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費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0 23:28: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奢侈品消費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在大眾傳媒影響力日趨擴大的背景下,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 他們的消費觀念更為直接的遭到名人/影視作品等的影響。大學生針對奢侈品的消費特點通常被以為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們在占用社會資源方面居于劣勢,經濟能力還沒有獨立,消費遭到很大的制約;另外一方面,又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和相對超前的消費觀念。這兩方面的矛盾使得他們的消費行為存在很多題目。大學生的奢侈品消費狀態、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奢侈品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為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奢侈品的消費水平、狀態,掌控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的心理特點和行為導向,培養大學生構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調查目的
大學生消費題目正逐年為高校及國人所重視,作為收進很少的學生群體其購買力卻在逐年增加,奢糜攀比之風日趨增長,其消費結構和消費能力是不是公道發人深醒,我既是以此為動身點,以問卷調查及采訪等情勢確定“高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況調查與分析”為課題的社會實踐,其意義和目的在于通過對部份高校的實地調研及調查、研究、分析。
三、采訪概況及分析
為了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況有比較全面正確地了解,我們展開了研究。并對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奢侈品消費情況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收回有效問卷45 份,有效力為100%。其中男性大學生占53%,女性大學生占47%。
調查題目主要包括客觀選擇題,設計費的經濟來源、月消費狀態、消費支出情況及其消費觀等多個方面。旨在讓同學們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財。本次調查固然抽樣比例較小,但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
在關于在校大學生月均勻花消狀態一欄的調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 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定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進步,這些題目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在支配生活費方面,有7人以為自己很節儉;16人以為自己恰好;15人以為自己有些浪費;而4人以為自己嚴重超支。在購買奢侈品資金來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掙錢購買;9人家長購買;8人有活動嘉獎經歷;12人屬于其他來源。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斟酌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由于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未幾,這使我們每個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5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平常生活用品開消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常常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可能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份同學尋求時尚會購買一些奢侈品。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現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之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斟酌那些雖然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重視自己的形象,尋求品位和檔次,固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明顯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在購買類型方面,沖動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這說明大學生并沒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費結構和狀態,沒有這個習慣的制約,使大學生的盈虧狀態不同,見到熱衷的東西,半數以上的人卻表現出較弱的自我控制性。固然究竟是同齡人,消費中自然也表現出了很多相同點。
據調查,37.40%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甚么安排,隨便取用。占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當怎樣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便性很強,面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輕易沖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調查中,只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確當作此時期生活費,所以說大學生儲蓄觀念其實不強。
由調查不丟臉出,城鎮比鄉村的大學生消費要高些,但這主要決定于城鄉傳統的家庭收進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約其消費的是家庭經濟狀態。另外,城市大學生碰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但沒錢會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農村大學生則干脆不買或存錢自己來買。這是個值得沉思的題目,對不同物品的選擇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對消費的態度和顧慮方面,“農村”大學生的行為也體現了中國的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消費原則多是能省則省,10人一個月要進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費; 13人三個月會進行一次;9人一年進行一次;也有13人要經太長久的計劃后才會做出是不是要進行消費的決定。
四、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得知,現實消費來源31人為其他來源(包括家庭供給、獎學金、半工半讀等),而同學們理想的消費來源為兼職的只14人,這里面有幾個緣由:1,兼職不輕易找到。2,有些同學以為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現在大學生最主要的是學習,其實不是出往做兼職,這一部份人疏忽了一點:在大學里做兼職不但能賺錢補貼自己的生活費,還可以在社會上學習很多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鍛煉了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組也同時采取了訪談法的方式進行調查,對大一同學進行隨機采訪。我們其采訪內容包括月均勻消費水平、經濟來源、消用度途、消費習慣、奢侈品消費理念和對本身奢侈品消費的看法等。通過調查得知,他們均勻一月消費大約在55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了平常生活用品、伙食費、零食費、電話費、交通和上網的用度,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沒有用于奢侈品的花消。這是一種良好的消費心態,他們對消費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堅持節約勤儉,該買的就買能省的就省,不買奢侈品,“科學消費”“綠色消費”。
