重要,它關系到企業能否站得住腳,穩得住步,是否走的更遠的問題。開展忠誠教育,在企業內部著力宣傳和灌輸誠信經營和公平競爭的思想,潛移默化地、自上而下地執行這一經營思想,有利于企業堅持正確的市場競爭觀念,使企業走的更遠。

第三,忠誠教育有利于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是一個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這也是企業對外展現自我形象的宣言方式。開展忠誠教育,在企業內部形成統一的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和忠于社會的思想認識,那么企業就會以為社會做貢獻為己任。如近幾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震災、雪災、洪災等特大自然災害,煤氣化公司都積極組織職工積極向災區捐款,同時從經費中自覺“擠”出一部分錢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展現了其對社會負責的一面。

開展忠誠教育要注重三個結合

要把開展忠誠教育與企業黨的建設結合起來。開展忠誠教育必須與企業黨建工作結合起來,這既是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開展忠誠教育的著力點。一是要與企業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制度,突出忠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忠誠教育與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和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密切聯系起來;二是要與企業黨的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具有實效的實踐活動大力宣傳、引導和檢驗忠誠。如煤氣化公司每年定期組織“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感;三是要與企業黨的作風建設結合起來,把忠誠教育與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弘揚求真務實作風緊密聯系起來;四是要與企業廉政建設結合起來,把忠誠教育與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和落實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緊密聯系起來。

要把開展忠誠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效結合起來。企業文化一般指企業中長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作風、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包含價值觀、最高目標、行為準則、管理制度、道德風尚等內容。因此,開展忠誠教育要心懷企業文化建設這個大局。一是制度層面上主要是把開展忠誠教育與制度的執行相結合,教育職工忠誠地履行各項制度,才能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二是物質層面上主要是用物質的使用實踐來檢驗“忠誠”教育的效果,開展忠誠教育當然離不開物質上支持;三是精神層面主要是為職工樹立“忠誠者”形象。如煤氣化公司在企業中樹立了李雪平等一些“忠誠于企業,忠誠于用戶”先進典型,深入宣傳其“忠誠”事跡,極力倡導和宣傳忠誠文化,激勵和鼓舞員工做“忠誠于企業,忠誠于用戶”的人。

要把開展忠誠教育與銷售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開展“忠誠”教育必須服務于公司銷售工作。煤氣化公司積極把“忠誠”教育貫穿到銷售工作各個環節中去,極大地推動了銷售工作。如與產品發運工作相結合,就是讓組織發運實施者清楚自己處于整個銷售工作的第一環節;與貨款回收相結合,就是讓具體回收人員明白若沒有“忠誠”履行職責,按時回收貨款,那么整個企業將面對拖欠工人工資,無法有效運轉的困境等等。

“忠誠”教育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與時俱進。它既包含理論的教育,也包含實踐的教育,最終仍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既要有物質上的支持、制度上的保證,也要有精神上的升華。

篇3

在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活動中,__縣教育局堅持“三個著力”,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全縣教育系統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快全縣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偉大事業上來,凝聚教育發展的正能量。

著力于深化內涵。要下功夫研讀《談治國理政》、《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及時跟進學習最新發表的講話和中央文件,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真學、深學、常學。通過學習,進一步領會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全面完整地把握其科學體系,通過學習,進一步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基本觀點和豐富內容,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切實把講話精神轉化為為黨和人民教育事業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轉化為觀察和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穩定的科學方法,轉化為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行為準則,努力做到在學習上有所收獲,認識上有所提高,行為上有所進步。

著力于聯系實際。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論述,我們要聯系教育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聯系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主要有: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的論述,深入開展“三愛”(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加強體育和美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論述,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13億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論述,確保改有所依、改有所進、改有所成,努力走在改革前列;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論述,堅持雪中送炭、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加快縮小教育差距;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完善制度政策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就業創業重要論述,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動員全社會重視和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等等。

