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安全整治三年行動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7 14:27: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上安全整治三年行動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認真貫徹落實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以開展“安全生產年”和“責任落實年”活動為主線,以落實運輸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三年行動為重點,著力從整治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整治內河鄉鎮船舶、整治水上運輸秩序、整治通航環境等四個方面下功夫落實、攻堅,全面提高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預控能力。
二、整治目標
通過專項整治,確保我市水上運輸安全有序,船舶適航、船員適任、船廠適檢,通航環境明顯改善,違章行為明顯減少,逐步建立以企業(船主)主體責任為基礎,以“三長”責任制為核心,以交通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行業管理為重點,以海事、漁監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確保我市水上交通無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專項整治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長為組長的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日常指導、協調、督查工作。
四、整治時間和步聚
整治工作從年月日起至年月31日止。分宣傳動員、檢查整治、驗收總結三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動員階段(月日至6月30日)。
結合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以印發宣傳資料、有線電視宣傳、召開企業領導、船東船員大會等形式,層層動員,大力宣傳整治活動的意義及相關法律法規,讓廣大船舶業主、經營者、船員及人民群眾充分理解、熱情參與、積極配合,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開展。
(二)檢查整治階段(7月1日至11月30日)。
1.深化整治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各部門、各鄉鎮要積極整治工作的開展,要強化行業監管職責,嚴厲取締非法私渡,切實落實“三長”責任制和四級安全管理,促進全市渡口渡船管理規范,渡運安全。
2.深化整治內河鄉鎮船舶。嚴把準入:嚴格水上客運企業、船務公司、船舶經營資質審查。嚴格船舶修造企業資質審核及技術條件認可,對不按圖紙建造、不按程序建造,對無證從事船舶修造的,應依法予以查處,堅決從源頭上堵住低質量船舶流入運輸市場。優化服務:繼續落實船舶檢驗、船員發證,規費征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督促“三無”船舶辦理船舶檢驗登記,督促內河船員持證上崗,健全完善鄉鎮船舶管理體系,把責任真正落實到村、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及駕機人員。
3.整治水上運輸秩序。以規范經營秩序為重點,結合企業安全生產級別評定,敦促企業在主體合法、組織保障、宣傳教育、安全權益、規章制度、安全條件、隱患治理、事故管理和行業特殊要求等十個方面得到有效落實。對安全責任制不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混亂的企業堅決責令整改,對整改達不到要求的堅決依法取消經營資格。整頓船舶秩序,以快速客船、采內河砂船舶為重點,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嚴把船舶簽證檢驗關,對證件不全、船員配員不足的,不予離港。堅決打擊超員、超載、超航區、超抗風等級等違法經營行為,保證航行安全。
4.整治通航環境。交通海事、海洋漁業、公安邊防等有關部門要定期開展航道整治活動,依法清除設置在航道及航道兩側規定范圍內的水產養殖、捕撈網具等礙航物,治理非法采砂、抽砂等礙航行為,規范水上水下施工作業,為九江3000噸級航道工程建設提供保障。要加大對通航水域的巡查力度,提高監控能力,維護良好的通航環境,促進船舶航行安全。
(三)驗收總結階段(12月1日至年月30日)
由市政府組織對有關部門、鄉鎮工作開展、措施落實、整治情況等進行驗收、考核整改和總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徹底解決我市水上交通安全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各單位、各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專項整治活動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通力協作,齊抓共管,確保整治取得實效。
篇2
日前,在福建省委九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根據黨的十提出的“統籌抓好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各項工作”的精神,蘇樹林省長對2013年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提出要求。要求保障公共安全,嚴格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機制;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從管理到設施均要抓好抓實,確保見成效;繼續打好“清剿火患”戰役,加強各領域各行業安全管理;煤礦生產方面,重點突出對龍巖市煤礦安全的監管工作,嚴格安全生產。(省安監局辦公室)
省安監局進一步推廣危險和可操作性分析方法
近日,省安監局舉辦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培訓班,各設區市安監局危化品監管部門負責人、省化工設計院、省新五環設計公司、部分評價機構及危化品企業相關人員等近80人參加了培訓。省安監局要求,從2013年起,各級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逐步在項目設計階段和企業中推廣HAZOP方法。一是省化工設計院、省新五環公司兩個甲級化工設計單位要引入HAZOP方法,對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裝置,在設計階段進行HAZOP分析。安全評價機構也要逐步引入HAZOP方法,開展安全評價工作。各危化企業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推行生產裝置定期(每3~5年一次)HAZOP分析,識別危險因素,及時整改,提高裝置安全性能。二是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HAZOP技術的宣傳和推廣,舉辦各種培訓班,對相關人員進行HAZOP培訓,廣泛宣傳HAZOP知識,并在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階段進行認真把關,凡是沒有采用HAZOP方法的“兩重點一重大”裝置的設計,原則上不予通過審查。三是各設區市安監局要選擇1家以上重點企業開展HAZOP分析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在其他企業中推廣。
(省安監局監管三處)
福州福清市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整治“百日行動”
近日,福清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以抓防范、查隱患、促整改、保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范圍是全市所有鎮(街)、工業區、行業(領域)的企業,重點檢查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電力、燃氣、漁業船舶、特種設備、民爆器材、學校教育、旅游景區、林業等重點行業(領域)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商場超市、賓館酒店、餐飲、網吧、酒吧等人員密集場所。涉及全市所有鎮街、工業區,以及安監、煙花辦、交通、建設、公安、經貿、藥監、農機、水利、國土、漁業、教育、衛生、文體、林業、民宗、質監、旅游、廣電、糧食、供電等二十幾個行業主管部門和市直單位。
(福清市安監局)
福州市馬尾區切實推進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
2012年,馬尾區切實推進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全區形成4個“大網格”、78個“中網格”、485個“小網格”,每個網格明確1名消防專(兼)職管理人員,開展常態化防火安全檢查。截至目前,全區共檢查單位4874家,排查火災隱患12280處,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2307份,臨時查封單位82家,責令“三停”單位53家。
(馬尾區安監局)
廈門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正式投入試運行
近日,廈門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正式投入試運行。該中心是在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的基礎上,經過全面規劃、升級改造而成的,設有核心控制區、電子警察巡邏區、決策會商室、文件收發室、民警辦公室等5個功能區,使用面積逾1400平方米,其中核心控制區現擁有9座全功能控制臺席。為充分發揮智能交通控制中心作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配套開發了“智能交通集成控制平臺”。該平臺集成了全市所有交通科技設備,功能方面除了保留原有的非現場執法、文件收發等功能外,還具備通過檢測設備、視頻巡邏、電話、微信、微博等多元化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功能,通過室外誘導屏、網站、手機等多渠道的路口信息功能,以及多手段排堵聯動處置、多維度交通信息研判等功能。該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的啟用,標志著廈門市智能化交通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廈門市安監局)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注重“四個依靠”開展摩托車排查工作
一是依靠領導重視。鎮長親自抓、負總責,進行動員部署;鎮道安辦統籌協調,狠抓落實;各村(居)主任親自督戰,推動工作進一步開展。二是依靠經費保障。為提高工作積極性,確保排查取得實效,鎮政府專門撥出一筆經費,對每排查一部摩托車給予3元補貼。三是依靠廣泛發動。排查工作時間短、任務重,單靠政府部門的力量還遠遠不夠。為此,結合“三年行動”宣傳工作,通過宣傳欄、標語橫幅、短信平臺、流動宣傳車等方式營造聲勢,廣泛發動村(居)民參與到排查工作中來。四是依靠群眾配合。面對工作人員走家入戶摸排登記,群眾表現出廣泛理解和支持。對于部分摩托車未上牌的村民,在排查的同時,努力通過教育勸說,促使其盡快上牌,不斷提高灌口鎮摩托車上牌率。
(集美區安監局)
廈門市同安區全面開展春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
近日,同安區政府主要領導和8個副區長帶隊,對全區各鎮(街場)、各行業(領域)的企業進行節前全面檢查。此次檢點對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運輸、建筑施工、電力、燃氣、消防、人員密集場所、商貿企業、醫療機構等行業(領域)的企業進行隱患排查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堅決遏制各類事故尤其是較大以上事故的發生。
(同安區安監局)
廈門翔安區成立安全生產專家組服務轄區企業
近期,翔安區成立了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組由來自地質工程勘察、道路交通安全、電業安全、化學化工等專業領域的20位工程師組成。2013年開始,翔安安監局將組織推廣“專家企業安全服務”和開展企業“互查互學互助”活動。組織專家對企業“把脈問診”,對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向企業提出整改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組織全區同等生產工藝、同等生產規模企業之間相互檢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汲取安全經驗,查找事故隱患;確保隱患治理工作落到實處,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翔安區安監局)
