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事跡摘抄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雷鋒事跡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 鍵 詞】 作文教學;創新作文;寫作;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反映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反映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反映出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寫作能力是語言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如何貼進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等等,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必須積極面對并努力研究解決的問題。
長期以來,把作文教學作為專題,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探索,廣大的語文教師做出了艱辛的努力,尤其是新課標頒行之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作文教學的各種研究更是層出不窮、百花齊放。筆者基于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作文教學的創新思考,以此拋磚引玉。
一、引領學生,認真思考
學生寫作時遇到的問題,往往打不開思路,找不到寫作的切入點。這時,就需要老師在寫作前,帶領學生大膽去想,勇于思考,不怕犯錯。
首先,要明確題目對所選材料在時間、空間、數量、對象及內容上有哪些限制。搞清楚這些限制,對于文章的立意和組織材料是至關重要的,否則作文時就很容易出現跑題現象。如《暑假生活片斷》,限制了選材的范圍: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點明了記敘的對象:好朋友;《快樂的星期天》,規定了選材的時間:星期天。
對于復雜的作文題目,要學會從語法結構上進行分析。如《我所經歷過的一段有意義的生活》,這個題目比較復雜,它包括四個方面的要求:①內容應以“我”為主;②要求寫“所經歷過的”一段生活,不能單純寫感想;③要求寫“一段生活”,不能只寫一天或一件事;④要求寫進文章里的生活題材一定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第二,要注意充分分析作文題目,進而確定寫作的重點。如《雷鋒的事跡教育了我》,這個題目的重點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寫“雷鋒的事跡”,又要寫“我”從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寫雷鋒的事跡,而沒有寫對“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鋒的故事;如果寫了對“我”的教育,只是表表決心,也是輕重倒置,重點不突出。
第三,在審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涵蓋范圍比較廣的某一類題目。這類題目涉及到的可寫內容較多,如果面面俱到,就成了大雜燴,所以必須讓學生們學會從眾多的可寫內容里選取一個角度或者一個側面,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二、思維訓練,口頭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語言能力。作文課就是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傾聽、應對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形成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說,可以組織語言,檢查思考的結果,同時又促進思想,有利于書面語言的發展。由想到說是一項很重要的過程,是思想轉變文字的過程,我們千萬不能忽視。要讓每位孩子都有機會說,哪怕多擠出一些時間,也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你說我說大家說,相互補充,相互引導著,哪怕是一個詞也要讓孩子們自己說出來。
如寫關于小動物的童話,開始學生只是敘說一段事,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筆者再啟發說,各種小動物們說話了,但還是不夠生動形象,我就在黑板上畫一幅大森林中小刺猬、小狗、小鳥、小鹿、小豬參加的大聯歡場面,再讓同學觀察圖畫,說一說每個小動物的表情、心態和動作,盡量讓每位同學都說,豐富他們的語言。同學們可高興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想象故事的情節,同學之間還互相補充,語句風趣幽默。
三、換位思考,多層修改
學生把作文寫出來后,老師的批改也是一個大任務。尤其是農村教師,是包班的,既要教數學,又要教語文,還要帶上科學、美術等其他課程,每天工作量很大。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想了一招:讓學生寫完后讀第一遍,接著自己讀自己改,第三遍全班讀。全班在讀的過程,簡單的錯誤如錯字、句子不通順這樣的小毛病就沒了,同伴之間會找到意想不到的錯誤。這樣,老師就節省大量的時間來備課,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互助精神,有利于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最后,老師在批改時選出最優秀的文章,讓學生再讀給大家,欣賞,批改,再欣賞。文章不厭百回改,精雕細琢出好文。學生改后的文章語言流暢,用語準確,寫作能力也就這樣一天天提高了。
四、他山之石,重在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話道出了文章源于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筆下生花。語言的積累是一個過程,課內課外都可以積累。學習課文,學生們都會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句子摘抄在摘抄本上,一學年下來很厚的本子記得滿滿的。筆者又給學生搭建各種學習平臺,如講故事比賽、讀書比賽、背誦比賽,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等活動,所帶的班每人每兩周從學校圖書館借一次書。學生們閱讀各種題材的讀物,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各種比賽活動中都是輪番上陣,人人都能得到鍛煉。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與語言表達有關的各種比賽,是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李方. 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2
