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預防措施范文
時間:2023-04-08 09:4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霧霾預防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霧霾天氣的氣象學定義
在氣象學上,霧和霾是2個氣象概念,2種天氣現象。
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霧的氣象學定義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 km[2]。霧的存在使能見度惡化,降低空氣透明度。如果是因為水汽使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 km以內的天氣現象即為霧,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接近飽和或飽和的。霧與云就其物理本質而言,都是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時就稱其為霧,霧升高離開地面就稱為云。霧和云與晴空區之間有明顯的邊界,霧滴的尺度比較大,濃度分布不均勻,其大小為1~100 μm不等,平均直徑在10~20 μm,空中飄浮的霧滴可由肉眼看到。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態水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
水平能見度小于10.0 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稱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遠處光亮物體微帶紅、黃色??諝庵械挠袡C碳氫化合物、灰塵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因能見度惡化導致視野模糊[3-4],這種非水性形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在水平能見度小于10.0 km時,該現象稱為霾或灰霾。
霧霾天氣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一種天氣現象,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還沒有被列入氣象觀測規范。霧與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接近飽和或飽和。霾導致能見度惡化,其發生是相對濕度小于60%,且能見度小于10.0 km時的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霧導致能見度惡化,其發生是相對濕度大于90%、能見度小于1.0 km時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輕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惡化,大多是在相對濕度為60%~90%時的條件下發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這點與霧、云存在差異,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較為均勻,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飄浮顆粒物,粒子大小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徑為1~2 μm。
2霧霾天氣的成因
通常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況下會出現逆溫現象,氣溫會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溫層是指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在逆溫層中,較暖而輕的空氣位于較冷而重的空氣上面,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籠罩在近地層的上空,嚴重地阻礙著空氣的對流運動。對流運動受阻導致近地層空氣中的各種有害氣體、汽車尾氣、煙塵以及水汽等,只能飄浮在逆溫層下面的空氣層中,無法向上向外擴散,有利于云霧的形成,導致能見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向大氣中擴散,造成大氣污染加重,給人們生產生活及交通安全帶來嚴重的危害。
3危害和預防措施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這些超細灰塵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筑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是霧霾有害顆粒的重要組成部分。霧霾天氣時,大氣中的氣溶膠使空氣渾濁受污染,進入人體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會造成危害。長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氣管炎等癥。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霧霾天長期停留,病情會加劇[7]。霧霾天氣還會使人們的心情灰暗壓抑,影響心理健康。氣溶膠顆粒凝聚后懸浮在空中,還會造成視程障礙,甚至引發交通事故。專家提醒老人和兒童要注意霧霾天氣的健康防護,建議老人和兒童出門佩戴口罩,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區域,并且做好個人衛生。霧霾天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膚,尤其要清洗口鼻和雙手。平時多飲水,飲食清淡,多吃雞肉、魚肉、豆腐、牛奶等優質蛋白食品,保證睡眠充足,必要時要補充維生素D。由于早晨霧霾較重,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把鍛煉時間改至下午或晚上。
4參考文獻
[1] 成都氣象學院.氣象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2]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3] 段再明.解析山西霧霾天氣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1,42(5):539-541,548.
[4] 李東海,何彩霞.淺談霧霾天氣的識別及預警策略[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8):165-166.
[5] 吳慶梅,張勝軍.一次霧霾天氣過程的污染影響因子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0,33(1):12-16.
篇2
[關鍵詞] 醫務人員;靜脈血栓栓塞癥;認知現狀;預防措施;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4(c)-018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edical staff.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had been surveyed the status of th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f 268 clinical medical staff in 14 clinical departments who have high incidence of VTE in third-class & first-grade polyclinics. Results The medical staff had got the average score (8.58±3.56) points in VTE knowledge. The highest score entry was the concept of VTE and the lowest one was that the PTE was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the DVT. The medical staff of different occupation, work experienc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 of the VTE knowledg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medical staff had got the average score (10.88±6.01) points in VTE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highest score entry was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VTE prevention and the lowest one was oral medicine of rivaroxaban. The medical staff who had got the highest level in VTE knowledge were the highest score in VT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secondary level one were lower than the former and the lowest level one were the lowest 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medical staff are in the middle level in VT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medical staff were not learn the VT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comprehensive,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ognitive status; Preventive measur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發病階段的不同表現,是僅次于腫瘤和心肌梗死的心腦血管疾病第三大死因,是癌癥患者死亡的第二大病因[1-4]。