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技巧范文
時間:2023-03-30 02:31: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滑雪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正確穿戴裝備。當我們準備好了滑雪裝備后,我們要考慮的就是怎樣穿戴裝備。正確穿戴滑雪裝備,才能安全滑雪。
3、滑雪場的規范和常識。在滑雪場內需要掌握一定的規范,避免違反規定。同時要掌握一些常識,例如怎樣拿滑雪板等,這樣是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傷。
4、怎樣站立。首先我們穿上滑雪鞋后,需要學習如何在滑雪板上站立,這是學習滑雪的前提。
5、怎樣摔倒。初學滑雪,我們避免不了要摔倒,那么摔倒的時候用什么方式才能避免我們受傷呢,記得不要手腕著地,用胳膊肘來支撐地面,避免手腕受傷。
6、學習向上滑和下滑。上滑采用外八字的方法,滑雪板前面打開,后端并攏,避免滑雪板向下滑。下滑的時候動作剛好相反。
7、拐彎。怎樣進行拐彎,這也是滑雪時的基本動作。向左拐彎的時候重心應該放在左腿,向右拐彎的時候,重心則放在右腿。
篇2
關鍵詞: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競技能力;特征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3)03-0029-04
我國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項目歷經1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冬季潛優勢項目之一,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爭奪獎牌的重點項目,也是全運會正在商討增設的冬季項目,可見項目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期間科研對項目的扶持作用不可小覷,有些科研工作者、教練員對項目的發展,技術動作的探索,運動員的選材,運動傷病的防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而科學的研究,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對影響運動成績的關鍵因素――競技能力的研究相對薄弱,只有運動員競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保證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因此本文對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進行研究,旨在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構成
在競技體育中,優異的運動成績主要是取決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競技能力的發揮水平,如果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有效地運用技戰術,就能將訓練中獲得的體能、心理能力、智能等,根據比賽的具體情況,合理、穩定地加以運用和充分發揮,從而獲得優異的運動成績。我國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男、女運動員的國際比賽成績呈上升趨勢,男運動員張義威繼世界單板滑雪巡回賽WST六星級賽獲得亞軍,女運動員蔡雪桐和劉佳宇在單板滑雪世界杯也取得過冠軍。該已經成為我國2014年索契冬奧會重點雪上項目。通過對我國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的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中發現,國內學者對于單板滑雪u型場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項目的發展前景、動作技術、運動損傷、心理等方面,對競技能力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為了研究的需要,對與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類屬同項群的技巧類項目的競技能力進行研究。競技健美操、體操、藝術體操、花樣游泳、武術套路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主要體現在技術、體能、心理和表現能力等方面。現代藝術體操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各主導因素的排序是運動技術、心理能力、運動素質、身體機能、身體形態、藝術表現力、運動智能。在對國家集訓隊運動員在內的182名優秀跳水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能、技能和心理。因此,單板滑雪u型場地的競技能力包括形態、機能、素質、技術、心理,其中技能在這些能力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制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2、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優秀運動員體能特征
2.1 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
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與體操和跳水類項目相近,要求運動員在三維空間中交替進行難度極大的動力性和靜力性肌肉工作,同時要表現出具有強烈吸引力的人體美和運動美。如運動員在空中完成抓板動作,既要有一定的高度,也需要在空中有一定的滯留時間。因此,在以往的運動選材中,大多數教練員優先考慮體操、武術等技巧類項目的運動員。
肖寧寧,高俊指出我國單板u型場地滑雪運動員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低于國外優秀運動員,但與日本運動員的形態特征較接近。趙玉華,李美指出我國優秀u型場地單板雪上技巧男、女運動員體型的三因子相差不大,三聯數分別為2.22~5.40~2.79和3.60~5.12~2.11,屬于中一外一內和中一內一外胚體型;且男、女運動員之間的體型存在顯著性差異;該項目運動員的“理想體型”為骨骼肌肉發達,皮下脂肪含量少,身體的線性度低。
對2010年冬奧會前三名運動員的身體、體重、克托萊指數進行對比研究(見表1、表2),女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克托萊指數比較接近,但男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差距比較大。這在一定意義上表明盡管單板滑雪u型場地項目類屬技巧類項目,但與同項群的夏季項目相比,對身體形態指標沒有嚴格標準。因此,身體形態指標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影響力并非處于關鍵位置。