【關鍵詞】生活時事 品德課堂 魅力
小學品德教材中的教學資源是多種多樣的,而生活時事資源又是小學品德教學中極為重要的課程資源。生活時事資源是活生生存在的教育素材,是與時俱進的。幾年的品德教學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我們的品德課堂更精彩,綻放生活魅力,教師應該時時關注與時俱進的時事資源,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挖掘和提煉,與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創設有效的時事教學情境,讓時事資源成為切合學生實際的較為實用的課程資源,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品德課堂充滿活力。下面就品德教學中生活時事資源的應用,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關注時事資源,打開學生看世界的窗口
為激發學生關注時事的熱情,更好地進行生活德育,一開學我就在班級設立“新聞熱點播報”,從學號一號開始輪流,每天摘抄南京新聞、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在每周品德課的第一節課中留出10分鐘用于播報一周新聞。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評出“優秀新聞獎”“最佳新聞播音員”,及時給予獎勵。對于此類活動,學生參與熱情高漲,都精心準備,爭著把最及時最亮眼的新聞分享給大家。課堂上討論接連不斷,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自主感悟,積極體驗,對時事的關注熱情高漲。此外,我積極推薦我們班優秀播音員參加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新聞大視角”“知識百寶箱”“校園七彩樹”“歡樂跳跳豆”“健康快車”等欄目,讓學生認識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生對自身收集到的內容接受性強,同學之間相互傳閱,教育效果明顯提高。
二、剖析熱點時事,拓寬學生認識世界的途徑
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我們和誠信在一起》時,我播放了有關味千拉面的新聞報道。一直以來,味千拉面留給消費者的都是“有營養”的形象,然而后來味千拉面陷入“骨湯門”,其號稱熬制出來的豬骨濃湯被曝是湯精勾兌的,讓眾多追求健康的食客們驚訝不已。當看到號稱用豬骨熬制的味千拉面湯底其實是用專門的湯粉、湯料調制出來的,每碗湯的成本不過幾毛錢時,課堂上一片嘩然。交流時,學生一個個滔滔不絕,無須過多的灌輸,他們已經知道誠信是如此重要,不僅關系到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信譽,更關系到一個人的生命健康。
社會需要誠信,而誠信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如在執教《56個民族是一家》這課時,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切感受只有56個民族親如一家,我們的祖國才會和諧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又如在教學《天有不測風云》時,可以充分利用“汶川大地震”這個教學資源,給學生講地震中發生的感人事跡,其中也有很多\信故事。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品德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的時事資源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從而增強學生的使命感,使其更好地感悟生活。
三、挖掘身邊時事,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舞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提醒我們要注意挖掘學生身邊的時事。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或看到的事,他們才會感同身受,體驗深刻,暢所欲言。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帶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變革。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都重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就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來說,其目標在于“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合理地調整教學方案與內容,拓展其范疇,開放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促使每位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和感受閱讀文本,從而提升自我綜合素養。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一、讀寫整合活躍學生閱讀的獨立思維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兩者關系密切,相互促進。只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夠促使學生寫作的順利進行。從某種角度來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則是對閱讀體驗的一種延伸與表現。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讀寫整合教學,借以來活躍學生閱讀的獨立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閱讀過程中典型的句子、自己的體驗、感想等等常常會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啟發和應用。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讀寫相融合開展,即: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摘抄好句、好詞;歸納閱讀文本類型;書寫感想或者體驗、評價閱讀文本等等,借以來深化學生的閱讀,強化學生的獨特感想和體驗,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和積累素材能力。此外,開展讀寫整合閱讀還有助于激發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強化其對語言或者情感的共鳴,為學生的創作思維給予廣闊的空間。如:在學習“荔枝”教學內容時,筆者采取閱讀加鑒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維,即:獨立的閱讀文本,體驗閱讀文本中母子感情,感受作者描寫人物的手法等等,并以自己的方式來對閱讀文本提出自己的鑒賞感想,其中有的同學以評析的方式展示,即:邊閱讀邊在空白處進行批注;有的同學則是通篇來談自我的閱讀心得;有的則通過閱讀文本來進行親情的寫作等等,這在強化學生閱讀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寫作、口語表達能力等等,取得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
