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語上冊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1 20:37: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教版英語上冊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教版英語上冊知識點總結

篇1

一.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法。英語教學強調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交際中學會語言的應用。真實生動的情景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驗快樂、體驗成功。所以結合我們要上新課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非常重要。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上冊Unit2:This is my sister.這一課,我事先準備好我的一些家庭照,同時要求學生準備她們的家庭照,基本上把這一單元所涉及的家庭成員都囊括,然后我拿著照片介紹,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e is my brother...如此重復幾遍,學生自然心領意會,借這一情境我把這一單元的重點、難點詞匯,句式自然引入,學生紛紛仿效,新課教學水到渠成。

二.游戲導入法。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又是開發(fā)兒童智力的一項重要活動。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體協(xié)作能力。游戲具有有趣、活躍、高效、快捷等特點,用游戲做教學引子能使學生在高度興奮,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自覺不自覺的掌握所玩的內容,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身體部位這些詞時,我先與學生玩Simon says: Point to the....指認教室物體及學習用具等,如Simon says: Point to the door.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ook.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ag.然后話鋒一轉說出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head.并給學生做出相應動作,如此重復手、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身體部位,自然過渡到新課。再如,同樣教授這一課,我還采用另一種游戲即畫圖競猜法引入新課。我在黑板上用簡筆畫勾勒出身體的某個部位,但不畫完整,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殘缺圖畫猜測這是什么,自然引入教學內容。

三.圖片導入法。圖片即可指教學掛圖,用白紙畫好的圖片,黑板上的即興簡筆畫,也可指多媒體上下載的圖片,圖像等。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簡練概括,有強烈的視覺刺激,能表達豐富的語言信息和概念,同時直觀可感的圖像能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復習導入法。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導入法。即一般都是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或者是復習與要上新課內容相關的知識,然后進入所學內容。一般來說課本的編排都是循序漸進的,單元與單元之間是息息相關有聯(lián)系的。每一單元都巧妙的含有下一單元所學的知識點。而每一個知識點又會在教材里反復出現(xiàn),如人教版新課標中,語法知識一般過去式,在七年級下冊學過,八年級上冊又出現(xiàn),九年級繼續(xù)學習,只是內容一步一步深化,形式有所變化。復習導入也可有以下兩種方法。

1. 對話復習導入法。即教師和學生根據(jù)近期所學內容或自己已有的英語知識積累進行編排、重組,以兩人對話、小組表演、Free talk或情境小劇等形式加以呈現(xiàn),既是對舊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又是對新知識的鋪墊。對話復習導入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鍛煉口語交際能力,而且這些對話多半都是學生自編自導,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極高,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習題復習導入法。如我在教學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第九單元時,所學話題是討論過去發(fā)生的事,語法點是一般過去式,而此前在七年級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般過去式的簡單表達,為了新課的順利進行,我便出了幾道習題復習了個別動詞的過去式,如 do—did,am/is—was,go—went,have—had,work—worked,play—played,由此進入新課。

五.故事導入法。如我在教學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時,我播放了一組我們任課教師及班級同學的交流圖片和視屏。圖中配有文字介紹如你“你在語文學習上很仔細”。 “你的數(shù)學還有待于提高”然后我用英語指著圖片給同學們簡單介紹: They are our teachers and A. They are talking about A’s report card. Our Chinese teacher says A is carefully in Chinese. The maths teacher says A is lazy. He is not hard-working…學生聽后立即仿說,新課由此拉開序幕。

六.聯(lián)想猜測法。我們的學生正是處于一個敏感的、愛幻想、愛猜測的美好階段,教師可以巧妙的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根據(jù)即將上的新課標題,或相關圖片,結合自己平時的語言積累和知識經(jīng)驗,對所要上的新課進行大膽遐想,大膽猜測,從而為教學服務。如我在上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時,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書中圖片,再結合課題,暢想What will people’s lives be in 100 years?于是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有人說People will live in the moon. 有人說People will live longer and longer.有人說There will not any wars in the future.等等。我把同學們說的句子板書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學生聽錄音,把自己的猜測內容與錄音材料作比較看看他們是否猜對,學生聽完錄用后一看他們的許多猜測居然有課文內容一致,受到極大的鼓舞,提高了不少自信。通過此法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七.問題引入法。問題是最能激起學生思維火花的有力武器。通過問題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索,這樣既能讓學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可以激起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學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上Can you play the guilt?時我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Do you have a football? Can you play football?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并仿照句式互問互答,接觸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我又就課文內容提出相關問題:Can you play the guitar?新課教學內容一目了然。

篇2

【關鍵詞】道德課堂 素質教育 能力和技能

一、 教師應注重鉆研教材

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熟悉教學大綱對各章節(jié)的要求以及重點和難點,從而做到有主有次,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同時要求教師弄清各章節(jié)內部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形成完整的知識和教學理論體系.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輔助知識, 如"讀一讀,做一做"以及選學內容,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地理教學中,教會學生讀圖,識圖及其運用和分析問題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學生學習地理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死記硬背一些地理常識,更重要的是能把所記所見的地理事物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在地圖上,進而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環(huán)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發(fā)展的高度認識學習地理的重要性,自覺形成學習地理重視地理的風氣和良好習慣。

二、 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注意地理課與其他各科的聯(lián)系,采用多種途徑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針對初一學生剛涉足地理及英語的淺顯性,再講地球一張時,可用提問方式問學生:“地球用英語怎樣講?”學生回答:“Earth’’,同樣如“中國’’等,既學習了地球知識,又復習英語單詞。如給初二學生講中國旅游業(yè)時,關于中國十大游覽勝地如兵馬俑,長城,故宮等可聯(lián)系中國古代歷史知識講述,吸引學生興趣。講革命紀念地如遵義,延安,北京,井崗山等可聯(lián)系中國現(xiàn)代史講述,通過歷史地理的聯(lián)系,不僅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可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還可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使學生立志于報效祖國的學習之中去。通過人口,資源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人的發(fā)展要與環(huán)境相適應,以及愛護環(huán)境的作用。把地理課作為一門獲取知識的橋梁和途徑,學生只有把學習地理的壓力和負擔,變?yōu)閷W習興趣和動力,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學習什么知識,興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yǎng)興趣開始。

①、巧引歌曲。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中國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長江”一節(jié)時,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用電腦、大屏幕播放光盤,先讓學生欣賞歌曲《長江之歌》,要求會唱的同學跟著一起唱,師生共同用優(yōu)美的歌詞唱出對祖國的愛,對長江的愛,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又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融于教學的目的。

②、巧用古詩文。例如講我國的地勢地形時用“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梅雨時用“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講內蒙古高原時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說明內蒙古高原的平坦開闊,一望無際的地形特點和景觀。這些詩猶如“調味劑”一般使地理課堂增添了一番韻味。

③、巧插趣味故事。如我在講解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氣候”一節(jié)時,講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諸葛亮不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又是一位地理學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來的風和雨,而是他具有淵博的天文與地理知識,知道天氣變化情況,所以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zhàn)略的勝利。讓學生從這個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識的重要作用,這樣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就更高漲了。

