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2 04:10: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送教下鄉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年12月份,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2017年國培送教下鄉項目培訓學習。因為機會難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終堅持以認真嚴謹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培訓學習,認真寫好日志筆記。盡管時間非常有限,但是培訓活動卻給我帶來了無限寶貴的收獲。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致。有小語名師、小語專家,如:李學紅老師、丁余海老師等。老師們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既有課堂實錄,又有耐人尋味的經驗之談。“國培”小學語文遠程課程學習,為我們這些在職的鄉村一線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帶來了更多更新的教學理念,同事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課堂上,老師們一次次精彩的講座集齊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獲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聽了老師們的講座,我進一步體會到了參與教學的重要性,知道了教師應如何更好地掌控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先讀懂課本,采取因材施教、合理的教學方法。通過專家的指導,使我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了新認識,為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困惑尋找到了答案。
今后,我將用一切可用的時間積極參加王珊學習,接受老師們的指導,努力地解決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只有不斷提高學習的自律性,才能有更多的收獲。
擴展閱讀:
國培送教下鄉培訓心得1
11月9日至10日,12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了幼兒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的學習。此次活動我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講課風采,感受了專家的獨到的講評,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下面我就這次聽課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教師善于創設情境。
在觀摩課上,我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資料共享平臺,他們在上課時能根據幼兒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兒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組織適度開放的探究性活動,啟發學生拓寬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獲取多樣化的信息,積累豐富的探究經驗。非常值得我學習。
第二、教師獨特的活動設計理念。
首先是以學生為主體:現代教育提倡自主學習,但不等于讓學生放任自由,而是讓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幼兒教學的主人,教師只是幼兒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的角色。而怎樣做好這一角色,教學實踐中我有許多困惑。這次活動中,老師的教學,讓我找到了解決困惑的方法。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也就是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什么,否定學生什么。今天的教學中,教師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他們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靈活有趣師生互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在幼兒教學中最重要的究竟是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也不是。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數學思想。因為,如果擁有了數學思想,也就擁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鑰匙。
第三、教師精心的活動設計。
現在到處都在提學生的減負問題,而減負的根本在于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今天的課上我感覺到兩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致的準備,因而我也在課上發現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通過這次聽課,我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師和學生之間原來可以如此的默契……看到老師精心設計的這幾堂課,孩子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我感觸頗深,也發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幼兒教學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在本次學習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課堂,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臺。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總之,這次的學習使我明白了許多: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會學、有用的學習,總體來講應該是真正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愛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后我會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學生潛能,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多聽其他教師的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
國培送教下鄉培訓心得2
11月29日起至12月底,我分四個階段參加了國培計劃(20_)商州區鄉村教師送教下鄉培訓活動。經過此次學習培訓,我受益匪淺。這次培訓的內容相當豐富,活動安排合理。在這里,讓我感受了名師的風采,聆聽了精彩的專家講座,也更新了教學觀念。能擁有此次學習機會,實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農村教師的關愛,給我們創設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現就將本次培訓后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靈魂得到了凈化。
二十年的教學歷程,使我已經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老是愛抱怨現在的農村學生難教難管,卻把教師的職業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我知道了怎樣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創新,以使我的課堂充滿激情,讓我的學生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真正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多樣的、持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同時要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二、加強學習,促進專業化成長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各位名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知識旁征博引給我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三、名師的風采無可比擬,授課的老師各具特色
我們上課的幾位老師各具特色,各有長處,雖然備課時間較短,但他們對教材的處理,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恰到好處,無可厚非,在教學重點、教學突破中各位老師也是方法各異,各有千秋,這些的種種設計都體現教師的聰明才智。如來至雙語學校的老師劉鵬課堂讓人聽后心情感到很舒暢,劉梅老師在課堂上的那種沉著,那種自信也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洛南城關中學的教師梁咪課堂上妙語連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把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講的是深入淺出,他們的風采值得我們自我反思。
四、教學要不斷地進行反思
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五、積極參加調教活動和聽優秀老師的觀摩課
培訓時,名師們的講述,環節嚴謹,重點突出,過渡自然,使我深受啟發,爭取在教學時精心設計習題,用行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懂得數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更樂意接受。
總之,雖然此次的培訓才有幾天,但是我的收獲是多多的,回憶是美好的,效果是可喜的,今后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國培送教下鄉培訓心得3
11月6日,我們全縣的語文教師在西河中學聽了兩節語文課,第三節課由省教研員帶領進行了評課活動,下午又在五中的報告廳聆聽了國培教育專家的報告。在這次聽課活動中,我的收獲確實是非常大的,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參加講課的老師中有優秀的中年骨干教師,也有優秀新教師。他們身上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教學特點和方法,在骨干教師身上有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清晰的教學思路,在優秀新教師身上我看到的是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激情,對新事物也非常敏感,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感受之一:要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簡潔明快,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老師的作用體現在加以組織指導,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自主者,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授課時,有許多老師的問語都體現了“以學為主,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了一個平等的理念,如“你們班誰樂意讀?”,“大家推薦一位同學來讀吧!”,“大家愿意聽誰的評價?”,“你愿意聽誰對你的評價?”等等。這種與學生間的正真的平等的交流對話,正真關注學生、與學生共同商榷,極大地增強了課堂的凝聚力,學生們的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下面的執教也就變得更加輕松、游刃有余了。
感受之二:找準文本的切入點、厚實的底蘊、靈活的應變及較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
縱觀兩堂較為優秀的課,這四點無一缺失。在執教前,他們閱讀文本深挖教材,找準文本的最佳切入點,做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課堂生動活躍,井然有序。
感受之三:語文教學要牢抓基礎教學。
重朗讀教學。無論文言詩詞,還是散文戲劇,無一例外的重視朗讀教學,在教授學生朗讀方法中以讀促學,達到賞析詩句、賞析文本的目的。重字詞積累。幾乎每節課不管什么文本都注重了文中的生字,這一點讓我十分欣慰。語文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的一門學科,字組成了詞,詞組成了句,句組成了段,段組成了篇,我們怎能不去關注字詞教學呢?重方法的傳授。這兩節優質課,無論是詩詞、散文的朗讀,還是片段的仿寫,亦還是文言文、古詩詞的背誦,都無一例外的注重了方法的傳授。
感受之四:美麗的尾巴還要嗎?
有的老師下課鈴早已吹響,他卻似乎沒有聽到,還在問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提問著一個又一個的學生,他們真得沒有聽到下課鈴聲嗎?怎能聽不到!只不過是還沒有完成自己的預設,自己冥思苦想的比較成功的教學環節一定要讓評委老師們一睹風采,豈不知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作為老師,也許是“旁觀者清”,執教者“當局者迷”,也許是緣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感受之五:聽課活動后的評課交流受益大。
把發言權交給在座的老師們,讓他們積極的參與評課,并說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與難題是非常有意義的。聽課教師把自己的疑惑和聽課體會反饋給執教者,參賽老師把自己的設計思路講給大家聽,更多的是互相探討些問題和交流些經驗。
在下午專家的專題報告中,我們又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想和理論。比如,語文教學首先是內容的整體把握,然后再進行字詞句段的逐個擊破,這樣學生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是一頭霧水了,語文課堂也不再是霧里看花——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他人的身上,總是積存著太多的優點,有時我們看得很清,卻總是做了行動的矮子,這也許就是智者與庸者的區別吧!讓我們永不停止學習的步伐,用他人高大的形象時時激勵自己,不斷趕超,不斷超越!
國培送教下鄉培訓心得4
過這次“國培計劃”送教下鄉項目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國培計劃中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本次培訓安排了專家解讀、名師范講、同課異構、同伴交流等多種形式的項目,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對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新手受益匪淺,特別是名師范講環節,對比自己平時工作情況,尋找差距,學習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迎頭趕上。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語文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文化大餐”!
