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設計趨勢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7: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驗室設計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實驗室設計趨勢

篇1

關鍵詞:情景化 民族化 意義化 趨勢

1 引言

在人類進入21世紀體驗經濟時代下,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已經從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向提供定制化的服務轉變,人們對個性化表達自我的產品越來越期待。個性化或個人特有的生活風格的突出時代已經到來,產品需求的變化預示著情景化設計時代到來。

2 產品設計趨勢發展

需求的變化預示著設計時代的變化。伴隨著物質產品的日益豐富,科技高度發達,產品設計亦從早期的理性設計時期,經歷了感性設計時期、體驗設計時期,過渡到今天我們所提倡的高概念設計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消費者除了關心產品的有用性、易用性之外,還會關注產品與人的情感價值,產品與環境的和諧關系。由此情景化設計理念應運而生。

3 情景化設計

情景化設計,包含情化設計和景化設計。主體是情化,關注產品與人的情感關系。客體是景化,關注的是產品與環境的和諧關系。第一是觸景生情,情化因景化而生;第二是情景交融,景化因情化而入,最終是要達到互溶的境界。

人們對個性化自我化的生活風格、品位的強調和突出,提出“將你的生活環境個性化”。當今生活的事實是當我們在電腦面前工作的時間越長的時候,手邊的咖啡杯的設計就越顯得重要。情景化設計使人們和產品的交互性達到更高層面,將促使非物質化消費在精神層面上日臻成熟和完善,促使人、物、環境三者之間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達到更加和諧的狀態。

4 情景化設計趨勢

趨勢的本意是指事物發展的動向。設計趨勢的研究就是為了給產品設計的未來發展指出明晰的方向。在當下,設計者的作用不僅僅是創造新產品,來服務于一個非物質文明,而是要維持一個絕對和諧的可靠環境。一方面人與產品的情感關系是與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等息息相關,只有適合民族特性的產品才能在勾起消費者內心深處的精神情感回歸;另一方面在非物質文化社會,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不再是有用和好用,更希望具有擁有之外的意義。正如雅各布?尼德曼所說:“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探尋生命的意義,而不是為了享樂。只有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產品是人與環境相互關系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媒介,產品所傳達和表述的意義就是人對自身意義的外在表現理解。意義、目的、更深的生活體驗才是當今的主體。由此可見民族化特征和意義化特征是情景化設計的兩大重要發展趨勢。

4.1民族化特征趨勢

民族化特征即National Characteristics指一個民族的民族特點,即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與其他民族的不同點。它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

民族化特征表現在六個方面:共同的歷史淵源、共同的生產方式、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風俗習慣、共同的心理認可。

民族化特征趨勢是指在產品的情景化設計中表現為經典符號化、習俗化、歷史文脈化三大主要方面。(1)經典符號化是以傳統文案、紋樣為基礎演變為適應現代審美的象征符號。在現代家具設計中,常常借鑒古典家具中的經典符號來演繹新的時尚家具;(2)習俗化常常從研究人的習慣、生活方式等來發現人類最自然的產品使用方式,以便更加的切入到人類最為淳樸的原始情感中。例如IPHONE、IPAD最先推出來的以手指翻頁的操作方式,符合了人類長期以來養成的閱讀翻書習慣,一經推出就立馬獲得了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取得了不菲的商業價值;(3)文脈一詞,最早源于語言學范疇。它是一個在特定的空間發展起來的歷史范疇,其上延下伸包含著極其廣泛的內容。從狹義上解釋即“一種文化的脈絡”。產品的歷史文脈化就是指在產品設計中能尋找到歷史淵源、使用族群的共通心里認同,重點體現在產品的人文精神。

以韓國產品特征為例。韓國人表現得很強悍,其實強悍外表底下是溫柔與情感洋溢。在設計上的表現是在設計的同時注入民族服飾柔和的線條及蘊含情感的濃烈色彩。因此韓國的設計非常強調“線條柔”和“情感烈”?!熬€條柔”在產品設計上常常表現為曲線線形特征;“情感烈”在產品設計上常常體現為表達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特征或表達本民族風格的特征。以粉紅的色彩和可愛的造型潛移默化的表達該類產品的特征。我們所熟悉的韓國文具設計其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圓滾滾的電風扇、喊救命的水塞、繞來繞去的讀書燈、隱身化的書托等等。

4.2意義化特征趨勢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學者羅納德-英格爾哈特認為:高度發達的世界運行規律變化十分微小,人們的價值觀正從物質主義向后物質主義逐漸轉變。同樣,商業周期也經歷了數量革命、質量革命、廉價革命,當今已進入意義、目的等更加深遠的生活體驗革命。

體驗經濟時代,人們以追求“希望擁有”的產品為自己的述求,產品也越來越表達消費者的情感和品質。從能用的、可以用的到有用的、易用的和想擁有的產品,在當下,人們要的是擁有之外的意義,產品的含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意味深遠的特征將是未來產品的重要發展趨勢。

意義的本意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產品的意義化特征趨勢在產品的情景化設計中表現為情趣化、象征性、語意化等三大主要方面。(1)情趣化以個人的性情和志趣為中心,通過產品表達個人獨特的風格。因而色彩情感豐富的產品常常受歡迎。與以往注重物質性的實體產品相比較,人們越來越親睞具有含義性的產品;(2)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榮格先生在研究人類心靈時發現: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有無數的象征符號,這是人類心靈的需求。產品的象征性就是借用這些象征符號來契合用戶無法用言語述說的內心情感,從而獲得消費者的價值認可。(3)語意的原意是指語言的含義。產品的語意化是指產品所包含的含義。一方面通過造型語言的明示傳達體現產品的主要功能和操作使用方式;另一方面表現為產品精神內涵,在更深的層面上與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產生共鳴。

正如創立于1921年的意大利阿萊西公司,它并不是單純的某類產品的制造商,也不是單純的一個專注于某一產品領域的設計工廠?,F任的公司總裁阿爾貝托?阿萊西從1970年來一直掌管公司,就從沒有承認過公司是一個廚房桌面產品的制造商。他理解的阿萊西是一個研究和應用藝術的實驗室。有著濃烈色彩的意大利風格,其設計也和意大利人民一樣:具有浪漫的生命意義追求,多情而浪漫、喜好而追求新奇、刺激而激進與高品位。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品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微小部分,注意力從來都沒有放在這些微乎其微的產品身上,但當你在擺設自己的家居或走動時,就會不知不覺地使用這些家居用品,而這些家居用品卻能使我們在做家務時,把事情變得更輕松簡單、更加饒富趣味,使我們覺得做起家事來更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以這種注重生活創意的態度而聞名于世的阿萊西公司,設計出顛覆傳統家庭用品的許許多多產品,每一件精心設計產品的背后,都包含了阿萊西充滿幽默的戲虐趣味與詩意的感性體驗。(如圖一)

透過此現象,阿萊西帶給了我們目前生活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生活――真實而感性的生活。設計給人類帶來的幸福還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讓人們在購買、使用和擁有產品時能夠覺得有意味;另一方面是要讓人感受到某種含義(象征意義、啟發意義等)。只要我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生活記憶,也一樣的可以打動他人。正是這種情感的共鳴和情感的同感,為我們的產品注入了如人類般多情的特質,也使產品的表達更加具有深刻的含義――意味深遠。

來自法國的著名設計師菲利浦?斯塔克在阿萊西看來是他設計理念的最好執行與傳達者,幫助阿萊西實現了產品的多種夢想。菲利浦?斯塔克亦是阿萊西的重要設計師之一,他為阿萊西設計的產品,表現得十分簡潔、務實而客觀,但卻又不乏生氣,因為他的善于聯想,把一些人們覺得很熟悉、很親切的造型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引入到實體產品中去,讓人不自覺地跟著設計師的情緒和感情走(如圖二)。因而產品的表現越來越意味深遠,就更加值得消費者去慢慢的品嘗和發現。

