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民政局年度工作總結及工作謀劃
時間:2022-02-25 17:15:38
導語:區民政局年度工作總結及工作謀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21年黨組黨建推進情況
(一)堅持從嚴治黨、堅定扛起主體責任,錘煉忠誠干凈擔當民政鐵軍
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建工作責任制,推動黨組書記切實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領導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貫徹落實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各項工作任務。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支持派駐紀檢監察組履行監督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區委實施細則,馳而不息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年”工作,常態化開展“三查三問”,縱深推進“三個以案”警示教育,持續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積極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自覺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組織黨員到社區開展文明創建、政策宣傳、義務勞動、結對幫扶、走訪慰問等形式多樣的為民志愿服務。
(二)堅持夯實基礎、堅定筑牢發展根基,機關黨組織組織力不斷提升
鞏固深化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成果,加強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調整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指導完成機關黨支部換屆,配優配強支委班子成員。持續開展機關黨建督導檢查,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找準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結合點”,創新開展“黨建+溫馨養老”項目,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助推業務發展的動力,助推民政事業健康發展。
二、年度重點工作落實情況
1.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穩步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制定《市區關于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調整優化民政政策措施,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弱項。1-10月,新增城鄉低保對象93人、退出336人,發放城鄉低保金26291人次112.17萬元;新增特困人員供養對象11人,在冊243人,發放基本生活費2387人次162.11萬元;臨時救助困難群眾81人26.01萬元。
2.完善分層分類救助,優化低保審核確認程序。一是全面開展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通過購買第三方開展低保、低收入家庭入戶走訪核查,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庫。二是鞏固提升低保專項治理。制定印發《市區社會救助資金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方案》《全區民政系統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方案》《區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鞏固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果,集中整治救助管理發放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向鄉鎮發放“整改建議書”3份。三是完善區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推動鄉鎮“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提質增效。
3.優化養老服務體系,助力養老事業穩步發展。一是進一步規范老年人補貼發放,1-10月發放高齡津貼77459人次239.612萬元;居家養老服務補貼17272人次34.546萬元。二是開展護理能力提升改造。根據《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從全面消除安全隱患、提升機構照護能力、加大基礎設施改造三個方面入手,投入60余萬元對3個農村敬老院進行消防審驗改造,全力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
三是探索建立家庭養老床位,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居家適老化改造,會同發改委等7單位聯合出臺《區加快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實施方案》,主要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進行無障礙、安全性、適老性、輔具適配等方面適老化改造。全面完成16萬元40戶的改造任務。承接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項目10床,已完成評估和建床,該項目將進一步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機構、社區與居家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并以此項目的推進推薦“和康醫養城北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參加2021年度全省智慧居家養老中心評選。四是加大兜底性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積極爭取專項債項目支持,申報市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興建“市桐鶴養護院(暨失能照護中心)項目”、“區鄉鎮敬老院(養護院)提升改造項目”、“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項目”等三個子項目?;拘纬蓞^、鄉特困供養、養老服務設施相銜接,布局科學、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投資1000萬元新建楊村鄉、富溪鄉農村敬老院(養護院),實行一院多用,資源共享,打造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4.關心關愛特殊群體,社會福利事業蹄疾步穩。一是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實現跨省通辦;制定《關于開展區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售服務工作的通知》,探索開展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服務工作;累計發放兩項補貼1980人126.18萬元。二是完善以農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為重點的定期探訪制度,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制度建設。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今年新增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人,累計發放147人次16.24萬元。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確定市區欣榮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關愛困境兒童項目,對15名孤兒開展心理疏導等活動,促進困境兒童健康成長。三是持續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強化流浪乞討現象源頭預防。在全區設立了12個生活無著人員救助點,明確專人負責,實現“群防群助”。今年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5人次0.61萬元,護送返鄉及家人接回8人次。四是充分發揮慈善協會作用。區慈善協會響應中華慈善總會、省慈善與社會福利協會和市慈善協會的號召,發出“關于助力河南等受災地區抗洪救災的倡議書”,接收捐贈資金60092.6元。
5.深化殯葬管理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一是加快市筆架山公墓(公益性骨灰堂)項目建設,安排建設資金5000萬元,目前完成項目的建設選址(筆架山公墓位于巖寺鎮翰山村,面積約71.5畝)。二是推動西溪南鎮芝篁村、潛口鎮東山村公墓、巖寺鎮瑤村公墓等11個鄉村公益性公墓建設。三是開展違規殯葬設施整治。開展違建墓地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工作,聯合印發《區違建墓地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實施方案》,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四是發放殯葬惠民補助36人,補助資金2.93萬元。
