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8:3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控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數控銑刀分類應用
中圖分類號:TG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7597(2008)0110042-01
近年來,隨著數控機床的不斷發展,數控機床刀具種類越來越多,其劃分也越來越細,但無論樣式如何改變,從總體上看,數控加工刀具必須適應數控機床高速、高效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而數控刀具中又以數控銑刀應用最為廣泛,現就目前數控刀銑刀的類型總結如下。
一、數控銑刀的分類
(一)按制造銑刀所用的材料可分為
1.高速鋼刀具;
2.硬質合金刀具;
3.金剛石刀具;
4.其他材料刀具,如立方氮化硼刀具、陶瓷刀具等。
(二)按銑刀結構形式不同可分為
1.整體式:將刀具和刀柄制成一體。
2.鑲嵌式:可分為焊接式和機夾式。
3.減振式當刀具的工作臂長與直徑之比較大時,為了減少刀具的振動,提高加工精度,多采用此類刀具。
4.內冷式:切削液通過刀體內部由噴孔噴射到刀具的切削刃部;
5.特殊型式:如復合刀具、可逆攻螺紋刀具等。
(三)按銑刀結構形式不同可分為
1.面銑刀(也叫端銑刀):面銑刀的圓周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端部切削刃為副切削刃。面銑刀多制成套式鑲齒結構和刀片機夾可轉位結構,刀齒材料為高速鋼或硬質合金,刀體為40Cr。鉆削刀具,包括鉆頭、鉸刀、絲錐等;
2.模具銑刀:模具銑刀由立銑刀發展而成,可分為圓錐形立銑刀、圓柱形球頭立銑刀和圓錐形球頭立銑刀三種,其柄部有直柄、削平型直柄和莫氏錐柄。它的結構特點是球頭或端面上布滿切削刃,圓周刃與球頭刃圓弧連接,可以作徑向和軸向進給。銑刀工作部分用高速鋼或硬質合金制造。
3.鍵槽銑刀:用于銑削鍵槽。
4.成形銑刀:切削刃與待加工面形狀一致。
二、常用數控銑刀
現就幾種目前比較常用的銑刀類型就其應用場合加以說明。
(一)單刃銑刀
該刀具加工效率高,采用優質的硬質合金作刀體,一般采用刃口銳磨工藝,以及高容量的排屑,使刀具在高速切割中有不粘屑,低發熱,光潔度高等特點。它廣泛應用于工藝品、電子、廣告、裝飾和木業加工等行業,適合工廠批量加工以及高要求的產品。
(二)兩刃立銑刀和四刃立銑刀
該類刀具一般采用整體合金結構,其特點是擁有很強的穩定性,刀具可在加工面上穩固地工作,使加工質量得以有效的保證。適用材料范圍廣,如碳素鋼、模具鋼、合金鋼、工具鋼、不銹鋼、鈦合金、鑄鐵、適用于一般模具、機械零件加工。(三)螺紋銑刀
隨著中國數控機床的發展,螺紋銑刀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它很好的加工性能,成為降低螺紋加工成本、提高效率、解決螺紋加工難題的有力加工刀具。由于目前螺紋銑刀的制造材料為硬質合金,加工線速度可達80~200m/min,而高速鋼絲錐的加工線速度僅為10~30m/min,故螺紋銑刀適合高速切削,加工螺紋的表面光潔度也大幅提高。高硬度材料和高溫合金材料,如鈦合金、鎳基合金的螺紋加工一直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高速鋼絲錐加工上述材料螺紋時,刀具壽命較短,而采用硬質合金螺紋銑刀對硬材料螺紋加工則是效果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案.可加工硬度為HRC58~62。對高溫合金材料的螺紋加工,螺紋銑刀同樣顯示出非常優異的加工性能和超乎預期的長壽命。對于相同螺距、不同直徑的螺紋孔,采用絲錐加工需要多把刀具才能完成,但如采用螺紋銑刀加工,使用一把刀具即可。在絲錐磨損、加工螺紋尺寸小于公差后則無法繼續使用,只能報廢;而當螺紋銑刀磨損、加工螺紋孔尺寸小于公差時,可通過數控系統進行必要的刀具半徑補償調整后,就可繼續加工出尺寸合格的螺紋。同樣,為了獲得高精度的螺紋孔,采用螺紋銑刀調整刀具半徑的方法,比生產高精度絲錐要容易得多。對于小直徑螺紋加工,特別是高硬度材料和高溫材料的螺紋加工中,絲錐有時會折斷,堵塞螺紋孔,甚至使零件報廢;采用螺紋銑刀,由于刀具直徑比加工的孔小,即使折斷也不會堵塞螺紋孔,非常容易取出,不會導致零件報廢;采用螺紋銑削,和絲錐相比,刀具切削力大幅降低,這一點對大直徑螺紋加工時,尤為重要,解決了機床負荷太大,無法驅動絲錐正常加工的問題。
螺紋銑刀作為一種采用數控機床加工螺紋的刀具,成為一種目前廣泛被采用的實用刀具類型。
三、結論
數控銑刀的種類多種多樣,隨著數控行業的日益發展,數控銑刀的類型和應用條件和場合也必將發生變化,我們仍要繼續對其動態進行關注和研究,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梁海、黃華劍,螺紋銑刀在數控加工中心上的應用[J].現代制造工程.2006,10:2931.
篇2
案例工件加工面積較大,機加工會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內應力較大而未及時予以去除時,會導致工件在運動過程中容易產生變形甚至形成裂紋,因而需要熱處理去應力,這就需要機加工時考慮熱處理后的裝夾、碰數問題,將整個加工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熱處理前及熱處理后。熱處理前需去除大部分材料,只留精加工余量;熱處理后需要清除預留的材料,并得到在精度要求范圍內的最終零件,精加工使用加工精度較高的德馬吉DMC64Iinear加工中心,有效行程640mm×600mm,數控系統為FANUC180i-MB,主軸最高轉速12000r/min。熱處理前的粗加工分正面、背面、及兩側面四個方位的加工,因熱處理去應力后,工件會有所變形,需重新以一個準確的參考基準作為加工碰數基準,像這種大滑塊一般以基準角碰數,這就需要一個準確的基準角。粗加工時,預留頂面材料,其平面作為熱處理后研磨支撐平面,熱處理后可通過磨床,研磨加工出基準角的三個基準面,研磨量為0.2mm,保證其垂直度。熱處理后的精加工時,加工方位與熱處理前一樣,但因背部材料已去除,工件正面加工時(膠位面方向)如何裝夾是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用虎鉗夾住尾部平位加工,其尾部平位與高度比為60∶322,大概為其總高度的1/6,有2/3的重量處于懸空狀態,且正面有較多的材料需要去除,受力不均勻,容易在角位處產生較大內應力,有可能會產生變形或裂紋,并且這么大的滑塊裝夾、拖表不方便,對機床要求也較高,需要考慮其他裝夾工藝。解決方案是在加工背部耐磨片槽時預留工藝凸臺,這樣在正面加工時可用工裝板及墊塊緊固裝夾固定,其好處是裝夾、對數方便,并能較好地平衡加工時的作用力,實用性強。熱處理后精加工時,因正面已粗加工,按精加工時的方法將無法裝夾固定,這時可考慮使用直角彎板裝夾,在數控銑床上去除工藝臺背面粗加工時,耐磨片槽后部有一大塊相邊區域需要去除材料,其尺寸達到261.5mm×174.8mm×280mm,常規的數控加工,需要用刀具一層層的切削,必定會占去較長的加工時間,并且損耗刀具,生產效率不高。通過分析對比,用線切割加工較為合適,不但能得到一塊實用的材料,而且省下很多的時間,同時考慮工藝臺,這樣線割時將一起切割出來,留0.5mm作為熱處理后精加工余量,這樣背面方位加工只需加工耐磨片槽,大大節省時間,一舉多得。
2滑塊的數控加工
編程分熱處理前的粗加工及熱處理后的精加工,按不同的方位加工頂面方位、背面方位及正面方位。熱處理前粗加工需要去除大部分材料,考慮裝夾加工工藝,預留部分材料到熱處理后,粗加工整體留預量0.3mm。因篇幅關系,下文重點介紹正面方位的數控編程加工,編程軟件為UGNX7.5,機床使用德馬吉DMC64Iinear加工中心,數控系統為FANUC180i-MB,主軸最高轉速為12000r/min。正面裝夾如圖4所示,將已線切割余料的工件,通過螺釘與工裝板、墊塊緊固為整體,并固定于機床工作臺上,基準角對刀。
(1)熱處理前粗加工
加工編程前先設定加工坐標系、安全平面、材料毛坯及加工工件,粗加工使用型腔銑削加工,該模塊提供粗切單個或多個型腔、沿任意形狀切去大量毛坯材料以及可以加工出型芯的全部功能,最突出的功能是對非常復雜的形狀產生刀具運動軌跡,確定走刀方式。零件正面方位的型腔銑削粗加工,加工余量0.3mm,用40R6的圓鼻刀完成主體大部分材料的去除工作,切削模式為跟隨部件,封閉區域用螺旋進刀,開放區域用圓弧進刀,區域間的快速移刀為到達安全平面,區域內為前一平面;切削深度為頂面開始深70mm,每刀公共深度為恒定0.3mm,主軸轉速為1800r/min,進給為2000mm/min。再采用35R5的圓鼻刀完成次級窄角位的材料的去除工作,加工方法設置與上述40R6刀具一樣,控制切削范圍,使用參考刀具42R8,對40R6未能加工的區域進行補刀。接著可用更小的刀具進行更小窄角位的材料去除工作,但因粗加工后需要熱處理去應力,去應力并不會增加材料硬度,部分更窄角位的余料對整體應力影響不大,為減少工作量,提高加工效率,可不需要進一步粗加工。
(2)熱處理后半精加工
熱處理后材料已去除應力,可完全去除多余材料,但工件表面有變形,需通過磨床研磨加工,重新定好基準。研磨好三個基準面及工藝臺面后,按圖4所示正面裝夾好,整體固定于德馬吉DMC64Iinear加工中心上。因滑塊正面為產品的表面,要求較高,且正面各層陡峭不一樣,可通過切削層深度控制切削范圍,分段進行加工,減少移刀時間,優化刀路。如圖9所示,先用30R5圓鼻刀進行半精加工,去除熱處理前的窄角位材料,切削模式使用輪廓銑加工,切削層深度0.3mm,切削余量為0.3mm,控制切削層深度為0~60mm,完成頂部較凸出部分的清角加工;接著用同樣的刀具及加工參數控制切削深度為60~70mm,完成中間較平表面的加工;延續刀具及加工方法,控制切削深度為70~140mm,完成側面垂直面的加工。完成上述刀路后,正面大部分余料已去除,但更窄角位處還有余量,延續上述的加工方法,使用型腔銑模塊輪廓銑進一步清角,如圖10所示,先用16R0.8的圓鼻刀,再用10R5、6R3的圓鼻刀逐級遞減更換更小的刀具進行清角,進一步減少余量。完成窄角位半精加工后,延續半精加工的裝夾方法,在同一機床上進行整體表面精加工,以減少裝夾對刀過程中的誤差。這里采用固定軸銑削加工,該模塊提供了完全和綜合的,用于產生3軸運動的刀具路徑,實際上它能加工任何曲面模型和實體模型,可以用功能很強的方法來選擇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或加工部位。有多種驅動方法和走刀方式可供選擇,如沿邊界、徑向、螺旋線以及沿用戶定義的方向驅動,此外,還可以容易地識別前道工序未能切除的區域和陡峭區,快速完成清除上一次加工的余量,提高工件的加工質量,使精加工時均勻切削。
3結束語
