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范文

時間:2023-04-08 07:09: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

篇1

“十一五”產業出現拐點

“十一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快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強國的戰略起步期。這期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繼續擴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出現拐點的趨勢逐漸明顯:

從產業規模增長速度來看,增速從“十五”期間平均增長超過35%,到2006~2008年已經分別下降到23.6%、17.9%和12.5%。

從投資來看,投資重點由家用視聽、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等產業鏈下游向電子元件、器件等上游轉移。

從投資主體來看,由外資企業向內資企業轉變。

從企業發展來看,由“引進來”向“走出去”轉型。

“轉型”特征的出現,具有深刻的產業背景,是產業發展到這一歷史階段,產業自身發展規律使然。

長期以來,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有兩股重要力量:一個是國際產業轉移,使得產業投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產能迅速擴大;另一個重要力量就是出口。但是,這種以投資驅動、加工貿易為主體、外向型經濟為特征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帶來了幾個突出問題:第一,外貿依存度過高,易受外部沖擊的影響;第二,核心環節缺失,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產業附加值偏低;第三,資源瓶頸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十二五”要轉變發展方式

展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其發展的關鍵在于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內生增長。促進產業內生增長包括幾方面內容: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自主創新,拓展內需市場。其目的旨在優化產業結構,突破產業鏈核心環節,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增長。

近期,國家也為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在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式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各地方政府必須主動出擊,密切關注國家戰略方向,仔細研究產業發展規律,準確分析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十二五”產業規劃研究與制定,打造“四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即:搶位發展、本位發展、換位發展、定位發展。

搶位發展:

率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際金融危機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發展和消費模式,也深刻改變著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環境。各國正在進行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新形勢下,我國提出要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要在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領域突破核心和關鍵技術。這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是一脈相承的,是中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戰略。

電子信息產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專用電子設備和材料、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下一代網絡、基礎軟件都是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以微電子、光電子和軟件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是新能源產業、物聯網、新材料產業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基礎和核心,信息技術的基礎性和高滲透性也決定了生命科學以及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開發技術與電子信息產業密切相關。

以物聯網為例,基于物聯網與互聯網相融合的信息網絡產業,是這輪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驅動力,也必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引擎之一。

本位發展:

推動兩化融合與產業升級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正式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普遍應用,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資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推動兩化融合,有利于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也為地方政府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振興地方經濟提供了有力抓手。

目前,各地方政府正積極將兩化融合戰略落實到本地優勢工業領域。廣州、上海、重慶、南京、青島、珠江三角洲、呼包鄂烏地區、唐山暨曹妃甸等地區率先成為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這不僅激活了產業存量,同時創造了產業增量,培育出汽車電子、數控機床、醫療電子等新興產業形態。

此外,還有更多城市基于本地傳統產業特色,打造區域特色行業信息化標桿,落實有區域特色的兩化融合,帶動區域傳統產業的持續發展。

換位發展:

承接發達區域的產業轉移

從全球來看,目前正在經歷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第四次重大產業轉移,中國中西部地區成本比較優勢逐步顯現,承接國外、沿海電子信息產業梯度轉移的成效日益顯著,一批重大電子信息產業投資項目已陸續落戶中西部地區。但同時,我國中西部面臨著東南亞、南美等區域的競爭。把握產業轉移趨勢,做好“筑巢引鳳”工作,努力承接發達區域的產業轉移,成為中西部后發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2009年至今,我國已經陸續批復海峽西岸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橫琴島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促進中西部地區崛起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等12個國家級區域建設意見或規劃。眾多區域發展規劃的密集出臺旨在培育更多的區域經濟增長極,推動區域協調、集約式、可持續發展。

定位發展:

確保“十二五”產業規劃落地

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產業規劃時,既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又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和立足于區域比較優勢,科學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和戰略;在科學定位的基礎上,制定激發產業活力的產業政策,落實可操作性強的重大專項,打造服務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確保“十二五”產業規劃落地。

產業政策的制定有兩種主要思路:一是利用核心問題分析法,充分調研本地區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核心問題,分析制約本地區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面向產業發展政策需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二是利用對標比較分析法,學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政策經驗,甄別出對產業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的產業政策。

重大專項的安排,必須圍繞本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定位,明確若干重大戰略產品市場推廣、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或重大工程建設作為重大專項。重大專項的實施,要根據本地區發展需要和實施條件的成熟程度,逐項論證啟動。同時,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發展形勢的變化,對重大專項進行動態調整,分步實施。

篇2

根據《關于報送月度工作總結與計劃的通知》(XX政辦秘〔2017〕X號)要求,現將市經信局2020年9月份工作總結及10月份工作計劃報告如下:

一、9月份工作開展情況

(一)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月份,全市964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占全省比重7.0%,總量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長2.1%,較1-2月提高24.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11位,較1-2月前移5個位次。

2.新增規上企業數:1-8月,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4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9戶,其中,2019年底小升規40戶,2020年項目入規39戶、為去年全年項目入規數2.4倍,居全省第3位。

3.規模以下工業:1-8月,全市182戶規下樣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91億元,同比增長31.0%;規上小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39.8億元,同比下降4.5%。

4.工業及技改投資:1-8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高于全省平均13.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技術改造投資同比下降4.6%,高于全省平均5.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

5.工業稅收。1-8月,全市入庫工業稅收85.0億元、全省第5,同比增長4.1%、全省第2。“十強三十佳”工業企業入庫稅收75.7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十強企業入庫稅收72.3億元,同比增長6.8%(煙廠入庫稅收66.8億元、增長10.9%。

6.工業電量和工業用天然氣。1-8月,全市工業電量3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居全省第9位;其中8月份完成工業用電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1%,居全省第7位。全市工業用天然氣1.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3%。

(二)其他開展重點工作

1.項目調度。堅持重點工業項目調度機制,實行“周分析調度、月督查推進”,向省經信廳報送2020年省億元以上技改項目調度表。印發《XX市2020年1-8月份工業投資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情況通報》,向各縣區通報全市工業投資、技術改造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2.退市進園。赴淮上區開展退市進園項目現場調度,并印發督辦函,督促相關部門和縣區加快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印發《關于落實國家重點工業行業綜合檢查第五督查組關于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將國家和省有關要求反饋至相關部門、縣區和企業,并提出工作要求。

3.資金兌現。牽頭做好2020年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項目申報工作。完成市、縣兩級項目審核管理賬號授權工作。督促各縣區指導企業根據細則要求準備相關材料,及時上傳報審,全市共有210個項目開展網上申報。聯合市財政局召開項目會審會,確定我市推薦項目,并行文上報。召開制造強市政策修訂布置會,啟動制造強市等政策修訂工作。

4.項目監管。推進審計整改工作。按照市審計局對于2019年制造強市等政策的審計意見,配合市財政局對2019年部分項目進行復核,聯合市財政局形成審計整改報告報市審計局。

5.重點提案辦理。參加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并根據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提案的答復材料,起草市委書記在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我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案專題協商會上的發言材料(背景提綱材料)和局領導《關于市委書記領銜的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我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案辦理情況的報告》

6.推進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9月2日-4日,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牽頭,市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配合,在我市高碘地區開展專項督查工作,抽查三縣一區8個水源性高碘村(居)未加碘食鹽供應、食用率及堅持食用未加碘食鹽宣傳情況,9月17日,召開全市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終期評估工作,對各縣區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進行現場審核;9月21-22日,參加全省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終期評估資料復評會,我市推進碘缺乏病及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工作順利通過終期評估。

7.組織參加全市2020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為進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推行文明節約用餐良好風尚,9月23日起,開展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宣傳。我局積極開展相關宣傳活動,通過展板展示、發放宣傳單冊、組織企業參加誠信體系建設培訓等,重點宣傳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XX省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推廣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提振消費信心,共享美好生活。

8.5G發展。1、持續跟蹤推進5G基站建設相關問題處理工作,通報全市5G基站建設情況;2、持續推進5G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已提請自然資源規劃局規委會審議,持續跟蹤5G生態產業園規劃建設進度。

9.規上工業運行監測。高度關注發展不平衡縣區運行情況,督促增加值增速波動較大的縣區,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扭轉不利局面,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企穩回升。1-8月份全市有7個縣區增加值增速較1-7月份明顯加快。

10.關注企業運行。組織全市456戶2019年產值億元以上重點工業企業報送月度產品產銷存、經濟效益指標,及時掌握相關行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遴選10戶重點規模效益大、帶動作用強重點龍頭企業,作為全國重點監測調度工業企業,納入工信部運行監測系統調進行動態監測,強化溝通協調,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面臨問題。

11.“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做好市“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有關工作,會同賽迪智庫,起草制定了XX市“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調研方案,辦理XX市“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政府采購項目資金支出。

12.工業設計大賽籌備。對接省經信廳,做好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準備工作,完成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預算等編制及向政府匯報稿起草工作,并專題向鄭市長、吳市長匯報。與XX經濟報社專題面商確定合作事項內容及費用事宜。提請市政府召開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籌備事宜專題會。啟動XX省第七屆工業設計大賽展覽展示、頒獎儀式及大賽服務承辦技術服務項目招標,組織企業參評中國工業設計獎。

13.爭創玻璃新材料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對接XX玻璃設計院推進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創建,赴省經信廳、工信部就創建方案進行專題匯報,企業法人參股單位擴大至11家,企業參股方案已獲中建材集團同意,目前正在落實企業注冊相關工作。

14.落實、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首版次”:我市2戶企業的2款軟件獲得省首版次軟件認定,做好制造強省政策中首版次軟件涉及兩項獎補政策的申報及審核推薦工作。“首臺套”:已落實省首臺套16臺。“首批次”:我市中建材XX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玻璃熔窯用紅外高輻射節能涂料等4戶企業的4款新材料獲省首批次新材料認定,積極指導企業做好制造強省政策申報工作。

