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8 14:1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野外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冷血含鉀停搏液;體外循環;心肌保護
在體外循環( extra 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 )廣泛應用之前人們已經知道需要對心臟手術中缺血的心肌進行保護 , 完善的心肌保護措施是手術成功的主要關鍵之一。術中心肌保 護的重點是降低心肌耗氧量 , 防止缺氧 , 維持細胞器及細胞膜結構和功能完整 , 保持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南京鼓樓醫院集團江蘇省宿遷市人民醫院自 2003年開展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以來 , 分別應用冷晶體停搏液灌注、冷血高鉀停搏液灌注兩種方法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本文著重探討近幾年本院應用冷血含鉀停搏液在心肌保護方面的經驗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87例患者中男 35例 , 女 52例 , 年齡 10~63歲, 體質量33~83 kg, 體表面積 1.15~2.07 m 2。心功能Ⅰ ~Ⅱ級。
病種:先天性性心臟病房、室間隔缺損 26例 , 二尖瓣置換術33例, 左房粘液瘤3例, 主動脈置換術5例, 雙瓣置換 15例, 冠脈搭橋+主動脈置換 5例。
ECC用品及方法 全身麻醉成功后 , 使用 Sarns-8000型體外循環機 , 氧合器為國產東莞膜式氧合器 , 動脈微栓濾器及天津產體外循環管道 , Medtronic BioTrend靜脈血氧飽和度監測儀 , ECC過程中維持靜脈血氧飽和度≥65%。心肌保護裝置為天津產心臟停跳液灌注器裝置 (配置血:液為
4:1泵管)。停搏液配制:0.9%氯化鈉 500 ml加入 10%氯化鉀 37.5 ml,半鉀配制:0.9%氯化鈉 500 ml加入 10%氯化鉀
18.5 ml。預充液以乳酸林格氏液為主 , 加入膠體萬汶 , 白蛋白 , 5%碳酸氫鈉 , 地塞米松 , 硫酸鎂等。體重大、紅細胞壓積 (Hct > 38 %)高的患者 , 轉流前自腔靜脈引流管快速放血500~1000 ml。肝素用量為體內 3~4 mg/kg, 機器內為 100 ml液體加 2 mg。體外循環采用淺中低溫 (28~32℃)、中度血液稀釋 (Hct0.22~0.24)。灌注流量為 40~80 ml/(kg·min),轉中維持MAP40~80 mmHg, 并使用 ACT監測儀監測ACT。
心肌保護方法 手術開始全身肝素化后 (ACT>480 s),常規建立體外循環 , 升主動脈、上下腔靜脈插管 , 經右上肺靜脈建立左心引流 , 及時心臟減壓 , 防止心臟過度膨脹。開始轉機盡量做到平穩 , 升主動脈阻斷前 , 避免血壓、溫度驟降 , 保持鼻咽溫與水溫之間相差不超過 10℃ , 鼻咽溫與肛溫相差不超過 2℃ , 并維持 MAP ≥ 50 mmHg,避免室顫;升主動脈阻斷后, 常規于升主動脈根部灌注4:1氧合血含鉀停搏液 ,(灌注裝置降溫部分放入 0℃冰水中 )首次劑量為 15~20 ml/Kg,灌注壓力< 150 mmHg,每間隔 30 min左右半鉀停搏液重復灌注 , 劑量為 10 ml/Kg,若為直視灌左右冠狀動脈灌注量按總劑量 2:1進行分配 , 同時心包腔置冰屑覆蓋心臟表面 , 降溫保護心肌。對于貧血患者 , 預充 2~3 U紅細胞懸液或復溫時加入機器內 , ECC過程中維持血紅蛋白水平在 70~90 g·L -1。轉機過程中動脈流量為 (2.0~2.6) L/(m 2·min),平均橈動脈壓(MAP)維持在 40~80 mmHg, 常規監測心電圖、橈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和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 , 體外循環過程中維持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 65% .定時測定 ACT和血氣分析以及尿量監測。待心內手術主要操作完成開始復溫。本組 87例患者均采用 0℃左右冷氧合含血含鉀停搏液 (血:晶為 4:1), 房室間隔缺損修補、二尖瓣置換患者阻斷升主動脈后由升主動脈根部灌注 ;主動脈置換、雙瓣置換、冠脈搭橋合并主動脈置換及二尖瓣置換患者 , 還需切開升主動脈經左、右冠狀動脈開口直接灌注。每隔 20~30 min重復灌注一次 , 這樣既可保持心肌低溫和停搏狀態 , 又能沖走酸性代謝產物 , 維持適應 Ph值 , 補充代謝基質 , 首次灌注量 15~20 ml/kg , 以后每30 min灌注含半鉀停搏液 1次。開放升主動脈前, 左心排氣 , 后繼續輔助循環 , 輔助循環時間一般為阻斷時間的 1 /3~1/4, 必要時延長。復跳后 10 min左右給予鈣劑 , 至鼻咽溫 37℃ , 循環穩定 , 心跳有力 , 血壓正常 , 脫離體外循環機。停機后 , 以 1.5:1靜脈注射魚精蛋白中和肝素 , 然后根據病情緩慢回輸機器余血或將機器余血打入無菌袋內由靜脈滴注。ECC中常規使用鎂劑, 碳酸氫鈉及利尿劑。
2 結果
全組體外循環時間 35~630 min, 升主動脈阻斷時間15~220 min, 開放升主動脈自動復跳 71例 (占 81.6%), 電擊復跳率 16例 (占18.4%)。三例患者因灌注多次 , 血鉀偏高 , 經給予胰島素 40~120 U并采用溫血 (34~35℃ )300~500 ml灌注除顫后復跳。一例主動脈置換患者復跳困難 , 后發現左冠狀動脈開口解剖畸形 , 即重新降溫阻斷行左前降支搭橋并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 (IABP), 術后恢復良好。轉機最長一例雙瓣置換患者復跳后因左房壓力高 , 心搏無力 , 停機困難 , 行IABP轉入監護病房后死于心源性休克及MODS。余患者均康復出院。 3 討論
體外循環( 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 ECC )技術應用于心內直視手術極大地推動了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療的發展。隨著心臟外科不斷的發展 , 對心肌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 , 心肌保護是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成功與否的保證。很多手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與心肌損害有密切關系。對于心肌保護問題 , 影響環節是多方面的 , 術前主要為改善心功能 , 增加心肌的能量儲備 , 術中主要是降低心肌氧耗 , 減輕或預防心肌缺血灌注損傷 , 縮短心內操作時間 , 術后保護冠狀動脈血供 , 控制心臟前后負荷 , 促進心臟恢復正常功能[1]。麻醉過程中要求誘導平穩 , 保持適宜的麻醉深度 , 使血壓平穩 , 充分氧供 , 保證心肌耗氧與供養平衡。本組麻醉誘導維持用藥為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瑞芬太尼、維庫溴銨等對心肌抑制作用較輕的靜脈藥物 , 另外 , 多巴胺、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 , 也為心肌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
心臟停跳液灌注技術是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中心肌保護的一個重要手段。心肌保護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術后心功能的恢復。體外循環術后低心排綜合癥發生率 6%~9%, 死亡率 40%[2]。心臟瓣膜置換、冠脈搭橋手術患者 , 由于病史都比較長 , 心肌組織受風濕和缺血缺氧的侵襲 , 能量儲備差 , 術中心肌保護尤為重要。傳統的冷晶體停跳液能使心肌處于舒張停跳狀態 , 維持心肌低溫以減少心肌代謝及氧耗。但隨著心臟手術復雜程度的提高 , 主動脈阻斷時間延長 , 單純冷晶體灌注不能滿足長時間主動脈阻斷的心肌保護要求 , 且這種灌注方法仍存在再灌注損傷和可能引起心肌攣縮的不良作用。所以 , 在體外循環中采用冷氧合血灌注方法保護心肌 , 因含血停跳液含氧較高 , 血中蛋白成份具有膠體滲透壓 , 預防心肌水腫并補充緩沖物質 , 為心肌提供足量的能量底物及氧 , 有利于心肌自動復蘇 , 避免因室顫引起能量消耗 , 具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另外 , 還可避免晶體停跳液灌注造成血液稀釋和組織水腫[3]。本組均灌注 4:1含血高鉀停搏液 , 阻斷升主動脈后 , 盡快自升主動脈根部灌注冷停跳液 , 使心肌停搏和降溫。術中還應認真持續冰屑鹽水浸泡心臟表面 , 使心溫在 15℃左右 , 減少心肌受損。另外 , 體外循環中灌注壓力監測也很重要 , 灌注壓力應
作者發現 , 在部分雙瓣置換患者 , 轉中持續多次灌注含鉀停搏液不可避免地使晶體和鉀離子過多地進入體內 , 有可能引起組織水腫及高血鉀 , 但此時機體對鉀離子的處理能力亦增強 , 我們在術中復溫時復查血氣、血紅蛋白、血鉀等 , 若血鉀 >6 mmol/L,則可給予 胰島素、碳酸氫鈉、呋塞米等進行處理;若血紅蛋白
另外 , 含氧血液經心肌保護裝置由氧合器直接引出 , 含鉀停跳液術前臨時配制 , 不需要刻意升溫或降溫 , 使用方便。使用此方法 , 操作簡單 , 心內操作時術野清晰 , 不需較大降溫復溫, 心臟迅速停跳, 有利于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
作者認為 , 心外科醫師提高技術操作水平 , 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創傷也很重要。手術中心臟拉鉤要輕柔 , 心臟切口不宜過大;心臟停搏后呈舒張狀態 , 如左右心室膨脹 , 可引起不可轉復的心肌纖維斷裂及心內膜下區微循環障礙 , 故應在停搏液灌注前均做好左右心引流準備工作。這也有利于改善心肌內特別是心內膜下區微循環 , 減少心肌耗氧 , 提高開放主動脈后電擊除顫復律的成功率。所以 , 提高操作水平 , 選擇手術最佳徑路 , 縮短主動脈阻斷時間 , 減少心肌缺氧時間 ,對恢復竇性節律有益, 并能降低低心排綜合癥的發生率。
總之 , 體外循環中的心肌保護 , 必須是一個綜合考慮并實施的過程 , 應充分重視各種心臟疾病的特點 , 針對患者病情 , 制定詳細的體外循環預案 , 采用良好的心肌灌注保護方法 , 另外 , 合理的預充 , 足夠的灌注流量和血液保護 , 提高操作技術水平等措施 , 也是提高心臟自動復跳率 , 提高體外循環質量, 增加手術成功率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龔慶成. 體外循環技術指導.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 2005:121.
