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5-05 11:37: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前,我國稅收體系不斷完善,但稅務風險依然是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若要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有效控制與防范稅務風險。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不當對稅收造成的不利影響,即納稅人缺乏風險意識、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稅收法律法規不健全。又在此基礎上從重視稅收風險評估、加強信息溝通、提高對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強化稅務風險監督等方面,探究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策略。
【關鍵詞】
企業;內部控制;稅收
稅收風險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納稅負擔,有時也會導致企業存在非主觀意愿的少繳納稅款,這就會使企業面臨稅收處罰。可見,企業的稅收風險會對嚴重制約企業的順利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企業面臨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更加復雜,稅收管理的難度也日益增大。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若要降低企業的稅收風險,就必須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近年來,我國從制度層面加強了企業內部控制,但許多企業仍舊沒有設置專門的內部控制管理機構,導致企業稅收風險體系不健全,這無疑對企業的整體發展極為不利。
一、企業內部控制不當對稅收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納稅人缺乏風險意識
調查顯示,許多人將納稅視為一種負擔,未能完全理解國家的稅收政策,沒有意識到納稅是公民應承擔的責任。此外,一些人對企業的稅收風險也未形成正確理解,甚至將納稅風險看作稅收處罰,認為企業如果沒有受到稅務處理,就沒有稅收風險。這些錯誤意識導致許多企業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稅收風險意識,不重視企業的稅收風險防范。此外,一些企業的稅收管理也不夠規范,將稅收管理依托于社會關系、企業資源。許多企業在出現稅收風險時,傾向于通過“找關系”解決問題,忽視了自身風險防范能力的提升。這就導致企業的稅收問題日益增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稅收風險,導致企業發展困難重重。
(二)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對企業稅收風險控制水平具有直接應香港。就人員層面來看,目前許多企業的稅務管理都由內部財務部門復雜,但財務部門甚少設置專門的稅務會計。這無疑不利于提升企業的納稅管理水平。因此,企業要著力提升納稅人員的業務能力,加強對他們的培訓,或聘請稅務專家統籌規劃企業的納稅問題。就制度層面來看,許多企業沒有形成健全的內部控制建設,眾所周知,企業的財務工作與納稅工作聯系密切,不健全的內部控制會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出現各種問題,進而增加企業的納稅風險。
(三)稅收法律法規不健全
企業的經營成果需要通過稅收法律進行調節,因此,國家出臺的稅收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稅收風險有直接影響。稅收法律法規的改變也會影響企業的稅收,引起企業稅收風險的變化。所以,如果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模糊不清,就會導致納稅概念難以界定,稅法的執行力度也會大打折扣,導致企業出現多納稅或少納稅的問題,增加企業的稅收風險。此外,若稅收法律對相關程序規定的過于復雜,也會導致企業在非主觀意愿下產生違法行為,這同樣會提升企業的納稅風險。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稅收法律法規逐漸得以完善,但總體而言,稅法制度依然較為復雜,導致企業難以把握稅法動態。同時,目前,我國的稅法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許多企業的稅收控制都依靠企業的規章制度,國家則很少正式出臺法律法規。這就導致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除此之外,稅收法律解釋權的規定和稅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執行力度。一旦自由裁量權使用不當就會對企業造成極大危害,增加企業的稅收風險。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降低稅收風險
(一)重視稅收風險評估
首先,要識別稅務風險。企業要切實考慮自身的經營情況,有效識別稅務風險因素,掌握和實施稅務風險控制措施、控制框架,及時了解稅務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情況,以及稅收業務的操作流程。合理運用稅務風險流程圖法、清單法、財務報表分析法等識別稅務風險。其次,應當分析稅務風險。在識別稅務風險的前提下,企業應當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措施,分析企業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對企業內部控制可能產生的影響。明確重點控制、優先控制的稅務風險。再次,企業應當應對稅務風險。企業要根據分析結果,充分考慮自身的稅務風險承受能力,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承擔、規避、轉移和控制等應對措施。當前,我國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時常比較復雜,若用單一的應對措施,很難降低稅收風險,所以,企業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系統性應對方案,綜合運用多種應對措施。
(二)加強信息溝通
加強企業的信息溝通可以有效防范、規避企業稅收風險的發生,總體而言,企業的信息溝通包括外部溝通和內部溝通兩種方式,其中,企業內部溝通是指要全面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評估與識別企業的稅務風險。企業應當依據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明確企業稅務風險的控制程度、控制范圍。比如,要加強和人力資源部的聯系,積極組織稅收管理人員定期參加培訓,促使企業的各個部門以及崗位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企業的風險管理,且形成整體認知。同時,企業還要注意溝通交流的方式,積極構建企業內部信息溝通平臺,增強企業內部溝通的及時性和便捷性。鼓勵各個部門積極聯系,在相互溝通中獲取更加全面的企業稅收信息,進而有效控制企業的稅收風險。企業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因此,企業的外部溝通對企業的稅收風險控制也具有重要影響。外部溝通主要是指和相關稅務部門的交流,這也是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合理的外部溝通可以增強稅收機關對企業的肯定。當企業出現納稅困難的請款時,稅收機關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推遲納稅時間,進而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此外,與稅收部門溝通交流還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的稅收法律法規,進而正確規劃企業稅收管理,降低企業稅收風險。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和相關稅收人員溝通交流時,應當如實匯報企業稅收情況,以便稅收人員可以更加客觀、全面的了解企業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給出合理建議,進而加強稅收風險控制。
(三)提高對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
企業若違反稅收風險管理制度,就會面臨法律風險,因此,必須提升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稅收風險管理制度體現在企業的各個層面中,不管是企業的普通員工,還是企業的管理層都要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現控制過程,進而降低稅收風險。企業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應當合理設置業務流程,以促使各個崗位與環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此外,在設置崗位時,應當依據節約人力資源的原則,優化處理內部控制各監督崗位,提升各個崗位的工作效率。同時,還應當增強崗位之間的獨立性,在崗位制度建設中落實內部控制條例,并增強內部控制監督的公平性,避免有違反內部控制的特權現象出現,促使各個崗位的企業人員在制度約束下各司其職。除此之外,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還應當增強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促使各個環節與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避免因各個部門溝通不暢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只有增強企業內部各個環節與部門崗位的協調,才能夠增強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性、連續性,為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協調配合則需要各個部門設計清晰的控制活動,崗位設置模糊,就會導致各部門之間出現職責不清、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內部控制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四)強化稅務風險監督
企業要健全審計制度和機構,制定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目標,且據此監督稅務風險管理,并客觀評價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了解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策略,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此外,企業也應當聯合外部審計機構,合理評價企業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情況,明確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狀況,進而提出完善稅務風險管理的舉措。
(五)組建稅務風險管理部門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規模大小,合理組建內部稅務風險管理部門,對企業的稅收風險進行統籌管理。合理設置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有助于歸集管理企業的納稅事宜及稅收制度,有效協調企業和外部稅務機關的關系,及時處理企業稅務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可以針對企業的具體稅收風險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方案,并有效評估企業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加強對企業納稅管理的監督。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形勢的日益復雜,我國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也越來越多,企業若要提升自身的稅收管理水平,就必須及時調整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內外部溝通,并適時了解相關的稅收信息,增強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企業的稅收壓力,有效防范稅收風險,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進而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顧愛紅.淺談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及其管理與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2(2):186-187.
[2]唐洋,王秋林,陳慧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會計監督的影響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6):107-111.
[3]蔣震.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路和基本框架[J].稅收經濟研究,2011(6):25-30.
[4]張鳳霞.中國大企業稅務管理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2(4):11-14.
[5]程慧麗.淺論內部控制、稅收籌劃和現金流量對企業財務目標的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12(4):62-63.
