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8 01:5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層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基層工作計劃

篇1

一、人民調解工作情況:

(一)、調解經費落實情況:

我縣人民調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共計392400元。

(二)、創新考核機制:

對人民調解實行“一事一案、一卷六表”以案定補考核,一是簡易在2009年5元的基礎上增加到每件定補10元,二是對疑難糾紛每件定補50元,三是對熱點糾紛每件定補100元,四是對重大熱點糾紛每件定補200元,特別重大熱點糾紛每件定補300元。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經費直接兌現到調解人員手中,同時將人民調解委員會考核情況在全縣范圍進行通報。年終對優秀工作人員及先進集體進行表彰獎勵。

(三)調解隊伍組織建設情況:

遵循“好中選優、優中擇能”的原則,把品德好、有文化、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熟悉當地情況和群眾公認的1582名優秀黨員和年輕干部推薦為人民調解員,建立健全了縣鄉村組人民調解組織,壯大了人民調解工作隊伍。目前,全縣8個鄉鎮109個村(居)民委員會791個村民小組均設立了鄉(鎮)、村、組人民調解委員會或村民調解小組,并在縣焦化廠等企業建立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形成了縣鄉村組四級調解網絡。做到“四有”,即有房子、有牌子、有印簽、有桌椅,保障了人民調解工作的有序開展。創新體制機制,千方百計解決工作激情、工作責任心和工作信心問題。在建立健全矛盾糾紛集中統一排查、信息聯絡反饋、領導定期接待接訪、社會重大熱點難點問題聯合調處、已調矛盾糾紛回訪反饋和責任追究落實六個方面的人民調解工作長效機制的基礎上,把落實人民調解員報酬與調處解決矛盾糾紛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行“以案定補”調處工作機制,調動了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了人民調解工作的高效開展。社會矛盾糾紛通過人民調解得到妥善處置和化解,創造了××人民調解有史以來調解案件最多、調處成功率最高的歷史,最大限度保障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人民群眾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人民調解基本達到了為縣委政府分憂、為分流、為公安減壓、為法院減負、為群眾解愁的工作目的。

(四)規范操作程序,千方百計解決創新調解方法和提升調解水平的問題。首先強化業務培訓,提升工作能力。按照“重在基層、立足崗位、注重實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一批基層調解主任到上級進行專業培訓和輔導。同時,由司法局牽頭,以鄉(鎮)為單位,采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多種方式,分批組織調解人員對人民調解工作適用的法律法規、調解工作的性質任務、人民調解組織的受案范圍以及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程序、技巧和調解格式文書制作等進行現場授課,面對面輔導講解,提高了基層調解人員的法律法規應用水平,為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打下堅實基礎。組織科室負責人及全體工作人員到局上進行培訓10期,受訓人員320人次。再次對村(居)調委會調解主任、調解委員采取集中到鄉(鎮)培訓的方式進行培訓21期;受訓人員885人次;對村(居)、調解小組采取以會代訓、調解培訓、司法所工作人員下鄉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受訓人員2100余人次。例2009年5月5日至5月10日,縣司法局、財政局、紀工委、司法所組成工作隊一行8人分別到各鄉鎮及村委會召開培訓會,共培訓9期,受訓人員150人次,在培訓中具體做好5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組織村級調解員及全體司法干警學習各級關于矛盾糾紛排查相關文件,二是縣局分管領導從5個內容對調解員進行培訓并提出要求,三是縣第一紀工委徐書記就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四是結合各村各寨的地方特點,編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二十四孝圖”、“普法四季歌”、“人民調解溫馨提示語”以及民間群眾自編自創的宣傳社會穩定和諧的戲曲小品印發給大家。在人民調解室顯眼的位置繪制鄰里和睦、家庭和諧、尊老愛幼、以和為貴等宣傳圖畫,在鄉(鎮)農村人口密集場所組建法制宣傳文藝隊,利用農閑、節慶和大型活動廣泛開展貼近農村、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法制文藝宣傳活動,使群眾在陶冶情操的同時,自覺接受法制宣傳教育。

五是播放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制作的《人民調解工作程序》。其次是明確各級職責,嚴格調解程序。始終遵循“矛盾不上交、責任不推卸”的原則,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特點,節約當事人經濟開支,立足一般糾紛基層一線解決,復雜疑難糾紛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解決,重大熱點難點問題逐級上報聯合調處解決,做到一般糾紛不出村、復雜糾紛不出鄉、熱點難點問題不出縣。2009年以來縣鄉兩級司法行政部門、人民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各內矛盾糾紛6068件(其中婚姻家庭1155件,賠償860件,房屋宅基1115地件,鄰里1066件,生產經營446件,債務345件,其它947件,調處成功5933件,調解成功率97.7%)。防止民間糾紛引發刑事案件23件251人次,防止群眾性械斗37件1986人次,防止群眾上訪42件410人次,防止民間糾紛引發自殺42件42人次。在調解工作中,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133萬元。再次是規范文書格式,注重痕跡管理。本著對群眾負責、對歷史負責的工作原則,嚴格按照卷宗規范化、文書格式化的要求,全面收集人民調解工作中產生的各種材料,規范制作卷宗,建立臺帳,實行一案一卷管理。

(五)強化信息搜集,千方百計解決調解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問題。各地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中,充分依托和發揮當地村組干部、基層調解組織扎根基層、聯系群眾,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搜集掌握矛盾糾紛信息源頭,實行領導聯掛鄉(鎮),鄉(鎮)領導和基層司法所、派出所等維穩單位聯村,隨時隨地發現新情況,掌握新動向,在一線遏制消除矛盾糾紛苗頭。各地對排查梳理出來的矛盾糾紛信息情報,按照及時準確、客觀真實的原則,提出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按月進行上報分析,做到矛盾糾紛情報信息來源準確及時,為預防和及時有效地化解各類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資源。

(六)狠抓協調配合,千方百計解決協同作戰、增強合力、提高效率的問題。一是全力整合調解資源。司法、公安、法院、土地、林業、民政等相關部門與各鄉(鎮)黨委、政府密切配合,開展了人民調解進法院、進公安、進土地、進林業、進企業活動,有效整合人民調解資源,多家互聯共通,按照矛盾糾紛的性質屬性,共同協作解決處理涉及山林、土地、資源爭執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堅持縣級領導聯系調處矛盾糾紛。對于問題復雜、調解難度大或涉及部門多的矛盾糾紛,由縣級領導牽頭聯系,協調部門聯動調處,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問題不出鄉,復雜疑難問題不出縣。三是認真抓好人民調解與訴訟程序的銜接配合。將人民調解協議履行與訴前民事糾紛調處有機結合,對于調解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準確、事實清楚明了的調解協議,在立案前和時依法依理說法疏導,教育引導,講清說明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開導督促雙方自覺維護調解協議的嚴肅性。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使許多民事案件通過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的聯合互動得到有效化解和及時處理。今年以來,通過訴前引導,31件矛盾糾紛以人民調解方式結案;121件糾紛以訴訟調解方式結案;79名當事人通過訴訟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四是開辟維權綠色通道。在縣殘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工會等群團組織和各鄉(鎮)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對老年人贍養就醫、未成年人撫養就學、侵害殘疾人和農民工合法權益等矛盾糾紛進行法律援助。五是認真抓好法律咨詢服務和來信來訪答復辦理。在全縣8個鄉鎮司法所開通“148”法律服務咨詢電話,接受群眾的法律咨詢和答復辦理群眾的來信來訪。

(七)工作效果

一是調解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二是體現了政府公共財政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人民調解工作“埋單”的理念和要求。三是注入了維護社會穩定新的活力。四是推進了大調解工作格局的開展。五是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司法所工作情況:

(一)對年初與司法所簽定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通過查痕跡、閱卷宗、看檔案、聽匯報、瞧試點等多種形式檢查考核,以文件的形式對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進行通報,按照領導聯系科室聯掛對口督促整改落實。

(二)開展司法所長業務培訓交流活動,一是開展“一事一案、一卷六表”的制作規范人民調解卷宗交流,把各鄉鎮制作的卷宗統一到局上相互進行交流,抓兩頭促中間,交流過程中,把比較規范的鄉鎮存留在中心調解室作交流。二是抓綜合亮點工作交流,誰的亮點多、特色新,就定其為先進典型的交流點。通過交流對前名者到年終進行表彰獎勵。

