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交流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7 05:5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觀摩交流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觀摩交流材料

篇1

一、完善數據管理,夯實行業管理基石

分局轄區內共有化學原料及制品行業企業35戶。針對catais2.0系統中部分企業登記信息不實、不完整、行業鑒定不準確、行業維護不及時等問題,分局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對進機信息進行了全面的修正性維護,確保基礎數據質量。一是抓登記。做好與工商、地稅等部門的涉稅信息交換、比對,排查疑點信息。二是抓巡查。適時開展行業稅源互查,強化日常實地巡查,嚴格做好開業、變更、注銷等工作的管理。對于信息比對中發現的疑點信息,責成相關責任區、責任人逐一巡查落實,消除管理盲區。三是抓維護。所有的疑點信息、異常信息在調查核實后立即在catais2.0系統內修改維護。通過調查核實共進行信息維護7戶21次,提高了信息的準確率。四是抓歸檔。修訂完善分局資料檔案管理辦法,按時保質移送納稅人資料,加強企業戶籍資料的“一戶式”管理。

二、組織行業調查,找準行業管理薄弱環節

4月份,分局組織對轄區內所有化學原料及制品行業企業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掌握每家企業的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工人人數、廠房面積、投入產出、能源耗用等盡可能多的涉稅信息。

通過調查基本掌握了化學原料及制品行業的特點及隨之產生的管理難點。總的來說,分局轄區內的化學原料及制品企業多為新辦企業,投資較大,基建周期較長;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復雜,生產過程無法直觀反映;產品組成材料較多,聯副產品相對較多;在產品難以用數量反映,成本費用在產品、完工產品之間進行分攤的難度較大。這些都給該行業的稅收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一些稅收管理員對化工生產企業的工藝流程了解不夠,記錄不清,對工藝流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了解甚少,致使行業管理不精、不透、不實。一些企業采取將設備維修費用申報進項抵扣、將非正常報廢存貨直接進入成本、不將耗用的原輔材料進項轉出、多結轉原材料成本、虛列工資、虛列預提費用、接受虛開、代開專用發票、多抵扣進項稅額、現金交易賬外循環、人為調節稅款所屬期等方法偷漏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三、深入調查論證,制定行業管理模型

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分局抽調精兵強將,重點組織了對富彤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化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我們緊扣投入、產出兩大關鍵環節。詳細采集了各企業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水電汽煤油、運費、主營業務收入、在產品、產成品、庫存產品凈值等多項數據。同時,我們制定下發了《增值稅投入產出法分析監控指標情況表》,詳細了解全行業每家企業的投入價值、產出價值、庫存產品價值、理論稅負、實際稅負等各項指標。在調查掌握數據的基礎上,我們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分類、篩選、提煉、匯總并參照了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相關行業理論參數。召集部分納稅人、責任區責任人、分管納稅評估的專業人員進行集中審議,最終制定出臺分局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行業管理模型,并按季進行修正。

分局制定的行業管理模型包括增值稅稅負率、毛利率、百元收入能耗率、物耗率、百元收入運費率、正常損耗率等6大指標。根據我們的核定,增值稅稅負率一般在3%上下波動,合理區間在2%—4%;毛利率隨不同產品類型而上下波動,精細化工產品毛利率合理區間在20%—30%,合成化工產品合理區間在10%—20%;百元收入能耗率一般在3.1%,合理區間為1.5%—4.5%;物耗率一般在70%—90%之間;百元收入運費率一般在0.6%—0.7%之間,少數高危產品可達2.5%—3.5%;正常損耗率隨不同產品類型不一,一般為5%—10%。

四、深化行業分析監控,提高行業管理質效

行業管理模型建立后,依托新模型,按照聯動管理的要求,深化對稅源的分析監控。按月對ctais2.0、決策監控系統中的信息進行監控、管理、分析。對監控發現的問題以及市局聯動平臺的預警、考核通報等信息按戶歸集異常點、風險點,制作稅源監控異常信息傳遞單,及時交稅源管理科核實分析。20**年共監控出16條異常信息,涉及發出商品未申報納稅、遲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報廢或報損所耗用原輔材料的進項稅額未按規定轉出、購進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項目以及不符合規定的“四小票”申報抵扣進項稅金等問題。所有問題,我們都責成管理員一一調查核實。對照行業管理模型,強化預警管理。加強宏觀稅負和稅收彈性分析,全面推行投入產出微觀稅源分析,按季監控稅負不達標企業、零負申報企業以及虧損企業。對增值稅稅負超出合理區間及同比變化較大的企業進行重點分析,要求在當月申報時書面說明原因,報責任區管理員調查核實。

五、強化行業分析評估,增強聯動管理效能

20**年我們根據轄區化工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程度實行了分類管理,按季實行核查分析。一是對核算規范的規模企業,著重以案頭審核納稅人報送的申報資料為基礎,從縱向方面梳理相關納稅人的營業收入、成本費用、資金往來、存貨等信息。對納稅申報表及附報資料進行全方位案頭分析,從中發現疑點。二是對核算不夠規范的中小企業根據分局制訂的數據模型以實地核查為重點。

篇2

以區教委學前科和進校工作要點為指導,結合學前教研室工作總體要求,繼續堅持“項目管理,任務驅動、研訓一體”工作模式,進一步貫徹、落實《綱要》精神,以市區級基地園驗收為契機,以“社區早教基地園建設”和“早教教研工作”為載體,以系列教研、培訓、交流為主要途徑,以提升0—3歲早教師資隊伍專業化素質為重點,全面提升全區早期教育工作質量。

二、重點工作

1、進一步加強早教中心教研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2、加強各類園所早教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完成早教師資培訓工作。

3、組織早教工作系列觀摩研討活動。

4、繼續加強“在早教活動自選環節中如何有目的的促進幼兒大肌肉發展” 的專題研究。

5、做好早教示范基地驗收前的視導工作。

三、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早教中心教研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1、結合11所驗收園的需求,組織中心組成員學習、掌握0-3歲幼兒發展目標,作好指導、示范準備工作。(9月15日)

2、中心組骨干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水平,做教學設計展示,按各環節活動內容進行目標、材料投放、對幼兒要求、對家長指導等全方面說課指導。(9月22日)

3、做教學活動觀摩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10月13日)

(二)加強早教教研活動,專題引領基層研究。

將教研工作與驗收視導工作有機結合,發揮教育的價值。

1、活動時間:每月二次(單周四)

2、研究內容:“在早教活動自選環節中如何有目的的促進幼兒大肌肉發展”

3、研究形式及目的:以中心組研究、示范為抓手,以專項培訓、學習和專題觀摩研究為主要途徑,提高教師研究力;通過專題交流提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逐步提高專業素質。

4、以基地園觀摩研討為途徑,引領、提升早教教師研究水平;

本學期中心組活動在房幼、良幼、韓村河等幼兒園進行。在市級示范基地園開展區級早教觀摩研討系列活動,提高幼兒園早教教師組織、指導活動的能力。促進房山區早期教育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以座談交流形式為抓手,提高教師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實踐經驗的能力。