總之,人類對幸福感的追求已經從喻悅的生活、有益的生活過渡到有意義的生活。對意義探索的產品設計一定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特質。

篇2

【關鍵詞】新媒體;文創產品;設計趨勢

一新媒體發展現狀

新媒體泛指區別于以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傳統傳播載體的新型傳播手段總稱,簡單地說,新媒體是一種媒介環境。一般來說,新媒體具備以下特點。第一,價值化。媒體本身具備的價值與所傳播內容的價值性是新媒體發展的重要評價內容,媒體作為信息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而在其載體上進行傳遞、擴散的內容信息同樣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兩者價值有效融合,共同推進新媒體向前發展,二者缺一不可,弱一不可。第二,原創性。新媒體在傳播手段和傳播內容上的創造性共同表現為一種原創性,是手段和內容相互影響和促進形成的結果,這種原創性是新媒體創新能力的核心動力。第三,影響力。影響力是評價媒體效果的重要標準,新媒體的發展將當今的媒體影響力推進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各種媒介終端設備、表現手段幾乎將每一個人帶入到新媒體環境中,目不暇接的熱門話題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極大地影響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相互關系。新媒體在這樣的影響力下不斷調整,發展出適合未來媒體發展的形式和內容。第四,可持續性。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應變性和可持續性。新媒體是基于傳統媒體發展出來的,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中不斷自我迭代,不斷調整以適應更具創新力、效率的現代媒體環境。

二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中國文創產業起步較晚,但是基于我國悠久的歷史傳承、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快速增長的文創消費熱情,文創產業發展已經納入國家戰略層面,高附加值的文創產業已經成為國內經濟增長中的亮點。然而作為文創產業的主要載體,文創產品的發展卻遠落后于行業的整體發展,文創產品設計現狀呈現以下幾種狀態:第一,“IP搬運工”?!癐P”是新媒體環境下關注度極高的一個詞,這里的“IP”指知識產權,大量的文化周邊產品便是“IP”的直接載體,如日本經典卡通形象之一“哆啦A夢”,是動漫周邊產品中炙手可熱的大“IP”,目前為數不少的中國文創企業,正在通過不斷購買知名“IP”的方式開發文創產品,此類文創產品可以迅速被市場接受,被消費者認可。但從根本上說,此類文創產品的共性是重產品弱創意,處處受制于版權方,更有甚者因為版權方的頻繁授權,而導致文創行業內部同類型產品間惡意競爭,進入低價低質的惡性循環。第二,“到此一游”?!暗酱艘挥巍笔俏覀兪熘囊环N旅游生態,和在標志性旅游景點合影留念的習慣一樣,中國游客的傳統消費習慣之一就是購買當地“土特產”,也就是旅游紀念品。傳統旅游紀念品都給人一種“雞肋”的感覺,放之無用,棄之可惜。究其原因,主要是同質化現象極為嚴重,在泰山買到的旅游紀念品,到了廬山一樣可以買到,唯一的區別是把“泰山”兩字換成“廬山”;在海南三亞銷售的貝殼紀念品也許和北戴河銷售的一樣產自浙江地區。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粗放型發展,缺乏基本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原創意識,過度商業開發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第三,“貼圖”設計。中國傳統文化極其深厚,其中大量的符號蘊含了先輩的智慧和審美,如寓意喜慶和睦的“雙喜”,寓意時來運轉吉祥如意的“回紋”,更有蘊含著深厚哲學思想的太極“陰陽魚”等,無一例外都是代表中國文化的標志性符號;然而當下文創產品設計呈現出一種濫用中式傳統符號的現象,為了文化而文化的產品設計并不鮮見,大量的文創產品設計表里不一,對傳統圖形符號的濫用更多的是因為對傳統文化的不解,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感,誤導消費者。

三充分運用新媒體的文創產品設計趨勢

利用新媒體手段,文化傳播和創意產品設計可以更加科學、精準、有效地結合,消費者對個性化、符號化文創產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未來文創產品設計會著力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品牌優先原則。從“IP”熱中,不難看出消費者對于目標消費的熱衷程度。未來文創產品設計首先要著眼于品牌建設,品牌是最大的“IP”,對于品牌的理解有助于設計師和消費者相互溝通。品牌是設計師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品牌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靈魂,是消費者對產品所產生的價值觀體現,打造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創產品品牌是未來文創產品設計的當務之急。這一點北京故宮博物院走在了前面,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以及故宮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被廣泛認可,這個“IP”已經深入人心。第二,差異化原則。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千差萬別,各民族大融合,文化習俗差異迥然,文創產品設計應該更接地氣,深挖不同文化習俗間真正吸引人的內容,利用新媒體的高效傳播能力,通過文創產品設計吸引更多的人對當地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旅游紀念品升級成地域文化創意產品,不僅有線下文創產品,更要打造線上文創產品,推陳出新,在市場的管理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原產地限定措施,即哪里的文創產品只能在哪里賣,最大程度保證專屬性和不同地區文化間的差異性。第三,傳承性原則。充分發揮新媒體環境的多層次、多樣化傳播手段,將文化、知識點更高效地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受眾對傳統文化、傳統符號、傳統知識等有更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提升大眾對中國傳統審美的理解,只有基于對傳統美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對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有著更為豐富和綜合的理解,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需要積極的引導和傳承;文創產品設計從業者更加需要利用新媒體從更豐富更深層次的角度發掘文化符號背后的故事,將文化內涵用通俗易懂并且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提高文化歸屬感。綜上所述,充分運用新媒體環境所帶來的便利性,將文創產品設計與新媒體充分融合,順應時展需要,力爭打造有著中國金字招牌的現代文創產品。

參考文獻

[1]樊幸,張道海.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J].包裝世界,2016(3)

[2]楊淳.系列化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2)

篇3

關鍵詞:設計驅動模型理論 北歐家居 創新機理 品牌

中國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12-0076-002

1 引言

創新是社會經濟不停向前發展的源動力。1982年,意大利學者GiovanniDosi公開發文總結了實體經濟的兩種主流創新模式:技術驅動型創新模式和市場拉動型創新模式。技術驅動型創新模式強調企業通過擁有高門檻的新技術來獲得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市場拉動型創新模式則是典型的與產品傳播相關的革新途徑,即市場首先出現需求,企業及時反饋響應需求。2003年,意大利學者R Verganti通過對意大利本土企業樣本研究,提出第三種創新模式――設計驅動型創新模式,此創新模式的革新動力源為設計。

2 設計驅動模型

創新活動中,企業有三個重要的信息源:用戶需求、技術機會和產品語言。設計驅動型創新模式中,產品語言是三個信息源中的主力驅動項,如下圖1,產品語言主要指能夠傳遞特定信息的標示和象征符號,在社會、文化和語義學層面驅動過程,屬于語義學范疇的內容。產品過程革新是典型的產品“不可捉摸特性”的螺旋式上升。首先產品語言為用戶需求創造特定信息和象征符號,這與傳統的根據用戶需求編譯產品語言有本質區別,前者的核心動力源于設計人員,設計人員設計未來,設計一種可能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的可能性,而后者的設計創意動力則源于用戶研究。在設計驅動創新模式中,技術機會為產品語言的創造提供支持。R Verganti發現意大利本土企業中,使用這一創新模式的成功案例非常多。例如:意大利燈具品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率先提出從“設計燈具”到“設計光線”的理念轉變,這一理念很難通過研究用戶而產生,因為用戶善于反應現實問題而不善于假設,而設計師充滿著對未來的假象,因此該理念將設計對象從燈具產品轉換到光線,與之相應的象征符號、內容和形態都產生了巨大變化。(圖1)

設計驅動的創新結果是通過設計前期對信息挖掘并整合組織成為知識所產生,那么設計驅動創新的信息應該從何而來?如何將信息轉化為知識?那些設計咨詢公司的創意內核又是什么?是什么能夠讓咨詢公司不斷產出支撐創新戰略的豐富創意?