15.加快禹會、龍子湖、XX山等工業集聚區建設。按照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開展2020年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皖經信財務函〔2020〕611號)要求,印發《關于組織做好2020年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通過召開政策宣講會、入企走訪宣傳等方式,提高集聚區企業政策知曉度,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政策支持。

16.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摸排農村光纖接入情況,梳理原因,對賬銷號,確保完成光纖到戶國家標準,保障農村地區網絡正常穩定使用。

17.民營企業家培訓。組織我市50余名優秀企業家學員赴深圳參加《員工價值管理——如何激發內在驅動力和活力》的課程學習;參訪華大基因和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起草2020年XX市優秀企業家培訓工作方案。

18.提高民營經濟對GDP貢獻率。1.組織我市龍子湖區森林一生、中創電子、祥源科技、碳化新材料、大漢機器人、高美福電子等6個項目參加2020年“創客中國”XX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均獲得獎項,創歷年最好成績;2.積極籌備,并于9月21日召開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我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辦理協商會。

19.城區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赴龍子湖區、淮上區調研企業退市進園工作,強化項目調度,強化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進富博化工與雪郎生物合作等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項目建設。指導退市進園企業做好政策申報工作。

20.招商引資。牽頭做好局招商引資“百日攻堅”工作。做好合肥泰禾光電公司、XX公司來XX考察接待工作。完成8月份招商工作總結及報送。赴南京、合肥等地考察招商。

二、2020年10月份工作計劃

(一)主要指標安排

預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左右,全年力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5%。

(二)其他開展重點工作

1.強調度、穩增長。緊盯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工業投資增長12%、技改投資增長10%等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舉措,抓緊補缺補差。進一步加強精準調度,督促各縣區咬緊年度目標,堅持逐月攻堅,加快縮小與全省差距,力爭實現進位。積極會同市統計局,加強監測分析和業務指導,強化向上銜接匯報,積極爭取省統計局更多理解和認可。

2.抓項目、增動能。持續加強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會同縣區服務企業簽約落地。堅持高頻高效調度,對在建工業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管理,及時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盡快開工建設中糧生化燃料乙醇及熱電廠二期項目,推進八一化工新廠區、凱盛新型顯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豐原福泰來聚乳酸、XX眾新科技、寶萊德智能科技等重點項目盡快達產入規。

3.優服務、促升級。充分發揮市降低企業成本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協調作用,加快推動各類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會同各部門、各縣區密切監測重點企業,主動靠前服務,高效利用四送一服、產業聯盟等平臺,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和困難。同時,認真組織開展制造強省專項資金申報工作,支持我市企業爭取更多政策資金,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深入開展產業聯盟系列活動,依托我市聚乳酸新材料產業聯盟,謀劃成立淮河生態經濟帶聚乳酸新材料產業聯盟,加快推動我市聚乳酸產業發展壯大。

4.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協調。各縣區做好1-9月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上報工作,印發工業投資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情況通報。

5.退市進園。開展重點生物化工企業退市進園項目現場調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

6.優秀企業家培訓。啟動2020年度全市優秀企業家培訓工作,制定培訓工作方案。

7.做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XX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培育工作。

8.持續跟蹤有關縣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管道費用問題限期解決,對接住建局協調推進將弱電改造費用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預算。

9.5G發展。做好省支持5G政策項目申報準備工作,謀劃出臺市級5G政策的實施細則;3、跟蹤做好《XX市5G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上規委會審議有關工作;4、持續推動全市5G基站建設情況通報有關問題的協調解決;

10.申報信息消費示范城市。持續推動申報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做好合同簽訂等后續工作,及時通過省廳上報我市方案。做好省、市“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有關工作,積極對接賽迪智庫,做好規劃調研、座談等資料梳理,形成“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初步編制思路。

11.招商引資。做好局招商引資“百日攻堅”工作,牽頭做好軍民融合產業招商工作。

篇3

  一、強化規劃引領,注重頂層設計

1.加快“十四五”標準體系建設。按照國家戰略規劃和汽車專項規劃要求,完成汽車行業“十四五”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建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十四五”標準體系,并明確分階段具體建設目標。

2.完善汽車標準化工作路線圖。《中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路線圖》(第三版),并做好宣貫和實施工作;結合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情況,啟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標準制定路線圖(第二版)修訂工作。

3.研究建立汽車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貫徹落實國家智能制造總體建設規劃部署,構建涵蓋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細分應用等具體領域的汽車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二、聚焦重點領域,優化標準供給

(一)加快戰略性新興領域汽車標準研制

1.新能源汽車領域。強化電動汽車安全保障,開展電動汽車整車、動力電池及換電等安全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推動傳導充電安全要求、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標準實施。注重電動汽車整車綜合性能提升,加快電動汽車動力性、遠程服務與管理、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等標準制修訂。聚焦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使用環節,推動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能耗及續駛里程、低溫冷啟動、動力性能、車載氫系統、加氫槍等標準制修訂。加快關鍵部件創新突破,開展動力蓄電池、超級電容器、驅動電機系統、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模塊等標準制修訂。支撐換電模式創新發展,推動換電車輛車載換電系統互換性、換電通用平臺、換電電池包及其附件、電池包與車輛和換電站通信等標準預研。支撐電動汽車綠色發展,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可梯次利用設計指南等標準預研,完成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標準制定。

2.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適應新技術發展趨勢,加快推進整車信息安全、軟件升級、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立項和制定工作;強化基礎性標準支撐,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術語定義推薦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啟動并持續推進信息安全工程、操作系統等基礎類標準制定工作;緊跟行業技術應用情況,完成駕駛員注意力監測、車門開啟提醒等輔助駕駛系統的審查和報批工作,推動組合駕駛輔助、自動泊車等重點功能標準制定工作;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加快自動駕駛應用功能要求和場地、道路試驗方法等標準的制定出臺,研究港口、配送等特定應用需求相關標準;針對自動駕駛功能使用差異性,開展自動駕駛功能產品說明書、自動駕駛使用者培訓等方面的標準化需求探索與研究。

3.汽車電子領域。重點推進車載事故緊急呼叫、車載衛星定位系統、免提通話及語音交互等標準的立項及研制工作,加快無線通信終端、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主/被動紅外探測系統等關鍵通信及感知部件標準的制修訂進程,深入開展車用芯片、車用存儲器、車用傳感器等核心半導體和元器件標準研究;統籌推進基礎通用類電磁兼容標準制修訂工作,啟動電磁兼容性要求和試驗方法、整車天線系統性能評價等標準的制修訂預研;有序推進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功能安全審核評估方法、ASIL等級確定方法等基礎支撐類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加快車載以太網標準體系建設及標準項目研究工作;開展電驅動系統車規環境評價、48V供電系統電氣要求等國際標準轉化工作。

(二)持續完善傳統汽車與基礎領域標準

4.汽車節能領域。啟動下一階段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標準、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限值標準的預研及立項;持續推進輕型、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的修訂,完成重型商用車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和續駛里程試驗方法標準的審查和報批;開展高效電機、停缸技術等乘用車循環外技術裝置評價方法標準的預研;完成輕型汽柴油車、可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能源消耗量標識標準的制定。

5.傳統整車領域。協調推進整車定義、分類相關標準研究,完成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標準修訂。對標國際標準相關要求,組織開展整車性能測試、參數測量、駕乘操控舒適性等標準預研。立足汽車車外噪聲污染控制,積極推進整車異響、主動降噪、倒車提示音等標準研究。圍繞貨運設備和運輸模式轉型發展,修訂完善半掛車、主掛連接互換性等相關標準。加強高壓壓縮天然氣汽車(CNGV)標準研究,做好相關標準制修訂。

6.汽車安全領域。重點開展行人保護、汽車前后端保護、乘用車頂部抗壓強度、側面碰撞保護、后碰撞安全要求、安全帶和約束系統、兒童約束系統、外部凸出物、客/校車座椅強度等整車及零部件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完善,推進被動安全標準要求升級。開展駕駛員前方視野、防盜裝置、乘用車外部防護、車輛事故救援指南等標準預研及制修訂,提升一般安全標準要求。聚焦行業痛點和管理需要,推動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標準評估修訂,開展牽引車和汽車列車匹配性相關標準預研,穩步推進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安全標準修訂,加快乘用車制動系統標準修訂,開展懸架V形推力桿、高度控制閥、乘用車空氣懸架等關鍵部件標準研究。

(三)開展綠色低碳及智能制造相關標準研究

7.綠色低碳領域。完善汽車生產過程清潔化、生命周期能源低碳化、產品設計綠色化標準子體系,汽車再制造及再利用標準子體系,車用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標準子體系,開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核算辦法系列標準的研究,推動汽車清潔化生產和使用。

8.智能制造領域。以推進智能化技術在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深度應用為重點,研究制定汽車行業智能制造領域的術語和定義、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要求、汽車行業標識應用指南等基礎標準,以及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新能源汽車數字化車間、汽車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管理要求等關鍵技術相關標準;考慮標準化工廠和數字化工廠建設需求,開展數據采集流轉和分析、生產工藝及工序、虛擬仿真、數字化系統、規模化定制等相關標準研究。

(四)研究制定摩托車領域技術標準

9.摩托車領域。根據摩托車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及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摩托車聯網及電子防盜相關標準研究;完善摩托車輪轂電機標準體系,開展高速電機系統標準研制;加快電動摩托車與外部電源傳導連接安全要求標準制定立項;組織電動摩托車充換電系統系列標準研究。

  三、深化國際合作,加強標準法規協調

1.發揮多雙邊合作機制作用。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多雙邊合作機制平臺,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組織標準化路線圖合作研究,共同提出國際標準法規提案,聯合開展相關測試驗證活動。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通過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組建專家組、開展系列培訓等方式,促進國內外標準化機構間的對話合作,積極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篇4