篇2
關鍵詞:企業稅務 稅務風險 管理制度設計
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的企業中對于稅務風險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設計,這也成為了我國不少企業中的最薄弱的一個問題。目前我國企業中的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對于我國企業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并且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會有所影響,所以對于企業稅務風險及其管理制度的合理設計,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一、淺析稅務風險
對于稅務風險,早在1995年英國學家Sanford就做出了定義,所有的納稅人在遵守納稅規定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資金問題就被稱為稅務風險,稅務風險是一種不確定的風險,造成企業稅務風險的原因有許多,包括法律本身所存在的不確定性、企業在日常成產中所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等,都會造成稅務風險。其中一些人把這些稅務風險分為了五類,包括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稅務風險、在企業操作中產生的稅務風險、財務在操作中產生的稅務風險、稅務在申報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及企業聲譽方面的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稅務行為不符合我國的稅收規定及企業經營行為的稅務不確定性這兩方面。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其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會產生稅務風險,所以稅務風險具有較強的隱秘性和危害性,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必須重視這個問題,防止企業在經濟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分析企業稅務風險造成的原因
(一)內在原因
1、企業內部稅務制度不健全
企業內部稅務制度是確保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遵紀守法的制度和規定。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的企業對于這方面并不重視,對于稅務風險意識不夠強烈,缺乏專業性的知識及設備,沒有建立完善的稅務制度,從而導致了稅務風險。
另一方面,對于在企業稅務崗位工作人員的自身素養和能力也在一定基礎上影響著企業稅務風險。其中包括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沒有責任心,,在辦稅的過程中造成一些本不應該有的錯誤,從而導致風險;另一方面自身素養不高從而導致風險。
2、企業稅務審核制度不健全
在我國有大部分的企業都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的內部稅務審核制度,對于稅務的檢查和審核都無法定期進行。所以一旦相關人員對企業稅務進行審查的話,對于企業內部嚴重的稅務問題就會慢慢浮出水面,而企業也會面臨查處和倒閉及名譽上受損等損失。
(二)外部原因
1、稅務法律制度不健全
對于各企業來說,完善的稅務法律制度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國在稅務法律制度問題方面太過于模糊,所以就造成在稅法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對于一些法律意識薄弱的企業人來說,這些納稅人的處境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也增大了企業稅務風險。
2、稅務機關執法過程不規范
據了解,我國有一部分的企業申報繳稅的金額被濫用,尤其是在一些素質文化不高的稅務管理人員方面。他們只為了完成任務,不乏會采用一些特殊手段來進行,對于減免稅收問題方面無法得到落實,使企業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稅務風險和損失。
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的設計
(一)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完善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制度是減少企業稅務風險的有效措施。其一,對于稅務的內部環境方面進行合理的優化,各自崗位的工作人員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提高整體素質;其二,要合理的對于稅務風險進行評估,能夠識別稅務風險對于企業造成的損害,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其三,加強內部稅務管理制度的控制及監督,減少企業稅務風險。
(二)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稅務制度
建立合理完善的企業內部稅務制度,是作為企業內部稅務可以得到保障的一個重要途徑,規范企業稅務的審計范圍,對于稅務申報的工作質量進一步的提高,并結合實際的企業情況,來對于企業內部人員的工作崗位專業進行教育提升,使其能夠勝任工作的需求。
(三)建立稅收風險預警制度
了解企業自身的稅收風險機制,對于承受風險的能力進行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且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稅收風險預警制度,運用科學的手段,提早知道稅務風險,并且采用合理科學的方面和手段來對此進行防范及轉移風險,這就大大降低了企業稅收風險。
在此基礎上,還應對于稅收法律制度進行完善,構造一個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能有效的降低企業稅收風險的管理制度設計。
四、結束語
對于稅收風險我們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有效的對此進行預防,國家及企業都應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的稅務制度,以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減少企業納稅人的稅務風險,從而提高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效益。
參考文獻:
[1]張云華.企業稅務風險原因分析與制度設計[J].稅務研究,2010,09:81-83
篇3
關鍵詞:集團公司、稅務風險、防范、控制
一、前言
稅務風險是每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必然需要面對的,無論公司規模如何、從事何種行業,其經營過程中都會面臨稅務風險。而集團公司由于其規模較大,分支機構較多,有時候甚至跨多個地域和行業從事經營活動,因此其稅務風險的來源就更為復雜。并且由于集團公司在財務體系上的聯系性,一旦某一分支機構發生稅務問題,就會波及整個集團,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等。因此,做好集團公司的稅務風險防控工作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將針對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現狀展開風險,以期能夠對集團企業的稅務風險規避和控制工作有所裨益。
二、集團公司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所謂稅務風險,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企業納稅行為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或者少納稅。這種情況通常會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沒有充分利用相關優惠政策,而導致企業多繳稅款,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對于集團企業來講,其中第一種情況是企業必須要避免的,而后一種情況則可以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有效防控,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必須首先明確當前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的成因,以便對癥下藥,做到有的放矢。從稅務風險的成因來看,大體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而內外部原因又是由多種要素綜合構成的。
1、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的內部原因
(1)缺乏系統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大型集團公司普遍缺乏完整的內部管理制度。一套系統的管理制度,應涉及企業內部各個方面的問題,對于集團公司而已,由于其由多個分支機構組成,其各部分能否良好的運轉,主要在于制度控制。可以說,企業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能力。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特別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管理體系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普遍缺乏完整的稅務風險防控系統,一旦集團公司中的某一個部門活環節出現稅務風險,整個集團都將面臨巨大的經濟風險,并可能由此陷入信譽危機,影響其在證券市場上的形象,而企業帶來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
(2)人員素質難以滿足風險防控要求
目前,大多數集團公司都設置了風險控制崗,有些還設置了專人對涉稅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但是,由于從體系上對稅務風險的認知存在偏差,很多稅務風險評估人員對稅收和相關財務法規缺乏深入理解,在具體流程的操作上也缺乏規范性,很多工作都是做表面功夫,難以從根本上防控住稅務風險。
2、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的外部原因
(1)國家政策調整引發稅務風險
由于我們目前尚處于經濟轉型期,在政策上相對缺乏穩定性,稅收政策調整十分頻繁。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總是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調整,而稅收政策的調整將給企業帶來潛在的稅務風險。一旦企業稅務人員沒有及時掌握稅收政策變動情況,極易在運用中發生偏差,從而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稅法與其他法律之間存在沖突
我國目前有海關、財政、國稅、地稅等多個稅務執法主體,彼此之間在執法上存在很多重疊和沖突之處。如在收入確認上,稅收、會計準則和合同法三者的分別有不同的規定。按照不同的標準來進行核算,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當期納稅金額等指標都會有所不同。企業一旦遇到這類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涉稅業務調整,極易違反某一法規的規定,從而引發稅務風險。
三、集團公司稅收風險防控的基本思路
1、規范稅務風險評估流程
對于集團公司而言,稅務風險防控的關鍵在于對風險的識別和分析,評估過程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風險控制效果。因此,集團公司稅務風險防控應密切做好流程管理,對集團內部的各涉稅環節和具體事項進行嚴格準確的評估,充分利用各類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力求全面、系統的掌握稅務風險的動態發展情況,提高企業風險評估水平。
2、完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
首先,應在現有制度基礎上,細化和強化與稅務風險相關的制度和規范,以便使得企業內部相關人員有章可循。其次,要提高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落實各項權利和責任,實現對稅務風險的全過程控制。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前文我們已經分析過,稅務風險防控涉及企業內外部多種因素,因此要進行有效的風險防控,必須獲取大量的相關信息,這里就有必要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相關信息。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技術,能夠大大提高風險控制人員收集各類信息的效率和效果,從而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
4、強化對稅務風險的監督
稅務風險防范的另一個關鍵在于有效的監督。由于稅務風險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其很難被充分預計到,風險控制部門的工作難免會遺漏一些要素,這就需要有效的監督機制來跟進。具體到實踐中,可以在企業內部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稅務風險防控體系的各個環節進行密切監控,以便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
四、集團企業稅收防控的對策和措施
1、提高集團公司稅務風險評估水平
首先,要立足企業內外部環境,對各類影響要素進行準確細致的評估,以便有效的識別各類潛在風險,確保企業經營過程的安全性。其次,企業在某些特殊經營區間內,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稅務風險評估,如企業在新領域進行發展的時候,應就該領域所處的經濟環境和其所涉及的政策環境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明晰企業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稅務風險,并對這些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妥善的規避稅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穩定性。再次,企業在進行稅務風險評估的過程中,應多層次全方位的對風險要素進行評估。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要從企業所處的政策稅收環境、行業競爭情況等方面入手,提取宏觀和戰略層面上的稅務風險影響要素。而企業基層負責人則應從具體的工作流程和業務方面來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通過這種多層次的風險評估和識別方法,能夠使企業最大限度的獲取相關風險信息,以便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此外,對于集團公司的重大戰略規劃、經營決策和項目施行,相關部門應同步跟蹤防控風險。企業管理層、財務部門以及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要同時做好對重大事項的動態實時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避免企業在重大決策上的失誤,避免企業遭受重大經濟和名譽損失。
2、建立健全稅務風險預警制度
對于集團公司而言,稅務風險一旦轉行為現實危機,往往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名譽損失、股價下跌等嚴重影響,因此,有必要在集團內部建立一整套風險預警制度。企業財務部門和各個分支機構的相關涉稅部門應定期根據自身業務情況指定相應的風險預警報告,以便集團公司能夠全面掌握自身目前面臨的稅務風險,并從整體戰略和決策上及時的規避和化解重大稅務風險,以維護集團運營的穩定性。在預警報告的時間上,可以根據整體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予以區別,在政策變動較大的時期,可以一個月或者每季度出具相關的預警報告,而在政策和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則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出具一次預警報告。在有重大經濟環境變化或重大政策出臺的情況下,各個機構和部門要有針對性的就該事件或政策變動做出相關風險預期。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風險預警制度,能夠使企業對現有經營狀況和未來可能遇到的風險做出充分的準備,以便及時作出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和控制決策,降低集團公司的稅務風險。