5、本學期重點活動:進行專任教師親子活動方案設計評比活動。

活動方法:(1)各園在11月中旬進行園內評選,按專任教師40%的比例評出優秀活動方案;

(2)12月16日前按比例上交學前教研室。

(三)做好早教示范基地驗收前的視導工作

加強對申報區級示范基地驗收園的視導與管理,促進早教工作的開展。

本學期對申報示范基地的11所幼兒園進行全面視導。

結合區級教研,充分發揮中心組成員優勢,將說課、做課、反思、交流有機結合起來,施行全方位引領。

1、組織11所園早教負責人、專任教師共同學習綱要精神,掌握0-3歲(分段)嬰幼兒發展水平,使教師有目的的備好每節活動課方案,使幼兒身心都得到發展。并能有的放矢的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2、骨干教師根據教研專題,結合驗收標準,有目的的為驗收園教師以及其他園所教師進行說課指導。

3、骨干教師觀摩課展示,與教師一起研討活動課優勢與不足,了解并掌握活動策略。

4、觀摩驗收園所教師活動課,研討活動效果,提高教師組織活動課水平。

5、以市級示范基地驗收標準的要求對11所幼兒園早教基地驗收文字材料的準備進行細致的指導,逐步完善,逐步提高,達到標準。

14所有意向的園所有:

城關、長溝、琉璃河、霞云嶺、石樓、張坊、長陽、河北、原子能、礦機、

西潞、昊天、小英才、希望之星。

(四)充分利用早期教育網,為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發展的平臺。

本學期重點活動:

將示范基地好的活動方案、案例等在網上與大家交流、研究,實現網上教研。

突出不同年齡段教養重點,要有主管領導(負責人)的點評。

(五)根據需要繼續組織教師參加市級早教師資培訓。

1、統計需要培訓人數。

篇3

摘 要:我園每年都分配或更換新老師,“如何帶領新老師邁入教研之門”成為我園亟須解決的問題。幾年來,我校以“帶著角色聽課、仿著觀摩開課”作為新教師教研入門的第一步,讓新老師學習如何聽課、評課、開課,借助二次觀摩擴大聽課面,加快新教師內化所學知識的速度與成效,促進新教師聽課、評課能力和反思、展示水平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教師;學習;觀摩

一、帶著角色聽課,提高新教師學習和參與的能力

聽課、評課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示、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教師在聽評課互動中獲取經驗、自我提高。我要求新教師聽課時全身心投入,積極思維,認真分析,帶著三個角色介入:

1.帶著“教師”角色介入,將心比心

聽課時,要求新教師設身處地地思考“如果是我,該怎樣上?”林老師觀摩《大班音樂:盆碗碟杯在哪里》后寫道“魔術環節目的是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興趣,但由于幼兒猜測不出盆碗碟杯發出的聲音而變得冷場,如果是我來上,會先讓幼兒在家中進行嘗試,聽聽感受發出的不同聲音,再以魔術引入,幼兒興趣很快就能被調動起來。”新老師將執教者的教法與自己的構思進行比較,既避免不理解執教者的良苦用心,看不到長處和閃光點;又避免無原則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與缺點。

2.帶著“幼兒”角色介入,換位思考

要使自己處于“幼兒學”的情境中進行換位思考,從幼兒的角度去反思教師怎樣教或怎樣處理教學內容、怎樣引導、怎樣組織,孩子才能聽懂、愿探究、會應用、好延伸。陳老師在《大班語言:風在哪里》聽課中記錄“如果我是孩子,我也不知道要怎么仿編兒歌,因為不懂兒歌句式。仿編前,教師就應引導幼兒觀察兒歌句式‘風?說,當,那是風在吹過’幼兒理解了句式結構,仿編時就能根據句式進行仿編,效果一定會更好。”站在幼兒的角度回望教師,我們也許就能為幼兒搭建支持的平臺,為幼兒獲得更新更好的經驗提供有利的條件。

3.帶著“學習”角色介入,取長補短

新教師在聽課中要更多地去發現執教者的長處,發現教學閃光點和啟迪,做到取長補短,提高業務水平。第一學期,新教師聽課記錄點:一是聽課內容,按先后順序提綱挈領地記錄活動環節;二是各環節所用的起始時間;三是創設的情境、過渡的語言、組織活動的方式;四是幼兒操作的內容和形式、幼兒說的話以及活動完成狀況;五是在旁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意見或建議。第二學期要求新教師進一步記錄:一是教師引導的技巧、激勵的方法;二是教師挖掘與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靈活處理偶發事件的情況;三是自己的點滴感悟。《中班綜合活動:各種各樣的帽子》執教者通過五個環節“參觀帽子商場―觀察感知帽子特征與用途―魔術認識特殊帽子―幫小動物選帽子―添畫帽子”組織了活動,王老師記錄“材料豐富齊全,時間分配合理,情境創設、魔術和游戲的形式橢幼兒理解帽子的特征和用途,教師語言富有激勵性,可將‘添畫帽子’環節移至第二課時或區角活動中進行;活動中將‘添畫帽子’改成‘自選喜歡的帽子隨音樂自由表演’,將本次活動推向又一個,幼兒也能在認識帽子特征和用途的基礎上,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仿著觀摩開課,提高新教師反思與展示的能力

新教師嘗試把觀摩課結合實際在本園或本班組織二次觀摩,一來借助觀摩擴大聽課面,二來加快新教師內化所學知識的速度與成效,提高新教師反思和展示的能力。

1.積極分析追問,碰撞反思火花

聽課后應及時進行反思與分析,引發教師發現問題,并從對解決問題的不同看法、觀點的沖突中學會思考,找出課的特點和閃光處,總結出有規律性的認識,明確對自己有啟迪、能學會的方面。李老師觀摩《大班體育:投球進籃》認為“將近50%的投中率偏低,大部分幼兒成功體驗不足,影響幼兒投球進籃動作的持續興趣。”而林老師認為“失敗是正常的,并不是人人都能一下子成功的,沒有必要讓全部幼兒都體驗成功。”經過碰撞達成共識:一是可將籃球架放低,讓更多幼兒體驗成功;二是加倍激勵和指導沒有拿獎的幼兒,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接受挫折考驗,并能以失敗為動力,不斷努力向成功邁進。針對課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與合理的修改建議,與執教者或其他聽課者進行交流切磋,達到互助互學的目的。

2.大膽調整設計,拓寬專業內涵

專業引領的力量除了來自理論工作者,也來自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業務尖子、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都是園本教研的“本土專家”,我們目的就是要把新老師逐步培養成這樣的群體。每觀摩完一個活動,我讓新老師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大膽進行調整設計,拓寬專業內涵。王老師觀摩了《大班美術:畫味道》,此活動融合了科學知識、美術技能、語言表達、數學統計,先以“演播廳”情景:紅、藍、橙隊競賽的形式引入;再通過“嘗味道、說味道、猜味道”環節,統計三隊得分情況;接著,幼兒品嘗食物并運用表情、線、形、顏色、食物等來表示自己的感受;最后展示幼兒的作品,相互交流評價。王老師在聽課時發現活動“時間過長、容量過大,目標過泛”應該調整,認為可分解為兩個活動:《科學活動:嘗味道、說味道》,目標確定為“通過嘗味、說味,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美術活動:畫味道》目標確定為“通過畫味活動,大膽應用不同的線、形、色大膽構圖表達自己的感受,初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3.勇于開課研討,豐富資源渠道

