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02:24: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案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案例論文

篇1

一、傳統教學理念分析

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認為,學習的本質是一個復雜的知識加工處理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比較、分析、綜合等心理操作,教學設計要符合這種知識處理規律。因此,教學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將知識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順序,同時以一定的媒體形式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處理,即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知識的加工與處理。由于這種教學設計理念只關注知識的處理,因而被稱為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在這種教學設計中,教師被看作是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也稱為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理論風靡全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人類的知識不是“純客觀”的,不是他人傳授的,而是在與外部環境的交互過程中自己建構的。因而,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給學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學習的權利。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環境,學生是學習環境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的輔導者。由于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設計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又被稱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只重視教師傳授的知識,沒有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其結果是,教師一味傳授,學生被動接受。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過度相信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學生無法獲得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其結果是,學生自我探索,無法得到教師及時有效的知識傳授。即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都存在明顯缺陷,兩者都過分強調教與學的某個方面,而將教與學割裂開來。

二、行為理論的教學體系設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國家開始以行為理論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框架。行為理論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Leont’ev根據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理論家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心理學理論發展而來的。行為理論屬于交叉學科理論,研究特定文化歷史背景下人的行為活動,最早被前蘇聯應用于殘疾兒童的教育和設備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設計。在20世紀90年代,BonnieNardi等人將行為理論引入美國等西方國家。行為理論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其基本思想是,人類行為是人與社會和物理環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間的雙向交互過程,人類行為的產生來自于主觀人與客觀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和不斷發展之中。行為理論認為,在教學中,應將學生與知識統一起來,實現學生與知識的雙向交互,最終達到主體與客體的辨證統一。

行為理論通過構造行為系統來實現,行為系統包含三個核心元素和三個環境元素,三個核心元素是主體、團體和客體,三個環境元素是工具、規則和勞動分工。環境元素為核心元素提供其賴以存在的環境,構成核心元素之間的聯系。在核心元素中,主體是行為的執行者,是行為系統中的個體要素。客體是主體加工處理的對象。團體是指行為發生時行為主體所在的群體。行為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必須以工具為媒介,包括現實工具和抽象工具。對于學生來說,現實工具可以是語言、教材、媒體或互聯網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種思考方法、某種解題規則等。工具將行為主體與客體聯系起來。規則是客體需要依賴和遵循的法律、標準、規范、政策、策略、倫理道德、文化傳統等,是主體與團體之間聯系的紐帶。勞動分工是團體內部為完成某種任務而采取的組織管理策略,通過勞動分工將單個主體、團體和客體聯系起來。

三、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核心元素設計

在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核心元素包括主體、客體和團體三個部分。其中,主體是參與案例教學的學生,客體是教學案例,團體是主體學生所在的學習小組。

(一)主體的設計學生是行為系統中的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和控制作用。在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尤其要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是由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所決定的。

其一,與其他課程相比,財務管理課程理論在許多方面都與我國現實存在顯著差異。如籌資理論認為,股權籌資方式籌資成本最高,但在現實中,我國絕大多數公司會首選股權籌資。這種理論與現實的差異,與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有密切關系。僅僅依靠教師講授書本知識和案例,學生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很難理解這種差異。

其二,很多財務管理教學案例沒有唯一的答案,站在不同利益人的角度,會作出不同的財務管理決策。如對于公司利潤分配,站在股東的角度,當公司有好的投資機會時,股東希望盡量不分配現金股利;當股東自身有好的投資機會或者希望盡早收回投資降低風險時,會要求公司盡可能多地分配現金股利。站在債權人的角度,則不希望公司分配現金股利,因為公司現金流出會降低債務的保障倍數。對于此類問題的學習,僅僅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很難真正掌握問題的本質。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扮演不同利益人,使學生像相關決策者一樣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教學目標。

(二)客體的設計對案例教學來說,案例設計要遵循時效性、廣泛性、親和性原則。時效性強調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信息媒體掌握當前的熱點經濟問題和經濟事件,用最新事件作為教學案例,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熱情。同時,財務管理的理論和內容也在不斷發展,過于陳舊的案例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理論和實務。廣泛性強調案例來源要廣泛,包括來源范圍廣泛和來源途徑廣泛。來源范圍廣泛,指從古、今、中、外全部空間和時間范圍尋找教學案例;來源途徑廣泛,指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報紙、專業期刊和一般雜志尋找教學案例,還可以將學生經歷的經濟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如對MBA學生所在單位發生的經濟事件進行適當修改,作為財務管理教學案例。從長遠來看,學校可以考慮建立校內共享的財務管理案例庫,并制定一些鼓勵政策,支持教師參與企業合作,實行產、學、研相結合,企業為學校教學工作提供案例,學校為企業經濟管理工作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親和性指財務管理教學案例要盡量來自學生所能接觸到的現實問題,讓學生對案例有親切感,認為案例有實際意義,從而有興趣了解和分析它。如在進行資金時間價值教學時,可以用購房者按揭貸款作為案例,讓學生運用復利和年金知識計算購房者在全部還款期內實際還款額的現值,與直接用現金購房方案相比較,對兩種購房方案進行比較分析。

(三)團體的設計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所在的班級作為一個學習團體,也可以將班級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作為學習團體。對于案例教學來說,將班級劃分為若干小組作為學習團體會更有效率。因為小組討論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既有利于分工協作,又有利于督促和帶動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可以在各小組內部初步討論后,要求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并要求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撰寫案例分析報告,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進一步思考和總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至于小組人數,可根據課時多少、案例大小、具體分工來確定。既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搭配,或者按照住宿相近、方便學習的原則劃分學習小組。教師在分組時要注意各小組學生之間的能力差別不能過大,每個小組都有能力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人員的安排要有利于對案例的學習和討論。

四、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環境元素設計

環境元素包括規則、工具和分工。環境元素的任務是根據主體的需要,提供主體搜集和加工客體的工具,對團體進行恰當的分工,并為整個案例教學順利進行提供規則支持。

(一)工具的設計案例教學過程需要借助工具來完成,根據對學習者所能夠提供的支持,工具可以分為效能工具、認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類。效能工具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如字處理軟件、作圖工具、搜索引擎、教學多媒體等。認知工具可以幫助學習者發展思維能力,如語義網絡工具、數據庫、專家系統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工具等。財務管理課程與宏觀經濟和行業經濟的變化、與微觀企業的行為關系甚為密切。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后,各行業都發生了重大變革,使財務管理領域不斷出現新事物和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從國內、國際全面有效地發掘更新、更有說服力的財務管理教學案例。因此,基于互聯網的工具在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分工的設計在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課堂討論和發言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容易滋生某些學生的“搭便車”行為。為了盡可能減少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合理安排小組成員、制定相應檢查和處罰規則等監督和約束措施。如檢查小組每個成員的筆記,要求每個成員都要在課堂討論時發言,對課下討論要求有記錄,對偷懶行為給予懲處等。這樣,通過小組間的合理安排、小組內部的合理分工,以及有效的規則來消除學生“搭便車”行為。

(三)規則的設計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制定一定的規則,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激勵和約束。這種規則既包括針對個人或者團體的行為規范,也包括案例教學的激勵考核制度。教師可以將學生成績與其所在小組成績和個人表現掛鉤,分別賦予小組成績和個人表現一定的權重,計算學生成績。增加小組成績的權重,有利于鼓勵學生的團隊合作;增加個人表現的權重,有利于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制定規則,引導學生行為。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人際交往來影響和引導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并且可以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為小組學習的參與者。同時,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組,幫助小組實現內部分工,為案例教學提供規則,并向學生傳授使用工具的方法。這樣,教師就完全融入到案例教學的行為理論體系之中。

參考文獻:

[1]梁國萍、黃億虹、曹筱春:《論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年第1期。

[2]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05年第12期。

[3]田祥宇:《論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篇2

A企業位于海淀區H街道,是負責C食街的物業管理的一家市屬國有企業。其主要客戶是該食街的商戶。在25家入駐的餐飲企業中,有近60%的商戶以快餐、簡餐為主營產品,并且60%左右的商戶為新入行的。餐飲企業流動性大,雖然合同時長6至9年,但食街開業的前三年,入駐的商戶幾乎換了一茬。因此,餐飲企業為主加之入駐商戶不固定,導致A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工作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尤其是餐飲企業的員工流動頻繁,甚至食街的商戶之間也相互“挖墻角”,而新員工無論是安全生產意識,還是安全隱患的防范能力都有所欠缺,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抓緊抓好,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A企業作為一家“大物業”,對于C食街的安全生產工作一直常抓不懈。鑒于商戶和人員流動大,A企業每三個月給商戶培訓一次,并且加強日常的安全生產巡查,要求入駐商戶把安全警示標識張貼在明顯處,通過這種形式強化商戶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并且做到標識的每年更新。另外,A企業為每家商戶設置安全生產專欄,同時A企業也深刻認識到,要想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幫助入駐商戶生存下去,于是A企業每年通過舉辦民俗文化節和消夏啤酒花園為入駐商戶搭建平臺,設置了一些臨街的街景和小品,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前來就餐。A企業和入駐商戶之間是合作伙伴關系,只有讓入駐商戶切身感受到A企業是真心服務商戶,他們才會更愿意主動或配合A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在日常檢查的同時,A企業每年還開展兩次消防演習,并拿出獎品激勵入駐商戶的安全負責人。對于企業與政府的互動,A企業認為自身與街道安辦的合作默契,街道每三個月把入駐商戶檢查一遍,對安全隱患提出整改通知書,督促企業加以整改。同時,建議政府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要變“治”為“疏”,以及變“為了管而管”為“為了疏而管”,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對企業的安全負責人進行專業知識的輪訓,提高他們識別安全生產隱患的能力。

