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的技巧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2: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朗誦的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充足、穩定的氣息是發音的基礎。有的人講話或唱歌聲音洪亮、持久、有力,人們贊嘆說,他(她)“中氣”很足,相反,有的人說話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氣無力,上氣不接下氣,像蚊子嗡嗡叫一樣,使人難以聽清,這種人則“中氣”不足。
2、其間除了身體素質的區別外,還有一個氣息調節技巧問題,即呼吸和講話的配合、協調是否恰當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3、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訓練和保護。注意恰當的訓練與運用聲帶,改變聲帶條件,保護聲帶,都是提高語音素質的重要方面。
4、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松,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簡單地說,這是一本教你朗誦詩文并獲得口頭表達能力的書。作者有意淡化了理論色彩,而著重于方法與技巧的指導,著重于具體朗誦篇目的指導。以下就本書的重點內容簡略地談一談。
關于朗誦的方法。開篇“朗誦基礎”一章,講的是“發聲方法”“共鳴控制”“吐字歸因”,教朗誦者掌握呼吸、發聲、共鳴、吐字方法,使聲音呈現出強弱、高低、剛柔、明暗、虛實的變化,以適應作品朗誦的需要。這些是朗誦者所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其后,針對不同的文體,作了具體的方法指導。如“演講詞朗誦”一節,以林肯的經典演說詞《葛底斯堡演說》為例,從理解稿件、技巧運用、根據文體特點選用表達方式等方面詳細地分析了演講詞的朗誦方法。這種分析細致、到位,使人_看就明白。
關于朗誦的技巧。專辟“朗誦表達技巧”一章,說的是更具體的朗誦技巧,比如運用“重音”“停連”“語調”“節奏”“模擬”“顫音”等等。難得的是,這些指導并不空泛,而是具體、可感。其中“語調”一部分,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句子為例,以二維坐標圖的形式,剖析了五種基本的語勢形態?!霸娋洹﹃枱o限好’,‘夕陽’從中間3度起,‘無’字到達5度,處于波峰的位置,‘好’字再降下來,整個句子的語勢呈中間高,句頭、句尾略低的波峰形態”,此為一例。通過圖文對照,讀者—下就明白了這句詩該以何種語調起勢,之后又如何變化,如何根據文字及其蘊含的情感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這樣細致又形象的指導,可以說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但朗誦與朗讀不同,它要求的不僅僅是方法與技巧,所以本書還講到了體態語。這部分概括地說,是指導朗誦者根據朗誦場合、自身氣質、朗誦內容選用恰當的服飾,采取適宜的站姿、行姿、手勢動作,輔以適當的表情,傳達自身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增強朗誦效果。這部分同樣注意結合朗誦實例進行分析。如“面部表情”運用以散文《聽潮》中的句子——“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為例,作了如下分析:“這段話是在大海咆哮的語境下說的,朗誦時可以根據內容來調整表情;有戰鼓、金鑼敲響時驚喜和振奮的表情,有吶喊、叫號時凄厲的表情……最后朗誦到‘混戰’起來時,眼睛微閉,眉頭緊蹙,面部緊張,以示聲音的混亂與場面的嘈雜?!边@種準確的分析相信正是本書的讀者們急需的。
篇3
【關鍵詞】幼兒 詩歌朗誦 情感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痹姼枳鳛橛變何膶W作品的一種,利用詩歌對幼兒進行教育,可以豐富知識,發展語言,還能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砥礪品質。詩歌誦讀是一種藝術性的有聲語言活動,是一個再創造過程。在詩歌教學過程中,以朗誦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實現內心情感的流露,增強幼兒對詩文理解能力,感受、領悟詩文中語言的魅力,從而提升他們的情感認知水平。
一、教師美語示范,熏陶幼兒心靈
《指南》指出“引導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如:給幼兒讀書時,通過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達書中的情緒情感,讓幼兒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苯處熐‘敗蚀_的詮釋和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是幫助孩子有效地學習詩歌以及朗誦詩歌的一種重要方法,能讓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1.恰當、準確的詮釋。讓幼兒能朗誦出詩歌的情感的前提是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教師對作品的詮釋,通過句子解釋,豐富兒童語句,讓兒童感受作品中的用詞之美。解釋是為目標的實現服務的,因而務必做到準確、恰當、淺顯、易懂。詮釋的方式可以是通過畫面、視頻、親身體驗等。
2.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懊牢摹毙枰谩懊勒Z”來表達,才能讓聽者感受它的美。由于受生活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的局限,孩子對詩歌的欣賞與創造不能象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輕而易舉地來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師聲情并茂、形象生動的語言傳遞來學習,讓兒童在欣賞的過程中去感悟、體會。兒童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如果沒有教師真實情感的充分投入,孩子就難以形象地理解和體會作品中抽象的語言。
