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護理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護理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護理的特點

篇1

人在不同的年齡時期,心理活動有著明顯的差異,老年人因其各器官功能減退,造成生活及診療護理工作上的不便,更需要護理人員的特殊關懷,同時要求護理人員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在護理工作中通過我們的體態語言、安慰性語言、治療性語言和較好的人際關系去影響、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在二十余年的護理工作中,我們對老年患者的心理變態進行了觀察和探討,并提出了護理對策,現將這方面的體會報告如下。

1 老年患者易產生孤僻、暴躁的心理,要注意語言藝術

有的老年人在家是長輩,在單位曾是領導,有的還在戰爭年代立過功,往往以功臣自居,行為不愿受別人支配,不習慣入院后的“被領導”,感到約束,對有害于自己身體健康的不良做法也不肯改,好發脾氣。對此類患者,醫護人員特別要注意舉止文雅,語言規范,態度和藹、誠懇,注意講話方式及語言的藝術性。要尊重他們,從感官上給他們良性刺激,耐心聽取他們的要求和意見,能做的盡量予以滿足,做不到的要予以耐心、誠懇的解釋,使他們產生信任感,以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不是去教育和改變患者,而是去啟發他們與疾病做斗爭的積極性。在診療和護理過程中,我們還盡量做到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宣教疾病的發生機理、治療原則、注意事項等,這樣就容易贏得老年患者的信賴。比如,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經常宣傳食鹽過量與高血壓的利害關系,幫助老年患者改變嗜鹽過度的不良生活習慣,介紹長壽老人生活經驗和防衰老的措施。

2 老年患者易產生情緒低落、孤獨、悲傷的心理,要注意關心體貼

老年人由于身體衰老、體弱多病,往往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缺乏朝氣,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感很強。有的老年人感到自己患病給社會、子女都帶來了負擔,情緒低落、沉默不語,加上住院后對自己的病情考慮過多,產生恐懼和猜疑情緒,對未來沒有興趣,也沒有寄托。對此類患者,醫護人員要體貼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痛苦,幫助他們尋找生活的樂趣,減輕疾病的折磨,生活上多照顧,飲食給予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3 老年患者易產生情緒改變、喜怒無常的心理,要注意心理疏導

有的老年人性情變化多端,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希望兒女及親朋好友多加探望,能聽到良好的消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時而又感到煩躁,喜歡清靜,不希望過多的人探望,如果兒女親友日久不來,又感到孤獨寂寞,怨兒“不孝”,親友不關心。有的老年人長年不愿離開病房,有怕死感,總感到在家生活不安全等。這些表現都是腦動脈硬化的征象。所以,醫護人員要特別注意了解患者這些錯綜復雜的心理變化,要與他們的家屬密切合作,同時做好同病室患者的工作,讓他們互相關心。我們還經常巡視病房與老年患者談心,征求意見,并且從精神上、生活上給予幫助照顧,使患者從思想上感到輕松愉快,對其疾病的恢復產生促進作用。

4 老年患者易產生過度謙讓、冷漠的心理,要注意情感的交流

人們住院一般都會感到陌生,老年患者更是如此,人入暮年,已歷經人生滄桑,世間風雨,他們的忍受力是驚人的。這就造成了有些老年患者對環境、對疾病淡然處之,寧愿忍受也不提什么要求,表現出過分謙讓與冷漠。護士要特別注意他們的每一細小變化,善于調節他們的生活,把必需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使他們感到方便,不必經常求助別人。另外,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他們多活動。我們要以誠相待,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加強心理咨詢,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解除患者的冷漠情緒,并說服家屬理解患者的心理,多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溫暖,從而喚起患者的熱烈情感,使心情處于最佳治療狀態。

5 老年患者健忘、愛嘮叨,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篇2

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已達到總人口10%以上,達到了WTO規定的老年齡化國家標準,標志著我國已進入老齡化國家。筆者在老年病房工作10年時間,總結了一些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并針對其心理特點進行了心理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希望能對同行有所幫助。

1 臨床常見心理特點

1.1 恐懼、焦慮、抑郁 由于身體的老化、疾病的痛苦、喪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能力,老年人會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的心理變化。

1.2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富于惡性聯想,常把一些無關的病情與自己聯系起來,懷疑和猜測醫護人員及親友對自己隱瞞病情,從而導致精神恍惚,身體疲憊,影響治療[1]。

1.3 孤單、寂寞 抱病在身,子女自立而紛紛離開家庭,老伴年邁體弱或去世,使老人倍感孤獨、寂寞,有被拋棄感。

1.4 煩躁易怒、情緒不穩定 多疑或有絕望心理老年病人,情緒多不穩定、幼稚,心胸較狹窄,好猜疑,好妒忌,自尊心強,易激惹。甚至和小孩一樣為不順心的小事而哭泣,因某處照顧不周而生氣甚至蠻不講理。受到不良刺激立即情緒激動,跟人大吵大鬧。

1.5 自卑、自棄 見于病情較重、療效不明顯或病情反復者。這類病人常較悲觀,不愿與人交談,對治療及疾病的轉歸表現漠然,不積極配合治療,有的病人甚至有自殺念頭。

1.6 偏執、暴燥、自持心理 個性較強的老人常表現為:順從性差、固執己見、不聽從治療和護理安排;心胸狹窄、好妒忌、脾氣暴燥;過強自信心,認為自己年歲大、閱歷深,不愿接受醫護人員特別是年輕護理人員的指導。

1.7 過強依賴心理 情感變得脆弱、敏感,順從依賴,喜歡周圍人對他尊敬,希望子女朋友來探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溫暖,對醫護人員存在很大的依賴心理。

2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以心理科學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為基礎,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以及采用有關心理學的手段,從而影響或者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發揮醫療護理的最佳作用[2]。

2.1 護理措施

2.1.1 收集資料 全面評估患者,詳細收集資料,特別是患者的經歷、生活時代背景、文化程度、對健康的理解程度,深刻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態,才能與老人進行溝通,從而找出個體的心理問題。

