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課程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3 14:29: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商課程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商課程總結

篇1

一、準確理解、充分認識、轉變觀念,進行課程改革的大討論

    所謂“整合”,就是強調系統的整體協調,發揮綜合優勢,這是以的認識論和現代科學的系統論為依據的。而“課程整合”譯自英文“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有人譯為“課程統合”、“課程綜合化”,是指將原來自成體系的各門課程或各教學環節中有關的教學內容,通過新的組合方式進行整理與合并,使相關課程(環節)能夠形成內容冗余度少、結構性好、整體協調的新型課程環節,做到優勢集成,亮點聚合,以發揮其綜合優勢。

    實施課程整合的實質,在于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門類過多,內容交叉重復,缺乏整體優化,既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又有礙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但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增加學科“課程”,以疊加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即把課程整合看作是“課程拼盤”。為此,通過課程整合,可以淡化每門學科之間的界線,強調學科之間的相互銜接以及科學和社會系統的聯系。改變按學科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做法,強調以學習者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整合。在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學科建設的今天,加大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實施力度很有其現實意義。因為課程整合代表了當代課程改革的趨勢,反映了人類知識發展綜合化對課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全面發展教育和21世紀人才素質的要求。

    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受到舊有觀念和勢力的自然排斥,實施課程整合遇到的最大障礙來自“學科本位”。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分科教學階段,老一套的東西早已在其頭腦中根深蒂固,各學科教師之間往往是“涇渭分明,各司其職”,教師只關注本學科內部體系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少關注學科之間教學內容的相互交叉、銜接和溝通,對學科之間綜合的、整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據此,為推進課程整合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求教師淡化“學科本位”意識,打破系科界線,有意識地加強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由以往各門學科的“獨自作戰”轉向學科之間互相協作的“立體作戰”。

  在實施課程整合的起步階段,我們教研室進行了多次關于課程改革的討論,比如說,“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知識、能力、素質”、“電子商務概論應掌握哪些計算機網絡知識”等問題。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就應該是“最重要而且學生能夠學到”的知識。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就此類問題達成共識是不難的。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高職院校建立一套整合的課程體系并不難,而這種課程體系還要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不斷進行更新,因為“整合”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勞永逸的結果。另外,科學的、理想的、全面的課程整合一時難以達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進行局部的整合?假若這樣做可行的話,我們可以積累經驗,為實現理想的課程整合打基礎。

二、圍繞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進行課程整合實踐

   課程設置是指根據特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組織和編排課程的系統化過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觀的決定和制約。因此,高職院校課程設置的調整能否到位,直接影響著課程整合的實施。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還有許多亟待改進之處。課程設置常借鑒本科院校,沒有形成高職特色和學院特色。加之,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較新的復合性學科,許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往往都是“課程的拼盤”。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角色一旦確定,不少學生就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由于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狹小,導致課程設置目標定位過窄,內部結構極不合理。這種在課程設置上較大地傾向于按學科專業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過分強調學生對未來所教學科領域知識全面、系統、精深的掌握,而授課教師又一味強調本門課程的系統性、完整性,與其他課程長期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嚴重背離了體現“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中心的思想,其結局只能是傳授學生一部分理論,而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經驗。這種課程設置的弊端還表現在:由于學科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強調系統、精深,專業課程設置向縱深分化,造成門類多、科目雜、體系散,主干課不突出,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聯系、貫通,致使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欠佳。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上,要一改傳統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選擇,也不再置學生與社會的需求于不顧,單純地追求學科體系的嚴謹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慮課程的整體功能,追求學生、社會、學科之間最大限度的統一,尋求其整體價值的融合。具體落實在課程設置上要體現出,優化組織各類課程,使之相互補充,充分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并突出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結合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其中,課程整合無疑適應了這一迫切需要。共2頁,當前第1頁1

二、圍繞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進行課程整合實踐1.對于《網上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整合

    《網上貿易實務》是電子商務專業中的核心課程,也是全國助理電子商師考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從事電子商務及網上貿易業務尤為重要。本課程整合后包括網絡營銷和電子交易兩大模塊,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網絡營銷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理解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整合,熟識網絡商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的相關常識和具體做法,了解網上單證流程的設計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電子合同的簽訂過程和電子合同的簽訂中身份認證的重要意義以及電子交易過程中電子信用卡、電子錢包等的相關常識和基本運用方法。為此,我們整合教學內容,編寫了教學講義,并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軟件,以加強教學效果。

    在具體講授中,以助理電子商務師的考證大綱為主要依據,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我們在講授過程中,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將教學內容與相關的網站、網頁掛鉤,比如:在講授網絡商務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應用,直接登錄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網站百度和google;在講授網上單證流程的時候,登錄電子商務網站當當網,讓學生直接觀看當當網的模擬單證流程,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我們結合教學內容詳細講解電子商務實驗室的模擬操作。該軟件不但是本課程的教學模擬軟件,也是助理電子商務師實踐能力考核軟件,所以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操作演示和學生練習,強化學生對本課程的理解。

通過此門課程的整合,有如下收獲。

(1)減少了原來枯燥無味或無用的知識,增加了實際有用的系統知識,如商務信息的收集、整理與的方法;

(2)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培養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結合全國助理電子商務考試,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2.《電子商務概論》的內容與《網絡技術應用》課程的整合

   《電子商務概論》和《網絡技術應用》均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課程。兩門課程雖側重點不同(《電子商務概論》介紹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網絡技術應用》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網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lan技術、wan技術、網絡互聯設備等內容),但有些內容也有重復現象,況且兩者有密切聯系,在《電子商務概論》中的網絡基礎設施中有相當大的篇幅是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教學效果不好。在整合中將這部分內容刪掉。同時將原《電子商務概論》中的計算機網絡的商務應用融合到《網絡技術應用》中,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增加了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部分內容,可使學生通過學習,在掌握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的實踐操作。刪除了簡單枯燥的計算機網絡理論的介紹。通過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有如下收獲。