篇2
一、《園林測量》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園林測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沒抓準高職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喜歡照搬工程測量專業的測量技術課程,內容多而全;教學中喜歡照搬本科的教學模式,即理論部分完全講完再去做對應的實訓;每個實訓項目相互間無任何關聯;實訓時以小組為單位上交實訓成果等。其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學的內容全但皆不精;教師的專業理論雖講完,但課堂上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完全吸收,絕大部分學生是坐在教室等著去實訓,但真正實訓時又不會操作;完全獨立的實訓項目與實際園林工程建設相差很大,學生前期的控制成果測算出來后在施工實訓中用不上,即使認真完成全部實訓項目的學生對測量工作的整個流程也仍無法理順,造成學生對測量知識的掌握不連貫;以小組為單位上交課堂實訓成果,造成原本就學習自律性差的同學放棄實訓教學這個重要的學習環節,經常出現小組里由一個同學從頭測到尾的現象。最終表現為總體上教學效果較差,絕大多數同學都不能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
實驗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園林工程建設要求園林測量實驗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圍繞測量的三要素進行的,即高程測量、距離測量、角度測量.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僅以這樣的基礎內容為教學的重點,學生雖能牢固掌握測量的基本原理,但綜合運用能力欠佳,使得學生在現實的工程實踐中遇到問題時常不知所措.實驗內容較單一,沒有與園林工程建設的三個階段(規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營管理階段)的測量工作基本理論和具體的工作方法相結合.
儀器數量不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由于近幾年園林專業越來越被更多人認識,現已成為一門熱門專業,報考的學生也較多,而測量儀器設備數量的增長速度卻遠遠跟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實驗條件較為簡陋,教學儀器種類和數量比較少,有時8~9人才能用一臺儀器進行教學實習,從而常常使得學生實習效果不夠理想。
二、園林測量教學規劃與建設的改革
1.教學內容的改革。園林測量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講述園林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測量工作的理論和方法,重點是將園林工程施工放樣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工程建設中測量的理論和方法等,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必須修訂與完善《園林測量》實驗教學大綱、內容和教學進程安排,編寫課程電子教案.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互進行,突出實踐教學,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不斷將學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學,圍繞課程內容,增加全站儀、GPS及繪圖軟件的教學內容,兼顧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刪去與專業要求不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并將部分學生可能自學的內容交由學生自學,教師負責答疑。
2.教學方法的改革。良好的實驗教學方法對于促進學生學習非常重要.由于以往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常常使學生對該門課程沒有充分的認識,因而導致其喪失對該門課程學習的興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在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實踐環節錄制成錄像片,清晰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給學生以深刻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聽課者感覺到聽課是一種享受,刻苦學習變成了愉快學習,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受益.同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讓學生自己先摸索,與同學相互討論,然后與教師交流,自己總結實驗操作技巧,而不是教師一味填鴨式地去灌輸.
由于目前園林測量實驗教材不夠豐富,在這種情況下,主講教師應親自主持和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要大力改革實驗教學的形式,鼓勵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和研究型課程,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可創立“課堂授課―外業實驗―內業計算―野外實習”四環一體嵌套式實驗教學模式,其內涵包括實驗課堂授課―講好每節課,精彩每句話;外業實驗―做好每個實驗,精通每個操作;內業計算―掌握每個算式,實現每個程序;野外實習―熟練每個步驟,實踐每個環節.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著重介紹測量學與園林專業的實際聯系及應用,并以課堂和課外講座交流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同時,還可采用實驗教學與課程實習相配合的方法,邊實驗邊去基地實習,提高教學效果.規范實驗和集中實習,通過制定實驗指導書和集中實習任務書,讓學生明確任務、過程、技術要點和要上交的成果.實習期間,隨機抽查學生進行現場計時動手能力考核.