寧德市安監局深入調研,走訪服務企業
近日,寧德市安監局曾建智副調研員帶領市、區兩級安監干部分別走訪了福建省聯合一家建材發展有限公司、閩東宏宇冶金備件有限公司,實地查看了企業的經營情況,并與公司負責人展開座談。曾副調研員一行認真傾聽了兩家企業負責人對企業基本情況的介紹、企業近期的發展狀況,以及對市政府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相關政策的意見和建議。曾建智副調研員表示:對于本次調研中企業反映的意見和建議,督查組會根據部門的職責,認真做好相關工作,并將情況匯總后上報共青團市委,并積極配合團市委后續的工作部署,為寧德市市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服務平臺。
(寧德市安監局)
莆田市涵江區副區長帶隊檢查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
近日,涵江區政府陳清泉副區長帶領區安監局、公安分局、工商局、質監二分局、供銷社等有關單位負責人檢查春節期間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陳副區長一行先后到吉祥鞭炮庫、松東煙花爆竹庫并隨機抽查了幾家煙花爆竹經營店。每到一處,陳副區長都認真聽取業戶負責人的匯報,并對各業戶證照是否齊全、是否配備消防設施、是否懸掛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以及周邊安全距離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檢查,現場向從業人員詢問了安全常識,要求各業戶要合法經營、守法經營、安全經營。
(涵江區安監局)
莆田市城廂區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回頭看”活動
一是下發文件要求所有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對之前已檢查過的工礦企業、建筑工程、危險化學品、人員密集場所和一些容易發生安全隱患的公共設施全面開展一次“回頭看”大檢查。二是對之前有查不到位、查不仔細、查不完整的方面按照“條塊結合”徹底清查,絕不留死角偏位。三是組織力量深入一線,與相關企業負責人會面,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對任何有問題的細節不得有任何松懈,查出的問題能整改的依法立即整改。絕不講半點情面,不存半點僥幸,不能馬上整改的制定方案督促到位,重大隱患落實掛牌督辦,真正做到整治措施、資金、責任、時限和預案“五落實”。
(城廂區安監局)
莆田市仙游縣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大排查
近日,仙游縣開展為期3個月的爆炸物品、煙花爆竹、槍支彈藥、危險化學品安全大檢查活動。據統計,行動以來,全縣公安機關共檢查涉爆單位26個、煙花爆竹批發倉庫8個、零售網點400多家,及時發現安全隱患32處,現場整改26處。查處非法運輸鞭炮案件1起,沒收非法鞭炮293件。仙游縣還制定了《全縣公安機關今冬明春爆炸物品、煙花爆竹、槍支彈藥、危險化學品安全大檢查工作方案》,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煙花爆竹、民爆物品、危化品等安全大檢查工作,確保年終歲末安定穩定。
(仙游縣安監局)
泉州市鯉城區召開全區“除火患、保平安”冬春消防安全工作會議
近日,鯉城區組織召開全區“除火患、保平安”冬春消防安全工作會議。各街道辦事處、高新區管委會、區消防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參加了會議,陳燕飛副區長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上通報了鯉城區“1·12”火災事故并對“除火患、保安全”冬春專項行動進行部署,明確了專項行動的工作步驟、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及相關的工作要求。陳燕飛副區長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做好冬季防火工作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同時就下階段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幾點要求:一是深化認識,不能有僥幸的心理,在春節期間要緊繃安全這根弦;二是將防火關口前移,做到宣傳到位,培訓到位,排查到位,消防設施配備到位;三是落實責任,對照各自的消防安全職責,組織開展本行業、系統的火災隱患排查整治,落實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各項工作要求。
(鯉城區安監局)
泉州市全面啟動安全發展城市創建工作
日前,泉州市政府印發《泉州市創建安全發展城市實施方案》,部署從2013年1月至2015年底,分宣傳發動、申報創建、考核驗收、持續改進4階段創建安全發展城市。《方案》明確了創建目標:到2015年,全市所有的縣(市、區)都通過“泉州市安全發展縣(市、區)”考評驗收,所有的市直行業主管部門都通過“泉州市安全發展行業”考評驗收。《方案》明確了8項創建內容:一是落實安全監管責任體系;二是調整安全發展結構體系;三是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四是夯實安全生產基礎體系;五是構建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六是完善全民安全宣傳教育體系;七是建設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八是健全考核獎懲與公眾監督體系。
(泉州市安監局)
泉州晉江市155部公交車將全部配備急救箱
近日,晉江市舉行了“提升公交,服務民生”晉江市公交車,紅十字急救箱投放儀式,首批20部公交全部裝上了急救箱。晉江市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幾天,公交公司轄屬的155部公交車將全部裝上急救箱。在增設便民急救箱的同時,晉江市交通運輸局還組織對公交車駕駛員進行現場初級救護培訓,這將大大減少公交車上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為群眾的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晉江城市文明形象。
(晉江市安監局)
泉州南安市“五個到位”保持打擊無證非煤礦山高壓態勢
一是成立以市委副書記為組長的打擊無證非煤礦山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國土、安監、公安等職能部門職責,集中時間、集中精力,爭取實現取締率和查處率100%。二是市政府與9個相關單位、27個鄉鎮及非煤礦山所在村分別簽訂責任書,將打擊非法開采落實到鄉鎮(街道)和重點村,建立起打擊非法開采的市、鎮、村三級監管網絡。三是重點鄉鎮聘請專職巡查員進行每日巡查,并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報告制度、檔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部門聯動,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逐步建立監管長效防范機制。四是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對群眾舉報的非法采礦活動,依法立案嚴肅查處,并給予舉報者500~1000元的獎勵。五是市政府將對工作組織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有案不查、查處不力或者拖延辦案的,給予相關人員效能告誡;對包庇、袒護、縱容違法行為的,按照黨紀政紀法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南安市安監局)
漳州市薌城區為小企業進行免費安全培訓
為進一步提高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使其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加強全區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減少和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薌城區安監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轄區內生產規模較小、經營狀況存在一定困難的企業負責人和特種作業人員免費提供安全生產培訓。
(薌城區安監局)
漳州市詔安縣漁業船舶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取得實效
為全面推進全縣44.1kW以上漁業船舶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漁業船舶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促進全縣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通過總結全縣開展落實漁業船舶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活動和市局通知要求,詔安縣海洋與漁業局結合實際,開展漁業船舶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333條44.1kW以上漁業船舶的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其中二級達標漁業船舶29艘、三級達標漁業船舶304艘,漁業船舶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詔安縣安監局)
漳州市南靖縣四項措施確保冬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
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局長為組長,礦管股全體工作人員為成員的監管隊伍,進一步明確責任,避免在冬季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上存在松懈和麻痹大意。二是認真組織開展安全大檢查,同時針對冬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認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各種漏洞,立足超前防范,確保安全生產。三是對于排查出的安全隱患,要求企業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工作要有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加強監督檢查,跟蹤了解情況,促進整改措施的落實,對一時難以整改的隱患要落實專人監控整改,直到驗收合格為止,做到萬無一失。四是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無證開采和亂挖濫采、越層越界開采等非法行為,加大對違規非法建設和不按批準方案施工企業的查處力度。
(南靖縣安監局)
龍巖市賴繼秋副市長深入新羅區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近日,龍巖市賴繼秋副市長帶隊深入新羅區檢點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廖德槐區長、陳澤亮副區長及相關部門領導參加陪同檢查。檢查組一行深入到新羅區紅坊鎮甘美坑煤礦、適中鎮蘭田礦區,認真聽取匯報,仔細檢查安全生產隱患,就下一階段工作提出具體要求。賴繼秋副市長強調:堅持不懈抓好“五項機制”工作的落實;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領導每月5號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安全檢查,落實各項安全生產工作,做好隱患標本兼治,要求第一、抓本質安全。
(新羅區安監局)
龍巖市上杭縣出臺安全生產預警制度
近日,上杭縣制定出臺《上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安全生產預警制度的通知》。文件規定:一年內受到縣政府安委會預警2次的鄉鎮和部門,將對被預警單位的分管領導進行約談,對具體責任人進行效能告誡;對被預警單位不按要求整改和反饋,或受到縣政府安委會預警3次以上(含3次)的,由縣政府對被預警單位進行掛牌督辦,責成其主要領導向縣委、縣政府作書面檢查,并對其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效能告誡,具體責任人按干部管理制度進行組織處理;一年內受到縣政府安委會辦公室預警1次的生產經營單位,由縣政府安委會委托生產經營單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對被預警單位的負責人進行約談;受到縣政府安委會辦公室預警2次以上(含2次)的,由所在地鄉鎮政府對被預警單位進行掛牌督辦,并由縣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對被預警單位負責人進行約談,并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上杭縣安監局)
龍巖市武平縣廖卓文縣長對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提出四點要求
