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范文
時間:2023-05-04 13:09: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固定資產投資風險分析
汽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通常包含多種風險:1.資產的專屬性汽車企業車型產品較多,其生產用固定資產大部分為對應車型的專屬資產,平臺化的資產占比較少。同時,汽車企業布局空間區域較大,不同區域的分部企業也需要配置相應的固定資產。這就形成汽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多為專屬性的產品和分部市場資產投資,導致固定資產投資較多。重資產化,一直是汽車企業的現實問題。2.決策的有效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導致部分項目投資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投資項目的管理程序不合規,管理環節不銜接,存在管理漏洞,形成決策結論的不嚴謹;投資項目可研報告編制、審核不嚴,造成設計缺、漏項,導致投資超預算和預測的市場超預期。3.投資的滯后性汽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金額都比較大,一般會經過投資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實施、驗收等程序。在實務操作中,受限于內外部因素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進度往往滯后于當初的投資計劃,直接會影響項目實施,不利于預期目標的達成。4.市場的認可度外部經濟形勢影響致使產品市場難以準確預測。由于產品轉型、市場需求變化等情況均可形成固定資產產能閑置、淘汰,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失敗。5.使用的有效性固定資產更新改造不夠、使用效能低下、維護不當、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資產價值貶損、安全事故頻發或資源浪費。6.投資回報的預期性固定資產投資最終擴大了企業的資本規模,導致資本成本增加、投資者的最低回報要求增長。資產折舊費用作為企業的固定成本,非理性、不科學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僅無法帶來企業收益的提高,而且還會加大折舊的計提數,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將增加成本費用,減少利潤,直接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回報的預期目標未達成。
二、汽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風險管理建議
篇2
認真貫徹落實市二次黨代會和二屆二次人代會以及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導全市投資工作,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綠色產業、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行業的投資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拓寬投資領域,擴大投資規模,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健康、持續、穩定增長,努力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20*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及計劃的組成
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85億元,增長13%。其中:建設與改造投資62.8億元,增長15.6%;房地產開發投資5.9億元,下降9.6%。確定市級重點建設項目25個(47個子項),年度計劃87.21億元,比2006年凈增6.4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9個,年度投資2.60億元;續建項目25個,年度投資79.03億元;竣工收尾項目13個,年度投資5.58億元。計劃的組成如下:
1、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縣區計劃
3、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行業(部門)計劃
三、20*年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重點
1、堅定不移的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各縣(區)各部門都要根據“十一五”規劃發展要求,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藥水游”為重點的綠色產業、特色工業、生態環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等重點行業,啟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確保完成8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度計劃任務,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2、繼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在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項目審批、核準、備案辦法,理順項目管理體制,研究制定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責任追究制,完善政府投資管理制度,不斷推進建立促進投資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3、加強新開工項目管理。項目開工建設必須滿足國家規定的“六項必要條件”,建立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開制度。對建設項目執行項目審核、土地審批、環評審批、節能評估等各項建設程序嚴格把關,加強監督檢查。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投資行為依法予以保護,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
4、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政府投資項目要逐步推行代建制。按照落實“五個統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調整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從嚴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建設,加大項目稽查、檢查監管力度,確保資金使用安全。
5、加強前期工作,增加項目儲備。按照“十一五”規劃要求,各縣(區)、各部門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的原則,做好各類項目的總體規劃、建設規劃、年度計劃的銜接,根據投資體制改革的新要求,認真落實規劃定點、土地預審、環境評價等建設條件,分類完成審批、核準、備案手續,完善“建設一批、開工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前期工作機制,依據國家投資方向,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實際,精心策劃包裝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爭取國家資金扶持和銀行信貸支持。
篇3
1、考核對象
(1)重點對象。15個鄉鎮、3個街道、BB**經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和14個市直部門(同2007年)組成20個作戰單位,下達工作指標見(2008年**市招商引資暨工業固投指標分解表)。
(2)其他對象。其他市直部門及垂直管理部門不下達具體考核指標,以招商引資500萬元為獎勵起始指標。
2、考核范圍
(1)落戶**經濟開發區的固定資產(土地、廠房、設備等,下同)投資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且投資強度不低于2000萬元的項目。
(2)落戶**工業集中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且投資強度不低于1500萬元的項目。
(3)進入兩區孵化器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00萬元以上(含200萬元)的項目。
(4)落戶各鄉鎮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資產盤活及新建工業項目。
(5)落戶各鄉鎮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及旅游開發類項目。
(6)續建項目固投5000萬元以下的跨1個年度考核;5000萬元至1億元的跨2個年度考核;1億元以上的跨3個年度考核。
(7)當年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的其它項目(不包括房地產開發項目)。
(8)已交土地款,尚未摘牌,未開工的項目不考核。
3、計分標準
重點對象計分標準:
(1)基礎分:完成市里下達指標數的得基礎分100分;完成指標數在60%-100%的按百分比得基礎分;完成指標數低于60%的不得基礎分。
(2)成果分:符合考核范圍要求的項目,固定資產每到位100萬元得1分,上不封頂。
(3)各項加分:
①新建大項目加分:新建1個固投3000-5000(含3000)萬元的項目,另加25分;新建1個當年固投到位5000萬-1億(含5000萬元)的項目,另加50分;新建1個當年固投到位1億元以上的項目,另加100分。每到位1000萬元另加50分,以此類推,上不封頂;
②續建大項目加分:續建項目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到位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另加20分,在此基礎上,每增加1000萬元另加10分,以此類推,上不封頂;
③外資項目加分:外資項目固定資產到位資金經換算后按同比增加20%計;
④規模以上工業加分:新增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統計局認定為準)加5分,上不封頂。
其它對象計分標準:
完成招商引資500萬元獎勵起始指標的基礎分為10分,其余各項計分標準比照重點對象計分標準計算。
二、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采取現場實際踏查與查驗相關證明材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各相關部門要對所考核項目出具以下相關證明材料:
(1)土地出讓繳款憑證(租賃協議)。
(2)基本建設完稅憑證。
(3)設備購置發票、生產性車輛購置發票及行車證。
(4)考核組要求提供的其它證明材料。
(5)聯合引進項目雙方單位出具的分成比例協議書。
沒有上述憑證的固定資產投資,以考核組現場認定或經有資質的中介部門評估為準。
三、結果運用
1、2008年市財政列支250萬元作為招商引資和大項目獎金,按分計獎,分值為:總獎金×全市平均完成率÷全市總得分。如果獎金節余,滾入下年。
2、設立特大項目獎,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含1億元)至2億元的項目,每一個項目另獎2.5萬元,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含2億元)以上的項目,每一個項目另獎5萬元。
3、重點考核對象實行一票否決制,被一票否決的單位,其它各項目工作不得分,不排序,不能評為各類先進,并給予通報批評。
附件2:
2008年民營經濟工作考核方案
根據我市促進民營經濟三年騰飛計劃和實施“小老板”創業工程目標,制定我市2008年民營經濟工作考核方案:
一、考核范圍
全市15個鄉鎮、3個街道及包保部門。
二、考核內容
1、年度任務完成情況(任務分配原則:①以戶籍人口數為基數;②全市18個鄉鎮、街道按經濟發展水平分三類,按10:8:6的比例確定任務)。
2、向省、市微機統計系統準確上報民營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三、考核標準(基礎分100分)
