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經營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6 08:34: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連鎖經營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幾年,零售連鎖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連鎖企業的規模和銷量也在迅速擴大,連鎖業態非常廣泛,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商貿和服務業。連鎖經營成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然而,連鎖經營管理課程在我國高職院校開設的時間并不長,特別是一些院校剛剛設立連鎖經營專業,對于實操性要求較高的這門課程,多數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還是以理論體系為主,無法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如何培養具有實操性的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課程改革。
一、開發針對性強的教材
市面上許多連鎖經營管理課程的教材多是理論多、案例少,配套的案例和習題集幾乎沒有,給教師授課帶來了一定困難。例如,專業基礎課的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本,以理論知識為主,要么是中職教材的延伸版本,片面強調技能培訓。此外,與專業教材配套的實訓指導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院校應根據高職教育目標,準確定位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向,向上銜接本科教育,向下銜接中職教育,由行業組織、學科專家和主講教師自行編寫和制作相關教材,并編寫案例集、案例解答、習題集、試題庫和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與連鎖企業合作,根據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共同開發編寫實訓指導教材。
二、選用典型案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往很多課程中都用到了案例教學的方法,但是很多案例教學對學生來說都是聽著起勁,聽完后并沒有領悟到精髓所在沒有自己的主動性,因此效果并不是很好。對于我們這門實踐性很強的連鎖經營管理來說選擇合適的案例尤為重要,選擇的案例必須具備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同時利用案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達到案例所發揮的作用就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密切關注目前連鎖行業的發展趨勢,加大對連鎖各行業的了解,不斷收集連鎖行業的發展新動向找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進行總結歸納,把案例中現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融合,這樣才能使案例緊跟時代脈搏。有了合適的案例后就需要利用案例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案例需要解決的問題劃分到各個小組中,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解決這個案例的問題中來,把那些積極善于思考和發言的同學和不愛發言的同學相互組合在一起,讓那些善于思考和發言的同學帶動不愛發言的同學共同思考問題,教師在調動了積極性的同時要適時的進行總結,這樣學生會感覺到張弛有度,能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也不感覺到乏味。
三、加強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
篇2
新經濟呼喚新的商業模式,連鎖經營是其中的主流發展模式,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培養系統掌握連鎖經營基本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國際型、實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門人才,連鎖經營管理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它順應了現代經營模式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行業發展,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新課題,本文就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物流配送》課程設計進行探析。
關鍵詞:
連鎖經營管理;物流配送;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經從過去的傳統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轉換,滿足社會需求,加強技能教育。連鎖經營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了實現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物流配送》課程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際操作很強的一門課程,對《物流配送》課程進行合理設計對于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課程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中的地位
連鎖經營是指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若干個企業,以一定的形式組成一個聯合體,在整體規劃下進行專業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礎上實施集中化管理,把獨立的經營活動組合成整體的規模經營,從而實現規模效益,連鎖經營作為總部管理哲學的具體化管理方式,連鎖總部必須應用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對員工進行培訓、工作安排、員工的職責、員工的服務標準、店面的陳列、廣告宣傳、市場營銷、顧客關系,顧客抱怨處理程序、存貨控制程序、會計程序、現金和信貸管理程序、安全生產、突發事件處理等所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對連鎖店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每一項工作予以規范化。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主要課程有連鎖企業商品采購管理、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商品學、物流配送等學科,其中物流配送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課程在教學設計上的存在著問題
1.教學內容沒有統一規范化的標準作為依據
首先《物流配送》曾經是物流管理專業的重點課程,物流管理專業在專科到博士生的升學體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辦學等級方案,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單一的專科辦學,無法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全面發展,只有極少數的本科院校設置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絕大多數的教師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課程教育上,在該課程的內容選取上太過度依賴于物流管理專業的《配送管理》課程,而物流管理專業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運輸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倉儲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點課程自動形成管理體系,而連鎖經營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門店營運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為核心與培養該專業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體系,但絕大多數連鎖經營專業的老師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課程教學來組織課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師將連鎖經營的《物流配送》與物流管理專業的《配送管理》的課程內容混為一談,內容幾乎是雷同的,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可以說是將兩個不同專業的課程劃等號。高職老師在組織教學時,傾向于寬泛的課程內容,內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產生了學到的知識沒有什么用處的想法。
2.教學層次順序不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過程
現在的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課本理論知識講解、實際操作、布置作業等這么個教學流程。這樣的教學層次順序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為高職教育與學術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個車輛運輸貨物的過程,學生沒有實際的觀看過物流配送的整個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難了解其中的細節,跟不上老師授課的思維,而老師只是對課本上的知識做一個系統的整理,不讓學生實訓觀察,即便學生非常努力,也無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內容。因此這種教學層次順序讓學生們失去學習興趣,在上課時選擇逃課、玩手機等厭學行為。
3.老師的教學方法達不到統一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學方法不符合課程教學的需要,就達不到想要的預期教學效果。現在的課堂教學還保留著一支粉筆、一個課本、一個老師和一群學生的理論教學授課方式,粗疏的教學狀態,還有很多學校老師盲目跟從這種授課方式,后來發現很多環節都不能協調,導致最終別的教學方式被擱淺,比如學生在實訓時,受到學校實訓條件與學校合作的企業的關系限制,只能接觸到初步的知識層次,領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針對《物流配送》這門課程,高職老師就沒有一個獨立的系統化教學方式。4.教學資源比較短缺《物流配送》是實際操作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學校想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賴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講解和課后的簡單操作訓練是很難達到物流人才培養的目標的。但是現在的物流配送專業課除了相關的精品課程符合教學資源的要求外,別的課程除了老師的講解,學生想要繼續擴展學習是難的,與課程相符合的教學資源比較少,所以要達到想要的課堂教學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變《物流配送》課程的教學思路
1.建立合理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物流配送》的課程標準
建立合理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物流配送》的課程標準,主要是將教學內容合理選擇和組織起來,讓物流配送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規范的教學體系,符合專業的標準與培養目標,怎樣防止同一節課老師們的上課內容不同,選擇的教學內容不同,讓課程符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滿足社會需要的崗位條件,讓學生畢業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促進其在職場上的發展。改進《物流配送》課程的教學思路,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和課程技能要點,再根據院校、企業的需要,把課程內容分為選修和必修兩部分,必修課是非常主要的,重點突出了企業的運行機制,所以,學生應該將與工作緊密聯合的技能要點學習的扎實穩固,抓住主次。老師在教學資源準備上,應該準備足夠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們得以學習。
2.教學層次順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師在教學層次順序的安排上,要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將課本的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符合實際,方便學生理解接受。老師需要先將教學內容和課堂時間做一個合理的安排,盡可能的將一堂課設為一個獨立完整的教學單元,讓課堂保持獨立連貫性,然后對教學層次順序做一個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課程的實際操作性很強,老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所學的學習目標,再將課程進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關的物流配送視頻,讓學生們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在與實訓課相配合,讓學生找到學習方式使學習漸入佳境,同時老師可根據視頻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提點或簡單的說明,在做最后的知識總結,老師還要結合教材與實際工作情況進行點評,告訴學生在工作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些學校的條件比較好的話,可以同企業合作拍攝教學視頻,以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做成合輯,完美的將工作過程還原,結合專業特色貼合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學生在上課時就像看電影一樣,在看視頻時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識要點,無需老師在進行講解。上理論課,老師需將課堂上的內容做好總結,再將下次要講的內容進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題給學生,學生也可根據老師的下次所授課程內容進行預習,上實訓課,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做好實訓課前的準備工作,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學習興趣,提高老師的課堂質量。
3.教學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課程的特征比較明顯,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習目標,復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進行實訓追蹤、總結評價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學系統,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教學項目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實施的具體方案是:明確教學任務、做好教學前的準備、進行教學實施的討論、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4.補充教學資源學生怎么才能通過課程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滿足行業需求,僅靠課本上的知識是無法達成的,因此,學校應該為學生設立以物流配送課程為主的教學資源,供學生學習,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專業知識得以提高,滿足行業需求。
四、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的特點之一,《物流配送》課程主要是為了體現教學的實踐性,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物流配送》課程需與物流管理管業的課程區分開,改進教學思路,合理安排教學層次,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更新,充實教學資源,這樣才能讓學生畢業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崗位,滿足行業需求。
作者:鄧攀 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麗娟.高職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中教學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學,2008.02.