3、完善稅務風險應急措施
由于稅負風險的不確定性客觀存在且無法消除,因此完備的風險控制制度和先進的控制手段無法從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集團公司的稅務風險。一旦企業遭遇稅務風險,最為需要的還是一些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因此,集團公司有必要針對稅務風險的特性和可能帶來的影響,制定出一些具體的應急措施。如某次稅務檢查發現企業因會計核算失誤造成偷稅事實,企業就不得繳納罰款和滯納金,而如果偷稅事實本身較為嚴重,已經達到了需承擔刑事責任的程度,企業就有必要采用公關手段說服稅務機關相信企業偷稅行為是處于過失,而非主觀故意,從而降低企業的商譽損失,保全其聲譽和維持其股票在證券市場上的相對穩定。
4、借助專業機構進行稅務籌劃和風險管理
由于集團企業在人員專業素質上有所欠缺,因此很難做出較高水平的稅務籌劃計劃和相關風險管理方案。針對這一問題,集團公司可以更多的借助一些專業的稅務籌劃機構。專業稅務機構的從業人員不但具有更高的專業水平,而且對法律法規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他們來進行稅務籌劃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納稅籌劃水平,減低企業所面臨的稅收風險。一方面,專業的稅收籌劃機構能夠作為外部監控人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進行綜合全面的縫隙和評價,另一方面,專業稅收籌劃機構能夠行使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部分職責,更有針對性的、對企業涉稅事項進行監督,并在發現稅收風險后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劉慶國.簡論公司稅務風險及防范控制[J].商場現代化,2008(30)
[2]尹淑平,楊默如.企業稅務風險成因及管理系統構建[J].財會通訊:綜合(中),2009(10)
[3]王紅.芻議企業稅收風險[J].中國外資,2009(08)
篇4
【關鍵詞】企業 稅收風險 防范策略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力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內部管理發展,同時也使企業具備一定風險控制能力。然而,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稅收風險是不能忽視的,畢竟稅收風險控制能力如何,對企業能否做出正確決策,促進企業發展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對企業稅收風險進行控制,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先對影響企業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防范策略。如何更好地對企業稅收風險與防范策略進行分析,已經成為相關部門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影響企業稅收風險因素
(一)企業人員納稅道德水平較低
企業領導和相應財務管理人員納稅道德水平和職業操如何,將直接影響納稅態度及職業判斷力。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一些企業領導和相應財務管理人員并未意識到納稅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實際工作中常會出現漏稅、騙稅、逃稅或未按照相應規定辦理業務登記和設置相應賬簿,使得企業領導和相應財務管理人員不能對稅收工作進行準確的判斷,以致于無法有效規避稅收風險。
(二)企業內部涉稅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內部涉稅控制中,企業審計過程容易出現虛假報賬、隱瞞收入和不誠信納稅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稅收風險。再加上企業在內部稅收控制中,往往重視事后控制,而忽略事中控制,使企業內部稅收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事前稅收籌劃工作是十分重要,其不僅能保證稅收籌劃目標實現,同時也能使內部涉稅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完善企業內部涉稅控制制度,以保證企業利益。
(三)企業涉稅人員稅收風險意識相對薄弱
就目前來看,國家針對實際狀況對國家的稅收法規進行了適時的調整。而企業涉稅人員對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企業改制、并購及外資、出口業務及財產清算等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這就使得企業不能更好享受國家相應稅收優惠政策或是多交稅金。再加上企業涉稅人員自身業務素質、內部控制能力和會計核算水平等不能更好滿足實際需求,使得涉稅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無法得到保證,從而無法為企業納稅提供有效依據。
二、解決企業稅收風險有效策略
(一)完善稅收規避機制
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稅收風險,但是其風險性質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根據不同稅收風險性質采取相應策略。在制定企業正常運行風險規避策略時,應該強調最大限度的降低稅務風險,而不是消除風險。而在制定那些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的稅收風險、無法承擔或沒能力承擔的風險,采取的規避策略應該是使稅收風險徹底消失,以促進企業安全且正常的運行。
(二)完善企業內部涉稅制度
企業內部涉稅制度作為企業規避稅收風險重要組成部分,其能為企業制定正確稅收風險政策提供有效依據。因此,應該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涉稅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應該將稅收風險作為審計重點,并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不僅不能虛報假賬、隱瞞收入,同時也應該誠信納稅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企業規避稅收風險過程中,應該注意事前、事后和事中管理。尤其注重事前管理,在納稅籌劃之前,審計部門應該協調企業稅收管理部門,合理安排相應活動,以降低稅收風險。而事中控制就是降低不同環節風險,從而達到稅收風險最低的目的,其也是實踐過程。而事后控制則比較注重事后總結,就是稅收工作結束后通過總結稅收風險防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防范策略,以更好地完善稅收風險管理制度。
(三)提高企業涉稅人員素質
防范企業稅收風險并不僅僅是企業主管和相應涉稅工作人員的責任,同時也是與企業相關設計人員、營銷人員及采購人員的責任。而這些企業人員要想更好地規避企業稅收風險,在實際工作中,就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因國家政策和法律會隨著國家實際狀況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完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與稅收相關的人員就應該隨時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稅務或是法規匯編等獲得與稅收相關的信息,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相關稅收信息,提高稅收意識。在企業出現相應問題時,能拿出相關稅收依據,以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提高企業稅收風險能力,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稅收風險。為了更好避免企業稅收風險,企業相應涉稅人員還應該及時和稅務人員、稅務師事務所或會計事務所人員進行相應溝通和交流,以便將企業稅收風險降至最低。此外,還應該提高企業主管和財務管理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以便更好地提高稅收職業判斷能力,以便為稅收風險控制工作提供相應依據,避免不必要的稅收風險。
三、結束語
稅收風險能否被控制,將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畢竟稅收風險會使企業利益受到嚴重損失。為了避免稅收風險,保證企業利益,就應該完善稅收規避機制,完善企業內部涉稅制度,提高企業涉稅人員素質。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可能會出現新的稅收風險,為了更好避免稅收風險,使企業正常運行,還需要對稅收風險防范策略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范軼.企業加強稅收風險控制的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2) .
[2]彭明.企業稅收風險分析[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01) .
篇5
圖們江區域地處東北亞的中央部位,與中、俄、朝三國毗鄰接壤,且長吉圖先導區建設橫貫中蒙大通道,并輻射至東北經濟區、大圖們江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圖們江區域的發展已影響和拓展至整個延邊州地區。
從近幾年延邊州地區經濟發展的宏觀數據來看,中小企業已成為延邊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領跑員,對延邊州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相關資料可知:截止2012年底,延邊州登記的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州企業總數的99.5%,上繳稅金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33%,經濟總量的47%,同時延邊州中小企業的經濟總量還在逐年高速增長。不論從企業數量上看,還是從經濟總量上看,中小企業對延邊地區的經濟的增長、就業的穩定及社會的和諧等都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延邊州地處我國吉林省的東部經濟發展水平較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差異,且宏觀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相對較重,同時,中小企業自身發展力量薄弱,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較低,內部人員稅務知識和專業勝任能力有待提高等,致使企業往往缺少對稅務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較重,且其風險管理和控制面臨較大壓力。
本文以圖們江區域(主要以延邊州)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綜合分析和評估延邊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現狀,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化解決措施和建議,從而,幫助圖們江區域中小企業合理規避稅務風險,降低和減少稅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助力中小企業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二、延邊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從企業危機管理理論的角度來看,危機的爆發通常情況下可分為: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同樣,延邊州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也無異于此。本文從稅務風險管理的三個階段入手,事前防范以規避風險,事中應對控制以阻止風險,事后補救以降低風險,總結和歸納了現階段延邊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現狀和特點。
1.事前稅務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在延邊地區,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經營管理層往往缺乏對稅務風險的正確理解和合理認知,在經營決策中往往忽略了稅務風險對公司業績和企業發展的影響。然而,實質上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主要集中在兩個環節:一是公司注冊階段引發的風險,二是公司納稅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從企業的業務構建和管理決策開始,就決定了企業的稅收范圍和稅負大小等相關問題。企業管理人員稅務風險防范意識的薄弱,經營業務決策的不得當,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納稅申報、稅種、稅率、納稅時間、稅負繳納金額等,從而直接影響和改變企業的稅務風險大小,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2.事中稅務風險控制不及時,應對措施不完善
事中控制是有效防范稅務風險,減少損失的重要階段,而中小企業往往無法準確判斷、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并作出及時的反映和應對。結合延邊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本文認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稅務專業知識欠缺,專業人才匱乏。以延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例,截止到2014年末,已有276家企業落戶高新區,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戶。通過開發區納稅人交流群了解到:該群包括開發區內近七百余名企業的會計、稅務人員,群內每日消息量近一百條,主要內容涵蓋稅務申報系統、軟件、程序等多個方面。這也在側面反映了:在延邊州,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不具備較高的稅務知識水平,缺乏對稅務知識的了解和運用,一些人甚至在獨立完成稅務申報和稅款繳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同時,在中小企業內部往往沒有專業的稅務人員,為節省成本,降低日常開支,延邊州中小企業普遍采用記賬或聘用兼職會計人員記賬等方式,來負責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稅收申報繳納等工作;由此,企業的內部日常核算和稅務管理過度依賴于外部機構和人員,容易導致內部管理和控制的滯后,不利于企業管理者根據會計信息進行決策和監督;且稅務機構人員的業務水平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稅務活動,從而產生難以為中小企業規避和控制的風險。
(2)內外部信息傳遞和溝通機制不健全。稅務風險的產生和防范離不開稅務機關的管理和相關稅收政策的變動調整。延邊州通過不斷強化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完善創業、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制定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方案等不斷優化企業環境,推動中小企業迅速發展。2013年以來,全州為中小企業減免稅收約4.8億元,清理各類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1553項,下放縣市行政審批權限50項。事實證明:外部政府機關的相關信息,企業內部部門間的交流溝通均是影響企業稅務工作的重要因素。通過不斷完善內外部溝通機制,整合信息資源,有利于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稅務風險的有效管理。
(3)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考核和監督機制,是重要的稅務風險控制機制,但延邊州中小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制度往往不健全,考核和監督機制徒有虛名,風險管理制度更是虛有其表,從而導致企業內部核算無監督,納稅無保障,業務決策不經稅務風險審核,經營活動和會計處理不當等必然導致事中控制難以進行,稅務風險頻發。
3.事后監督和改進機制不健全