關鍵詞:鄉村振興;林下經濟;對策;遼寧

一、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遼寧省出臺了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文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基礎產業的林業,即是實現生態宜居的主體,也是實現農業現代的主要載體。本文通過對遼寧林下經濟發展特點的分析,探討如何在鄉村戰略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林下經濟的效益。

二、遼寧林下經濟特點及效益分析

(一)遼寧發展林下經濟的背景。在集體林權制度發生改革后,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通過對林下土地的種植、養殖等進行立體復合經營,從而實現農、林、牧等各業的共同發展,在不砍伐樹林的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林下經濟是促進森林覆蓋率、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集體林權改革和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1]。遼寧通過退耕還林政策的推進和幾年來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森林的生態效益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也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從東北地區的角度看,近幾年來的林間養鹿、林下參藥、林間種蛙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2011年僅松江河地區在林業方面收益達8.65億元,而林下經濟的收益占到了總收益的2/3。東北地區盛產的黑木耳、人參、松茸等都可以林下種植。從全國的角度看,大多數研究和調研表明,發展林下種養增收增效是顯著的:寇祥明等的研究結果顯示,發展林間套種牧草和養鵝的循環農業模式比稻麥輪作模式增收2.8倍;丁大俊等認為發展林下養禽經濟效益顯著,還能修復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周乃富的研究也認為林下養雞能有效改善土層養分;吳寶成等對比了低樹齡楊樹套種中藥細柱五加和露地栽培細柱五加的根冠農藝性狀和根皮產量,發現套種的細柱五加的農藝性狀和根皮產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丁晶晶等研究結果表明,楊樹林下種植雪菜可使農戶每公頃林地年增收純收益4.6萬元;陳州調研發現,林茶間種,除了林木的收益外,茶葉的采摘期可延長8-9天,單位面積產量提高8%,茶園平均每畝增收500元左右。可見,發展林下經濟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效益。(三)遼寧地區發展林下經濟成功案例。遼寧位于環渤海和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東北地區唯一沿海、沿江、沿邊省份,擁有出海大通道,“一帶一路”的重要建設節點,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在集體林權體制改革過程中,遼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截止至2018年,遼寧林業用地面積為735.92萬hm2,森林面積為571.83hm2,森林覆蓋率達39.24%。遼寧的氣候、水源、地形和土壤條件適宜食用菌、果菜、藥材等林下經濟作物的發展。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遼寧看到了發展林下經濟的前景,在各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全省林下經濟開發面積達143.33萬hm2,林間養殖動物馴養存欄量達5000萬頭(只),建設了中藥材、食用菌培育基地和野生動物馴養示范基地,成立了建昌核桃、朝陽杏棗、鐵嶺平榛、丹東日本栗、撫順平歐雜交榛、桓仁林蛙、西豐梅花鹿等一批特色產業企業,建立了與林下經濟有關的專業合作社近千個[2]。截至2018年,以林蛙馴養繁殖為主營項目的遼東地區實現林蛙年產量2億余只,年效益達13億元。以林下飼養河蟹為主營項目的盤錦年產河蟹7.2萬噸,年效益36億元。截至目前,我省已經開發的并獲得收益的林下資源有林下人參、細辛、刺五加、玉竹、五味子、龍膽草等藥材;榛子、南果梨、薄皮核桃等干果(水果);平菇、香菇、滑子蘑、木耳等食用菌;刺龍牙、大葉芹、龍須菜、蒲公英、蕨菜、猴腿蹄蓋蕨、水芹菜等山野菜;林蛙、狍子、野豬、梅花鹿、鵝、雞等動物;青山溝、鳳凰山、關門山、醫巫閭山等森林旅游資源,逐漸形成了遼東森林食品、藥材、旅游為主要發展項目,遼西林藥和林下種養的產業發展格局。(四)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林下經濟的瓶頸。遼寧林下經濟發展的基礎雄厚,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近兩年來遼寧林下經濟的增速趨向緩慢,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林下經濟開發不單追求森林資源的開發,而是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打造林下立體經濟和多功能文化體驗,實現森林康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目前,全省建立的多種經營體協同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足,還需大力挖掘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遼寧林下經濟新的增長。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遼寧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

(一)建立新型林下經濟經營主體。鄉村振興既要實現產業振興,也要實現生態宜居,發展林下經濟是林區經濟轉型的發展方向。實現林下經濟高產優質,就要形成采、收、產、銷的完整經營體系,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構建多種經營主體協同發展的新型林下經濟經營主體至關重要。根據遼寧省林下經濟發展現狀,以市場為導向,對政府、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經營主體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布局,形成功能穩定且各發展相關主體之間互促互進的發展模式。1.加強龍頭企業對其他經營體的帶動與合作。龍頭企業作為林下經濟經營的骨干,能夠保證林下經營產品的供應穩定,因此要積極進行林下新產品的研發,在深加工、產品產業鏈條、連鎖經營等方面尋找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積極開發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不斷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品種,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龍頭企業將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推廣給一些中小企業、個體、合作社、家庭林場等其他經營體,這些經營體通過服務于龍頭企業提供其所需的產品[3],進而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各經營體間要相互合作,協同發展,形采、收、產、銷的良性的互動,共同推動遼寧省林下經濟的發展。2.拓展林下經濟產業鏈條。形成林下經濟產業鏈條是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資源、客戶、終端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培養一些規模化的企業為龍頭企業,加強龍頭企業與林農的有效合作,向林農宣傳并推廣好現代林下經濟與傳統林業經濟的區別,加深對林下經濟的理解[4],提高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識,不斷加強龍頭企業基地與林農間的聯系,優化關聯產業的布局,實現林下經濟的有效發展和管理。3.加強科技研發和金融機構扶持。科技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發展林下經濟也不例外。政府要扶持龍頭企業的科技研發力度,積極建立企業、農戶、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空間,探尋適合該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龍頭企業也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利用科技的力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產品的精深加工。遼寧的林下經濟基礎雄厚,應面向高校推廣林下經濟項目,引領科研機構為企業和林農提供科技支持、做好新產品的研發推廣、指導林農科學生產經營[5],同時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龍頭企業搭建與高校的聯合實踐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林下經濟中實現科研成果的市場化轉化。政府也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通過推出金融產品、靈活貸款方式等渠道[6],增加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緩解企業、林農發展林下經濟資金短缺的困難。4.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政府部門通過完善行政行為,比如統一管理或者削減林業稅費、補貼種植費等舉措來促進林農主動發展林下經濟;通過與林業協會的對接,發揮林業協會在行業間的推動作用,幫助經營主體實現市場化信息服務一體化,打造林下經濟產品的品牌效益,提高消費者對林下經濟產品的認可度。(二)實現林區的可持續發展。林下經濟發展不可人云亦云,當地應根據自身的生態環境因素和生產生活特點找到適合本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循序推進,以地區整體經濟布局為出發點,做到不過度開采,不浪費資源[7]。遼寧已經形成了林下經濟發展的區塊產業,對于處在發展瓶頸上的項目,也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新的突破點。林木都有正常的生長周期,而森林資源自身的生長恢復速度較慢,開發利用森林資源要加強后備資源的培育和引種,保證原材料的供給;而對于林下經濟而言,隨著林木的生長和森林微生態的改變,可選擇的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及經營模式都應當隨之調整,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無法實現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探尋適宜的土壤環境和林木生長條件,特別是龍頭企業要準確把握可發展的林下種養殖品種和種養模式。科研部門要指導企業、合作社、林農在瓜果蔬菜、牧草牲畜等復合模式經營中應注意的問題[8],比如品種的選擇、樹種的間距、作物的管理等。(三)加強“智慧林業”在林下經濟發展的應用。2016年國家林業局編制完成了《“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互聯網+”林業模式在林下經濟上得到了有效應用。“互聯網+”林業主要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量子通信技術為支撐,以網格化、數據化、物聯化的形式,實現林業的多元管理和資源的精準共享[9]。而“互聯網+”林業就是以“智慧林業”為發展方向和目標。“智慧林業”的應用,使得林業發展的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形成統一的、一體化的、互動的運行模式,林業建設得到了更加科學的規劃,林業經營得到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林下經濟模式選擇得到了更加精準的分析,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產業發展的協同推進。與此同時,“智慧林業”也為林下種養殖產品廣開銷路。隨著人們對綠色產品的渴求,林下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利用互聯網平臺和農村電商將優質的林下產品向全國人民推介,企業發展、林農的收益得到了保證。“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是重中之重,更需要發揮“智慧林業”的作用,使林下經濟發展更精準,更貼近人們的需求。(四)打造森林旅游與康養產業發展。森林康養即開發利用森林資源,開展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遼寧開發了很多森林旅游資源,拉動了地區經濟的增長。隨著生態的恢復和森林覆蓋率的提高,更多地區的森林公園和濕地保護區因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具備了康養要素條件。一些鄉鎮依托鄉村振興的有利政策,自主開發一些短期旅游項目,一方面讓游客在參與體驗生產的同時放松了身心,另一方面家庭林場在當地完成了林下產品銷售,降低了運輸和銷售成本[10]。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有效推動了林業供給側改革,在發展森林旅游的同時,也要加快培養森林康養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宣傳森林康養知識,開發森林經濟的體驗模式。森林康養專業人員將自然科學知識傳播給游客,讓游客的農林知識在森林康養產業中得到普及。大力開發人們追求的“森林療養院”“森林瑜伽館”等創意休閑模式,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產品,將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山林文化傳播出去[11],不斷豐富森林康養的文化內涵,使森林資源、生態環境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深度結合。

四、結語

林下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潛力,有投入少、回報大的優點,可以成為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經濟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社會、市場、人們對生活需求品質的改變而不斷地調整。政府應出臺更多政策扶持林下經濟發展,尤其是各經營體之間更應融合協同發展,加大林下經濟的集約化模式。在鄉村振興發展背景下,要因地制宜規劃好各地區的發展目標和特色發展模式,不斷推進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鄉村的產業發展更加興盛,生態環境更加美好,人民的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陳鵬.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中國林業經濟,2017(2):77-78.