五、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狀態緣由與分析
其一,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會建設范疇中缺少大學生節約勤儉生活消費觀的內容。
其三,大學生深受社會影響其深、大部份學生消費屬理性
(一)在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的特性:
1)奢侈品消費結構的地區不平衡性
2)年級不同而致使奢侈品消費觀和消費結構的不同
3)性別不同致使奢侈品消費結構的差異
(二)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中存在的題目:
1)消費差巨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2)奢侈品消費結構分歧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際交往奢侈品消費增多
4)奢侈品消費趨勢的分歧理性 (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題目分析及解決
針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中存在的題目,我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善和解決: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個人方面。
(一)社會方面
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大學生的理財還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持幣的額度愈來愈大,支配金錢的空間越來越寬泛。然而,對大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盡大部份人還不能具有更多的金錢,另外一方面他們的消費欲看則愈來愈大。可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和理財觀念的淡薄,通常使他們對待金錢沒有一個正確的熟悉,對科學理財更是知之甚少。
(二)學校方面
學校重視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意識和理財觀念社會:
(1)學校可設立專門的理財教育課堂,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進行輔導和培訓,讓他們早日建立正確科學的理財觀念。
(2)對尋求時興和趕潮流的學生,應給予高度重視。
(3)對貧困的學生,學校要多關心,多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多關注生活狀態,學習狀態。給予幫助,不輕視,塑造***校園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應變“忘我奉獻”為“適度供給”,父母擴忘我奉獻’’助長了有些大學生奢侈浪費之風。過分溺愛,致使自理能力低下,過分依靠他人。做到節約持家。
(四)個人方面
強化大學生本身的管理和監控
(1)錢要花在刀刃上。
(2)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和理財原則。
(4)嚴禁杜盡攀比、追星、過分尋求時尚與個性。
篇2
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最權威的時尚商業媒體,《華麗志》對中高端時尚消費人群有準確的把握和深入的研究,2015年底首次的《中國時尚消費調查報告》,以嚴謹專業的態度,系統翔實的數據,在業內獲得熱烈反響。
這是一份針對中國中高收入人群時尚消費行為和偏好的深入解讀,只有及時把握這個特殊人群的動態,才不會錯失蓬勃發展的中國時尚市場機遇。
本次報告基于互聯網調查問卷形式,以可控節點式傳播,成功回收樣本1828份,其中有效樣本1816個。
報告受訪者覆蓋中國一、二線城市及海外華人,主力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中高收入人群,基于《華麗志》直接收集的一手數據,結合我們對全球奢侈品和時尚行業長期的數據積累和洞察能力,以視覺化圖表的形式還原中國中高端消費者最真實的時尚消費行為和偏好。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全球時尚資訊和產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入中國年輕消費者的視線,得益于中國龐大、發達的電商和物流網絡,越來越多的全球奢侈品和時尚產品“所見即所得”,中國中高收入消費者們的審美風格、對全球趨勢的掌握、對品牌的理解、對產品的鑒別力迅速被重塑和提升。時尚消費態度回歸理性海外新品牌進入中國最佳窗口期
據《報告》顯示,中國80后90后中高收入人群的時尚消費態度明顯回歸理性。
55%的受訪者更愿意嘗試小眾或新品牌“海外設計師品牌”是人們心中最時尚的品牌類型,特別是80后43%的90后認為“輕奢品牌”更時尚58%的受訪者開始了解“時尚租賃”
在中國,每天消費者都會主動或被動認識N個新的時尚品牌,其中有海外、也有本土的品牌。催生或帶火這些品牌背后的推手眾多,比如:被明星KOL穿著、專業買手或Showroom的挖掘、中國資本收購、大小規模的電商或代購銷售、時尚媒體報道、各大社交媒體快速的傳播等。
中國的年輕消費者們對時尚的理解和購買已經愈發全球化和扁平化,當人們不是因為“貴“或”有名“就買,而是因為喜歡甚至理解而買,對于更多海外品牌而言,或許到了進入中國的最佳窗口期。同時,消費者對新品牌的鑒別能力越來越強,據報告顯示,通過官方網站了解時尚品牌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人人都愛個性化,定制需求全面爆發
據報告顯示,近95%的受訪者對個性化定制感興趣。
55%的受訪者感興趣服裝定制感興趣珠寶首飾、包袋和鞋履定制的比例分別為:50%、37%、35%香水和美妝定制需求初現,占比分別為:18%和7%
全球范圍來看,各大品牌在定制方面的探索愈演愈熱:瑞典快時尚巨頭H&M投資的時尚品牌Ivyrevel與互聯網巨頭Google(谷歌)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 Coded Couture的應用程序(app),可根據用戶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定制服裝;為了迎合美妝的需求,今年年初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集團(Shiseido)的美國子公司宣布收購加州美妝初創公司MATCHCo;同時定制,也成為了香水銷售增長的另一個關鍵助推者,尤其是在奢侈品領域。奢侈品品牌如何留住并喚回日漸理性的消費者?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全球各大奢侈品牌和集團戰略布局的重要陣地。隨著中國消費者日趨成熟,各大品牌也進入了最有挑戰的發展新階段。
2016年下半年開始,人們紛紛開始談論中國奢侈品行業的回暖,各大奢侈品牌做出產品價差調整、店鋪形象提升、產品及營銷時尚化年輕化、拓展電商銷售渠道等舉措背后,無不倚靠品牌對消費者心態和行為的準確解讀和及時反應。這些舉措的直接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奢侈品消費逐漸從海外回流到中國內地。
據《報告》顯示:
17%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購買了更多的奢侈品35%的受訪者更經常通過實體店(含海外、國內)購買奢侈品,實體店依然是奢侈品銷售的有力渠道1%通過微店購買奢侈品;90后比80后更偏愛在線上渠道購買奢侈品
《華麗志》分析,在奢侈品的回暖背后不僅是品牌的努力,更是消費者理性的回歸。當人們對奢侈品崇拜和仰視的光環逐漸褪去,奢侈品開始成為中高收入人群日常消費的組成部分。人們更關注產品設計和質量,品牌文化和服務,這樣的理性回歸對品牌的商品企劃、門店服務、整合營銷、銷售渠道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的廣告應該如何投放?官方網站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特別是中國年輕消費者飄忽不定的心性,時尚品牌們大多抱著同樣的疑問:如何吸引年輕客群,投放效果如何產出多少?明星代言那么貴,多大程度上能吸引到年輕消費者?