稅務風險發生后,及時迅速地處理有利于為企業降低風險,節約成本。一旦稅務風險發生后,應積極迅速應對,把握時機,在稅務機關進行處罰時,應及時上交稅款,繳納滯納金,避免將事態擴大,從而避免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聲譽,損害企業核心利益。從服務行業來看,受企業性質的影響和制約,服務行業中小企業享受政府稅收優惠政策少之又少。以延吉市羅京飯店為例,受旅游淡旺季的影響,企業營業收入變動較大,淡季經營可能出現虧損,由此管理者決策對稅收風險產生較大的影響,稅收滯納金成為淡季經營中的的嚴重稅務風險。
同時,在經歷稅務風險后,應及時進行改進和強化監督,在分析和評估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從而,有效識別、規避和控制企業的稅務風險。在延邊州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滯后的監督和改進機制正是影響其稅務風險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延邊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現狀的對策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從表面和淺層來看,是受制于其生產規模的大小、經營營管理水平的局限,但究其根本是管理者缺乏稅務風險的意識和觀念,同時也離不開企業內部的制度化和體制化問題。從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著手,本文為改善延邊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強化稅務風險管理意識,構建稅務核算和監督機制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稅務風險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強化稅務風險意識,做到會計信息為決策服務,稅務管理為企業服務,讓稅務風險管理意識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同時,完善企業內部的核算和監督機制,促進日常核算公開化、透明化,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經營活動和會計處理不當引發的稅務風險。
2.設置專職會計崗位,聘用專業稅務人員作為咨詢顧問
企業日常核算是其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指標和參考因素,在企業內部應設置專職會計崗位聘用會計人員進行經營活動的日常核算,從而為稅務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生產規模較小、職工人數少、現金流較小,聘用專職稅務人員進行稅務風險的管理成本較高,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因此,聘用專業人員擔任咨詢顧問具有可行性,請專業人士定期為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的評估和調整,為企業提供稅務知識的普及和咨詢幫助,從而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和管理。
3.建立內外部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加強政企合作
延邊州的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從而導致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項決策無法及時有效地傳遞,并缺乏正確的反饋。因此,要加強內外部的溝通,安排企業內部的人員定期與主管稅務機關溝通,了解和關注政府相關稅收政策的變化和調整,組織稅務工作人員定期參與政府相關政策培訓和學習。充分把握延邊州強化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完善創業、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制定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方案等的相關優惠和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4.建立稅務風險的檢查和監督制度,強化企業內部控制
對于企業的日常會計核算和稅務相關工作,由熟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和核查,確保日常核算符合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稅務申報、繳納工作滿足稅收征管部門的要求,從而降低會計核算錯誤、因疏忽、漏報導致的偷漏稅風險,同時,也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進行檢驗,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結論
稅務風險的發生涉及企業收入、成本費用、會計報表、納稅程序、稅收政策、稅務爭訴等多個方面,與企業內部管理組織形式、專職稅務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企業內部稅務風險評估體系、內外信息溝通交流機制等息息相關。從長遠角度看,要促進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首先,國家應與時俱進出臺相關稅收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政府應通過相關政策培訓強化對中小企業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的指導,更要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改變固有思維和意識,從根本上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更好地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自身應強化稅務風險管理意識,重視企業內部的稅務核算和監督機制的構建。從而,全面帶動整個延邊州乃至圖們江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注釋:
篇6
[關鍵詞]信息管稅;風險管理;《征管法》修訂;專業化管理;稅源一體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F810.4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0)01-0075-05
[收稿日期]2009-11-02
[作者簡介]董曉巖(1980-),男,河南安陽人,東北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2009級博士研究生,就職于浙江省國家稅務局,研究方向:財政學專業。
當前,西方發達國家的稅務機關在稅收管理工作中已逐步將稅收信息化的重點從數據處理轉移到了數據應用方面,即通過數據分析提高納稅遵從度、改進納稅服務并提高稅收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在2009年全國稅收征管和科技工作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要在稅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中大力推進信息管稅的工作思路,正是適應世界稅收管理發展趨勢、符合我國稅收征管實際而做出的重大決策。信息管稅,就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重點,以對涉稅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為主線,加強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健全稅源管理體系,進而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稅收征收率①。從長遠來看,信息管稅是稅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變革,必將對稅收征管的思想觀念、制度機制、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等產生重大影響。推行信息管稅戰略,必然要求對現行的稅收管理框架進行適應性調整,推進稅收管理的創新。
一、創新稅收管理理念
當前我國稅收管理工作呈現出兩個基本特點:一是稅收管理可支配資源與稅收管理的高標準要求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簡單地說,當前稅收管理中存在著“一多一少”、“一高一低”兩大矛盾,即納稅戶多而稅收管理員少、稅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員平均素質偏低,造成稅收管理疲于應付、浮于表面,管理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管理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二是粗放化的稅收管理方式阻礙了管理效能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傳統的稅收管理方式基本上采用人海戰術,依靠稅收管理員“人盯人”的方式進行管理,這種全面撒網、不分輕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對稅源的控管缺乏針對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納成本居高不下。由此可見,當前一方面是稅收管理資源的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既有的管理資源沒有得到優化配置和高效使用,造成了稅收管理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是稅收管理的重要原則,從古典學派的威廉?配第、亞當?斯密、約翰?穆勒、官房學派的尤斯蒂、社會政策學派的瓦格納一直到現代財政學集大成者馬斯格雷夫,盡管其表述方式各不相同,但其稅收原則體系均無一例外地包含了降低稅收成本的思想[1]。在這種情況下,推行信息管稅戰略,必須創新稅收管理理念,突破傳統稅收管理思維的藩籬,積極探索和推行以稅收風險管理為代表的科學有效的稅收管理方式。
風險管理于20世紀30年代起源于美國,它是指各經濟、社會單位在對其生產、生活中的風險進行識別、估測、評價的基礎上,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妥善處理風險所致的結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過程②。稅收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理論在稅收領域的應用,通常是指納稅遵從風險管理,即稅務機關以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稅收征收率為目標,通過對稅收風險的預測、識別和排序,根據不同的稅收風險制定不同的管理戰略,并通過合理的服務和管理措施規避、防范或處置稅收風險的過程。稅收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強調優化配置有限的征管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數據的作用,通過風險分析識別,定位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采取與風險類別等級相適應的應對策略,實施有針對性的風險控管。推行稅收風險管理,應當針對不同納稅人制定不同的風險管理戰略和對策,把有限的征管資源用于稅收風險較大、管理最需要和最能增值的納稅人和領域。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要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建立包括戰略規劃、風險識別、風險排序、風險處置、風險過程監控和績效評價等環節的稅收風險管理制度和管理平臺[2]。其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其中戰略規劃包括確立稅收風險管理的目標使命、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風險識別即尋找風險點和風險源,建立稅收風險管理的指標體系,通過多渠道及時、完整、準確地采集、掌握、分析稅源信息,從納稅人所處行業、企業規模、經營狀況、管理水平等方面識別其稅收風險;風險排序即通過對不同納稅人風險嚴重程度的評估,對納稅人按風險從高到低進行排序;風險處置即根據風險排序情況,對不同風險程度的納稅人分別采取宣傳教育、納稅輔導、稅務審計(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不同的服務和管理措施;同時,開展稅收風險管理實施情況的過程監控和績效評價,并據以對稅收風險管理的戰略規劃進行調整和優化,不斷提高稅收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創新稅收管理制度
當前我國稅收管理的制度框架以《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為主體,包括稅收管理員制度、稅務登記、納稅評估、發票管理等一系列具體管理制度。其中稅收征管法自2001年修訂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稅收征管實踐也出現了諸多現行稅收征管法沒有解決的熱點、難點甚至盲點問題,稅收征管法的規定與稅收征管工作實際需要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推行信息管稅戰略,要對稅收管理制度進行創新,而創新稅收管理制度的立足點在于對稅收征管法適時進行修訂,重點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體現稅收征管手段的規范化
重點是對納稅評估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確界定。近年來納稅評估在我國稅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是納稅評估缺乏完整明確的法律依據,納稅評估本身方法不科學、程序不規范、結果處理隨意性大,同時納稅評估與日常檢查、稅務稽查的職責沒有清晰定位,三者的關系沒有科學理順,導致實踐中出現了“以評代查”、“以補代罰”等問題,不僅納稅人無法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而且加大了稅務人員的執法風險。因此,在稅收征管法的修訂中,一是要確立納稅評估的法律地位,健全納稅評估制度,統一規范納稅評估的方法、程序和結果處理,明確納稅評估是對納稅人納稅申報質量即申報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審核,將納稅評估作為稅源監控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管理也是服務。二是要科學定位納稅評估與日常檢查、稅務稽查的職責,有兩種處理方法:(1)將納稅評估限定于案頭審核和稅務約談兩個環節,強化稅務約談的剛性,摒棄實地評估,凡是經案頭審核和稅務約談認為有疑點需要下戶進行調查核實的,一律移交稅務檢查環節處理;(2)取消日常檢查,將日常檢查的職能并入納稅評估,強化納稅評估的職能。根據我國稅收征管實踐,筆者傾向于贊同第一種方法,即保留日常檢查這個傳統征管手段,同時取消納稅評估的實地核查環節,從而形成納稅評估、日常檢查、稅務稽查三位一體的稅源監控格局。
(二)適應稅收征管工作的信息化
重點是解決電子申報資料的法律效力問題。隨著稅收信息化建設的迅猛發展,網上申報納稅方式因其方便快捷的特點被納稅人普遍接受使用,但現行稅收征管法沒有明確電子申報資料的法律效力,規定“納稅人采取電子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應當按照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關資料,并定期書面報送主管稅務機關”,這實際上否認了電子申報資料的法律效力,給征納雙方都增加了成本。一方面,稅務機關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用于儲存納稅人各種紙質申報資料,另一方面,納稅人在電子申報成功后再另行報送紙質資料,額外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支出。因此,在稅收征管法的修訂中,應對電子申報資料的法律效力問題進行明確,在從技術方面保證電子申報納稅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的前提下,規定根據電子簽名法或征納雙方認可的方式,使用電子化簽名報送的各類電子申報資料具有與紙質資料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提高稅收征管措施的操作性