四、注意素質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延伸

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和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增強同學們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材中的“活動”“閱讀材料”等欄目,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教材中的景觀圖、彩圖、漫畫、示意圖、新聞報道、數(shù)據(jù)圖表等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們學會動腦、動手,培養(yǎng)觀察、閱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重視學生地習能力和技能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能力培養(yǎng)方式多種多樣,各種課外活動、填繪圖表、自制地理教具、分析圖表、演講、撰寫小論文等等,都是能力培養(yǎng)的好途徑。如通過辦墻報等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同學們通過學習初中地理知識,找到許多保護環(huán)境資源的材料,經(jīng)過認真仔細地編輯、書寫、描圖,一塊“熱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的板報辦成了,讓黑板“說了話”,同學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

六、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

“道德課堂”主要的理念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廣泛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課堂這一教學的主要陣地,必須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上課前要認真?zhèn)湔n,準備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上課時,要運用自主學習式、小組討論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種教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同時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講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的運動”這一節(jié)中的“地球自轉”時,我讓學生親自去演示地球自轉時晝夜更替情況,然后學生同桌為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去講解晝夜更替現(xiàn)象是怎樣產生的,同學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派一名代表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做到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同時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材的知識點達到較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動的理解記憶,最終實現(xiàn)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總之,提高和改進地理教學的方法很多,如聯(lián)系歷史,用發(fā)展的觀點解決地理實際問題,但無論如何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地理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適宜提高學生興趣和愛好.適合學生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我們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參考文獻:

〔1〕徐立松.孟勝修,王燕津,李通《中學地理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北京教育(普教版)

〔2〕王占琦.《中學地理教學的點滴體會》河南教育

篇3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培訓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2

一.引言

近年來,新課改的理念正悄然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一些教師過于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淡化甚至忽視語法教學。一些老師通過交際教學實踐及自己的經(jīng)驗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但不知在新課程下如何實施。這使得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因此,很有必要針對語法教學對中學英語教師進行培訓。本文通過分析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對中學英語教師語法教學培訓提出建議,希望能促進英語教學。

二.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著名的交際法教學專家Henry Widdowson說過“沒有語法的語言就如沒有骨頭的雞”。Widdowson本人就是交際法教學專家,他也認為語法對于語言學習很重要。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有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決定了英語教學必須重視語法教學。在我國,英語學習缺乏語言環(huán)境,學生無法像學習母語那樣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自然習得語言。學生大部分的英語學習是在課堂中進行的,語言學習主要是靠有意識地學得。因此,學生應該把握理論意義上的規(guī)則,去更好地判斷表達形式正確與否。而這套判斷標準就是語法。

我國學生要參加中、高考地實際看,也需要進行語法教學。現(xiàn)在中高考試題開始注重交際能力的考查,單純考語法的題目在減少,但仍然有一部分題目是考語法的,學習語法對學生解題是很有幫助的。

從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的角度看,也必須進行語法教學。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并不是對立或者是相互排斥的。語法能力是提高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和保證,同時,交際能力又是語法教學的最終目的如果只高談交際能力,而不重視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忽視語言知識,就會使能力成為“無源之水”,只會使得學生“出口‘亂’章”,“下筆‘濫’文”。

三.新課程下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

1.《新課程標準》對語法教學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此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新課標》只是說要改變過分重視語法的傾向,并不是否認語法的教學?!缎抡n標》還指出,“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蔽覀儜撝匾曊Z法,但不能唯語法,語法學習是手段,而非目的,它是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服務的。

2.現(xiàn)行初中英語教材(人教版)的語法知識分布和呈現(xiàn)形式

新教材的語言意念功能強,是圍繞話題來進行教材的編排,這樣就使得語法呈現(xiàn)較亂,缺乏系統(tǒng)性。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Grammar Focus部分,這是教材中的顯性語法,里面涉及到了本單元中的重點語法,但是較為分散,總結的不是很系統(tǒng)全面。教材中還涉及到一些隱性語法,如冠詞的用法,形容詞等,它們沒有被羅列出來,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制約著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人教版教材通過“呈現(xiàn)”學習來感知、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然后通過“練習”(非交際性活動和交際性活動)鞏固語法,最后通過“產出”(任務型活動)來達到運用的目的。

3.教師的語法觀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一些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以及中高考指揮棒的導向,在教學中仍然過分重視語法。他們在教學中多采取“灌輸式”,通過把全面詳細的語法知識點呈現(xiàn)在黑板或者課件上,反復分析、講解,然后學生做筆記,做題來鞏固。這種方法“重知識,輕能力”忽視了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語法教學單調枯燥乏味,易導致“啞巴英語”。

一些教師對新課標中語法教學的理解有偏差,他們誤認為,新課程標準強調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就是指學生的聽說能力,淡化甚至忽視了語法教學。他們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把聽說訓練、表演貫穿了整個課堂,老師很少分析語法知識,又走上了“重能力,輕知識”的極端。

還有一些老師通過交際教學實踐及自己的經(jīng)驗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在新課程下如何實施,所以“穿新鞋走老路”。

四.新課程下對中學英語教師語法教學培訓策略

1.提高外語教師的理論水平,使其對語法教學有全面認識

在中學英語教師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對老師進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外語教學法、二語習得理論、語言學、語言測試學等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外語教師的理論水平,認清楚自己所面臨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與時俱進的教學觀、教師觀、課程觀等理念。關注現(xiàn)代教育科學理論與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注重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的密切結合,使教師通過了解英語研究新動態(tài),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通過培訓要使教師對交際教學法有全面的認識,重新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以及交際教學和語法教學并不矛盾。交際教學法不能只重視聽說,而將語法教學排除在外。交際教學與語法教學也不矛盾,語法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它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交際語言知識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支持系統(tǒng)。交際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語法知識。同樣,對語言形式的正確把握,將會促進交際能力的提高。所以,要幫助教師認識到應該在交際教學中融合語法教學,適時適度地組織語法學習,提高外語學習的效率。

2.解讀新課標與新教材,指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在教師培訓中,聘請參與國家新課程標準制定和對實施新課程有較深入研究的專家及優(yōu)秀中學一線教師作專題講座,來解讀《英語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使教師們對其有全面的認識和體悟。

在對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中,要通過對新教材的分析與解讀,培養(yǎng)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新教材的編排是以功能意念為主線,圍繞著日常生活的一些主題來進行編排的,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但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教材上的一些話題遠離他們生活的實際,比如說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中的,去電影院看電影、制作水果蔬菜沙拉等等話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非常陌生,反倒不容易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所以,對于農村的教師而言,要敢于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水平、當?shù)氐膶嶋H情況、教學的設施和條件,在語法呈現(xiàn)、設計教學活動和語法練習時,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shù)恼{整。

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可以鼓勵教師合理的調整教學順序。新教材采用循環(huán)式編排語法項目,即把同一個語法項目分層次、分階段在教材中呈現(xiàn),語法教學是循序漸進的,但是它也中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忽視了語法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整體的概念。比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中,第六單元是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第十二單元才是形容詞、副詞的最高級,這時教師就可以把第六單元上完之后,緊接著教授第十二單元的內容。