據《報告》顯示:
26%的受訪者經常通過瀏覽Instagram了解時尚資訊;90后這一比例增至33%28.3%的受訪者在購買前,通過官方網站了解時尚資訊
認真建立官方溝通渠道和銷售渠道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尚未進入中國的品牌,這是消費者核實和了解品牌的最佳途徑,同時,對于奢侈品品牌,官方網站或官方線上商城的意義也被提上日程。
正如開云旗下的超級明星品牌Gucci首席執行官Marco Bizzarri所言,過去奢侈品行業的門檻很高是因為實體門店的投入巨大;而現在時代變了,很多新興競爭對手通過數字渠道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為此,Gucci已經最先從2015年開始整頓美國版官網,隨后是歐洲、亞洲,2017年上半年(6/7月)開始整頓中國大陸版本。2016年品牌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2017年,Gucci計劃將營銷總支出的35%投入到數字傳訊,開啟中國大陸線上商城。
年初愛馬仕CEO Axel Dumas曾直言,為了迎接數字化變革的挑戰,將大幅改革調整品牌官方網站。實體零售忽視了哪些痛點?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中國實體零售商們正努力做出轉變。轉變的同時,零售商們一直在尋找差異化,挖掘尚未觸及的消費者痛點,如:是否該引入更多的小眾奢侈品牌、新興品牌?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到店購買?等等…
據《報告》顯示,
72.8%的受訪者表示,最近買過的最貴的一件時尚單品是在實體店購買的34.4%的受訪者在百貨商業體中的多品牌集合店購買過中國設計師品牌,大大高于街邊同類店鋪(17.2%)不過,8090后群體逛店頻率有所下滑,和2015年底的調查報告相比,每周和每月都會逛店的比例有所下降,更多人每季度才逛一次店,完全不逛店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消費者顯示出了與女性消費者相當的逛商場頻率,且男性更喜愛通過實體店購買奢侈品。其次,對比其他品牌,年輕消費者表現出對小眾海外設計師品牌的特別喜愛。關于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據《報告》顯示,
58%的受訪者曾在過去一年購買過中國本土設計師品牌近70%的受訪者在線上渠道購買中國本土設計師產品超過30%的人表示一個設計師品牌都不認識
70%的受訪者仍然并不了解中國設計師,21.8%的受訪者表示不喜歡產品設計,17.5%的受訪者表示價格太高。據《華麗志》“中國本土設計師數據庫”的社交媒體數據統計顯示,截至至2016年底,庫中收錄的651位設計師個人微博的粉絲數加總僅達到3000萬。
中國設計師的品牌大都只創立了3-5年左右或更加年輕,正處在品牌生存或發展到下一個規模的緊要關頭,在中國時尚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成熟的前提下,每一位設計師都需要用更快的學習速度,更開放的心態“摸著石頭過河”,廣泛地接受市場測試和反饋,才能更快地找到屬于自己的客群,實現可持續發展。
好消息是,中國消費者對小眾品牌的心態更加開放,更樂于嘗試,這樣的態度在90后身上更為突出,這也為中國設計品牌的生存和壯大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以下為《2017年度-中國時尚消費人群調查報告》全文:
篇3
“兒童經濟”熱火朝天
商家最為津津樂道的,是“婦女和兒童的錢最好賺”。如今的孩子都是“獨苗”,家長都愿意把錢花在孩子身上。調查顯示,50%以上受訪者在兒童節期間的消費額超過了1000元,其中甚至連手機、蘋果平板電腦等數千元的成人用品,也變成了兒童的“標配”玩具,呈現出十分熱銷的勢頭。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長,一般家庭的“兒童經濟”也步入了快車道。
又有統計表明,我國一年在嬰幼兒童身上的消費,創造了9000多億元的產值,并且近幾年保持著15%左右的增長率。去年我國12歲以下的嬰幼兒童市場規模約有1.15萬億元,預計到2015年,將達2萬億元規模。而且,我國目前正處在新一輪的嬰兒潮,每年的新生兒都在1600萬人以上,這輪嬰兒潮所帶來的各類花費越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內消費提前進入加速期。
近年來,嬰幼兒童產業的增長,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長。也遠遠超過成人消費市場的增長速度,而市場繁榮也促成兒童消費快速增長。
兒童用品玩起了高端
“買玩具非得是‘變形金剛’,游戲機必須是iPad2。”家住徐家匯的孫先生免不了對孩子抱怨幾聲。孫先生說,給孩子買禮物是應該的,但越來越昂貴的玩具與電子產品卻讓他吃不消,“現在兒童用品價格實在太高了。”另據調查,在孩子最想要的禮物中,ipad等蘋果旗下的電子產品,已成首選。
眼下,我國家長為孩子購買奢侈品的比例,遠遠超出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有兒童奢侈品調查報告稱,目前我國有60%的消費者聲稱每月花3000元以上購買兒童奢侈品。我國兒童奢侈品市場究竟有多大,尚無確切數據,但是,兒童奢侈品已占據我國兒童用品市場的很大份額,已成共識。
目前市場上的高端兒童用品,幾乎都來自國外,像迪奧的小風衣、阿瑪尼的小鞋子,以及巴寶莉的童裝,其中任意一款服裝價格都在千元以上。在兒童玩具方面,洋品牌也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自從影片《變形金剛》上映以來,無論在北京、上海、廣州,還是西安、南京、成都,電影中的變形機器人都帶動起了數股玩具熱潮。芭比娃娃、小熊維尼更是長期熱銷不衰。加拿大“美家寶創意”生產的恐龍蛋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蜘蛛俠系列,以及鐳射機器人、磁力戰士等,雖價格不菲,但都有一定的市場。
國內企業如何走出困境
兒童消費需求的迅速上升,為國內外廠商帶來了發展機遇。國內企業如何抓住這一機會,在“土洋”比拼中走出困境呢?
一、提升品質是方向。目前,兒童玩具制造業的主營收入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國內企業顯得有些沉默。在兒童玩具方面,除了喜羊羊系列產品一枝獨秀外,幾乎沒有國內產品可與‘洋品牌’抗衡。在服裝方面,國產知名品牌也是寥寥無幾。我國兒童玩具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特別是高檔的奢侈品玩具,更是完全處于劣勢。為此,國內企業必須從提升產品品質入手,立足創新思維,建立比較超前的行業標準,擯棄粗制濫造和模仿抄襲。使產品質量有一個飛躍。
篇4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的財富開始迅速累積,一種新的奢侈主義受財富驅動正在大眾中興起。在5月16日北京《財富》全球論壇上,全球著名的調查公司蓋洛普(中國)咨詢有限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進入中國中高收入家庭的標準已經從原來的年收入3萬元增長到了5.1萬元。這部分中高收入人群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觀念、家庭結構的轉變,特別是對情感狀況關注度的提升,其生活方式出現明顯的變化,奢侈品開始成為滿足正在出現的富裕階層強烈消費欲望的“趨優消費”。
面對長久以來對奢侈的詬病,新奢侈主義強調自身的不同:把錢用在炫耀上,注重物質性而非功能性,是舊奢侈;把錢放在一個東西的使用上,重視其技術、質量、服務、品質等含量,才是新奢侈。如此看來,新奢侈主義似乎并不只是玩了個文字游戲,而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進化。
在新奢侈主義的流行體驗中.也發生了因度的難以把握而產生的種種矛盾與誤區。中年以上的真正的富人在奢侈品的消費上遠不及年輕的中產階級,高密度人群更助長了中國消費場所的攀比之風。很多喜歡冠自己以新奢侈主義名號的消費者,并沒有達到足夠的富裕程度.卻追求不相稱的品味和質量。因此有人戲稱,對于新奢侈主義者來說.金錢不是萬能的,關鍵是要有信用卡。
篇5
2012年,消費表現無疑是“三駕馬車”中最搶眼的。2013年,在政策的護航之下,哪些消費還將吸引百姓的“錢袋子”?