二、多種手段運用,發展幼兒情感認知
詩歌朗誦是一種藝術性的有聲語言活動,是一個再創造過程?!吨改稀分赋觥耙庾R地引導幼兒欣賞或模仿文學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彼栽姼枥收b的教學中通過表情、動作等朗誦技巧、信息技術和親身體驗法的運用,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含義,在朗讀中感覺到情感的流動和語音韻律的美,發展孩子的情感認知。
1.表情動作等朗誦技巧運用。在朗誦詩歌過程中,幼兒除了運用語言外,還可以通過眼神、手勢、身姿等表情和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詩歌,同時可以借助豐富的想象,加強詩歌的藝術感受。在朗誦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表現、表達各不相同的,存在個體差異性,是多元的、可變的,教師要及時給予每一個幼兒鼓勵和贊許,使幼兒在朗誦活動中體驗到成功和樂趣。
2.信息技術的運用?,F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定格放大、反復顯示畫面,視、聽相結合,把看、聽、說統一起來的功能。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巧妙重組,渲染語言欣賞的氛圍,使幼兒入境、入情,主動學習朗誦詩歌。讓孩子們宛如身臨其境,在充分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感受到詩中優美的意境,提升幼兒的情感,通過想象,朗讀過程中很有感情。
3.親身體驗法的運用。教師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親身體驗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參與體驗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在教學時為孩子提供詩歌中的情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尋找風。在與風的親密接觸中,理解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最后根據形容詞去尋找生活中相類似的東西,調動幼兒學習的渴望,將“要求幼兒朗讀”變成“幼兒自己要求朗讀”。
三、搭建多元平臺,提升幼兒情感認知
《指南》指出“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并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通過創造班級、園部的平臺,給孩子們展示自己,在提高朗誦的技巧的同時,感受語言的魅力和樂趣,增強自信。
1.班級組織的誦讀平臺。為了讓幼兒有朗誦的場所,為了給幼兒模仿與練習提供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誦會,創設區域“小舞臺”很有必要。孩子能在區域活動“小舞臺”里自由進行表演朗誦,在寬松的環境下幼兒主動積極參與,讓孩子敢說敢表演,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有時我們還會讓孩子進其他班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幼兒在欣賞、感受、參與活動的同時,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朗誦的技巧。
篇4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調控
在聲樂教學中人們往往重視歌唱的氣息、咬字及聲音的位置等技巧,而卻常常忽略情感對歌唱技巧的推動作用。情感是再現藝術作品思想內容,完整表達作品中心的核心手段。調控好教學中的情感狀態,對提高教學效率調動歌唱者的積極性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把積極調動情感作為動力,是調控好學生積極的情感狀態成功的關鍵。
一、調動積極的情感推動聲樂技巧的解決
在聲樂教學中,積極的情感狀態對解決聲樂技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聲樂藝術的學科特點是處處充滿矛盾的,學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斷出現和不斷被解決的過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我們對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著也摸不著,只能憑聽覺、視覺、感覺來感受教師的示范與講解。然后在以大腦的意識操作為手段,通過對所獲得的感性認識進行分析、判斷,逐漸形成對聲音狀態的理解,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歌唱狀態,獲得歌唱經驗,從而達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如果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發聲的各種變化,并通過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同時重視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就能調動起學生歌唱的欲望和興趣,從而達到主動性歌唱的效果。
