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貸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4 04:4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網貸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校園網貸調查報告

篇1

摘要: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涌現出來很多網絡貸款平臺。金融業向學生群體擴張,在學生中掀起了網絡貸款的熱潮。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很高漲,有些互聯網金融企業把大學生當成了搶食目標。大學生利用所貸款項,提前消費商品,進行創業,隨后是一個還貸的煎熬和信用問題。本文介紹了大學生網貸的調查報告及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網貸;調查報告;策略

1網貸的由來

網貸,又稱P2P網絡借款,是指個人通過網絡平臺相互借貸。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網貸[1]平臺)作為中介平臺,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網貸平臺數量近兩年在國內迅速增長,到現在為止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

2高校網絡貸款產生的原因與危害

2.1錯誤的消費觀:享樂、攀比、跟風。女生追求時尚,喜歡精致高檔的衣服與化妝品,男生喜歡購買高檔電子產品,然而,他們主要生活來源依靠父母,校園網貸為其提供了一個便利可行的途徑。

2.2網絡借貸平臺門檻低、易貸。為了搶占市場,擴大業務,貸款程序過于簡單,其中一些平臺甚至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與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業務,也不篩選學生是否有償還能力,從而縱容了學生的非理性消費;一些不良平臺打出“零利息”、“低利率”、“3分鐘到賬”等廣告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

2.3校貸風險難以預見。網絡平臺貸款容易,但其中隱含的風險太多,包括“個人與家庭信息的泄露”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家庭住址、學號、銀行卡號……事實上,這些真實的信息隨時存在泄露的可能,給大學生人身與財產帶來帶來隱患;、“合同陷阱”以及平臺貸款過程中所產生各種手續費、利率、滯留金等,往往導致他們債臺高筑,無力償還,越陷越深,他們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提起法律訴訟,而是采用威脅、騷擾、跟蹤等極端的方式進行催款,給大學生人身與心理帶來巨大的恐懼最終,在債主的威逼脅迫下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釀成后果。

2.4導致大學生信用缺失,影響其學業與未來的發展。大學不是世外桃源,社會的信用危機必然會影響大學校園和大學生。”[4]正是由于當代大學生信用意識淡薄,才會輕易的向網絡平臺“伸手”;沒有按合同的規定的期限還款,產生大額度滯留金導致債臺高筑,無力償還的結果;嚴重的在全國個人征信咨詢系統中被記錄逾期貸款,影響以后的銀行貸款與未來的發展等。

3大學生網貸情況調查問卷的調查問卷

從調查數據(表1)上看出,大學生選擇校園網貸,很多都是用于個人消費,而其中絕大部分是跟風消費或攀比消費。很多學生都是為了入手一部iPad而選擇網貸的,宿舍里的同學都在用,自己沒有很丟面子,用iPad看網絡視頻、上網購物等,非常便利。根據這份問卷調查,有許多學生使用過一些大型網絡購物平臺推出的分期類網貸產品。“此類網貸產品相對來說比較靠譜。”“但還有一些網貸產品則有高利貸的影子,門檻低、費率高,而不法分子又用種種手段掩蓋了真實費率,導致學生中招。”調查顯示大學生月均消費1212元,超三成學生生活費不夠花,41%的學生生活費能夠滿足日常需求,并有結余。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其中24%的學生偶爾生活費不夠用,8%的學生經常不夠用。被調查學生選出消費比重最大的三項支出。男生每月主要消費在社交和娛樂(51%)、飲料、食品(11%)和形象消費(38%)方面;女生每月食品(24%)、化妝品消費(62%)和社交與娛樂(14%)方面消費。當生活費無法滿足開銷時,43%的大學生選擇放棄消費,而其他人會選擇“向父母求助”(40%)、“先消費后付款”(20%)、“向朋友借錢”(15%)等形式滿足消費需求。近年來,不少學生被校園貸“套牢”。39%的被調查學生反映身邊有人使用過校園貸類借款。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大學生經濟來源為父母供給。父母在子女進入大學前就應該開始指導孩子樹立預算觀,幫他們明確信用卡、債務、網貸、罰息等概念,培養健康、積極、理性的財富觀念,合理消費、理性消費。學校也應加強宣傳引導,加大金融與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從源頭上遏制借貸高消費及“高利貸”現象的發生。

4針對網貸的防范與對策

4.1正面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

新生入學之初,做好入學教育工作,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正面引導,理性消費,培養他們良好的消費觀與消費習慣,制定自己的消費計劃與消費清單,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

4.2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的習慣

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法律思維的習慣,比較強調自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他們的法律,聽專家做專題講座與報告,針對熱點分析當前社會存在的法律陷阱,防范大學生出現不良貸款等事件造成惡果,保證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4.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經常召開心理主題班會;開展心理講座與心理輔導;對于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及時跟蹤觀察;特別是對于發生突發、重大事件,如陷入網貸陷阱,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進行家校聯系,共同協調,防止極端案例的發生。