一是提高認識,堅決貫徹落實市委、縣委關于退煙轉產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安全監管,維護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二要從嚴監管,始終保持煙花爆竹安全監管的高壓態勢。要堅持日常巡查,強化專項整治,切實抓好生產源頭。三要強化落實,確保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取得實效。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多頭發力,加強專業打擊的力量,加大責任追究的力度。四要疏堵結合,努力讓轉產的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動員煙花爆竹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戶轉產創業和入園就業的扶持獎勵力度。
(武平縣安監局)
龍巖市永定縣“三機制”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
一是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火工材料管理的通知》,嚴格對涉爆人員和生產、經銷、倉儲、使用涉爆物品全過程的安全監管,明確生產、使用和經營單位責任。2012年共查處關閉礦山469個,立案查處各類非法違法采礦案件276宗;行政拘留8人;刑事拘留23人;追究刑事責任11人。二是出臺《關于打擊非法礦山供用電行為的通知》,加大打擊非法礦山供用電力度。2012年度下鄉巡查235人次,對3個礦井終止供電,并拆除供電設施,對12家煤礦、11家石場停止供電,對5個煤礦礦井停電處罰并處罰款,立案查處并結案24起,其中非法采礦10起,累計罰款49萬元。三是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礦產品準運證管理的通知》,嚴禁無證開采的礦產品進入市場,使無證開采的煤炭無法流通,讓非法開采者無市場、無利益。
(永定縣安監局)
三明市積極推進校車安全工程實施
一是從源頭上狠抓校車使用許可、駕駛人資歷審核等工作,實行一校一檔、一車一檔。全市共投入接送學生車輛630輛,已安裝GPS 617輛,占97.9%。加強對校車駕駛員、隨車照管人員管理,完善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定期開展專項整治。二是建立補償機制,按運營成本價的30%~50%補貼營運公司,并減免相關費用。全市共投入555.25萬元,購置國標校車9輛,更換12輛。三是增開部分線路車次、適當調整周末放學時間、分批分流乘車,解決學生周末回家時間相對集中、部分線路擁擠等問題。認真做好乘坐“周末班車”學生的登記、交接工作,實現全程無縫連接。
(三明市安監局)
南平市聯合制定安監部門監管監察能力建設三年規劃
日前,南平市發改委、安監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印發的通知》(南發改[2012]134號),以國家發改委、安監總局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要求和配備標準,力爭到2015年,市、縣兩級安全監管部門工作條件建設100%達到標準配置的工作目標,基本達到滿足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需要的執法、信息、實訓考核、應急救援指揮和支撐等體系,切實提高全市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監察能力,為實現“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狀況全面改善和到2020年安全生產狀況實現根本好轉奠定堅實基礎。
(南平市安監局)
南平建甌市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綜合整治行動
篇3
浙江省寧波市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重要階段,擁有生產經營單位50多萬家,油氣管道8 000多 km,交通運輸十分繁忙,城市建設快速推進,漁船數量眾多,各類安全風險客觀存在。跨越發展,安全為基,寧波市近十年未發生過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2016年,國務院安委辦部署開展為期三年的“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 專項行動,寧波市被列為試點城市。
提升科學監管水平
構建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是試點工作的核心任務,也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關鍵所在。
2016年7月,寧波市安委辦啟動了全市重大安全風險大排查,共梳理出220個重大風險點。據此,該辦建立起了電子分布圖,實現了重大安全風險形象展示、動態跟蹤。危化行業按“紅、橙、黃、藍”四級風險標準,并率先對124家重大危險源企業試行風險分級管控,實施動態監控。港口、危化運輸、海洋漁業、交通物流、消防等重點領域初步建立起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平臺。
油氣管道運輸是能源產業鏈的重要構成環節,但安全風險較高,一旦發生泄漏,后果不堪設想。為此,寧波市規劃部門建設了集管線現狀、歷史、規劃、隱患等專業信息以及城市三維模型、地名地址、電子地圖、高風險影像等基礎數據為一體的綜合管線信息平臺,為油氣管道“智能化”監管提供信息保障。
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中海油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家油氣管道企業試點建設了集實時數據庫、視頻監控、智能巡護、總圖三維地理信息、泄漏檢測和實驗室信息管理于一體的智能化管線管理系統,并大力推進先進管道泄漏檢測技術的應用。
創新推進社會共治
小微企業群租廠房是當前寧波市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一塊“短板”。寧波市首先在鄞州區探索實踐“房東”花錢“買”安全的新機制,創新安全生產社會化管理。作為寧波市租賃廠房購買社會化安全生產服務的試點區域,鄞州區集士港鎮已有27家“大房東”(群租廠房)向社會購買安全服務。自2015年5月至今,這27家“大房東”出租的廠房未發生一起生產安全事故。
通過在全市危化企業和中小企業中全面推廣中介機構第三方專業技術服務,寧波市在企業風險辨識、隱患排治、標準化建設、安全培訓等方面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2016年,全市共簽訂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合同7 714個,投入資金5 757萬元。而企業自主投入的資金占到了7成,參與企業首次突破1萬9 000家,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達到57家。
按照“網格劃分科學、機構隊伍健全、監管職責明確、工作開展規范、信息縱橫順暢”五項標準要求,寧波市還建立起覆蓋各村(社區)的安全生產網格,在“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年全市開展網格巡查企業20萬余家,發現無證無照企業505家,“三合一”企業256家,非法存儲危化品的企業91家。
壓實各層級安全生產責任
在寧波,安全生產領域相關人士都知曉一套“1+X”安全生產組織體系。該體系是寧波市安委會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原則基礎上,根據本地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在市安委會框架內建立起了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水上交通、城市燃氣)、教衛文體、工業企業、商貿、農旅、民政宗教等7個更具專業特性的專業安委會,且分別由各分管副市長擔任專業安委會的主任,由此形成管業務與管安全“一崗雙責、三個必須”相統一的責任體系。
這一體系還層層延伸,落實到鄉鎮(街道)、各級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切實把責任傳導、壓實到各個領域、每個“細胞”。相關專委會還因此在油氣管道隱患攻堅、房屋租賃管理等相關安全法規制度建設、人T密集場所隱患整治等取得了明顯成效。寧波市的這一做法也因此獲得了浙江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得以推廣。
2016年,寧波市安監、公安等部門還聯合發文,明確各方責任,建立督查等工作制度,完善事故查處與責任追究協調聯動機制。通過綜合執法、委托執法、聯動執法、交叉執法等方式,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打非治違與隱患整治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截至目前,全市安監系統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近3.1萬余家,行政處罰2 097萬元,查處各類隱患6萬1 080項,整改率達99%。
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應急救援是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線,不得有半點疏忽。為此,寧波市建立了一支以公安消防為主、社會聯動為輔的應急救援隊伍,并成立了危化品應急救援專業機構,強化應急預案、演練等措施,構建形成專兼結合、政企結合、事后處置和事前管理相結合的應急管理體系。
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中,寧波市嚴格落實24 h領導帶班、值班值守和事故信息報送制度、市級9支應急聯動救援隊伍、5大類27名專家隨時待命和各項保障措施全方位跟進制度。石化、大榭、北侖青峙三大化工園區還建立了應急實時監控平臺,進行24 h監控處置。
為提升應急處置實戰水平,寧波市的各個部門、單位每年都要開展事故救援等應急演練。寧波市還連續七年舉辦了危化企業員工應急技能處置大賽,督促企業強化員工應急處置能力訓練,提高一線員工第一時間化解險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危化企業應急救援水平。
此外,寧波市安監部門還在全市40家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單位,率先推行應急處置卡編制工作。“編制應急處置卡的基礎在于崗位風險辨識。”市安監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風險辨識基礎上,我們有針對性地簡化應急預案,提高員工應急處置時及時、準確、有效的能力。”應急處置卡編制完成后,還需要對員工進行深入培訓、定期演練、反復總結檢驗,形成“以卡片指導演練,以演練完善卡片”的閉環管理,確保應急處置卡能用、好用、管用。
普及安全生產法治知識
近年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寧波市也探索制定了一批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治理相關標準規范和安全生產誠信建設制度體系,著力完善安全生產地方法規和標準規范。
為使國家和地方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得到更好地貫徹執行,寧波市廣泛、深入地開展安全生產普法活動,通過專家培訓、專欄解讀、知識競賽、“雙微”(微博、微信)活動等多種方式,全方位開展《安全生產法》《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兩高”司法解釋以及地方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
建立了由安監干部、高校師生、培訓咨詢機構以及企業人員組成的四支安全生產志愿者隊伍,開展安全生產志愿宣傳、培訓、隱患排查、油氣管線群防群治等服務。
篇4
一、努力開創水務市場化的新局面
水務市場化建設對我們來講仍是一項新生事物,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提高。結合總干渠的實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積極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水務工作的穩步推進。
(一)加快水務市場發展,創新是手段。要創新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設上,積極配合總局,立足長遠,分輕中緩急,統籌對總干渠整治進行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總干渠整治遠景規劃和近期實施規劃,與灌區工程建設規劃相協調。
加
(二)加快水務市場發展,領導是關鍵。繼續強化對水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在原管理局水務市場化建設領導小組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水電站建設、非農業供水以及水經營三個項目推進辦公室,從全局范圍選調有關人員,專職專項抓好項目工作。