二、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2011年新課程標準就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定為教學的起始點和終結點,即:要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作為個體對閱讀文本的感受、體驗,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等等。所謂個性化閱讀指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直接與閱讀文本進行對話。這是新課標較為倡導的一種閱讀取向,重在凸顯學生有效的主體性地位。“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情感不一樣、性格不一樣,他們的閱讀體驗、感悟也會不一樣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自主閱讀探究教學模式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即:讓學生以自己的興趣、個性特征等綜合能力來自主選擇閱讀方式,進而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表達自我、交流閱讀的動態平臺,借以讓學生充分地認知自我,豐富自我情感,從而更好地與閱讀文本對話。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教學內容時,筆者讓學生自主閱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體驗到的是戰友之間的情感、有的學生體驗到的是當時歲月的艱苦、有的學生體驗的則是閱讀文本中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等等。這樣讓他們自主閱讀之后進行自由、開放的交流,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生個體對閱讀文本的情感,能夠深化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理解能力。
三、強化網絡閱讀教學
科技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教學設備、教學途徑的現代化發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網絡人們可以收集到很多知識,對于閱讀來說,其拓寬了收集信息的途徑,方便了學生閱讀。鑒于這種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網絡,強化網絡閱讀教學,即:教師引導學生以網絡環境為平臺,從網絡的大量信息,形式豐富多樣的資源中獲取情感體驗,在這個平臺上得到體驗。在觀念、價值觀上受到啟發,再認知,從閱讀交流中反觀自己,從而達到閱讀的最終目的。如:在學習《蛇與莊稼》教學內容時,筆者首先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關于蛇與莊稼之間的關系以及相關的食物鏈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動物與莊稼之間的奧妙關系。之后引導學生自主結合自己收集的信息畫出:貓、田鼠、土蜂、苜蓿之間的關系圖并總結事物之間有哪些關系,掌握這些事物關系的作用是什么等等相關內容,讓學生盡可能地通過網絡來自己掌握相關的閱讀信息,進而,教師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閱讀信息,實現閱讀信息的共享,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總結問題、收集信息、綜合推理等能力。這樣,通過開展網絡閱讀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促使閱讀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四、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我國小學語文新課標針對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提閱讀要求即:“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還缺乏自主性,對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運用一切機會、資源來促使學生實施課外閱讀,拓展學生閱讀的范疇,增強學生的閱讀知識。筆者在教學中善于以我國的紀念日或者閱讀本文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相關內容;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筆者引導學生閱讀作者其它的文章;再學習《少年閏土》時,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小說的相關內容,諸如《故鄉》;在3月份引導學生閱讀“雷鋒事跡”的相關文本;父親節、母親節等等都可以找到相關主題的閱讀文本,這樣,有機地運用身邊的素材來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此外,筆者為了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還開辦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即:為學生提供展示閱讀的平臺來激勵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如:“我喜愛的作者”交流會,“閱讀故事”角落,“閱讀心得”口語表達比賽、“閱讀知識大比拼”等等,學生還自主運用班級板報開辦了“課外閱讀”板報,即:每天更新板報內容,其內容的選擇主要是刊登優秀的閱讀心得、閱讀隨筆、優秀的課外閱讀文章等等。這樣全班學生在課余時間都忙于閱讀、收集信息、寫稿等,拓展了閱讀教學的范疇,從而提升了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的來說,閱讀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著學生寫作、口語表達等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多渠道、全方位的探究閱讀教學模式,進而讓學生在開放的、多元化的閱讀教學環境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景瑞.我的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與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