聲樂教學中積極的情感狀態是獲得好的歌唱狀態的基礎,比如聲樂教學中常出現有的學生為追求某種聲音效果,而找“高位置”卻脫離了自然狀態,發出的聲音位不高、咬字無力、課堂不夠積極等狀況。那么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調動學生的情感,用富有情感的語氣狀態朗誦歌詞,并用同樣的狀態啟發、引導學生歌唱,就會收到很好的歌唱效果。因為朗誦本身就是藝術性的語言,歌曲的創作與表現都是人們生活中情感語言的演變、夸張和提煉,而完美的朗誦更是發聲技巧、語言技巧及情感表現的最好體現。所以作為聲樂技能的訓練也可借助朗誦的感覺,要求學生在練習中帶上感情,并帶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將語音的位置提高,并加強語氣、語調以及咬字、吐字的積極狀態,將朗誦時的情感狀態及感覺再現于歌唱狀態之中,學生通過練習找到了良好的聲音感覺。在中外歌唱作品中,處往往出現“啊”“哎”等感嘆詞,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難點,又是學生最難以突破的技巧,但若要求學生用嘆氣的狀態,帶上語氣情感,深情地朗誦歌詞的狀態去找高音感覺,充分地打開喉嚨,既能使學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聲音狀態,又能減少學生對高音的畏懼感,從而克服了發聲的障礙,達到良好的歌唱。
良好的聲樂教學效果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積極配合,積極互動所取得的。學生課堂的感知狀態、情感狀態以及個性特征等都能動地支配著他的歌唱感覺器官,也控制著他的歌唱行為和技術的發揮。例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見的是呼吸問題,如果教師只強調怎樣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的話,學生往往不易做到。如果能給學生講明歌唱呼吸與生活呼吸的不同及歌唱呼吸的特殊性,呼吸是生命的標志,也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識地控制呼氣,運用和練習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勻,隨時要保持松而暢的呼吸狀態。具體練習中可啟發學生用吸氣如“聞香花”“打呵欠”,呼氣如“抽絲”“吹蠟”等生活體驗來找感覺,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效果。老師形象、生動的啟發比單純的理論或技術性闡述,更易讓學生理解、接受,也會很好的調動和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歌唱情感狀態和歌唱想象能力,并在歌唱中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種發聲感覺技巧。
二、良好的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現的核心
歌唱是一門技巧性極強的學科,但具有藝術性的教學最能激發學生的歌唱激情,教師的教學要富有情感性,應具體落實在教學和藝術實踐的每個環節中。比如聲樂教學中教師選擇的練習發聲曲,它是教師訓練聲音的手段,也是聲樂表演的準備和發聲的基礎。通常進行時練聲曲,主要注重于技術上的考慮,往往比較枯燥而單調。教師在組合和設計練聲曲時應充分考慮到課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漸進,也應考慮到該練習能否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狀態。例如音階上下轉換和跑動要富有流動感,應該連貫性與跳動性相結合,把學生從枯燥、單調的技術訓練中解脫出來,讓每一個音符都充滿感情,讓學生的課堂練習在狀態中進行,要求學生感覺每個樂句、每個母音的流動都有潛臺詞,將連慣性樂句要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躍性樂句唱得華麗而富有活力。教師把練聲曲看作是技術訓練、音樂感覺、音樂表現力訓練的綜合體。要求學生在練聲中養成細心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習慣,把每條練聲曲或作品都唱得準確而完美,從而形成對音樂作品感受的完整概念,為今后駕馭難度較大的作品創造條件。由此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增強教學藝術性,學生的心靈會得到陶冶,使其認識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與情感的完美結合,是人內在情感激發的結果,使學生逐漸養成發聲必帶情的習慣。
篇5
關鍵詞:聲樂教學 情感 調控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映。它既有信號的功能,又有調節人精神活動的動力功能。它能積極地影響人的認識過程,推動人的認識發展。積極而良好的情感能激發歌唱者感知的積極性,增強想象和思維的能動性。歌唱藝術是最富心靈性、表現性的藝術,情感則是它的內容和本質。情感這種心理現象在歌唱和技巧訓練中往往起著非同尋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緒低落,狀態就差,歌唱無激情,聲音無活力,高音就困難等。情感與聲樂技巧訓練及聲樂藝術表現密切相關,因為一切歌唱活動都是依靠人的大腦和各發聲器官協同配合來進行的藝術創造。這種創造體現在教學的雙方,教與學雙方都處在矛盾與解決矛盾的過程之中。聲樂訓練靠大量心理活動來實現,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動影響和制約。教學中影響學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應該將積極的情感作為動力,教師能否調控好學生積極的情感狀態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積極的情感狀態是解決聲樂技巧的動力