2.1.2 環境要求 潔凈、清新的物理環境;舒適、優美的人文環境;輕松、愉快的恢復環境,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復。[3]

2.1.3 幫助老人適應角色轉變 老年人都有很強的自尊心,特別那種往日是工作單位的決策者,具有一定“權力”的老人,在與他們的交談中,舉止言談要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凡事多征求老人自身的意見,聽聽他們的說法,關注他們的想法;鼓勵老人之間互相交流,并創造一些交流的條件:書報角、休閑亭、康復室等,彼此之間能互相傾訴。

2.1.4 尊重、體貼老年人 尊重與被尊重是人類基本需要的一部分。尊重老人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對老人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要使老人感到舒適、溫暖和體貼,要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盡量滿足老人的需要。

2.1.5 爭取親友的支持與配合 幫助患者建立和諧的家庭及良好的社會關系,鼓勵親友勤探視,力求同老人共進餐、共娛樂,使老人能常以愉悅的心理狀態來接受治療與護理。

2.1.6 控制老年人身心疾病的發展 惡劣的心理因素可誘發或加重許多身心疾病,身心疾病的發生又能導致心理狀態的變化,兩者關系密切,如果控制不當,將會出現惡性循環。調動老年人對應激反應的能力,學會保持良好心態的技巧。家庭成員也要盡量保證老人的心態處于一個良好、穩定的狀態。將某些對老人心理刺激較大的問題盡可能地淡化,或者用簡捷的語言、平淡的心態向老人解釋和描述,緩沖對老人的心理壓力,并給予老人身心方面的支持。而對于對疾病敏感、多疑的患者,盡量提供醫學相關的信息,鼓勵查閱資料,讓他們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4]。

篇3

【關鍵詞】老年護理病房患者;心理特點;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38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081-01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老年患者因為生理上的衰老變化和外界環境的改變,在思維、情緒、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適應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老年人對護理要求不斷提高,如何抓住老年人心理特點,做好護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住院時間長,住院期間易產生不良的負性情緒 ,本科是老年護理病房,日常家屬探望時間較少,老人每天面對的是醫生、護士和護工,因此通過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正確評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有的放矢的護理措施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通過我科老年護理病房2012年 1月至7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心理特點的調查與分析,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取得顯著成效。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老年護理病房2012年 1月至7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9~84歲,平均年齡73.4歲;全部為意識清醒且對答切題的老年患者。

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間通過對他們的日常生活護理、治療、健康教育以及漢密頓焦慮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等途徑來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并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

3 結果

40例老年住院患者出現的心理特點可歸納為五種類型:焦慮、恐懼型13例,占32.5%;孤獨、抑郁型11例,占27.5%;自卑、自棄型8例,占20%;失落、多疑占6例,占15%;偏執、暴躁型2例,占5%。針對不同心理問題進行積極干預和有效溝通,我科40例老年患者中87.5%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療的積極性,能樂觀地面對自己的老年生活。

4討論

4.1針對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

4.1.1焦慮、恐懼 焦慮、恐懼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人到老年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經濟窘迫、慢性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這些常是老年人焦慮、恐懼的主要原因。他們會對自己的疾病過分擔心,懷疑是否得了不治之癥,同時由于住院時間長,療效不甚滿意,會出現情緒波動,造成不必要的恐懼感,主要表現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等以致食欲減退、睡眠差。護理:主管醫生和床位護士應在患者入院時熱情介紹自己,耐心、細致地做好入院宣教,介紹一個病房的病友,盡快讓病人熟悉病房環境。護士應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健康狀況,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可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和依賴感,使護患關系和諧發展[4]。幫助老人分析焦慮、恐懼的原因,熱情回答老人的問題并及時幫助解決,指導老人學會自我疏導和自我放松,建立規律的活動與睡眠習慣,理解老年人的焦慮、恐懼心理,鼓勵和傾聽老年人的內心思想,真正從身心去關心老年人。

4.1.2孤獨、抑郁 老年人離退休后從忙碌的工作崗位上下來,一時失去了生活目標,精神上減少寄托,容易導致孤獨、空虛、寂寞,無價值感等空巢綜合征,加快老化過程[5]。老年人由于患有各類慢性病以及退行性病變,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不在身邊,有的喪偶獨居,有的雖然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是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而對老人照顧不周,種種原因使老年人產生了孤獨、抑郁等消極情緒。老年抑郁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老年人抑郁護理工作刻不容緩。護理:醫護人員要經常關心體貼老年人,利用一切機會與老年人多交流,可以聊聊家常,談談過去的生活與工作,使老年人盡量忘記自己是在醫院。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充實精神生活,消除孤獨失落感,從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6]。在病情許可下鼓勵患者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娛樂活動,如讀書、看報、下棋、散步、聽音樂等,可以解除無聊乏味的醫院生活,如果患者病情不允許需臥床休息,我們可以與患者做床邊交流,及時發現心理變化,通知家屬多探視,消除孤獨心理。

4.1.3 自卑、自棄 多見于病情較重,療效不佳或病情反復者,老年人會怯于與人交往,孤獨地自我封閉,看不到人生的光華和希望,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由于自身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降低易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已經沒有用了,生病的同時給子女帶來生活上和經濟上負擔,而出現自卑、自棄的失望情緒[7]。常常表現為悲觀,不愿意與人交往或交談,不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幫助老年人認識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鍛煉其應對能力,提高認識水平,建立良好地人際關系,使他們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和良好地自然狀態[8]。鼓勵老年人參與各項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挖掘潛能,得到一些自我實現,增加生活的價值感和自尊。對于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出現的悲觀和自棄要予以撫慰和勸導,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支持[9]。在工作中克服交流的障礙,對易健忘、嘮叨的老年人不能嘲笑,應像自己的親人般照顧他們,原諒他們的健忘、嘮叨,經常陪伴老人,安撫患者情緒。

