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設計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0 09:07: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程序設計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程序設計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實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0.引言

C語言程序設計實訓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和程序設計的方法與技術,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實際編程能力和程序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上機編寫程序來提升學生的編程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C語言程序設計為其前導課程,是對其前導課程知識的鞏固、實踐與提升,是ACM程序設計課程的基礎,通過此次實訓為程序設計比賽和ACM大賽輸送人才,使更多的學生在全國的各種編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同時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編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企事業單位輸送程序設計人才。

本人根據C程序設計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并以本校2010級軟件班學生為試點進行教學,總結了一些經驗。

1.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1實訓內容單一

實訓教學內容應該首先根據C語言的特點對知識進行整合,然后引入針對性較強的典型綜合實例,從程序整體向各個核心知識點滲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實訓項目,內容應覆蓋學生所學的知識,突出實用性,內容最好為學生所熟悉領域或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如果學生層次不一,可以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設置不同的實訓內容。

1.2教學方法單一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分析程序設計過程上,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編程能力。單一實訓手段要達到這一目標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運用多種實訓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編程有個很好的理解過程。

可以引入多種教學方法。以前的實訓課程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因為課堂是由老師主載,學生是被動的學習,不能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轉變老師和學生的課堂角色。

(1)基于ACM模式的教學方法。ACM的教學模式是結合具體的問題講授概念與理論,輔以課堂討論,做習題等多項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深入有關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加深對所學理論的認識,利用網站進行程序設計。以往的教學是按照基礎知識、循環結構語句、結構體語句等知識點的順序進行講解。基于ACM的教學方式是按照習題所屬知識類別進行理論講解,離散數學、初等數論、數值計算、人工智能、動態規劃算法、圖算法等知識點進行講解與練習。ACM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將基礎學科很好地運用于程序設計當中,有利于知識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做練習時舉一些趣味習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基于ACM的教學方法的優點如下:

①知識分類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系統。

②ACM所選的題目趣味化生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題目所含知識面廣泛,有利于知識的鞏固。

④分組培養大家的團隊協作精神。

⑤學生講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2)討論式教學法。由于每一道程序題可以有不同的編寫方法,答案不唯一,所以很適合使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將學生以三人為一個團體進行分組,在組內討論編程方法,上機編寫程序并進行驗證,由組內推舉成員向大家進行講解和演示,有不同編程方法的組可以繼續演示,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并選出時間和空間復雜度最小的程序,同時也可以發現學生在編程過程中出現的常見錯誤,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任務驅動法。在實訓課堂上,學生需明確要完成的任務,依照實訓任務完成實訓。題目由易到難,知識點由單分支到多種分支情況的應用,這樣適合學生學習特點及編程由易到難的編寫過程。

1.3考試一錘定音

這門課程主要是培養和檢驗學生的編程能力,所以不能以一次考試來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檢驗過程應該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引入過程性考核思路,總成績分部累加。采用平時計分和最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每節課的發言演示情況來給出平時等級,一學期進行累計,按累計成績進行排名,前三分之一學生可以免去最后的考核,以平時成績作為最終成績,這樣也可以激勵大家踴躍發言,剩下的學生參加最終考核,最后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最后一次考核的成績各占一部分比例來組成。通過實踐檢驗,課程考核方法改革后,考核出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用過程性考核思想后,在學習過程中時刻檢驗學生的學習接受掌握情況,加大了課程全程質量監控力度,課程考核結果基本能夠反映學生學習后真正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考核結果公平、有效,這也是現在倡導的全過程考試。

2.總結

通過對C程序設計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對2010級軟件班學生進行試點后,使學生理解模塊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掌握C語言的數據結構、程序結構、語句以及控制結構的使用方法,能用程序設計技術解決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掌握在實際開發環境下進行編輯、編譯、連接、調試和運行的方法;綜合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項技能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嵩.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探索與實踐[J].教書育人,2006,(35).

[2]王美娜.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04).

[3]曾鴻.基于項目的軟件工程綜合實訓教學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2).

[4]王麗娟.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分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篇2

【關鍵詞】項目設計,程序設計,能力培養

1、前言

計算機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因此加強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培養對提高學生就業率,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都是很重要的。但高職學生由于基礎較差、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按學科體系教學,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入手,一步步理解掌握,再到應用的方式教學,學生學著沒興趣,理解困難,學完了不會應用,教學效果很差,學生學完程序設計課程基本不會做開發設計。由于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的主干課程,相關課程較多,學生一旦失去興趣,放棄學習,幾乎等于放棄了大部分專業學習,因此培養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提高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對計算機專業是至關重要的。

2、認真做好課前準備

2.1選擇好要設計的項目。項目設計教學要選擇好所用的項目,項目過簡單涵蓋的知識面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項目過難學生難以理解,增加教學難度。因此選擇合適的項目案例進行教學,是項目設計教學的關鍵,項目設計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實訓和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的案例應該是連續的,前后關聯的,案例涉及的知識點要循序漸進,實訓是程序設計課程的關鍵環節,實訓的項目要和課堂教學的接近但又不要完全相同,要留給學生獨立完成的內容,否則實訓課就變成了打字課。課程設計是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綜合應用,也是培養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課程設計的題目要和教學與實訓的內容接近和相似,但要在平時上機實訓的內容上有一定的擴展,要盡量涵蓋所學的內容,要有適當的難度,課程設計任務太少使得設計過程中學生閑暇多,涉及到的知識點少,動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設計任務分量過大,學生難以完成,導致設計過程草草收兵,應付了事,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設計應該選擇一個較完整的項目,讓學生從分析任務開始,到看到一個能運行的較完整的成果,這樣能大大提高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因此選擇合適的項目是項目設計的關鍵,只有選擇了合適的項目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2做好各門課之間的協調。程序設計能力的培養是由多門課程來完成的,包括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信息系統開發等課程,在教學中各門課程要相互關聯配合,前期課程要為后續課程打基礎做鋪墊,后續課程要結合前期課程的內容,這樣學生學起來前后有連續,知識點反復使用,加深了理解,也知道這些知識的用途,學習的目的性也更強。因此制定好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是關鍵,各門課程的知識點和內容要互相協調和補充。

3、做好教與導的關系

3.1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程序設計能力表現在項目開發上,開發能力的培養中,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高職的重點在應用,因此教學中重點是教會學生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查找別人的成功例子,開發項目中有大量的相似工作是自己和前人已經做過,教會學生看懂這些案例,把這些案例變成自己的程序,能快速地實現自己的項目,過去我們單獨地講解每個命令、控件的用法,學生用起來很困難,分離的代碼學生也不會在項目開發中使用。用項目案例講解,代碼是上下文連貫的,學生就容易理解,再重點介紹針對不同的應用怎樣修改哪些內容,這樣學生也會在別的項目中使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2做好上機實訓輔導

上機實訓是能力培養的重要步驟,有時學生課堂上聽懂了,上機實訓卻不會做,或者只會照著書本輸代碼,不知道代碼的用途,這樣就沒有達到目的,因此上機指導也是教學環節的重點,不能只訓不導,老師要在實訓過程中認真指導學生,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這對老師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老師不熟練,不能及時幫學生解決碰到的問題,學生被問題難住就會失去信心。老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指導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3.3做好課程設計的指導是關鍵