設計驅動的產品語言研究所采用的視角和方法有別于傳統市場研究和對特定群體的研究,不倡導使用耗資較大的人種志研究方法和技術。因為研究人員認為用傳統的方法很難獲得突破性的產品語言,市場很難通過拉動而產生突破性產品語言,設計人員需要對可能出現的未來進行預測和展望,從而提出一個新的產品語言,而且這個產品語言恰好能夠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新的產品語言在現有的社會文化模式中發出微弱信號,研究人員捕捉到微弱信號并且進行設計放大,再選擇契合企業價值需求的信號,最后將產品語言賦予在新產品設計上。因此設計驅動研究的流程如下圖2。橫坐標表示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量為先收斂再發散,歷經三個步驟:社會文化趨勢研究、產品語言提取和產品設計。

3 北歐家居品牌研究

3.1 北歐家居樣本選取

家居行業具有完全競爭性屬性,低門檻使大部分企業無法進入技術驅動創新型模式之列,在北歐家居行業中,經典的市場拉動型企業lkea將低成本的價值主張演繹得淋漓精致。同時,北歐的家居品牌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為了應對全球競爭,通過研究北歐的三十家家居企業發現,21世紀后,72%的企業采用設計驅動這一戰略建設其品牌特性。本研究選取了7家北歐家居品牌作為研究樣本,通過繪制每個品牌的情緒模板來提取企業品牌特征關鍵詞語言,再通過繪制品牌地圖、關鍵詞語言研究反推社會文化模式中的趨勢信號,最后再宏觀分析北歐家居品牌的設計驅動格局和機理。

北歐的家居品牌眾多,市場成熟。本研究通過網絡調研的方式,從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選取七家知名家居品牌,選取樣品時遵循3點標準:(1)該企業有明確的創新設計理念;(2)該企業有顛覆性的設計作品;(3)該企業與設計師互動行為頻繁,設計師是企業的主要合作對象。因此樣品列表如下表。

3.2 樣本關鍵詞研究

本研究階段結合文案研究繪制每一個品牌的情緒模板圖,從而提取品牌的設計特征關鍵詞。以下列舉littala和Ferm Living兩個品牌的情緒模板及設計特征關鍵詞。情緒模板分別見圖3和4,littala的設計特征關鍵詞為有機、自然,設計圖案源于森林和童話,該品牌善于采用河流、山川等抽象的有機曲線來塑造輪廓,材質機理透露出純真清澈。在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結果中,littala與Apple、BMW、Louis Vuitton、Google等品牌一同入選,且是唯―入選的家居品牌。目前littala已經成為代表芬蘭設計水準的國家級品牌。Ferm Living的設計特征關鍵詞為幾何,圖案為幾何重復或疊加,外輪廓造型以簡單幾何為主,善用柔和淡彩。ferm在丹麥語的意義就是“巧妙”的意思,而且特別是用來形容品質極佳的手工制品。所有產品都有濃厚的北歐風味,用上簡單的線條及繽紛的顏色,具有強烈的幾何感。(圖3、圖4)

3.3 基于設計驅動模型的北歐家居品牌樣本地圖繪制

本研究以商業性對應藝術性,功能性對應情感性來繪制樣本地圖。品牌商業性主要用實體店數量來評測,數量越多說明商業推廣傳播度越大。商業對應藝術還有一項重要的區別在于,商業產品的可復制性較高,工業化生產程度高,而藝術產品的可復制性較低,手工藝程度高。因此在繪制樣本地圖時,設定X軸為功能、情感,Y軸為商業、藝術。X軸上分為10個等級,從-5至5,越靠近-5代表越接近強大功能性,越接近5代表情感傳遞越強。設計調研問卷并且分發給三十位設計專業人士打分。然后根據所收集的數據分別計算出X軸和Y軸上的平均值,并且給每一個品牌定位并繪制地圖,見圖5。

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研究發現2000年之前創立的品牌經歷了市場拉動向設計驅動轉變的過程,而2000年后創立的品牌便直接進入了設計驅動模式的運作機制中。因此在繪制地圖時試圖展現出這一變化,地圖中灰色地帶為2000年以前企業的地圖定位區域,橙色則代表較新的定位區域。

3.4 北歐設計驅動型家居品牌的創新機理

機理指為實現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統結構中各要素的內在工作方式以及諸要素在一定環境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運行規則和原理。本研究通過案例研究和歸納反推,總結出北歐家居企業在走設計驅動型道路日寸的運行方式如下圖6。共經歷了四個階段,首先研究未來,預測趨勢,然后確立品牌的生活風格,在堅持這一生活風格的基礎上提取該生活風格的語言描述關鍵詞,該語言不僅指導未來的產品設計,同時也是品牌堅定不移的設計方針,最后再設計出豐富的產品家族。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選取了7家北歐家居企業作為樣本,并基于設計驅動模型理論對其品牌創新機理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1)基于設計驅動的理論模型和流程獲取了北歐設計驅動型家居企業的運行方式;

篇4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設計;實施研究

區域活動指是根據幼兒的年齡,在一定的區域內投放一些活動材料,從而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讓幼兒通過游戲認識周圍的世界。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輕松的活動空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材料,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完成自我探索、自我認識、自我學習,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設計教案

(一)活動目的

大班的孩子語言能力和身體活動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所以活動的范圍比小班的孩子更廣,他們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為了幫助大班幼兒在認知、情感、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活動區域設計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大班幼兒的生理和身體特點,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促進幼兒獨立自主性的發展,進一步發展大班幼兒的與人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名稱和內容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設置了一個區域――《小不點超市》,在區域內提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模擬一個超市場景,比如超市里有廢舊飲料瓶、包裝盒、包裝袋、紙巾、文具等內容,并根據這些內容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然后讓孩子學習這些物品的名稱、性質和用途。然后讓孩子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游戲,并使用貨幣去購買相應的物品,讓孩子獲得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交流溝通的能力。

(三)投放的材料

廢舊飲料空瓶、包裝盒、包裝紙袋、柜臺、文具、自制錢幣等。

(四)活動步驟

第一步:根據角色,讓小朋友自主選擇扮演角色。扮演超市售貨員的小朋友則讓他們把飲料瓶、食品包裝盒、文具、糖果等擺放在貨架上,老師引導學生按照物品的用途進行分類,并根據商品原本的價格填寫價格。扮演顧客的小朋友,老師指揮他們去自動取款機取款,讓他們到超市自主選擇食品、飲料、文具等,購買的物品不能超過小朋友拿到的錢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錢幣以及他們本身的價格,讓學生對錢幣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購物。

第二步:安排好角色以后,老師讓小朋友分別在各自的崗位上開始正式演練。

第三步:小朋友進入企鵝超市以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如果遇到不了解的物品,售貨員要主動為顧客解答問題。告訴顧客產品的質量、產品的生產日期、產品的用途等等。

第四步:小朋友選購好物品,然后到收銀臺結賬買單。

第五步:購買活動結束以后,讓小朋友分享自己購買的物品,用了多少錢?可以看看誰選擇的物品多,但是使用的錢少。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生活常識,而且讓孩子們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五)活動注意事項:

1.在活動前,老師鼓勵幼兒在家里收集各種廢舊紙箱、牛奶盒、飲料喝,還有各種仿真蔬菜和水果,以及文具用品。

2.其次在活動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

二、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實施

(一)研究目的

幼兒園的大班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關系,孩子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小朋友天天一個人在家里玩,沒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而爺爺奶奶對孩子過于溺愛,使得很多小朋友性格內向,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害怕陌生的環境,上幼兒園不愿意積極舉手回答問題。針對這樣性格內向的孩子。幼兒園老師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讓孩子們變得更加活潑、開朗,適應集體環境。