篇3
一、教學內容:夯實基礎,重視實踐,突出實用
(一)夯實理論基礎
連鎖經營管理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其他課程密切相關:如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品牌管理、消費者行為學、戰略管理等。因此,在教授理論時,一方面需要掌握連鎖經營管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理論知識體系,同時還需要納入一些其他相關研究領域的理論,如連鎖經營管理的經濟學基礎包括規模經濟理論、區位選擇理論等,管理學基礎包括市場營銷理論、戰略管理理論等。因此,在理論教學時,需要盡量體現出基礎性與通用性,夯實連鎖經營管理的理論基礎。
(二)重視經營實踐
連鎖經營管理是一門要求理論與實踐結合性很強的課程。因此,需要特別注重實踐性,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每章授課前可以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引導案例的學習進入相關教學內容;針對連鎖企業日常經營中的典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認知,一方面可以聘請連鎖企業領導或員工進入課堂教學,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學生到連鎖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與實地調研等。
(三)突出實用內容
圍繞連鎖經營管理課程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與安排上著力突出與連鎖經營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市場定位、營銷策略、門店布局、店鋪設計、商品陳列、物流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基本環節或流程。針對具體實際操作問題進行深入闡述,并配合視頻演示、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并結合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相關要求,確定出課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突顯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實用性。
二、實現教學方技形式多元、靈活運用、注重實效
連鎖經營管理具有覆蓋范圍廣,涉及層面多,理論性與實踐性強等特點,決定了課程教學方技的選擇與使用,不能局限于一兩種教學方技,應力求形式多元,靈活運用,注重實效。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利用。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式,可以選用多種教學方技協調使用,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形式多元
根據國內外教學改革經驗,在連鎖經營管理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1)翻轉課堂。轉變以往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方式,重新配置課堂內外學習時間,將學習決定權由教師轉移給學生。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教師則采用講授法或協作法來滿足學生需要以及促成個體學習。
(2)換位思考。教師通過教學情境設計,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其中,并轉換研究問題的角度,從不同的角度深入觀察和思考,通過問題的不斷提出,激發學生思維活力,牢固掌握與靈活運用專業知識。
(3)案例教學。教學案例一般源于企業的經營實踐。對案例的分析也是對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學習和總結,大多可分為課堂教學案例和專題性案例等類型。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與學習,學生提出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學習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個人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相應鍛煉。
(4)角色扮演。依據某個教學情景隨機選擇數名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演示結束后由學生指出各個角色的演示所反映的問題,并提出如何預防或解決的方案或措施,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5)視頻演示。在進行專題討論或介紹連鎖企業經營實踐時,選擇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進行視頻演示,以加深學生對連鎖企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深入理解。
(6)模擬軟件。通過引入連鎖企業經營管理軟件,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連鎖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認知,如組織結構、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等。
(7)參觀實踐教學基地。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等社會資源,通過實習和其他社會實踐環節,積累實際的經營管理經驗。
(8)引入實踐導師。聘請連鎖企業領導或員工成為學生的實踐導師,對連鎖企業的實踐操作現身說法,增加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銜接。
(二)方技靈活運用
從上述論述中可以看出,每種方技都有著自身的優點,同時由于課程性質、進度安排,教材選擇等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各種方技的實際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認清各種方技的優點,結合重點與難點,以及具體教學情景,因勢利導,靈活運用。如翻轉課堂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為真實的學習,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等,既可以對課程整體教學,也可以對某些具體章節采用;換位思考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方式,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客觀分析問題。教師通過問題的不斷提出和深入,激發學生的思想活力,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新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在服務失敗與補救、商品陳列與布局等方面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應用于門店的營銷策略和店鋪管理的教學中,讓學生以經營者、招聘者、應聘者等身份現場演示;視頻演示可以選擇國內外知名企業整體運作流程,也可以通過剪輯合成知識點碎片,使學生對一些抽象概念、管理流程、問題處理等進行認知;經營模擬軟件需與教學情景進行契合。當前可以選用“商道”、“流通大師”等軟件,可以針對某個教學知識點,也可以針對整個企業運作流程進行模擬;實踐教學基地可以使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專家訪談等對連鎖企業實踐操作獲得直觀認知,如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陳列等。
(三)注重綜合實效
在上述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各種教學方式、方法或手段的綜合實效。提高綜合實效需要考慮如下方面:一方面是連鎖經營領域和范圍的轉變。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思想的推行,使得連鎖經營的涵蓋范圍、經營模式與管理模式等都在不斷變化;二是學生的學習模式的轉變。以往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填鴨的傳統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今教育發展需要。碎片化學習、思考型學習、研究型學習以及實踐探索型學習等被不斷提出。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連鎖經營的發展態勢和趨勢,掌握連鎖門店經營管理原理,獲取實戰操作經驗,需要通過案例教學、視頻演示、經營模擬軟件等各種教學方技協同,因材施教、因學施教、因勢利導,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三、考核體系:方式多樣,注重過程,弱化考試
連鎖經營管理課程考核可以實行考核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生學習的綜合表現,能反映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考核貫穿于教學的全部過程;加大對實踐教學部分的考核,弱化考試的作用。對于連鎖經營管理課程考核,可采用期末考試、調查報告、課程論文、比賽獲獎等形式,具體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小組考核或個人考核、單獨評定或綜合評定等。例如在綜合評定中,學生成績可以由平時成績(70%或60%)和期末考試成績(30%或40%)兩部分構成(具體權重可由教師決定):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作業、課堂提問、模擬實訓、出勤情況等,貫穿于整個教學全過程。平時作業考核學生完成課后作業以及調查報告等的質量;模擬實訓考查學生參與各項實訓活動的表現;課堂提問考查學生課堂陳述的質量;課堂出勤考核學生遵守紀律的情況;期末考試以理論筆試為主,主要是針對知識點的系統梳理,以及考查學生識記、理解和創新的能力。由于期末考試考評指標單一,效果具有短期性,可以弱化考試作用。
四、結論
篇4
關鍵詞:高職;連鎖專業;頂崗實習;職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0―0145―02
我國的連鎖零售企業從起步到成為流通領域中的主導力量,僅僅用了20年的時間。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2012年我國連鎖百強銷售規模達到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連鎖百強企業門店總數達到9.4萬個,同比增長8.0%。隨著連鎖經營模式的快速發展和連鎖零售業的迅速崛起,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如何制定出符合連鎖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已經成為各高等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主要任務。
1職業能力的涵義與結構
1.1職業能力的涵義
職業能力是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并且這種能力還具有跨職位和跨行業的特點。它也不是某一種知識或技能,而是對多種知識、技能、道德、品質等多種要素的整合。
1.2職業能力的基本結構