VTE全球發病率為8‰~27‰,大部分VTE患者起病隱匿、臨床癥狀不典型,易漏診漏治且治療花費高[5-6]。有研究表明,VTE在亞洲國家(包括中國)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1,4-5,7]。VTE在亞洲國家(包括中國)的相關情況已經受到國際上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8]。有資料顯示,早期識別VTE風險因素,采取合適的預防措施,DVT相對風險可降低50%~60%,PTE相對風險可降低近2/3[1]。故醫務人員運用專業知識準確識別VTE風險因素,對VTE風險患者采取早期識別、科學評估、有效預防極其重要[9]。本研究開展義務人員VTE知識水平及預防措施的現狀調查,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VTE認知水平、改善預防措施實施現狀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7月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某市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VTE高發臨床科室的醫務人員。納入標準:①調查期間在14個VTE高發臨床科室(包括心血管內科、血管外科、肝膽外科、乳腺外科、胃腸外科、血液內科、骨科、呼吸內科、腎病內科、胸外科、腫瘤科、婦科、產科、ICU)的醫務人員;②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問卷調查;③未同時參與其他研究項目者;④既往和現在無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⑤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拒絕接受問卷調查;②調查期間在編不在崗的醫務人員;③有精神病史及意識障礙者;④實習生或進修生。
本研究共調查268名醫務工作者,其中女性178名(66.4%),男性90名(33.6%);醫生142名(53%),護士126名(47%);年齡為18~52歲,平均(26.42±6.285)歲;工作年限為1~30年,平均(4.40±6.016)年;學歷:中專15名(5.6%),大專70名(26.1%),本科144名(53.7%),碩士36名(13.4%),博士3名(1.1%);職稱:初級職稱223名(83.2%),中級職稱36名(13.4%),高級職稱9名(3.4%);工作科室:內科系統144名(53.7%),外科系統124名(46.3%)。
1.2 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調查問卷經筆者以查閱大量國內外VTE相關文獻[1-9]為基礎自行編制,并經由4名專家(臨床醫療專家2名,臨床護理專家2名)反復修改而成。問卷內容分為3個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工作年限、職稱、科室;②醫務人員VTE知識:18個條目,單選題,包括VTE的概念、病因、診斷、治療等,每選擇正確一個選項得1分,答錯或不知道得0分,最高分為18分,最低分為0分;③醫務人員VTE預防措施:8個條目,單選題,包括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彈力襪、健康宣教等,評分從“持續(一周內有5~7 d實施此類措施)、經常(一周內有3~4 d實施此類措施)、有時(一周內有1~2 d實施此類措施)、偶爾或從未(一周內實施此類措施的日子不超過1 d)”分別記3分、2分、1分,0分,最高分為24分,最低分為0分。第②~③部分評分均根據條目均分劃分等級,分為低、中、高水平,得分越高表明水平越高;第②部分:0~6.00分為低水平,6.01~12.00分為中等水平,12.01~18.00分為高水平;第③部分:0~8.00分為低水平,8.01~16.00分為中等水平,16.01~24.00分為高水平。
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選擇與研究對象背景相同的30名臨床醫務工作(不包括研究對象)進行預實驗,測得調查問卷中第②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64,第③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2,問卷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878。邀請臨床醫療專家2名和臨床護理專家2名(入選條件:副高職稱及以上;從事VTE相關臨床或護理研究20年以上)評定問卷中每個條目的內容效度CVI系數為0.75~1.00,平均CVI系數為0.864。
1.3 調查方法
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則,由兩名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統一對2016年7月某市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開展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問卷的方式,要求研究對象在規定時間(10~15 min)內獨立完成,共現場發放問卷280份,當場回收問卷278份,剔除無效問卷10份(對于整份問卷作答呈規律性或者超過2個未回答條目即視為無效問卷),有效問卷26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5.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醫務人員VTE知R現狀
2.1.1醫務人員VTE知識情況 結果顯示,268名調查對象平均得分(8.58±3.56)分,其中53名(19.8%)調查對象VTE知識為低水平,189名(70.5%)調查對象VTE知識為中等水平,26名(9.7%)調查對象VTE知識為高水平。醫務人員VTE知識部分得分最高的4個條目依次為:VTE的概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可預防VTE、VTE以藥物治療為主、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可預防VTE;得分最低的四個條目依次為:PTE是DVT最嚴重的并發癥、靜脈壁損傷是VTE的病因之一、D-二聚體可用于急性VTE篩查、口服利伐沙班可預防VTE且無需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見表1。
2.1.2 不同人口學資料的醫務人員VTE知識情況的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職業、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的醫務人員VTE知識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醫生較高,護士得分較低;工作年限>15年的醫務人員得分最高,工作年限1~5年者低分最低;碩士學歷的醫務人員得分最高,博士學歷者其次,中專學歷者最低;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得分最高,中級職稱者次之,低級職稱者最低。見表2。
2.2 醫務人員VTE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
268名調查對象平均得分(10.88±6.01)分,105名(39.2%)調查對象VTE預防措施實施為低水平,117名(43.7%)調查對象VTE預防措施實施為中等水平,46名(17.1%)調查對象VTE預防措施實施為高水平。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依次為:開展VTE預防的健康宣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使用彈力襪;得分最低的3個條目依次為:口服利伐沙班、開展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口服華法林。見表3。
2.3 不同VTE知識水平醫務人員的VTE預防措施得分差異比較
將VTE知識現狀調查中,被分為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的醫務人員3組之間的VTE預防措施得分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VTE知識水平為高水平的醫務人員預防措施得分最高,中等水平者次之,低水平者得分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4。
3 討論
3.1 提高醫務人員VTE知識水平
調查顯示,268名調查對象平均得分(8.58±3.56)分,其中189名(70.5%)調查對象VTE知識為中等水平,說明參與本次調查的醫務人員總體VTE知識現狀處于中等水平,VTE總體知識水平不高,這與黃靜等[9]研究一致。同時,VTE知識調查中,VTE概念條目得分最高,其余條目得分較低,其中得分最低的4個條目依次為:PTE是DVT最嚴重的并發癥、靜脈壁損傷是VTE的病因之一、D-二聚體可用于急性VTE篩查、口服利伐沙班可預防VTE且無需監測INR值;這說明醫務人員VTE知識掌握不全面、當前存在VTE知識缺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不了解VTE的病因、診斷、預防、并發癥等方面。研究顯示,VTE知識的缺乏必將直接影響VTE的臨床診療、護理,最終影響患者的預后,故提升醫務人員VTE知識水平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0]。