篇3
醫藥衛生人員實行終身繼續教育,為了讓藥劑人員更好掌握中醫藥學基礎、現代醫藥學相關知識,具有中藥鑒別等有關基本技能,在繼續教學中利用制作中草藥電子圖譜教學方法,可使藥劑人員的中藥學、中藥方劑學、中醫基礎、中藥化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別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計算機技能等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
繼續教育;中草藥;電子圖譜;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藥劑人員
繼續教育是對已取得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拓寬為目的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特點是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實效性大,是解決專業技術人員適應科技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實施科教興藥的一項重要措施,藥劑人員在工作中必須學習中藥傳統知識、傳統技能與現代醫藥學的相關知識技能,為使藥劑人員達到更好辨認中藥真、偽,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我們開展各種繼續教育。制作中草藥電子圖譜教學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1]。我科引導藥劑人員自己制作中草藥電子圖譜,從而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1中草藥電子圖譜的制作方法
1.1建立中草藥電子圖譜qq群
藥劑人員在工作崗位都具有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經過學習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訓練,掌握了使用計算機上網瀏覽的技能。我們要求每位藥劑人員在網站有個人qq號,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方便交流,方便中藥攝影圖片資源共享。
1.2中草藥電子圖片的搜集
現代互聯網信息量大,許多網站具有搜索中草藥圖片的功能,我們要求藥劑人員到一搜網站進行圖片搜集。一搜網站的主要特點是圖片資源豐富,中藥圖片齊全、品種較多,藥劑將搜集到的圖片存入自己的信息文檔內,以作電子圖片資料用。
1.3中草藥電子照片圖庫建立
野外采藥實訓是鞏固強化中藥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最好方法,我們聘請中藥教師帶領藥劑人員野外采藥實訓機會,是收集中草藥電子照片圖最好機會,我們聘請的中藥教師,十幾年來,爬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過新疆、吉林、云南、海南等十幾個省大山、走過江門五邑地區七星坑、天露峰、瘦狗嶺、北峰山等,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拍攝了幾萬張藥用植物圖片,經過整理編輯成繼續教學光盤。我們藥劑科收集了一批中藥真假標本,制作了一批中藥炮制標本、創建了醫院中藥標本室,這些材料是中草藥電子照片圖庫最好資源。
我們要求每位藥劑人員根據教學安排,收集常用中藥400種,每一種收集3~5張不同類型的圖片,對每一張圖片進行編輯,注明其圖片藥用植物的中文名、拉丁文名、科名、形態特征、藥用部位、功用、主治。編輯完成后要求藥劑人員按科屬排列,總結各科主要特征。利用4節課教會藥劑人員制作中草藥電子圖譜的基本方法,將其制作過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藥劑人員利用課余時間上網,經過一段時間的制作,一段繼續教育結束后每位藥劑人員都能完成中草藥電子圖譜的制作。結束時,把中草藥電子圖譜作為技能達標考評指標之一,并從知識性、藝術性上評出優秀中草藥電子圖譜給予獎勵。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每位藥劑人員都有一本珍貴的自制中草藥電子圖譜,其自制中草藥電子圖譜具有中草藥品種400種以上,分屬于100多個科,中草藥電子圖譜采取圖文對照形式方式編排,每種中草藥內容包括來源、中文名、拉丁名、科名、藥用部位、形態特征、采收加工、藥材性狀、性味功能、臨床應用、主要化學成分,現代藥理研究,彩色照片包括其原植物,中藥材。
2制作中草藥電子圖譜教學方法優點
2.1繼續教學體現以藥劑人員為中心
借助現代技術,調動藥劑人員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使藥劑人員能積極主動地把學過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學習專業知識中來,反過來又提高了藥劑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藥劑人員主動上山采藥,尋找需要的藥用植物標本,主動到藥店、醫院、標本室攝影,拍照藥材圖片,收集圖片后,為了弄清每種標本圖片的拉丁名、藥用部位、功用、主治,利用課后時間到各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機室尋找資料,尋找答案,滿足了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樣就調動了藥劑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藥劑人員的自學活動,用少量教學時間,就可以實現教學目的。
2.2啟發藥劑人員的創造性思維
藥劑人員在上網的過程中,瀏覽各網站,搜集藥用植物圖片,同時可以閱讀到大量中藥的開發利用信息。中藥開發成新藥、保健品、日用品、茶的信息可以啟發藥劑人員的創造性思維,如搜集靈芝時,在網頁上,出現上百幅靈芝圖片資料,有靈芝制作成的盆景、工藝品,有江西萍鄉武功山的世界上最大的靈芝,重達50Kg,被當地旅游部門保護起來作為旅游景點,還有開發的靈芝膠、茶等產品。藥劑人員制作了電子圖譜后,會有許多發自內心的想法,如他們要在中藥的開發上走出一條我院特色路。
2.3體現了藝術性
自然界植物的多樣性,為我們展示美好世界,藥劑人員到藥園、大山等野外攝影中草藥圖片就是一種美好享受,網上有各種藥用植物圖片,藥劑人員憑自己的興趣、審美觀挑選自己所需的圖片,根據教師的教學安排,自己編輯,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華,可以將一本集知識性、技能性、藝術性為一體的電子圖譜制作成功。
2.4培養藥劑人員的團結協作精神
藥劑人員制作電子圖譜需要大量的圖片資料,必須花費大量課余時間上網收集。在電子圖譜的制作過程中,為了資源共享,藥劑人員團結協作,在有效的時間內制作完成了完整的電子圖譜。
2.5增加藥劑人員的記憶力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腦對感知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去的情緒和練習過的動作,反映一個藥劑人員想象力是否發達與他記數量多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繼續教育中,藥劑人員記憶力越好其頭腦里記憶圖像就越多,沒有記憶就不可能有思維活動,就無法掌握中藥學、中藥方劑學、中醫基礎、中藥化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別技術、中藥炮制技術等課程所關聯的大量中藥材、中藥飲片、藥用植物圖象。為了制作中草藥電子圖譜,藥劑人員需要到野外、藥園、標本室等收集積累每個藥材的原植物、中藥材、中藥飲片圖片,通過自己動手反復攝影,自己尋找各藥的來源、中文名、拉丁名、科名、藥用部位、形態特征、采收加工、藥材性狀、性味功能、臨床應用有關材料,反復刺激達到增加藥劑人員的記憶力。
作者:王莉萍 單位: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篇4
論文關鍵詞:旅游管理本科生;綜合考察實習;科研素質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科研素質是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綜合素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雖然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了實踐教學的力度,但我們培養的大學生還是偏向于知識積累型,創新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旅游事業的需要。特別是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科研素質的培養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旅游管理專業的綜合考察實習是教學計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實踐環節,其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學生通過綜合考察實習能夠獲得大量有助于后期學習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東西也非常豐富,學得的東西既真實又具體,是把教材理論知識與行業實際結合的很好機會。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旅游野外實習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已經引起了旅游教育界同仁的重視。馬駿(2005)認為考察實習教學方法傳統化,缺乏靈活性和啟發性。董志文等(2005)以中國海洋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指出:以認知性為主,缺少求知性內容,實訓基地建設滯后,實踐教學內容較缺少細化目標,并提出了野外實習成績綜合考核指標體系。WWw.133229.coM王昕(2007)結合自己長期指導旅游野外實習的經驗指出目前旅游野外實習存在著:目標簡單化,任務缺乏針對性和思考性;實習主體游客化,實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目的地單一化與高檔化,缺乏正確行業引導性;教師保姆化,學生缺乏行業社會體驗性等問題。為了充分利用綜合考察實習的寶貴教學資源,使綜合考察實習價值最大化,克服綜合考察實習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認識到綜合考察實習中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不僅是提高“野外實習”質量的切入口,更是檢驗“野外實習”效果的重要標準。
素質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經過后天訓練和環境的影響在人身上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科研素質是素質結構中較高層面的綜合性素質,它是建筑在思想品德素質、身心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審美素質基礎之上的高層素質。培養科研素質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標。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是一位合格的本科畢業生必須具備的素質。
關于怎樣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科研素質一直是旅游教育界關注的問題。但從公開發表的文獻來看,就這一問題進行系統探討的并不多見。谷冠鵬等從科學研究過程的角度出發,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結構問題作了探討。本文從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綜合考察實習的環節出發,就旅游專業本科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綜合考察實習過程中科研素質培養的基本內容
旅游專業綜合考察實習,是培養學生科研素質的最有價值的教學環節,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科研意識的培養
從心理學角度講,意識是一種人腦機能,是高級神經系統高度發展的表現,是人的心理對現實生活的自覺反映。科研意識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動中的心理過程,它能將科學感知、思維等心理活動提高到“自覺”的程度。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生來說,科研意識就是對旅游管理活動的規律有意識的追求和探索,是運用旅游管理的科學理論指導旅游活動的自覺,是對本科學生未來所從事的旅游管理活動的一種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它既表現為旅游管理本科學生對旅游管理環境的主動適應,也表現為旅游管理本科學生對其未來工作環境的積極影響。在本科生中培養科研意識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我們國家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既有助于鞏固和補充課內基礎知識,深化專業知識;又將為本科生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大大縮短了學生適應社會的探索期。
在專業考察實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最缺乏的是科研意識,學生在考察實習過程中若不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識,則會缺乏發現,只能是一個單純的、普通的“旅游者”。因此,在專業考察實習過程中即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識,又是培養學生科研意識的最佳教學時機。科研意識的培養是學生專業考察實習過程中科研素質培養的最基礎的組成部分。
(二)科研態度的培養
一個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是正確的科研態度。對于本科學生而言,樹立正確的科研態度,既是其人生階段的好時機,也將會對其未來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考察實習,一般設置在大學二年級的第三學期,是其大學階段第一次大型的綜合野外考察實習,是學生第一次體驗離開教室到旅游目的地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方式,他們處于興奮與高度好奇的心里狀態,這正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科研態度的不可多得的良機。