我園地處農村,學習、觀摩與培訓受時間、空間、財力等的限制,二次開課研討成為我們低成本、高質量的資源渠道。讓新教師嘗試把觀摩過的課結合實際在本園或本班組織二次觀摩,除了借助觀摩擴大聽課面外,還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進一步開展。陳老師在二次觀摩《美術活動:畫味道》中照用“紅、藍、橙隊競賽”引入形式,第一環節說味道,哪一隊說得多得分多;第二環節畫味道,幼兒仍分成三隊;第三環節展示評價作品,哪隊畫得好畫得多就給哪隊加分;第四環節活動延伸到美術區角畫各種各樣的味道,版面設計成紅、藍、橙三大塊,哪隊尋找得多、畫的味道多哪隊就得分。一來調動了幼兒積極性,激起挑戰欲望;二來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競賽意識,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又如,黃老師在二次觀摩《大班仿編兒歌:我想……》中,增加了“看見,我想有,可以”句式圖譜,幫助幼兒明確要仿編的句式結構特點,從而仿編出更多兒歌。

帶著角色聽課,仿著觀摩開課,對于新老師來說難度不小、壓力也很大,但如果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對于新老師的聽課能力、評課能力、反思水平、展示水平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不一定每一次觀摩回來的活動都適合在本地本班開展,領導者一定不能太過于強求,應尊重新教師的建議和意見,給新教師靈活、健康的成長空間。

篇4

在《綱要》、《指南》精神引領下,將建構式課程與“XX、XX、XX”的XX園本課程以及運動課程相互融合,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實施模式。

1.滲透開展主題活動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你變我變大家變”“美麗的秋天”“百變樹葉”“香香的蔬菜”等,使幼兒在活動、游戲、觀察、參與間豐富對周圍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人際環境的認知。

2.緊抓節日教育契機

結合“國慶節”“中秋節”、“教師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活動,挖掘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節日啟蒙教育,增強幼兒對中華傳統節日的興趣,培養其敬老、友愛、善良、勤勞、勇敢等健康情感與品德。

二、行思同進,彰顯運動特色

1.間操運動激發潛能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對間操內容進行調整,小班籃球、中班足球、大班跳繩,在練習技能的基礎上進行隊列隊形變換,以運動大循環的形式,將慢跑、快跑和器械操相結合,讓幼兒聽著固定的音樂做相應的變換,從而使運動潛力得到充分挖掘,規則意識明顯提高。

2.足球亮點游戲帶動

成立了幼兒男娃女娃足球隊、教師足球隊。幼兒足球隊從大班各班幼兒選出,每天由專職足球教練進行培訓,教師足球隊開展與足球特色學校間的交流比賽。為扎實教師足球技能,提升授課技巧,利用大教研進行足球趣味游戲教研,為幼兒園足球活動的普及奠定基礎。  

三、多措并舉,提升業務能力。

1.培訓促進教師發展

學期初,邀請XX老師到園對教師進行“結合實例講觀念轉變”專題講座;利用周末有針對性的讓教師外出聽課,聽課歸來,進行模仿課教研,讓參與者積極內化,獲得提高,學習結束后積極分享,以一促眾,激發了教師學習和內化的動力。 

2.音樂活動觀摩研討

結合教研室工作安排,為提高教師綜合業務水平,扎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參加音樂優質課選拔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推薦XX老師參加XX市觀摩交流,并獲得XX市第一名。交流過后,根據活動開展情況,又組織進行了幫扶園、協作區園觀摩交流,集體評課環節,與姐妹園教師共同研討、自評反思,達到了既定的教研活動目標和良好效果,促使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了新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改進完善。

篇5

關鍵詞:行動研究;合作教學;presentation英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0-0160-04

一、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應實現三個培養目標:“一、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三、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旅游英語視聽說是一門大學英語拓展課程,旨在提高旅游語境中的英語溝通能力,在課上開展presentation英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多文化旅游環境中溝通的問題。文秋芳建議大學英語課程采用產出導入法[2],將口頭報告能力(presentation skill)納入產出導入型課堂英語表達技能課程描述框架之中[3]。

(一)關于合作教學的研究背景

多年以來,國外學者對合作教學開展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Cunningham認為合作教學(team teaching)組織形式分四類:組長領導型;同事型;師徒型;協作團隊型。[4]上世紀90年代,Nunan在多個國家開展合作教學研究,將合作教學稱為“collaborative teaching”,強調團隊成員享有平等權和共同的決策權。[5]Jordan總結了ESP合作教學的常規做法,為ESP合作教學提供了基本框架。[6]在我國,港臺地區的合作教學研究起步較早,教學體系較成熟,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由英文教師和專業教師組成團隊負責ESP項目。而大陸地區的合作教學處于模仿階段,大多缺乏實證研究,用于反思性教學的行動研究更是稀少。

(二)對合作教學的界定和思考

根據本課程的實際情況,合作教學在此項研究中的定義是:“為了適應特定學習者需要,教學組針對具體教學問題通過相互溝通、觀察和分析進行教學反思,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合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習者達到目標。合作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合作教學的實質是教師通過互動,認識到問題起源、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之后,重新分配資源,形成共同的教學信念,加深對學習者需求的理解。

二、研究過程

此次行動研究旨在驗證合作教學在presentation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形式及其作用,此研究基本思路是:提出研究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實施行動計劃―初步效果反饋及調整―評估調整方案。

(一)提出研究問題

在進行presentation教學的第一個學期,教師們感覺雖然多數學生對于presentation任務抱有積極的態度,但是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總體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課程組成員經過討論做出以下假設:(1)雖然教師設置了豐富多樣的主題,但是學生有意避開難度較大的題目,陳述內容缺乏新意和深度。(2)因選課人數多,教師難以細化對學生的指導。(3)教師在給予反饋時很難做到全面點評。教師們在日常交流中發現問題存在共性,愿意聯合起來究其原因,共同解決。

1.制定行動計劃。基于以上假設,我們制定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合作教學行動計劃,在新材料輸入、教師指導和反饋環節開展合作教學,采用靈活的合作方式,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形式。研究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認問題,分析原因。第二學期,通過課堂觀摩和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教師在課堂反饋中的表現,確定問題,分析原因。

第二階段:實施初步方案,發現新問題。第三學期開學前,教師們討論并制定具體合作方案,在開學第1~8周內按照既定方案進行教學活動,通過撰寫教學日志、課堂觀摩和學生提交學習日志,了解進展情況并及時發現問題。

第三階段:調整初步方案,評估新方案。教師再次討論,研究第二階段觀察結果,改進方案,在第9~16周內實施新方案,期間通過師生訪談、整理教學日志和課堂觀摩記錄,了解師生對新方案的評價以及是否存在仍未解決的問題。