同時,醫生、工作年限>15年、碩士學歷、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VTE知識得分均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這表明醫生的VTE知識水平普遍高于護士,工作年限長、學歷高、職稱高的醫務人員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和高等教育的培養,在VTE知識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這與孔德華等[11]研究一致。本次調查中,碩士學歷醫務人員VTE知識平均得分(10.78±3.23)分,博士學歷者平均得分(10.67±2.88)分,這可能與參與本次調查的博士醫務人員的數量較少,僅有3人,且工作年限均為1~5年有關。對VTE知識調查中為低水平的53名(19.8%)醫務人員進行分析:其中,醫生9名(17.0%),護士44名(83.0%),工作年限均為1~5年,均為初級職稱,說明提升醫務人員VTE知識水平必須首先注重提升護士、工作年限1~5年、初級職稱者的知識水平。
因此,醫院應加強對護士、低年資、低學歷、初級職稱者的VTE知識培訓力度,了解醫務人員VTE知識培訓需求,優化培訓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相結合的針對性培訓工作[12],鼓勵臨床上高年資、高學歷、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對低年資、低學歷、初級職稱的醫務人員傳授知識與經驗,從而提升醫務人員VTE知識水平。
3.2 提升VTE預防措施實施水平
住院患者存在各種VTE危險因素,如惡性腫瘤、骨折、高齡、手術史、肥胖、制動、妊娠、血管損傷等,醫務人員開展VTE早期預防,能降低VTE死亡率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3-16]。VTE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基本預防、機械預防和藥物預防3個方面[17]。調查顯示,268名調查對象平均得分(10.88±6.01)分,105名(39.2%)調查對象VTE預防措施實施為低水平,117名(43.7%)調查對象VTE預防措施實施為中等水平,這表明醫務人員VTE預防措施的實施情r總體處于中等水平,亟待提高。VTE預防措施調查的8個條目中,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依次為開展VTE預防的健康宣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使用彈力襪,得分最低的3個條目依次為:口服利伐沙班、開展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口服華法林。這表明醫務人員對VTE預防措施實施不全面,主要表現在較少使用藥物預防和VTE風險評估等方面,提高醫務工作者VTE預防措施水平,任重而道遠。
將不同知識水平對VTE預防措施得分的差異進行比較發現:在VTE知識調查中為高水平的醫務人員,其預防措施得分最高,中等水平者得分次之,低水平者得分最低。這表明,VTE知識水平較高的醫務人員能夠有效運用知識指導其開展VTE預防措施,醫院在提高VTE預防措施的同時必須同時注重提高醫務人員的VTE知識水平。
醫院應對VTE防治工作實施風險管理,組建VTE多學科團隊,建立VTE防治中心[18]。VTE防治中心工作人員定期開展VTE預防培訓,指導臨床科室醫務人員依據指南對患者進行評估與分級,對不同風險等級的患者開展早期針對性預防,能有效降低VTE的發病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等[19]。在臨床工作中,醫院應開展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加強醫護合作,將醫生和護士的臨床工作有機結合起來[20-21]。醫護一體化工作小組在共同查房的過程中,護士能將病情觀察的結果及時向醫生匯報,醫生能夠及時指導責任護士實施臨床護理,不但能及時發現患者VTE風險因素、采取早期預防,而且能有效提高醫護雙方的VTE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醫療質量,節約醫療成本,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鳳林,張太平.中國普通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指南[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6,36(5):469-474.
[2] 馬軍,吳一龍,秦叔逵,等.中國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與治療專家指南(2015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35(11):907-920.
[3] Silverstein MD,Heit JA,Mohr DN,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i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 25-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Arch Intern Med,1998,158(6):585-593.
[4] 鐘南山.呼吸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5] Puurunen MK,Gona PN,Larson MG,et al.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 boembolism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 Thromb Res,2016,145:27-33.
[6] Cohen AT,Agnelli G,F.A.Anderson,et al. VTE Impact Asses?鄄sment Group in Europe(VITAE).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in Europe. The number of VTE events and associ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J]. Thromb Haemost,2007, 98(4):756C764.
[7] Molina JA,Gabriel ZJ,Heng BH,et al. Venous thromboem?鄄bolism at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Singapore [J]. Ann.Med.2009,38(38):470.
[8] 《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的中國專家建議》寫作組,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等.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中國專家建議(2015)[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4):345-352.
[9] 黃靜,康占菊.臨床護理人員深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知識水平及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3(2):148-150.
[10] 徐園,楊旭,王曉杰,等.國內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222-1225.
[11] 孔德華,李海燕,錢火紅,等.上海市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外科護士對深靜脈血栓的認知現狀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8):47-49.
[12] 張美燕.知信行模式培訓預防術后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 全科護理,2016,14(36):3866-3868.
[13] 吳春麗,林梅,鮑鷹等.靜脈血栓栓塞癥個性化風險評估工具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2):513-515.
[14] 任海燕,蔣秋萍,張寅.燒傷患者深靜脈血栓的防治與護理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6,16(2):57-60.
[15] 朱穎潔,蕭蕊英,田杏音,等.品管圈活動提高神經外科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J].護理學雜志,2016, 31(18):17-19.
[16] 劉廣秀.健康教育聯合PDCA循環在預防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8):24-26.
[17] 倪惠,邵鳳慧,盧根娣.智能手機移動醫療應用程序及其對深靜脈血栓預防的啟示[J].護理雜志,2016, 33(7):43-46.
[18] 褚婕,胡瓊,戚媚,等.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風險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6,31(2):38-40.