(三)快水務市場發展,認識是基礎。著力推進大水利進程,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和保證。為此,我們要站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站在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市委、政府和河灌總局的總體部署上來,要跳出農業找市場,順著水路找財路,充分挖掘和利用總干渠水資源優勢,努力把水務工作做大、做強。
(四)加快水務市場發展,制度是核心。要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研究探討水務發展的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比如:股份制形式的經營機制,多途徑籌資的投融資機制以及利益分配和責任、激勵機制等等,為加快水務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全面提升服務**市水務市場化的能力
立足于總干渠的水資源優勢,按照市委、總局大水利的工作部署,我局積極創新發展理念,逐步探索由管理向經營、服務轉變,著力在科學配置水資源、做好水文章、提升水服務上下功夫。結合總干渠的實際,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逐步向“一渠、五化”目標發展。
“一渠”就是圍繞總干渠做好水文章,也就是堅持確保總干渠正常輸水、安全行水,確保農業適時灌溉這個中心不變,在這個前提下,積極開展其它涉水事務。
“五化”就是工程效益化、渠道綠色化、渠系景觀化、供水多元化、渠堤標準化。
第一,工程效益化。近年來,在總局的大力支持下,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對總干渠進行了整治,我局每年也投入不少于50萬元,對總干渠工程建筑物進行了維修加固。解決了一批關鍵工程的安全運行隱患,并通過建、管、養并舉,確保了總干渠安全運行,保證了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第二,渠道綠色化。總干渠防護林建設是實現固堤護岸、平衡生態、保障總干渠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從20**年至今,我局每年投入造林資金40萬元,累計栽植各類高桿30多萬株,育苗230畝,實現旱臺地退耕還林2600多畝。目前,總干渠的林木存活量達40多萬株,綠化長度達160公里,一條貫通河套灌區東西的總干渠綠色長廊已基本形成。工程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
第三,渠系景觀化。總干渠上有四座分水樞紐、18座橋涵,沿線自然風光優美,加之總干渠橫穿五個旗縣區,處于城鄉結合部,區位優勢明顯。近三年來,我局積極籌資,每年完成一座分水樞紐閘的景觀建設,目前一、二、三閘區景觀得到較大改善。按照我局長遠發展規劃,逐步將一些重點的段落建成景觀帶,并結合臨河城市水系景觀工程,經營總干渠道兩側一定范圍內的土地開發,有望建成沿線群眾的休閑景觀風景帶,從而帶動水景觀旅游的發展,促進和推動水利經濟的大力發展。
第四,供水多元化。隨著城鎮化建設和工業強市戰略的穩步推進,城鎮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生態用水量將會大量增加,近年來,我們積極樹立經營理念,著力在用好總干渠水資源上下功夫,實現了“多水”的統籌利用。在農業用水上,為了管好水資源,我們積極提倡科學化管理,實行精細化管理,推進信息化管理,從而高質量的完成了灌區農業生產輸水任務。在工業供水上,我局在總干渠沿線各供水項目實施和運行中,本著化解矛盾,保證進度、保障供水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條件優勢,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一是積極建言獻策。對總干渠沿線各工作供水項目,提前制定水資源和工程建設參考方案,及時準確提供基本資料和數據,參與實地勘測,為項目的科學合理規劃和實施積極建言獻策。二是全力支持配合。工程實施前期,積極動員集資、入股,提供施工用地,幫助解決社會矛盾,積極協調各方關系解決供水工程中的征地賠償、道路使用、后勤保障、過鐵道等矛盾;為避免工地附近農民因澆地造成施工單位濕地施工,管理局指派專人走訪農戶進行協調;為便于施工單位就近施工,基層管理所提供房屋和食堂,安排施工單位入住。在我局的積極協調和配合下,總干渠沿線的各供水工程順利完工。三是全力保障冬季工業供水。我局重點從工程維護、機電設備檢修、所段值班、制度健全等方面進行了落實。通過參與冬季工業供水全體干部職工的大干加巧干,總干渠歷史上的首次冬季工業供水,到現在已平穩有序運行了近3個多月,截至2月底,總干渠在冬季累計向各工業取水口專項供水4355萬立方米,確保了冬季工業供水圓滿結束。與此同時,我局在二閘水電站的申報、立項、實施過程中做了大量建設性工作,在經后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水電站建設,爭取使之早日并網發電。在生態供水上,我局采取強有力的工程保障措施,不斷提高引黃河槽蓄水、凌汛水和灌溉間隙水的能力,積極為灌區內諸多海子、濕地補水,維護當地生態平衡,促進人水和諧。
第五,渠堤標準化。從20**年起,開展標準化渠堤建設以來。經過五年的積極整治,共開通總干渠歷史上不能通車段落48公里,整平渠堤250多公里(單線),完成整背土方4萬多立方米,建成砂石路面的標準渠堤148公里,實現了總干渠兩側渠堤(除無堤背段落)全線通車。
總干渠標注化堤的建成,一是進一步提高了總干渠工程的安全級別,尤其減輕了地上渠道的防洪防汛壓力,提升了總干渠的安全運行能力。二是防洪減災作用凸顯。三是可以提升沿線區位優勢,增加發展后勁。四是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區交通網結構,特別是可使沿線城區、鄉鎮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在黃河以北、包蘭鐵路以南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帶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必將為全市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充分認識總干渠發展水務市場的條件和優勢
篇5
一、主要目的
以科學發展觀和省委“八八戰略”為指導,按照“重創新促發展、重民生促和諧”的工作基調和“重抓市區、指導全市”的工作方針,加快推進*市區工業化、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市區更好更快發展,不斷提升*中心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力爭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中走在全市前列,努力使市區在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和諧*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二、工作任務
以加快市區發展為主題,通過開展現代服務業振興、工業提升、城市空間拓展、重點基礎設施推進、改善城市環境、要素集約利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七大系列活動,把加快市區發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開展現代服務業振興系列活動,做大市區三產規模
1.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使市區成為區域的商貿中心。通過“一主、一副、兩圈”帶動*商貿流通業發展,加快迪蕩新城商貿中心建設,按照迪蕩新城的總體規劃,加快推進核心區“八路三橋”工程、深化完善迪蕩湖城市公園、環梅龍湖公園等規劃設計方案,抓緊中央商務區建設,努力早出形象、快出效益,把迪蕩新城建設成為*商貿業的新形象、城市現代生活的新亮點、城市發展的新標志。進一步完善市區商貿布局,豐富商貿業態,推進商業特色街建設。(牽頭單位:市商貿辦、越城區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袍江工業區管委會)
2.積極扶持文化服務業,使市區成為區域的文化中心。深入實施“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依托魯迅故里、大禹陵、蘭亭、中國*黃酒城、八字橋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和人文景觀,充分發揮城區的中心地位和資本、人才的集聚能力,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出版傳媒、演出文娛、會展、書畫藝術、創意策劃、體育健身、網絡信息等產業。培育節會品牌,辦好公祭大禹陵、越劇藝術節、魯迅文化藝術節、蘭亭書法節等文化節會。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促進民營民辦文化發展,培育一批成長性文化企業,組建*文化發展集團。加快*文化產業園(袍江)建設,培育行業內有影響的書畫、文化典籍等*特色文化產品專業市場。進一步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繁榮市區文化市場。(牽頭單位:市文廣局、市文旅集團)
3.做大做強旅游服務業,使市區成為區域旅游休閑中心。打響“江南風情看*、江南古城看*、江南文化看*”的“三看”品牌,重點培育休閑度假旅游,大力發展水上觀光旅游、商務游、會展游、修學游、節事游等特色旅游,形成一批*市區特色旅游精品。加快鏡湖新區特別是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開發建設。按照鏡湖新區的總體規劃,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做精、做強、做美濕地水上游線和梅山濕地景區,啟動央犭茶湖濕地景區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游開發力度,大力發展濕地經濟。加大市區旅游資源整合、品牌培育和對外宣傳促銷力度,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加快會稽山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積極打造會稽山休閑品牌。(牽頭單位:市旅游局、鏡湖新區管委會、會稽山度假區管委會)
4.培育發展生產業,使市區成為區域商務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投資服務、信息咨詢、工業設計、技術服務、檢測檢驗、會計、法律、評估等中介服務業,推動其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制定實施現代物流專項發展規劃,努力形成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業雙向驅動的格局。(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貿委)
5.著力拓展總部經濟,使市區成為區域的研發總部基地。規劃一定區塊建設建筑產業研發總部基地、中國黃酒產業總部基地、*文化創意總部基地、中介組織服務中心等四大總部基地。鼓勵發展市區樓宇經濟,凡在中心城區發展總部經濟的企業,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在稅收、人才引進,以及子女受教育、住房購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優惠。(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貿委、市建管局、市文廣局)
6.加快信息、金融、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市區要素集聚和服務業發展。加快信息基礎平臺建設,拓展信息技術應用服務領域,積極發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打造“數字*”,基本形成區域高效、綜合的信息服務體系。積極構建以金融、保險、證券為主導的現代金融服務集聚區,全面提升市區金融服務的輻射力,逐步成為區域資金供求集散中心、結算中心及金融要素自由流動的樞紐。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確立省級交通主樞紐及長三角重要交通節點城市的地位,發揮交通對要素的聚集作用。(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市交通局)
(二)開展優化二產結構系列活動,提升市區產業層次
7.實施“培大育強”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做大做強紡織、黃酒等傳統優勢產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兼并、收購、上市等途徑開展資本運作,做優做強。力爭到2010年,市區工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企業達到500家以上,其中超億元的企業達20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經貿委)
8.實施“騰籠換鳥”工程。對歷史形成的市區內的工業企業,凡根據產業導向要求必須禁止、淘汰或調整升級的,因環保、安全等影響人居環境的,因城市規劃調整需要改變用地性質的,無發展場地、需異地搬遷擴建改造的,加快實施搬遷,騰地發展都市型工業和新興服務業。(牽頭單位:市經貿委、市發展改革委)