重點是解決第三方信息報告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稅務行政協助制度。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是信息管稅的重點。在我國當前以納稅人自行申報為主的稅收征管模式下,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申報納稅情況進行審核監督和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來源于稅務機關內部的納稅人涉稅信息,而對于與納稅人應稅行為有關的第三方信息,盡管在現行征管法中也規定了第三方信息報告制度,但此規定原則性較強,缺乏實際操作性,而且相應的責任追究條款缺失,導致稅務機關缺少第三方實質配合,實踐中獲取第三方信息難度極大,直接影響到稅源監控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稅收征管法的修訂中,應提高第三方信息報告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確第三方的稅務行政協助義務,對應向稅務機關提供涉稅信息的主體、內容、時間、方式、法律責任等做出明確規定,建立較為完善的稅務行政協助制度。
(四)彰顯稅收征管執法的人性化
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相適應,在稅收征管執法中應突出以人為本,彰顯人性化。重點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引入申報修正制度,即納稅人進行納稅申報后,在規定期限內發現申報有誤的,應允許納稅人進行更正申報或補充申報。二是降低稅收滯納金負擔,可以考慮對滯納金設定一個上限,即滯納金達到一定數額或者達到所欠稅款一定的倍數時,不再加收滯納金,解決現行征管法納稅人因滯納金負擔過重而采取軟抗稅、稅務機關清繳滯納金難度大的問題。三是要明確區分逃稅、漏稅,降低處罰標準[3]。對于客觀存在的納稅人非主觀故意造成的未繳少繳稅款的行為,界定為漏稅,明確劃分其與逃避繳納稅款行為的界限,并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同時,對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應適當降低處罰標準,一方面有利于減輕納稅人負擔、構建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另一方面可以適當限制稅務行政處罰的自由裁量權,同時還可以解決現行征管法中“五倍處罰上限”的規定形同虛設的問題。
三、創新稅收管理方式
我國現行“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34字稅收征管模式形成于2003年,較原來的30字征管模式增加了“強化管理”的要求,強調稅源管理是稅收征管的基礎和核心,凸顯稅源管理在稅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4]。作為強化稅源管理的載體,2005年我國開始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通過對以往稅收征管模式的揚棄,批判地吸收了傳統的“一員進廠、各稅統管、征管查集于一身、上門收稅”的專管員管戶制度的優點,著力解決30字征管模式下全面以管事替代管戶帶來的稅源管理“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從實施效果來看,總體上說,稅收管理員制度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標:一是“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納稅戶數量急劇增加,同時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經營方式創新、以金融創新為代表的經營業務創新和以母子公司、總分機構、連鎖經營、總部經濟為代表的企業組織形式創新等新興經濟活動層出不窮,給稅收管理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僅靠稅收管理員傳統的單一管戶制度已不堪重負。二是稅收管理員制度在繼承專管員管戶制度優點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權力過于集中、缺乏監督制約的弊端,不利于從制度上預防腐敗和保護干部。盡管稅收管理員制度設定了雙人上崗、定期輪換等條款,同時明確規定“稅收管理員不直接從事稅款征收、稅務稽查、審批減免緩抵退稅和違章處罰等工作”,但實踐中在稅務系統簡并審批環節、下放審批權限的過程中,很多涉稅事項的審批實際上完全依賴稅收管理員的初審意見,后續的審批環節基本上流于形式,稅收管理員在日常稅源管理中存在較大的利用職權進行尋租、謀取個人私利的操作空間。因此,推行信息管稅戰略,必須對稅收征管模式進行完善,創新稅收管理方式,提高稅收管理的效能。
(一)針對“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應創新稅收管理員管戶方式,積極推行以專業化管理為主的分類管理
從經濟學上講,專業化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必然要求。亞當.斯密對專業化分工的研究是與效率緊密聯系的,他認為分工的效果有三:一是增進了勞動者的熟練程度;二是節省了變更工作所需的時間;三是促進了機械的發明③。運用到稅收上,專業化管理就是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情況、管理特點和管理要求進行分類,通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稅源專業化管理人才隊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探索實施以分行業、分規模和分職責管理為重點的稅源分類管理,達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在專業化管理的條件下,每個管理員都能專注于某一類納稅人的管理,從而能夠更細致、更深入的了解納稅人的基本情況,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提高管理的效率。在專業化管理的方式上,可以分行業或分規模管理,即在一定范圍內打破地區界限,按照行業系統或經營規模,設置稅收專業管理崗位,明確稅收管理員進行稅收管理;也可以是分職責管理,即按照稅收管理的不同事項,劃分稅收專業管理職責進行稅收管理。在管理機構設置上,可以適當參考美國稅務機構的設置方式(見圖2),其執法與服務部門由小企業局、大中型企業局、工資和投資收益局、政府和免稅組織局以及犯罪調查局組成,其中前四個業務局按照服務對象(納稅人類型或規模)負責稅收管理和納稅服務,犯罪調查局專門負責調查涉稅違法案件,并與四個業務局保持密切合作。具體來說,應由以劃片屬地管理為基礎設置機構改為以專業化管理為基礎設置稅源管理機構,如按規模設置重點稅源管理局和一般稅源管理局,在內部按職責設置戶籍管理、納稅評估、催報催繳等專業化管理崗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對不同機構和崗位根據其管理難易程度、要求高低等特點配備適合的稅收管理員進行管理,同時對不同類別的納稅人制定相應的分類管理辦法。
(二)針對稅收管理員權限過于集中的問題,應著力完善稅收管理員的監督制約機制
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制度辦法。規范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規程,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審批責任制,上一環節對下一環節負責,處于流程某環節的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由后續部門和人員監督考核,打造“無縫式”業務運營機制,合理界定申請、審批、檢查各環節的責權,建立責任追究考核制度。二是事前風險預警。圍繞稅收執法權中的廉政風險,按照不同的涉稅審批類別查找全局的執法風險點,根據自由裁量權大小、易造成危害程度等風險因素,把查找出的執法風險點劃分成若干個風險等級,按照“高風險崗位,高等級防范,高標準要求”的原則,對各崗位的執法風險采取動態跟蹤預警管理,對風險系數高的崗位進行重點監控,實行執法風險管理和崗位預警,提高內控機制的科學性、嚴密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行為的發生。三是事后監督檢查。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和執法監察,對各種執法不規范行為,根據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四、創新稅收管理手段
信息管稅的主線是強化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應用。推行信息管稅戰略,應當依托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手段進行創新:
(一)應用信息技術加強稅務登記管理
稅務登記是稅收征管的初始環節,加強稅務登記管理是做好稅收征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當前稅務登記管理環節的瓶頸就是信息共享問題,要以推進信息共享和應用為重點加強稅務登記管理。一是開展國地稅聯合辦理稅務登記,通過國、地稅部門間信息傳遞,實現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一地一次一證兩章”,即納稅人在國稅或地稅一方可以一次性辦結包含國稅、地稅兩個部門印章的一張稅務登記證。二是推進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充分采集和應用工商、質監、經濟普查等部門的戶籍信息,通過開展數據比對,及時發現漏征漏管戶。三是加強稅務登記環節的制約。如通過稅務系統內部共享非正常戶信息,可以防止欠稅走逃的非正常戶法定代表人在異地重新辦理稅務登記;通過利用公安部門的公民身份信息查詢系統,可以核對稅務登記法人身份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證件從事涉稅違法活動。
(二)應用信息技術加強普通發票管理
近年來,稅務系統通過推行防偽稅控系統,建立比對認證機制,基本上堵塞了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展違法犯罪活動的漏洞,相對而言,在普通發票管理方面形成了稅收管理上的真空,少數不法分子有票不開、虛開代開、大頭小尾、不按規定開票、制售假發票等違法犯罪活動猖獗,嚴重擾亂了稅收管理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以部分歸結為消費者在商品購銷活動中索取和使用發票的觀念不強、企業逐筆開具發票的制度要求難以落到實處,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現實中仍然存在大量手工發票,稅務機關及時準確地獲取開票信息難度很大,致使發票驗舊售新流于形式,發票查詢和票表比對工作無法開展,沒有形成普通發票管理的“閉環”,從而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實踐證明,“以票控稅”這種傳統的稅收管理方式存在嚴重弊端,但是在我國信用制度和支付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又不可能完全摒棄發票這種管理手段,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將“以票控稅”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信息管稅”上來,以推行包括網絡發票和稅控收款機在內的機器開票方式為突破,及時存儲和收集開票信息,深入開展票表比對和發票查詢,形成普通發票管理的“閉環”,從而有效遏制制售假發票、大頭小尾發票和非法代開發票行為的蔓延,同時稅務部門也可從中獲取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工作所需的基礎數據。
(三)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納稅評估質量
目前納稅評估主要還是采用以稅負率為主的指標分析方法,對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效益不同、技術先進程度不同的納稅人采用籠統的一個稅負率指標顯然是不科學的,容易變成以征收率征稅。從納稅評估的資料來源來看,納稅評估工作所必須的龐大數據源不夠完整,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也無法得到保證。在稅務系統內部,由于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夠,信息系統分塊割據,數據不能統一共享,造成評估資源浪費。在稅務系統外部,信息傳遞渠道不暢,許多必要的資料特別是有用的第三方信息不能及時獲取。因此,推行信息管稅戰略,應當以建立行業納稅評估模型為突破口,應用信息技術創新納稅評估方法。浙江省國稅局在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2007年以來,該局按照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通過典型調查,掌握行業稅收與經濟規律,利用相同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投入產出關系,根據企業的基本能源消耗、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費用等數據,搭建了186個產品(行業)的稅源監控評估模型,據以計算企業的銷售、存貨以及其它涉稅信息;同時開發應用了“行業稅源動態分析監控系統”,使稅源控管更具針對性,較好地解決了不同企業間的稅收公平問題,在強化稅源管理、降低涉稅風險、實現稅收公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5]。
五、創新稅收管理機制
當前的稅收管理機制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從橫向來看,稅收征管的各個環節相互脫節,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各環節之間業務銜接不順暢,沒有實現有機的聯動,嚴重阻礙了稅收征管整體效能的發揮;二是從縱向來看,多頭管理體制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稅務機關各項管理任務下達體現出無序性、分散性和隨意性,導致基層稅務機關疲于應付、無所適從,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稅收管理員和納稅人的負擔。實際上,當某個方面的管理要求得到強化而又沒有顧及到基層管理資源的配置情況時,就會沖擊其他管理事項的有序和有效,很多工作在基層就出現了明知做不到卻不能不做、即無法為而不得不為之的局面,基層工作反映出缺乏計劃性和協調性。因此,推行信息管稅戰略,應當創新稅收管理機制,大力推行稅源一體化管理。
稅源一體化管理,就是通過明確界定稅收征管各層級、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職責,建立和完善各部門之間橫向的綜合協調機制和各層級之間縱向的任務分配機制,加強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各環節之間的聯動,逐步構建職責明確、信息共享、協調互動、統一高效的稅源一體化管理工作聯動機制,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整體效能,切實解決多頭管理體制帶來的基層國稅機關和納稅人負擔過重的問題。推行稅源一體化管理,重點是建立兩個機制:
一是要建立橫向的稅收征管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包括:(1)各環節之間的聯動機制。通過稅收分析為納稅評估確定疑點、指明方向;通過納稅評估引導納稅人稅法遵從,為稅務稽查提供稽查案源;通過稅務稽查查處案件,打擊涉稅違法犯罪,并向管理環節反饋查處結果;稅源監控通過對分析、評估、稽查反映問題的匯總歸納,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日常管理,從而形成各環節之間相互聯動、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稅源管理工作機制。(2)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應加強綜合征管部門與專業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發揮綜合征管部門的綜合協調作用,協同開展稅源管理工作。
二是要建立縱向的各層級稅務機關之間的任務分配機制。上級稅務機關對各部門擬下達的分稅種稅源管理工作任務,應區分輕重緩急,合并重復項目,進行綜合平衡,逐步實現管理員工作任務下達和結果反饋渠道的統一。基層國稅機關應對需要管理員下戶進行調查、核查、檢查的事項進行清理和整合,對上級部署和自行確定的稅源管理工作任務進行科學歸并,綜合考慮各個稅種的管理要求,力求一次下戶解決多個問題,避免涉稅信息重復采集和稅收管理員重復下戶,提高稅收管理的效能。
[注 釋]
①宋蘭《大力推進“信息管稅”,全面提高稅收征管和科技工作水平》,在全國稅收征管和科技會議上的講話,2009年6月24日。
②閻春寧《風險管理學》,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③亞當?斯密《國富論》,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9-11頁。
④資料來源:2007年全國納稅服務工作會議參閱材料。
[參考文獻]
[1]馬國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稅收管理[A].財政若干問題研究[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錢寶榮.稅收管理創新研究[J].財經論叢,2008,(6):22-29.