最后,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語文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一節好的語文課,要做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語文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教學方法,體現語文課的靈魂,使語文課上出“文化味”!而教師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國培送教下鄉培訓心得5
初冬時節,天很高很藍。帶著安靜,牽著陽光,傾聽著冬天的聲音,我踏進了渤海大學的校門,開始了“鄉村骨干教師的培訓”。通過這幾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內涵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師的從教經歷和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給我們年輕教師很大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樣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讓我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一深刻道理。
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
張中寶校長的講座,讓我深刻意識到,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篇2
【關鍵詞】縣級教師發展中心;職責;置換培訓;送教下鄉
一、“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背景
(一)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對于解決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帶動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號]
(二)從2015年起,“國培計劃”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采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方式,對中西部地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加強培訓團隊建設,探索培訓新模式,為各地開展鄉村教師培訓培養“種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師[2015]10號文件]
(三)“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
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省級教育、財政部門組織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按年度分批遴選項目縣,主要面向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進行2-3年的周期性培訓,持續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
實施置換脫產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培訓團隊;實施送教下鄉培訓和教師網絡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實施短期集中培訓,支持村小和教學點教師、鄉村幼兒園教師和鄉村校園長培訓。
二、“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中縣級發展中心職責分解
在國培計劃有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采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方式,對中西部地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同時也明確了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各項職責。
(一)送教下鄉活動
由省級統籌,項目縣組織,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鄉鎮片區研修中心協同承擔,以本地教師培訓團隊為主體,整合全省(區、市)專家資源,分學科組建送培團隊,開展送教下鄉培訓。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在此項活動中的職責為:
1.制定縣級送教下鄉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2.積極整合本地培訓資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鄉校四位一體送教體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團隊,制定激勵政策,按1:30標準建立縣培團隊。4.落實培訓經費,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實職責。 6.加工生成性資源。7.進行過程監管, 績效評估。8.發掘先進和典型經驗,宣傳推廣。
(二)網絡研修,鄉村教師工作坊
遴選具備“國培計劃”遠程培訓資質的高等學校和教師培訓專業機構承擔網絡研修任務,組織實現網絡研修任務承擔機構與項目縣對接,每縣對接1家機構,支持雙方協同開展2-3年周期性培訓,建立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
網絡研修包括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師工作坊研修兩類培訓
1.按省市要求,制定計劃方案。2.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3.加強中心建設,建立協作機制。4.建立縣級網絡研修社區。5.建立縣級培訓者隊伍,加強校長培訓。6.經費落實7.開展跨校區研修。8.做好資源庫建設。9.過程監管,績效評估。10.發掘先進推廣宣傳。
(三)置換脫產
遴選培訓成績突出的高等學校、網絡研修績效居前的國培遠程培訓機構、能發揮示范作用的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顯的中小學幼兒園協同承擔,組織高年級師范生頂崗支教,置換出擬承擔送教下鄉和網絡研修培訓任務的中小學幼兒園骨干教師教研員,進行為期4-6個月的脫產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實施。培訓主要包括院校(機構)集中研修、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小學幼兒園“影子教師”跟崗實踐、返崗培訓實踐和總結提升等四個環節,跟崗實踐時間不少于1/3。須建立工作坊,將網絡研修貫穿始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專家統籌設計課程,合理配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系統整合網絡研修課程,堅持教研類課程與培訓類課程并重,培訓類課程須涵蓋送教下鄉培訓、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實施方法與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崗實踐,返崗實踐,總結提升四個階段。
1.建立協同機制。2. 遴選優質學員,實行(四級協同)局、鄉、校。3.組織置換。4.建立優質資源庫。5.總結宣傳,激勵卓越成長。6.經費落實。7.組織影子培訓。
(四)鄉村教師訪名校校訓
分批組織本省(區、市)教學點教師到一線或東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師到本省(區、市)省會(首府)或東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進行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訓,針對教育教學突出問題,采取專題講座、案例研討與名校觀摩等方式,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專題講座、案例研討、名校觀摩;
2、15天跟崗實踐研修,提升課堂課堂教學能力。
三、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任務綜合匯總
搭建平臺提供資源,組織研修實地指導,線上線下活動助學,培養骨干建設團隊,開發資源提煉特色。
四、優秀縣級發展中心的要求:
1.實現培訓教研電教部門的整合。 2.承擔過省以上培訓項目,效果好,社會譽高。3.教師培訓團隊數量足,機構合理,水平高。4.課程資源建設豐富,質量高。5.注重模式創新,有特色。
篇3
2006―2010年,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項目致力于探索“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2007年考察世界銀行在羅馬尼亞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項目后,在中國西部七省八縣試點“以導師制為依托的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2010年,《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評估標準》正式頒布,《導師工作實務手冊》等導師選拔管理以及培訓指導教材陸續開發出來。
中國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所依托的理論、事實和假設是:縣域內能夠成長出持續有效的支持本地教師發展的專業隊伍;學校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只要提供適切、持續的支持,每個教師都能勝任教育教學;兒童(學習者)永遠比學科知識、教法和考試更重要;教師是負責任的學習者,教育教學中的困惑、新挑戰都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師鮮活的專業知識大多數是緘默的、個性化和情境化的,通過規范培訓是不可以傳授的。
基于以上理論、事實和假設,我們形成教師支持服務體系的愿景(vision of TSS),即:每一個孩子都有好老師(Good teachers for every child);教師成長的每一步發展都得到幫助和扶持(Continuous support for every step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每一所學校都能成為教師成長的沃土(Schools become more friendly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在此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一套有效的教師培訓模式和經驗,以服務于中西部地區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
一、“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介紹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對四川省和甘肅省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學校造成極大的破壞,嚴重影響當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加速在四川和甘肅受災地區與學校中實現“重建更美好”的目標,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全力資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教育部以及四川和甘肅兩省的教育部門攜手合作,在四川省青川縣和蒼溪縣、甘肅省西和縣和平涼市崆峒區建立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實現即時的、現場的教師培訓與教學指導,提供觸手可及的圖書、體育器材和教具,以及包括學校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環境衛生教育在內的主題教育,切實提高四個縣(區)的教師培訓水平及500所項目學校的教育質量。
“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是指將教師支持服務體系的理念擴展到地震災區提供支持,并著眼于偏遠農村學校。從2012年開始,教師支持服務體系擴展到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即云南省景洪市和騰沖縣。
該項目自2009年12月啟動,至2015年3月結束,歷時5年,覆蓋4個項目縣的全部小學和教學點578所,受益學生達130 000多名,教師8 000余名,培養155名縣級導師,最終形成《項目實施紀實》《導師工作實務手冊》《我與METRU的故事》《導師培訓的百寶箱》《我與行動研究》等多本書籍。該項目的實施,給學校帶來更好的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得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二、“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的實施過程