德國學者從內容角度將職業能力的基本結構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而后兩種能力又常常被統稱為關鍵能力。其中,專業能力是和職業直接相關的能力,指在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方法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如管理能力、信息收集與處理的能力、談判能力、策劃能力等;方法能力是指就業者在其職業生涯中不斷獲取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能力,是就業者的基本發展能力,如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等;社會能力是指就業者與他人交往、相互合作、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的能力,是就業者從事社會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社會行為能力,如溝通能力、人際能力、組織能力、協作能力、責任心等。
2高職連鎖專業頂崗實習與職業能力培養
2.1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定位
據相關研究,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畢業生畢業后的主要去向、初始就業崗位和工作一年左右可發展崗位如表1所示:
2.2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要求
針對以上調查,可總結出連鎖經營企業對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人際溝通及表達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抵抗壓力的能力、客戶服務意識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習能力、信息收集與數據處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判斷能力、預見能力、策劃能力、管理能力和談判能力等。
2.3連鎖專業頂崗實習與職業能力培養
通過以上具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要培養的是具備連鎖經營與管理知識,能夠勝任連鎖企業包括采購、配送、收銀、理貨、促銷、信息管理、門店管理等業務崗位的專門型高素質人才。最終能夠在連鎖企業總部從事商品采購、人力資源、情報分析與處理、財務等工作;在連鎖門店從事店長、柜組長等工作;在物流中心能夠從事配送和技術服務等工作。由此可見,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并不僅僅是使學生成為連鎖企業一線操作服務崗位員工,而是使他們同時具備成為基層甚至是連鎖企業總部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能力。連鎖專業頂崗實習的安排除了能夠使學生掌握連鎖企業管理方面的專業能力,還能在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
3高職連鎖專業頂崗實習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筆者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中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相關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訪談,通過分析和總結,發現連鎖專業頂崗實習在職能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3.1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識存在偏差
連鎖專業頂崗實習是為了通過實習使學生掌握連鎖企業基本操作崗位,如理貨、收銀、防損、前臺等崗位的操作技能,熟悉各基本崗位的業務流程,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專業實踐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經營管理綜合能力和素質以及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為畢業后成功地走上社會參加企業經營管理實踐打下基礎。但是在調查的過程,發現大部分學生并不能意識到頂崗實習的重要性,相反認為,實習企業給實習生支付的報酬偏低,勞動強度較大,要求較高,只是把他們做為廉價勞動力,而不是培養與培訓,畢業后不太可能會在實習單位或實習崗位繼續任職,因此頂崗實習意義不大。
這一現象充分反映了學生對社會和企業的心理預期很高,同時也反映出他們缺乏一定的職業規劃的能力,而忽視了對個人發展的系統思考,自身職業應變能力的形成,職業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職業能力的培養,削弱了他們參與頂崗實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3.2實習單位對頂崗實習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認識不足
雖然學校在積極地尋求一批穩固、崗位多樣、數量充足的緊密型合作伙伴企業,但多數企業對接受學生實習的態度漠然,目前,與我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的頂崗實習企業主要有三家:本地沃爾瑪超市、本地歐尚超市及溫州人本超市。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企業追求的仍然是更多的經濟利益,如節約成本;第二,企業大量使用頂崗實習生,為了不影響生產經營質量和效率,往往只能安排在較低層次的一線崗位,也不可能給學生提供輪崗等機會;第三,由于我校頂崗實習安排在第二學年,學生實習結束仍然要回學校繼續學業,不能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因此,企業方也認為頂崗實習與學生就業關聯不大,缺乏培養興趣;第四,企業擔心泄露機密。
3.3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落后
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落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院雖然為每個實習基地安排一至兩位實習指導教師,但指導教師卻很難長期駐點實習基地,因此難以發揮真正的指導作用;二是有些指導教師本身并不具備指導實習的水平與能力有資料表明,我國高職院校中有66.6%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有的學校甚至高達96%,大多數教師實踐工作年限偏低。據北京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檢查組對北京地區14所高職辦學點的調查統計資料表明,教師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曾下廠實踐過的僅占23.9%。我院主講連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師雖然均具有“雙師素質”,但真正具有企業實踐工作經驗的卻不多,這也反映出我院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落后。可喜的是我院正在積極推進“教師進企業工作站”開展專業實踐的活動,有大批年輕教師主動申報,這樣既解決教師難以駐點實習基地的問題,又提高了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院必然能夠形成一支師資結構合理,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3.4缺乏政府政策支持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在對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中,針對影響學校和企業合作的主要因素問題調查了135家企業,調查中94家企業認為影響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落實政策的具體措施,88家認為是企業難以承擔學生頂崗實習的安全風險,69家企業認為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達不到企業用人要求,66家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貢獻缺乏社會認可,62家企業指出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經濟補償,企業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納稅減免得不到落實,61家企業認為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的協調服務,59家企業認為頂崗實習的時間與企業工作安排相沖突,24家企業指出校方對頂崗實習疏于管理是影響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等。雖然距該調查已過去了5年時間,各級政府也響應國家推出了職業教育政策方針,但對頂崗實習的實質性指導力度不夠,具體政策難以兌現。
4提升高職連鎖專業頂崗實習職業能力培養作用的對策
4.1提高師生認識,強化職業能力培養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了職業能力的內涵、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并深化學生對職業能力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培養出具備較高綜合職業能力,掌握專業高新技術,具有較高職業素質和有著高度責任心、好奇心、進取心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4.2轉變學生思想,提高學生實習積極性
首先,高職連鎖專業的學生要在頂崗實習時把自己當作實習單位的員工,認真對待頂崗實習實踐的機會,全身心地進入工作狀態,接受并熟悉企業文化氛圍和職業崗位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把所學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技能操作過程中,達到提高操作技能水平與實踐應用能力的目的。此外,由于頂崗實習過程中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工作環境的復雜性、工作崗位的真實性和多樣性,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要及時調節身心,以便快速適應實習工作環境,既達到不斷提高職業能力的目標,同時,兼顧工作任務的完成。
4.3構建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
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必須滿足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講究實用性、應用性與針對性,其課程結構體系要按照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由若干個符合職業崗位(群)的課程模塊構成。要把專業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實施與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有效結合起來,讓企業能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來。
建立校內、校外實習基地和校內專業模擬實訓室,可以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理論和操作技能及時轉化為實際實操能力。利用校內實習基地與校內專業模擬實訓室,老師可現場對學生的操作行為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掌握學生的真實職業操作水平,及時調整教學,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實習,可把學校所學專業與企業對崗位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再者企業內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專業方面的指導,學生可以了解到企業的運作方式、管理模式、人際互動等,這為他們以后更好地進入職業、更快地適應職業都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4.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產學研模式
