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匯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9 11:1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電場匯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XXX 公司企業標準
Q/XXX-XXXX-XXXX-010-2012
凍傷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2012-06-30 2012-07-01實施
XXX 公司
目 錄
1 總則 ................................................................................................................ 錯誤!未定義書簽。 1.1 編制目的....................................................................................................... 錯誤!未定義書簽。 1.2 編制依據....................................................................................................... 錯誤!未定義書簽。 1.3 適用范圍....................................................................................................... 錯誤!未定義書簽。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 錯誤!未定義書簽。 3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 錯誤!未定義書簽。 4 事件分級 ....................................................................................................................................... 2 5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 ....................................................................................... 錯誤!未定義書簽。 5.1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 錯誤!未定義書簽。 5.2 職責............................................................................................................................................ 2 5.2.1 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 2 5.2,2 物資、后勤保障應急組職責 ...................................................................................................... 2 6 預防與預警 . ................................................................................................................................... 2 6.1 風險監測..................................................................................................................................... 2 6.2 預警與預警行動 ................................................................................................................... 2 6.2.1 預警分級 .................................................................................................................................. 3 6.2.2 預警程序 ........................................................................................................................... 3 6.2.3 預警后應對程序和措施 ...................................................................................................... 3 6.3 預警結束..................................................................................................................................... 3 7 應急通訊 ....................................................................................................................................... 3 8 應急響應 ....................................................................................................................................... 3 8.1 響應分級..................................................................................................................................... 3 8.2 響應程序..................................................................................................................................... 4 8.3 應急處置....................................................................................................... 錯誤!未定義書簽。 8.4 應急結束..................................................................................................................................... 6 9 后期處置 ....................................................................................................................................... 7 10 應急保障...................................................................................................................................... 7 10.1 應急隊伍 . .................................................................................................................................. 7 10.2 應急物資與裝備 ........................................................................................................................ 7 10.3 通信與信息 ............................................................................................................................... 8 10.4 經費 . ......................................................................................................................................... 8 11 培訓和演練 .................................................................................................................................. 8 12 附則............................................................................................................................................. 8 12.1 術語和定義 ............................................................................................................................... 8 12.2 應急處置方案備案 . .................................................................................................................... 8 12.3 應急處置方案修訂 . .................................................................................................................... 8
12.4 制定與解釋 ............................................................................................................................... 8 12.5 應急處置方案實施 . .................................................................................................................... 8
前 言
本應急處置方案由本企業突發事件管理領導小組提出。 本應急處置方案的起草部門:安全生產部。 本應急處置方案的起草人:XXX 本應急處置方案的審定人:XXX 本應急處置方案的批準人:XXX
本應急處置方案由安全生產部歸口并負責解釋。 本應急處置方案2010年首次。
凍傷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 總則
1.1編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業應對突發凍傷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電力企業專項應急處置方案編制導則》 《XXX 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處置方案》 《XXX 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處置方案》
1.3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企業凍傷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堅持一保人身、二保設備的原則。依托政府、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加強聯動、快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3 事件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事件類型:凍傷事故主要發生在冬季,但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之際偶爾也會出現。這種事故主要是由降雪(或雨夾雪、霰、冰粒、凍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溫形成的積雪、結冰現象,會對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設備正常運行造成危害。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本地區雨雪冰凍天氣有所減少,但極端天氣造成凍傷事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雨雪冰凍災害對人身安全有很大影響。
4 事件分級
凍傷按其性質、嚴重程度,一般分為四級。
一度凍傷(凍結傷):表現為紅斑、水腫、皮膚麻痹和短暫的疼痛。皮損可以完全恢復,僅伴有輕度脫屑。
二度凍傷:以明顯的充血、水腫和水皰為特點,皰液清亮。皮損可以愈合,但可留有長
期的感覺神經病變,常伴有明顯的冷過敏。
三度凍傷:包括真皮全層損傷,伴有血皰形成或蠟狀、干燥、木乃伊樣皮膚。組織喪失,預后不良。
四度凍傷:皮膚全層的徹底喪失,包括皮膚、肌肉、肌腱和骨骼的破壞,可導致截肢。
5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5.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 成員: 5.2職責
5.2.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1)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和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實施救援工作;
(3)向上級匯報突發事件的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5.2.2物資、后勤保障應急組職責
負責物資的儲備和供給;車輛、醫療、食物、衛生方面的應急服務和供給,做好生活區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理。負責公司內部和對外的通信聯系保障。
6 預防與預警 6.1風險監測
6.1.1風險監測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1)有關氣象信息,包括雪情、霜凍信息等主要來自當地氣象部門,安生部要加強聯系。 (2)安全生產部及各維護單位應加強與當地相關部門聯系,負責收集風電場當地雨雪冰凍信息。
6.1.2風險監測所獲得信息的報告程序
(1)任何部門收集到有關信息都應及時上報(電話、傳真)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由辦公室統一處理并上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2)各部門在應急處置方案啟動期間,應加強信息的相互交流和溝通,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迅捷、有效。