能力的培養是綜合的,課程設計可以把所學的知識綜合起來應用,因此課程設計的選題非常關鍵。課程設計中老師要認真做好準備,認真寫好設計任務書,任務書應包括:(1)設計目的、任務;(2)設計依據;(3)設計相關資料;(4)設計步驟與要求;(5)成果內容;(6)設計進度安排;(7)紀律要求;(8)成績考核標準。如有必要,還應編入相應的設計例題,供學生進行課程設計時參考,但也不能把老師做好的項目程序給學生,把課程設計變成打字和調試,這對程序設計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課程設計中老師要隨時檢查輔導,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任務,也要及時幫學生解決碰到的問題。對優秀的學生可以根據情況追加一些內容,這樣能讓好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學能力和自信心,也能帶動中等學生的積極行。在課程設計中知道老師要對一些設計規范、設計方法和設計步驟做詳細介紹,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規范的設計步驟,這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是有很大幫助的。設計過程中要倡導同學間互相討論、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團隊精神,對一些學生做的好的通用類可以介紹給其他同學用,這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互助精神。項目課程設計用小組的形式比較好,這樣能照顧到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力強的學生承擔一些較難和關鍵的任務,能力較差的學生承擔一些簡單的任務,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共同完成設計任務,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同學的鼓勵和督促下能力差的學生也不會輕易放棄。

4、總結。綜上所述,用項目設計來促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選擇項目案例,好的案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及時跟進、認真指導是關鍵。項目設計開發是個團隊合作的工作,培養同學之間團隊合作精神袁互相幫助和鼓勵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遙

篇3

論文摘要:成人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一種創新體制,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是成人教育計算機教學中的必修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和算法分析應用能力。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針對當前成人教育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

1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范疇

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主要包括上機實驗、綜合練習、課程設計、軟件開發實訓等幾個方面。上機實驗是最基本的實踐教學,由任課教師根據理論教學的具體進度,設置一些簡單的實驗,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通過這些實驗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綜合練習一般在經歷了一定的學習階段之后,任課教師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日常生活、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設置一些難度較小的綜合性練習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調查分析,然后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綜合練習主要側重某一方面具體知識的應用。課程設計是在本門課程學習完畢后,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實際應用,設置一些難度適中、綜合性強的課題,要求學生按要求完成課題任務。課程設計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軟件開發實訓則是通過實際軟件項目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技能。計算機程序設計實踐教學都采取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其過程為:上機實驗綜合練習課程設計軟件開發實訓。

2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2.1加強實踐教學是實現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程序基本開發能力、程序代碼編寫能力和程序調試應用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算法應用分析能力和數據綜合處理能力。其主要任務是通過日常教學,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設計的具體過程,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語言特征,具備程序設計師的基礎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側重編程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2.2實踐教學是提高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知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應通過編程實踐體現,通過具體的程序設計案例和實際編程來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生

綜合編程能力的強弱是檢驗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基本標準。

3成人教育業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成人教育業程序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體現在下述方面:①實踐設施不足,教學條件不完善;②對教學認識不足,實踐教學不受重視;③實踐教學方法陳舊,考核方式單一。 轉貼于

4積極探索,構建合理的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4.1實踐教學要符合教學目標的需要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進行。要結合專業特點更新教學內容,調整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要注重對學生編程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對已有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整合,改變單一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特征,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4.2以社會就業需求為主導,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主要有上機實驗、課程章節綜合練習、大作業、課程設計、軟件項目實訓、校外軟件基地實習、軟件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校內軟件課題研發等。其中實訓、實習和研發都是采用“真題真做”。通過上述這些實踐過程,學生的程序設計綜合應用能力和軟件開發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鍛煉。

4.3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設計一般要求定教學的具體內容。大多數情形下,采用實例教學效果比較明顯,通過實例的演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實例式實踐教學設計一般應包括教學目標、課時要求、教學組織、教學內容、實踐方式、實踐總結、成績評定等幾部分內容。在設計實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盡量體現知識性、實用性,激發學生的靈感和創造欲,使學生對實踐內容感興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創新,完成實踐內容。二是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保證實踐教學與理論課教學相適應,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保證實踐題目難度和工作量適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踐任務,實踐方式可以靈活多變。

4.4改變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學習程序設計課程的真正目的在于應用,是為了能正確編寫出應用程序。因此,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要理論考核與實踐操作考核并重,各占1/2,并要求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分離,只有理論考核和實踐操作考核均合格后,整個課程成績考核才算合格。實踐教學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要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也要考查學生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知識轉化能力、再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和期末實踐測驗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綜合成績。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出一個客觀的評價,還可以鼓勵學生平時認真學習。

篇4

關鍵詞:C語言;課程體系;融合教學;融合實踐;卓越工程師計劃;ACM/ICPC

C語言程序設計既是高等學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也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于邏輯性和實踐性強,使該課程的教學和實踐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如下。

1) 學生不清楚本專業的特點。多數高校將本課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學期,由于對于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了解不夠,導致新生對各專業特點混淆不清,有的學生去報考計算機等級考試,結果有的還不如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致使一些學生學習消沉。我們通過和學生談心,得知不只是大一有這種現象,大二的學生甚至也存在這種心理[1]。

2) 學生學習本課程目的不明確,興趣不高。在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問,既然C#和Java是現在的主流編程語言,為什么還要讓我們學習C語言?所以我們在第一堂課介紹計算機語言發展時,將C語言和其他語言作比較,強調C語言是當前程序員共同的語言,它使程序員互相溝通,比流行語言都更接近機器。C語言更適合解決某些小型程序的編程,在編寫底層的設備驅動程序和內嵌應用程序時,往往是更好的選擇。有了C的基礎,在需要時進一步學習其他語言,也是很容易過渡的。當然,第一堂課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興趣上,所以會用1個學時去展示歷年實訓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完整的系統,除了包涵基礎知識,還有高級技術。我們向學生灌輸學習這門課程的境界:Beginner―Advanced―Professional。

3) 任課教師對課程的定位、理解和把握不夠。老師只有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得了學生不等于教得好學生,學生的評教正說明了此問題。

通過實踐,我們對計算機專業本課程教師的要求是:“復合型”的教師――既要精通這門課程,還要有3年以上實際項目開發經驗,并且非常熟悉計算機其他學科的知識,而“教師的成功在于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2]”。

因此,我們對本課程的定位是,以程序設計為中心,掌握語法,了解算法,重在算法的實現――編程。算法是靈魂,語法是基礎,編程是中心。處理好三者的關系,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成敗。

算法盡管重要,但本課程不是算法設計課程,不可能過多地介紹算法,更不是在研究算法。我們要在學生學習編程的過程中,介紹相關的典型算法,引導學生面對問題去思考如何構造算法,編寫程序的過程本身就是設計算法的過程。

為此,我們對本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并將本課程與計算機其他學科進行了融合教學與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課程體系的改革

1) 修改教學環節。

我們把原計劃一學期的教學時間調整為一學年。第一學期進行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的教學,第二學期進行C語言程序設計的進階教學,在學年末進行該門課的實訓,接著的暑假進行校外實習。根據不同專業,我們還開了小學期,在小學期里有連續12周的實驗環節。

2) 修訂培養計劃和大綱,改革考核方式。

我們把本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本學院的“卓越工程師計劃”相結合,組織教師外出考察、研討,然后重新修訂了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實訓大綱、實綱。相應地,考核方式也作了調整:基礎教學由筆試轉向機試,試題難度高于非計算機專業的等級考試,每次考試的題庫都將重新命題和審閱。進階教學由考試轉向完成3 000行以上大作業形式的考查,實訓由過去的全班一個模擬題目轉向提供多個實際驗收簽定過的項目,進行C版本的再次開發,實習由過去的只是到實習基地參觀調整為直接進企業拜師跟班學習。