篇3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業的快速發展,數控技術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是近年來應用領域中發展十分迅速的一項綜合性的高新技術,文章結合國內外情況,分析了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
1.引言
數控技術是一門集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測量技術、現代機械制造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技術,是近年來應用領域中發展十分迅速的一項綜合性的高新技術。它是為適應高精度、高速度、復雜零件的加工而出現的,是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基礎,是現代機床裝備的靈魂和核心,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2.國內外數控系統的發展概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制造業開始了根本性變革,各工業發達國家投入巨資,對現代制造技術進行研究開發,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現代制造系統中,數控技術是關鍵技術,它集微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自動檢測、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于一體,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動化等特點,對制造業實現柔性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數控技術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由專用型封閉式開環控制模式向通用型開放式實時動態全閉環控制模式發展。在集成化基礎上,數控系統實現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礎上,綜合了計算機、多媒體、模糊控制、神經網絡等多學科技術,數控系統實現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過程中可以自動修正、調節與補償各項參數,實現了在線診斷和智能化故障處理。
長期以來,我國的數控系統為傳統的封閉式體系結構,CNC只能作為非智能的機床運動控制器。加工過程變量根據經驗以固定參數形式事先設定,加工程序在實際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過CAD/CAM及自動編程系統進行編制。CAD/CAM和CNC之間沒有反饋控制環節,整個制造過程中CNC只是一個封閉式的開環執行機構。在復雜環境以及多變條件下,加工過程中的刀具組合、工件材料、主軸轉速、進給速率、刀具軌跡、切削深度、步長、加工余量等加工參數,無法在現場環境下根據外部干擾和隨機因素實時動態調整,更無法通過反饋控制環節隨機修正CAD/CAM中的設定量,因而影響CNC的工作效率和產品加工質量。由此可見,傳統CNC系統的這種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閉式體系結構,限制了CNC向多變量智能化控制發展,己不適應日益復雜的制造過程,因此,大力發展以數控技術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技術已成為我們國家加速經濟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和國家地位的重要途徑。
3.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
數控技術的應用不但給傳統制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使制造業成為工業化的象征,而且隨著數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擴大,他對國計民生的一些重要行業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世界上數控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發展趨勢
盡管十多年前就出現高精度高速度的趨勢,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內涵也在不斷變化,目前正在向著精度和速度的極限發展。
效率、質量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主體。高速、高精加工技術可極大地提高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縮短生產周期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為此日本先端技術研究會將其列為5大現代制造技術之一,國際生產工程學會將其確定為21世紀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轎車工業領域,年產30萬輛的生產節拍是40秒/輛,而且多品種加工是轎車裝備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業領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為薄壁和薄筋,剛度很差,材料為鋁或鋁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況下,才能對這些筋、壁進行加工。近來采用大型整體鋁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來制造機翼、機身等大型零件來替代多個零件通過眾多的鉚釘、螺釘和其他聯結方式拼裝,使構件的強度、剛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這些都對加工裝備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軸聯動加工和復合加工機床快速發展
采用5軸聯動對三維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幾何形狀進行切削,不僅光潔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認為,1臺5軸聯動機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臺3軸聯動機床,特別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銑刀進行高速銑削淬硬鋼零件時,5軸聯動加工可比3軸聯動加工發揮更高的效益。但過去因5軸聯動數控系統、主機結構復雜等原因,其價格要比3軸聯動數控機床高出數倍,加之編程技術難度較大,制約了5軸聯動機床的發展。當前由于電主軸的出現,使得實現5軸聯動加工的復合主軸頭結構大為簡化,其制造難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數控系統的價格差距縮小。因此促進了復合主軸頭類型5軸聯動機床和復合加工機床(含5面加工機床)的發展。3.3智能化、開放式、網絡化成為當代數控系統發展的主要趨勢
21世紀的數控裝備將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統,智能化的內容包括在數控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過程的自適應控制,工藝參數自動生成;為提高驅動性能及使用連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饋控制、電機參數的自適應運算、自動識別負自動選定模型、自整定等;簡化編程、簡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動編程、智能化的人機界面等;還有智能診斷、智能監控方面的內容、方便系統的診斷及維修等。為解決傳統的數控系統封閉性和數控應用軟件的產業化生產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國家對開放式數控系統進行研究,數控系統開放化已經成為數控系統的未來之路。所謂開放式數控系統就是數控系統的開發可以在統一的運行平臺上,面向機床廠家和最終用戶,通過改變、增加或剪裁結構對象(數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將用戶的特殊應用和技術訣竅集成到控制系統中,快速實現不同品種、不同檔次的開放式數控系統,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名牌產品。目前開放式數控系統的體系結構規范、通信規范、配置規范、運行平臺、數控系統功能庫以及數控系統功能軟件開發工具等是當前研究的核心。網絡化數控裝備是近兩年國際著名機床博覽會的一個新亮點。數控裝備的網絡化將極大地滿足生產線、制造系統、制造企業對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實現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虛擬企業、全球制造的基礎單元。國內外一些著名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制造公司都在近兩年推出了相關的新概念和樣機,反映了數控機床加工向網絡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4.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數控技術重視,它的發展越發迅速。文中簡要陳述當前的發展趨勢,另外數控技術的正不斷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立新.淺談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J].赤峰學院學報.2007.
[2]董淳.數控系統技術發展的新趨勢[J].可編程控制器與工廠自動化.2006.
篇4
相信現如今大家的畢業論文已經撰寫到尾聲了吧,但是撰寫論文時少不了遇到很多困難,那么你知道數控畢業論文致謝詞應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的分享,歡迎閱讀!