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而言,培養其科研態度的基本內容是:“實事求是,樂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質疑,嚴肅認真,謙虛踏實”
(三)科研知識的培養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學習、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礎知識,是保證學生在今后的旅游管理活動中,進行規范、有效、科學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同時,旅游管理科研作為具體的科學實踐,有其特定的研究規范和要求。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必須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礎理論和知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掌握科研知識方面,既有教育者意識淡漠,也有困于教學環境的影響的問題。綜合野外考察實習自然就成為學生四年難得的獲取旅游管理科研知識的機會。
(四)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要掌握旅游管理科研方法論,運用經驗總結、調查分析、實驗研究、個案分析、行動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發現、總結規律。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綜合考察實習過程而言,學生起碼應該掌握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基本的旅游科學研究方法。長期的考察實習證明,這些旅游科研方法,在考察實習過程中,簡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實性強,最有使用價值,深受學生歡迎。
(五)科研能力的培養
科研能力,即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時,在運用科學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中表現出來本領。具體地說,科研能力包括學習、搜集文獻資料、獲取信息;發現問題,運用已知理論知識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綜合分析、推導、設計方案,并動手得出結論等能力。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綜合考察實習科研能力的培養,除了在發現問題、調查研究、信息處理、文字表達能力培養外,還必須注重以下科研能力的培養:
1、選題論證能力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綜合考察實習時間長,景點類型多樣,實習內容復雜。論文選題是每個學生考察實習前準備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在實習過程中發現問題,選取有實際意義的課題開展研究,學生必須在老師特別是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做好選題工作。在具體的實習中可以進一步確認或修正自己的選題。
2、方案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在科研研究方案中闡明課題研究的范圍、對象、課題的假設,研究方法的選擇,方案的設計等內容。這是課題研究的總體謀劃,必須精心設計,以保證課題研究的落實。
3、研究操作能力
學生在實習前必須對自己的選題進行文獻查閱,對選題目前研究狀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得研究對象的第一手材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并做好研究前的準備工作和研究時的管理工作,從而確保選題研究的質量。
4、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寫報告能力
對于在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各種資料、數據,學生要勤于分類整理,善于分析,不斷思考,從而使研究結論真正符合客觀實際,并根據研究結論,完成科研報告。
三、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考察實習過程中科研素質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管理者必須強化綜合野外考察實習中培養學生科研素質的意識
“教學是主體,科研是龍頭”更多地是基于學校與教師層面,幾乎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這不利于提升院校的整體水平,不利于培養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競爭激勵,旅游市場和旅游企業對旅游人才需求呈現多元化,對學生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思想觀念,認清本科生科研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加大科研教學內容和時間,強化通過野外實習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科研興趣,激發科研潛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院校管理者要積極為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的學生開展科研活動創造有利條件,使學生通過綜合野外考察實習參與學術科研活動,學到在書本和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創新意識,開闊知識視野,強化能力素質。
(二)建立針對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的科研管理機構
在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機構建立上,應根據院校實際情況,成立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的科研活動領導小組,使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有序化、規范化、制度化。領導小組可由主管教學和科研的副校(院)長任組長,相關部門領導任組員,科研部門具體負責管理工作;院(系)成立科研活動指導小組,由科研經驗豐富的老師對學生參加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進行全方位的跟蹤服務,提供指導、咨詢和幫助。在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管理上,應結合院校實際情況,制定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課題申報、組織管理、指導檢查和實施獎勵等制度,指導和激勵學生開展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對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情況進行檢查,通過正規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促使學生嚴格按照計劃認真開展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學研究,確保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有序健康開展。在科研基金設立上,應撥專項經費用作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專項基金,鼓勵學生通過規定的程序申報科研課題并申請基金資助。改變過去綜合野外考察實習成果展僅僅是旅游相片、旅游紀念品等現象,要把學生基于綜合野外考察實習而完成的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作為實習的重要成果進行展示。
(三)完善學生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的科研培養機制
在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目標約束機制上,應構建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創新評價體系,作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把學生根據綜合野外考察實習所撰寫的學術論文以較大權重作為學生的科研學分、并將綜合野外考察實習科研活動的情況及成績作為評選優秀學生、評定獎學金、入黨、推薦免試研究生和推薦就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科研指導機制上,不僅要加強領導和機關的指導力度,而且要充分發揮教師對科研活動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按照旅游科研特點開展科研工作,傳授自己的研究經驗,使學生樹立信心,少走彎路、盡快上路,并將指導科研活動折算為教學量,記入教師工作量,對成績突出的給予獎勵。
篇5
引言
校企合作是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必然選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特征極強,其應用型和職業化傾向促使旅游高校積極的投身于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市場經濟開啟了高校教育通向產業需求的大門,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是產業的召喚,同時也是學校發展的必然。作為應用型的地方高校,更要敢于創新培養模式,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敢于將專業建設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在產業的發展中培養學生,磨練學生,使學生更好更快的投身于旅游行業發展之中。
一、研究概況
順應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趨勢,應對市場化的人才需求變化,文章對安康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大三、大四學生在安康金揚賓館、西安維景國際大酒店、榆林永昌大酒店、瀛湖旅行社、陜西國旅、春秋旅行社、石泉燕翔洞景區、安康瀛湖景區等地的就業實習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調研過程中,與企業方、實習學生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就工作感受、企業能力要求、學院培養等各方面獲取很多值得思考的數據和想法,對學院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也給予了一定的方向和借鑒。
在訪談中,筆者先選取了與旅游實踐教學相關的21項關鍵詞,包括模擬訓練、校外實訓基地、技能師范、參觀學習、學術講座、校內實習基地、假期實習、參與科研項目、國際交流平臺 、短期頂崗實習、課堂分析與辯論、社會服務、技能競賽、假期實習、職業資格證書、學科小組活動、野外實習、科研論文指導、頒發工作證書、雙語教學、企業定制。請企業方與實習學生分別就21項測量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非常不重要1分、比較不重要2分、一般3分、比較重要4分、非常重要5分。再將每一項的總分進行統計,除以有效問卷總數213份,得出每一項的平均得分。其中總得分在3.5分以上,即“一般”以上的一共10項內容,見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到,得分前三位的分e是校外、校內實訓基地和假期實習,說明學生希望可以有較完整的時間保證實踐經歷,從而利用學校搭建的實習平臺,來檢測自己的專業水準,磨練自己的實踐技能。企業方也希望加強與學院的聯系,建立固定的、長期的合作協議,達成一種模式化的人才培養流程,特別是定制化、訂單化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目標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參與,敢于實踐,勇于投身于旅游行業。其次,排名3-10位的測量指標,體現的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手段的豐富性及第三方的認可程度。從得分情況來看,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參與專業技能競賽、參與科研項目、國際交流機會、聆聽學術講座、動手分組完成任務,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不同學期內、不同的視角中挖掘學生潛力、完善學生技能,從而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全方位需求。因此,只用充分展開每一項要素,做實做精,才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專業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忠誠和行業內就業率,更有利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社會認同感和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指標體系的構建中,應該以表1中的10項要素為基礎,這既是企業的要求,也是學生的心聲。再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這10項要素中,校外實訓基地、假期實習、企業定制培養三項為校外建設的主要內容。校內實訓、考取資格證書、參加技能競賽、聆聽學術講座、參與國際交流、參加科研項目和小組活動七項是學校校內實踐活動的主要抓手,因此,可將將其命名為“3+7”實踐教學體系。
在此教學體系中,學校要保證充分的實踐教學的時間,補充實踐教學的相關設施,重視實踐教學的考核,完善實踐教學的手段,在教學內容、教學媒介、教學資源等方面,更加突出應用性、可操作性,以幫助學生實現從課堂學習到職業人生的順利轉變,以適應新時代下市場對旅游人才的全新要求。除此之外,再通過優質的校外實訓平臺的搭建,不同的暑期實習單位的安排,做好課堂內的延伸,讓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到第一線去學習鍛煉、感受真實的職業氛圍,積攢最直接的工作經驗,在輪崗換崗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與興趣所在,樹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企業能夠及早培養自己的后備力量。