3) 豐富配套的教學資源。

我校組織編寫了《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及進階教程》,被評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已于2010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還配套編印了上機實驗的實踐教程(將在今年教材的第二版時一并出版),以及實訓時的實訓教材和實習的實習教程,并建設了精品課程在線學習平臺,供師生討論和交流。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與教案,供教學參考。

我們專門搭建了學校ACM/ICPC在線測評平臺,并組建了容納120人的競賽專用機房,成立了ACM/ICPC競賽班。2008年起,河南省計算機學會主辦一年一次的河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我們每年都組隊參加,在過去的三屆競賽上,共獲得4枚金獎、2枚銀獎、1枚銅獎。2009年參加亞洲區賽現場賽獲得優秀獎。2010年參加第35屆亞洲區賽,通過預賽,獲得天津賽區、杭州賽區和成都賽區的決賽資格,并在成都賽區獲得1枚銅牌,排名第59名,是河南省該項賽事最好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在學校內部,我們從2009年開始每年組織兩次全校程序設計競賽,至今已經主辦了四次校級競賽。

4) 轉變教學理念。

我們提出了C語言與計算機相關課程的融合教學與實踐的教學理念。

5) 采用新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使用任務驅動、課堂討論、3W1H教學法、現場編程教學法、課堂陷阱教學法、任務分解教學法、任務貫穿教學法、分散集中教學法、兩段教學法、實訓優秀作品展示激勵法、融合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在課外使用網上在線討論與答疑、競賽輔導撥高法、課題組觀摩討論法。我們打破大學考試試卷不評講的一貫做法,在第二學期的進階課程第一堂課評講上學期期末試卷[3]。

(1)3W1H教學法。即:What――解決什么問題,Why――通過實際生活例子引入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Where――在什么條件下能夠解決,How――如何運用學到的方法、技術來解決問題。

(2) 現場編程教學法。在講授有代碼編寫的理論課時,當一個理論知識介紹完后,教師出一個難易程度適當且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隨堂寫代碼,并抽學生到黑板上寫,或者抽幾份學生作業當場點評。

(3) 課堂陷阱教學法。在期中檢查座談會上,有的老教師說學生很難發現自己程序的錯誤,而課堂上即使是老師手下的一個筆誤,學生也能發現并喊錯了。我們正是可以利用學生這種“容許自己范錯,不許老師失誤”的習慣,對于學生書寫代碼時容易出錯,或者上機碰到的共性問題,我們在課堂上演示時設下陷阱,故意把代碼寫錯,有的學生當時就能發現,而有的學生在編譯時才發現有錯,我們用自己的錯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

(4) 課題組觀摩討論法。我們組織本課題組教師每兩周進行一次教學觀摩討論,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推廣好的教學方法。

(5) 實訓優秀作品展示激勵法。我們在第一學期基礎課程的第一堂課上展示往屆的優秀實訓作品,讓學生覺得既好奇又深奧,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興趣。臨到畢業,大部分學生還能對這堂課記憶猶新。

2與計算機相關課程的融合教學

通過近5年的實踐與總結,我們認為如果把C語言程序設計與計算機相關課程進行融合教學,必將促進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解,同時凝聚專業特色,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的自學與綜合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

1) 與數據結構融合。

在講到C語言中的基本數據類型與構造類型時,圍繞數據結構的一條主線――四種結構兩種存儲,聯系數據結構中的數據類型,在抽象數據類型ADT中只定義了基本操作,復雜的操作是通過基本操作實現的。在抽象數據類型中定義的操作與C語言中的各種類型的運算,比如取余運算符“%”,在C語言中僅限整數。在講到查找與排序時,對照數據結構中的查找與排序,介紹一些經典和效率高的算法。在講到遞歸函數調用時,用數據結構中的遞歸調用時棧的進棧出棧變化過程講解。在講到scanf函數和其他讀取字符函數時,將內存與鍵盤輸入緩沖區結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數據的輸入格式。

2) 與操作系統融合。

在講到變量的數據類型及變量的存儲類型時,結合操作系統的內存結構,講解內存區域分為6個不同的部分來存儲不同的數據,使學生了解內存組織的有序性。特殊地,寄存器變量不占內存,而字符串常量存放在符號常量區,通過講解內存結構,學生就明白靜態變量為什么第一次使用時會初始化,以后再使用時用的是上一次的值。在講解數組的連續存儲、鏈表的動態存儲時,結合內存就會理解得更透徹些,甚至可補充內存中堆與棧使用的知識[4]。

3) 與計算機組成原理融合。

入學時,教師介紹計算機發展,一般都會講到馮•諾依曼原理,那么為什么要學習語言呢?還得從計算機組成原理來講,從電腦城裝配電腦介紹起,首先運用BIOS程序,然后再啟動操作系統,最后再運行用戶的應用程序。而BIOS程序、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都是用語言開發出來的軟件,之前都曾經有過C語言版本,BIOS現在還是C語言編寫的,而操作系統的一些內核也還有C語言的許多代碼。因為大一第一學期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與本課程是同步開設,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還是有限的。同樣地,在講到C語言的三種進制數、位運算、指針時,與計算機的字長、補碼運算、指令加以對照,就容易理解些。

4) 與面向對象語言融合。

掌握好一門語言,可以自學其他語言。做到這點不容易,因為大學專業課的特點是學一門結一門,沒有哪所大學或哪個專業開設了所有語言,所以在語言課之間融合對照學習,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講到結構體時,與面向對象中的類對照,將結構體變量與對象對照,就比較好理解數據類型和類不占內存,對象與變量占內存了。講到函數時,與方法對照,講到函數參數時,補充面向對象中引用的使用,對將來學習面向對象語言和數據結構非常有益。

5) 與數據庫原理融合。

程序所需數據從哪兒來?運行結果保存到哪兒去?在講到文件操作時,將C語言中用到的文件與數據庫中數據文件作比較,再聯系結構體成員與數據庫中的字段、記錄,使學生對程序的理解更完整一些。

6) 與編譯原理融合。

在演示程序開發過程、多文件的操作、編譯預處理時,均可以聯系編譯原理中編譯器的詞法/語法分析,教師可以演示單步編譯,鼓勵學生思考編譯的過程。

7) 與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離散數學、數值分析、運籌學等融合。

如果能將學習C語言與離散數學中的集合論、代數系統、圖論結合,再解決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幾何、數值分析和運籌學中的數學問題,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8) 與網絡融合。

使用C語言可以開發C/S結構的客戶端與服務器端程序,在實訓和實習時可以分層次進行一些高級的練習,比如C/S結構的網絡編程。再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實現抓圖和打印等,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9) 與軟件工程融合。

結合專業特點,講解軟件開發不僅僅是寫代碼,還是一個模型的開發過程,對于學生將來畢業做好畢業設計與寫好畢業論文有指導意義。特別是軟件工程和軟件測試專業更是需要了解。

其實,我們在講授C語言程序設計時,幾乎可以和所有計算機專業課程聯系起來,比如選修課算法分析與設計,還可以和ACM/ICPC結合,通過ACM/ICPC競賽的題目尋找合適的教學切入點,有時也可以引入離散數學中的邏輯推理知識,或者構造一種教學情境,讓大家感興趣,能被吸引住,使學生一步步跟著往前走,比如抽幾名學生排隊講排序算法。