“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以導師制為依托,建立國家、省、縣、學校四級聯動的技術支持體系,通過國家級專家和省級專家對縣級導師的實地指導和培訓,提高縣級導師隊伍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縣級導師對項目學校教師的培訓與指導,使項目校的教師了解現階段的需求,使自身專業技能得到發展,實現有質量的教學,最終讓學生獲得有質量的教育,實現全面發展。
在四級聯動的導師團隊中,縣級導師是該模式的核心。導師既是教師,又是全面支持教師專業成長的專業人員,是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指導教師。縣級導師到校的主要工作方式包括:咨詢、分析、觀察、示范與指導及反思和總結。(1)咨詢,也叫診斷,主要是導師詢問教師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了解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求和學校改進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在咨詢或診斷時,并不是導師帶著資源到學校給教師“看病”,而是帶著他們的生長點和另外一批有生長點的人,通過咨詢、討論的方式發現教師的“閃光點”以及專業發展的“短板”,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分析,主要是指導師和一線教師一起分析、討論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時所遇到的問題。通過現場聽課、與學校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開發課堂教學改進指導建議書,通過文字或影像記錄教學改進典型案例。(3)觀察,主要是觀察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校園文化和學校課外活動的開展。在課堂觀察時,導師會收集學校和學生的基本數據,記錄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在走訪學校后給予分析和總結,以便改進來校指導方法。(4)示范與指導,即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共同準備一節課,由導師上示范課。示范課并非表演課,而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引起反思,共同成長。(5)反思和總結,即導師與學校教師就近期的發展和進步反思和了解問題是否已被解決,確定下次來校指導的時間和主題。
正如一位縣級導師的描述,“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即“移動播種夢想”的項目,該項目通過建立縣級教師資源中心,讓縣級導師作為“資源人”隨車攜帶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信息,傳播豐富、有效的教學和教師培訓經驗。
三、“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導師指導模式
經過5年的探索,項目團隊形成若干經驗,其中之二便是:縣―鄉兩級導師指導模式和縣―校導師對口支持模式。
1. 縣―鄉兩級導師指導模式
這種模式比較適宜于學校數量多、分布較為分散的地區,設有學區一級學校行政管理機構。其工作方式是:(1)組建縣級導師團隊,同時在每個學區組建學區(區級)導師團隊。(2)縣級導師團隊支持各個學區的中心校以及部分學區的薄弱教學點或村級小學,同時承擔培訓和指導學區一級導師團隊,記錄并傳播各個學區的典型經驗和好的做法。(3)學區導師團隊,依托本學區的中心校,建立學區教師支持中心,為本學區內的所有學校提供支持,與本學區的常規教研和培訓工作相整合。
2. 縣―校導師對口支持模式
該模式適宜于學校數量少、分布集中的地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所有學校。工作方式是:(1)縣級導師團隊,按照學校集中分布特征,分為若干小組,組內成員均衡考慮其所在機構、性別、年齡和學科背景,每組負責一個片區內的所有學校。(2)每個導師小組內,各個成員分別負責片區內的幾所學校。(3)導師小組提前與所負責片區的各所學校溝通,了解需求,并制訂走訪工作計劃,定期走訪學校,開展各項活動。
四、導師制與送教下鄉的比較
“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依托的導師制資源,與傳統意義上的送教下鄉相比,從工作范圍、工作重點、工作方式、工作建制和隊伍特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見表1)。
第一,工作范圍方面。送教下鄉一般是以學科培訓為主,如某門課程的培訓或者是某個環節或教學方法的培訓,培訓內容和范圍比較單一。但是導師制覆蓋更多方面的內容,不但有教師學科指導,還包括學生閱讀、安全教育、防災教育、學校文化、教師心理問題等方面。相比于送教下鄉,導師制涉及的工作范圍較廣。
第二,工作重點方面。送教下鄉是以課堂為主,培訓師將課堂送到現場,活動范圍僅限于教室內部。但是導師制覆蓋課堂內外,包括體育包、音樂包、圖書包的使用,學校食堂和校園環境的布置及學校與社區的聯系等。導師會多方面地對項目學校進行指導。
第三,工作方式方面。一般而言,送教下鄉是將優質的課程資源甚至是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課程資源教給一線教師。但導師制中的導師作為一個移動的“資源人”,不僅具有送教下鄉所需要的示范功能,更要進行咨詢、分析、觀察、支持和反思。所以,導師并非簡單的送教下鄉和城鄉交流。
第四,工作建制方面。送教下鄉雖然也是經常性的,但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導師制是建制化的,包括導師的資格、選拔和工作規范。例如,各縣為導師配備導師工作補貼,制定并實行導師工作管理手冊、到校指導登記表等相對健全的制度
文本。
第五,隊伍特征方面。送教下鄉的培訓隊伍大多由優秀教師組成,但導師制中的導師則是一支通過特別訓練、具有敬業精神、服務于一線教師的專業人才隊伍。可見,導師不僅是教師,更是能夠服務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人才。
五、“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實施5年以來,圍繞團隊建設、資源開發、模式創新、重心下移等方面,探索出在受地震影響地區依托導師制建立的縣級教師支持服務體系。這種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多方參與為核心策略的項目實施方式,在各級導師培訓和學校現場指導中傳遞和提供給教師的不僅是多樣的教學方法、適切的專業支持,更有在培訓和教研活動中充分參與的機會。
該項目具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性和可推廣性,且已影響我國教育決策和政策制定。如2015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5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的《“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明確提出“實施送教下鄉培訓和教師網絡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
對于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提出以下幾點設想和建議。
第一,在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可以在運行機制和機構設置及導師配置方面做些工作。在運行機制和機構設置方面,以導師制為依托的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的機構重心已經下移到縣和鄉鎮。但以現有的培訓部門設置和運行機制來看,雖然各個縣有教研室、進修學校、電教館等部門,但這些部門的職能是不是把水澆到底部、澆到根上,以及需要配置多少人來支撐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的建設,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以往的一些教師培訓遠離農村教師生活和工作經驗,如介紹其他國家教師專業發展經驗、北京名校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等,這些都沒有把水澆到根上。所以,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機構建設的地點以及職能厘清,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探索。在導師配置方面,支持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門人員,我們稱之為“導師”,主要是指這一群體的人員配備情況。例如,如何配置全縣專業人員與一般教師之間的比例,如何統籌、融通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電教中心等機構的人員協同支持鄉村教師支持服務的建設與實施。再如,這一專門支持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人員的身份是兼職還是專職,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又如,這一專業人員是否需要劃分不同的級別或等級,以形成一個趨于完善的建制。
第二,在鄉村教師支持服務專業化和制度化方面,如何保證這一項目的持續發展,培養更多實用性人才,是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所依托導師制而建立的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能夠進入教育部的政策文件,應該是該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但鄉村教師支持服務的專業化與制度化方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例如,導師培訓是否可以作為職前教育的一部分,通過高等院校開設相關課程,或授予一定的文憑、學歷,以獲得專業人員的從業資格,更好地、持續地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做把水澆在根部的人。
第三,在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由于與其他大規模的教師培訓的“正規軍”不同,導師制是靈活的、日常的、常規的“游擊隊”。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尤其是導師制,就相當于“全科醫生”,它從工作范圍、工作重點、工作方式、工作建制和隊伍特征等方面都有別于普通的教師培訓。而且,導師制和鄉村教師支持服務體系并非針對某一門具體的學科,而是針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及學校的綜合發展。并且,導師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具有專業養成精神、多方面技能和良好情感情操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引領者,是為廣大教師樹立榜樣的專門人才。
篇4
新的形勢下,做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工作是促進解決“三農問題”、密切黨群關系、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的迫切要求。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市農村特點的“三下鄉”之路,并將“送教育下鄉”融入其中,創造性地將“三下鄉”擴大為送文化科技衛生教育“四下鄉”。其活動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方式越來越活,效果越來越好,已成為我市享譽全國的“四大群眾文化品牌”之一。
一、變“錦上添花”為“雪中送炭”,“變“給什么要什么”為“要什么給什么”
群眾需要的不僅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花”只艷一時,“炭”才暖人心;群眾要的是精品是實惠,而不是垃圾不是形式。經過多年的探索調查,了解群眾所需所急,重實際、辦實事、求實效。不斷改變形式內容、方式方法,把政策下鄉、科技致富、文化扶貧、衛生宣傳、法律普及、教育支援等相結合,從最初的“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從“最初的探望”到“經常的留守”,從“天女散花”到“對口幫扶”,從“給什么要什么”到“要什么給什么”。下鄉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服務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城鄉交流的層次也越來越深入。
1、文化下鄉改進方法
文化下鄉引導農村輿論,解疑釋惑“三農”政策,提高農村文明,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1)、下鄉演出年年實年年新。每年從全市各行各業抽調文藝精英,組織文藝宣傳隊,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國策文藝宣傳在“思想上突出主題,內容上貼近群眾生活,藝術形式上為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格調上雅俗共賞”,其演出每年達20多場,行程達300多公里,踏遍##每個鎮街,歷時半個月,節目達20多個,觀眾近10萬人次。此外還有春節、元旦、五一、國慶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活動。