(三)抓好業務培訓與村委會主任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的落實,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考核,把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工作納入司法所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抓司法所規范化建設考核:

2009年司法所規范化搬遷工作前部完成。內部管理上做好九個方面的完善工作:一是每個司法所統一設立六個辦公室:所長室、辦公室、會議室(含法律服務室)、值班室(接待室)、檔案室、調處室。二是門口統一掛牌子:即××縣司法局××司法所;三是統一使用四枚公章:××縣××司法所;××縣××鄉(鎮)人民調解委員;××縣××鄉(鎮)法律服務所;××縣××鄉(鎮)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四是調解室統一懸掛司法部監制的微章。五是統一建立規范化建設事項及每日輪流值班制度,并把值班人姓名及聯系電話號碼做成牌子掛在大門的附近。六是各所統一為十三本臺帳。七是文件及相關材料每年都要分類裝訂成檔案資料保存。八是規范制作調解文書并由各司法所統一審核管理各村人民調解。九是按上級要求在司法所辦公樓懸掛司法行政微章。

三、法律服務工作情況:

立足為民服務的宗旨,做細做實基層法律服務文章。在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執業道德,紀律作風建設,法律法規和理論業務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的基礎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工程建設、工業化發展、城市建設和企業改制以及群眾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務領域,開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2009年以來:擔任法律顧問98家,民事訴訟206件,非訴訟事務12件,調解民間糾紛212件,辦理見證83件,代書312份,解答法律咨詢4257人次。

四、接邊聯防聯調工作:

接邊聯防聯調工作總共排查213件,調處213件,其中跨州市之間21件(賠償6件、土地13件、生產經營1件、家庭1件),跨縣之間10件(財產賠償5件、婚姻2件、土地3件),本縣鄉與鄉之間41件(土地14件、賠償8件,期它19件),村與村之間141件(賠償14件、婚姻家庭糾紛16件、土地山林81件、其它30件。

五、存在的問題

(一)人民調解在通信、交通、辦公等費用上沒有經濟來源。

(二)調解室整體發展不平衡,建議把基層調解室規范化建設納入財政預算,有專門的建設經費,保證每個村都有獨立調解室,使人民調解工作能夠正常運轉。

(三)各級調解組織培訓工作勢在必行,沒有必要的專款培訓經費。

(四)基層司法所行政人員編制不足,缺乏辦公用費,司法所建設下差經費缺口大。

六、今后的主要工作計劃

(一)抓創“四無”工作,把創“四無”防激化作為人民調解工作的重點。

(二)抓好調解人員的再次培訓,提高調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

(三)抓接邊地區矛盾糾紛聯防聯調。

(四)抓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始終貫徹“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抓預防重調處,排解清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穩定。

(五)抓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宣傳工作,教育公民遵紀守法,尊重社會公德。

(六)抓內部管理落實和痕跡管理。

(七)抓隊伍執業道德,紀律作風建設,法律法規和理論業務知識學習,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的基礎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工程建設、工業化發展、城市建設和企業改制以及群眾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務領域,開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八)抓好對外宣傳工作。

(九)抓抓村級人民調解及司法所規范化建設。

(十)抓“以案定補”考核創新機制。

××縣司法局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縣司法局二00九年基層工作

總結及下步工作計劃

一年以來,我們按照基層司法行政職能和各項目標責任制開展工作,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思路,將工作的重心下移,在司法所建設、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人民調解工作情況:

(一)、調解經費落實情況:

我縣人民調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共計392400元。

(二)、創新考核機制:

對人民調解實行“一事一案、一卷六表”以案定補考核,一是簡易在2009年5元的基礎上增加到每件定補10元,二是對疑難糾紛每件定補50元,三是對熱點糾紛每件定補100元,四是對重大熱點糾紛每件定補200元,特別重大熱點糾紛每件定補300元。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經費直接兌現到調解人員手中,同時將人民調解委員會考核情況在全縣范圍進行通報。年終對優秀工作人員及先進集體進行表彰獎勵。

(三)調解隊伍組織建設情況:

遵循“好中選優、優中擇能”的原則,把品德好、有文化、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熟悉當地情況和群眾公認的1582名優秀黨員和年輕干部推薦為人民調解員,建立健全了縣鄉村組人民調解組織,壯大了人民調解工作隊伍。目前,全縣8個鄉鎮109個村(居)民委員會791個村民小組均設立了鄉(鎮)、村、組人民調解委員會或村民調解小組,并在縣焦化廠等企業建立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形成了縣鄉村組四級調解網絡。做到“四有”,即有房子、有牌子、有印簽、有桌椅,保障了人民調解工作的有序開展。創新體制機制,千方百計解決工作激情、工作責任心和工作信心問題。在建立健全矛盾糾紛集中統一排查、信息聯絡反饋、領導定期接待接訪、社會重大熱點難點問題聯合調處、已調矛盾糾紛回訪反饋和責任追究落實六個方面的人民調解工作長效機制的基礎上,把落實人民調解員報酬與調處解決矛盾糾紛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行“以案定補”調處工作機制,調動了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了人民調解工作的高效開展。社會矛盾糾紛通過人民調解得到妥善處置和化解,創造了××人民調解有史以來調解案件最多、調處成功率最高的歷史,最大限度保障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人民群眾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人民調解基本達到了為縣委政府分憂、為分流、為公安減壓、為法院減負、為群眾解愁的工作目的。

(四)規范操作程序,千方百計解決創新調解方法和提升調解水平的問題。首先強化業務培訓,提升工作能力。按照“重在基層、立足崗位、注重實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一批基層調解主任到上級進行專業培訓和輔導。同時,由司法局牽頭,以鄉(鎮)為單位,采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多種方式,分批組織調解人員對人民調解工作適用的法律法規、調解工作的性質任務、人民調解組織的受案范圍以及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程序、技巧和調解格式文書制作等進行現場授課,面對面輔導講解,提高了基層調解人員的法律法規應用水平,為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打下堅實基礎。組織科室負責人及全體工作人員到局上進行培訓10期,受訓人員320人次。再次對村(居)調委會調解主任、調解委員采取集中到鄉(鎮)培訓的方式進行培訓21期;受訓人員885人次;對村(居)、調解小組采取以會代訓、調解培訓、司法所工作人員下鄉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受訓人員2100余人次。例2009年5月5日至5月10日,縣司法局、財政局、紀工委、司法所組成工作隊一行8人分別到各鄉鎮及村委會召開培訓會,共培訓9期,受訓人員150人次,在培訓中具體做好5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組織村級調解員及全體司法干警學習各級關于矛盾糾紛排查相關文件,二是縣局分管領導從5個內容對調解員進行培訓并提出要求,三是縣第一紀工委徐書記就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四是結合各村各寨的地方特點,編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二十四孝圖”、“普法四季歌”、“人民調解溫馨提示語”以及民間群眾自編自創的宣傳社會穩定和諧的戲曲小品印發給大家。在人民調解室顯眼的位置繪制鄰里和睦、家庭和諧、尊老愛幼、以和為貴等宣傳圖畫,在鄉(鎮)農村人口密集場所組建法制宣傳文藝隊,利用農閑、節慶和大型活動廣泛開展貼近農村、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法制文藝宣傳活動,使群眾在陶冶情操的同時,自覺接受法制宣傳教育。

五是播放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制作的《人民調解工作程序》。其次是明確各級職責,嚴格調解程序。始終遵循“矛盾不上交、責任不推卸”的原則,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特點,節約當事人經濟開支,立足一般糾紛基層一線解決,復雜疑難糾紛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解決,重大熱點難點問題逐級上報聯合調處解決,做到一般糾紛不出村、復雜糾紛不出鄉、熱點難點問題不出縣。2009年以來縣鄉兩級司法行政部門、人民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各內矛盾糾紛6068件(其中婚姻家庭1155件,賠償860件,房屋宅基1115地件,鄰里1066件,生產經營446件,債務345件,其它947件,調處成功5933件,調解成功率97.7%)。防止民間糾紛引發刑事案件23件251人次,防止群眾性械斗37件1986人次,防止群眾上訪42件410人次,防止民間糾紛引發自殺42件42人次。在調解工作中,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133萬元。再次是規范文書格式,注重痕跡管理。本著對群眾負責、對歷史負責的工作原則,嚴格按照卷宗規范化、文書格式化的要求,全面收集人民調解工作中產生的各種材料,規范制作卷宗,建立臺帳,實行一案一卷管理。