也可以和非計算機專業課程聯系起來,比如計算機英語。同樣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合一些新的技術,比如物聯網、CPS計劃等,學生會更感興趣。如何融合比較教學,既能深入淺出地完成教學任務又不拖延學時,需要把握好這個度。

3與計算機其他課程的融合實踐環節

除了做到融合教學外,在實踐環節上如何融合也至關重要。

1) 搭建ACM/ICPC校內在線測評平臺。

我們采取競賽輔導拔高法,成立競賽班,采取“講-幫-帶”的方式,建立了鄭州輕工業學院在線測評平臺,如圖1所示。豐富了題庫,組織校內選拔賽,教師帶隊參加競賽。

自2009年開始,我們每年舉辦兩次全校性質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12月舉辦新生程序設計競賽(個人賽)、5月舉辦一次全校程序設計競賽(組隊賽)。均有IT公司贊助,并有開幕式和頒獎儀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編程熱情。

參加ACM/ICPC競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心理素質、團隊合作和協同能力[5]。

2) 與考研結合。

我們從大一第一學期就讓學生思考自己將來的出路:工作或考研。如果工作就必須學好知識,重視實踐,提高動手能力。

3) 與操作系統、C++融合實訓。

在后續的操作系統和C++的實訓時,安排我們C語言程序設計課題組的教師參與實訓,使得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更加長期有效。

4) 把等級考試當做門檻。

我們把全國和河南省歷年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題目穿插到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把握每個知識點。

5) 介紹學生參加教師的項目。

我們在授課的同時,也有心培養一些勤于思考用心的學生,介紹他們參與到教師的應急系統、嵌入式、GIS、網絡等實際項目開發中,引導學生自學C++和Java、JSP等工具,讓他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積累經驗。

6) 跨學科實訓并總結。

在第二學期期末的實訓環節,我們讓學生分組去做一些稍微大一點的題目。比如C語言語法分析模擬器、BIOS模擬器、科學型計算器、TC模擬器、Windows小游戲、信息系統等。在實訓結束后,我們安排優秀實訓作品展示總結會,也是對一學年課程學習的總結。有很多外專業的學生自愿來參加。通過展示交流,學生看到了別人的成績,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4結語

通過對C語言程序設計存在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我們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C語言程序設計與計算機相關課程的融合教學與實踐。經過4年的教學與實踐檢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對C語言程序設計,以及其他程序設計語言的教學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玉梅.“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探索與實踐[J]. 科技創新導報,2010(28):164.

[2] 朱立華,俞瓊. C語言教材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9(13):150-153.

[3] 徐小青,李曉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9(13):46-48.

[4] 王祥瑞. C語言中的內存泄漏分析[J]. 長春大學學報,2009(6):27-29.

[5] 武建華. 基于ACM模式的數據結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9(13):114-116.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and Other Subjects of Computer

YAN Hongyan1, JIN Baohua1, ZHANG Xiaojuan2, XU Hongxia3

(1.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Zhengzhou Tourism College, Zhengzhou 450009, China; 3. Art Design Department,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4650, China)

篇5

一、理論教學

我們將C語言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分成三大部分,在教學中將“數組”前的知識歸為第一部分,將“函數、指針”知識歸為第二部分,將“結構體、文件”知識歸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講解C語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數據類型,基本運籌方法,基本語句和基本的程序結構,對于第一部分的內容中的變量要重點講解變量的存儲方式,變量的存儲空間及存儲范圍,表達式部分應重點講解運算符的優先級程序控制,結構重點放在同一結構的嵌套與不同結構的相互嵌套。第二部分主要講解指針、函數,重點應放在函數的參數、函數的調用、函數的遞歸調用、指針函數、函數指針、指向數組的指針。使學生掌握編程的模塊化思想及通過指針實現多種結構類型的引用、內存的動態分配。第三部分主要講解結構體,基本的文件操作、程序設計方法和設計技巧。第三部分重點應放在結構體和文件指針上,要詳細講解通過文件指針對文件進行訪問,使學生掌握復雜結構類型的數據組織與處理、數據與文件的關系及文件數據的處理[1]。

二、案例分析

由于課時減少,我們精簡了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通過實例講解、上機練習、課外作業,使學生掌握編程的最基本的結構語句,提高學生的程序閱讀能力,通過程序改錯,程序補充來訓練學生的程序理解和分析能力。

1.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2],教學內容采用是以算法分析、程序設計為主, 語言知識為輔的組織方式;教學方法是引入案例的主題式教學;教學內容以算法設計作為貫穿各主題的主線;案例分析是教學的核心。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程序設計能力,我們注重算法分析,突出算法設計,強化學生的計算思維,通過案例分析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傳統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在講過語法規則之后,給出一些只含有課本上已學過的簡單語句的簡單實例,僅僅是說明其語法及功能,程序本身沒有多大的實用性及吸引性,而在案例教學中,為了程序實現更有趣,教師往往會聯系一些實際問題,學習能力較強的并且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2. 案例設計

在進行案例教學中,我們結合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案例,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和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利用C語言知識點緊密聯系的特點,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案例。

我們設計的案例滿足了如下要求:一是難度適當;二是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是能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來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問題――算法――程序這一系列的過渡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維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始終將算法分析和設計作為教學重點,在教學內容組織上以算法設計為主,語言知識為輔。從分析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給出設計的算法,同時還應將算法用流程圖表示出來,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程序的功能和結構,這樣就容易將其換成程序代碼。案例分析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和溝通,形成良性互動。作為案例討論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同一個案例,老師允許不同學生提出不同分析結果和實現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主思維。

3. 教學案例實例

百元紙幣兌換:一張一百元的紙幣換成等值的10元、5元、2元和1元一張的小鈔票。每次換成50張每種至少一張,共有多少種換法?

案例分析:首先每種一張,余下100-18=82元。已經換了4張,還要46張,就是46張10元或者5元或者2元或者1元組成82元。依次設10元、5元、2元、1元的張數為x、y、z、m則:

10x+5y+2z+m=82;

x+y+z+m=46;

以上x,y,z,m的取值要求是不小于0。

因為有四種紙幣,要對每一種紙幣數進行遍歷,就要用四重循環嵌套,算法如下:

intx,y,z,m,k=0;//k為兌換方法數量

for(x=0;x

for(y=0;y

for(z=0;x

for(m=0;m

if(10x+5y+2z+m==82&&x+y+z+

m==46)then

k=k+1

三、 項目實訓

在C語言理論課結束后,我們安排三周時間讓學生集中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采用項目實訓的方式,項目的工作量要適度,要有一定的難度,以該項目設計和改進中的問題為動力,盡可能涉及更多的C語言知識點,全面貫穿整個課程內容,以達到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1. 項目標準

教師要明確項目拓展所涉及的C語言知識點和項目的基本目標。項目應能貫穿整個課程的各個環節:格式化的輸入輸出;各種程序控制結構;各種變量、表達式的使用;函數的調用,尤其是遞歸調用;指針使用;指針函數與函數指針;文件的建立、打開、讀、寫、保存等操作,要求實現項目要求的功能。項目難度適中,使學生不必進行復雜的項目背景分析就可以進行不同程度的功能擴展。同時項目的實施能夠突出以算法為中心來進行程序設計。

