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簡歷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3: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升初簡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來我做的簡歷就是一份個人簡介和一摞證件復印件夾在一起,滴瀝當啷的一疊,就想托有位過來人朋友送到某校去,當時朋友一看就把簡歷打了回來命我重做,說中學收到的簡歷恐怕房間里、桌子上堆得到處都是,你這樣散亂著夾子松了掉滿地可能人家都不知道怎么撿,應該貼張照片、裝訂一下、做個封面以示重視。所以后來我又趁機簡化了內容并貼了個透明封皮。
我感覺寫簡介就是王婆賣瓜的過程,應充分總結并盡量在醒目位置寫出優點:)。這個自然不難,因為俗話說老公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孩子的優點早都已經拿放大鏡檢查、用乘法統計過了:)當然也不可粗心或生造(在第一版簡介中我潛意識里傾向性粗心吧,但不是故意,把北京市海淀區航模一等獎寫漏了海淀區成了北京市,很不好意思后來補送過一個修改版)。總之,寫簡歷的幾點注意事項:一是保留好孩子小學高年級的各種證件證書,二是簡略并突出重點,讓人一目了然,三是加照片、裝訂、封面。 ——媽媽的話
其融簡介
一、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1998年4月,取名“其樂融融”
就讀學校:北航附小 戶口所在地:隱藏
聯系方式:隱藏
二、學習經歷
2004.9—2007.5 北航附小1-3年級學生,大隊委,中隊長,文明禮儀小標兵。
2007.5—2008.5 美國弗吉尼亞州Mantua小學3-4年級學生,優秀學生。
2008.5—2010.7 北航附小4-6年級學生,大隊委,中隊長,優秀少先隊員。
三、獲獎和證書
類 別 獎 項
綜合 北京市三好學生、連續海淀區三好學生、2010“學而思杯”綜合三等獎
英語 三一口語9級,北京市英語水平考試BETS 二級優秀(89), “學而思杯”英語競賽2009一等獎(第25名)、2010二等獎。
數學 2009北京數學俱樂部英語活動日EMC三等獎,2009數學解題力競賽優勝獎
語文 第十一屆全國青少年“春蕾杯”作文競賽二等獎,2010“學思杯”語文競賽三等獎。
藝術科技 第五屆全國少年兒童“藝術之星”大賽美術三等獎,北京市海淀區航模競賽一等獎,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賽優勝獎
四、特 長
英語:通過三一口語九級考試,三一口語七級良好、六級優秀;北京市英語水平考試BETS2優秀89分;“學而思杯”2009年英語賽第25名;美國首都華盛頓DC 口音,為東田出版公司錄制小學生英語磁帶;在美國的學習測評都在90分以上;2009.7-2010.1在學而思“人大四中目標班”(英語)1班學習。
美術:練習素描、速寫、卡通畫、版畫等,獲全國“藝術之星”美術大賽三等獎。
科技:善于動手,航模、陶藝好,獲海淀區航模競賽一等獎。參觀酒泉衛星基地火箭發射、參加美國科技實驗課外班、參加北航附小航模制作、了解北航科技專家成就。
寫作:兩篇文章入選正式出版物,獲得2010全國“春蕾杯”作文競賽二等獎。
五、興趣愛好
樂器:英國鋼琴三級優秀(92分),練過口風琴、小號、長笛、小提琴
攝影:曾有兩幅作品在《北航報》和北航新聞網發表
主持:北航幼兒園50周年文藝匯演主持人
閱讀旅游: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廣泛,在美國一年內讀了100多本英文圖畫書和100多本英文原版小說;游覽美國、法國、瑞士、意大利、梵蒂岡、馬來西亞等國風景名勝,盡享祖國各地壯麗山河。
動物:熱愛動物,以狗為甚,自己學習交流,儼然一個狗專家:)
五、綜合評價
班主任評價(引自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四年級:“老師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自豪”、“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五年級:“你是出類拔萃的”
六年級:“你將成為鳳毛麟角之才”
篇2
請作一分鐘的自我介紹
專家分析,這是一個比較常規的問題,很多學生也曾經在不同的場合做過自我介紹。在“小升初”面談時,學生要注意側重點,學會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學校。因此,考生在面談前,需要提前做好“功課”,對即將面談的學校特色、名師、培養過什么杰出的校友等信息收集好。面談時,考生的回答最好有一定的針對性,比如說:我很仰慕學校的某某老師,看過這位老師曾經發表過的文章,非常喜歡他獨特的教學特色;我很喜歡學校的機械人實驗室,因為,我在小學就非常喜歡參加這類社團活動。
熱點問題二
根據學生的經歷繼續發問
在學校的自我介紹過程中,比如說孩子奧數突出,面談老師可能問一些關于奧數的問題;有些學生會強調自己參加過很多公益活動,面談老師會讓學生具體說一件讓自己難忘的公益活動……面對這個問題,考生在回答時,避免“夸夸其談”,多說自己在過去的學習、生活、活動中的經歷,多說一些感人的、難忘的細節,也可以多說說自己曾經受到的激勵和挫折,它們對你產生的影響,或者,引發你對什么問題、社會現象的思考。
熱點問題三
請學生介紹個人興趣愛好在面談中,面談老師還可能問到學生的興趣愛好。
對于這些問題,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不假思索。但是,面對老師的追問:“為什么喜歡?”、“你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學習和興趣發展的?”對于這類問題,很多學生開始緊張起來。
專家表示,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不要想太復雜,個人愛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有原因的說原因,沒原因的就沒有,照實回答即可。
熱點問題四
談談自己的理想
回答這個問題,考生不要說什么遠大的理想,最好說說最近的目標,說一些和進入這所學校有關系的理想。我們可以回答,我要考入某所高中等等(名校為什么為名校,不就是升學率高,通過升學率來體現它的教學質量嘛,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升入一個好的學校了),如果老師繼續追問的話,再說考入一所好的大學等等,逐級由近至遠地說,當然如果老師沒問,盡量少說。
熱點話題五
你愿意當班干部嗎?