案例二:“骨干員工鑄成安全鐵門”

B企業是一家從事樓宇高檔物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下屬單位,其服務對象是一家特大型國防企業的總部大樓,主要服務項目包括會議服務、高級VIP服務,以及日常的樓宇運營、安保、保潔。由于該樓宇的要求,對B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企業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通過自查自檢,對安全風險進行分級分類管理,進行安全風險識別后,發現三級共4000多項安全風險點,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進行全面布控;樓宇的中控室實行24小時兩人值班制度,并對值班人員不定時查崗,以確保中控室對樓宇處于24小時有人值守和監控狀態。另外,對于逃生通道的防火門,B企業也將直接落鎖改為電磁吸附與緊急情況手動操作相結合的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逃生通道平時封閉、險情發生時逃生的功能。并且,作為乙方,B企業建立了與甲方之間暢通的溝通渠道,建議甲方成立物業管委會,每三個月對乙方的服務進行打分考評,對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另外,大廈的冷機、供電系統也都進行了良好的維護保養。B企業高標準服務質量的背后是對企業骨干員工的關懷和激勵,企業中骨干員工可以入住企業提供的2-3人間的員工宿舍,并且社聘員工表現優異有機會轉為該企業隸屬的央企的正式編制員工,并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企業為了留住骨干員工,建立賞罰嚴明的制度,并保證制度環境公平透明,通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與員工溝通交心,尊重和培養每一位員工,并通過與甲方進行服務價格談判,切實為員工爭取福利。

篇3

在各級法院工作實踐中,轉發指導性案例供審判人員參考是法院工作中的常見做法。有些法院把指導性案例作為審判人員業務學習的重要內容,甚至有些審判人員把這些上級法院轉發的指導性案例作為審理類似案件的依據,人為降低了審判人員在個案法律適用方面的審慎標準,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審判人員的能動司法能力。筆者認為這是不可取的。

指導性案例一般均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其代表性一般表現為該類案件在某一個時期發案集中,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等;其特殊性一般表現為該類案件審理難度大,在法律適用或者法律事實性質認定上存在著一定難度等。選擇一個相對成熟的審判實例,作為指導性案例轉發,從審判工作角度而言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應當承認,在各級法院各類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指導性案例發揮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審判人員過度依賴指導性案例,能動司法動力的缺失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發揮好指導性案例的積極作用而又不讓它成為審判員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桎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從制度上為依法獨立公正審判排除了外在干擾。同時,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要求也是對廣大司法干警的無形鞭策。法錘之下,維護的是人民的合法權益,捍衛的是國家的法律尊嚴。作為審判人員,使命神圣光榮,責任可謂重大。每一個案件,我們都必須審慎對待,排除外在干擾,依法、公正裁判。

隨著我國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從制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實現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輿論、網絡呼聲、當事人方的過激反應、區域社會穩定的考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產生影響。注意這些外在影響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防范審判機關內部審判機制或工作方法可能對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影響。對于影響獨立公正審判的諸多因素,筆者這里不再贅述。這里著重談一下指導性案例可能對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影響。

從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來看,判例顯然不屬于我國法律的范疇,法院判例不具先例約束力,但具有司法參照及指導作用。所以說,指導性案例只能作為同類案件的一個參照,而不能作為案件審理的法律依據。無論是控辯雙方當事人還是審判人員都不能依據已有的判例作為抗辯理由或裁判依據。特別是作為審判人員,更要增強依法辦案的意識,尊重個案的特殊性,排除同類案件已有判例特別是指導性案例對個案的干擾,以個案的法律事實為根據,以現行法律為準繩,發揮我國現行合議制度和審級制度的優勢,依法獨立做出公正的裁判。

審判實踐中,審判人員法律素養不高、辦案能力不強、責任心不夠、執行合議制度走過場等原因造成的對指導性案例的過分依賴都可能影響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進而影響到辦案質量。如何既能發揮指導性案例的指導作用而又不讓其影響到審判人員依法獨立公正審判呢?筆者認為,在我國現行司法體制環境下,提高審判人員整體素質水平,嚴格執行合議制度,充分發揮審級和級別管轄制度優勢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法官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但法院現有的人才結構仍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在新時代條件下對法院工作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亟需更高素質的人才注入法院隊伍,提高法官的整體水平。2013年末,最高法院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層次審判人才,五個職位吸引了近兩百名律師、教授學者等人員報名,釋放了法院人才管理新動向。隨著法官隊伍高素質人才進入渠道的暢通和各級法院對法官在職培訓的重視,審判人員整體素質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篇4

1.1教材建設

我們參加了教材編寫工作并擔任副主編,教材建設活動及與同行的交流、討論,為我院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實踐奠定了基礎。使用該教材4年來,發現由于參編學校較多,內容、深度難以均衡,部分案例不能緊密聯系臨床實際。我們通過相關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建設完善了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資源,為《醫學物理學》(案例版)教材修訂提供了參考。2012年8月,《醫學物理學》(案例版)教材(2版)出版,隨后《醫學物理學學習指導》也進行了修訂。

1.2教學案例編寫

在教學案例編寫中,我們認為醫學物理學教學案例資源主要有兩類:一是反映物理學在醫學中應用的典型例子,二是反映物理學家(尤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創新思維的案例。教學案例選擇應遵循4個原則:一是案例應與醫學物理學課程緊密結合;二是案例應反映醫學物理學學科的重點、難點和前沿;三是案例具備知識綜合性;四是案例與相關學科具有關聯性。案例編寫應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素質、強能力”的原則,充分考慮醫學物理學課程所具有的理、工、醫3種學科交叉特點,注重綜合型、設計型、工程型、前沿型內容開發,結合學生實際和實驗設備具體情況,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3教學網站建設要重視并發揮教學網站

在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中的作用。經過教研室同事的共同努力,我院醫學物理學課程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我們建立了醫學物理學精品課程網站,上傳一些案例式教學資源;我院醫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成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我們自行建立了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完善實驗硬件設備。建設、完善、即時更新這兩個網站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備課提供資源,可在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中發揮較大作用。

1.4案例式教學研究

為了加強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資源建設,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我們進行了案例式教學研究,申報的“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資源建設”課題被批準為徐州醫學院教育教學重點研究課題,申報的“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探索與實踐”課題被批準為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建設、完善了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資源,為《醫學物理學》(案例版)教材的修訂提供了參考。此外,還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豐富、完善相關網站內容,深化醫學工程實驗教學省級示范中心內涵建設,進一步發揮其在案例式教學資源建設中的作用。

2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

實踐在資源建設基礎上,開展醫學物理學案例式教學實踐。在此過程中,著重抓好案例實施、教學評價環節。在案例教學實施中,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原則,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醫學物理學理論課為大班授課,教學以案例啟發式講解為主;部分實驗也可開展案例式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創新思維、創性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并發表相關論文。這樣就能將學生興趣和愛好發展成學生素質和特長,即“教有所目,學有所用”,從而使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使“教”與“學”變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進而提高醫學物理學教學效果,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在教學評價環節,必須改革傳統評價方式。醫學物理學傳統評價方式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可以考慮制定由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實踐創新成績

3部分構成的評價機制

篇5

寫詩致謝引關注

師兄碩士畢設(畢業設計的簡稱)的致謝,工科男的自我修養就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在這句簡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詩:鐘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蒼蒼。吾有良師,授業進香。師所擅者,定位導航。萬里星空,盡收于囊。星羅棋布,北斗天罡

這首小詩很快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磚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寫成四言古詩精選3篇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寫成四言古詩精選3篇。

還有的網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機,為什么發在征友版,難道是變相征友帖?

實習期有感而發

小楊說,師兄是個感情很內斂的人,到現在也沒有女朋友,熱心的他想替師兄張羅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謝詞發到征友版。遺憾的是,到現在還沒有人聯系他。

昨天,記者見到了小楊的師兄、東大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

說起這首小詩,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說好聽點我是性情中人,說難聽點我就是悶騷。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實習,實習期間,有時碰到難寫的代碼,小夏就會打電話到南京,請教師兄。電話那端,師兄會翻著書幫他逐一解決,這讓他覺得很溫暖。

慢慢的,小夏醞釀著打腹稿,最終寫成這首小詩,同窗情誼也被他寫到詩中詠嘆,昨才聚首,今又別傷。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嘗。

只是為記錄心情

小夏畢業那年,因為對東大很有感情,所以決定考東大的研究生。那時租了一個房子,每天挑燈夜戰,就盼望著能考入東大

碩士畢業論文致謝寫成四言古詩精選3篇論文。最終,小夏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東大,在致謝詞中,他不忘師恩,蒙先生不棄,得入高門。

小夏對文學的愛好由來已久,平時,他喜歡看古代文學著作,也喜歡寫一些小詩發在空間里,但會有人說我是在賣弄或者附庸風雅,而事實上,這只是我記錄自己心情的一種方式,純粹是一種愛好。

此次致謝詞的走紅,也讓小夏措手不及。他說,最初并不知道被發到網上了,后來看了網友留言,結果發現毀譽參半。對此,小夏說,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給難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筆記錄。

碩士畢業論文致謝寫成四言古詩精選2篇

寫詩致謝引關注

師兄碩士畢設(畢業設計的簡稱)的致謝,工科男的自我修養就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在這句簡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詩:鐘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蒼蒼。吾有良師,授業進香。師所擅者,定位導航。萬里星空,盡收于囊。星羅棋布,北斗天罡

這首小詩很快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磚。

還有的網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機,為什么發在征友版,難道是變相征友帖?