2.項目分組與評分

項目實訓要按照軟件工程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具備初步的軟件設計思想。我們要求教師首先制定項目任務書,明確實訓的目的及內容,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進行項目制作,目的是什么?目標是什么?教師可擬定多個項目,并將學生分成對應的項目小組。分組采用由老師指定與自由組合等形式,指定主要是由指導教師來分配項目小組,主要是結合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對學習內容掌握的情況以及上機實踐的情況來確定,這些項目組的組長一般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及綜合設計能力;自由組合一般由學生自行結合,指導老師把關。一個組一般3人為宜,項目選題由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擬定學生比較熟悉的一些項目,一般指導教師擬定的選題比學生的組數多,可按照1比1.2比例進行,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也可以自己擬定題目,但必須由指導教師審核,為了保證每個組的項目實訓效果,要求每個組的選題不能相同。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指導教師打分與學生互評相結合,指導教師根據每個項目小組的項目結果,給各個小組進行評分,然后每個小組答辯,答辯要求學生先制作好PPT進行匯報,匯報的內容要簡明表述項目實施所用的知識點,項目實施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最后演示所完成的程序。報告完成以后,其他小組提問并進行評議,指導老師完成對項目點評。

3.項目實例

項目名稱:用C語言制作班級通訊錄。

要求實現如下功能:記錄插入、記錄查詢、記錄刪除、記錄按學號進行排序、記錄打印。

項目涵蓋的內容:文件操作、函數或過程調用、搜索算法設計、排序算法設計、數組操作、結構類型使用、自定義數據類型、打印機操作等內容。

時間要求:三個星期內完成。

上交資料:項目設計書(含設計心得)、源代碼、匯報PPT。

四、結束語

雖然目前C語言教學計劃上減少了課時量,但是我們通過對教材進行分階段劃分,使學生在階段性的目標下學習,同時在備課環節中組織教師精心地設計教學案例;教師在理論課上,通過教學案例,對相關理論進行仔細講解與分析。在理論結束后,安排三周時間集中進行項目實訓,通過“理論教學、案例分析、項目實訓三位一體C語言教學模式”的周密實施,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在程序設計大賽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胡 楓.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探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2):278―279.

[3]黃錦祝.高職語言項目實訓的設計與實施[J].電腦學習,2010 (5):

80―84.

[4]邱建林,王 波,等.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的探索[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1(4).

篇6

【關鍵詞】Java程序設計;案例式;教學方法

引言

Java作為新一代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具有跨平臺、安全、高可靠、多線程等特點,在計箅機網絡及通信應用軟件開發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許多高校已將“Java程序設計”列為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明確它在培養計算機專業開發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高校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這門課的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廣東科技學院從2012年起面向軟件工程本科專業的學生開設了Java程序設計課程,本人具有多年擔任高校計算機專業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主講教師,針對Java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圍繞著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安排與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教學研究與探索。

1 課程教學目標

“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全面地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在該課程的教學中,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序設計思路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教材的內容為主線,采用案例作為教學引導線,在教學中將晦澀難懂的概念、原理融合到案例中,從實際的例子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論高度,適當講解理論知識相應的知識點。這種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也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教學安排與教學內容

2.1 教學安排

“Java程序設計”課程授課對象是計算機系專業的學生,它的前續課程有計算機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我們將這門課程安排在大學的第三學期。Java語言是面向對象語言,它的基本語法同C語言。根據教學計劃安排,我們將“Java程序設計”課程設置為:理論課時數48個學時,實驗課時數為16個學時,并有2周的課程設計綜合實訓。這樣設置是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加調實際的動手能力。

2.2 教學內容

根據多年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經驗,我們認為講授該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Java語言基礎;二是面向對象特性;三是Java的常用類及構件,包括異常類、swing構件、線程類、輸入輸出流類、JDBC連接數據庫類、網絡類等。同時還增加一些對Java新特性的學習,包括增強的for循環、自動裝包/拆包、可變參數和泛型編程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 教學方法選擇

“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環節主要包括理論課教學、實驗課教學、實訓課教學三個部分。通過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理論課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實驗課教學,采用項目導向法進行實訓課教學,可以較為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計算機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探索、合作、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在Java 程序設計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方法,通過程序實例講解基本的知識點和語法,針對特定問題,選取的案例都盡可能小而精,這樣可對每一個單一知識點進行教學。同時理解程序的編寫和調試運行方法。講解完實例后一般布置3 個操作練習;第一個練習是“模仿”,即完成一道和例子極其相似的程序,讓學生在模仿中鞏固和加深對新講授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巡視單獨答疑,幫助學生澄清教師講解時沒有理解的內容,最后教師就共性問題予以強調。第二個練習是“修改”,即對第一個例子加工,將教師在講解時已提及而例題中未涉及到的問題交給學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對關鍵性問題給出指導思想。第三個練習是“提高”,即將具有一定算法難度但語法適用于當前階段的問題拋給學生,培養學生的算法設計能力。在此階段教師主要起啟發、引導作用,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通過小型案例講解獨立知識點,以案例模仿的形式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學生通過案例研究,培養一種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處理、遷移性的應用能力。學習過程貫穿于案例分析的過程之中,培養學生學會抓住或發現問題,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手段。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和設計能力,強化了案例教學的效果。4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Java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實踐環節的教學尤其重要。實踐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和完善所學習的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編輯調試程序,進一步理解概念和理論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從知道“怎么去做”到學會“怎么做”,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有過項目實踐經驗的人都認為,通過做項目能更鞏固熟練所學習的知識,并從中學習到更多更廣泛的實際的知識。我們在“Java程序設計”課講授完畢后安排了為期兩周的綜合實訓課,借助在生活上、工作上以及企業中的實際項目抽取簡化,提出相應一定的小項目或子模塊題目,然后交給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在完成這個Java 實訓項目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課堂上沒有接觸或學過的知識,利用這個機會鍛煉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獲取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階段,教師的職責不再是教學生如何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而是告訴學生到哪里能查找到幫助解決問題的資料。

我們將“項目導向法”的實訓具體實施過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選題、分組階段”,先由老師布置若干個項目題目,綜合實訓課程的項目設計注重實用性、真實性。將企業中的實際項目抽取簡化,分解成若干模塊交給學生以小型項目的形式來做。學生自主或由老師分配進行分組,模擬某企業中項目研發團隊進行,一般4-8個人一組,由組里選舉知識面比較全的同學作為組長。第二階段為“研發階段”,組長作為 “項目經理”,給組內其他成員分配相應的工作任務,按照軟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該項目開發的全部流程,指導老師定期檢查組員完成項目的進度情況,由組長定期進行匯報。在完成這個小型項目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課堂上沒有學習到的知識,利用這個機會鍛煉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獲取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階段為“驗收階段”,對綜合實訓的總結采取分小組答辯的方式,即每個課題小組把此次項目的設計思想、所用到的知識點、實現的技術難點、解決方案、完成效果、尚存在的問題等以PPT 的形式向全體同學、老師做講解、演示。這樣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了準備;也使得其他組的成員拓展了知識面,汲取到別人的長處,增強學習交流,從而打造了一個“積極”、“熱烈”、“和諧”的學習氛圍。

4 結束語

Java 教學一定要圍繞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展開,注重面向對象編程思想的培養,本文提出了“Java程序設計”教學實施的諸多方面,并在作者施教的班級進行了多次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增強,動手能力也有了較大的進步,對本門課程的認可程度大幅度提高。當然,教學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改的深入,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我們對教學改革的探索還將繼續。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教學;計算思維;項目教學;模型構建