(3)公司應急救援信息由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統一。
6.2預警與預警行動
6.2.1預警分級
預報等級按國家統一標準劃分為4級,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同時以中英文標識,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當同時出現或預報可能出現多種氣象災害時,可按照相對應的標準同時多種預警信號。
(1)Ⅳ級:藍色預警,一般災情; (2)Ⅲ級:黃色預警,較重災害; (3)Ⅱ級:橙色預警,嚴重災害; (4)Ⅰ級:紅色預警,特別嚴重災害。 6.2.2預警程序
當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接收到相關信息時,應根據雨雪冰凍天氣可能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可能后果和應處理的需要等,判斷是否進入預警狀態,并將有關情況報告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6.2.3預警后的應對程序和措施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決定是否進入預警或應急狀態,啟動應急處置方案,落實各項應急救援應急準備和預警控制措施。
6.3預警結束
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經研究決定,由應急救援辦宣布解除預警狀態并報告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
(1)當地政府氣象部門已經解除雨雪冰凍天氣消息;
(2)公司已不存在重大影響或嚴重威脅的突發自然災害事件。
7 應急通訊
風電場管理人員: 變電站控制室 寧中心醫院急診: XXX 縣醫院:
8 應急響應
8.1響應分級
在本應急處置方案中將凍傷事故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為4級: Ⅳ級響應:應對藍色預警。
Ⅲ級響應:應對黃色預警。 Ⅱ級響應:應對橙色預警。 Ⅰ級響應:應對紅色預警。
8.2響應程序
8.2.1啟動應急處置方案的條件
氣象臺黃色、橙色和紅色雨雪冰凍天氣預警信號后,公司相應啟動Ⅲ級、Ⅱ級、Ⅰ級應急處置方案。
8.2.2響應啟動
(1)當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接收到相關信息時,應根據汛情、強對流天氣可能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可能后果和應處理的需要等,判斷是否進入預警狀態,并將有關情況報告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決定(必要時召集會議研究),是否進入預警狀態或應急狀態以及相應的級別,同時就有關重大應急問題作出決策和部署。
(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在研究決定進入預警狀態之后,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方案,落實各項應急救援應急準備和預警控制措施。
8.2.3響應行動
(1)應急救援辦公室密切注視汛情、強對流天氣動向,隨時向各部門、各風電場通報降雨帶路徑情況,保持與公司領導和地方氣象部門的聯系,及時發出各項指令,并監督落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召集各職能部門的第一行政正職,部署御防雨雪冰凍天氣工作,指揮職能部門領導進崗值班。
(2)檢查柴油發電機狀態良好,柴油儲備充足。
(3)風電場負責人組織現場搶險隊員(值班人員) 集中到位值班,作好各項防澇、防凍的準備工作,保證通訊暢通、值班人員處于待命狀態。在風電場領導的調度指揮下,按所轄區域,將排澇潛水泵安裝到位、接通臨時電源,重要電氣、儀控柜及端子箱用防雨布遮蓋好。檢修維護人員應在生產樓、配電室、柴油機房等重要部位,零米進出口可能進水處,堆集足量砂袋或采取其它防進水措施,確保雨水不向內溢流;檢查戶外材料備件的防風措施,密切監視降雨情況和受到的災害情況,并及時匯報應急救援辦公室。
(4)風電場第一負責人組織本部門相關人員及值班司機值班到位,保持氣象信息暢通,密切關注災害動向。監督檢查車輛等準備工作到位,召集公司值班司機集中到位值班,以確保車輛應急使用。
(5)政工人員要及時做好宣傳報道工作,鼓勵士氣、鼓舞斗志。
8.3應急處置
8.3.1先期處置
(1)當發生人身凍傷事故時,現場相關人員應立即進行救護并報警。
(2)當運行設備發生異常、受損時,風電場值班人員應立即按照運行規程及現場緊急處置方案,緊急進行運行方式調整或倒換。
8.3.2應急處置
(1)現場各崗位的運行和檢修維護人員應急立即展開應急救援應急行動,此時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中心在集控室,指揮與控制由值長來執行(值班領導到達后,由值班領導執行,值長作為生產的總指揮)。
(2)當緊急災害情況升級時,值長或公司值班領導應決定召集其它應急救援力量參加到應急救援工作中。集控室仍為現場應急救援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根據集控室和其他相關人員提供的信息和警報,判斷受災情況,協調各搶險突擊隊和其他專業小組行動,向上級主管單位和地方政府部門報告受災情況。
(3)應急救援辦公室保持與應急救援搶險現場指揮的通訊聯絡,協調搶險突擊隊的活動,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計劃和啟動行動提出建議;幫助進行減緩、降低事故影響或進行恢復工作,根據現場指揮的要求,協調其他援助人員和設備的調動。
(4)應急救援搶險現場指揮人員,協調現場的搶險行動,減緩緊急情況,指揮搶險突擊隊和其他專業應急小組的搶險工作;保證集控室與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救援辦公室保持通訊聯絡。
(5)風電場應在現場處置方案中,預先制定人員疏散、撤離要求,當發生的突發事件有可能影響到員工安全時,要及時匯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同時通知撤離、疏散相關人員,并及時對人員進行清點。
(6)當發現有人受傷時,現場人員應立即根據有關規定進行現場救護和報警,針對具體傷情,采取對應的緊急救護措施,并匯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7)未經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同意,在應急處置方案啟動期間,變電站任何人不得離開站區,防止導致更大風險。
8.3.3擴大應急響應
(1)當險情初步處理無效果或險情擴大時,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調配其它力量進行搶險救災,同時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匯報、聯系,請求社會力量進行搶險救災。
(2)當事故造成嚴重影響時,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及時啟動全站停電應急處置方案。
8.4應急結束
一經啟動了本應急處置方案,除非得到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正式解除警報通知,各部門不得擅自終止應急行動。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在得到當地政府部門正式解除警報的信息后,根據本公司應急救援的實際控制結果下達結束應急救援行動。
公司終止應急救援行動的命令,通過手機或電話等通信方式下達。運行值班人員應在運行日志中記錄終止命令下達人、下達時間。
9 后期處置
9.1雨雪冰凍過后,各部門按正常工作程序開展生產自救工作,拆除防御措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9.2各單位、各部門針對管轄和職能范圍進行全面檢查,風場在事故中損壞的設備、設施及時組織消缺,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
9.3風電場及時收回、整理搶險物資、材料,并妥善保存。
9.4各部門、各單位應對應急救援工作(組織準備、受災損失、防御、應急等情況)進行總結,提出不足和改進意見,并上報應急救援辦,應急救援辦應在10月底前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并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上級主管單位。
9.5事故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救援辦公室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財務部根據評估情況配合辦理理賠事宜。
9.6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開展事故調查,查明事故原因,總結本次應急工作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工作的要求和建議,制定相應防范措施并下發至相關部門認真落實,必要時修改本應急處置方案。
10 應急保障 10.1應急隊伍
每年五月,各單位上報應急救援突擊隊員名單,經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匯總審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批準后公布。
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每年五月底應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本年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和聯系方式,并報領導小組批準后。
10.2應急物資與裝備
每年五月三十日前各部門、各單位清點應急救援物資庫存情況,根據庫存情況提出本年度應急救援期間所需物資、材料采購計劃,經負責人批準后,報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核準后,送計劃與發展部采購,由應急救援辦公室落實到位情況。
各部門應按有關規定對應急救援物資及時領用、保管、維護,并錄入管理臺帳。 10.3通信與信息
各部門、各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包括庫存情況),每年6月前提出通信保障設備、設施配備要求(主要是無線對話機、傳真機等),經公司應急救援辦批準后進行采購使用。
各部門、各單位使用的各類通訊裝備應有專人管理和專門臺帳,并定期測試和檢查。 10.4經費
本應急處置方案所需應急專項費用來自本企業應急救援專項費用。
11 培訓和演練
按照演練計劃,本應急處置方案的演練在公司級及部門兩個層面進行,公司級演習主要側重于指揮與控制,部門級演習主要側重于具體操作、應急救援搶險技術的應用、物資的調配等。
12 附則
12.1應急處置方案備案
本應急處置方案報XXX 主管部門備案。
12.3應急處置方案修訂
本應急處置方案應適時進行修訂,最長期限不超過三年。
12.4制定與解釋
本應急處置方案由安生部制定、歸口并負責解釋。
篇2
1.1系統框架
以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要素為指導,根據水庫安全生產PDCA管理各階段的任務及特點,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架構見圖2。具體分為四層:①展現層。提供不同的人機交互表現,主要實現與智能手機、筆記本、個人計算機、大屏幕等終端的交互和展示;②業務應用層。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基礎,提供水庫安全標準化管理服務,包括目標、組織結構和職責、法律法規和安全制度、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投入、生產設備設施、作業安全、應急救援、隱患排查與治理、重大危險源、職業健康、事故管理、績效評定和改進等功能模塊;③網絡層。主要實現信息傳輸,包括互聯網、GPRS、3G等通信傳輸網;④感知層。主要解決安全信息來源,通過對水庫安全信息的監測和采集提供數據服務,重點對水庫大壩、泄洪啟閉閘門、主(備)用電源、泄洪警報器、大壩觀測設施、水文儀器、報汛裝置等設施、設備的安全狀態進行感知和安全參數的監測,如常規監測的水位、水量、水質狀況,包括水庫上、下游水位信號采集,通過水位傳感器采集水位值并存入實時數據庫;圖像信號采集,網絡攝像機監視啟閉機、閘門、上下游等運行狀態;大壩變形觀測(位移、沉降、滲流等)。
1.2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功能
根據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PDCA循環模式,定義的系統功能見表2。由表可知,可劃分13個功能模塊33個子功能模塊,本文僅重點介紹隱患排查和治理、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這兩個功能模塊。
(1)隱患排查與治理功能模塊。依托強大的物聯網、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聯動報警等技術手段“感知隱患”,為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用戶通過水情參數監測、大壩參數監控、動態視頻監控,可直觀、全面地掌握水庫狀況。一旦有危險狀況,該系統就會自動識別并以多種方式發出報警,做到一處報警多處感知。按功能可再細化為6個子模塊:①庫區GIS管理子模塊。能展示轄區全貌(水庫監測點、隱患分布情況和實時狀態),能快速、智能定位某一個監控點,查看當前監控點安全參數監測值和實時視頻。②隱患在線監測子模塊。實現對轄區內各水庫安全隱患源及其參數的實時監測,為安全預警系統及應急指揮系統提供基礎數據,用戶可通過本子模塊快速定位到監測對象,查看各個安全參數(如水位、位移、壓力等)的實時測量值,測量結果以列表、曲線圖等方式顯示。
③隱患分析預測子模塊。支持數據查詢、分時分段進行數據統計,根據監測數據,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和分析方法、政策模擬技術對有關數據進行深加工處理,以便分析預測監控狀態走向等。監管人員通過本子模塊可獲得轄區內各個水庫發生報警的頻率、一段時間內數據變化趨勢等信息,使監管更具有針對性,以提高監控數據的應用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④隱患視頻監視子模塊。用戶可通過本系統,在一定的安全認證的前提下實時查看水庫隱患源、重點關注點的現場畫面,系統支持實時視頻查看,視頻回放、單攝像頭巡航等功能,實現集中式、網絡化管理,降低往返現場的工作強度,提高監管效率。
⑤安全預警應用系統子模塊。具有實時預警、歷史報警查詢、報警通知配置、報警閾值配置等功能。當有報警發生時,該子模塊就會根據預先設置的報警條件自動進行分類分級報警,打破傳統單一報警模式,變被動監控為主動預警。該子模塊以在線監測數據為基礎,當達到報警閾值時以多種方式第一時間發出告警。報警方式主要有聲光報警、GIS地圖展現、短信通知、郵件通知、系統信息報警等。發生報警時,監控攝像頭會自動轉到報警監測點,實現視頻監控與報警聯動,并可根據事先錄入的應急預案,自動調出與當前報警相對應的應急處置預案。⑥應急處置預案系統子模塊。用戶可事先將水庫內的應急預案錄入本系統,當發生與應急預案相符的報警條件時,系統會自動調出應急預案,水庫管理決策者依據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指揮工作。