9.實施“科技創新”工程。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優勢,加大對科研院校的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快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產業共性研發中心、中紡院江南分院等區域性科研中心建設。加大市區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扶持發展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鼓勵初創民營科技企業入駐各類孵化器,力爭“十一五”期間,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每年增長10%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10.實施“品牌培育”工程。積極創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和“重點出口名牌”,發展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浙江省著名品牌、浙江名牌產品,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具有良好市場發展前景的*市著名品牌,努力打造市區名牌企業群體和名牌產品集群。深化完善政策激勵機制,鼓勵品牌企業采取項目投資、兼并收購、加工合作、聯合開發等形式,延伸開發、多元拓展,創造更多相關聯的產品品牌。將“*黃酒”、“*紡織”等打造為國際知名品牌,“越城家私”等產業品牌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知名品牌,打響“*制造”的品牌。(牽頭單位: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外經貿局)
11.實施“全民創業”工程。通過組織開展“推動全民創業、促進全民就業、實現全民保障”的15項活動,完善市區創業政策,改善市區創業環境,激發社會創業熱情,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牽頭單位:市勞動保障局、市經貿委、市工商局)
(三)開展城市空間拓展系列活動,擴大市區發展規模
12.加快修編完善新一輪城市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根據大城市發展規劃,優化整合城市發展空間,合理布局居住建設、產業發展、農用地保護、生態保護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編制完善各項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強專項規劃和空間控制性規劃的銜接,明確發展重點,把握發展方向,拓展發展空間。(牽頭單位: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發展改革委)
13.實施城市“北進”戰略。加快“保古城、建新城”步伐,推進袍江工業區、鏡湖新區以及越東線周邊區塊的開發建設,積極推進青甸湖、大灘、迪蕩湖“三湖一帶”工程的整體建設,抓緊規劃江濱組團瀝海區塊的開發建設,推動*中心城市由“山會時代”進入“鑒湖時代”,邁向“杭州灣時代”。(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袍江工業區管委會、鏡湖新區管委會)
14.推進杭州灣產業帶的規劃建設。結合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充分發揮大橋、大閘和港口優勢,積極推進杭州灣產業帶建設,使之成為杭州灣南翼的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牽頭單位:市經貿委、市發展改革委)
15.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完成統籌城鄉發展“十網”建設,基本完成市區農村環境整治建設任務,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加快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步伐,建設各中心鎮直達中心市區的公交網絡,提升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牽頭單位:市農辦、市交通局)
16.提升開發區發展水平。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積極推進開發區提檔擴容,調整開發區管理運作體制,進一步擴大開發區管理權限,拓展發展空間,促進開發區“二次創業”。袍江工業區要大力發展高效物流、市場商貿、文化創意等服務業,推進國家級生態示范園區創建,積極申報國家出口加工區,加快連接上虞的袍江跨曹娥江大橋建設;*經濟開發區要完善生態產業園功能配套,全面建成一期9.7平方公里。鼓勵開發區企業深度開發、二次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投資強度。(牽頭單位:袍江工業區管委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越城區政府)
(四)開展重點項目推進系列活動,完善市區綜合功能
17.實施一批對外交通項目。加強與長三角城市間的交通銜接,提升區位優勢。加快推進杭甬城際軌道、*內河外海港區群、曹娥江大閘、鐵路貨運站遷建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杭甬運河*段年底建成通航,嘉紹跨江大橋及早動工,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相協調的對外綜合交通網絡。(牽頭單位:市交通局、市水利局、曹娥江大閘管委會)
18.建立城市組群間、市區組團間的交通快速通道,增強市區的帶動力。加快諸永高速公路*段、104國道嵊州段等工程建設。及早謀劃*大城市環城高速公路網,加快推進各組團間城市路橋、供排水、居住區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對接,推動越城、袍江、柯橋、鏡湖和杭州灣工業新城區進一步融合。(牽頭單位:市交通局、市建設局)
19.加快重點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實施*文理學院、人民醫院新院、國家綜合檔案館等一批重點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教育、衛生、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社會事業,努力使市區成為區域的公共服務中心,強化對各縣(市)的輻射作用。(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相關單位)
20.延伸城市功能,提升市區帶動力。統籌市區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優化整合城鄉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等各種資源,加快市區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向市郊農村延伸,加大郊區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力度。(牽頭單位:市農辦、各相關單位)
21.實施一批城中村、園中村改造項目。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基本完成一期城中村改造掃尾任務,全力推進二期14個城中村改造,爭取通過幾年努力,全面完成市區城中村、園中村改造,深入開展“撤村建居”和“撤鎮建街”工作,推進城市郊區化、郊區現代化。〈牽頭單位:越城區政府、各開發區(工業區、新區)管委會〉
(五)開展改善城市環境系列活動,優化市區發展環境
22.實施古城“保護工程”。深入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嚴格保護各類文化遺產,切實加強對文物點、歷史街區和古城風貌的保護、開發和管理,延續城市文脈,彰顯城市文化內涵。全面實施越王城保護工程,推進魯迅故里、越文化博物館、呂府、書法展示館、美術館、八字橋歷史街區等一批古城保護和文化旅游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市文旅集團、各相關單位)
23.實施市區“美化工程”。圍繞“路平、燈明、水清、地綠、景美”的管理方針,著力抓好城市的路橋、住房、保護和整合四大系列工程。積極推進以清淤、截污、引水和強化整治為主要內容的“清水工程”,通過兩至三年的努力,實現市區河道水質變清。加快實施“萬株喬木增綠”工程、亮化設施的節能改造及景觀燈光升級,完成山陰路偏門環島周邊環境改造工程。啟動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創建,積極打造*城市“新名片”。(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市水利局)
24.實施市區“暢通工程”。制定《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實施方案》,編制市區道路交通設施專項規劃,完善市區路網建設,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加大道路交通環境整治,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強化文明交通宣傳,分流疏導市區交通流量,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構建完成“內外順暢、運行有序、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網絡,基本緩解市區交通擁堵。(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規劃局、市城管執法局)
25.實施環境“整治工程”。繼續全力實施《*市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方案》,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工業污染整治、城市環境污染整治和農業農村污染整治四大整治行動,深化“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推進“清風”系列環保專項執法,落實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加快實施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推進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市污泥垃圾發電廠等環保工程建設,推進生態公益林和“千里綠色林帶”工程建設,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構建市區和諧生態環境。(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貿委、市林業局)
26.加強城市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充分發揮越城區和相關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積極推進“數字城管”,提高城市日常管理和應急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城管執法局、越城區政府)
(六)開展要素集約利用系列活動,強化市區集聚功能
27.大力促進人才集聚。完善有利于高素質人才集聚的用工和產業政策,著力提高外來人員中大學生的比例。著手建立供剛畢業、暫時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臨時工作的實踐基地。抓好人才公寓的建設與使用,基本完成2.1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設,力爭再通過兩年努力,市區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才公寓3000余套、12萬平方米。鼓勵*籍人才回紹創業,定期組織一批大集團、大企業向市外高校招聘專業技術人才,市政府每年評選并獎勵一批對市區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技術人才。加快推進市級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大力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緊缺型人才。(牽頭單位:市人事局、市勞動保障局、市建設局)
28.大力促進技術集聚。加快推進中心城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扶持建立一批產業技術研發和推廣基地;推動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優化*文理學院等高校的專業結構,積極發展高等職業學校,加強紡織、機械、醫藥、化工、電子等支柱產業相關的學科建設,促進人口集聚,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牽頭單位:市科技局、*文理學院)