(1)在保證了必需的內容的同時,把一些重復的教學內容合并,刪繁就簡,更新教學內容,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重新組合知識;

(2)增加了實踐環節,尤其增加了電子商務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網絡技術中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應用知識;

(3)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面。

3.課程結構的優化整合

    課程結構改革實質就是要優化課程結構,獲得課程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展現強有力的課程功能。但優化的標準、優化的突破口、怎么優化一直是歷次課程結構改革的迷茫之處。要優化課程結構,就是要使其往好的方面發展,但好在哪呢?用什么確定好的標準呢?可用兩個方面來概括:一是課程的有序性和序變能力。課程結構有序性就是讓課程要素之間搭配得更加合理,提高教育的效率,充分發揮育人價值。課程結構是在開放的環境中受到來自社會、個人要求的影響,能否及時作出反應,充分地滿足其要求,表現為課程結構的序變能力。這些是一個好的形式結構標準。在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多次邀請計算機系和基礎部的教師參加計劃調整的討論,對課程的開設的先后順序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對于部分課程的開設學期和課時進行了微調;二是課程結構的合目的性,即從實質結構的分析入手研究是否符合育人目標。

篇2

關鍵詞 2015年度 國際商務 跨境電商方向 調研分析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90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port

WU Yiqun

(Hu'n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1)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ere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fer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the feasibility and course offering advice, to prepare for the op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Year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加之受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影響,我國傳統的外貿行業遭受打擊,進出口增速下跌,2015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現了自2009年以后的又一個“雙降”年份,僅為24.58萬億人民幣,同比下降7%;而與此同時,跨境電子商務卻發展迅猛,其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也不斷攀升,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總交易額約為6.8萬億人民幣,同比增加30%以上。良好的發展態勢使得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相應增加,尤其是服務于中小型外貿或電商企業的熟悉外貿業務流程和跨境電商平臺操作,且有良好的商務英語綜合能力的一線跨境電商技術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應求。為深入了解行業形勢和市場動態,獲取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狀況,進一步明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根據調研方案,國際商務學院國際貿易教研室組織5名專業教師分成2個調研小組對長沙地區及深圳地區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項調研,現將調研結果總結如下。

1 調研目的

(1)了解跨境電子商務在中小型外貿貨電商企業中的業務比重及相關崗位設置;(2)掌握企業中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崗位結構和能力要求;(3)分析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子商務方向)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4)洽談跨境電商校企合作事宜;(5)探討跨境電商類專業課程設置。

2 調研內容(表1)

3 調研途徑和方法

(1)對跨境電商企業及相關培訓機構進行實地走訪,切實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人員結構及崗位需求等信息;(2)發放跨境電商專項調研問卷,了解相關企業對該類人才在知識結構、能力要求計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3)召開畢業生座談會,了解畢業生對傳統外貿業務和跨境電商業務在操作上的區別和看法,為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4)征求企業和培訓機構對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方向)開設的意見和建議,以設置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4 調研結果分析

4.1 調研企業跨境電商相關崗位分析(表2)

4.2 跨境電商及相關從業人員在企業員工中的占比分析(圖1)

4.3 跨境電商核心專業技能所占比重分析(圖2)

4.4 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方向)專業課程設置建議

結合跨境電商人才培訓中心及調研企業建議,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的專業課程設置主要應分為四大模塊:(1)專業基礎課程:電子商務實務、國貿實務、網絡營銷、外貿業務英語等,該階段課程一般應在第一、二學期開設完畢。(2)專業核心課程: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圖形圖像處理綜合應用、網絡信息編輯、跨境電商數據分析、外貿單證、外貿函電、國際物流等。該階段課程一般應在第三、第四學期開設完畢。(3)專業方向課程:國際市場調查與預測、跨境電商客戶關系管理、跨境電商平臺維護與優化、國際商務談判、進出口業務綜合操作等課程。該階段課程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及其他學期穿插開設。(4)專業課程實訓與畢業頂崗實習:其中專業課程實訓主要在校內實訓基地由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指導完成;畢業頂崗實習則集中安排赴校企合作企業由企業導師指導完成。

5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通過此次專項調研,總體來說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的前景較為樂觀,這是一個有活力的、創新的且符合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專業,專業課程設置也客觀可行。但要長遠發展還存在一些局限和問題丞待解決。

5.1 主要問題

(1)跨境電商并不適用所有的外貿企業和產品。調研顯示,很多大型外貿企業主要通過展會發展市場和新客戶,跨境電商的發展較為緩慢;一些技術含量較低且產品更新速度較慢的產品發展跨境電商的速度也較慢,這就使得跨境電商人才在這些企業和領域的需求有一定局限性。(2)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與現行的專業設置極不匹配。目前與之相關的專業主要以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兩個專業為主,并沒有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的專業設置,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方面課借鑒的經驗極少。(3)跨境電商師資力量較為缺乏。除了少數在企業有電商平臺操作經驗的兼職教師和部分參加了跨境電商業務培訓的專業教師以外,能承擔專業課教學的老師明顯不足,具有“雙師”素質的老師更是缺乏。(4)跨境電商作為單獨的專業方向開設在廣大的家長和考生眼里認可度還不高,存在一定的招生壓力。相對于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大部分的家長和考生對跨境電商還較為陌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這也將影響該專業的進一步宣傳和招生工作的開展。

篇3

[關鍵詞]中職;電子商務;項目教學;B2B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6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8-0-02

中等職業學校的電子商務課程理論知識較多,還包含大量的技能操作,教學難度較大,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是教學的根本任務。然而,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理論課程的教學,由于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落后,課堂教學難以滿足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電子商務理論課程教學對中職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與動機,因此教學效果差,教學質量不高,導致學生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能力明顯不足。