全面開花 線上線下消費互動頻繁
2012年11月11日零點,與以往慶祝“光棍節”形式不同的是,不少年輕人選擇了守在電腦前,秒殺、支付,天貓和淘寶經支付寶一天完成的交易額高達191億元,銷售神話也成為全球電商“造節”的典范。
除了線上,線下消費同樣搶眼。2012年“十一”黃金周,一些重點監測的零售餐飲等商貿企業銷售額同比增幅高達15%;文化電影、汽車金融、醫療服務等消費在不少城市也日益突出。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認為,這并不是偶然現象,與就業基本穩定、群眾收入增長有著密切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強勁的奢侈品消費已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又一焦點,甚至在美國、歐洲等境外市場都發揮了拉動經濟、解決就業的“正能量”,不少外媒甚至創造出“北京鎊”這一詞語,用以形容中國人的消費能量。
除了發達城區的消費,中西部偏遠地區的消費也有新表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9332億元,同比增長1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090億元,同比增長14.4%。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基數比較低,加上百姓收入經過長期積蓄后會有一段釋放期,未來消費增速高于東部地區是大概率事件,相關配套政策有的放矢,將延續其增長勢頭。
驅動增強 四“變”勾勒新一年消費亮點
央行的去年四季度對銀行家、企業家、儲戶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的消費意愿增強,其中,購車、購買電器家具的消費意愿明顯增強,未來3個月內準備買房的居民占比也在提高。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收入提升和城鎮化進程加速的“雙輪驅動”之下,2013年的消費市場將同樣搶眼。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計,2013年消費增速將穩中有升。
而且,2013年的消費有很多新的期待。
——消費方式之變。業內人士介紹,信用消費和網絡消費將繼續受到追捧,會出現大幅度增長,預計網絡消費增長會在50%以上。而信用消費政策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也會成為明年的亮點。
——消費領域之變。趙萍預計,立足于城市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會創造更多的住宅剛性需求,對房地產市場需求有拉動作用,帶動家具建筑裝修材料類商品走熱。
——消費理念之變。相較于前幾年持續升溫的奢侈品消費,業內人士認為2013年市場將相對穩定。趙萍認為,由于商務往來和送禮需求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導致奢侈品消費今年將趨于理性,以LOGO為主要裝飾圖案的奢侈品品牌增速可能一般,而追求低調奢華的奢侈品品牌漲勢會更好。
——消費人群之變。華寶證券分析師俞向兵說,中西部地區具有極大的消費潛力。新型城鎮化建設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有所加速,這對提升農村居民及中西部地區居民的消費水平有極大促進,將為大眾消費品行業帶來契機。
激活潛力 護航消費需探索“長效機制”
事實上,歲末年初,有關刺激消費的政策信號已經頻頻釋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
專家認為,想要讓消費持續“走熱”,不能僅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長期來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稅收體制改革,增強更多人的消費能力。
趙萍認為,應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讓更多的工薪階層成長為中等收入階層。同時通過稅收調節,讓部分稅收負擔過重的人也成為中等收入階層。“推進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人所得稅,進一步提升個稅起征點,增強更多人的消費能力。”
篇6
男士們已經變得越來越時尚,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外表,穿著打扮更為考究。世界奢侈品協會去年的《世界奢侈品報告藍皮書》顯示,過去5年里,男性高端產品市場在所有品類上的增長速度都超越了女性。
原本就主要為男性而設計的汽車、腕表自不必說,在女性偏愛的服裝、箱包配飾一類物件上,男性們也開始比以往更加上心。即使是在成熟的歐美奢侈品市場上,在過去5年里,高端男裝的銷售額增長速度是女裝的2倍。
對于男性奢侈品這個增長迅速的市場,各品牌都陸續闖入,Gucci、LV甚至Hermes等多個奢侈品牌都開始對男士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投入,拓寬男士產品線,甚至開設男士產品專賣店,奢侈品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性別轉換,走進奢侈品“他”時代。
男性市場崛起
近年全球經濟的放緩對于很多奢侈品牌來說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然而在時尚趨勢預測機構LS:N Global的研究中,“女性的感性消費習慣決定她們更容易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而男性市場消費表現更加理性和平穩,市場潛力依舊很大。”因此一些奢侈品牌都相繼調整產品線,爭奪男性市場的版圖。