29.大力促進資金集聚。引導外資金融機構到中心城市設立營業性機構和代表處,鼓勵金融管理部門引進異地銀行分支機構。充分發揮城投、交投、文旅、水務、燃氣、工貿國資等公司的資產經營職能,積極利用其優質資產作用,組建更大規模的融資平臺,發行債券融資。繼續鼓勵企業股票上市,做強上市公司“*板塊”。(牽頭單位:人行*市中心支行、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上市金融辦)
30.促進土地集約利用。積極開發、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障工業和城市建設用地。全面推行工業用地“招拍掛制度”,強化投資強度約束,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效益,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著力盤活市區存量建設用地,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的投資強度和容積率“雙控”指標,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快農轉用后供地速度,建設用地供地率達到省定要求。〈牽頭單位:市國土局、各開發區(工業區、新區)管委會〉
31.搭建引資招商平臺。以我市獲得“中國投資環境金牌榜”第三名為契機,推介我市投資環境以及完善鼓勵外地企業來紹投資的政策。組織企業參加廈交會、浙洽會、“俄羅斯浙江周”等重點招商活動,舉辦黃酒節等經貿合作、投資考察活動,著力引進一批技術先進的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現代農業及服務業項目。(牽頭單位:市經貿委、市外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委)
(七)開展深化改革系列活動,增強市區創新能力
32.建立共建共享機制。堅持“統一規劃,合力建市”原則,根據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對重大公益性和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探索實行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共建共享機制。(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縣政府、越城區政府)
33.深化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引入市場機制經營城市公用設施,促進城市資產重新配置和優化組合。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合理控制政府負債規模,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
34.完善銀企合作機制。加大金融機構對市區經濟支持的考核獎勵力度,扶持和規范營利性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公司,進一步擴大市本級的中小企業專項貸款規模,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矛盾;探索資產證券化運作模式,積極搭建市場化的產權交易平臺。(牽頭單位:人行*市中心支行、市經貿委、市招投標中心)
35.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完善水、電、排污權資源使用差別化、階梯式價格調節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向優質項目和優勢企業傾斜。(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36.完善有利于城鄉統籌的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財政向農村覆蓋的利益調節機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向農村傾斜的投融資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口登記制度。深化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制度。適當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完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切實保護被征地農民利益。(牽頭單位:市農辦、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勞動保障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區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及時研究市區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協調解決制約市區發展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健全重點工程領導聯系制度,建立市主要領導參加的定期現場辦公機制。
(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對*經濟開發區(迪蕩新城)、袍江工業區、鏡湖新區、越城區(包括生態產業園)、市本級直屬企業的考核激勵力度,適度擴大越城區級政府的管理權限,對轄區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等由越城區自行審批為主,適當提高市、區財政體制分成比例。對袍江工業區建成區范圍內引進的市區外企業試行新增地方財政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政策。整合財政扶持資金,對目前正在實施的工業技改、技術創新、品牌經濟、循環經濟、開放型經濟、現代服務業發展、園區扶持等進行有效的整合,實行集中扶持,強化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
(三)強化項目支撐。通過開展督查考核、項目評獎等激勵措施,鼓勵市直有關部門從省內、國內甚至國外,創新、引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能促進市區消費、就業、稅收,能提升市區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的城市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強化項目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篇6
(一)主要目標
1、優勢產業。釀酒食品、紡織服裝、林木加工、機械電子等優勢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其中,釀酒食品產業32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200億元,林木加工產業230億元,機械電子產業240億元。
2、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信息產業等四大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其中,新能源產業20億元,新材料200億元,信息產業50億元。
3、特色產業基地。新增省級特色產業基地2個。
4、淘汰落后產能。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二)重點工作
1、加速產業集聚。圍繞“產業強市”戰略,按照傳統產業高新化、新興產業規模化、集群產業基地化的要求,加快構建“5+4+X”產業體系,確保釀酒食品、紡織服裝、林木加工、機械電子、商貿物流五大優勢產業壯大規模、提升層次。重點幫助和推動長電科技、德力化纖、乳業、食品、科技、光伏、能源、科技等重大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信息產業等四大新興產業快速集聚、倍增發展,其它新興產業破題開篇,形成特色。通過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新興產業規模化擴張、集聚式發展、爆發性增長,全年確保新開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0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年內銷售收入增長50%以上。
2、建強特色產業基地(園)。堅持以特色園區建設引領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遵循“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結”的原則,進一步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園)建設。堅持“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凸顯產業特色,增強園區產業的聚集度和關聯度。重點支持洋河雙溝釀酒產業園、國家級食品產業園,省級紡織、新材料、再生資源加工、智能電網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通過規劃指導、政策引導和環境營造,促進同類型行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同時,圍繞“十二五期間全市要建成20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的目標,以市政府名義出臺《關于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園)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強引導和服務。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生產業,為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供服務支撐。
3、培育百億級企業。加大對全市50強企業,特別是利稅前50名和用工前50名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實施傾斜扶持政策,推進靠大、靠外、靠強,促進優勢資源向骨干企業集聚,推動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綜合運用政策支持、行政推動、幫辦服務等多種舉措,鼓勵重點骨干企業在國內外開展多種形式的購并或跨區域聯合重組,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產業帶動能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大企業大集團,突出培育酒、彩塑、等百億級企業。全力抓好一批重點項目,申報省以上專項資金及市新型工業化資金向省市重點項目傾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影響力較強的國內外知名企業。
4、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排查今后三年落后產能狀況,做好分批淘汰落后產能的各項基礎工作。抓緊研究制定落后產能淘汰的具體時間表和推進措施。加強宣傳引導,動員企業及早行動,加快設備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步伐,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二、加快“兩化融合”進程
(一)主要目標
1、申報省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15個,認定市市級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20個。組織企業實施重點兩化融合項目20個。組織信息化知識培訓活動2次以上。
2、編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并組織協調實施。
3、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比例分別達80%和40%。新增通過雙軟認證企業5家,新增通過CMMI認證軟件企業4家。整合市軟件行業協會資源,充分發揮軟件行業協會職能,全年組織活動不低于2次。
4、推動我市物聯網在農業、工業、公共安全等行業中的應用創新,重點建設智能工業、智能農業和智能公共安全等物聯網示范工程。
(二)重點工作
1、大力實施“865”工程。通過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和培育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械電子、木材加工、玻璃建材、治金新材料、包裝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等8個重點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注重企業服務平臺、電子交易平臺、產業聯盟在線、節能減排監控、安全生產監測、人才培養交流6大領域信息化應用,主要抓好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等5大關鍵環節,加快利用信息化提升全市工業整體發展水平。