著力于務求實效。各學校切實加強領導,在學期開學前的集中理論學習期間,作出周密部署,強化落實措施,堅持學習、宣傳、研討有機結合,確保學習活動深入扎實開展起來,與 “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活動及總書記來云南、大理視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一起結合起來,確保學習活動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堅持領導帶頭學習,制定計劃,精心組織,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把總書記講話精神作為黨政學習的重要內容,開展分領域、分層次、分專題學習討論。融入教育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推進講話精神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入腦入心,落實到文化育人中,落實到實踐活動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并統籌部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推動全縣教育科學發展主要理論武器和精神動力。

篇4

關鍵詞:化學教學 情感教育 學生主體性 師生關系 高效課堂

黑格爾曾經說過:假如沒有感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都不可能成功。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情感指向、情緒體驗和價值判斷。當今,要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師需要轉變觀念,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打造高效的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高中化學教學實際,談談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體會。

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要求教師熱愛工作、熱愛學生

我們教師要完成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教育的任務,除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外,還要有一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和熱愛學生的心。只有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傾注積極的情感,才能獲得學生的愛戴和信任。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對教師產生尊敬,師生間建立起平等互信的關系,教師的言行舉止才更有感召力,教育愿望才能得以實現。熱愛學生,不等于放任遷就,更不是溺愛,體現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習方式方法和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情感教育需要。比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于那些學習困難和個性鮮明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些交流關心,多些鼓勵體諒,少些武斷評價,對于那些作業抄襲、完成馬虎、化學方程式書寫不規范的學生,如果教師只是不顧情面地當眾批評或是罰抄、重做,勢必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和學業發展。

二、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積極飽滿的情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备咝У恼n堂不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和高尚的情操,還要用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情感態度來感染學生,使得課堂更加高效。教師的情感決定著課堂的氛圍,想象如果教師面無表情地走進教室,以一成不變的教學語言展開教學,傳遞給學生的只會是消極的情感,收獲的將是枯燥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而教師如果能在化學教育教學中積極投入自己的情感體驗,用興奮的情緒來激勵、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教學語言來傳遞知識與情感,就能讓學生體會到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良好的情緒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比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用“調皮”、“懶惰”等一些“不嚴謹”的語言來形容物質的性質,總是能讓課堂活躍,讓學生印象深刻。教師信任的眼神、贊許的微笑、包容的話語、體貼的動作,總是容易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態度。

三、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要求教師不斷挖掘課程資源、創設情境

篇5

論文摘要:數學新課程給初中數學教育帶來的可喜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筆者結合課程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新課程改革下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對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應由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轉變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缎抡n標》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較,無論是基礎理論、知識結構、還是內容安排都有較大的變化。在這種要求下,教師們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斷為此進行積極的探索。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經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作者對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頗有心得,寫下幾點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貫穿新課程理念。首先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學目標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向自主探究學習。教師的角色地位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策略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一、教學中師生角色的改變

首先,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學生觀。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再也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和目標。教學應采用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方式,注重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要將自己的定位,從灌輸者轉變到引導者、合作者的角度上來,以學生為主體。

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夠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要能夠去發現數學問題,將實際問題歸結為數學問題與求解過程。所以,不僅要把數學教學活動搞好,還要將數學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發現數學的實踐活動課,通過設計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充滿著無數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學應建立起課內外結合的教育空間體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問題的初步印象”。

另外,學生要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為自己而學,要積極主動探知,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獲得學習知識的能力,發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二、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數學教師的要求

教師應具備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對新課標深刻認識、整體把握,以新課標為指導,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數學課程體系,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只有教師盡快把握新課程標準,并將新課程標準貫穿于實際教學中,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應具備創新能力,可以靈活運用新課程教材。由于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調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對新課改的領會能力。在領會新教材意圖的基礎上,全面了解新舊教材變換之處,根據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時更新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夠使學生學會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讓學生養成知識發現、探索和創新的能力。