在本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開題報告、寫初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歷了發愁不知如何著手、急躁、彷徨,到最終完成論文的那種喜悅心情。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云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鐘海雄老師他作為我的指導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鐘海雄老師身上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的專業知識,更感受到他工作中的兢兢業業,生活中的平易近人。此外,鐘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審閱全文,對細節進行修改,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許多中肯而且寶貴的意見,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此向×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隨著畢業論文的完成,意味著我即將告別這所學校,即將告別我的學生時代。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但人應該向前看,迎接下一個程途。很感謝這三年來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扶持過我,指點過我的人。感謝所有在大學期間傳授我知識的老師。同時我想特別感謝×××老師,她給了我很多幫助。趙老師在我眼里是個很有耐心很樂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老師,她平易近人,教學認真嚴謹。此外還要感謝我的家人以及我的同學們,是他們給了我關懷,幫助,給了我力量。同時還再次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鐘海雄老師。
現在已經是踏入社會。這就要求自己得多一份責任和承擔。我知道要面對的抉擇和困難會很多,但是不管前途多么的未知和艱難,我會毫無畏懼地前行!我相信我自己。
篇5
為了提高齒輪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內外開始對齒輪加工機床進行數控化改造和生產數控齒輪加工機床。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以現代控制理論為基礎的高精度、高速響應交流伺服系統的出現,為齒輪加工數控系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機遇。我們將齒輪加工系統分為全功能和非全功能兩大類。
差動掛輪箱
非全功能齒輪加工數控系統的結構
配這類數控系統的機床進給軸為數控軸,多采用伺服系統。由于80年代齒輪加工數控化剛開始起步,當時數控技術無法滿足齒輪加機床展成分度鏈的高同步性的要求,因此展成分度鏈和差動鏈仍為傳統的機械傳動。這種數控加工方式,調整比機械式齒輪加工機床要方便的多。它們可以通過幾個坐標軸的聯動來實現齒向修形齒輪的加工,省去了傳統加工修形齒輪所需要的靠模等裝置,提高了生產率和加工精度。但是這類齒輪加工數控系統屬經濟型數控系統,由于其展成分度鏈和差動鏈仍為傳統的機械式,齒輪加工精度取決于機械傳動鏈的精度。目前這種齒輪加工數控系統多用于對現有機械式齒輪加工機床的數控改造。
全功能齒輪加工數控系統的結構
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高精度、高速響應的伺服系統的出現,全功能數控齒輪加工機床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全功能數控指不僅齒輪機床的各軸進給運動是數控的,而且機床的展成運動和差動運動也是數控的。目前展成分度鏈和差動鏈的數控處理方法不盡相同,有基于軟件插補以及基于硬件控制的兩種類型。
分度掛輪箱
基于軟件差補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
這類數控系統的刀具主軸一般采用變頻裝置控制,工件主軸通過數控指令經伺服電動機直接驅動。目前國產數控齒輪加工機床所配置的數控系統大多為國外知名品牌的通用數控系統,因而都是采用這種基于軟件插補的數控加工方式。
基于軟件插補方法的優點是工件主軸的轉速完全由數控系統的軟件控制,因此,可以通過編制適當的軟件,用通用的刀具來高精度快速地加工非圓齒輪、修形齒輪,且加工精度遠遠高于傳統的機械靠模加工方法。
目前,由于控制精度、動態響應等方面的原因,基于軟件插補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還不能勝任高速高精度磨齒機的要求。隨著計算機速度的不斷提高、新控制方法的出現和控制精度的提高,這種方法的應用面越來越廣。基于硬件控制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在傳統齒輪機床的展成分度鏈中,刀具和工件是由同一個電動機來拖動的,傳動鏈很長,并常需要采用精度不易提高的傳動元件(如錐齒輪、萬向聯軸節等),所以提高機床精度受到限制。
目前多采用光電盤脈沖分頻分度傳動鏈。砂輪主軸以固定轉速旋轉,并帶動發信元件(如光電盤),光電盤信號經數字分頻后,控制工件軸伺服電機以一定的轉速旋轉以實現精確分度傳動關系。同時把機床的差動鏈也納入控制系統。
基于硬件控制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的優點:采用硬件控制,特別是采用高同步精度的鎖相伺服控制時,精度高,響應速度快。缺點:機構上比較復雜,比軟件插補的方式多一個硬件控制電路部分。硬件控制的電子齒輪比(差動系數、主傳動比),目前還不能做到實時修改,即不能實時改變工件主軸的轉速,因而不能用于加工非圓齒輪等。
非全功能數控系統由于加工精度取決于機械傳動鏈,仍存在交換掛輪,操作較繁,已較少使用。目前多用于現有機械式齒輪加工機床的數控化改造;基于軟件插補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具有柔性大的優點,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程序控制,能加工非圓齒輪和各種修形齒輪,因而在加工精度不高的滾齒機和插齒機中有廣泛的應用;基于硬件控制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由于展成運動是直接采用硬件控制,特別是采用跟蹤精度極高的鎖相伺服技術時,能很好地保證齒輪機床差動和展成運動精度,響應速度快,但柔性差,適于加工精度要求高的磨齒機。
全功能的齒輪加工數控系統在國際上已是主流產品,也必將在國內成為主流產品。
磨削技術除向超精密、高效率和超硬磨料方向發展外,自動化也是磨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磨削自動化在CNC技術日趨成熟和普及基礎上,正在進一步向數控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許多專用磨削軟件和系統已經商品化。磨削是一個復雜的多變量影響過程,對其信息化的智能化處理和決策,是實現柔性自動化和最優化的重要基礎。目前磨削中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包括磨削過程建模、磨具和磨削參數合理選擇、磨削過程監測預報和控制、自適應控制優化、智能化工藝設計和智能工藝庫等方面。近幾年來,磨削過程建模、模擬和仿真技術有很大發展,并已達到適用水平。
我國在磨削過程建模與模擬,聲發射過程監測與識別,工件表面燒傷及殘余應力預報,磨削加工誤差在線檢測、評價與補償等方面都有許多成果,并已開發出了新型磨削機器人。
篇6
(一)企業調研
天津航空機電有限公司,天津市杰立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龍舟工控設備有限公司,光電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汽車模具有限公司,三星電子顯示器有限公司,中環三峰電子有限公司,東華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天津索思儀表測控系統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業的數控技術專業的用人方向和崗位需求數據表明:目前,高職畢業生整體技能水平偏低、就業質量不高,不能在技能上適應企業的技術崗位。大中型企業對高職院校數控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向主要集中在:數控機床操作、數控編程與工藝、CAD/CAE/CAM設計、數控機床的維護與保養等。這也為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二)院校調研
針對需求方向,分析了多所院校現開設相關職業技術課程如下:數控編程、數控操作、數控加工工藝、CAD/CAM(自動編程)、數控原理、數控機床的維修與維護等。院校開設課程的合理性調查統計數據顯示:69%的被調查者認為“數控加工工藝”與“數控編程”為專業核心課程;41%認為“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應加大實踐操作比例;61%認為仿真加工與機床操作的課時應增加;49%被調查者認為目前最感興趣的課程為數控機床操作;認為數控機床的維修與維護知識在未來數控行業更重要的占被調查總數的42%。數據表明,圍繞零件設計與加工及機床維修與保養等專業技能相關的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與現存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安排有直接的關系。院校教學調研中暴露的問題主要有:課程體系缺乏職業性;理論與實踐課程脫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趨于形式化。這就要求學校針對現行課程進行調整,將理論內容融于實際操作之中,重視操作技能的培養,重視關鍵能力的提高。