(五)強化信息搜集,千方百計解決調解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問題。各地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中,充分依托和發揮當地村組干部、基層調解組織扎根基層、聯系群眾,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搜集掌握矛盾糾紛信息源頭,實行領導聯掛鄉(鎮),鄉(鎮)領導和基層司法所、派出所等維穩單位聯村,隨時隨地發現新情況,掌握新動向,在一線遏制消除矛盾糾紛苗頭。各地對排查梳理出來的矛盾糾紛信息情報,按照及時準確、客觀真實的原則,提出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按月進行上報分析,做到矛盾糾紛情報信息來源準確及時,為預防和及時有效地化解各類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資源。

(六)狠抓協調配合,千方百計解決協同作戰、增強合力、提高效率的問題。一是全力整合調解資源。司法、公安、法院、土地、林業、民政等相關部門與各鄉(鎮)黨委、政府密切配合,開展了人民調解進法院、進公安、進土地、進林業、進企業活動,有效整合人民調解資源,多家互聯共通,按照矛盾糾紛的性質屬性,共同協作解決處理涉及山林、土地、資源爭執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堅持縣級領導聯系調處矛盾糾紛。對于問題復雜、調解難度大或涉及部門多的矛盾糾紛,由縣級領導牽頭聯系,協調部門聯動調處,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問題不出鄉,復雜疑難問題不出縣。三是認真抓好人民調解與訴訟程序的銜接配合。將人民調解協議履行與訴前民事糾紛調處有機結合,對于調解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準確、事實清楚明了的調解協議,在立案前和時依法依理說法疏導,教育引導,講清說明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開導督促雙方自覺維護調解協議的嚴肅性。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使許多民事案件通過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的聯合互動得到有效化解和及時處理。今年以來,通過訴前引導,31件矛盾糾紛以人民調解方式結案;121件糾紛以訴訟調解方式結案;79名當事人通過訴訟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四是開辟維權綠色通道。在縣殘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工會等群團組織和各鄉(鎮)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對老年人贍養就醫、未成年人撫養就學、侵害殘疾人和農民工合法權益等矛盾糾紛進行法律援助。五是認真抓好法律咨詢服務和來信來訪答復辦理。在全縣8個鄉鎮司法所開通“148”法律服務咨詢電話,接受群眾的法律咨詢和答復辦理群眾的來信來訪。

(七)工作效果

一是調解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二是體現了政府公共財政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人民調解工作“埋單”的理念和要求。三是注入了維護社會穩定新的活力。四是推進了大調解工作格局的開展。五是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司法所工作情況:

(一)對年初與司法所簽定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通過查痕跡、閱卷宗、看檔案、聽匯報、瞧試點等多種形式檢查考核,以文件的形式對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進行通報,按照領導聯系科室聯掛對口督促整改落實。

(二)開展司法所長業務培訓交流活動,一是開展“一事一案、一卷六表”的制作規范人民調解卷宗交流,把各鄉鎮制作的卷宗統一到局上相互進行交流,抓兩頭促中間,交流過程中,把比較規范的鄉鎮存留在中心調解室作交流。二是抓綜合亮點工作交流,誰的亮點多、特色新,就定其為先進典型的交流點。通過交流對前名者到年終進行表彰獎勵。

(三)抓好業務培訓與村委會主任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的落實,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考核,把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工作納入司法所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抓司法所規范化建設考核:

2009年司法所規范化搬遷工作前部完成。內部管理上做好九個方面的完善工作:一是每個司法所統一設立六個辦公室:所長室、辦公室、會議室(含法律服務室)、值班室(接待室)、檔案室、調處室。二是門口統一掛牌子:即××縣司法局××司法所;三是統一使用四枚公章:××縣××司法所;××縣××鄉(鎮)人民調解委員;××縣××鄉(鎮)法律服務所;××縣××鄉(鎮)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四是調解室統一懸掛司法部監制的微章。五是統一建立規范化建設事項及每日輪流值班制度,并把值班人姓名及聯系電話號碼做成牌子掛在大門的附近。六是各所統一為十三本臺帳。七是文件及相關材料每年都要分類裝訂成檔案資料保存。八是規范制作調解文書并由各司法所統一審核管理各村人民調解。九是按上級要求在司法所辦公樓懸掛司法行政微章。

三、法律服務工作情況:

立足為民服務的宗旨,做細做實基層法律服務文章。在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執業道德,紀律作風建設,法律法規和理論業務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的基礎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工程建設、工業化發展、城市建設和企業改制以及群眾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務領域,開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2009年以來:擔任法律顧問98家,民事訴訟206件,非訴訟事務12件,調解民間糾紛212件,辦理見證83件,代書312份,解答法律咨詢4257人次。

四、接邊聯防聯調工作:

接邊聯防聯調工作總共排查213件,調處213件,其中跨州市之間21件(賠償6件、土地13件、生產經營1件、家庭1件),跨縣之間10件(財產賠償5件、婚姻2件、土地3件),本縣鄉與鄉之間41件(土地14件、賠償8件,期它19件),村與村之間141件(賠償14件、婚姻家庭糾紛16件、土地山林81件、其它30件。

五、存在的問題

(一)人民調解在通信、交通、辦公等費用上沒有經濟來源。

(二)調解室整體發展不平衡,建議把基層調解室規范化建設納入財政預算,有專門的建設經費,保證每個村都有獨立調解室,使人民調解工作能夠正常運轉。

(三)各級調解組織培訓工作勢在必行,沒有必要的專款培訓經費。

(四)基層司法所行政人員編制不足,缺乏辦公用費,司法所建設下差經費缺口大。

六、今后的主要工作計劃:

(一)抓創“四無”工作,把創“四無”防激化作為人民調解工作的重點。

(二)抓好調解人員的再次培訓,提高調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

(三)抓接邊地區矛盾糾紛聯防聯調。

(四)抓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始終貫徹“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抓預防重調處,排解清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穩定。

(五)抓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宣傳工作,教育公民遵紀守法,尊重社會公德。

(六)抓內部管理落實和痕跡管理。

(七)抓隊伍執業道德,紀律作風建設,法律法規和理論業務知識學習,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的基礎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工程建設、工業化發展、城市建設和企業改制以及群眾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務領域,開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八)抓好對外宣傳工作。

篇2

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真正體現教育平等,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突出學生的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重視基礎,狠抓培優,為培養更多的優秀合格人才、獲取大面積豐收做出新的貢獻,特制定本計劃。 

  二、目標與任務: 

    1、通過培優補差,使全組教師對素質教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人人爭當素質教育領頭雁,把培優補差當作自己的份內事,走在課改前列。 

    2、把培優補差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培優補差制度和激勵措施,解決培優補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從理論上、實踐上展開對培養尖子生、指導學困生研究和實驗。體現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飽,學困生吃了。” 

3、要求全盤考慮,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班級學生的實際, "培"文化課成績相對好的群體、學生個體的優勢方面;"補" 文化課成績相對差的群體、學生個體的劣勢方面,力爭在高一年級化學差生人數不能超過年級總人數的十分之一,使學校高一化學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三、方法措施: 

1、  確立分層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為自己確立一個目標。根據每個班學生學習基礎,確定每個班最多能達到的優秀數、及格數,并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為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 

其次,為學生確立一個目標。每節課用很短的時間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清楚本節課的任務,這個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經過努力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有層次性,即根據學生不同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體現由簡單能力到綜合能力;這個目標必須有可測性,針對目標要考慮到對應的檢測題,便于課堂教學中隨時進行反饋和矯正,以提高教學效果,保證大多數學生達到既定目標,促進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2、實施分層教學,力爭各得其所 

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分成A、B、C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為一組,在教學時,注意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課堂提問、安排課內練習、布置課外作業及組織其它信息反饋活動時,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交給學生的問題,應是他們經過努力能完成的。如學過某一概念或規律后,對于差生,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內容就可以了,練習也主要是模仿性的或稍加變化的;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較高層次上體驗成功的愉悅。力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學習成績在及格、優秀邊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關注他們,使他們能確保達到及格、優秀。 