[2]李載棟.建設生態遼寧促進綠色發展——遼寧林業發展思考.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6):56.

[3]車曉芳.基于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視角的遼寧林下經濟發展.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0,11(6):73-75.

[4]張彤,劉笑冰.國內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林業經濟,2018,11(6):32-34.

[5]楊曉剛.發展林下經濟拉動林農致富增收“新引擎”.內蒙古林業,2020,11:9-10.

[6]周健培.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南方農業,2017,11(17):53-54.

[7]萬麗萍.試析我國生態林業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現代園藝,2019(24):163-164.

[8]王強盛,楊娟,祁明華,倪雪穎,夏萌霜,李鈺.幾種作物種植模式在林下套種的實際產量和效益評價.江蘇農業科學,2019,47(4):120-122.

[9]王建武.“智慧林業”在森林資源管控中的應用和思考.園林生態,2018(11):88.

[10]鐘春艷,張斌,孫素芬.生態保護為主的區域鄉村振興模式與路徑——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為例.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0,48(10):55-60.

篇5

JOJO是一條動畫狗,它將在奧運期間向德國的電視觀眾介紹北京的見聞。幾周之前,它還只是德國電視臺委托給河北大學億萬泰動漫實訓基地的一個制作訂單,但現在它“活了”,帶著河北動漫產業的新生與狂想,與這個產業一起,期待著這個嶄新的世界。

“不去做,什么都沒有”

直到今天,郭乃杰仍然記得香港環球數碼公司總經理陳征3年前說過的一句話:“中國動漫產業實際上落后于發達國家只是兩年的時間”。當她帶著一臉倦容,興致勃勃地向我們講述陳征的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她其實是在鞭策自己: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你可以趕上甚至超越“他們”!

郭乃杰是石家莊市動漫協會的會長,3年來,石家莊的國際動漫節辦得風生水起,一屆比一屆規模更大、想法更多,政府的投入和民間的熱情,也伴隨著理解的加深逐漸加大,“動漫”隱隱已成為石家莊嶄新的城市標識之一。

3年前,剛剛從杭州動漫節歸來的郭乃杰,準備在石家莊也辦一個展覽,她說當時其實連她自己心里也沒底,但第一屆辦完,二十幾萬的游客,幾十萬的門票收入,一下堅定了她的信心:我們可以做得不好,但不能不做;不去做,就什么都沒有!

今天的石家莊國際動漫節,早已超脫出“展會”的概念,成為了一個大平臺――“首先是技術交流的平臺”,郭乃杰說,國外有很多技術高我們一籌,但石家莊也在發展,像現在我們有的公司做出來的東西就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其次是政府與企業溝通的平臺”,郭乃杰說,協會有這樣的優勢,可以把企業的意見匯總后通過我們這個橋梁提交給政府進行決策。“第三是貿易的平臺,我們坐擁北方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場,完全可以通過這個渠道把動漫的相關衍生品流通出去,像去年的第二屆動漫節,我們就把太和電子城和新華集貿市場引進來,它們還專門搞了動漫一條街,投入二三百萬來做這件事……”

將中小企業“打包”,向他們提供政策、資金和渠道的服務;建立石家莊國際動漫節的公共策劃平臺,建立石家莊動漫產業的人才庫、素材庫……可做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卻令人興奮――“今年的動漫節我們要凸顯大動漫的概念,把它做成品牌,做到全國去!”郭乃杰說。

“邁過門檻就能掙大錢”

“這個行業是有門檻的,它需要先出精品;在出精品以前全是投入,精品以后全是收益。”河北瑪雅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靜宇“看好”動漫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這讓他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有著強烈的敏感。“開發《虹貓藍兔七俠傳》的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一家龍頭企業,他們打算今年在全國開2000家連鎖店,銷售動漫相關衍生品――這是個什么概念?這就像一條遍布全國的大動脈,血管里流的都是宏夢的血!”

李靜宇說,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的動畫片產于中國,我們有很多有實力的公司,一邊制作,一邊做原創,他們都在等,等產業鏈形成的那一天。“現在很多省市都在拉企業、出政策,我們河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李靜宇為我們舉了一個蕪湖的例子,當地辟出1000畝地,讓房地產商用盈利投入動漫產業,“動漫企業中期可以期望風險投資,但在發展期,憑自己的力量出精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李靜宇說,動漫產業想要跨過這道關鍵的門檻,需要政府的扶持。

“瑪雅”目前正在制作的一部動畫片《豆丁的快樂生活》即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但李靜宇“寧愿把它賣出去”。“不賣,我可以獲得市場經驗;賣了我可以獲得資金”。李靜宇說,為了維持正常的運轉,公司有時不得不接一些廣告類的“零活”。談到這里,李靜宇多少感覺有些無奈和惋惜,“這可都是這些動漫人最好的時候”。

石家莊:“打造全國一流的動漫強市”

“石家莊的動漫產業,起步雖晚,但發展很快。”在圖書大廈11層的石家莊動漫產業基地管理辦公室,分管動漫產業的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周衛中這樣告訴我們。周衛中說,目前全市各類動漫和動漫相關的企業有2000多家,純粹的動漫公司30多個,有30多個院校開設了動漫專業,在校生7000多人。在全國來講,石家莊的研發不占優勢,制作水平全國一流。

周衛中說,2005年石家莊的動畫制作能力在8000分鐘左右,而全國的這一數字是20萬。

石家莊動漫產業規模雖然不大,但門類很全,各個領域都有值得驕傲的佼佼者。漫畫圖書類,袁偉江的作品《豌豆笑傳》、《豌豆新傳》已銷售150萬冊,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鼎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游戲通用引擎“鸚鵡螺”,極大縮短了游戲產品開發周期,填補了國內空白;河北岳森影視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的作品《尋找古格王國》,榮獲河北青年文化建設獎和團中央第九屆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動漫基地在今年1月在蘇州召開的2007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上,被新聞出版總署和信息產業部授予2007年度中國優秀產業園區……

周衛中說,石家莊動漫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一個是區位優勢明顯,北京、太原、鄭州、濟南都將納入一小時經濟圈;其次人力成本低廉,第三,燕趙文化是動漫原創的豐富資源;第四,民間有很強的愿望。目前石家莊動漫專業的在校生在全國占第二位,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最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動漫產業的發展,2007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牌石家莊成為“國家動漫產業基地”,隨即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5位副市級領導任副組長的石家莊動漫領導小組,下發了動漫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制定了有關的優惠政策。“雖然我們起步較晚,但仍然有信心將石家莊打造成為一個帶動河北、輻射華北、全國一流的動漫強市!”

保定:產學研一體的動漫格局

河北大學億萬泰動漫實訓基地就在河北大學新校區的里邊,這里也是文化部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的所在。我們去的時候,基地的工作人員趙淑婷正帶領著她的項目小組對即將播出的動畫片《戊鼠鬧花燈》進行最后的修改,陪同的戎寧教授告訴我們,做出這部13集的動畫片,她們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

采用更為先進的軟件技術,“無紙動畫”已經在這里成為可能,不僅僅因為拋棄了卡步箱和定位尺,更極大節約了人力成本。戎寧教授說,傳統的動漫企業可能需要上百人甚至更多,但我們只要二十幾個人就夠了。

趙艷萍正在做一個片中的3D場景,她是河北大學動漫專業的研究生,平時也帶學生。她說,把實踐中的一些經驗告訴學生,能讓他們更快地成長,提高適應市場的能力。

戎寧教授說,隨著動漫制作技術的不斷更新,這個產業還是更需要擁有理論知識的實用人才,而非簡單的制做工人。保定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由高校和企業聯合對項目進行研發,可以說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高校動漫專業的發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巨大的作用。

戎寧教授為我們演示了基地制作并播出的許多動畫節目,還展示了一套由學生自己開發的建模軟件。他說,過去大家對保定動漫只重制作的看法實際上走進了誤區,依托河北大學的人才優勢,保定動漫的原創力量已經不可忽視。

或許正是基于這種產學研一體的動漫產業發展格局,保定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的建設構想顯得十分宏大。據基地的項目負責人趙永新介紹,2006年韓國福樂影像株式會社介入后,這里已經在概念上擴展為一個集動漫、游戲、影像、IT慶典、演出、觀光、專業人才培養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2007年8月,由“福樂”、 河北大學、河北億萬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保定市北市區政府,共同簽約,聯手打造“亞洲影像IT觀光都市”項目。預計項目占地4000畝,總投資60億人民幣,分2期開發,1期規劃1500畝,實批466畝,計劃投資10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動漫科技大廈,開發中心等。目前,這個項目已經通過省發改委的專家論證,列入保定市“十一五”發展規劃,進入了實質開發階段。

動漫園區 :產業的入口

伴隨著石家莊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和保定動漫產業基地的率先規劃和建設,河北動漫產業全面發展的腳步正在日益迫近,而各地動漫園區的建設,無疑便是整合動漫資源,加速產業發展的一個強烈信號。

據石家莊動漫產業園主任趙慶華介紹,當初建立產業園,只是想培育本土品牌,扶持龍頭企業,但在實際運行中卻發現,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加速動漫企業發展的公共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可以整合動漫資源,使眾多中小企業聯合在一起,提高運營水平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產業園爭取資金、爭取政策、爭取項目。趙慶華說,比如今年的一個重點,就是由產業園出資,購買一批大型動漫制作設備,為入駐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