[19] 張成歡,李瑩,劉云,等.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現狀的多中心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6, 16(2):180-185.
[20] 馬培芳,李素云,余盈,等.t護一體化健康教育模式預防胃腸癌癥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6,23(12):70-72.
篇3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一些無序的過度開發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城市懸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氣質量下降,能見度降低,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霧霾天氣已經逐漸被列為災害性天氣,現將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及預防措施總結如下。
1霧霾天氣的氣象學定義
在氣象學上,霧和霾是2個氣象概念,2種天氣現象。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霧的氣象學定義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2]。霧的存在使能見度惡化,降低空氣透明度。如果是因為水汽使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km以內的天氣現象即為霧,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接近飽和或飽和的。霧與云就其物理本質而言,都是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時就稱其為霧,霧升高離開地面就稱為云。霧和云與晴空區之間有明顯的邊界,霧滴的尺度比較大,濃度分布不均勻,其大小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徑在10~20μm,空中飄浮的霧滴可由肉眼看到。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態水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
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稱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遠處光亮物體微帶紅、黃色??諝庵械挠袡C碳氫化合物、灰塵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因能見度惡化導致視野模糊[3-4],這種非水性形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在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時,該現象稱為霾或灰霾。霧霾天氣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一種天氣現象,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還沒有被列入氣象觀測規范。霧與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接近飽和或飽和。霾導致能見度惡化,其發生是相對濕度小于60%,且能見度小于10.0km時的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霧導致能見度惡化,其發生是相對濕度大于90%、能見度小于1.0km時大氣渾濁導致視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輕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惡化,大多是在相對濕度為60%~90%時的條件下發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這點與霧、云存在差異,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較為均勻,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飄浮顆粒物,粒子大小為0.001~10.000μm,平均直徑為1~2μm。
2霧霾天氣的成因
通常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況下會出現逆溫現象,氣溫會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溫層是指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在逆溫層中,較暖而輕的空氣位于較冷而重的空氣上面,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籠罩在近地層的上空,嚴重地阻礙著空氣的對流運動。對流運動受阻導致近地層空氣中的各種有害氣體、汽車尾氣、煙塵以及水汽等,只能飄浮在逆溫層下面的空氣層中,無法向上向外擴散,有利于云霧的形成,導致能見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向大氣中擴散,造成大氣污染加重,給人們生產生活及交通安全帶來嚴重的危害。
篇4
[關鍵詞]霧霾天氣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U9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7-0325-01
1.霧霾的成因
1.1.霧霾的概念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天氣現象 weather phenomenon
天氣現象就是發生在大氣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它包括降水現象、地面凝結現象、視程障礙現象、雷電現象和其他現象等。 而霧霾天氣在氣象學上統稱為視程障礙現象 visibility obstacle phenomenon,影響能見度且其強度與能見度直接相關的天氣現象。
霧 fog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高緯度地區出現冰晶霧也記為霧,并加記冰針。
輕霧 mist
微小水滴或已濕的吸濕性質粒所構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霧幕,使水平能見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
霾 haze
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霾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1]。
201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則給出了更為技術性的判識條件:當能見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且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0%時,即可判識為霾[2]。
霧與霾的主要區別除了影響視程的程度外,體現在水分含量的大小上,霧的水分含量是飽和或者接近飽和的,達到90%以上,而霾的水分含量低于80%,水分含量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份是霾。
1.2 霧霾的分級
為了改善空氣質量狀況,防止生態破壞,保護人體健康,我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這個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標準分級、主要污染物項目和這些污染物各個級別下的濃度限值等,是評判空氣優劣程度的科學依據。隨后2012年我國在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現行)中了比API(已作廢)的標準更嚴格,污染指數更多,頻次更高,評價結果更客觀的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計算AQI有五個主要污染標準:地面臭氧、顆粒物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它是一種評價大氣質量狀況簡單而直觀的指標,將大氣質量狀況在原來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1996)上增加一級,即按AQI將空氣質量狀況分為六級 。霧霾的形成與惡劣的空氣質量息息相關,而空氣質量狀況一般根據空氣污染指數AQI進行直觀判斷。
霧霾天氣的分級按照能見度范圍劃分,當相對濕度小于80%時,排除降水、揚沙、浮塵、煙霧、吹雪、雪暴、沙塵暴等天氣現象造成視程障礙,按能見度大小劃分為四級,依次表示為輕微霾、輕度霾、中度霾、重度霾。
根據能見度霧分為三個等級:
――霧,能見度0.5km~小于1.0km;
――濃霧,能見度0.05km~小于0.5km;
――強濃霧,能見度小于0.05km。
1.3 霧霾天氣的形成
霧霾天氣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3.1、大氣空氣氣壓低。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1.3.2、地面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1.3.3、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1.3.4、工廠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1.3.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2.霧霾天氣的危害