4.1.4 失落、多疑 退休后權威性和影響力隨之下降甚至消失,開始產生失落心理,認為自己進入了風燭殘年[10]。懷疑醫務人員刻意隱瞞病情,極為關注醫護人員的講話內容,同時老年人由于大腦皮層的控制減弱,在行為上出現改變,多疑、依賴、易激動等老小孩行為改變。老年患者對病情的變化非常敏感,一旦病情反復或遷延便會產生"惡兆感",自覺癥狀加重,心理高度緊張,對親友探視,以及醫護人員的正常言行、神情都當做是對自己的不祥暗示[11]。護理:醫務人員經常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當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效果不佳時,護士應避免流露出憂慮、緊張的心理,以免給患者留下病情重的暗示,對失落、多疑的患者應主動關心,多諒解。部分患者對自己患的什么病、病情嚴重程度心存疑慮,懷疑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和護士護理水平[12]。因此護士應加強學習護理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掌握全面的護理技能,護理操作時應動作熟練、技術精湛,這樣可以提高患者對護士的尊重、理解。

4.1.5 偏執、暴躁 多見于個性較強的老人,自以為是,順從性差,固執己見的心理特點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其通常只相信和執著于自己的觀點,比較頑固[13]。在日常的治療和護理中,不聽從醫生護士的安排,自尊心強,易激惹,很難溝通。對醫務人員的要求很高,遇事缺乏耐心,態度生硬、粗暴。護理:醫護人員要尊重老年人,稱呼要適當,可以用"老李、李伯伯、王阿婆"等稱呼,可以拉近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患者提出的要求要盡量滿足,對于一般無太大原則要求時要盡量遷就,適當尊重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14]。對于違反醫療護理原則的時候,要耐心合理的解釋直至患者欣然接受,避免與患者發生不必要沖突。在不影響治療的同時,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如一時辦不到,應做到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消除不良情緒,配合醫護人員。

5 小結

根據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施行心理護理,從而讓老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早日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同時有效地幫助老年患者消除焦慮、恐懼、孤獨、抑郁、自卑、自棄、失落、多疑、偏執、暴躁等消極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促進疾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護士在工作中要真正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視患者為親人、和諧護患關系、促進醫療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建榮,劉玉春,馬燕蘭.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人特殊問題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59 - 961.

[2]向明華.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分析及對策[J].醫學信息,2009,22(9):69-70.

[3]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4]霍平,玲. 恰當回應患者的方法與技巧[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 5):379.

[5]賀麗春,陶新陸.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7,34(13):3389-3390

[6]孟慶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2):181-182

[7]陸燕.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A:136-137

[8]于梅香.老年患者心理特點分析與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 (1):47-48

[9]王玉林,隋海紅.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0.17(22):154-155

[10]宋麗麗.淺談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 (20):4427

[11]于艷春,佐建華.老年病人住院的心理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9,17( 2) : 120.

[12]王香云,盧言紅,李昌雨.談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J].健康大視野;醫學分冊,2007,15(7):114- 115.

篇4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特點  護理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及生活質量。因此應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特點,并給予相應的護理。

        1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

        老年高血壓是指年齡≥60歲,連續三日非同日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且排除假性和繼發性高血壓者。該病分2型:(1)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2)混合性高血壓收縮壓》≥40mmHg,舒張壓≥90mmHg。

        1.1血壓波動大,主要是收縮壓波動范圍大,表現為血壓忽高忽低。

        1.2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大多數老年人表現為收縮壓升高,常常大于160mmHg,舒張壓正常或下降,常小于90mmHg,同時常伴有運動后頭暈及心前區不適表現。

        1.3容易發生性低血壓。老年患者在降壓治療中由平臥位改為直立位而出現頭暈眼花時,有直立位低血壓表現,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服降壓藥期間活動應緩慢。

        1.4合并癥及并發癥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癥、高血脂癥、肥胖癥等,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間的藥物相互作用極大地影響高血壓治療效果。

        2  老年高血壓的護理

        高血壓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常見的有頭暈、耳鳴、眼花、失眠、乏力等。嚴重時出現心悸、呼吸困難、視力模糊等。 

因此,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如確診為高血壓病就要進行藥物治療,平時要做好護理工作。

        2.1 高血壓患者,常有情緒不穩定,因此家人要給予照顧體貼,減少其壓力,保持心理平衡;注意保持室內的安靜與清潔,減少影響病人情緒激動的因素,并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2 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起居非常重要。對于血壓較高、癥狀較多或有并發癥的病人需要臥床休息,但血壓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臟器功能尚好的病人應適當進行活動,鼓勵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同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2.3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主要是堅持低鈉飲食,這樣能使血壓下降,一般食鹽量為每天5—6g,對于肥胖者還應限制食物的總熱量和脂肪飲食,每日脂肪不超過30—40g,并適當增加活動,以減輕體重,減少心臟負荷;還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煙酒、辛辣和過甜食物,進食宜少量多餐,不要過飽。平時還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纖維素食物的攝入。

        2.4 高血壓患者平時要注意避免血壓劇變的因素,如不要參加易引起精神高度興奮的活動;在冬天要注意保暖;戒煙;預防便秘;節制性生活等。

        2.5 預防性低血壓。要避免久站不動,突然下蹲或頭部朝下的動作,改變姿勢時動作要緩慢,淋浴時水溫不宜過高,如果一旦發生低血壓要立即平臥,抬高足部,就可以緩解。

        2.6 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要調整藥物的使用,血壓不要降得過快、過低。監督病人遵醫囑服藥,不能根據自己的感覺增減藥物,服藥要準時,也不可忘記服藥或下次服藥補上次的劑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換藥物。

        3  小結

        我國老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是25%~35%,對于老年高血壓,一是降低血壓,控制癥狀,二是防止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三是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提供適當的護理。提倡人人養成合理的衛生生活習慣,積極參加文體活動,保持樂觀情緒。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今的老年癡呆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63~84歲。