教師可以對新教材中的語法內容進行合理的增刪、拓展,把握好語法教授的深度和廣度。新教材中每單元都有Grammar Focus部分,這是教材中的顯性語法,里面涉及到了本單元中的重點語法,但是較為分散,總結的不是很系統(tǒng)全面。教材中還涉及到一些

隱性語法它們沒有被羅列出來,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制約著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所以,有必要指導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中的語法進行恰當?shù)脑鰟h、拓展。

3.優(yōu)秀教師示范授課與教師間互相說課、評課、專題討論相結合

聘請外校資深專家和優(yōu)秀一線教師為培訓班開設專題講座,進行示范授課。但為了避免廣大教師只“觀”不“摩”,使培訓達到更好地效果,可以在觀摩課后組織被培訓教師進行討論、反思、總結,把示范授課與教師間相互說課、評課、討論相結合。這樣就會營造一種大家共同參與的學習氣氛,通過學習、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究新課程的實施策略。

在教師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自己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者語法教學中的一些難點進行探討,使每個教師都能主動參與到培訓過程中來,成為課改的積極參與者,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才能和智慧。還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公開課學習觀摩等形式,使學員在演練課堂教學技能中豐富自身經(jīng)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科研課題研究旨在培養(yǎng)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研究能力,教師引導學員進行反思,與學員共同研討中學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指導學員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旨在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精神和科研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集體備課、講課、互相批課,寫出小組學習心得體會等,不斷提高教師的語法教學能力。

語法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過于枯燥,理論性太強,不夠生動,教師培訓時可以針對這些語法教學中的普遍存在問題,進行討論。不斷的創(chuàng)新,通過精心的課堂教學設計,將知識點、學生能力、興趣與日常生活串接在一起。

4.落實教師培訓的評估與改進,保證教師培訓的質量。

教師培訓也應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理念相融合,建立評價指標多元的、更加重視培訓過程的評價體系(賴沛權,2008:100)。要讓培訓學員在培訓時認真觀摩、討論、記筆記。每期培訓結束后,提交培訓日志,重點要寫到自己的反思,即如何把培訓中學到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際中。還可以讓學員提交自己的語法課堂教學設計,由專家來進行點評和指導。每期培訓學員都要填寫問卷調查表,收集教師的意見,及時的改進。同時,要對被培訓學員做好跟蹤調查工作,與學員建立長期的聯(lián)系,定期與學員進行溝通,鼓勵教師的自我反思和進步,促進被培訓教師長期的發(fā)展和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結論

語法體現(xiàn)著語言的結構,掌握語法知識能夠讓學習者準確地輸出語言,提高語言的準確性。語法教學是手段而非目的,語法教學的交際化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使得語言知識更好地為交際能力服務。所以,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語法教學。根據(jù)學生的基礎、興趣、習慣,當?shù)亟虒W的實際,語法項目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姆椒▉磉M行語法教學,使語法教學的效果最大化。對中學英語教師語法培訓時,要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使其對語法教學有全面的認識;在實踐中,通過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使語法教學為提高學生交際能力服務;同時要加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與教師自身的反思,通過一定的評估體系,促進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仕清.英語新課程――理論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39

[2]何靜令.新課程標準下語法教學的定位與對策[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04):37-39

[3]賴沛權.英語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思路探索.中國成人教育.2008(2):99-100

[4]田九勝.新課程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調查.基礎英語教育.2011(1):34

[5]《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4

關鍵詞:文化背景;文化意識;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1引言

人們學習外語的目的就在于進行跨文化交際,然而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對話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交際障礙,其根本原因還是和對目的語背景文化的掌握與理解有關。語言和文化緊密聯(lián)系,語言是人類文化和知識的載體,它反映了每個民族特定的生活習俗、交流方式、文化禁忌等;文化又是語言的底座與支撐。結合到外語教學,目的語背景文化的教授自然顯得很有必要,否則外語教學便是不完整的。

初中新課程標注和新大綱明確提出:“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的要求。在人教版的Go for It教材中,不僅每單元中插入了文化知識點,而且教材最后還專門編寫了兩個文化單元,讓中國學生了解和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這點是人教版舊教材所沒有的。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還有大部分的教師遇到課文中的文化知識點時,要么照著教參一念而過,要么回避不提,后面的文化單元更是不會花課時去講解。遇到考試要考文化交際題型,教師就找些固定的搭配語句讓學生死背,可見目的語背景文化教育還沒有引起中學教師的足夠重視。

2教授初中英語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中學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引領和支持學生以后學習的重要動力。很多學生開始對英語感興趣就是源于英美國家的文化吸引,以及對這些國家生活方式的向往。筆者在學校教書實習期間,曾到高中聽課,發(fā)現(xiàn)高中教師在講新課前都會介紹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以講故事、放幻燈片、觀看小片段、提問等的方式,這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所以,中學教師如果能利用文化打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視野,開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和交際意識,那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意識就會增強,就會逐漸地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更加渴望學習好英語并應用到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去,從而樹立起以后深入學習的信心,這對他們上大學走入社會繼續(xù)學習英語都有持久的影響。

2.2適應新課標英語學習的要求

人教版Go for It按照話題任務來編寫每個單元,倡導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將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融為一體,著眼于文化教育,設計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滾動式的學習鏈條。這樣的教材編寫方式和標準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像以前那樣把握教材,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同時還要仔細琢磨課文所反映的英語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文化背景,把文化知識作為語言知識的一部分融入到語言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學生的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才能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語用能力才能提高,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下才能應付自如。

2.3適應中考英語考試的需要

縱觀歷年中考英語試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純語法的試題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試題融和了語用和語法兩種知識,尤其在聽力和閱讀方面,注重考察真實語言的應用和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有關跨文化語用方面的內容逐漸增多。比如在閱讀中,考察英國人見面的寒暄知識,美國人吃飯的餐桌禮節(jié),西方飲食文化等,如果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接觸到這些知識,在做閱讀試題的時候就會游刃有余。

在中考中,對話搭配的試題也很多,這就考察學生的語用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基于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考察表示感謝及其答語。在機場有一個乘客幫助了一個老外,老外說:——Thanks for helping me. 乘客回答:——You are welcome. I should do it. 這種答語明顯不合適,因為在中國文化中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老外聽了就不太高興了,以為那個乘客不是自愿的,而是職責使然。這些都是不同民族文化造成的差異。

所以,在每個單元的話題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挖掘深一點,以各種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浸潤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2.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本文前面提到很多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來源于對英美國家生活方式,意識形態(tài)的向往,這只能作為教師引領學生入門的一個有利因素。在以后的文化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將我們的文化和目的語文化進行類比和對比,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比如,在初一下冊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中,其人文主題是 “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其中舉例人物有國外的體育運動明星、藝術名人,這些都是學生追捧的對象,但是如果教師能介紹或者讓學生自己查找關于我國的科學文學藝術巨匠的資料,再讓學生用英語發(fā)現(xiàn)總結中外名人的不同經(jīng)歷以及他們的感受,那么學生總會對我國名人的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觸動,這樣就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意識。