教師應具備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能力。教師應該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如何、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內容以及對教學內容的反饋、是否有遺留問題等。通過研究自己教學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以及梳理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和解決的方法,來不斷積累教學體會和經驗。通過觀摩課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通過看資料,看案例等,不斷充實自己。

三、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依然有部分教師還處在從原來的舊教學理念轉變到新教學理念的過渡時期,在教學中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困惑,從而制約了新課程的深入改革。筆者認為,要推進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就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教學內容的具體化與抽象化之間的關系?!稊祵W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盡量使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使所有學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難的情況下,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材的關系?!稊祵W新課程標準》強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現代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教師的授課方式,電腦和網絡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工具,甚至超越了傳統教學中的黑板粉筆。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表明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時代即將過去。但也不應該走入另一個誤區:用多媒體課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學中依然要以教材為主,現代技術教學作為輔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提高數學教學實效。

不同等級不同教材的之間的關系。國家、地方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是一名課程的實施者,此時教師的職責就是忠誠地執行設計好的課程方案,而在校課程開發中教師還是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教師有主動詮釋課程,開發課程的能力.處理好實施者、研究者與開發者的關系,是新課程背景下對數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篇6

李新生,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與研究。

(許昌學院文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摘 要:

新的教育與教學方法在不斷探索和實踐,教師以自己真誠的、完整的人格面對學生,學生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增長學識,體驗感情,洞悉真理,感悟人生,形成了師生的平等的交流。語文教師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但有淵博的學識經驗和人生閱歷,能夠給學生以指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競爭機制已在教育領域顯現,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需要重新確定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教學向著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

關鍵詞: 新課程;語文教師; 定位

語文教師是語文教育的實施者,語文教師自身的素質及有效的工作是語文教育成功的保證。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課程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目標的界定,引發了語文課程內部的一系列變動,語文教師無疑要直面這種變革。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具有豐富的情感及專業素質,并在不斷學習和工作中充實與完善自己,這樣才能不斷適應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更好地承擔起現代語文教師的責任。

一、語文教師的知識定位

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教師。特別是教育價值豐富、目標追求全面、形勢變化多端的“語文”教學,它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有更高的要求。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ndrichAdolf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指出:教師應當努力做到“具有豐富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精神財富,因為教師與其說是用本身的知識影響人,還不如說是用自己的思想行為去培養和教育人?!保?](P216)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應具備的素質除了符合對所有教師提出的共同要求之外,還要反映語文教育的特殊要求,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改變原來的知識“權威”與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重新找到自己知識“學習者”的定位。

1、語文教師要構建自己的課程知識

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基礎的專業活動。作為一名教師,要確保自己的教學專業持續地發展,進而使自己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自己不僅應該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而且還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將自己已經理解的知識和觀念進行合理的轉換和升華,從而有效的影響到教學過程。一個教師如果不精通所教學科,自然不可能在教學上有所成就。語文教師需要有充足而堅實的本學科知識,才有可能全面透徹理解所教的知識,這是專業專長的需要。“如果一種專業不去認真保存他們獨特的知識基礎,它最后會走上非專業化的道路?!保?](P57)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從教師的專業理論出發,陳永明先生指出“‘專業發展’(Professioal development)通常指所有的旨在形成教師所需的技能、知識、專業技能和其他教師品質的活動,包括正規的課程與個人的學習與反思?!保?](P282)他強調了“課程”與“個人的學習與反思”對專業發展的作用。 王榮生博士把現代意義上的語文課程定義為“一門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專職的課程。”[4](P331)并強調課程最基本的問題是“教什么”,語文教師要明白,語文課程的設置和語文課程標準的編定,都是為實現語文教育目標而安排設置的。

