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教育培訓范文

時間:2023-04-23 11:5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學科教育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學科教育培訓

篇1

國內的就業情況

中國近幾年的就業局勢總體上穩定,但是中國在就業方面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今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就業人數達到2500萬人,其中超過一半是青年就業者,也就是我們每年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去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60萬,初次就業率達到78%。雖然比例和前年大體上相當,但是由于人數增加,相應地也增加了20多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了680萬,而且在整個“十二五”期間,高校畢業生仍將處于一個就業人數的高峰期,年均700萬左右。從這些數據,我們充分可以看出我國在就業方面的壓力有多大。

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高校畢業生為什么會就業難呢?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學歷教育,招聘單位在招新員工時,總是要看他們的學歷證。學歷就是他們找工作的敲門磚,沒有高學歷證明,想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這么多年來,各高校都致力于學歷教育。而學歷教育著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實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同時高校又不能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這樣,高校畢業生有著很高的學歷,但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卻很差,他們更擅長的是紙上談兵。

第二,大學生對于專業技能與動手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多數學生還處于一種無意識狀態,缺乏主動性。

第三,高校畢業生正因為有著高的學歷,他們一般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都要求比較高,他們不愿下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到中小企業就業。而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恰恰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校畢業生在這些地方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事實上我國不但存在著就業難現象,我國還存在著招工難的現象。招工難主要體現在技工和一線普工短缺。但是有著高學歷的大中院校的學生,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不愿意從事這些技工和一線普工的職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就算他們愿意從事,但是他們在專業技能方面和動手能力方面的缺陷,也使得用人單位不愿意招收他們。

大學生要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他們就要認識到這些問題。他們要知道,有學歷,更要有能力,才更具吸引力和就業競爭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尹蔚民發表講話說,“要解決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包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問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軍隊退役人員的就業問題;要大力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

在大學中開展職業技能教育的必要性

職業技能教育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它有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延遲就業、緩減就業壓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穩定。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中城市中,高級技工供不應求,他們的薪酬比碩士研究生的還高;許多在職人員還紛紛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有關人士說,職業培養已經日益走入人們的生活,在廣大勞動者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外就業情況

從目前國際勞務市場的需求情況來看,電子、機械操作工、模具工、印刷工、縫紉工、廚師、財會、計算機、文秘等專業和工種頗受歡迎,護士人員近來在國際也越來越熱門。但是各個國家的需求也不甚相同。比如在澳大利亞,醫學類的工人特別好找工作;在法國則集中于餐飲、皮革、制衣、雜貨、食品、珠寶等行業。 從薪酬待遇方面總體來看,境外就業的收入要好于國內。因此從1992年以來,我國境外就業人員總數已達10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美洲及部分太平洋島國,從事的工種主要為紡織、機械制造、建筑、水產品養殖加工、餐飲、護理、醫療衛生等,到境外工作人數的總量還在逐年遞增……

國外就業的成功案例

篇2

摘 要:現代的高中教育中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給予了高度重視,主要目的是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對于高中班主任而言,只有提高德育素質,才能使自己在學生中樹立典范。針對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質的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素質;行為規范

德育是一門教育學科,蘊含著政治色彩。高中學校開展德育活動,是為了培養高質量的社會接班人。針對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質的路徑進行研究,可以確保學生的德育順利展開。

一、對高中班主任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高中教師要具有較高的德育素質,就需要對高中教師隊伍統一部署。各個教育行政部門都要與學校合作推進素質教育,以推進科教興國的進程,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高中班主任是高中教師隊伍中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教師,承擔著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責任。要強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要對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重新認識,有針對性地對班主任開展培訓工作。對班主任的德育所涵蓋的內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等等。在教育培訓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總結規律,對班主任履行的教書育人工作進行指導,以使班主任有能力對高中學生開展教育,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對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行為予以規范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素質關乎學生的成長。在高中教育領域,班主任是教師隊伍中的一部分,在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中,德育教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因此,班主任要與德育教師加強合作,針對高中學生的教育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有效的教育對策。所以,班主任要充分明確自身需要履行的育人職責,具體對自身的道德素質進行規范,注重教師素質培訓,使班主任具備育人意識。班主任只有提高了道德素質,才會具備對高中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高中班主任除了對學生進行學科教育之外,還承擔著對學生日常管理的責任,將教育活動與學科教學相互融合,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無意識地接受班主任的指導。對很多高中班主任而言,學科教育是最為重要的,關乎學生的高考,因此會將品德教育落實到政治教學中,使得政治課成為學生德育的主要渠道。現行的高中教育更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做到德育經常化,包括學校活動、校園生活以及學科教育,都要將德育內容滲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班主任的育人意識也會得到強化。隨著高中班主任德育修養的提高,能夠對自己教育中的日常言行予以改善,在學生面前做到謹言慎行,從而做到為人師表。教師在德育上的積極意識,對促進高中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高中班主任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教育素質

高中班主任與普通學科教師存在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方面要將學科知識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特別是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非常強,對自己所不滿的事情會產生較大的心理波動。班主任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要有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高中生進行全面分析,做到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朋友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有所了解,對學生的思想變化進行分析。高中班主任要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素質,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具有較高的敏感度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有其自身的科學規律,班主任要掌握這一規律,落實到學生教育中,并根據教育工作需求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班主任的德育素質,決定了班主任要從學生的角度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的思想變化充分理解,做到因勢利導,以采取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的行為方式。

高中班主任在開展教育工作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反思,并對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學校也要根據學生的教育需要對教師的德育培訓進行改善,包括班主任德育素質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等都要深化研究并不斷地改進,以幫助班主任對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發展規律有充分了解,將新時期德育目標、任務和方法制定出來。比如,班級中的個別學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學習成績不高,學生因此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班主任就要對學生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充分了解,并采取相應的策略對學生進行正向勸導。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地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家長與教師合作共同對學生展開教育,并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隨著學生的心理壓力得以釋放,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班主任無論是做學生工作,還是與家長配合,都需要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素質,強化班主任的業務培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要想將高中生的德育落實到位,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加大德育力度,并深入研究,特別要將德育工作落實到教師隊伍中,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素質,以使班主任能夠正確解決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剛.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7):33-34.