2、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由縣、區分管領導牽頭、經信部門為主體、相關部門參與的“兩化融合”推進機構,統籌推進全市“兩化融合”重點工作,認真做好產業推進、結構調整、科技進步、人才培養、載體建設、資金保障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充實完善工業經濟和信息化月報涉及信息化內容,按月統計示范試點企業、重點項目進展情況。
3、強化學習培訓。爭取省經信委和省軟件行業協會支持,開展企業管理人員“兩化融合”和軟件知識培訓。編印《市兩化融合巡禮》,挖掘優秀案例,總結先進經驗。定期開展兩化融合觀摩活動,組織企業赴先進地區、市內優秀企業進行參觀學習。
4、推進社會信息化。繼續開展政府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工作,確保政府和部門門戶網站安全高效運轉。建立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支持單位,籌建市信息安全測試評估中心。建立網絡與信息安全監控平臺,積極應對網絡安全事件,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定期召開信息化聯席會議,推進重點信息化工程建設,推進全社會信息進程。
5、推進物聯網項目應用。重點突破物聯網在現代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促成物聯網軟件研發基地在軟件園早日掛牌。
三、提升企業技術進步水平
(一)主要目標
1、工業固定資產投入增長35%以上;全年完成全社會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5%,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36%。實施100個省市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確保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2、新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共性技術中心12個,其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個。實施省、市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5個;當年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100個,新產品銷售率達30.5%。
(二)重點工作
1、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實施201個超億元工業項目,重點抓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年產5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投資項目、加彈絲及毛毯生產線改造項目、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1萬噸差別化纖維項目、翔盛粘膠PTA項目、化纖有限公司的年產20萬噸差別化化學纖維生產線等項目。完善領導掛鉤聯系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重點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對100項省市重點技改項目,繼續實施“每月報、季度看、半年評”制度。切實抓好未開和新開項目的跟蹤管理,建立項目儲備庫,加大爭取政策力度。
2、搭建銀企合作融資平臺。積極幫助重點企業擴大授信額度,推動商業銀行采用多種方式予以信貸支持,確保商業銀行用于工業信貸比重穩步提高。及時了解企業資金需求,梳理項目,向銀行推薦質量好的金融部門認可的項目,開展項目對接,保證全市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和銀企合作洽談的成功率。同時,加強對簽約項目資金落實和實施情況的跟蹤考核,確保簽約項目的資金到位率。
3、加大政策扶持。以紡織、新材料、再生資源加工、智能電網等省級特色產業基地為載體,積極爭取國家工信部和省經信委的支持,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發展實現更大突破”的專項扶持政策。加強與市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爭取其對企業技術進步的支持幫助,及時兌現市里已出臺的各項激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開展國家優惠政策宣貫活動,力爭使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享受到國家增值稅轉型、引進技術設備免征進口關稅、重大技術裝備進口關鍵零部件免稅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降低投資和經營成本。
4、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名牌產品、“三名”商標申報步伐,嚴厲打擊假冒行為,加強品牌保護。落實政策扶持,對已認定的名牌產品和“三名”商標產品,協調有關部門在融資貸款、信貸擔保、電力供應、交通運輸、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對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中國出口名牌產品、國家級免檢產品、省名牌產品、省出口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的企業,加大財政資金獎勵額度。總結推廣質量管理先進經驗,定期組織開展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經驗交流活動。引導企業貫徹ISO9000、14000質量管理標準,加強質量管理知識培訓,開展多種形式的質量管理促進活動。
5、加大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加大技術中心投入,確保省級、市級技術中心企業開發經費投入分別達到銷售收入的5%和3%以上。抓好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確保新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6個以上。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整合政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的資源,共同推動釀酒技術、玻璃制品、木業加工等重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產學研聯合助推器的作用,全方位推進工業企業、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的聯合,建立以工業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后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四、落實節能降耗和能源保障措施
(一)主要目標
1、全市工業用電量達到58億千瓦時,增長20%以上;完成16個電網建設征地拆遷補償項目。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和平安電力創建專項活動4次以上。
2、全市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完成能源審計企業8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驗收項目20個,淘汰落后高耗能設備300臺(套),實施重點節能和循環經濟技改項目40項,對20戶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節能監測。
(二)重點工作
1、全面落實節能目標責任。修訂完善年度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指標和計分標準,認真組織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工作,加強對各縣區、開發區和有關部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工作措施落實情況的考核,健全表彰獎勵和懲罰機制,促進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
2、全力推進節能監察工作。制定出臺《市節能監察辦法》,建立健全監察制度文書、工作規范。制訂節能執法監察實施計劃,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企業中,組織開展具有一定影響和震懾作用的節能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是查處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或生產工藝、單位產品能耗超限額標準用能、未按規定進行節能評估審查建設項目等問題。加強用能單位管理,嚴格實施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動態跟蹤重點用能單位產值能耗和單位產品能耗變化,進一步強化企業能源管理基礎和節能考核。
3、嚴控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建立完善產業轉型升級倒逼機制,完善能源消耗預測預警機制,加大對能源消費和高耗能產業增長過快地區的用能調控力度,壓縮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用電。以能效達標為重點,開展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行動,落實技術和管理措施,充分挖掘節能潛力。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面上宣傳、點上示范、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以重污染行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循環經濟試點范圍。進一步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聯合國稅、地稅、財政等部門認真開展綜合利用認定、年檢,努力拓寬資源綜合利用領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廢物排放,確保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80%以上。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加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組織力度,推廣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配合水務部門,推進節水型企業創建,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5、嚴格實施節能評估審查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耗能超過3000噸項目的節能評估審查,通不過審查的項目,堅決不予立項和備案。進一步健全市、縣(區)能評體系,從源頭把好節能關,遏制高耗能行業的發展。對近年來我市新建、擴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執行情況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對違反能評規定的地區、企業,給予通報并責令限期改正。
6、推進電力建設。加快建設重點電網工程,強力推進電網建設征地拆遷。將電網建設拆遷補償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加強考核督查,嚴格兌現獎懲,確保電網工程按計劃實施。進一步推動電源點建設。重點發展新能源建設,鼓勵和支持光大國際垃圾發電、凱迪秸稈發電等項目的建設和投產。積極發展集中供熱。在市區現有集中供熱基礎上,重點支持國電熱電公司、中節能()發電公司、熱電等熱電聯產。支持各縣區發展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
7、保障電力供應。完善電力需求側管理,不斷完善電力負荷管理的技術支持系統,確保在錯峰時“可控可動”。積極開展電力迎峰度夏,組織實施電力供應應急預案,落實“四個優先確保”。組織開展停電反事故演習活動,努力提高應急處理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確保全市電網安全迎峰度夏。開展用電安全專項整治,堅決杜絕安全隱患。加強電力執法,規范執法程序,加強執法監督,嚴格查處破壞電力設施行為,配合公安部門開展專項斗爭,嚴厲打擊犯罪分子。
8、引導節約用電。加強省能效電廠示范項目建設管理,強化考核驗收,確保項目達產達效。探索市級能效電廠項目建設試點,從市發展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中,切出一塊資金,支持市級能效電廠建設,力爭建成10個以上。積極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淘汰落后高耗能設備,淘汰和改造高耗能、高污染小鍋爐。