從專業角度來看,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的建構者和創造者,語文教師不僅是“教書者”,也是“學習者”。對課程的教學與理解,應從單一的“教學型課程”向多元的“學習型課程”的轉化,這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在教學型課程中,教學是所有活動的中心,教師擁有權威,控制著學習的資源,認為課程是“文本”性的,是不可改動的,教師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學習型課程”則是重視實踐,教與學是開放和多元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對話關系,教師角色定位于協調者、引導者。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為學生創造“學習空間”。教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協助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經驗,從學習的現實中取得批判性的理解。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將自己從“教育者”的“高位”轉向與學生平等的協助者、引導者的地位上,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的學習與轉化,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才能真正適應多元開放的“學習型課程”。所以“課程知識,尤其是對教材和教學環節的掌握,這些知識是教師的‘謀生工具’?!保?](P103)

2、語文教師要積極參與實踐

西方學者李•S•舒爾曼指出“在學科知識方面,教師肩負著一項特別的責任:他是學生了解科目內容的主要來源?!保?](105)教師怎樣才能把自己對學科的理解傳達給學生,會使學生明白到某個科目中那些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對學科的理解,必須靈活和多元化,以便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這也是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啟示:順應教育的改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語文學習上給予學生極大的主動性。對課文的理解突出一個“自我”,尊重學生的理解,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的角色,參與不是要老師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它最重要的特質是要使參與成為學習的一種方式,語文教師“給學生建立一個值得模仿或榜樣是極為重要的?!保?](P335)教師的參與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種分享理解。語文教師要改變傳遞與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要把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直接提出來,而是要“發現學習”,把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發現者。應該說,新的教育理念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活動難度加大了,這就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所以,語文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有關教育的最新理論成果,結合自身的實踐,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始終把握語文教學的發展脈絡,站在知識創新的前沿,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二、語文教師的文化定位

教育是人類的重要的社會活動、文化活動。顧明遠先生指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是把人類創造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傳授給下一代,也就是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使他們從自然的人成為社會的人。”[7](P29)要改變語文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文化傳遞的現象,充分認識到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發展,而人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人的文化意識的覺醒。語文教育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對學生進行文化喚醒方面具有巨大的優質。“將語文教育理解為一個文化過程,將學生視為這一過程的文化主體,使其能夠意志到自己是文化的主人,對文化上有自主選擇、自主判斷的權利”[8](P41)。語文教育是向學生傳遞文化,促進學生生命發展的過程。語文教師對祖國的文字和文化要有更深的理解,要有著深沉的中華文化的積淀,要了解中國的教育史,要親近真正的經典名著,“經典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于它能讓人比較迅速地抵達某個領域的‘制高點’?!保?](P393)新課程改革要求摒棄“應試文化”的觀念,要求教師弘揚團隊精神,基于共同的課程理念而合作。語文教師應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追求教育教學革新,有積極向前發展的目標和動力,教師之間和同事之間溝通良好,能自發地提出設想,相互之間合作愉快,工作態度認真且責任心強?!保?](P250)這是教師應具有的共同觀念,陳永明教授強調這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師文化”。語文教師應把教育教學視為一種文化的生成過程,為學生的長遠進步來明確其“文化定位”,更應該把傳承和弘揚祖國語言文化定位于自己的“責任”。

1、 語文教師的文化意識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發展。曹明海教授認為,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人的文化意識的覺醒。“如果一個人沒有自覺的文化意識,那么他就不會覺察到自己文化素質的局限,難以評判自己文化水平的高低優劣,也就難以產生見賢思齊之心去主動地有選擇地追求最利于自己發展的優秀文化?!保?](P40)他強調,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能具有明確的主體意識,才能深刻體會生命的價值。語文教育是一個文化過程,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教師通過提供豐富新穎的文化信息,帶領學生進入文化廣闊而深邃的天地。語文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學習語文實際上就是學習文化。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最明顯的特點就表現在文化方面。語文教師既要學習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又要吸收世界上優秀文化成果,并對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進行認真的梳理歸納和整合,具有敏銳的文化眼光和主動的文化追求,這樣,才能夠喚醒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個體的文化生成。