建立合格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抓好實習環節的指導是頂崗實習的關鍵問題之一。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將生產、教學、科研緊密結合,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還能促進教師和企業的配合,共同進行技術研發,增加教師參與企業管理、研發等活動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實踐機會,使得教師也更能符合“雙師素質”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蘇敏.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淺談[J].當代職業教育,2012,(1).
[2]吳芳.試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3]許曉惠.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
篇5
論文摘要通過對非對稱競爭優勢的內涵、方式和途徑的分析,針對本香集團肉類連鎖經營的實際,探討了非對稱競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發展非對稱競爭的經營策略,以期為連鎖經營提供參考。
連鎖經營是迄今為止最具有影響與活力的經營機制,已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地區得到極大地發展。連鎖經營不僅是一種先進的經營方式和制度,也是一種商業組織形式[1]。其主要形式有直營(正規)連鎖、加盟連鎖和自由連鎖。在我國肉食品經營行業中,連鎖經營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極大發展[2]。我國的雙匯、雨潤和金鑼等肉食品經營大亨,都實施了連鎖經營,實現了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營。這些肉食品經營大亨的經營主要依靠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通過遍布各地的連鎖銷售網絡實現企業的發展,主要競爭對手為各地的小型屠宰企業和食品公司,依靠集團化的成本優勢占領市場。
楊凌本香農業產業集團(下文簡稱“本香集團”)是肉食品經營行業的后起之秀,建設了現代化的屠宰加工設備和標準化的冷鏈物流系統。正因為如此,在生產規模上無法和大企業競爭,經營成本又無法和小型屠宰企業相抗衡。本香集團只有找到不同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企業的成長。非對稱競爭是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本香集團發展的必經之路,是本香集團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正確定位,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1非對稱競爭的界定
1.1非對稱競爭的涵義
企業要想開辟新的市場,想在競爭激烈、對手林立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就要采取非對稱競爭策略。非對稱競爭是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采用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方式、競爭手段和競爭規則,非對稱競爭的原則是避免和競爭對手發生正面沖突,把對手誘離其優勢區域,在己方的優勢區域展開競爭,掌握競爭的主動權。
1.2非對稱競爭的方式
(1)產品的差別定位。同樣的產品,在產品的成分、材料、質量、價格等方面有不同,這就使產品在特點上有了競爭的優勢,同時也是不對稱的,比如農夫山泉從不使用城市自來水,每一滴農夫山泉都有其源頭,且只生產天然弱堿性的健康飲用水,堅決反對在水中添加任何人工礦物質。這就在消費者心中與其他的產品有了區分,這就是產品的特點帶來的競爭力。
(2)獨特的工藝技能。擁有競爭對手沒有的技術、技能、工藝、流程等。產品的真正價值在于它的稀缺性,通過獨特的技能設置競爭壁壘。比如樂百氏純凈水首次提出經過27層凈化,對其純凈水的純凈提出了一個有力的支持點,形成非對稱的競爭能力。
(3)獨有的經營模式。通過經營模式的變革,自營、聯營、租賃經營等傳統的模式可以通過變革,成為自己獨有的模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模式。
(4)人文優勢。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企業所有人員所信奉的準則,是為之奮斗的目標,塑造適合企業發展和員工期望的價值觀,使企業能持續發展,基業長青。
(5)關系優勢。企業的競爭能力與企業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脫離了該環境,企業的競爭力將不復存在,企業與政府、消費者和其他企業建立、維持良好的合作與互動關系,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1.3實現非對稱競爭的途徑
企業非對稱競爭最根本的就是企業的非對稱競爭能力,根據丹尼·米勒的研究,發現、培育、使用非對稱競爭能力是實施非對稱競爭的3個相扣環節[3]。企業通過總結,比較自己和其他企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提煉出一般性規律,從而發現自身擁有的非對稱競爭能力。對于已經選定的非對稱競爭能力,必須大力發展,企業要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大力支持,進行政策傾斜,并進行定期檢查,保證這些非對稱競爭能力成長過程中能夠隨時得到需要的資源。非對稱競爭能力培育成熟后,企業要利用改變競爭規則,打擊對手贏利模式的關節點,從而實現自身的生存發展。
2本香集團的連鎖經營實踐
本香集團位于我國唯一的農科城——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內,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以肉食品的安全為核心,在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中,形成了“飼料生產—種豬繁育—商品豬養殖—豬肉深加工—肉食品連鎖專賣—有機肥生產”一條龍的本香生豬產業化發展模式,建成了“從源頭到終端”完整的安全豬肉產業鏈,并確立了本香“標準化生產、服務三農、健康為民”的事業目標。
本香集團率先在陜西推廣豬肉連鎖經營模式,提出冷鮮肉概念,對所有的連鎖店實行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營銷策略、統一價格、統一核算。在西安、寶雞、咸陽、榆林等地已擁有百余家家連鎖店,其中直營經營4家,加盟連鎖70多家,自由連鎖18家。
目前,陜西市場發展肉類連鎖的企業有10余家,既有當地品牌如西安方欣肉聯廠的“小豬芳芳”連鎖店,陜西正大的“正大肉品”連鎖店,也有雙匯、雨潤、千喜鶴、眾品、北京順鑫等國內知名品牌的連鎖店。肉類連鎖市場的份額正在被這些品牌逐漸蠶食,本香集團的市場份額不足20%,本香集團要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正確定位,找到并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使用非對稱性競爭的策略。
3非對稱競爭對本香集團的必要性
與雙匯、雨潤等其他知名品牌相比,本香集團無論在企業規模、人員素質,還是在技術能力和資金方面都不能與之抗衡,如果在市場中與其展開正面對抗,本香集團將陷入對方的優勢區域,以己之短對抗對方之長,取勝的幾率很小。而非對稱競爭強調通過企業自身和企業所在地的特點來發掘自身優勢,并圍繞自身的優勢和特點與競爭對手開展戰略競爭,注重競爭的獨特性和多樣性,且它是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有效性[4]。
4本香集團發展連鎖經營的策略
4.1企業間競爭的核心是產品的競爭
本香集團的產品與其他企業的產品最大不同點是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產業鏈條,與其他單獨的屠宰加工企業有本質的區別,本香產品的原料——生豬的養殖環境是綠色的、無污染的,這是一種不可模仿、不能復制、獨有的自然環境,這是其他企業所不能比擬的,找到產品的核心優勢,企業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些優勢傳達給客戶,占領客戶的心智空間,當先入為主的理念傳達給了客戶,本香產品就與其他產品有了差異,產品就有了競爭的優勢[5]。
4.2非對稱競爭策略
非對稱競爭的邏輯結構分為4個部分,包括戰略定位、經營模式、品牌戰略和營銷戰略。戰略定位是根本,是確定企業在整個行業價值鏈中的角色定位,依據戰略定位調整經營模式,根據經營模式來制訂企業的品牌策略和營銷策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缺一不可的,本香集團要針對自身管理技術、經營系統和品牌意識的缺失,選擇并研究知名品牌企業在戰略定位、經營模式、品牌策略和營銷策略中的薄弱環節,在這個薄弱環節發現突破點[6]。利用這個突破點確定自己的非對稱策略,并在以上4個模塊中確定自己的定位,利用“單點發力”策略,放大自己,實現非對稱競爭。
4.3緊抓政府公關牌
本香集團自成立以來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省市區領導的親切關懷、幫助和指導,并得到了社會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獲得了多項榮譽:如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現代生豬體系試驗站、全國光彩事業重點項目、團中央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全國畜牧協會常務理事單位、陜西省優秀民營企業、陜西省名牌產品、陜西省著名商標、楊凌示范區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先進龍頭企業、楊凌示范區金融誠信企業、第十三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這些突出的優勢就是政府公關的優勢。
4.4關系營銷,突出地域品牌
本香集團與農民建立飼養收購合同關系,以“公司+生豬大縣+農戶”、“公司+創業實訓基地+農戶”、“公司+養豬協會+農戶”的多種形式,在實現生豬產業化的同時,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給創業者提供發展的平臺,確立了本香“標準化生產、服務三農、健康為民”的事業目標。這些優勢是本香集團特有的,也是陜西省特有的。通過關系營銷策略,打地域牌,是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7]。
5參考文獻
[1] 劉雨晨.我國連鎖經營發展對策思考[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225.
[2] 公春虎.我國連鎖經營企業發展對策分析[J].消費導刊,2010(6):54.
[3] MILLER D.An Asymmetry-based view of advantage:towards an attain-able sustainabil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961-976.
[4] 劉暢.對零售商業企業連鎖經營策略的思考[J].隴東學院學報,2009, 20(3):67-70.
[5] 郭力文.后招商時代的服裝連鎖經營策略[J].連鎖與特許:管理工程師,2007(8):76-77.
篇6
[
關鍵詞] 連鎖企業;門店營運管理;項目化;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4)05?0035?04
[收稿日期] 2014-07-04;[修回日期] 2014-09-27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 年度立項課題《基于“CTPE”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XJK012CZJ019)
[作者簡介] 范征(1968-),男,湖南長沙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經貿商務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連鎖企業經營管理.