(二)研究對象

以某幼兒園大班的20名性格比較內向幼兒

(三)研究方法

這一次活動以觀察法、訓練法、調查法、比較法、情感熏陶法等,根據幼兒的特點和音樂水平,做到因材施教。

調查法:從班級任意抽取5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用統一的音樂對孩子們進行測試,測試孩子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了解孩子的興趣、身體協調性。根據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為試驗打下基礎。

觀察法: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并充分收集與研究相關的內容,從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試驗過程中,老師要記錄每一個參與試驗的小朋友的表現。

情感熏陶法:音樂教育其實也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能豐富人的情感,使得學生獲得體育、情感上一體發展。在試驗過程中,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優美的音樂氛圍,激發小朋友的積極性。

(四)研究內容

根據幼兒園大班的年齡特點和音樂水平,從各個層面音樂對性格內向幼兒的積極影響。具體內容如下:唱歌、打擊樂器對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在區域活動內開展唱歌、打擊樂教育活動,并從孩子實際水平出發,觀察每一個幼兒在不同樂曲上的表現,從而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歌舞表演對性格塑造的影響。歌舞表演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對幼兒的要求比較高。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出一些有規律、富有美感的動作,提高幼兒音樂欣賞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從而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

區域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它能為孩子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滿足幼兒多元化的需求。教師在活動中只要做一個引導者、觀察者,讓孩子在一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而滿足孩子個體化差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字:居住區;發展趨勢

導言

近年來,房地產發展方興未艾。上世紀90年代開始風靡一時的“歐陸風格”逐漸失去的昔日的光環。以我國歷史和文化為主題的中式樓盤越來越得到人們期待。同時房地產營銷從單純的賣樓盤轉向更多地關注環境和文化,倡導社區新的生活方式??v觀樓市的風云變幻,我們發現居住區景觀設計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

景觀設計是發展商、建筑師、景觀設計師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動的過程

在提出景觀的概念規劃開始時,就把握住景觀的設計要點。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之中,景觀設計師、建筑工程師、開發商要經常進行溝通和協調。不應像以前一樣先規劃好房子,再做景觀規劃設計。二是,四方互動,甚至先規劃好整體環境,再把房子像種樹的一樣種進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圍合空間,使建筑和景觀能融化在居住區整體設計之中。同時景觀設計必須呼應居住區設計整體風格的主題,硬質景觀要同綠化等軟質景觀相協調。不同居住區設計風格將產生不同的景觀配置效果,現代風格的住宅適宜采用現代景觀造園手法,地方風格的住宅則適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語言的造園思路和手法。

強調環境景觀的文化性,體現地方特征原則

崇尚歷史、崇尚文化是近來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一大特點。但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升溫,開發商和設計師們開始不再機械地搬用西方式園林模式。甚至開始在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居住區的規劃和策劃。他們根據各地方區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過建筑與景觀設計來表現歷史文化的延續性與地域特色。如青島,“碧水藍天白墻紅瓦”體現了濱海城市的特色;??凇耙L海韻”則是一派南國風情;重慶,錯落有致那應是山地城市的特點;而蘇州,“小橋流水”則是江南水鄉的韻致了。這些案例無一不是在傳統文化中深入挖掘,從而開發出兼具歷史感和時尚感的純正的中國風格的作品。同時居住區景觀還應充分利用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創造居住區微地形的起伏變化,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

強調環境景觀的藝術性

90年代以前,“歐陸風格”影響到居住區的設計與建設時,曾盛行過歐陸風情式的環境景觀。如大面積的觀賞草坪、模紋花壇、規則對稱的路網、羅馬柱廊、歐式線腳、噴泉、歐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區環境景觀開始關注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呈現出回歸歷史的發展趨勢,提倡現代造園手法與古典園林相結合,創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又簡約明快的景觀設計風格。

強調環境景觀的共享性與均好性

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應使每套住房都獲得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首先要強調居住區環境資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規劃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能均勻享受這些優美環境;其次要強化圍合功能強、形態各異、環境要素豐富、安全安靜的院落空間,達到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從而創造溫馨、樸素、祥和的居家環境。

使用現代材料

材料的選用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應盡量使用當地較為常見的材料,體現當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幾種趨勢,(1)非標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復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螢光漆、PVC材料,(4)注意發揮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視色彩的表現,(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組合的兒童游戲材料等。當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業主的需求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環境景觀的設計還必須注意運行維護的方便。常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好的設計在建成后因維護不方便而逐漸遭到破壞,因此,設計中要考慮維護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證高品質的環境日久彌新。

結語

居住區景觀設計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宏觀上,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體現出我國歷史及現階段發展的趨勢。微觀上,景觀設計要結合地方特色與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節能、環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創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優秀景觀。

參考文獻:

[1]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

[2]俞孔堅《“反規劃”途徑》2005

[3]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2000

[4]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1998

[5]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

[6]顧姚雙.姚堅.虞金龍.《住宅綠地空間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1

[7]趙錫惟.梅慧敏.江南鶴《花園設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

[8]美.馬斯洛(A.Maslow)《動機與個性》1954

[9]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明日的城市》1922

篇6

關鍵詞 社區服務 服務系統 系統設計 數據處理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6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venient services to commun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future urb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system will continue to be established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improved,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system of intelligent, user-friendly, conveni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of the community convenience service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ervice system. In view of the reasonabl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system service compos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ystem function module,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needs to be solved. It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convenience service syste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mmunity service; service system; system design; data processing

0 引言

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組織聚集在某一區域所形成的一個相互關聯的集體,有一定的地理區域和人口數量,居民之間有著一定社會關系。①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是未來城鎮化建設中范圍規劃發展的必然形式,是區域管理的最小單元。根據我國的社會發展現狀,社區的功能包括: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穩定功能。本文將主要論述社區的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和機構提供生活服務和社會服務),以此來引導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研究。

為維持社區的發展和穩定,現階段社區設有各種層次的管理和服務機構為社區成員提供相關服務。在我國,基層社區管理服務組織分兩種:一種是村民委員會,另一種是居民委員會。②社區服務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社區服務的框架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社區服務框架結構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家園。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中,人們對社區服務能力的追求不斷提高,要求社區服務形成并建立功能全面的系統來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期待它擁有更高端、更快捷、更強大的管理和服務能力。這也是未來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必然發展方向。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的社區服務系統必將引領我們的未來生活。③社區便民服務系統將占據社區服務的未來市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展現自己應有的價值。研究社區便民服務系統具有現實價值和必然性。

1 社區服務系統現狀

1.1 社區服務系統發展現狀

我國現階段的社區服務由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大公社服務轉變而來。④1986年我國才開始進入社區服務探索階段,到1997開始了解和學習國外社區服務發展模式進入發展階段,2011年我國社區服務進入改進階段,2014年我國社區服務正式進入完善階段,社區服務系統開始進行試點建設??萍妓降南拗疲瑢е挛覈鐓^服務系統的相應技術水平相對發達國家落后?,F階段我國社區服務系統的開發和研究還不成熟,不具備規?;瘧糜趯嶋H的能力,有待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信息智能終端等相關技術的出現和發展,⑤社區服務系統的開發應用環境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未來社區服務系統將被廣泛應用于居民生活。相關研究人員也感受到了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巨大市場價值和潛力。

現階段由于對社區服務系統建設投入不統一,功能分散不集中,綜合成本高,導致社區形成完善、有效的便民服務系統較困難。國內少數城市建設了智能化住宅小區,但對于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缺乏整體的規劃和系統性的建設。⑥目前我國針對社區服務做了相關理論研究,社區服務系統也開始進行逐步推廣和實驗。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有關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創業項目,像一些O2O服務平臺、服務系統的軟件開發、智能系統等。⑦與社區服務系統相關聯的幾個方面包括:信息基礎網絡、應用系統、信息資源庫、相關硬件設施,但這些與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實際應用還相差甚遠,因而,對設計高度集成、適應性強、高效率、大規模的系統,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1.2 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對社區服務系統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還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主要問題如下:

(1)系統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系統的信息分散,來源雜亂,大量的信息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沒有有效的歸類,有用的信息需要自己提取,信息的更新不夠及時,且無法實現共享。

(2)系統的集成度不高。每一模塊都相對獨立,沒有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不能形成多功能一體化的服務系統,造成資源的浪費。

(3)數據資源來源受限制。由于系統信息化程度不高,導致系統的數據資源來源散亂,很多數據無法獲取并保存,有效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4)系統軟件開發不夠?,F階段,社區服務系統開發還處于初始階段,市場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導致系統開發的相關人員不太愿意進行相關研究。

上述問題,有待相關技術研究人員進一步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在社區服務系統方面做出突破性的進展和貢獻,才能加快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實踐應用,才能讓人們早日感受到社區服務系統所帶來的便利。

2 社區服務系統設計

2.1 系統構成

社會正處于一個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設計高效、便捷、智能、人性化的社區服務系統。系統的服務功能要求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合理,要立足于廣大人民,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服務,使居民在家就可以有效、快捷地解決問題,并獲取所需的相關資訊和信息。

根據社區便民的服務宗旨,本研究設計了一個功能相對齊全的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系統的模塊構成如圖2所示。

用戶可以通過服務系統操作平臺的用戶中心模塊發送相關服務請求,系統根據請求內容將其發送到相應處理模塊部分社區便民服務網、便民服務中心或社區服務數據庫,發送到社區便民網的請求按照其特征分別進行操作,如果是信息檢索類請求,就對請求進行信息檢索,在資源庫內搜索匹配信息;如果是事務辦理類請求,能辦理的事務就直接處理,不能辦理的轉給第三方;如果是在線咨詢類請求,直接轉給與系統合作第三方處理。發送到便民服務受理中心的請求,由受理中心進行相關服務的處理。發送到社區服務數據庫的請求,如果是數據查詢類請求,就在系統數據庫內直接搜索相關信息;如果用戶要上傳數據,就對數據進行上傳,然后系統進行相關處理。

2.2 系統功能

建立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宗旨是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為滿足這一宗旨,系統應追求以下幾條:

(1)形成統一的社區服務、管理系統,既方便社區管理機構或部門更好地管理社區,又能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2)將醫療服務、日常生活服務、社區事務服務和信息服務等相關社區便民服務集中于一體進行處理。

(3)實現社區服務工作的網絡化、信息化、流程化、規范化,保證社區工作的高效開展,保證居民生活的有序進行。

(4)增強社區居民之間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文娛互動,促進居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了解,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

(5)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模式,讓用戶體驗到服務系統的便捷,并對系統產生信任和依賴。

(6)建立統一、標準的社區服務數據庫,實現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商業鄰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基于以上內容,結合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相互信息技術的發展,本文設計的社區便民服務系統包括的具體功能內容如圖3所示。

社區便民服務系統功能界面主要分四個服務方向:醫療服務、日常服務、事政服務和信息服務。⑧這四個方向涉及到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能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醫療服務,身體不適或疾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為方便社區居民看病就醫,本系統醫療服務部分:就診掛號、就診預約、就診繳費、醫療咨詢、醫療急救、社保報銷和醫療記錄。用戶身體不適或疾病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在系統中選擇服務項,提前在系統中掛號,預約醫生或進行相關醫療咨詢,減少去醫院排隊等候的煩勞,節約時間提高效率。遇到緊急情況可選擇醫療急救,系統自動向醫院發出急救信息。用戶還可在系統中進行買藥或繳費,并通過社保卡進行報銷服務。還可查看相關醫療記錄。

日常服務,生活中經常會有各種瑣事需要處理,比如收發郵件和快遞、叫外賣、預定酒店和賓館等,為方便居民在家就能處理生活瑣事,本系統日常服務包括:快遞收發、外送點餐、衣物干洗、酒店賓館預定、家政服務、生活小常識和服務繳費。用戶可根據具體需求在系統中選擇服務項,選擇衣服干洗服務,會有專門服務人員上門取送衣物,家政服務包括衛生打掃或是請保姆。用戶也可在系統上學習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識。

事政服務,生活在一個社區集體中,社區相關機構會對社區居民進行管理與服務,會有許多行政類的事務需要處理。為方便社區居民處理相關事務,本系統事政服務包括:社區通知和公告、物業管理、物業繳費、家電維修、事務咨詢和社區互動。用戶通過社區通知公告服務了解社區最新通知和相關政策信息或是招聘招工信息。若用戶需要物業服務,比如申請水電氣、有線網絡、車庫或是其他物業服務或是繳費可選擇相關服務。用戶還可以與社區其它居民進行互動,組織或舉辦社區相關文娛活動,加強居民間的相互信任和了解。

信息服務,網絡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服務越來越被重視。為方便社區居民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本系統信息服務包括:網上購物、旅游推薦、天氣預報、新聞資訊、電子圖書館、交通信息、票務預定、在線咨詢和社區地圖。用戶通過系統選擇相關服務,就能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或是購買物品、汽車票、火車票、船票或飛機票,還可以選擇假期旅游的好去處。

3 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實現

社區便民服務系統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工程項目,它所涉及的鄰域多、技術范圍廣、難度要求大,要完整實現其預期的功能和應用效果還需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和突破。本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探討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實現問題。

3.1 信息應用

隨著存儲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信息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社區便民服務系統平臺的應用必須以信息數據作為基礎,系統中每一項服務功能都與信息息息相關,每一項服務都包含信息的獲取、檢索、處理和存儲,只有這樣系統才能完成用戶的服務要求。雖然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真正要準確地去實現它需要解決很多相關問題。系統要獲得準確的信息,必須通過數據庫檢索來獲得。這就需要系統的開發商與各個相關服務方建立互利的合作關系,彼此系統間建立對應借口,使數據能相互共享。讓系統擁有強大信息數據庫的同時,使服務商從中獲利,從而讓用戶得到方便。無法通過服務方獲取的數據,需要開發商自己收集信息數據。

3.2 軟件開發

社區服務系統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實用價值,但其軟件開發方面涉及問題很多。市場上人們比較熟悉的系統有蘋果公司開發的iOS移動操作系統、谷歌公司開發的安卓操作系統和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系統,這三大國外系統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⑨國內在系統的自主研發上比較落后,目前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應用操作系統,即使是被大家熟知的麒麟系統也應用較少。蘋果iOS系統對外界封閉,僅用于自主研發的蘋果產品,安卓的系統平臺是對外開放?;谀壳暗氖袌銮闆r,為增加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體驗感,本文中說設計的系統需要在安卓系統環境下開發。在安卓的系統之上,通過編程來實現社區服務系統的應用。

3.3 硬件配置

一個完整的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硬件配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包括顯示器、中央處理器、存儲器以及其它相關服務設備,需要研發的系統硬件設備很多。在研究社區便民服務的基礎之上,針對快遞服務這一塊,目前已經申請了一項名為“一種采用虹膜識別的智能快遞柜”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152113135125465),展開了對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硬件研究,快遞柜集中固定安裝在社區的指定位置,且由若干柜體組成并與服務系統建立聯系。其它系統相關硬件設備需要技術人員進一步的研究和設計。

4 結束語

社區便民服務系統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它能為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務,使人們正真感受到系統的價值所在。本文介紹了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針對我國社區便民服務的現狀,分析現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結構設計模型,并詳細介紹了社區服務系統的功能界面,最后敘述了系統的實現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全面的、智能的社區便民服務系統,要想其成熟地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需要經過多方面的不斷探索和努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實現將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人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注釋

① 宮林成,薛萍.數字社區信息管理與便民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技術裝備,2008.10(1):16-18.