Coach一直在奢侈品市場上堅持“輕奢侈”定位,雖然在70多年之前從男士配飾類品牌起家,但20世紀60年代開拓女性市場以來銷售額一直被女性主導,直到20世紀90年代,Coach男士類產品的銷售額仍然只占總銷售額25%。在中國市場上,Coach在男性中的品牌知名度僅有16%,這在Coach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nathan Seliger看來,“男士們對于Coach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位于奢侈品牌金字塔更上層的Hermes一向都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開店規則和步伐,但男士們也讓Hermes做不到再次冷眼旁觀。2010年,Hermes在美國紐約麥迪遜大道上開設了全球首間男士專賣店“Hermes MAN紐約旗艦店”,專門針對男性的品味和服飾特點,將店面設計為傳統的裁縫店風格,并提供量身定制服務。
雖然近幾年內,這或許都會是Hermes在全球的唯一一家男士專賣店,但這家店已經表現出男士市場的整體潛能。在2011財年,Hermes男裝銷售總計28.4億歐元,占到Hermes銷售總額的1/3,在2012年10月份,Hermes Man男裝店內舉辦的客戶招待晚宴上,Hermes巴黎公司主席和首席執行官Robert Chavez也忍不住表達對此銷售增量的意外。
在奢侈品市場最新到來的“他”時代,有人選擇調整路線,在內部重新排列組合,也自然會有人在外擴大資本,以應對快速成長起來的男士消費群。Louis Vuitton在人們的印象中一向只專注于箱包手袋,但“太普及”成為LV近幾年來一直擺脫不了的陰影,要守住自己奢侈品頭牌的位置,又需要尋找時機強化定制業務,新近闖入的男士們對于LV是再好不過的機緣。
已擁有幾十個品牌的LV集團也自然繼續自己在行的事兒,2012年6月份LVMH收購已有79年歷史的法國老牌男裝高級定制服裝店Arnys,雖此次收購金額仍未公布,但Arnys在2011年營收1000萬歐元左右。
其實對男士給予關注自然不是少數幾家的獨立行為,較早期進入的Ralph Lauren和Dolce&Gabbana,以至近幾年來才開始有所行動的意大利品牌Gucci和Bottega Veneta都開始嘗試開設只售男裝和男士配飾的店鋪,滿足男士的需求。甚至一直靠女鞋起家的英國女鞋品牌Jimmy Choo和以紅底高跟鞋深入人心的Christian Louboutin都轉而開設男鞋店,奢侈品牌中的男權崛起成為一種風尚。
“他”時代消費
一直以來,男性與女性總有不同的奢侈品消費動機和消費行為表現,奢侈品市場在經歷過性別的強弱轉換之后,男性奢侈品消費時代的特點也逐漸鮮明起來。
世界奢侈品協會《奢侈行為心理趨向報告》中曾有奢侈品消費動機的研究,不同于女性對于感官享受、情感體驗等感性需求的滿足,在奢侈品的男性消費者中,奢侈品帶來的品質滿足和身份表達才是最重要的吸引力。
在品牌的選擇上,女性或許更容易被華麗的廣告打動,但男性對于奢侈品的消費卻多具理性和計劃性,他們更加追求商品本身的品質和品牌質感,更習慣于接受專家的服務,因此男性大多會比女性具有更高的品牌忠誠度。或許就像巴黎春天百貨公司市場總監Tancrède de Lalun對于不同性別消費者的判斷,“女性憑感覺消費,男性則是以技能和科技為消費動力”。
奢侈品牌想要俘獲更多精英男士的心,在產品上自然必須迎合男性的需求和品味,因此專業品質是各品牌搶占男性市場的關鍵。一直以品質為上的高端設計師品牌自然也深諳此道,從產品到銷售都以品質為賣點,將品牌歷史和高端生產特色高度糅合。
然而對于品質的關注卻改變不了男性化的購物和消費行為模式,女士們可以一整個下午都漫無目的地在店面之間流連,但這對于男士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Coach在其消費者調研中發現,“男士們通常是在購物前做好功課,帶著強烈的目的性進入店內,然后直接購買離開。”
為迎合這些天性不愛購物的男士們,各品牌新開設的男士專賣店在與品牌整個風格保持一致的同時也兼顧男士們的感受。Hermes就將唯一一家男士產品門店裝潢為傳統裁縫店的風格,赤褐色砂石的建筑外觀,內部色調內斂,專設包廂提供量身定制服務,它更像一個紳士俱樂部。
盡管如此,在LS:N Global的研究中,男士們花費在購物上的時間雖然明顯低于女性,但他們通常卻會帶來更高的奢侈品消費額。在北京太平洋百貨去年的銷售數據中,男士的購物比例為30%,他們出現的頻率很低,但平均每位客人的消費單價卻能比女性消費者高出2-3倍。如此一來,奢侈品市場也經歷一場變身,男性色調漸漸顯現出來。
國內“他”市場
奢侈品市場上“他”們貢獻率的增長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2009年金融風暴后,全世界的男士們都希望盡快用新衣服填滿自己的衣櫥,然而貝恩公司2011年奢侈品調查報告顯示,“來自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上男性消費者則是最主要的購買推動力”。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Euromonitor的研究數據顯示,從2005年-2009年期間,中國女性奢侈品市場增長了7%,而在男性市場上,這個數字是48%。這在Coach那里也似乎得到了佐證,截至上財年末,Coach在全球男士品類市場完成4億美元銷售額,這僅只占總銷售額的9%,但在中國男士品類的銷售額卻占到中國市場總銷售額的40%。
其實不同于國際市場的銷售表現,中國奢侈品市場一向是“男權”市場。2011年《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報告》顯示,在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中,有2/3是男性。在新興市場,男人通常總是奢侈品的首批消費者。
中國男性奢侈品消費自然有自己的特點。在貝恩公司統計數據,中國市場奢侈品消費的50%都用來做禮品贈送。然而,中國市場上男性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同樣無法忽略。讓中國男士們關注和在意時尚已經不再是不可完成的任務。就像Jonathan Seliger提到的,“中國的男士越來越時尚了,他們更加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以及他們使用的配飾。”