(2)績效評定與持續改進功能模塊。根據水庫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標準、考核評級辦法的不同,在績效評定中該模塊提供水庫的考核標準以及自評/考核表格,從而實現水庫的安全標準化自評。該模塊自動生成匹配考評辦法要求的考評材料,支持靈活的導入導出和材料過期提醒功能,通過在線獲取、查閱考評材料,輕松實施水庫自評;并智能匯總不符合考評項,依據安全標準化的評定結果,對安全生產目標、指標、規章制度等進行修改完善,為水庫提供更具體的、靈活的行動指南,以便于持續改進。主要子模塊包括:
①績效評定子模塊。按水庫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標準建立水庫考評單元,對其相應考評標準及自評/考核表、考核評級標準進行管理。評價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整體績效及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確定修改事項。
②整改跟蹤子模塊。統計匯總績效考評結果,統計不達標項所占比例,分析不達標原因并進行整改跟蹤管理,實現對不達標項從發現到整改、審核完畢的全過程管理控制和持續改進。③績效改進子模塊。依據績效評定和整改跟蹤結果,結合安全生產過程中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給出標準化管理需要完善改進的要素,提出需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的目標和相關制度、運行控制等建議。
2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創新點及效果
(1)管理固化。通過信息化技術集成安全生產的人、機、料、法、環信息,按PDCA循環模式固化安全生產標準化,避免員工因認識不同而造成的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理解的偏差,從而避免人為隱患的產生;同時也避免因崗位變動或人員流程而出現的管理水平波動。(2)實現透視化管理。水庫管理者通過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可全面、實時地了解水庫安全生產的具體情況,給水庫管理決策者提供了平臺,借此既實現了安全管理的透視化,又實現了管理者對安全生產的過程管理,避免被動聽取下屬的結果匯報。(3)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以紙質介質呈現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管理方案,真正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首先需研讀方法,其次需整理大量的臺賬、表格以支撐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開展,這樣就會占用大量的精力和管理成本。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通過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信息化,保證了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有效落實和執行,創新了安全監管手段,提高了安全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節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安全監管能效。
3結語
篇3
一、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關于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概念,國內外有多種提法。參考多方面意見,我們認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及產品為對象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銷售和相關配套服務等行業的總和。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研制和服務、節能環保產品制造、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近年來,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領域初顯優勢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在節能與環保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材料三大領域已初步形成優勢。據《合肥市—20__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82戶,超過1億元產值的企業30家,完成產值240億元(包括節能家電產值、部分新材料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產值約150億元,節能環保技術服務體系的總產值約30億元,與環境有關的建設體系總產值約60億元。行業科技人員近2.5萬人。
2、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涌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
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先后有45家企業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獲得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的有6家,國風集團、東華工程科技、通用機械研究院、國禎環保、繼遠電網等是我省第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市涌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近兩年獲得國家、省、市科技術攻關計劃項目支持的近百項,新產品80多項,申請國家專利近200項,在太陽能光伏、生物能源、鋰電池、污水處理、建筑節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產業化基礎的關鍵和共性技術。
3、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結構
目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涵蓋的技術領域較寬,處于培育成長時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產品涉及到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在環境保護方面,產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設備、空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回收利用設備等;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產品(服務)涉及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余熱、余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環境保護服務方面,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門類和體系。
4、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群效應有所顯現
美菱、榮事達兩家企業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全國20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產業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可完全代替進口裝備,榮事達、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國軒高科、安興高科等企業積極推進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工藝研發和產業化等項目,形成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結點;江淮汽車、安凱汽車、英科智控、同智機電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進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車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為首批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業,生物質油生產的設備和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國禎環保的銷售額排全國第8名(全省第1名),該公司主持或參加編制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現已有6項行業標準獲批準;利特環保、元琛環保等在煙氣脫硫、除塵領域有一定的實力,利特環保是全國環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工業節能、綠色照明領域也有一定產業基礎,三川自控、云龍科技、大明電子等發展較快。
二、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條件和機遇
從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條件和機遇:
一是具有較豐富的資源。一是農業資源。我市三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規模化養殖和肉類加工等食品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以農業秸稈、枝丫材、垃圾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纖維板、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沼氣、生物有機肥等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業廢棄物資源。近年來隨著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投產,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將增至400萬噸,鐵渣等廢棄物大量增加。其綜合利用技術已經成熟,我市每年還消化外地粉煤灰、鐵渣100萬噸。三是地熱資源。據地質勘察發現,我市周邊存在地熱帶,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為地熱供暖、地熱種植養殖提供條件,為深度開發地熱溫泉、洗浴、醫療保健、休閑度假等現代服務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是具有較廣的本地市場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隨著一批重化工業項目的投產,全市用電量還將劇增。近幾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生物質能的技術不斷突破且商業利用成本不斷降低,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二是節能環保產品需求旺盛。隨著中鹽合肥化工基地項目、安徽桑鈮公司年產200萬噸重油深加工項目、德國大陸輪胎合肥項目、京東方6代線項目、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
項目的陸續投產,一方面,因技術和裝備先進改變了我市原有重化工業“高能耗、低產出”的現狀,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費總量,我市的節能環保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工作壓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面臨的現實市場需求。三是具有較強的科技支撐。我市擁有一批具有雄厚研發實力的科研機構和學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氣環境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國家制冷設備檢測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擁有國家、省重點學科8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家和省里高度重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臺;《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抓緊制定。這些意見在發展的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人才隊伍建設、優勢企業和產業園區發展、投資和財稅優惠政策、市場環境的營造等方面都將提出明確的支持政策。我市出臺了《合肥市—20__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近期又出臺了《關于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關于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即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政策保障范圍涵蓋了新能源與環保產業。這些政策的出臺,為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面臨挑戰
一是企業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盡管有陽光電源、國禎環保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于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都是從自主知識性研發起步的高新技術企業,多數企業面對新興市場,開發能力相對較弱,資本積累緩慢,企業發展資金難以籌集;企業對技術的衰減周期認識不足,引進社會資本時猶豫不決,擔心股本結構中技術份額被低估,往往錯過最佳利用時機,由于不能及時果斷引進戰略投資,企業競爭力不強。資金的缺乏導致企業規模難以擴大,當新興市場邁入成熟階段時,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將面臨生存考驗。
二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為數不多的企業,其產品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可以為國內龍頭企業配套,但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重大帶動能力較弱。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或不能持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推廣難,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的應用存在生產成本高、產品性能不穩定的問題,這些高科技產品受到傳統習慣或管理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應用推廣;另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屬于政府政策驅動型市場,沒有各級政府政策的強力驅動,市場啟動困難,步入成熟市場時間較長。而且國內外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
