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課程顧問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07:4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編程課程顧問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編程課程顧問工作總結

篇1

關鍵詞: 高等院校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教育策略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定義

1.定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意義。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當前就業形勢。

以我校機械工程學院本科學生就業形勢為例,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我院學生就業率都達到了較大比例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1)就業工作開始時間早,就業工作成效顯著。(2)報考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錄取率高。(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實際動手能力,提高畢業生自身含金量。(4)利用獎學金制度,拓寬畢業生就業面,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5)利用網絡、電話等信息平臺與院系內部及相關院系交流就業工作,定期召開就業工作總結會,穩步推進就業工作。

2.問題所在。

當代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如下:(1)大學生職業規劃較差。在學生剛進入大學時就應該有較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就業規劃指導,讓每一個大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職業規劃。(2)部分人數較少、就業需求量不旺的專業應進一步開拓就業市場,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3)對一些需求旺盛的專業和方向,要有效利用優勢,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形勢,以免產生驕傲的情緒,導致畢業生質量下降。(4)更好地建設大學生就業基地,使得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增強自身就業優勢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5)就業率廣泛提高的同時應該看到就業質量還有提高的空間。(6)部分高校部分專業結構課程設置不合理。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則是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導致大學生整體自身素質較差,不能通過職業規劃教育進行很好的自我規劃,因此在讀書期間喪失主觀能動性,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知識,錯失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最佳時機。研究表明,18歲―25歲是一個人人生經歷當中最重要的職業探索階段,這個時期如果不能廣泛接觸各種職業,廣泛經歷各種職位,那么其很難在35歲左右找到自己的職業錨所在,從而確定自己終身從事的職業并為之奮斗,進而取得一定范圍內的成功。

三、當代大學生為何畢業即面臨“失業”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隨著1999年高校全面擴招,2001年高校畢業生115萬,2002年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特別是2006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就業形勢更顯嚴峻。下面結合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對當今大學生失業問題進行分析。

1.缺乏社會經驗制約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此外,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制約因素。

2.近三成單位有性別傾向。

據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該比例則為41.08%。可見,求職者的性別對于求職成功與否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3.“托熟人”成求職主要途徑。

特定的社會關系網絡影響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結果就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關系、托熟人是求職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比例更高達51.29%。

4.缺乏專長。

大多數大學生除了具備專業技能以外擁有的即是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證書,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對于大學生的英語、計算機不做硬性規定后,大多數學生也就沒有學習這些技能的興趣和壓力,即使考過了也只是應付,很少有能真正將英語或者計算機編程等任何一種能力應用到極致的能力。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不喜歡專業的情況下念完了四年,結果不能憑專業找工作,英語能力也不強,如果社交能力再差一些就立刻變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待業者。

四、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具體實施的建議

職業規劃的意義在于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我們應該承認并正確對待我們在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為了彌補這一差距,切實做好我國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可以從個體和社會兩方面著手。

1.建立和發展職業咨詢機構,開設有關職業規劃的課程

職業規劃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持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單憑個人的經驗是很難實現目標的。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生命都是有限的,職業選擇的每一個步驟都與個人的年齡聯系在一起。因此,在此過程中,借助職業咨詢的智力和經驗優勢,為個體職業規劃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彎路。學校在建立職業咨詢機構時應該注意到這類機構必須由一批具有廣博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理論并精通各種科學測評手段的專家和實際工作者組成。學校應該在大學生大學生涯開始之際就開設有關職業規劃和發展的課程,從理論上讓每一個大學生都懂得應該為什么,并且如何去規劃和發展自身的職業生涯。再次,教育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如,職業日、職業興趣測試、社會實習等,注重學生對社會工作經驗的積累,每隔一段時間邀請社會上各種職業者到學校介紹各自的工作;定期組織一系列的模擬實踐活動,允許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校外打工,積累寶貴的工作資本。

2.加強就業實習基地和就業指導機構的建立。

各地高校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與當地或者各省市相關專業用人單位聯系緊密,歷年來畢業生良好的信譽和較高的綜合素質使各個高校與多家用人單位都簽訂了獎學金制度或3+1等定向協議制度,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能夠進入就業準備狀態,并且由于這些用人單位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許多學生在簽訂了3+1協議后,暑期即到該單位實習,使得各個高校都建立起一些實習基地。全面了解單位情況的同時也讓畢業生們提前進入了工作狀態。獨特的就業模式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面,也督促畢業生在最后一年針對即將走入的工作崗位更努力地學習,以免邁入企業即遭到淘汰。當然也要看到這些實習基地還是局限于傳統優勢行業學科,大量新興學科的實習基地都沒有建立起來,導致新興學科發展受到較大局限。

3.個體的自我定位。

每個大學生對自身都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擺正自己的位子。首先,大學生入學前最好對所學專業、自身潛力、將來職業發展等作適當的評估和規劃。對自己的職業目標、人生目標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其次,具體確定職業目標。許多人在大學時代就已經形成了對未來職業的一種預期,然而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個體年齡和發展的考慮,就業目標定位過高,過于理想化。對于職業目標的確定,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工作能力、興趣愛好等分階段制定。盡量尋找最喜歡的和最擅長的相結合,而不支持一味尋找最喜歡的工作。興趣是前提,但能力是更重要的,現在更提倡的是將專業與興趣相結合找到契合點,才能更好地實現理想。最后,相信自己的實力,尋找個性發展。許多大學生在入校初期有著多種多樣的性格和愛好,經過四年大學反而失去了許多優秀的品質逐漸變得面目全非、人云亦云。大多數學生失去了個性,成為了普普通通的社會一分子,到用人單位面前,沒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也沒有更突出的某方面的能力和個性。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也都有他人沒有的潛力和特長,在大學四年不斷將自身特長再挖掘再延長再拓展,到了畢業的時候即使不能靠專業尋找工作也能靠特長尋找工作,有了一樣特長也能更自信地面對企業招聘,技多不壓身就是這個道理。

五、結語

總之,做好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每一個大學生就業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以及怎樣實現自己的目標。高校的任何職業指導方案和規劃與職業顧問只能起引導作用,幫助個人自身作判斷和選擇。再好的顧問也是基于了解你的基礎上幫助你分析現狀,放眼未來,而真正了解你的只有你自己。真正的職業指導只能通過自己考慮,加上專業的建議,最終規劃出一條與眾不同最適宜自己的道路才是正解。

雖然當前高校的就業率較低,但這與當今世界的經濟環境有較大的關系,因此我們還是應該看到積極的一面。因為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不可能不需要新鮮血液,一定會表現出巨大的人才需求態勢。對于大學生而言,首先是認清自我、評價自我、思考自我、規劃自我,最后應該是成就自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