二、調研成果初探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為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針對企業用人方向和現有課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我們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控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分為兩方面:零件設計與加工人員,機床維修與保養人員。根據這一目標把本專業核心知識作模塊細分:機械制造基礎、數控車工實訓、數控銑工實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調試與維修。在教學上改進單一的“理論+實訓”模式,根據企業的技能需求,采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改革實施
教師結合企業用人方向,制定教學目標,針對數控機床維護與維修模塊進行了大膽的教學改革嘗試。在數控機床維修實訓教學中,學生通過親自打開機床,自己動手拆卸零部件,認識各種零部件及其安裝結構特點,先形成感性認知,后作理論理解,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零部件做功能分類。先分出:機械部件、電器部件、液壓控制元件等,再結合不同零件進行細化分析。機械部件又分為機床主體、主軸組件、導軌、滾珠絲杠螺母副等。與機械部分相關的理論,如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材料、裝配關系、強度與剛度的校核等,盡可能在學生拆卸零部件環節中進行講解。液壓控制部件,主要明確液壓系統的控制原理,要求學生能夠看懂液壓回路圖,能分析執行元件的工作過程。電器部分在學生直觀電器控制柜后,講解柜中的所有電器元件的功能、作用以及電路的連接,要求學生看懂電路圖。這樣,可以將學科知識重新整合,將理論融于實踐,使學生學有所獲,迅速掌握專業技能。例如,在講解機床機械結構部分時,把滾珠絲杠螺母副作為教學的基本載體,演示部件運動過程,講解其傳動原理,再講零件結構,及其它相關類型的機械傳動結構并繪制其零件圖,從而學習零件的測量與繪制,認識零件材料的區別及用途。有了實踐動手經驗,再加上理論知識的學習,再次讓學生動手,將拆卸的機床復原。這樣,將所學多門課程的知識融合于實踐操作訓練之中,達到獲取知識有深度、培養技能有特點的綜合目標,滿足企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課程體系模塊化
課程改革中,我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不斷探索,將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融合為一體,對陳舊的單科課程重新整合,改為模塊化教學,建立“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突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制作了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就業方向不同,將本專業知識與技能劃分為五個核心模塊:機械制造基礎、數控車工實訓、數控銑工實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維護與維修。每個核心模塊涉及不同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面對不同的就業崗位。其中針對普通機加工人員,需要以機械制造基礎為核心模塊,包含: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材料及熱處理、普通機械加工實訓(車、銑、鉗工)、刀具與機床、切削原理等為基本知識與技能;數控加工人員,分為兩個典型方向:數控車工和數控銑工,分別對應兩個核心模塊,包括:數控加工工藝知識、數控加工編程知識、數控仿真軟件的應用、數控機床操作等基本知識和技能;零件設計與自動編程人員,核心模塊為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包括: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材料及熱處理、數控加工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CAD軟件應用)、計算機輔助制造(UG三圍造型與自動編程)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機床維修與保養人員,核心模塊為數控機床的調試與維修,包括:電工基礎知識(電器元件介紹、電路圖的繪制與識讀)、安全用電常識、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控機床與數控原理、數控機床使用及維護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綜上,構建了數控技術專業以職業崗位(群)知識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教學內容,為實現理實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提供了依據。
三、構建高職院校數控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實施“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
“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其核心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即把知識的學習與具體的活動聯系起來,充分體現了學與做的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遵循“三明治”精神,以“實踐—理論—實踐”教學模式組織專業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先有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論高度,最后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解決實踐環節出現的一些問題,達到學有所用。在機械制造基礎模塊中,新模式教學將原有的車工實訓、銑工實訓及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深層次結合,將原有的實踐與理論知識點具體化。課程中先安排車工、銑工等實踐操作練習,其間,學生認識機床、練習磨刀、加工小軸、六面體等,通過這些基本實操練習,學生了解切削加工的一般過程,理解刀具角度的定義及不同角度對加工的影響。先獲得車削、銑削加工的感性認識;再學習切削原理知識,了解切削過程中的受力、變形、溫度變化、刀具磨損等現象發生的原因,從而能夠自己想辦法,改變切削條件,控制加工過程,使得切削狀態達到最佳,生產效率提高,加工質量提高等等。學習理論過程,結合第一階段面臨的諸如“抗刀”等實際問題,重點分析原因,明確加工條件的重要性,在方向上為第二階段的實踐練習奠基,從而提升下一階段的實踐操作練習的技能。通過知識遷移,會舉一反三,學生根據零件質量要求,合理選擇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加工出中等難度的零件,滿足企業需求。這種“實踐--理論--實踐”交替的“三明治”教學模式,為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證。學生畢業后,基本上能夠動手操作,憑借學到的專業知識分析研究產品的加工方法,改進生產技術,凸顯課程設置的職業化,對接崗位需求,能夠為企業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二)編寫任務驅動型教材
教學改革中注重深化基于工作過程的“做中學、學中做”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深度融合,使企業參與學生培養全過程,共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依據企業需求,編寫任務驅動型教材。技能就像教材的骨骼一樣,而知識是肉,要根據骨骼的狀況來生長。傳統教材以"肉"為主線,“骨頭”居次,這樣的教材基本是沒有技能訓練的。任務驅動型教材根據培養技能,分析學習需要,然后讓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并掌握這種技能。任務驅動型教材的特點是以任務為載體,以任務實施過程為線索,將專業知識穿插到任務實施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從而掌握所學知識點,并具備實踐操作能力。針對這五門核心課程,本著工學結合的原則,本課題選用企業代表性產品,編寫了任務驅動教材,配合實際教學。數控實訓課程是集數控加工工藝、數控編程等多門理論課知識于一體的操作性很強的綜合實訓課程,是培養數控機床操作人員的核心課程。學生利用任務驅動型教材,不僅懂得了相關專業知識點,而且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了解了企業常見的產品類型。任務驅動型教材使學生在加工產品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有利于實踐技能的獲得。
(三)實施項目教學法