3、設計分層練習,爭取全面豐收  

(1)分層訓練,分步提高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當前任務,以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訓練的內容,布置不同難度的習題,體現層次性和代表性,不搞“一刀切”、“齊步走”,作業盡量當堂獨立完成,避免抄襲。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加與本節內容相關的且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使他們“吃得飽,吃得好”。 

(2)訓練變式,提高技巧 

我們每天都和習題打交道,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把有關典型習題的已知和未知改變一下,就可構成許多新的習題。對A、B類學生要求他們能把所學知識靈活遷移。C類學生僅訓練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答對的習題,下次練習時,適當改變數據后再加訓練,保證他們考試時能得到基本分。通過變式訓練,既加深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開闊了視野,發展了能力。 

四、  內容及對象 

總原則:根據學生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對象: 

(1)       培優對象(A):(以期中考試為基準) 90分以上的學生,以學生自愿為主結合理化活動月選撥考試成績確定。 

內容:高中化學第五章及以后的內容。 

(2)       補差對象(B、C):(以期中考試為基準) 60分以下的學生由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共同確定。其中B類學生為能力較強、自覺性較好但基礎較差的學生。C類學生為基礎較差、能力較弱、自覺性不強的學生。 

內容:人教社初中化學教材及高中化學一、二、三章 

教師安排:待集體備課后定 

五、補差要求 

1、補差為今后教學工作之重點,要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不做表面文章,一心一意為學生好。 

2、將補差名單記錄在補差備課本上。 

3、做到"四有":有計劃、有備課、有作業、有記錄。 

4、常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成績變化,取得家長支持。 

5、既要關注整體,又要兼顧局部。兩者兼收并蓄。所謂整體,即要做好平時整個班的教學工作,不放松,不要因為補差工作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所謂局部,即做好差生的輔導工作。 

六、考查辦法 

篇3

*市位于*省西部邊陲,全市面積3011平方公里,人口73萬,轄5鄉10鎮2區。目前,建有鄉(鎮、區)文化站17個,村文化大院420個。

近幾年來,我市積極開展各種創建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豫靈、朱陽、蘇村、大王、*村、尹莊、陽平7個鄉鎮被命名為“*省文化先進鄉鎮”,*等4個鄉鎮文化站被命名為“*省百強文化站”,*村、大王兩個鄉鎮文化站被命名為“*省示范文化站”,*村鎮被命名為“*省民間藝術之鄉”,溝東村、西車村、杜家村3個村被命名為“*省特色文化村”,朱陽鎮和河西村分別被命名為*省“特色文化產業鎮”和“特色文化產業村”,*等7個村的文化大院,被命名為“*省示范文化大院”。解放、教委、棗花3個幼兒園被命名為“*省兒童文化園”。1999年*市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

二、鄉鎮創建情況

在這次創建活動中,按照文件要求,經過認真地對比篩選,我們申報城關鎮和函谷關鎮為“*省文化先進鄉鎮”、尹莊鎮為“*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這3個鄉鎮位于市區周圍,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文化活動比較活躍,文化資源和文化底蘊相對豐厚。自創建活動開展以來,他們積極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這些鄉鎮領導創建觀念強,文化理念新,能夠充分認識文化工作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工作納入了黨委和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了領導班子的責任目標。把文化事業建設列入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投入大量資金,開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舉辦農村群眾文化活動。

二是在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文化網絡建設上作出了成績。城關鎮先后投資50多萬元,完善改造村組文化大院,購置了文娛器材,增設電教設施,硬件設施配置齊全,使所有村文化大院全部達標。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函谷關鎮投資100多萬元為文化站建起了多功能室、演唱室和娛樂室,購置了圖書、電腦、打印機、投影儀、掃描儀、數碼相機等,為群眾無償提供科技、市場、文化等各種信息服務。孟村村于20*年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了高標準的文化大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貢獻。這些鄉鎮文化基礎設施健全,文化網絡完善,構成了以鄉鎮文化站為樞紐,以村文化大院為基礎,以文化專業戶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文化網絡,基本形成了集體和個人共同辦文化的新格局。

三是經常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文化設施的陣地作用。結合豫西文化長廊建設,依托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長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兩個鎮共組織了10多支農民業余演出隊,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為農村節慶文化、廟會文化、集市文化增添了光彩,營造了氛圍。城關鎮的威風鑼鼓、元宵節社火,尹莊鎮的道情皮影戲,已經形成了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節日重點保留文化項目。圍繞中心,舉辦各種文化晚會,組織秧歌隊,腰鼓隊、鑼鼓隊、健身隊、籃球隊等,常年開展大規模的群眾文娛、體育、健身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群眾文化素質。利用文化站和文化中心,借助農村遠程教育網絡,廣泛開展農村文化科普培訓活動,挖掘民間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提高農民朋友的科學文化技能,為建設小康社會,幫助農民科學致富作出了貢獻。

四是充分利用民間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民間文化藝術事業。尹莊鎮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出了西車村道情皮影和郭建楞剪紙藝術,組織了藝苑民間文化傳承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公司加農戶的辦法,吸收農民會員100多人,形成了規模,產生了良好的效益,使文化藝術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弘揚了文化藝術,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創建工作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也有效的促進了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在轉變社會風氣,提高文化品味,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就鄉鎮文化站建設這一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也是各地都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

一是硬件建設發展不平衡。按照文化站的建設標準,有的鄉鎮文化站建設檔次較高,有的較低,還有部分鄉鎮文化站的設施已經明顯落后。個別文化站建在鄉鎮政府院內,活動室、圖書室及活動設施與機關共用,不利于群眾參加活動。文化站在鄉鎮政府機關外的活動陣地在逐漸萎縮、喪失。

二是文化站的管理體制不順,專干不專。體制改革后,雖然現在鄉鎮都成立了文化中心。但實行了劃塊管理,中心的人、財、物都歸鄉鎮管理,文化局在督促指導鄉鎮文化站建設中,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特別是對于鄉鎮文化站的硬件設施建設、陣地丟失等問題更是無能為力。各鄉鎮雖設有文化專干,但成年累月都在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有的包村駐隊,有的去安撫群眾上訪,就連文化局下去檢查工作,通知專干到文化局來開會,專干們也顯得很為難。真正把精力放在文化工作上的時間是很有限的。

篇4

關鍵詞:基層統計工作 統計數據 統計人員素質 統計行為

1、基層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1.1、統計工作的特點。基層統計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數量性。其能夠借助于原始數據對基層單位管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能使領導正確地進行決策。二是綜合性。從統計的整體信息來看,其涉及到國民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也就是從微觀到宏觀的各個領域和環節。

1.2、統計的重要性。作為統計制度,其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確立管理體制的運行方式、統計內容和計算方法。這取決于統計的特性。當基層單位的一整套科學合理的統計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起來之后,對基層單位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對基層單位某一特定時間內的管理狀態和運行方式進行分析;二是對基層單位的組織結構的協調情況進行分析;三是對基層單位的生產效益、經濟利益進行分析。

2、提升基層統計工作地位的方法

基層統計作為統計數據、信息收集加工的“第一車間”,在重大決策部署、產業結構調整、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已經喊了好多年、抓了好多年,但基層統計工作的開展仍然舉步維艱。據了解,縣級統計工作者到鄉鎮、基層單位調查,不僅數難要、表難填,更苦于的是無門可投。這種種的“難”歸根結底源于基層統計得不到基層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統計基層基礎建設還僅僅停留在改善辦公條件、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檔案管理等層面上。基層政府對基層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統計工作的考核、統計人員待遇等方面未給予合理定位,沒有從根本上提高統計工作在基層的地位。

2.1、提高認識程度,做好“大統計”文章。基層統計要樹立統計“主人翁”態勢,要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以統計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聯動的大統計體系;健全統計數據評估機制,切實加強對行業及部門統計的指導,積極推進地方統計工作的深入開展。一方面要建立縣級統計聯席會議制度,發揮統計部門在統計聯席會議中的牽頭作用;另一方面要與具有行政執法職能和監督職能的部門加強配合,構建地方統計工作的執法監督體系,定期進行統計執法檢查。

2.2、明確權利責任,發揮統計的考核職能。這些年,社會經濟建設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州、縣各級考核指標的依據多來自基層統計機構,可見基層統計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所以,基層統計機構應積極參與地方的經濟考核,實事求是地公開考核數據,發揮統計數據應有的作用。統計工作作為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應該一并納入地方工作年終考核范圍內,使基層統計工作在進一步規范和提高質量的同時,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3、全方位推進基層統計工作改革