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的不斷改革,項目教學被人們引進了職業教育領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工學相互結合,進一步增強教學、學習、實訓等相融合的教學活動,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本文將項目教學設計理念和方法應用到電子商務B2B網上交易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實踐能力。

1 教學內容及特征

1.1 項目教學內容

在B2B平臺上,經銷商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流程。

1.2 項目教學特征

第一,本項目教學是理論基礎知識與技能實訓的結合,借助電子商務考證實踐平臺,通過兩個角色互換的方式,使學生體驗到通過網絡,企業間可快速、方便地進行交易,使課本上的知識得到充分體現,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第二,電子商務活動繁雜性強,分類較多,分工也比較細,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加之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全面開展教學活動,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可以給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電子商務環境,并安排一定教學任務,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及操作思路,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本項目的設計主要是基于小項目更便于學生學習的思想。

2 教學對象分析

2.1 認知水平

電子商務原理與實務這門課程對中職學生來說比較難懂,可嘗試從網絡教學入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電子商務知識的理解。

2.2 學習能力

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模仿能力,而自主探索能力、創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進一步提高,需要教師具體明確地指導,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2.3 學習態度

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對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的教學來說有一定難度。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法,使學生在互聯網情景下學習,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

3 教學目標

3.1 認知目標

掌握B2B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在企業電子商務活動中進行操作,熟練掌握B2B模式各個環節的操作技巧。

3.2 能力目標

通過項目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教學平臺中熟悉B2B模式的操作流程,深入了解各操作流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

3.3 情感目標

使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互聯網進行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的了解,為實踐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4 項目流程及具體步驟

4.1 確定交易方式和常見流程

確定B2B網上交易的方式和常見流程,見圖1。

4.2 確定不同“角色”間的操作流程

確定B2B模式網上交易中不同“角色”間的操作流程,見圖2。

4.3 確定項目內容

分別要求學生扮演“經銷商”與“企業”兩個角色,并完成以下任務:第一,經銷商訂貨;第二,企業訂單處理。

4.4 教學對象分組

學生可按要求自由組合,每小組2個人,擔任“經銷商”與“企業”的角色,在交易過程中承擔“訂貨”與“訂單處理”的任務。之后,兩個角色交換,重新交易,以明確交易雙方的任務和交易流程。

4.5 項目教學必備的知識及準備

第一,按照交易對象分類,可分為B2C、B2B、B2A、C2A 4種。其中,B2B是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

第二,B2B電子商務模式的參與方一般主要是:供貨商(企業)、經銷商(客戶)、配送方、交易中心以及網上銀行。

第三,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時,主要由網上訂購、網上支付、執行交易等3個基本流程,而本次項目教學的任務就是實現企業間網上訂購與確認的交易實操流程。

4.6 實驗過程

在實驗平臺上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步驟1:根據不同的角色,在平臺上的交易中心進行“注冊”,獲取“登錄”賬號及密碼。

步驟2:在網上銀行的操作平臺上,申請“網上銀行賬號”,為網上支付做好準備。

步驟3:完成項目(工作)具體任務。

“經銷商”角色:進入交易中心選購商品(“××××電腦軟件”);到收銀臺結算;分別選擇兩種付款方式付款(A傳統方式,包括銀行匯款和現金;B自動付款方式,包括額度和網上支付方式)。

“企業”角色:掌握企業業務處理內容與技能。包括受理新訂單、給經銷商發送信息、向配送點發備貨單以及銀行進賬查詢等。

(1)經銷商的訂貨情況見圖3。

步驟說明:

第一,登錄。用預先申請的賬號、密碼登錄“網上交易”-->“B2B模式”-->“前臺”-->“經銷商登錄”。

第二,A:銀行匯款。點擊“××××電腦軟件”右側的“我要訂購”;選購數量為“3”;點擊“選購”按鈕;點擊“到收銀臺”;選擇方式三,銀行匯款;點擊“結算”按鈕;點擊“返回經銷商管理區”。B1:額度支付。點擊“××××電腦軟件”右側的“我要訂購”;選購數量為“3”;點擊“選購”按鈕;點擊“到收銀臺”;選擇方式二,額度支付;點擊“結算”;點擊“返回經銷商管理區”。B2:網上支付。點擊“××××電腦軟件”右側的“我要訂購”;選購數量為“3”;點擊“選購”按鈕;點擊“到收銀臺”;選擇方式一,網上支付;點擊“結算”;點擊“虛擬銀行借記卡”支付,輸入帳號和密碼,點擊“確認”按鈕。

第三,等待審批結果,點擊“訂單處理查詢”按鈕,查看結果。

(2)企業的訂單處理情況見圖4。

步驟說明:

第一,登錄。使用預先申請的賬號、密碼登錄“B2B”后臺-->“訂單處理”。

第二,A:經銷商以“銀行匯款和現金”方式支付的訂單。點擊“標記”為“NEW”的訂單;點擊“受理該訂單”;輸入“二次確認消息”:確認購買嗎?點擊“確定”。B1:查詢經銷商以“額度支付”方式支付的訂單。點擊“訂單查詢”;選擇“狀態”為“已付款”;點擊“訂單號”;點擊“返回訂單查詢”。B2:查詢經銷商以“網上支付”方式支付的訂單。點擊“重新查詢”;選擇“狀態”為“已付款”;點擊“訂單號”;點擊“注銷身份”。

4.7 項目活動總結

第一階段:每個項目小組的2位成員都完成角色互換后,向老師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并歸納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和完成情況。指導教師按問題分類,進行總結。

第二階段:指導教師總結項目完成情況并解答遺留的問題,指導小組成員共同歸納在電子商務B2B交易中,企業間的訂貨與訂單審批流程需要運用到的理論知識以及具體操作流程的注意事項,讓學生能夠在后續學習和實踐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5 項目教學的評價