完成年度任務數得80分,準確上報民營經濟7項指標得20分。
1、任務完成低于60%不得分,完成任務得基礎分80分,每超1戶加5分。
2、準確上報民營經濟7項指標得20分,按月、季、年完成情況記分,未完成任務不得分。
四、考核條件
1、2008年度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建檔的各類民營企業(重新登記注冊的除外)。
2、當年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以上,當年竣工、投產、見效的企業。
3、安置下崗就業人員8人以上。
4、已納入牧業小區考核的企業除外。
五、考核辦法
由市考核組按照考核內容、考核條件逐戶考核驗收。
篇4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前三季度工作總結及四季度計劃
根據區政府工作安排,現將我委xx年1-xx月份主要工作及第四季度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科學編制年度運行報告。
客觀實際地完成了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總結,并在摸清我區的發展機遇、存在的困難及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結合海口市及我區“十二五”規劃要求,科學撰寫了xx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全面、客觀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運行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在完成年度經濟運行報告的基礎上,我委堅持每季度對我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并完成xx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執行情況報告,提出相應經濟社會發展措施建議,切實為區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當好參謀助手。
(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備案審批。
截至xx月底,我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備案72個,總投資額227.8億元。其中房地產項目37個,總投資額108.69億元;工業項目13個,總投資額4.01億元;旅游服務業項目14個,總投資額44.2億元;農業項目4個,總投資額約2.3億元;其他項目5個,總投資額約68.87億元。今年立項、備案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較去年相比,項目個數增加11個,總投資增加1.8億元,且多數備案項目特別是房地產項目有望在年內可開工建設,將較好促進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三)公務車車編管理。
根據區領導專題會安排,我委牽頭起草《海口市秀英區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暫行)》,經區委、區政府會議多次審議修改后,已定稿并按要求下發到相關單位。另外對區內公務用車使用情況展開調查摸底,并依據各單位人員編制及工作情況對區直黨政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車編進行重新定編,相應的定編通知已下發至各單位。
(四)經濟發展指標協調與促進。
根據區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我委負責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的協調促進工作。其中地區生產總值指標由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決定,分別由具體職能單位負責。固定資產投資我委主要負責協調和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工作安排,我委對區內近兩年備案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回訪,了解項目開工建設進展情況,并敦促企業積極上報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同時與區統計局統計數據進行核對,發現存在我區建設項目列入其他區、漏統和少報、部分項目征地拆遷款項沒列入統計等問題。經我委和區統計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補統投資項目24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19.65億元。
(五)政府投資項目申報。
根據市發改委《關于編報xx年海口市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積極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項目申報工作,并對各相關單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我區經濟、民生等要素,著重向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市改造方面傾斜,最終匯總出41個政府投資項目上報市發改委,計劃總投資額233041萬元,其中xx年度計劃投資107935萬元。
(六)統籌城鄉和加快鎮域經濟發展。
參與《秀英區加快統籌城鄉和鎮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起草工作,多次協同市發改深入鄉鎮開展調研,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申報城鄉統籌示范實驗區項目。
(七)黨風廉政建設。
組織全委干部認真學習市委《關于規范公務消費行為入推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意見》(海發〔xx〕xx號)、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的通知》(海辦發〔xx〕xx號)、市紀委《關于嚴明紀律過節堅定不移糾正“”的通知》(海紀發〔xx〕xx號)等相關文件。開展廉政風險防控自查,并針對各風險點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風險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項審批流程。
(八)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前進村掛點幫扶工作,春節期間,我委深入掛點村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并為40家困難戶贈送慰問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強對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指導和監督,主要抓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消除不穩定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數,加強指導,及時化解矛盾和問題,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辦理答復人大、政協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辦件2件,協辦件13件,代表滿意率100%。其他“美麗鄉村、潔凈家園”、安全生產、計劃生育、“五大工程”環境保護等工作順利開展。
二、第四季度工作計劃
(一)加強社會項目備案管理,簡化審批前置條件,精簡審批流程,加強對項目后期建設的跟蹤服務,了解掌握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二)加大經濟發展指標協調促進工作,確保負責的各項經濟指標完成年度目標。
主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查漏補缺工作力度及涉及征地拆遷資金未納入統計等問題的協調工作力度,積極與業主單位對接,加強與市相關部門溝通,及時匯報工作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三)加大鎮域經濟發展工作力度,依據《秀英區加快統籌城鄉和鎮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認真開展相關工作,積極申報鎮域經濟發展項目,促進中心心鎮建設盡快開展,加大對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協調上級部門爭取省、市政府資金支持。
(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開展“作風建設推進年活動繼續深入整治庸懶散奢貪問題”專項工作,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營造服務型機關。
(五)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篇5
關鍵詞:加強 固定資產 投資審計 途徑研究
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內容及基本要求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對象不能單純地說成是建設單位,它是指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的技術經濟過程,在這個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眾多的參與部門和單位,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金融部門、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等,上述所有單位在建設與建設管理過程中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審計的對象或客體。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中心任務是保證黨和國家制訂的有關投資建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財經紀律的貫徹與執行,檢測稽核各部門、各地區執行建設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的情況及結果,積極參與投資宏觀調控,完善投資體系,調整投資結構,減少投資浪費,提高投資效益。從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的程序上看有前期審計、在建期審計和竣工后審計三大部分;從固定資產投資審查計的范圍上看有基本建設投資審計、技術改造投資審計和其他投資審計等主要部分;從審計的專業特征上看又包括投資建設技術審計、財務審計、經濟審計及管理審計等內容。
二、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途徑探索
(一)加強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
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依據一般是其預期目標,對其實施動態和靜態、價值量和實物量、定量和定性、微觀和宏觀等不同分析方法進行結合使用,從而對其投資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濟性進行合理評價。其中投資效率性則主要是對其工程進度、損失浪費以及資金使用等情況上的審計;投資經濟性則就是對工程招投標、價款結算以及合同履行等情況的審計;投資效果性則主要是指其投資決策、投資使用以及建設規模等方面所實施的審計。
在效益方面,要特別注重環境效益。充分考慮預防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環境效益審計將成為今后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一個重點。在審計的深度和廣度上,要做到財務收支審計和預算執行、決算審計并重,以建設單位為主,延伸審計施工、監理等與投資活動有關的部門和單位。重點查處亂上建設項目、違反建設程序、虛假招投標、違規轉包分包以及項目建設中偷工減料等違紀違規行為。
(二)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技術進行創新