霧霾天氣對身體健康不利,這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霧霾天氣中空氣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灰塵、尾氣、廢氣,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甚至空氣中還可能含有病毒,從而引發人體的各種疾病及交通問題。
2.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2.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中污染物多,氣壓低,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比如霧大的時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們在戶外活動和運動的話,人體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們胸悶、血壓升高。
2.3、霧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2.4、由于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2.5、影響心理健康。陰沉的霧霾天氣由于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容易讓人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及悲觀情緒。
2.6、影響交通安全。出現霾天氣時,視野能見度低,空氣質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發生交通事故。
3.霧霾天氣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3.1.關閉門窗;出現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難以消散,應緊閉門窗,避免誘發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2.注意飲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飲食清淡。
3.3.減少外出;身體欠佳的群眾盡量少出門,必要外出時盡量戴好口罩再出門。
3.4.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3.5. 調節情緒、飲食清淡。由于霧天日照少、光線弱、氣壓低,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建議大家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注意飲食清淡。
3.6 采取預防措施。為預防霧霾的危害,增加身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霧霾天氣是自然和人為污染環境所形成得,面對這種惡劣天氣,我們只有采取各種措施盡量避免給人們正常生活和健康帶來危害。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霧霾;成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TU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8-0375-01
如今,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1、霧與霾的差別
1.1 定義不同
大霧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常呈乳白色;而霾是指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霾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
1.2 性質不同
出現大霧時空氣潮濕,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干燥,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60%以下;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持續出現時間較長,有時可持續10天以上。
2、霾的形成原因
霾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2.1 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2.2 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2.3 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
3、霧霾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霧霾對公路、鐵路、航空、航\、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會產生重要不良影響。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種疾病發生。使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的毒性,危害人體健康。尤其冬季遇霧、霾天氣時,若空氣污染嚴重可能形成煙塵或黑色煙霧等毒霧,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和健康。
4、霧霾的危害預防:
4.1、少出門 減少出門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辦法。
據有關專家所做的PM2.5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排除了年齡、性別、時間效應和氣象因素等影響因素之后,當PM2.5濃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時,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額死亡風險會增加2.29%,滯后時間在1-2天。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額死亡風險更高,為3.08%,被稱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殺手”。專家指出,遇有大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們很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還會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同時,霧中的一些病原體會導致頭痛,甚至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宜在霧天出門,更不宜在霧天晨練,以免發生危險。
4.2 外出戴口罩
外出戴上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粉塵顆粒進入體內。口罩以棉質口罩最好,因為一些人對無紡布過敏,而棉質口罩一般人都不過敏,而且易清洗。另外,要阻擋PM2.5最好選醫用N95口罩,其對0.3微米的顆粒能抵擋95%,在PM2.5爆表的天氣也能起到一定效果。另外,佩戴的時間不宜過長,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難導致頭昏。
4.3 做好個人衛生,盡量少吸煙或不吸煙
出門后進入室內要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帶的污染殘留物,以防止PM2.5對人體的危害。洗臉時最好用溫水,利于洗掉臉上的顆粒。清理鼻腔時可以用干凈棉簽沾水反復清洗,或者反復用鼻子輕輕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時要避免嗆咳。除了面部清理外,身體的部分也要清洗。卷煙、雪茄和煙斗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屬于PM2.5范疇的細顆粒物,煙草煙霧含有7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包括69種致癌物和172種有害物質,因此要盡量少吸煙或不吸煙。
4.4 霧霾天氣少開窗
專家表示在灰霾天氣,盡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盡量避開早晚霧霾高峰時段,可以將窗戶打開一條縫通風,時間每次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同時,家中以空調取暖的居民,要注意開窗透氣,確保室內氧氣充足??梢栽谧约谊柵_、露臺、室內多種植綠蘿、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因其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還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氣凈化器都以凈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為主,對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
篇6
大數據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智能電網調度運行面臨關鍵技術
鍋爐機電一體化節能控制系統探討
探究如何強化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的意識
配電網智能調度運行面臨的關鍵技術研究
凱文·艾什頓來自物聯網之父的五個想法
電氣工程安裝和施工管理方面的一些見解
霧霾愈烈——智慧城市的霧霾破解之道
分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塑造城市特色
芻議房地產測量與工程測量區別探討
理論、構筑與實踐——中外專家論智城
建筑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要點研究
論建立河道管理信息平臺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養護和維修解析
淺談高速公路施工中外協隊伍的管理