3文化背景教學設計

目前,中學英語課程中是不可能有專門的文化課,而且考試出現(xiàn)的題型就那么幾種,在大部分地區(qū)沒有增設口語考試,這就意味著教師對背景文化知識的教授不是很重視,教學的方法可能比較單一。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學重點就只集中在了分析語法結構和講解大量的詞匯上,這肯定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隱患。一些成績好、語音標準、語法應用正確無誤的學生一旦進行英語交際便常常出現(xiàn)由目的語文化缺失造成的語用錯誤。他們總是喜歡把漢語和英語等同起來,以漢語文化,漢語思維來套用英語,這就造成了理解偏誤和語用失誤。那么,教師如何多方面地設計文化教學,讓文化融入語言學習之中就成了教授文化知識的焦點。

3.1文化比較

比較英語國家與本民族文化的異同是最能引起學生注意的方法。教師可以在每個單元的新課上做一個文化導入,加大輸入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布置任務讓他們動手完成。

新目標初一下冊Unit 7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介紹了西方人的飲食烹調方法。在這個單元中,筆者建議在學生學習了一些烹調詞匯句型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用英語介紹一道中國菜的制作方法,并查找西方人與中國人飲食習慣、餐桌禮儀的不同;而后教師列出一些常用的新單詞、句子補充給學生;最后教師可在黑板上板書出兩欄,一欄寫上“the Western”,另外一欄寫上 “the Chinese”,并讓學生起來用英語口頭表達不同,并串成一段話。這樣,既能使學生應用語言知識,在表達過程中通過對比,他們對兩種文化的差異就會有深刻的印象,又能喚起學生對本族文化的熱情。

3.2應用多媒體營造逼真的交際環(huán)境

形象生動的音像畫面是吸引初中生的最好方式。教師備課的時候也會做很多有趣生動的幻燈片,吸引學生,加大輸入量,營造語言交際環(huán)境。每個單元新課的文化引入大部分也主要是通過這種教學手段。教師通過畫面或者短片介紹一些背景知識,然后自己提問,或者學生互相提問,讓學生在觀看中有所思考。

新目標初二上冊有一個教學單元談論的是天氣。教師通常先用天氣的圖片引入天氣的詞匯,教授詞匯拼讀,然后再是句子的使用。他們沒有通過天氣聯(lián)想到英國人的寒暄禮節(jié)。筆者建議首先教授單詞,播放一些英國人打招呼的短片,然后過濾出一些他們常用的句子,讓學生發(fā)現(xiàn)英國人寒暄禮節(jié)和中國的不同,此時再由教師介紹英國人的寒暄文化,強調真實的交際中的禁忌。學習完詞匯句子后,讓學生扮演兩國人進行見面寒暄的對話,這就使文化融入了語言知識的學習中。最后,教師用幻燈片制作一些其他國家的天氣情況的圖片和一張中國地圖,模擬天氣預報的播放現(xiàn)場,讓學生扮演一次播音員報道中國各個地區(qū)的天氣情況。這樣的活動讓教學語境化,發(fā)揮了句子的交際價值。

3.3創(chuàng)造課外學習英語的條件和活動

學習英語文化僅靠課堂上的輸入還很不夠。教師在課外就應該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文化語言知識的學習。

首先,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在周末、寒暑假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做閱讀筆記,然后課堂上在以值日報告或者講小故事的方式檢查閱讀情況。

其次,在下午的空閑時間,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文化故事電影的片段,引導學生觀看提問;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習英文歌曲;參加演講比賽,并在過圣誕的時候,讓學生收集英語國家的節(jié)日文化資料并做成幻燈片介紹給同學,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舉辦圣誕英語晚會,讓學生表演課本劇,演唱英語歌曲,使學生在表演中發(fā)揮特長,接受英語文化的熏陶,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聘請來自國外的專業(yè)英語教師,給各班每周上一節(jié)口語文化課,以游戲講座的方式讓中國學生參與直接的跨文化交際,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4結論

從以上論證來看,只要教師具有提升目的語社會文化背景的意識,那么文化教學完全可以融入語言教學中,并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但是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學生在接受目的語文化的同時,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正確地對待兩個民族的差異,不能極端地否定一方,培養(yǎng)愛國意識,教育學生在交際中正確地選擇符合對方文化標準的表達方式以達到交際目的。另一方面,文化的教授也應該融入語境中,不脫離語言知識教學。

總之,建議中學教師加強自身跨文化交際的素養(yǎng),多學習了解各方面的文化知識,使自己的教學多樣化,讓語言教學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梅德明主編.大中小學一條龍英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一、基于初中英語教材的多媒體教學

隨著多媒體運用于教學的發(fā)展,各種多媒體教學資源如雨后春筍,各有千秋,但因為國內教學材,所以各種多媒體資源都立足于現(xiàn)行的教材。

(一)國內教材的發(fā)展與改革。

1、目前的義務教育教材仍然以人教版和蘇教版兩大版本為主,初中英語教材經(jīng)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及改版,從內到外已經(jīng)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外觀上看,由原來的黑白文字為主轉變?yōu)樯守S富,圖文并茂的新式教育教材,從內在來看,也有了質的飛躍,最早的教材內容多半摘自一些著作比如《威尼斯商人》,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大,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有局限性。經(jīng)過改版的英語教材更多的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從現(xiàn)實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學目標也有了很大改變,最早的教材注重讀和寫,文章較長,學生主要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之后改版的實驗教材,提出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語言目標,加入了聽力測試及口語訓練,學習英語不再是啞巴式英語,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強調語言的運用能力.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目標,即通過完成特定的教學話題及任務來實現(xiàn)教學的語言目標和情感目標;2011版的初中英語教材是最新版本,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很大調整,不僅提出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設計了許多具有交際意義的任務和活動,還進一步豐富了文化教學的內容,閱讀內容加大加長,話題也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延伸到各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及文化,充分順應了與時俱進這一時代主流。例如初二上冊5單元section B 2b,3a,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任務變得更有內涵,更生動。同時學習內容也增多,原來的教材只按步驟通過聽,說,讀,寫進行知識呈現(xiàn),教師需要對這些教學任務進行加工,適當增減,自由度較大,不同教師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會有很大不同?,F(xiàn)在每一知識塊都增加了相應的練習,比如原來的每個單元的Grammar Focus,只有幾個句型,沒有相應的練習,還有閱讀部分,也是如此,現(xiàn)在的教材則把最早版本的練習又融入到教材當中。對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是有利的。

2、對網(wǎng)絡教材這一新型教材其實就是多媒體教學理念的發(fā)展趨勢,也是未來教學發(fā)展的趨勢,本人有幸參加過網(wǎng)絡教材的推廣培訓。但是種種原因還是沒有在教學中推廣開來。首先配置費用高,學校教學設備的配置達不到。其次,學生家庭條件不一,無法統(tǒng)一配置。再次,教師對網(wǎng)絡教材的操作及使用需要系統(tǒng)學習,教師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教學進度。還有就是大家對這一新型教材的認識及認可過程還需要時日。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較成熟的網(wǎng)絡教材,目前的網(wǎng)絡教材五花八門,也只是把現(xiàn)有的紙質教材改版為電子課本,在此基礎上并作適當增減而已。

二、多媒體在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與地位

(一)目前多媒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1、簡單的課件制作。由于課程內容增多,時間緊,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制作精美的課件,其次教師掌握的多媒體技術參差不齊,只能根據(jù)需要制作簡單的課件輔助教學。