五、加大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力度
(一)工作目標
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2、新增銷售收入超2000萬元的規模企業200戶;新增銷售收入超10億元以上企業7戶,億元以上企業22戶。
3、培育省級工業經濟新增長點57個,重點監控企業達到100戶。
(二)重點工作
1、做好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及全局性的問題,把握運行態勢,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對各縣區、各主要工業行業和重點企業實施動態監控。適應新形勢,拓寬分析面,加強運行質量和效益的分析,注重體現增長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和節能降耗等方面的成效。加強與北地區的對比分析,建立與兄弟市的信息交流制度。密切關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經濟大環境變化趨勢,著力做好100戶重點企業預測預警調度網絡的建設,積極做好上報企業調整和人員培訓工作,強化對重要能源價格、主要原材料價格、重點產品市場變化等監控分析。
2、加強工業經濟的組織協調。繼續完善煤炭、化肥等重點物資運輸協調機制,確保電煤運輸供應,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努力化解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努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加強對省重點物流企業運營情況的跟蹤,重點是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推動省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強對物流企業和物流基地的調研,掌握各縣區物流行業的發展動態,符合申報省物流企業和物流基地條件的,及時幫助企業申報,爭取政策扶持。利用省經信委搭建的產品萬里行平臺和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契機,組織我市名特優新生產企業參加,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
3、加大新增長點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指導相關企業制定客觀、適度的增量項目(產品)年度產出目標,建立健全達產達效工作責任制,確保年度增量計劃的全面完成。通過適時監控和分析通報新增長點項目(產品)的運行情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及時組織協調解決工業經濟新增長點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建立對工業經濟新增長點項目(產品)的定期監測和跟蹤制度,及時了解把握序時進度,加強與財政、金融等部門的聯系,完善監控分析體系,按月通報新增長點運行情況。通過建立領導聯系點、政銀合作和銀企對接、重點分工負責、聯合協調會辦等工作機制,為切實幫助相關企業解決項目建設和產出過程中存在的資金融通、能源供應、市場開拓、運輸銜接等具體問題,推動生產要素向新增長點傾斜。
六、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一)主要目標
1、申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家以上,申報省高成長型中小企業2家以上,申報省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示范企業2家以上。
2、推動中小企業集聚集群發展,新增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產業集聚區或鄉鎮工業集中區9個,其中10億元以上5個。
3、加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組織開展2次創業輔導活動。做好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作,組織企業參加省市培訓3次。組織中小企業參加境內外經貿交流活動2次。推動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建設,申報并獲批2家省星級公共服務平臺。
(二)重點工作
1、加大政策支持。認真做好項目資金爭取,做到“儲備一批、篩選一批、服務一批”。一是做好項目的調查儲備,抓緊建立年市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庫。二是堅持優中選優。選取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作用明顯、填補我市新興產業空白、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水平較高的重點項目,作為國家、省扶持資金的優先申報對象。三是幫助企業掌握政策包裝項目。指導企業學習掌握政策,做好項目包裝,完備各項手續和材料,爭取年省級資金不少于上年度,國家級資金市區有1個項目入圍。
2、加快創新轉型。推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加大對專利新產品的扶持,推進其產業化進程,與市知識產權局聯合舉辦知識產權知識培訓1次,提高企業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依托釀酒食品、木材加工、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培育示范平臺,組織相關單位開展1次學習考察活動。力爭明年建成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平臺2個以上。扎實做好中小企業科技型、創新型、高成長型示范單位認定申報工作,幫助我市更多企業進入省中小企業扶持發展的大盤子,有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
3、推進信息化進程。繼續落實“中小企業百千萬電子商務應用促進計劃”,組織引導中小企業加入應用電子商務行列,每縣區至少開展1次信息化培訓。進一步發揮“雙優”單位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科技報、日報等媒體,加大宣傳扶持力度,使更多企業自覺投身到信息化工作當中。加強市、縣中小企業網站建設和信息維護管理工作,強化服務基層,不斷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努力搭建共享平臺,有效整合各地信息資源,促進網站建設和信息維護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4、強化運行監測。抓好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做好全市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經濟報表統計、重點監測企業月報及運行分析。堅持1季度開展1次調研活動,關注中小企業最新發展趨勢,及時反映企業的困難和矛盾,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對策建議。
5、促進集聚發展。加快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每個縣區選擇3-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作為扶持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集聚發展水平。引導鄉鎮工業集中區找準定位,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區一業”特色。推動各地成立鄉鎮工業集中區開發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積極申報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稱號。加強對五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的扶持引導,放大其龍頭效應、支撐效應和輻射效應,實現中小企業集中、集聚、集群發展。
6、培育示范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指導,引導其創新工作思路,科學定位職能,合理收取費用,為全市中小企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加強創業輔導,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鼓勵全民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精神,多層次、大范圍開展創業投資洽談、創業輔導培訓活動。加強與社會化創業輔導機構的合作,逐步培養和擴大創業培訓師資力量。組織有能力、夠水平、業績好的社會化服務機構申報省級重點示范機構稱號,利用政策資金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引導全市社會化服務機構更好地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
七、加強國資監管
(一)主要目標
1、做好國有企業產權登記相關工作,新注冊及增資企業登記率95%以上。做好監管企業業績考核工作,年內開展涉及考核的重大事項專題督查2次以上。
2、做好國有企業資產評估項目的核準備案工作,健全評審“專家庫”,考核認定新進庫中介機構不少于1家。
3、加強國有資產統計分析工作,統計覆蓋率95%以上。
(二)重點工作
1、做好國資監管基礎工作。進一步規范國有資產評估和產權交易行為,對所監管的國有產權的變動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控。做好國有資產產權證年檢和新證頒發,做好資產評估備案、國有資產處置等各項工作。
2、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按《公司法》、國資管理有關規定和市政府的統一要求,逐步推進我市國有企業特別是市國資委所監管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轉換企業內部經營機制緊密結合,促進企業科學管理、規范經營。同時,將在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繼續積極做好企業整合重組的服務工作,推動做大做強我市國有企業。
3、集中監管經營性國有資產。爭取市政府授權,將各種投融資性的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和國有集團公司以及事業單位投資形成的經營性國有資產一并納入監管范圍,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國有資產的監管。
4、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認真落實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責任,完善出資企業年度經營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責任制,提高考核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依法加強對縣級國資監管工作的指導與監督。在加強指導的同時,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5、做好國有企業登記工作。結合年度企業國有資產統計及報表編制工作,全面清查市國有企業,理順關系,建立資料庫。
八、做好無線電管理工作
(一)主要目標
1、開展各類大型考試反無線電作弊工作,全年不低于9次。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全年不少于6次。開展設備檢測工作,抽檢比例不低于1%。
2、按照省局要求,開展公安、地震兩大系統臺站核查活動。積極受理干擾投訴,應查盡查率達100%。
3、完成監測站“固定機房、網絡室、設備室”三項技術設施改造工作。
(二)重點工作
1、加強應急保障。充分發揮現有技術手段,全力以赴做好省、市內重大活動的無線電安全應急保障。組織開展防范非法無線插播和反恐維穩演練活動的通信保障;積極做好我市各類考試反無線電作弊工作;嚴厲查處私設衛星干擾器違法行為。
2、加強設施建設和維護。在全部完成監測與網絡設備管理規范化項目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向省局申請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驗收。繼續加強對現有業務車輛、設備、網絡、系統的維護,保障無線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 上一篇:幼兒園安全整治三年行動總結
- 下一篇:校園周邊安全整治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