這個問題,其實是對孩子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和同伴的交往能力,還有語言表達能力,有沒有自信心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種考察。
當班干部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的機會,特別是交際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等,所以,在面談時,我們一般鼓勵做肯定回答,然后說明原因的時候,可以說明通過這樣你能獲得什么樣的收獲,對班級對同學有什么好處等等。如果在小學有擔任班干部的經歷的同學,可以說一兩件自己在做班干部的收獲。
熱點話題六
談談家庭對自己成長的影響
“你的爸爸和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們對你有什么樣的影響?”、“周末,父母陪伴你的時間多嗎?”、“父母最關注你什么方面的發展?”……很多學校面談的時候也都會問到學生關于家庭方面的問題,因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
在面談前,各位父母建議可以結合自己的職業,性格特點簡單分析,對小孩的教育模式特點,民主型、放任型、管教型,還是溺愛型的教育等做下簡單的闡述,還有就是父母的成長與成功經歷。重點在對孩子的影響,可以通過事例說明,可以是生活上的照顧,學習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教育,品德上的言傳身教等等。面談最重要的還是要注重孩子的品質的展現,簡簡單單的回答,只要是孩子自己認識的,應該都會有什么問題的。
熱門話題七
對父母的提問
在面談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也會被提問,問題各式各樣的,可能會問到對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成長經歷等等,但核心只有一個,就是對孩子的教育,目的呢,可能是看看父母對小孩的關系程度,或者是了解家長對小孩的教育模式,又或者更進一步了解到學生的全面性格。
篇3
一、縮短師生心理距離的方法
首先,要增強自我的吸引力,與學生達到心理相容和心理平衡。一個好的教師、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定學識淵博、舉止文明、通情達理、平易近人,對教育事業有執著的追求,對每一個學生充滿著一片愛心。對這樣的教師,學生非常欣賞并發自內心的影響力比較大,其內凝聚力和號召力也較強。平常我們講教師的榜樣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就在這里體現。
其次,要研究學生,認識每一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工作,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中學階段是學生的心理、生理、身體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在人生道路上極為重要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們所教的對象,每一個學生從生理和心理、知識和智力等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發展。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都要留心進行研究,切忌一刀切,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凡做出成績的教師,這方面都有獨到的研究并形成一定教育教學風格。
再次,要克服師生之間認知上的偏見,掌握衡量人的科學藝術。師生之間認知上的偏見是影響教師和學生心理距離的一條重要因素,教師應自覺地加以注意,努力克服先入為主、固定不變、以偏概全等思想。
最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實行師生心理溝通,以心換心,把學生的錯誤、缺點當做是教師自己的錯誤缺點,只有這樣才能設身處地地體會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基本要求。
二、消除師生間心理障礙的具體措施
由于年齡、經歷和所處位置等諸多差異,師生之間存在著情感愛好、審美習慣等多方面的不同,這些不同容易產生師生間的心理障礙。教師要教書育人,就必須努力消除這種障礙。
1.提倡疏導,摒棄訓導
新時期的學生思想工作要變訓導為疏導。訓導的生硬的,往往是在心理抗衡狀態中進行的;疏導則是溫和的,是在心理平衡狀態中實施的。訓導多如暴雨落地,只能打濕地表;疏導卻似細雨滴物,澆根澆心;訓導只能“治表”,疏導卻能“治本”。
現在的青年學生不喜歡抽象枯燥的說教,對政治淡漠。教師若動輒板起面孔來訓導學生,則會收獲甚微,甚至事與愿違。學生一旦處于“受管束”、“挨訓斥”的地位,就會消極地應付教師,至多只是盲目地或機械地服從,沒有對班集體的主人翁責任感,更談不上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充其量只是一名“治安糾察”,那么,他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會受到師生間心理障礙的遏制。
教師要摒棄訓導、提倡疏導。疏導不同訓導、遷就,訓導是壓服的別名,遷就又是放任自流的代名詞,而疏導才是思想教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2.理解學生,發展個性
現在的青年學生,盡管個性各有差性,但他們的共性是:富細想、勇于追求、勤于思考、敢于發問、關心祖國的前途,這正是他們思想和行為的主體。他們在黨的開放政策的啟發下,對世界萌發了強烈的好奇心,對未來充滿了美的憧憬。他們在探索人生,不愿重復上輩人的生活模式,渴望按自己的意愿設計自己的生活及未來的人生道路。總之,他們主觀意識上的理想色彩較濃,喜歡“向前看”,常愛做向比較。這與常愛作縱向比較的中老年教師之間容易產生“代溝”。對于“代溝”的有無,眾說紛紜。我則認為“代溝”是客觀存在的,它是社會發展和歷史進行在兩代人之間表現出的思想認識和行事準則方面的差異。真有“代溝”是好事,“代溝”愈大,表明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愈大。反之,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人們的見解和思維方式一代代地雷同,世世代代都按照同一生活模式重復人生,都沿襲相同的思維方式來解釋社會現象,那么社會的進步就停止了。但現在以引用“代溝”一詞為時髦,并以此來概括青年,以偏概全,不盡妥當。事實上,許多所謂“代溝”僅僅是不同的人生閱歷造成的認識上的差異,或是年齡的不同造成的情趣上的差異。學校生活的實踐告訴我們;師生要多接觸、勤對話,彼此了解、相互理解。
了解學生是為了因勢利導、發展個性、使之成材。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發展他們的個性。在社會急需人才的今天,教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甚至要寬容某些學生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缺點。使學生在集體生活中,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當然,在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形成中,教師要因勢利導、“長善救失”。
教師在班主任工作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表現某種程度的“彈性”,做到“三寬”,即以寬厚的情懷,寬容學生的某些不足,創造出一個寬松的思想工作環境。這樣,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就有了安全感,不必謹小慎微,個性就能得到自由發展。
3.克服“偏愛”,一視同仁
篇4
【關鍵詞】時間管理 帕累托 目標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45-02
高校學生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壓力,為了在畢業時向社會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考試,每個學生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這些考試都需要經歷充分的準備,同時還應學習專業知識及為考核做好準備。一個高效的學習意味著多方面的合作,如動機、計劃、方法等,但是都離不開時間的有效管理,只有對時間進行有效的分配及管理,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一 時間管理的認識困惑