2、播放錄音。多媒體的運用終于讓老師擺脫了笨重的錄音機和繁瑣的倒帶過程,提高了聽力訓練的效率

3、播放相關影片或視頻。多媒體的運用使得英語教學變枯燥為有趣,在教學中除了語言的學習,加入相應的影片或視頻,為提高學習興趣,拓展知識提供方便。

4、完成課堂訓練。適當?shù)恼n堂訓練對于鞏固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傳統(tǒng)教學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進行板書,多媒體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直接展示訓練內容,學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練習,不僅節(jié)約時間,還可以當場校對,練習更充分。

5、跟隨教輔配送的課件。由于教學任務的關系,僅限于簡單的操作培訓,深入的學習及運用欠缺,特別是課件的制作,要想制作精美,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沉重的教學任務使大多數(shù)教師選購一些現(xiàn)成課件,比如《英語周報》《雙語報》等配送的課件。有的不一定實用。因為制作課件的人不一定懂得英語教學中需要,只是對課本的內容直觀的呈現(xiàn)。以至于有的老師仍然用傳統(tǒng)教學不用課件。所以多媒體對于我國教學來說仍然沒有充分的發(fā)揮作用。

(二)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基于現(xiàn)代技術支持下的多媒體教學目前還處于輔助教學的階段,在教學中提倡多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參與教學比賽,為了鼓勵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甚至課件制作及多媒體運用將作為課堂評比條件之一。甚至有的偏遠學校還沒有接觸過這種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與受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的發(fā)展和推廣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現(xiàn)代技術支持下,初中英語教學在運用多媒體中存在問題

(一)以不同教材為依據(jù)的多媒體資源多不勝數(shù)。初中英語現(xiàn)在的教材版本不斷推陳出新,有人教版,蘇教版,新概念,還有現(xiàn)在正在推行的網(wǎng)絡教材。如何選擇,哪個版本更實用,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學校定哪種就用哪種。多媒體資源選擇面廣,但是孰優(yōu)孰劣沒有比較,多媒體的運用也僅限于教師個人水平及喜好,并沒有作為上課必備要求,多媒體教學還停留在輔助教學階段。面對各種版本的課件,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高效提高教學質量?還沒有明確的要求和可參照的標準.

(二)普及了多媒體教學的學校,因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特別是課件的制作有待提高。大多數(shù)情況下仍然以傳統(tǒng)教學為主。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如何提高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術及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是一個長期困擾教師的問題。

(三)如何客觀評價多媒體在教學任務中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多媒體的普及,各種教學課件都有使用,至于使用效果如何,沒有統(tǒng)一的反饋及評價。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也僅限于簡單的使用,使用效果如何沒有得到關注。但是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用到課件,多媒體那才能算是優(yōu)質課嗎?如何客觀評價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課件一定是越精美越好嗎?如何來看待多媒體在一節(jié)課中的作用及地位?

四、怎樣解決存在問題的策略研究

(一)多媒體的普及

多媒體運用是時展的必然,在市區(qū),各學校不僅每個教室都配有多媒體設備,方便教學,而且把歷史以來的紙質閱卷工作通過網(wǎng)絡進行批閱,各種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不再費時費力進行人力操作,在試卷批完時,數(shù)據(jù)也就可以準確無誤的統(tǒng)計出來。學校與學校之間不再是孤立的教學,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多媒體,可以相互學習,互通有無,共同進步。在偏遠山區(qū)學校,盡管設備沒有市區(qū)完善,但也在通過各種互助活動及捐助活動,改進和提高教環(huán)境,比如每學期進行的“燭光行動”,各學科都有到偏遠學校進行授課和交流的活動,還有社會各界的捐資助學活動,給偏遠山區(qū)學校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多媒體教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多媒體教室不再是城里孩子的專利。

(二)提高多媒體運用效率

首先還是由于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運用熟練程度決定的,只有讓教師掌握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放手讓教師們大膽的探究如何更好的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提高教學效率中,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而不把多媒體教室當成上公開課教師的專利,讓所有教師都參與進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其次,就是教師要轉變觀念,特別是老教師,要勇于接受新鮮事物,積極學習多媒體技術,讓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畢竟這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傳統(tǒng)教學要適應社會發(fā)展,就必須進行改革,不斷更新觀念,才能讓學生學到真正適應社會的東西。

(三)正確看待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不可否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確實讓我們的課堂耳目一新,特別是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課堂效率確實功不可沒,但是作為教學手段之一的多媒體不可能蓋過我們的教學目標,單一的認定一切教學以多媒體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手段是不妥當?shù)?。多媒體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教學的一個要素,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它主要為多媒體教學這一系統(tǒng)而服務。多媒體教學不是以多媒體操作為核心,而是借用多媒體這一平臺產生高效的教學[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等于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只有結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發(fā)揮教學媒體最大的教學效益。[2]

五、結論及展望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教師則面臨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教學的教學資源,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不斷推陳出新的教學資源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老師們該如何快速接受這些新的東西,調整教學方式。這是所有英語教師都在面對的問題。本人選擇這一主題作為研究對象,正是為了能在這諸多的現(xiàn)代技術支配的教學資源中,不僅是簡單的,被動的利用這些新技術于教學中,希望通過這一個平臺能夠搭建教師與多媒體技術開發(fā)者之間的溝通橋梁,讓開發(fā)者了解我們的教學,設計出更多適合我省教學的教學資源,而教師更了解這些新的教學資源,充分的利用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真正做到資源共享。

本文是云南省教育研究學術工作站“云南省優(yōu)質基礎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交互服務研究”在站成果

參考文獻

篇6

英語如今是很重要的,出來社會很多是會都需要用到,但是很多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上冊英語知識點一、過去完成時的結構特點

概念:過去完成時表示在過去某一時間或動作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或完成了的動作,即“過去的過去( past-in-the-past )”。

過去完成時 過去時 現(xiàn)在進行時

構成:過去完成時由“助動詞 had + 過去分詞”構成,其中 had 通用于各種人稱。

They had already had breakfast before they arrived at the hotel.She had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by 10 :00 this morning.

二、過去完成時的判斷依據(jù)

1.由時間狀語來判定

一般說來,各種時態(tài)都有特定的時間狀語。與過去完成時連用的時間狀語有:

( 1 ) by + 過去的時間點。如:

I had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by nine o'clock last night.

( 2 ) by the end of + 過去的時間點。如:

We had learned over two thousand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 3 ) before + 過去的時間點。如:

They had planted six hundred trees before last Wednesday.

2.由“過去的過去”來判定。

過去完成時表示“過去的過去”,是指過去某一動作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或完成的動作,即動作有先后關系,動作在前的用過去完成時,在后的用一般過去時。這種用法常出現(xiàn)在:

( 1 )賓語從句中,當賓語從句的主句為一般過去時,且從句的動作先于主句的動作時,從句要用過去完成時。在told, said, knew,heard, thought等動詞后的賓語從句。

如: She said that she had seen the film before.

( 2)狀語從句中,在時間、條件、原因、方式等狀語從句中,主、從句的動作發(fā)生有先后關系,動作在前的,要用過去完成時,動作在后的要用一般過去時。

如: 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already left.After he hadfinished his homework, he went to bed.