(2)、下鄉圖書成精神食糧。文化館、圖書館、新華書店組織送圖書報刊、廣播電視、電影戲劇下鄉、下村、下社、到校,每年有300多人下鄉流動、走街串戶,送書上門近10000萬冊,捐獻圖書1000多冊。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
(3)、下鄉電影做“銀幕教科書”。與企業聯姻,72支農村電影隊常年奔走于鄉村校園,每年放映7200多場,觀眾達250萬人次以上,放映優秀國產故事片400多部,農村科普、科技影片100部。中小學愛國主義電影系列化教育,把電影送進校園,每生每期觀看4-5場國產優秀故事片。
2、科技下鄉拓寬渠道
種田需科學,“雪中送炭”式的科學下鄉為農民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
每年組織各類科技人員下鄉,多渠道向農村送科技書刊、科技錄像帶和科技資料。組織好科技大集、科技之冬等多種形式的咨詢服務活動,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技術難題。結合農業科技推廣月活動的開展,組織18個市級部門、15個市級學(協)會、300多個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平均每年組織科技趕場150多次,出動科普宣傳車150多輛,展示科普展板、櫥窗3000塊,接受咨詢群眾約20多萬人次,發放資料60多萬份。
3、衛生下鄉完善機制
衛生下鄉為農民致富注入了新鮮活力。
動員廣大醫務人員下鄉,為農民防病治病。動員各方力量,把一些藥品和醫療器械送到農村,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強鄉村醫務人員業務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宣傳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計劃生育政策和優生優育知識,提供計劃生育服務。利用廣播電視、報紙、街頭宣傳、議診等形式,向農民群眾送醫藥,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平均每年下鄉20次,參加活動的醫務人員達500多人次,出示展板400多塊,發放宣傳資料40萬份,議診群眾4000多人次,受益面近45萬人。
4、教育下鄉持續深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農村教育是農村致富的關鍵。我市創選性地把送教下鄉作為活動內容之一,常年開展。
常年組織學科帶頭人、名師、全市初中、小學、幼教優秀教師近100名到到各個鄉鎮、特別是貧困山區支教、送優質課、示范課下鄉,平均每年送教下鄉100多次,指導山區教師近600多次,為農村中小學帶去先進的教育理念、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同時帶去優秀的教學資料、器材;鐘永紅、李麗等30名幼教教師送教到朱楊、傅家、杜市等地,每年約24次80多節。何德芬等30多名小學教師到傅家、石門、中山等地,每年約30次100多節。陶勇等40多人中學教師到四面山、紫云、東勝等地,每年約35次120節。
二、變“多下鄉”為“常下鄉”,變“送、教”為“培、建”
農村勞動者整體素質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是提高農村文化、科技、衛生、教育水平的根本。廣大農村在張開雙臂迎接來自城市的文明成果的同時,急切地呼喚著知識更新、思想更新、觀念更新的建設力量。僅靠組織幾次集中活動,動員人員下幾趟鄉,送一些東西,遠遠滿足不了農民的渴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致富的問題。治本之法是變城里人主動送、主動教為農民主動學、主動用。
1、變“多下鄉”為“常下鄉”
農民主動學和自覺用的前提是變“多下鄉”為“常下鄉。“三下鄉”活動制度化、經常化,要求數量、內容、時間上的“多”。“常下鄉”要求把組織活動與機制建設結合起來,既抓住當前,也考慮長遠,通過有效的工作機制,保證“三下鄉”扎根于鄉。
(1)、對口援助全面開花。市委辦、市府辦、組織部、宣傳部、農辦、科協、移民局、民政局、教委等部門、企事業單位按照“五定”(定點、定期、定量、定指標、定效果)原則,有針對性地與災區、貧困地區結對子,對口支援,長期幫扶。經常深入到四面山、中山、傅家、柏林等邊遠鎮,與對口扶貧村開展組織生活、文化活動、交心談心活動,與當地村干部、群眾一起找貧困癥結、為致富出點子、找項目、謀出路。形成精力盡可能多地往那兒投,物資盡可能多地往那兒送,人員盡可能多地往那兒住,信息盡可能多地往那兒傳,設施盡可能多地往那兒建的有效機制。
移民局除每年組織機關干部到中山塘口村送實惠外,還牽線搭橋讓其與支坪的花鋪村結成對子,花鋪村每年不定期向塘口村進行物資、種子、化肥、衣物、糧食、技術、資金方面的援助。教委向對口扶助村朝陽村每年提供教學實話援助,還幫助雙鳳新修了學校。
(2)、文化下鄉時時有處處有。四大片區元旦春節文藝演出異軍突起,以其廣泛的大眾性、鮮明的地域風格漸成“一地一特色、一地一風格、一地一品牌”的藝術格局。全市各鎮街參與面達90%,形成了要我演為我要演,東西南北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形勢。演出場近30場,受眾達50萬人次,吹拉彈唱戲曲偕全,內容豐富、聲勢浩大,營造了節日的吉祥氣氛,成了農民自己真正的演出。農民親切的稱為“常駐農村的流動藝術團”。
(3)、支教活動持續深入。每年選派直屬學校的20-30名骨干教師到貧困山區支教一年,實行輪換制,保證城里的先進教育在農村年年有、月月有、日日有。黨校的干訓科科長李健、##一中的骨干教師周習文、師范校教研室副主任袁義星等100多人前仆后繼到邊遠的東勝、四面山、中山等地支教,給農村學校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成為廣大農村教師身邊的導師。
(4)、衛生小分隊走村串戶。人民醫院、中醫院、衛生保健所、疾控中心的近100名業務骨干組成衛生小分隊深入農村開展農民健康檢查、議診、疾病防治教育等。各鎮街衛生院每月到各村衛生室進行指導檢查1-2次,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各村衛生室的赤腳醫生成天奔走于田間地頭,農民群眾在家就可以享受送上門來的各種醫療服務,吃藥、打針、治病樣樣方便、樣樣放心。
2、變“送教”為“培建”
農民自覺主動學和自覺用是“培建”的目標,“送”、“教”、“用”結合,“培”“建”結合是解決“三農”的根本。培,就是通過培訓等方式培養造就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建,就是村村建設農村文化科技衛生教育基地。
(1)培訓培養造人才
人才是干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培養是造就人才的途徑。
把為農民培養文化、科技、衛生、教育人才作為評價各職能部門“三下鄉”工作的主要依據和活動的主攻方向,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集中辦班、現場授課、送出去學習、手把手傳授等形式來培育人才。依托江南職高農業培訓基地,推行村干部學歷教育,到現在已完成中專學業畢業的共3703人。這些人回到村后,對村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2003年起,根據市委市府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學生的村班子建設要求,與渝西學院、重慶市委黨校聯合開辦村干部學歷教育大專班,2003級和2004級共招收學員149名。村干部把學到的技術傳授給群眾,起到了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作用。每年在鎮、村、社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350多期,科普講座20多次,推廣新品種10多項,傳播新技術近50項。此外抓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科技致富典型經驗,增強農民致富本領。
柏林鎮天坪七社社長陳世德經過培訓后,回家在山上放起了300多頭黃羊,年收入超過1萬元,像他這樣的例子##有上千人。塘口等貧困村每年還選出農民到繡莊村、花鋪村學習實用技術,培養了一批農村技術帶頭人。
教委每年利用寒暑假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到##城、師范進修校培訓基地、五大教研究片區作新教材、課改培訓,每年達2000多人次,每次達4-5天。
(2)、建設基地
只有從陣地上加大建設,才能破解農村致富奔小康的瓶頸。
為此采取了財政、考核、部門捐贈和多方籌集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全市27個鄉鎮都建立了文化站,村村建起了農村示范圖書室,部分鄉鎮村村建有藏書500冊以上的圖書室。建立了農民俱樂部、山歌隊、腰鼓隊等100多個。80%以上的村建立了廣播室、閱報欄、文化活動室。村村建起了衛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建立了50多個科技園地科技書屋。成為農民學技術、學文化、得信息、強身健體的有效場所。
民政局向中山鎮雙風村每戶提供5000元的援助實施高山移民,在2年內實施完畢,共支援10多萬元,該村的貧困戶在中山鎮街上新修了漂亮的樓房。并聯系重慶慈善協會為敬老院修建了15萬元的老年人健康活動中心,為老年人營造了一方娛樂天地。在實施西部遠程教育中,全市村完小以上都有電視。3000萬遠程教育資金讓每一所村完小的農家娃受益,坐在教室鼠標一點就能看到聽到北京等地名師特師的課。
三、變“輸血”為“造血”,變“三下鄉”為“三扎根”,培養一支不走隊伍
“輸血”重在“送”,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造血”重在“培建”,方是長遠之計。變“輸血”為“造血”,變“三下鄉”為“三扎根”,關鍵是培養一支不走隊伍。
1、變“三下鄉”為“三扎根”,增強農村造血功能
“三扎根”就是不僅要使專業技術人員“常在鄉”,關鍵是要在農村建立一支不走的文化、科技、衛生、教育隊伍。用幾年的時間達到每村至少有一個法律明白人,每戶有一個科技當家人,每村都要有符合標準的文化、科技、衛生活動設施,從而增強農村“造血”功能。
“三扎根”工作講的是農民想的,干的是農民盼的,把文化科技衛生送到了農民院壩上、家門口。只有變“三下鄉”為“三扎根”,才能變“輸血”為“造血”。從而增強農村的造“造血”功能。由于利用了廣大農民有強烈需求的群眾基礎,利用了農村有一批能夠接受新鮮事物的回鄉初、高中畢業生的人才條件,利用了農村鄉鎮曾建立過一批文化活動設施的物質根基,因此效果顯著。
傅家鎮特困戶嚴均林在從社長那兒學到了一些養殖技術,在傅四公路邊圈養200來只小尾寒羊,從而一舉脫貧致富。而像他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在送教下鄉中,許多農村教師迅速成長,開始了送教進城。張艷等農村教師送教進城,為城里的同行們上課5次達20多節。
幾年來“濱江之夏”、基本國策文藝宣傳、四大片區巡回演出的熏陶,許多農民的文化水平明顯提高,自發加入到文化演出中,每年的“濱江之夏”都有農民演員專場,每年的四大片區演出中都以群眾演員為主角,他們用大眾化的方式,談農民新生,演農村生活,唱農業豐收。有的片區演出中,當地的群眾演員還當上導演、策劃。各種群眾人才在這些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新時期農村中的文化帶頭人。
沙坪坪壩區川劇院退休人員王家林在中山老場開設梨園春劇院,常年舉行川劇座唱,古鎮上時時絲竹聲聲。中山文化人丁明星的明星茶館里,常常高朋滿痤,撥弄琴弦。成為中山文化的一道風景,引得前來欣賞的游客絡繹不絕。農民小說家歡鏡聽在下鄉活動中汲取營養,創造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
2、“三下鄉”與駐村工作相結合
活動能夠在農民群眾中“生根、發芽、開花”,與駐村工作的結合成也分不開。它豐富了“三下鄉”的內涵,拓展了“三下鄉”的領域,充實了“三下鄉”的內容。
駐村工作隊員在幫助當地理清發展思路、引進幫扶項目的同時,廣泛組織開展了“三下鄉”活動。先鋒、柏林、杜市等鎮街每年選調精英到村上掛職、促進農村各種問題的解決。
篇5
近年來,學校領導班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就業為目標,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的功能,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辦學效益。
一、服務“三農”,致力做好雙帶工程送教下鄉 。為新農村建設培養致富帶頭人和改革發展帶頭人的雙帶工程的實施,受到了廣大農村青年的歡迎。在工作中,學校堅持把“雙帶工程”送教下鄉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把做好這項工作看做是檢驗學校領導班子科學發展觀實踐能力的重要標準。學校領導班子認真學習有關政策,深入到基層調查研究,在學員相對集中、產業結構優異明顯的薄莊、閆疃設教學點;選聘了一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充實專業課師資隊伍,能深入田間地頭、大棚生產一線手把手、面對面指導農民種養殖,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本領;建立了督查督導工作機制,學校不定期對教學點進行檢查,了解學員、教師、班主任的學習工作情況,并記錄在冊,將督導結果和考核相結合;在學校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及時為學員發放了誤工補貼。一系列的措施,確保了“雙帶工程”送教下鄉工作的健康發展,得到了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評價。