審計技術的創新,有助于對審計質量進行提高,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對其審計風險進行降低。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投資主體也越來越多元化,隨之其審計工作也隨之復雜,人們對審計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必須要對其審計技術和方法進一步進行創新。在實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之中,通常情況下就是將其資金活動作為主線,并對其財務會計等相關資料實施檢查,所實施的抽象審計通常情況下能夠在內部控制測評基礎上落實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
(三)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質量管理
就我國現有學術研究成果而言,審計質量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依據《中國審計大辭典》的論述,審計質量代表的是審計業務工作的總體水平,也就是說審計結果與審計目的之間的契合程度。廣大學術研究者在經過系統的總結之后,認為審計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指的是審計人員素質水平以及其審計過程中的總體水平。審計質量最終以審計報告的面貌出現。其最為關鍵的指標在于是審計工作對于提高會計報表可信度所做出的貢獻。
固定資產審計質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對其審計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其質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要對建設項目前期的工作事項審計工作進行加強,其中包括項目決策及其可行性評估,資金來源和實施效果分析等等,其全部都是在工程前期必須要實施審計的內容,對其工程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其次要加強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審計,以能夠對工程進度和質量實施有效控制,實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審計監督;最后還要對其審計資源實施整合,以能夠對審計工作的整體效能進行有效的發揮。其中在專業審計人員素質方面需要進行加強培訓,以能夠增加其審計資源,同時由于其培訓周期過長,可以對其社會審計力量進行充分應用,實現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綜合使用,對其審計資源實施整合發展,從而更加有助于對其審計質量進行提高,充分的對其審計整體效能進行發揮。
(四)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鑒于審計工作的艱巨與特殊性,因而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和加強審計隊伍建設。一方面,在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特點充分結合下,構建一支比較精通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隊伍,并進一步培養他們在財務管理及法律稅收等方面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審計組長的選擇;另一方面還應加快對固定資產審計知識結構的更新,要求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審計知識及較高的宏觀判斷與思維分析能力,并通過多方面培訓,強化審計人員的財會稅收法律及科學決策等方面的知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加強,不但能夠促進工程項目投資成本的有效控制管理,同時還能夠對其工程質量和經濟效益進行提升,因此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具有重要實施意義。關于其具體加強途徑則就集中在加強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技術進行創新、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質量管理以及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之上,關于這幾點途徑的有效實施,還需要廣大審計人員以及審計工作研究者,不斷進行探索和發現,以能夠切實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質量進行提高。
參考文獻:
[1]富任湘.淺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9(14):72-73.
篇6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經濟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是保持一個國家(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力量源泉,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手段,是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途徑。
沒有一定量的固定資產投資,現有的存量資產得不到更新,技術進步無法實現,經濟發展肯定受到影響,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投資究竟如何影響經濟?什么因素制約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什么途徑能有效提升投資效果?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本文在回顧總結浙江某縣固定資產投資歷史進程的基礎上,與其經濟發展過程同步進行實證對比,試圖梳理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從中引出一些值得思考與關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投資基本情況
從經濟發展的歷史看,浙江某縣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從來不乏大手筆。正是由于持續、高強度、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給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造就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奇跡。近來,尤其是2000年以后該地開始大規模的縣城城市中心建設,從固定資產投資的角度看,產生的變化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一)投資規模快速擴張,總量穩定提升
浙江某縣從1978年到1992年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一種平穩的、線性的增長態勢;1992年南巡講話后,投資額急速擴大,投資曲線的斜率陡升;而后進入波動起伏期,期間在1996年達到頂點,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將投資拉入低點;2000年以后,固定資產投資又迎來了歷史上的又一次線性增長期。九年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45.51億元提高到242.38億元,增長4.3倍,年均增速20.4%。
(二)投資結構發生劇變
2000年以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開始啟動,城市經濟陡然而生,在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投資結構的劇變。
從圖1和圖2的對比可以看出,以2000年為界,前一年與后一年的投資結構變化劇烈程度。1999年,城市建設以及基礎設施比重不大,投資的重點在工業以及小城鎮建設,2001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興起,第二產業的投資比重下降了7.97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8.14個百分點。九年來,由于在城市建設、基礎設施、房地產等方面的投資巨大,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經濟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加快了推動工業結構優化步伐
從產業結構分析,強大的紡織業既是浙江某縣的優勢,也是其軟肋所在。一個地區的經濟過分倚重于一個行業,畢竟隱含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不利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0年以后,工業結構轉型優化問題逐漸成為共識,表現在投資領域繼續加快紡織產業升級步伐,保持和增強競爭優勢的同時;把紡織以外的優勢產業發展始終放在優先地位,培育、引進、壯大了一批頗具發展前景的優勢行業和骨干企業,有效地改善了工業結構。2000年紡織業的投資比重為64.9%,到2008年紡織業投資比重下降為56.6%。
二、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動力,其作用主要通過兩方面來體現:一是直接拉動,即所投資的項目竣工投產后,項目投產后新增的價值;二是間接拉動,即投資過程產生的投資品需求對相關企業的生產拉動作用,項目施工對建筑業的拉動作用。在具體實踐中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作用機制非常復雜,影響因素眾多,傳導途徑多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又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通過收集大量數據、原始資料,經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按照去粗存精的原則,認為浙江某縣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主要體現為:
(一)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動力
2000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逐漸加大。投資規模由2000年的45.5億元增加至2008年的242.38億元,增長了4.3倍,年均增長20.4%。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主動力,其規模的迅速擴大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增長,2000-2008年浙江某縣的生產總值(GDP)累計達3217.1億元,年均增長14.1%。
(二)投資增強了經濟發展實力