1.2 方法。通過查閱病歷、文獻、問卷調查及與患者交談,對32例老年癡呆患者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其發病特點,并進行相應護理。

2 結果

50例65歲以上的老年癡呆患者,其中16例為Alzheimer氏癡呆,24例為血管性癡呆,10例為混合性癡呆。

3 討論

3.1 老年癡呆的發病特點

3.1.1 Alzheimer氏癡呆。起病緩慢,早期癥狀多種多樣,以近事記憶力障礙為最常見表現,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對往事也會遺忘,嚴重時出現完全性遺忘。其次以猜疑為其最先出現的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精神顯著衰退,有心胸狹隘、反應遲鈍、愛鬧情緒和易發怒、睡眠顛倒的傾向。病情進一步發展時,計算能力減退,有認識障礙,逐漸發展到對日常生活和常識的理解、判斷也發生障礙,如把褲子當上衣穿。可出現語言障礙,詞匯減少,言語單調,喃喃自語,或不能叫出物體名稱或完全失語。大多數患者還對時間、人物和地點的定向力產生障礙,不認家門,四處游走等。在癡呆晚期還會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如口面部不自主動作、厭食或貪食、大小便沾身等。神經系統檢查可出現病理征陽性和腱反射亢進。晚期患者完全臥床,生活全靠別人照顧,病程維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3.1.2 血管性癡呆。起病較迅速,病史中有反復多次的小卒中發作,多見于60歲左右,半數病人有高血壓病史。病情呈階梯樣進展,即每發作一次卒中癡呆癥狀加重一次。患者情緒易激動,記憶力減退,或有頭痛、頭昏、心悸、食欲不振等癥狀,晚期可出現明顯癡呆、粗暴、定向力障礙。檢查時可見明顯神經系統體征,如偏癱、肢體麻木、語言障礙等表現,腦CT或MRI檢查可查到腦梗死或腦出血灶。

3.1.3 混合性癡呆。同時存在有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癥狀,有時鑒別較困難。血管性癡呆患者治療以改善大腦血液循環、促進大腦代謝為主要途徑。對于老年性癡呆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3.2 護理對策

3.2.1 一般護理。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常用物品置于顯眼和易觸及的地方,以利患者隨時使用。臥室要保持整齊、安靜,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防治各種感染,特別是慢性肺部及尿路感染,保持皮膚清潔,以防褥瘡的發生。

3.2.2 飲食護理。調理起居飲食,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失眠者可給予小劑量的安眠藥。一日三餐應定量、定時,盡量保持病人平時的飲食習慣,要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葷素搭配,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于消化。對少數食欲亢進、暴飲暴食者,要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忌煙酒、咖啡、濃茶。

3.2.3 心理護理。患者一旦確診,由于情緒不佳很容易產生恐懼、懊喪、焦慮、失望等不良心理,對于患者的病態言行,首先要尊重病人,要理解、寬容、給予愛心。用誠懇的態度對待病人,耐心聽取病人的訴說,對于病人的嘮叨不要橫加阻擋或指責,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滿足應耐心解釋,切忌使用傷害感情或損害病人自尊心的語言行為,使之受到心理傷害,產生低落情緒,甚至發生攻擊。不能因為病人固執、摔打東西而對其進行人格侮辱,或采用關、鎖的方法來處理。鼓勵病人,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有針對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注意掌握一定的談話技巧,消除其不必要的思想顧慮,以促進疾病的穩定與緩解。

3.2.4 病情觀察與特別護理。老年癡呆病人早期除了一般精神衰老的表現以外,個性改變是最常見和最引人注目的癥狀,如病人變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緒不穩、活動減少、睡眠障礙等。通過發現這些早期精神異常現象,及時進行醫治,以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對病人的某些反應,要給予一定的重視,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亂語而不予理睬。對于有沖動、傷人、自傷、逃跑等病態行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專人照管,尤其對有自殺或逃跑企圖的病人要嚴加防范,不要責備,以免增加其對立情緒。

3.2.5 加強語言、功能訓練。培養和訓練癡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其目的是為了保障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延緩智能衰退。對輕度癡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買菜做飯、收拾房間、清理個人衛生,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使患者與周圍環境有一定接觸,培養對生活的興趣,減緩精神衰退。對中、重度癡呆老人,家屬要花一定時間幫助和訓練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進食、疊衣被、入廁,陪伴患者外出認路、認家門,帶領患者干些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等。老年癡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障礙,家屬要有足夠的耐心,主動與患者交流。早期用單詞或短語加視覺信號來進行訓練,如:卡片、圖片等,同時分辨失語類型。鼓勵病人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通過交談,病人的言語、思維等能力得到訓練,對于防止智力進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當然也應注意掌握用腦的藝術,比如勸病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到室外活動一下,以轉換興奮中心,經常用手按摩頭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腦。

3.2.6 注意安全。對中、重度癡呆患者不要讓患者單獨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衣袋中最好放一張寫有病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的卡片,便于尋找。行走時應有人扶持或關照,以防跌倒、摔傷、骨折。洗澡時注意不要燙傷。進食時必須有人照看,以免嗆入氣管而窒息死亡,吃魚時不要被魚刺卡住。病人所服藥品要代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不要讓患者單獨承擔家務,以免發生煤氣中毒、火災等意外。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見、找得到的地方。家里的藥品、化學日用品、熱水瓶、電源、刀剪等危險品應放在安全、不容易摸到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殺或者意外事故發生。

篇6

【摘要】通過對60例不同年齡、性別、疾病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總結出老年病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對促進老年病人身心的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老年病人;心理特點;心理護理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整體護理的不斷推廣和深入,心理護理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為全社會關心的問題。重視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加強其心理護理,不僅能進一步密切護患關系,而且能夠促進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復。