在保定動漫產業園,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的呂瑞林老師告訴我們,目前雖然只有十四五家入駐企業,但一個是氣氛非常好,另一個就是與市場的銜接更為密切了。“比如我們學校,就在和企業聯合辦學,我們學校負責基礎課,企業的一些工作人員直接過來就給我們上課,一些現在流行的、應用比較多的軟件操作直接就由他們傳授。三年制的課程,到第3年就直接到企業實習了。”

北戴河則拿出十幾處民國時期的老別墅,搞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提供給公司無條件進駐,已經有“幾家比較頂尖的”進去了,準備在產業園有規模后再掛牌――正是通過這一個個的產業園,中小企業密集的動漫企業,找到了產業的入口,他們的眼界更為開闊,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也看到了更大的市場。

保定的中科帷幄公司目前正在制作一部90分鐘的動畫片,向國慶獻禮,是2008年經國家審批的第一部動畫片;石家莊深度動畫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游戲插件能為游戲人物添加表情,得到國內外各大游戲制作商的密切關注……

篇6

關鍵詞:新時代;民間投資;營商環境;益陽市

改革開放40年以來,益陽市民間投資穩步增長取得可喜的成就,民間投資總量不斷增加,逐步跨上新臺階,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就業、繁榮城鄉市場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力量。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應對疫情不利影響常態化的一年,更是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年。需要發揮投資的拉動效應,牢牢把握新一輪民間投資的機遇,多渠道、全領域積極激發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不斷鞏固我市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

一、投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一)民間投資總量逐年增加

益陽市貫徹落實黨中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文件精神,聚精會神做好民間投資工作,全市民間投資快速增長,總量不斷擴大。2014年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787.3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030.6億元)的53.7%;2018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166.2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654.4億元)的70.5%。2019年全市民間投資增速12.3%,占全部投資比重為60.4%,比2019年提升2.4個百分點。2020年緊緊扭住重點項目建設“牛鼻子”,落實省“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部署,持續開展中心城區重點產業項目觀摩活動、“奮戰一百天,實現雙過半”競賽等活動,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民間投資增長0.9%,成為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民間投資領域逐漸拓寬

從投資行業看,民間投資領域不斷拓寬,逐步由非生產性投資向生產性投資轉變,由單一的住宅建設向批發零售、餐飲、生物醫藥、新材料、房地產等多領域發展,且逐步滲透到交通運輸、電力生產、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等行業。一方面,制造業占比較高,成為投資的主戰場。深入實施產業興市戰略,將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制造業,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過40%。例如,艾華二期、宇晶機器二期、三一中陽攤鋪機、新興鑄件等項目穩步推進。另一方面,聚焦改善民生,康養、文旅等投資成為熱點。為提升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引進民間資本進入文旅產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云臺山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桃花江旅游度假區、南洞庭湖濕地公園等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紅楓大道、茶鄉花海等網紅打卡地聲名遠播,旅游市場潛力不斷釋放。

(三)民間投資環境逐漸改善

首先,提升政務審批效能。加快推進放管服、行政審批、商事制度等重點改革,不斷提升政府的行政審批效能。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一體化平臺試運行,企業和群眾辦事申報材料、辦理時限大幅縮減,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其次,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并實施《益陽市營商環境大優化行動方案》,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完善落實措施,清理涉及營商環境文件129個,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第三,改進工作作風。切實加大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等易發多發腐敗問題防控力度,堅決鏟除滋生腐敗土壤,壓縮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心齊氣順的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四)民間投資貢獻較為突出

民營經濟介入的領域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從業人員技術水平要求相對較低,吸納了大量的進城務工農民和外來打工者,在增加就業方面,民營企業具有自身的優勢。2014年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人數11.4萬人,占就業人數總數(18.3萬人)的61.9%,2018年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人數13.6萬人,占比達到75.55%。民間投資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在利稅貢獻方面,在全市利稅總額占比一直在60%以上。

二、民間投資領域存在的主要短板和問題

(一)營商環境不優,影響民間投資信心

首先,政務服務的效率水平偏低。相關職能部門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不強,主觀上存在“坐、等、觀望”等思想,“慢作為”的現象依舊十分普遍,企業辦事仍然需要“多次跑、來回跑”。其次,政務審批透明度相對不足。政務審批服務中心“一站式”受理做到了,但是權力沒有真正放下來,不少審批事項只是換個名目,審批過程中“吃拿卡要”依舊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導致企業辦小事、報項目還是要跑多個部門、蓋多個章,耗費企業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延誤了市場機遇。例如,桃江縣郭家洲夕陽美老年公寓建設項目2017年3月開工,計劃2018年初開業,由于消防報建等方面缺乏指導,導致項目建設嚴重滯后。第三,市場信用法治體系待完善。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誠信度不高,招商獎勵或支持等政策兌現不到位,嚴重影響政府信用度和招商引資滿意度。例如,轄區縣的水井巷炒貨整體搬遷項目已繳納土地定金50萬元,按照合同約定縣政府應該于2019年3月底前為其配置用地并完成三通一平,但是選址地塊的征地拆遷工作到2019年8月才完成。

(二)投資項目少,壓縮民間投資空間

首先,發展水平落后,優勢產業不顯。由于經濟發展起步晚,發展水平跟省內相比,經濟綜合實力不強,主要經濟指標全省排名靠后。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板塊的岳陽相比,經濟實力相差懸殊,2020年益陽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分別只有岳陽的50.0%、37.1%。其次,發展重點不明,支柱產業不強。本土大型連鎖超市、大型批零龍頭企業和大型品牌企業少,特別是支撐社零平穩增長的年營業額過十億的樣本企業鳳毛麟角。市場主體培育不夠,2019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業”申報新增35家,增長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比增速排名第一的邵陽市少141家,總量全省排名第十位。第三,環保政策趨緊,發展要求趨嚴。根據《洞庭湖區造紙企業引導退出實施方案》要求2018年洞庭湖地區堅決退出制漿產能和落后造紙產能,2019年全面退出造紙產能,益陽共有制漿造紙企業26家,是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的主戰場,造紙產業幾乎萎縮。

(三)政策引導不強,降低民間投資意愿

首先,知曉率不高,政策效果打折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未有效得到解決,相關部門政策法規宣傳不夠扎實深入,對民營經濟政策的送達力度不夠,導致民營企業在相關優惠政策上不知曉、不熟悉。例如,關于減輕企業負擔、減稅降費等優惠扶持政策,企業家們普遍反映企業“有沒有”“能不能”“該不該”享受不是很清楚。其次,執行力不佳,企業獲得感不強。國家、省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稅收、用地、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落實中仍存在“上熱中溫下冷”現象。第三,普惠性不足,本土企業難發展。重視招商引資工作,過多的關注外來企業來益陽發展,而對益陽本土企業扶持發展力度則不夠,很多優惠政策本土企業難以一視同仁的享受,嚴重挫傷益陽本土企業家發展的積極性。

(四)要素保障不足,壓縮民間投資規模

首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水平低。銀行大量資金沉淀,沒有充分發揮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2019年益陽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068.5億元,僅占全省貸款余額(36460.5億元)的2.93%,存貸比55.34%,低于湖南存貸比(74.41%)19.07個百分點。其次,工業園區制約較多。園區公共交通不便,市政管網、污水管網不能及時接入項目場地,影響項目進度。例如,衡龍新區自來水加壓站一直未實質性開工,園區供水困難,同時雙回路電源未到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第三,企業用工供需緊張。產業發展用工缺口大,出現普通用工資源不足、技術人才引進困難、培養人才難留住、優秀管理銷售人才缺乏的現象。第四,工業用地指標偏少。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嚴重不足,8個區(縣)普遍反映用地缺口大。

(五)自身素質不高,影響民間投資水平

首先,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一些民營企業家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滿”思想,喪失了在初創時期的創業精神,對現代市場營銷、資本市場運營研究掌握不深不透,發展自信缺失,發展后勁和活力不強,缺乏現代企業家精神。第二,內部管理制度不科學。作坊式、家庭式管理根深蒂固,現代企業制度不規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投資決策上主要憑借經營者的個人經驗,局限性較大。部分民營企業家難以跟上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對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變化應對滯后,思維觀念等固化,仍然按照老一套出牌。第三,產業結構層次相對偏低。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能力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產業鏈條短,缺乏能夠真正支撐市域經濟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大型企業。例如,2019年全市251個市級重點項目中,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項目只有19個,年計劃投資超過2億元的項目只有66個。

三、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建議

(一)增加民間投資項目,破解“無處投”難題

首先,打造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縣一特”產業發展,打造“131千億級產業”工程。以益陽高新技術船舶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益陽特種裝備產業基地為載體,著力培育亞光科技、資江機等軍民融合骨干企業,推動軍民產業深度融合、互促發展。以沅江市船舶制造產業、安化縣黑茶產業遴選為第二批和第三批全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為契機,加快益陽特色產業發展。其次,做好項目引進儲備工作。抓住國家推動中部崛起、開發建設長江經濟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加強與國家部委溝通銜接,瞄準中央各類資金支持重點和方向,做好重大項目的引進工作。第三,建立項目推介長效機制。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重點領域項目庫,篩選出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回報明確的產業項目,加快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民間投資推介項目長效機制。

(二)優化營商環境,破解“不敢投”難題

首先,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壓減辦事流程和環節,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打通“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后一公里”,加快建立部門間信息交互共享機制,真正變“企業跑”為“數據跑”,著力提升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效率。其次,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健全市縣(區)兩級主要黨政領導干部與民營企業結對聯系制度,建立常態化、制度化政企溝通機制。開展政策落實、金融服務、減稅降費、營商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第三,營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持續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堅決懲治隨意干預企業依法經營活動行為,讓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放心投資、安心發展、舒心生活。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廣大干部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新作為,把考核重心放在促進民間投資成效上。第四,加快推進園區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工業園區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切實解決職工就醫、子女上學等與職工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