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242.38億元,是1978年的600倍。2000-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336.48億元,是1978-1999年總量的3.8倍。新增固定資產721.76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9.8%。新增固定資產的不斷增加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使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三)投資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浙江某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抓住機遇,以縣域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大對基礎設施以及社會事業的投資,為未來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九年中,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完成223.9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8.1%,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6.7%。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完成177.7億元,平均每年增長30.1%,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3.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提高、城市道路面積擴大、城市污水處理、城市集中供熱進一步加大,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改觀,促進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和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為經濟的快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投資為新興產業培育儲備了潛力
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先導作用,投資結構調整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先導和杠桿。現在的產業結構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過去的投資結構決定的,現在的投資方向又決定和預示著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
2000年以來,投資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市經濟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三產服務業投資顯著增加,特別是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浙江某縣國民經濟各主要行業中增長較快的行業。2000-2008年房地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2%,高于GDP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高于第三產業平均增速1.6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0%上升到2008年的2.6%,提高了0.6個百分點。200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60.82億元,較2000年增長6.2倍。
同時工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工業投入結構逐步趨向合理,促進了制造業結構調整。紡織、化纖等傳統紡織業投資比重明顯下降,而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汽車汽配等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投資比重明顯上升。工業經濟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從2000年到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汽車汽配等產值占比提高10.6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三、當前固定資產投資若干問題的認識
目前,浙江某縣一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達到近250億元,工業投資近150億元,規模之大與省內某些地級市一年的投資額相當。巨量的投入對當前乃至今后的資源配置,產業發展方向,增長方式的演變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投資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乎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在當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清醒認識目前固定資產投資面臨的諸多問題,深入了解剖析固定資產投資的一些規律性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一)投資波動問題
固定資產投資與GDP、工業產值等經濟指標有區別,一般而言在經濟正常發展沒有特別巨大影響經濟發展事件的前提下,處于經濟上升期的縣域,年度間GDP、工業產值諸類經濟指標在較長時間內能保持環比增長態勢,只是由于各種因素作用環比增速有大小之分而已;但是固定資產投資則不善,在一定的年份出現環比下降也屢見不鮮。浙江某縣在20世紀80年代的1981年、1986年、1989年出現環比持平或下降,在20世紀90年代,則波動起伏更大,先于1990年開始快速增長,到1993年達到第一個高點,在1994年回了一下頭,又翻身向上,到1996年達到第二個高點,此后則持續下滑,進入21世紀后幾乎保持了一個完美的線性增長態勢。
就我們對固定資產投資問題的研究以及經濟發展理論的理解,年度間出現投資波動乃至同比下降不足為奇,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更符合投資的發展規律。每一次的波動都是對當時經濟發展的綜合因素影響的烙印:1981年的下降受到當時中央對“洋躍進”的矯正的影響,1989年是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1994年是因投資宏觀調控所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則直接導致了20世紀末的連年投資下滑。導致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是政治、經濟、心理、風險承受能力、未來的預期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主觀又有客觀,既有外部又有內部,既有現實考慮又有長遠考慮。審時度勢,因勢而為,主動調整,對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會更有利。
(二)投入產出問題
投入產出是各級各界都非常關心的問題。隨著技術進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投資主體的多元,影響投入產出效果的因素更加錯綜復雜。目前影響投入產出效果的因素主要以下方面:
投資方向的構成發生較大變化。特別是2000年以后,城市建設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理所當然地成為投資重點。1999年城市基礎設施投入為34286萬元,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9.5%,2000-2008年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為177.7億元,占同時期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3.3%。與工業投資不同,工業項目一旦完工投產即有產出,對經濟拉動是直接的,顯性的;而基礎設施是為整個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平臺,潤物細無聲,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間接的、隱性的。
投資額的構成比例發生變化。每一項目的投資額按照其構成分為建筑工程投資、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其他費用,建安工程投資和設備投資直接關系到生產能力的形成,其在總投資額中的比例越高,則日后的產出相應的更大。但是,從我們最近幾年的調查情況看,總投資額中其他費用上升較快,建筑工程中的非生產性設施投資增加較多,已完建筑工程中的閑置擴大是影響投資效果的不可忽視因素。2000年以前,建安工程投資和設備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為85.9%,而2000年以后,則下降到77.1%。
項目建成未達產影響不可忽視。在土地成為稀缺資源以后,土地成為各投資主體首要的獵取對象,在調查中了解到:超前、超量獲取資源,延緩后續的生產設備投資進度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在公共的、稀缺的土地資源轉為業主的私有財產之后,并未能如其計劃的那樣形成足夠的有效產出,是影響投入產出效果的因素之一。
四、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幾點思考
第一,固定資產投資重“量”更要重“質”。投資決定未來。在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這樣一個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0億的縣域而言,每年保持一個比較高數量的投入勢在必然,但同時必須重質,尤其是要選準投資的方向。
第二,高度重視存量投資品的價值挖掘。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投資品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既要通過不斷的新增投入,形成新的投資品為經濟發展加油,又要高度重視現有的、歷年積存的存量投資品的價值挖掘,通過優勝劣汰、有序轉接,發揮其潛能。
篇7
論文摘要:院“十五”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軍工固定資產投資的力度,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論述了要確保項目最終通過竣工驗收而主要抓好的五方面工作。
近幾年袁隨著軍工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的加大袁國防科工委堯集團公司堯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制定并下發了一系列關于軍工固定資產投資的項目全過程管理的規章制度袁目的是指導各單位在項目立項到驗收過程中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袁發揮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袁提高各單位武器裝備水平和數量袁并提高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袁更好的立足于市場遙要確保軍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袁應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院。
一、加強頂層設計,做好計劃編制
軍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建設周期是從國防科工委下達的第一批投資計劃到該項目實施完成的時間袁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批復中專門有建設周期遙要確保該工程項目在規定的周期完成袁項目管理部門必須合理安排該項目實施進度袁要具有超前謀劃的意識袁統領全局袁根據工程批復的建設周期袁合理設計安排投資計劃袁根據已到位工程資金情況淵有企業單位自籌和貸款資金的項目要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時上報投資計劃袁在計劃下達后抓緊自籌資金的落實和貸款手續的辦理冤及科研生產實際需要袁合理安排資金和項目實施年度堯季度和月份計劃袁嚴格計劃管理袁定期召開計劃協調會袁落實項目責任人袁確保項目按計劃執行遙。
二、加強責任落實,規范過程管理