實習期有感而發

小楊說,師兄是個感情很內斂的人,到現在也沒有女朋友,熱心的他想替師兄張羅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謝詞發到征友版。遺憾的是,到現在還沒有人聯系他。

昨天,記者見到了小楊的師兄、東大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

說起這首小詩,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說好聽點我是性情中人,說難聽點我就是悶騷。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實習,實習期間,有時碰到難寫的代碼,小夏就會打電話到南京,請教師兄。電話那端,師兄會翻著書幫他逐一解決,這讓他覺得很溫暖。

慢慢的,小夏醞釀著打腹稿,最終寫成這首小詩,同窗情誼也被他寫到詩中詠嘆,昨才聚首,今又別傷。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嘗。

只是為記錄心情

小夏畢業那年,因為對東大很有感情,所以決定考東大的研究生。那時租了一個房子,每天挑燈夜戰,就盼望著能考入東大。最終,小夏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東大,在致謝詞中,他不忘師恩,蒙先生不棄,得入高門。

小夏對文學的愛好由來已久,平時,他喜歡看古代文學著作,也喜歡寫一些小詩發在空間里,但會有人說我是在賣弄或者附庸風雅,而事實上,這只是我記錄自己心情的一種方式,純粹是一種愛好。

此次致謝詞的走紅,也讓小夏措手不及。他說,最初并不知道被發到網上了,后來看了網友留言,結果發現毀譽參半。對此,小夏說,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給難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筆記錄。

碩士畢業論文致謝寫成四言古詩精選3篇

本論文是在導師XX副教授的悉心指導之下完成的。三年來,導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我影響深遠研究生畢業論文致謝寫成四言古詩精選3篇論文

導師不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雖歷時三載,卻賦予我終生受益無窮之道。本論文從選題到完成,幾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導師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謝意與祝福!

篇6

音樂教學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及體驗。案例教學是一種關注真實情境和實踐過程的體驗性教學形式,符合音樂教學論課程的教學特征,可以將其有效運用到教學過程中。

(一)篩選案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案例資源非常豐富,但并非每一個案例都適合音樂教學論的教學。因此,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與基礎是對案例的篩選。教師在篩選教學案例時應注意:第一,針對性。教師在備課時應圍繞教學目標,根據課堂教學的知識點、重難點和教學對象,精心篩選案例。選擇的案例可以是一節課、一個教學片斷,也可以是圍繞一個主題將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起來;第二,真實性。教師在篩選案例時應注重案例的客觀真實性,選擇真實的音樂課堂教學實況或特定的教育現象。因為,只有客觀真實的教學案例才能反映教學的客觀規律,生動表達教學的本質特征及科學性;第三,適時性。隨著知識內容的不斷更新,音樂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進步,在音樂教學論課程中運用的案例也需要及時更新。音樂教學論課程所選取的案例不僅要充分體現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反映最新的中小學音樂教學現象或教育實踐活動;同時,也要體現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嘗試,這樣才能有效彌補音樂教學論教材的相對滯后性。

(二)呈現案例呈現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第一步。在音樂教學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案例的形式與呈現方式多種多樣。與音樂教學論相關的案例形式有論文、教案、課件、音頻資料、視頻資料等,呈現案例的方式有文字描述、口頭講述、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角色扮演呈現、模擬教學呈現等。呈現案例不僅是向學生展示,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的熱情。因此,教師在備課或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案例的形式與呈現方式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好呈現案例的最佳時機,如講授理論知識之前、講授理論知識之后、講授某一知識點時等。

(三)分析與討論案例分析與討論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核心環節。在分析案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案例的關鍵,把案例中的內容與音樂教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聯系起來,找出案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必然聯系。案例討論是學生在獨立閱讀和分析的基礎上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發表自己對案例的認識及對問題的見解,同時也了解他人對本案例的看法,共同分析,集思廣益,達成結論的過程。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案例分析與討論時要注意:第一,確立學生在案例討論與分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自由討論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獨到的見解;第二,教師作為案例討論與分析的組織者與參與者要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參與討論,使學生緊緊圍繞主題展開討論,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四)總結與評價案例對案例的總結與評價是案例教學的必要環節。對案例進行分析與討論后,通常先由教師根據案例教學所達成的目標,結合學生對案例分析和討論的情況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歸納、評價,主要包括:第一,對案例涉及的相關音樂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對案例討論中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和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講解與總結;第三,對案例討論中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等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總結與評價案例既可以由教師來開展,也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或者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促使學調整視角,課后進行拓展延伸。在案例總結評價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書面形式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學習心得,這有助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發現新問題、生成新經驗,為下一步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五)后續應用進行案例教學的宗旨是為了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案例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進行音樂教學技能的專項訓練、模擬授課、微格教學等教學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把案例教學延續運用到教育實習中。通過對案例教學的后續運用,學生可以把在案例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形成的能力運用到音樂教學實踐中,既可以豐富教學案例,又有助于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從而縮短從學生轉變為教師的職業適應期。

二、案例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在音樂教學論課程中的有效實施受到案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影響與制約,筆者認為,在音樂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注重案例庫建設。資源豐富且高質量的案例庫是音樂教學論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的必要條件。目前,在音樂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案例資源不足、內容相對滯后,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共享平臺。因此,案例庫的建設亟待解決。建設案例庫既需要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也需要教師平時及時收集、整理基礎音樂教育改革中涌現的有教育價值的優秀案例,同時學生在試講、教育實習過程中的優秀案例也是案例庫的重要資源。第二,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案例教學是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對案例的討論和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音樂教學論課程的授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音樂教學論知識,能夠準確把握案例中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而且還要理解案例中隱含的音樂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能,這樣在組織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勝任自如,把案例教學和案例的分析討論引向深入。第三,學生應更新學習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為了使案例教學能夠在音樂教學論課程中有效實施,必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加強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意識,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地對案例進行觀察、分析和思考。

三、結語

篇7

(一)有利于找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融合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材是授課的唯一依據,學生在被動接受的情況下無法調動學習熱情和激發學習潛能。案例教學以仿真案例為突破口,寄理論于案例之中。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之前,有必要先向學生講解專業理論知識,在學生具備一定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案例分析和設計,這樣則避免了案例教學的盲目性。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

在高度關注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今天,增強學生的這一能力已成為評價各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是各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動力,在這種出發點和目標的指引下,各高校的實驗經費和課時都得到了增加,實驗設備得到更新,學生的實踐機會增多。問題的根源在于如果教學方法陳舊老套,教學內容一再重復,教學質量很難看到根本性的提高。《建模與仿真》案例教學正是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本課程的案例學習能夠初步運用仿真模型分析和診斷生產物流系統中的瓶頸,并通過優化措施的實現,提高學生的分析、動手和創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在未來社會工作中的勝任力

仿真課程的理論教學比較抽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造成該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無外乎該門課程應用性強,與生產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缺乏相關經驗,難以正確理解抽象實際系統。《建模與仿真》課中案例,取材于社會實踐中真實系統和制造流程,而每一個系統或流程都有自身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就是提前進入社會實踐的一種排演。這種案例教學方法與以往教師為課堂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相比,體現出它尊重學生、尊重社會、尊重知識、尊重教育的極大優勢。

二、案例教學在《建模與仿真》中的應用

(一)案例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案例一定是經過教師深入調查研究后由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應來源于實踐,為教學目標服務。

1.選擇的案例要貼緊理論。

選編合適的案例是順利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案例模型在課程中的教學不是越難越好,也不是可以籠統形式或信手拈來,而要圍繞教學的理論知識點和難易梯度認真選擇,精心選擇出與理論知識結合緊密的案例,做到一針見血。這樣通過案例分析后可以對理論知識理解更加深刻。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在仿真前就把與案例相關的基礎理論、重點難點講授給學生;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加深理解,這樣避免了僅靠案例無法搭建完整知識體系的問題。

2.選擇的案例要貼近生活。

入門案例仿真可以選擇與學生身邊常見事件系統作為的典型仿真案例,這樣學生會更感興趣。例如,教師在編寫排隊系統仿真案例時,可以將學生日常會遇到排隊現象首先納入進來,如銀行辦理業務排隊現象、顧客到商場購物結算排隊現象、病人到醫院掛號現象等。學生對熟悉的事件會有身臨其境之感,也對其中邏輯規則比較熟悉,分析起來比較容易,深入分析數據也會容易上手,從而很好地邁出分析復雜系統的第一步。

3.選擇的案例要貼合專業。

《建模與仿真》是工業工程和物流工程等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這些專業的研究對象大多為制造、物流或服務系統,因此,教師編寫案例時也要選取一些典型的制造工藝、流程或系統作為研究案例,如排隊系統、流水線生產組織、看板管理、裝卸作業等多個與專業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運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對這些與企業、專業密切相關案例進行思考、分析,從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二)以排隊系統仿真為例實施案例教學

排隊系統教學是《建模與仿真》課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下文以“銀行業務辦理排隊系統”為例介紹案例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專業知識講解。

在這個環節里面,教師要詳細講解排隊系統的相關知識,如排隊系統活動類型、顧客到達特性、顧客服務時間分布特點等。在專業知識講解的基礎上再做案例導入,可以避免案例導入的冒失感和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2.案例導入。