[中圖分類號]TP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23(2016)04-0099-02

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最早提出計算思維的概念,運用計算機科學基礎概念解決設計系統和人類理解的行為,以及包括所有與計算機科學相關的一系列思維活動[1]。隨后,黃崇福、董榮勝等學者也相繼對計算思維進行闡述,國內學者也對“計算思維”展開專題探討,并就計算思維的產生及在各學科專業中的滲透進行了研究。把計算思維的研究成果與計算機教學進行了銜接,現處于探索與實踐階段。

一、計算思維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功用研究

(一)利用計算思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計算機的運算特點

從多種專業基礎課中來提煉共性思維,引導學生融會貫通,拓寬思維變式。高職教育要將動手能力作為實踐教學的重點,從計算思維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對計算機課程價值的正確認識,使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將問題拆解并分類

在學習計算機知識時,往往遇到復雜的問題時,利用常規的方法是難以有效解決的。此時,可將問題拆解成不同的小問題,再將各個小問題逐個解決,從而實現對整個問題的解決。在思維過程中,將問題進行轉化和變換,從近似問題或單一問題中回溯整個問題的解決。可見,計算思維,與數學及物理知識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在計算思維方法的學習及應用中,可結合人的思維由機器來遵照人的思維來獨立完成問題的解決。

二、計算思維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滲透計算思維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于課程知識的講解與學生平時上機實踐來說,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從增加作業量上突出實踐項目,從基礎知識結構的延伸上拓寬教學體系。如利用簡單的C語言來改進課程教學模塊,深化對計算思維的理解和掌握。針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從基礎知識與網絡知識的銜接上,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利用創新實踐模塊來強化計算思維的滲透,讓學生從知識獲取中養成創新實踐的習慣;注重教學實驗,特別是硬件實驗的課程比重,讓學生從中掌握必要的應用技能;適當滲透程序設計課程,利用程序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深化計算思維的教學,發揮經典案例在具體實踐中的作用,從課堂上多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拓寬對問題的創新性思維。

(二)計算思維在教學模式中的構建

從高職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及問題的認知中,突出興趣激發,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學生思想方法的培養。計算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工具,更是培養學生思維方法的載體。在具體課程教學中,通過引入目標驅動、任務驅動和考核驅動等方式,從實際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上構建可行的考評體系,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以此來制訂教學計劃。以“C程序設計”為例,對于編程語言,首先要從教學內容上明確教學規劃,再從教學任務上進行細化和分工,凸顯課程教學的連貫性和整體性[2]。當研究程序設計中的循環控制問題時,依據教學實例,如在求解∑20n=1n!的值時,可以將數學問題進行簡化,利用計算思維來分解,將之轉換成若干個小問題來解決。也就是說,對于∑20n=1n!可以簡化為1+2!+3!…+20!。當問題簡化之后,對于本題的求解轉變為各項值的求和。當然,對于課堂教學中問題的簡化與優化,還需要從具體教學任務的分析中,結合學生的認知思維實際,合理有效地滲透計算思維,幫助學生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從項目教學法中滲透計算思維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一定時間內組織和安排的學習行為,并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項目教學法在設置上要從教師、學生以及相互之間的情境構建中,將項目任務與知識點建立關聯,需要學生從中來分工協作完成。可見,對于項目教學法中的計算思維,重在從學生自主性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以VFP程序設計為例,我們在教學目標上劃分為示范項目、實訓項目和練習項目三類。示范項目是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共同完成;練習項目是在實驗指導下由學生完成;實訓項目是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在項目進行法流程構建上,從項目分工到各項工作的落實,都需要從具體開發中來解決問題,教師應該讓學生小組完成任務。最后是項目評價,通過組間互評,從各自問題及解決方法上進行探討,從而贏得對問題的深入認知,增強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總結性評價是對本次項目教學法的過程性總結,教師要從各組的表現入手,就其問題及態度、運用的方法等方面進行記錄并總結,再從各組及成員的表現上進行評價,以提升項目教學法的教學實效。

三、計算思維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成效及意義

計算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計算機教學,從不同學科中滲透計算思維,幫助學生從求解問題中尋找思路,積極探索并敢于嘗試。如在C語言學習中,從程序設計的組織架構上,確立計算思維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從課程設計上,強化知識點與知識體系間的聯系,讓學生從C語言的教學和實踐中,無形中內化創新思維[3]。如為了激發學生對程序設計中不同變量的認識,引入猴子吃桃的故事。從最初摘的桃子中,每天吃掉一半,并再吃一個;依此來計算等到第十天的時候,發現僅剩一個桃子了。以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接著從C語言程序設計的變量設置上,P1和P2為第一天桃子數量、第二天桃子數量,由此來引領學生探討程序結構,很明顯,本題是利用循環結構來解決,而對于循環的條件的查找,則需要從滿足count>0時就可以執行,而對于故事中第d天與第d+1的桃子數量關系,得到t1=(t2+1)*2。根據C語言程序設計在循環計算中的關系,對于每次得到的P1值,賦給P2,并根據故事題意,對時間的變化要進行count--。最后,我們可以得到本故事的程序設計是對計算思維遞歸方法的運用。在這個遞推過程中,復雜的問題被假設后可以得到簡單的求解方法,并在遞歸到第十天后就是1了。整個程序設計過程打破了傳統程序設計的枯燥與單一,在故事滲透中把計算方法和教學方法進行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思維方法來解決程序設計難題。

[參考文獻]

[1]劉向永,周以真,王榮良,李冬梅.計算思維改變信息技術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6):5-12.

[2]武仁杰,郭喜鳳,郭曉玲,劉志蘭.計算思維與程序設計[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4-26.

篇8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加工單元 控制系統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52-02

近年來,全國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如火如荼地開展,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得以不斷推進。本文以“自動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中加工單元控制系統實訓單元教學設計為例,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能力目標:掌握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基本安裝、控制程序的編寫。

2.知識目標:加工單元部件的認識和安裝方法;采用一個按鈕控制啟動/停止的程序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相關程序設計引發學生學習PLC綜合控制技術,發展創新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4.職業素質目標:獲取知識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例主要講授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控制,重點是掌握加工單元的安裝與控制程序的編寫;難點是安裝過程中的安裝過程中的細節問題,特別是一些關鍵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就可能存在很多隱患。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分解動作,反復觀看視頻安裝過程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學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安裝過程編程思想。

三、教學對象分析

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電氣控制、PLC應用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等相關前續課程知識,并掌握了PLC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編程方法。但學生在學習PLC綜合應用過程中,一時難以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和要領,為此需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和教學示范錄像,通俗易懂地講解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編程等學習內容。

四、教學策略與教法設計

課程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法,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安裝與控制系統編程,在實施項目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熟悉關鍵控制程序的編寫。本課例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雙教一體化”教學方式,即教師理論講授和學生實踐操作相結合。理論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媒體網絡課件,生動地教授安裝方法。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實訓,并對一個或兩個小組的程序進行展示,其他同學共同分析,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設計目標。

五、課程實施的建議

2.教學設計與分析。見表2。

六、學生實訓

1.實訓方式:(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實訓,完成一個按鈕實現啟動/停止的功能;至少用三種方法實現。(2)學生個體進行站點的建立和管理。

2.實訓內容:通過討論各小組分別編寫程序。

3.實訓檢查評價:選出1組同學的練習進行展示;教師再進行總結評價、講解,總結歸納在實訓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總結

本課例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以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充分關注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原有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信息技術貫穿始終,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拓展了課程教學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宗曉倩,湯慧芹.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5(28)