軍工固定資產項目實施最終目的是保障科研生產順利進行袁并為各單位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袁盡快發揮對科研生產的保障功能遙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執行袁同時要把建立項目建設的責任制作為工程建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袁一方面是項目單位實行法人責任制袁另一方面每個子項實施都要確立項目管理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袁認真履行職責袁細化落實責任目標袁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遙嚴格按項目批復和規章制度執行袁對需要調整的項目袁必須履行調整報批手續袁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執行袁對需要招投標的項目袁嚴格執行招投標相關規定執行遙2007 年4 月袁國防科工委綜合計劃司劉副司長作為嘉賓袁在網上和網友就國防科工委就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329 個問題進行了答問袁隨后又針對工程建設中相關問題編制下發了葉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手冊曳袁2009 年國防科技工業局又下發了葉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申報和審批若干規定曳袁這些制度的出臺袁很好的解決了軍工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袁指導和規范了項目申報堯審批和實施驗收工作袁提高了國防科技固定資產投資行業管理水平遙只要在項目管理和實施中嚴格遵照制度執行袁才能順利完成項目實施袁最終確保項目通過驗收遙。
三、加強溝通協調,強化監督,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要想使項目順利完成袁必要加強溝通袁一方面是本單位和上級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袁另一方面是單位內部項目管理部門和項目所在車間淵研究室冤之間的關系袁只有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袁動員各種資源和力量袁才能加強實施的力量袁最終推進項目建設遙另外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實行過程監督袁各單位都必須成立相應的部門并配備相關人員參與項目關鍵過程監督袁在項目招投標堯合同洽談簽訂堯子項目驗收堯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嚴格監督管理并加強監督考核力度袁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有關問題袁必須堅決予以糾正袁并進行整改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袁舉一反三袁把各項整改措施落實到實處袁避免出類似問題袁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遙。
四、嚴格基建程序和資金管理,加強項目自查
項目資金管理要實行野專戶管理堯專戶存儲堯專人管理和專款專用冶十六字方針袁認真貫徹執行財政部葉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曳葉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曳堯葉集團公司基本建設會計核算管理辦法曳等相關規章制度袁確保建設資金及時堯足額到位和安全使用袁努力防范各類違紀違規問題發生遙項目建設單位要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本單位建設項目進行自查袁檢查是否存在嚴重違規堯是否擅自調整項目概算和建設內容堯對需要調整的項目是否按規定和程序辦理了審批手續堯是否存在亂攤成本堯挪用資金和違反基本建設規定等問題袁如果存在袁則應立即整改袁嚴格遵循相關制度袁使項目管理做到理性化堯規范化和合法化袁為項目順利實施和將來通過竣工驗收奠定良好的基礎遙。
篇8
關鍵詞:財政赤字 擴張性財政 經濟刺激
隨著歷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實施刺激性的財政政策,有效地依靠政府投資帶動了我國GDP的增長,但與此同時我國政府的財政赤字規模也不斷增大,如圖1所示,2010年我國政府財政赤字規模已達6772.65億元,雖然較2009年有所回落,但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已經達到2.8%,財政赤字規模較大,因而研究我國政府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對于未來我國財政政策的制定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我國財政赤字與經濟發展相關要素關聯度分析
政府財政支出的大幅增長可以通過帶動投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也會通過作用于社會產品產出、消費價格水平和國民可支配收入來影響社會的總體供求關系,并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量、通貨膨脹水平等指標產生影響。
本文以1985年以來我國年度國家統計年鑒的數據為基礎,通過對1985年以來我國政府財政赤字與該年度的經濟發展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如表1所示,可以發現,我國政府的財政赤字規模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體居民消費水平、平均貨幣工資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財政赤字的增加對這些經濟要素的變化有顯著的相關影響,此外,財政赤字規模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雖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但是關系并不明顯,而政府財政赤字規模與城鎮登記失業率和進出口狀況的關聯度較小,無法通過顯著性檢驗。基于此,本文認為:
(一)財政赤字擴張政策促進了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
我國財政赤字規模擴大與國內生產總值的相關關系均顯著為正,其中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GDP的相關關系為0.682、
0.675、0.698,伴隨著我國財政赤字規模的擴大,各個產業的生產總值也穩步提升。同時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財政赤字規模的擴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增加,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無疑是促進我國宏觀經濟逆勢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政府財政赤字規模的擴大也伴隨著我國居民平均貨幣工資的增長,這種增長增加了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從而促進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有效地拉動了內需,從而抵消了出口形勢低迷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我國財政赤字規模與進出口差額之間無明顯的相關關系可以發現,我國財政政策的實施對于進出口貿易的影響較小,因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主要通過拉動投資和內需來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
(二)我國財政赤字擴張刺激通貨膨脹水平
基于相關性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我國政府財政赤字規模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成負相關關系,當財政赤字規模較低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升高,但是升高幅度較小,二者相關系數僅為0.439,并且其顯著性較差,因此本文認為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相較于貨幣政策對于經濟整體通貨膨脹狀況的影響程度較小,其對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方向也有待驗證。
(三)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對提升就業作用有限
國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制定目標往往集中在三個方面:促增長、穩通脹和保就業。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財政赤字規模的增長與城鎮失業率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雖然有效拉動了投資和內需,但對于居民就業率的提升并不存在顯著的影響效果,因而可以認為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對提升就業的作用效果較為有限。
財政赤字對宏觀經濟增長影響機制分析
我國財政赤字擴展政策可以有效地拉動內需和固定資產投資,從而保障我國宏觀經濟在出口疲軟、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依然穩步增長,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對于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具體影響,本文在上述相關性分析基礎上,從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消費兩大方面對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具體影響機制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我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具體作用機制,為我國政府制定相關的財政政策提供科學的建議。
(一)我國財政赤字對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效應分析
我國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來帶動經濟增長,最直接的途徑便是通過政府引導的固定資產投資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原材料產品的需求,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等,因此作為財政赤字政策最主要的刺激途徑,本文通過分析我國財政赤字政策與各個固定資產投資細分分支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來了解我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具體拉動作用,如表2所示。
我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加大財政赤字的同時,其對于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上,在我國政府加大財政開支以刺激經濟的政策貫徹過程中,各地地方政府主要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更新和改造以往的基礎設施來實現GDP的增長,從而提高自身經濟增長速度,而對于其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著力較小,特別是對于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投入力度較低,由此可見在各地政府的財政支出中,用于建設保障性住房等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資金支出占其總體財政安排的比例較小,各級地方政府對于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運用存在偏離民生所需項目,主要投資于更能凸顯政績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傾向。