這個項目有利于學生掌握B2B網上交易流程,在項目設計實施過程中,通過互換角色,進一步使學生體驗感知企業訂貨與訂單處理的流程,項目完成后,細化理論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加深學生對電子商務B2B流程的理解。

按照項目教學要求,把一個大項目劃分成很多子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論結合實踐,一步步了解和掌握企業交易間的運作和流程,學生自己參與實踐,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循序漸進。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和評價本項目的成果,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6 結 語

網絡環境下的項目教學,結合課程內容,并聯系社會實踐,按項目教學步驟:項目選擇、項目實施、項目展示與評價等,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項目教學要根據細節逐步展開,也可結合熱點如“互聯網+”的應用等進一步影響所涉及的行業。B2B網上交易有很多平臺,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項目教學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靈活應用這些知識。項目教學能充分發掘學生各種潛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充分體現了中職學校教學“以能力為本位”的價值取向。

主要參考文獻

[1]任英杰,戴心來.網絡環境下基于項目的協作學習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12).

篇4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教學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6.41.131

1 課程目標

中小企業迫切需要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以提升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教育部建議在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專業中可增設跨境電子商務方向,由此“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應運而生。高等職業院校“跨境電子商務”課定性為外貿類專業技能課,培養適應外貿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型外貿電商人才。其前導課程是“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國際貨運實務”,后續課程是“國際互聯網營銷”“跨境電商物流”“圖片設計”“廣告策劃”“客戶關系管理”和“ERP系統”等,職業崗位主要面向:跨境電商運營專員、物流專員、國際銷售客服、網店美工。

經過課程教學,應該達到以下能力、素質和知識目標:學生掌握跨境店鋪注冊操作、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海外市場調研操作、跨境選品和產品信息化操作、跨境產品定價、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鋪優化及推廣操作、接訂單、發貨、出境報檢報關操作、收款、售后服務及客戶維護操作等業務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以及善于溝通和團隊合作的工作品質,為學生走上跨境電商工作崗位和跨境電商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課程內容設置

為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建議課程內容設置為: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主流平臺及平臺規則介紹,讓學生了解跨境電商的現狀和主流平臺的發展與特色,之后通過課程綜合實踐,發展自己利用多平臺、多站點擴展全球海外市場的能力。

讓學生了解主流平臺招商政策,賬號申請資料和賬號注冊流程、日常操作的風險防范。

學習如何進行市場調研與產品開發,針對地區優勢產品進行跨境電商市場分析,分析跨境電商之于當地的機會,同時通過課程綜合實踐以市場熱銷產品為導向,學會以市場跟隨的策略進行產品開發。

了解與掌握跨境電商主要的物流類型有哪些,如何選擇物流,如何核算物流成本。

掌握跨境電商如何產品,產品刊登信息模板分析,如何進行產品分類和定價、如何設置物流和銷售條款,如何制定產品標題和做好產品描述,教師先講解,然后讓學生通過課程綜合實踐,掌握跨境電商產品刊登的全流程。

跨境電商如何進行訂單處理與發貨,掌握跨境電商訂單處理的一般流程和技巧。

最后,課程內容還可以靈活設置一些機動的部分,例如將系列傳統相關課程通過整合后,形成全新的實用化課程,并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個性成長及學習時間等需要引入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內容,如為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路徑選擇與分析建議、跨境電商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國際知識產權案例分析等。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門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建議開設64課時,32課時教師進行引導性講解,32課時學生進行課程綜合實踐。

3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教學團隊:本課程建議采用校內專任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共同組建“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行業兼職教師與校內專任教師比例達到1∶1;建議校內專任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相關部門開展掛職鍛煉,提升業務操作能力,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建議行業兼職教師來源應包括跨境電商企業、知名跨境物流公司、商檢局、海關、外貿企業等部門;建議“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編寫教材、共同備課、共同授課、共同命題,全程參與課程建設。

教學場所:本課程建議全部都放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上課和考試,實現教學場所與職業場所的一體化,使其非常容易找到強烈的職業歸屬感,以提高學習效率。建議本課程應配套至少1個實訓室和多個校外實習基地,采用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的方式,引進真實的跨境電商產品開展實訓,確保有較多數量的產品能滿足實施開店和學生實習的需要。

教材的選用與編寫:本課程教材編寫人員應由學校專任教師和跨境電商行業企業一線業務專家共同組成,教材編寫模式建議打破以知識體系為線索的傳統編寫模式,采用以跨境電商專員工作過程為線索,體現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的項目教材編寫模式:教材編寫內容建議依據本課程標準,包括跨境店鋪注冊操作、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海外市場調研操作、跨境選品和產品信息化操作、跨境產品定價、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鋪優化及推廣操作、訂單處理、發貨、報檢報關操作、收款、售后服務及客戶維護操作等工作項目,強調各環節對跨境電商操作能力的訓練,僅僅圍繞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選取理論知識。

課程資源:積極利用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的渠道,使教學內容呈現多元性、多樣性,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注重建設和開發本課程的電子教材、項目活動載體、教學單元設計等教學文件和資料、多媒體課件、實訓實習項目庫、實訓指導書、學習指導材料及學習參考書、習題集、案例集、試題庫等教學資源,并上傳教學平臺,使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教學平臺有效的開展高效和靈活的教與學的活動。

4 教學方法建議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認識和熟悉跨境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并通過組建若干團隊模擬該商業模式在第三方平臺上實踐課程內容,因此本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為主線,任務驅動,融“教、學、做、創業”為一體的項目教學法。教學通過項目導入、學生操作、教師示范、歸納總結、能力實訓等五個環節循序漸進,讓學生以職業人身份進行業務操作,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深入學習跨境電子商務的每一個環節,并鼓勵學生積極課外實踐,相互交流溝通,實現課堂與實踐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習與創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讓教師在做中教,融“教、學、做、創業”為一體,為跨境電子商務培養預備人才。