在聲樂教學中,情感的調控對解決聲樂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聲樂藝術的學科特點處處充滿矛盾,學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斷出現和不斷被解決的過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歌唱者對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見又摸不著,只能憑聽覺、視覺、感覺對教師的示范、講解進行感受、比較,都是以感知為基礎,以大腦的意識操作為手段,通過思維對所獲得的感性認識進行分析、判斷,逐漸形成對聲音狀態的理解,不斷調整自己的歌唱狀態和獲得歌唱經驗,達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教師若能準確地把握住學生發聲的各種細微變化,并能通過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注重自己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就能調動起學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核心因素,教師應該用教學方法的科學性來實現課堂的生動性,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聲樂教學中積極的情感狀態是獲得好的歌唱狀態的基礎,比如聲樂教學中常出現有的學生為追求某種聲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脫離自然狀態,發聲音位不高、咬字無力、課堂不夠積極等狀況。筆者曾用富有情感和語氣的朗誦狀態啟發、引導學生,收到很好的效果。朗誦本身就是藝術性的語言,《樂記》中講:“歌之為言之,長言之也?!备枨膭撟髋c表現都是人們生活中情感語言的演變、夸張和提煉,而完美的朗誦更是發聲技巧、語言技巧及情感表現的最好體現。作為聲樂技能的訓練也可借助朗誦的感覺,要求學生在練習中強調帶上感情,并帶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將語音位置提高,加強語氣、語調以及咬字、吐字的積極狀態,將朗誦時的生理感覺再現于歌唱狀態之中,學生通過練習找到了好的聲音感覺。中外藝術歌曲中,處往往出現“啊”“哎”等感嘆詞,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難點,又是學生最畏懼的,若要求學生用嘆氣的狀態,帶上語氣,深情地朗誦歌詞的狀態去找高音感覺,充分地打開喉嚨,既能使學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聲音狀態,又能減少學生對高音的畏懼感,克服發聲障礙。
聲樂教學成功者往往是教師善于教與學生善于學的積極互動,學生課堂的感知狀態、情感狀態以及個性特征等都能動地支配著他的生理感覺,也控制著他的歌唱行為和技術的發揮。比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見的呼吸問題,若教師只強調怎么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等等,學生往往不易做到。若能給學生講明歌唱呼吸與生活呼吸的異同和特殊性,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識地控制呼氣,運用和練習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勻,隨時要保持松而暢的呼吸狀態。具體練習中可啟發學生用吸氣如“聞香花”“打呵欠”,呼氣如“抽絲”“吹蠟”等生活體驗來找感覺,可能會獲得好效果。教師形象、生動的啟發比單純生理性或技術性闡述,更易讓學生理解、接受,也會調動和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情感狀態和思維想象,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種發聲感覺。
二、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現藝術美的核心
歌唱是一門技巧性極強的學科,但具有藝術性的教學最能激發學生的歌唱激情,教師的教學要富有情感性,應具體落實在教學和藝術實踐的每個環節中。比如聲樂教學中教師選擇的練聲曲,它是教師訓練聲音的手段,也是聲樂表演的準備和發聲的基礎。通常教師根據學生學習不同狀況選擇各種練聲曲,主要注重于技術上的考慮,往往比較枯燥而單調。教師在巧妙地組合和設計練聲曲時應充分考慮到課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漸進,也應考慮到該練習能否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狀態。例如音階上下轉換和跑動要富有流動感,應該連貫性練習與跳動性練習相結合,把學生從枯燥、單調的技術訓練中解脫出來。特別注意課堂練習的狀態,要求學生感覺每個樂句、每個母音的流動都有潛臺詞,將連慣性樂句要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躍性樂句唱得華麗而富有活力。教師把練聲曲看作是技術訓練、音樂感覺、音樂表現力訓練的綜合體。要求學生在練聲中養成細心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習慣,把每條練聲曲或作品都唱得準確而完美,從技能訓練上升到有意識的歌唱需要,從而形成對音樂作品感受的完整概念,為今后駕馭難度較大的作品創造條件。由此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增強教學藝術性,學生的心靈會得到陶冶,使其認識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與情感的完美結合,是人內在情感激發的結果,使學生逐漸養成發聲必有情的習慣。由此也能極大地減少由于技術訓練帶來的心理壓力。
篇6
關鍵詞:歌唱與朗誦 基本功訓練 藝術處理
在聲樂教學中,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在歌唱之前要先有感情地朗誦歌詞,除了能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歌曲內涵外,更重要的是朗誦能幫助學生練習歌唱基本功,提高發聲訓練的效果,增強藝術處理的能力。
歌唱是人類用以抒感、交流情感的一種自然而普遍的形式,是一門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表演藝術,它通過美好的聲音、清晰的語言來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是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二者雖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卻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歌唱與朗誦都是口語的加工和提高,都是通過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來表達思想感情。如今的歌唱與朗誦也都是在舞臺上與觀眾較遠距離地交流,需要擴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做到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才能準確、清晰地表情達意,以此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一、基本功訓練方法的相似點