篇3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 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 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 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小、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小、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篇4

一、圍繞一個中心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三、提升三個水平

1.提升教研活動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資源,重視教研活動的前期策劃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動組織水平,實現教研活動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有利于發揮教師參與的主體性,教師受益面較大。其次要有社會效益,教研活動成果能成為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受到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支持和歡迎。最后,還要講經濟效益,用同樣多的錢做更多的事,以同樣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樣的事卻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2.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研員要從課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學科教學改革,提高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評價、指導能力。在改革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學現象和問題,深入思考,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現象觀察、找準關鍵、正確歸因、開展實驗、總結提升、資源整合等能力,帶頭開展課題研究,同時指導和幫助基層教師開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進一步明晰內部各部門的職能,以及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勵教研員參與課程建設、著書立說、攻讀學位和出國考察。教研員要統一思想,認清使命,以學習完善自我,以有為爭取地位,以合作獲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響。

四、狠抓四個重點

1.抓好高中課改。與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不同,高中課改近似于一場“教育革命”,改革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還牽涉到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方式、乃至教學場地安排的變革。必須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廳完成改革實驗方案、相關規章制度和指導性意見的制定任務,及時準確地為學校和教師答疑解惑,提前編好新課程學習資料和教學指導用書,同時通過網絡同步教學設計欄目,使全省高中教師能及時共享教學資源。

2.抓好網絡教研。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是改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動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教學研究大眾化、**化、精細化的高度看待網絡教研,努力實現常規教研和網絡教研一體化。爭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制定網站運作和管理規則以及教研員網絡教研工作評價指標,試驗各種網絡教研和培訓模式,尤其是發揮教研網絡在高中課改中的獨特作用,爭取使教研室網站進入全省教育網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導。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加強示范校和其他學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充分發揮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輻射功能。完善省級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評比細則,使之導向明確,操作方便。科學提煉各種學校教研模式和教學典型,編寫和出版《校本教研叢書·第二輯》,向全省同類學校推廣。

同時充分利用“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開展個性化教研提供技術支持和交流場所,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學評價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眾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中考和會考的選拔功能不斷淡化,逐步成為衡量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和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改實驗區的中考已更名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要花力氣進行水平考試評價理論和操作技術的研究,逐步建立相應的試卷評價體系和信息利用機制。重視研究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嘗試評價區域性整體教學質量的動態變化。

五、實施五個策略

1.活動統整。課程改革是系統工程,許多問題不是單一學科所能回答和解決的。教研員應增強課程意識、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決策服務意識,用項目統整學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學科整合出現的活動,原則上不分學科單獨進行,如“攜手行動”、“同上一節課”、“新生代教師教學風采展示”等活動。一年中,每個業務部(室)要有一項集體調研活動、一項多學科整合教研活動,出省考察原則上也要以部(室)為單位。鼓勵跨學科、跨學段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調研。教研員要打消顧慮,積極參與統整教研活動。第一,統整活動有利于教研員參與熱點問題研究和重要教學決策,有利于改變學科教研隨意、分散的狀況,擴大學科教研的影響力,提升學科教研水平。第二,統整活動并不否認單科活動,不否認學科個性,只是改變某些學科教學游離于新課程整體之外的狀況,使學科教研活動的價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體現。第三,統整活動的主體仍是教研員,納入統整活動的學科教研,主持人不變,活動經費不變,活動程序不變,成果歸屬不變。

2.分類管理。從本年度開始,教研活動分為兩大系列四個類別。一個系列是教研室主辦的活動,以“教研室文件”發文,規定參加人數和活動時間,參加對象原則上不能缺席,不收費。另一個系列是學科教學分會或其他學會主辦的活動,以“學會文件”發文,根據活動內容和目的自定人數和時間,自愿參加,可以收費。四類活動規定如下:一類活動(全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綜合性教研工作會議、新課程學科培訓、大型總結和推廣會、現代遠程教育培訓會、教學用書編寫會、學業考試和會考命題會議、網絡建設會議、綜合性調研活動等。二類活動(限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三項評比活動、學會換屆選舉年會、課題研討活動、小型學術研討會等。三類活動(自收自支):以學會的名義舉辦,如,各類學科競賽和學生參加的評比活動、省教學分會常務理事會、全國學科教學研討會、教學論壇、名師送教下鄉、承辦全國學科研究會年會等。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四類活動(可以創收):以學會的名義,組織學科教學觀摩活動;承辦全國學科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與其他單位和民間團體合辦的有創收意圖的活動。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3.成果物化。教研員要設法顯現教研活動的過程和價值,做到活動必有總結,研討必有紀要,調研必有報告,外出開會和考察必有書面匯報。承擔的研究課題,要扎扎實實組織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專著,爭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或在公開報刊、專業網站上發表,擴大成果的影響力。鼓勵教研員寫文章,出專著,到全國講學,上網絡交流。盡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為更多的教師和教研員所共享。

4.規范運作。省、市、縣三級教研活動應有所側重。省教研室要盡量為市、縣教研室留出活動空間,為教研員的業務學習和調研留出時間。一年之內,除了整合活動外,單一學科的省級活動不超過2次;除了兩次學科培訓以外,要求大市學科教研員參加的省級活動不超過2次;原則上不單獨舉辦學科大市教研員會議和學科教學分會年會;除省教研室統一安排外,教研員出省參加全國會議不超過3次。市一級教研活動希望省教研員參加的,應事先給省教研室發正式文件或邀請函,省教研室領導審批后,安排相關人員參加。省教研室從本年度開始,教研經費采用項目預算制。每次活動必須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劃、有預算、有決算、有報道、有紀要(總結)、能上網。沒有做到前2項,不能預支經費;沒有做到后4項不能結賬報銷。活動安排盡量避開教育行政部門活動和全省性統一考試的時間。三項評比、考試評價、課題管理和教學用書編寫等工作,請參照《2006年三項教學評比的若干意見》、《2006年度會考和中考的常規考務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統課題管理常規安排表》、《2006年度各類教學用書的編寫、修訂和送審、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執行。