[3]尹淑平.借鑒COSO風險管理理論提高我國稅收遵從風險管理水平[J].稅務研究,2008,(12):69-71.
[4]樊勇,賴先云.現行稅收征管法中需要修訂的若干問題[J].稅務研究,2008,(10):65-66.
[5]黃瓊.對稅收管理創新的理性思考[J].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8,(2):35-37.
On Innova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Managing Tax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ong Xiaoya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篇7
前言
大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經濟支柱,是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大型企業的組織結構日趨復雜,電子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依照科學發展的指引,在保證稅收科學、精細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大企業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對大企業實行專業化管理已成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大型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現狀
當前,我國大型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還處在初級階段,還存在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一下方面:
(一)我國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缺少方向性,稅收專業化管理模式沒有得到統一,影響了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進程;
(二)我國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體系不完善,缺少統一的制度規范,各基層稅收專業化管理強調突出地域特色,沒有達成共識,各地大型企業色稅收專業化管理之間的發成程度存在差距,管理形式慣用稅后管理,缺乏對稅前的掌控;
(三)在稅收風險方面的管理上,依靠企業自身稅收風險控制制度是不完善的,并且尚未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很多大企業的稅收管理部門沒有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稅收風險管理系統;
(四)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前提下,稅收專業化管理落后于時代的步伐,未能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加以應用和共享,信息溝通渠道有待完善,稅收機構與大企業的信息管理平臺不對稱,主要表現在稅收機構與大企業之間的溝通不、各級稅收機構之間的缺少信息溝通;
(五)就大型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的設計安排上,我國目前進入了人才瓶頸時期,稅務機構缺少專業性的管理人才,稅務管理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二、大型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轉換思維方式,明確管理發展方向
大企業具有更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對其管理應該區別于小企業。應該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建立針對性更強的稅收管理機構,將專業化的思想融入到稅務管理當中,明確大企業專業化管理的前進方向,將納稅人作為核心,為稅收管理提供轉專業指導。我國目前的稅收管理專業化主要體現在分稅種、分納稅人類別、分征管功能上。針對納稅人類別的稅收管理專業化管理較為簡單,在今后的發展歷程中,應該不斷開發細化。
(二)制定業稅收專業化管理體系
在大型企業稅收管理進程中要努力打造專業化的管理體系。目前我國的大型企業稅收與國際化進程中,因此必須努力探索,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與世界相接軌,在大企業稅收的專業化管理的初級階段體現中國特色。制定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體系時,不斷總結發展道路中的遇到的實際情況,家里分析和探究,力爭形成一個符合當今時代潮流的科學的稅收專業化管理體系。
(三)完善稅收專業化管理機構
目前,我國的稅收工作重點放在了重點納稅來源管理和大企業稅收管理,而這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交集,容易導致重復工作,稅收機構管理的浪費,不利于企業稅收資源的征收。因此,必須完善我國大型企業稅收專業化的管理,使重點納稅管理機構與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與地方具體特點相結合,建立科學合理的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機構,處理好各級稅收管理機構之間的關系。
(四)優化稅收專業化管理職能
優化大企業稅收管理專業化管理職能也是稅收管理機構的工作重點。將稅收管理機構的工作重心前移,不但是稅收管理,更注重稅前的控制和管理,重視稅前的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將側重管理的傳統模式轉變成以納稅人為中心,更加突出稅收管理的服務意識;將涉及到專業化管理的事物,不同層級的稅收管理機構之間,進行科學劃分,合理優化,促進其工作職能的轉變。
(五)強化稅收專業化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
優秀的稅收管理人才是稅收管理機構的中堅力量。要加強稅收管理機構的隊伍建設,吸納優秀的管理人才,制定合理的人才選用制度,制定稅收管理人才的長期發展規劃。優化現有管理隊伍的配置與組合,招收相應的會計師、審計師和經濟師等專業型人才,培養專家型骨干型人才,形成專業性強、類別豐富、后備力量充足的專業化管理隊伍。為了激勵人才的提高和發展完善,定期開展培訓,而后進行考核,建立管理人才績效考評機制,采取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辦法,促進管理人才的成長。促進機構內部與外部的人才溝通交流,開展交流研討會,相互借鑒學習,吸收經驗,促進稅收專業化在管理隊伍的素質不斷提升。為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六)增強風險意識,建立信息技術共享機制
在信息化的發展時代,大企業稅收的專業化管理必須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要把將企業作為風險管理的著眼點,引導實行科學的納稅風險管理制度,建立信息預警機制,增加對大企業稅收的掌控能力。通過建立一個科學、統一且穩定的大企業信息管理平臺,提升信息的獲取及分析能力,發展專業化管理技術途徑,使之與大企業稅收專業化管理相吻合,建立相關的資源信息數據庫。
篇8
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增加財政稅收、緩解就業問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許多中小企業管理過程中稅務風險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由于中小企業大多規模小、發展時間短,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機制建立往往不夠完善,對于稅務風險的防范和承受能力都比較差,而且大多中小企業通常在管理中不夠重視稅務風險管理,因而一旦稅務風險觸及稅收法律,必將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因此,本文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以及稅務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對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原因從內部控制角度進行分析,并為加強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內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議。
1稅務風險管理的定義及現實意義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相比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更為隱蔽。而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在兼顧經營目標的前提下,通過系統、有效的管理,避免或減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財務損失、聲譽損害、承擔不必要的稅收負擔和機會成本的管理過程。許魯才,張曉試論企業稅務風險管理[J].企業導報,2009(5):126-127
近年來,在國際經濟持?m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經濟背景下,廣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重重,面臨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利潤空間縮小的現狀,在這種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為提高,中小企業只有通過稅務風險管理才能減少稅務風險,使企業損失最小化,保證生產經營環境的安全,促進企業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使中小企業經營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2基于內控視角的我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形成原因分析
現有研究認為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形成原因既有稅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稅收相關政策多變、稅收執法不夠規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業稅務風險意識不強、缺乏稅務方面的內部控制體系、納稅專業水平不夠等內部原因,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將造成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根源分為如下三項。
21中小企業管理層普遍缺乏稅務風險意識
在調查中發現,中小企業管理層普遍能夠意識到企業稅務風險的存在,但相較于稅務管理專家,甚至大企業的管理層,中小企業管理層普遍對稅務風險意識淡薄,往往低估企業所存在的重大稅務風險,對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業管理層主張進行系統的稅務風險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稅務風險暴露時再通過關系人脈來解決,消極守法意識嚴重。因而中小企業管理層通常沒有形成研究國家稅收相關政策和企業稅務風險的習慣,更無法在經營中對涉稅事項處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標準化,缺乏主動研究國家相關稅收法規政策及防范稅務風險的意識、動機和積極性。管理層對待稅務風險的這種態度在管理中表現為對企業稅務風險相對比較忽視,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不重視對企業各部門人員稅務常識的普及,更不會將稅負成本的高低納入績效考核的內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覺間企業的稅務風險就形成了。
22稅務相關認識存在誤區
大多數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既然企業稅款是在財務部門核算時產生的,那么稅務風險必然就來自財務部門,而忽視對其他業務部門的稅務管理。而實際上企業的納稅義務產生在企業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環節中,而非產生于財務部門,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經營管理都對企業納稅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企業生產是企業經營生產的核心環節,企業生產過程中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生質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對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則很少有中小企業設置專門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只考慮生產成本、產品質量,而不考慮在生產過程中因不同生產工藝和材料構成對企業稅負的影響,甚至出現為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不惜以提高企業稅負為代價,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稅負。又如在企業簽訂各類合同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已經有意識聘請法律人士審核合同以規避法律風險,但很少有企業有意識在合同簽訂前請稅務人士審核合同以規避稅務風險,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合同內容涉及的合同性質、交易價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會對企業稅負造成影響,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增大企業稅務風險。還有在企業對各部門、各環節的績效考核中,往往沒有對稅務費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對銷售部門大多只考核銷售量,那么銷售人員在開展營銷活動時,往往只考慮這一行為對銷售業績的影響,而不關注該行為對企業整體稅負的影響,而實際上不同的營銷模式和促銷方式的選擇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稅負,不當的營銷模式和促銷方式的選擇必然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中小企業在各經營管理環節中如果忽視了稅務風險,必然直接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給企業帶來慘痛的教訓。