5 課程考核與成績評定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議開設64課時,32課時理論部分適合綜合評價成績,平時成績占50%~60%,包括課堂出勤、發言、討論、作業、報告,考試成績可分為期中、期末成績,占比40%~50%。32課時實踐部分可以考核學生單項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適宜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一組4人,分別對應跨境電商運營、物流、客服、美工四個崗位,考核以下指標:GMV店鋪分(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一定時間段內成交總額)包括搜索曝光量、店鋪瀏覽量、店鋪訪客數、瀏覽下單轉化率;店鋪績效分包括店鋪數量、店鋪銷量、店鋪銷售金額、支付訂單數、客戶服務能力;團隊合作分包括店鋪平均數量、店鋪平均績效、合作默契度;組員互評分;教師評分;考勤分等。

總之,“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應該是在工學結合課程建設模式的指導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跨境電商專員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共同開發崗位職業標準;然后依據職業標準,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開發課程標準,設計項目活動載體,編寫項目教材;同時,建設雙師主體的課程教學團隊,在校內理實一體化工作室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融“教、學、做、考、創業”為一體、以工作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最后,實施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校內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業績考核相結合的多樣化課程評價體系;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是校企緊密合作。

參考文獻:

[1]戴卓.高校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市場,2015(50):85-86.

篇5

語商教育:關注語商,構建語商文化體系

第二十中學語商教育的辦學特色,啟發我們去關注現代教育中一個嶄新的領域:語商。語商(LQ),即語言商數,是一個人語言運用能力的總和,包括語言的論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在語言交流中的應變能力,是智商、情商的外在體現。高語商將給人們帶來新的生存機遇和生存質量的全方位提升。語商教育,就是從學生的自身發展條件和未來需求出發,以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言商數為直接目的而進行的全面、系統的培訓及實踐教育活動。第二十中學的語商教育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文化”、“語言表達技巧”、“語言表達狀態”、“語言表達層次”等多個維度,開發校本課程,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其教育目標主要不是培養演說家和雄辯家,而是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使語商教育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具體而言,語商教育就是在建設國家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和豐富主題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公德力、學習力、意志力、合作力、創造力、組織力,構建以“讀、寫、說、辯”為支點、以課內和課外為途徑、以“讀書知理,講辯明理,處事懂禮,行止有禮”為特征的語商文化體系。從核心價值、文化內涵、文化載體、文化體系、文化途徑、內容方法等層面構建體系框架,通過科研引領、項目推進,促進學校科研、研修、師訓一體化建設,逐步讓特色文化的內化和外顯表現出明顯的效益,做到:課堂有滲透,課程有講授,活動有訓練,環境有呈現。

創建“一二三四五”語商教育實踐體系

“一”:提煉語商教育的一個核心價值觀――語商培育文化

語商培育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統領全校師生的精神動力,是落實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第二十中學的語商教育,并非只專注于知識層面和技能層面,而是著重于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它集合學校所有文化元素,產生一種學校文化力,而這種文化力又具有強大的導向力和凝聚力,體現了學校的愿景和目標選擇,體現了學校領導者、管理者、教師與學生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二”:開拓語商教育的兩個途徑――課內、課外

第二十中學通過課堂途徑做足文章,抓好表達訓練,對學生表達狀態、表達技巧、表達文化進行過程性評價,探索語商教育模式,滲透語商教育理念,體現語商教育風貌,讓課堂呈現出鮮明的語商教育特色。

組織各學科任課教師統一認識,根據本學科特點,制定課堂教學的語商教育計劃與標準,從學生的聽、說、讀、寫到舉止,提出明確的要求,并作為學分評價的重要依據。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少講、精講,把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語商教育角度完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重點推動語文和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深入挖掘語商教育的潛力。增設語商選修課,跟進學分評價機制。

課外包括語商教育校本課程的構建、主題活動的開展、行為習慣的培養。

語商教育校本課程從文化底蘊、情商訓練、思維方法、語言修辭、文明禮儀等具體方面進行開發、創建,并在教學實踐中廣泛征求學生意見,根據實際效果不斷修改、調整、完善。語商教育校本課程的培訓實行走班制,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做到培訓有效果、學習有收獲。主題活動的開展做到有計劃、有論證、有總結、有實效。行為習慣的培養做到全員管理、動態管理,做好宣傳引領工作。

“三”:構建語商教育的三大支持體系――校本研修、活動修習、多元評價

構建以語商教育的課堂滲透和校本課程開發為抓手的校本研修體系。這個體系由學校教務處牽頭,集合所有任課教師的智慧逐步形成。一是縱向開發由低而高的校本課程:從低標到高標,圍繞語言表達的清楚度、準確度、悅服力、生動力,建設培訓與案例課程;二是將科研、教研、師訓有機結合起來,實施一體化策略,在課題研究、課堂滲透、課程講授中不斷內化和外顯語商教育特色。

構建以語商教育課程為架構的活動修習體系。由學校德育處牽頭,班主任密切配合,建設由小而大的修習平臺。通過三種方式:課堂滲透式、課程培訓式、主題實踐式,將培訓、修習貫穿其中。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節日和紀念日的文化內涵,通過主題慶祝活動、展板、廣播、電視、網絡、校園環境等載體,傳播文化信息。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增加資金投入,拓寬社團活動范圍,加強社團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生社團持續穩定發展。通過組建師生結對、以共同興趣為基礎的師生聯合社團等形式,促進“良師益友”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并通過專題活動營造濃郁的師生和諧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擴大英語角活動規模,吸引學生參與,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

構建以語商教育為內容的多元評價體系。遵循教育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形成梯次,多元評價。評價包括課堂上的常態評價、學科中可量化的指標評價、發展中自我成長的質性評價,以及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和認可度評價。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四”:夯實語商教育的四個支點――讀、寫、說、辯