在這個環節里,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演示“銀行業務辦理排隊系統”過程,可以使用文字加視頻組合方式,直觀、生動地展示此排隊系統的每一個細節,讓學生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排隊系統從顧客到達到顧客離開有清晰的了解,避免案例只通過課本、文字、口頭等方式導入造成興趣乏味、理解模糊等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為下一步分小組導論打下學習興趣的基礎。導入過程一般控制在10分鐘。

3.分小組討論。

分小組討論環節是案例課堂教學的重點,分組方式可以是隨機分組或是學生自行搭配組合等形式將學生按學生總數比例分成若干組,每小組需制定一名小組長。然后,各小組根據第一環節講解的專業知識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在規定時間內各小組要出一份本小組成員結論一致、言簡意賅的討論結果,并由小組長宣讀。小組討論一般控制在15分鐘。

4.案例剖析。

在大家積極討論并對案例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在這一環節將案例關鍵環節進行剖析,如要給出學生準確的銀行業務辦理排隊流程、明確指出客戶、收銀臺、取號機、排隊隊列的實體類型,并讓學生對照教師剖析結果比對自己的小組討論結果,相當于對分小組討論做一次總結和點評。這樣避免了分組討論熱火朝天、討論結果不知對錯的問題,讓大家可以檢驗自己的討論結果,也為下一步正確地進行案例實踐做好準備。案例剖析一般控制在10分鐘,從而一至四環節大概控制在一堂課內完成。

5.案例仿真。

這一環節的特點是教師指導與學生仿真同步進行。隨著案例教學前四個環節的展開,學生已基本了解“銀行業務辦理排隊系統”的實體類型、業務辦理排隊流程等仿真要素,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建模仿真。仿真分為三個步驟:元素定義(實體定義名稱和類型)、元素可視化(將定義的可視實體以二維或三維的圖形顯示出來)、元素詳細定義(將實體間聯系活動用計算機語言表述出來)。在案例教學實踐中,學生常常在將邏輯流程轉化為計算機語言時遇到困難,建模水平需要在不斷練習中得以提高,因此,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實時指導學生完成。案例仿真一般控制在30分鐘。

6.案例總結。

首先,教師要對搭建好的模型進行分析講解,利用模型解決實際系統中的問題,例如如何改變參數可以找到柜臺設置數的最佳配置可使客戶等待時間最短、以及分析每個柜臺的使用率和每天銀行接待客戶數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案例的應用范圍、適用系統、仿真目的、重點難點、包含的知識點沖洗吸收消化,進而讓學生對案例仿真過程形成整體認知,具備仿真類似排隊系統仿真的能力。案例總結一般控制在10分鐘。

7.案例遷移。

教師要給學生留下課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案例教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舉一反三。通過案例總結,學生對排隊系統的整體認知有了掌握,可在課下找一些相似案例,按照課堂講授的方法對類似排隊系統進行“案例遷移”,學生從中將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最后的案例遷移思路講解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具體遷移實踐課下完成。則四至七環節控制在一堂課內完成。《建模與仿真》一般是一大節兩小堂課,按照此節奏和時間把握可將案例教學很好地開展。

8.案例效果評估。

案例教學方法實施后,需要教師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調查評估,評估主要針對學生對案例的興趣程度、學生案例教學組織的滿意度等。調查方式可采用采訪調查法、論文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等方式進行,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不斷調整。評估總結范圍由細微到全局,由單堂案例授課上升至整門課程的調整。

三、結語

篇8

1.教學案例的“一例多用”現象明顯,影響案例教學的針對性

通過調查發現,高校經管類學生普遍認為管理心理學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感到困難,而且很多教師又在案例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例多用”的不良現象,即一個案例被使用在2—3個章節的理論教學之中,影響了案例教學的針對性,導致出現了學生學習疲勞,新鮮感缺乏,互動參與率下降,知識重視程度開始降低的情境。

2.教學案例內容脫離學生實際,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大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個性鮮明、喜歡探求身邊事物的特點。社會的大環境和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造就了其在大學的學習中,不僅注重理論知識學習,更注重社會實踐的良好習慣。高校經管類學生迫切希望早日接觸與自己工作相關聯的案例教學內容。調查顯示,占調查總人數85%以上經管類學生普遍反映管理心理學的教學案例與自己的企業社會實習,平日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方面相脫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企業實習的效果與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校管理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改進的建議

1.結合課程知識體系,有效進行教學案例內容選擇,體現案例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案例內容的選擇過程中,不論是組織中個體、群體的心理認識與行為管理,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心理調節,都需要高校教師選擇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經典的、有意義的案例進行教學,不能脫離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應熟練地運用有效案例對管理心理學的知識進行正確的解釋和引導。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自己在企業中開展橫向科研項目的寶貴經歷對同學們進行管理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傳授和解讀,這樣就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案例教學的有效性。

2.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編寫相應案例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教學法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它必須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有所側重,只有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調研結果發現,高校經管類學生在企業實習及自我管理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相關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比如學生就業困難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接受調查的經管類學生表示,自己遇到的實習問題、就業困難,以及自己身邊發生的自我認識與管理問題才應該是最適合教學的真正案例。上述情況要求高校教師在案例編制與使用過程中,需要把理論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拓展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積極接受新知識的新式課堂,引導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才是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3.結合內外環境變化,及時、動態更新教學案例,提高課堂案例教學質量

篇9

[關鍵詞]省際新聞流通;省委機關報;整合分析;社會變革

地區間的新聞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報道和被報道的情形。它是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甚為關注的問題。誠如政治學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間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變化,反映了它們之間聯系的力度,以及趨向分離或整合的走勢”(1981,P113)。新聞又是一種表征話語(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過連續不斷地報道社會變動而與現實建立一種特殊的關系,并且將人們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對靜止的個人經驗與社會的、流動的、制度的、整體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因而有一種“自動”獲取的“合法”權力。新聞報道及其信息流通的這種特性使其扮演一種社會性的整合離聚功能,也因此,它彰顯了所在社會的權力結構和統治合法性之間的互動關系。

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地方與地方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相對于時代而言,這些變化的特征較為集中體現在地方自和區域之間的聯系加強。在這一過程中,地方各級傳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區間的新聞信息流通呈現出何種面貌?從一個長時段的視點來看(1949年建國以來),以省為單位的區域間新聞交互是如何演變的?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政經發展又是如何從一個側面體現在省際新聞流通中?顯然,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不久前,筆者和香港城市大學祝建華教授合作,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對該項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綜述整理,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擴展深化。

關于中國大陸“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當時全國還沒有全部解放,由于國土遼闊,情況復雜,百廢待興,中央政府為了便于加強對各地區黨、政、軍的領導,曾于50年代在有關省之上設置“行政大區”,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區。至1955年大局穩定,中央政府決定撤銷大區。自此,“省”一級行政單位(包括中央直轄市和自治區)便成為大陸在中央政府直接領導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單位。在“省”以下雖還有“地區”和“縣”,也各自發揮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視為實質性的行政單位。

近年來,學界對中國大陸“省”的研究明顯增多,論文數量迅速增長。歸納起來,這些研究主要采用3種取向。第一種是“中央—地方”研究取向。這是研究傳統的主流思路。第二種是“區域比較”。這種方法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它主要關注區域發展中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同時分析區域間的不平衡現象和研究其發展的模式。第三種是“省的個案研究”,通常以一個省,或幾個省份為對象,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上述3種研究取向,主要是為實現不同的研究目的而設計,方法雖異,但無所謂優劣,然而在分析闡述上則各有利弊。“中央—地方”研究取向主要關注“省與中央(北京)”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因排除了省與省之間日益頻繁的交往互動,以致難以深刻理解中央與“省”之間的變化。“區域比較”方法將諸多省份劃為大區(例如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中部地區、西北地區等),而不是針對省際關系和它們的互動情況探討其性質,這樣在解釋區域發展或其他問題時,忽視了省際互動和其間差異這一重要因素。此外,這種研究方法較多關注經濟發展方面而甚少涉及其他方面。“個案研究”取向雖然提供了某個省份的詳細資料,但這種方法難以令人了解全貌。不過它可以為下一步的省際研究奠定基礎。

通過以上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現有的對“省”的研究,還未涉及省際互動領域,作為上述3種取向的補充,我們認為需要發展出第4種研究取向,即:系統的省際關系互動研究。這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將被研究對象視為某種同質單位(例如,“省”被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最重要行政管轄單位),研究的問題需涵蓋或適用于所有這類單位,并對它們之間的交互關系或這種聯系的某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這種研究取向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困難在于收集資料難度很大,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頭緒繁多。另外,如果缺乏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也使研究不易進行。就本文而言,我們嘗試采用這種研究取向,探討中國大陸省際間的新聞信息交互流通。

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要對內開放,只要目前市場經濟及區域開放持續下去,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后,各省將進一步加強它們之間的互利交往。據此,省際間的新聞流通總量及分布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了解省際水平互動關系和社會結構變遷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探究省際交互聯系更具意義。當然,本文研究的范圍只是新聞信息,雖然這只是省際互動關系的一個方面,但其重要的潛在價值則不容忽視。