2.2 運動員身體機能特征
單板滑雪u型場地項目是通過加速滑行,騰空、旋轉和落地一系列復雜動作重復連接而完成運動表現。運動員完成整個動作的時間一般在40~50s之間,歐美選手的整套動作一般由low~12個單獨動作構成,其中有6~7個高難度動作的連接,完成空翻和轉體動作的數量達到6個以上。因此該項目是屬于時間短,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從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來看,能量來源主要是磷酸原系統和糖酵解系統。
對單板u型場地滑雪項目國家隊運動員2009~2010年不同時期的血睪酮,皮質醇、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血紅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標的跟蹤測定與分析,表明在夏訓和冬訓以及比賽準備期間,運動員的機能狀況總體是較好的,但個別隊員的體質狀況和對運動負荷適應情況及恢復情況波動較大,還有待隨時進行調整,以適應更大負荷的訓練。
綜上所述,優秀運動員的生理生化指標與競技能力的相關性不高,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應該較強,肌肉無氧代謝能力強。
2.3 運動員身體素質特征
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完成動作所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性等素質,是運動員在提高技術動作難度和競技能力的基礎。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包括:
(1)滑行勻加速能力和穩定性;
(2)起跳瞬時的動作連接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3)完成各種動作的腰腹肌力量;
(4)空中轉體和空翻動作的加速度;
(5)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柔韌性;
(6)控制落槽技術的身體內在力。
提高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運動員成績取決于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該項目運動技術的好壞取決于力量、時間和空間的轉化和分辨能力。協調能力有雪上滑行的節奏感,空中動作的時空感、平衡感,完成多周轉體抓板動作的速度感,下落技術的方位感、準確感等。完成各種轉體、空翻動作時合理地、及時地實現各個階段的動作要求,要靠轉化能力和分辨能力才能較好地完成動作某一階段高度準確性和方位判斷力。
2.3.1 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運動員非常重要的素質之一。運動員的技術動作主要是在無支撐狀態下克服身體重力情況下完成的,力量素質的強弱直接影響運動員難度動作的完成。運動員完成動作的基礎來源于滑行速度以及利用滑雪板對槽壁側壓力從而獲得騰空高度,騰空高度越高,完成高難度技術動作的時間越充分,同時為安穩的落地完成下一組技術難度動作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過程中,下肢肌肉和腰腹肌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2 協調、平衡性素質 單板滑雪運動員在起始助滑階段獲得進入u型場地的最佳初速度,這段主要考驗運動員的基礎滑行能力,也是考驗運動員的平衡協調能力。單板滑雪運動員在u型槽內分為兩個階段,滑行階段和空中動作階段。空中動作階段身體各部分相對運動速度快,動作復雜、變化多樣,尤其是完成高難度的空翻和轉體動作,是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平衡協調能力。同時空中動作結束后的著落的平穩性和控制能力也是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平衡協調能力。
2.3.3 柔韌性素質 運動員在完成技術動作時,全身關節都在運動,且活動范圍較大,故對運動員身體的柔韌性要求較高,運動員在全套動作中最常用的技術動作是抓板,因此要求膝關節有較好的柔韌性,同時無論是沿橫軸作轉體還是沿縱軸做空翻,需要軀干的柔韌性比較好。
因此,根據該項目的技術特點,在訓練和比賽中更重視運動員的力量、協調性、平衡性、柔韌性等素質,優秀運動員下肢肌肉和腰腹肌肉力量發達,具備良好的平衡協調能力,下肢關節和軀干的柔韌性較好。
3、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優秀運動員技能特征
單板滑雪u型場地運動員的整套動作是通過若干個獨立動作構成的,裁判員會以空翻及轉體的種類和數量,并結合動作的完成質量來評定運動員的實際技術水平。從目前來看,單板滑雪運動員的技術主要體現在滑行、起跳、空中姿態和難度以及落地等技術。
滑行技術的穩定能夠確保運動員起跳、騰空高度,創造最大的初速度和騰空高度依賴5個要素,即獲得u型線路滑行的正確軌跡、上壁滑行的穩定性、初速度慣性速度、合理的入射角、起跳時腿蹬動池壁的爆發力。好的滑行穩定性和滑行技巧是駕馭好慣性速度的關鍵,因此需要身體軀干肌肉的平衡力與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起跳后運動員如果想增加滯空時間、較好地完成動作,還應做到加強對肌肉的訓練,達到身體能夠精確控制所作的技術動作,防止身體或手臂產生的晃動、搖擺。因為身體的晃動、搖擺會打破人體的平衡系統,使運動員的自我控制能力減弱,空中的動作質量標準降低。運動員在完成空翻、轉體動作中最好保持身體的自然、放松并減少多余的動作,以保證空中動作的順利完成;另外,向胸部收大腿的動作還有利于空中抓板動作的完成。
落地最為關鍵的就是穩定性,這主要取決于運動員對落地方位的判斷、落地身體重心位置的調整和雙腿屈腿動作控制身體受自由落體速度沖擊力的控制力,因此,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加強身體軀干肌肉的平衡力與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因此,優秀的運動員的技能是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是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關鍵,優秀運動員技術特征表現為穩、高、飄、難、多樣性。“穩”指的是滑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和控制能力;“高”指的是起跳騰空的高度;“飄”指的是動作姿態要飄逸優美;“難”指的是技術動作的難度;“多樣性”指的是需要將不同的技術動作高效的組合起來。