2、 語文教師的文化價值取向

語文教師的文化價值取向應定位于生活,生活是語文的根,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生活就是工作、學習、就是閱讀、表達,就是與他人交往、和自我內省。自從生命開始,人就在生活,學習語言,接受傳統,吸收文化,在理解中成長。語文教師要勇于開拓與創新,學會竟爭與合作,這是一種教學行為合作文化。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要融合多人的智慧形成教學技藝的創造。語文教師要以文化的眼光看待語文課程,把人生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突顯在語文課程的實現之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陶治人性,構建靈魂。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涵養文化精神,文化精神的涵養需要寬闊的學識、歷史的積淀和知識的融會貫通,依賴于良好的學習態度和不斷的學習積累。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關注個體精神生活的發展,讓現代與傳統互補,構建生命的終極意義。

3、語文教師在文化建設中要勇于創新

語文教學中學生對各種文化知識的掌握,對價值觀念的習得,對精神的探究等,目的在于培植學生基本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念。語文教師要勇于創新,要有一種職業精神,要在實踐中創造。語言與文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倪文錦教授要求對語文作出一種比較恰當的選擇:語文課加文學課,“首先分立語言與文學,然后在分立的基礎上組合為一門課程。”[10](P6)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是母語教育,倪文錦教授強調的是“語用知識教學”,他指出教師要使學生所習得的語言獲得實質性意義,必須加強語言學習與生活經驗的聯系,只有通過生活,并在生活中學習語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其獲得“真正的發展”。他要求把文學課的目標定位在審美教育上,把語文理解為文學課的一種組合?!拔膶W課,我們學文學[在學文學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語言,這種語言學習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考慮的。”[10](P7)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部分,文學也是文化領域的一部分,語文教師要對語文教育作整體文化觀的思考,在抓好語言訓練的同時,喚醒漢語言文本內的民族文化精神,用語文這個載體,構建起生活的意義世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之中,要深入研究和不斷反思,建立其“學習共同體”,一種改變就意味著一種創新。這種文化給學生帶來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無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語文教師的情感定位

新課程的實施,教育目標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教師具體實踐。沒有教師的努力,改革只是一句空話。而要真正完成這個使命,離開教師的情感,是不可能辦得到的?!敖逃饕ㄟ^情感人格素質層面去影響人、教育人,即通過情感交往與影響,使對方情感發生變化的方式來實現教育目的。所以我們非常強調教師的情感人格素質。”[11](P355)強化情感,使教育教學獲得最優化,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離開情感,一切教育無從談起。語文教師要有孜孜以求的專業情感,對教學工作抱有強烈的責任感,能承擔其時代賦予教師的崇高職責。著名特級教師如錢夢龍、魏書生、于漪等他們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對教育執著、高度的熱情以及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倡導師生互動、民主與科學,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質,主張語文教學情感化。所以語文教師的情感應定位于對事業的“熱愛”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要的是教師要帶著情感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

1、語文教師要對事業充滿熱愛

語文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崗位,對教育事業忠誠,更熱愛語文教師這個職業。在語文教育活動中,語文教師的情感在于樹立專業精神,認同自己的職業。錢理群先生倡導“以‘立人’為中心”的教育觀,對語文教師具有指導意義。他指出:“語文教育所用的教育材料是語言文字,是各類文體的文章,文學作品又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都無不積淀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他特別強調:“這樣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也是影響終生的。”[12](P130)教師專業化使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而應該是學科領域的專家。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中認真研究教育教學方法,采取恰當的教育教學策略,要以“教育”為其專業活動的對象,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己任,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不斷地開拓創新,將自己對語文的熱忱和執著、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影響周圍的人,實現自我發展,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專業人員。