2.實施行動計劃。

(1)課堂觀摩。行動小組研究決定成員們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相互聽課,重點觀察陳述者的臨場表現和觀眾的反映。教師們從觀摩者的角度發現存在以下問題:①開學初學生對presentation抱有新鮮感,3周后,很多學生不再集中精力聽講。②有的學生直接從網絡上下載有難度的英文文本制作成PPT,不做加工整理,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地讀。③有的學生雖然口語基礎很好,但是缺乏常用技能和經驗。④教師在點評時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和深淺得當。

(2)調查問卷。在學期末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此調查旨在發現學生在技能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教學的評價和建議。有124名同學自愿參加調查,收回有效問卷共118份(其中女生69份)。結果顯示,86.4%學生是第一次做presentation,心理上很緊張,有的感到自己準備并不充分(83.3%);72%學生反映面對網絡海量信息不知如何選材;66.9%學生認為在設計和演練presentation時缺乏指導;42.3%反映對老師反饋不感興趣是因為感覺收獲不大;94%認為班級之間presentation得分差別大。

(3)問題確認。數據表明課程組的假設是基本符合客觀情況的,進行presentation訓練的第一學期出現了以下問題:①學生在選擇主題和內容時都無所適從,故意避開難度大的題目。②因選課人數多,在準備presentation任務時,老師難以做到一對一指導。③教師反饋是presentation教學的薄弱環節,點評質量亟待提高。課程組進行討論,深入分析了原因,制定了解決方案,如表1所示:

3.監控實施進程,發現新問題。第三學期第1~8周內課程組采取以下做法:課程組打破班級界限,按照presentation主題進行分配,每個教師負責若干個主題,查找和整理輸入材料,統一編寫書面的指導性提綱(instructive outline)和評價標準。定期相互觀摩聽課,合作點評學生表現,并建議學生在presentation課堂展示之前提交PPT和學習日志,以便教師修改和點評。教師隨時記錄教學日志和觀摩筆記。8周后,大家對教學日志、課堂觀摩日志和學生提交的學習日志進行匯總和整理,摘錄如下:

(1)教學日志。這一周有3個學生做presentation。有個學生按照要求事先將ppt發給了我,正好是我負責這個topic,給改了一下,這個同學很認真,從老師的材料中選了一部分,用自己的話paraphrase了一下,還按照提綱設計了一下,效果很好!不過他是唯一提前發送ppt的同學。

(2)課堂觀摩日志。今天觀摩了**的課,共有3個學生做了presentation。大家都使用了老師提供的材料,老師點評時希望大家不要過度依賴老師的材料。作為一個觀摩者,我仔細觀察了現場同學們的反應,最后從觀眾角度說了說感受,有的學生頻頻點頭。

(3)學生學習日志。老師,經過一周的精心準備,我終于準備好了presentation。附件里是我的ppt,請批改。記得你上課說過不能對材料照搬照抄,我就從網上找了些別的材料,有時害怕自己找的材料不如你給的好,就只用了一點,一開始準備時,在材料取舍方面花的時間最多。其他的覺得不是很難,最后把稿子背熟就可以了。

在第一階段,我們發現合作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幫助學習者深入了解陳述任務,明確學習目標。(2)幫助學習者轉換角色思考問題,提高presentation信息傳遞的效率。(3)幫助教師反思以往的評價方式,改進反饋環節。在presentation訓練中初步嘗試合作教學,學生和教師都遇到了問題:一是學生方面:在學習輸入材料時,過度依賴參考材料和書面指導,限制了創新。二是教師方面:在選擇主題和材料時,有的老師建議增減部分題目,有的老師提出反對意見。在課堂反饋時,有的老師能接受觀摩者點評,有的老師則擔心觀摩者點評損害了自己在課堂上的權威。

4.調整實施方案,評估新方案。針對新問題,課程組經過研討對合作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具體措施如下:一是課程組不再事先提供材料,只列出指導提綱,等學生完成任務后,再提供參考材料。二是經過討論,教師們達成共識:無論是增減題目,還是增加觀摩教師點評,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應該根據學習者需求做出決定。堅持“滿足學習者需求”的基本理念,每位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決策。

第9~16周,通過整理教學日志、課堂觀摩記錄和師生訪談,了解師生對新方案的評價和在實施新方案過程中的真實感受,摘錄如下:

(1)教學日志。這幾周可能是因為幾個topic比較難,本來想刪掉一些題目,但驚喜地發現他們似乎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自己的想法和老師提供的參考材料結合起來,交ppt和日志的也多起來,集體整理材料太給力了,結果presentation效果很好!

(2)課堂觀摩日志。今天觀摩了**老師的課presentation部分,topic是Old Shanghai。三個學生從不同角度介紹了上海的旅游文化形象。第一個同學內容比較全面。第二個同學突出了上海的“老”,重點突出。第三個同學追溯了一系列上海馳名老商標的歷史。**老師從立題、結構、表達和語言四個方面評價了三人的表現,還增加了學生評價環節,我作為一名普通聽眾加入到學生小組一起討論評價結果,只是口頭陳述和課堂反饋加起來耗費時間有點長,一節課很快過去,今后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訪談。在學期的最后一周,我們從選課學生中抽取了17人進行訪談。訪談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如下:

訪談目的:

采用合作教學新方案之后,學生對presentation教學――新材料輸入、教師指導和反饋的具體評價,以及新方案對學生完成presentation任務有哪些具體影響,學生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建議。

訪談問題:

問題一 你在presentation訓練環節有什么收獲?哪里最令自己滿意或有待改進?

問題二 你在準備presentation時是否用到了老師的書面指導?是完全按照指示去準備,還是參考一部分內容?

問題三 如果再做一次presentation,你會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希望老師給予什么樣的指導?

問題四 你覺得老師打分公平嗎?聽完這一學期的點評下來,你覺得有幫助嗎?請舉例說明。

問題五 談談對本學期任課老師組織presentation教學的看法和建議。訪談對象選取:

從本學期選課的學生中任意抽取17人參加訪談,presentation滿分10,得分9、8、7、6的學生各4人,余下一人任意抽取出來,對17人分別進行單獨訪談,由兩名教師組織,一人進行采訪,另一人在負責錄音的同時進行觀察記錄。

訪談數據整理和分析:

我們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和轉寫,再對訪談數據進行分析,將三類信息進行標識:積極評價話語標成紅色,消極評價話語標成藍色,提出建議的話語標成綠色。根據每人給出的五個回答中不同顏色出現的次數,判斷學生對新方案的認可程度。接著,歸納每種顏色標識的信息,總結出學生在新方案實施過程中的進步、不足和建議。

對學生訪談數據統計結果見表2:

從圖示中可以看出:學生對presentation英語教學的合作教學模式的積極評價明顯多于消極評價。對統一制定指導提綱和評價體系的積極評價最多;消極評價主要集中在合作培養“以觀眾為主導”意識和提供統一的指導提綱和參考材料兩項;學生對教師合作培養“以觀眾為主導”意識環節提出的建議最多。