4.4鼓勵大學生參加校園活動

我們應該不斷加強校園學習與文化氛圍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術與文化活動場所與機會,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校內外的學術講座、參加社團與志愿者活動等,營造一個充滿學術、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理性消費。

4.5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現實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騙的現象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大學生要以誠信為本,自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誠實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總之,我們引導他們理性消費,注重對自身正當利益的維護,增強風險意識與責任意識,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避免消費觀與人生觀的偏差。還需政府、高校、家庭實現多方聯動,共同制止亂象。

參考文獻:

[1]禹海慧.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的弊端及管理[J].中國流通經濟,2014(2):121-122.

[2]張跣.大學生網貸多維反思筆談[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5):86.

[3]桂媛媛,陳彥華.大學生網絡貸款調研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6(22):79.

篇2

關鍵詞: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247-02

一、媒介與媒介素養教育概述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不僅信息的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而且它的擴展領域也已達到無所不在的地步,已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信息傳播載體與平臺的各種媒介,其類型也極為多種多樣,包含從傳統的報刊、雜志、書籍、廣播、影視,到近代的網絡、手機、視頻、數字出版物、電子報刊、動漫、博客, 微博等等。它們通過文字、圖形、藝術、影像、聲響、數碼、符號等形式的信息產品的傳播,對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施加各種影響。媒介已成為近代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媒介本身也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它對未來社會與文明將產生更為廣泛與深入的影響。在精神上與物質技術上預先做好各個方面充分的準備。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類型的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具有完整的分析、評估與創制的能力。這一概念是由媒介素養教育(Media Education)的先導美國學者I?Altman和M?Chemers在合作出版的《文化與環境》一書中最先提出。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時所具有識別選擇能力,理解與使用能力,媒體的互動能力以及能夠創制與生產媒體信息的能力。

在媒介素養的培養中,特別注重下述兩種能力的培養:一種是對各種信息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另一種是獨立創制媒介信息能力。所謂分析批判能力,一般是指能夠對信息的作者、動機和觀點,以及信息的真實程度等進行判別與鑒定的能力,進而甚至能對媒體的結構性技術與類型、媒體信息的代表性以及媒體的經營背景具有識別推斷能力;在深入了解各種媒體特殊性質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參與媒體活動,逐漸使自己成為媒介信息獨立創制人的能力。媒介素養的樹立有助于把媒體消費過程轉化成積極的和批判的信息吸納過程,對某些基于不良商業動機和其他罪惡動機所產生的具有嚴重誤導性和杜撰性的信息,具備必要的防御和抵制能力。媒介素養是反映人們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所展現的一種人文素質,也是媒體消費者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文化品位。

二、大學與媒介素養

大學是集知識、人才、信息于一體的重要集體,也是近代信息的創制、儲存、傳播和頻繁使用的一個集中場所。特別是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與處理媒介信息的使用、評價與創制,規范大學校園信息網絡的管理,確保校園以至整個社會的網絡安全,不僅是當前大學教育改革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全國經濟穩步發展和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培養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還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巨工作。根據2005年“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的調查報告”,上海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媒介消費的主要動機方面,在對媒介的理解與判斷方面,以及在媒介信息的主動應用與制作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上海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比較先進的地區,也是傳媒產業和傳媒消費比較發達的地區,上海一般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水平,為今后制定提升全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規劃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大學中擁有大批具有較高科技與文化知識水平的青年學生,同時他們已構成當前媒介信息的一個主要消費群體,因而在高校中完全有條件也有可能普及與加強媒介素養的教育。樹立起這種理念,不僅有助于直接提升當前大學生本身的媒介素養,今后還可以通過他們的引領帶動全民媒介素養的普遍提升。這是我國高校面臨的一項不可推卸的重大社會責任。