調查發現,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今的教學要求;理實一體化教學因脫離企業項目和生產產品而流于形式。教師通過編寫與企業技能需求對接的任務驅動型教材,開展與企業生產相關的產品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開發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每一個項目中包含來自生產車間的實際產品,與之相關的知識點,仿真加工,車間操作,實訓報告等多個環節的內容,要求學生從認識項目開始,結合相關知識分析項目、制定工藝、編寫程序、仿真加工、機床操作等最終加工出產品。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將課堂理論教學轉為理實結合的一體化教學,營造了實踐教學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了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了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建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提升了辦學目標,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探索教學過程的組織形式,逐步完善核心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
四、結語
篇7
1.1機架結構靜力學分析(1)材料選取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機架采用GB/T3094-2000里的冷拔異型鋼管,材料為Q235A鋼。其主要性能參數如下:抗拉強度σb=375MPa,屈服強度σs=235MPa,彈性模量E=2.1×1011Pa,泊松比μ=0.25,密度ρ=7850kg/m3[3]。為了適應有限元計算,必須本體機構機架進行簡化處理,略去許多不影響床身剛度的細微結構(如小倒角,小圓弧,小凸臺,安裝螺紋孔等)。計算立柱,床鞍,主軸箱等構件的重量并將上述重量均作為作用在床身上的附加質量處理,即在相應坐標位置創建質量單元模擬其質量,或者作為作用在床身上的附加載荷處理。簡化后的模型如圖2所示。本次網格劃分方式同上述Y軸有限元網格劃分方式。共得到18135個單元,75404個節點。劃分結果如圖3所示。(2)約束及載荷條件設置機架通過地腳螺釘與地基固定,簡化為在地腳螺釘面上加全約束以達到約束的目的。機架受到的外力為運動系統的重力,運動系統工作時的反作用力,收到切削力作用時的扭矩。(3)有限元結果分析機架的變形對于運動系統的準確定位與安裝以及精確加工來說影響較大,設計時比較關心。由圖4可知,最大變形主要發生在上端橫梁的兩支撐腿之間,最大變形量為0.077287mm,這是因為上端橫梁的鋼管內無加強筋加固,這樣就造成其抗彎和抗扭能力稍微薄弱。應力最大處發生在機架上端橫梁中部上,大小為8.0461MPa,遠小于材料的屈服強度值。綜上,機架的最大應變和應力都發生在上方橫梁處,但是各自的值都很小,都在企業機床標準允許的誤差范圍以及材料的屈服強度范圍之內,故此可知機架的結構剛度和強度都能滿足機床的正常使用要求。
1.2機架模態分析對于長期承受動力載荷的結構部件,一般需對其進行模態分析。因為模態分析不僅可以評價該結構的動態特性,還能夠清楚認識該結構振動的形態,并了解其阻尼分布情況,進而提前避免可能會引起的共振。由于機架是一個連續體,質量和彈性是連續分布的,所以,應具有無窮多個自由度,也就有無窮多階模態。由于激振力的頻率一般都不太高,因而,只有最低階的幾階頻率才有可能與本體機構機架頻率接近或重合產生共振。高階模態的頻率已高于可能出現的激振頻率,一般不可能產生共振,對于加工質量的影響不大,所以只研究最低階的幾階模態。本次研究對機架的前四階模態進行了研究,其振型云圖見圖5。由上圖5可以看出,一階振型的共振頻率是53.49Hz,大于35.35Hz的數控機床最低設計安全頻率。一階振型越高,本體機構機架的剛性越好。故此可知機架的設計能滿足機床的使用要求[5]。
2運動系統設計及有限元分析
與普通數控機床的運動系統相比,消失模數控加工運動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由于消失模加工的切削力較小,一般為10~50N左右,而且工件表面加工質量高,因而切削刀具轉速很高,這就要求運動系統的重量要小,以便減小慣性力[6]。故此本次研究對運動系統采用輕量化結構設計,通過有限元分析指導其結構優化與設計。
2.1運動系統結構設計在運動系統的設計上,采用龍門式大跨度結構,具有5個運動軸,如圖6所示,雙X軸、單Y軸以及單Z軸均為絲杠傳動,C軸固定于Z軸下方,A軸固定于C軸上。
2.2運動系統主承載軸有限元分析在消失模數控加工成形設備的運動系統中,Y軸的直線運動單元屬于運動部件,Z軸單元是Y軸單元的負載,而X軸作用于主體機構機架上,故Y軸是運動系統的主承載軸。為滿足加工精度的要求,Y軸的基座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而Y軸作為運動部件,為了降低慣性力需要降低自身重量。因此,主承載軸Y軸設計時,加入帶孔的筋板以加強橫梁的剛度,其不僅滿足了使用性能,而且達到了減重的目的。對于運動系統主承載軸Y軸的結構,在切削加工時,通常會產生些許變形,這對于機床的加工精度非常不利。為此在設計運動系統時就需要合理布置橫梁加強筋及截面導軌的布置方式。為了能夠更好進行運動系統主承載軸結構輕量化設計,采用有限元方法進行結構的優化是很必要的。
2.2.1主承載軸結構靜力學分析(1)材料選取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考慮到輕量化設計要求,運動系統主承載軸Y軸也采取Q235A鋼,其主要性能參數如1.1。本次研究對主承載軸Y軸的機械結構進行幾何建模,建模過程中做了相應的結構簡化,如忽略過渡圓角、螺紋孔以及直徑小于10mm孔等處,建立好的幾何模型如圖7所示。網格劃分運用的是四面體與六面體結合的自動網格劃分方式,并且采用了局部細化網格的方法來劃分,得到28313個單元,63153個節點。建立好的有限元模型如圖8所示。(2)邊界條件設置及加載對主承載軸Y軸的有限元模型施加了如下的邊界條件及載荷:考慮到運動系統的重力,施加了重力加速度條件;對主承載軸Y軸的底部施加了固定約束;考慮到主承載軸Y軸會在移動時產生加速度,對整個結構施加了最大為0.5mm/s的加速度載荷;Z軸通過滑塊固定于Y軸側面,Z軸和雙擺頭的重量對Y軸產生了力矩,故此對Y軸施加了力矩載荷。(3)有限元結果分析如圖9所示主承載軸Y軸的最大變形量為0.025454mm,發生在主承載軸Y軸正中間靠前面的部位。最大變形值在企業機床標準允許的誤差范圍之內。主承載軸Y軸的最大主應力為4.091MPa,發生在主承載軸Y軸與Z軸的連接部位。最大應力值小于Q235A材料的屈服強度235MPa。由上可知,在靜態受力分析中,受自重和Z軸重力對主承載軸Y軸的作用,最大應力點和最大變形處都處于主承載軸Y軸與Z軸連接處,這是因為主承載軸Y軸在中間部位受到來自Z軸的扭轉力矩的緣故。綜上,Y軸的最大變形和最大主應力都在允許范圍內,故此其結構的剛度和強度皆能滿足機床的使用要求和許用條件。
2.2.2主承載軸模態分析由圖10看出,一階振型的共振頻率是95.882Hz,大于35.35Hz的數控機床最低設計安全頻率。一階振型越高,主承載軸Y軸的剛性越好。其次由于在高速切削設備中,主承載軸Y軸的振動模態相對位移量的大小主要影響到加工精度,所以要求主承載軸Y軸的振動模態相對位移量小。計算結果顯示主承載軸Y軸的變形量非常小,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微乎其微[5]。
3小結
篇8
虛擬樣機產品涵蓋了真實產品的全部關鍵特性,是產品的多領域數字化模型的集合,而虛擬樣機技術就是一種以虛擬樣機為基礎的數字化設計方法。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們就需要從源頭抓起,在產品研發的初始期就應盡早發現產品設計的缺陷,在開始便加以改善,而通過對虛擬樣機技術的運用,就可以快捷高效地達到該目的。相比較于傳統的技術,虛擬樣機技術更注重系統性,包括產品的整個生命線,對于各領域的虛擬化起到協同作用。在該技術領域內,研究的主要是創新設計方法和虛擬樣機仿真技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有關于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已在方案的創新設計、修改、整機性能預測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應用。
2、多軸聯動復合數控機床的新型研發
多軸聯動復合數控機床憑借其高精度,優工藝以及廣用途,得到了愈來愈多的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研制開發出了多類型具有不同作業功效的合成型數控機床。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多軸聯動復合機有六軸聯動混聯數控機床、六軸聯動臥式復合數控機床、五軸聯動復合激光加工機床,以下對其進行逐個淺析。
(1)六軸聯動混聯數控機床所謂混聯機床就是將串聯與并聯原理相結合。串聯原理,具有大作業尺度、簡潔運動算法的優越性;但其各軸的運動誤差積累、懸臂結構難以達到更高的剛度、運動件質量過大就會影響速度的提升。而并聯機構則有效地彌補了串聯機構的缺點,運動誤差不累加,剛度也較高運動件質量小,速度快。將這兩者相結合的混連數控機床取其利,去其弊,其發展與應用前景都值得期待。
(2)六軸聯動臥式復合數控機床HC80絕大部分的工序在一次裝夾過程中就可以完成,特別是對于有相對位置要求的工序。這種設計解決了物流長度過長、基準轉換過多,定位誤差過大,工裝夾具數量過大,占地面積過大,新產品實驗周期過長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3)五軸聯動復合激光加工機床SLC-1是以三軸聯動復合激光加工機床為基礎,進行的進一步的開發研究成果,可實現空間復雜曲面激光淬火、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激光加工。在創新過程中,將五軸和三軸的本質區別作為了一個重點考慮方向。三軸加工時,在工件坐標系中其刀具周線固定不變;而五軸加工中卻做了相應的創新改變,刀具軸線設計成了相應變化的,既保證了加工質量也提高了切削效率,同時避免其它因素的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主研發的開放式數控系統,隨著網絡復雜程度的增加所需求解的非線性優化問題也會復雜化,我們需要選擇最佳的網絡結構。隨著復合加工技術的發展大跨步發展,出現了多種組合的復合加工機床,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