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書育人的工作,是一向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我們的教師即使把這個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也應該體現自我的價值,絕對不能忽視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現代社會,隨著民主、平等觀念的深入,師生關系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在我國歷史過程中,教師職業的要求,是向學生傳授人類延傳下來的文明,傳播先進的自然和人文理念,使年輕一代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弘揚創新,創造出更符合時代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教師是學校教育思想和教學任務的執行者,教師工作目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肩負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命。應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摒棄教育的功利化,真正形成“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師的熱情應為學生和學問而存在,只有這樣的老師才會贏得學生們的愛戴。要理解學生的需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尊重他們的需要。教與學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教師民主、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贊賞每一個學生,才能建立和諧融化的師生關系,這也反映出教師所具備的良好素養。只有改變教學與學習方式,加強開放式的互助、合作、探究 式的學習,教與學與時俱進,與新課程改革共同發展,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是一個難度較大,比較復雜的培養人的過程。一個語文教師除了符合對所有教師提出的共同要求之外,還要反映語文教育的特殊要求。語文教師要精通所教學科,隨時滿足學生的需求,要不斷地吸收新知識,知曉知識本身發展的無限性和生命力,在教學中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語文教育聯系著中國文化的命脈,語文教育的文化過程是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的,語文教育過程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傳播與生產活動,語文教師承擔的是文化的傳播者和創造的角色,語文教師要以自身的精神構建起承傳祖國文化的責任。要以學生為本,要有豐富的職業情感,善于構建師生對話互動的課堂教學平臺。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具體執行者,只有教師自覺自愿的把自己的一意識行為融入到改革中,教育的改革才能成功。

[參考文獻]

[1]單中惠 楊漢麟,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Lesiey kydd.Megan Crawford.Colin Riches/編,陳壟、馮施鈺珩、吳國志、盧慧慧/譯,教育管理的專業發展[M]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2001。

[3]陳永明等著,教師教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王榮生、李海林主編,1978―2005語文教育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jenny Leach、Bob Moon/編,陳耀輝、馮施鈺珩、陳壟/譯,學習者與教學[M]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2003。

[6]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顧明遠,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8]曹明海、陳秀春,語文教育文化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9]扈中平,現代教育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篇7

體育教育是促進學生體魄健康,建立人際關系的課程。有助于形成規范并創立良好校風學風。而體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是實現道德行為、誠實和公平競賽的體育精神的前提。但是,我國當前的體育教育卻未能發揮其良好作用,主要表現在片面重視學生的運動技術和技能的傳授,而未能注重對學生人格的教育。正是因為這種教育方式的存在,造成了一部分青少年學生成長歷程中的畸形發展。從而培養出“高技能,低素養”、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的人員膨脹,繼而導致優秀體育人才的流失。因此,必須對體育課程實施改革,推動人格教育的發展,才能取得良好的體育教育成果。

2 人格教育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人格教育作為體育教學的基礎,是所有學科的階梯,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各門體育課程的掌握,比如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等。而且能幫助學生領會體育精神,培養健全人格。同時,人格教育的實施還將引導學校未來的發展。這是因為人們在精神文明的積累下,不管是文化、語言、道德還是藝術,均能展示人性的一面。換句話說,所有人類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都與人格培養分不開。在現代體育課程中,以情感作為切入點,培育學生的智慧與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公平競爭與合作精神,從而培養他們對環境與社會的適應能力。

人格教育在提升非智力因素方面,對于學生有著靈活運理理論知識和技術教學實踐內的結合,從而最終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完成社會行為的了解,其關鍵在于借助教學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從而了解社會行動上的規范及價值標準,提升了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人格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理論的灌輸及引導,從而指導學生主動提升身體技能及人格素質,強化對社會的適應。

3 體育教學中人格教育的路徑探素

3.1 確定體育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目標

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關于人格教育的目標為:優良的認知品質、意志品質、情感品質和社會品質。而最終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我國現階段體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當務之急建立以下人格教育的要素: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忠誠勇敢,同時,具備優良的社交能力和理智的個人行為以及熱情穩重的品格。