淺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產業化發展趨勢
村鎮規劃在城鄉規劃管理中的政策探討
建筑工程成本的影響因素及成本管控解析
馬普托大橋地下連續墻漏水事故處理分析
淺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公路養護作業安全的影響因素與保障對策
工業用自動化檢測電儀的安裝與維護研究
電站鍋爐余熱深度利用及尾部受熱面綜合優化
探究建筑設計階段控制工程造價的策略與方法
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現場管理舉措的若干研究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現存問題與處理建議研究
探究建筑工程預算在工程造價控制中的作用
淺談“互聯網+”時代的高職高專教學改革
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對廣東居民未來選擇家庭住宅的前瞻性探究
建筑智能化系統安全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
蘋果擬在愛爾蘭建數據中心,當地居民抗議
鐵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安全防護的方法分析
城鎮燃氣工程的施工監理及管理要點之研究
常見工業電氣自動化發展問題與管理策略初探
節能評估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查中的作用分析
探索國企從建設管理向經營管理轉變發展之路
試述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損壞及預防性養護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機電安裝工藝技術之研究論述
青海省2016年計劃草案:加大光伏電站建設規模
暖通空調安裝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裂縫形成及預防措施
土木建筑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應用及技術要點分析
加強電梯物聯網建設提高電梯安全運行管理水平分析
關于土木工程施工中鋼結構技術應用及發展的若干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
篇7
一、PM2.5概念解讀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二、人體難以阻擋PM2.5
以往氣象部門監測空氣污染情況常以PM10為指標,而PM2.5可直接被人體吸入肺部,由于其穿透力強,因此危害較PM10更甚。PM2.5“超細灰塵”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筑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是霧霾有害細顆粒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不易被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進入肺泡的微塵可迅速被吸收、不經過肝臟解毒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損害血紅蛋白輸送氧的能力。對貧血和血液循環障礙的病人來說,可能產生嚴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對PM2.5沒有任何過濾、阻攔能力,而PM2.5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卻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在歐盟國家中,PM2.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而PM2.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推波助瀾。目前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等均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標準。
三、霧霾“殺手”對健康的影響
大霧素來都有“殺手”之稱,加上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空氣中的灰塵、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著于這些水滴上。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這些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專家分析,PM2.5吸附的大氣里面的毒性物質,進入到呼吸道以后,被身體吸收,對體內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霧是由我們看不見的水滴構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見的顆粒及飛揚的塵埃物等等構成的,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很大。
近30年來,我國公眾吸煙率不斷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卻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認為這可能與霧霾天增加有一定的關系,很多人已經把霧霾天氣比喻成為大自然的“吸煙室”。不但濃霧纏繞、能見度非常低的天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時而有霧時而多云的天氣也會有同樣的問題。霧霾天對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也很嚴重,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氣管炎出現肺源性心臟病等。
四、專家支招抵御霧霾天
人體每天需要呼吸大約10立方米的空氣,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當于一個移動的“空氣過濾器”。該如何躲開PM2.5的危害?專家們支了幾招。
1.少開車,堵車就熄火,避免汽車空轉。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杰表示,汽車尾氣不僅危害長時間在道路周邊的人,也危害司機本身,特別是長時間堵車、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燒時。所以最好少開車,長時間堵車時最好熄火,盡量少開窗。
2.嚴禁近郊私自焚燒垃圾和枯草敗葉。私自焚燒是很多農戶和企業處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燒所產生的二惡英、煙塵顆粒等有毒物質,會使周邊的城市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毒霧”。
3.減少外出。近期,淘寶網上出現了口罩一日銷售3萬個的“壯觀”景象,那么口罩是否能抵御霧霾天對健康的侵襲呢?專家認為,對于霧霾天氣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盡量減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塵進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對于最近引發熱議的PM2.5,專家認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為即便是專業的醫用口罩,主要針對PM3以上的可吸入顆粒物,對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抵御能力不強。
4.室內預防方法多。不吸煙,遠離二手煙;灰霾天氣少開窗,可以養點花花草草;使用空氣凈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氣凈化器都以凈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為主,對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
5.霧天飲食盡量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可以多吃滋陰潤肺的梨、百合、枇杷、蓮子、蘿卜等。有晨練習慣的人,在霧霾天氣應停止戶外活動。一般6點到11點是污染較為嚴重的時段,晚間的空氣相對較為清潔,有晨練習慣的市民不妨把鍛煉改在晚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教授許揚表示,霧霾季節,如果覺得嗓子干燥、咳嗽,可以自制潤喉茶。原料為:石斛、百合、麥冬各3克、大棗2枚,冰糖2粒。用法:加開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沖泡2~3次。此茶能在緩解咽喉的不適的同時,減少空氣污染對肺部的危害。
此外,霧霾天日照少、光線弱、氣壓低,有些人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建議大家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飲食清淡,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揚塵天氣不宜戴隱形眼鏡,因為粉塵進入眼睛,很容易造成沙塵與隱形眼鏡之間的摩擦,引發眼部疾病。在家中,要注意關門關窗,盡量減少外出,可以多飲水、漱口,避免口腔干燥,減少口咽部的積塵,地上還可以經常灑一些水,使漂浮的粉塵易于沉淀和吸附在地面。
五、監測PM2.5將被列入國家標準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標準編制于1982年,后又分別在1996年和2000年進行修訂。按照規定,PM10(可吸入顆粒物)是目前監測和的主要指標之一,但與PM2.5相比,其反映空氣質量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能力均較差。