通過三角驗證,得出此次行動研究初顯成效:在大學英語拓展課程presentation教學中適當采用合作教學,有利于滿足學習者需要,提高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觀摩、分析和溝通,深入了解學習者需求,形成共同的教學理念和價值觀。通過整理反思日志、觀摩日志和訪談筆記,課程組客觀清晰地認識到合作教學有效表現形式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如表3所示:

三、反思和結論

評估結果表明在大學英語拓展課程presentation教學中開展合作教學取得了初步成果。合作教學模式有三個優勢:(1)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2)教師們集思廣益,促進教學創新,彌補個人思維局限性。(3)有利于教師反思教學實踐,提升教學理念和價值觀。不過,在具體應用時應該注意兩點:(1)合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學習者需要。在形成了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之后,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教學理論。(2)合作教學的過程是曲折的。需要教師們反復溝通和磨合,善于聆聽的研究型教師從合作教學中收獲更多。合作教學在解決上述教學問題時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它不是萬能的,也不能完全替代個人努力,因此探討如何將個人教學和合作教學有效結合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8.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4):547-558.

[3]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14-22.

[4]Cunningham,L.L.Team Teaching:where do we stand?Administrator’s Notebook[M].1960:1-4.

篇6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師培訓;素質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112-02

一、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

幼兒教育是指教育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通過幼兒教師對入小學前的幼兒進行的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起著明顯的誘導作用,適時的早期教育能顯著促進兒童認知及各方面的發展,對兒童發展起著重大的決定性作用。6歲之前的童的是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影響并決定著兒童日后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有助于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材。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適宜的教育環境。因此,負責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幼兒教師群體,家長和社會寄以厚望。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不能狹隘地認為只要在幼兒園學會了幾首兒歌、會講幾個故事、會算幾道題就是學到知識了,認為幼兒園只要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就不是好幼兒園,這是對幼兒教育狹隘化、片面化的認識,也是落后于時代的認識。幼兒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孩子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使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幼兒教育與兒童發展是一個復雜,動態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過程, 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起誘導作用,是兒童發展的必要條件。照顧孩子生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是幼兒教師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二、幼兒教師的培訓現狀

教育部、財政部為全面提高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于2010年開始實施“國培計劃”,由于培訓覆蓋面廣,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普遍從中受益。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成功實施,為幼兒教師進一步樹立了較為科學的幼兒教育觀,提高了組織幼兒園保教活動的能力,加快了適應幼兒園教育教學和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幼兒教師培訓的內容

1、幼兒教師培訓的目標

幼兒教師培訓的目標是讓教師較為深入的了解我國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學前教育政策的一些基本規定與要求,明確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地位、指導思想及其組織、實施和評價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原則,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規范教育行為;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弘揚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精神,樹立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引導幼兒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理念,切實改善自身的教育行為,關注幼兒學習的特點與基本活動模式,理解有效學習的內涵與要素,掌握促進幼兒有效學習的指導策略,科學的組織活動,引導幼兒有效學習、主動發展。

2、幼兒教師培訓的專業課程

幼兒教師的專業應用課程包含有:學前兒童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指導與實踐,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游戲活動類型及指導,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等。主要是使教師深刻領會幼兒園五大領域――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教育活動特點和領域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活動設計、活動指導與評價等專業知識,提高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執行的科學性;了解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學會用收集和運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讓環境對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直觀和綜合的教育,促進幼兒主動、全面發展;認識到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及游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意義,了解學前兒童游戲的幾種類型,初步掌握教師指導各類游戲的方法;熟悉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及幼兒園一日活動計劃的制定。

3、幼兒教師培訓的實踐與反思

幼兒教師的實踐與反思包含有:觀摩幼兒園一日保教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幼兒園環境創設交流與指導,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小組研討交流等,其主旨是使幼兒教師通過現場觀摩與相互交流,學會科學有效的組織和開展幼兒一日活動;善于發現、收集和運用一定的廢舊材料和自然資源來布置幼兒園環境、班級墻飾、區角活動等,充分挖掘材料、環境對教育的潛在價值;學會組織和開展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及培訓中的存在的問題與收獲進行現場交流、討論,通過分析問題,分享經驗,達到轉變觀念,落實行動,實現專業成長的目的。

(二)幼兒教師的培訓方式

依據培訓目標和要求,遵循幼兒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的特點與規律,針對不同課程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采取“講座、參與、體驗、實踐”等培訓方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題學習與交流研討相結合,觀摩考察與反思相結合,充分調動幼兒教師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具體培訓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專題講座

主要是邀請區內外專家及優秀的一線幼兒教師為培訓的教師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應用知識的講解和分析。

2、教學觀摩

主要是讓教師現場觀摩區級示范園優秀教師公開課,感知和掌握不同類型幼兒園教育活動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3、名園考察

為深化教師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了解,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組織教師進入具有典型和榜樣意義的幼兒園進行觀摩,并與幼兒園教師交流、探討如何有效的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及科學的創設幼兒園環境。

4、參與式研討

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培訓成效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組成專家團隊,分小組與教師進行現場交流研討,更為深入的了解教師對此次培訓滿意程度及教師的困惑。

(三)培訓專家構成

培訓要整合優質師資力量,組成由區外幼教專家、區內幼教專家、一線優秀教師組成“三結合”的專家團隊,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區外專家、區內專家、幼教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組成的三結合的培訓團隊,從不同的層面豐富了和加深了教師的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在專家的引領下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研討相結合,讓教師在學習中、觀摩中、研討中實現專業成長。

專業化的指導團隊,保障了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過程、培訓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培訓的成效

(一)參訓教師幼兒教育理念得到更新

通過培訓,教師完善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了解了幼兒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形成了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明確了幼兒期孩子的身心特點,增強了對幼兒教育各項活動的理解和認識,基本具備組織和開展幼兒園保教活動的能力。

(二)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得到提高

專題講座、教學觀摩、名園考察、參與式研討等一系列活動,成為教師提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使教師能夠將學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積極研究和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有效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起到先導和支持作用。

(三)建立了豐富的培訓資源庫

通過培訓,形成了較為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勇于探索、不斷實踐創新。

在培訓過程中,形成教學案例,如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案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案例、幼兒園環境創設活動案例、參與式交流研討活動案、教師培訓總結集、培訓感言集、實踐故事集等。

(四)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專家培訓團隊

在培訓的過程中,形成一批深受教師歡迎的專家團隊。包括幼兒教育方面的理論功底深厚、培訓方面的教學經驗豐富專家,也包括一線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育員。

四、培訓的經驗及措施

(一)明確培訓目標,精心制定培訓方案

一個目標明確、符合實際需求的方案,是培訓取得成功的前提。為了提高 “國培計劃”項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的多樣化培訓需求,全面細致做好訓前需求調研工作。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統籌規劃,精心制定培訓方案。在設置課程上時邀請高校學前教育專家、區市級幼教教研員、園長、一線教師進行多次論證,確定培訓課程內容。