在資金、人力和時間等資源中,時間是最特殊的一項資源。只有時間是我們租不到也買不到的,更不能以其他手段來獲得。時間的供給,絲毫沒有彈性。不管時間的需求有多大,供給也絕對不可能增加。而且,時間稍縱即逝,昨天的時間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即使在古代,先賢們也早已意識到時間的飛逝,所以《論語》里記錄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完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已失去的時間。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時間,時間是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任何工作都需要耗用時間。因此,時間資源是一項最特殊、無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資源。
但人們往往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時間。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對時間的感覺常常并不可靠,如果在黑暗中,人就會喪失對時間的感覺,或估計過長,或過短。所以,如果僅憑記憶,我們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時間是怎樣度過的。試想,我們在學習中是否存在著:(1)效率不高使得做事的時間可縮短而實際未被縮短;(2)不珍惜小額時間的浪費;(3)情緒不佳的時間浪費;(4)不專心的時間浪費;(5)包攬所有工作的時間浪費;(6)隨意出借時間造成的浪費。造成這些時間浪費的活動,可以稱之為“時間枷鎖”。如下圖:
因此,認識“時間枷鎖”,是時間管理的起點,而掙脫“時間枷鎖”,則是時間管理的目標。
二 學習管理不足的原因
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妥善管理學習必然影響效率,如有些學生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取得較高成績,而有些則沒有,從時間管理方面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計劃缺失
如果說學習的結果是果實,那么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就像種子。以研究生入學考試為例,高校中不乏一部分考研學生戰線拉得特別長,最后的分數卻沒有后來決定考研的學生高,這些學生也一直在學習,但“失敗”的一部分原因可以歸結為學習計劃的缺失,這已經成為學生的通病。現今,即使高校學生也很少做學習上的安排計劃。學生對計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認為不做計劃也能產生實效,另外,也不知如何有效制訂計劃。
2.時間控制不夠
薩繆爾·約翰生說過:“習慣的束縛平常是感覺不出來的,待到發現時又已經變得難以破除。”人們有時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形成某些壞習慣,對于時間管理而言,最大的惡習就是拖延時間,在學習中做不到持之以恒,容易被外界干擾等,導致學習三心二意。
三 學生時間管理思考
高校學生在學歷上上升一個臺階,在壓力上亦是如此,針對時間管理分析,筆者提出幾點做法,希望能對提高學習效率有一些幫助。
1.遵循帕累托原則
80/20法則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利度·帕累托提出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法則”。這說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會有大量的收獲、產出或回報。將這一法則運用于時間管理就是投入時間關注重要的20%,而非在80%的瑣事上消耗過多時間。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在工作中要盡快處理瑣碎的多數問題,避免花費大量時間,對于少數的重要問題,應選擇留出足夠的時間。當學習中遇到多個任務或內容時,要確保優先完成最關鍵的部分。
2.制定目標
沒有目標是時間管理的最大禁忌,明確目標則是時間管理的一大法寶。目標越明確,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在時間選擇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管理學指出,目標設定須達到“SMART標準”,即務必使設定的目標具有如下特性: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能實現的(Achievable)、切實實際的(Realistic)、時間表(Timetable)。
3.追蹤時間使用情況
“在時間的有效運用上,管理者的敵人是自己。”時間管理者需要客觀地衡量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幾乎所有記錄時間使用狀況的人都會發現,對時間使用情況的追蹤大有裨益,為了節省時間而花費少量時間追蹤使用情況,確實是一種明智之舉。
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狀況并非難事,學生可以列一份在一星期內花費時間的清單,記錄每小時的所有活動,作為分析使用情況的依據。定期使用時間開銷清單,能創造診斷自身時間管理能力的機會,以此打破壞習慣的束縛。
4.診斷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
列明時間開銷清單后,即可診斷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為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下“診斷書”,對癥下藥,將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盡可能將這類活動從時間表上排除。
5.制定自我時間規劃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制定計劃時多花費一些時間,在操作時則可能節省幾倍的時間。在開始任何學習時,必須進行良好的自我時間規劃,方可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這也是良好時間管理的核心步驟。各項學習活動的時間規劃主要包括搜集任務、整理任務、管理任務清單、回顧與檢查、開始行動幾項步驟。
隨著現代管理理念的普及,時間管理已走向科學化,嚴格意義上說,高校學生的時間管理是一種自我管理,是促進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Zhang Qin
【Abstract】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is one special group. They have multifarious mental bewilderment or problem in their self consciousnes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jobs, growth, learning and life. In the circumstances, to launch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subject that the vocational teaching workers must face.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往往入學基礎一般而父母期望值偏高,文化素質較低而學業難度較大,專業技術水平一般而社會就業錄用技術要求門檻較高。所以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一項對840名職校學生的調查表明,他們當中從小學到初中從未受到表揚的比例為79.16%;從未當過班干部的為14.41%;學習成績居中下游的為86.6%;上職校是為混畢業的為25.05%;作業經常不完成或從來不完成為16.76%;課余時間看書學習者為12.97%;對學習缺乏自信者為1.89%;對今后生活毫無打算者為7.58%。在這種情形下,對中職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和時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擺在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
1.中職生心理壓力產生的因素。
1.1社會環境的壓力。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生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從入校到畢業前,有一種潛在的危機感,社會上激烈的職業競爭,致使中職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1.2家庭環境的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長的期望與孩子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由此產生兩種心理壓力,一種人怕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表現不符合家長的要求會挨責備而產生心理壓力;另一種較懂事的孩子則怕辜負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壓力更大。