注意: before, after ,as soon as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中,由于 before 和 after本身已表達了動作的先后關系,若主、從句表示的動作緊密相連,則主、從句都用一般過去時。如:

Where did you study before you came here?

After he closed the door, he left the classroom.

(3)表示意向的動詞,如hope, wish, expect, think, intend, mean,suppose等,用過去完成時表示"原本…,未能…"

We had hoped that you would come, but you didn't.3.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定。

I met Wang Tao in the street yesterday.We had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hewent to Beijing.

三、過去完成時的主要用法

1.過去完成時表示一個動作或狀態(tài)在過去某一時間或動作之前已經(jīng)完成或結束,即發(fā)生在“過去的過去”。

如:

When I woke up, it had stopped raining.我醒來時,雨已經(jīng)停了。(主句的動作發(fā)生在“過去的過去”)

2.過去完成時是一個相對的時態(tài),表示的是“過去的過去”,只有和過去某一時間或某一動作相比較時才使用它。

如:

He told me that he had written a new book.(had written 發(fā)生在 told 之前 )

3.過去完成時需要與一個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它不能離開過去時間而獨立存在。

最新九年級英語語法知識點總結大全二

相互代詞

1)相互代詞只有each other和one another兩個詞組

他們表示句中動詞所敘述的動作或感覺在涉及的各個對象之間是相互存在的

例如: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always copiedeach other.

顯而易見,不同文化的人總是相互借鑒的

2) 相互代詞的句法功能:

a.作動詞賓語;

People should love one another.人們應當彼此相愛。

b.可作介詞賓語;

Does bark, cocks crow, frogs croak to each other.吠、雞鳴、蛙兒對唱。

說明:傳統(tǒng)語法認為,相互關系存在于兩個人或物之間用each other, 存在于兩個以上人和物之間用oneanother?,F(xiàn)代英語中,兩組詞交替使用的實例也很多,例如:

He put all the books beside each other.

他把所有書并列擺放起來。

He put all the books beside one another.

他把所有書并列擺放起來。

Usually these small groups w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這些小團體通常是相互獨立的。

c.相互代詞可加-'s構成所有格,例如:

The students borrowed each other's notes.

學生們互借筆記。

物主代詞

1)物主代詞既有表示所屬的作用又有指代作用

例如:

John had cut his finger; apparently there was a broken glass on hisdesk.

約翰割破了手指,顯而易見,他桌子上有個破玻璃杯。

物主代詞有形容詞性(my, your等)和名詞性(mine, yours等)兩種,形容詞性的物主代詞屬于限定詞。

名詞性的物主代詞在用法上相當于省略了中心名詞的 --'s屬格結構,例如:

Jack's cap 意為 The cap is Jack's.

His cap 意為 The cap is his.

2) 名詞性物主代詞的句法功能

a.作主語,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 Yours works better.

我可以用一用你的鋼筆嗎? 你的比我的好用。

b.作賓語,例如:

I love my motherland as much as you love yours.

我愛我的祖國就像你愛你的祖國一樣深。

c.作介詞賓語,例如:

Your should interpret what I said in my sense of the word, not inyours.

你應當按我所用的詞義去解釋我說的話,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義去解釋。

d.作主語補語,例如:

The life I have is yours.It's yours.It's yours.我的生命屬于你,屬于你,屬于你。

反身代詞

1) 列表

I-myself

we-ourselves

you-yourself

you-yourselves

she-herself

he-himself

they-themselves

2)做賓語

a.有些動詞需有反身代詞

absent, bathe, amuse, blame, dry, cut, enjoy, hurt, introduce, behave

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last night.

我們昨晚玩得很開心

Please 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請你隨便吃點魚

b.用于及物動詞+賓語+介詞

take pride in, be annoyed with, help oneself to sth.

I could not dress (myself) up at that time.

那個時候我不能打扮我自己

注:有些動詞后不跟反身代詞, get up, sit-down, stand up, wake up等。

Please sit down.

請坐

3) 作表語; 同位語

be oneself: I am not myself today.

我今天不舒服

The thing itself is not important.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

4) 在不強調的情況下,but, except, for 等介詞后賓語用反身代詞或人稱代詞賓格均可

如:

No one but myself (me) is hurt.

注意:

a.反身代詞本身不能單獨作主語。

(錯) Myself drove the car.

(對) I myself drove the car.我自己開車。

b.但在and, or, nor連接的并列主語中,第二個主語可用反身代詞,特別是myself 作主語。

Charles and myself saw it.

最新九年級英語語法知識點總結大全三

語法: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

直接引用別人的話叫直接引語,用來轉述別人的話叫間接引語。例:

Hesaid,"HewillgotoBeijingtomorrow."(直接引語)

HesaidthathewouldgotoBeijingthenextday.

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時態(tài)、人稱及一些時間或個別詞都要做相應的改變。

①時態(tài):

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

現(xiàn)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

九年級上冊英語學習方法(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當年,我碰巧是從英語簡易讀物開始的。現(xiàn)在,書店里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yōu)點:

1、造就成就感,培養(yǎng)自信。

2、增加興趣。

3、語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學以致用。

學會容易的東西,并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shù)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于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語言的學習是培養(yǎng)一種感覺,而感覺要靠數(shù)量的積累來培養(yǎng)。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在量的積累階段,也應該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重復原則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一種事情重復多了,便產生了感覺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發(fā)展英語技能時,也應該遵循重復原則。

學習英語中的任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復重復。

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經(jīng)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復過無數(shù)遍的,這些被重復的東西已經(jīng)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復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復使人準確、深刻理解事物本質、內在規(guī)律。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guī)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并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征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jīng)歷到位的模仿的"創(chuàng)新"意味著錯誤。創(chuàng)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fā)音,朗讀句子和文章。而在練習過程中,盡量模仿"音標發(fā)音和單詞發(fā)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jié)奏。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如果你要學習英語口語?模仿亦很重要。在學口語時,要盡量模仿你已經(jīng)讀過的東西和已經(jīng)聽過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經(jīng)用"重復原則"所讀過的和所聽過的,效果就會更好。如果你要學習英文寫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你要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復地讀過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絲不茍地去模仿。

九年級上冊英語復習計劃一、指導思想:

2021考在即,我將本著以《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考綱為標準,以教材,指導叢書,復習指導為具體內容,根據(jù)國家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備課組經(jīng)過討論,制訂了周密的復習計劃,并組內自己出《中考復習課時計劃》,領學生進行全面復習,穩(wěn)打穩(wěn)扎,爭取在短短的三個月內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充分準備。

二、復習策略

1.系統(tǒng)歸納,分清脈絡。

依綱扣本,注重雙基,夯實基礎(詞匯,語法,句型),幫助學生學會復習,學會考試。

2.以學生為主體,堅持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

并注重感情投資,利用學生的心理優(yōu)勢,多關注,多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3.針對性復習。

向優(yōu)、良、中、差各層次學生搜集、積累他們平時在各方面出現(xiàn)的錯誤,對癥下藥,逐題突破。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中考中的每一種題型的命題意圖。對聽力部分、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各種題型進行強化訓練。