一、課程的定位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973.6 萬,年招生人數318 萬[1]。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占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國內高職院校大都是從中專升格而來,在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課程體系始終沒能徹底擺脫傳統學科型教學模式的束縛,或是沿襲過去中專、中職的做法,成為中專、中職教育的“發面饅頭”;或是照搬本科教育的形式,成為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培養出來的很可能就是基礎理論不如本科,實際技能不如中職,毫無高職特色的學生[2],在技能、經驗、知識結構的培養上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結構性失業嚴重。因此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高職教育不但培養學生掌握某一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某一崗位群所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操作和組織能力。因此,課程改革應該崗位化,即根據行業崗位群,構建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產、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工學結合、實用價值強的課程,與工作崗位互動,讓學生獲得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完整知識、技能,以崗位的工作任務及完成每項作任務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職業精神。
目前全國大約有230 多所高等院校(主要是高職院校)開設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或方向),主要面對現代連鎖商貿流通企業,培養能掌握現代連鎖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理論和連鎖門點營運管理專業技能,熟悉連鎖商貿流通企業的運作流程,能夠熟練進行連鎖企業各部門管理工作的復合型與技術應用型人才[3]。“連鎖企業門店營運管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根據大型連鎖企業門店崗位及崗位群設置情況,并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該崗位的能力素質模型,以培養學生門店營運管理能力為主要目標而設置的一門課程。本課程與“商品學”“連鎖經營管理原理”等前導課程和“品類管理”“連鎖企業采購管理”等后續課程構成完整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體系。
我校本課程在項目課程開發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學生專業技能及管理能力的全方位塑造,設計了走進門店營運管理、規劃門店布局、陳列門店商品、控制門店采購與庫存、門店商品促銷管理、處理門店顧客服務事項、評估門店經營績效、管理門店安全與損耗八個學習型項目,使學生通過項目任務反復訓練,讓他們在校內就掌握崗位操作技能,獲得職業崗位的感性認識,提高專業素質,增強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課程設計流程
根據克諾的研究,項目化課程是始于17 至18世紀的職業教育,它與自然科學家的實驗、法學家的案例研究,軍事參謀的沙盤練習屬于同一類型的課程模式[4]。
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的基礎。在進行課程設置和內容設計時,首先是對連鎖企業的典型就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進行調研,將專業課程與典型工作崗位進行對口設計,并且每年對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和對口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市場回訪,了解其人才需求的變化狀況,對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動態調整,以符合企業和市場的要求。
連鎖零售業涉及的業態多、崗位多,經過調研分析,選取了超市、百貨兩種業態的采購專員、食品/百貨課長、現場督導、招商專員、客服主管等五個典型崗位作為連鎖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崗位,并以此來開展教學設計。通過連鎖零售企業和行業專家,對五個典型崗位所需的能力和應掌握的知識進行闡述,能夠清楚地看到了各項工作的過程及內容,并了解各項工作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以及相互關聯程度,并將這些知識能力與相關課程對應起來。以采購員為例,其崗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及對應課程分析如下(見表1)。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連鎖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技能標準為:
(1)商務談判能力:能夠與供應商就擬采購商品的數量、質量和價格和日期等問題進行談判,達到預期目標;能夠與零售商就店鋪的面積、租金和租期達成一致意見;能夠就店鋪的促銷活動與供應商就商品交個、數量和日期達成一致意見。
(2)商品管理能力:能夠正確地分析店鋪的銷售數據,進行商品的ABC 分析及庫存管理,合理地進行商品品類組合,及時引進新品,淘汰滯銷品;能夠根據商品陳列的原則正確地繪制商品配置表;能夠成功地策劃不同主題、不同商品的促銷活動。
(3)賣場布局設計能力:能夠根據店鋪的面積及形狀,合理地進行商品的貨位設計和空間布局。
(4)人際溝通能力:能夠正確地處理好顧客投訴;能夠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和處理員工之間的矛盾。
(5)人事管理能力:能夠制定并執行部門日、周、月工作計劃;能夠合理地進行員工工作任務和時間的安排;能夠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業務指導;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考核和激勵員工。
三、項目化課程開發思路
基于項目化的課程開發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其具體操作過程如圖1 步驟一所示。由于工作項目與職業能力分析面向專業,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邀請本專業領域的企業和行業專家,要求他們以崗位工作為出發點,只闡述在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這些工作,而無需考慮那些跟崗位工作有關的知識。通過專家們的描述,我們明確了各項工作的過程及內容,了解了各項工作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以及相互關聯程度,在這個基礎上,提煉出具有學習價值的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并轉化成相對獨立的工作項目(一組具有相關性的工作任務組成的工作領域),然后再對工作項目進行分解和細化,獲得每個工作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任務),并對完成工作任務應掌握的職業能力做出較為詳細的描述。在整合不同專家和教師的意見后,形成工作任務分析表(見表1)。
最后再跟專家們一起討論所設置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是否覆蓋了他們先前所描述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并對職業能力進行評判和鑒定,看其是否包含了崗位工作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各項能力,然后再實施教學。在教材選取上選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最好是由任課老師與企業合作編寫),并采用企業的真實經營案例作為輔助教材,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
四、項目化課程的設計
項目化課程開發的第二階段是項目化課程的設計,其實施是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技能訓練為明線、以知識掌握為暗線進行的。設計過程包括課程內容選取和學習項目設計,如圖1 步驟二所示。
(一)課程內容選取
選取課程內容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典型工作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參照企業專家的建議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進行崗位任務分析,提煉、歸納、整合所需的知識、能力與素質,進而選取教學內容。這其中能力目標是主要分析對象,按照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基本能力構成金字塔式的能力構架,如圖2 所示。
門店營運以顧客服務為中心有四個主要內容:商品陳列與盤點、顧客服務、商品促銷及商品防損。典型的工作任務主要有:門店組織結構、顧客服務管理、商品管理、促銷管理、門店安全等。因此,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顧客服務、商品管理、績效控制等三大核心能力的培養上,教學內容覆蓋營運標準化、門店布局、顧客服務、商品管理、門店業績評價等連鎖門店營運管理的基本內容與關鍵環節。見表2。
(二)學習項目設計
學習項目設計是項目化課程設計的最終目的。通過設計操作性強、預期較好的項目來實現課程內容分析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如前所述,課程被分成了八個工作項目,其中每個項目又分解成2~4 個任務進行教學,每個任務后設計了技能訓練,每個項目后設計了綜合實訓,這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并且在學習完每個任務和項目后,通過技能訓練和綜合實訓能及時地鞏固所學知識。
(三)教學情境的設計
項目化課程開發的最后一步就是教學情境的設計,如圖2 步驟三所示。我們在課堂講授中采用音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分組組討論等教學方法,還通過“3D 門店營運實訓軟件”“賣場布局與商品陳列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訓,盡量給學生營造出出一個真實的門店經營環境,模擬實際工作中的要素,不僅從實際工作問題或情景出發,利用真實而有效的問題或情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而且還要求學生按照實際工作的操作過程或規范來解決問題,從而消除教學環節與工作環境之間的差異,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能直接應用于實際環境中,縮短“學”與“用”之間的差距,使學生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實現學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中商情報網.2013 年中國職業院校在校生2933.8 萬[EB/OL]. askci.com/news/201406/28/281011320981.shtml,2014-06-28.
[2] 康秋林.我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J].新課程研究,2008(5):132-133.
[3] 趙琪,趙應淇.連鎖企業門店營運與管理高職課程開發探討[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58-61.
[4] 蔣慶斌 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46-50.
篇7
關鍵詞:創新創業;互聯網+;經濟管理學院
1學院創新創業工作概況
經濟管理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和歷史經驗,在這一年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辦法和特色,通過學院總體規劃、以賽促教、開展創新創業社團、成立創新創業小組,教師引導等多種途徑,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陜西省“互聯網+”大賽三等獎、西安高新“挑戰杯—彩虹人生”陜西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三等獎、淘寶創業工作室學生自主創業項目若干項、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改革等成果。
1.1淘寶創業工作室
經濟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早在全民創業之前就意識到了線上經營的潛力和市場,因此在2012年就與淘寶進行了校企合作對接,成立了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淘寶創業工作室,由學院多個專業學生參與,工作室利用淘寶網上創業的真實的環境,為學生提供融入企業文化的淘寶創業實驗室學習平臺,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網上開店實際操作技能和創業創新能力,為學生創業與成才開辟新渠道。為了淘寶創業實訓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運行,并實現基地運營目標,淘寶網作為項目的服務支撐單位,還根據學院及當地實際條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務。淘寶創業實訓基地為大學生提供校內頂崗實習崗位,同時淘寶網通過聯合阿里巴巴會員企業和淘寶網會員企業,為參加淘寶創業實訓基地實訓的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淘寶工作室從成立以來,已經有三屆共計五百余名學生開設了自己的淘寶網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學生均實現了網店的真實經營和盈利活動,甚至很多學生因為在校期間的出色創業活動和經驗,在企業得到了重視和培養,能夠全權負責企業的線上經營業務,還有很多學生利用網店的經營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1.2以賽促教出成果
1.2.1沙盤模擬大賽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經濟管理學院在近年來十分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而沙盤模擬訓練已經成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工具,學生利用沙盤模擬軟件,提前進行企業的模擬經營管理、市場的模擬銷售操作和電商環境下的真實企業構建及模擬網店運營,讓學生初步具備了自主創業的基本能力,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在近幾年的全國企業管理沙盤大賽、市場營銷沙盤大賽和電子商務沙盤大賽上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特別是2016年代表陜西省參加了全國市場營銷沙盤大賽,讓學生的價值得到了極大的升華。