四是產業規劃指導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層面確定的,市政府所作的產業規劃如何與國家、省里規劃銜接協調,市政府如何出臺具體政策促進和扶持本地產業發展,不僅僅是制定政策的問題,更是體制機制建設的問題。近年我市也制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由單一部門制定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在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方面尤其是具體落實上存在不足,企業反映規劃指導的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
三、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同時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見附件。
四、推進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著力規劃引導產業發展
首先,我市要盡快成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工作。成立“節能環保產業專家委員會”,廣泛吸納我市以及省內外專家,把脈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現狀、前景和規劃,組織業內專家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診斷,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對重點項目和引進項目進行識別和市場前景預測等,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合肥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__—2015年)》和重點領域行動計劃,并做好與國家、省里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各行業的優先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科學規劃產業園區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做到“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切實發揮規劃引導發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實有效的產業推進機制
將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驅動和保障機制。對國家和省里鼓勵發展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項目要優先立項,優先安排土地;對符合國家標準、通過權威機構認定的產品,優先納入政府采購。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扶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落實好我市剛出臺的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所規定的各項政策,并希望出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文件。
設立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里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實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重要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給予政策支持。一是稅收優惠。參考上海做法,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轉讓,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二是資金和投資支持。借鑒外地做法,對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的重大項目和關鍵項目,采取由政府性投資公司出資、跟進投資、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全力推動項目落地。三是市場支持。借鑒外地做法,對在我市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新能源項目系統集成商采購我市新能源企業產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業之間采購產品或委托加工服務,在一定年限內,給予資金補助;按照新能源企業出口額給予國際市場拓展費補助;對列入商務部“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進出口結構資金目錄”的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四是政務支持。市縣區政府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辦法,及時幫助解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加快建設,盡快投產,進入市場銷售,
滿足消費需求。支持應用項目建設。實施陽光學校(賓館)工程,支持學校和賓館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在農村推廣適用太陽能熱水器,落實家電下鄉補貼政策。擴大新光源led節能產品在城市、鄉鎮景觀照明和賓館飯店等方面的應用,生產企業投資,節約電費由生產企業與使用單位分享,實行合同管理。鼓勵符合安裝條件的公共建筑、工業建筑等安裝大型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其中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論證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具備安裝條件的,必須進行一體化設計,市建設部門結合建筑節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項目,通過市場驅動,引進大型光伏企業。市電網企業要加快電網建設與改造,積極提供并網的條件。根據《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市財政應給予資金補助。對能耗大、占地面積大的公益建筑、大型工業廠房和商業建筑,逐步強制要求采取節能措施,幫助推薦好的節能產品和實施方案;對城市新建住宅小區,要求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或預留管道以便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循環水利用。借鑒“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我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支持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對在本市生產的擁有專利技術的或經國家、省和我市認定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凡符合相關規定的,支持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對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鼓勵財政性資金優先采購;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環保項目時,應予以優先采購。
3、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豐富信貸品種和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選擇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鼓勵企業通過bot(建設/經營/移交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先進經營模式,加快企業發展。支持和鼓勵企業拿出優質資產或技術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股、控股或收購,不斷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企業。通過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歡迎和鼓勵境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在我市設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投資機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進行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
4、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一些先發城市經常組團來我市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溝通聯系,我市更要注重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形成多方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建立共享機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級和國家級的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有效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工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提高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5、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標準規范
鼓勵發展以工程建設、技術咨詢、檢測認定、知識產權保護、風險投資為主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制定、修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產品,在能效、建設、設計等方面的標準和規范,逐步建立產品和工程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方面建設。加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品的宣傳教育與知識普及,倡導綠色能源消費理念,增強社會認同,營造有利于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6、加快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
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加快循環經濟園建設,盡早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著力打造綠色電池產業基地,加快我市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與電動汽車發展相配套;規劃建設環保產業基地;根據產業發展,視情規劃建設光伏產業園、生物能源產業基地。完善產業基地準入標準,積極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支撐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入駐。
分行業篩選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鏈條較長、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打造一批龍頭企業。鼓勵引導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兼并重組,盡快建立起產業帶動效應大、輻射作用強的大企業集團,強化產業基地的競爭優勢。
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與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對接和配套。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加工服務。
7、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投入,重點培養和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等專業人才。這方面我市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關鍵在于落實到位。對引進的高端人才,愿意在本地落戶的,可優先解決住房與孩子入學問題;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國有獨資或參股高新技術企業在實施公司改制時,可規定將國有凈資產增值中不高于40%的部分作為股份,獎勵有貢獻的企業骨干人員。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和分紅權的激勵。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面向產業基地建立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構,培養多層次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專業人才;鼓勵產業基地與培訓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支持企業自己開展人才培訓,政府給予補貼。
牽頭領導: 王世清
調研組長: 石新民
調研組成員:金維平 方 敏 李 保
張 紅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躍
執筆人: 徐 易
附: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于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