“讀”是說的基礎。學校做好課內、課外閱讀兩方面的工作。課內抓朗讀、背誦、精確閱讀,課外閱讀做到有計劃、有要求、有落實。一方面改進教學模式,為課外閱讀留出充裕的時間;另一方面在讀的內容、方法、應用、測評等方面提出完整的方案,成立讀書會,開辦讀書大賽,并做好指導和落實。

“寫”是書面表達形式,是對讀的強化,是對說的有效準備。通過寫,可以培養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簡潔性、流暢性,也為說與辯做好內容和思維的儲備。學校充分發揮校報、黑板報的引領示范作用;開展行之有效的寫作課程培訓和競賽,鼓勵并指導學生養成寫發言稿的習慣,在速度和質量上不斷改進;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和課后作業中對學生的寫提出明確要求。

“說”是口頭表達形式,是提升語商的關鍵。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把說的權利和時間留給學生;對學生發言中的聲調、語氣、情態等方面隨時提出要求;課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說”的活動,如成語接龍、課前三分鐘演講、課本劇表演等;借助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突出語商方面的訓練等。

“辯”是說的最高形式,是提升語商的最有效途徑。學校通過辯論活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親和力等。讓辯論賽成為一種高密度、高效率的校級常態活動,力求讓所有學生都得到體驗、鍛煉、提高;辯論賽評比從表達狀態、表達藝術、表達文化等層次進行多元評價,并及時分析與反思。

“五”:抓好五個保障――組織、制度、硬件、培訓、宣傳

組織保障。成立語商培育文化核心小組,內部設置領導小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小組和活動修習開發實施小組,小組成員兼顧特長,分工合作,全校上下一盤棋,形成文化合力。文、理科兼顧,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經驗策略,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創建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過程性評價制度和指標評估體系,對可量化的部分,如讀、寫等,制定量化指標;擬定切實可行的語商教育管理制度、語商教育評價制度、語商教育研修制度及各種獎勵制度,并在學校其他制度中予以體現,規范并促進語商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具體實施原則是:從一般性育人活動向特色性育人活動轉變,從權力約束型管理向學習激勵型管理轉變。

硬件保障。建設交流中心,將心理輔導活動、校本研修活動、課例錄播活動納入其中;有專門的演講廳、辯論廳供學生活動。優先保障語商教育的硬件建設,各種活動場所、多媒體設備、環境布景等有專人負責,做到保障準時、及時、充足。

培訓保障。將高端培訓活動與校本研修活動相結合。校內培訓包括常態觀摩課和經驗交流會,校領導和教師結合自身的實踐暢所欲言,在反思、交流、總結中探索語商教育的方法;加強對外交流與學習,邀請專家來校做專題報告,傳授知識和經驗,派出教師參加校外培訓、觀摩,學習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模式、昌樂二中的海量閱讀等,深入研究,多方借鑒。

篇6

第一學期,我同時兼任了17秋5班的《電子商務概論》、《電商物流》兩門課的教學工作,兩個課頭的備課工作,工作忙任務重,但領導的安排就是我的工作目標,在教學工作中,我潛心學習,積極認真學習新大綱、新教材,將教材、教法、學法進可能完美的結合,積極、認真備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節課,充分發揮課堂40分鐘的作用,盡可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積極學習鉆研名師、專家的教育、教學理論,探索適合班級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與此同時,向身邊的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同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積極探索多媒體、網絡教學,拓寬教學新思路;與此同時,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例如分小組討論,模擬上課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17秋5班的《電子商務概論》課程,雖是本班課程,從學情上來分析,他們對電商專業的社會導向、經濟地位與用途,了解不多,也不透徹,造成了對本課程無學習興趣的局面。通過對他們的調研及各個學生的知識摸底排查,我就專業角度,從基礎抓起,從歷史的轉變,從改革開放、貨物流通,從馬幫送貨、上門銷售,一直講到電商在當今社會的經濟地位及快捷、無中間商、利潤回收、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需要,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步步地認識這個專業,這門課程。

《電商物流》是電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對物流一點半解,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接觸到物流,故而在授課時,往往能收到學生不以為然的反饋。他們覺得在生活中輕易就能看到、做到的事情,不必在課堂上細細琢磨。因此,課堂學習氛圍極其不好。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四兩撥千斤,反從生活借用案例引發學生思考,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

《客戶關系管理》是一門很枯燥的課程,里面涉及電商及物流客戶資源的整理與管理,實操很難實現。因此,課堂上我盡量引用學生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來舉例,引導學生從身邊案例思考。

第二學期,我的任課科目主要集中在18春和18秋電商班的《電商物流》、《客戶關系管理》,雖然上著同樣的科目,學生基礎卻不一樣,春季學生較秋季學生在德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同時加該班在課堂管理上一直處于松散狀態,如此特殊的學情,我只得潛心學習,積極認真學習新大綱、新教材,將教材、教法、學法進可能完美的結合,積極、認真備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節課,盡可能地協調好兩個年級的沖突,讓老生帶領新生,和諧教學。

總結過去一年教學,我注重與學生的課后相處,不斷與同學增進關系,了解他們的興趣,從他們的聊天中去挖掘他們對自己所傳授的知識點的掌握,讓自己能反省一下自己所教的內容是否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同時了解學生的內心,對學生進一步了解,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去反思自己所教的課的內容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從其他角度去思考知識點,從而選擇新的講授方式。

再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讓自己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我,提升自己的內涵,在學生面前可以展示更有才的自己。從物流專業的技能方面,和對電子商務、配送方面的知識都需要進行不定時的提高,讓自己成為一個越來越優秀的人。同時也能完成自己想要的那種教育高度。與此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巧,這個可以通過參加多種培訓和聽多一些教育專家的建議。再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教育。