積極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功能,將培訓課堂搬到農村田間、工廠車間,先后開設了木材加工、毛線編織、特種焊接、家政服務等專業,培訓內容實用性強,形式靈活多樣,農村青年、企業員工經過培訓后掌握技能,培訓效果明顯,一年來共開辦各種技能性培訓10期,培訓學員1100名。主動為企業服務,提高員工素質,和神州巨電、宏福公司等縣內規模企業合作,免費為企業員工提供中職教育機會。
篇6
一、結合農村實際需要,創新教學方法
農村學員的特點是學歷層次低,參差不齊,年齡差別大,理論基礎差,坐不住,不喜歡聽理論課,只關心和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出勤不能保證,經常是有空就來,沒空就不來,這樣給我們會計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帶來了許多麻煩,根據農村學員這些特點,我們采取晚上夜校、個別輔導加個別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教師隨時在教室等待學員,來上課,提疑問,及時就學員的問題給答案,再把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在夜校集中普及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確實讓農民學員學到了知識,解決了問題。
二、跟蹤學生學習情況,隨時進行指導
現時代對財務工作要求電腦的應用率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在完成紙面會計實踐教學的同時,還要求學員學會電腦應用。電腦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獲取知識,進行有效溝通的工具,學會電腦應用不僅使農民學員掌握一項技能,更有利于學員自我提高。學員中有許多中老年人,他們對電腦知識掌握得甚少,不會利用電腦。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教會他們有效利用電腦,利用電腦提高技術,擴大銷售,完成會計審批、報表、報稅等。同時,我們建立了一個群,讓學員有問題隨時通過電腦進行聯系,這樣即使教學任務結束了,學員們有問題教師也能隨時指導,便于溝通。
三、總結
篇7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對“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人大附中高中數學班學員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 “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人大附中高中數學班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國培計劃(2013年)”貴州省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脫產置換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2013)” 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進村校項目活動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高中生物骨干教師研修項目培訓方案的設計與實踐 小學科學國培計劃(2015)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送教下鄉”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 “國培計劃”轉崗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培訓策略研究 “國培計劃”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班級的服務與管理研究 “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培訓項目可持續發展研究 “國培計劃”農村體育骨干教師培訓解讀與策略 “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課程建構 “國培計劃”初中美術骨干教師培訓問題及策略分析 "國培計劃"農村英語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探索 體育游戲在留守兒童中的延伸"國培計劃"2013 “國培計劃”輔導教師培訓總結 “國培計劃(2011)”緊缺薄弱學科培訓項目綜述 “國培計劃”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結合兵團實際 創新國培計劃培訓模式 “國培計劃(2011)”緊缺薄弱學科培訓模式探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對中學數學教師專業知識需求的分析.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12):62-64
(責任編校:齊媛)
篇8
本學期,我縣仍圍繞“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開展新一輪的教師培訓工作。突出對農村教師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加大了對校本培訓管理和培訓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現將本學期培訓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農村教師培訓
本學期,我們圍繞“新農村,新師資”這一主題,側重對農村教師進行了培訓。
1、送教上門
本學期,我們對農村初中、小學各組織了一次送教下鄉活動,培訓人數大約60人。送教學科中小學均為數學、語文、英語,采取的送教方式是先由名師上引領課,再進行教學反思,然后教者、教研員、聽課教師互動交流,最后教研員再進行有針對性地講座,送教學校的教師們一直感到這樣的培訓更注重實效性,特受歡迎。
2、落實了對口幫教計劃
這半年,賓縣第四中學、賓縣二小學、勝利中心小學三所中小學對永和中學、糖坊一中、松江銅業學校、平坊中心小學實行了對口幫教,四所援助學校已培訓中小學教師51人,初中三個學科,小學四個學科,受援學校教師通過聽課,聽名師做教育教學經驗介紹,參與研討互動等方式切實提高了幫教學校教師的實際本領。
3、農村教師免費培訓跟蹤問效
我縣有118名中小學農村骨干教師到阿城參加了十七個學科的新課程培訓,今年,我們已將此項工作納入了檢查評估內容,不僅對各校參訓教師跟蹤問效的內容進行了逐項檢查,而且和學校領導及教師進行了座談,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培訓面再大一些就好了,這是農村教師接受高層次培訓的最有效途徑。
二、開展師德教育系列活動
十月份,我們對全縣35所初中、二十四所小學的900名學生進行了師德問卷調查。從調查情況看,我縣絕大多數教師均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率能達到98%以上。同時,我們也檢查了各基層學校的師德培訓情況,各校都能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不同形式的師德系列教育活動。如:師德經驗交流會、愛的奉獻主題論壇、我的教育故事等。
三、骨干教師培訓
十二月份,完成了2006年即將認定的縣級80名骨干教師培訓。本次培訓采取專題講座、觀看光碟、學科示范教學、互動交流研討等形式,完成50學時的培訓任務。
四、新教師培訓
繼上學期對新教師集中培訓后,本學期,又完成了30學時的學科培訓和60學時的分散培訓。十月份,我們檢查了各校對新教師跟蹤培訓情況,各校領導一致認為,新教師通過培訓后,教育教學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教師崗位培訓
開學初,初中數學、語文、外語、歷史、物理、化學共6個學科300余人,小學數學、語文、外語、自然、思品、音樂、美術共7個學科500余人,進行了20學時的新教材教法培訓。培訓中對新教材的特點、使用原則、應采用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還觀摩了新教材的教學光盤,進行了深層次的研討交流,使廣大教師對新教材有了深刻的感悟,從操作層面上整體把握了新教材的體系和教學要求。
六、新課程校本培訓檢查評估
十月份,我們對全縣35所初中和24所小學進行了新課程校本培訓情況檢查。絕大多數學校培訓管理機制健全,培訓過程扎實、真實。多數學校能結合本校教師的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活動。如:青陽中學的分層教學,異步達標培訓活動,賓安二中的情感激勵教育活動,勝利二中的骨干教師多媒體展示活動,糖坊二中的教師學科外延,拓展學科培訓等,都能以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提高廣大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為目標,努力探索校本培訓模式,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培訓效果。
七、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
十月下旬,根據市教研院的統一安排,我縣舉辦了第二期“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班,全縣有25名教師參加了培訓,在短短的六天培訓中,許多教師都拿出了相當優秀的作品,并能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應用。
八、完成了2006年全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上學時學分注冊工作
九、完成了2006年市級骨干教師通識培訓的輔導工作
十、完成了全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證書換證工作
雖然我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有些領導對培訓工作還不夠重視,重教研輕培訓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使培訓工作只停留在業務學習和基本的教研活動,特別是初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二是遠程培訓還有一定的難度,使網絡資源的運用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效果。三是對農村教師培訓還需要加大力度,尤其要在實效性培訓上下功夫。
下步工作打算
1、召開農村學校校本培訓工作現場會
2、開展“愛的教育”師德報告演講活動
3、縣級骨干教師培訓
4、送教下鄉
篇9
結隊幫扶:開創教師培訓新路子
“培訓學習讓我有了更多思考,可以說這是我從教生涯中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參加完在武南鐵二小結隊幫扶培訓活動,徐睿成老師滿懷喜悅地說道。他認為,近年來,雖然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師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信息主要還依靠學校訂閱的幾本教育教學雜志和圖書室中陳舊的理論書籍,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狹窄。
為保障和支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建設,全面提升核心區教師綜合素質,涼州區教育局出臺了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教師對流辦法,拉開了對流、結隊幫扶和影子培訓的大幕。
按照要求,涼州區各結隊幫扶學校結合學校和學區實際情況,成立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并制訂 “學習西湖經驗,提升教育質量”及開展城鄉結對幫扶活動工作實施方案。
記者在南關小學學習西湖教育經驗結隊幫扶人員安排表上看到,當時有一位農村小學校長和兩位教導主任掛職學習,有三位教師接受影子培訓。劉國智是松樹鄉蓮花山小學校長,他說:“南關小學給我最大的印象是學校不管做什么事都有條不紊,領導班子親和力強,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不像我們鄉下學校,隨意性大。”
記者了解到,涼州區南關小學負責和平、松樹、永豐三個學區教師的結隊幫扶和影子培訓任務,幫扶活動于2012年10月全面啟動。結隊幫扶、影子培訓內容涉及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教學管理、教師評價機制、學生評價、課堂教學評價、高效課堂教學、校本教研、班級管理、養成教育等方方面面。活動形式以管理人員掛職培訓、教師結對幫扶和送教下鄉為主。
“活動開展后,和平、松樹、永豐三個學區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有計劃地到我校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掛職學習,積極參與我校的領導和管理工作,他們能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借鑒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對實際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涼州區南關小學桑堅德校長說。
被幫扶的涼州區和平、松樹、永豐三個學區,每周各選派1名教師到南關小學學習鍛煉,進行“影子培訓”,實地學習并感受南關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常規科研、班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并在教育理論、課堂教學、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強指導培訓,促使選派教師專業快速成長。