1.3學校環境的壓力。職業學校與初中相比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大差別,專業課多,專業性較強,許多中職生難以適應這一轉變,感到壓力很大。
1.4自身的原因。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經歷了中考落榜的強烈心理震撼,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抱著“失敗者”的心態,到職業學校是不得不來,無可奈何而來,再加上社會對職業學校的偏見,他們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較強的自卑感。
2.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是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前提。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自我調節的關鍵。因此,職業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還要通過心理輔導、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動力。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獨特的功能。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適、應付挫折,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條件。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2.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強職業學校德育的實效性。長期以來,中職生的德育工作中缺乏心理輔導,使許多教師在認識方面陷入兩個誤區:一是把學生所有的問題(包括心理問題)都歸結為政治思想道德問題;二是認為解決學生的問題只有靠德育去完成。過高估計德育的功能,有時反而使德育陷入一種隔靴搔癢的尷尬地位,而心理輔導的運用正好彌補了上述的不足。
2.3從心理健康教育與中職生的社會化的關系看,人的社會化過程,也就是形成和發展對于社會的認識過程,使他們逐漸在不同程度上學會做人處事。
3.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操作。
3.1加強領導,強化管理。職業學校應根據需要成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和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設,要在課題研究、教育管理、人員培訓、資金使用、工作獎懲、成果推廣、科普宣傳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制度。有條件的學校應成立心理教研室,設立專職教學與研究教師。
3.2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各職業學校要建立起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品德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干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要使學校每一位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尤其是課堂教學中,要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要不斷改善心理教師和心理咨詢員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篇6
[關鍵詞]生物教學 問題 有效處理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要科學課程。而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與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因此,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鑒于高中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所限,其對于許多生物學原理問題,只能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面上。因此筆者在閱讀了相關書籍和資料后,對以下常見問題做如下總結。
1.肝糖原能分解以補充血糖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糖原的降解采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肝糖原作為生物有機大分子物質,有兩種連接方式:一種是以α-1,4-糖苷鍵相連接;另一種是在多糖分子的分支處,以α-1,6-糖苷鍵的形式相連。肝糖原的分解過程如下
第一步:在糖原磷酸化酶作用,水解成葡萄糖-1-磷酸,而磷酸化酶的作用只到糖原的分支點前4個葡萄糖殘基處即不能再繼續進行催化;
第二步:需要糖原脫支酶的作用。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作用,使糖原分子從非還原性末端逐個移去葡萄糖殘基直至鄰近糖原分子α-1,6-糖苷鍵分支點前4個葡萄糖殘基處,脫支酶脫下α-1,6-糖苷鍵連接的葡萄糖殘基不是磷酸解作用,而是水解作用,其結果是產生一個葡萄糖和以α-1,4-糖苷鍵相連的葡萄糖殘基,于是磷酸化酶又可以繼續發揮作用;
第三步:在前兩種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1-磷酸,之后再磷酸葡萄糖變位酶的作用下,轉變成葡萄糖-6-磷酸;
第四步: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磷酸。而葡萄糖-6-磷酸酶存在于肝細胞,腎細胞及腸細胞光滑內質網膜的內腔面,肌肉細胞則無此酶,因此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補充血糖,只能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2.缺少Fe元素,為什么會使植物缺綠
礦質元素對葉綠素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植株缺乏氮、鎂、鐵、錳、銅、鋅等元素時,就不能形成葉綠素,呈現缺綠病。氮和鎂都是組成葉綠素的元素,當然不能缺少。至于鐵、錳、銅、鋅等元素,它們可能是葉綠素形成過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劑,在葉綠素形成過程中起間接作用。葉綠素形成的過程如下圖:〖JZ〗〖HZ(〗〖XC司馬全.TIF〗〖HZ)〗
而王平榮等在《高等植物葉綠素生物合成的研究進展》一文中指出,,鐵是形成原葉綠素酸酯所必需,無鐵時,Mg-原卟啉Ⅸ及Mg-原卟啉Ⅸ甲酯積累,不能形成原葉綠素酸酯,即不能形成葉綠素。
3.原核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與真核細胞有氧呼吸的異同
有氧呼吸過程主要是分為三個階段:糖酵解途徑、TCA循環、電子傳遞鏈磷酸化。真核細胞有氧呼吸三個場所分別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而原核細胞因為沒有線粒體,其有氧呼吸的過程鮮有人知,一些考試輔導書在此問題上出現了錯誤。現將原核細胞有氧呼吸具體過程敘述如下:
第一階段:糖酵解: 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TCA循環: 丙酮酸先轉化成琥珀酸細胞質基質
琥珀酸轉化成延胡索酸 細胞膜 延胡索酸轉化成乙酰-CoA細胞質基質
第三階段:電子傳遞鏈磷酸化: [H]與O2 反應生成水并釋放能量細胞膜
4.多糖能否與細胞內其它分子結合
篇7
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小學教學中,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計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習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需要進行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訓練。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口算是基礎