但這些真的只是說出了一半,中國男性消費群體的崛起最終源于他們社會財富的積累。在招商銀行聯手《GQ智族》的《高端男性生活形態與需求綜合研究報告》中顯示,在高端消費群體中,男性約占7成,他們大多身居要職,平均年薪51萬元,家庭平均年收入超過76萬元。他們對品牌消費意識日益強烈,已經成為目前國內高端消費的中堅力量。
這樣一群新富男士消費者大多出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已經與自己的父輩大不相同,他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也樂于享受生活,對于身份的訴求也越來越多樣化,或許在企業高管的身份之外,他們依舊希望自己能夠以運動者、藝術愛好者的身份出現,因此男士產品的品類也自然的豐富起來。
在COACH每年都會進行的小組焦點調研結果中,中國男士們關注的產品品類不再局限于鞋子抑或西裝,他們已經開始越來越注重身上的配飾,腕表、領帶,甚至手包都成為男士們表達品位的可行性選擇。在高端百貨里,男性用品店內的產品種類也更加豐富和細致,飾品、手袋、眼鏡、珠寶,甚至化妝品都有所涉獵。
篇7
改革開放以來, “富有階層”逐步形成,他們也成為越來越受關注和爭議的群體。為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mangazine| 名牌》、《平安生活》和中山大學媒介人類學研究中心針對家庭收入超過20萬元的中國人,共同發起了“2011中國富有階層精神生活調查”。
調查期:2011年7-8月
調查對象:家庭稅前年收入超過20萬元的中國人
這里是我們在本次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本次調查報告全本及中獎名單即將,敬請留意:rich.省略
因富有而自信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富有階層崛起的速度是驚人的。在發展中受益的同時,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承受著高速發展帶來的種種代價。
物質的富有讓他們對生活有更強的信心,他們在我們的“心理健康及安全感”量表中表現得相當堅韌。和輿論描述的不同,焦躁、疑慮、壓力等負面情緒并未成為他們的普遍體驗。在量表的20個問題中,總體的傾向都是正面和積極的。
食品安全已經日益成為公共關注的話題。即便在這一點上富有家庭略有隱憂,但仍然有接近一半的人表示,不會“到境外采購奶粉”。
渴求財富,更尊重內在品質
人很少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富有,無論多么有錢,你總會有更有錢的鄰居。在全部近1000份問卷中,認為自己已經對當前收入滿足的不到10%。只有5%的人對“有錢人”這一稱謂表示贊同。對自身的財富狀況難以滿足可能是潛在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相比自身的財富,更多人將自己受人尊重歸因于自身的“內在品質”。對于“知識分子”、“君子”之類的稱呼,他們顯得更加受用。“仇富”、“反智”的傾向也許被網絡所夸大,中國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仍普遍存在。
文化演出上座率:三成
音樂會、戲曲、戲劇、舞蹈等現場演出,被普遍鼓吹為富有階層兼具陶冶審美和交際功能的文化活動。但至少目前看來,還未被相應的人群廣泛接受。
相比之下,人們對閱讀、旅游等較為傳統的休閑方式更為熱衷。53%的人在過去一年中“有2次超過一周的旅行”;70%的人“在過去一年中曾經被一本書打動”。
并非對風雅之事全無興趣,30%的人“曾當眾朗讀詩歌”,曲水流觴的傳統仍在。
相對保守的業余愛好
盡管熱衷于旅行,但“探險”類的活動并非多數人的第一選擇。62%的人“曾在日落后的海灘漫步”,但只有1/4的人曾身處“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度。
相比戶外運動,室內活動更受青睞。與其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桿,更多的人更擅長于“手談”。
我們的社會中堅多成長于文化生活貧瘠的時代。盡管新興運動、貴族運動備受推崇,但不同形態的學習成本并不低。但青年時代養成的休閑習慣則會伴隨終生。
奢侈品:理性的向往
據知名咨詢機構預計,中國將在數年之內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市場。目前,奢侈品文化對中國富有階層的浸滲透已頗為可觀。
盡管如此,多數人對奢侈品仍保留相對理性的消費態度。61%的人能“說出8個奢侈品品牌”,但“擁有5件奢侈品”的人數則只有32%。
在“最符合自己身份和個性的奢侈品品牌”一問中,被提及最多次數的品牌是LV。此外,夏奈爾、勞力士、歐米茄、阿瑪尼也排進了前五。
多元的信仰和價值觀
面對一個高速發展、紛繁復雜的社會,富有者尋求答案的方式和結果也千差萬別,表現出空前的多樣性。無論是佛教、儒家,還是世界主流的思潮,都有相當多的擁躉。
多數時候,這些表面看似互相矛盾的觀點,可以在中國人身上和諧共存。23%的人認為自己相信佛教,但他們多數也認為儒家思想對社會有所幫助。
“中國人沒有信仰”?的確66%的人“沒有”。中國人對信仰的看法是多元和實用主義的,不拘一格。
社會難題:高度一致
君子“和而不同”,在今天中國的富有者身上也有所體現。盡管秉持的信仰和價值觀各不相近,但是在一些具體的社會問題上,他們又表現出驚人的一致。
篇8
如果你有類似情況,不要感到奇怪,因為你并不孤單。由凱洛格商學院管理與組織學院副教授德里克·洛克(Derek Rucker)和教授亞當·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以及巴黎高等商學院助理教授大衛·杜柏伊斯(David Dubois)共同發起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在感覺無力時會有買大份的傾向,通過這些尋常物品找了不起的身份。“當人們感覺無力時,首先想要恢復自己的力量,方式之一就是通過購買特定的商品,獲得相應的身份。”洛克如是說。
身份和型號
通常人們想到能象征身份的物品時,往往想到名貴珠寶、奢侈品,以及汽車。身份往往與昂貴、獨特、以及稀缺性相關。洛克說:“但是如果我們換種方式思考的話,身份或者人們對身份的需求,再或者是身份的象征,可不可能甚至是來源于普通的商品呢?”