省際新聞流通的分析框架

上面提到,運用某種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對采用第4種取向的研究至關緊要。我們在設計研究方案時,受到盛行于70年代研究國際間新聞信息流通方法論的啟示。當時,一大批學者的實證研究成果,促成了“建立國際信息傳播新秩序”的大辯論,最后導致美國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簡言之,研究國際新聞信息流通的學者揉合了發展傳播學和批判學派的特點,視跨國新聞信息流通為世界體系運作的一個方面和構成要素。同時,它也是世界體系的產物。許多學者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究,揭示了不平等的國際新聞傳播譜系,也揭示了世界體系內在的結構矛盾和沖突關系。世界體系是當代左翼思想家華勒斯坦(Wallerstein)提出的一套分析全球問題的理論體系,其要旨是將世界劃為“中心”(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邊緣”(不發達國家)和“半邊緣”(介于兩者之間)三大塊,以全球視野,分析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沖突。90年代,冷戰結束,但華氏理論不僅未過時,反而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而倍受重視并被其他學者發展出許多新的分析和論述。

傳播學者幾十年來通過研究國際傳播中不同國家媒體對外國的報道,總結了幾種帶有普遍性的模式。主要的發現在于“中心”地帶和“邊緣”地帶信息流通失衡現象及單向主導的傳播資源分配制度。90年代中期,在兩位著名國際傳播學者統籌下,一批學者同時對38個國家如何報道全球214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規模最大的國際新聞信息交互流通的調查,采用系統整體的研究框架和統一的內容分析方法,獲得大量的第一手數據,從2000年開始,研究成果分卷出版。

回顧幾十年來積累的文獻,可以說國際新聞信息流通的研究已具備充分的理論范式和整合分析的框架。我們認為,通過對有關因素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這一成熟的分析方法似可借鑒作為一國內新聞信息流通研究的基礎框架。

省委機關報與省際新聞流通

在國內傳媒體制中,每一家省委機關報就是該省的“人民日報”,它代表省的領導層向全省說話,履行傳遞政令,上情下達的職責;同時,它在中央與地方的互動關系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又在與外省的信息交流過程中,成為把門人及外省特定形象的塑造者。但是,由于國內傳媒傳統上是一種垂直單向性的宣傳型模式,省委機關報歷來以宣傳上面政策,報道下面省情為主;面對其他省份的報道,除了一些常規的新聞(如“祖國各地”,“塞外風情”等花絮新聞)可按編輯專業喜好處理外,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在改革搞活的年代里,尤其還要顧及地方的經濟利益、貿易往來、人口流動等有利或不利本省的因素。換言之,省委機關報在國內1500份地方報紙中占據關鍵位置,它們“守土有責”,通過某些機制,對其他省份的信息進行篩選,決定是否讓它流入本地區。也因此,這種傳遞既涉及政經因素,也涉及編輯程序;既有一定的采編運作習慣使然,也同省委領導層的理性偏好有關聯。以此類推,這種情況也可存在于地方各級傳媒中。這說明,中國地方傳媒機關報和外部信息交互的運作機制,是一塊有待深入開拓的研究領地。

省委機關報這種“精英導航”特性,使得它在眾多的各類地方媒介生態圈內始終執政治傳播之牛耳,其權威地位無可替代;也由于各省省報一般在1949年建國以后就開始不間斷地連續出版,而其他種類的媒體則無此條件(如“晚報”和城市電視臺,直到80年代才開始興盛起來,且是以某一特定城市居民為服務對象),我們順理成章選擇了全國各省的機關報作為代表媒體,并以每一省的黨報對外省的新聞報道作為研究的對象,采用長時段系統抽樣內容分析方法搜集材料,試圖從歷史延續性的角度,探究建國以來省際

新聞流通是怎樣體現在省委機關報上的。

研究關注點和主要發現

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和關注點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1.1949年建國以來省際新聞流通的模式與形態變化;

2.“”前(1949—1966),“”期間以及后時代(1977—至今)3個階段省際新聞流通的比較。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考察各地社會經濟發展反映在省際新聞流通中的變化,為進一步探索它與50年來社會變革的關系提供研究的基礎資料。(3)

因此,我們選擇以系統縱向設計的方法搜集資料,然后進行內容分析。在具體操作上,分別選定3個年段,在相距各20年的時段中,又分別選取兩個連續的年份點,每個年份抽取4個星期的省報進行全體抽樣調查。為了降低特定年份殊事件的影響,每個時段都分別包括這兩個年份。最近的年份為1995—1996年,倒溯上去的20年中為1975—1976年(末期),最后倒溯的年份為1955—1956年(前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3個年代分別是代表各自的10年時段。總之,這樣選擇在相當程度上可反映過往40多年間中國大陸社會變革的歷史軌跡,也在我們駕馭的范圍內。(4)表一、表二為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一、省委機關報每天登外省消息并不多,報道量偏低,但近年呈上升趨勢。1955—1956年間,平均每份省報每天只有兩條外省新聞;1975—1976年間,每天只有1條;目前則為5條。其中,增長最快的省份為上海、天津、廣東、江蘇等地。

二、質的方面,65%以上的省際新聞報道屬普通消息類報道,新聞圖片類型的報道不斷減少。而90年代簡明新聞類則明顯增多。

三、版面安排上,50年代不少外省新聞處理成簡訊欄放在頭版,而當下的作法是將非本地的新聞(包括國際、國家和外省)放在內頁固定的版位上。這說明近年省際消息在省報的特點是數量增多但重要性降低。

四、報道主題方面,經濟消息占據主要地位,政治新聞在文化革命后期占36%以上;同時,除了科技新聞有10%和76年唐山大地震使災禍消息攀升至8%外,其他種類的報道則少得不成比例。90年代的重大變化則是新聞類型呈多元化趨勢,趣味性的軟新聞和罪案新聞的比例增加較明顯。

五、空間分布上,在所有3個年段中,省際新聞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少數幾個省份。信息豐富省份和信息貧乏省份的差距在90年代呈擴大趨勢。1995—1996年間,9個信息豐富省份占了55%的報道量,而9個信息貧乏省份僅占13%,比率為4.21。

結論

這項研究調查了建國以后3個年代省委機關報進行省際新聞交互流通的情形和模式,取得了一批寶貴數據,對認識大陸前、中以及貼近當今的90年代省際間的新聞信息相互之間的交流狀況頗有裨益,也為后續研究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示,故研究本身有一定的創新意義。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開端,是一個孤立的個案實證,還缺乏多元有效的參數變量進行更復雜的量化統計,從而作出深入的分析和解釋。

傳統上,大陸的報刊是以“中央—省—市(地委)”三級黨報為核心的垂直管理體系。政治學者A.Liu早期研究表明(5),這種垂直統領性的媒體結構和全方位網絡式宣傳導向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絕對領導權和宣傳上的話語服從(1971,P175—176)。按照分工,中央一級的報紙(包括綜合性和行業對象性報紙)除了負責傳遞中央的信息外,也側重各地新聞動態的報道。在時代,傳遞和推廣各地符合中央意圖的先進典型和地方經驗往往是中央一級報紙要唱好的重頭戲。而省及市一級的報紙主要任務則放在上情下達和報道本地區新聞上,對其他省或市的橫向報道往往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尤其是80年代以來的社會轉型更使這種變化賦予了和以往不同的內涵。但是,這種變化又受制于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既有體制結構、不同媒介的限制;也受到經貿的、地緣文化的、人口的、歷史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省際新聞的流通量研究還需和中央傳媒對各地報道的新聞流通量的變化聯系起來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在的關系。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各省的省委機關報對外省報道總量一直偏低,期間,每天只有1條,反映了當時高度一元化的宣傳整合模式。到了90年代中,這種一元化的模式已有所改變,但省際新聞的流通量仍然較低。平均而言,每家省報每天也不過只有5條外省消息。換句話說,每6個省里面,只有1個省的消息出現在它省的機關報上。這種狀況,一方面大大落后于日益密切的地區間水平聯系,另一方面又揭示出中國大陸新聞媒介在宣傳報道上,至少在各省的“精英導航”機關報上,仍然較為偏重信息的垂直單向流通。而建國以來省際新聞流通呈現出來3種模式的異同,恰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與不變的矛盾,新的社會改革因素和舊的體制之間的矛盾,以及地區間愈來愈加大的信息失衡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傳媒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有的單一黨報/媒介體制在官方權力的政治掌控和市場經濟的資源調配下正不斷向雙軌制結構演變,即:新興的市民—市場導向的商業媒介體制同傳統的黨報媒介體制在經濟和政治上“各占一方,共存補缺”,甚至實行“小報(代表市民的商業媒介)養大報(代表正統的黨報媒介)”,這情形有些類似80年代以來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國營企業和非國營企業(如合資、民營、集體等)的雙軌制現象(6)。當然,由于傳媒的政治敏感性,商業媒介目前的政治地位和影響要比非國營企業小得多。但是,這類媒介(主要指市民報/晚報,消遣雜志,有線電視臺/各省的衛星臺和新近崛起的民營網站等)對促進地方信息交流意義重大。根據一些零碎的材料,一些市民報(7)如《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南方都市報》等近年來不僅重視本土新聞的報道,也較為重視外地新聞尤其是社會的財金新聞的報道,這需要今后專門的研究予以實證了解。

注釋:

(1)見Muir.R.(1981)ModernPoliticalGeography.London:Macmillan.