1 臨床資料

筆者于2004年10月~2005年11月共護理老年病人60例,其中女38例,年齡60~94歲;男22例,年齡60~75歲;病種涉及內、外、婦科。護理工作除常規護理外,加強了心理衛生宣教、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衛生咨詢及簡單心理咨詢等心理護理工作。

2 心理特點及護理

在實施整體護理過程中,我們發現老年病人雖因個體差異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千差萬別,但有其共同的心理特征,概括起來大約有以下幾點,針對其心理特點,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焦慮、恐懼心理及護理:老年病人由于遭受疾病打擊、環境變化、生活規律被打亂、對自身疾病及治療缺乏認識等因素影響,普遍易產生焦慮心理,少數病人會產生恐懼心理。病人表現為心事重重、情緒不高、食欲減退、失眠等。部分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再次發作患者及大出血休克病人往往會產生一種“瀕臨死亡”的恐懼感。我們在護理這類具有焦慮恐懼心理患者時,首先態度和藹可親、沉著鎮靜,從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出發,做好心理疏導,同時告誡病人,緊張情緒及恐懼心理是導致發病和促使病情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對少數有恐懼心理的患者,注意隨時給予其安全暗示和保證,并采取積極措施,及時消除或減輕病人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撫,保持心理平衡,促進病情恢復。

2.2 固執、急躁心理及護理:老年人一般都比較固執,不愿改變多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較難適應新的環境。表現為順從性差、固執己見;再則由于疾病的影響和疑慮心理等,顯得心情煩躁,易激惹。在護理工作中,我們對于某些有特殊習慣的老年病人,只要無礙于健康及治療,一般都給予滿足,而不強行改變,使其保持心理舒暢。對于那些情緒激動、暴躁的病人,我們則保持冷靜、平和、理解的心情,給予耐心的解釋,使其情緒穩定,便于治療和護理的順利進行。

2.3 孤獨、抑郁心理及護理:部分老年病人由于退休和社會職能的變化、家庭生活事件(如喪偶、家庭不和睦等)、衰老、疾病、經濟困窘等易產生孤獨、抑郁心理。護理這類病人時,我們應站在病人的角度上體諒其心態,盡可能地多和老人說話或耐心地傾聽他(她)們訴說,工作中態度和藹、平易近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能視護士如親人,愿意向護士傾訴自己在家庭、生活、疾病方面的煩惱和顧慮,解除他(她)們的心理壓力。同時,還要注意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

2.4 需要受尊敬心理及護理: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年人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贊揚和陪伴,需要被人了解。在護理工作中,除了對老年病人表現出熱情與同情,樂意幫助他(她)們外,對其稱呼也須有尊敬之稱,如“張老,您好”等。此外,還要讓他(她)們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和護理情況,發揮病人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對于其治療、護理的有效實施中,滿足老年病人自尊與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5 需要安靜心理及護理: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響及生理機能的衰退,一般都比較喜歡安靜,怕吵怕亂。工作中,我們盡可能給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以利其休養的環境,為病人心理活動創造良好條件,使他(她)們能夠安下心來,接受為其安排的醫療和護理。

3 體會

篇7

老年人心理特點是感覺遲鈍,接受外界的信息比青年要少,人每到了一個年齡,心里也都是不一樣的,特別是老年人心里總是有一定的起伏,變化也是非常大的。隨著老齡化的進展,主要器官系統的功能儲備消退十分明顯,而在我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隨著社會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我們分析了近年來住院的老年人主要疾病,并存疾病等情況,以探討老年人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

我們科入院的病人不同于其他科室,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分別為老年性癡呆、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后遺癥、癌癥手術后等等,并存疾病為1-5種,平均為3種左右。由于患病多而使病情復雜,極易突變,如不及時搶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人因久病而對一些疾病自覺癥狀已不在乎。老年病人的特點及護理與年輕療養員有很大差別。我們分析了近年來住院的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并在疾病和服藥種類等情況,以探討老年病人的特點及制定相對應的護理方案。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就近5年來入院住院的老年病人8500例左右,其中男性5400例左右,女性31例左右,平均年齡7.5±3.6(70-83)歲。

1.2 方法 統計兩組入院時的主要疾病(因該病而入院療養),療養期間需同時治療或體檢-影像檢查,實驗室檢查等新發現的疾病種類,療養期間長期服用藥物的種類,包括中成藥、中藥湯劑。

2 結 果

多數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分別為老年性癡呆、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后遺癥、癌癥術后、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

85例老年病人的并存疾病為1-8種,平均4.6±1.0中,服藥種類1-10種,平均4.6±2.1種。

3 討 論

我們醫院的住院對象不同于其他科室,其中許多是70歲以上的高齡者,這些療養者的常見疾病依次為老年性癡呆、冠心病、高血壓病、癌癥術后、慢性支氣管炎及糖尿病等,可見老年性癡呆是老年療養員的主要疾病,另外,這些療養員常常同時患有多種疾病,本組中并存疾病多者達8種。由于患病多而使疾病復雜且易突變,如不及時搶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病人因久病而對一些疾病的自覺,癥狀已不在乎。