2011年12月5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征求公眾意見截止,新標準擬于2016年全面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及九個城市群可能會被強制要求先行監測并公布PM2.5的數據。
相關鏈接1:大霧預警
黃色預警――程度較輕
定義: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霧并將持續。
防范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準備工作;2.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單位加強交通管理,保障安全;3.駕駛人員注意霧的變化,小心駕駛;4.戶外活動注意安全。
橙色預警――程度中等
定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濃霧且可能持續。
防范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工作;2.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單位加強調度指揮;3.駕駛人員必須嚴格控制車、船的行進速度;4.減少戶外活動。
紅色預警――程度嚴重
定義:兩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
防范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應急工作;2.有關單位按照行業規定適時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機場暫停飛機起降,高速公路暫時封閉,輪渡暫時停航等;3.駕駛人員根據霧天行駛規定,采取霧天預防措施,根據環境條件采取合理行駛方式,并盡快尋找安全停放區域??浚?.不要進行戶外活動。
篇8
關鍵詞:霾 人為災害 自然災害
“霾”一詞,古語有之,《詩經?國風?邶風?終風》里最早出現“終風且霾”一句,《說文解字》中將“霾”解釋為“雨土”,意為夾雜大量塵土的大風天氣,類似如今的沙塵暴。古代的“霾”主要是由于開墾荒地、刀耕火種的農業文明或者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形成,在現代文明中,受到工業革命引發的大氣環境污染的影響,“霾”的成分和成因發生質變,開始對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古代的“霾”是一種自然災害,如今的“霾”是何種性質,對此,社會各界爭議不斷。
一、霾的性質爭議
到目前為止,關于霾的性質問題,主要形成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以民政部、國家減災辦等部門為首,認為霾屬于自然災害。2014年初,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其他15部門對2013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并對2013年全國自然災害的特點進行歸納,其中‘中東部地區霾嚴重’被列為特點之一。以外,彭珂珊也持相同觀點,彭認為廢氣污染包括霾屬于環境污染災害,而環境污染災害屬于自然災害的一類。
第二種觀點認為霾屬于人為災害,楊繼東按照成因將環境災害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認為“人為災害是由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災害與生存破壞災害,并將水氣環境污染災害包括霾歸為人為災害”,持類似觀點的學者還有張茂樹等,張將人為災害系統劃分為隨機災害子系統、次生災害子系統、潛在災害子系統,認為次生災害是指人類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所造成“不易被人們所察覺、所重視、所接受的超越地區、超越洲際的”公害,其中次生災害子系統下可列入霾等災害。
第三種觀點以梁恒田、尚志海等人為代表,將霾等環境污染與環境災害區別研究,認為只有當霾等環境污染日積月累,質變后才形成環境災害。梁強調人為因素對環境災害的形成有推動作用,但否認環境污染與環境災害的包含關系。尚則認為“環境污染和環境問題不同于環境災害,環境污染是環境問題中的一種,但它們不是環境災害的一種”。
本文認為,第一種和第三種觀點值得商榷,第一種觀點忽略了人為因素對霾形成的重要影響,而第三種觀點未清楚說明環境災害的具體類型以及環境污染轉變為環境災害的臨界值,難以自圓其說。本文贊成第二種觀點,認為霾屬于人為災害。
二、霾的性質厘定
“根據孕災環境進行分類,環境災害只包括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兩種”。由于人為災害是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區分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的關鍵點在于人為因素是否是主導因素,“自然災害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為主因造成的生命傷亡和人類社會財產損失的事件”,相應的,人為災害則是人為因素占主導地位造成的生命傷亡和人類社會財產損失的事件,按照人為因素可介入的階段劃分,具體包括災害成因是人力主導,以及災害發生前可預測、災害發生時可防御、災害發生后可治理四個特點。據此,霾具備上述四個特點。
(一)不當的人為活動是霾形成的主因
霾的形成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大氣中細顆粒物的高密度出現,現代氣象學界定霾(也稱“灰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黑暗物體微帶藍色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這種干塵粒也稱細顆粒物,俗稱PM2.5,其“主要來源于工業污染源、移動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各種施工工地、各種粉狀物料貯存場等”,具體包括工業燃煤、冶煉石油、汽車尾氣排放、燃燒秸稈、烹飪油煙等人為活動。
二是大氣逆溫層的出現,“在逆溫層中,較暖而輕的空氣位于較冷而重的空氣上而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嚴重地阻礙著空氣的對流運動”,大氣逆溫層不利于細顆粒物的稀釋、擴散。有多種因素都可能加速大氣逆溫層的形成,霧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氣象學界認為“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本身只是一種自然天氣,但當大氣中的微小水滴密度過高時,空氣流通性減弱,凈化細顆粒物等污染物變得困難。此外,微小水滴容易吸附大氣中細顆粒物等污染物形成霾??梢哉f,霧促使霾的形成,是霾的間接成因之一。故一般社會公眾所說的“霧霾”并非霧與霾的簡單混合,而是灰霾或者霧強化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濕度的霾。兩者主要通過空氣相對濕度區分,前者的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0%,后者的空氣濕度處于80%―90%之間。
根據上述分析,自然條件下形成的逆溫層屬自然因素,細顆粒物污染則屬人為因素??梢哉J為,沒有人類活動造成細顆粒物的高密度分布,即便有逆溫層的出現,也不會形成霾。所以,“特殊的氣象條件只是外因,而其內因則是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我國城市秋冬季節的霾絕不是單純的自然天氣現象,而是嚴重的空氣污染的集中爆發。
(二)霾可被預測
通過未來的氣溫、降水、寒暖潮等狀況以及PM2.5濃度檢測,可以預知霾的嚴重情況,今年兩會期間,江蘇環保廳長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年底前全省可實現像天氣預報一樣預報霾天氣,其中南京有望在青奧會前做到”,這進一步表明依靠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霾可以被預測。
(三)霾可被防御
根據霾的預測、檢測結果,將霾分成數個等級,針對不同等級制定不同預警方案,以盡量減少霾對人體造成的傷害。“2014年3月11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正式下發了《江蘇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新規定了“藍、黃、橙、紅”四級預警,13個省轄市的應急預案細則將在3月底前全部修訂完畢并對外公布”,此前北京市已率先出臺應急預案,各地應急預案的出臺標志著霾防御工作將更加科學、合理、及時、有效。
(四)霾可被治理
根據前文已知,自然災害是由于人類不可控的自然事件或力量導致的,如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現象,火山爆發是地殼下運動的巖漿從地殼薄弱地段噴發而出形成的現象等,人類只能盡量減輕這類自然災害的危害。但是,霾的爆發主要由工、農業生產、家庭生活等人為活動導致,可以通過法律、政策等手段進行調控,減少細顆粒物污染以避免其發生。歷史上著名的“霧都”倫敦,曾在19世紀中期遭遇嚴重的霾,嘗到苦果的倫敦人出臺《空氣清潔法案》,并采取控制燃煤、汽車限排等強力措施,不斷加強綠化、保護生態,“到了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上百天減少到15天,198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倫敦的治霾之路足以說明霾并非“銅墻鐵壁”不可攻破。2014年4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通過,霾治理首次進入中央立法,標志著環境污染防治開啟新的篇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關于霾的性質問題,筆者呼吁國家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明確,有利于在今后的霾治理工作中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國家減災網.民政部國家減災辦2013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發表日期2014-01-15/引用日期:2014-03-0116:08:02.