歌唱藝術與朗誦藝術的基本功都要求在聲音上達到松弛、清晰、純正,不能給人以緊張造作、吃力、聲嘶力竭的感覺。所以,兩者都必須在呼吸、發聲、吐字上下工夫。
1.呼吸的訓練
呼吸是聲音的原動力,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呼吸,而藝術創作中的呼吸與平時生活大不一樣,它不僅直接影響著聲音的音量大小、音質優劣,還會對思想情感的表達起到極大的作用。
歌唱與朗誦中的發聲都需要正確的呼吸,而這種呼吸姿態包括姿勢和神態兩方面,使形態與精神兩方面都處在對呼吸有利的最佳狀態之中。
(1)呼吸的姿態
頭頂虛空肩膀松,直背收臀要弛胸,
眉宇舒展心歡暢,神態清爽腦集中。①
發音前體會“頭頂虛空”“直背收臀”“弛胸”,就是要擺脫妨礙呼吸的姿勢,同時神態也會影響氣息。以心情舒暢、心胸開闊的精神狀態練習呼吸,才會使氣息通順,找到正確運用氣息的感覺。
(2)吸氣的方式
興奮從容兩肋開,小腹微收肩莫抬,
擴展腰背七分滿,不覺吸氣氣自來。②
在既興奮又從容的狀態下,兩肋向周圍展開,上肢仍然松弛自如。兩肋展開似乎有一種“發胖”的感覺,但只要“胖”到七分滿就夠了。因為太滿就僵,一僵氣就“死”了。
(3)呼氣的方式
丹田支點要扎根,氣柱緩緩往上升,
不僵不懈控制好,兩肋逐漸復原形。③
丹田是呼氣的支點,不能懈掉,否則,氣就失去根了。呼出的氣要均勻、平穩,自我感覺從丹田到聲門之間形成一股具有一定能量的氣柱。
姿態、吸氣、呼氣應統一成一體來進行練習。這種訓練無論是歌唱還是朗誦,都是最基礎的基本功練習。
2.發聲的訓練
“發聲”講的是聲音的問題,聲音好壞直接影響著歌唱和朗誦的效果,要求聲音達到:集中、自然、圓潤。聲音集中才能洪亮、結實。聲音自然,才能毫不做作;聲音圓潤,才能給人以美感。優美的聲音會給在朗誦和歌唱中增添絢麗的光彩。
(1)發聲訓練的方式
開牙關,要微笑,舌根松,下巴掉。
一條聲柱通硬腭,聲音集中打面罩。④
“開牙關,要微笑”,必然引起軟腭上提,這就增加了口腔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力量,可以加強口腔共鳴?!吧喔?,下巴掉”,是指喉部要放松,以免緊張,妨礙氣息的暢通而產生擠壓聲音的現象?!耙粭l聲柱通硬腭,聲音集中打面罩”是讓聲音集中,并具有穿透力。
3.吐字的訓練
歌唱和朗誦的吐字訓練雖有許多不同之處(朗誦有更多的基本功和技巧訓練),但在吐字的清晰、咬字不能死、語言的規范化的要求上是相同的。
在歌唱教學和練習中,使用正確的發聲方法和狀態是唱好一首歌的關鍵。然而,歌唱的發聲狀態對初學者來講,有些抽象,難以掌握。對于朗誦我們并不陌生。因此,我們通過對朗誦的基本功訓練,從中找到發聲的共同點,來尋找對歌唱中的發聲技巧的掌握。
二、藝術處理的相似點
眾所周知,歌唱是一門聽覺的藝術,是綜合了語言、聲音和音樂于一體的聲樂藝術;而朗誦是一種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藝術,兩者都屬于聲音的藝術。具體地說,兩者都是以人聲為載體的聲音藝術,都可以通過二度創作來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
1.藝術處理的手段、形式
歌唱藝術與朗誦藝術的處理手段、形式非常相似,都可以用舞臺布景、色彩燈光來加以烘托:可以有伴舞的形式,歌唱有獨唱、二重唱、小組唱和合唱等;朗誦則有個人、兩人對誦、集體朗誦和輪誦等。
2.藝術處理的過程
(1)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所謂作品的內涵,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誦時應從作品的立意、作品的結構、作品的詞句、作品的風格來對作品進行分析、理解。歌唱中也同樣要做這些案頭工作,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結構、樂句的長短、歌曲作品的風格等。
(2)有豐富的想象
在朗誦中要創造出鮮明的形象,必須在創作過程中通過豐富的想象才能獲得。歌唱也如此,歌唱者根據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展開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把自己融入到作曲家的創作里或變成作品中的主人公。
(3)調整狀態,力爭忘我
朗誦藝術和歌唱藝術都是一種藝術創造,創作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表演的效果。沒有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是不可能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的。因此,朗誦者或歌唱者除了深入到作品中去深刻理解、深切感受、豐富想象以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做到忘我、排除雜念,集中精力去體現作品的內容。
除此之外,還有作品的積累、韻味的體現等。雖然歌唱與朗誦在一些藝術創造特殊技巧上不全相同,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基本練習,藝術處理手段、形式、過程存在著不少相同點。
由此看來,我們在學習歌唱的同時,應注重朗誦的練習,因為朗誦,在表達方式和抒發感情上更容易體現,練習過程中較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所以在歌唱教學中,讓朗誦課作為聲樂歌唱教學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通過對朗誦練習的基本功訓練,掌握呼吸、發聲及吐字的訓練,逐字逐句地運用到歌唱中;可以借鑒朗誦的處理方式來進行歌唱創作的部分藝術處理;可以利用朗誦時的心理狀態來訓練自我調整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注釋:
①②③④趙兵,王群.朗誦藝術創造.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8.第1版第15頁.