教育行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教學方式和模式都會有所改變,更何況是對于技校的學生來講,他們更加需要打破墨守成規的教育方式。想要學生能在三年期間選好技術,而且能把理論課結合技能變成自己的能力。需要的而不僅僅是一個合理的課程安排,還需要一個班級的氛圍,上課教師的魅力和吸引力。因此,技校不得不打破以往的教育方式,重新換一個新的教育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讓自己與技校的同學一樣與時俱進。先爭取有共同的話題,才可以相互探討知識。從而更加容易找到可以突破的口子,讓學生不再厭煩課堂,讓學生主動喜歡所授課的老師,同時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教學質量。

篇7

一、“互聯網+”時代下物流的新發展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物流行業也在著力推進新發展,需求新突破,尤其是在物流信息化建設方面尤為關鍵。同時在“互聯網+”的助推下,信息化的大數據是今后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2015年8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實施現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要求多方面推動現代物流發展,重點引領企業開展包括多式聯運、物流園區、農產品物流、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資源型產品物流、城鄉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物流、物流標準化、物流信息平臺和應急物流等在內的10個領域項目建設。其中,有多個項目與互聯網消費有關,如農產品物流、城鄉配送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分別涉及到生鮮、020配送、快遞等多個互聯網消費領域,而未來圍繞互聯網消費的物流工程很有可能成為企業關注焦點。

可以看到,今后物流企業本身的智能化、互聯網化的新發展是大趨勢。而中國物流業轉型的契機將在“互聯網+”助力下,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物流信息平臺,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對接和使用效率,實現大數據、云計算在物流領域的運用,以及提高物流倉儲的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實現降低總體物流成本的時代即將全面到來。事實上,例如京東等電商互聯網巨頭早已瞄準了物流業,并在物流投資上的巨大成功和效應,巳經展現出了越來越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國內的一些知名物流企業也已瞄準了互聯網電商市場,可以說中國物流與電商企業已然進人了跨界融合的“互聯網+”時代,開始了新的發展之路。

二、“互聯網+”時代下物流人才新要求

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是流通活動中的核心要素,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早已實現了互聯網化和智慧化,而恰恰物流這一環節,依然一直擺脫不了集中復雜的人力、物力市場的相互作用。目前,物流企業向“互聯網+”轉型過程中,其中一大難題是專業人才的缺少。在“互聯網+”時代下,新興物流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要求更高,人才供應與行業發展需求銜接不暢,已對“互聯網+”物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構成挑戰,而物流企業和相關企業對需要的專業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物流人才缺口達600萬,管理人才缺口約50萬。然而,與此同時,高校的物流人才輸送,不僅從數量還是人才供需契合度上卻明顯沒有跟上行業發展。在“互聯網+”和“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物流的未來最需要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更需要專業化、國際化、互聯網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為能通過信息共享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減少庫存及倉儲時間,降低倉儲保管費用,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優化運輸方式分工與銜接,降低綜合運輸成本,實現全網采購、調度、監控服務,進而達到提高運輸效率、去除過剩產能、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真正的物流人才不僅僅要懂物流,更要懂電子商務、懂信息技術、懂金融、懂財務以及具備溝通合作及創新精神。

三、“互聯網+”時代下物流專業教學中的新問題

(一)教學中重物流,輕電商

近幾年中國快遞業高速發展,年均快遞增長量超過50%,如今中國的日均快遞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中國雖有龐大的物流市場,但基礎設施、物流能力、通關效率等方面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加上“互聯網+”這一媒介的影響,以及各種創新模式都迫使物流行業必須與電商跨界融合。

而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僅設置了一門電子商務相關的課程。而在很多物流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物流專業教師因自身業務水平,不能很好將所應具體電商的知識技能融入到物流課程內容。使得學生只懂物流,而對電商中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缺少具體社會及企業方面的現實認知。“互聯網+”時代下物流與電商跨界融合,同樣要求物流專業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電商與物流的跨界融合。

(二)教學中重知識,輕引導

“互聯網+”時代,很多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培養方面,都在積極做著各類嘗試,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以競賽促技能,取得了一定成績功效,但在課堂上“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仍占 據主流。過去,人們獲取知識必須要去圖書館査閱書籍資料,學習知識必須去學校;如今,在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下,只要打開電腦和手機通過搜索就能獲取各類知識信息。加上今后網上公開課、慕課(MOOC)的普及,想要獲取知識技能變得更加容易。

而新時代下,教師在課堂中的定位也不在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要側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知識和使用技能。如今課堂上很多物流相關知識,學生網上都能找到,而作為物流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更要能在教學過程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和正確認知知識。面對互聯網中各類信息,老師教學過程更主要職責是教會學生如何篩選和識別有用的、正確的、及時的信息知識為自身所用,真正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教學中重專業課程,輕“工具”課程

“互聯網+”時代物流國際化趨勢下,社會各行業對物流人才的緊缺,實質是對物流髙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而不是對物流人力的緊缺。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化操作,及扎實的英語交流功底是物流高級專門人才必須所具備的基本工具,是高層次物流相關企業真正看重的。

而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計算機、英語課程往往在第一學年開設后就不在設置,完成要求的課時時數,后面學年就不在開設,而是以專業課程為主。而在專業課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卻很少涉及對計算機、英語類基礎工具課程的內容。等些缺少主動性的學生畢業時發現自己工作中自己計算機應用并不熟練,英語交流并不扎實。企業也很難找到真正具備基礎工具知識的物流專門人才。

四、“互聯網+”時代下物流專業教學設計舉例

新時代下,物流高級專門人才的緊缺,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同時也是質量上的。如何把新時代下企業真正對物流人才的要求融入到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每一位物流專業教師所要真正思考的。以下我就物流專業《供應鏈管理》課程中對供應鏈相關知識的教學內容為例,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學任務目標