23中小企業內部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業因為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大多存在財務管理混亂、責任不明確、財稅不分家的問題。由于對稅務管理專業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在組織設計中通常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和崗位進行稅務風險管理,只是以財務管理代替稅務管理,而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通常素質較低、工作繁忙,認識不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因而無法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合理評估生產、采購、銷售和籌資等環節稅務風險的大小,更談不到分析、評價和管理。而事實上,稅務管理要求較強的專業性和一定的經驗累積,尤其是稅務風險管理,只有專業的高素質人士投入相當的精力去識別、預測、評估、分析稅務風險,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數中小企業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雙向溝通機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統,因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上下級和平級溝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礙,無法確保重要信息的正確傳遞和及時反饋,稅務風險管理相關措施和政策難以落實,稅務管理難度較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難以實現。
3加強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內部管理的建議
31建立包含稅務風險管理文化的企業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通常是企業老板)重視企業稅務風險,認識到企業稅務風險發生對企業的危害性,理解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對企業健康發展的意義。而在調查中也發現,經營時間較長的中小企業較經營時間較短的企業對稅收風險的認識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已經在稅務問題上“吃過虧”,隨著經營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業管理層已經通過經營實踐認識到稅務風險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層真正重視稅務風險管理,才有可能在企業內部進行系統的稅務風險管理,營造良好的稅務管理氣氛,在制定企業經營目標時制定與企業相適應的稅務風險管理目標,在企業日常經濟管理中將稅務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環節中,對涉稅事項的處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標準化。
要實現這樣的稅務管理目標,首先就是要將企業稅務管理目標傳達到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層級,使企業全體員工都要充分認識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實現該目標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從而在工作中嚴格落實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強對與涉稅事項相關人員的稅務風險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培養其形成研究國家稅收相關政策和企業稅務風險的習慣,同時在管理中要將稅負成本的高低納入績效考核的內容中,從制度上激勵其在各項工作計劃執行過程中,都要考慮對企業整體稅負的影響。
32建立高效的稅務風險管理組織
完善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明確企業治理結構各層面的稅務風險管理責任。
對于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型企業,在組織設計中就要設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和崗位,賦予對應的權限和職責,負責整合管理企業的稅務風險,落實各項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統籌管理各個業務部門的生產經營的涉稅事宜,尤其對于合同簽訂過程、生產營銷過程、籌資投資過程等重要的生產經營環節要特別注意防范稅務風險。對于小型企業和新辦企業,因企業規模較小,業務較為單一,企業涉稅相關事宜較少,沒必要設立專門的部門崗位進行稅務風險管理,更適宜外聘稅務人員擔任企業稅務顧問,對企業各項業務進行專項的稅務風險評估并隨時提供稅務咨詢幫助。
33構建中小企業信息溝通機制
為順利開展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各中小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特點,在經營中建立起迅捷高效的信息管理與溝通制度,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溝通制度。
篇9
(一)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供電公司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有電價風險、籌資風險、稅收風險等。電價風險具體是指電輸出或輸入的價值也許會發展改變,從而使公司的利潤不是非常穩定。輸出價格風險是指售電單價變動的風險,輸入價格風險是指購電價格變動的風險。電價風險屬于政策風險,也是電力行業所獨有的風險類型,它具有客觀性和不可避免性。籌資風險是每個企業都可能會遇到的風險。秦皇島供電公司需要重點關注的稅收風險主要來自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抵扣、企業所得稅,只有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再加上爭取到最大限度的可抵扣范圍,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公司節約稅金。
(二)財務風險的相關因素分析。隨著電網制度的改革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電網公司面臨的財務風險種類逐漸多樣化。現階段,大部分電網公司的財務風險意識和管理能力都比較弱,預警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差。財務風險絕大部分是由于內部控制不完善而導致的。內部環境因素包括籌資決策不當、投資決策不合理、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和資產管理不當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
(三)財務風險管控問題。供電公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財務風險意識薄弱和管理能力較差、內部控制有待完善、財務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不完善、還不成體系、財務風險預警能力不強等。秦皇島供電公司至今仍沒有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流程。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財務風險預警還不成體系,風險管控系統性、完整性較差,不能及時、完整地反饋對完成公司各項經營目標有影響的風險因素,未能有效采取應對措施。
二、秦皇島供電公司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風險意識,制定風險應急預案。供電公司的財務監測指標有公司經營效益、資產效率、發展能力、成本水平、現金流量、貢獻程度等。針對當前秦皇島供電公司風險意識不強的現狀,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該公司管理層和員工走出對財務風險管控的誤區。強化管理層防范風險的理念,是公司構建財務風險預警制度的基礎,是保證公司風險防范的必要條件。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供電公司在建立內控制度時,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充分結合;控制要以預防為主,檢查要將常規審計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審計相結合。企業的負責人應該充分意識到,要想公司經濟發展、規模擴大,就要重視對內部風險的控制。提升公司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是保障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了執行力度,才能規范管理公司的內部日常事務。變革內部控制理念,加強公司內部的溝通協調,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價,建立科學的信息處理機制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將直接影響該公司的財務風險管控效果。在集中核算模式下系統應關注信息傳遞的高效性、財務信息的規范化。財務部門與業務端口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三)充分重視風險預警結果,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做好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必須高度重視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檢測到的結果,重點關注出現黃、紅兩種顏色亮燈狀態的指標,認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這就從源頭上避免了公司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對難以解決的問題及時向上級主管單位溝通匯報,確保公司經營目標和整體經營風險可控、在控。同時,結合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開展公司系統內供電單位主要經營指標對標工作,可以先在一個地區內進行對標,取得成效后再進一步擴大到全省范圍。通過找差距、找問題、找目標,促使下屬公司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及時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確保整個集團公司年度經營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四)完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從財務的角度來講,供電公司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而全面預算管控恰好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所以應做好全面預算管理。秦皇島供電公司所處的經營環境復雜而嚴峻,主要表現在:一是電量增速大幅下滑。二是折舊、財務費用等成本總額不斷增加。三是購電成本持續攀升,購水電比重雖同比有所提高,但增量部分主要為上網電價較高的大水電電量,公司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對風險進行研究分析,選擇適當的管理方法進行處理,只有合理平衡電量、成本、投資和效益的聯動關系,才能有效應對更加嚴格的內外部管控要求,從而保障全年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五)定期進行風險控制情況跟蹤,確保風險可控、在控。為強化財務風險管控,提高風險管控剛性,確保順利完成年度經營目標,應建立財務風險分析、跟蹤常態化工作機制。定期分析總結前一階段財務風險管控情況,結合當前經營形勢,合理準確評估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動態跟蹤與事前預估相結合,做好公司經營過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風險跟蹤。加強電力市場跟蹤,密切關注量、價、費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對跟蹤分析揭示出的風險問題,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實改進,并做好總結工作,嚴防風險的再次發生。財務部門跟蹤成本預算執行情況,需要市場部、計劃部、基建部、設備部等相關業務部門的密切協作,及時處置風險,制定應對措施,才能使公司的目標得以落實。
三、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秦皇島供電公司財務風險的防控現狀,提出合理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得出以下結論:(1)電網公司如果要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就應該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強化風險意識,制定風險應急預案。(2)定期進行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強決策的科學性;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引導和管控作用,確保生產經營的可控、在控;定期跟蹤風險控制關鍵節點及指標并及時反饋給相關責任部門。(3)采取針對性措施,及時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推動公司由外延式發展向外延與內涵并重發展轉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創造資產經營新績效。
作者:趙欣 鄧偉妍 單位: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秦皇島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高培明,侯新華.智能化發展給電網帶來的風險與防控對策[J].能源技術經濟,2011,(07).
[2]梁國棟.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電網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研究[J].商業會計,2013,(9).