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訓練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通過緊張而有序的訓練,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一些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則讓他們在課后多多通過口算訓練本來練習,或鼓勵他們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如,讓他們隨父母上街采購物品時,幫助父母口算錢數,這樣不但能培養他們口算的能力,并能激發、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相信,只要能持之以恒,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就一定會提高。
法則是重點
知識和能力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理解”要求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認知算理,以“理”悟“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需要付出艱辛勞動的。在課堂中,教師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重視憑借例題講清算理,使學生們不光知其“法”,還能懂得依“法”解題運算。(1)教具演示,說明算理。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性質,教師左手拿著3支紅鉛筆,右手拿著4支藍鉛筆,要求學生列出加法算式:3+4=7;然后,教師把兩手中的鉛筆調換,再讓學生觀察列出加法算式:4+3=7。最后,學生從教師的演示比較中,認識到了“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的算理。(2)學具操作,理解算理。如,在學習“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時,對于“9+2=?”多數學生能很快地說出和是11。但是,教“9+幾”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更重要的是揭示計算規律,讓學生掌握“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先按算式擺小棒,一邊擺9根,一邊擺2根,用小棒擺出結果,學生一看就知道是11根;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把操作的思維過程在算式上展示出來。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掌握“湊十法”,并由此過渡到學習“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漸進。(3)聯系實際,講清算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學,可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可選用這樣的事例:每張學生課桌75元,每把學生椅子25元,買這樣的10套學生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式子75×10+25×10和(75+25)×10,從而通過同一道題的兩種不同解法,讓學生明白了75×10+25×10=(75+25)×10。當學生從實際事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后,還可以要求學生自編應用題,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興趣是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其次,要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而講究訓練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如,可進行接力比賽,即教師發給每列學生一張口算卡片,上面印有6~7題(根據每組人數而定)。第一個學生做完一題后,迅速傳給后一個學生,后一個學生做完后,再傳給后一個學生,如此傳下去,看哪一列最后一個同學先將口算卡傳到老師手里,并且計算結果正確,就算哪列勝利。也可進行搶答練習,即教師出示口算卡片,讓兩個同學口算,看誰先算出正確結果。還可以進行找朋友、送信、奪紅旗等游戲。
篇8
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 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 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為小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范,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 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盡可能地為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小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丑、是非進行判斷、甄別。小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篇9
關鍵詞: 初一新生 心理健康 調查分析
為了更好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青少年及家長的心理健康意識,我校心理咨詢室自制了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家長及學生調查問卷,通過對家庭中親子關系、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認識、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以便我們在工作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
1.資料與方法
于2008年9月3~8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別編制了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學生問卷的調查對象為我校初一年級全體學生,共發放問卷218份,收回有效問卷101份,其中男孩56人,占55.6%,女孩45人,占44.4%。家長問卷的調查對象為我校初一年(3)班的學生家長,共發放問卷35份,收回有效問卷34份。全部數據經EXCEL軟件處理。
2.結果
2.1學生學習態度
學生認為上學讀書是為了讀書后賺大錢的占差不多一半(44.0%),認為沒有知識不能生存的占36.2%,認為替父母和老師學習的也不少(19.8%);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馬上回答的占42.0%,想一會再回答的占47.3%,合共九成,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或者等別人答的只占少數,情況比較理想;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完成的占91.3%;期末考試時有信心,不緊張的占74.9%,心情緊張和有點緊張的占22.7%,大部分學生應試心態良好,但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有考試壓力,心情緊張。
2.2學生情感表露
學生看電視遇到傷心或感人的情節時跟著流淚和非常激動的占多數(85.0%);和同學在一起,感到快樂的占97.1%;見了認識的長輩主動熱情招呼的也占多數(91.3%);家里來了陌生客人,主動招呼(44.4%)和不理睬、怯生(44.9%)的所占的比例差不多,都占比較大的比例;與新朋友在一起,有93.2%的學生能夠主動邀請一起玩;受到委屈時為自己辯解的占多數(85.0%),獨自生悶氣和與人爭吵的占15.0%;當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腳時,能原諒對方的占多數(72.9%),要求對方道歉的占24.2%,只有2.9%的學生罵對方或反踩對方一腳。
2.3學生社會適應性
在學校做清潔時,94.7%的學生能夠認真做;做事不成功時,請別人幫助的約占半數,有28.0%的學生是不服氣,再做;對學校的紀律和常規要求81.2%的學生能夠自覺遵守,但也有不少的學生是老師來就遵守或有時違犯(17.4%);競選干部時,認為我能行,努力爭取的占72.9%,但認為當干部要多做事,怕辛苦的占16.4%,認為無所謂和自己不行的分別占6.8%和2.4%;學生到學校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占87.0%,認為心情一般、有時煩和不愉快的合占13.0%。