3、機器人創新開發
機器人主要分為固定機器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類。其中的移動機朱志榮陜西榮天電氣有限公司719000器人又可再分為輪式移動機器人、履帶式移動機器人、步足移動機器人。自動導航輪式移動機器人包含了輪式移動機構和作業操作機構。而對于只含輪式移動機構的AGWMR也可將其稱之為“自動導航車”。
(1)自動導航輪式移動物流機器人研發的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分為兩類:①2自由度和3自由度的AGV,導航方法包括視覺、超聲波、無線遙控、激光掃描、陀螺、電子羅盤;②物流AGWMR,是由輪式移動機構和作業機器人相結合,其移動機構與AGV一樣,1~6個自由度的物流作業機器人組成了作業部分。
(2)自動導航牽引車AGT50AGT50是輪式移動機器人,具有牽引移動功能,5000N的牽引力可以拖動多輛無人駕駛的拖車行駛。其導航方式與AGV相同,可作為參考選擇配置。其自主開發的開放式數控系統,可以根據現實情況智能性選擇可開環控制或閉環控制;其自動校正定位功能使作業更安全準確。
(3)作業機器人目前研發的作業機器人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為:噴漆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切削機器人以及檢測機器人。其中焊接機器人采用激光焊縫跟蹤技術,而噴漆機器人采用的則是軌跡規劃技術。在大尺寸長距離的情況下進行作業時,如大型罐、大型集裝箱、長管道等的噴漆、焊接、局部切削加工及檢測作業,上述機器人可以獨立進行作業或者與AGV組成輪式移動運動機器人進行作業。為滿足大尺寸、長距離情況下的作業位置和姿態定位要求,可將AGV與作業機器人自身位姿定位相結合,因為輪式移動機器人的作業精度低于上述作業的精度要求。
4、結語
篇9
1.1數控機床的工作場地選擇
(1)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和其它熱輻射、避免太潮
濕或粉塵過多的場所,盡量在空調環境中使用,保持室溫20℃左右。由于我國處于溫帶氣候、受季風影響、溫
度差異大,對于精度高、價格貴的數控機床,應置于有空調的房間中使用。(2)要避免有腐蝕氣體的場所。因
腐蝕氣體易使電子元件變質,或造成接觸不良,或造成
元件短路,影響機床的正常運行。(3)要遠離振動大的設備(如沖床、鍛壓設備等)。對于高精度的機床還應采用防振措施(如防振溝等)。(4)要遠離強電磁干擾源,使
機床工作穩定。
1.2數控機床的電源
數控系統對電源要求較嚴,一般要求工作電壓為220V±10%。針對我國供電工況,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可
為數控機床采取專線供電或增設穩壓裝置,以減少供電品質差的影響,為數控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有力保證。
1.3數控機床配置合適的自動編程系統
手工編程對于外形不太復雜或編程量不大的零件
程序,簡單易行。當工件比較復雜時(如凸輪或多維空
間曲面等),手工編程周期長(數天或數周)、精度差、易
出錯。因此,快速、準確地編制程序就成為提高數控機床使用率的重要環節;為此,有條件的用戶最好配置必
要的自動編程系統,提高編程效率。
1.4數控機床配置必要的附件和刀具
為了充分發揮數控機床的加工能力,必須配備必要
的附件和刀具。切忌花了幾十萬元錢買來一臺數控機床,因缺少一個幾十元或幾百元的附件或刀具而影響整
機的正常運行。由于單獨簽訂合同購買附件的單價大大高于隨同主機一起供貨的附件單價,因此,有條件的企業盡量在購買主機時一并購置易損部件及其它附件。
1.5加工前的準備
加工前要審查工件的數控加工工藝性,應重視生
產技術準備工作(包括工件數控加工工藝分析、加工程
序編制、工裝與刀具配置、原材料準備及試切加工等)
以縮短生產準備時間,充分提高數控機床的使用效率。
合理安排適合在數控機床加工的各種工件,安排好數控機床加工運轉所需的節拍。
1.6為維修保養做好準備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維修隊伍,保存好設備的完整
2.數控機床的常見故障
2.1故障發生的階段
故障是指設備或系統因自身原因而喪失規定功能的現象。發生故障具有相同的規律,一般分為三個區域:
(1)初期運行區,故障率較高,故障曲線呈上升趨勢,此區故障多數屬于設計制造和裝配缺陷造成的。(2)正常
運行區,此時故障曲線趨近水平,故障率低,此區故障一
般是由操作和維護不良造成的偶發事故。(3)衰老區,此區故障率大,故障曲線上升快,主要原因是運行過久、機
件老化和磨損過度造成的。
2.2故障的分類
按結構分為機械和電氣兩類;按故障源分為機械故障和控制故障兩類;就其數控系統而言分為硬件故障、軟件故障、干擾故障三類。要判斷是機械方面故障
還是控制系統故障,其分析方法是:先檢查控制系統,
看程序能否正常運行,顯示和其它功能鍵是否正常,有無報警現象等;再檢查電機和檢測元件,是否能正常運轉,有無間歇或抖動現象,有無定位不準等問題。如果沒有上述問題,則可初步判斷故障原因在機械方面,著重檢查傳動環節。檢查傳動環節時應使電機斷電,用手動并配合打表檢查機器。
3.數控系統的常見故障分析
(1)位置環。這使數控系統發出控制指令,并與位
置檢測系統的反饋值相比較,進一步完成控制任務的
關鍵環節;它有很高的工作頻度,并與外設相聯接,容易發生故障。常見的故障有:1)位控環報警:可能是測量回路開路,測量系統損壞,位控單元內部損壞。2)不
發指令就運動,可能是漂移過高,正反饋,位控單元故
障,測量元件損壞。3)測量元件故障,一般表現為無反饋值;機床回不了基準點;高速時漏脈沖產生報警,可
能的原因是光柵或讀頭臟了;光柵壞了。
(2)伺服驅動系統。它與電源電網、機械系統等相關聯,工作中一直處于頻繁的啟動和運行狀態,也是故
障多發部位。其主要故障有:1)系統損壞。一般由網絡電壓波動太大或電壓沖擊造成。地區電網質量不好,會給
機床帶來電壓超限,尤其是瞬間超限,若無專門的電壓監控儀,則很難測到。在查找故障原因時,要加以注意,
還有一些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損壞。2)加工時工件表面達不到要求,走圓弧插補軸換向時出現凸臺,電機低
速爬行或振動,這類故障一般是由于伺服系統調整不當,各軸增益系統不相等或與電機匹配不合適引起,解
決辦法是進行最佳化調節。3)保險燒斷,或電機過熱,以至燒壞,這類故障一般是機械負載過大或卡死。
(3)電源部分。電源失效或故障的直接結果是造成系統的停機或毀壞整個系統。一般在歐美國家,這類問
題較少,在設計方面的因素考慮的不多;但在中國由于電源波動較大、質量差,還隱藏有高頻脈沖類的干擾,加上人為的因素(如突然拉閘斷電等),這些原因可造成電源故障失控或損壞。再者,數控系統部分運行數
據、設定數據以及加工程序等一般存貯在RAM存貯器內,系統斷電后依靠電源的后備蓄電池或鋰電池保持。
因而,停機時間比較長,拔插電源或存貯器都可能造成數據丟失,使系統不能運行。
(4)可編程序控制器邏輯接口。數控系統的邏輯控制(如刀庫管理,液壓啟動等),主要由PLC實現,必須采
集各控制點的狀態信息(如斷電器,伺服閥,指示燈等),它與外界繁多的各種信號源和執行元件相連接,
變化頻繁,發生故障的可能性較多,故障類型較多。
(5)其它。由于環境條件,例如干擾,溫度,濕度超過允許范圍,操作不當,參數設定不當,都可能造成停
機或故障。不按操作規程拔插線路板,或無靜電防護措施等,也可能造成停機故障甚至毀壞系統。
4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1)初始化復位法。一般情況下,由于瞬時故障引起的系統報警,可用硬件復位或開關系統電源依次清
除故障;若系統工作存貯區由于掉電、拔插線路板或電池欠壓造成混亂,則必須對系統進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應注意作好數據拷貝記錄;若初始化后故障仍無排除,則需進行硬件診斷。
(2)參數更改、程序更正法。系統參數是系統功能的依據,參數設定有誤可能造成系統的故障或某功能
無效。有時由于用戶程序錯誤亦可造成故障停機,對此可以采用系統的塊搜索功能進行檢查,改正所有錯誤,確保正常運行。
(3)調節、最佳化調整法。調節簡單易行的辦法,可通過對電位計的調節,修正系統故障。通過調節速度調
節器的比例系數和積分時間,可使伺服系統達到既有較高的動態響應特性,又不發生振蕩的最佳工作狀態。在現場沒有示波器或記錄儀的情況下,根據經驗,先正向調節使電機起振,然后向反向慢慢調節,直到消除震蕩即可。
(4)備件替換法。采用好的備件替換診斷出的壞線路板,并做相應的初始化啟動,使機床迅速投入正常運轉,
然后將壞板修理或返修,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排故辦法。
(5)改善電源質量法。目前一般采用穩壓電源,以改善電源波動。對于高頻干擾可用電容濾波法,通過這
些預防性措施可減少電源板的故障。
(6)維修信息跟蹤法。一些大的制造公司根據實際工作中屬于設計缺陷造成的偶然故障,可以不斷修改和完善系統軟件或硬件。這些修改以維修信息的形式不斷提供給維修人員,以此做為故障排除的依據,有利于正確徹底地排除故障。
礎上已設計了一套新型應力應變測試系統,該系統集
數據采集和處理功能于一體,減少了中間環節,操作更便捷、更簡單且測試結果更精確[22]。
結束語
SHPB裝置是研究材料動載特性的理想工具,SHPB
測試裝置的發展是力學、材料學、計算機等技術在應用
領域的綜合集成。各學科的協同發展將有力地推動
SHPB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以及SHPB測試技術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馬嘵青.沖擊動力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
[2]KolskyH.Aninvestigationof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materials
atveryhighratesofloading[C].Proc.Phys.Soc.B62,1949:676~700.