3.2 體育教育中人格教育實施的路徑

(1)情感路徑。體育教育與別的學科不同的是,更重視學生之間的肢體溝通和交流,因此,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個體情感的作用也比其它學科強烈。在體育課程的教育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以情感作為切入點,有助于克制學生的不正常人格,培養健康的人格。

(2)公平競爭與合作精神路徑。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年代,因此,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精神有助于他們將來在社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而體育比賽作為規則性的公平競爭,屬于對等的契約約束。因此,教師在領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遵守規則,進行規范行為下的公平競爭以及合作性質的競爭。而這樣的培訓有利于學生養成遵守社會規則、公平處事的性格,從而擁有公正的人格品質和合作共贏的精神。

(3)意志力路徑。通過有意識的教導和訓練,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并掌握自身意志的優缺點,培養學生通過自我評價、調控以及學生間的互相幫助,提升其抵抗挫折的能力,從而擁有堅強的意志力。

(4)智慧路徑。指的是通過理論的課程學習,推進學生智力和身體的共同發展。采用常規或特殊教育形式及訓練方案,幫助學生提升智能,發掘潛力,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才能與智慧。

(5)創新意識路徑。體育作為一種不斷競爭及創新的文化,其中的創新精神是運動員們必須經歷的過程。比如田徑運動記錄的不斷刷新,體操等運動的創新,尖端技術的不斷出現等,還有球類運動的對抗行為的創新等。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啟迪以及誘導,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拼搏及創新精神。

(6)環境適應路徑。帶領學生充分地接觸社會、參與實踐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情況及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更加了解人與社會,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之間的關系。

(7)適應社會路徑。通過一系列的校內和校外的各類社交、聯誼及通訊的活動,建立學生良好的社交網,并幫助他們克制自我封閉、社交恐懼及人際隔閡等不良人格表現。從而培養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篇8

【關鍵詞】中學;養成教育;素質;教學;體育

一、提出問題

1.初中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在心理發展上表現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實行自我監督,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他們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時顯得很懂事,有時又流露出稚氣。加以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愛及他們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習氣,導致他們自我意識強、懶惰、自私、適應環境能力差,少數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體育教學的養成內容及任務

理論上講,養成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現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歸為養成。但在實踐中,這種全方位的養成常常變調,基本上已經演化為以政治為核心的養成。養成理所當然地擔負培養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的重任,而且應當作為主要任務。隨著現代化的逐步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現代公民意識與品德的養成將成為學校養成的當然之責,而且是養成工作為社會所負擔重要之責。

二、分析解決問題

1.通過組織身體練習對學生進行教育

大部分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題思想、情節、競賽成分和比賽規則,教師要善于利用體育游戲、比賽特有的因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精神,讓學生在這些集體活動中發揮集體力量的作用,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作風,培養學生為集體貢獻的責任感,通過比賽,游戲規則約束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懂得犯規就要付出代價,感受到在社會上更應該遵紀守法,按規則辦事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活動充分體現公平競爭,以及提倡實事求是,反對弄虛作假的做人準則,更要讓學生樹立勝不驕,敗不餒的好作風。

2.在學生身體活動中抓活的教育

體育教學過程學生的身體活動千姿百態,他們的思想活動也千變萬化。體力活動引起思想活動,思想活動又往往影響和指導著體力活動。在體力活動中出現的思想活動,往往是一閃而過,是小的東西,需要教師仔細觀察,及時發現,積極引導,抓緊教育。