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設備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設備產業鏈,相關制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設備產業,也涌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設備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設備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污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無錫風電制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設備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設備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稅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系,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設備(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設備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制,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采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涌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于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家具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并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于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制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占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設備制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硅澆鑄爐、單晶硅生長爐、單晶硅切斷機、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設備。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循環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于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后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制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群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項目在該市落戶發展,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戶無錫的人才和項目,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于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注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數據分析、技術咨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范項目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通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筑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余臺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
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項目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項目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于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范項目的補助,通過示范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占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于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后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采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惡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后部分循環利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溫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于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設備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設備產業鏈,相關制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設備產業,也涌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設備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設備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污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無錫風電制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設備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設備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稅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系,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設備(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設備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制,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采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涌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于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家具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并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于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制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占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設備制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硅澆鑄爐、單晶硅生長爐、單晶硅切斷機、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設備。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循環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于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后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制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群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項目在該市落戶發展,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戶無錫的人才和項目,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于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注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
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數據分析、技術咨詢等專業配套服務。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范項目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通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筑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余臺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項目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項目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于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范項目的補助,通過示范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占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于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篇4
剛才,____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的經濟工作,深入分析了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科學部署了今年的經濟工作。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定信心,鼓足干勁,把自身優勢發揮好,把各種機遇利用好,把工作措施落實好,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2013年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在困難中前行奮進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面對六十年不遇的嚴重旱情,全縣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一個戰略、四大目標”不動搖,沉著應對、扎實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人口和計生、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成功創建為市級衛生縣城和市級文明縣城。縱觀2013年的工作,亮點紛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濟發展提速增效。投資拉動作用強勁,財政總收入突破3億元大關,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呈兩位數以上增長,在西部三縣綜合排名第一。二是產業發展來勢較好。工業實現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風電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奶業重現新的轉機;生態特色農業穩步推進,高山蔬菜規模不斷擴大;商貿旅游加快發展,商務部正式啟動定點扶貧工作。三是項目建設強力推進。28個重點工程年內完成投資9.19億元,其中南山風電二期工程等6個市重點項目超額完成投資計劃,進入歷史最好最快時期。儒林大酒店、白云國際酒店兩家四星級酒店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洞新高速____支線全線竣工通車,____正式步入“高速時代”。四是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全面啟動縣城以北S219省道沿線造林工作,年內獲批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縣“國字號”的生態牌子達到4塊。五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民生支出達9.51億元,占財政支出的69.1%,財政惠農補貼資金發放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爭取投入扶貧資金4000多萬元,同比增加37%,商務部正式啟動連續十年的扶貧工作。六是要素保障得到加強。通過舉辦銀企合作洽談會,新增貸款1.83億元,爭取到省開發銀行棚戶區改造貸款9300萬元,是過去十年的總和。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提高到36%,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年內完成土地實物儲備870畝,紅線儲備900畝,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2013年,我們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三次產業結構不優,經濟指標增長還不夠快,經濟總量不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務、民生改善與人民群眾期待仍有一定差距;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在看到困難和問題的同時,我們更應看到發展的潛力和機遇:從交通格局看,隨著洞新高速的全線通車和武靖高速、武岡機場的開工建設,____的交通區位條件不斷改觀,為我們對接長株潭、融入大湘西和大桂林旅游圈打開了廣闊空間。從產業格局看,奶業實現恢復發展,風電開發加快推進,特別是工業園區升級為省級工業集中區,為我們發展高科技電子、新能源為代表的生態型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政策優勢看,我們已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縣、國家特殊貢獻財政轉移支付縣、國家商務部定點扶貧縣、全省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自身優勢釋放和政策機遇疊加的黃金發展時期,我們一定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圍繞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堅持以改革開放統攬全局,牢牢掌握經濟工作主動權,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園區發展,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