篇10
關鍵詞:系統論;財務風險;稅務風險;比較研究
一、引言
金融危機使得全球金融市場日趨復雜,而我國雙重轉軌的大環境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風險。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和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市場,企業難以獲得經營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導致其經營決策和結果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直接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不確定性所滋生的財務風險是企業管理層所關注的重點內容。近年來,我國企業涉稅案例逐漸增加,加上國家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和信息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企業稅務風險也越來越受重視,這也對稅務風險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將其納入企業全面風險控制系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將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單獨分析,未考慮兩者內在的聯系和邏輯關系,不利于企業經營風險的綜合管理。
二、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比較研究的必要性
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因客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管理層主觀經營決策所導致的財務成果與財務狀況風險的不確定性,具體表現為投資風險、籌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企業稅務工作屬于財務管理的一部分,企業在控制財務風險的過程中,也會引起相應的稅務風險。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層往往更多地關注財務風險,而忽略了對財務活動所導致的稅務風險的關注,須知這兩種風險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具有內在聯動性。通過比較分析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兩者的聯系與區別,有助于企業樹立全面的風險防范意識,達到對風險協同管理的目的。具體而言,財務風險和稅務風險的比較研究具有以下三個層面的意義。
(一)有利于企業正確認識風險收益平衡規律
企業作為營利性組織,其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據風險收益原則,企業要想獲得高收益,就必須面臨高風險。激進的財務結構在為股東提供謀取更高收益可能性的同時,也使股東承擔因決策失誤所造成的高風險。無論是經營失敗,還是財務結構不合理,最終都會反映在企業的財務風險上。與企業會計準則相比,稅法規定更具剛性和強制性,管理層通過各種手段來操縱企業的財務報表,也會引發一系列的稅務風險。因此,企業并不能在獲取相同利益的同時完全規避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只能在收益與風險之間尋求平衡。
(二)有利于管理者樹立更加全面的風險防范意識
內部控制體系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的對比研究,重點分析風險特征與動因,促進企業完善對風險因素的管理與控制,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將風險限制在可控范圍內。與此同時,根據風險動因分析的結果,建立健全企業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完善企業風險分析、評價和管理制度,提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
傳統的&利潤最大化’和&每股收益最大化’等財務管理目標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經營活動風險。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收益,脫離對經營決策風險的分析,會導致企業偏向于選擇高風險項目,而放棄最適合企業現狀的項目。一旦投資失敗,將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基于貨幣時間價值理論、風險收益理論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理論,現代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管理層決策必須圍繞有利于提升企業價值的目標來開展。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的風險,也是管理層決策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三、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的類型及特征
(一)企業財務風險類型與特征
資金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財務風險的重點就是資金運行的風險。按照資金在企業運行的狀態,可以將企業資金活動分為籌集資金、投入資金、消耗資金、回收資金和分配資金五個方面,那么企業的財務風險則主要為資金的籌集風險(資金的籌集)和投資風險(資金的投入、消耗、回收與分配)。籌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籌集資金的實際情況與預期的差異,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及資金結構期限等等。按照資金來源,企業所籌集的資金可分為自有資金(權益融資)和借入資金(債務融資),所引起的風險可分為債務融資風險和股權融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不合理會影響資金結構、資金成本與公司投資項目不匹配,進而影響資金償還和投資收益率的實現。這說明企業的籌資風險與投資風險實質上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影響企業投資風險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市場環境的變化、投資決策的失誤等。財務風險是經營活動的結果,而企業經營活動不僅要受到內部經營因素的制約,還受到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企業財務風險既受外部客觀環境的影響,也有自身主觀決策的因素,企業不可能完全消除財務風險,只能采取各種有效手段來盡可能規避財務風險,這體現了財務風險的客觀性。企業財務風險體現在整個資金運動過程中,企業僅針對某項財務活動進行管理是達不到風險控制的目的的,這要求管理層從公司整體經營活動出發,一方面分析企業各項財務活動及其風險動因,另一方面要對企業風險活動進行全面管理,以點帶面,協調統一管理。
(二)企業稅務風險類型與特征
根據企業稅務工作流程,可以將企業稅務風險分為程序風險、申報風險及其他稅務風險三大類。稅務程序風險主要是指企業未按照國家稅收法規的要求繳納企業應當承擔的稅務成本,存在漏繳、少繳行為,或者因稅務工作質量較差導致企業多繳稅款。納稅申報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納稅申報過程中沒有遵照我國稅收法律的相關規定進行申報而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主要包括:少申報納稅風險、多申報納稅風險及未及時納稅所導致的風險。其他風險指除納稅程序風險、納稅申報風險外出現的稅務風險。稅務風險往往與企業稅務籌劃活動相關聯。作為盈利主體,企業管理層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與成本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稅務成本的最小化。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對企業納稅行為進行了強制性規定,企業與稅務部門的信息不對稱滋生了管理層偷稅漏稅的動機,從而產生企業稅務風險,這說明稅務風險具有必然性。這一點與財務風險的客觀性具有相似性。但是這種必然性與財務風險的客觀性存在較大差別,稅務風險是基于稅法的相關規定和企業管理層偷稅漏稅動機決定的,具有較強的主觀意愿,而財務風險由外部環境和經營決策兩者共同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三)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的類型及特征比較
財務風險和稅務風險同屬于企業經營風險,具有風險的基本特征!!!不確定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然會面臨這兩種風險。同時,兩種風險都屬于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所產生的,符合收益風險均衡的原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較高的財務風險和稅務風險通常具有較高的收益率,較低的財務風險和稅務風險,導致企業采取更穩健的財務政策,耗費更多的資源在納稅活動中,導致企業取得更少的收益。雖然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均客觀存在,但產生稅務風險的原因則更具主觀性。財務風險是企業在市場環境中運營引發的資金運動風險,其客觀性主要取決于社會環境、經濟發展速度、市場競爭程度和競爭對手決策的不確定性以及企業經營投資決策的正確性。投資者并不能考慮所有的風險,即使考慮了所有風險也無法完全避免全部的風險,這導致企業必然要面臨部分的財務風險。
四、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成因的關系
(一)企業財務風險成因
風險動因是指引發風險的根本因素。根據要素來源的不同,可以將企業財務風險動因分為外部動因與內部動因。外部動因主要包括社會經濟因素、社會政治因素及其他外部環境因素。根據制度經濟學中交易成本理論,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其經營活動與外部社會經濟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社會經濟是處在高速增長階段,還是穩步發展或停滯收縮狀態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外部社會經濟環境為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也為企業籌集資金提供了渠道,社會經濟的好壞必然影響企業的籌資與投資活動,從而影響企業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的內部動因主要包括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其中決策失誤、管理能力和內部控制體系都是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企業內部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都會直接關系到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投資風險與籌資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的外在表現形式,其根本動因是企業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內部控制體系。
(二)企業稅務風險成因
企業稅務風險來源與納稅環節、申報環節與籌劃環節,受外部稅務環境的影響非常明顯,宏觀納稅環境是企業稅務風險存在的前提。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了企業納稅程序和納稅依據,而企業的財務狀況決定了企業應當繳納稅負的多少。一方面,外部稅務環境是影響企業稅務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會對企業納稅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企業財務狀況越好,其規避稅務風險的動機越強,對稅務風險的容忍性越小。但企業經營狀況較差時,企業會有更大的動力進行更有風險的稅務籌劃,甚至偷稅漏稅。此外,與財務會計準則相比,稅法更具剛性和強制性,其與企業財務準則的差異越小,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就會越小。與財務風險類似,企業稅務風險也受到內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企業經營納稅風險,稅務籌劃風險,人員素質因素以及公司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
(三)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成因的關系
企業經營活動和外部環境都會對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產生重大影響。這兩種風險是企業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社會政治因素等都會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而這也會影響到企業稅務活動。當宏觀經濟環境不好時,政府往往采取更嚴格的征稅手段,加大了企業稅務風險。對于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的內在動因方面,管理層風險防范意識、內部風險控制制度、財稅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風險意識等因素對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財稅人員是企業財務活動與稅務活動的直接操作者,通過提高財稅人員的專業能力、職業素質及法律法規意識,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程度地規避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與此同時,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還受到內部風險控制體系的影響,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能夠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避免因人為因素所導致的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因此,企業應當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增強管理層的風險防范意識,通過建立相關制度使企業經營活動程序化、流程化、標準化,盡可能規避因人為因素所導致的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雖然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之間存在重要的聯系,但是由于兩者風險特征不同,在風險動因與風險管理方面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兩者差異性主要體現在風險業務活動不同。財務風險主要是資金運行風險,包括資金籌集、資金使用、資金回收與資金分配等環節,而稅務風險則主要體現在納稅程序、納稅申報及稅務籌劃等環節。企業在納稅過程中,未嚴格履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使企業喪失了原本可享受的稅收收益,并可能因未嚴格遵照稅法的相關規定而面臨稅收處罰。稅務風險是企業違反稅法規定的風險,而財務風險則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經營風險,兩者的性質存在較大不同。
五、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綜合防控制度設計
(一)提高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的識別能力
基于風險的客觀性特征,企業無法完全消除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在這一前提下,企業應當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提前確認風險因素,才能夠提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企業風險。基于風險管理理論,識別風險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兩種。其中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特爾菲法。定量分析法則主要通過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分析與解讀,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為發現風險因素提供數據支撐。對于報表分析,不僅要做靜態的數字分析,還需要通過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通過各種指標來觀察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搭建有效的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預警機制
風險預警機制是指對企業可能要面臨的風險進行提前預判與報警,為企業防控風險提供時間。風險預警機制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供企業控制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的能力。為了使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運行,首先應當建立完整的風險預警機構,具有完整的風險控制組織架構。企業風險預警組織應由熟悉企業內部流程與實際業務的管理層和技術骨干組成。通過建立風險預警制度,能夠有效監控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提前評估和處理風險。在對風險進行預警和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管理層應堅持重要性原則,將主要精力放在可能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來,提前做好控制措施。
(三)提高企業風險協同防范能力
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屬于企業經營風險的一部分。在對風險進行協同防范之前,首先要對風險動因進行了解和分析,這要求企業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分析財務活動與稅務活動的具體內容,明確風險點,評估風險對企業目標的影響,以及針對這些風險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企業財務風險與稅務風險并不是完全獨立的,企業稅務活動往往受到企業財務活動的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對于企業稅務活動具有重要影響。同時,稅務活動往往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的一部分,在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防范時,應當考慮相關措施對稅務風險的影響。提高企業管理層的風險防范意識,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素質,提高稅務籌劃涉稅風險的可控性。
(四)完善財務風險控制制度
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直接結果。首先,應當建立合理的監督激勵機制,確保企業管理層遵照股東意愿合理控制財務風險。其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投資決策機制,確保企業資源分配利用合理,盡量避免決策失誤導致公司財務風險。建立有效的投資決策機制,一方面要有規范的投資決策程序,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運用科學的數據分析模型對項目進行定量決策,不可隨意定性判斷。再次,在決策過程中,要根據企業實際的資產狀況合理配置投資資源,不僅要考慮投資機會和風險,還要考慮企業的發展目標、戰略,同時要匹配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最后,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制度,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機構、人員職責、風險管理程序等內容的規定,使企業通過制度來控制風險。
(五)完善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制度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往往更加關注財務風險,而忽略了對稅務風險的重視。企業首先應當提高管理層對稅務風險的重視程度,如果管理層不對稅務風險予以關注,那么就失去了控制稅務風險的基礎。提高管理層對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是企業完善稅務風險控制制度的基礎。其次,應當對企業涉稅活動進行仔細梳理,分析稅務風險動因,明確企業稅務風險,評估風險對企業的影響。通過培訓、交流等手段,提高企業辦稅人員的能力,強化其在稅務問題方面的溝通交流能力,以控制企業操作層面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曹德芳、曾慕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何慶光:$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的防范和化解%,$經濟與社會發展
[3]孟祥霞:$關于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的思考%,$財會研究
[4]李勝、傅太平:$論企業的全面財務風險管理%,$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