同時,目前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所帶動的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依靠國家預算資金投入,其所帶動的其他相關資金投資較少,尤其是外資參與投資的資金比例較小,大量國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由國家財政撥款的現實也說明目前我國利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來提振經濟的措施給國家財政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各地政府應當適當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構成,通過引導其他資金投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來適當豐富其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從而降低財政負擔,同時也轉移項目成本和風險。
最后,我國政府的財政赤字規模與企業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增長相關性不顯著,說明我國擴張性的財政支出所投資的固定資產項目并未帶動企業主導的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由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經營往往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考慮目標,因此在目前經濟形勢較為悲觀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往往有所減少,而另一方面,我國各級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往往與企業的經營運作相關性較低,因此企業對于參與這些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興趣較小,使得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財政赤字規模之間的相關程度下降,進而降低了二者之間相關關系的顯著性。
綜上可知,我國財政赤字規模的擴大雖然有效地拉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擴大,但是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項目具有較為明顯的政府導向型,投資項目的資金構成單一,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水平較差,企業的參與程度低,因而是一種較為不可持續的增長趨勢,所以我國政府在未來使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時應當更注意與市場接軌,豐富投資項目的投資模式,調動相關企業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一種可持續增長的財政支出刺激模式。
(二)我國財政赤字對居民社會消費拉動效應分析
我國財政赤字規模的擴大也有效地拉動了我國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對拉動內需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對其拉動內需的具體機理依然有待進一步分析。本文通過我國財政赤字規模與居民消費相關的經濟參數的相關分析來了解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對居民社會消費的具體拉動效應,如表3所示。
我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財政赤字規模越大,居民的消費水平提高程度越大。同時,從上文的相關性分析結果也可以看出我國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中財政赤字規模越大,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越低,即居民的生活水平隨之提高,因而從居民消費的角度來說,我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于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擴展具有有效的拉動效應。
但是,從供給面上,我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擴展政策并未能有效提振國內消費領域的供給方信心,各個居民消費相關行業的景氣指數并未因為我國政府刺激性的財政支出政策而產生對應的變化,因此本文認為雖然我國政府所實施的財政支出刺激政策在短期內通過家電下鄉補貼、購車補貼等方式刺激了居民的消費熱情,但是在企業界和市場的供給端,由于國家財政刺激政策具有短期性并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狹隘性,如產品補貼范圍有限,產品指定供應商限制等,市場對于我國政府所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反應并不熱烈,我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政策雖然對于居民社會消費具有打動效應,但并未起到促進長期國內消費的預期效果,是一種短期的,不可持續的財政刺激政策。
因此,在未來我國政府制定財政赤字政策時,應當注意改變刺激性財政政策在居民消費相關政策細節上的刺激模式,從僅提高居民的消費熱情這一短期目標中解放出來,以提高市場對于居民消費的供給熱情以及居民消費體系的長期健康發展為主要目標對我國居民消費體系進行長遠的規劃,例如采用稅收優惠政策來引導企業產能,提高企業生產熱情;通過減少物流運輸費用來促進居民消費商品流通;通過減少交易環節費用征收來促進居民商品交換效率等。
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改進建議
基于本文對我國政府近年來的財政赤字擴張政策的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我國政府在經濟危機過后所采取的刺激性財政政策對保證我國經濟在危機時期的穩步增長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同時也可以看出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對于我國經濟的提升作用主要體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消費提升效應上。
通過對我國財政赤字擴張政策的具體刺激效應的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依然停留在政府主導的短期刺激性投資上,對于市場的主體——企業的積極性的調動十分欠缺,大多數財政支出政策僅僅著眼于短期內提高政府經濟政績,并提高居民的消費熱情,卻未對企業界的需求和關注做出對應的應對政策,從而使得目前我國的財政刺激政策所帶來的經濟增長缺乏有效的持續性。
因此,在未來我國財政政策的制定中,政府決策者應當從長遠的經濟發展目標出發,通過制定符合企業界發展目標和利益訴求的財政刺激政策來提高企業參與經濟刺激計劃的熱情,從而使我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真正具有長期的經濟提升效應,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篇9
一、上半年社會發展總體情況
(一)社會領域民間投資持續增長
1—5月,社會領域有關四大行業②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65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9.57%,高于全社會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6.7%)2.87個百分點。其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37.6%、39.2%、39.3%,遠高于同期全社會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特別是,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逐月回落的態勢③下,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增速均保持了高位增長趨勢④。
(二)教育改革發展繼續推進
一是義務教育成果繼續鞏固。義務教育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實施,春季學期預計可惠及2542萬名學生。二是促進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政策積極落實。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啟動實施。旨在提高中西部教育資源短缺地區錄取比率的招生“協作計劃”由上年的15萬人增加到17萬人;一批高等院校從2012年起每年安排1萬人招生計劃定向招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學生。三是教育計劃開始執行。中等職業教育學生、普通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分別計劃招生800、685、58.4萬人,比上年分別增長-2.4%、1%、3.9%,目前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基本結束;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總數915萬名,比上年減少2%。四是統籌落實2012年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4%目標,中央財政已按4%要求編制年度教育預算。五是國務院印發實施《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各地全面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工作。
(三)醫改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全民基本醫保水平明顯提高。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達到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及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大幅提高。二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不斷完善。截至3月底,58.1%的村衛生室實行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21%的縣出臺了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零差率銷售政策,29個省份出臺了新的基本藥物采購實施辦法,97.8%的縣實施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三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全國18個省份311個縣(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啟動。84.2%的地級市制定了區域衛生規劃,86.3%的地級市制定了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四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截至3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5.9萬個,同比增長1.97%;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逐步加強。
(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有序實施。全國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購置、數字圖書館推廣等重大文化項目工程進展順利。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已覆蓋85%的地區,預計年底前實現我國村村有農家書屋的目標。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積極開展,截至6月底,全國農村已組建農村數字電影院線245條,有數字放映設備4.8萬套,可確保全年共放映電影750余萬場的放映計劃。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截至5月末,全國80.4%的文藝院團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撤銷或劃轉任務,559家出版社(不含高校出版社)、545家非時政類報刊、25家重點新聞網站完成轉企改制,408家電影公司、475家電影院及廣電系統54家電視劇制作機構轉企改制基本完成。