5.上下聯動。各級教研室應根據《浙江省教研工作條例》的規定,明確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應,步調一致;緊跟形勢,盡力作為;服務基層,發展自身;隊伍精良,狀態積極;上下聯動,共擔風險。省教研員要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教研員的積極性,盡量通過規范的工作機制,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5.高層次的教研報告。教學專題調研報告、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卷評估報告、高中會考信息分析報告、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新教材的分析評估報告、學科教學改革年度報告等。6.高質量的教學用書。教學研究論著、國家和地方課程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考試標準、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等。7.高水平的教學培訓。新課程學科培訓、校本教研培訓、教研員培訓、教學管理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8.高效益的教研網站。浙江教學研究網、“攜手博客”網絡。我們將從科學性、參與面、影響力、介入教學程度、可推廣性等方面研究制定每一個品牌的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評選省年度優秀教研員和浙江省特級教研員。總之,2006年我們要本著“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內增合力,外顯實力”的方針,和全省2500多名教研人員一道,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為把浙江教研系統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教研團隊而努力。

附錄12006年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預期的物化教研成果

一、《校本教研叢書》第二輯《幼兒園園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研訓部、小幼部)《中小學校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研訓部、小幼部、初中部)《小學青年教師成長個案研究》(小幼部)《初中青年教師成長個案研究》(初中部)《幼兒教育改革敘事研究》(小幼部)《小學教學改革敘事研究》(小幼部)《初中教學改革敘事研究》(初中部)《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一)》(高中部)《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二)》(高中部)

篇5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 29-0016-03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調查以參加國培計劃(2011)——江西省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項目的學員為對象,他們來自全省11個設區市的中學。

調查以自行設計的“江西省農村中學小骨干教師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員培訓需求調查問卷”進行。問卷包括學員基本情況、參加培訓情況、培訓需求情況、困惑與建議四個方面。問卷以集體完成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問卷91份。

二、學員基本情況分析

1. 參訓學員成分

以鎮中學教師為主,男性教師居多,中年教師為主。所調查教師中60%來自鎮中學,40%來自縣(市)中學,;男教師占63%,女教師占37%;25歲以下的教師只占3%,26~30歲占18%,31~35歲占19%,36~40歲占25%,41~45歲占24%,46歲以上的占11%。

2. 參訓教師學歷

以本科為主,職稱以中級為多。調查發現,本科學歷的教師占73%,專科學歷的占25%,另有2%的教師為研究生學歷;中教高級職稱的教師占34%,中教一級的占47%,中教二級的占19%。

3. 參訓學員中心理教師的比例

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培訓的學員絕大多數由各學科教師組成。在所調查的教師中,專門從事心理衛生和心理輔導工作的教師比例總計不到14%。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絕大多數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其中由語文、數學學科教師兼任的為最多,比例都為21%。

4. 參訓教師的日常課時量

平時工作比較忙。周課時量以11~15節為多,占44%,其次是6~10節的教師占34%。每周6節以下的教師占18%,16節以上的占4%。

三、參加培訓情況分析

1. 參訓教師的以往培訓經歷

大多數教師以往都參加過培訓,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師參加過省級培訓。最近5年內,有43%的教師參加過市級組織的培訓,為最多。參加過省級培訓的教師占34%,其中參加2次省培的占15%,3次及以上的占10%。只有7%的教師曾參加過國家級培訓。對于縣級培訓和校本培訓,因為是骨干教師所以相對比較少去參加。對以前參加的培訓活動總體上感覺滿意的占54%,基本滿意的占43%,還有3%的教師感到不滿意。可見,隨著國家對教師培訓的重視,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多了,不過在培訓效果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 參訓教師的積極性與困難

教師參加培訓的熱情很高,但時間問題是學員參加培訓最大的困難。調查中,對于參加培訓的態度,48%的教師選擇了十分渴望,51%的教師認為有必要;45%的教師認為沒有時間是參加培訓最大的困難,選擇學校經費緊張的占31%,24%的教師認為是領導不重視。這是培訓中普遍遇到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教師想參加培訓,另一方面又難以出來培訓。如何解決,需要送培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合理安排。

四、培訓需求分析

1. 關于培訓目的

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多種多樣,排列順序是:更新教育理念(56%),拓展與更新學科專業知識(55%),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技術(42%),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34%),提高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23%),服從上級安排(12%),為了評職稱(1%)。可見,現在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如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而不再是被動應付。

2. 關于培訓內容

問及教師急需補充哪方面的知識時,教師的選擇依次是:對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理解(62%),教育教學理論、方法、策略方面知識(58%),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知識(50%),學科專業發展前沿知識(42%),心理學方面知識(35%),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應用知識(22%),教學研究方面知識(13%)。

對于要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按教師需求程度排序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能力(72%),教育教學評價能力(68%),教學科研能力(54%),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監控能力(34%),課堂教學話動的實施能力(28%),課程資源開發能力(24%),教學話動的設計能力(14%),教學反思能力(12%)。

在培訓內容上絕大多數參訓教師認為要把理念、觀念、方法培訓,知識培訓,技能培訓三者有機結合。

3. 關于培訓的形式

在培訓方式上,教師比較喜歡的依次是:專題講座(75%)、互動研討(67%)、觀摩示范(42%)、在職研修(37%)、成果展示(34%)、實踐考察(28%)、個人自修(23%)、課題研究(21%)、網絡論壇(12%)。 在培訓方法上,根據教師的喜愛程度,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專家講授(61%)、示范觀摩(58%)、經驗交流(48%)、案例評析(38%)。

4. 關于培訓教師教學的要求

通過調查發現,參訓學員對培訓教師教學的要求首要的是講學一定要理論聯系實踐,這一比例占63%。其次是要以問題為中心,這一比例占19%。第三是案例要豐富。

5. 關于培訓的組織

篇6

一、圍繞一個中心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1.以“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方針,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考察全國高中課改實驗省,深入實驗樣本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我省實施高中課改的優勢和困難,協助省教育廳制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具體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課程設置和管理指導意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等。2.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的教學指導。在對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總結實施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抓好一批學校和教師典型,組織召開義務教育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3.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對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繼續完善修訂通用地方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教材。指導各實驗區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制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細則。4.調查全省教學用書使用情況,制訂教學用書編寫、審定、出版、發行的指導性意見。5.加強課程改革的協調和宣傳。協助省課改辦召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會議。積極聯系宣傳部門及多種媒體,宣傳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6.認真做好全省51個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業務指導。加強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以及對市地命題工作的指導,做好全省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加強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7.繼續完善高中會考制度。