堅持把工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撐,把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第一平臺,不斷增強園區的承載力、發展力和競爭力,提升工業運行質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快園區建設。通過銀行融資、土地抵押、BT模式等市場化運作模式,籌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000萬元以上,全面完成茅坪基地環園區路網建設和縣城基地征地拆遷工作,啟動污水處理及標準化廠房項目,為項目進駐提供平臺,確保引進工業企業5家以上,創建國家級新能源產業示范園。加強工業項目建設,完成紙耐噸新型環保材料公司1.1萬噸紙制品加工項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貼息貸款,扶持園區企業做強做大,新增規模企業5家以上,園區工業 增加值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60%以上。二是要提升傳統產業。堅持壯大規模與提升品質并舉,進一步突破傳統的食品、竹木加工產業高消耗、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的發展瓶頸,增強內生動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南山牧業與湖南農業大學開展產學研全方位合作,完成3000噸高端奶粉生產線項目。加快雪峰果業、湘南山3萬噸礦泉水生產線和燊威農業冬筍、葛根深加工項目建設。加大對現有竹木加工企業整合力度,調整行業布局,扶持恒潤竹木、天元木業等規模企業提升產品加工水平,年內要引進1-2家楠竹精深加工規模企業,加快推進天利恒公司多層復合地板和竹纖維板項目落地建設。強化林業稅費管理,力爭全年實現林業稅費4000萬元以上。三是要發展新興產業。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契機,精心包裝一批生態旅游、清潔能源、高新電子等項目進行招商,全力以赴爭取一批大企業、大項目落戶____。加快推進風電開發進程,爭取十萬古田、長安營、大界頭等風電場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復和計劃核準,啟動五團、十里平坦、牛排山15萬千瓦風電開發項目,力爭風電開發達30萬千瓦。出臺加快高新電子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新鼎盛電子公司完成納米銀導電玻璃生產線,加快上市籌備工作,實現年產值5億元,稅收3000萬元。
二、突出基礎設施,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加快農業產業化,是有效利用資源,發展縣域經濟的基礎性工作。一是要夯實農業基礎。2013年,我們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凸顯了我縣農業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落后的問題,我們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今年要在加強農業基礎上下功夫。年內要完成蔣坊防洪堤和界背河汀坪段治理工程,啟動扶竹水蘭蓉河段治理工程,完成竹葉塘、龍鳳沖、沖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掃尾,實施臘屋溪、長嶺沖和石門三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國家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第一期實施項目,啟動實施水清片土地整理項目和三水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推廣農機具2500臺套。二是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穩定糧食生產,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8萬畝。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和雜交制種等特色農業,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產銷一體化建設,力爭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到2.5萬畝,創建全國雜交制種基地縣。加快苗鄉梨、苗鄉茶油、長安蟲茶、有機冬筍等產品生態認證力度,提高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實施奶牛標準化養殖場項目,啟動清溪牛場3000頭高產示范奶牛基地改造工程,力爭年內新增奶牛3000頭以上,全力爭取將奶業納入全省第二輪特色產業重點縣扶持范圍。
三、突出旅游開發,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
我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和獨特,且具有多樣性,是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所在。但目前旅游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呈現出“散、小、弱”的狀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去年11月縣四大家主要領導率各鄉鎮和縣直部門負責人赴重慶武隆、貴州雷山考察旅游工作,開闊了視野、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1月16日,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旅游工作,理清了發展思路,理順了發展體制。我們要堅持把旅游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一張藍圖干到底,朝著湖南省生態文化旅游強縣目標奮進。可以說,旅游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一是要理順發展機制。積極探索和創新旅游管理模式,從今年開始,要收回南山風景名勝區經營權,理順與南山牧場的關系。創新旅游投融資體制,組建____旅游開發建設投資公司,做實投融資平臺,拓寬投融資渠道。今年財政將預算旅游發展基金500萬元。年內要完成《旅游規劃實施綱要》和《核心景區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實行核心景區各類建設用地旅游部門前置許可。二是要完善旅游設施。以南山、兩江峽谷、十里長寨為重點推進景區深度開發,完成南山特色民居改造和兩江峽谷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游道建設;啟動大寨風情民俗村和南山茅坪湖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項目,推進上水村休閑旅游、玉女溪景區開發工程,力爭老山界、高山紅哨、南山共青城成為國家紅色教育基地,南山鎮成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南山景區升級為4A級景區,提高景區品位。加快推進儒林大酒店、白云大酒店兩個四星級酒店建設,確保白云大酒店年內投入使用,儒林大酒店完成主體工程。鼓勵重點景區建設標準化農家賓館,提升旅游接待服務水平。三是要塑造旅游品牌。廣泛開展全方位的旅游宣傳營銷和策劃。注重原生態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引導景點景區居民穿民族服裝、唱民族歌曲、建民族特色建筑,增加景區民族元素,全力辦好山歌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大力開發民族旅游產品,打好“民族風情牌”;注重生態優勢的挖掘宣傳,充分借助電視、網絡、報紙、節慶活動、游客等宣傳媒介,突出宣傳我縣的四張“國字號”牌子,引導發展生態會所、生態度假村、生態酒店等旅游地產,建設養老、養生基地,打好“生態牌”;注重老山界、高山紅哨、南山共青城、丹口蓮花橋烈士墓等紅色景區的包裝推介,打好“紅色牌”;通過把生態、民俗、紅色等多種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切實打響“生態苗鄉,魅力____”旅游品牌,增強我縣旅游整體競爭力。
四、突出項目建設,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必須緊緊抓住60周年縣慶契機,提前謀劃、爭取、實施一批獻禮項目。要實行重點項目目標管理責任制,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嚴格考核。對重點項目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講評,半年一小結,年終一總結評比,并納入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獎罰兌現。掛點項目領導要強化責任,加強調度。一是要加快擴容提質。按照“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并舉的城建工作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修改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完成巫水河南岸片區、武靖高速公路互通片區兩個修建性詳規及縣城規劃區控規編 制。堅持高標準建設,全面啟動白云大道、儒林大橋、民族文化體育中心、巫水河南岸開發、儒林和城南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等項目,著力擴大建成區。強力推動《民族風格建筑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宣傳、引導和執法,全面啟動縣城特色民居改造工程,年內完成人民醫院至老法院臨街建筑民族特色改造,60大慶前完成縣城所有臨街建筑民族特色改造,提升縣城特色和品位。堅持高水平管理,全面啟動省級文明衛生縣城創建工作,嚴格“門前三包”制度,統一規劃公交車、出租車、摩托車停靠點和夜市攤點,對城區臨街店面進行美化亮化,提高城市品位。強化聯合執法,深入開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及“五小行業”專項整治,從嚴查處違法用地違規建設行為,規范縣城秩序。二是要推進小城鎮建設。把鄉鎮的規劃、建設、管理與經營作為城鎮化的重要內容,積極爭取省際邊界小城鎮建設項目,完成汀坪、長安營、白毛坪等7個邊界鄉鎮的總規,加快推進西巖鎮河東商貿物流市場二期工程,完成茅坪、蔣坊客運站和茅坪集貿市場建設,推進鄉鎮街道燈化和綠化,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以鄉鎮為依托的城鎮化發展格局。三是要改善鄉村面貌。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爭取和建設力度,抓好武靖高速、邊南公路建設,完成5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新建西巖等20處集中供水工程,完成63個村農網改造。同時,大力開展鄉村衛生整潔和“改水、改廁、改廚”行動,深入實施城鄉垃圾收集項目,所有的行政村要建立垃圾收集設施,實行統一收集處理。廣泛開展“十佳美麗鄉村”和“衛生鄉鎮(村居)”評選活動,調動鄉鎮和村居積極性,下大力氣治理鄉村臟、亂、差,減少農村面源污染,綠化美化農村環境。
五、突出生態建設,提升和發展生態經濟
生態資源優勢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優勢,必須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切實加強生態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發揮提升優勢資源效益,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一是要加強生態保護。嚴格封山育林,對公益林、自然保護區實行全面封禁,繼續推進S219及高速公路沿線第一層山脊和荒山造林,完成各類造林4萬畝以上。抓好林政資源管理,嚴禁亂砍濫伐,強化森林防火。嚴格飲用水源地保護,繼續推進白云湖網箱養魚整治,全面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全力爭取南方草山開發與保護項目,嚴格輪牧禁牧,全面治理南山退化草山。加大工業“三廢”治理力度,完成雪峰果業污水處理和威溪銅礦治理工程。二是要發展生態經濟。在國有林場和采育場建立國家木材儲備基地,試驗開發銀杉、紅豆杉、楠木等本地生態特有的珍貴用材林、珍稀樹種,形成生態特色和競爭力。圍繞建成“百里油海林帶”和“百里竹海”,推進油茶林基地建設和楠竹低改,年內完成油茶林新造1萬畝、楠竹低改4萬畝。三是要加強生態創建。要盡快組建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和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機構,積極開展生態創建工作,完成2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創建工作,全力爭取納入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
六、突出扶貧開發,提升社會建設水平