基層統計機構力量薄弱是不爭的事實。縣鄉兩級承擔了大量的統計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等工作,而縣統計機構編制一般多在十幾人左右,實際從事具體統計專業工作的只有幾個人,每個人身上承擔著多個專業的工作。遇有大型的普查任務,專業人員工作更是不堪重負。從運行實際情況看,鄉鎮雖配備1-2名統計人員,但其身兼數職,統計工作基本成為鄉鎮統計人員的“副業”,鄉鎮統計有時處于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為此,在體制上,要進一步壯大基層統計隊伍、保證統計數據質量、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不斷充實基層統計機構的人、財、物方面的力量。作為基層統計工作要積極探索鄉(鎮)統計管理新路子,大力推進基層統計體制配套改革新步伐。通過不斷完善各項調查、報表制度,科學有效地提高統計服務質量。在方式方法上,基于現有統計基層基礎條件,應盡可能減輕基層統計調查任務,能抽樣調查的就避免全面調查,對其他部門統計范圍內的統計和數據調查,盡量避免重復統計。

4、基礎統計工作的意義和作用

4.1、統計基礎規范化和辦公自動化,是實現統計信息快速傳輸的目的

進一步建立健全基礎統計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規范各項統計基礎工作,實現統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電算化,實行報表送審網絡制度,實現統計辦公自動化建設,是提高統計部門辦公現代化水平。隨著統計數據處理、傳輸的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要求基礎統計工作,適應日益繁重的統計工作任務的需要;同時,也是充分利用統計部門相互協作、資源共享,提高統計服務的水平與品位,更好地為基層單位經濟發展和決策服務的需要。

4.2、樹立服務意識,努力提高統計人員品位

發揮統計信息優勢,提高基礎統計工作的品位。一是在思想觀念上,樹立服務觀念。在確保為上級業務部門搞好服務的基礎上,重點為決策搞好服務,樹立“大統計”、“大服務”的觀念,實現統計服務的主動、超前、優質。二是不斷更新和提高服務手段。緊緊圍繞基礎統計工作與基層單位經濟建設普遍關注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樹立精品意識、服務意識,及時提供有深度、有力度、有新意和操作性強的統計分析研究文章,將基礎統計工作成果充分宣傳出去。

總之,基礎統計工作是基層單位的重重之重,基礎統計資料與宏觀經濟社會信息資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基礎統計工作將為基層單位的發展與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參考依據,并將發揮其他任何工作都難以發揮的參謀作用,促進基層單位管理與決策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溫小敏.關于提高統計地位問題的探討[J].統計與預測.1997(2):45-48.

篇5

近年來,在國家統計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通過省統計局的積極工作,**省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省政府和相關部門先后公布了《**省

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省統計監督處罰條例》、《關于縣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設置問題的通知》、《關于加強統計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等。省局還制定并實施了《**省統計信息化“十一五”規劃》和《**省統計系統干部培訓規劃》,加強了全省資源環境與評價統計和社會科技統計,在全省范圍內深入開展了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工作等。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全省各級領導干部對統計工作的認識有新的提高,統計基層基礎工作更加規范,統計執法力度得到強化,各項保障措施更為有力。同時我們在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實踐中也培養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為全省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提供了經驗,全省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強。

一、提高認識,努力營造適應統計工作需要的城鄉統計信息網絡

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省城鄉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城市市區、縣域經濟和工礦企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傳統的統計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搞準統計數據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要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建立起科學有序的城鄉統計信息網絡,重點強化三個層次的城鄉統計信息網絡建設。

在城市市區必須加強區級統計機構和街道辦事處、社區統計信息網絡建設。各市(地)級城市市區都必須依照《統計法》和《**省統計監督處罰條例》的相關規定,設置獨立的統計機構,依法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的職能。城市街道辦事處應根據其規模大小視情況成立街道統計站或設置專職的統計人員,城市社區必須設置專職或兼職的統計人員。

在縣(市)、鄉(鎮)和村這三級統計設網絡中,縣(市)級的統計機構還是比較健全規范的,重點是要加強鄉(鎮)和村兩級統計隊伍的建設,這是當前統計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因為鄉(鎮)和村兩級的統計數據是保障統計數據質量的源頭,我們必須予以重視。國家近幾年對“三農”的投入加大,鄉級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級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很快。相應的統計工作任務大量增加,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還是僅僅依靠鄉(鎮)統計助理是難以組織協調完成統計工作任務的。根據**省的實際情況,應將過去曾經推廣的在鄉(鎮)成立統計信息辦公室的作法恢復起來。由鄉鎮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擔任信息辦主任,鄉鎮統計助理擔任常務副主任,鄉(鎮)各有關方面負責人參加。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協調和研究鄉鎮的統計工作。同時在村和自然屯設置兼職統計人員,并給一定的工作補貼,工作中要設置統計臺賬和原始記錄,以保證工作規范有序的進行。為達到以上目標,無論是城市市區還是縣(市),都要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貫徹國家統計局制定的《縣級統計機構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和《縣級統計機構統計基礎工作考核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在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工作制度、組織統計調查、進行數據質量評估、開展統計分析、加強統計資料和調查管理及依法公布等諸多方面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確保機構、人員、制度、程序落實到位。

在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應成立綜合統計機構或視情況將綜合統計職能進行強化,各種所有制的小型企業必須設置專職或兼職的統計人員。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對諸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和資質等級以上的投資企業,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實行網上直報和超級匯總。

二、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全省統計工作縱橫交錯的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網絡

一是要發揮政府統計的整體效應,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目前的財政體制是“分灶吃飯”,縣級以上政府統計

部門都應根據工作需要,作出“五年規劃”和當年的安排,并納入當地政府財政預算。二是要由省統計局統一組織改善統計的網絡環境,將目前的政府統計內部信息網進一步延伸,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即在縱向上從目前的縣以上政府統計部門延伸到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在橫向上延伸到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領導,各業務主管部門、重點企業及事業單位。三是要強化管理并加快開發應用的步伐。由硬投入轉移到軟硬開發并重上來,確保全省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十五個系統工程實施到位。四是要全面開展數據庫的開發應用。全省上下要協調一致,從源數據庫、專業數據庫和綜合數據庫的各個角度全面啟動推進,逐步向實施宏觀經濟數據庫過渡,最終達到“路路順暢、路上有車、車上有貨”的“網上統計局”的發展目標。

三、更新觀念,努力實現部門統計的統計制度方法、統計調查范圍和統計協調管理方式的三個轉變

第一,要從統計制度方法的“生產型”統計向“生產經營型”統計轉變。目前部門統計工作中的計劃經濟“生產型”統計的痕跡較深,反映經濟和社會效益、科技進步、和諧社會建設、科學發展觀的指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調查方法主要依靠全面調查,而多種經濟成份的發展現狀是全面調查難以完成的。而要完成這樣的轉變,必須從統計制度方法上進行科學的改革,而制度的改革又必須依靠政府統計和部門統計互動,共同研究制定可行的改革方案。國家和省以上統計制度設計是關鍵環節,我們要在向國家統計局反映的同時,以開拓創新精神在條件成熟的部門先行進行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或通過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

第二,要在統計調查范圍上進行改革,從過去的按隸屬關系統計向“行業”統計轉變。統計工作只有實現了這個轉變,才能為加強行業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適應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新情況,從而更好地發揮統計工作的信息、咨詢和監督整體功能。

第三,要實現統計工作協調管理方式的轉變,從重政府統計,輕部門統計轉變到政府統計和部門統計協調發展上來。各級政府統計部門要通過對部門統計加強指導和協調,總結工作,部署任務,嚴格要求,促進提高工作水平。對部門統計的隊伍建設也應該協管,部門統計人員變動調整,要征求同級政府統計部門的意見,保證統計人員參加從業資格考試后,持證上崗,保證部門統計隊伍的業務水平和人員穩定。