二、研究結論
1.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內涵豐富,共涵蓋21項測量指標。21項測量指標的設定來自于文獻學習、學生訪談、企業調研及學校辦學經驗積累,基本涵蓋了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辦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具有較強的實施性。
2.10項要素成為實踐教學體系的關鍵所在。通過213份問卷的梳理與匯總,總結出重要程度得分前十位的要素,作為學院進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方向和抓手。
篇6
關鍵詞 植物學;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6-0339-02
植物學是生物學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研究植物各類群的結構、形態及有關生命活動規律、植物和其生活環境之間多種多樣關系的科學,它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1]。植物學教學方法很多,但主要還是圍繞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2方面開展。理論教學是該課程學習的基礎,通過理論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基本知識,了解學科的熱點問題和前沿研究,獲取相關研究的最新方法,為后續專業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3]。理論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操作方法的鞏固只有通過實驗、實踐才能得以實現,而且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植物品種的認知等知識也只有通過實踐環節才能實現。因此,為提高植物學教學的整體水平,提高實踐能力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在總結近幾年植物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從實驗教學、實習認知以及網絡資源對植物學實踐教學提出幾點建議和設想,以促進植物學實踐教學的改革。
1 實驗教學的改進和探索
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方法,它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但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通過加深和鞏固理論教學所學的知識,可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創新意識。
1.1 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和時間,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首先,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課時分配上,適當增加實驗操作的教學時間,調配好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內容,保證實驗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要將與實驗緊密相關的內容安排在實驗課上,使實驗訓練內容是對理論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提高,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4]。其次,在實驗時間安排上,要在相關理論課結束后及時進行實驗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起到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內容的目的。第三,在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實驗操作的機會,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實際操作訓練的機會,達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
1.2 增加學生實驗操作技法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培養學生實驗過程的觀察能力。在植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用到許多儀器設備,通過設備(如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組織結構等過程,要培養學生了解實驗觀察的目的、觀察的方法和手段,培養細微部分的觀察能力訓練,養成良好的意識。
(2)培養學生對觀察結果表達形式的訓練。觀察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其結構特點,認清其組織結構,這些結構要求學生能用正確的方法再現出來。雖然現代的儀器設備可以保留這些結構的照片,但是在學習期間,一定要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將其結構繪制出來的能力,這樣學生會對許多細節問題加深印象,從而起到培養學生識別生物結構的目的,提高學生認圖、識圖及其繪圖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實驗環節包括許多方面,如實驗儀器的使用、切片制作、藥品的選用、植物細胞與組織及各器官結構觀察、結果的表述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獨立掌握,能夠獨立操作。完成上述操作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找出所觀察內容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后續學習培養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工作作風。
2 實習過程認知方法培養和洞察力的訓練
植物學的野外實習過程非常重要,是學生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之一,通過幾周的實習,學生對各類植物會有全面的認識,因此,要確保學生充分理解這一環節的重要性,以保證學生認真進行實習。
2.1 培養對植物認知的基本技能
野外實習過程不是簡單地觀看各類植物的過程,而是對植物認知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知的手段和方法的重要過程。
首先,通過啟發式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學生能認識所看到的植物科屬特性,與所學的內容進行對號入座,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發現不認識的植物時,要讓學生總結其結構特性,指導學生親身體驗這些結構特征的認識過程,根據這些特征與所學知識進行比較,由學生自己去確定植物所屬的科目,然后由指導教師指出認知過程的不足和優點,并確定對否,告訴植物的名字,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一植物印象非常深刻。
其次,培養學生觀察、描述植物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描述植物特性的過程,實際就是對植物認知過程的再現,要抓住植物的科屬特性進行認知和描述,這樣才能與所學的科屬聯系起來,這一過程要經過大量的實訓才能獲得。因此,盡量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去觀察、描述植物,從而提高學生認知過程能力,豐富認知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認知能力。
第三,制作植物標本能力的訓練。植物標本制作是植物學課程學習的一個基本技能,是實習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掌握采集、制作與鑒定所需植物標本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利用工具書及有關文獻,對標本做出正確的鑒定。學習掌握檢索表的編制原則,能夠利用歸納、總結、統計等方法,獲得大量植物學信息后,掌握編制實習地的典型植物的科、屬、種檢索表。
2.2 科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實踐基本技能的培養,只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為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野外實習機會,開展一定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科研意識,了解科研過程,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研究項目,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指導教師引導下,讓科研小組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提出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手段或方法,這樣逐步使學生了解科研過程和科研目的[5]。對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其直接參加各科研項目,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項目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 運用電腦、網絡資源,優化實踐教學資源
為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增加實驗和實習過程的教學內容,可以運用電腦、網絡資源豐富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教學進行輔助,從而提高和改善教學效果。
3.1 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明晰實驗操作過程
通過多媒體的播放,將整個實驗過程在教學網站上,供學生進行實驗預習,可以節省很多實驗過程的講解過程,為學生增加更多的實驗動手時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訓練。同時,平時也可以增加實驗室自由開放的時間,學生可以通過網上公布的多媒體實驗內容,自由去實驗室從事實驗研究,從而可以在實驗課前基本完成實驗課內容,起到預習的作用[6-7]。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很多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在實驗課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向指導教師進行咨詢和探討,大大提高實驗課的效果,保證在有限的時間里,抓住主要問題,使指導教師能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3.2 建立植物標本庫及植物資源庫
植物品種豐富,學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將所學的內容完全記住,而且發現新的科屬植物,也很難判定。隨著電腦、網絡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容易解決。在教學網站上,建立植物標本庫和植物資源庫,從而有利于學生進行查找和比對。同時,制作的新標本以及發現的植物也可以很容易加入到資源庫里面,這為植物資源的樣品保存提供新方法,也為學生拓展知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了這個教學網站,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課件、實驗、實習指導資料、標本制作錄像、實驗教學錄像以及圖片資源等等。通過網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獲得所需的任何資源。
4 總結
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必不可少環節之一,是理論教學的升華和提高,是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通過實踐環節的改革和創新,可以使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實驗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實驗能力提高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有利的保證,也會使用人單位容易獲得實用人才。②基本技能培養,是植物學實踐教學的基礎,是后續研究的基石。③培養創新意識能力。創新是通過適當的基礎訓練得到的,沒有基礎知識的掌握,無從去發展,更談不上創新。④電腦、網絡資源是實踐教學的拓展和有力的補充。因此,為植物學及其相關專業培養適合未來發展和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必須掌握完整的實驗技能對植物的認知技術和創新本領。
5 參考文獻
[1] 彭友林,王云,趙東海,等.談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湖南文理學院學,2006,31(5):143-144.
[2] 黃文娟,楊趙平,邱愛,等.植物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實踐[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9,21(6):109-110.
[3] 徐燕紅,駱斌.《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632-5633.
[4] 朱丹,姜述君,戴凌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提高植物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2009,16(6):288-289.
[5] 郭輝娟,賀學禮,趙金.植物生物學課程教學實習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6):3815-3816.