6.提升社區治理服務,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一是開展首批鄉鎮(社區辦)社會工作站及社區特色社會工作室建設,確定西溪南鎮、呈坎鎮設立社會工作站;豐樂社區、文峰社區、中山社區、人家社區、永興社區、潛口村、呈陽村打造特色社會工作室。通過街社聯動,搭建開展社會工作基層綜合性服務網絡平臺。二是加強社工培養。在對報考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證人員線上培訓的基礎上,分兩期開設全區社會工作人才能力提升培訓班,參訓共70人,為社區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持。三是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制定《區智慧社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人家社區為試點社區,完成智慧社區平臺搭建和培訓。四是啟動第十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召開換屆工作業務培訓會,廣泛宣傳換屆紀律規定,做好信訪處理、輿情應對和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
7.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推動民政系統安全發展。一是堅決守住民政安全生產底線。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對全區5家養老服務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二是開展專項整治,全面清除民政服務機構安全隱患。對全區特困供養機構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對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到位。其中開展的燃氣使用安全專項檢查,著重對膠管老化、燃氣燃灶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等問題進行重點檢查,嚴防燃氣安全事故發生。三是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2次,開展專題學習教育6次,開展應急培訓演練8場次,扎實做好全區民政系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
8.優化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服務能力提升。一是加強地名管理。積極穩妥做好“納尼亞小鎮”更名工作(更名為“新華聯夢想城”)中的不穩定因素;與歙縣共同開展“徽歙線”界線界樁聯合檢查工作;新增命名3處、變更地名1處。健全完善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深化地名文化資源保護挖掘,指導呈坎鎮、呈坎鎮汪村村、西溪南鎮琶村村等申報省地名文化遺產。二是規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新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4家、完成注銷社會組織1家;完成2020年度全區性社會組織年檢工作;對僵尸社會組織進行清理;落實省市“雙減”工作部署要求,發揮民政工作職能,將本區現有的有意向繼續從事的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三是積極宣傳《民法典》,引導婚姻當事人樹立文明婚俗觀念。共辦理結婚登記402對、離婚申請251對、離婚登記104對、補發結婚證86對、補發離婚證10對;認真落實《收養法》,今年未辦理收養登記。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養老機構設施陳舊,養老服務能力較弱,民政“老大難”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二是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偏少,社工站建設剛剛起步,資金、人員缺乏;三是開展違建墓地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工作過程中,受傳統殯葬思想的影響,思想阻力強、實施難度大。四是社會組織建設不夠有力。社會組織發展在結構上還有待優化,在質量上還有待提升,管理上溝通聯絡不夠,未形成部門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
四、明年工作謀劃
一是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以“托底特困、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市區養老服務體系專項債項目建設,全區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區級供養服務設施(市桐鶴養護院暨失能照護中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不低于60%;提升改造區鄉鎮敬老院(養護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網絡建設初步建成,推進養老智慧化,并實行社會化運行;全面推行家庭照護床位,并逐步完善相關服務、管理、技術規范和補貼政策;完成養老護理員培訓80人次。
二是大力發展社會救助事業,以“提標擴圍、適度普惠”助力鄉村振興。繼續將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作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加強統籌協調和配合協作,從嚴從實做好監測比對、摸底排查、政策納入和問題整改等工作,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聚焦四類困難群眾關切、聚焦“一老一小一殘”等特殊群體實際需要開展行動。積極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在發放民政各類救助資金、加強物質幫扶的同時,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社會救助家庭成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
三是積極創新鄉村治理模式,以“自治共治、利民惠民”助力鄉村振興。全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以“互聯網+”為創新引擎,以打造“設施智能、服務便捷、治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區為目標,實現城市社區智慧社區全覆蓋。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做好社會工作站建設工作,通過街社聯動,搭建開展社會工作的基層綜合性服務網絡與平臺,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開發社會工作崗位、培育社會工作機構等方式,為居民群眾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培育發展專業化的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隊伍,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積極開展村規民約積分試點管理工作,構建“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四是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以“改革禮俗、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做好殯葬管理改革相關工作,開展好重要時間節點禁燒宣傳。做好殯葬業價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經營專項整治工作,切實維護殯葬市場秩序;推進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設,積極與區直有關部門對接,爭取早日規劃落地,要素保障到位;落實殯葬惠民補貼。
五是廣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以“催生產業、慈善帶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慈善和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對慈善組織機構管理、實施項目、信息公開、組織募捐、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等情況進行規范和監督,鼓勵支持、規范管理互聯網慈善,推進慈善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規范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充分發揮“志愿”云平臺作用,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機制,促進城鄉志愿服務健康長效發展。持續引導符合登記條件的志愿服務組織依法登記,加快成立各類行業性、專業性志愿服務組織。
六是科學實施區劃地名管理,以“優化布局、創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依法依規做好地名命名管理。嚴禁擅自命名、更名,持續清理不規范使用地名的現象。對新增地名嚴格按照規范審核審批;加強地名數據庫建設,對全區新增及變更地名及時錄入國家地名數據庫,確保地名信息真實準確;堅持依法治界管界,與相鄰區縣分別簽訂平安邊界協議書,聯合開展界樁聯檢工作,共同維護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營造和諧平安邊界。
七是加強未保及流浪乞討救助,以“回歸穩固、源頭治理”助力鄉村振興。開展未成年人關愛活動。組織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全面摸排,開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動態排查,建立信息臺賬,做到“一人一檔”,及時對轄區內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進行認定,確保符合保障條件的按程序納入保障范圍。主動發現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做好本轄區內的流出人員的管理,落實相關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確保沒有人員外流。
- 上一篇: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工作規劃
- 下一篇:人社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