篇10
采用數字技術進行機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國北密支安的一個小型飛機工業承包商派爾遜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實現的。他們在制造飛機的框架及直升飛機的轉動機翼時,利用全數字電子計算機對機翼加工路徑進行數據處理,并考慮到刀具直徑對加工路線的影響,使得加工精度達到±0.0381mm(±0.0015in),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在一臺立式銑床上,裝上了一套試驗性的數控系統,成功地實現了同時控制三軸的運動。這臺數控機床被大家稱為世界上第一臺數控機床。
這臺機床是一臺試驗性機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爾遜斯專利的基礎上,第一臺工業用的數控機床由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產出來。
在此以后,從1960年開始,其他一些工業國家,如德國、日本都陸續開發、生產及使用了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中最初出現并獲得使用的是數控銑床,因為數控機床能夠解決普通機床難于勝任的、需要進行輪廓加工的曲線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當時的數控系統采用的是電子管,體積龐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軍事部門使用外,在其他行業沒有得到推廣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點位控制的數控機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因為點位控制的數控系統比起輪廓控制的數控系統要簡單得多。因此,數控銑床、沖床、坐標鏜床大量發展,據統計資料表明,到1966年實際使用的約6000臺數控機床中,85%是點位控制的機床。
數控機床的發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這是一種具有自動換刀裝置的數控機床,它能實現工件一次裝卡而進行多工序的加工。這種產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國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開發出來的。這種機床在刀庫中裝有絲錐、鉆頭、鉸刀、銑刀等刀具,根據穿孔帶的指令自動選擇刀具,并通過機械手將刀具裝在主軸上,對工件進行加工。它可縮短機床上零件的裝卸時間和更換刀具的時間。加工中心現在已經成為數控機床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品種,不僅有立式、臥式等用于箱體零件加工的鏜銑類加工中心,還有用于回轉整體零件加工的車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國首先把幾臺數控機床連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統,這就是所謂的柔性制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之后,美、歐、日等也相繼進行開發及應用。1974年以后,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處理器直接用于數控機床,使數控的軟件功能加強,發展成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簡稱為CNC機床),進一步推動了數控機床的普及應用和大力發展。
80年代,國際上出現了1~4臺加工中心或車削中心為主體,再配上工件自動裝卸和監控檢驗裝置的柔性制造單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這種單元投資少,見效快,既可單獨長時間少人看管運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級的集成制造系統中使用。
目前,FMS也從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裝配等領域擴展,從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發展。
所以機床數控技術,被認為是現代機械自動化的基礎技術。
那什么是車床呢?據資料所載,所謂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鉆頭、擴孔鉆、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車床主要用于加工軸、盤、套和其他具有回轉表面的工件,是機械制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機床。
古代的車床是靠手拉或腳踏,通過繩索使工件旋轉,并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的。1797年,英國機械發明家莫茲利創制了用絲杠傳動刀架的現代車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換齒輪,可改變進給速度和被加工螺紋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國人羅伯茨采用了四級帶輪和背輪機構來改變主軸轉速。
為了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1845年,美國的菲奇發明轉塔車床;1848年,美國又出現回輪車床;1873年,美國的斯潘塞制成一臺單軸自動車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軸自動車床;20世紀初出現了由單獨電機驅動的帶有齒輪變速箱的車床。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軍火、汽車和其他機械工業的需要,各種高效自動車床和專門化車床迅速發展。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產率,40年代末,帶液壓仿形裝置的車床得到推廣,與此同時,多刀車床也得到發展。50年代中,發展了帶穿孔卡、插銷板和撥碼盤等的程序控制車床。數控技術于60年代開始用于車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發展。
車床依用途和功能區分為多種類型。
普通車床的加工對象廣,主軸轉速和進給量的調整范圍大,能加工工件的內外表面、端面和內外螺紋。這種車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效率低,適用于單件、小批生產和修配車間。
轉塔車床和回轉車床具有能裝多把刀具的轉塔刀架或回輪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種工序,適用于成批生產。
自動車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動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動上下料,重復加工一批同樣的工件,適用于大批、大量生產。
多刀半自動車床有單軸、多軸、臥式和立式之分。單軸臥式的布局形式與普通車床相似,但兩組刀架分別裝在主軸的前后或上下,用于加工盤、環和軸類工件,其生產率比普通車床提高3~5倍。
仿形車床能仿照樣板或樣件的形狀尺寸,自動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環,適用于形狀較復雜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產,生產率比普通車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軸、卡盤式、立式等類型
立式車床的主軸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裝夾在水平的回轉工作臺上,刀架在橫粱或立柱上移動。適用于加工較大、較重、難于在普通車床上安裝的工件,一般分為單柱和雙柱兩大類。
鏟齒車床在車削的同時,刀架周期地作徑向往復運動,用于鏟車銑刀、滾刀等的成形齒面。通常帶有鏟磨附件,由單獨電動機驅動的小砂輪鏟磨齒面。
專門車床是用于加工某類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車床,如曲軸車床、凸輪軸車床、車輪車床、車軸車床、軋輥車床和鋼錠車床等。聯合車床主要用于車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后,還可進行鏜、銑、鉆、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機多能”的特點,適用于工程車、船舶或移動修理站
看機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屬切削機床,其他機床技術和復雜性不高,就是近幾年很流行的電加工機床,也只是方法的改變,沒什么復雜性和科技含量。
我國的數控磨床水平不錯,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因為它簡單,基本屬于勞動密集型。
金屬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屬形狀。去除材料,主要靠車和銑,車床發展為數控車床,銑床發展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軸機床,可以讓復雜零件在精度和形狀上一次到位,例如,飛機上的一個復雜零件,以前由很多種工人:車工、銑工、磨床工、畫線工、熱處理工用好幾個月干,其中還有報廢的,最新的復合數控機床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設計的還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著壽命長,可靠性好。
由普通發展到數控,一個人頂原來的十個,在精度上,更是沒法說,適應性上,零件變了,換個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為最低,以前在工廠,誰要時會車渦輪、蝸桿,沒個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誰掌握了,那牛得很。現在用數控設備,只要你會編程,把參數輸進去就可以了,很簡單,剛畢業的技校學生都會,而且批量的產品質量也有保證。
自美國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臺數控車床后,機床制造業就進入了數控時代,中國在六十年代也搞出了第一代數控機床,但后來中國進入了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等80年代我們再去看世界的數控機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實奮起直追還有希望,但國營工廠不思進取,到了90年代,我們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中國改革開放前走的是蘇聯的路子,什么叫蘇聯的路子,舉個例子來講:比如,生產一根軸,蘇聯的方式是建一個專用生產線,用多臺專用機床,好處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這根軸的參數發生了變化,這條線就報廢了,生產人員也就沒事做了。在1960-1980年代,國營工廠一個產品生產幾十年不變樣。到了1980年代后,當時搞商品經濟,這些廠不能迅速適應市場,經營就困難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產,大量職工下崗。現代的生產也有大批量生產,但主要是單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種,只要你的設備是數控的,適應起來就快。專業機床的路子已經到頭了,;西方走的路和前蘇聯不一樣,當年的“東芝”事件,就是日本東芝賣給蘇聯了幾臺五軸聯動的數控銑床,讓蘇聯在潛艇的推進螺旋槳上的制造,上了一個檔次,讓美國的聲納聽不到潛艇聲音了,所以美國要懲處東芝公司。由此也可見,前蘇聯的機床制造業也落后了,他們落后,我們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美國搞出了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但數控機床的發展,還是要數德國。德國本來在機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數控機床無非就是搞機電一體化,機械方面德國已沒問題,剩下的就是電子系統方面,德國的電子系統工業本來就強大,所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就執機床界的牛耳了。
但日本人的強項就是仿造,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大量從德國引進技術,消化后大量仿造,經過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數控機床生產國,直到現在還是。他們在機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機床復合(一機多種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數控機床的核心就在數控系統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統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發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統用步進電機,我們現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電機。現在的數控系統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電機和系統內的邏輯控制軟件,交流伺服電機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誰能制造,這是一個光學、機械、電子的綜合體。邏輯控制軟件就是控制機床的各軸運動,而這些軸是用伺服電機驅動的,一般的系統能同時控制3軸,高級系統能控制五軸,能控5軸的,五軸以上也沒問題。我們國家也由有5軸系統,但“做秀”的成份多,還沒實用化。我們的工廠用的五軸和五軸以上機床,100%進口。
機床是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數控系統。我們目前不要說系統,就是國內造的質量稍微好一點的數控機床,所用的高精度滾珠絲杠,軸承都是進口的,主要是買日本的,我們自產的滾珠絲杠、軸承在精度、壽命方面都有問題。目前國內的各大機床廠,數控系統100%外購,各廠家一般都買日本發那科、三菱的系統,占80%以上,也有德國西門子的系統,但比較少。德國西門子系統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國系統不太能適合我們的電網,我們的電網穩定性不夠,西門子系統的電子伺服模塊容易燒壞。日本就不同了,他們的系統就燒不壞。近來西門子系統改進了不少,價格方面還是略高。德國人很不重視中國,所以他們的系統漢語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漢語化版的。
就國產高級數控機床而言,其利潤的主體是被外國人拿走了,中國只是掙了一個辛苦錢。
美國為什么沒有能成為數控機床制造大國呢?這個和他們當時制定產業政策的人有關,再加上當時美國的勞動力貴,買比制造劃算。機床屬于投資大,見效慢,回報率底的產業,而且需要技術積累。不太附和美國情況。但后來美國發現,機床屬于戰略物資,沒有它,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的制造都有問題,所以他們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機床廠,規定了一些單位只能買國產設備,就是貴也得買,這就為美國保留了一些數控機床行業。美國機床在世界上沒有什么競爭力。