(2)筆者與祝建華的一部份研究發表在《新聞學研究》期刊,2000年7月號上,題為“中國大陸省際新聞流通之研究(1955—1996)”,第161—181頁。本研究從方案設計到大量的數據處理分析,祝建華教授都貢獻良多,筆者感到受益匪淺。

(3)本研究是系列研究計劃的第一個項目。

(4)關于操作與抽樣過程的幾項說明:

1)1955—1956年間的3份省報不適用于全部3個年段,其中一份直至1975—1976年依然闕如,《日報》于1956年后期才創刊;《寧夏日報》于1959年創刊;《海南日報》則在80年代后期才出現。因此,在3個年段中互動省報樣本數不一致,1955—1956年間是27份,1975—1976年間是29份,1995—1996年間是30份。為了保持連貫性,我們只使用27份省報樣本在3個年段內進行比較,29份樣本在70年代與90年代進行比較,90年代的對比則使用30個樣本。

2)我們初步檢測發現,大部分省報很少報道其他省的新聞,因此要進行內容分析的研究(通常每年選取一或兩星期)必須選取數量相當大的樣本。我們在所選擇的6個年份中,就每一年的4個

星期28天內的省報,進行全部抽樣調查,或者說我們選取的樣本,包括了4816期報紙。

3)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省際新聞報道,其他表述意見的文章,例如社論、評述、讀者來信以及副刊、廣告、天氣預報等非新聞性的材料均未采用。

4)關于“省際”新聞的定義,我們參考有關國際傳播研究傳統界定的關于“國際新聞”定義的闡釋來判定符合本研究需要的“省際新聞報道”的定義。

5)北京是個例外,因為它既是首都又是一座主要省級城市,我們將它代表國家和城市的雙重身份作了特殊的處理,在研究中排出了有關中央政府與國家大事的報道。

6)假如一則新聞報道涉及一個以上的外省,我們采取多個省的條目處理。

7)國內一流大學的3位資深新聞資料室管理員協助擔任資料收集工作,他們運用上述標準對選自30個省份出版的省報新聞報道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下列要求逐項進行編碼:事發地點(即外省名稱),新聞數量,是否涉及本省人士,報道類型(普通新聞、簡明新聞、圖片新聞)和刊登位置(頭版或內頁)。由于編碼人員經過反復培訓,素質較高。加上編碼要求明確,最后編碼分類的一致度符合標準,達到滿意的要求。

(5)見A.Liu(1971)CommunicationandNationalIntegrationinCommunistChina.Berkeley,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6)有關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中的雙軌制怎樣在社會轉型中取得“帕雷圖改進”的積效,可參看L.Lau,Y.Qian,G.Roland的新近合作研究成果:“ReformwithoutLosers:AnInterpretationofChina’sDual?TrackApproachtoTransitio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0,vol.108,no.1,pp.121—143.

篇10

1.概述

我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較多,大多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20km以內。位于青藏高原南緣的川滇地區,主要發育有北西向的鮮水河-安寧河-小江斷裂、金沙江-紅河斷裂、怒江-瀾滄江斷裂和北東向的龍門山-錦屏山-玉龍雪山斷裂等大型斷裂帶[1]。該區新構造活動劇烈,絕大多數屬構造地震,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是中國大陸最顯著的強震活動區域[2]。

而西南地區蘊藏了我國68%的水力資源,水利工程較多,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區。據

2005年數據,四川省有大中小型水庫約6000余座[3]。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初步統計,已導致803座水庫出險,受損的大型水庫有紫坪鋪電站和魯班水庫,中型水

庫36座,小一型水庫154座,小二型水庫611座[3]。此外,地震還致使湖北和重慶地區各

79座水庫出現險情[4,5]。為保證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地震之后及時對水利工程進行檢測,并對受損工程進行監

測和修復是必要的。有關震災受損水利工程修復方面的文獻不多,散見于各種期刊或研究報告,為便于應用參考,本文搜集、篩選了一些震災受損水利工程的案例,并對一些實用技術進行了介紹。

2.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

由于地震烈度、地震形態以及水庫本身工程質量的不同,地震對于水利工程的危害也有所區別。高建國[6]對我國因地震受損水利工程進行分類整理,認為水庫壩體險情主要可分為

3級:1級,一般性破壞,不產生滲漏;2級,嚴重性破壞,壩體開裂滲漏;3級,垮壩(崩塌),水庫水全部流走。

我國因地震引起的水庫垮壩并不多見,總結國內外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2.1壩體裂縫

地震作為外力荷載將會導致大壩尤其是土石壩整體性降低,防滲結構破壞,引起大量裂縫。地震會產生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運動,并使周期性荷載增大,壩體和壩基中可能會形成過高的孔隙水壓力,從而導致抗剪強度與變形模量的降低,引起永久性(塑性)變形的累積,進而導致壩體沉降與壩頂裂開。

2003年10月甘肅民樂—山丹6.1級地震引起雙樹寺水庫大壩、翟寨子水庫大壩,壩頂

均出現一條縱向裂縫,長約401~560m,最大寬度2cm左右,并有多處不同長度斷續裂縫,

防浪墻局部錯動約0.5cm。大壩右側出現山體滑坡,形成長條帶及凹陷,滑坡長37m左右,凹陷坑深2.5~3m、寬7m左右,凹陷處上部山體有多條斜向裂縫,縫寬20cm左右。李橋水庫壩頂有縱向裂縫,多處縫寬在2~5mm,其中一條長約100m左右,出現橫向貫通裂縫,防浪墻出現多處豎向裂縫。這些裂縫在壩體漏水、自然降水和溫度作用下,又將產生新的凍融、凍脹破壞,影響大壩的整體性和穩定[7]。

托洪臺水庫位于新疆布爾津縣境內,1995年被列為險庫,1996年新疆阿勒泰地震(6.1級),使攔水壩出現10處橫向裂縫,3處縱向裂縫,最寬處達16cm,長17m,防浪墻垂直裂縫27處。經評估,水庫震后只能在低水位運行,致使發電系統癱瘓,同時對于下游構成潛在威脅[6]。

岷江上的紫坪鋪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市與汶川縣交界處,2006年投產,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首批開工建設的十大標志性工程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造成紫坪鋪大壩面板發生裂縫,廠房等其他建筑物墻體發生垮塌,局部沉陷,整個電站機組全部停機。[3]。此外,地震對泄水輸水建筑物也將造成巨大危害。2003年8月16日赤峰發生里氏5.9級地震,使沙那水庫混凝土泄洪灌溉洞產生縱向裂縫,長15m,最大裂縫15mm;環向裂縫

22m,最大裂縫寬度1.8mm;洞出口消力池兩側邊墻產生豎向裂縫,總長15m,最大裂縫寬

度25mm。大冷山水庫溢洪道兩側導流墻產生裂縫,以縱向裂縫為主,最大縫寬12mm[8]。

2.2壩體失穩

地震可能引起壩基液化,從而導致大壩失穩。地震時,受到周期性或波動性荷載作用,土石壩內土體將產生遞增的孔隙水壓力和遞增的變形。粘性土體構成的土石壩在地震中相對安全。但相對密度低于75%的粉砂土和砂土,在幾個循環之后孔隙水壓力就會顯著上升,當達到危險應力水平時,土體在周期性荷載作用下顯示出極大的變形位移,壩內土體就會呈現出液化的流態,導致壩體失穩[9]。

喀什一級大壩1982年施工時,其壩體及防滲墻都未進行碾壓,致使密實度降低,1985

年地震時,由于液化和沉陷,導致該壩整體失穩破壞。

美國加州的Sheffield壩,1917年建成,壩高7.63m,壩頂寬6.1m,長219.6m,水庫庫

容17萬m3。1925年6月距壩11.2km處發生里氏6.3級地震,長約128m的壩中段突然整體滑向下游。事后,經調查研究發現,壩體潰決的主要原因是地震使飽和土內的孔隙水壓力增大,造成壩下部和壩基內的細顆料無凝聚性土發生液化。

地震還會造成土石壩體脫落或堆石體沉陷,從而引起壩體失穩。在庫水位較高的情況下,堆石體沉陷會造成壩體受力不均,更嚴重的會引起庫水漫頂,引發壩體垮塌。1961年4月

13日在距西克爾水庫庫區約30km處發生里氏6.5級地震,該水庫位于VIII度區[10],壩體出現了嚴重的堆石體沉陷現象,一段220m長的壩體沉陷值達到2~2.5m,崩塌范圍在從壩軸線上游3~10m到下游的35~50m[11]。

前面述及的沙那水庫土壩和朝陽水庫因地震致使土壩排水體砌石脫落,經抗震復核下游壩坡不穩定[8]。

2.3岸坡坍塌

若水庫兩岸有高邊坡和危巖、松散的風化物質存在,地震發生后,造成的巖體松動,可誘發產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等現象。

烏江渡水庫處于地震多發區,1982年6月地震中,化覺鄉東部厚層灰巖和白云巖地層

中發生大面積崩塌。同年8月,化覺、柏坪一帶又發生較大規模的地層滑動,影響面積約

18km2[12]。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多處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34處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過1億m3,另外水量在300萬m3以上的大型堰塞湖有8處[13],對下游地區造成嚴重威脅。

另外,地震還可能對水利工程一些其它部分造成損壞。如1995年1月日本阪神淡路7.2

級地震[14,15]中,使堤防基礎液化發生側向流動,造成堤防破壞以及護岸受損。我國歷次地震中,出現較嚴重險情的多為土石壩,且多為年代較久遠的土石壩,如果發

生強地震就更容易造成損壞[16]。

3.震災受損水利工程的修復技術

地震后受損水利工程修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壩體監測

地震后,對于受損水利工程,應及時降低水庫運行水位,并進行充分的壩體探測。對土石壩,可開挖土坑檢測,對混凝土壩,則可用無損探傷檢測[17]。包括使用地震波法、地質雷達、水下聲納法檢測侵蝕程度,必要時還需要采取槽探、鉆孔、孔內地球物理方法進行檢測。根據地震前后大壩監測結果的對比分析,判明是否存在普遍的結構損傷跡象。尤其需要加強對壩體變形和滲透的觀測,防止裂縫前后貫通,內部發育,產生滲漏通道。同時,加強對輸水洞漏水、溢洪道裂縫的監測,以防滲漏進一步擴大[18]。