4、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優秀運動員心理特征
心理素質的好壞又會直接決定比賽的穩定性以及發揮情況,因為這類項目在比賽中的變數非常大,往往優秀運動員為了完成高難度動作而出現跌倒,從而影響整個名次。
國內運動員的平均年齡偏低,大部分優秀運動員處于生長發育期,心理變動性較大,穩定性不高。運動員賽前心境較好,呈現“冰山”狀;不同性別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運動員賽前心境差異顯著性不大;不同運動成績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運動員賽前心境差異具有顯著性。根據單板滑雪u型槽的比賽規則,每名運動員在比賽中跳兩輪,取兩輪中最好成績。在對國家隊教練的訪談中得知,第一輪的比賽成績好的運動員在第2輪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但如果第一輪動作失敗,第2輪中使用該難度動作時往往也會失敗,因此需要運動員有較好的自信心和穩定的心理素質。
單板滑雪u型場地運動員人格類型有普通型、興奮敢為型和敏感緊張型。單板滑雪u型場地是在戶外滑雪場,在動感的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比賽。隨著項目的觀賞性的增加,一些國際比賽都選擇在夜晚有燈光照明下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運動員的興奮性,有助于運動員高水平的完成動作。綜上所述,單板滑雪u型場地優秀運動員的心理特征表現為興奮敢為型和自信型。
篇3
2、在水中滴入各種顏色的可食用色素,用牙簽畫出好看的紋路,講你喜歡吃的水果放進去,別說這樣的水果吃起來格外的好吃。
3、如視頻所示擠上不同顏色的顏料,用一張紙從上面到下面,特別有意境的畫作就完成了。
4、滴上各種好看的顏料,找一個餐巾紙鋪上,然后再拿起來,驚艷到你們沒有。
篇4
左右腳打開、合并腳掌力量平放在整個溜冰鞋上,溜冰鞋踩直,尤其輪刀要正,上半身保持平衡。
二、外八字前進步行
腳后跟靠攏,足尖打開約60度,腳尖平均張開,上身保持自然,兩手叉腰,身體不要晃動,重心踩在一只腳上,另一只腳運用大腿力量抬起向前走一個腳掌距離。前腳踏出后,重心轉移至前腳,接著后腳步行至前腳之前,如此一步步踏穩而走,腳后跟盡量踩在一直線上。
三、前進滑行
篇5
一、恰當的方式引入
“猜想和假設”是科學探索能力的兩大要素。作為學生,大多數具有好奇心,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做文章,引導學生去探究,以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如在講濃H2SO4的性質時,設計一個實驗問題:在一個密封的鐘罩內放半燒杯濃H2SO4和半燒杯水,過兩天后,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先讓同學們回答,猜想各種可能性。以調了學生的認知潛能。然后引導學生到教材中去尋找原因及答案,學生熱情很高,通過積極的看書學習后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及原因,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效果好。
二、課堂語言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教師的課堂語言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教學心理環境,而心理環境又直接影響整個教學活動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活動只有在師生之間和諧相容、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活潑、有趣的語言,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產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使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學生能充分接受教師的觀點,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且學到的知識也能銘記于心。
此外教師應增強語言表現力,講課生動形象,繪聲繪色、深入淺出,配以手勢、眼神、肢體語言動作等,創設一種引人入勝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如:在講解環境保護一節內容時,首先我給同學們朗誦了美國作家卡遜的小說《寂靜的春天》選段,“一個漂亮而布滿生氣的美國中部小城,以其鳥類豐富多彩而聞名,當侯鳥蜂擁而至的季節,人們會長途跋涉來這里觀光。一天隨著一批帶有殺蟲劑的居民的到來,很快發生了許多不祥變化。神秘的疾病襲擊成群的小鳥、牛羊也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時忽然倒下,幾小時后已經死去。能看幾只戰栗的小鳥,也已不能翱翔。道路的兩旁只有焦黃枯萎的植物,小溪也失去生命,因為水里已經沒有魚類。人們從夢中醒來,再也聽不到鳥兒的歌唱,原野、森林、沼澤都一片寂靜,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可怕的寂靜……”。通過這一段的朗讀,喚醒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自覺地學習相關地環境保護知識。這樣創設情景,一節課同學們地精力始終保持高度集中,一心想學到相關知識去防止此類悲劇地發生或者怎樣拯救那些發生悲劇的地方。
三、精心設問
我們都知道,思啟于疑,有了疑問人才會去思考。因此,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聚精會神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密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因此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或設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的,即教師要善于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為主題服務的、并且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切忌問題大而空。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應不急不躁,不要急于表態,答應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能訓斥學生,以免讓學生望而生畏。切忌提出問題后教師包辦代替回答。如:在講酯的內容時,首先提出問題①為什么老陳酒有一股醉人的香味?②廚師做菜時經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作調味劑,為什么?問題輕松,涉及生活,學生愛好非常高,之后演示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學生親眼觀察到在Na2CO3溶液中凝聚一層油狀液體,親自聞到了它的非凡香味。結合前面所提的問題,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情境后,再講解相關知識。