四、強化統計法制建設,貫徹行政執法責任制,為提高數據質量保駕護航

**省的統計法制工作,多次得到國家統計局和省政府的表彰,去年省統計局又被省政府確定為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單位之一,這是省政府貫徹行政執法與行政執法監督有機結合的新舉措。行政執法責任制是規范和監督行政機關行政執法活動的一項重要制度,對象是行政執法機關,不是其它機關,更不是管理相對人,功能和作用是規范和監督行政機關的執法活動。在省直機關的示范單位活動中,省局已經作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如何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將行政執法責任制向全省縣級以上政府統計系統推廣,也是加強統計工作基層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這項工作搞好了將對全省的統計法制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使強化法制觀念、完善執法依據、加大執法力度,搞好法制宣傳、強化監督和協調配合,全面提高統計干部隊伍素質等方面得到加強。因此,應將行政執法責任制向全省統計系統推廣,進一步明確統計執法主體、梳理執法依據、界定執法界限、確立執法責任、明晰執法程序和標準。認真執行《**省統計系統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方案》,切實在政府統計部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逐步健全完善考核、獎懲制度,建立涉及所有領導和機構的責任制度和工作流程。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在統計工作的全過程完善執法,把提高數據質量作為核心內容切實抓緊抓好。

為了達到以上基層基礎建設的工作目標,我們必須在領導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統一思想、協調步伐、強力推進。

一是要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進一步納入法制化的軌道。《統計法》修改后,《**省統計監督處罰條例》的修改必然要納入省人大和政府的工作日程。要力爭將新形勢下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要求寫進去,各地也可以通過地方規章或政府文件結合本地實際明確要求。通過法律手段約束和規范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

二是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總體推廣先進經驗,狠抓薄弱環節和落后層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抓兩頭、帶中間”是我們黨長期使用的工作方法。各級政府統計部門要加強領導、上下齊動,一定會涌現出更多的先進典型,以此帶動全省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的全面加強。

三是定期召開全省基層基礎建設工作會議和部門統計工作會議,通過會議總結經驗,宣傳先進典型,提出工作要求。找準問題、捋順關系,進一步在全省形成橫向聯合、縱向攻關、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的統計信息網絡和工作格局。

篇6

【關鍵字】計劃生育工作;有序;開展;結扎;基本國策

引言

我國經濟的大發展與整個時代的大變遷,給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絕好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在應對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也給我們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們帶來了很多的新思路。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不僅需要我們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者們全情投入,更需要我們的愛的付出,我們必須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深入基層,用心傾聽群眾的呼聲。用我們的愛心去感染群眾,讓群從們能夠自覺自愿地配合基層計劃生育工作。對于育齡婦女,要讓她們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要在生活上為她們排擾解難,更要在思想上做這些育齡婦女的貼心人。以我們的人性化的服務,深入育齡婦女們的內心世界,進一步拉進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最終促進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的良性循環與發展。我國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普遍存在著三大矛盾,這三大矛盾就是我國的計劃生育國策與我國的地方性農村政策之間存在著的矛盾、我國基層群眾的不正確的思想意識與依法行政之間的矛盾以及我國廣大基層群眾的生育愿望和我國的基本國策之間的矛盾。之所以稱計劃生育工作為“天下最難”的工作的原因也是因為這三大矛盾的難以調和與難以解決。雖經五、六十年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們的艱辛努力,我國的優生優育、少生優育的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育齡群眾的計劃生育觀念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也從原來的僅僅關注人口數量轉而開始更多的關注群眾生活問題,更為重大的轉變就是計劃生育的手段已經列入了法制化軌道運行。做為一名樸素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筆者依對基層群眾的熱愛與了解,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且也對某些問題提出了筆者的一點淺見。

1、現狀分析

1.1群眾生育意愿與生育政策之間的矛盾

自上個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國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大部分群眾的生育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能夠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但我國依然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大國,農村育齡人群的文化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受封建和傳統思想影響較深,仍有一部分群眾的生育意愿比較強烈。而且現在人口流動性逐年增強,出現了一些管理上的真空地帶,使一些人占了管理漏洞的空子,明目張膽的違法生育。目前的違法生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現象: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管是男是女,都想多生幾個,不怕罰,罰得起,是所謂的“富而思生”;經濟狀況較差的,因為無錢可罰,所以大膽的生,是所謂“窮不怕生”;一些再婚對象,因為沒有共同的子女,擔心結合后影響夫妻感情或者老了沒人養老,所以不管符不符合政策,冒險也要生;再有一些就是早婚早育或意外懷孕,因不忍心流產,心存僥幸地將孩子生下來;還有就是受一些違法生育對象的影響,不計后果跟風生孩子。上述所有的情形都是與現行的生育政策相違背,任其發展,必將導致低生育水平的反彈。

1.2依法行政與群眾錯誤思想認識的矛盾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程度的提高,計劃生育工作也由過去的暴風驟雨到現在的春風化雨,計劃生育行政執法逐步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隨著“七不準”等一系列措施的出臺,使計劃生育工作更加的親情化和有章可循。但長期接受計劃生育高壓政策的育齡群眾在這種人性化執法的情況下,反而錯誤的認為計劃生育政策放寬了,淡化了計劃生育國策的嚴肅性。而且現在基層群眾的民主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并且有部分人群過分強調權利,而對應履行的義務普遍淡化,特別是履行計劃生育義務意識淡薄,對計劃生育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1.3一些農村政策與生育政策不兼容的矛盾

近年來,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農村合作醫療、移民后扶、公共建設征地補償等一系列惠農利民政策,但這些惠農政策的補償都是以農村人口為基數來計算補償金額,也就是說人口越多,補償金額也就越多。尤其是像我市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有些行政村的集體經濟相當發達,村民可享受的福利也相對豐厚,而所有的這些資金分配都是以人口為基數。再加上90年代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征用后一部分當時自愿由農業戶籍轉為非農戶籍的人員,在戶籍改變后仍生活在農村,但享受的待遇卻不能和農業戶籍人員相同,尤其在生育政策上也不能享有農業戶籍人員的優惠政策,從而引發了一些矛盾。這些農村政策與生育政策不兼容的矛盾都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帶來了很大的阻力,甚至有些還是背道而馳。

2、思考對策

2.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倡導先進生育文化理念

首先要廣泛宣傳,提高政策知曉率。宣傳教育是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基礎,要運用多種形式扎實開展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優先優惠政策等知識的宣傳,切不可走過場,要讓宣傳內容家喻戶曉,讓育齡群眾知法、懂法、守法。其次要加強載體建設,針對育齡群眾審美情趣不斷提高的實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在生育文化的宣傳上注重求新、求實、求巧。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活動、生育關懷行動等,堅持不懈地宣傳先進的生育文化理念,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生育行為和生活方式,引導群眾轉變婚育觀念,自覺實行計劃生育。

2.2統籌社會綜合改革,做到政策兼容

首先各級政府和行政村、居委會在出臺相關文件、政策時,要把計生政策統籌考慮,將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享受各項惠農政策的前置性規定,從而形成一個有利于計生工作的輿論導向。其次是著力構建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借助經濟、法律的手段,建立和完善政府為主、社會補充的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通過多種方式對計劃生育家庭實行優待和補償,讓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計生家庭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從而激勵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建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長效節育措施獎勵、節育手術保險和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制度,真正讓實行計劃生育的群眾在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生活上有保障。

2.3提高優質服務水平,創建和諧計生新局面

首先是按照計生隊伍職業化建設的要求,加大對計生干部的培訓和培養,鍛造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能緊緊圍繞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育保健等各項服務內容和婚、孕、產、育、教等各個環節,主動全面地搞好保障服務。其次是在完善管理服務制度的同時,加強對硬件設施的投入,全面提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裝備水平,能更好地開展查孕查環和常見婦科病普查防治服務,使育齡群眾樂于主動地來服務站接受服務。再次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轉變單純以管理為主的模式,引入服務的理念。從群眾的需求出發,了解并尊重服務對象,和服務對象建立起感情,建立一種良性的工作氛圍,從而開創和諧計生新局面。

篇7

關鍵詞 基層統計工作 政務電子化 統計信息系統 計算機設備

信息化技術在基層統計工作中的應用促進了統計工作的網絡化發展,其將數據資源、調查對象以及人力資源統一起來,建立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大提高了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在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矛盾,需要相關人員提起重視并盡快予以改進和完善。

一、基層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統計制度、統計方式已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的步伐,難以及時準確地反應社會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多元化、多樣化發展。一方面,基層統計制度落后,統計人員紀律松弛,使得統計數據嚴重失真,甚至出現人為篡改基層統計數據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上級部門的決策;另一方面,我國設立統計指標的初衷是在統計調查時以上級統計機構為主,執行全國統一的指標,但目前統計制度已整體落后于時展,有關統計指標體系忽視了基層政府機關的要求,導致地方政府難以利用部分統計數據,白白浪費了國家資源。此外,我國基層統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而既懂統計又了解經濟政策的復合型人才更是極其匱乏。