震后壩體探測中,作為一種非破壞性的探測技術,地質雷達具有探測效率高、分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可以快捷、安全地運用于壩體現狀檢測和隱患探查[1

9]。

2003年甘肅山丹地震后,利用地質雷達對雙樹寺、瞿寨子、瓦房城等水庫的震后壩體裂縫、壩基滲透、溢洪道、高邊坡開裂和庫岸道路滑坡等進行了探測[20],效果很好。

3.2裂縫修復

對于已經出現的裂縫,要對其分布、走向、長度和開度等進行定時觀測和檢測。在大壩主裂縫部位設置標志,縫口要覆蓋塑料布,防止雨水流入加速其惡化。對受洪水威脅的建筑物,要采取臨時措施(如圍堰)進行保護。

裂縫的修補應從實際出發,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同時考慮技術和施工條件的可行性,力求施工及時、簡單易行、經濟合理。常用的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3.2.1表面處理法

表面處理法[21]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承載能力沒有影響或者影響很小的表面裂縫及深層裂縫,同時還可以處理大面積細裂縫的防滲防漏。常用的有表面涂抹水泥砂漿、表面涂抹環氧膠泥以及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等,從而達到封閉裂縫和防水的作用。在防護的同時應當采取在裂縫的表面粘貼玻璃纖維布等措施,這樣可以防止混凝土在各種作用下繼續開裂。

3.2.2灌漿法

灌漿法主要應用于對結構整體有影響或有防水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經修補

后,能恢復結構的整體性和使用功能,提高結構的耐久性。

灌漿法[22]分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水泥灌漿適用于裂縫寬度達到1mm以上時的情況;裂縫較窄的情況下宜采用化學灌漿。此外,工程經驗表明水泥漿適于穩定裂縫的灌漿處理,不適用于活縫或伸縮縫的處理。化學灌漿也存在類似問題,應用最廣的環氧樹脂漿固結體是脆性材料,因此對活縫應選用彈性材料。部分化學灌漿還有毒性,應加強施工人員的保護措

施。

大量實踐證明,灌漿法是目前最有效的裂縫修補處理方法。

3.2.3結構加固法

危及結構安全的混凝土裂縫都需作結構補強。結構加固法適用于對整體性、承載能力有較大影響的較深裂縫及貫穿性裂縫的加固處理。混凝土結構的加固,應在結構評定的基礎上進行,以達到結構強度加固、穩定性加固、剛度加固或抗裂性加固的目的。結構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加固、粘貼鋼板加固、增設支點加固以及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結構加固法還適用于處理對結構的承載能力、整體性、耐久性有較大影響的不均勻沉陷裂縫和較為嚴重的張拉裂縫

[23]。

3.3滑坡處理

土壩滑坡有剪切破壞、塑流破壞、液化破壞三種形式[24]。可采用“上部減載”與“下部壓重”法來處理。“上部減載”就是在滑坡體上部的裂縫上側削坡,以保持穩定;“下部壓重”就是放緩下部壩坡,在滑坡體下部做壓坡體等。當滑坡穩定后,應當及時進行滑坡處理[17]。主要處理方法介紹如下:

3.3.1放緩壩坡

若滑坡由于剪切破壞造成,則放緩壩坡為最好的處理方法。可填入土體將壩坡放緩,或是先削掉滑動面上壩頂的土體,使滑動面壩坡變緩,然后再加大未滑動面的斷面[24]。

對存在失穩危險的土石壩也可采用水上拋石法放緩上游壩坡,施工方法簡單,且不受季節和水位的變化。加固工程不破壞原壩體結構,減去拆除原有的壩體護坡石和反濾料工序,對保護原壩體非常有利。石料滲透系數大,在庫水位降落時,新筑部分的自由水面線,幾乎與庫水位重合,這樣就造成新增斷面和原有斷面共同承擔原有壩殼中庫水位降落時產生的滲透水壓力及地震產生的超隙孔壓力,起到壓重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大壩的穩定[25]。

3.3.2壓重固腳

若滑坡體底部滑出壩趾以外,則需要在滑坡段下部采取壓重固腳的措施,以增加抗滑力。壓重固腳的材料最好用砂石料。在砂石料缺乏的地區,也可用土工織物,代替反濾,以達到排水的要求[17]。

通過在壩體上加壓蓋重,或對壩體培厚加固處理,可以進一步提高防滲流土、壩體抗裂和抗滲性能,同時增加壩體穩定性。

實例:1999年山西大同堡村發生5.6級地震,對位于震中附近的冊田水庫造成VII度影響,壩體產生結構變形[26]。震后對主壩和北副壩下游壩坡采用石渣進行培厚加固處理。主壩所在956m高程以下石渣培厚體,壩坡分別為1:2.75,在956m高程設12m寬的平臺,在

949m高程、940m高程設3.0m寬的馬道,并在石渣體與原壩體設置反濾層。培厚壩體后,

即使再次遭遇地震,由于壩體在正常水位下(956m高程)寬度增加,也可避免大壩整體失

穩,從而保證大壩的安全[27]。

3.3.3庫岸巖體加固

對于地震中松動的庫岸巖體,應采取工程措施進行加固。地震后,首先需要對庫岸巖石情況進行重新評估,選擇加固方式。庫岸加固通常采取錨固、支擋、排水相結合的方式。錨固措施是利用預應力錨索和錨桿固定不穩定巖層,適用于震后加固巖體滑坡和不穩定的局部巖體。通過一端與建筑物結構相連,一端打入巖體內部,在增強巖體抗拉強度的同時,

改善庫岸巖體的完整性[28]。該方法在高切坡中被廣泛應用。支擋方法是通過支擋體來平衡滑坡體的下滑力,確保滑坡體的穩定安全。支擋結構能有

效地改善滑坡體的力學平衡條件,阻止滑坡、泥石流等。常用的方法有重力式擋墻、拉釘擋墻、加筋土擋墻、抗滑樁等[29]。

此外,由于地震過后經常伴隨暴雨,更易在松動巖石處產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因此需及時排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可設置截水溝排除地表水;排除地下水可用廊道、豎井和水泵等。在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家較多采用專用鉆機打水平孔的辦法排地下水[28]。

3.4滲漏修復

應根據具體情況降低庫水位或放空水庫,徹底修復防滲體,對由于浸潤線過高而逸出坡面或者由于大面積散浸引起的滑坡,除結合下游導滲設施外,還應考慮加強防滲。

3.4.1劈裂灌漿

對于土石壩較嚴重的滲漏破壞,可以采取劈裂灌漿或加強防滲斜墻等方式解決。劈裂灌漿是指在垂直滲流的方向沿壩軸線劈開壩體,灌入稠泥或水泥砂漿,截斷滲流通道,可以在短時間內壩體內的滲流,使大壩轉危為安。

采用劈裂灌漿技術的嶺澳水庫具體做法如下:根據壩長選用適量的灌漿機,多臺灌漿機同時開灌,為使漿液盡快硬化固結,所用漿料為摻入速凝劑的水泥加粘土。在灌漿工藝上,連續的多次復漿,使混凝土或泥漿墻盡快加厚,并使貫通的漏水通道通過灌漿壓力和多次灌漿擠壓膨脹與原壩土體緊密結合,最終形成垂直連續的防滲混凝土砂漿墻,防止再次出現漏水通道的可能[30]。

3.4.2開挖置換

置換技術是土石壩震后修復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對于心墻開裂的土石壩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需要通過探測技術檢測到侵蝕的區域,然后在心墻的下游側補填塑性混凝土,并用顆粒反濾層加以支持。最后使用水泥膨潤土混合物進行灌漿。置換技術可以有效阻止土石壩心墻的進一步破壞,達到防滲漏的目的[18]。

實例:新西蘭的馬拉希納壩,在經歷埃奇克姆地震后,初期表現穩定,在1987年12月后出現水位明顯下降的現象。通過詳細的監測發現,雖然大壩沒有遭受嚴重的滲漏,但左壩肩心墻和下游副心墻出現明顯的開裂和侵蝕,且侵蝕依然在繼續發展。持續不斷的侵蝕導致庫水位不斷下降,因而采取心墻置換的方式,即對左右岸壩肩進行開挖,噴上混凝土,置換開挖出來的材料。水庫再次蓄水時沒有出現新的事故[18]。

3.4.3排水設施

在阻止滲流發生的同時,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通過設置寬敞的排水帶,使滲流能順利排走,降低壩體內的浸潤線,減小孔隙水壓力。

4.典型水利工程抗震搶險及修復實例

4.1美國Hebgen壩

Hebgen土石壩[31]位于美國Montana州,1915年建成,1959年8月遭受里氏7.1級的強烈地震,壩和水庫所在地變形并整體下沉約3.1m,右岸溢洪道嚴重損壞,壩體沉陷開裂,水庫岸坡坍塌,庫水震蕩并漫溢壩壩。當時此壩并無抗震設計,承受地震對其的各種危害而未垮壩,其破壞模式和耐震經驗極有借鑒意義。