篇7
問答題
1、口語就是口頭上使用的語言。
口語表達的特點:語言形式的獨特性;具體表達的語境性;交際內容的隨機性;交流過程的主動性;實際應用的廣泛性。
2、口語表達的形式很多,基本可以分為常用口語和藝術口語兩類。常用口語包括論辯、辯護、詭辯、演說、交談、報告、講話、發炎、宣傳、座談、復述、朗讀、播音、講解、問答、對話等等。藝術口語包括朗誦、相聲、說書和講故事等等。
3、口才就是口語表達的才能。
施展口才應具備的素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綜合的才能;廣博的學問見識;深厚的情感體驗。
4、基本途徑:做一個好聽眾;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培養善于應變與詼諧幽默的應對技巧;重視態勢語的訓練;塑造美好的聲音。
5、其類型有變調(包括上聲的變調、一的變調、不的變調);輕聲;兒化;“氨的音變。
6、略(教材第19頁)
《演講與口才》課程作業2參考答案
問答題
1、區別:在表現形式上,朗讀完全靠聲音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一般需要脫離書面材料,而朗誦是表演給人聽和看的,可以眼神、手勢等配合,要求脫離書面材料;在內容的表達上,朗讀僅要求對作品內容進行正確的表達,而朗誦不僅要表達還意味著對作品進行解釋;在選材的角度上,朗讀材料大多選擇實用性的而朗誦大多選擇文學味濃厚的材料;在表達者的角度上,朗讀者一般在課堂、會場等地讀書面材料,而朗誦是朗誦者對所讀作品的“積極的創作態度”。
2、宣傳鼓動,啟迪民智;陶冶情操,提高藝術鑒賞力;提高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幫助學好普通話。
3、氣音、顫音、拖腔、泣訴、笑語、擬聲。
4、拜訪要注意:事先約定時間,準時赴約;做好準備工作;如果作了不速之客,要致以歉意;不要忽略對主人親屬的適當交談;多人拜訪要避免一個人搶話;對主人的敬茶、敬煙表示感謝,抽煙應征得主人同意;遇到另有來客,前客讓后客;把握辭行時間,講究告辭方式。 接待要注意:正確使用接待敬語;熱情不失禮節,婉轉不失身份;符合禮儀要求,恰當使用接待禮儀。
5、介紹的順序:如果性別不同的兩個人,應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如果男士比女士年齡大很多,則應把女士介紹給男士;如果不同輩份、職務的兩個人,應先介紹晚輩給長輩、下級給上級;介紹一對夫妻,一般應先說丈夫后說妻子;兩個團體相互介紹時,一般只介紹帶隊的、職務高的;如果把個人介紹給很多人,要先向全體介紹個人的姓名、職業,再按次序一一向個人介紹;如果向大家介紹新來的領導等,只要把這個人介紹給全體人員就行了。
6、交談的特點:對等性、話題靈活性、口語化、聽說兼顧。技巧:熱情專注、因人而異、善于傾聽、保持談興、巧妙轉移話題、善于提問。
7、贊美的技巧:自然真誠、措詞得當、深入細致、講求技巧。批評的技巧:誠懇而友好的態度、因人而異、營造良好的批評氣氛、選擇合適的時機。
8、安慰的技巧:真心誠意、適時、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方式、有耐心。注意事項:不要自我為中心、不揭人短、不給別人增加緊張感、不要勾起別人傷心的回憶、不嘲諷指責對方。
9、直言拒絕、婉言拒絕、沉默拒絕、回避拒絕。舉例(略)
10、略。
《演講與口才》課程作業3參考答案
問答題
1、稱呼恰當、簡明扼要、清晰準確、用詞文雅、態度和藹、句式和語調合適、通俗易懂。
2、打好招呼、根據銷售時節選擇合適的語言、善于介紹商品、準確解答顧客的各種提問、禮貌送別顧客。
3、簡潔明樂、委婉靈活、聲音柔和、吐字清新、使用普通話、服務要有“五聲”。
4、委婉靈活、幽默。
5、熱情誠懇、靈活變通、幽默風趣、利益吸引。
6、簡練、委婉、幽默。
《演講與口才》課程作業4參考答案
問答題
1、包括語義和語音表達要求。語義表達要求:準確鐵鍬、簡潔明快、通俗平易、語言質樸、形象生動;語音表達要求:嗓音洪亮圓潤不求夸張、吐字清晰有力連貫流暢、節奏分明適度變化有序、感情充沛真摯身心投入。
2、要有強烈的成功欲、要有充分的信心、了解聽眾熟悉環境。
篇8
為營造活潑向上的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提高語文素質,我校特舉行本次詩歌朗誦比賽。
二、活動安排:
1、活動時間:20xx年6月1日
2、活動地點:南明小學操場表演臺
3、活動對象:1-6年級全體學生
三、比賽規則:
1.朗誦篇目為詩歌或散文詩。參賽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切合主題,適合小學生朗誦。
2.參賽選手原則上要求脫稿朗誦。
3.參賽選手必須用普通話朗誦,發音準確,感情充沛,聲音富有表現力,達到一定朗誦效果。
4. 參賽人數不限。
四、比賽評分細則:
1、作品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積極向上。
2.參賽者精神飽滿,儀態大方、著裝得體、動作適當,能通過表情的變化反映詩歌的內涵。
3.參賽者朗誦熟練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正確把握詩歌節奏。
4.參賽者能聲情并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能與觀眾產生共鳴。
5. 朗誦形式富有創意,配以適當樂曲或以其他富有創意形式朗誦 。
五.具體評分標準:
比賽采取10分制,其中:
(2)節目形式(2分):形式靈活新穎,令人耳目一新。
(3)語言技巧(2分):普通話標準,發音準確,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語速得當。
(4)形象儀表(2分):衣著得體,體態語適當,表演到位,臺風大方。