(二)組建綜合型專家團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培訓團隊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培訓效果的優劣。為了打造一支高效、實用的專家培訓隊伍,取得最佳的培訓效果,必須整合區內外優質培訓資源,使培訓團隊成員既有學前教育領域較為著名的專家,熟悉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專業工作者,也有來自一線的優秀教研員與優秀幼兒教師,突出了培訓團隊的多樣化和專業化,做到了專家團隊來源廣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了培訓方案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三)重視培訓方式的創新是培訓取得實效的重要突破口

傳統的幼兒教師培訓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理論性有余而實踐性不足,效果不佳,要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采用專題講座、教學觀摩、名園考察、參與式研討等多種培訓方式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無論是專題講座,還是案例研討、現場觀摩、經驗分享、對話交流等,都突出了參與互動的特點,幼兒教師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強化了培訓效果。通過培訓,使教師既有觀念上的更新,又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又有教學技藝的增長。

(四)重視培訓效果反饋,及時了解學情是培訓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據

培訓中,每一個專題學習后均要求教師填寫教學評價表,撰寫培訓日志,班主任對教學評價表和培訓日志進行及時的收集、梳理和反饋,把它們作為監控培訓實效的重要依據。同時,還深入教師中進行隨機訪談,了解他們對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專家的滿意度。通過隨堂教學評價表和每天的培訓日志及訪談獲得的資料,能較為真實的把握每個專題設計及專家引領的適切性,及時總結反思培訓實施,調整培訓安排,不斷改進工作,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培訓任務。

(五)重視培訓檔案的建設是反思培訓實效性的重要依據

培訓中重視培訓檔案的建設,從培訓前期的調研、咨詢,培訓方案的論證到教師報到注冊、教師基本信息表、專家教學資料、教學評價表、培訓感言、培訓日志、培訓作業、培訓總結、成長故事、培訓簡報、相關培訓音像資料等一系列過程性材料,均分門別類進行了歸類、整理,并建立了專門的檔案袋,這些檔案的建立,既是研究、反思培訓成效的實證資料,也是今后培訓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

(六)重視培訓組織與管理制度的建立,確保培訓的順利實施

樹立“管理即是服務”的理念,及時了解教師的需求并在一定范圍內給予充分滿足,實施每天考勤、跟班學習的管理辦法,保證教師們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培訓的效果。

針對國家級培訓的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教師學習管理制度等,使培訓組織有章可循。培訓中每班配備1名具有培訓管理經驗的老師擔任班主任并全程跟班服務,保證高質量服務。生活上、學習上關心每位教師,全力解決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立教師結業考核制度。建立教師考勤制度,確保參訓教師全身心投入培訓學習過程。做好每場專題講座的精心組織與課堂教學效果的測評反饋工作,培訓感言及培訓總結、評優選先等,確保培訓的全程跟蹤監控與學習質量考評。

五、問題與對策

由于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時間緊,任務重,雖然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培訓對象層次不齊

由于在下達培訓通知時對相關文件精神傳達不到位,使得培訓對象指向性出現了偏差,影響了培訓的實效性。如培訓的教師中有的是幼教專業畢業的從事幼兒園工作多年的專業教師,有的是十幾年前轉入幼兒園的非學前專業畢業生,有的是剛轉入幼兒園1個月的教師,有的是在幼兒園從事后勤管理的教師,有的是即將退休的教師,這就導致培訓課程不能滿足部分教師的需要,影響培訓效果。在今后的培訓中要嚴格篩選培訓對象,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二)培訓時間太短

由于集中培訓的時間短,只有5天時間,只能為教師呈現系統的、全面的、有層次的五大領域課程內容,以致部分教師感覺到:“我想要對幼兒教育、教學了解的更多一些,可是培訓科目里沒有。”在今后的培訓中,時間可以長一些,為教師呈現全面的、豐富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培訓教師不同層次的需求。

(三)參與式培訓力度不大

培訓多以專題講座為主,教師參與討論和交流的機會較少,不能很好的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在今后的培訓中,要多開展參與式培訓,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篇7

我們幼兒園在蘇州市教科院戈柔老師引領的“園本教研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子課題任務——“專題研訓式園本教研的實踐研究”指導思想的引領下,開展了以班級管理者為主要成員的專題研討活動,引導大家努力用科學、規范、有效的方法建設以幼兒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從細處提高保教人員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從而增強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結構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

在上學期末,我對幼兒園所有教師進行了一個調查問卷,了解了老師工作的現狀和班級管理中的困惑。對于以間接指導為主的自由選擇和自由活動環節,如何組織管理比較科學、合理?創設什么樣的環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成為了我們重點探究的一個管理環節。新《綱要》也提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為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使幼兒在自主安排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學習,滿足其自身的發展需要,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下面我就談談我們的研討活動。

一、在自由探索和現場觀摩中積累經驗。

自由活動環節在我們幼兒園是指點心后、午餐后、領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間的過渡環節。有效的自由活動組織,不僅可以使幼兒在自主安排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學習,滿足其身心發展需要,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而且也可以減少幼兒間的矛盾,有助于建立自由、和諧的班風。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我們鼓勵幼兒園班主任在一日活動組織中,重視自由活動環節的組織,帶領班級保教人員根據自己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自主探索自由活動環節的組織策略。

幼兒園班主任不僅是幼兒園的中堅力量,也是一個班級的“核心”人物,讓班主任認識自由活動的重要性,可以帶動班級其他保教人員參與自由活動組織策略的實踐,有利于規范幼兒園的常規工作,也有利于增強以幼兒為主體的的班級管理意識。

同時,在預先通知和定期安排下,全園教師進行了3次觀摩活動,分別觀摩了小班、中班、大班的自由活動組織現場,并圍繞環境、幼兒活動、教師活動作了一個簡單的記錄。

現場觀摩活動使老師們親身了解了同齡班、不同年齡班的自由活動組織現狀,豐富了班主任組織自由活動的經驗,為研討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在經驗交流和引領探討中形成共識。

其實每個班主任老師都有自己的管理經驗、想法,集中班主任一起坐下來分享交流、引領探討,不僅可以結合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探討比較科學、合理的組織策略,而且也可以增強班主任的研討學習能力,提高管理自由活動環節的能力。

首先,結合經驗自由談。

老師在自由談的時候,所談到的問題還是比較集中的,有些是有人拋困惑有人回應,有些是共性的困惑。

從老師們的發言可以看出,我們不能忽視自由活動的三因素:教師——材料——幼兒,在此基礎上我也進行了一定的歸納概括,如:師幼關系、空間布局、物質材料、活動規則,并以圖文的形式記錄我們的研討、思考的過程。

其次,逐一探討,梳理觀念。

(1)師幼關系

我請老師們自由結伴討論,兩人一組,找一個恰當的詞或簡單的一句話來表達一下對師幼關系的理解,并記錄在“心型樹葉”上。交流時一人貼,一人介紹。在輕松的氛圍中,以不同的語言詮釋了對自由活動師幼關系的解讀;是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可信賴的朋友;平等尊重等。記錄著老師們觀念的心形樹葉也暗示著在自由活動中要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需要耐心、細心、恒心。