[2]彭珂珊.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及特點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3).
[3]楊繼東.環境災害的特點、成因類型及減災政策[J].山東環境,1995(3).
[4]張茂樹.淺論人為災害[J].災害學,1995(1).
[5]梁恒田.環境災害與可持續發展[J].江蘇環境科技,2001(4).
[6]尚志海,劉希林.試論環境災害的基本概念與主要類型[J].災害學,2009(3).
[7]黃崇福.自然災害基本定義的探討[J].自然災害學報,2009(5).
[8]張愛群,蔡青,張金月,郭月虹,劉林,郭秀蓮,謝貴仲,張春波,閻顯榮《北京地區霧霾趨勢及趨勢》[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體健康分會場論文集,2010年.
[9]楊小陽,白志鵬.霧霆天氣的成因及其法律層面應對狀況與操作層面政策建議[J].中國能源,2013(4).
[10]王潤清.霧霾天氣氣象學定義及預防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7).
[11]潘本鋒,汪巍,李亮,李健軍,王瑞斌.我國大中型城市秋冬季節霧霾天氣污染特征與成因分析[J].環境與持續發展,2013(1).
[12]林海.倫敦,告別霧都之名[J].檢察風云,2013(6).
篇9
1、寒流天氣。寒流侵襲的時候,容易給大棚蔬菜造成嚴重凍害,可以采取如下應對措施:一是加蓋二膜或在棚內套膜;二是提早在棚外挖防寒溝,并在寒流到來前及時噴灑防凍液;三是臨時加溫,施用爐火、電熱線等快捷的加溫方式及時補溫;四是切記不要澆大水,以免造成蔬菜爛根、死棵或漚根以及各種病害流行蔓延。
2、陰冷天氣。早春遇到持續低溫陰冷天氣,草簾、保溫被、二膜等覆蓋物要適當晚揭。揭簾后要注意觀察畦溫變化,如果畦溫稍有下降,應隨揭隨蓋;畦溫少有回升,可以在下午3時以前把覆蓋物重新蓋好。
3、夜間降溫天氣。遇有夜間降溫天氣,把草簾等覆蓋物蓋嚴、壓好。降溫幅度過大時,要適當增加覆蓋物,并增加臨時加溫措施。
4、大風天氣。及時檢查壓膜線,并壓實蓋好通風口及兩側山墻邊緣。
5、午間變化天氣。中午前后,太陽光照較強,棚溫變化快,如果空中出現云層,要隨時注意觀察畦溫變化:一是云遮日,棚溫降低,要關好通風口;二是云過日出,棚溫又會很快升高,應及時打開通風口,防止烤傷植株,尤其在植株頂部觸及塑料薄膜時,更應小心。
篇10
這使得農民們在組織年度生產前就能獲得訂單,既避免了浪費損失,又實現了價值鏈的全球聯動,可謂一舉多得。事實上,此類科技助力城鎮化的例證在當代中國已較為普遍??萍技饶軒椭藗兎窒沓鞘谢M程帶來的效益,同時也能解決可能遇到的困境。
眾所周知,城市化一直是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課題之一。自1995至2005年,中國城市化比率從29%上升至43%。而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的城市化人口也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遞增。預計在未來10到15年內,城市化進程還將持續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
眼下,中國已啟動新一輪的城市化模式,即優先發展中小城鎮和衛星城。該議程旨在縮小城鄉差距,同時實現更多農村遷徙者的身份轉變。毫無疑問,這項運動將會在當代中國釋放巨大潛力,并帶來超越以往的巨大變革。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城鎮群落的集聚效應會因規模經濟而提高效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會相應得到提升。舉例來說,當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時,落后的工業會因租金不斷升高而被迫轉移,或被污染較小的服務業取而代之;私人汽車也會因愈發擁擠的交通狀況,而逐漸被更高效和環保的公共交通所取代。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的紐約曼哈頓,正是此種集聚效應的典范—這里是全球法律、銀行及咨詢等高端服務行業的中心,與此同時,接近45%的人口依賴公共交通實現每日通勤。
這種集聚效應還會刺激消費、創造就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在城市生活的智能連接中培育創新。以胡志明市為例,該市人口超過700萬,創造了越南28%的工業產出,同時這里的人均收入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因集聚效應獲得了更好的生活和更多樣的選擇,而科技已對此有所貢獻。基于觀眾喜好的大數據,能夠創造和誕生一部熱門電視?。籇NA分析通過探測人類身體中的缺陷基因,能讓人們在提前治療和提高醫療保險之間進行個人選擇;先進的數據分析甚至能夠預防火災及犯罪,城市管理者因此可以做到實時響應。顯然,通過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科技正向城市居民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在中國,城市交通擁擠是大部分居民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萍脊救缃窨衫么髷祿?、云計算以及移動技術幫助城市規劃者設計智能交通體系。這種系統的優勢很多,比如通過預測性的數據分析調節交通信號燈的時長,或者征收交通擁堵費用,派遣城市出租車隊,甚至可在道路事故發生時調度車流方向。
如何高效地使用資源也是中國當前面臨的挑戰之一。而在此領域,科技企業同樣可以大有作為。智能電網通過優化電力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生產及使用,能夠減少浪費,避免停電;智能分析軟件在測量環境數據后,可以提醒哮喘病患者在霧霾天氣中采取預防措施。隨著哮喘發病率的降低,緊缺的醫療資源也能更有效地分配給那些重急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