四、結合教材,列舉化學史故事,化學家故事,化學軼事
篇6
其實,化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其化學實驗在聲,色,光,影等方面的直觀效果,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只要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科目優勢,摸索出一條適應化學教學的好路子。
一、從直觀入手,引出抽象
大家都知道,在化學上有很多概念性,理論性的知識。在進行這一方面的教學時,如果單單從字面上,是很難以加以解釋的。每個學生的立體,空間感覺不一,從語言向形象的轉換能力也不一,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單純地通過語言一種形式,指望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是不現實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一些諸如分子原子模型,圖畫,動畫等形式,把抽象的分子原子構成,轉化為形象的立體模型,把繁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用生動的動畫來顯示,用種種簡單,易懂的事物和形象來表現抽象的概念,使學生一看就懂,一看就記得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從現象入手,導出本質
抓好實驗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化學實驗不僅是學生獲取直觀信息,認識化學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規律,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提升探索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
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更直觀的驗證一些物質的屬性,了解一般化學規律的內涵,掌握從事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提升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和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
化學實驗基本可以分為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和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的操作實驗。在進行演示實驗時,演示者使用演示實驗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藝術化的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從抽象世界向具象世界過渡,使概念,原理更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于記憶。在輔導學生進行操作實驗時,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正確地使用儀器,規范地操作,認真地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注意節約和實驗安全等等。在學生進行操作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糾正學生在細節,順序,安全等方面的錯誤,并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從實驗的表象中探求物質的本質,特性以及一般規律,并能聯系生活中的相似現象,用化學的知識加以解釋,真正做到實物與概念,本質與現象,結果與規律相對應。
三、注意知識的連貫性
“溫故而知新”,用于各科而皆準,化學亦然。作為一門自然學科,雖然各個知識點看似獨立,但其所遵循的自然規律是共通的,只要用心觀察,是可以找到其內在聯系的。我們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同一物質在不同的知識段出現,與不同的物質發生反應,其化學特性通過不同的現象得到體現,對該物質本身,就是一個重復記憶的過程,對于其它與之進行反應的物質,不同的化學特性在同一化學物質上得到不同的反映,產生不同的現象,也就有非常好的可比性,這又是一個連帶記憶的過程。這里的重復記憶和連帶記憶,實際上就是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很好地注意到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加以歸納,總結,并實際應用,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能夠培養學生也養成這一好習慣,那就夠其受用不盡了。
四、采用比較的方式來強化記憶
這里所說的比較,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類比和對比。
類比教學,即是當相似的化學物質,發生相似的反應,產生相似的現象,得出相似的結果時。我們去歸納其共性,找出細微的差別。這種情況在教學中非常普遍,例如,同樣是酸,鹽酸,硫酸,硝酸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講解,分析這一類物質時,前后呼應,把共性和特性加以列舉,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舉一反三,效果一定要比不加聯系的單講好的多。
對比教學,即講授化學特性相對應的物質,例如酸和堿時,通過分析截然不同的現象和結果,和其相互之間的中和作用,強調各自的特性,產生記憶上的相對強化,以求加深的效果。
采用比較的方式其實也是一個將知識點相互聯系與總結的過程,不論是對比還是類比,都是一個重復記憶,也就是一個加深記憶的過程。這一方法實際上已經被許多人不自覺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了,只是沒有作為一種經常來加以研究和保持,沒有變自發為自覺。