改善民生、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是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基礎前提。特別是我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更要緊抓扶貧契機,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改善民生條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一是要加強扶貧開發。加強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的跟蹤對接,做好國家商務部、省發改委等單位在我縣定點扶貧的協調配合工作,全面實施大竹坪片區扶貧開發,打造新千戶苗寨。要推進精細化、精準化扶貧,全面啟動30個高寒山區村、9個國貧村、15個省貧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做到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扎扎實實打好扶貧攻堅戰,切實提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二是要繁榮社會事業。抓好責任分解、強化責任落實,將省、市分配的為民辦實事工作件件抓落實,進一步改善與民生相關的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條件,全面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完成6所合格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創建,啟動教師公轉房集中建設,加快城北學校、一中薄弱高中改造項目建設,力爭恢復“省示范性高中”稱號。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成6所鄉鎮衛生院、19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在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以上。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強化經常性工作和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完成社會撫養費征收600萬元以上,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爭創全省人口計生工作模范縣。切實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組建5支旅游景區文化演出隊,建成縣城3D影院,積極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力爭新增城鎮就業3500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萬人,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和城鄉低保水平,實現高齡補貼全覆蓋。三是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厲打非治違、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加快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縣,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工作,深入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活動,完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有效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妥善調處各類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活動,認真落實民貿民品企業貸款貼息政策,推進大寨、桃林、清溪等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加快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技術人才,促進民族和諧。持續開展“平安____”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六五”普法,完成村支兩委換屆,重拳打擊“兩搶兩盜”、“黃賭毒”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打黑除惡”專項斗爭,全面深化民調大走訪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七、突出要素保障,破解經濟發展瓶頸
篇5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贏得人才、用好人才,努力為建設“富強和諧**”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近期我部按照縣委要求,成立了課題組,以問卷調查、座談、走訪等形式,對全縣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重點對縣屬行政事業單位和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了一次調查研究,力求從一個視角的觀察上,分析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供縣委決策參考。
一、人才隊伍現狀
近幾年,我縣高度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在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縣人才隊伍已有一定數量規模。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年底,全縣中專(高中)以上學歷和具有技術職稱(等級)等各類人才資源總量已超過2萬名,占全縣戶籍人口的10%,比20**年的16438人增加了二成多。特別是技能人才增幅較快,按照勞動部門實際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口徑統計,全縣現有技能人才5534人,比20**年底1**7人增長404.5%。
1、行政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基本情況。61家縣屬行政事業單位統計顯示,從學歷層次看:本科學歷以上1801人(含博士1名,碩士13名),占總人數的34.7%;大專學歷1725人,占總人數的33.2%;中專學歷(高中)1152人,占總人數的22.2%。從技術職稱層次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3**人(含正高1名),占總人數的6%;中級職稱1651人,占總人數的31.8%;初級職稱1189人,占總人數的22.9%。從技術等級層次看:共有178人具有技術等級資格,占總人數的3.4%,其中技師55人,高級工45人,中級工36人,初級工42人。
2、企業人才隊伍基本情況。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顯示,從學歷層次看:本科學歷以上283人(含研究生學歷7名),占從業人員的2.6%;大專學歷*人,占從業人員的5.6%;中專(高中)學歷2450人,占從業人員的22.2%。從技術職稱層次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85人,占從業人員的0.8%;中級職稱166人,占從業人員的1.5%;初級職稱*人,占從業人員的2.2%。從技術等級層次看:共有*人具有技術等級資格,占從業人員的15.6%,其中高級技師5人,技師*人,高級工*人,中級工*人,初級工*人。
二、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一直以來,我縣按照黨管人才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積極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創新人才工作模式,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振興工程、人才保障工程,努力建設一支具備創業創新能力、適應海洋經濟發展的適用型人才隊伍,走出了一條海島人才隊伍建設新路子,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1、樹立人才強縣理念,強化人才工作領導。縣委對人才工作高度重視,建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黨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積極發揮領導機構作用,堅持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各部門人才工作匯報,及時掌握人才動向,預測人才趨勢,研究工作對策,強化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為加強宏觀指導,做好人才工作全面科學謀劃,編制完成了《**縣2004-20**年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縣“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等中長期發展規劃。
2、出臺人才工作制度,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按照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原則,制定出臺了《**縣黨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和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運行機制有關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人才工作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工作聯絡員。此外,強化責任考核,把人才工作納入鄉鎮和縣屬單位年度工作共性考核內容,調動各職能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3、組建人才工作機構,推動人才工作開展。在縣委組織部內增設人才工作科,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協調指導全縣人才工作日常事務開展。通過成立縣人才交流中心,完善縣人才勞動力市場,建立**人才網等,積極為縣內外人才就業創業搭建橋梁,與省內外高等院所建立人才供求關系,努力為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搭建互動服務平臺。
(二)實施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引進各類人才
1、靠發展經濟、改善環境吸引人才。實踐證明,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是聚集人才的第一要素。近年來,我縣堅持以發展海洋經濟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努力改善軟硬件環境;整頓經濟秩序,減化審批程序,推行一站式辦公、公示制、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一系列服務措施;大力倡導企業文化建設,營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圍,為吸引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靠優惠政策、搞好服務吸引人才。結合我縣實際,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認真做好黨政機關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加強優秀人才智力引進工作的意見》、《關于大力引進緊缺人才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從工資待遇、住房補貼、科研經費支持、戶籍遷移、家屬子女就業入學等方面,為各類人才提供便利、搞好服務,建立起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
3、靠豐富形式、搭建舞臺吸引人才。一是依托重大項目吸附人才。抓住**金海灣船業有限公司、日本常石修造船項目、衢山島4萬千瓦風電場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高新科技項目落戶的契機,從國內外積極引進人才,取得了較好成效。如**金海灣船業有限公司自2004年落戶以來,在現有1456名員工中,中專(含高中)學歷以上的有879人,其中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117人,大專學歷187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有74人,其中高級職稱47人,中級職稱14人。具有技術等級資格的有496人,其中高級技師3人,技師14人,中高級工103人,船舶修造人才隊伍建設初具規模。二是圍繞市場需求接納人才。通過編制人才供求預測、定期供求信息、舉辦人才集市、組團赴省內外招聘等措施,吸引各類實用人才。據初步統計,20**年至20**年已舉辦本級各類人才交流大會26場次,600余家次單位、近5000人次入市交流。組織100余家次用人單位赴外縣招聘各類急需人才15次。此外,在縣第一、二人民醫院成立了上海新華醫院分院,**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科成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與上海化工研究院、**中醫學院等科研院所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去年又成功引進了一項國外智力項目。三是通過公開招考選拔人才。扎實開展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到社區選聘等工作,20**年以來,通過各種方式引進大專學歷以上*余人,來我縣服務或工作的柔性人才350余人次。20**年至今已有38名大學生進入漁農村社區工作,此外,借助大學生志愿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引進31位大學生來岱服務,充實了基層黨政工作力量。
(三)實施人才振興工程,抓好人才培養工作
1、依托培訓基地,固定式培養。注重培訓基地建設,打造縣委黨校、縣職業技校為龍頭,鄉鎮成校、遠程教育基層站點、企業實訓基地為基礎,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為依托的固定式培訓體系。在此基礎上,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堅持走校企聯辦內涵發展之路,成立了**技校常石集團分校和長涂金海灣實訓基地,由技校負責教學管理,企業提供辦學管理經費和實操平臺,畢業后全部由企業錄用。**技校還與正華、海舟、常石、金海灣等大型重點船舶企業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依托鄉鎮成校建立長涂、衢山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五匠”、“焊工”、“編織”等特色培訓基地,對城鎮失業人員、漁農村富余勞動力、外來務工者等開展上崗前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
2、注重實踐鍛煉,針對性培養。對黨政人才,通過基層鍛煉、項目掛職、崗位交流、辦班培訓等形式,著重提高黨性修養、工作水平和執政能力;對專業技術人才,通過業務培訓、外出進修、專家講座等方式,重點提高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通過組織外出考察、舉辦縣企業家論壇等活動,著力提高他們駕御市場、參與競爭的能力;對技能人才,通過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使技工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滿足我縣海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漁農村實用人才,通過組織專家、農業專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示范指導,提供科技信息,大力培養種養加等方面的漁農業產業化人才。