(三)加大政策扶持,破解“不愿投”難題

首先,政策制定精準發力。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調性,深挖政策含金量,細化、量化政策措施。例如,高度重視本土企業發展,加強對本土企業發展狀況的調查研究,制定本土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鼓勵、支持有發展潛力的本土企業向集團方向發展,進一步推動帶有“益陽基因”的企業上市。其次,政策宣傳全面覆蓋。全面收集梳理國家、省、市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規定,權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單,拓寬宣傳申報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曉度,真正讓民營企業家感受到政策的溫度和力度。第三,政策落實便捷高效。針對中央、省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民間投資的政策,制定相關配套舉措,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加快政策兌現速度,充分發揮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激勵作用,讓民營企業從優惠政策中增強獲得感。

(四)強化要素保障,破解“無力投”難題

首先,保資金。搭建全市統一的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加強數據挖掘、信息服務,做好銀行、企業對接工作,將平臺打造成集企業、銀行、保險、事務所等為一體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定期召開政銀企座談會,增進銀行對企業的了解和支持。盡快成立益陽市工業發展引導基金,支持中小企業成長。其次,保用地。強化自然資源與規劃局職責,按照“爭取一批、盤活一批、增補一批、調劑一批、交易一批”的思路,做好增減掛鉤和占補平衡,確保用地需求。同時開展對“僵尸企業”、閑置土地以及違規變更土地用途的專項清理,加大依法處置力度,積極盤活園區土地、廠房等資源。加強與省自然資源與規劃廳對接聯系,爭取用地指標向益陽傾斜。第三,保人才。制定“益陽市(縣)技能人才培育三/五年行動計劃”,培養一支適應產業升級的技能人才隊伍。要出臺更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

(五)提升綜合素質,破解“不會投”難題

首先,加強黨委政府政治關懷。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家在依法執政、參政議政、民主執政的重要力量,發揮民營企業家在發展益陽實體經濟、帶動社會就業等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各級政協、人大要擴大優秀民營企業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治安排的職數,擴大優秀民營企業突出人才納入“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等評選獎勵范疇,讓民營企業家真正感受到在政治上有地位。其次,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通過優秀企業家的評比和選拔,樹立一批民營企業家優秀典型,讓企業家精神融入益陽社會經濟發展。第三,提升企業家的投資水平。市工商聯、相關社會團體建立形式多樣的民企高管培訓交流機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異地交流等多種形式,提高民營企業家持續經營能力、行業分析把握能力、自身企業管理能力、金融工具運用能力,不斷提升投資決策水平。

參考文獻:

[1]鄭征.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投資重要論述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J].中國經貿導刊,2020(19).

[2]王煥培.湖南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研究[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21(02).

[3]梁安柱.疫情新形勢下廣西優結構擴投資路徑研究———基于近三年廣西投資結構分析[J].市場論壇,2020(12).

[4]楊啟斐.青海省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12).

[5]張國良,孔祥超.新時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以漳州市為例[J].經營與管理,2020(11).

[6]沈智慧.新常態下武漢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0).

篇7

根據《關于印發市扶貧專項202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縣2020年19個扶貧專項實施方案》和《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16個扶貧專項2020年工作總結的通知》文件精神,現將我縣扶貧專項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領導

(一)專題研究分析。繼續堅持每月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每周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扶貧專項工作,聽取工作推進情況匯報,確保各扶貧專項工作實現周周有成效、月月有變化、季季有突破。各牽頭部門定期專題研究各專項相關工作,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二)持續深入指導。各扶貧專項牽頭部門積極組織人員對農業產業、新村建設、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健康、交通、水利、電力、通信、財政、金融、司法等扶貧專項工作進行調研、指導、檢查,確保工作落實落地,全年指導督導共計8132人次。

二、目標完成情況

(一)資金完成情況。各專項計劃投入資金合計69743.57萬元,實際投入(到位、撥付)資金82607.32萬元,完成率118%,其中:中央資金16166.41萬元、省級資金29434.04、市縣資金21796.76、社會資金210.1萬元、債券資金1.5億元。

(二)項目完成情況。全年計劃實施項目(到村項目)903個,已完成項目669個,完成率74%。

(三)開展培訓情況。全年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企業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林業工作培訓、社會保障業務培訓、住房建設、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驗、教育扶貧業務類培訓、健康扶貧業務培訓、交通項目管理培訓、金融支持政策培訓、對通訊公司指導督導班、供電質量排查培訓、司法扶貧政策培訓等各類培訓共計9349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實扶貧專項工作

1.抓實農業產業扶貧專項

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8座;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面積5萬畝;壯大新型經營主體,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創建市級以上示范社6個,新增家庭農場8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10人;新建新型基層供銷社6個、社有網點15個;開展農業技術扶貧,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50戶;培訓一村一名農技員370人次,培訓指導貧困人口4695人次;發展特色小微產業園,組織全縣29個鄉鎮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脫貧人口1292人發展特色種養業,建成特色產業園2158個,建設和提升扶貧產業園20個,通過公司(園區)+小農戶發展模式計劃帶動貧困人口2427人。

2.抓實工業產業扶貧專項

一是持續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力度,擴大企業規模。二是積極向上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爭取工業發展資金,今年以來爭取工業發展資金2685萬元。三是鼓勵企業加大農產品收購力度并與農戶建立聯結機制。以雄健實業、年豐食品、萬風糧油、等龍頭企業為代表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本地收購力度進一步增強,大大的增加了農戶的種植信心,為農戶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四是通過項目實現土地流轉增值。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利用項目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并聘用當地農戶進行種植,使農戶能夠就近就業。

3.抓實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專項

一是摸清家底,精準識別。對貧困家庭及人員進行逐一摸排,準確掌握貧困家庭及人員的基本情況、流動去向以及就業創業情況,建立“一戶一冊”“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臺賬”。二是精準送崗、促進轉移就業。通過“春風行動”“就業扶貧日”累計推送崗位7.3萬余個。疫情期間“點對點、一站式”專車服務,引導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和本地轉移就業。加快落實政策,鼓勵企業及農合社開發適合貧困勞動力的崗位并積極吸納就業。成功申報市級就業扶貧示范基地37個,累計吸納就業954人;申報市級就業扶貧示范村45個。共計發放獎勵資金454萬元。三是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宣傳創業政策,支持貧困戶創業。提供“第一書記全程跟蹤,專家結對線上指導”的幫扶服務,助力成功創業,截至目前,已有6人提交申報資料,5人完成審核并兌現4.5萬元創業補貼。四是兜底就業、安置公益性崗位。對貧困人口提供精準就業援助,大力開發道路維護、鄉村保潔、疫情防控、病毒消殺等公益崗位實現兜底就業8331人、兌現崗位補貼3025.51萬元。五是務工獎補,鼓勵外出就業。通過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幫扶干部、人社基層服務平臺等多途徑、多渠道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鼓勵貧困勞動者通過轉移就業實現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30個鄉鎮的務工獎補申報、審核、資金發放工作,共為22156名貧困勞動力發放1788.35萬元。

4.抓實文化扶貧專項

一是扎實推進廣播電視脫貧攻堅,充分利用鄉鎮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網點,為廣播電視不達標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時提供日常的維修維護服務。今年以來,已為21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維修維護服務,為2021戶建檔率貧困戶安裝了廣播電視信號接收設備。二是實施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升級改造工程,確保廣播“村村響”、“長期響”。完善升級全縣30個鄉鎮436個村的應急廣播“村村響”聯網工程,為確保廣播“村村響”、“長期響”,累計為全縣各鄉鎮提供配送換修廣播傳輸專用設備室內258臺次,室外557臺次,廣播終端維護材料被覆線324公里、線圈變壓器1271只、喇叭854支、音圈720支等。

5.抓實生態扶貧專項

一是集體公益林管護項目。全年完成管護集體公益林13.89萬畝,兌付補償資金218.74萬元,惠及公益林農戶67847戶,其中貧困戶6130戶。二是退耕還林生態林管護項目。完成管護退耕還林生態林4.18671萬畝,完成兌付補助資金83.74萬元,惠及退耕還林農戶35426戶,其中貧困戶2361戶。三是林業產業扶貧項目。栽植優質經果林4498畝,惠及1000余戶貧困戶,完成撥付項目資金201萬元。

6.抓實社會保障扶貧專項

一是疫情防控期間,對新申請農村低保的,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不再開展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對已經納入低保的困難家庭,暫停開展復查復核動態管理工作,新增農村低保5556戶716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增3017戶4493人)。現有農村低保對象34500戶41233人,其中建檔立卡對象16731戶21858人,累計發放資金8964.57萬元。二是貧困殘疾人扶助。2020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的標準對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的低保對象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現有補貼對象13154人,發放資金1114.74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照一級80元每人每月,二級50元每人每月的標準發放,現有補貼對象10275人,發放資金542.52萬元。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按季度實行補差,為1180名補貼對象發放資金126.47萬元。三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1.96萬名困難群眾代繳基本養老保險。四是3157名建檔立卡對象納入特困人員供養,發放資金1563.5萬元。

7.抓實新村建設扶貧專項

通過實施貧困戶住房建設977戶、聚居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32個及兩建三改6258戶,一是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善了貧困群眾人居條件;二是農村面貌有所改善,危舊房實施拆舊建新,美化了農村環境,提高了農村生活水平;三是貧困群眾能更好的享受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增強了貧困戶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加快了脫貧奔康步伐。