(2)空間布局

我想大家應該都清楚:自由活動——區域活動——創游活動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自由活動有個特殊的背景,那就是幼兒要完成生活需要,也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也要在這樣的認識上來想想自由活動的空間布局,怎樣布局才是合理的?也請大家以兩人結伴的形式討論,并用簡潔明了的語句記錄在“樹葉”上。然后也是一人貼一人介紹。兩人再次合作,彼此有了一定的默契,也能用各自的語言來概括;因地制宜;自由活動材料的擺放位置不能影響孩子的生活活動,與幼兒生活區有一定的距離;自由活動的空間應該相對分散、相對開放等。有了這樣的認識,基本上就可以避免幼兒邊吃邊玩,或者沒吃好就玩等現象,另外班級保教人員注意合理分工,做到“孩子在老師的視野內”,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安全隱患。

(3)物質材料

我們都知道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水平還有班級幼兒的實際需要、興趣,但同一個年齡段肯定有共性之處,何況我們實施的課程是相同的,所以我請大家分小、中、大年級討論,由組長記錄在“大的樹葉”上。然后由組長介紹討論結果。

各年齡段投放的自由活動材料也不是一塵不變的,我們在實踐中還是要隨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興趣水平,進行調整、更換和有目的地投放。

(4)活動規則

建立合理的活動規則就是為了實現自由,讓幼兒共享規則帶來的文明秩序以及規則對彼此的約束力。經過交流和討論,我們對自由活動規則的共識為:

A.做好自己的事情(主要是生活活動)才能進入區域活動。

B.建立班級“小管家”,引導幼兒參與自由活動的管理。

C.愛護自由活動材料,正確使用和取放。

D.“三輕”,即輕輕用、輕輕走、輕輕說。

E.聽到信號迅速歸放好手中的材料返回自己的座位。

我們都覺得這是最基本的自由活動規則,當然大家在實踐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接受水平,反思、細化、豐富自己班級的自由活動規則,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制定,并且要善于用圖、文、符號等標記隱性地暗示幼兒注意遵守。

篇8

一、堅持“教師為本”,樹立“一切為了教師、服務一切教師”理念

要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充分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師;既嚴肅管理,又統籌協調好教師個人需要,幫助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困難,為其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條件。

要積極創設寬松和諧氛圍。踐行“以文化影響習慣”教育理念,積極打造以“誠心相待,和諧發展、樂教樂學”為主體,“愛生、敬業、善教、博學”教風,“自主、合作、慎思、樂學的”學風,力爭把學校理想、信念和價值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每位教師思想意識中,轉化為自覺行動,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力求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管理境界。

要“聚焦每一個、逐點透析”,落實引領責任。校長要當好“設計員”和“指揮員”,要親自負責方案和路徑設計,鼓勵教師多渠道專業學習;建立以“學科帶頭人、教師能手、教學骨干、青年教師”等不同類別目標引領體系,引領教師自我發展;堅持用目標引領、激勵、考核和激活教師希望和夢想,點燃激情;業務干部要當好“信息員”和“服務員”,努力安排各種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活動,抓好各階段計劃制定、任務分解、過程跟蹤與指導監控;隨時幫助教師轉化消極情感,建立積極向上工作情感、穩定“工作場”和學習熱情;激勵優秀和骨干教師當好“引領員”,完善骨干教師選拔與培養機制,定期以骨干教師專題報告和講座等校本研究為載體,著力優化學校“開放與交流、研究與合作”的學術氛圍與過程。

二、深化“且學、且行、且思”推進模式,著力優化教師資源

“且學”:立足校本,與時俱進,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且行”即落實教育理念,實現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統一;“且思”即教學實踐后反思。“學”是基礎、“行”是根本、“思”是關鍵。“且學、且行、且思:再學、再行、再思”,就是追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快速“螺旋式”提升。

1 且學:學習中提高

“與書為友”。“一個著眼發展的學校,應該是富有閱讀底蘊的:一個希望優秀的教師,應該親近書籍。”因此,堅持每學期為學科組訂閱教育報刊,定期選編選學一些教育理論經典書籍和材料,通過組織教師帶問題自學,名著漂流、讀書演講、讀書論壇、讀書展評和讀書人物評選等活動,多渠道促進教師專業學習,讓其樹立時時處處學習意識,在閱讀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促進其教育思想形成和教育智慧增長。

“與名師對話”。依托學校網站,教師“每天一小時”深入“資源超市”,分享“教學蛋糕”,隨時專家進行點對點零距離交流,深入切磋。學校專設“且學、且行、且思”校本研修室,為教師研究和探討教育教學等問題配備必要輔助學習工具材料,融教師教學、研究和反思于一體,豐富教師研究方式;走出去、請進來,不計余力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機會,定期組織匯報交流和專題論壇,進行二次培訓,實現共同成長。

“同伴互助”。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按“需”進行適時校本培訓;建立教師個人成長博客,定期舉辦讀書交流、學習觀摩和專題研討;舉辦各種類型教學展評,開展“教學金點子”、“教學骨干”和“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為骨干教師成長搭建舞臺,同時促進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

2 且行:行動中研究

以教師個體“發展點”為主體的自主研究。加強教師個人反思,及時追蹤記錄教學中閃光點和問題,深入進行理性思考和自主提升。

備課組的集體備課與課例案例研究。重在“改進、優化和提高”,從而給出“問題解決”示例。研討內容包括:教師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展開方式有:一人同課多輪、多人同課循環、同課異構、互動式觀課、診斷式觀課和反思式觀課等。各類觀摩課、賽課和評優課為教師提供真實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借鑒和研討,也是同行間互相啟迪和全面反思教學行為的好機會。當教師不辭辛勞打造“好課”的時候,“好課”無疑也打造了教師。

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育專題論壇。在寬松自由研究氛圍中,每月就一個課改話題展開討論,搭建學科、教師間學習交流、研究與展示平臺,讓大家在“品一品,嘗一嘗,聊一聊”中探討課改“疑點”、“難點”、“熱點”和“焦點”話題,旨在開闊思路,引導思考,尋求更多教學策略。

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課題研究。建立起“教師(學生)、班組(學科組、班級組)和學校(級部、處室)”三級校本小課題常態研究機制。從研究身邊“小、真、實、急”困惑或問題入手,通過“發現問題一編制方案一行動研究一反思總結”基本流程,不斷審視分析教學行為,尋求具體工作中“一招一式”,使教育科研“親近教師、走進課堂、關注學生”,使“研究+創新”成為每位教師工作常態。

著力打造兩核心團體。級部和班級為主體的教學績效“目標實現協作體”;以學科組長和學科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績效“質量提高協作體”。開展各協作體“每月至少一次的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啟動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教學組,教研(備課)組長為核心的教研(備課)組等系列周、月教學工作超前規劃與反思機制,力求“在細節落實中反思,在反思細節中落實”,努力解決“薄弱環節突破措施不明、自我發展動力能力不足”等問題。