3、創新工作載體,多途徑培養。一是建立人才培養導師制。在非公企業開展“名師帶徒”活動,在教育系統開展“青藍工程”,在醫療系統開展“名醫傳承工程”,同時組織行業優秀人才幫帶青年人才、領導干部聯系青年人才,通過幫帶聯系提升青年人才素質。二是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各企業、各單位結合各自實際,開展技能競賽、練兵比武和技術創新等活動,為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技術和砌磋技藝的平臺。三是實施“黨員人才培養工程”。深入開展非公企業黨建“三培養”活動和黨員創業創新基地培育工程,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建立黨員技術攻關組等舉措,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實施人才保障工程,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1、注重改革創新,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深化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大膽啟用年輕干部,不斷探索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20**年以來,縣委先后2次公開選拔鄉科級領導干部12人。在公務員隊伍管理上,堅持“凡進必考”,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發干部隊伍活力。不斷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制和全員聘任制,調動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健全人才使用機制,鼓勵他們通過兼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進行流動,利用業余時間為企業、漁農業提供服務,確保人才引得進、用得好。
2、強化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的動力。完善人才評選表彰制度,制定出臺了《**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優秀專業人才管理辦法》、《**縣首席技工選撥管理暫行辦法》等,開展“拔尖優秀人才”、“海洋文化名人”、“首席技工”、“創業創新帶頭人”、“十佳教師”等評選活動。按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每月500元,優秀專業人才每月300元,海洋文化名人、首席技工每月200元的標準發放政府津貼,并適時組織進行體檢和療休養。設立每年200萬元的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用于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管理和獎勵,其中100萬元作為縣骨干教師和醫生的政府獎勵基金,專門用于教育衛生系統。設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基金,用于資助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開發、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和科研成果。
3、作好服務文章,增強人才留岱發展的信心。建立黨政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制度,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看望慰問優秀人才、舉行座談會,并發放新年賀卡。實行人才社會化管理,全縣已有近900人實行人事,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此外,通過網上人才工作知識競賽、人才工作月、引進人才座談會、青年人才聯誼會等活動,通過《今日**》、**電視臺等新聞媒介,大力宣傳涌現出來的各類優秀人才,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的人才隊伍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在調研分析中發現,由于思想觀念、地域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機制等主客觀因素,人才的開發和利用與海島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素質不高,高層次人才少。61家縣屬行政事業單位調查顯示,中專(高中)以下學歷的還有1666名,占總人數的32.1%;研究生學歷14人,只占總人數的0.3%;全縣高級以上職稱3**人,僅占總人數的6%。企業高層次人才更是缺乏,對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發現,本科學歷以上283人,僅占從業人員的2.6%;高級職稱85人,只占0.8%;技師以上75人,只占0.7%。具有等級的技能人才仍舊緊缺,只有1724人,占從業人員的15.6%。初中學歷以下7680人,占了從業人員的69.7%。
2、人才分布和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現有人才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教育、衛生等單位,占了50%,高級職稱的有近80%分布在教育系統。海洋工程、海洋文化、新聞廣播類、醫學類、建筑規劃設計、農林業、旅游等專業比較緊缺。在企業單位中,高層次人才主要集中在**金海灣船業有限公司,占了五成左右。船舶設計與制造、船體、輪機、電氣、焊工、船舶質檢、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策劃、商務英語、水產品加工、產品開發與設計等專業比較緊缺。
3、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一是隱性外流。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我縣每年考入大專院校的有1000余人,回岱就業人數雖然較前幾年有明顯增加,但也僅占20%左右,其中考入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回**工作少之又少。二是顯性外流。近三年,我縣行政事業單位骨干人才辭職、自動離職、外調經濟發達地區的有150人左右。以教育衛生系統為例,20**年來,教育系統共外流大專及以上學歷99人,中級職稱及以上就有94人;衛生系統共外流大專及以上學歷14人,中級職稱及以上10人。而受區位劣勢、經濟條件等原因,人才引進又相對比較困難。
4、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人才投入就是效益最大化的理念沒有形成,對人才資源開發投入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一些單位和部門在人才工作中還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傾向,對人才的培養經費投入不足,為人才提供物質等方面的支持較少,對人才也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導致人才多側重于自我封閉的學習,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跟不上,實際效果較差,人才層次提高慢,特別是大部分企業,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遠遠沒有到位。
5、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實現黨管人才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快制訂和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機制需要不斷建立健全,人才分配激勵、考核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合理,人才市場網絡化、信息化、規模化建設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人才市場公共服務功能不夠齊全。
四、思考及建議
海島欠發達地區要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人才的集聚、開發與使用。為了加速人才隊伍的建設,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更新觀念,集合各方力量,從觀念、體制、方式、機制上全面創新“人才工程”。
1、注重理念創新,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一是走出人才“職稱+學歷”的誤區,確立“大人才觀”。要突破以學歷、職稱作為人才標準的傳統做法,樹立新的人才理念,凡是具有一定知識或技能,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為地區經濟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都應納入到人才工作范疇,有針對性地進行開發。二是走出人才“學而優則仕”的誤區,鼓勵人才在業務上發展。隨著臨港工業的迅速崛起和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更缺的是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家人才和專業技術骨干,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此類人才在業務上多發展,真正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目的。三是走出人才“占為己有”的誤區,堅持人才柔性流動。清醒認識**目前發展現狀,更加注重人才的技術引進,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特別對高層次人才,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行情,完善柔性引進的政策體系,吸引優秀人才為我縣服務。
2、注重發掘潛能,發揮現有人才資源最佳效益
一是充分發揮在職人才的作用。首先要在事業上給予支持。為各種人才提供一個自由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以展示他們的個人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其次要用感情留人。要主動與人才加強感情交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際關系。在人才的職務升遷、晉升職稱、學術活動等方面給予特殊的照顧和支持。再次,要用適當待遇留人。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要根據現有的財力、物力,改善工作、生活條件,關心他們的健康,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二是重視二次人才資源的開發使用。離退休人才一般技術嫻熟、經驗豐富,發揮他們的“余熱”對緩解海島地區人才缺乏的矛盾,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要對不同專業、不同專長的離退休人才進行梳理、分類,通過組建各種老年人才協會,為離退休人才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采取激勵政策鼓勵一些單位對離退休人才實施返聘,使他們在擅長崗位上再作貢獻。拓寬縣咨詢委作用發揮渠道,繼續為我縣經濟發展和政府決策當好參謀,讓離退休人才“金秋再創業,夕陽再輝煌”。三是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在現有人才隊伍的基礎上,切實做到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地開發一批后備人才隊伍,引入“動態管理,定期考核,優勝劣汰,滾動發展”的機制,加強對后備人才的培養、使用、跟蹤、評價工作,以激發他們的聰明才智,盡快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力量。
3、注重分類培養,全面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緩解人才缺乏問題的重要手段。一是大力培養黨政人才。通過外出進修、掛職鍛煉、輪崗交流等多種形式,提升干部隊伍整體水平;著力提高基層黨政人才的起點,每年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吸納品學兼優者,充實鄉鎮和社區人才隊伍。二是重點開發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定期選送年紀輕、學歷高的企業管理人才到國內大型企業進行實習培訓;采取縣校聯合辦學的方式,舉辦高級管理人才研修班。三是加速配置海洋經濟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與我縣加快發展船舶修造、物流運輸、船配產業的形勢相適應,整體匹配地挑選一批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人才,通過理論教育和實踐操作培訓使他們盡快成為高智能、高技術、高工藝的開發型、應用型人才。四是擇優培育漁農村鄉土人才。要加大鄉土人才的開發投入,著力創辦鄉土人才創業園,使全縣各類鄉土人才適度集中,帶動更多漁農村群眾創業致富。此外,要鼓勵各類人才參加學歷教育和職稱評選,拓展知識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4、注重柔性引進,廣攬適用型的海洋經濟人才
從我縣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情況看,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剛性”引才制度,出臺政策積極鼓勵本籍畢業生和外地人才來岱就業創業,對引進人才單位確定的,幫助解決配偶就業、子女上學等問題。對單位未確定的,可以“先落戶后擇業”。對碩士以上學歷和高級職稱的優秀人才進入行政、事業單位的,在編制內的可優先安排,滿編的先辦手續,后調節編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做好“柔性”引才工作:一是推行訂單人才。對急需、緊缺的人才,由用人單位向人才交流中心申請所需人才的標準,如學歷、專業、職稱等,人才交流中心與大中專院校聯系,進行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分配到申請單位。二是開展人才租賃業務。對本縣科技項目,依靠本縣人才無力完成的,可向縣外租賃人才,簽訂合同,項目完成后,歸還所租人才。三是借智攻關。對短期內可以完成的科技項目,在本縣無人才實力的情況下,可視人才需求情況,進行重金借智,以促進科技項目的完成。四是智力融資。允許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智力融資,允許智力、技術參與股份,從而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 上一篇:市政工程匯報材料
- 下一篇:小學督導評估匯報材料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風電設備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