篇7
【摘 要】本文分析了GI專業當前社會需求,針對實際教學中顯露出的問題,分析了整體優化GIS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必要性,調整GIS專業培養方向,理順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解決社會需求與GIS專業人才培養的矛盾問題,對其他石油類院校GIS專業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GIS課程體系;GIS專業培養方向;GIS專業建設
1.前言
隨著互聯網及社會經濟的發展,GIS專業已經逐步發展到GIS產業,西南石油大學在2003年開設了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歷經12年4屆畢業生的不斷發展和建設,我校的GIS專業秉承“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目標,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類院校特色專業培養目標和辦學模式,同時基于新世紀新形勢下油氣勘探及大數據大發展背景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專業的總量較少、開設時間較晚,難以適應大數據時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現實,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對與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石油類高校的GIS本科專業建設提出一些思路:“堅持地球科學作為認識論基礎,計算機科學作為系統論基礎,“大地學”作為專業論基礎。”
2.大數據時代背景及GIS專業現狀
2.1大數據時代背景
大數據時代術語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資訊公司麥肯錫提出的,在我們目前日常生活中,無不充斥著大數據的身影,尤其是當前“互聯網+”浪潮,更加推動大數據時代在各行業領域的擴展。而在GIS行業中,多年來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數據也慢慢過渡到大數據,在此基礎上,大數據時代給GIS行業乃至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
2.2石油大學GIS專業建設現狀
到目前為止,我國約有220余所高校開設了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開設GIS本科專業,在開設GIS專業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學校自身的優勢專業或國家重點學科,包括地質學科,測繪學科、計算機學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氣學科和其他應用行業學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專業建設為例,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設置在地質工程和油氣地質專業領域,在長期的培養方案中,已經慢慢形成“數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適應“三桶油”對GIS專業的需求,但是隨著地理信息逐漸形成產業以及石油行業受政策影響波動較大的影響下,現行的培養模式不能很好滿足社會對GIS專業的需求。
3.石油類院校GIS專業建設思路
3.1根據社會需求導向優化培養學生方向
柳林等在對多部門人才進行詳細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目前的GIS人才分為五類:分別是技術型崗位人才、操作性崗位人才、應用型崗位人才、科研型崗位人才和復合型崗位人才。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將學生方向分為以下不同崗位:GIS應用開發工程師、GIS數據處理工程師、GIS技術服務工程師,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
3.2立足傳統3S實習,加強野外地質實習基地信息化建設
3S實習是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傳統的實習內容,可采取與相關社會行業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如可以安排學生在相關國土測繪部門實習,培養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測繪測量儀器以及相關的專業軟件來采集、處理測繪遙感數據。野外地質實習基地信息化實踐教學輔助平臺,引入GIS技術,結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氣地質虛擬仿真實驗室,改革現有的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實現對野外地質實習過程的網絡管理、虛擬實習的全部過程,輔助學生探索性實習以及相關信息的實時采集。
3.3課程教學與專業第二課堂有機結合
堅持把第二課堂的實習、競賽、實訓等生產實際與第一課堂的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推進各類專業競賽的實踐教學,鼓勵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個類別的專業技能競賽,包括全國大學生GIS技能大賽、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件開發競賽、Supermap杯全國GIS開發大賽,通過競賽參與,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3.4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提升教師自身修養
堅持服務于地方社會的原則, 加強GIS專業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鼓勵專業課教師承接各項產學研服務項目,教研室組織教師對項目中的難點進行攻關,提煉實際項目中的科學問題,推動科學問題的研究;鼓勵學生尤其高年級同學積極參與各類項目,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對于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項目,鼓勵教師進行技術推廣,并在適當時機進行技術孵化,形成以研促學、以研促產的產學研一體化建設。
4.總結
截止2013年,全國從事地理信息產業單位已達2.3萬家之多,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產值達到2600億元。伴隨著GIS產業的快速發展,GIS專業必須通過不斷的自身改革和調整來應對產業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學GIS專業在目前現有本科培養方向之外,更多的結合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在當前“大數據,小專業”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理念,將GIS專業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實現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 我校GIS專業發展在石油類高校中處于領先優勢;同時通過本文,為同類院校設置GIS專業建設規劃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參考文獻
[1]湯國安,龍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9):45-47
[2]崔鐵軍.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A].中國GIS協會第四次GIS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11
[3]王永興.我國部分高校GIS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福建地理.2001(3)
[4]柳林,盧秀山.面向社會需求的GIS專業人才立體培養模式探討[J].高教論壇.2010(6)
【作者簡介】
汪宙峰(1983-),男,安徽東至縣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基金項目:西南石油大學省級教改項目 (編號:X15021301
篇8
一、企業培訓基本情況
2010年度,我公司的各級分支機構中,有區域經理、店長、見習店長153名,實際培訓153人,培訓率為100%,平均每人96天/年;執業藥師、藥師共有212人,全部參加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健康咨詢師培訓達到89人。目前在基地培訓儲備人員達159人。
公司現有500平方電教化培訓中心一間;1個藥師培訓基地,2個店長培訓基地,8個健康咨詢師培訓基地;培訓教官14名。
2010年秋,公司的培訓基地被杭州市人事局授予“杭州市大學生見習基地”稱號。2010年4月在中百藥店聯盟大會上被行業推廣,一系列的做法得到50余家全國名列前茅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肯定。四川杏林大藥房、貴州芝林大藥房等安排了20多名見習店長前來學習交流。
二、主要經驗和亮點
(一)創新一種模式:實訓基地模式
公司的培訓一直是每年的重點內容,以往有請進來學校老師的講座,有行業協會的會議,有送出去的昂貴的課程,但是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講、下面聽”講座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學員的興趣,導致學員學得快、忘得快;還有一些是“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到崗位,無法行動”。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實際工作中不能發揮和貫徹執行,影響了培訓的信心。
在2010年底,公司領導痛下決心,開展培訓改革,把300平米的古墩店作為實驗田,改造了電教化的培訓中心。陳金良董事長說:“在岸上學游泳,永遠不可能成為游泳健將的。”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采取了實訓模式,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教官既是學習者,又是實踐者和研究者。為了更好地落實培訓任務,公司以崗位和技能學習相結合,以實際工作作為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起學考用實踐培訓機制,即用什么就學什么、考什么。指導思想是培訓不是你學了多少時間,會了多少內容,而是在工作你會用多少。
(二)態度技能兩手抓
只有通過培訓才能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名職業化的現代藥學工作者。職業化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肯學、肯干、會干。職業化主要包括態度和技能兩個方面,“態度決定一切”。公司結合源遠流長的醫藥文化、藥學職業道德、企業使命、管理制度,對學員進行思想教育,通過改變態度來改變行為,強化行為來固定模式。
關聯用藥、慢性病防治、自我藥療、處方審核、健康教育等專業化的“藥學服務”是培訓課程的重中之重,藥品零售行業區別于其他商業零售的最大特征就是專業化,這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尤其是藥學技術人員,必須全面掌握新時期的“藥學服務”理念。門店一線培訓合格的員工必須達到初級藥師的考核標準。
(三)主攻三大領域:藥師、店長、和健康咨詢師
藥師是主要專業骨干,作為藥品流向患者的最終把關者,藥師的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招聘來的藥師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生產企業、批發流通企業、外省通過資格認定得到職稱的情況,這樣他們在零售門店就不了解藥品零售行業的基本規則,從審核調配醫師處方到店內藥品的分類管理,從用藥咨詢指導到跟蹤收集不良反應、gsp認證和實施,gsp與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聯,醫療保險政策都有個全新的重新學習重新適應過程,還有很大一部分藥師專業知識和技能老化。
店長是門店經營的靈魂人物,更多的需要熟悉天天好大藥房一線工作流程,熟知公司的管理方式和運作方式,經營指標、人員管理,團隊建設等重要工作。外來的店長對新公司的運作需要有專人引路。
店員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普遍存在三大問題:一是不熟悉必要的藥品專業知識,不能充分了解所推薦的藥品,沒有信心正確指導顧客購買使用;二是缺乏零售行業的服務理念,店員定位不準,不能吸引顧客;三是對本店陳列儲存的藥品的位置、價格、作用、產地、規格、療效等不了解,面對顧客的詢問不能做詳細專業的解答,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針對人員崗位和需要技能的不同,公司分別建立不同的培訓基地,選擇不同層次的教官,選擇不同的課程,分別培訓。對于公司歷程、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通用的課程,就由培訓中心統一安排課程。消除入職前的各種緊張情緒,樹立積極地執業心態,進行執業生涯教育,確立在公司中的企業定位。
(四)改良四化培訓課程:詳實化、基礎化、針對化、模塊化
1、詳實化
藥店培訓是很廣泛的,小到營業人員的1個站姿、1句話語、1個補貨計劃、1張標價簽;大到1個藥療方案,1種藥品、1張處方、藥品監督管理法律法規、醫療保險等相關政策知識等等,培訓內容繁多復雜。我們把以上技能和知識按照3種崗位全部分解,做成具體詳實的課程,其中理論占20%,現場實訓占70%,集體活動占10%。
2、基礎化
從基礎抓起——建立一個使每一位學員都能會學、都能學好的基礎教學模式。對于一個公司發展而言,基礎管理起著決定性作用,夯實基礎是一個公司發展最重要的步驟。基礎制勝,沒有什么絕招奇招。所培訓的課程全部是崗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我們認為初始培訓不是培養解決疑難雜癥的問題,而是解決授之以漁的事情。我們所采用的課程不是精英化、理論化的課程,而是像教練教學員學車一樣,全部是基礎性的課程。
3、針對化培訓要有針對性,與公司實際工作緊密聯系,也要了解員工的愿望,結合公司需要。經過客觀分析,認真制訂每個員工未來發展領域和方向,每個人都建立培訓檔案,有每個員工的培訓計劃,他們的設置本身就是很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而且,其培訓內容也是針對員工的個人短板,根據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來設定的,員工通過學習,最終要達到能夠提高個人技能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目的。