(五)人口、民政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計劃生育服務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完善,2012年起,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從夫婦每人每年不低于720元提高到不低于960元,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標準按照獨生子女死亡家庭和傷殘家庭不同情況,分別從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80元提高到不低于135元和110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社區服務體系、體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等工程繼續推進。截至5月底,全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2159.9萬人,同比減少5.9%,月人均支出水平240.3元,增長15.5%;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5240.3萬人,增長0.3%,月人均支出水平107.8元,增長31.0%;農村五保供養人數為544.4萬人,其中集中供養人數為181.0萬人。
(六)社會領域產業發展勢頭旺盛
一是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上半年,全國生產故事影片300余部,全國城市院線新增影院260余座,新增銀幕1300塊,電影票房預計達到75億元左右。前4個月,全國廣播電視實際創收收入為751.9億元,同比增長15.46%。二是旅游消費持續增長。預計上半年旅游總收入約1.2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出境和入境旅游市場維持“一高一平”的增長格局,預計上半年出境旅游人數約3800萬人次,同比增長18%;預計入境旅游人數約6625萬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
二、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社會領域發展勢頭良好,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尚不明顯,但很多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將可能影響民生支出的力度和效果。在發展不均衡、服務供給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等長期問題仍然存在的同時,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與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更加突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困難更多體現在社會領域,社會建設不足帶來的社會管理問題必須更加關注。
篇10
關鍵詞:遼寧投資;投資效率;區域差距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9)12-0138-06
一、引 言
遼寧省曾被譽為“共和國長子”,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逐漸過渡的時期,遼寧的經濟發展緩慢,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2003年,遼寧經濟年均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自2003年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以來,遼寧的經濟發展又恢復了活力,連續幾年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即省內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并且區域差距正在逐漸拉大。沈陽、大連兩市的GDP占全省的比例已經由1992年的38.9%增長到2007年末的50%,而遼西北地區則由21.2%下降到14.9%,2007年沈陽、大連兩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更是占到了全省總額的58.9%。大量的投資被沈陽、大連兩市吸納,一方面有可能產生過度投資,造成投資效率的低下,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將會造成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正確地衡量和分析遼寧省區域間投資及其效率的差距,對促進區域間資本的合理流動和有效利用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投資效率與經濟發展區域差距分析
資本作為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之一,一直是古典、新古典、凱恩斯以及新古典綜合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資本既然重要,資本形成過程――投資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從發達國家和地區早期工業化的經驗來看,投資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即便是在二戰以后,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業績也與投資水平密切相關。Brander(1992)利用世界上116個國家和地區近30年的數據證明了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關系[1]。基于這種共識,理論界都主張增加貧困地區的資本積累以縮小區域間的差距。20世紀60―90年代,東南亞國家更是憑借其高儲蓄、高投資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擇了與東南亞國家相類似的路徑,實現了30多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
但是,Brander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擁有同樣投資水平的國家或地區卻不一定有相同的經濟增長率。他的研究表明,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大大高于預期,而圭亞那、贊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國家的增長業績則差強人意。隨著大多數政府都未能通過增加落后地區的資本投資而達到縮小地區差距的目的,理論界又開始懷疑甚至否定資本投資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轉而強調人力資本、技術等其他要素和制度變革的重要性。然而懷疑論者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資本投資并不是孤立的,一方面,他通常會帶動勞動(包括人力資本)、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為了得到資本投資,也必須改善其他生產要素并主動進行制度變革。從這個層面上看,強調促進對落后地區的企業投資與注重落后地區的人力資本積累和制度變革并不矛盾,前者強調了促進落后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而后者強調的是增加核心要素所必須具備的條件[2]。
凱恩斯將投資分為自發投資和引致投資,他認為自發投資是相對穩定的量,基本上不隨經濟增長而增長。這部分支出可理解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家預算內資金的投資支出,即政府投資。引致投資則主要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私人投資。他分析了引致投資不足的動因及其限制――“一部分決定于投資需求,一部分決定于利率”。人們心理上對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是誘導資本家進行投資的主要動因。凱恩斯主義對投資決策過程的分析,主要采用折現價值法和投資邊際效率法等兩種方法。折現價值法是計算某項目投資計劃所帶來的未來的收入流的現值,然后將此現值同該項投資計劃的成本加以比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則該投資計劃因有利可圖而被采納;否則被放棄。計算收入流折現值的公式是:
PV=p1(1+i)1+P2(1+i)2+…+Pn(1+i)n
式中PV代表折現值,P1,P2,…Pn表示各期收入,i表示市場利息率。
投資邊際效率法是將投資邊際效率同市場利率加以比較,如果投資邊際效率大于市場利率,則該投資計劃為有利可圖;如果投資邊際效率小于市場利率,則該投資計劃被放棄。投資邊際效率實際上是一種利率,這種利息使該項目投資計劃的成本與所帶來的收入流的折現值相等。計算投資邊際效率的公式是:
Q=p1(1+r)1+P2(1+r)2+…+Pn(1+r)n
式中Q表示投資計劃成本,P1,P2,…Pn表示各期收入,r表示投資邊際效率,其中Q,P1,P2,…Pn均為事先計算的已知量,r為未知數。
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折現率,這種折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品在使用期限內各項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于這項資本品的成本或供給價格。投資者只有在一項資本資產的現值之和至少等于其供給價格時才會進行投資。資本邊際效率就是使用該資本資產的預期利潤率。公式為:
R=R1(1+r)1+R2(1+r)2+R3(1+r)3+…+Rn(1+r)n
式中R代表資本品的供給價格,R1,R2,…Rn代表不同時期的預期收益,r為資本邊際效率。
凱恩斯主義認為,投資邊際效率曲線是由資本邊際效率曲線決定的,在假設資本品供給價格不因投資需求而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投資的邊際效率曲線與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實際上是一致的。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凱恩斯所采用的資本邊際效率的分析方法與現行的投資決策過程中所使用的內部收益率法在計算方法上是相同的,其內涵也是一致的。根據凱恩斯的投資理論,資本邊際效率(或內部收益率)是引誘機構或個人投資興趣的決定性因素。要想吸引更多投資,資本邊際效率(或內部收益率)至少應等于利率。因此對投資的誘導越大,投資越大;反之亦然。而投資誘導等于資本邊際效率(或內部收益率)與利率之間的差額。
基于凱恩斯主義的資本邊際效率理論,杜兩省(2009)構造了一個分析區域間投資差距的模型。該模型假設:(1)經濟中存在兩個發展水平不同的區域a和b。(2)市場是競爭性的,要素可以在區域間自由轉移,并且轉移成本為零。(3)存在政府的投資,但政府投資只限于公共領域,競爭性投資完全由企業來進行。(4)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在投資時是理性的,信息是充分的。(5)企業選擇投資項目的惟一標準是項目的內部收益率,不考慮凈現值等其它標準[2]。
由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是市場的投資主體,企業根據項目內部收益率所進行的投資決策描繪出了整個經濟的投資邊際效率曲線,企業家會在一個區域內持續的投資,直至投資的內部收益率等于利率。杜兩省(2009)把兩個地區的投資邊際效率曲線描述在了同一坐標系內(如圖1所示),由于在區域嚴重不平衡的經濟中,兩類地區的邊際效率曲線存在著系統性的差距,發達地區的投資邊際效率曲線(MEIa)位置比欠發達地區的投資邊際效率曲線(MEIb)位置高,因此在特定的利率水平r上,發達地區a比欠發達地區b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Ia>Ib)。
圖1 投資邊際效率曲線的區域差距