涼州區南關小學根據和平、松樹、永豐三個學區的需求,每月安排各學科優秀教師,到其中一個學區開展一次課堂教學示范交流和評課活動,帶動被幫扶學區教師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負責結隊幫扶工作的張福永副校長說:“10月,我校兩名骨干教師吳曉玲和蘆小亮在和平鎮大眾小學進行了送教下鄉活動,兩人就二年級語文和五年級數學進行了示范課教學,然后說課,這一活動給和平鎮中小學教師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反響很好。”
和平鎮新五小學曹菊玲老師即將結束在南關小學的影子培訓,她對記者說:“影子培訓和送教下鄉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讓我們感受了城區學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可以帶動我們更好地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關鍵在教師,涼州區利用城區學校優質教育資源,選派30名在教科研等方面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學質量標兵到農村學校支教,切實提高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幫助農村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涼州區還從城區中小學選派50名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每年兩次到核心區農村中小學開展“送教下鄉”活動,通過專題報告、示范教學、說課評課、交流互動等形式開展活動,幫助核心區農村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與此同時,涼州區城區學校定期開展“教學開放日”活動,圍繞學校常規管理、常規教學、常規教研、班隊管理、學校特色、陽光體育等活動,開展常態化的全面開放活動,讓前來學習的農村學校教師自由地學習和感受城區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真切感受先進教育理念給課堂帶來的變化。
這樣的活動,讓受訓教師受益匪淺。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文化的學校管理、有聲有色的教研活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無不深深地觸動參訓教師的心靈,其影響遠遠勝過形式簡單的其他培訓。
影子培訓:聚焦教師專業成長
涼州區教育局把核心區教師對流、結對幫扶和推廣西湖教育經驗的影子培訓緊密結合,當作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探索,不斷完善,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由于教育行業的特殊性,教師職業是一個‘形成中的專業’。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斗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涼州區和平街小學王澤才校長說。
涼州區和平街小學安排的指導教師和結對幫扶的老師共同學習、經驗共享、優勢互補。在和平街小學,記者看到最多的情形是,師徒相互聽課,相互交流,商討如何進行備課、上課以及批改作業。
和平街小學要求教師在寫教案之前,必須先熟悉教材內容,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確定教法,幫扶教師和受訓教師一起閱讀有關參考資料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和學生作業設計,在此基礎上再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編寫教案。幫扶過程中,師徒同上一節課,課后,他們坐到一起認真總結教學得失,為下一節有效課堂做鋪墊、打基礎。對于作業設計和批閱,和平街小學做到凡是布置學生做的作業教師必須先做,有布置必須有檢查和批改,有錯誤的訂正后教師再補批。
除了在教學常規上的相互交流外,在教學管理上也能相互配合、互相學習。課前的實驗準備、問題的探究、學生習題的精選、相關資料的收集等,都能密切配合,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齊心協力,為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共同努力。
和平街小學充分利用良好的育人環境,帶領受訓教師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周文平副校長說:“如升旗儀式,三操活動,中心教研組的聽課、評課活動等,參訓教師全程參與,親身感受我校的教學經驗,以及‘西湖教育’在我校所迸發出的活力。”
結隊幫扶活動在促進農村教師專業成長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城區教師的專業發展。涼州區和平街小學韓春花教師是甘肅省骨干教師,談到幫扶活動時說:“我雖然是輔導老師,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促進了我的學習和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的幸福更多地來自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和幸福感,這樣的感受需要對比,更需要強化。結隊幫扶、影子培訓無疑為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獲得提供了最好平臺。
融合發展:見證教育幸福
涼州區武南鐵二小承擔了清源、東河、韓佐和吳家井四個學區的結對培訓任務,武南鐵二小根據學校實際安排這四個學區的領導和教師就校園文化建設、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少先隊活動等方面進行觀摩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學校濃厚的辦學氛圍和高效的管理方式。
“面對兄弟學校間的觀摩、交流與學習,如何將西湖小學教育集團的先進辦學經驗展示給各位掛職領導和老師,從而有效提升結對幫扶學校的教育質量,豐富辦學內涵,是擺在我校面前的首要問題。”武南鐵二小唐興愛校長說。
為了使培訓活動扎實有效,武南鐵二小明確職責,成立了幫扶聯絡組,聯絡組由各學區站長組成,專門負責安排人員培訓工作。根據被幫扶學區選派教學人員的具體工作,安排教導處、總務處、大隊部具體落實,并負責掛職學習人員的安排和接待,結合工作實際,與掛職人員就學校常規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文化建設、后勤服務、德育工作、團隊活動等進行相互交流與學習。
武南鐵二小有針對性地確定了六個班風正、學風濃、養成教育扎實的班級為幫扶結隊班級,根據被幫扶學區選派的掛職班主任的具體情況,承擔結對幫扶的班主任通過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的早讀、課間操、紀律、衛生、路隊、班干部培養、學生成長記錄、班會課、陽光體育活動等各方面的工作,與掛職班主任交流學習,展示學校班級管理的經驗與方法,學習他人好的做法。
學校確定了各學科、各年級教學經驗豐富的校區級以上骨干教師承擔教學。要求承擔任務的老師和相關交流老師從常態下的教學入手,從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實踐活動等一系列環節和交流教師一起相互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優化教育教學方式,加深對新課標和教材的認識與理解,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幫扶活動中,武南鐵二小舉辦了“學習新課標,構建有效課堂”優質課展示活動,通過授課教師的精心準備和認真組織,將一節節精彩紛呈的課堂展現在前來學習的教師面前。
武南鐵二小的國旗升降儀式、國旗下講話、隊會活動、笑臉征集、德育激勵卡、特長激勵卡等活動,給受訓教師留下以深刻的影響。韓佐學區袁國芳老師說:“來到鐵二小,我深深地被一群群聰明活潑、文明禮貌的孩子感動了,我真的很想說:‘當一位老師真好,真好!’通過幾天的培訓,我學到了許多,這比我在學校還有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更加鮮活、生動。”
篇10
述職報告是干部工作業績考核、評價、晉升的重要依據,述職者一定要實事求是、真實客觀地陳述,力求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述職者在所在崗位職責的情況。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教研員個人工作述職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研員個人述職報告1課程改革有序地向縱深推進,我的教研工作以課改為中心,以新課程理念來總結、推廣課程實施過大力培養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實現我區小學美術、音樂、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各學科工作的新突破。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強化研究與反思意識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課堂教學實踐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師們開始覺得僅在操作層面打轉還不解渴、不透徹、不深刻,他們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探尋。身為教研員,我充分發揮教研工作的“指導、引領、服務”的基本職能,不斷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積極性,為基層學校課改實驗和推進素質教育提供有效指導和優質服務,努力實現教研活動主題化,調研工作制度化,教師培訓多樣化,教育科研實效化,全面促進我區小學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指導教師做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教研工作中我抓好教師的教學反思,要求教師重點做好教學后反思,寫進自己的教案中,并將其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
二、深化備課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師要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研究者,必須從上“好課”開始。深入課堂教學,進行教學實踐指導,結合送教下鄉、集中培訓等活動,積極開展各級各類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以課堂教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研究研討和訓練重點為:①使教師具有依據新課改理論設計和組織教學的能力,②使教師具有初步的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③使教師具有學科整合的能力。④使教師具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的能力。
三、加強師資培訓,發揮骨干教師作用
以教師專業化為導向,以實施新課程為核心內容,圍繞專業知識更新,專業能力訓練提高和基礎教育新教材等方面進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推廣教師在新課程實施進程中的好做法,解決在此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切實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骨干教師作用,加大培訓力度,完善骨干教師培訓、使用、管理機制。對骨干教師要給他們壓擔子、給任務、落實責任,對他們要高標準嚴要求,讓他們成為新課改的先頭部隊。開展“傳幫帶”共同提高。在新教師和骨干教師中樹立一批品牌教師,為他們提供外出學習機會,做課機會,理論輔導講座機會,參賽機會,提高其教育教學技能及知名度,創我區品牌教師。
四、努力探索培訓模式,完善培訓機制
充分利用網絡,發揮網絡研修的作用,嘗試建立教師博客群,組織網絡教育論壇,引領教師在網絡研修中不斷提高。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培訓模式,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教研員個人述職報告2分管學校教研工作的幾年來,我深知肩頭責任重大,而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個人的思維是有局限性的,我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只有依靠大家艱辛的努力才能換來豐碩的成果。今天借此機會,剖析自己工作的得失,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與大家一起同舟共濟、攜手并進。
一、虛心學習,完善自我
教書人也應是讀書人。隨著課改的推進,學校教研工作的不斷深入,讓我越發感受到如果教研員的專業知識、管理理論不廣博,那么工作就會膚淺,治表不治本,因此多渠道地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在實踐中反思應該是每日的必修課。