加強考紀考風建設,規范會考管理,提高會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會考信息公布和運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的監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輪高中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評價方案。8.積極研究高考改革趨勢,協助做好我省高考試卷命題和閱卷的相關工作,研究與高中課改相配套的考試和評價改革。9.探索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辦法,和部分縣(市、區)合作進行試點。10.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園)本教研制度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積極推進全省校(園)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評比標準,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11.進一步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繼續做好“浙江省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拍攝任務。12.研究高中學科建設,開展普通高中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13.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建立民辦學校教學研究聯誼會制度。14.召開省、市教研室主任會議和教研室辦公室主任會議,研究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創新模式以及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的新思路。15.加強省際教研工作交流和協作,承辦華東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會議。16.以展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為重點,做好第三屆省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17.做好20*年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和成果評比工作。18.協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級教師的評選工作。19.開展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總結典型經驗,推廣先進的德育模式。

(二)為教師教學服務1.做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學科的培訓工作。改進省級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2.啟動全省教研員培訓。制訂全省教研員培訓實施方案,分層分批培訓各級教研人員。3.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參與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全員培訓。4.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攜手行動”,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課程改革的引領和指導。5.加強教學用書的開發和管理。繼續組織編寫與新課程配套的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考試標準、地圖冊等,全面修訂已經出版的教學用書。6.召開全省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會,加強對高三復習階段的教學指導。7.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指導,建立高中課改實驗學校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8.進一步規范“三項教學評比(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制度,本年度開始,“三項教學評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費。9.提高各類學生學科競賽的質量和信譽,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協助做好“環宇建設”杯首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征文比賽。10.建設“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共享資源提供平臺。11.編輯印發6期《浙江教學研究》雜志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20*年年鑒》。12.加強對教研室附屬小學和廳屬學校的業務指導。13.舉辦20*年度浙江省優秀教研員評比。

三、提升三個水平

1.提升教研活動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資源,重視教研活動的前期策劃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動組織水平,實現教研活動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有利于發揮教師參與的主體性,教師受益面較大。其次要有社會效益,教研活動成果能成為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受到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支持和歡迎。最后,還要講經濟效益,用同樣多的錢做更多的事,以同樣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樣的事卻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2.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研員要從課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學科教學改革,提高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評價、指導能力。在改革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學現象和問題,深入思考,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現象觀察、找準關鍵、正確歸因、開展實驗、總結提升、資源整合等能力,帶頭開展課題研究,同時指導和幫助基層教師開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進一步明晰內部各部門的職能,以及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勵教研員參與課程建設、著書立說、攻讀學位和出國考察。教研員要統一思想,認清使命,以學習完善自我,以有為爭取地位,以合作獲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響。

四、狠抓四個重點

1.抓好高中課改。與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不同,高中課改近似于一場“教育革命”,改革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還牽涉到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方式、乃至教學場地安排的變革。必須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廳完成改革實驗方案、相關規章制度和指導性意見的制定任務,及時準確地為學校和教師答疑解惑,提前編好新課程學習資料和教學指導用書,同時通過網絡同步教學設計欄目,使全省高中教師能及時共享教學資源。

2.抓好網絡教研。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是改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動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教學研究大眾化、**化、精細化的高度看待網絡教研,努力實現常規教研和網絡教研一體化。爭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制定網站運作和管理規則以及教研員網絡教研工作評價指標,試驗各種網絡教研和培訓模式,尤其是發揮教研網絡在高中課改中的獨特作用,爭取使教研室網站進入全省教育網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導。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加強示范校和其他學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充分發揮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輻射功能。完善省級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評比細則,使之導向明確,操作方便。科學提煉各種學校教研模式和教學典型,編寫和出版《校本教研叢書·第二輯》,向全省同類學校推廣。

同時充分利用“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開展個性化教研提供技術支持和交流場所,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學評價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眾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中考和會考的選拔功能不斷淡化,逐步成為衡量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和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改實驗區的中考已更名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要花力氣進行水平考試評價理論和操作技術的研究,逐步建立相應的試卷評價體系和信息利用機制。重視研究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嘗試評價區域性整體教學質量的動態變化。

五、實施五個策略

1.活動統整。課程改革是系統工程,許多問題不是單一學科所能回答和解決的。教研員應增強課程意識、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決策服務意識,用項目統整學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學科整合出現的活動,原則上不分學科單獨進行,如“攜手行動”、“同上一節課”、“新生代教師教學風采展示”等活動。一年中,每個業務部(室)要有一項集體調研活動、一項多學科整合教研活動,出省考察原則上也要以部(室)為單位。鼓勵跨學科、跨學段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調研。教研員要打消顧慮,積極參與統整教研活動。第一,統整活動有利于教研員參與熱點問題研究和重要教學決策,有利于改變學科教研隨意、分散的狀況,擴大學科教研的影響力,提升學科教研水平。第二,統整活動并不否認單科活動,不否認學科個性,只是改變某些學科教學游離于新課程整體之外的狀況,使學科教研活動的價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體現。第三,統整活動的主體仍是教研員,納入統整活動的學科教研,主持人不變,活動經費不變,活動程序不變,成果歸屬不變。