例如老年性癡呆病人,主要臨床表現是精神系統的慢性變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漸進性的記憶力、智力減退,語言表達失常,生理機能、思維、判斷力、時間、空間、定向力發生障礙,部分患者尚有幻覺、焦慮、攻擊,給臨床護理觀察和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對護理癡呆老人關鍵是做好早期診斷,凡是老年性癡呆的患者,大都有記憶力、智力、語言、表達、判斷力方面的某種障礙,因此臨床上要及早與醫生合作,早期做出診斷,重點是防止各種意外事故發生。老年性癡呆患者,由于智力減退,認識能力減退和喪失理智和鋌而走險,因而在日常生活里,會出現各種意外和危險。如走失、燙傷、觸電、摔傷、骨折、意外死亡等等,因此,凡是有一定危險因素的患者,都是實行名單公布上墻,分門別類加以防患,通常在護士辦公室黑板上注明“xxx防走失”、“xxx防跌倒”、“xxx禁止吸煙”等等字樣,針對個別情況,還采取專人看管,或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等進行護理,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杜絕各類意外和危險事故的發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人認為,癡呆病人由于思維能力的障礙,他們已經失去自知力、缺乏情感,因而對待他們只像修理機器一樣就行了,其實不然,他們當中大多數依然渴望獲得尊重和感情的交流因此,照顧他們,關系和尊重他們的人格,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了解病人,懂得病人的需求和興趣及愛好,切實關心病人的生活、疾苦,懂得贊揚,鼓勵病人參加各種康復活動,就等于掌握了護理工作的技巧,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在臨床上常用的技巧有“說話的技巧”、“感情溝通的技巧”、“勸阻的技巧”、“防止攻擊的技巧”等等。、

例如,有位78歲的冠心病患者,因其心絞痛頻頻發作,醫師讓他臥床休息,但他經常偷偷地往外跑。如有位76歲的高血壓患者,早期癥狀有頭痛、頭暈、頭脹、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壓明顯而持久地升高,并有相應的臨床癥狀,我們就按病情二定讓其休息,可以活動,但不要過勞,當癥狀較多,血壓較高或心、腦、腎等臟器出現病變癥狀時,應臥床休息,飲食上給予低鹽、低脂肪和低熱量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進含膽固醇多的食物。

另有一些老年病人雖然癥狀很輕或者根本無癥狀,在多種疾病并存時,一種疾病可被另一種疾病所掩蓋,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心肌缺血或發生心肌梗塞時常無胸痛表現。對糖尿病病人,認真做好病情的解釋工作是非常重要,必須解除病人的精神負擔,使病人了解本病為可以控制的終生慢性疾病,協助病人掌握飲食,分段留尿法等治療措施。并指導病人動靜結合的休息。避免過勞。糖尿病病人皮膚常干燥發癢,易于感染,應勤沐浴,更衣經常保持皮膚衛生,防止生癤、癰等化膿性感染,重癥者應特別注意頭皮和會陰的清潔,瘙癢可用溫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衰竭長期臥床的病人,應協助翻身,防止褥瘡的發生。在飲食上,如吃規定膳食倍感饑餓,不能忍受時,可用煮過多次的菜來充饑,囑咐病人勿進現定以外的食物以避免影響療效。

腦卒中臨床表現是突然發病,血壓升高,脈搏淺緩、偏癱,常有嘔吐及消化道出血,重者可在數小時或1-2日內死亡,加強護理工作,預防合并癥的發生,可降低死亡率。

有位65歲的老人,平時血壓190/160mmhg,晨起4:00左右同病房的老年人告訴護士,其突然嘔吐,一側身體不好使,說話不清楚。我們立即去病房側血壓210/180mmhg、脈搏也異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雙側瞳孔度縮小、高熱、呼吸不規則,標志病情危重,護士及時通知醫師,采取搶救措施,降腦壓。飲食給予易消化,高纖維素及流質飲食,預防嗆咳,易少量多餐,每日空腔護理三次,保持空腔清潔,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泌尿系統的護理,尿道通暢,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恢復期加強患肢功能鍛煉,由小量到大量逐漸增加,每日2-3次,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對失語者加強語言訓練。

應驗告訴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必須養成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護理工作的規章制度,掌握老年養老員疾病的病理機理,善于觀察某些細微的變化及時發現突發性病變,為及時搶救贏得時間。

例如,有一惡性腫瘤中期患者,男性、75歲,存有腫瘤熱,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避免高熱給病人造成危害,需要細心護理。若體溫39-40℃,我們讓其病人絕對臥床,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室內空氣應保持新鮮,若通風換氣時,要注意病人勿受涼,防止感冒,飲食上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補充分解代謝的消耗。鼓勵病人多飲水,補充體內水份以免產生脫水,并促進毒素和代謝產物的排泄,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每4小時測體溫、脈搏一次。根據病情可隨時測量,直到高熱降至正常水平。

篇8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理特點;臨床心理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3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54-01每一位老年人走進醫院住院時,都是思慮萬千,心情不定,忐忑不安。我們依據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點和其生理特點,對這些住院的老年患者,都進行了良好的心理護理臨床護理和用藥護理。其服務效果得到了老年患者和患者家人對我們護理工作的滿意和贊譽。在臨床護理中選用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可產生滿意的護理效果,為臨床老年住院患者的診治提供了最佳的療效,使老年患者心理寬松安然。消除住院的一切疑慮,給治療效果打開了一條陽光通道。小面將我們近年來了解掌握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對其的護理方法總結報告如下,供同道們參考。1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人到老年,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老年人的聽力和視力都有明顯的下降的減低,其下降的減低的原因,有生理退化原因,也有各種疾病的病理原因。如腦血栓小腦萎縮等。時常造成老人不能與其他人共享各種信息。如腦卒中患者有語言閱讀和書寫障礙,有的也影響面部表情及感情交流。老人講話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張冠李戴,不能正確使用語言交流信息。其主要表現:反應能力較慢,考慮問題時間延長,眼花耳聾,視力及記憶力下降或明顯減退,個性較強、孤僻、任性、唯我正確等。2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2.1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焦慮和心里不安思慮萬千,每位住院治病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這樣的心理問題。特別是住院的頭幾天,自己總在想,總在琢磨,我得了什么病,重不重呀,好不好治呀,什么時候能治好呀,有沒有危險呀,什么時候出院回家呀等等一系列問題,由于老人不明確住院的原因和病情如何,因此,在思想上產生焦慮和心里不安。從而表現出煩躁、心情煩悶、不思飲食、睡不好覺等。