② 鄭國慶,顧栩穎.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難點與對策[J].生活品質,2014(9):31-33.

③ 顏溯,何艷江,鄭天楠等.基于Android平臺的地基處理軟件開發分析[J].山西建筑,2012.42(1):257-258.

④ 何源.我國社區服務發展現狀與方向[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5.33(2):50-53.

⑤ 吳瀟,李彤h.村鎮社區便民服務系統的規劃設計框架研究[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5.7(2):100-111.

⑥ 宮林成,薛萍.數字社區信息管理與便民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技術裝備,2008.10(1):16-18.

⑦ 鄭國慶,顧栩穎.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難點與對策[J].生活品質,2014(9):31-33.

篇7

體驗設計的背景及含義

1999年,哈佛商學院出版社出版了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H?吉爾摩合著的《體驗經濟》一書,書中指出,體驗經濟時代,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把消費者的參與融人到設計當中,要求把服務作為舞臺,產品作為道具,環境作為布景,力求為消費者營造美好的體驗過程。

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將人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反應層次分為本能層(visceral)、行為層(behavior)和反思層(reflective)。對應到體驗設計,本能層的設計主要涉及產品外形的初始效果,包括視覺、觸覺、聽覺等方面的感官體驗;行為層的設計探索用戶操作時的知覺過程、認知過程和操作過程。反思層的設計主要包括產品給人的感覺,關注的是產品所蘊含的意義。

自然用戶體驗的產生

2008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提出“自然用戶界面”的概念,并預言人機互動模式在未來幾年內將會有很大的改觀,電腦的鍵盤和鼠標將會逐步被更為自然、更具直覺性的觸摸式、視覺型以及聲控界面所代替。事實也正是如此,例如,蘋果推出了一系列采用多點觸控的產品,包括iPhone、iPad、Magic Mouse等;微軟推出Surface及Xbox Kinect;日本任天堂推出了Wii Remote控制手柄及其升級版Wii U 觸控屏手柄;三星于2012年初了融合語音控制、手勢控制及臉部識別三大技術的智能電視。自然用戶體驗已越來越明晰的在產品設計中實現。

然而,自然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并非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79年,Xerox PARC(施樂帕克研究中心)就已經提出了相關的概念。在其廣告中,比爾可以像和助手交流一樣,對電腦發出指令,同時電腦也以非常人性化的對話方式,告訴比爾工作完成的情況。

今天,這種景象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光盤、互聯網、手機,甚至電子手表都還沒有誕生,施樂這種對未來的大膽設想,足以讓今天的我們為之震撼。施樂所描繪的這種場景,正是人與機器毫無障礙地自然交互地場景。史蒂夫?克魯克在《DON’T MAKE ME THINK》中,以“不要讓用戶思考”作為全書的主旨,究其本質,也是為了追求自然的、本能的用戶體驗。這與原研哉等設計師所強調的“設計應當挖掘人的本原的體驗傾向”,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哉f,追求自然的用戶體驗是對之前設計理念的進一步發展,它與人性化設計、情感化設計以及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等設計理念,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

自然用戶體驗趨勢下產品體驗設計的特點

1.情境化的設計

過去,設計往往從解決方案、問題陳述、技術或發開團隊著手,情境化的設計及情境調查的實施,往往停留在理想狀態下。而要實現自然的用戶體驗,產品設計的情境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很多情況下,用戶的說法和行為,并不能完全反應其真實的目標需求。因此,實現自然的用戶體驗,應通過深入觀察和分析用戶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或現有生活狀態,發掘問題或需求產生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上尋找設計的方向。這種方式比傳統的、問題解決式的設計,在優化產品使用體驗方面,具有更本原、更具先見性的優勢。

2.充分發掘用戶的本能行為

自然往往是和人的本性相關的,實現具有自然用戶體驗的產品,首先要明晰人的本能行為。在產品設計中,究竟選擇符合人們的本能反映的方式,體驗設計發展到今天,前者很有可能成為提升產品用戶體驗的突破口。蘋果公司在“自然”體驗上做了很多嘗試,MacOS改變了觸控板的傳統滾動方式,將手指滑動改為和內容一致的方向,這其實是對真實物質世界的準確映射?;蛟S暫時的改變會讓覺得不適應,但實際上,習慣了蘋果系統的用戶往往對其觸控板大加贊賞。這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長遠來看自然的模式會更有生命力。

3.擴大產品的參與性

用戶是體驗設計的主體,用戶的體驗方式可以分為被動體驗與主動體驗。前者更傾向于用戶在被動接受和適應產品的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后者則是指用戶作為體驗設計產品的主體,參與到整個體驗過程中,并沉浸其中,享受產品帶來的滿足感。設計者應讓用戶能夠通過產品感知設計者所傳達的意境,讓用戶樂于參與到產品使用過程中,與產品產生自然的互動,才而讓用戶更直觀地感受到產品,沉浸于整個產品使用過程中。

結語

篇8

關鍵字:知識社區;智慧城市;互聯網+

1研究現狀與問題的提出

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全國城鎮人口比率為53.73%,發達地區的城鎮人口比率超過80%。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導致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同時也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表現為各種社會優質資源的集中,城鎮人口比率越高的地區社會發展越快,社會優質資源越集中,對人口的吸引力越大。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環境的壓力也隨著加大。居民對城市生活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城市問題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變得日趨明顯,而智慧城市是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城市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改善民生、應對社會經濟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研究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城市的經濟發展依賴于城市人口素質的提升,人口素質的提升源于社會發展的外在壓力與城市居民自身自我價值實現的內在需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可以為城市生活提供豐富的服務,通過知識社區的建設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它的發展必將帶來城市居民生活模式的改變。知識社區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也是檢驗智慧城市發展水平的標尺。

2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研究的國內外現狀

知識社區研究是提升智慧城市整體建設的重要一環。國內相關研究在最近幾年達到一個高峰。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社區”檢索全文,檢索結果表明2014年相關的文獻多達14844條,2013年多達142 166條,2012年多達138 507條。文獻檢索結果表明諸多研究都對知識社區予以涉及。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社區”對主題進行檢索時,2014年,文獻數為2475條,2013年為2562條,2012年為2340條。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社區”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2014年的研究文獻僅為11條,2013年文獻僅為10條,2012年僅為11條。相關文獻對知識社區的研究領域多集中在數字圖書館方面。以上文獻的研究都涉及知識社區的概念,但專門研究知識社區的比例卻很小。專門對智慧城市和知識社區加以綜合研究的文獻則少之又少。

國外對知識社區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虛擬社區的研究。研究側重于通過網絡方式和各種社交型軟件為民眾提供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借助于知識社區分享知識、交流溝通。國外關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與實踐開展較早,應用集中于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的智能信息網絡化等。但將知識社區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研究也較少。相關的研究對知識社區如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缺乏相關的文獻與資料,知識社區在智慧城市的實踐中缺少系統性、完整性的研究。

3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對智慧城市的構建

隨著知識社區的發展,知識社區成為越來越多用戶信息交流、知識分享的平臺。知識的交流是知識社區存在的基礎,用戶的知識共享是知識社區向前發展的動力和關鍵。智慧城市是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戰略選擇。城市的出現最初是以人口的集中居住為主要特征,然而這也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根源。有限的空間、有限的資源與不斷增長的需求必然帶來激烈沖突。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無法回頭的今天,如何改善城市生活居住環境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知識社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智慧城市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立足民生,注重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主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是城市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大數據處理、云平臺構建、物聯網普及是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上述技術的普遍使用也存在于知識社區的構建之中,知識社區既是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之一,也是實現智慧城市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的整體建設目標會為知識社區的建設提供方向和指引,知識社區的完善會為智慧城市的規劃和設計提供更加智能和直接的數據支持,是城市公共資源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智慧城市是解決城市問題的關鍵手段,對城市的規劃、建設可以發揮其在大數據記錄和監測的作用。知識社區是解決城市問題的必由之路。