4、模塊化
培訓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對員工采取集中3個月的標準化連續的課程,在3個月中,在確保培訓時間的基礎上,讓每個人要通過每個模塊的考核。藥師培訓有近36個小模塊,店長培訓有近45個的小模塊,營業員有近23個小模塊,學員哪個模塊是弱項,找出短板,加強該模塊的學習。
(五)強化五項機制:考試考核機制、員工激勵機制、評比交流機制、流程閉環機制、科學評估機制
1、考試考核機制
主要是各個模塊一個一個嚴格考核,考試及格就發結業證書。再就是絕不降低考核標準,嚴格統一考核。學員沒有通過考核的繼續留在基地學習,一般結業是3個月,約有10%的人會延長培訓時間,在實際培訓中,在基地培訓時間最長的一名見習店長是9個月。
2、員工激勵機制
“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結合的培訓激勵機制是激發人們內在動力的重要途徑。在培訓之初,參訓員工要提出申請,做出自己的承諾,發出自己的誓言——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幫助參訓員工建立起“終生學習”的觀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從堅定信心抓起—一讓人人相信沒有一個學不好的學員,并把信念變成信心和行動。每期培訓開學初,基地要舉辦演講會,主題都是“沒有一個學不好的學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樹立和宣傳典型事例。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公司沒有主動淘汰一個學員,只有4名學員因為自身家庭原因退出學習。
在學習之中,第一,設定目標,調動個人學習的力量。第二,結對幫扶,調動團隊合作的力量。第三,特別關注,調動情感的力量。教官和學員同吃同住,不僅關心他們的工作,也關心他們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關懷激勵學員奮發向上。
在考核結束,舉行結業典禮,在全公司每月的管理干部大會上隆重表彰,讓他自己陳述自己培訓歷程和取得的成績,全場近200人為他鼓掌慶賀,分享成功的喜悅,公司董事長親自頒發證書和鮮花。很多店長在表彰大會上激動得熱淚盈眶,欣喜欲狂。
3、評比交流機制
學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必不可少。培訓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官的集中帶教,還要充分發揮學員自身的資源,通過集體活動、野外拓展、早晚會講評等方式加強他們之間的交流。通過新老學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可以達到傳幫帶的效果,使新進學員盡快熟悉工作;通過學員內部的經驗交流,可以使彼此熟悉和了解,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
4、流程閉環機制
在每一次培訓中都引入學習---考核---跟蹤—改進的閉環管理機制。其中培訓考核包括對學員的考核、教官的考核和培訓管理人員的考核。其重點是教官的帶教實效、學員的工作實況跟蹤、所學知識的運用率、培訓是否導致行為改變,通過反饋信息實現培訓的改進,通過考核提升培訓的效果。
5、科學評估機制
必須建立科學的培訓評估機制,包括培訓資格審查制度、培訓基地培育考評制度、日常教學管理制度、教官能力評估制度、培訓成果評估制度等,通過評估比較、促進基地之間、教官之間、學員之間良性競爭。
三、只有實訓才能培養實用性人才,只有實訓才能檢驗實效
篇9
課程改革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我們通過改革想要達到怎么樣的效果?這是在實施建設之前就應該考慮好的,也就是確定改革的目標。所有改革都應該和我們的目標掛鉤。這樣先定下指導思想,有了基調,具體工作便有了著手的基點。“工學結合”顧名思義是通過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來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以德國不萊梅大學勞耐爾教授為首的職業教育學專家們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運用這樣的理念去開發建設課程的最根本出發點是為了讓學生學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適應生產的速率。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是要學生在學習中無形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在課程建設中一定要考慮如何讓他們投入其中。除了理念的運用還要考慮參與式教學具體開展的細節。另外我們的教育需要有前瞻性。培養出來的學生要具有長期發展的可能,而不能只在一個崗位奮斗終生。所以不可只重視了職業性,而忽略了“高等性”。在課程建設中應注重體現能力本位的根本思想。在課程的開發和改革中,北美的CBE課程,德國的雙元制BAG方法,國際勞工組織的MES課程,澳大利亞的TAFE課程等等都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鑒,但是要依據專業的類型定位來考量課程的開發所參照的理論模式。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以從事某一具體職業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來確定其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制定評價標準的依據。具體的課程開發是應用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方法來完成的。具體過程是:首先,由學校聘請行業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DACUM委員會,由該委員會通過對職業進行分析,確定從事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綜合能力和專項能力;然后,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對排列的各項能力進行歸納,將相同和相近者集中在一起,構成教學模塊;最后,根據各項專業能力,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組織教學體系和教學計劃。雙元制的課程開發通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整體化工作任務課程分析法BAG(BeruflicheArbeitSaufgaben)來實現。BAG方法是把職業教育中的專業教學內容,按照實際的勞動過程的基本順序進行編排,每個基本順序的教學內容是關于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勞動方法、勞動組織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體知識與能力。我們現在提倡的以能力為本、工學結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便是由CBE和BAG的理念提煉出來的,所以在課程建設時追本溯源,方能更好地指導課程的開發。課程開發之中應充分理解上述指導思想,剖析至本質,運用于無形。
二、從行業發展需要入手
行業與教育的交叉產生專業,專業與學科交叉產生課程。對于高職教育,這樣的思路已經被革新,專業的設置是要參照行業發展需求,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專業培養人才的行業崗位,行業中各個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便是課程的主體。那么這樣專業和課程的設置都要基于對行業的調查,適應市場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到就業導向。課程改革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而言,指更為貼合社會行業的需要。地勘業為適應當下發展,急切需要一支精干的隊伍,一切為找礦、開礦服務。這樣的實踐性事務,并不需要過多的學科性理論和概念,因此我們將“古生物地史學”更名為“古生物鑒定與地層劃分”,由原來114學時縮減到76學時。
三、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指導
首先,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定位課程所屬學習領域,圍繞學生所需專業技能展開課程建設。對于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專業而言,“古生物鑒定與地層劃分”主要是為了完成區域地質調查這樣一個工作任務所需的古生物鑒定和地層劃分的專業技能而開設的課程,屬于專業基礎學習領域的課程。其次,明確專業所屬類型。一般的,我們可以把高職專業分為三種類型,認知型、操作型以及兩者兼有的類型。這一點相當重要,如果不明確專業類型,而一味照搬照套地來開發課程,就會有所欠缺。因為專業類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培養什么樣的高級技術人才。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專業是較為典型的認知型專業,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識別不同地層、巖石、礦物、礦床并能加工利用。對于認知型專業,其理論知識體系是先決條件,實踐動手操作是后續過程。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在實踐中傳授理論知識,在實踐后總結提煉理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投入進來,參與思考過程。
四、與實訓條件相掛鉤
高職教育是實施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實踐教學是職業能力、創新能力教學的重要教學環節。所以應該把實訓條件的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一部分,將兩者的建設緊密聯系起來,方能使課程建設成果有用武之地。將課程的培養目標滲透到教學實踐條件中去,需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課程建設完成后,在教學中需要怎樣的實訓條件?“古生物鑒定與地層劃分”中地層劃分如何讓學生實踐,一味延續“地史學”的“紙上談兵”—閱讀柱狀圖,是難以達到高層次的教學效果的,這與我們的改革理念有所出入。對于地質類課程教學,野外實際露頭自然是絕佳的教學場地,但是在室內我們可以模擬教學路線,利用模型進行實踐教學。不僅對于地層的劃分可以走模擬的路線,在地質礦產類課程中,“構造地質學”、“礦床學”等等都可以參照這種方式。比如“構造地質學”,可以把沉積作用、成巖作用、地層抬升、下降、剝蝕、水平擠壓—變形過程、斷裂、解理形成等等一系列的過程通過模型的展示來實現。
(2)現有的實訓能夠滿足哪些教學任務?需要根據實際條件來設計學習情境或者具體的任務。比如“古生物鑒定與地層劃分”課程,就是要考慮實訓室標本的情況,來設計實訓任務工單。三葉蟲有多少塊標本?能夠觀察哪些結構特征?只有在考慮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實訓任務,才能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投入進去,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實現,需要結合本校實踐教學條件的現狀,不然開發出來的課程就會和實踐條件相脫節,在教學開展中就無法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無縫對接,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下滑。課程的改革不僅僅是理念上的更新、知識傳授順序的更新,更是教育教學的實踐性改革。我們在改革中,對職業教育重置了實踐與理論的地位,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五、重視教育對象的特質
課程的改革建設,不能忽略學情。忽略學情的教育只會成為對牛彈琴。教與學緊密結合方能實現因材施教。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逐年攀升,源自于擴大招生。這樣在現今的錄取政策下,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線成下滑趨勢。學生整體水平呈現下降狀態,給常規教學管理帶來很大弊端。總的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普遍不高,而動手能力較強。理性認識較弱,而感性認識較強。所以如何把握他們的感性認識和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邏輯思維,對于“古生物地史學”而言,直觀形象的教學尤其重要。
六、充分考慮學校條件和教育教學資源
學校師資隊伍情況和校園的位置優勢與課程開發有著關系。師資隊伍,特別是教師的實踐能力,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中尤其重要,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校園周邊有較豐富的地質現象,那么課程的教學便有了實際的教學場地。地質類課程在建設中或教學開展中也應考慮這個方面資源的利用。比如在我校周邊出露較好的下寒武統地層,且含有較為豐富的化石,這就為“古生物鑒定與地層劃分”提供了很好的實習場地。
七、以社會時代為背景
時代的主流是什么,當下的形勢又如何,都要我們注意專業知識領域內的新進展和發展趨勢,適應時展的需要。因此,筆者認為課程的改革思路可以從三個方面尋找。
(1)根據工作過程包含的六個要素: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形式以及勞動要求來設計學習情境、項目、任務。
(2)注重事件的內在聯系。很多方面在學科體系下是相互獨立的,但以工作場景為基礎,事務完成出發,從事件發生發展出發便是相互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的。由此建立起來的聯系,便可成為課程開發的主線條。
篇10
一、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的表現