2.2老人住院時間長,缺少家人和親人的陪伴,使老人在思想上產生孤獨和寂寞。這樣的老人性格內向,不善于交往和溝通,很少于他人聊天,在老人住院期間很少有人前來看望他,兒女們工作忙,不能整天陪護。然而老人感到孤獨和寂寞。經常表現為情緒低沉,天天悶臥病床上。

2.3悲觀和消極這些老人總認為自己老了,無所作為了,前程是日落黃昏。心理脆弱,患病后產生了悲觀和失望的心理,不愿去看病,怕給家庭造成困難,故要回家養病,產生了悲觀和消極。

2.4恐懼和緊張有些重病和癌癥的老人,總認為自己的生命快到終點。治療是無用的,同時自己害怕死,因此在思想上產生恐懼和緊張。

2.5焦慮和多慮有些老年患者性格固執,有錢舍不得治病,整天心事重重。總認為自己什么都好都對,對別人總是半信半疑。整天都在關注自己的健康,身體有一點不適,馬上就懷疑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了,所以天天都是疑病。

2.6情緒不穩這些老人如同小孩一樣,情緒十分不穩定,遇到不順心的人和事就激動,發怒、急躁、成天雞蛋里挑骨頭,對家人和醫護人員總是急頭擺臉,有的還愛蹦、愛喝、對人還嬉皮笑臉的,情緒難以穩定。

2.7過分依賴別人有些老年患者為自己清閑自在,總有依靠別人照顧的心理,事事想讓別人幫助,自己能做的事都不愿去做。適應了在別人照顧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這對戰勝疾病和早日康復都是不利的。3臨床心理護理

3.1在老人住院期間,醫護人員要和這些老年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向他們說明住院治療的好處,時常向他們匯報疾病的治療情況及好轉情況。使這些住院老人,心中有底,安心、放心、高興。我們隨時都囑咐他們治療疾病時,要有耐心和信心,要開心,心情要舒暢。這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都有著重要作用。

篇9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①據統計,45歲以上患者占同期鼻出血住院患者的52%。這40例老年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5~59歲29例,60歲以上11例。②病發時間:1~3月份15例,4~6月份8例,7~9月份5例,10~12月份12例,秋冬季較春夏季多。③出血原因:血管因素,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19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8例,局部因素5例,原因不明4例,勞累過度、上感發熱4例。④出血部位:鼻一鼻咽血管絲叢出血16例,鼻中隔中部4例,鼻中隔頂部7例,鼻中隔易出血區9例,部位不明4例。⑤出血次數:3次以上者29例,失血量500ml以上者14例,血紅蛋白

1.2 治療方法:(1)一般治療:全部患者均不同次數的行前鼻孔細紗條填塞,其中并用后鼻孔填塞者21例,行鼻中隔粘膜分離術5例,血管結扎2例,腭大也注射利用卡因4例,輸血2例。老年人嚴重鼻出血多伴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全身疾病引起,不可忽視病因治療及相應的全身治療,④對高血壓鼻出血患者.降低血壓是和防止再出血的最好有效方法;[1] ⑤合理應用止血藥,大多數老年鼻出血是由于高血壓血管脆性大所致,而不是凝血和機制障礙,因此,止血劑應用只能作為輔助治療[2] ;根據患者失血量給補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液、輸盤;應用抗生素特別對后鼻孔栓塞者,預防感染尤為重要。(2)局部治療:前后鼻孔檢塞是控制活動性鼻出血的最有效方法,本組38例嚴重活動性出血患者均進行前或后鼻孔栓塞,最多達3次。筆者的體會是,看清楚出血點,做定點栓塞效果最好。對鼻腔血管實出粘膜表面的出血點,待壓迫止血后行燒灼治療可防止再出血。后鼻孔栓塞對患者痛苦大,最好先用卡因加少許腎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鼻腔粘膜,后再塞,栓塞時動作要輕、快,以減少患者痛苦及鼻腔粘膜機械損傷。對予鼻腔栓塞后仍有出血傾向者可行腭大孔或翼腭窩注射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局封,加強止血效果。[3]鎮靜對鼻出血者甚為重要,可阻止出血的惡性循環,減少出血量,穩定患者情緒,制止和防止再出血。但對肺實質性病變者要謹慎用靜劑,常用魯米那、安定、嗎啡。本文患者治療效果均滿意,無死亡病例。

2 護理措施

2.1 老年人鼻出血特點:①隨著老年人機體組織器官的進行性衰退,血管壁的彈性減少、脆性增加,鼻腔黏膜也逐漸萎縮變薄,而且鼻黏膜是人體最表淺、最薄、脆性大、最易破裂出血的血管,常因干燥、皸裂、外傷以及血管壓力突增導致血管破裂出血;老年人患慢性全身疾病多、對疾病的抵抗力低、組織修復能力差,因而老年人鼻出血不易自止,且出血量大,多表現為重度或頑固性出血,重者可發生失血性休克,甚至發生心腦血管并發癥而危及生命。②老年人鼻出血來勢洶涌,不易制止,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加上血管脆性大,增性差,靜脈管壁薄,周圍又無肌組織,因麗缺乏收縮力,再則出血部位多來自鼻一鼻咽血管叢,從解剖學上講,鼻腔后端蝶腭動脈出蝶腭孔后進人鼻區分支部位,是急聚轉變處,血管壓力高,故出血較猛,不易止住,危險性大。③節季:秋冬季輕春夏季多,冬季氣溫和濕度低,空氣干燥,使粘膜脫水,降低纖毛運動功能,增加血管和粘膜萎縮,采細胞分泌功能降低,故大多數鼻出發生在天氣寒冷和溫度降低時。④性別,本組男多于女為1.8 :1,男性嗜煙、酒較女性多;并體力勞動強度大,情緒多激動。