二、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方法

(一)實行統計政務電子化

統計政務是現行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統計政務包括統計工作人員資格認證管理、對統計調查單位進行登記備案以及對涉外統計調查項目進行審批備案等。為實現統計政務電子化,推動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可對工作方式進行以下轉變,國內部門統計調查項目與審批備案涉外調查項目可以依靠互聯網進行;對統計調查單位的登記備案等可以歸入地區電子政務流程,以此促進地區電子政務發展。

(二)建立健全基層統計網絡

政府要以信息統計為中心,以網絡建設為基礎,健全各種基層統計機構,充實基層統計力量,建立完善的信息統計網絡。同時,要注意加強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政府部門完善各項基層統計工作的規章制度,實現基層統計工作規范化,并在技術、人才等方面進行創新,推動統計信息隨著時展不斷進行變革,使之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三)加強統計工作電子化

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要加強政府統計部門的電子化程度,使政府各部門之間及上下級部門之間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傳遞統計信息、統計制度以及統計工作培訓資料,基層統計部門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企業統計信息,并且利用統計系統進行統計數據分析與處理。加強統計工作電子化要改變傳統的統計數據傳遞方式,由統計報表和磁盤等方式轉變為網絡信息傳遞,從而加快統計數據傳遞速度。此外,要變傳統、單一的統計數據利用方式為多元利用,緊隨時展,將無序的基層統計信息管理變得規范化、有序化,切實促進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推動政府進行統計制度改革,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四)完善政府統計機構設置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政府主要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經濟綜合調控等方面進行調控,其中對企業進行統計登記是政府管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各行業企業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看來,基層統計機構統計的企業單位注冊登記信息與工商部門、稅務機構等的統計信息相差很大,基層統計信息的準確性較差,影響了相關部門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判斷。因此,基層統計部門要完善內部機構設置,推行規范、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統計信息的準確性,充分發揮出基層統計機構的職能,促進基層統計工作發展。

三、基層統計工作的信息化路徑分析

(一)充分利用現有軟件系統

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軟件系統,并在現有軟件系統基礎上,組織專業人員研究開發與當前軟件系統兼容的統計軟件系統,逐步在基層中建立統計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加強統計數據在基層統計機構中的傳遞與利用,并且該軟件系統還要擴展一些子系統,以滿足不同基層統計工作對信息分析、處理的需求。同時,專業研發人員要考慮統計信息軟件系統出現相同數據源的情況,要給予基層統計機構一定的分組管理能力,以便基層統計機構能夠妥善處理涉及源點分析的數據處理要求,滿足政府決策部門對基層統計數據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現有計算機設備

目前我國大部分基層單位都配備了比較先進的計算機,也基本上建立了單位信息數據庫。因此,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不需要另行購買計算機設備,可以充分利用各基層單位已配備的計算機設備,將單位信息數據庫與基層統計信息數據庫相結合,做到協調開發。考慮到基層單位內部管理數據不適合公開使用,要在合適的管理范圍內進行授權使用。此外,基層單位在多年的管理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資料,基層統計部門應努力提高其在原始數據信息管理、共享等方面的水平,在確保計算機設備中原始信息真實有效的基礎上,對這些基層單位積累多年的原始信息數據加以充分利用。為此,基層統計部門要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整理,逐漸擴充和完善本機構建立的統計信息數據庫,充分發揮出基層統計信息咨詢的功能。

(三)充分做好各基層部門的協調

目前我國基層統計數據庫主要有基本行業統計報表、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專項調查統計報表。其中,基本行業統計報表中比較常見的是政府部門關心的農業、工業、商業、郵電等行業以及勞動報酬、物資、財政等方面的統計資料;專業的統計報表主要是政府部門對專業化的行業企業進行專業管理而出現的報表,常見的有文化、教育以及衛生等方面;還有一類是政府進行專項調查而產生的統計報表,即政府部門根據一定的調查目的,為了解某項工作的具體情況而設置的專項調查表。例如,經濟普查等資料。這三類基層統計資料基本上涵蓋了我國基層統計單位現有的統計數據。因此,基層統計機構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時候,要根據各行業特點,聯系行業內實際需求,分階段地進行基層單位統計信息化建設,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設制度。此外,基層統計系統在處理現有的統計數據信息時,要注意各基層單位之間的配合,將要分析的統計報表內容細化到具體部門的具體崗位工作上,逐步完善各基層單位之間工作協調制度。

(四)充分做好統計信息系統的維護

基層統計數據系統建立后,要安排專門的人員來負責數據系統維護工作,對統計信息系統中的統計數據進行及時更新,并加強統計系統授權管理工作,以保證基層統計數據系統中數據的準確性。一般來說,可通過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來規范基層統計數據系統負責人的行為,保證數據庫之間的銜接不出現問題,提高基層統計數據的可靠性。

四、總結

信息化時代,為了跟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推動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但目前我國基層統計信息化建設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需要我們盡快建立健全基層統計網絡,研究開發基層統計信息系統,從而加快基層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化時代市場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為肥東縣統計局)

參考文獻

篇8

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更好的為村民服務。

1.加強各種知識的學習,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向鎮、村干部學習農村工作方法,向書本學習農村理論知識,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別是加*強農村基礎知識和關于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學習,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拓寬自身知識層面,以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繼續開展農村調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適合本村發展的路子。同時帶頭學習,大膽探索帶動村里現有的干群不斷轉變觀念,加強學習,研究市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本村村民服務。

2.參加各種實踐,增強基層工作業務水平。多角度、多渠道與外界接觸,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增強解決糾紛技巧。同時,更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及時、經常為群眾提供各類信息。要不斷的學習,并掌握一些先進的農業科技,形成強大的動力,切實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

二、要做好村里的各項工作。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組織培訓好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上級有關精神文件和黨的惠民政策,提高廣大黨員干部思想素質和為民服務的能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熱點、難點問題,做好為群眾謀利,提高村支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

2.繼續做好群眾工作和村委會日常事務。推進村務信息公開,貼近村民,打好群眾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樹立村干部良好的形象,構建和諧的政民關系,以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繼續做好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農村各項工程的建設,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真正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做實事,切實提高農村群眾整體生活質量。

3.要更好的融入到群眾中去,與群眾們打成一片。新的一年將會有新的工作任務,要更多的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弱勢群體、走進工作一線。要及時了解村里各項工作的動向,多向村干部和村民們學習,多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村里的各種*問題,以便及時的解決。多走訪群眾,了解他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并處理群眾之間一些簡單的矛盾糾紛,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同時,還可以多

向村民們學習一些農業知識,參加一些農村的實踐活動。

 

篇9

【摘要】近30年來我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探索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計劃生育道路,這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是分不開的。宣傳教育是計劃生育工作中最基礎的工作,計劃生育“三為主”工作方針第一條就是要以“宣傳教育為主”,其貫穿于計劃生育工作的全過程,是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中心環節。現在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本文就當前基層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計劃生育;宣教工作;問題;對策

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是實現各個時期人口發展目標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的主要實現途徑不是強制,而是教育與說理為主。計劃生育“三為主”工作方針第一條就是要以“宣傳教育為主”。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和完善,必須通過宣傳教育,幫助、引導人們認識真理,提高思想覺悟,改變生育觀念,才能夠保證計劃生育各項工作的落實。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進入了新的重要發展時期。要實現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必須落實宣傳教育工作,改變生育觀念,進而保證計劃生育各項工作的落實。在新的歷史時期,人們經濟社會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群眾需求也不斷增長,計劃生育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方面出現了許多“不適應性”,這些將直接影響著計劃生育工作上臺階、上水平[1]。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必須從基層抓起,現針對我國計劃生育宣教工作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生育文化。