他們的調查報告基于幾類不同的實驗。其中一個實驗包括了183位大學生。在比薩、冰沙、或者咖啡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他們對選擇最大號的人的身份有何看法呢?通常,受試學生認為在一群人中選擇最大號物品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身份要高于他人。這表明即使尋常物品也可以預示高級身份。
通常人們認為大號物品與高級身份有關聯。然而研究報告中的另一實驗卻表明這種聯系并不確定。實驗中,研究人員將104名學生分組并為他們提供四種不同的開胃菜。其中一組被告知最大盤的開胃菜是在諸如總統接待這樣的高端場合才提供的,然而另一組被告知是最小盤被提供。相同的是,兩組學生中更渴望身份的人普遍選擇了白宮規格的開胃菜(如前文提及,第一組選擇最大盤,另一組選擇最小盤)。
“顯然,在某些情況下你會認為小型物品更貴重。所以小型手機和微型筆記本似乎更貴重,因為我們追求便攜性。”洛克說道。但他補充說:“‘大就是好’似乎是默認狀態,至少根據研究是這樣的。然而大小和身份之間的聯系似乎只有在消費者感到無力時才會影響他們。”他指出:“在感到無力時消費最容易有這種行為傾向。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曾有過大號物品預示更高身份的聯想,但行為是否最終會受影響取決于我們此刻的心情如何。”
普通商品亦可象征身份
在加林斯基看來,這一研究成果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商家可以據此來擴大銷售量,公共健康官員也可以據此來控制人們的某些不良嗜好。加林斯基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改變消費者的習慣,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他們對身份的聯想來實現。在二十世紀40年代,抽煙是身份的象征。然而現在抽煙不再是身份的象征。你可以通過改變行為所代表身份的高低來改變人們抽煙的行為。”
篇9
權威機構Markit公司此前的最新調查顯示,6月份全球不少企業對未來商業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觀,各企業表示不會加大資本支出和雇員招聘。這意味著全球經濟溫和的復蘇進程將遇阻。
據悉,Markit公司在6月12日至26日期間對全球17個國家11000家制造商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預計未來12個月將加大商業投資的企業占比較預計將減少商業投資的企業占比高出30個百分點,而在此前2月進行的調查中,前者較后者的比例高出39個百分點。
Markit指出,調查顯示美國和中國的商業信心下滑最為明顯,歐元區和日本商業信心下滑的幅度較小,英國企業則普遍看好未來的商業前景。Markit稱,就歐元區來看,那些深陷財政和銀行業危機的國家,特別是西班牙和愛爾蘭的商業信心呈現上升跡象,但歐元區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和法國的商業信心仍然低迷。
點評
商業信心下滑反映了全球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歷史經驗證明,當各企業對未來商業活動的信心增強時,通常會投資新設備、招聘新員工,進而會推動經濟產出的增加。反之,當各企業對未來商業活動的預期悲觀時,通常不會加大資本支出和增加雇員。這意味著未來全球經濟的復蘇前景仍不樂觀。
中國游客海外消費居榜首 購物首選是珠寶和手表
胡潤百富與亞洲國際豪華旅游博覽7月3日共同的《中國奢華旅游白皮書》顯示,根據全球最大退稅機構Global
Blue2012年全球旅游者消費數據,2012年中國游客海外消費額仍然蟬聯全球第一,占全球游客海外消費比例的24%,比2011年上升4%。
據悉,此次白皮書數據主要來自胡潤百富對資產超過千萬元的中國高端消費者進行的訪問,以及國際豪華旅游博覽對國內旅行社和國際酒店調查得到的B2B數據以及全球最大退稅機構Global Blue的旅游消費數據。
白皮書顯示,中國高端消費者去年出國頻率平均為2.8次,中國游客海外消費增速仍保持50%以上的快速增長,增長率達到57%,全球游客消費增速則穩定在30%左右。與此同時,中國游客的單筆消費金額也在持續增長,2012年平均每筆消費金額為875歐元,比全球游客平均單筆消費金額高出71%。
白皮書顯示,俄羅斯、日本、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繼續位列海外消費第二至第五位,且占比保持穩定。泰國及馬來西亞躋身前10名。亞洲國家在前10名中占到6席,顯示了亞洲游客巨大的消費能力。
統計顯示,中國游客購物主要選擇專賣店或品牌零售商進行購買,購物首選是珠寶和手表,其次是時裝和服飾。
白皮書顯示,中國高端消費者對歐洲的興趣顯著上升。最青睞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前十名中歐洲國家占一半,分別為法國、瑞士、英國、意大利和德國。法國與美國仍然為前兩名,而游客對英國的興趣顯著上升,其排名從2011年的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五位。
點評
畢馬威之前對中國高端消費者的調查也顯示,88%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海外旅游愿意付出較高的價錢去購買高品質及耐用的奢侈品牌。有分析認為,國人到海外購買奢侈品,主要是國內價格比國外高。數據顯示,在手表、箱包、服裝三類主要奢侈品中,加上綜合稅率與環節成本,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未來如何將國人的海外狂購行為留在國內,擴大國內消費的份額,相關的關稅制度改革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中國城市化率調查:部分地區城市化率倒退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此前的“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總人口為13.56億,其中非農人口4.7億,戶籍城市化率為34.71%,上海、北京、天津分別以89.32%、79.36%、61.5%排名前三。
報告顯示,在城市群城市化率排行中,珠三角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分別以75.59%、53.43%、51.70%排名前三;在行政區域城市化率排行中,華北、東北、華東分別以49.36%、49.1%、42.8%排行前三;在地級市城市化率排行中,深圳、珠海、佛山、嘉峪關以100%的城市化率排行前四名;在縣級市城市化率排名中,阿爾山、根河、滿洲里分別以100%、99.96%、99.91%排行前三。
據介紹,由于中國自1950年開始采用戶籍制度對人口進行管理,隨著社會變遷越來越多的社會福利待遇與戶籍掛鉤。許多農業人口雖然在城市生活多年,但難以真正融入城市,因此報告采用戶籍城市化反映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
報告在對全國所有省、地級市、縣級市的城市化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認為,中國城市化率主要體現以下特征:一是總體進展緩慢,部分地區出現倒退。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1年全國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比2010年增加2100萬人,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比2010年增長1.59%。全國非農人口總數及增長速度均大大低于城鎮常住人口總數和增長速度。此外,全國省會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共有656個,超過全國平均城市化率的城市有290個。城市化率保持不變的城市有16個,上升的有379個,下降的為202個,城市化率下降的城市比例為30.79%。