三、情況分析

人教版英語共有五本書,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冊比較簡單,主要是詞匯量的積累,簡單的口語表達,八年級下冊,九年級著重是語法,閱讀。指導叢書中要求,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學會使用四會單詞和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在聽力技能方面,能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話題;在閱讀技能方面,能閱讀各種體裁和題材的簡短的書面材料;在寫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學語言基礎知識,以語篇為單位,清楚,連貫地進行控制性和開放性寫作;在口語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學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基礎知識,以口頭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根據(jù)考試的內容和考試的難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復習方法很有必要。

四、時間安排:

整個復習分三個階段:

第一輪:時間:2.28---4.29 內容:單元復習。

第二輪:時間:5.2 ---5.27 內容:專項復習 (聽力,語法,詞語運用,完型填空,閱讀理解,情景對話,書面表達。)

第三輪:時間:5.30---6.21 內容:模擬考試

五、資料

1.《中考課時計劃》

2.《天利38套歷年真題》

3.初三全體英語教師集體編排的《中考課時計劃》

六、復習內容與要求

從近三年的中考試題來看,年年有變化,但不是很大,總之,其試題容量大,覆蓋面廣,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靈活,不僅加強了對英語基礎知識的考查,更突出了對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考查。我采用“三輪復習法”要求先全面學習,后進行重點復習和適應性考試復習,做到著眼全面,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把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系統(tǒng)全面又有所側重,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考出優(yōu)異的成績。

第一輪復習,依綱扣本,整合課本內容,梳理知識結構,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因為萬變不離其中,如果沒有最基本的詞匯和語法,從何談能力。所以我課堂上主要以教材為主,以《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復習指導》為輔,引導學生按教材順序復習各單元的知識點,這一輪不是炒“冷飯”,而是“溫故而知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上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并與其它知識做橫向、縱向比較,幫助學生鞏固運用。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及時查漏補缺,鞏固好基礎知識。早自習要求學生在教室里大聲朗讀,早讀的材料可以是課本,單詞表和課后的聽力材料,也可以是練習冊中的作文或平時閱讀時發(fā)現(xiàn)的寫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時注重詞匯,詞組,句型的過關,每天早自習下課前的十分鐘,對學生所復習的內容進行檢測,課后通過《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復習指導》中的配套練習,鞏固所復習的內容。同時在這一輪的復習中我還準備采取一些措施來激勵和督促學生自覺學習,比如,既每學完一部分后,進行階段性測試,并將成績通報給家長,與家長一起共同督促學生努力學習,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輪復習,專題講解與訓練,重,難點突破,實現(xiàn)能力升華;在這一階段復習過程中防止簡單的重復,反對面面俱到,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做到講—練—評結合。在課堂上主要是根據(jù)中考指導叢書并結合《中考課時計劃》和我們自己出的練習題,按詞匯(構詞法,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冠詞,動詞)語法(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被動語態(tài),動詞時態(tài)等)進行復習,有的強講,有的略講。讓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并通過《中考課時計劃》中的專題講解與訓練來復習檢測形成能力。

篇7

關鍵詞:設置任務;科學評價;評價形式

本人從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已有二十幾年,教學效果總在本校備課中均值以上,但是很難取得較高成績。自從去年承擔校級課題《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任務之后,發(fā)現(xiàn)教學水平不能大幅度提高,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息相關。而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方法也息息相關。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除了精心設計與實施新型的課堂教學策略之外,還在于利用課堂教學評價進行適時調控與檢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一、設置任務是實施科學評價的基礎

任務型課堂教學中,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力完成任務或任務的一部分,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就感。如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完成背誦、造句的任務,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應完成創(chuàng)新性、應用性較強的任務(如角色表演、采訪等),但取得評價結果是一樣的。這就體現(xiàn)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發(fā)展”的評價目標。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B 2b時,我設計了“當小記者”的任務,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應用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I like fruit for breakfast.等交際語言。

首先,采訪前準備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仔細閱讀2b的文章后在卡片上設計關于飲食習慣可以采訪的至少三個問題。完成后,把卡片交給六人合作學習小組組長。對完成的成員,老師應適時說些鼓勵的話如“Good!” “Wonderful!”“Well done!”等并在最佳搭檔評價表的“基本完成任務”等方面予以加分,并對基礎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機會和傾斜,因為這是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最好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讓他們樂學。

其次,采訪中記錄環(huán)節(jié)。組長把收到的卡片打亂,重新發(fā)給小組成員,確保學生拿到的卡片跟他自己的不一樣。讓他們了解別人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是否可以借鑒學習。然后由設計卡片成員依據(jù)卡片上的問題進行采訪,被采訪的成員就在卡片上進行記錄。其他成員要關注采訪全過程。最后每個學習小組在活動結束后要派一對最佳組合代表本組進行班級比賽。

最后,采訪后匯報環(huán)節(jié)。八個學習小組各派一對最佳組合進行表演。表演過程中,老師對于表演效果進行點評,并根據(jù)最佳學習小組評價表中“基本完成任務”“較好完成任務”及“出色完成任務”進行加分,以表示這是整組同學共同勞動的結果。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并適時記錄采訪信息,采訪結束后,如果有人能根據(jù)采訪信息進行匯報,搭檔可以進行補充,老師根據(jù)最佳搭檔評價表中“基本完成任務”“較好完成任務”及“出色完成任務”進行加分,以表示這是搭檔共同勞動的結果。

通過上面不同層次不同任務以及行之有效的科學評價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事干、有所得,處處體現(xiàn)自我,學生當然樂學。

二、科學評價的幾種類型

1.分散評價法

為了激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取一些英語知識和養(yǎng)成良好英語交際的習慣,有必要采取分散評價法。對上課積極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效果好的,計一分,月份結束后加入“最佳搭檔得分”,作為最佳搭檔成績的一部分。實施這種評價,有利于學生在毫無心理壓力的狀態(tài)下,自覺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尤其是激發(fā)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和自覺實踐的情感。

2.任務完成評價法

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每節(jié)課教師或多或少會設計任務讓學生通過課堂活動來完成。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讓他們完成層次不同的任務,盡量讓班里每一位學生感覺到老師設計的任務中也有自己能完成的。激發(fā)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欲望,使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

3.創(chuàng)新獎勵評價法

學生完成任務時,大部分學生會使用老師給予知識點完成任務。但是總有一些學得比較好的學生會使用課本以外的句子出色完成任務,除了按評價表中最高級別評價項目“出色完成任務”進行加分外,教師應當再按創(chuàng)新獎勵評價法進行累計加分。我通常要求學生能給一些something new or something creative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固然,在個人加分或小組加分方面,這個分值是最高的,如寫作時,首先要求學生模仿課文中文章寫,但學生能寫出跟課文與眾不同的、讓人耳目一新就給學生加分。

三、科學評價的具體形式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通過二人搭檔或六人學習小組來完成。每堂課都要及時評價,評價表由2個科代表分別負責最佳搭檔和最佳六人學習小組登記。每月統(tǒng)計一次,根據(jù)總分高低,分別評出最佳搭檔和最佳六人學習小組“月冠軍”“月亞軍”和“月季軍”。每學期再統(tǒng)計一次,根據(jù)總分高低,分別評出最佳搭檔和最佳六人學習小組“季冠軍”“季亞軍”和“季季軍”。對于獲獎的搭檔或小組除了精神上的獎勵外,還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這樣月月有驚喜、季季有結果能持續(xù)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經(jīng)過一年多教學試驗和研究表明,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設計不同層次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完成用不同評價標準來評價不同層次學生,通過月表彰和季總結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幅度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在2014-2015學年上全區(qū)統(tǒng)一命題考試中,實驗班的英語平均成績超過同備課組第二名班級均分5分以上。實驗結果證明:實施科學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2).