在傳統社區中,物業公司、政府社區、居民用戶、周邊商家、學校、醫院等是社區生活的重要資源,這些資源的質量直接影響了知識社區的建設。傳統社區的功能定位影響了知識社區的主要建設方向和建設內容。在知識社區的構建中,物業公司側重于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利用互聯網技術改善物業服務質量,豐富物業服務內容。而社區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則應利用知識社區的建設,為居民用戶提供更快捷的社區服務,同時通過知識社區的建設可以更好的聯系居民用戶,改善政府和居民的關系。社區的管理協調功能可以利用知識社區的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民主自治功能可以利用知識社區的建設與使用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實;知識社區的建設也為居民用戶監督社區工作提供了有效平臺;通過知識社區建設可以有效地豐富居民的文化娛樂活動。知識社區商家則可以利用知識社區更好地的擴展銷售渠道,提供優質服務。知識社區建設也可以打破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對社區居民關系的遮蔽與束縛,居民可以利用知識社區建立更多的聯系,這對建立互聯網時代的鄰里關系有著積極作用。社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單元,知識社區的建設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單元。傳統意義的知識社區是人們創造、傳播、保存和利用知識的數字環境。而新興的智慧城市中知識社區則是人們生活、溝通、交流、工作的知識平臺。

知識社區的發展為社區內外的群體交流信息、分享知識、共贏共利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知識社區的建設應打破單一平臺的限制,更好地利用現有互聯網平臺、社區周邊城市資源。虛擬的知識社區建設既依賴于實體社區開展資源建設與服務,也需要打破實體社區的地理限制為社區外的周邊用戶提供服務。知識社區的構建可以從用戶、情景、知識、行為的角度對知識社區的行為加以區分,從而進一步研究用戶對知識社區的貢獻度和實際價值。在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之中用戶既是知識社區的受益者,也是知識社區的建設者。盡管不同用戶的內部動機有所區別,但是用戶行為都會對知識社區的建設有各自不同的貢獻。用戶則包括物業公司、政府社區、居民用戶、周邊商家、學校、醫院等個人與社會組織。知識社區的用戶出于受益的內在動機,對知識社區的內容建設、社區資源貢獻度與受益程度成正向顯著相關影響。情景要素則體現出用戶在知識社區中獲得服務與有效信息,知識社區的便捷、快速、互惠促使用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社區的資源建設與信息分享中。知識社區的知識要素體現了智慧城市對知識質量的需求。這些信息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質量與降低城市生活成本。知識社區對信息交流、公共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快速搜索都與用戶的參與度正相關。總之,知識社區的建設需要城市居民和城市社會群體的參與,也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受益可能。

4智慧城市知識社區構建的方案研究

智慧城市中知識社區的建設是以服務城市生活為第一要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們對知識有了更高的追求。學校、培訓組織、圖書館等傳統知識傳播場所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提升自身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為知識社區的建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智慧城市建設會影響城市居民生活的每個領域,從智慧交通到智慧醫療,滲透到城市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建設知識社區是一個信息時展為我們提供的一個機遇。

社區通常是中國社會城市管理的基層單元,劃分是以某個地域范圍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生活在同一社區的居民有更多的共同需求。智慧知識社區的建設容易以此為起點,進而降低建設費用,為知識社區的存在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采用云平臺建設智慧知識社區打破了信息孤島是知識社區建設的重要技術平臺。知識社區通常會打破地域界限,以專業領域、共同興趣等建立知識分享、研究的共同體?;谥腔鄢鞘械闹R社區的架構需要將政府下屬的社區機構、社區的物業公司、社區周邊的商家、社區居民以及社區附近的社會服務機構等城市資源加以綜合利用。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加有效地獲取相關服務,這也是知識社區構建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中知識社區的用戶需要使用知識社區的知識資源,用戶對知識資源的使用頻度、知識滿意程度直接影響了知識社區的知識價值。知識社區的開放程度對知識社區的構建有著2層含義,更好的開放性意味著更快的知識社區普及,知識社區的影響也會隨其普及而影響深遠。而適當的知識社區的知識資源的閉合性,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可以為投資者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優勢,對市場的良性競爭有一定指導性。在知識社區的知識共享過程中如何在開放和封閉之間尋找平衡對知識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知識社區的研究需要明確投資成本、收益手段、知識共享、群體獲益等因素的相互影響。通常認為,知識社區是知識分享的平臺,知識分享行為是知識社區的基本要素。知識分享的過程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公共交互平臺來實現,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知識社區平臺提供了友好的交互空間。分享知識是知識社區發展的驅動力,需要用戶和知識分享行為的相互作用,用戶是需求的獲得者,同時也擔當著知識分享的責任和義務。知識社區的用戶和知識社區的知識分享行為受知識社區服務質量的影響,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對知識社區的影響可以從個人、情境、知識、行為等4個維度進行分析,知識社區的用戶知識分享和知識使用行為存在相互激勵和限制的影響關系。

5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建設的風險

篇9

吸取國外先進經驗,又需計拓思路,追隨時代步伐,以不斷創造適應時代所需的新型居住區。本文就居住區的歷史演變以及發展趨勢進

行探討。

關鍵詞 : 居住區;規劃;歷史;發展趨勢;

一、居住區規劃組織形式的演變

早在奴隸制社會,隨著城市的形成,出現了最早的居住環境的組織形式。如我國周代的“里”,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城市的“坊”,這些居住單位的規模都比較小,且都為單一的居住地區。

到了封建社會,城市規劃和居住區組成單位的規模都比奴隸社會的要大,名稱也有所不同,就我國城市規劃發展史論,這種由縱橫道路網所劃分的方整坊制,與早期運用井田制規劃概念的傳統是分不開的。

進入20世紀以后,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于現代工業和交通的發展,使原有居住組織形式漸漸不適應現代生活和交通發展的需要,例如:

1.在面積很小的街坊內難以設置較齊全的公共服務設施;

2.兒童上學和居民日常購物需穿越交通頻繁的城市干道,易造成交通事故;

3.道路交叉口過多,大大影響了車輛的通行能力和速度;

4.汽車交通帶來的噪聲、廢氣嚴重地影響住宅的安寧和衛生,居住環境質量明顯下降。

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建筑師西薩·佩里以控制居住區內部的車輛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環境的安寧為出發點,首先提出了“鄰里單位”的理論,試圖以鄰里單位作為組織居住區的基本形式和構成城市的“細胞”,從而改變城市中原有居住區組織形式的缺陷。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按居住小區的組織形式先后建成了不少居住小區,至今仍沿用這種組織形式,并對居住區和居住小區的各項用地指標、技術經濟指標及公共服務設施內容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居住組團的基本特征為:由若干棟住宅組合而成,地塊不為小區道路穿越,內設為居民服務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務設施和綠地。

將四五個或更多小區組織起來,居住小區仍保持其獨立性,另外增設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這種住宅區被稱為居住區。他是一個城市中住宅集中,并設有一定數量及相應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地區,是一個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務的社區

二、居住區的組織構成

居住區由基本的物質與精神要素構成,物質是精神的載體,精神則是物質的內涵,具有精神境界的高品位居住環境是造就人們優良品格與素質的重要場所。居住區的規劃設計要科學地運用各構成要素,合理利用土地,精心塑造各項用地的空間環境。

(一)基本要素構成

1.物質要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各類建筑及工程設施。各類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建筑、生產性建筑等。

工程、綠化工程、工程管網、室外擋土工程等。

2.精神要素

人的因素:人口結構、人口素質、居民行為、居民生理心理等。

社會因素:社會制度、政策法規、經濟技術、歷史文化、物業管理、鄰里關系等。

(二)規模分級構成

居住區的規模以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表述,其中以人口規模為主要依據進行分級?,F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按不同的人口規模分為“居住區”、“居住小區”及“居住組團”三級,如“居住區分級控制規?!?表1)所示。其中包括獨立居住小區和獨立居住組團。實態中還有鄰里、街坊、里弄等居住形式,它們都可泛指為居住區。