3 且思:反思中轉變

“五個一”反思性學習。每周一次名師對話、“每周一讀”:每周一次邀請同事觀摩教學或診斷:每周一次教后反思記;每周一次課堂事件調研、課例研究;每月一次師生評教、訪談、教學創新論壇。

教師合作性學習。指導性教師合作學習。比如,邀請同事課堂診斷:觀摩型教師合作學習。比如,觀摩教學和教學展示;研究型教師合作學習。比如,說課活動和教學創新論壇;與走進學校的教學研究者和專家進行相互學習研究活動:加強與校外培訓I機構聯系,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和學科教學論壇等,吸收校外資源為我所用。

篇9

一、做好學員選調、動員、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

(一)把好學員選拔關

發揮各地州、縣市熟悉政策、了解村情的優勢,認真選拔想做事、能做事、有抱負、有培養潛力的“好苗子”去培訓。經各地嚴格選拔標準,優中選優,挑選了一大批50歲左右,有文化,正在創業,政治堅定的好人、強人、能人、領頭人,并堅持入選公示、政審制度,努力做到 “百里挑一”選學員。

(二) 強調學員動員關

各地在學員外出培訓前集中開展培訓動員,告知學員出門干什么,明確培訓目的;做好學員外出衣食住行的各種生活提示;強調外出培訓的紀律要求,下達培訓后宣教任務;教導參訓學員講究衛生、遵守交通秩序和公共秩序,自覺做一個大美新疆的宣傳者。

(三)嚴格學員管理關

縣農業局和鄉鎮優秀干部帶隊,由選定的小組長協助做好外出培訓期g的管理。學員在外出培訓期間做到了統一出發、統一行動、統一食宿、證件統管、票據統管。帶隊干部認真負責,培訓期間主動召集學員按時參訓、統一乘車,意見、建議由帶隊干部集中反饋。

二、縣農廣校切實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一)全方位、全過程參與

沙灣縣農廣校從材料準備,開班儀式,參訓人員的吃、住、行,培訓期間管理等具體事務進行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根據責任分工對培訓班工作流程作了統一部署,對工作任務作了詳細分解。縣農廣校主要負責接送教師、翻譯、材料準備、車輛安排、班級管理等,三道溝村主要負責學員報到、信息錄入工作。

(二)嚴格工作程序,嚴謹培訓制度,抓好培訓班學員的日常管理工作

沙灣縣農廣校抽調人員與班主任一道全程跟班,早上出早操,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及時了解學員動態,組織學員座談討論,交流學習心得,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工作態度嚴謹、認真,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三)主動協調,搭好平臺

培訓過程中,為了給學員做好服務,縣農廣校事先與縣農業局銜接,組織好觀摩教學活動。在觀摩期間做好協調服務,同時全程陪同住村工作組參加學員的教學觀摩活動。從接站、租車、培訓、觀摩、解說、送站,穿針引線,搭好平臺。

(四) 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改進辦班質量

為了讓每期培訓班學員學有所獲,自治區農業廳、農廣校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培訓班工作,做到每期班有領導參加,工作有信息、有總結。沙灣縣農業局和農廣校做好充分準備,規范程序和嚴格管理,在各種材料準備、專家接送、開班和結業儀式、信息歸檔、學員的吃住行等方面都體現了重細節、抓落實,實實在在為學員服務這一目的。

三、培訓工作的體會和成效

學員們珍惜培訓機會,遵守課堂紀律,服從培訓安排,積極討論發言,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達到了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一) 看到了差距,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熱情

學員普遍反映,從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組織化程度、生產技術水平、機械化程度等多方面與北疆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參訓后,疏附縣八村四小隊28歲的小伙子阿布都沙力克積極動員周圍的養殖大戶,領辦了沙迪克農畜產品合作社,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可養殖1000只牲畜的新型規模化暖圈,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牛羊的購置工作。

(二) 提升了現代意識和綜合素質

培訓結束以后,學員自覺整治家里環境衛生的意識增強了,送孩子上學讀書的決心大了,有的家庭在種植、養殖中開始琢磨如何借鑒經驗了。能力強、家底厚的學員開始琢磨規模化養殖了。疏附縣二小隊的吐尼沙古麗主動找到農業廳駐村工作組要求成立婦女手工合作社。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婦女們建立了巧娘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97平方米的生產辦公用房全部落成,已接受訂單上萬元,婦女們走向就業致富的新路。

(三) 起到了宣傳示范推動作用

學習期間,學員們自覺融于班集體,嚴于律己,遵守學習制度,注重言行舉止、儀容儀表,積極踴躍發言,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學員返回后,各地組織培訓學員在本村開展培訓心得交流,以求真務實的學風、謙虛嚴謹的作風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新型職業農民的風采。疏附縣8村的一位學員專門將培訓的所有圖片收集起來,編輯成幻燈片,在學習研討交流會上播放,還有典型發言人做專題講座,在村民中開展宣講。廣大村民看到了差距,引發了思考,催生了致富的夢想,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

篇10

對參加這次培訓,首先感覺到的,是一種莫名的興奮:雖然已教了二十幾年,但參加此種形式的培訓,還是第一次;其次是忐忑: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該如何著手,是最大的問題;然后是向往:希望能通過這次培訓,使自己能在各方面都有所收獲。然而,經過五天的緊張但不乏充實的培訓,覺得收獲頗多,現將培訓感悟總結如下:

一、基礎理論得到完善

1.唐炎博士的專題講座《中小學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養成》,以他本人的切身體會,

用最直接、最簡單,同時又是最明了和最有效的語言,對如何進行科研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詮釋,使每位受培教師懂得了“什么是科研?”、“怎樣進行選題?”、“如何收集材料?”、“材料的整合與結題。”等等。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次培訓安排的科研講座,既及時,針對性也很強,所有受培教師對此贊不絕口。

2.專題講座《青少年體育運動中常見運動損傷與急救處理》,唐薇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體育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與如何急救處理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教會了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該怎樣去預防才行之有效,以及如何減少體育運動中的傷害事故。

3.籃球選修課,本以為就是在籃球場上沖鋒拼殺。但羅家冰老師以其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籃球理念,將最受廣大人民喜愛的這項運動,以理論的形式提高到了更高的層面,使我們更進一步理解了籃球運動的魅力所在;足球選修課,秦志輝教授運用從簡到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使我這個對足球項目比較陌生的生手,也學會了如何順利進行一堂足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課。

二、教學的組織教法能力得到加強

通過觀摩學習同行的教學課,尤其是觀摩培訓教師的指導課,受益匪淺。使我對上球類課時該如何進行有效的組織、該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三、技戰術能力得到提高

經過幾天的實戰,并在實戰時通過指導教師的點撥,使我對球類項目的技術水平和戰術素養又上了新的臺階。尤其是在進行對抗賽時,因為有傷在身,我臨時擔當教練角色,在實戰時,我將所學的技戰術知識運用臨場指揮之中,而且有很不錯的效果,我所指揮的一方在實戰對抗賽時獲得了優勝。雖然成績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但技戰術能力得到了提高,還是頗有收獲。

四、交流經驗、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