[2]李科.高職《建筑設備識圖與施工》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圖識讀”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3]王青燕.信息化環境下任務驅動型《配送管理實務》課程教學設計[J].齊鑫物流教育,2014(12)

[4]周紅春,王亞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

[5]龔志剛.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

[6]盛靖琪,陳永平.自動線安裝與調試[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課題(2014JGZ159)

篇9

關鍵詞:CDIO;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93.09-4;G7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根據我院“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改革情況展開探討,如何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學生。

1 教學模式改革

“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相長,并用企業管理模式管理學生,讓學生早日適應企業需求。具體改革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多種嘗試,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將教學實踐落到實處,分組進行課程設計和豐富教學資源等。

1.1 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由專門的實訓教師指導,組建復合型教學團隊,提倡教師交叉授課,熟悉整個教學體系,以“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為主線,將前序的專業基礎課與專業領域核心課程緊密聯系起來,實現“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縱向貫通,優化和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科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2 教學實踐落到實處

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將教學實踐落到實處。我校針對這種情況,大力提倡教師深入企業頂崗時間,為期一個月到半年不等,教師自己尋找企業合作或者到校企合作企業,深入企業進行工程實踐,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還為學生尋求校外合作實習的企業,讓學生深入企業學習和實踐,體驗在線考試系統和人事管理系統等實際開發過程。同時我校注重實訓基地建設,已建成中央財政支持的軟件實訓基地,依托真實的實訓環境實現教學實踐與實習實訓。學生還可自行申請實訓室成立工作室,承接校內外項目或比賽項目。

1.3 分組課程設計

在“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環節設置了課程設計,與前期的單元教學形成了階梯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分階段地不斷提高。在課程設計環節,給出不同類型的課題供大家選擇,一般性的選題圖書管理系統,設計性的選題酒店管理系統,綜合性的選題購物網站系統等,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情況自行分組并選擇不同選題。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各組選題的需求,分解出各個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充分利用各種開發工具,設計系統模型,進行各個模塊的設計和編程,書寫調理清晰的需求分析文檔和詳細設計文檔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1.4 教學資源豐富

在教學資源的方面,我校不斷加強教學資源和網絡化課程建設,自編教材《應用程序開發》已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校級《“Web應用程序設計”》精品資源共享課正在建設中,教學錄像等后期都會全程錄制,最終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課題教學體系。

2 教學設計改革

“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設計,強調“為了項目工作而學習”和“通過項目工作來學習”,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我們從教學明確教學目標、細化教學單元,理清教學思路等方面進行了改革。

2.1 明確教學目標

“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將學生作為主體,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調控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教學環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程教學。

2.2 細化教學單元

“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設計將所有教學單元劃分成是個學習情境,分別是在線考試評分、網上投票、分頁顯示數據、分頁管理數據、郵件地址驗證、主題與模版應用、文件上傳與下載管理、電子郵件收發、留言板設計、典型應用等。讓學生逐步學習,勤于動手,勤于思考,每一個情境都能讓學生相互交流協作,構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3 理清教學思路

“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思路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為主,通過引入實用的任務,以任務的開發過程為主線,貫穿于每個知識點的講解,隨著任務的不斷拓展來推動整個課程的進展。對于每個知識點的講解采用以實際工作中軟件開發的過程和步驟為出發點,采用“五步”教學法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任務描述、計劃、實施、檢測、評價五大步驟,分別對應軟件開發的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驗收五個工作環節。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程序開發的步驟和流程,為將來參加實際工作進行項目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采用“教”、“學”、“做”三位一體法教學法,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邊提問,學生邊做、邊學、邊思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

3 教學評價改革

基于CDIO的“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個體在教學過程中全方位的評價,包括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態度、團隊協作能力、建構系統和開發系統的能力,不同能力評價采用不同方法。專業知識可通過筆試和口試,學習態度通過日常的考勤和作業提交情況評定,團隊協作能力可以通過課程設計中的團隊作業表現,建構系統和系統開發的能力通過程序開發、運行和演示情況來評價。學生在認知實習和頂崗實習過程中,由企業來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全方位的評價,才能更加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采取有效措施。

教學評價除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評價、評價方式等,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很重要的方面。授課過程中簡短的評價能促使學生有表現欲望,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程活動,促進師生交流,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我校還與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合作,對就業信息和社會滿意度等方面對教學進行了評價。

4 總結

從“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改革著手,以學生為主體,從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讓學生對“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趙娜,王劍等.基于CDIO的“軟件項目開發入門”綜合技能實踐課程[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

[2]余恒芳.《C#高級程序設計》課程改革與實踐之完善[J].福建電腦,2011.

作者簡介:余恒芳,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

篇10

關鍵詞:網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訓

青島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原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網絡技術方向的基礎上組建了網絡工程專業。在組建該專業時我們對市場做了充分調研,并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等規范[1-3],結合我院原有的辦學資源,制定并多次修訂本專業的培養計劃,特別對實踐環節進行了反復的論證,并參考了兄弟院校的一些做法[4-6],制定出了相應的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取得了許多的經驗和體會,下面做一簡要介紹。

1網絡工程專業實踐環節建設思路

根據《規范》的相關要求,結合我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我院將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基本定位在“信息技術”型人才,需要考慮基本理論和原理的綜合應用,特別是要側重實踐和工程化。但同時網絡工程專業又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通訊相關的交叉、邊緣專業,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應該同時具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技術的基本知識和網絡工程專業的工程技能,使得畢業生就業可以從網絡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維護、網絡安全系統的設計、軟件開發、網絡應用等幾個層面進行,從而為學生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基礎(即學科基礎課程應涵蓋碩士生入學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全部內容)。

本專業培養計劃由通識課、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平臺課、專業課(包括必修課、方向選修課及專業任選課)等組成,因此實踐教學體系應做到基礎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綜合實踐教學“三個層面”的有機結合。應結合專業特點與社會需求,認真研究并改革實驗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比例;改革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模式,加大與生產、科研、社會實際結合的力度;改革實習、社會實踐環節的設置,加強校企合作,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和相關社團活動。

總之,實踐教學體系是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也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

2網絡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的具體內容

從學科平臺角度來看,網絡工程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大部分(如圖1所示)。

(1) 學科實踐技能。包括:

學科基礎實驗及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基本的學科實踐技能,涉及到的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字邏輯、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

一級學科平臺實驗及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學生所必備的實踐技能,本部分同本學科的其他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以下簡稱3個專業)的學生掌握的內容基本相同,設置中同時考慮實驗和課程設計,某些課程還同時設有實驗和課程設計環節。涉及課程有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系統概論、軟件工程等。

(2) 專業實踐技能。包括:專業平臺實驗及課程設計――針對網絡工程專業的特點,體系上分為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信息安全、電子商務、網絡程序設計等幾塊。

從課程形式形式上來看,可劃分為以下幾個系列(如圖2所示)。

(1) 實驗系列(以下課程均包含實驗內容):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網絡管理、網絡程序設計、網絡信息安全技術、Web系統與技術、網絡系統設計與規劃、數據庫系統概論、軟件工程、網站規劃與實現、電子商務、J2EE企業級開發技術、網絡互聯技術、Intranet組建與管理、計算機網絡協議分析。

(2) 課程設計系列:計算機程序設計(C)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C++面向對象課程設計、數據庫系統課程設計、操作系統課程設計。

(3) 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包括校園網維護實習、網絡施工實習等)、畢業實習。