第一點夯實業務功底。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但出發點是做對學生發展有利有益的事。分管教研工作,我認為幫助教師上好課、對學生負責是底線,要求教師領會課標、精通教材、上好每節課,我首先要認真學習。為此我有時間就認真學習各科課標,閱讀教材,分析教參,利用一切時間與教師一起研究學習。外面的課堂教學很精彩,外面的名師各有風格。只要有機會,我就會與老師一起去聽名師講課,邊聽邊對照自己做法的優缺點。每次外出學習,隨帶U盤,及時拷貝重要材料過后細細研究,做到每個學期聽課量都不少于60節,在學習過程中讓我明白了井底之蛙的新含義。
第二點積淀管理理論。我經常勉勵自己:登高望遠,先學先行,學無止境。對教育局舉辦的校長干部培訓班每期我都認真參加學習。與此同時全面、系統地學習了學校管理理論。經常閱讀《遼寧教育》、《小學數學教育》、《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細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等,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三點向身邊的榜樣學。教師是良心工作,待遇、地位都不高,付出的心血是超量的,但老師們敬業愛生、求真務實的奉獻精神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覺得老教師們的班級管理與協調能力、青年教師的熱情與虛心好學、黨員的高風亮節都值得我去學習借鑒,從合作伙伴中我感受到互助、高效,鞭策我在這樣的群體中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二、勤勉工作,發展學校
學校要發展就要競爭,競爭要靠實力,實力是干出來的。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工作中面廣量大事雜,我與大家一起沖鋒陷陣,背負重任努力前行,用微薄之力推動學校發展。
1、以課堂為重點,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日常教學中我比較關注“隨堂課”、“跟蹤課”、“亮相課”、“研討課”、“評優課”五種類型課的探討。平時我主動與教師進修學校聯系,邀請市教研員來校指導工作,加強隨堂課診斷,開展集體教研活動。作為分管教學領導,走入課堂,深入教師是我規定自己必須做到的,我能夠主動關心老師的教學,協調困難,參與試教、點評。由于抓住了課堂教學這一中心工作,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我鄉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升。
2、以校本培訓為著力點,以校本教研為主陣地,推動師資建設。
新一輪“十一五”師訓工作全面啟動,期間多次參加教師進修學校的培訓工作。與師訓部商討培訓要點,制定了全員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培訓,確保全校教師完成培訓任務。從整體設計培訓方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網絡化教研是我鄉教研工作的一大特色,平時加強學科專題和教研組長的培訓工作,定期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從思想上鼓勵,方法上傳授,努力形成一支想干、能干、會干的教研骨干隊伍。定期召開學科教研活動、年級組教研活動及校級、鄉級教研活動,努力使學校教研工作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
3、以質量績效為落腳點,確保學校辦學生命線。
教研室每學期都對部分年級、部分學科進行質量監測,面對我鄉的地理位置較偏遠,教師整體年齡結構偏大,教師整體專業素質不高這一現狀,我們立足本地,從源頭抓起,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分別召開畢業班、部分年級、部分學科教師專題研討會,與大家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平時加強教學的流程管理、質量調研力度,每考一次都增加了許多工作量。組織召開家長座談會,贏得家長對教學的配合,形成合力。多年來我鄉畢業生綜合成績均在全市農村小學前列。
三、以德立身,為人師表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待學生是否關心?對待學校是否公心?對待工作是否盡心?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桿稱,雙方都會給予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幾年來,無論作為教師、黨員還是管理者,我都力求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同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淡泊名利,心地無私天地寬。
1、嚴于律己,為人正直。
平時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約束言行,凡事能自己做的就多做些,要說的就當面說清楚,該布置的任務就要傳達到位。當然有布置就有檢查有反饋,發現優點指出不足,不是一味說好話,對老師能公正、公平地評價,言行舉止不違背做人原則。
2、豁達大度,用坦然的心態處理事務。
自己分管的教學工作每天都牽涉到與教師、領導的交往,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壞現象,最容易吃力不討好,甚至有怨言、有過激行為。這些經歷讓我學著去克制,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能用平常心、寬容心去分析問題,努力建立和諧的工作關系,做到對事不對人。有人說忍讓很吃虧,我認為人都有性格脾氣,但單位與家庭是有別的,不要一時之快挫傷別人,這是對人的信任與尊重。
不足:
1、缺少對自身專業發展的思考,要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2、思考管理的角度缺少深層次,要著眼于全局。
3、工作中要有創新的魄力與勇氣。
最后我以“六個要”來勉勵自己:做人要講德,做事要講責,學校要發展,師生要關心,學習要堅持,心胸要寬廣。
教研員個人述職報告3回顧這一年來緊張忙碌的教研工作,帶來了很多值得歸納總結的成績。我作為一名語文教研員來說,全面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教研方向,深入基層,服務基層是我工作的指導思想。所以說:在新課程背景下,教研員的引領作用需要重新定位。即要擔負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擔,那必須有:“勤的品質、勤的習慣、勤的作風”,這就需要我們“勤學習、勤研究、練內工、強素質”。使自己的專業得以發展。我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本職的教研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升素質
我的工作作風是:積極主動,雷厲風行,扎實高效,開拓創新。為了積極的推進教改實施的精神。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積極進行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讀和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把教改的精神和內容,融為自己的思想。在課改培訓的前期,我總是先從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總體目標的制定具體內容的闡述教學建議的提出評價體系的建立等方面入手,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資料。
教研員所帶的教師隊伍是一支情感、態度、價值觀各異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個體差異較大的復雜群體。作為教研員,我首先走進教師、體察教師、了解教師、做到心中有數。遵循課改培訓的精神實質,做到:“先培訓、先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教師,促成不同類型教師獲得不同的發展目標。
二、認真組織,強化研究
走進一線教師聽課:本學期共聽課80多節,涉及學校達15所,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思想,為教師服務,為教學一線服務的思想,將教研工作的重點下移到學校,推進到課堂,采用評課、座談、個別交流、領導反饋等形式,為學校服務,為教師服務。
1、聽的是新分配教師的試講課,嚴格規范,實事求是,嚴把教師講課關口,隨堂聽課,第一輪聽課時,做出診斷,肯定長處找出不足,再有針對性的輔導,如團結小學的曹茂成老師專業功底扎實,但講課形式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駕馭能力欠缺,對此,有針對性地幫助新教師重新設計教學環節,從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變化來指導年輕教師,啟發年輕教師,這樣的教師共確定了4位,共聽課8節。
2、到各校隨堂聽課以及督導檢查各校輪作課開展活動。
為了提升學科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水準,要求各校教研組發揮集體優勢,集體備課,尋找語文課教學的新路子、新方法,這樣的隨堂聽課本學期共聽了60多節,涉及學校達15所。采用評課、座談、個別交流、領導反饋等形式。
3、組織開展了“推進新課程有效教學引領課”活動,在十一月中旬,有四名青年教師做引領課,為教師搭設了相互交流、借鑒、學習的平臺,聽課者受益匪淺,評課活動更是錦上添花,每一節引領課都進行了評課,教師們也將此做為經驗的一次升華,紛紛踴躍發言,使評課真正成為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4、組織了全鎮小學教師教學常規學習討論活動,開展了新課程培訓工作。
5、實施“強校名師帶動戰略”薄弱校到強校有針對性學習聽課活動。
6、為了豐富學校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興趣,舉行了會發鎮小學四至六年級作文競賽活動。
7進一步組織各校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
三、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為了擴大和優化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教研員、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進一步推進農村教育,教研員與部分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此次送教下鄉活動采用了座談、研討會、上示范課、聽課、評課、講座等形式,活動中,送課者的精彩示范,聽課教師的積極探討,送課者針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具體指導與熱情解答,使聽課教師收益匪淺。
與此同時還送去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信息,促進了城鄉交流,深受農村教師的歡迎,聽課教師都說:“送教下鄉,實效性強,希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也認為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不少借班上課的經驗,有益于自身專業的成長。教研員更是感覺“研不教則空”,送教下鄉活動為教研工作的開展提供寶貴的資料。此次送教下鄉活動,在學期初就做了安排,準備充分,發揮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應。
四、依托課題,促進發展
繼續深入研究“十一五”規劃縣級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課題實驗研究工作有條不紊,規范有序。明確了課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課題研究的原則、范式與方法及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預期成果。明確下一步課題實驗任務,深深地感到課題實驗任重而道遠,它是永無止境的,我將在領導的關懷、指導下一如既往地開展課題實驗工作。
回顧這一學期工作,還有許多教研工作開展不盡人意,值得改進的地方很多,因而深感工作之艱巨,學科教研之重要,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引領者之一,我將不斷加強學習,主動鉆研,為學校更多地進行具體指導、創造條件、提供資訊,限度地引領基層學校在不同的起點上獲得自主、和諧、持續的發展。
教研員個人述職報告4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叫劉愛榮,現任中學音樂教研員工作。不知不覺中,忙碌而充實的一年的教研工作又結束了。過去的一年里在局領導的正確指引下,各位同仁的幫助下,我能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用科學發展的理念,積極工作,履行職責,把握重點,顧全大局,樹立“教研育人、有效教研、有效服務”的責任理念,為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提高基層校音樂教學管理水平,做出了積極的真誠的努力。此時我最想說的還是真心誠意地感謝上級領導對我的信任及各位同仁對我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也感謝領導班子成員的協作與指導,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這個集體的溫暖。分管中學音樂教研工作的幾年來,我深知肩頭責任重大,而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個人的思維也是有局限性的,今天借此機會,剖析自己工作的得失,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與大家一起同舟共濟、攜手并進。