三、對大學生媒介素養培養的幾項部署性建議

中國大眾傳媒在文化產業的推動下正逐步步入產業化進程,各類傳播媒介尤其是網絡與電子媒介等正迅速介入并影響著社會和廣大受眾。大學生作為思想和行動最活躍的社會群體,已把各類傳播媒介視為課堂之外最為主要的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大眾傳媒對大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正日益加深和擴大。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面對媒介傳播的信息,能否理性地加以分辨與認知,成為大學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年傳媒信息中出現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和“藥家鑫殺人案”都是在信息的思辨缺陷上所反映出來的典型反面案例,折射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缺失,也說明了在高校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美國阿拉巴馬州大學傳播學教授詹寧斯?布萊恩特曾提出:“大學生進入到一個社會化的環境,傳媒滲透到他們的生活中,就像諺語所說的水容易被魚遺忘,大學生經常接觸一些關于傳媒對大眾文化影響不準確、夸大其詞的宣傳,以至于創建與傳媒效果直接相關的記錄已經成為文科教育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一種經常被稱為傳媒素養和傳媒教育的現象。”大學生通過個人的直覺領悟來形成自身的媒介素養,很少通過正規的科學理論指導和系統訓練的途徑來獲得。這是我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較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他們無法在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的同時,判斷媒介傳播信息的方式與信息本身的價值,無法將信息內容與自身的信息需求合理地聯系起來,從而無法充分地理解和利用媒介資源。我國一部分大學及傳媒類高校已開展對媒介素養問題的研究,對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素養已逐漸被一部分高校列為具有跨學科特性的基礎培養項目。媒介素養教育也是近年來倍受各界重視的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已成為大學生培養人格和提高綜合素質的一個核心內容。在現階段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相對落后的情況下,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是重要的教育改革部署。鑒于媒介素養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應通過教育主管部門、高等院校, 學生本身和社會大環境的緊密配合。

(一)教育主管部門應進一步重視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教育主管部門應從源頭上重視媒介素養的培養,建立起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的管理機構,要在著眼于提升全民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知識及媒介素養認知度的基礎上,研究并制訂高校的媒介素養的教育綱要及其逐步實施的計劃。要加大媒介素養的教育經費投入、擴大有關設備,增加師資力量,提高師資水平。要規范高校網絡管理,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 增強校園網絡安全。要大力組織各學院有關專家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課題的深層次的研究,加強研究者之間以及相關研究領域之間的交流探討。 媒介素養的培養還應充分發揮媒介本身的教育和文化誘導的功能。教育管理部門應通過各種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體資源為媒介素養培養工作服務,并在努力將媒介變成積極向上的傳授知識技能和文化娛樂領域的同時,要設法堅決抵制不良的社會信息,控制與防御網絡犯罪的發生。

(二)高校應繼續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工作

高校應發揮其應有的硬件設施和師資人力優勢,強化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要注意不斷提高高校教師的媒介素養。將媒介素養課程內容編排或滲入到日常的課程體系中,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提高的實踐活動,為大學生們搭建一個廣闊的媒體實踐平臺。開展類似“媒介素養論壇”的活動,以學校自身影響力邀請知名媒體人士來校園開設講座,開辦培訓班等。高校還應鼓勵大學生廣泛參與到涉及校內報紙、廣播、互聯網、電視等的校園媒體活動與組織中,鼓勵他們積極地與校外媒體接觸,增加實踐經驗和提高動手能力,開闊視野。

(三)大學生應不斷增強對媒介素養培養的自覺性

大學生本身應明確樹立媒介素養的目標,制訂出自己對媒介素養培養要求的計劃。要對準積極的信息方向保持媒介行為意識。努力掌握各類媒介形式的特性及信息制作過程,認識媒介產業的運作機制; 盡可能多地參加一部分媒介的信息制作過程,加深對媒介實質的整體理解。作為有較強認知判斷能力的大學生,更應學會正確處理與運用媒介信息。當年的“非典”事件, 就需要由具有一定媒介素養的群體來正確引導全社會對突發媒介信息的正確認知。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和媒介一樣,擔負著信息正確導向的社會責任。

(四)社會大環境應有利于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提高與鞏固

媒介的消費具有全民性,因而媒介素養教育也應該邁向社會化和全民化。由于歷史與現實條件的限制,直到最近幾十年才充分覺察到媒介的巨大影響力,才有媒介信息多元化的急劇擴張。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的準備工作顯得十分滯后,經常受困于由信息匯成的大海中,不知如何正確應對。而在某些西方國家和其他地區,由于很早就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工作,情況就好得多。我國應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積極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啟蒙和普及工作。除重點抓好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外,還應把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未成年人教育內容中去,再通過逐漸普及,實現媒介素養教育大眾化和社會化。 應將個人、公眾、組織等多方力量結合起來相互促進與相互激勵,形成全國重視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不僅有助于推動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培養,也有助于大學生在全民媒介素養教育作出積極的貢獻。 還應從整體上注意防御與抑制不良媒介信息所產生的消極作用,提升社會媒介信息環境的凈化度與安全性。

結語

正確地使用傳播媒介,發揮其應有良好作用,抑制其不良影響,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大眾媒介是一把雙刃劍,其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僅出于媒介自身,有時還可歸結于某些社會原因,媒介素養的培養也是信息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于作為未來社會發展一種主要力量的大學生而言,必須責無旁貸地學會如何主動地取得信息,正確地理解和掌握信息,力爭使自己成為主宰信息的主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