2.分類管理。從本年度開始,教研活動分為兩大系列四個類別。一個系列是教研室主辦的活動,以“教研室文件”發文,規定參加人數和活動時間,參加對象原則上不能缺席,不收費。另一個系列是學科教學分會或其他學會主辦的活動,以“學會文件”發文,根據活動內容和目的自定人數和時間,自愿參加,可以收費。四類活動規定如下:一類活動(全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綜合性教研工作會議、新課程學科培訓、大型總結和推廣會、現代遠程教育培訓會、教學用書編寫會、學業考試和會考命題會議、網絡建設會議、綜合性調研活動等。二類活動(限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三項評比活動、學會換屆選舉年會、課題研討活動、小型學術研討會等。三類活動(自收自支):以學會的名義舉辦,如,各類學科競賽和學生參加的評比活動、省教學分會常務理事會、全國學科教學研討會、教學論壇、名師送教下鄉、承辦全國學科研究會年會等。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四類活動(可以創收):以學會的名義,組織學科教學觀摩活動;承辦全國學科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與其他單位和民間團體合辦的有創收意圖的活動。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3.成果物化。教研員要設法顯現教研活動的過程和價值,做到活動必有總結,研討必有紀要,調研必有報告,外出開會和考察必有書面匯報。承擔的研究課題,要扎扎實實組織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專著,爭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或在公開報刊、專業網站上發表,擴大成果的影響力。鼓勵教研員寫文章,出專著,到全國講學,上網絡交流。盡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為更多的教師和教研員所共享。

4.規范運作。省、市、縣三級教研活動應有所側重。省教研室要盡量為市、縣教研室留出活動空間,為教研員的業務學習和調研留出時間。一年之內,除了整合活動外,單一學科的省級活動不超過2次;除了兩次學科培訓以外,要求大市學科教研員參加的省級活動不超過2次;原則上不單獨舉辦學科大市教研員會議和學科教學分會年會;除省教研室統一安排外,教研員出省參加全國會議不超過3次。市一級教研活動希望省教研員參加的,應事先給省教研室發正式文件或邀請函,省教研室領導審批后,安排相關人員參加。省教研室從本年度開始,教研經費采用項目預算制。每次活動必須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劃、有預算、有決算、有報道、有紀要(總結)、能上網。沒有做到前2項,不能預支經費;沒有做到后4項不能結賬報銷。活動安排盡量避開教育行政部門活動和全省性統一考試的時間。三項評比、考試評價、課題管理和教學用書編寫等工作,請參照《20*年三項教學評比的若干意見》、《20*年度會考和中考的常規考務安排表》、《20*年度教研系統課題管理常規安排表》、《20*年度各類教學用書的編寫、修訂和送審、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執行。

5.上下聯動。各級教研室應根據《浙江省教研工作條例》的規定,明確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應,步調一致;緊跟形勢,盡力作為;服務基層,發展自身;隊伍精良,狀態積極;上下聯動,共擔風險。省教研員要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教研員的積極性,盡量通過規范的工作機制,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篇7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雙向互動;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09)08-0014-02

高中新課程改革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新平臺和新思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導人本性和民主性,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其教育理念和所要達成的終極目標與新課程改革是一致的,也為教師適應和實施新課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兩者在教育實踐中是可以融合和互動的。因此,探討和實踐高中新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機制的形成具有現實意義。

一、以高中新課程教育的培養目標為指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1.統一部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新課程體系

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體育與健康學習領域有心理健康的內容,方案也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的一定的空間,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新課程體系是可以實現的。我市在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實施方案,占兩個學分,依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訂了《烏魯木齊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烏魯木齊普通高中新課程心理健康教學指導意見》,要求在高一年級開設設心理健康課程,在高二和高三年級開展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和講座。

2.以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 新課程體系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結合高中新課程的課程實施辦法,應將高中心理健康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模塊課程。

必修課程應包含六個教學模塊,即學習輔導、自我探索輔導、情緒情感輔導、人際交往輔導、青春期異往輔導、生涯規劃輔導,這部分內容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要求相吻合。

選修模塊包含六個教學模塊,即青春期性教育、安全自護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預防教育、網絡的合理利用和預防網癮教育、健康衛生行為的養成教育,是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生存發展而設計,是對必修課程的有益擴展和補充。

3.以校為本,確定具體目標,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課程體系的整體要求為高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規范、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起著指導性作用。學校應結合整體目標要求,立足學校實際,著眼于學生發展,確立適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學生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方法,并制定適合本校的實施計劃。

課程實施中有計劃、有行動、有實效,強化實施的過程性評價,強調學生在活動、感悟和體驗中的發展,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構建雙向互動機制,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機結合

在實施高中新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要認清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積極探索新課程環境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運行機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管理機制

地方和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從新課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出發,構建和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體制,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建立層級管理、穩步實施、督導結合、整體聯動的有效機制,推動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實施,推動新課程教育觀念的形成。

2.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培訓機制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需要全方位的參與,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領導、班主任、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都是重要的“點”,只有增強各點的輻射作用才能形成聯動網絡。在學校領導培訓、中層領導的各類培訓中應加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義和方法的培訓,在學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班主任培訓中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規范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教研活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全方位培訓機制的建立,對提高教師新課程改革的適應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3.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機制

高中新課程改革是新思路,新課程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是新探索,需要在科學研究的帶動下科學發展。高中新課程實施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發展和實施、如何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如何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好作用等問題需要探究。因此,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機制。我市已經構建了科技規劃課題、教育規劃課題、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科研體系,形成了新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科研機制,尤其是教師的小課題研究,帶動了各學科教師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結合的積極性。

4.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是高中新課程提出的具體目標,同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等都能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我市開展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心理游園會、校園心理劇展演等活動有效地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5.構建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環境,實現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的實施靠教師,高中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轉換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這必然會使教師壓力增大,影響其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師個人要重視心理的自我調節,避免對學生造成師源性傷害。

同時,課程改革為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助于新課改目標的實現。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習能力、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合作與尊重有著積極的作用。

高中新課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動態下相互依托,互相提升,二者互動機制的形成將有利于新課程目標的達成,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稿件編號:0906270001)

參考文獻:

[1]吳增強,蔣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5.

[2]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M].鄭州:文心出版社,2007.10.

[3]蔡建家. 新課程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5)

[4]王瀟南.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與新課改的關系[J]. 當代教育科學,2005,(8)

[5]劉岸英.課程改革中教師心理沖突的理性分析與調適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3,(14).