歐洲的機床,除德國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說超高精密機床,瑞士的相當好,但價格也是天價。一般用戶用不起。意大利、英國、法國屬于二流,中國很少買他們的機床。西班牙為了讓中國進口他們的機床,不惜貸款給中國,但買的人也很少??借錢總是要還的。
韓國、臺灣的數控機床制造能力比大陸地區略強,不過水平差不多。他們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引進日本技術發展的。韓國應該好一點,它有自己制造的、已經商業化了的數控系統,但進口到中國的機床,應我們的要求,也換成了日本系統。我們對他們的系統信不過。韓國數控機床主要有兩家:大宇和現代。大宇目前在我國設有合資企業。臺灣機床和我們大體一樣,自己造機械部分,系統采購日本的。但他們的機床質量差,壽命短,目前在大陸影響很壞。其實他們比我們國產的要好一點。但我們自己的差,我們還能容忍,臺灣的機床是用美金買來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臺灣最主要的幾家機床廠已打算把工廠遷往大陸,大部分都在上海。這些廠目前在國內的競爭中,也打著“國產”的旗號。
近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機床廠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機床制造商“馬扎克”在中國銀川設立了一家數控機床合資廠,據說制造水平相當高,號稱“智能化、網絡化”工廠,和世界同步。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機床廠大隈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一家能年產1000臺數控機床的控股公司,德國的一家很有名的企業也在上海設立了工廠。
目前,國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勵國民使用國產數控機床,各廠家也在努力追趕。國內買機床最多的是軍工企業,一個購買計劃里,80%是進口,國產機床滿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內,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不過就目前國內的需要來講,我國的數控機床目前能滿足中低檔產品的訂貨。
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制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因其社會條件不同,各有特點。
1.美國的數控發展史
美國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因其軍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并且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制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其存在的教訓是,偏重於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于1982年被后進的日本超過,并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
2.德國的數控發展史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臺數控機床后,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并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均為世界聞名,競相采用。
3.日本的數控發展史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如“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等)引導發展。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臺數控機床后,1978年產量(7,342臺)超過美國(5,688臺),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臺,出口27,409臺,占59%)。戰略上先仿后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3,674人,科研人員超過600人,月產能力7,000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占50%,在國內約占70%,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
4.我國的現狀
我國數控技術的發展起步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臺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于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臺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并逐步向前發展。通過“六五”期間引進數控技術,“七五”期間組織消化吸收“科技攻關”,我國數控技術和數控產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數控產業發展迅速,1998~2004年國產數控機床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9.3%和34.9%。盡管如此,進口機床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從2002年開始,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機床消費第一大國、機床進口第一大國,2004年中國機床主機消費高達94.6億美元,國內數控機床制造企業在中高檔與大型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更加明顯,70%以上的此類設備和絕大多數的功能部件均依賴進口。由此可以看出國產數控機床特別是中高檔數控機床仍然缺乏市場競爭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國產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深度不夠、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務意識與能力欠缺、數控,系統生產應用推廣不力及數控人才缺乏等。我們應看清形勢,充分認識國產數控機床的不足,努力發展先進技術,加大技術創新與培訓服務力度,以縮短與發達國家之問的差距。
在20余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制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制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于從仿制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我國數控技術的發展起步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通過“六五”期間引進數控技術,“七五”期間組織消化吸收“科技攻關”,我國數控技術和數控產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數控產業發展迅速,1998~2004年國產數控機床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9.3%和34.9%。盡管如此,進口機床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從2002年開始,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機床消費第一大國、機床進口第一大國,2004年中國機床主機消費高達94.6億美元,國內數控機床制造企業在中高檔與大型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更加明顯,70%以上的此類設備和絕大多數的功能部件均依賴進口。由此可以看出國產數控機床特別是中高檔數控機床仍然缺乏市場競爭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國產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深度不夠、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務意識與能力欠缺、數控,系統生產應用推廣不力及數控人才缺乏等。我們應看清形勢,充分認識國產數控機床的不足,努力發展先進技術,加大技術創新與培訓服務力度,以縮短與發達國家之問的差距。
2003年開始,中國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控機床進口國。目前正在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數控化率,1999年,我們國家機械加工設備數控華率是5-8%,目前預計是15-20%之間。一、什么是數控機床車、銑、刨、磨、鏜、鉆、電火花、剪板、折彎、激光切割等等都是機械加工方法,所謂機械加工,就是把金屬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狀,包含尺寸精度和幾何精度兩個方面。能完成以上功能的設備都稱為機床,數控機床就是在普通機床上發展過來的,數控的意思就是數字控制。給機床裝上數控系統后,機床就成了數控機床。當然,普通機床發展到數控機床不只是加裝系統這么簡單,例如:從銑床發展到加工中心,機床結構發生變化,最主要的是加了刀庫,大幅度提高了精度。加工中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銑、鏜、鉆的功能。我們一般所說的數控設備,主要是指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我國目前各種門類的數控機床都能生產,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是世界水平,有的比國外落后10-15年,但如果國家支持,追趕起來也不是什么問題,例如:去年,沈陽機床集團收購了德國西思機床公司,意義很大,如果大力消化技術,可以縮短不少差距。大連機床公司也從德國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上海一家企業購買日本著名的機床制造商池貝。,近幾年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歐洲不少企業倒閉或者被兼并,如馬毫、斯濱納等。日本經濟不景氣,有不少在80年代很出名的機床制造商倒閉,例如:新瀉鐵工所。二、數控設備的發展方向六個方面:智能化、網絡化、高速、高精度、符合、環保。目前德國和瑞士的機床精度最高,綜合起來,德國的水平最高,日本的產值最大。美國的機床業一般。中國大陸、韓國。臺灣屬于同一水平。但就門類、種類多少而言,我們應該能進世界前4名。三、數控系統 由顯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電機、和各種開關、傳感器構成。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廠商是:日本發那客、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其余還有法國扭姆、西班牙凡高等。國內由華中數控、航天數控等。國內的數控系統剛剛開始產業化、水平質量一般。高檔次的系統全都是進口。華中數控這幾年發展迅速,軟件水平相當不錯,但差就差在電器硬件上,故障率比較高。華中數控也有意向數控機床業進軍,但機床的硬件方面不行,質量精度一般。目前國內一些大廠還沒有采用華中數控的。廣州機床廠的簡易數控系統也不錯。我們國家機床業最薄弱的環節在數控系統。
四、機床精度1、機械加工機床精度分靜精度、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和幾何精度)、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等5種。2、機床精度體系:目前我們國家內承認的大致是四種體系:德國VDI標準、日本JIS標準、國際標準ISO標準、國標GB,國標和國際標準差不多。3、看一臺機床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重復定位精度,一臺機床的重復定位精度如果能達到0.005mm(ISO標準.、統計法),就是一臺高精度機床,在0.005mm(ISO標準.、統計法)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機床,高精度的機床,要有最好的軸承、絲杠。;4、加工出高精度零件,不只要求機床精度高,還要有好的工藝方法、好的夾具、好的刀具。五、目前世界著名機床廠商在我國的投資情況1、2000年,世界最大的專業機床制造商馬扎克(MAZAK)在寧夏銀川投資建了名為“寧夏小巨人機床公司”的機床公司,生產數控車床、立式加工中心和車銑復合中心。機床質量不錯,目前效益良好,年產600臺,目前正在建2期工程,建成后可以年產1200臺。2、2003年,德國著名的機床制造商德馬吉在上海投資建廠,目前年組裝生產數控車床和立式加工中心120臺左右。3、2002年,日本著名的機床生產商大隈公司和北京第一機床廠合資建廠,年生產能力為1000臺,生產數控車床、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4、韓國大宇在山東青島投資建廠,目前生產能力不知。5、臺灣省的著名機床制造商友嘉在浙江蕭山投資建廠,年生產能力800臺。5、民營企業進入機床行業情況1、浙江日發公司,2000年投產,生產數控車床、加工中心。年生產能力300臺。2.2004年,浙江寧波著名的鑄塑機廠商海天公司投資生產機床,主要是從日本引進技術,目前剛開始,起點比較高。3.2002年,西安北村投產,名字象日本的,其實老板是中國人,采用日本技術。生產小型儀表數控車床,水平相當不錯。六、軍工企業技改情況軍工企業得到國家撥款開始于當年“大使館被炸”,后來臺灣上臺后,大規模技改開始了,軍工企業進入新一輪的技改高峰,我們很多軍工企業開始停止購買普通設備。尤其是近3年來,我們的軍工企業從歐洲和日本買了大批量的先進數控機床。也從國內機床廠哪里采購了大批普通數控機床,國內機床廠商為了迎接這次大技改,也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爭取軍工企業的高端訂單。聽在軍工企業的朋友講,如果再能“頂”三年,我們的整體水平會上一個臺階。 其實,總書記掌權以來,已經把國防事業提到了和經濟發展一樣的高度上,他說,我們要建立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國防能力,相信再過10年,隨著我國國防工業和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們國家會誕生世界水平的機床制造商,也將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大國。
參考文獻:
1.《機床與液壓》20041No171995-2005TsinghuaTongfang 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4.《機床數控系統的發展趨勢》黃勇陳子辰浙江大學
5.《中國機械工程》
6.《數控機床及應用》作者:李佳
7.《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01年第30卷第1期
8《機電新產品導報》2005年第12期
9.《瞭望》2007年第37期
10.機械》2007年第34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