2.4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在對家長的調查中,平時主動學習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的占51.2%,不主動的占26.8%,不在意的占22.0%;認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的占絕大多數(92.5%),認為一般重要和有點影響的占7.5%;認為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家長的影響關系最大的占多數(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28.6%)和學校教育(23.8%);認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正常的占多數(80.5%),發展一般的占17.1%,不知道的占2.4%。
2.5家庭親子關系
在學生的調查結果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平時與父母說話多(56.0%),有時有和父母說話的占42.0%,沒什么話說的只占極少數;想和父母多說話的占多數(75.4%);學生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訴的對象是父母和好朋友,分別占45.9%和27.5%;認為父母平時鼓勵有時有的占多數(41.5%),認為父母鼓勵多的和很少的比例差不多,分別為29.5%和28.5%。
在家長的調查結果中,平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占絕大部分(90.2%),平時不太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只占少數(9.8%);平時很注重和孩子溝通的占多數(77.5%),但也有一部分家長偶爾與孩子溝通(22.5%);很了解孩子學習狀態和一般了解孩子學習狀態的家長所占比例差不多,分別為58.8%和41.5%。
3.討論
3.1學生學習態度方面。
學生對上學讀書的目的差異較大,其中,為了賺大錢的約占一半,沒有知識不能生存的占三成多,認為替父母和老師學習的也有兩成;課堂上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合共九成,老師抽問才答或者等別人答的只占少數,說明學生在課堂上比較積極;絕大部分學生認真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大部分學生應試心態良好,但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有考試壓力,心情緊張。
3.2學生情感表露方面。
學生情感豐富,容易受到感染,善于表達;與同學、朋友和長輩的交往較積極、主動,但對陌生人有較強烈的抗拒心理,對家里的陌生人不理睬、怯生的學生差不多占一半;被傷害或壓迫時,大部分學生能有采取合適行為(例如原諒對方、辯解、要求對方道歉等)進行解決。但也有一部分學生采取獨自生悶氣自我封鎖或爭吵、罵對方和反踩等過激行為,這需要及時糾正。
3.3社會適應性方面。
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按學校的要求認真做清潔,大部分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學校的紀律,但也有一成多的學生是老師來就遵守或有時違犯;相信自己的能力,積極參加班干部競選的學生占多數,但也有部分怕辛苦,不參加競選的,有一成左右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或自己不行;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生活很愉快,這對學生的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3.4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方面。
有一半家長平時主動學習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另外一半是不主動和不在意;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認為孩子個性發展和家長的影響關系最大的占多數(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和學校教育;認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正常的占多數,發展一般的也占一部分。
3.5家庭親子關系方面。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親密,大部分學生與父母溝通良好,大多數的學生也有與父母溝通的意愿;絕大多數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對于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有較好的了解。
4.措施
心理健康是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證。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協調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為其日后有效從事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一項基礎工作。
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通過此次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原因,研究和尋求合理的教育對策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4.1構建學校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架構,讓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
將心理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納入議事日程,加強對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以班主任為基本隊伍,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中堅力量,全體教師都要參與到心理教育中來,既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活動課,又將課程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當中,并注意邀請心理教育專家及時予以指導。
4.2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征,加強學校常規教育,進行正面引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性的教育,重點擺在學生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同時通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及時咨詢指導,矯正訓練,提高其認知評價水平和應對技巧,并加以適當磨煉,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自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集體觀念。
4.3發揮學校、家庭的綜合教育功能,共同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
目前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主體,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體,家長也是主體。全面觀察學生的言行,開辟與學生溝通的多種渠道,使學生隨時能與教師、家長、同伴溝通,讓學生有機會也有場所進行傾訴。共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特別是要轉變家長的觀念和改進教育方法,因為家長教育觀念,教養水平,包括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特別明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甚至相矛盾最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中小學教育.