(5)表達效果(2)感情充沛,感染力強,現場效果好。
六.獎勵辦法:
本次活動,高年級組、低年級組各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名。
十、組織保障:
1、現場總指揮:
2、比賽主持安排負責人:
3、比賽策劃:
4、音響設備負責人:
5、進退場秩序及現場秩序負責人:
6、照相:
7、會場布置: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語境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需求有所提高,不再是以前的純粹朗誦文章,而是需要學生利用審美的眼光去朗誦課文。所以,必須栽培學生朗讀的語感技能。
一、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優秀的朗誦技巧不僅能幫助學生領悟到課文內容,還能掌握每個句子里面的不同語調。所以,在朗誦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可以達到很好的成效。第一,老師需要增強朗誦的演示,在開始新課之前,老師可以先自己演示一次朗誦,讓學生從中發現與語感相關的信號,從而吸引學生對朗誦的興趣。舉個例子,學習課文《鳥的天堂》,老師演示這篇課文時,用愉快以及奧妙的語調去朗誦它,這樣學生在聆聽中引發共識,并且悄無聲息地在大腦中浮現樹林、鳥成群等場景,最后引起他們對朗誦的樂趣。第二,老師還需要讓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朗誦,激勵學生的語感思緒。針對體裁不一樣的文章,采用相呼應的朗誦方式,當然語感也要變換,比如,富含情感的文章,老師叫所有學生一起讀;情感細致柔和的文章,老師先演示一次朗誦方式,然后從中選擇學生來朗誦;對于那種對話形式的文章,老師選擇幾位學生,安排各自適合的角色進行朗誦等,這樣利于各種各樣的朗誦方式,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各種朗誦所帶來的感悟,而且還讓學生的語感技能進一步提高。
二、體會語境,挖掘情感
訓練學生的朗誦語感需要借助情景,所以老師在栽培學生語感時要注意不同的情景使用相對應的語感,碰到情感細致的課文,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其傳達情感細致的詞匯,這樣學生在朗誦中才會根據場景來引發心底的思緒,并且有助于學生了解文章,從而讓自己的語感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學生的語感能力強了,自然他們的閱讀技能也強了,并且其文化素質及審美觀都得到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栽培學生的語感能力其實不難,老師只要把握好尺度,鍛煉學生的朗誦練習,讓學生的語感得到提高,進而符合現代社會進步及語文教學目的的需求。
篇10
【關鍵詞】朗讀 訓練 激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078-02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通過朗讀,學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領會課文內容,也可以領略文章韻味、氣勢和感彩,深入理解文章語言運用的微妙之處,從而提高自己書面和口頭的表達能力。對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重視理論指導,提高學生朗讀素養。
理論指導的核心就是向學生傳授朗讀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朗讀技巧,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增強語感,達到朗讀的目的。①要注重語音輕重。在讀表現凝重鮮明的情感態度的句子,要重讀;在讀含蓄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時,要輕讀。②要注意停頓。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聲音的斷和連,它既是顯示語法結構的需要,更是表達語意、傳達感情的需要。③要加強語氣訓練,語氣是體現朗誦者立場、態度、個性、情感、心境等起伏變化的語音形式。在教學中,應根據文本內容要求,教會學生選擇喜悅、悲傷、贊美、焦急、狠毒、憤恨等不同的語氣,把課文讀得更加有感情。④要把握語速、語調。語速的快慢往往是由文章的題材、內容、情感和人物性格等多種因素決定的,從體裁看,詩歌因語言凝煉,需慢讀,給人以回味的余地;劇本因主要由對話構成,易于理解,就可以快讀。從情感上看,激情洋溢、輕松歡快的內容可快讀,此外,教師進行朗讀指導時,還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個性特點。允許學生多角度的獨特的個人體驗,只要是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準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給予肯定。
二、以課堂為主陣地,加強朗讀訓練。
在課堂教學的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示范、多指點,引導學生對精彩課文、精彩片段進行細細品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用恰當的朗讀技巧表達自己的見解和領悟,表達思想感情。
1.提倡教師范讀,當好學生引路人。