篇7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后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方法。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按化學方程式列比例解題完全一樣。
例1 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 mL氧氣中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27℃)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 mL,求此烴的分子式。
解析 原混合氣體總體積為90 mL,反應后為70 mL,體積減少了20 mL。剩余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x+[y4])O2xCO2+[y2]H2O 體積減少
1 1+[y4]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 守恒法]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化學反應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現象,如:質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得失守恒等,利用這些守恒關系解題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質量守恒就是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如在配制或稀釋溶液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原子守恒即反應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個數不變,物質的量保持不變。元素守恒即反應前后各元素種類不變,各元素原子個數不變,其物質的量、質量也不變。電荷守恒即對任一電中性的體系,如化合物、混合物、溶液、膠體等,電荷的代數和為零,即正電荷總數和負電荷總數相等。電子得失守恒是指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一定等于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無論是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還是原電池、電解池均如此。
例2 將8 g Fe2O3投入150 mL某濃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 g鐵粉收集到1.68 L H2(標準狀況),同時,Fe和Fe2O3均無剩余,為了中和過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鐵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 mol?L-1的NaOH溶液150 mL。則原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A. 1.5 mol?L-1 B. 0.5 mol?L-1
C. 2 mol?L-1 D. 1.2 mol?L-1
解析 粗看題目,這是一利用關系式進行多步計算的題目,操作起來相當繁瑣。如能仔細閱讀題目,不難發現,反應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應過程中SO42-并無損耗,根據電中性原則:n(SO42-)=[12]n(Na+),則原硫酸的濃度為:2 mol?L-1。
答案 C
[ 關系式法]
實際化工生產中以及化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涉及到多步反應:從原料到產品可能要經過若干步反應;測定某一物質的含量可能要經過若干步中間過程。對于多步反應體系,依據若干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質與最終物質的量的關系,并據此列比例式進行計算的方法,稱為“關系式”法。利用關系式法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中間運算步驟,避免計算錯誤,并能迅速準確地獲得結果。用關系式解題的關鍵是建立關系式,其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關系建立關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間的關系建立關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關系式。
例3 工業上制硫酸的主要反應如下:4FeS2+11O2[高溫 ]2Fe2O3+8SO2 ,2SO2+O2[催化劑]2SO3,SO3+H2O=H2SO4。煅燒2.5 t含85%FeS2的黃鐵礦石(雜質不參加反應)時,FeS2中的S有5.0%損失而混入爐渣,計算可制得98%硫酸的質量?
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以找出下列關系:FeS2~2SO2~2SO3~2H2SO4, 本題從FeS2制H2SO4,是同種元素轉化的多步反應,即理論上FeS2中的S全部轉變成H2SO4中的S。得關系式FeS2~2H2SO4。過程中的損耗認作第一步反應中的損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質量是[98×2×2.5×85%×(1-5.0%)120×98%=3.36 t]。
[ 等量代換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類計算:最后所得固體或溶液與原混合物的質量相等。這類試題的特點是沒有數據,解題中我們要用“此物”的質量替換“彼物”的質量,通過化學式或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數之間的關系建立等式,求出結果。
例4 有一塊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鹽酸中,再用過量的NaOH溶液處理,將產生的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灼燒完全變成紅色粉末后,經稱量,紅色粉末的質量恰好與合金的質量相等,則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為( )
A. 70% B. 30%
C. 47.6% D. 52.4%
解析 變化主要過程為:
[AlFeHClAlCl3FeCl2過量NaOHNaAlO2Fe(OH)2灼燒Fe2O3]