他的分析結論認為,企業不愿意對落后地區進行投資的根本原因是那些地區投資項目的內部收益率低。那些投資邊際效率低的落后地區必然對企業投資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由于資本在區域間的轉移成本很小,落后地區的投資還會流向投資邊際效率更高的發達地區,從而產生導致區域差距擴大的倒流效應[2]。
三、遼寧省投資效率區域差距的實證分析
基于理論部分的分析,在本部分內容中我們將著力尋找一個能夠較為科學的衡量宏觀投資效率的指標,對遼寧省投資及其效率區域間的差距進行實證研究。
(一)指標的選擇
效率屬于規范經濟學的概念,它在微觀經濟學中有著嚴格的定義,在計量理論和方法上也比較成熟,例如投資決策過程中采用的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等方法。然而在宏觀經濟學中,要想嚴格地定義和度量效率就比較困難。張軍(2003)在這方面做了較為詳盡的研究,他認為,既然資本相對于產出增長的速度表現為資本的邊際效率或資本的邊際生產率,那么觀察資本生產率變動的一個指標就是觀察“資本―產出比率”(簡稱ICOR)的變動[3]。在現有的文獻里,資本的邊際效率常常用ICOR來衡量,而且ICOR也是一個較容易計算的指標。根據定義,ICOR是資本存量的邊際產量(dY/dK),即產出的增量與資本存量變動的比率。因為資本存量的變動(dY)等于投資流量(I),因此,在總量上,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又可以用GDP的增量與投資的比率(dGDP/I)來表示。顯然,ICOR是資本邊際生產率(dGDP/I)的倒數:ICOR=I/dGDP。
當然,用ICOR來度量宏觀投資效率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這主要體現為:(1)將產出全部歸功于投資的貢獻,忽略了人力資本、技術進步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2)只衡量了投資在即期的需求效應,沒有考慮到投資完成后所產生的供給效應。(3)ICOR的值在個別年度有可能會出現極值或負數,從而不能準確表述投資效率的好壞。即便如此,但是從長期看,ICOR值的變化情況在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作用的長期變化趨勢是有效和可接受的。國內外的學者在評論投資宏觀效率乃至經濟效率時,基本采用了ICOR指標,并根據IOCR的變化情況得出投資宏觀效率的變化。如,1994年克魯格曼等人以ICOR不斷上升為依據得出東亞有關國家投資效率低下、經濟難以為繼和出現金融危機的判斷;又如,吳敬璉、張軍、成思危等學者通過對近年我國ICOR升高的趨勢分析,得出我國投資效率下降的結論。
(二)數據的選取及指標的計算
1.投資
資本存量不但包括固定資本,也應該包括存貨,因此我們在計算I時,選擇統計年鑒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作為計算依據。關于計算ICOR時是否需要扣除存量資本的折舊,學術界存在較大的爭議,對于我國固定資本存量和折舊額的估算,不同的學者計算結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且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結果,而關于遼寧省固定資產存量的研究目前還處于空白。此外,《中國投資報告2006》關于折舊問題的觀點還指出“一般而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是大于0,但扣除折舊后的凈投資卻不一定是這樣,在GDP增長的情況下,ICOR出現負值,這種情況難以從經濟學角度進行解釋”。此外“如果扣除存量資本的折舊額,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固定資產投資被用于彌補存量資本折舊損失的經濟效益,這在客觀上會降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產出效益,無疑扭曲了全部固定資產投資與GDP增量之間的比例關系。”鑒于以上原因,在計算ICOR時我們直接采用統計年鑒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來表示投資額I。
2.價格指數
為了便于對不同年度之間的ICOR值進行比較,我們將GDP和固定資產投資折算為1992年不變價。GDP的計算以1992年為基礎,利用各年度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對其他年份進行了重新的計算。對于各年度的固定資產投資,我們統一利用遼寧省統計年鑒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了平減。
3.數據來源
各市歷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市“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和“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來源于《遼寧統計年鑒》。
4.地區的劃分
為了便于比較,我們將遼寧省14個城市分為三個區域。沈陽和大連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環境等均明顯好于其他城市,因此將這兩個城市作為發達地區;遼西北地區5個城市錦州、朝陽、阜新、鐵嶺、葫蘆島作為一個區域;其余7個城市作為一個區域,定義為其他地區。各地區GDP和固定資產投資為本區域各城市相應數據的和,遼寧省GDP和固定資產投資為所有城市相應數據的和。
按照上述方法我們計算了遼寧省及各地區1993―2007年的ICOR值(如表1所示),并將ICOR的3年平均線繪制在了圖2中。
(三)遼寧省各地區投資及其效率的分析
由圖2可以看到,在考察期內,其他地區ICOR值較為穩定,與全省的平均水平較為接近,且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遼西北地區ICOR變動最為劇烈,在2002年以前明顯高于全省平均值,但在2002年之后趨好,低于全省平均值。總體來說,沈陽和大連地區的投資效率在遼寧省內是最好的,在2003年之前ICOR明顯低于其他地區和全省平均水平,這與與我們所看到的現實情況相吻合。按1992年不變價計算,1992―2007年,沈陽、大連地區的GDP年均增長率為12.8%,高于其他地區的11.5%和遼西北地區的10.7%;三個地區年均投資增長率分別為20.8%、12.9%、14.9%。市場導向下的資本必然會流向能夠給其帶來最高收益的區域,沈陽、大連由于其區域內投資項目具有更高的收益,因此會對資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這應該是沈陽、大連地區與其他兩個地區相比具有更高的投資增長率的主要原因。從各地區固定資產規模來看,沈陽、大連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的比例已經由1992年的31.9%上升到2007年的58.9%,遼西北地區則由16.5%下降為13.3%,而其他地區更是由51.6%下降為27.8%。由此可見,資本在沈陽、大連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倒流效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轉移到了具有更高收益水平的地區。遼西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的比例下降較小,倒流效應并不明顯,這是否說明遼西北地區對資本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呢?凱恩斯把社會總投資分為自發投資和引致投資,他認為自發投資是相對穩定的量,這部分支出可理解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家預算內資金的投資支出,即政府投資。引致投資則主要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私人投資。基于這種分析,我們認為遼西北地區投資比重下降較小是因為政府投資在該地區總投資中占有較大比重且相對穩定,私人投資比重較小。可以說,遼西北地區對私人資本的吸引力不僅不高,而且長期以來一直較小。
在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ICOR在長期描述投資效率的有效性,我們繪制了投資效果系數(ICOR的倒數)與投資額之間關系的散點圖,來觀察投資效率與投資額之間的關系。從圖3可以看到,沈陽、大連地區的投資效果系數與投資額存在這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一方面它體現了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基本規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沈陽、大連地區較高的市場化程度,企業作為社會的投資主體,對投資收益率反映較為敏感。
相反,遼西北地區投資效果系數與投資額之間沒有明顯的線性關系(如圖4所示),這說明遼西北地區的市場化程度還較低,國有企業投資和政府投資在全社會投資所占比重還較高,這部分投資對投資收益率不敏感。
(四)ICOR變動帶來的啟示
第一,通過分析1998年以后遼西北地區ICOR的變動,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條件下,政府公共投資對經濟增長,尤其是落后地區的經濟增長還是有積極意義的。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從圖2中就可以看出,在這段時間內,遼西北地區的ICOR不斷走高,說明投資并沒有很好的轉化為產出,但是在隨后的幾年,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遼西北地區的ICOR開始逐漸降低,政府公共投資的作用開始顯現,這說明政府公共投資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時滯。這與王立國(2008)關于遼寧省政府公共投資效率問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結論一致。王立國(2008)選取了遼寧省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認為遼寧省政府公共投資對民間投資在短期內會有一定的擠出,但長期來看具有明顯的擠入效應,并能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需要我們引起注意的是,2003年以后,沈陽、大連的ICOR持續走高,并且沒有出現下降的趨勢,說明沈陽、大連地區的宏觀投資效率在下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歸因于資本深化;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近幾年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據了較大比重,房地產開發投資在短期內的需求效應明顯,但長期來說投資的產出效應較小。
第三,遼西北地區2003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的同時,ICOR上升幅度較小,說明該地區投資效率沒有發生明顯惡化。這段時期對于遼西北地區完善投資誘導機制,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Brander,parative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and Interpretation[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25(4):792-818.
[2] 杜兩省.內部收益率的區域差距與政府的投資誘導系統[J].財經問題研究,2009,(4).
[3] 張軍.資本形成、投資效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 J.Kim,L.Lau.The Sources ofAsian Pacific Economic Growth[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Vol.29,Special Issue:part 2,448-454.
[5] 王小魯,樊綱.中國地區差距的變動趨勢和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2004,(1).
[6] 秦朵,海巖.改革中的過度投資需求和效率損失[J].經濟學(季刊),2003,(4).
[7] 羅伯特•E•盧卡斯.為何資本不從窮國流向富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年度核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