2.2 護理措施: 當患者治療完畢回病房后,首先讓患者采取舒適,即半坐位,要消除患者緊張心理,態度要和藹。保持病房安靜、清潔。若患者口中有滲出的血液,囑患者將血液吐出,以免引起嘔吐。對前后鼻孔填塞的患者應注意其口腔衛生,必要時給予0.9%NaCl溶液漱口,每天三次。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一般情況下填塞時間不宜少于48小時,最好72小時或更晚些時間。過早抽除,往往再出血。若要重填塞,更增加患者痛苦。在抗生素應用上未發生鼻腔內栓塞物時間過長引起繼發感染。觀察出血情況,并記錄出血量。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如果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與休克現象,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對癥處理。如果患者感到頭部脹痛,心煩時,護士應耐心的告知患者不要緊張,這一癥狀與鼻腔填塞物有關,如果有惡心或嘔吐與血液咽下有關。[4]鼻腔填塞物拔出后癥狀都會緩解。做好出院后的健康宣教,老年患者體質較差,應該囑患者出院后注意房間的溫度不宜過高,濕度要保持在70%~75%,多吃營養、纖維素含量高的飲食,避免劇烈運動,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挖鼻孔等。有條件者應每天測血壓,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治療原發病,使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系統的治療。執行醫囑給予鎮靜、降壓、止血、抗感染及補充血容量等。通過細心的觀察和全面的護理,使鼻出血患者在拔出填塞物后早日康復出院。[5]

參考文獻

[1] 龔正鵬,林尚澤.綜合醫院耳鼻咽喉科老年住院患者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6:420.

[2] 邊艷芬,邊小莉.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人嚴重鼻衄118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8(5):239.

[3] 趙銘輝.中老年人鼻出血48例臨床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2,5(11):912.

篇10

關鍵詞 老年 血液病 心理特點 護理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137例均為我科2004年5~12月住院患者。男70例(51.09%),女67例(48.91%);平均年齡62.64歲(50~86歲),其中 50~59歲63例(45.99%),60~69歲52例(37.96%),70~86歲22例(16.06%)。

本組血液病患者中白血病38例(27.74%),多發性骨髓瘤27例(19.71%),惡性淋巴瘤29例(21.17%),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13例(9.49%),再生障礙性貧血9例(6.57%),過敏性紫癜10例(7.30%),其他11例(8.03%)。

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表現:①焦慮和恐懼:一經初診為惡性血液病,往往給患者和家屬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由于缺乏醫學知識,患者初期表現為焦慮緊張、驚恐不安、行為失控等恐懼心理狀態。以至于患者出現食欲不振、睡眠不良、血壓波動、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等。同時由于輸血、化療的嘔吐、脫發等副作用以及病友的痛苦或死亡等影響造成心理負擔,將自己陷入“死神”即將來臨和極度恐懼狀態。②懷疑和僥幸:患者常因發熱、反復鼻出血,或者嚴重的貧血入院。因此,在焦慮和恐懼的同時,患者不相信會患如此絕癥,對診斷持懷疑態度,甚至抱有僥幸心理,而希望僅僅是感冒、勞累等原因。③悲觀和絕望:多數患者難以接受這一診斷,但一經確診,其心理上的支撐和期望徹底破滅,就背上了“不治之癥”的思想包袱。表現為情緒低落,整日抑郁寡歡,沉默少語,不愿與正常人接觸。加之治療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患者會產生強烈的憂傷和悲觀厭世甚至絕望心理。這一時期的患者往往拒絕接受治療和易于發生意外事件。對于病情反復、長期臥床的重癥患者,經過長期的藥物治療、數次化療、放療,效果仍不明顯,其心理狀況尤為令人擔憂。伴隨著病程和身體免疫力的下降,各種并發癥,如感染、出血、發熱、低蛋白血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其心理承受能力也達到極限,對治療完全失去信心。此時患者往往對家屬和醫務人員語言行為產生敵對心理,臨床表現為不與醫務人員合作,拒絕治療,因此也是意外頻發時期。④坦然和求生:部分患者性格豁達開朗,心理素質好,加之與身邊病友的交流,對所患疾病有了進一步了解,因此有坦然面對,并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對這部分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也更具信心,也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討 論

由于老年人閱歷豐富,易于溝通,因此心理護理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基本心理護理:①保持良好的情緒:情緒的好壞能影響病情的發展。焦慮、緊張、恐懼、絕望等情緒能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促使癌細胞快速增殖,從而使病情惡化。相反,積極快樂的情緒能使機體免疫力增強,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發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因此,對于疑似病例,不可輕易做出診斷,不能向患者透露病情,或者流露出暗示的表情。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應適當確切,避免引起或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對已確診的患者應以熱情、體貼、和藹、充滿信心的語言和態度接待患者,給患者以深切的同情和安慰,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喚起患者對未來生活的希望。②開展病情知識護理教育:由于患者對血液病缺乏了解甚至有片面認識,加強對患者相關知識的教育十分重要。應向患者講解血液病特點、治療過程和方法,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所了解,從而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穩定其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個體心理護理:①突出個體心理護理:護理工作不僅僅是護理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物質等方面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信仰、習慣和個性,正視人生價值觀和自然規律。②制定治療計劃時的心理調適:處于不同病程中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對病情不了解的患者(如剛患病不久),不應把病情全盤向患者說出,應給患者一定的時間,使他們看到同室的患者緩解、康復,從而認定此病是可治愈的;對較了解病情的患者,對于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及死亡的威脅而精神抑郁,隨著治療的進行、病情的好轉,患者感到了希望,恐懼感逐漸消失。所以應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多與患者交流、鼓勵患者。③實施治療計劃時的心理支持:因為白血病的治療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點,要對患者說明各種治療手段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如期完成治療計劃。另外,考慮到老年患者的體質較差,即使患者對治療有充分準備,但若化療中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并超過了患者的預期和忍受能力,就應及時給予心

理支持和對癥治療。

心理護理與臨床其他護理相結合:對惡性血液病患者來說,治療的目的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減輕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通過患者、患者家屬與醫護密切配合,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處理,使患者能得到系統完整的治療,以取得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