由題意得:Fe2O3與合金的質量相等,而鐵全部轉化為Fe2O3,故合金中Al的質量即為Fe2O3中氧元素的質量,則可得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即為Fe2O3中氧的質量分數,Al%=O%=[3×162×56+3×16]×100%=30%。
答案 B
[ 均值法]
混合物的計算是化學計算中常見的比較復雜的題型。有些混合物的計算若用平均值法,則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進而提高解這類題的能力。應用平均值去判斷兩個數的取值范圍的方法稱為平均值法。可利用分子量或原子量的平均值、體積平均值、組成平均值來確定混合物的組成。
例5 4.6 g銅和鎂的合金完全溶于濃硝酸,若反應中硝酸被還原只產生4480 mL NO2氣體和336 mL的N2O4氣體(氣體體積已折算到標準狀況),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為( )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解析 根據生成的氣體的體積可得,被還原的硝酸共有0.23 mol,則4.6 g銅和鎂的合金的物質的量為0.115 mol,故合金的平均摩爾質量為=40 g?mol-1,氫氧化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40+17×2=74。故形成的氫氧化物沉淀為:(4.6 g÷40 g?mol-1)×74 g?mol-1=8.51 g或0.115 mol×74 g?mol-1=8.51 g。
本題也可以用整體思維方法,采用守恒法來解。沉淀的質量等于合金的質量與其沉淀的OH-的質量之和,而Cu、Mg沉淀的OH-的物質的量等于其失去電子的物質的量,根據得失電子守恒規律,Cu、Mg失去電子的物質的量等于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則沉淀的質量=4.6 g+0.23 mol×17 g?mol-1=8.51g。
答案 B
[ 極值法]
“極值法”即 “極端假設法”,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化學問題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關混合物計算時采用。可分別假設原混合物是某一純凈物,進行計算,確定最大值、最小值,再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例6 將一定質量的Mg、Zn、Al混合物與足量稀H2SO4反應,生成2.8 L H2(標準狀況),原混合物的質量可能是( )
A. 2 g B. 4 g C. 8 g D. 10 g
篇8
【關鍵詞】初中化學 個性化作業 設計技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72-01
作業是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時,要依據教材文本展開深度解析,針對學生的學力做出科學合理的設計,以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化學認知與學生生活有諸多聯系,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作業,促使學生的學習認知與生活積累相融合,形成重要的學習探究激發點。
一、依據教材設計,體現作業科學性
教材文本知識點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展開學情調查,只有明確學生的學習維度,才能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訓練內容,并依據教材完成作業設置,體現作業設計的科學性。
在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空氣”一節內容時,教師設計作業:①選擇題:生活中的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 礦泉水 B. 白酒 C. 米醋 D. 干冰 ②列舉題:空氣中比較固定的成分有哪些?③分析題:某市空氣質量周報,是環保部門對某地區空氣污染所進行的檢測報告、檢測結果分析,如空氣中含有: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這是由哪種情況直接引起的結果呢?④根據本地空氣質量報告數據,分析不同月份空氣質量的特點,比對空氣質量高低指數,形成較為完善的認知。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作業展開自主探究學習,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文本教材、展開自發討論。作業完成后,教師給出具體評價。從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來看,其正確率是非常高的。
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認知基礎展開設題,無論是選擇題、列舉題,還是分析題,都需要學生對教材文本展開再學習、再探究。學生經過一番操作之后,大多數能夠順利完成相關任務,這說明教師設計的適合度是很高的。
二、聯系生活設計,關注作業契合性
化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諸多聯系,為了讓學生對化學認知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教師要注意關聯學生的生活認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化學知識,通過作業的形式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生活中具有個性化的特質,而化學知識具有共性特點,如何將學生的個性認知與化學的共性認知有機結合,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量的課題。教師應展開多元挖掘,對生活中的化學因素信息進行搜集、整合、篩選、優化,以獲取最有價值的作業設計材料。
在進行《燃燒與滅火》作業設計時,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展開:①選擇題:A. 酒精、味精、液化石油、食糖、汽油、火柴,這些物質中屬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是( )。B. 下列各組氣體混合后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氣b.氫氣和氧氣c.天然氣和空氣d.氖氣和氧氣。②填空題:根據生活經驗,人們在生活中通常用哪種方式滅火。油鍋滅火采用( )、森林滅火采用( )、煤爐滅火采用( )。③簡答題:對著一支燃燒的蠟燭吹氣,蠟燭熄滅,而同樣對著一支點燃的蚊香吹氣,為何燃燒更旺?④列舉題:生活中有哪些燃燒現象難以控制?