1.2.2“互聯網+”大賽直接帶動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
“互聯網+”大賽的開展,真正將學生的創業熱情點燃,而學院則充分利用大賽的平臺,一是在近兩年內選優秀教師參加創新創業能力專項培訓課程,二是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制定時加入對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素質規劃內容,三是利用學生社團、學生興趣角、行業協會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溝通途徑和學習方法的更新,四是積極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互聯網+”大賽,在近年來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陜西省“互聯網+”大賽上獲得獎勵的“互聯網+智慧養老”創業案例。
2“創新創業教育”典型案例———互聯網+智慧養老
作為經濟管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和老年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來說,過去是沒有交集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學生們著重于研究連鎖門店的開發與設計、連鎖企業門店的標準化操作、連鎖企業如何通過規模效應獲取盈利等問題;而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學生則著重于學習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體的服務偏好,常見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護理的專業知識,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兩個專業的學生走在了一起。
2.1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學生走進了西安市各大養老院進行老年保健知識宣傳,同時在西安幾家大型企業的社區進行了退休職工的社區養老行為調查,在這幾次宣傳和調查中,學生發現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豐富,特別是對于傳統的中國老人,居家養老是較為普遍的一種形式,而面對老人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邊的情況下,很多老人連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購都無法完成,更無法說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學生將這些問題帶回了學校,剛好與連鎖專業的學生在交談中提及,而作為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廣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區之中,兩個專業的學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將他們的想法告知了老師,老師和學生們反復的討論推敲,覺得利用身邊的便利店來為這些社區老人服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為老人提供便利服務的點子。
2.2調研取證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想法進行了梳理,首先進行了市場的需求情況調研和統計分析。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2015年底我國60歲和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6.1%和10.5%,遠遠超過聯合國的人口老齡化統計指標。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預計將達到2.43億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老年人生活問題已經引起的高度重視。切實關心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讓他們健康快樂度過自己的晚年,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生活總體達到富裕水平。達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年人消費支出的主要差別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費用等方面。基本生活達到富裕水平,這是社區老人的現有的生活狀態。而通過調查,西安市目前60歲以上的老人達125萬人之多,其中80歲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齡化正進入快速發展期,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進一步加劇。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據介紹,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數以家庭養老為主。現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兒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獨自在家生活這便面臨更多的問題,如現在所說的空巢老人,他們只是希望得到關心和有人照顧,如何解決他們的生活和安全問題,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西安市幾個成熟社區的退休職工、老年活動中心、養老院和老年大學的抽樣調查,學生統計了項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體信息不在此列舉。
2.3方案出爐
通過前期的調查分析,學生們最終形成了產品的核心:在APP線上負責與老人和兒女的對接,和對服務企業的審核。主要有以下幾個服務方面及內容。①選擇可靠的蔬菜供應企業進行以小區為單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環網上下單,第二天由果蔬公司專人配送到社區。②選擇有資質的出租車公司如“滴滴打車”這樣可以讓老人用手環選擇出行路線然后下單,由企業為老人服務。當老人迷路兒女找不到老人時線上鎖定老人手環GPS定位找到老人。③提供一個互動的平臺讓同一個社區的老人互相了解進行幫扶養老,智能手環或者遙控器都有緊急救助按鈕保證老人在第一時間可以得到醫院和社區朋友的幫助。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檢測服務也可以下單做私人訂制服務,可以讓兒女用APP鏈接老人智能手環了解老人身體,也可以自己為老人選擇服務,幫助父母療養等。④為老人搭建橋梁,做輔導公司調查選擇有資質的教育機構或者組織大學生為老人服務,老人通過手環下單,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學習情況。⑤選擇一些合適的企業在APP上做銷售,滿足老人的獨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環用語音的形式來進行,然后貨到付款。
2.4項目實現
篇8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工商管理
專業管理學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習的必修課程,是學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識和理論的基礎學科。管理學課程應用覆蓋面廣,各行各業對優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用人單位提高了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招聘標準,尤其特別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及相關社會經驗。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鍛煉較為缺失。因此,提高對管理學人才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改革勢在必行。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科學、合理、優質、創新的教學設計是保證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因此,加大專業群平臺課程建設,拓寬教學課程資源,進而培養形成高素質、寬口徑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應努力的方向。
一、對工商管理專業群建設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專業群建設,就是依托工商管理專業作為核心專業,將其他工程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一個集合進而開發并建設的過程。
二、工商管理專業群建設的特征與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專業群建設是圍繞工商管理行業需求所設置形成的機構,專業群內部具有相通的服務對象和相近的管理技術。所以在教學中群內各專業可以實現共享資源體系、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在應用和實習中還可以共用校內外實踐基地。其次,工商管理專業群建設是學校經過長期辦學經驗總結,通過對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工商管理行業發展與趨勢,并結合學校辦學理念最終研究設定的機構,它可以實現校內教學資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專業群內各專業具有相同的學科基礎,專業理論基礎課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會形成高素質、專業化師資團隊,從而確保實現工商管理專業的質量建設。
三、工商管理專業群管理學課程教學體系
1.財務管理專業模塊包括稅法實務、會計綜合實訓、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2.投資與理財專業模塊包括稅法實務、財務報表分析、金融基礎、證券投資分析、財務會計。3.物流管理專業模塊包括國際貨運綜合實訓、物流實務、物流中心管理、國際貨運、集裝箱運輸管理、現代物流管理企業物流管理。4.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模塊包括人力資源管理、連鎖經營實務、門店運營管理、領導科學與藝術、區域市場開發、服飾配色、現代廣告學、創業綜合實訓。5.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包括旅行社經營與管理、中國旅游景觀、旅游學概論、客源國分析、導游演講與口才訓練、現代旅游英語口語、長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專業群建設的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要凸顯實踐性和創新性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必須要遵循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合理地依托和利用專業群建設資源和成果,重點加強教學設計的實踐性和創新性,這是新時期背景下教學設計的根本任務與方向。2.構建產學結合的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首先,教學設計要根據企業人才需求,重點投入對相關管理課程的使用和傳授,包括例如財務管理、生產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并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群的資源,做好教學內容的專項設計,以減少不必要教學內容的重復。其次,針對合作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機制,對課程教學的選取做好調整和優化,使教學設計緊緊圍繞企業創新發展的目標與導向。3.增強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課程教學設計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專業群建設的共享平臺,并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對應崗位的就業特點,構建特色的職業基礎課程。這些課程要貼合未來工作選擇的需求,以適應并提高未來工作崗位的競爭能力。
五、結語
篇9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合作;連鎖學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005-03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深化產教融合,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立百果園學院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百果園學院的定位及校企合作基礎
(一)百果園學院的定位
百果園學院由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與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果園公司)共同成立,定位于雙主體辦學、雙元培養的特色學院,并積極開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
(二)校企雙方的基本情況
百果園學院的成立是校企雙方強強聯手共同培養行業企業緊缺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2003年即被廣州市政府確定為市屬高等職業教育龍頭院校,2014年度入選全國高校就業50強。百果園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果品連鎖專賣企業,全國有近1000家直營專賣店,員工規模超過8000人,公司業務覆蓋了果品流通的全產業鏈,計劃到2030年門店數量達到15000家,力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果品連鎖銷售企業,成為世界果業第一品牌。
(三)校企雙方的合作基礎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與百果園公司已合作三年。雙方合作是基于學校連鎖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及企業管管理等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是“職業店長”,前期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訂單班。公司在校企合作中承諾,學生在企業實習或工作滿一年,80%的學生可以晉升為店長或總部員工,60%~70%的店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月收入較高的店長可達到15000元以上。2014年底我校百果園店長班中有23名學生在百果園公司就職滿一年,有21名學生晉升為店長或總部員工,晉升率達到91.3%。其中有學生8個月升任店長,10個月升為小區主管,1年后升任片區經理助理,目前月收入超過8000元。