(4) 實訓:專業方向綜合實訓、網絡應用實訓。

(5) 認證培訓:包括CCNA、CCNP、網絡安全認證等(可選)。

(6) 畢業設計: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同時也為今后工作作好準備。

在課程與學時數上,以學科基礎建立學科基礎平臺課,以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設立專業課,并輔以選修課作為專業課程的補充。根據“基本技能初步綜合技能高級綜合技能創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設置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實訓,外加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同時全程一直設有開放實驗。其中,必修與選修學時占總學時的19%,加上公共基礎課與學科基礎課中的實踐學時,約占總學時的21%。

在課程性質上,屬于核心或主流技術領域的教學內容,采用必修課;屬于新興技術領域的內容,采用選修課;屬于能力外延擴展或深度提高的教學內容,采用課外的開放實驗。

3網絡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的建設與管理

3.1實驗室建設

我院原有計算機硬件實驗室、組成原理實驗室、軟件機房,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新建了網絡實驗室,綜合布線實訓室正在組建中。

3.1.1網絡實驗室

網絡實驗室有4組網絡工程實驗的設備,每組由4臺路由器4臺交換機和8個計算機組成,每組4人,總共每次可容納32名學生。實驗室還配置了實驗管理平臺,學生通過訪問控制管理服務器可實現對網絡設備的實驗配置,實現在多個網絡實驗設備之間的平滑切換。教師可通過訪問控制管理服務器對每個試驗組進行方便、快捷的監控和管理,無須手工線纜插拔,以保證設備端口的使用壽命。

網絡實驗室承擔的教學任務有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管理、網絡系統設計與規劃、網絡互聯技術、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網絡協議分析、網絡程序設計、Intranet組建與管理等課程及課程設計、網絡工程實訓、網絡應用實訓、開放實驗室、畢業設計等。

3.1.2綜合布線實訓室

綜合布線實訓室主要承擔網絡布線、網絡測試、工程實習實訓等課程的學習。綜合網絡布線是網絡工程教學的一部分,是必須通過實踐環節才能夠真正掌握的教學環節。“網絡工程實訓”、“網絡施工實習”等環節就在本實驗室完成。

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建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工具使用,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教學+實訓鍛煉”培養學生按規范進行預算、設計、施工、測試、竣工等工程設計的習慣。學生只有養成了按標準進行工程實施的習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2實踐基地建設

目前我們已經和學校網絡中心合作,以校園網和網絡中心為實習基地,開展校園網絡的維護、管理和應用工作。同時我校正在進行新校區的建設,其網絡建設工程也是相當繁重的,我院正在與校方協商,讓學生參與到校園網的建設當中。我們還與青島本地較大的網絡公司建立了良好聯系,定期介紹學生到他們那里實習。

3.3實訓基地建設

我院主要與青島軟件產業園建立了實訓基地協議,學生在那里主要進行網絡應用、網絡程序開發等方面的實訓。目前已完成了多批次的實訓任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資格認證

目前,國內計算機方面的資格認證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革,大大增加了對實踐能力的考核。因此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參加一些資格認證方面的培訓,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又可獲得某一方面的資格證書,為將來走上社會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

3.5師資隊伍建設

如果網絡工程專業的教師工程實踐經驗較少,或者工程能力較弱,那么學生的培養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大培訓力度。為了鍛煉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們派教師到水平較高的高校參加某些課程的培訓,派教師參加企業的專向培訓,還鼓勵教師參加在全國召開的與網絡工程有關的各種會議或培訓。目前部分教師獲得了CCNA、國家網絡安全工程師等資格認證。

(2) 科研融入教學。鼓勵教師將科研融入教學,讓學生能緊跟社會的發展和學科的前沿。網絡工程專業教研室組建了“網絡安全技術”、“網絡規劃與設計”和“無線自組網技術”等科研小組,便于集中精力從事專門領域的研究工作,促進教學。

(3) 加強“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我們認為“雙師型”教師就是教師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既能擔任教師,也能擔任專業技術人員。即“雙師型”教師應同時擁有“教師資格證書”和“專業技術職務證書”。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讓教師積極參加縱向、橫向項目的申請和開發研制。專業教師要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在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實訓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真題真做,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同時安排專業教師到青島市軟件產業園進行定期實訓,并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考取專業技術職務證書。

3.6開放實驗室措施

課堂上的學時畢竟有限,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將所有的實踐環節全部照顧到,同時,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完不成相關的實踐環節。為兼顧好、差兩類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網絡實驗室”和“網絡布線實驗室”以開放實驗室的形式向計算機學院的所有學生免費全天開放。只要學生有學習的興趣,我們就提供實驗環境。

4網絡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特點

本實踐體系主要有以下特點。

(1) 本專業的辦學理念為注重理論、強調實踐,突出能力,面向社會 ,采用“理論+實驗+實戰(實訓)+綜合設計”等多級強化教學模式。

(2) 充分利用校內,最大化利用校外資源。充分發揮實驗設備、實驗室的潛能,選取盡可能多的課程在實驗室教學。和學校網絡中心合作,以校園網和網絡中心為實習基地,開展校園網絡(主要是學生宿舍)的維護、管理和應用開發工作。與青島軟件產業園等實習、實踐基地聯合,實現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工程實踐應用密切結合。

(3) 最大化利用課堂外時間與資源。由于網絡工程專業的工程特性,要取得很好的成效難度更大。應用層次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僅僅靠計劃學時內的實驗、課程設計等環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在課堂外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編程能力、實踐能力的訓練。為此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和環節設置,給學生提供具體的任務要求和必要的條件,例如開放專業實驗室、建立科技活動室等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條件。

(4) 分階段漸進式教學。實踐教學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本技能實踐,第二階段為專業技能實踐,第三階段為校內外工程化訓練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劃分體現了不同時期學生的特點和教學要求,遵循由易到難、由認識到應用、步步推進的原則。最后所有學生通過畢業設計環節完成對大學期間所學知識(理論+實踐)的總體檢測和評估。

(5) 層次化、模塊化教學。從學科基礎、專業平臺、專業方向、專業選修等層次、模塊組織實踐體系的教學。每門課程的實驗部分都包括基礎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同時對于有重要實踐要求的課程采用實驗與課設兼顧的方式。為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特意設計了一個綜合課程設計,它涉及的課程包括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網絡程序設計等。對于每一個專業方向(主要包括網絡應用、網絡工程、無線網絡等),我們都設計了一個5周的綜合設計。這樣可以使我們的畢業生在今后能夠根據不同類型用戶的需要,可從事網絡工程的規劃、設計、開發;開發基于網絡的計算機軟件;從事信息網絡安全工程的設計和維護等。

5總結

目前我們已在實踐體系的建設中取得了一些成果,針對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構建了由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環節具體體現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建設了相關的實驗室和基地,提出并實施了有關的執行和管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實踐與改革中,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實踐教學:(1)繼續組建新的實驗室,如信息安全、協議分析等實驗室;(2)選取部分實驗教學比重較大的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即將實驗室作為課堂,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提高教學效果;(3)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管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規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公共核心知識體系與課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規范[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 施曉秋.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實踐課程體系構建[J]. 中國大學教育,2008(12):35-37.

[5] 肖鋒,唐俊勇,容曉峰. 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12):180-182.

[6] 吳怡,蔡堅勇,洪親. 論網絡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及改革方案[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3):87-92.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LI Dao-quan, XUE Wei-hua, JIANG Mei, ZHANG Jun-hu

(College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