8.抓實易地搬遷扶貧專項

一是促進搬遷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的實施,我縣完成12090人的搬遷工作,新建搬遷戶住房5924套,使搬遷戶的住房和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解決了貧困戶安全出行和安全飲用水。同時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新建聚居點距離場鎮較近或交通條件更好,方便搬遷戶就醫和上學。二是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對搬遷戶的土地進行整理和集中流轉,引進業主發展規模化生產,建設優質糧油、中藥材、蠶桑、食用菌、水果、水產等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為搬遷戶穩定增收打下基礎。三是促進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和配套設施建設,形成了一批配套設施完善、環境整潔、產業發展的新村,促進了搬遷群眾從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從農民向市民轉變。大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導搬遷戶逐步改變陳規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9.抓實教育扶貧專項

一是認真開展建檔立卡學生就學信息摸底工作,通過學校、鄉鎮政府、縣教育局和扶貧局多次比對核實,切實摸清我縣建檔立卡學生就學基本情況。二是扎實開展控輟保學,在校園內外多渠道、多形式的進行宣傳、普及,使義務教育法的重要意義和基本內容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強化在校學生鞏固。針對重點防控對象,精準施策,確保建檔立卡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學業。對送教上門兒童,完善人頭檔案,并制定個別化送教教學方案,做到“一生一案”。三是根據國家、省、市學生資助政策,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梳理并制定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職)中教育、大學教育等學段的教育幫扶政策清單。根據貧困學生檔案,對照“教育幫扶政策清單”,2020年,將貧困戶家庭學生全部納入相應的資助政策內進行資助,確保建檔立卡學生應助盡助,精準資助。政策落實后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發放受助告知書,明確其享受政策并進行感恩勵志教育。

10.抓實健康扶貧專項

一是全面推行財政代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和補充醫保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出資2755萬余元,確保貧困人口100%參保。二是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統籌使用各類醫療保障政策和衛生扶貧救助基金減輕醫療負擔,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個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三是強化貧困人口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保障,累計2.3萬余人次通過慢性病鑒定,在縣域內公立醫院門診維持治療個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四是全面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應簽盡簽”。五是持續推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體檢,在冊貧困人口實現“應檢盡檢”。

11.抓實交通扶貧專項

一是以推進村社聯網路建設為主題,持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進了農村產業經濟發展,讓農村群眾得到了實惠,為全縣決戰脫貧攻堅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二是持續深入推進村社道新(改)建工程,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問題,2020年分兩批下達各鄉鎮新(改)建村社道項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35.76公里,目前已全面完工,其中包括扶貧專項建設任務新建村社道路20.63公里。三是通過實施村社道路建設,為全縣150個美麗宜居鄉村的創建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2.水利建設扶貧專項

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為鄉村飲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了保障,進一步解決和鞏固飲水安全問題,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地方穩定提供條件。一是根據全縣農村飲水安全達標復核情況,立足于飲水安全達標,6月底,已全面完成173戶386人飲水安全問題整改工作;二是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飲水工程總投資7000余萬元,新建集中供水3處,改擴建工程19處,管網延伸19處,分散打井81處。解決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戶0.64萬人。

13.抓實社會扶貧專項

一是做好社會扶貧基金相關工作。2020年1-11月縣社會扶貧基金收到捐贈資金共計2048萬元。截止2020年6月,定向資金共計撥付5319115元,2018-2019年度非定向資金共計撥付1717700元。二是做好十二項重點工作,目前“三支一扶”計劃、“童伴計劃”項目、“陽光同行·溫暖她心”、“讓愛回家”關愛母嬰大型公益活動、“助殘日”系列活動、我要上大學—希望工程助困入學關愛行動計劃、“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殘疾人金秋助學資助、“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項目、“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雨露計劃、“扶貧保”項目,均已完成。三是扶貧日系列活動,開展脫貧攻堅系列文藝活動,舉辦戲劇專場演出14場,積極組織社會各界開展自愿捐贈活動,開展脫貧攻堅獎評選表揚活動,在市民中心舉辦“流光溢彩的祖國·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公益晚會”等,營造良好的社會扶貧氛圍。四是進一步推廣社會扶貧網相關工作。

14.抓實財政扶貧專項

一是資金項目完成情況。2020年計劃投入20535萬元,其中:中央省級資金9646萬元、市級資金5949萬元、縣本級資金4940萬元。實際完成投入資金32691萬元,完成率159.19%,其中:中央省級資金20622萬元、市級資金5949萬元、縣本級資金6120萬元。目前資金實際支付31519.03萬元,支付率達到96.42%。2020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計劃實施項目14個,實際完成項目20個,完成率142.86%。

15.抓實信息通信建設扶貧專項

一是基站建設方面。電信公司今年累計完成投資1715萬元,完成新建基站60個、優化基站43個。移動公司完成投資4078萬元,完成建設開通FDD基站129個。聯通公司完成投資260萬元,完成通訊基站39個。提前完成年初目標。二是網絡端口建設方面。電信公司投資400萬,完成光纖互聯網寬端口建設5104個,寬帶寬口已達到26.8萬個。移動公司完成投資1200萬元,完成光纖互聯網寬端口建設11456個,寬帶端口已達到近30萬個。提前完成14000個端口任務。

16.抓實電力建設扶貧專項

一是2020年農網升級改造項目完成情況。2020年初安排資金4503.01萬元,通過積極爭取省電力公司計劃資金目前已完已完成9658萬元,完成率214%。二是完成2020年2829戶預脫貧戶安全用電入戶檢查工作,發現整改隱患87處,提前完成了貧困戶安全用電檢查工作,確保了貧困戶安全用電。三是192個低電壓臺區治理完成情況。按照《臺區低電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年計劃完成192個臺區低電壓整治工作,已完成192個配變臺區低電壓治理。四是土坯房改造涉電遷建完成情況。根據政府土坯房拆除進度,完成土坯房改造涉電遷建357戶,移表1011只,撤除低壓線路4.08公里,新建低壓線路7.72公里,新建接戶線4.95公里。五是積極落實兌現農村“低保、五保”貧困戶免費用電基數(15度)的優惠政策,2020年1到10月已為“低保、五保”落實兩保免費用電基數優惠金額優惠240.26萬元。

17.抓實金融扶貧專項

一是持續規范推進扶貧小額信貸。持續挖掘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對有發展生產意愿又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繼續實行應貸盡貸。二是積極采取措施對集中到期扶貧小額信貸分類進行處置措施。經多方努力,6月末收回全部“戶貸企用”貸款,化解了存量“戶貸企用”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已兩次申請使用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處置不良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成功處置不良扶貧小額信貸金額15.52萬元。三是金融精準扶貧貸款持續增長。9月末,全縣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7.14億元,同比增長8.1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四是產業精準扶貧貸款快速增長。9月末,全縣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余額9.74億元,同比增長20.63%。五是個人精準扶貧貸款穩步增長。9月末,全縣個人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82億元,同比增長4.82%。

18.抓實商務和消費扶貧專項

一是加強“扶貧”標識推廣使用,增強扶貧產品的影響力。協助指導年豐、雄健、萬鳳、神龍等31家本地企業55個產品取得了“扶貧”集體商標標識,鼓勵扶貧標識產品進商超。二是大力拓展產品銷售市場,組織96家次企業參加了市消費扶貧暨“扶貧”產品迎春年貨大集分會場等9場展銷會,累計帶動銷售額達4300余萬元。三是積極開展扶貧產品上平臺,引導雄健、萬鳳、年豐等10家企業通過京東、淘寶、天貓、阿里巴巴等線上開店銷售“扶貧”集體商標產品。四是持續開展消費扶貧,動員集中區辦公區、縣檢察院、悅來鎮等13家縣鄉機關食堂采購米面油菜等扶貧產品12.0574萬元;洋洋百貨、陽光盛源、四海制衣等14家企業在南華、凱江、富興、興隆等地采取“以購代扶”方式購買貧困村或貧困戶產品共計350萬元;全縣218個行政(事業)單位參與“以購代扶”活動,先后采購種植類、養殖類農副產品20余種,累計購買總額達1282.3萬元(包含“832扶貧采購網”購買扶貧產品489萬元)。

19.抓實司法扶貧專項

一是宣傳講解建四德。將子女贍養到戶項目獎補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依托基層司法所、村社法律顧問、幫扶干部等工作力量,全面拓展宣傳陣地,圍繞子女贍養到戶項目獎補工作開展宣傳講解,明確了在脫貧攻堅期內只能享受一次的規范指南,在全縣全面弘揚了愛老“愛德”、護老“仁德”、敬老“美德”、養老“孝德”。二是法律顧問夯法治。嚴格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機制,根據村級建制調整工作,在全縣436個村、86個社區及時調整法律專業人才資源,統籌部署法律顧問共計79人到村開展法治宣傳、化解糾紛等法律服務工作。目前法律顧問到村開展工作2200場次,舉辦法治宣傳講座201次,發放法律宣傳資料6900余份,參與解決矛盾糾紛95件,修訂村規民約5條,起草協議26份,辦理訴訟案件4件。

(二)特色亮點

1.特色產業到戶獎補項目

通過實施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產業到戶獎補項目,摸清了各鄉鎮2020年建檔立卡預脫貧戶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特色產業到戶獎補項目的實施情況,一方面鎖定了2020年預脫貧戶收入,為實現穩定脫貧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了貧困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激情,并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消除貧困戶“等”“靠”“要”思想。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產業獎補到戶項目受益農戶852戶、1086人,發展蔬菜、水果、養殖等特色小微產業園1821個,兌付獎補資金66.44萬元。