從作業設計的構成情況看,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知識積累,學生對這些內容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在具體操作中,因為題目設計緊緊圍繞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作業個性化特點得以鮮明的體現出來。
三、結合實踐設計,注重作業操作性
在化學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中獲得學習認知。化學實驗活動需要較高標準的操作環境,教師要注意對化學作業進行改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輔助手段,以提高實踐性作業的可操作性,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
在《常見的酸和堿》作業設計中,教師給出一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某學校成立環保小組,負責監測周邊工廠的污水污染情況。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發現,有一個造紙廠繼續向河里排放無色堿性污水,請你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兩個實驗來證明造紙廠有違規行為。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任務展開討論學習。有學生建議:可以取少量排放的污水做水樣,然后加入幾滴酚酞試液,如果溶液變成紅色,則說明溶液呈現堿性。也有學生認為:也可以先取少量污水水樣,用pH試紙來檢驗,如果pH值大于7,就說明溶液呈現堿性。教師對學生表現給出積極評價。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巧妙設計
一、設計趣味性練習,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說明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的練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就會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從而優化自己的認知活動,促進學習。而趣味性的練習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設計練習時應注重題目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后,我設計了課尾練習設計“猜猜邊長是多少”。
(1)小貓后面藏了一個正方形,可以看見的這條邊是6厘米,小朋友,你們知道看不見的三條邊各是多少嗎?請說出理由。
(2)小豬后面藏的是一個長方形,可以看見的兩條邊分別是5厘米和4厘米,小朋友你能猜出另外兩條邊是多少嗎?請說出理由。
(3)小狗后面也藏了個圖形。這個圖形是個四邊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周長是24厘米,其中一條邊是7厘米。你能想想它是什么圖形嗎?其他三條邊的長度又是多少呢?為什么?
這種趣味性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興趣,還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又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二、設計對比性練習,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顯然烏申斯基所強調的是一種思維能力,即比較思維能力。如在教完“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后,學生在解題時審題不夠細,對應關系找不準,如何讓學生認真過審題關呢?可設計如下練習。
(1)一根繩子長6米,用去2/3米,還剩多少米?
(2)一根繩子長6米,用去2/3,還剩多少米?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解題方法和結果卻大不相同。可見審題的重要性,以后不用老師強調,學生就會自覺審題,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同時能讓學生在解題中發展學生的比較思維。
三、設計層次性練習,發展學生靈活思維
學生接受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依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因此,在課堂練習的內容上有層次、要求上有差異。我一般將課堂練習分為幾個層次。
一類題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注意班級中的學困生,內容以本節課應掌握的基礎題為主。
二類題面向班上中等以上的學生,題目的設計力求有一定的難度,指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三類題面向班上學有余力的優秀生,內容在二類題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發展,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鼓勵超前學習。
要求學生在完成規定層次的練習后還能帶著勝利的喜悅去做高一層次的練習。這樣做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教學“簡單的平均數應用題”時,我設計如下幾個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
(1)列式并計算。小紅買來一本故事書,第一天看8頁,第二天看6頁,第三天看12頁,最后一天看10頁,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2)只列式不計算,并說理分析。氣象小組在一天的2時、8時、14時、20時,測得溫度分別是13度、16度、25度、18度。求這一天的平均溫度。
(3)選擇算式,并說明理由。玩具廠生產玩具,第一天生產180個,第二天生產200個,第三天上午生產120個,下午生產100個,平均每天生產多少個?
下面的哪種解法哪個對?哪個錯?為什么?
(180+200+120+100)÷4
(180+200+120+100)÷3
(4)列式并計算,說明理由。哥哥和弟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已知哥哥身高是143厘米,弟弟身高是多少厘米?
以上幾個層次的練習都是圍繞總數、份數與平均數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來設計的。從易到難,從單一到綜合,從順向到逆向,題型多變,形式多樣。通過練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培養了靈活的思維能力。
四、設計開放性練習,挖掘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生由于知識及年齡的特點,往往反映出對問題的思考是單向的、一維的。因此,在數學課中,要經常設計一些開放式的練習題,強化訓練,發展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從中訓練他們思維的深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讓他們主動地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下面練習:
有兩根同樣長的鐵絲,第一根用去3/8米,第二根用去3/8,哪一根剩下部分長一些?