一、明確職責,深入一線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隨著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革,我深刻認識到作為教研員的職責,并以此指導著我的教研行動:
1.教研員是國家課程和教學大綱的詮釋者,是課程和教學理論的研究者,研究離不開教師,離不開學生,離不開課堂。
因此,我工作期間經常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近教師,走近學生,研究教材教法、課程改革、教師成長等等。多次深入基層聽課評課,同一線教師交往座談,收集教育信息,善于捕捉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而且做到了多記,多總結,以寫促學,以寫促思,以寫促研。
2.教研員是新課程的“研究者”,是貫徹新課程的“促進者”,更應該是新課程的“實踐者”和“帶頭人”,在這方面我與一線教師形成一種平等共建的關系,共同切磋,共同進步,互動發展。
與教師們一道認真的學習,努力的鉆研音樂教學的新理念、新理論,研究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以“研究”的成果提高“指導”的水平,以“促改”的策略提高“管理”的成效,使教研工作“研之有效、行之高效”。課堂實踐是我們獲取課改經驗的堅實土壤,所以教研室安排我們到學校蹲點,定期上課,不僅避免造成指導和實踐之間的脫節,而且能獲取課改的親自體驗與一線教師形成平等共建的關系,共同進步。
二、主抓課堂,多元互動
新課程呼喚新的教研模式,作為音樂教研員的我多年來采用開放的思想、開放的氛圍、開放的方法來開展教研常規工作。
1、以課堂為重點,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日常教學中我比較關注“隨堂課”、“觀摩課”、“亮相課”、“研討課”、“評優課”五種類型課的探討。平時我主動與學校聯系,主動要求聽課指導工作,從調研入手,深入學校,有針對性的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通過隨堂聽課,與教師一起研究、討論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加強隨堂課診斷,開展集體教研活動,走入課堂,深入教師,我能夠主動關心老師的教學,協調困難,參與試教、點評,定期和不定期地檢查指導校本教研的開展,發現亮點及時推廣,如存在共性問題集體研討解決,如通過聽課,發現教師們的教學理念變了,不再牽著學生走了,而是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教師把微笑還給了孩子們,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孩子們,把說話的權利也還給了孩子們,并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允許學生說錯。重要的是我們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們學會欣賞,學會感受,學會聆聽,學會表現,我們不是在培養音樂家,而是在培養人。
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唱歌課不唱譜了,教學形式單一,教案與課不統一等一些通病,發現問題后,及時與教師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由于抓住了課堂教學這一中心工作,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2、以教研活動為著力點,以網絡教研為突破口,推動師資建設。
網絡化教研是我教研室工作的一大特色,平時加強學科專題和教研討論等工作,我作為中學音樂教研員也定期召開網絡教研活動,從思想上鼓勵,方法上傳授,努力形成一支想干、能干、會干的教研骨干隊伍,并定期召開校級、鄉級教研活動,努力使教研工作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由于我縣中學音樂教師短缺,有不少的教師,綜合素質相對較低,針對這一現狀,我始終把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多次組織全縣中學音樂教師集中培訓,學習新課標以及高效課堂理念等等,從而促進了教師們的專業化發展。
三、學習研究,提升水平
對于教研員,教育理論是非常上位的,是影響我們一系列教育行為的重大問題。如果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死抱著傳統的教育理論不放,以一種被動應付的心態對待課改,即使是一流的課程標準、一流的教材,實施起來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還會南轅北轍。因此,我認為轉變觀念的根本途徑就是學習。首先,我逐步熟悉通識性培訓內容,逐步加深對課改的背景、指導思想、目標、內容和實施方法等的認識和理解。其次,抓緊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研究。我覺得教研員要在教師教學行為和專家理論之間架起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幫助教師盡快地、較好地把新的音樂教育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育行為,構建起新的課程觀。
四、開展文藝活動,搭建藝術平臺
1、積極組織單位同事參加慶國慶、慶元旦、慶教師節等文藝匯演,排練并成功演出了聯唱、合唱、快板、舞蹈、樂器等節目,受到局領導的好評。
2、配合普教股工作,利用將近一個月時間對各校的音樂教學做了完整的考評工作,工作中我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做到了公平公正,使得工作順利完成。
3、配合局辦公室工作,積極組織各校推薦節目參加“消夏晚會”匯演,得到當地群眾的肯定,受到好的社會影響。
五、在教研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與前景設想:
1、教師鉆研教材不夠深,授課中重點不突出,隨意性較強,比如教師們往往降低教材的難度,注重歌唱教學,而避免了合唱教學等,還有教學方法的創新程度不夠,總是不能拋開傳統的教學方法,雖有創新,但力度不夠,對這一問題,以后繼續加大聽課的力度,仍然以結合新課標進行創新教學方法為目的,做好高效課堂的開展與落實。
2、教師的思路還不夠寬闊,外出學習的少,而又不善于總結、融會、貫通教學方法。
對這一點,以后加大集體說課、總結的力度。對每位教師的公開課,都要做出恰當的評議,避免總會“頌經”的常規,讓老師們集思廣益,使一些有價值、有創意的做法及時得到交流和傳播,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效果。還要盡量給老師們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學習最新教法和先進經驗。
3、教師的音樂教學的基本功有待提高,以后將組織音樂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大練專業基本功,認真練習聲樂、鍵盤、自彈自唱的能力,使他們的自身音樂素質快速提高。
4、偏遠學校教學設備的陳舊,限制了教師的發展,限制了音樂教學和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
對這一問題我將于各校長溝通,配置音樂教學設備,努力完善音樂教學資源庫,改善音樂教學條件。我將繼續為各校豐富課外活動做出努力,使得各校在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各項素質。
在發現以上問題的同時我也不斷反思。反思,是教研員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能使教研活動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梳理教研工作的思路,不斷反思能發現教研工作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改進完善教研工作。自己雖然多年來飽滿熱情和積極狀態去工作,但由于知識和技能水平上還欠成熟,有些工作還是不夠順利,不夠完善,缺乏創新性工作,在教師的指導方面,缺少靈活自如,以后我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克服不足,吸取和發揚優點,爭取更大成績。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根據縣局領導的工作計劃要點,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以課堂教學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全縣音樂教師群體專業化水平為目標,繼續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創新教學、創新學習、創新管理,將繼續從創新思路、注重實效、科學管理入手,大力加強具有本學科特色的管理建設,努力加強中學音樂教學教研工作的計劃性、真實性、特色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建設,全面提高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為我縣的藝術教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
我的述職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研員個人述職報告5一年來,在鎮教委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中心小學校長室的工作指導下,本著“強化職能、嚴謹治學、科研引領、開拓進取”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提高我鎮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完善教學視導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各項工作井然有序,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表現在:
一、強化學習,更新理念
“規范內化為習慣,習慣升華為素質”,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我逐步把所從事的工作由職業慢慢變成事業來做。快樂著學習、快樂著工作,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責任意識,更新了教育理念。為人師表,身正示范。為順利完成各項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并做好了思想與行為上的準備。
二、立足實際,扎實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堅持“更新教育觀念是前提,改革考試制度是關鍵,建立新的評價標準是導向,優化教材和教育教學過程是核心,提高教師素質是根本”的原則,以課改教師培訓為總抓手,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的路子。帶領各學科教研員通過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教研組,為學校和教師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支持和理論支持。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在繼續搞好典型帶動、分片
推進的基礎上,重點嘗試了開展校本教研方面的工作,積極引導基層學校、教師立足校本,深入推進課改。倡導成立了各學科中心教研組,并要求各校也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為進一步搞好各校的課改工作,著力抓好課改后的評價改革,探索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等新的多元評價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嚴守紀律,內化提高
在平時的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能用“恕己之心恕人,律人之心律己”,雖做不到“每日三省吾身”,但遇事也常思己過,努力學習,安心工作,在學習與不斷實踐感悟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與文化修養,讓教育事業的乳養滋潤自己從教的心,幸福并快樂的工作著、感動著。
四、強化科研,提升質量
在不斷完善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深化對課堂教學優化的研究,真正做到“研究一點,實踐一點,總結一點,提高一點”,讓課堂在與科研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得以優化。活動的開展結合了本鎮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扎實高效,獲得了市教研室的高度評價;本學期舉行的教研員研討課為新課程的深入、扎實開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推薦參加市優質課評選的教師在活動中分獲
一、二等獎,中心小學的楊靜老師、陡鋪學區的王銀河經過理論考試與課堂教學綜合評價,分別被評為棗莊市課改標兵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