1 基層計劃生育宣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宣傳教育工作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前提。把中央《決定》精神宣傳貫徹到千家萬戶,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化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必須要加強以《決定》精神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基層廣大干群對人口形勢及時了解,人口政策及時把握,便民維權意識逐步增強,讓“十一五”人口計生工作始終沿著上合國策、下順民意的良性循環軌道運行。宣傳教育工作是轉變群眾觀念、倡導婚育新風的重要途徑。人口計生工作重點在農村,難點在群眾“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的轉型,在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的框架內實現生育觀念的轉變,提升依法生育、科學生育的水平,關鍵要加強以婚育新風進萬家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工作,宣傳少生優生、少生快富的典型及實行計劃生育的好處,強化國情、國力與民生、民養等人口形勢的宣傳,贏得群眾理解、獲得群眾支持、爭得群眾參與。

1.1 對計劃生育宣教工作認識不足: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雖然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有部分基層領導對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認識存在偏差,一些領導認為群眾的婚育觀念已經有了很大轉變,宣傳教育工作沒必要再投入那么大的精力,一些鄉鎮、街道領導習慣用行政措施和強迫命令抓計劃生育工作,對廣大群眾對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需求研究得不夠,說教式、灌輸式的宣傳方式多。還有的領導“事前忽視,事后重視”,平時對計生工作缺乏關心,在宣傳教育方面舍不得投入,直到出現問題才想法解決,工作上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仍然沒有走出就計劃生育抓計劃生育的傳統思維定式。

1.2 計生干部做宣傳教育素質有待提高:部分鄉(鎮)、村基層的計劃生育宣傳隊伍年齡結構、文化程度雖有較大改善,但是最基層的村級計生服務員的水平更是參差不齊,同工作的要求和群眾的期望來看,還有較大距離。一些基層計生干部認為宣傳教育工作是專職宣傳干部的事,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工作思路呆板。鄉、村基層計劃生育干部普遍缺少宣傳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訓,大多數計生專干只能應付一些板報、廣播、入戶隨訪等簡單的工作,而不具備進行講課、演講、組織活動的能力,業務素質有待提高。且有專業特長的人員往往存在留不住、調不進等問題。

1.3 宣傳方式落后:有些地方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服務含量低,只為應付上級的宣傳任務,不注重所采取的宣傳形式要求是否能入腦入耳入心,宣傳手段落后。還有宣教活動缺乏吸引力,不注重群眾對計生知識的實際需求,已遠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如何實現宣傳手段現代化,是當前基層計劃生育宣教工作面臨的工作之一。

2 加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措施

2.1 更新觀念,弘揚新型生育文化:以創新思維、科學發展觀為重點,以轉變觀念為中心,提高鄉鎮、街道領導對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爭取領導的支持。轉變這些領導的認識,加強他們對宣教工作的認識,通過深入細致、循序漸進的宣傳教育工作,從不同側面詮釋生男生女一樣好、優生優育、計劃生育丈夫有責等新型婚育觀念,促進新型生育文化的發展和普及,建立充滿人性化的宣傳教育新形象,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基本標準[2],加速群眾生育行為的規范化進程。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機制和調控體系。

2.2 加強計劃生育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尤其是針對廣大計生干部,強化他們謀宣傳、會宣傳、勤宣傳的意識,努力造就一支懂業務,肯鉆研,能吃苦,甘于奉獻,勇于創新的計生宣傳干部隊伍,同時,完善市、鄉、村(社區)三級宣傳網絡,定期組織開展宣教活動,加大宣傳精品進村(社區)入戶力度,使宣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這些措施為進一步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不斷開創計劃生育工作的新局面提供良好的組織保證。

2.3 創新宣傳方法:為了能夠實現宣傳教育的最佳實效,必須不斷創新宣傳方法。設置一些大方、美觀的圖案宣傳板報,內容要滿足群眾需求,通俗易懂,貼近群眾實際,簡單明了。進行形式多樣的口頭宣傳,結合各類主題活動開展,讓群眾樂于參加。利用現代傳媒具有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感染力強的優勢,擴大計劃生育宣教輿論聲勢。積極主動地同企業事業單位合作,致力于宣傳設備更新,開創既有利于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又有利于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雙贏”局面[3]。此外,爭取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專項資金,推動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深入。

3 小結

在新時期,新的形勢賦予了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新的內容和形式,我們要適應新時期發展的要求,不多拓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轉變思路,積極探索,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型生育文化,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

參考文獻

[1] 呂春香.對基層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探討[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6,19(3):125-126

[2] 李鄉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深化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J]. 人口學刊,2003,3:63-65

篇10

關鍵字:新時期 基層 計劃生育工作 創新

1計劃生育工作的基本概念

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指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達到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增長的目的。計劃生育政策是一項有計劃、有目的的控制人口增長的基本國策,對中國人口迅速增長的問題起到了積極的抑制作用。但是計劃生育政策也有其弊端,計劃生育政策僅僅只是控制人口數量,而忽視了許多比較嚴重的人口質量問題,例如: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結構失調問題等等。有鑒于上述問題,在21世紀初期,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做了一些比較有效的調整。由于我國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獨生子女已經達到適婚年齡,在許多地區,尤其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放松。

2計劃生育工作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自《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頒布實施以來,其得到了比較好的貫徹和落實,但是在我國的有些基層,其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思想狀況比較落后,加之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不強、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不高,使得有些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執行不到位,而基層計劃生育工作對于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貫徹執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我國計劃生育執行過程中的基本問題主要有:

2.1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沒有得到根本地轉變。例如,在我國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人們普遍存在著“養兒防老”以及“門頭風”等思想。存在比較嚴重的性別歧視,許多人往往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致使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效果受到影響。計劃生育政策往往需要采用強制的手段來進行,這給政府機關的執法也帶來了重重困難。

2.2一些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的法制意識不強、文化水平比較低。很多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執法的過程中法律意識不強,不能嚴格執法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工作做得不到位,對自己不能嚴格要求,致使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執法部門的服務機制得到了強化,而行政管理機制卻相對弱化了。這些都給我國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的貫徹實施帶來了新的難度和新的阻力。甚至許多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的執法部門的領導干部沒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以及良好的法制觀念和群眾觀念,其認為依法行政僅僅是軟任務,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在基層更是沒人管,所以存在許多諸如“法外特權”、“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現象。致使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存在很嚴重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依靠執法牟利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計劃生育政策在基層的有效開展。

2.3我國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目前,我國計劃生育的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僅僅局限在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度增長,但是對于人口的質量和人口的結構卻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關于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法律法規體系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法律法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新任務的要求,需要對其進行修改與完善,甚至在有些領域法律還存在空白,這就需要我國的立法機關對我國現在的法律體系進行修改和完善,致使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口理論的要求。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我國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也面臨了很多新的問題。例如,農村人口大量到城市工作,對這些流動人口實施計劃生育工作便存在很大的困難。我國城鄉二元的戶籍管理制度,也為計劃生育工作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帶來了挑戰,對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傳統管理和服務方式也帶來了挑戰。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加強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法制法規建設,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義務,完善計劃生育執法的新的工作機制。

2.4我國計劃生育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不健全。我國一些基層的人口計劃生育的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以致出現了比較多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依靠執法牟利的現象,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做好計劃生育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意義重大。

2.5對計劃生育工作的宣傳不到位。部分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對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對新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要求認識不夠。對于宣傳教育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也要加強培訓,確保其宣傳教育工作的專業化和具有說服力。

3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創新的有效建議

3.1改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要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首先應該明確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要以人為本、群眾參與和因地制宜。宣傳教育工作的內容要具有明確性,要進行詳細的設計和內容的選擇,盡量選擇簡單高效的宣傳教育形式。致使群眾容易理解和記憶,達到較好的宣傳和教育的效果。同時對于宣傳內容要進行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要與時俱進和貼近人們生活,少講空話套話,針對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傳內容。例如,宣傳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獎勵扶助制度等。可以完善計劃生育工作的利益導向機制,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男生女一樣好,從而有效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上升的趨勢。積極做好有些農村地區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宣傳工作,增強政策工作執行的透明度。同時,要不斷豐富和完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宣傳教育隊伍的專業素養,增強其法律意識,同時還要對其溝通技巧和宣傳技能進行培訓,致使宣傳教育隊伍達到正規化和高素質的要求。

3.2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和執法監督機制建設。國家立法機關應該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人口發展的特征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計劃生育工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明確和加強懲罰力度,通過法律來約束和監督人民群眾和執法機關的行為,執法監督機關也應該對執法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考核,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致使國家的法律法規能夠得到有效地貫徹和執行。

3.3加強對城市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應該落實對流動人口的統計和登記工作,與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對其進行積極的宣傳教育和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