[6]潘涌.論課程新理念與教師角色轉換[J].中國教育學刊,2003,(4).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葉一舵. 現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篇8

1.證書框架該框架是學校和各個教育機構的全國統一性質的資格系統,通過國家認證和頒發的證書和結業證,可以為澳大利亞的義務教育以及教育后的培訓資格證書提供一個綜合、持續、統一的體系,該體系不單要符合國家的要求,而且還能做到有機的銜接。證書框架在教育培訓機構這一領域,能夠保證讓所有參與的培訓者、學員、雇傭者和培訓教師都能享受到國家層面的相同一致,對于非義務式的教育提供得到了全國性的認可。澳大利亞的所有高中年級,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是必須要開設職業教育培訓課程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所好來選擇自己想要修讀的課程,政府就根據參與職教項目的學生人數,給相關高中學生職教培訓機構下撥資金,以此來鼓勵其積極開展職教培訓課程,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在高中生畢業之后可以獲得不同等級的職業合格認證書,這些畢業生可以選擇去普通的高等院校或學院繼續深造學習,也可以根據獲得的證書等級高低進入相應的職位就業,從而達到滿足個性化發展的目的,也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

2.培訓包培訓包是一種由政府出資,根據行業培訓機構的建議開發的一項培訓資源,面向全國,能滿足各種不同行業的具體培訓需求,這個培訓包定義了與工作活動有關聯的必要知識與技能,同時還包含了能夠給鑒定人員提供必要的鑒定指南,可以讓其更加靈活、可靠、公正公平地對能力進行鑒定。培訓包對要達到的目標是有明確說明的,并且還為鑒定這些要達到的目標建立了指導方針,學者假如一旦完成了培訓包中包含的各種能力要求,某個相關的注冊機構就能夠為他頒發證書框架中的證書,以此作為對他學習成果的認可。

3.質量培訓框架澳大利亞國家質量的培訓框架包含著兩種審核標準,這是全澳大利亞所有職業機構、培訓機構正常運作的綱領性指導文件。它的重要性在于:認可課程的機構標準是在以澳大利亞證書框架為基準下提供的,是所有職教老師對于職教中培訓課程的質量保證;注冊培訓機構這一標準能夠對整個澳大利亞所有注冊過的培訓機構進行指導、申請,并提供審核標準,以此來保證所有的培訓機構能夠達到統一的質量要求;是國家培訓機構中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著質量的統一,使得澳大利亞職教培訓在全球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二、中澳高職教育的差異

1.培養模式不同澳大利亞高職院校中的專任職業性教育老師主要是在大學中通過培養發展出來的,曾經主要采用的一種方法是:先開設三學年制的課程,主要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性知識;再開設一年制的課程,主要學習教育專業的相關內容,用這樣的方式來擔負和培養專任教師的職責。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普遍流行使用另一種方式,即專業知識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同時開設、同時進修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澳大利亞非常注重提升作為未來教師的學歷水準,讓一些有潛力的學生在三年的時間里充分學習進修,以獲取學士學位,然后再用一年的時間繼續深造,來獲取榮譽學位,并以此鼓勵和激勵學生進一步深造和進修,以讀取碩士和博士學位。澳大利亞對專業的任職老師,不僅僅要求他們具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跨學科教學的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特殊教育、環境教育和運用現代教學工具的能力,老師不僅需要自己編寫教學計劃,講授理論課程,還需要帶領學生具體實踐。在澳大利亞,職業任教老師必須要具備至少三到五年的從事該行業的相關經驗,為了豐富任教專業老師的專業實踐經歷,學校一邊加強與企事業用人單位溝通聯絡,讓更多學生能夠到企業車間去真正的實地實踐、考察學習,以此來開闊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吸收和理解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同時還要聘請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企業技術人員來學校為廣大師生做相關知識的講解,請技師到學校為學生做規范專業的實習指導。我國對教師的培養仍然沿用傳統模式,即培養普通老師的方式,在大學課堂里理論學習的時間很多,導致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太短,很多新教師在剛任教時期,對新的工作環境和性質一無所知,缺乏實際工作場景的訓練,無論是師范大學還是綜合型大學,因為我國教師的教育目標總是側重培養學科專家型,所以在培養師資時總是側重學術型,太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忽視學科的應用、實踐,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不會教書,學到的很多理論知識也根本無法應用到教學中。對于高職院校的師資建設,我國很強調培養教師兼具專業工程師型的人才,并且對這樣人才的培養要求數量很高,但是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這一目標并沒有實現,就現在我國的這種人才數目來看,所占的比率是遠遠低于國際水平的,而且近幾年的比例甚至呈下降趨勢,這一差異的形成正是因為我國培養模式的不當。

2.引入師資的標準不同在澳大利亞如果學生獲得了高一級別的證書許可,就能作為低級學生的老師,當然,受聘者需要簽訂工作合同,并且接受學院對工作質量的檢查,提高教師學歷是種個人行為,如果老師認為有必要,可以終止當前的教學或者利用課余時間繼續攻讀更高學位的學歷,能一直讀到博士,學院根據老師的自身能力來對應能夠勝任的職位,這些教師不具有高學歷,但卻都具有豐富的經驗,這些教師側重觀點不在理論課,而在于為學生傳播技術。我國對于師資要求并不是實用型的,而是理想型的,我國一些職業院校總是積極鼓勵學生攻讀高級別的學位,對新勝任的教師學歷也越來越高,以期望用這種方式來達到相關部門對師資學歷的要求,就最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真正的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還很少,澳大利亞的師資在選擇上最先看重的是經驗和技能,其次才是學歷,而我國則是過分看重學歷,對于經驗和技能的要求則是少之又少,師資選擇的差異直接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同,培養出的學生其職業特點也不夠明顯。

篇9

一、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

根據培訓時間長短,職后培訓可以分為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

我們把一次培訓時間為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培訓稱為長期培訓。長期培訓一般培訓科目較多,內容較新,理論性較強,層次較高,往往涉及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問題,所以適合在大學進行。大學進行的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與我國將要探索實行的教師教育一體化問題密切有關,有許多問題還需要深入探討。比如課程設置問題,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結合問題等。

短期培訓是指一次培訓時間不足半年的教師職后培訓。短期培訓適合于專題性、實踐性的培訓。一般在各級教師培訓機構進行。

二、國家培訓、地方培訓與校本培訓

按照培訓主體不同,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國家培訓、地方培訓和校本培訓。

國家培訓是國家財政支持,由國家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全國范圍內的培訓。主要涉及重大教育改革項目,老少邊窮地區教師培訓,農村教師賠訓等。