二、探索雙主體辦學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一)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百果園學院實行校企雙主體辦學基礎上的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暫由八人組成,條件成熟可增加行業人員及職教專家。校方委派四人,企方委派四人,理事長由校方人員擔任,副理事長由企方人員擔任;理事會負責學院發展規劃、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和重大建設項目、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負責學院院長及相關項目負責人的推薦和考評,以及其他重大事項。百果園學院設院長一人由企方人員擔任,執行院長一人由校方人員擔任。院長與執行院長負責百果園學院的日常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以及其他行政工作。
(二)校企雙方享有的權利與責任
1.企方權利。(1)有權對百果園學院的教學及管理提出要求與建議,有權要求建議校方根據企方的生產經營與行業發展的需要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設置專業、課程與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2)與校方共同擁有與“百果園學院”相關的全部知識產權,包括但不僅限于百果園學院徽章、圖標、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及雙方合作開發的課程、教材、實訓實踐項目、課件、視頻、音頻、研究項目等。(3)在條件成熟的條件下,有權與校方一起在全國開設百果園學院的連鎖學院,并享有相關的權利。
2.校方權利。(1)有權對百果園學院進行監督、管理,保證教學管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高職教育規律和學校規章制度。(2)與企方共同擁有全部與“百果園學院”相關的知識產權,包括但不僅限于百果園學院徽章、圖標、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及雙方合作開發的課程、教材、實訓實踐項目、課件、視頻、音頻、研究項目等。(3)在條件成熟的條件下,有權與企方一起在全國開設百果園學院的連鎖學院,并享有相關的權利。
3.企方責任。(1)與校方一起探索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新模式。(2)負責專業技能課程或模塊及教材的建設工作,參與公共課程、專業理論課程或模塊及教材的建設工作。(3)負責專業所需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4)負責學生在企方帶薪學徒及頂崗實習、錄用及畢業生就業。(5)為學校教師掛職鍛煉及科研工作提供便利。(6)未經校方同意,企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雙方合作的成果與其他院校聯合申報教學成果獎、課程、教材、課題、培訓等方面的獎勵或項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雙方探索出來的成果單獨與其他院校合作開設百果園學院的連鎖學院。
4.校方責任。(1)負責百果園學院的建制和根據企方要求與建議按規定進行課程設置。(2)負責按照國家和學校相關要求指導百果園學院的教學組織和管理以及學生管理工作。(3)負責牽頭組織課程及教材的建設工作。(4)負責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5)保證校方派出到企方掛職鍛煉的學校教師要嚴格遵守企方的各項工作制度,服從公司的工作安排,保守公司的商業信息。(6)保證企方師傅的培訓及相關待遇。
三、校企共同推進一體化的招生與招工
百果園學院依托連鎖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等專業開展人才培養,根據發展情況新增或優化以果品流通產業鏈為依托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各專業招生對象為符合國家和廣東省招生要求的普通高中畢業生、相關專業中職畢業生或行業企業在崗人員,已經和即將推行的招生形式有以下三種:
(一)招工和招生同步
招工和招生同步的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合作,面向應屆和往屆中職畢業生、高中畢業生自主招生各一個班共100人,實施聯合交互培養。對于中職生源的兩年高職學習安排是第一學年,以學校為主,采用在校學習和企業見習交替的方式培養學徒;第二學年,企業落實學徒的工作崗位,以企業為主,采用企業導師崗位師帶徒、學校導師理論輔導的方式進行多崗位或輪崗的在崗培養。對于高中生源三年的高職學習安排是在上述兩年教學安排的基礎上增加相關專業課程,實施三年的工學交替。在招生宣傳時,為保障考生廣泛而全面的知情權,學校將人才培養的模式、合作企業情況、課程開設情況、報考及錄取條件、畢業與就業要求等充分告知到每一位有意向的考生。
(二)先招工再招生
先招工再招生是校企雙方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面向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符合報考條件的在職員工招生一個班50人,其目的是服務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百果園公司出臺激勵在崗員工報讀現代學徒制的政策措施,校企合作雙方共同委派導師,實施聯合在崗培養,學徒不脫離工作崗位以網絡學習和定期集中學習的方式完成學業。
(三)先招生再招工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在管理類專業面向普通高考的生源實施大類招生,在招生簡章中寫明第一年不分專業,第二年可選擇進入兩個百果園店長班。也就是給學生一年的時間學習管理大類的通用平臺課程,同時讓他們了解百果園企業及校企合作情況,特別是百果園學院的運作以及百果園店長班的學習、頂崗與就業情況。在此基礎上,一年后學生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簽訂帶薪學徒協議,明確學生的雙重身份,接下來的兩年學習按照現代學徒制的要求,實施校企雙方的交替互融式的聯合培養。學徒期滿,考核合格,本著平等自愿的原則,企方與學生簽訂正式用工合同。
四、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標準
百果園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后,雙方共同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職業店長,完善工學結合與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此基礎上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
(一)成立現代學徒試點教學工作委員會
在原有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基礎上,聯合試點企業,由職教專家、企業人員、專業教師組成學徒制工作委員會,主要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課程與課程標準的建設、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學生學業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實施等等。同時,該工作組還要負責選派和考核優秀的技術或管理人員擔任學生的導師(師傅),一般一個師傅不宜超過三個學生。
(二)確立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與企業共同確立協同培養、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總體下來,學生需用1/2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約1/2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校企共同制定體現學徒制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以及工作內容和典型工作過程的來設置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構建“公共課程+教學項目+帶薪學徒”為主要特征的課程體系。其中教學項目是按照高職教育規律和企業需求,在課程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開發體現“高等性”、“職業性”和“教育性”三者有機融合的項目課程。而帶薪學徒就是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實現“做中學”和“學中做”。在此基礎上制定崗位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及考核辦法,并將學生工作業績和師傅評價納入學生學業評價標準。
五、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
(一)確立校企互聘共用師資隊伍的基礎
為滿足健康快速發展,百果園公司決定成立水果大學以確保其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的有效供給。如何低成本成立百果園大學又確保有效運作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難題,而如何獲得既有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職業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師資是企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其策劃在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建立水果大學的分校(院),并首當其沖成立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百果園學院,作為企業第一家成立的二級分校(院)。這樣既解決了生源(學徒)的數量和質量問題又解決了企業對學校教師的需求問題。而學校要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需要企業的師傅,雙方的互惠互利為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二)初步完成校企師資隊伍的互聘共用
在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與百果園公司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簽約儀式上,雙方對首期各自選撥出10位員工進行互聘共用,他們一方面作為學生的雙導師,另一方面作為校企雙方各自發展所需人才的有效補充。在簽約儀式上,雙方頒發聘書并明確雙導師的教學任務、工作職責、培訓與考核以及相關待遇。在此基礎上,學校每學期再派兩名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2015年初派去的兩位老師受聘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助理,具體工作職責是協助企業做好百果園水果大學的前期籌建工作,包括組織框架、運行機制、規章制度、課程體系的建構;協助企業做好員工職業發展的規劃與研究;架起校企合作的橋梁,跟蹤并深入研究百果園店長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制定崗位工作手冊,為百果園學院店長的人才培養標準和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提供豐富的第一手素材,并建立校企雙方共通共享的課程資源。
六、確立校企雙方在教學管理中的責任制度
為成功實施百果園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雙方簽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制定了現代學徒制的工作方案,對雙方在教學管理中的責任與制度進行了明確和細化。
(一)企業在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管理職責
1.向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準確傳達企業的崗位要求,包括現在及將來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2.與學校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技能訓練和學業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
3.委派優秀的技術骨干擔任學生的師傅(導師),并制定相關的制度對優秀師傅進行鼓勵和支持,以調動他們對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4.遵循教育規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體現職業性,也要體現教育性,且兩者要有機融合。學生在學習期間,企業應按技能逐步提升的過程和規律安排學生的崗位工作。
5.制訂學徒管理辦法,保障學徒權益。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徒合理報酬。根據學生成長檔案聘用畢業生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就業。
6.為學校教師提供掛職鍛煉的崗位,積極與學校開展產學研等方面的合作,服務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
(二)學校在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管理職責
1.根據企業需要,明確學徒制實施的專業范圍和領域以及現代學徒制試點要達到的目標。分析校企雙方的優勢及所具備的條件,從而確定需要培養的具體內容,并做好學徒制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2.根據企業的運作和學徒的工作崗位科學合安排教學的組織,實施多學期、彈性學制。
3.改革教學管理方式和手段,構建適合學徒制下的課程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管理體系,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4.明確企業師傅的教學與管理職責,為師傅提供高職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并確保師傅的課酬及相關待遇。
5.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把學到的企業經驗帶回學校,進行專業調整與課程改革,使之更適合學徒制教學,同時為教師發展創造條件。
6.與企業共同落實學徒的責任保險、工傷保險,確保人身安全。
七、擬在全國其他院校開設百果園連鎖學院
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目的在于通過試點、總結、完善和推廣,逐步擴大實施現代學徒制的范圍和規模,使現代學徒制成為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而試點成果是否可推廣、可示范,取決于選“點”的代表性、普遍性,也取決于成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百果園學院試點涉及專業是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企業管理等專業,這些專業在高職院校普遍開設。而百果園企業目前在全國有近1000家直營專賣店,計劃到2030年門店數量達到15000家,力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果品連鎖銷售企業,成為世界果業第一品牌。企業目前在全國與39家院校合作,而成立百果園學院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是第一家。當校企共同探索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制訂出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并經過有效實施和完善,即可迅速在全國復制,通過成立百果園連鎖學院,將現代學徒制從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向全國推廣。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三創”人才 長效機制