好的朗讀,能愉悅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還能讓朗讀者有一種成功的滿足感。課堂上,我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感染學生。學生從我的朗讀中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進而萌發朗讀的興趣。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我以充滿喜悅和希望的感情基調,以輕柔、緩慢的基本語調進行朗讀,在各層次間停頓時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語斷情不斷,便將學生帶進優美的景色中。學生被我動情的朗讀所感染,便會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優美意境中,進而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2.采取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
教師范讀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但課堂朗讀的真正主體應是學生。教師可在朗讀前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如: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其次,對于各種朗讀的形式,應定位好它們的適用范圍并發揮各自的功能。如:美讀,即表情朗讀,往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對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為適合。分角色朗讀,對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為合適。它有利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配樂朗讀,可以營造情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誦讀,即背誦,較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此外,進行課堂朗讀訓練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訓練過程要合理,循序漸進。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循序漸進。一開始,學生不一定都能對朗讀產生很強烈的欲望,其朗讀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練。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反復地比較和揣摩,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再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朗讀,如表演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等,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結合多種途徑,激發朗讀興趣。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定。為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除課堂教學之外,我還以多種途徑,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1.成立朗誦興趣小組。
在帶過的每個班級中,我都會在入學之初就籌備成立朗誦興趣小組,并制定每學期計劃和活動安排表。在開展活動的期間,我認真做好學生的考勤工作和教學工作,學生們也很好地配合我較好地完成了這項工作。因為生活空間的局限性,學生的視野還不夠廣闊,我經常充分收集有關適合初中朗誦類的作品供學生進行欣賞,這樣使學生在學的同時能夠感受另一種氛圍,并對朗誦產生濃厚的興趣。
2.舉辦誦讀比賽。
組織朗讀比賽,不但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文章的整體美、意蘊美,也會讓學生去積極拓展閱讀材料的內涵,打開自己的經驗世界,去學習提高自己的閱讀技巧,對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讀。當然,要發揮誦讀比賽的最大功效還有賴于賽前的精心指導,賽時的高度仿真,賽后的評議反饋。這樣,學生才會迸發前所未有的激情,引發空前的團結,真正用心地去讀,用情的去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表演課本劇。
演課本劇是朗讀教學的一種有益延伸,能充分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表演時,觀眾與演員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口語表達能力能迅速得到提高;在演完后,教師應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盡量使學生領略成功的喜悅,并廣泛針求同學意見,不斷提高認識、加深理解,以便再次表演時作修正。
4.組織觀看朗誦類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