二是地區差異明顯,東部地區遙遙
領先。在各省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排名前10的有7個屬于東部地區;在省會城市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排名前10的有6個屬于東部地區;在地級市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排名前10的有5個屬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城市發展的數量和質量都遠較中西部城市高。
三是城市化率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
相關。據統計分析,城市化率和各省國民生產總值關系不明顯,但是與各省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關系密切。
四是戶籍壁壘導致“半城市化”現象
日益嚴重。2000年以來,按城鎮人口計
算的城市化率同比增速遠遠超過按非農業人口計算的城市化率,導致兩者差距不斷擴大,兩者之差從2000年的10.14%增加到2011年的16.56%,涉及人口達2.3億。
篇10
全球專業人才招聘顧問的領軍機構華德士公司,日前在北京一年一度的《華德士全球薪資調查報告》,該報告對當前全球招聘趨勢和薪資水平給予了綜合全面的評述總結。華德士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強先生和他的團隊在新聞會上,對中國市場的薪酬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回顧與展望。
一、中國大陸地區市場薪酬概況
王強介紹,在表現相對強勁的2011年之后,中國經濟在2012年遭受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蔓延的影響。從整體上看,第二季度的市場表現最為突出,人才流動性高,招聘活動十分活躍。但從全年來看,各行業的招聘水平呈現出明顯差異。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普遍遭受全球市場環境的不利影響。一方面,企業迫切希望提高盈利能力從而加大銷售人才招聘的力度;與此同時,鑒于成本控制的需求而不得不凍結某些崗位的招聘。
第二,零售、奢侈品和快速消費品行業均呈現出增長態勢。這主要歸因于大量國際品牌向二三線城市的擴張,從而帶動了銷售、人力資源、培訓、業務開發和商務租賃等領域的人才需求。
第三,外資的涌入帶動了IT行業的持續發展,市場對具有跨地域業務經驗的IT專業人員、程序員以及能夠幫助拓展業務的商業分析師都呈現出一定的需求。
第四,眾多跨國公司致力于推動其在華業務的本地化,因此對歐美人才的需求有所降低。相反,來自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亞洲地區的求職者憑借普通話溝通技能和對本地文化的適應性,受到雇主的普遍青睞。
第五,在2012年,專業人士通過更換工作獲取的薪資增幅較往年有所降低;求職者在更換工作時普遍獲得15%-20%的薪資增幅(2011年則為15%-30%)。但背景和業績出色的優秀人才則能獲得高達40%的薪資增幅。
第六,隨著經濟復蘇跡象的愈加明顯,跨國企業集團在2013年將繼續大力投資中國市場。
第七,隨著各公司繼續招募高素質的求職者,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現象將越來越嚴重,因此,吸引和挽留現有頂尖人才將成為一項重要挑戰。
第八,中國GDP預計將突破8%,通貨膨脹率也將進一步上升,在此大環境下,2013年的薪資水平較2012年將略有提升,求職者在更換工作時,薪資增幅通常會達到15%-25%。
二、各地人力資源專業人才市場特點
1.北京:人力資源業務合伙人的職位將尤其緊缺
2012年,國際性和區域性企業繼續擴大其在京業務和市場,企業對人力資源專業人士的需求相應增加。快速消費品、奢侈品、零售業和汽車行業的招聘需求較大。伴隨著各行業的強勁發展,公司傾向于在企業內部培養并發展人才,因此帶動了對企業發展管理人士和培訓發展專員以及人力資源業務合伙人的需求。盡管多數專業人才對更換崗位持開放態度,但高層人才對此持謹慎態度。求職者在更換工作后,通常會獲得 25%至30%的薪資提升。
預計在 2013年,更多的跨國公司和投資將繼續涌入北京市場,由此將帶動財務和會計,以及人力資源領域的招聘活動。人力資源領域的招聘規模在2013年將穩步擴大,對具備出色軟性技能、溝通技能和本地市場洞察力的人事經理和人力資源業務合伙人的需求將顯著上升。他們將需要與全球與本地團隊開展溝通,并充分了解本地的市場需求。人才流失和人才短缺等因素將繼續對企業構成挑戰,人力資源業務合伙人的職位將尤其緊缺。與 2012年一樣,更換工作的專業人士通常會獲得20%至25%的薪資增幅,而停留在原職的專業人士通常能獲得 8%至10%的薪資提升。
2.南京:大多數專業人士希望通過更換工作獲得20%的薪資增幅
2012年上半年,招聘活動保持較高水平,尤其是在汽車、化工和快速消費品行業。南京涌現出大量跨國企業開展的新項目,帶動了人力資源領域人才的需求。人力資源人士為了尋求更好的職業生涯,更傾向于去上海或其他城市發展,因此南京的人力資源就業市場人才短缺的現象日益顯現。從第三季度開始,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開始大規模蔓延,并對很多公司造成了影響,這一時期,大部分招聘需求僅限于現有崗位的人員更替。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變得更加謹慎,并傾向于通過內部人員調動來滿足崗位需求, 并節省所需的培訓時間。盡管求職者對工作前景持樂觀心態,他們也察覺到了年底相對保守的招聘形勢,因此對尋求新的工作機會持謹慎態度。求職者在更換工作時,通常希望獲得20%的薪資提升,市場普遍的薪資增幅為5%至12%。
2013年,由于外商投資者對汽車行業的投資力度加大,招聘水平將會有所提高。各行業對具有財務控制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員仍然存在普遍需求,而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招聘需求將主要局限于現有崗位的人員更替。求職者可能會對新的工作崗位持開放態度,并希望進入具有更好發展前景的行業。大多數專業人士希望通過更換工作獲得20%的薪資增幅,然而受當前運營預算的限制,企業會發現吸引優秀人才的挑戰頗為艱巨。
3.上海:經驗豐富的企業發展專業人士十分緊缺
2012年第一季度,各領域招聘活動均呈現強勁態勢,其余三季度則與2011年持平。在零售、奢侈品和快速消費品等增長性行業,為滿足企業的擴張需求,招聘數量相應增加,招聘水平相對較高。隨著許多機構向二三線城市不斷拓展,人力資源業務合伙人和培訓專員尤其受到市場青睞。此外,企業亟需制定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方案以吸引和挽留優秀人才,因此對薪資福利領域的專業人員也存在需求。縱觀市場,了解行業知識、具備出色領導力和溝通技巧的優秀求職者備受企業青睞。隨著眾多企業將地區總部遷往上海,雙語能力對于大多數職位而言依然是必要條件。鑒于求職者對市場環境普遍持謹慎態度,公司若能夠提供充足的培訓計劃和合適的薪資方案,大部分員工更愿意保留原職。綜合來看,市場對人才的激烈爭奪,使 2012年度的整體薪資水平較2011年有所提高。比如,2011年薪資福利經理的薪資水平為45萬至70萬人民幣,但在2012年,該數字達到了50萬至70萬人民幣。同時,由于企業逐漸意識到挽留和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人才經理和組織發展經理等職位的薪資水平提升了10%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