地方培訓是指由省、市、縣級政府部門或培訓機構組織的本行政區域內的教師培訓。

校本培訓是由中小學校基于本校特點而開展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總稱,包括日常教研活動,課題研究活動,各種教學業務競賽評比活動,公開課、示范課活動等。

三、網絡遠程培訓與面對面培訓

按照培訓的空間形式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網絡遠程培訓與面對面培訓。

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進步,教師網絡遠程培訓應運而生。山東省于2007年開始組織全省高中教師新課程暑期網絡遠程培訓,后逐步推廣到初中、小學與幼兒園教師,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將是今后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教師培訓的重要形式。各地利用教育網絡平臺,建立的名師工作室也是利用網絡對教師培養培訓的好形式。

面對面培訓也就是傳統的教師和學生在同一空間內通過言傳身教面對面實施的教育教學方式。這里同一空間并不局限于教室,也包括實習場所以及其他類型教學場所。

四、國際性培訓與國內培訓

按照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國際性培訓與國內培訓。

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同樣需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交流與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促進自身的發展與提高。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中小學考察學習;可邀請國外的教育工作者來國內的大學、教師培訓機構、中小學進行講學;中小學校與國外中小學建立友好學校,開展教師教學教研交流活動;可以鼓勵支持優秀教師參加國際中小學教師教育學術活動等。我們把上述各種具有涉外因素的活動形式,統稱為國際性培訓。而其他不具有涉外因素的教育培訓活動稱為國內培訓。

五、學歷學位教育與非學歷學位培訓

按照是否取得學歷學位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學歷學位教育與非學歷學位培訓。

學歷學位教育是指在職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學歷學位層次而參加的學歷學位教育。既包括通過成人高考的成人教育,也包含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還可以參加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就指出:“擴大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招生規模,培養高層次的中小學和職業學校教師”。同時也可以參加統招研究生、博士生考試,進行碩士、博士學歷和學位教育。

除上述學歷學位教育之外的,不頒發學歷證書或學位證書的各種培訓,稱為非學歷學位培訓。

六、脫產培訓與在職培訓

按照是否脫離原工作崗位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脫產培訓與在職培訓。

脫產培訓是教師離開原教學工作崗位,到大學或專門的教師培訓機構進行的全日制培訓與教育。

在職培訓是教師不脫離原工作崗位,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的學習和培訓。利用工作本身的培訓是校本培訓。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的學習和培訓主要是網絡遠程培訓、成人教育、專業學位教育、自學考試等。

另外也有脫產培訓和在職培訓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比如教育碩士教育,學制一般為三年,第一年要求全脫產學習,后兩年可以在職學習。教育博士教育也有在職與脫產相結合的形式。

七、全員培訓與骨干教師培訓

按照培訓人員范圍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全員培訓與骨干教師培訓。

全員培訓是在培訓主體管理范圍內的所有教師均必須參加的培訓。比如山東省高中教師暑期全員培訓,就要求山東省所有在崗的高中教師均必須參加。全員培訓的任務,更多地需要縣級培訓,再就是學校培訓。高層次全員培訓只適合網絡遠程研修。

骨干教師培訓是針對部分類型的骨干教師進行的培訓。《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校長培訓,重視輔導員和班主任培訓。”輔導員、班主任培訓就是骨干教師培訓。骨干教師培訓適合國家、省等高層次培訓。

八、通識培訓與專題培訓

按照培訓內容可以把職后培訓分為通識培訓與專題培訓。

通識培訓是指培訓的內容適合所有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教師的培訓,或者適合某一學段的所有不同學科教師的培訓。比如師德師風教育,法律法規培訓,高中新課程實施培訓等。通識培訓適合于全員培訓。

專題培訓是指對部分具有共同要求的教師進行的內容比較專一的培訓。比如高中教師分學科進行的學科內容教學設計培訓,足球裁判員培訓等。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10.

篇10

一、建立科學的校本培訓管理機制

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師的發展和提高乃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關系到學校未來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即學校的發展。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十分重視教師的校本培訓。

1. 健全校本培訓組織機構,保證校本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確保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的教師培訓領導小組,指導、組織教師的培訓工作,由教務處、教研室領導和各學科組長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其中教務處著重從組織教學工作、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方面開展培訓工作,教研室著重從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科研能力方面開展培訓工作,學科教研組則主要以貫徹學校、教務處、教研室的意圖,結合常規的教研活動,組織開展個性化的校本培訓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各學科組把教師培訓納入到科組建設的議事日程,每兩周召開一次學科組長會議,交流教師培訓經驗,研究教學和教研管理的問題。

2. 完善校本培訓管理制度,促進校本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教師的發展必須面向未來,注重可持續性,注重規范科學和實效性。為了規范管理,使教師培訓更具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成長,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以教師發展規劃為指南,制定了一系列校本培訓制度。近年來,學校制定了《順德一中“十二五”教師發展規劃》《順德一中年青教師培養計劃》《順德一中名師培訓計劃》《順德一中教師“結對子”活動方案》《順德一中2011-2015年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規劃》《順德一中青年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等,對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提供了具體要求,培訓內容涉及教師職業形象、職業道德、自我學習意識、知識結構、教育觀念、教學風格形成、能力結構、教學基本功、身心健康、職業道德等各個方面。

3. 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

為了促進教師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學校把教師參加學習培訓和通過培訓所取得的成績都納入到個人教學工作和優秀學科組的評價中去,我們制定了《順德一中教師教學評價方案》和《順德一中優秀教研組評價方案》,方案中包含了教師培訓的相關內容,把它作為教師發展性評價的指標。

二、采取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訓策略

教師的提高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學習,離不開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最終要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為此,我們采取了“學習——交流——建工作平臺”的校本培訓策略,提供和營造學習、交流的氛圍和環境,建立基于教學科研的工作平臺。