這道題的結論不明確,必須要根據鐵絲原來的長度進行分析,我們不妨假設其原來的長度為a米。①當a>1時,a×3/8 > 3/8米,故第一根剩下部分更長一些;②當a=1時,a×3/8 =
3/8米,故兩根剩下部分長相等;③當a
又如 1/3×( )=( )×1/5 = 9×( )。
通過練習、比較,當它們的乘積為1時,答案最簡便。這樣就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設計生活性練習,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實現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有成功體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了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后,可設計修改病句的練習:2015年2月29日,我到南京姑媽家。晚上我從永安出發,到南京可遠了,足足有1000毫米,從9:00到早上6:00,坐火車用了6小時。姑媽來火車站接我,她還是那么年輕,身高162米,體重50克。見到姑媽我真高興。
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能增添課堂的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學以致用,有很大好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篇10
關鍵詞: 初中化學 教學質量 學習興趣 培養 技巧
初三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從化學課的起始年級就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對化學學習經久不衰的求知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究竟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聯系實際、誘導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這門學科值得學習(布魯納語)”。物質世界因化學而變得色彩斑斕、多姿多彩,物質文明的建設離不開化學科學作出的貢獻;工農業生產及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化學知識密切相關。例如:現代農業需要大量化肥、高效低毒農藥、人工降雨、化學藥劑,等等;現代工業需要耐高溫、耐腐蝕、不燃燒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最佳性能的催化劑,等等;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國防需要特殊的化工材料和產品,像原子反應堆用的重水、導彈、飛機用的輕質非金屬材料、火箭的推進劑、電子工業用的高純物質和特純試劑等,以石油、煤、空氣等為主要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去污垢的合成洗滌劑,去疾除病的藥品,巧奪天工的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等等。這些材料和產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學知識……這樣給學生列舉一些化學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及現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情況,使學生感到化學既有趣又重要。可見,穿插實際問題是誘發興趣的重要方法。
二、發揮化學實驗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踐證明,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
在上新課前,我常常設計一兩個富有啟發性的實驗,利用試驗中出現的奇妙現象,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激奮、高昂的學習情趣。如在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我拿一根玻璃管,找一名學生到臺前,往試管里的飽和澄清石灰水吹氣,發現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繼續吹氣,渾濁的溶液又變澄清。根據上述實驗啟發學生:“人呼出的是什么氣體?”學生異口同聲回答:“二氧化碳。”接著就可闡述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學性質之一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再如在講實驗室制取氫氣時,用鋅而不用鎂或鐵的原因時,可增加這樣的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得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以后學習金屬活動順序表打下了基礎。在重視演示實驗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實驗,學生一到實驗室就覺得眼睛不夠用,不斷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做實驗,實驗會做得又快又好。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可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避免學生停留在只看熱鬧的膚淺的興趣上,使學生通過實驗,學習化學知識,培養觀察、動手思維能力,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從而更加激發他們更廣泛的學習興趣。
三、妥善處理重點、難點、弱點,對癥指導,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后,如果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當,興趣也會慢慢減弱、轉移甚至消失。而要保持和鞏固學生的興趣,妥善處理教學三點――重點、難點、弱點是關鍵,如果處理不當,學生思維受阻,學生對學習容易失去信心,如此反復興趣全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杜絕弱點。即重點內容重點講,使學生對之有“眾星捧月”的感覺,講授之中巧設問題,并及時強化、反饋、講授后及時做必要的鞏固練習;對于難點,為師者一定要傾注自己的熱情和耐心,潛移默化學生,使學生敢于面對,勇于攻破,可采用分而治之,反復推敲、重復練習等方法;對于學生的弱點,要善于在平時教學中注意收集、整理學生易淆易疏忽的問題,或直接指出,或設問激疑,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牢記錯誤,不要一錯再錯。總之,正確處理三點,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才能使其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保持對化學學科的濃厚興趣。
四、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學生保護環境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穩定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據報道,我國每年沙化的土地面積達數百公頃,今年以來,多個城市遭到沙塵暴的襲擊,尤其是西北地區更為嚴重,面對沙塵,人們苦不堪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在我們生活中,環境污染給人們的健康、生存環境帶來威脅。如居住在水泥廠和石灰廠周圍的人們長期吸入粉塵、CO、SO2等有害氣體的空氣,飲用受過污染的河水、井水造成對人體的極大危害,甚至大氣中粉塵滲透到人們的居室,它們會通過呼吸道、皮膚侵入人體內,甚至可以致癌。廚房里的油煙有害成分也會危害人們的健康等,以及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例,如煤氣中毒、汽車、摩托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農村垃圾隨意堆放對空氣、水的污染,水泥廠排車的三廢使周圍農作物枯死,農民過量使用劇毒農藥使魚類生物大量減少,自然界中可飲用的水量急速減少,動植物種類逐年滅絕,等等。這些真實的污染環境威脅人類安全的事例,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我們要通過化學課的講授,讓學生逐步認識環境污染對人類造成的重大損失,了解只有科學地利用化學及其他科學知識合理開發利用大自然,才能真正成為環境的朋友,并要求學生立志成為化學知識的有效應用者和環境的保護者,與人為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增強保護環境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使命感。
五、巧用電教媒體,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