[作者簡介]張偉杰(1979- ),女,山東濟南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連鎖企業管理;操陽(1969- ),女,遼寧沈陽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零售業企業管理。(江蘇 南京 21116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動態化機制研究”(課題編號:GZYGH2011010)、2013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三創’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以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連鎖經營管理為例”(課題編號:2013JSJG511)和2011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三創’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B-b/2011/03/032)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3-0037-02
我國要想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培養具有“三創”(創意、創造、創業)意識和“三創”能力的人才,高職高專院校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創意、創造和創業應成為高職高專教育的主體甚至靈魂。
一、“三創”內涵之重新界定
傳統的“三創”指的是創造、創新和創業,我們提出的“三創”把創新改為創意,指創意、創造和創業。創意指創造性的設計、構思等,它首先強調“創”字,要敢于突破以往,與眾不同,勇于創新;創造是構建新理論、提出新辦法、發明新東西。創意是構想,創造必須有外顯的成果。創業就是創辦新事業,借助外界資源將創意和創造成果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簡而言之,創意是思維能力,要有新觀念、新設計;創造是動手能力,要有新發明,新技術;創業就是利用創意和創造開創事業。
在大學生“三創”能力培養中,“創意”教育的重點在于引發創新思維和意識,培養創意技巧和方法,形成創意品格;“創造”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將創意成果化;“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這三種教育有很多共通點,但針對性和著眼點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忽視其余兩者。只有把創意、創造和創業教育結合在一起,熔煉為“三創”教育理念,才能真正發揮各自的特色,實現優勢互補,培養的人才具備“三創”意識、“三創”思維和“三創”能力。當然,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人才,因此更應注重“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三創”人才能力模塊的構建
高職院校培養“三創”人才,首先要準確分析“三創”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本文在分析“三創”人才概念和特征的基礎上,研究大量的資料,構建了“三創”人才培養的創意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三大模塊(見圖1)。
創意能力模塊主要包括:樂意接受新觀念、強烈的“質疑性”、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發散性思維能力、敏銳的感受力、直覺、冒險、極強的好奇心和過人的毅力。創造能力模塊主要包括: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和總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業能力模塊主要包括:創業熱情、態度、價值觀、性格和專業工作能力。
創意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思維能力和質疑性的培養,重在意識;創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重在行動;創業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創業熱情和創業價值觀的培養,重在實現。創造、創意和創業能力有共同的特征,如思維能力既是創造能力的體現也是創意能力的體現,創意能力的培養也是創造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培養也是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三創”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建構
搭建好“三創”人才能力模塊,接下來就是如何添磚加瓦,即構建“一三三一”的長效機制(見圖2)。
1.基礎――培養具有“三創”精神和能力的師資隊伍。這是培養“三創”人才的關鍵。教師首先要有“三創”意識和能力,敢于批判和標新立異,不斷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手段和方法等進行革新。教師要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如我院制定的訪問工程師項目,支持幫助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實踐,參與企業研發和經營,以此培養教師的創意意識和創意能力,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參加企業實踐的教師能夠了解和把握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方向,將企業的案例及時反饋到課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學校還要大膽聘任具有豐富創業管理經驗和能力的企業家作為兼職教師,進行集中授課或做講座,使教師隊伍多元化。
2.保障――采取利于“三創”人才培養的教學手段。第一,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為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理論課學習到一定程度后,學校應安排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如我院一般是在大二階段,當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后就參加頂崗實習。同時,重視畢業設計環節的訓練。學生的畢業設計必須選擇實習企業的實際應用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根據專業知識為企業制訂研究方案。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不僅有學院專業教師的指導,還有實習企業人員的指導,培養學生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按照“三創”能力培養的思路來調整課程內容。遵循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培養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兼具并快速適應社會的職業教育理念,減少理論教學內容,以知識夠用為原則,采用典型工作任務項目化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確定課程學習內容。多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擬、小組討論、企業參觀等方式,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情景中,通過完成一系列任務來學習、熟悉知識,在做中學、練中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追求真知的興趣,為學生的天賦和潛能的開發創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使學生通過網絡來學習更多、更先進的信息。在課程考核中,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權重,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的考核,減少理論知識的考核。
第三,設計開發“三創”能力課程體系。創意、創造和創業能力是可塑、可提高的。美國的MIT早在1948年就將創造力開發與訓練課程引入課程體系,而且開設了“三創”能力培養課程體系。“三創”教育課程既是“三創”教育的形式,也是“三創”教育的平臺和依托。“三創”課程體系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三創”思維;二是開設文化基礎課程、人文課程,如中國歷史、人生哲學、藝術與美學、電影藝術欣賞、名著選讀等;三是增設“三創”課程:創造發明史、創意地位、創造心理和技能、創業社會常識、創業指導、公關和溝通等課程。
第四,創建“三創”人才培養的學生管理體系。在學生科技活動、課外輔導方面加強關于“三創”教育的知識,在畢業標準中增加關于“三創”的內容,倡導學生對自己進行長期的人生規劃,鼓勵學生按照個性發展和自主創業。在能正常完成學業的情況下,鼓勵、支持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學校可出臺相應政策支持學生創業。在不降低學業要求的前提下,改革學分制、免修制;積極推行跨專業培養制、導師制、學生評教制;實行彈性學分制、專業改選制;鼓勵學生創新、冒尖,施行“三創學分制”,對于在各級各類創造、創意和創業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發明和專利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創業,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成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設立大學生創業網站,建立創新基地;每年一次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意、創業大賽;組織學生結合專業開展社會調查、科技服務和文化下鄉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培養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給學生創業做經濟后盾,為學生的“三創”教育實踐提供便利條件。
3.載體――建立教學平臺和創辦創業園。建立教學平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訓室、學生頂崗實習基地向學生開放,形成公共的教學平臺。“三創”教育最終在于鼓勵學生創業,使創業成為學生自發的追求,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始終以創業作為最高目標。這就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業的支點,使學生獲得創業的感性體驗和理性把握。創業園就是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典型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基地,主要做法是:一要鼓勵學生利用創業園的優勢資源從事創業活動;二要引入社會資源,吸引學生從事兼職工作,增強實踐能力。
4.評價――構建“三創”人才培養效果評價體系。評價是“三創”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包括評價的主體、內容和方式。我們主要分析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擬采用人才勝任力模型來進行評價。勝任力模型是由國際知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利蘭(D.McClelland)博士倡導創立的一個全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概念,具體含義為:對組織或企業中的某一個職位,依據其職責要求所提出的,為完成本職責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在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勝任力模型已在國際上特別是先進企業中得到廣泛運用。勝任力模型為何能運用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原因在于:一是勝任力與工作情景有關,具有行業性;二是勝任力模型體現在行為描述上,其特征是可衡量、可測評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學習獲取并發展,這就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測評指明了方向。因此,可針對“三創”型人才的培養,依據其內涵和要求,將學生應學會的能力要素集中起來形成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每一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系數,建立“三創”型人才勝任力評價模型。通過問卷訪談和關鍵事件訪談法等方法識別“三創”人才勝任力行為特征項目,編制“三創”人才勝任力測量量表: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專業、性別、年齡、專利、獲獎等項目;第二部分為“三創”人才的勝任力行為特征描述部分,以“三創”人才能力模塊為依據。學校在學生畢業之前發放量表,對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此為依據,改革后續的“三創”人才培養機制。
[參考文獻]
[1]陳小橋.深化第二課堂 培養“三創”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8).
[2]洪燕云,何慶.創造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姜新通,李紅.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三創”人才研究[J].教書育人,2008(36).
[4]羅儒國.“三創”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展望――以武漢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6).
[5]陸杉.高等院校實施“三創”教育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7(7).
[6]張宏烈,顧曉華.“三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