(一)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雖然實踐教學得到了絕大多數高校的認可,但一些院校管理者和教師還以一種對待傳統學科的目光認為,在旅游管理這門學科中,本科教育與實踐教學具有涇渭分明的區別,即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應該培養管理型和研究性人才,實踐教學所倡導的應用型人才屬于職業技能培訓的范疇。長期以來,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育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出現了實踐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實習實訓環節流于形式等突出問題。旅游業屬第三產業,具有服務屬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強調知識的直接有用性,旅游企業對就業人員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外,更多的是具備實踐的能力和經驗。近年來,一些高校迫于學生就業的壓力,加大了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力度,從建立模擬實驗室、擴大實習基地規模、到產學研結合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總體來說,一般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兩部分內容,四種實習方式:野外見習(旅游認知學習)、旅游企業(旅行社、酒店)實習、校內實驗教學和模擬實踐教學。輱訛輥但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大多以學生操作實訓和技能應用為主要培養方式,只注重動手能力的提高,一味迎合市場的初級需求。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功利性較強,學生處于被動式教育的狀態,創新意識和主動實踐能力不夠,學生缺乏對旅游行業工作性質深刻的理解。(二)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的表現1.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財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力度逐漸加大,資金已不再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最大瓶頸。從國家部委到學校,正在努力改善各專業建設的軟硬件建設,學生實踐環節便是其中之一。縱觀我國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育,從來沒有真正缺少過實踐環節。但若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相比,明顯感覺到我們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李培根認為,“被動實踐”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輲訛輥被動實踐就是指實踐的對象、方法、程序等關鍵要素都是由教師制定,學生在教師規定的框架中,沿著既有的路線去完成任務。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會影響學生獨立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2.實踐方式單一很多高校錯誤的認為畢業實習就等于實踐教學,從而遠離了實踐教學的初衷。實踐教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教學活動,一般是指教學活動中的實驗、實習、設計、實踐等,輳訛輥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畢業實習是獨立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初步嘗試,是學生對四年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系統化、綜合化運用、總結和深化的過程,通過實習,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掌握情況。目前,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主要以課程見習和畢業實習為主。課程實習由于時間較短、校企缺乏互動,效果不是很明顯。畢業實習主要是企業頂崗實習,學生在一個初級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幾個月,缺少對其他部門、其他崗位的了解,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也因針對較高層次的管理活動而在實習中無用武之地,實習效果大打折扣。更何況現在旅游管理專業的不少實習活動就是到飯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單方面的強制性實習降低了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可度。單一的實踐方式使得實踐的內容與理論教學對應性不強,學生不能及時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3.缺少探究性內容探究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學習,涉及到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知識“再次發現”的探究式學習觀的實質是一種科學精神。輴訛輥旅游管理專業強調實踐操作性,但這種思想也容易導致實踐內容僅停留在操作技能層面,實踐教學內容以認知性為主,過于實用。從現在的實踐教學安排情況來看,無論是課程見習還是畢業實習,都是淺嘗輒止,實踐內容以基本認知和操作技能為主,缺乏深入的調研和交流。這種實習模式造成了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在新問題面前不能自如應付。
二、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樹立創新教育理念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輵訛輥但是把學生潛在的創新力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必須要有一個激發潛能、形成創新力的環境和氛圍。因此,專業教育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轉變為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現代教育觀。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指導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必然強調專業學習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互為手段和目的,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行業發展的認識,提高他們將專業理論應用于行業實踐的能力,從而從根本上增強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二)啟發學生主動實踐實際上,對于大學生而言,主動實踐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輶訛輥馬克思哲學觀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即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 ,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作用于客觀世界。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在理論教學中強調服務性,針對地方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對策;其次,吸收學生參與老師的科研、教改項目,組織學生開展考察學習、旅游扶貧和旅游策劃等活動,甚至可以大力提倡以學生作為科研項目的主要提出和研究力量,而教師則退居二線僅僅作為參考、指導力量;再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直覺思維,打破思維的標準化、固定化束縛;最后,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協同能力,由于旅游業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項目研究與設計不可能由一個人或靠一種學科背景去完成,這需要從事旅游行業的人才能夠具備主動與他人協同的能力。(三)優化創新實踐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創新是創新實踐教育的核心。現行的以知識傳授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限制、壓抑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毋庸置疑,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未來的實踐,解決未來的問題,著重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輷訛輥這就要求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要以旅游業的前沿動態和創新人才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第一,在實踐學時的分配上,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強實踐教學力度。第二,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理論+實踐+實訓+創新設計”模式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第三,開辟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將專業競賽、職業資格證書、科研成果納入實踐教學學分管理體系,雙渠道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第四,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和課程性質,有序安排實踐教學:一、二年級以認知性內容為主,通過課程見習,讓學生掌握旅游實踐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并了解旅游業發展整體環境;三年級以探究性知識為主,通過案例教學、實地調研、社會實踐、情景教學、實訓教學等形式,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四年級以強化能力為主,包括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等,為學生走上社會后從事各類型、各層次工作提供支撐。(四)培養師資隊伍的創新意識在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中,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顯然也是十分關鍵,這在很大影響著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目前,國內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師大都是科班出身,但基本都是從院校畢業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的,沒有在實際部門工作的經歷,理論知識豐富,但創新意識不足,實踐指導缺乏針對性與前瞻性。基于學生實踐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必須加強對師資隊伍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須具有較深和較廣的學科知識,能夠關注和研究學科與行業的前沿問題;其次,要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與工作環境,促成創新型人才特別是頂尖領軍人才的不斷涌現和成長,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創新能力建設的核心;最后,學校可以外聘一些行業專家一起組成教學研究組來共同擔任教學任務,實現對學生教育的“雙導師制”,從而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和行業發展的前沿與最新動態。(五)建設一批戰略性合作基地建設—批戰略性合作基地,即創新學習的實踐基地。為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學校不但應該建立專業實驗室或實習基地,讓學生按教學計劃定期到實驗室或實習基地進行專業性或綜合性的實踐學習,還應該通過協作關系,與有關企業或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比較穩定的實習基地和校企合作關系。戰略合作基地建設是一個雙贏舉措,學校可憑借人才高地優勢為企業或地方政府提供旅游管理、規劃開發、旅游營銷、員工培訓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也可為師生創造一個創新、創業的良好平臺,并可聘請企業或政府優秀管理者擔任學生實踐導師,從而實現旅游業界精英和學校專家學者對學生的強強聯合培養。(六)強化校內實踐教學平臺本科生絕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在校內,僅僅利用校外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還遠遠不夠。根據旅游實踐教學的需要,應該設立校內各種現代化的專業實訓室,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在有條件的學校,可自己開辦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業,提高與市場接軌力度,在校內就可以實現理論學習與頂崗實習的有效結合。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平臺,也能夠提供一個創新創業的穩定平臺。另外,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資助力度。圍繞旅游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在校內外導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調研和設計,從而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創新,發揚學以致用、勇于創新的學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