當時業主Montana電力公

司采取的緊急搶救措施包括:

(1)立即將泄水底孔進水口原用迭梁封閉的二個孔口開啟,以80m3/s的流量泄水降低庫水位。

(2)對半角沉陷區和被流沖蝕的壩下游面填土修復。檢查表明,心墻與溢洪道連接處的漏水并非通過心墻上的裂縫而是從破壞的溢洪道流出。

(3)在心墻的大裂縫處下游,打豎井檢查和修補。同時對下游河岸坍方區進行了修整。此后于1960年4月開始對溢洪道、壩體心墻和上游面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和加固工作。

至今運行完好。

4.2美國LowerSanFernando壩

LowerSanFernando壩[31]位于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北,1912年動工,最大壩高43.2m,壩頂寬6m,長634m。1971年2月在壩東北12.9km處發生里氏6.6級地震,致使主壩發生巨大滑坡,壩的上游部分帶動壩上部9.2m高的壩體和壩頂一起坍落滑向水庫20多米遠。

事故發生后,救援人員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方面立即運來砂袋加固筑高壩的低陷部位;另一方面緊急撤離壩下游地區8萬居民;此外,通過2條泄水道和3條引水管排放水庫中的水。

經初步調查和后期進一步挖槽、鉆孔取樣研究得出,壩內有大范圍土區在地震后液化,但液化區被強度較高的非液化土約束住,因而直到液化區內有足夠擴張力,促使土向外和向下移動時,才出現大規模滑動。

4.3新疆西克爾水利工程

西克爾水庫[10,11]位于新疆伽師縣東北西克爾鎮,1959年建成使用,為均質土壩,設計庫容10053萬m3,屬大型攔河式平原水庫。該工程自建成以來共經歷了15次地震,其中較嚴重的有3次:1961年4月13日發生6.5級地震,震中距水庫約30km,致使220m長的壩出現沉陷崩塌,余壩產生165條裂縫;1996年3月19日發生6.4級地震,壩段出現涌沙,裂縫,局部產生沉陷;2002年3月3日,阿富汗發生里氏7.1級地震,造成水庫副壩段出現決口,并迅速擴大到50m左右,決口流量約120m3/s,損失慘重。

由于西克爾水庫運行年限長,且早年建設時沒有進行地質勘探,因此極易糟受地震破壞。多次地震后,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加高壩頂,壩后設置壓重,并鋪設無紡布反濾。

(2)大壩決口后,進行搶險封堵,修復缺口。

(3)按庫區基本烈度八度進行設計校核,對西克爾水庫主壩、副壩和其它建筑物進行加固修復。針對部分壩段壩基地震液化問題,主壩采用壓蓋重措施,以進一步提高防滲流土、壩體抗裂和抗滲性能。副壩部分改線,采用粘料含量高的土進行填筑,加固填筑總方量為

58.59萬m3,其中粘土39.29萬m3,占60%。

4.4北京密云水庫

密云水庫位于北京密云縣城北13km處,庫容43.8億m3,是北京市民用、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水庫始建于1958年9月,分白河、潮河、內湖三個庫區,主要建筑有白河主壩

(高66m,長1100m)、潮河主壩(高56m,長960m)和5道副壩等。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白河主壩發生強烈扭動,主壩水面以下6萬m2的塊石坡和砂礫保護層滑落,受損嚴重。地震后,采取的主要措施[6]有:

(1)及時探測大壩裂縫,并派潛水員進行水下探測。

(2)通過筑堰建閘,把密云水庫分隔成兩個庫區,放空庫水后,進行全面檢查加固。清除白河主壩上的砂礫保護層,加厚鋪蓋粘土斜墻,改用碴石保護層,往水下填粘土及砂石

達20萬m2。隨后,打通白河廊道、削坡清基,進行壩體加固。

(3)加固了3座副壩,并增建了3條泄水隧洞、1座溢洪道等。

白河主壩加固工程于1977年11月21日完成,達到了國家一級工程標準,至今完好。

5.小結

地震后受損水利工程修復是項復雜的工作,要因地制宜盡快采取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修復。幾條主要結論如下:

(1)地震發生后,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對境內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堤防、水庫大壩、水閘等工程進行排查,及時掌握工程破壞的情況及其隱患,有針對性地制定搶修方案。對地位重要、關系重大、危險性高的受損水利工程,要抓緊修復,確保度汛安全。

(2)壩和地基土料的液化,是導致垮壩或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此外,較普遍的震害有滑坡、開裂、沉陷和位移。

(3)盡可能保證水壩順利泄水,降低蓄水位,避免出現垮壩事故。

(4)目前對于水利工程一般都有相應的突發事故(如地震、洪水等)預警機制,但對于如何應對出現的險情,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尚是一個薄弱環節,宜提高認識,加強要應的工作。

(5)對山區河流因沿岸崩山、泥石流等形成的堰塞湖,要當機力斷主動盡早清除,以避免水位升高,堰塞湖潰決形成洪災。

參考文獻

[1]蘇有錦,秦嘉政.川滇地區強地震活動與區域新構造運動的關系[J].中國地震,2001,17(1):24~34.

[2]龍小霞,延軍平,孫虎,等.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區地震趨勢研究.災害學,2006,21(3):81~84

[3]任波,徐凱.四川已發現803座水庫受損[OL].[2008.5.14].

/20080514/61586.shtml

[4]孫又欣.汶川地震造成我省水利工程新隱患[OL].[2008.5.14].

/iNews/Index/Catalog1/8493.aspx

[5]中評社.汶川地震災后余波!重慶79座水庫出現險情[OL].[2008.5.17].

/doc/1006/4/7/9/100647908.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0647908&mdate

=0517123254

[6]高建國.中國因地震造成的水庫險情及其防治對策[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3,9:80~91

[7]王東明,丁世文,等.對甘肅民樂—山丹6.1級地震震害的幾點認識[J].自然災害學報,2004,13(3):

122~126

[8]王艷梅,李俊,等.赤峰市“8•16”地震對震區水利工程的危害及應急措施[J].內蒙古水利,2003,(4):

66~68

[9]K.維克塔喬姆,R.K.基特里亞.與土石壩有關的地震問題[J].水利水電快報,1999,11:5~7

[10]庫爾班阿西木.地震對西克爾水庫大壩工程的影響和抗震加固[J].大壩與安全,2006,6:64~68

[11]庫爾班阿西木.地震對平原水庫大壩的影響和抗震加固[J].地下水,2006,8:82~85

[12]覃子建.烏江渡電站水庫地震災害[J].地震學刊,1994,3:42~49

[13]吳勝芳.唐家山堰塞湖庫容逼近1億立方米,3萬人轉移.[OL].[2008.5.23].

[14]張敬樓.日本兵庫地震及水利工程震害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發展,1995,10:17~19

[15]史鑒,湯寶澍;從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談我省水利工程抗震加固問題,陜西水利,1999,(Z1):

50~51

劉真道.淺談災后小型水庫工程安危狀況與對策[J].浙江水利科技,2001,(sup):118

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編.抗震救災與災后重建水利實用技術手冊.2008.5.15

M.D.吉隆,C.J.牛頓.地震對新西蘭馬塔希納壩的影響[J].水利水電快報,1995,4:1~8

楊金山,盧建旗.地質雷達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地質裝備,2001,12:7~9

馬國印.地質雷達在水庫震后病害檢測中的應用[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7,3:47~48

喻文莉.淺議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處理措施[J].重慶建筑,2007,(4):36~38

鞠麗艷.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的研究進展[J].混凝土,2002,(5):11~14

陳璐,李風云.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處理[J].中國水利,2003,(7):53~54

肖振榮.水利水電工程事故處理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杜智勇,李貴智,等.柴河水庫除險加固綜述[A].全國病險水庫與水閘除險加固專業技術論文集[C].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212

[26]賈文.冊田水庫大壩工程場地地震地質災害評價[J].山西水力,2004,6:67~68

[27]朱宏官,陳連瑜.中強地震對冊田水庫大壩造成的危害及安全預防處理[J].山西水利科技,2001,(1):

71~73

[28]吳鳳英.淺談水庫庫岸滑坡[J].廣州水利水電,2007,4:17~18

[29]王連新.水庫滑坡治理[N].長江咨詢周刊,2007,6:B01

[30]白永年.劈裂灌漿技術在嶺澳水庫大壩防滲加固中的應用[A].全國病險水庫與水閘除險加

固專業技術論文集[C].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31]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史料信息組,上海大科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國外土石壩地震震害實例和統計[R].

2001.2

Casestudiesandrepairingtechniquesrelatedtohydraulic

engineeringprojectsdamagedbyearthquakes

MaJiming,ZhengShuangling

DepartmentofHydraulicEngineering,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

Abstract

EarthquakesfrequentlyoccurinChina,especiallyintheSichuan-Yunnanregionwheredensehydro

projectsareconstructed.Actingasexternalforces,earthquakescandecreasetheintegrityofthedams,causedamcracks,landslide,settlementanddisplacement,foundationliquefaction,resultingindaminstabilityorevendamfailure,aswellasthedamageofoutletstructures.Besidesthedamageofhydroprojects,seismicactivitiesalsothreatenthedownstreamarea.Basedontheexistingliteraturedataindomesticandabroad,thispaperintroducestheseismicdisastersregardinghydroprojects,especiallythesoilandrockfilldams.Somepracticalremedialmeasuresandrepairingtechniquesaresumma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