篇10
關鍵詞:高職;網絡;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解讀高職學院大學生網絡心理情結
當網絡信息“攜帶著自己特有的價值和意義滲入到人類活動的每個場合、角落時”,就決定了網絡時代多元性、豐富性的特點。決定了它對青年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的影響也必然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因為從網絡本身來看,信息網絡技術以其雅俗共賞、內容豐富、信息全面、傳播方便、快捷的特點給大學生校園生活帶來了新的活力,滿足了青年學生學習和休閑的心理需求。同時也打開一扇“擋不住的誘惑”的心靈窗戶,使得他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去體驗網絡世界。
(1) 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網絡提供了更大范圍的群體環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交往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傳輸為大學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圍更大的社會交往機會,使大學生的社會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發展,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并且給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積極的影響。在傳統交往方式下,個體的人際交往常常囿于實際生活中狹小的生活圈子,但在網絡社會中,網絡的開放性、大眾化、虛擬性、直接性等多種特點容易使網上交往打破身份、地位、財產等社會等級的限制,為人際交往提供便利。通過網絡,人們可以直接地交往,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試探、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同時,由于網絡交往所具有的間接性和虛擬性特點,使得網絡人際交往比較容易突破年齡、性別、地位、身份、外貌等傳統人際交往影響因素的限制,為性格內向、羞于言談、社會交往能力較弱的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打開了方便之門。
網絡提供了角色實踐的場所環境,有助于勝任現實的社會角色,人際交往中交往者要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交往環境和交往關系不同,交往角色也會發生變化,于是,交往者所扮演的往往是復合角色――角色叢。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角色實踐的“練兵場”,網絡創造的“虛擬環境”使大學生能夠在其中不斷進行角色學習,理解角色的行為規范,體會角色的需求和情感,了解角色間的沖突,并借助網絡群體成員間的互動檢驗自己的角色扮演情況,進而把握自己在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尺度。
(2) 電腦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網絡對大學生心理的沖擊,容易造成他們情感自我和角色自我的迷失,影響其心理健康,并誘發出種種心理障礙。
網絡成癮癥――電腦網絡成癮問題在大學生中越來越突出。由于進入電腦網絡空間就好比是進入一片浩瀚的信息、知識和娛樂的數字化迷宮,從而導致人們能夠完全沉浸到網絡虛擬化的空間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對求知欲望強烈、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更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對網絡的極度迷戀,進而發展成為病態的網絡沉溺。網絡成癮的大學生似乎對上網有強迫傾向,上網就興奮異常,上不了網就“網癮難耐”,在網上留連忘返,根本無法關機,整天沉溺于網絡,甚至通宵達旦,網絡成癮癥與吸煙、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癮行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一些大學生因上網過度,導致體能下降、生物鐘紊亂、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模糊、頭暈眼花、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不良生理反應,變得形容憔悴,情緒低落,并伴有莫名其妙的言行。
人際交往障礙――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人際關系形成的重要時期,由于網絡交往和現實交往大不相同,有時難以形成真實可信和安全可靠的人際關系。隨著一些“虛擬學校”、“虛擬公司”等虛擬事物的誕生,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往的機會大為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人與電腦的頻繁接觸。大學生們在網上的交往以間接形式為主,以符號化為特征,其交往活動不受物理時空的限制。網絡的開放性、大眾化、虛擬性、直接性不僅打破了交往者社會等級的限制,也為性格內向、羞于言談、社會交往能力弱的青少年進行人際交往打開了方便之門。但迷戀上網使大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社會實踐等社交的機會大為減少,熱衷于虛擬交往使得部分學生疏遠了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與現實社會產生了距離感。更有甚者,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交往中一旦受騙,容易導致對現實社會中人際交往的懷疑、敵意和悲觀態度。此外,長時間的網絡交往,容易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和淡化,使人趨向于社會分隔化和個人孤立化,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疏淡,交往能力的下降,個人又容易產生焦慮、孤僻和壓抑、冷漠等健康問題,削弱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導致新的心理障礙的出現,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生活。
情感問題――情感交往是大學生網上交往的一個主要方面。大學生正處于情感體驗的高峰時期,向往異性、渴求情感是正常的。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情感表露或多或少地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制,他們不論愿意與否,總要面對自身生存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氛圍。從網上看,大學生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尋求異性朋友或對象;二是為了情感滿足和心理愉悅。網上最熱門的話題是網戀,就正常發展的網戀而言,由于網戀是借助于網絡媒體、依靠文字進行的,缺乏重要的基礎性環節――感性,因此,網戀的成功率極低,大部分是見光死、下網散。網戀雖然見光就死,但卻容易造成較大的感情或心理傷害。正因為有見光就死的擔心和難以置信的顧慮,大學生在網戀時往往缺乏真誠、責任,他們在網上大肆調情,結果有可能對真誠或深情的一方造成傷害,會導致游戲愛情等畸形戀愛心理的滋長,有時會導致嚴重感情創傷。
聯單隨著網絡犯罪案例的增多,安全焦慮又成為籠罩大學生網民的一片陰影。人們時刻擔心自己的電腦被網絡黑客所光顧,擔心自己的個人隱私被窺視,擔心自己的電子郵件背后的病毒,擔心從網上走到自己身邊的“熟悉的陌生人”。層出不窮而又形形的網絡病毒、黑客和其他犯罪,搞得人們應接不暇、身心疲憊,給社會、組織和個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創傷。
2高職學生的心理特殊性
在當今社會,在知識就是生產力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一直保持著一種世俗的觀念,追求名校效應,對重點大學的學生青昧有佳。但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他們更多的是采取冷漠的態度,有的甚至是遺忘。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從一開始就遭遇著不平等的待遇。因此在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種無形的陰影。還不說他們在高考中失利,或是在中學時期受到老師的冷眼。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在他們的心理中,大致有以下幾類:
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鋼”。這種心理主要是那些學習態度尚端正,但學習成績總是無大起色的學生。他們不是沒有拼搏過、奮斗過,卻一次一次嘗到失敗的“苦果”,于是他們動搖了,退卻了,喪失了“自信”。
混――不正視。這種高職院校學生雖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況較好,而無緊迫感,熱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電腦,看到別人學習艱苦認為是不值得,且尋得“歡樂”、“開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到個畢業文憑就行。
悔――這部分高職院校“差生”,他們對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狀況后悔,為目前差人甚遠而擔憂,為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而彷徨,為沒有正確的“向導”而發愁。這部分人在“差生”中絕不占少數。
灰――自暴自棄。這也是“差生”中一種較普遍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學習方面的“差”,甚或“雙差”,如今已是積重難返,長期以來,老師已經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見有什么用。特別是那些“雙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師發生過爭執,給老師留下過不好的印象,他們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進的動力,缺乏前進的目標,而采取自暴自棄,“橫豎橫,拆牛棚”的態度了。
3 “網絡虛擬環境”的構建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同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虛擬生存”動機是大學生熱衷上網的主要原因。網絡創造了一個“虛擬空間”,允許使用者以匿名的方式與其他使用者進行交流,這樣使用者就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情感,也可以宣泄被壓抑的情緒,甚至虛擬嘗試新的社會“角色”,完全模糊或是異同于原社會定位和身份。大而化之,還可以通過虛擬空間找到類似族或群體。這樣,高職學院的大學生會有一種對群體的歸屬感,獲得了自我接受和認同,這種“虛擬生存”空間的心理認同具體表現為平等感、自由感和身份虛幻感。網絡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平等,更有利于人與人之間心理情感的互動。這使得他們沉溺于網絡中肆無忌憚的放縱自己。
4高職學院網絡心理的健康建設初探
法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客觀存在是一個人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高職學院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是要喚醒他們的“生命感”和“價值導向”。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提出幾點建議:
(1) 提高高職學院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團隊組織和教育部門要充分正視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審時度勢,深入剖析,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改變當前空對空的說教方式,在思想觀念、教育內容、工作方法、活動渠道等方面大膽進行創新,樹立新觀念、充實新內容、創造新方法、拓寬新渠道,以人為本,立足他們的思想實際和心理發展特點,將德育工作“虛功實做”,著力提高工作成效。
(2) 幫助高職學院大學生正確緩解壓力。痛苦、挫折、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面對,要正確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健康愉悅的心理正確認知和評價壓力,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快樂與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沖突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要給予他們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內的適當的心理支持,從而有效減輕壓力的不良影響,提高應對紛繁復雜現實生活各種挑戰的能力;要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育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3) 大力倡導網絡文明,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生在高中階段不能從容上網,也就無法更多了解到網絡的要求與標準,而大學網絡已進宿舍,上網成了家常便飯,因而對學生一定要進行網絡文明教育,教育的依據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聯合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求:“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保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據此,校團委和學生會可以利用校園網進行網絡道德的專題討論活動,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加強對學生網絡道德的正確引導。
針對大學新生剛入大學新目標尚未確定,出現暫時的不適所引起的上網問題高職院校應更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有效地將各種管理思想、管理意識注入到學生活動中,培養自覺參與意識和自覺接受教育的能動性,使每個新生深入到各種集體活動中,不讓新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要大力倡導和加強班組文化建設。班組文化既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幫助“網絡性心理障礙”學生走出陰影的直接推動力。事實證明,健康,和諧,豐富的班組文化有利于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化解個別同學的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傾向,從源頭上堵住了新生沉溺網吧的惡習。
(4) 及時了解學生網絡心理情況,進行細致認真持久的個別教育。學校或輔導員應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問卷題目,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上網的情況(包括上網的時間、地點、內容、形式等)對于上網成癮不能自拔的學生進行個別教育,進行心理輔導。其實迷戀于網絡生活的人往往對網絡存在著依賴心理,他們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神情倦怠,而且隨著上網時間的不斷延長,這種依賴心理越來越強烈,所以對待這種同學要有耐心,允許其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有個過程,做到教育的持久性。
5結束語
高職學院大學生網絡心理的建設是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科學的理念指導,又需要我們從事高職教育的每一位老師和工作人員共同去關注。實現“網絡---現實”一體化發展。同時,要培養培訓網絡心理教育主體,豐富和活躍網絡心理活動,加強網絡心理的教育,全國推進高職院校的網絡心理健康建設。
參考文獻:
[1] 林榕發.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思想工作探索,2003,(2):38-39.
[2] 凌雪峰. 大學生入學教育[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3] 楊小蕊. 解讀"學生網民"[J]. 中國青年研究,2001,(1).
[4] 欒靜. 網絡發展對青少年倫理教育的挑戰[N]. 中國教育報,200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