1. 開展讀書活動,建設學習型的教師文化

學校領導大力倡導教師參與“書香伴我行”的讀書活動,要求全體教師要具備強烈的學習意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學科知識水平,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學校大力營造讀書的氛圍和環境。首先,在全校進行讀書活動總動員,提倡“校園要有書香氣,教師要有書卷氣,學生要有書生氣”,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其次,讓每位老師根據個人專業需求和教學教研需要,選擇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書籍和專業書籍進行選擇性閱讀。同時,向全體教師推薦閱讀學習的書籍,如《班主任工作漫談》《高中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課堂·創新》《給教師的建議》《教師人文讀本》《中外百名教育家的教育智慧》《中學教育研究與實踐》《教育心理學》《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新課程標準解讀》以及各學科教學名家的課堂教學實錄和論著等。

2. 走出去,請進來,提供學習的機會

學校加大教師學習管理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給教師提供更多地學習機會。學校積極選派教師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學習、培訓和教育教學研討活動。近幾個學年,學校派出去學習、研討、交流、培訓的教師每學年均超過1000人次。尤其是2009年7月、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學校三次分別派出了60多人的德育和教學骨干隊伍遠赴上海、桂林、重慶、成都和南昌參加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教育機構組織的培訓。我們還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請校外的專家教授給老師們開設講座,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思想的轉變。我們每學年均邀請十多位來自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各大高等師范院校和省市區各級教育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來校為教師或學生講學。

學校堅持為自己的老師提供機會,搭建平臺。每學年,我們均派出老師參加省市區各種教研活動,讓老師們更多地展現自己教學的風采,參與到主體的、前沿的教育教學研討之中。

3. 強化交流活動,促進教師相互學習

學校為教師創造對內和對外交流的環境,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吸取別人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學校推出了各種教研課、公開課、經驗交流會、研討會、教研沙龍和報告會等活動,為教師的提高和發展提供交流的平臺。例如,學校每個月開展一次青年教師教研沙龍活動,交流學習和教學教研的經驗;每個學科組每周組織至少一次的科組教學交流活動;每學期舉行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示范課;每學年進行青年教師優質課展示;常年開展 “推門聽課”活動等。如此同時,學校還組織教師到國內、外名校交流學習,極大地開闊了教師的教育視野,每年,學校派往省內外包括香港地區參加教研活動的老師將近五十批次,派出交流的教師超過1000人次。

4. 搭建工作平臺

學校把教師培訓與學科教研活動相結合,為教師的提高搭建起基于教育科研的高品位的工作平臺。我們立足于“校本研究”,每個學科都有自己原創的課題,積極推動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提高自身素質,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各種不同層次的課題研究,使教師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提高。讓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行動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也可以形成一種氛圍,讓教育科研時刻體現在他們身邊,成為他們的日常工作,于是教育科研不再成為教師們的額外負擔。提高廣大教師教育科研的興趣、參與率及研究水平,使教師認識到參與教育科研的主要價值在于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提升解決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學校相繼開展研究,有一定影響的課題有: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子課題《“探究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課程資源促進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驗》子課題《語文課程資源促進語文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驗》、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課題《基礎教育未來發展的新特征研究》子課題《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規律與模式探究》,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CAI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應用效果研究》《高雅文化的德育模式探究》《基于高雅文化取向的自為班級生命共同體研究》等,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校級教研課題在內,學校正在進行研究的課題有二十多項。同時,有兩項課題分別獲得了順德區教育科研資金五萬元的資助。教師通過這些課題研究,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分層次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為了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校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分不同層次培養教師,學校制定了名師培養方案、骨干教師管理條列和青年教師“成長在一中”培養方案等,對名教師、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實施不同的培養辦法。

1. 實施“名師工程”,營造名教師和骨干成長的學術氛圍

一所名校,必須有名師。近年來,學校加大了名師培養的力度,明確了骨干教師的職責和要求,制定了“順德一中骨干教師管理條例”,為培養名師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濃郁了學校的學術氛圍,為名師和骨干教師的成長提供環境。

我們針對名教師培養的要求,開展學術研討活動。開設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論壇,圍繞學校的辦學思想、文化管理、高效教學、教學案例、德育目標和途徑等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每年,都派出十多位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外出講學,營造適合名教師成長的濃郁的學術交流氛圍。

近年來,省課程中心、市教研室、區教育局、區教研室和電教中心、區教師進修學校等單位在我校組織的一些教研活動,都由我校的骨干教師組織和承擔;我校參加的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每個學期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示范周活動、學校的年級管理和科組管理,都由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擔任主要角色。

2. 創設展示平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最近幾年,隨著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學校特意從全國各著名師范大學精心挑選了大批優秀碩士或本科畢業生來校任教。因此,如何通過校本培訓幫助他們迅速成長已成為學校急待解決的大事。學校的基本策略是:結對子,壓擔子,搭臺子,鋪路子,樹旗子。

(1)鋪路子,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會。學校積極組織全體年青教師參加校內外各種培訓活動,通過上課、講座、讀書、報告、沙龍等形式和途徑,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今年開始,我們還大膽創新,組織青年教師進行網絡教研,目前有30多位青年教師參與了這一活動,已經進行了6個專題的教研活動。

(2)結對子,以老帶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學校制定“結對子”工作計劃,建立了相關的激勵機制。每個教齡未滿三年的年青教師,學校都為他們配備一個指導老師,精心指導他們的教學或班主任業務,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教學技能。通過定期聽課、詳細檢查等形式,規范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促進他們成長。每個學期召開年青教師和指導教師座談會,聽取對培訓工作的意見,改進和完善培訓工作。每學期還兩次檢查年青教師的聽課、備課和作業批改情況,狠抓常規,夯實教學基本功。對“結對子”工作,學校采取“捆綁式”的方式進行評價,要求師徒一起進步,共同發展。在這種氛圍中,“師傅”們努力提高自己,認真指導徒弟,“徒弟”們虛心好學,教學水平提高很快。

(3)搭臺子,開展各種教學基本功比賽活動。每學年,學校都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教案設計、論文寫作、教學基本功比賽的活動。最近一年,學校就根據實際情況推出了“師徒進步,同課同構”的教學比賽。此外,學校還派出優秀的青年老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領悟、提高。近兩年,年青教師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教學、說課比賽,有十多位老師取得了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