2.“百企幫百村”精準幫扶,企業培育帶動就業

一是“百企幫百村”精準幫扶。大力組織、引導工業企業對貧困村和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就業幫扶、醫療健康幫扶、助學幫扶、生活困難幫扶,德凱纖維、宏發電聲、凱達門業、雄健實業、年豐糧油、萬鳳糧油等20余家企業通過現金收購農戶農產品、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二是企業培育帶動就業成效顯著。引導和扶持工業企業面向貧困戶招工,解決貧困戶就業人數共計171人。涉農工業企業通過在貧困村建立生產基地,建立“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就業,新增中小微企業79戶。

3.開展“進企業、送政策、解難”活動

通過“進企業、送政策、解難”活動,走訪縣內147家企業,宣傳各項政策,了解企業需求。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在宏發電聲等企業開展線上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3期共計培訓310人。通過“送教下鄉”模式,在龍臺鎮、白果鄉等多個鄉鎮開展特色農旅“2+2”產業發展扶貧專班、“1+N”創業意識加農村實用技術專班,共計培訓貧困勞動力2842人、兌現生活補貼118.69萬元。

4.強化協調,為貧困戶改造提供便利

組織鎮、村主動上門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戶提交申請材料和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相等程序環節的難度,并明確不得向補助對象收取包括照相、掛牌等在內的任何管理費用。在建材大幅漲價的不利形勢下,組織鄉鎮主動協調主要建材的采購與運輸,以降低貧困戶建房成本,同時組織鄉鎮、村出面,協調施工方或建筑工匠,采取墊資建設或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加固改造等方式,幫助無啟動資金的貧困戶改造危房,最大程度維護貧困群眾的利益。

5.實施“兩建三改”,改善貧困戶人居環境

為加速全縣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積極組織鄉鎮大力實施兩建三改,貧困戶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據人居環境現狀,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確保不斷改善貧困戶人居環境,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功能配套、環境衛生、出行方便。

6.開展文化惠民,助力攻堅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一是組織了“送春聯下鄉”活動,覆蓋了30個鄉鎮的45個場鎮;二是組織了“文藝小分隊到基層”文藝演出8場次、春節廟會系列活動10余場次、“科技之春”三下鄉文藝演出1場次、廟會川劇演出50場次;三是組織流動圖書車走進鄉鎮、學校50余次,送去圖書6000余冊;四是加快推進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向市體育局申請爭取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10個,農村體育中心戶17個,新建全民健身路徑15條。

7.從點到面,從戶到片,全面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一是著手困難村—老牛坡。把雙河口水廠作為水源,在老牛坡村修建供水站并進行管網延伸。項目總投資150萬元,于2019年11月25日開工,通過各方努力,歷經5個月的建設,目前,老百姓都喝上了“幸福水”,有效解決了老牛坡村貧困戶30戶、52人飲水問題。二是鞏固困難鄉—白果鄉。白果鄉實施的響灘子水廠管網延伸工程計劃總投資7046萬元,該項目已向白果4個村700余用水戶全面供水,項目完工后,沿途將提升白果、繼光、廣福4萬余名老百姓的用水標準。三是解決困難片—倉山片。倉山片區季節性缺水、地下水位下沉、苦咸水等問題尤為突出,為解決飲水安全問題,鞏固提升飲水質量,對倉山水廠進行改擴建。工程計劃投資1.7億,2020年底進行試水,2021年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完成后能有效提升倉山片近8萬人群眾(貧困戶3022戶、8011人)用水標準。

8.積極開展“陽光同行·溫暖她心”活動

結合“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活動契機,縣婦聯積極組織動員愛心企業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切實加強對貧困婦女健康的關心和關懷,進一步提升貧困婦女健康知識,防治大病返貧現象產生。3月,積極爭取到中國人壽保險支行對“關愛女性健康保障金”2000萬元(保額)用于對2000名貧困婦女的安康關愛。4月,積極對接市婦聯,爭取到市“情系健康送保障·關愛女性助脫貧”活動,為我縣175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捐贈“關愛女性健康保障金”3510萬元,為縣市級貧困村120名駐村工作隊女干部捐贈“關愛女性健康保障金”240萬元。

9.切實強化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控

一是采取金融機構“分片包干、整村推進”責任制,對轄區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評級授信,截至9月末,評級比例100%,授信比例100%。二是全部收回“戶貸企用”貸款,化解了存量“戶貸企用”扶貧小額信貸風險。三是按月監測,發揮協調機制和部門合力,切實防范化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已兩次申請使用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處置不良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成功處置不良扶貧小額信貸金額15.52萬元。

(三)創新工作

1.農業產業扶貧專班

農業農村局成立了了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股室負責人任成員的產業扶貧專班工作機構,其職責是推進我縣農業產業扶貧,規范高效使用產業扶持基金、易地搬遷扶貧結余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其它渠道產業扶貧資金,發展扶貧產業項目,構建扶貧產業項目(園區)與貧困人口的利益聯結機制,使全縣貧困人口受益率達到60%以上,從而穩定增加我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收入。專班每周二召開例會,反映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實行任務清單制管理,專班會上形成的意見決議、下達的任務、要求等由專班綜合協調組當天以任務清單的方式向相關小組或站股反饋,相關小組或站股抓好落實,并及時反饋回專班,以便及時銷號。其他重要工作會議隨時召開。

2.以涉農項目助推脫貧攻堅

重點實施雄健實業有限公司“掛面產業示范工程”和市年豐食品有限公司“有機植物油加工博覽產業園建設”兩個涉農項目,項目竣工投產后能夠全面帶動農戶對小麥、油菜種植的積極性,暢通了銷售渠道,為貧困戶增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3.聚居點規劃布點科學,強化引導統規自建

結合鄉村振興,以“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方式,鼓勵引導貧困戶在聚居點進行建房,并注重聚居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供排水體系、道路、路燈、綠化和文體休閑等公共配套設施,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聽得見鳥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幸福家園。

4.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撥付“綠色通道”

實行“一站式服務”。為加快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撥付,報賬單位只需要將報賬資料交到縣財政局農業農村股,縣財政即安排專人負責資料審核、信息錄入、請示領導審批、打印支票到銀行撥付資金等工作,報賬單位只需要通知收款單位或個人核實收款信息。實行“一站式服務”后,極大地提高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撥付效率。

5.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護正義

開通綠色通道,對申請法律援助的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落實“能源則援、應援盡援”機制,免于經濟困難審查,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做到當天受理、專人專辦,有效預防和降低因重大合法權益受損導致貧困和返貧風險。截至目前,為貧困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提供法律咨詢300余人次;為貧困戶辦理公證15件,免收公證費3200余元。

四、存在問題

(一)農業產業分散,利益聯結尚未全覆蓋

產業基地布局零星分散,沒有形成區域發展、規模發展,產業集中度不高,對扶貧開發、農民增收貢獻度低。利益聯結沒有全覆蓋,很多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還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或者有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并沒有真正與農民實現合作共贏,帶動貧困戶發展能力較弱。

(二)工業產業基礎薄弱,發展制約因素多

雖然我縣工業產業扶貧取得一定進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難和問題。一是基礎薄弱,產業規模小,帶動力明顯不足;二是產業發展資金缺乏,兩個扶貧項目建設進度緩慢;三是扶貧對象在產業發展中存在較多制約因素,比如:地方工資收入水平低、就業技能技術欠缺、產業發展基礎不均衡等。為持續推進工業產業扶貧專項,下一步我們將采取以下舉措:一是加快推進工業扶貧項目。加快推進兩個涉農扶貧項目,鼓勵企業加大對本地農產品的收購力度,增強農戶的種植信心。二是繼續強化工業企業吸納貧困人員就業能力。重點抓好以凱洲新城、高新區為核心的園區建設,為園區承載產業搭好平臺,利用承接成都產業轉移契機,加大項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園區建成為促進就業、脫貧致富、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

(三)林業產業整合資金難,帶動增收效益不明顯

一是林業產業脫貧資金整合困難。在我縣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示范園的建設、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林業部門資金整合困難,是制約我縣林業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因素。我局計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產業,輻射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由于缺乏資金,致使林業產業難于做大做強。二是在帶動農戶增產增收方面效益不明顯。我縣竹產業和經果林產業等特色林業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生產規模較小,尚未實現產業規模化、基地建設標準化,科技培訓及推廣方面發展滯后,致使我縣林業產業市場競爭力不強。

五、意見建議

(一)加強項目整合,建設現代農業體系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園區,加強項目整合,建設現代農業體系。整合項目和資金,集中投向產業帶、現代農業園區和扶貧產業園區,推動扶貧產業發展。以縣政府“2+2”+N產業導向為引領,建設各類農業園區和扶貧產業園區,實現貧困人口流轉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紅獲股金和務工就業掙薪金,促進村集體和貧困人口增收。建議政府投入扶貧資金的項目,應該明確業主和村集體按一定的比例簽訂分紅協議,分配時重點向貧困人口傾斜。

(二)加大對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業企業的政策支持和宣傳表彰

一是建議對積極參與扶貧的工業企業在項目安排和產業扶持上給予支持。為支持企業發展,鼓勵其吸納更多貧困勞動力,在企業(項目)符合縣級工業發展基金支持方向和條件的前提下,予以重點支持。二是給予參與工業產業扶貧的企業宣傳表彰。宣傳部門組織有關新聞媒體,對參與扶貧開發做出成績的工業企業進行跟蹤報道,宣傳他們的經驗和先進事跡,以提升企業的形象和社會知名度;為表彰企業參與農村扶貧開發所作出的貢獻,建議每年評選扶貧開發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由縣上給予表彰,在電視臺上向社會公告;對積極參與扶貧優秀工業企業及其個人頒發榮譽證書或獎牌。

(三)科學規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十四五”發展規劃,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減輕財政壓力。深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自來水普及率,實現農村群眾享受與城市居民“同質、同網、同服務”的供水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