3.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并體現在體育教學的全過程

上課要穿輕便運動服和運動鞋;不能穿皮鞋、拖鞋、高跟鞋;衣袋里不能裝有礙活動和影響安全的物品;預備鈴響后,應立即到指定地點集合,由體育委員整好隊;上課鈴響后,體育委員向老師報告人數,師生問好;不能遲到、早退、曠課,有事要先請假;課中專心聽教師講解,細看動作示范,善于開動腦筋,分析理解動作要領,力爭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任務。自覺遵守課堂紀律,注意安全,防止傷害事故發生,愛護公共財物,協助教師布置、收拾場地、器材;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要認真聽取教師的課后小結,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練習,養成自覺、科學地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4.體育教學過程的嚴格管理,是課中養成工作的基本體現

嚴密的教學組織工作本身對學生就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因此,要求教師在組織教法的各方面都考慮得周到。要善于隊列、隊形的調動,培養學生迅速、整齊、遵守紀律、集隊協同動作的技能和習慣。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布置、收拾器材,保養場地設備,以加強熱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的教育。加強對場地、器材和上課服裝的檢查,教師必要的幫助保護和自我保護的知識,以進行安全教育。充分發揮體育積極分子作用和組織同學間的相互幫助,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三、建議

1.利用處理突發事件實施養成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一切行動和表現,及時抓住好與壞的典型事例,進行適當的表揚和批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在課中意外情況時有發生,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妥善處理,如遇刮風、下雨,學生間發生沖突,場地設施出現意外變化等,教師要從容處理,借機對學生的應變能力,克服排除困難的能力進行培養,對好的現象給予表揚、鼓勵,分清是非,對不良行為及時處理,進行教育、幫助。

2.發揮集體作用實施養成教育

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要關心和協助形成一個良好的,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和作用來對每個學生進行教育。要利用良好的集體輿論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啟發和教育學生對各種不良傾向和行為進行批評和抵制,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的養成教育,關鍵要靈活多樣,結合實際,因勢利導,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于律已,給學生起模范表率作用,做到耐心細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作為體育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更新觀念,認真鉆研教材,結合教材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成和群.評價學中的理論分析.中國期刊網

[2]孫玉.發展性評價的現實意義.延邊學院學報

[3]秦剛天.淺談我國農業科技與教育.信天學院學報.2011.3

[4]Rosa EM,Kramer,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intimamedia thickeness.2011.8

篇9

中國成人教育(期刊級別: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4-6577 cn:37-1214/g4 郵發代號:24-96 周期:半月 出版地:山東省濟南市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國成人教育協會 中國成人教育期刊簡介 《中國成人教育》雜志是國家教育部主管,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為主要主辦單位的國家級綜合性半月刊,系全國中文類核心期刊。 

《中國成人教育》是國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主辦的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連續多年被北京大學圖書館評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收錄于《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教育類核心期刊。主要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傳播國內外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致力于創造一片交流思想、爭鳴學術的自由天地。 

欄目信息

本刊的主要欄目有本刊評論、本刊特稿、焦點透視、成教時評、理論縱橫、新視點、管理之窗、院(校)長論壇、青年園地、教學研究、繼續教育、現代企業教育、農村成教、省地巡禮、特色學校、任務天地、臺島專遞、港澳采風、域外掃描、招考熱線、成教簡報等。

篇10

關鍵詞:教育;終身;規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239-01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范,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我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上有幾點粗淺看法。

一、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范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后”。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選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并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經典誦讀展示;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參與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賬;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銘板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是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對,什么不對。

二、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有內容.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白說不如一練,百煉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復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從小事抓起。

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后,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她的后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八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并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還在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誰我的腳?。 睆哪翘炱穑牡袅嗣刻煸绯亢染频膲牧晳T。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永遠是學生模仿的和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與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么我校的教師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組織班隊會進行討論,亂丟垃圾的壞處,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是在操場上,還是在教室里,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撿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時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示舞臺。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感情。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涌凹议L座談會等方式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做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于游戲和進游戲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范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后,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系,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范人物來校作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榜眼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進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等活動,在榜樣的感召下,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規范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對于犯錯的學生,不妨給他一把椅子,聽他一次傾訴,給他一份關愛,送他一份寬容,給他一點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成功的人生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