篇8

最新關于精選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的

  (一)知識要求

  1、理解地球、地圖的相關知識。

  2、掌握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海洋環(huán)境、陸地環(huán)境的有關知識。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關分區(qū)地理的內容。

  (二)智能訓練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像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2、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 論。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師學藝,取長補短按照學校要求,新教師與老教師結對子,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聽完課后,及時評課,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2、集體備課,持之以恒堅持每周一第八節(jié)集體備課,共同探討本周備課內容、重點、難點、教學目的、教法以及學法指導,對于備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集體討論,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

  3、參加教研,積極踴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認真聽取每一位同組教師的匯報課,示范課,努力探索地理教學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時總結在教學工作中,及時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學。

  5、教給學法,培養(yǎng)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滲透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學能力。

  四、重點難點

  1、本學期教學的重點為自然地理相關內容。

  2、地球運動、時區(qū)計算、等值線計算、大氣運動是本學期難點。

  五、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2、適當補充課外地理內容。

  3、加強雙向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4、加強輔導,保證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飽。

  5、精講多練,向45分鐘要質量。

  6、虛心學習,多聽課,向老教師拜師學藝。

  7、集體備課,互相探討。

  最新關于精選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在發(fā)揮自己專業(yè)所學的同時,應不斷完善個人業(yè)務水平。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礎教育,但面對高考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對地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繼續(xù)學習和提高將會被社會所淘汰。針對這一要求,我對自己本學年工作、學習制訂以下計劃:

  1、熱愛本職工作,為人師表,在言行舉止方面作好學生的表率。

  2、我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養(yǎng):加強課外閱讀,關心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動態(tài);努力提高對教育教學科研的能力。

  3、作好教學后記反思

  在一節(jié)或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及時記下自己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是教師積累教學經(jīng)驗,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方法。一堂課或一天教學后,通過對教學設計執(zhí)行情況的回顧,對教學原則、目的、內容、方法、手段、教學語言、教態(tài)和板書等諸要素、諸環(huán)節(jié)進行檢查反思,特別是要抓住教學片斷、實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學過程中的有關教改、教研中的主要問題,抓住教學活動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師生思想碰撞的火花,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從而不斷總結概括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行為的重塑。

  4、堅持寫好教育教學隨筆。每學期讀一本有關教育的書籍,并及時反思。

  5、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工作,總結、歸納和提升教學經(jīng)驗。深入學習貫徹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經(jīng)驗出發(fā)尋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及方法,并切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科學安排學生一日活動,合理制訂計劃,活動中注重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結合學校教育特色,對學生在日?;顒又屑訌娊逃?/p>

  6、認真參加參與教研活動,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嘗試、調整。及時進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7、在本學期5月份《暢游重慶濱江路》課題展示,6月份完成資料歸檔。

  新學期開始了,本班決定在新學年里,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方針,繼續(xù)發(fā)揚“團結、勤奮、求實、向上、互助”的優(yōu)良班風,從嚴治班,深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力爭實現(xiàn)本班:一個改觀、三個突破(即班容班貌有所改觀、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教學質量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新目標),把本班辦成一個人見人慕的優(yōu)秀班級。

  具體安排如下:

  一、強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

  小學,不少學生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開學第一周,開一堂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規(guī)范兩操,有專門班干部進行檢查,同學間互相監(jiān)督。班長作好每天的行為規(guī)范檢查,教室、公共場地由各負責人分配指導一日三掃。體育委員負責好眼保健操的檢查工作。語文科代表或英語科代表負管理好晨讀。及時對好人好事進行表揚。

  二、壯大班干部隊伍

  努力進行班干部的培養(yǎng),班干部是班級的核心力量,培養(yǎng)好班干部,讓他們明確各自的任務,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是管理好一個班級的前提。班干部不但能幫助老師管理班級,還能在同學們中間形成了一定的威信。本學期,我決定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當上班干部來管理班級。一方面可以減輕每個班干部的工作,同時有更多的同學可以自覺地形成自我約束能力,使更多的同學們在受到鍛煉、增長才干的同時,體會到了當小干部的難處,更自覺地遵守各項制度。

  三、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學風

  培養(yǎng)學生尊師愛友,勤奮學習,關心集體,遵守紀律,熱愛勞動,講究衛(wèi)生,積極鍛煉的好作風,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1、期初每個學生給自己確立本學期的目標。

  2、做好期初家訪工作,特別是對調皮學生進行全面了解。

  3、滲透《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中學生守則》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學生以此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加強禮儀教育和訓練,引導學生對己講禮貌,學習講勤奮,社會講公德,在家講孝順;加強小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其監(jiān)督和示范作用。

  4、狠抓學習風氣,進行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態(tài)度教育,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提高。學生要以學為主,抓學習的過程,也同時是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在班集體中,要養(yǎng)成一種你追我趕的風氣,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5、做好差生轉化工作,建立一幫一小組,平時加強輔導。

  四、加強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級工作的第一位。

  1、利用班會、周集會、黑板報、圖片展等形式,開展安全知識教育。

  2、用班會課給學生傳授相關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最新關于精選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一、教學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教學要面向高考,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要求的過程中,要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導,考察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對所學內容能夠融會貫通,能夠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所學是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學以致用。

  二、教學要求

  1。教師必備的教材和相關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上、下冊;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第一、二冊;初中地理1~4冊(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歷年全國文科綜合試卷以及試卷分析。

  2。教師要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fā)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

  3。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教學基本功的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多渠道的獲取知識,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以適應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發(fā)展的需要,同時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學創(chuàng)出佳績。

  4。教師要用現(xiàn)有了課件資源和課堂背投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要求及時效率和長效效率相結合。

  三、各階段復習要求

  全學期的高三復習分為兩個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知識內容、指導思想、目標要求。

  第一階段:

  時間安排:開學——第一學期期中

  指導思想:明確高考要求,進入復習狀態(tài),強調基礎知識的復習

  教學任務:地圖知識、中國地理(與高中地理選修二相結合)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注意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落實,明確單元知識體系、認識知識點間內在關系,避免將知識點零碎的羅列給學生。

  目標要求:落實區(qū)域位置、掌握區(qū)域特征,學會用綜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和區(qū)域差異。學會找出事物共性和差異性的方法,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

  第二階段:

  時間安排:第一學期期中——第一學期期末

  指導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復習為主。在某一區(qū)域范圍的基礎上,會進行相關的自然、人文相關知識的綜合復習。明確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發(fā)展的關系和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兩大核心問題是本階段復習的主線。在系統(tǒng)復習、落實基礎同時,強調對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適當強調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