(三)用地項目構成

居住區規劃總用地包括兩類,即“居住區用地”和“其他用地”。

居住區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綠地四項用地的總稱。其中各用地的構成為:

1.住宅用地

包括住宅建筑的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間距內的用地(含宅旁綠地、宅間小路、家務院等)。

2.公建用地

是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的各類設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屬的專用場院、綠地和配建停車場、回車場等。

3.道路用地

指宅問小路和公建專用道路以外的各級車行道路、廣場、停車場、回車場等。

4.公共綠地

指滿足規定的日照要求,適應安排游憨活動場地的居民共享的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居住小區的小游園、組團綠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規模的塊狀、帶狀公共綠地。

其他用地是指規劃用地范圍內,除居住區用地以外的各種用地,包括非直接為本區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單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設的土地等。

三、我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趨勢

現代住區的8項設計原則有:1.最大限度保護和創造讓人們接近自然的機會;2.提供適于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人們健身運動的機會、場地、設施和條件;3.創造能鼓勵人們社交活動的機會和場所,以增加社區感和鄰里意識;4.創造可供使用者自己選擇和控制的機會,包括私密性;5.提供安全、方便、舒適、易識別、無障礙的人性化社區生活環境;6.減少土地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以維護并保存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7.尊重人們的文化傳統及地域特性,并將其與現代的生活方式與功能需求結合起來;8.設計應有利于房地產的有效增值。

四、結語

居住區規劃設計目標是在“以人為核心”的指導原則下去建立居住區各:功能同步運轉的正常秩序,謀求居住區整體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環境達到方便、舒適、安全、優美的要求。以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并達到社會、經濟、環境三者統一的綜合效益與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衛.突破居住區規劃的小區單一模式[J].《城市規劃》.2001,2.

[2]裘鴻菲, 陳益峰.現代居住區規劃的審美價值取向--以德克薩斯州林地社區規劃為例[J].《規劃師》2006,2.

[3]李旭光.對《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若干問題的思考[J].《規劃師》 2005,8.

作者簡介:

篇10

【關鍵詞】書籍;版式設計;裝幀

自從書籍出現以來,就同時伴隨著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形體式樣,每種書籍都有一定的體式,無一例外。體式是書籍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書籍裝幀設計的對象,版式設計又是裝幀設計重要而常被忽視的內容。

我國最先發明和應用了紙張與印刷術,書籍裝幀藝術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處于領先地位,并形成了本民族的裝幀體系與藝術特色。在書籍形式建立的初級階段,人們就注意到了整體設計的要求。最早的簡冊書,依據內容及使用的需要,編簡有一定的順序。正文前設有空白的“贅簡”,其作用同現在書籍的襯頁;接著是篇名、書名簡,小題在上,大題在下;正文之后附有目錄及序簡,初步具有書籍的編排形式。這時的書籍設計者既是著者,又是編者,還是生產者。所以形式的編排自然符合當時的使用要求。中國在戰國時已用帛來寫字,除簡冊之外已流行帛書。帛書有折疊和卷軸兩種形式。長沙戰國墓發現的楚帛書是折疊式的,長沙馬王堆西漢墓發現的帛書既有折疊式又有卷軸式,卷軸式是將帛卷在一根木片上。東漢時雖已有紙,但當時人們重視帛書而輕視紙寫的卷軸書。晉南北朝時帛書被紙卷軸書取代。用紙寫的卷軸書,也稱“卷子”,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敦煌千佛洞發現的數以萬計的古寫本書幾乎都是卷軸形式。卷寬約一尺,長短不一。在卷首接裱一段絲織品稱之為“縹”,它是由贅簡演變而來的,正文卷上畫有界行,就其所用的顏色分別稱為“烏絲檔”、“朱絲檔”。

由此可見,書籍的技術設計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它的古老來源于中固的書籍設計傳統,它的年輕根植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現代出版技術條件下,未來書籍的技術設計將呈現出以下趨勢。

一、設計手段的多樣化

在出版技術沒有實現電腦化以自訂,書籍的版式設計基本上是手工作業,并且受排版技術條件的制約,無論是字體、字號、裝飾符號,還是版心、行距,都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也就是說良好的設計意圖如果沒有堅實的技術基礎作保證,只能是空中樓閣。在出版技術實現電腦化之后,書籍的版式設計完全可以實現設計手段的現代化?,F在的版式設計己脫離了手工操作的程序,可以把自己的設計思想直接通過電腦來完成,設計效果一目了然。在編排的創意表現中,文字的編排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它生動、直觀、富于藝術的表現與傳達。文字與圖形的配置,已不是簡單的、平淡的組合關系,而是更具有積極的參與性和創意表現性,與圖形達成最佳配置關系來共同表現思想及情感。這給設計注入了更深的內涵和情趣,是編排形式的深化,是形式與內容完美的體現。所以未來的版式設計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二、設計風格的多元化

設計手段多樣化的直接結果就是設計風格的多元化。書籍的版式設計師一門極具個人色彩的設計藝術,它體現了一個設計者的個人文化修養的高低和對同一設計對象的不同理解。在過去,由于受出版技術條件的限制,不同的設計思想被統一的出版技術所扼殺,出現了千書一面的風格。而現在,所有設計者的風格藝術通過現代的設計技術可以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同的設計風格異彩紛呈。如果你對現代的書籍版式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不違反閱讀規律的情況下,書籍裝幀設計的風格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如追求新穎獨特的個性表現,有意制造某種神秘、無規則的空間,或者以追求幽默、風趣的表現形式來吸引讀者,引起共鳴,乃是現在設計風格的流行趨勢。這種風格,擺脫了陳1日與平庸,給設計注入了新的生命。

三、設計人員的專業化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書籍的技術設計是隨著書籍生產的社會化而獨立分工的。在低技術條件下,書籍的生產者承擔著多種職能,既是書籍的創作者,又是書籍的設計制造者,書籍的設計是現在我國許多出版社的文字編輯還承擔著書籍版式設計的任務,而沒有把它當做一種創造性勞動來看待,許多人員不愿評技術編輯職稱。在出版業界,同時還存在著重視封面設計而忽祝版式設計的錯誤觀念,把書籍的版式設計看做可有可無的崗位。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觀念的增強,書籍的版式設計藝術不僅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而且需要專門的設計人員。因為書籍的設計在電腦時代已是專門的技術,也成為書籍市場策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書籍為讀者所接納的條件之一。

四、裝幀材料的高檔化

現代裝幀材料的選用也成為現代書籍設計者必須考慮的因素。在低技術條件下,人們的消費水平有限,書籍的基本功能是閱讀,書籍設計者可用的材料有限,沒有選擇的余地。再加上設計手段落后,裝幀設計材料的選用并沒有納入設計者的視線?,F在的情況不同了,裝幀設計材料出現了專用化和高檔化的趨勢。裝幀材料專用化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個性化的要求,裝幀材料的高檔化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和讀者消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個裝幀設計者,并不是一味追求裝幀材料的高檔化,最重要的是裝幀材料與設計思想的有機結合,使裝幀材料為設計對象服務,把高檔的設計思想融入高檔的裝幀材料中區。

五、結語

書籍的設計藝術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文化和工業技術的水平,也代表這一個時代的文化成就。我們這個具有三千年書籍歷史的國度,已經給人類文化成果的積累作出了極大貢獻。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們的書籍技術設計人員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廣泛汲取現代科技成果,及時把握現代書籍設計的發展趨勢,實現書籍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 錢伯城.圖書編輯學概論[M].上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職工大學,1991.3.

[2] 中國標準出版社.編輯常用法規及標準選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