將學生安排在能上網的計算機信息中心,多媒體、網絡教室。圍繞供應鏈的基本知識,設置是“什么是供應鏈”和“供應鏈結構認知”二個學習任務。每個任務的教學過程都要用到計算機。

知識目標:①正確理解什么是供應鏈;②了解供應鏈的類型;③熟悉供應鏈的一般結構模型。技能目標:①熟悉解一般產品的物流通路、營銷渠道及供應鏈結構;②掌握基于產品的供應鏈設計步驟;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擴大思考的范圍,了解生產、流通企業不同角色之間的物流、商流、信息流關系。

(二)教學任務要求

根據提供的任務資料,基于供應鏈網狀模型用網絡圖形方法設計出資料中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結構模型圖。在完成相關產品供應鏈結構圖后,對其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在對該產品供應鏈結構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基于產品的供應鏈設計步驟策略的學習。通過該任務的學習使學員達到以下目標:①了解一般產品的物流通路、營銷渠道及供應鏈結構;②理清構建一個供應鏈需要涉及的范圍;③掌握基于產品的供應鏈設計步驟;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擴大思考的范圍,了解生產、流通企業不同角色之間的物流、商流、信息流關系。

(三)教學實施過程

第一步,背景資料準備。任務指導教師選擇一種常見消費產品(如:服裝、電子產品等),據此收集資料,設置具體任務所需資料信息。具體所需資料信息如下(如以手機產品為樣例):①具體某-產品品牌資料,比如某品牌手機產品為例;②品牌制造商合作伙伴資料;③產品物流、商流通路、銷售渠道等資料;(如該品牌產品全國、大賣場、運營商、省級、區域強勢經銷商等營銷渠道情況)④產品市場銷情況資料(以所在地區、城市為主)。

第二步,指導畫出供應鏈網絡結構圖。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可降低難度,簡化供應鏈成員間的業務流程,如實際中產品品種規格較多時,可適當縮減產品種類、或規格。

第三步,由授課教師主持,讓學生依據所選行業或產品分組討論,并選出對“供應鏈結構”進行闡述陳述和答辯。發言人在答辯過程中,本小組成員可對發言人的回答進行補充。

第四步,各小組對“供應鏈結構”陳述答辯結束后,由授課教師對各小組進行點評和總結。

第五步,學習任務小結。引導學習環節結束后,要求學生可以小組形式及時總結,以won!電子文檔作業形式將任務完成過程進行整理記錄,形成書面作業。各小組書面作業內容需完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小組對所選產品供應鏈結構進行介紹;第二部分:小組對“供應鏈結構”的陳述、答辯紀要;第三部分:說明小組本次任務各成員分工及分工完成情況進行自評。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下物流企業巳開始了新變革,實現與電商、金融等行業的跨界融合,這形勢下企業對所需的物流高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不僅要做好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為物流相關企業提供升級版的“高級物流人才”提供教育上的軟硬支持?’更要從物流專業教師角度出發,讓新知識、新技能、新能力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

篇8

從人才目標上看,與本科的學歷教育不同的是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能型人才,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與技能應用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突出特點。所以在教學目標上,高職教育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據調查發現許多高職經管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與本科專業相似度很高,使得教學過程與培養目標相脫節,最終導致學生所具備的能力與職位需求不匹配,造成求職的時候學歷不占優勢,職業技能也沒有掌握牢靠,應聘道路上頻頻碰壁,最終只能放棄所學專業改作他行,這無疑是高職教育失敗的表現。

二 高職經管類專業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核心課程的必要性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服務對象通常是人,相比較研究機械設備的理工科學生,經管類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無法直接參與企業的工作,更不要說積累實際的工作經驗。因此,加寬他們的職業技能范圍對就業而言很有幫助。所以,日益興盛的跨境電商背景下,經管類專業學生學習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核心課程無疑為今后的就業開拓更寬的渠道。

三 高職經管類專業國際貿易課程現狀

(一)課程體系較為陳舊

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帶動了現代國際貿易的變革。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國際貿易的相關課程還是按照《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商務單證》《報關實務》等傳統的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所設計的,沒有對課程體系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沒有將跨境電商的增長,單一窗口的推廣,稅收、進出口貿易管理政策的變化考慮到課程體系中去。

(二)缺少跨境電商實訓教學平臺

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使得跨境電商人才的實踐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并不具備或者不重視跨境電商的實訓教學,多以《電子商務》或者《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訓為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對跨境電商的各個環節理解透徹,缺少操作練習就無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導致學生對課程的整體認知并不全面,影響未來的就業發展。

(三)師資建設投入不足

高職教育以培養綜合型高級技能人才為目標,但是許多教師并沒有企業一線工作經驗,所以對于實踐教學環節本身就無法聯系到工作實際,只能以理論教學為主。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一線頂崗工作,或者聘請校外專家或企業骨干對教師進行崗位培訓、演講與交流,只有教師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有的放矢的培養出企業所需之才。

四 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經管類專業國貿核心課程改革模式

(一)以人才需求為導向建設課程體系

為了符合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在設計課程體系的同時就要明確跨境電商人才的實際需求,特別是中小企業考慮到雇傭成本,并不會把崗位職責分工明確。所以隨著中小企業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培養思想道德過硬,創新意識增強,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迫在眉睫。比如學生不僅要學習掌握基本的進出口業務內容,還要學習跨境電商的基本理論知識、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圖片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自媒體軟件應用等相關專業技術核心課程的運用。

(二)以“崗課證賽”四位一體模式建設跨境電商實訓教學平臺

1.課證融合

“學歷證書+職業技能證書”雙證書制度的實施體現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自2014年國家對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進行調整,各行業協會逐漸承擔起職業技能考證的組織和實施。如國貿專業中,中國報關協會頒發的報關水平測試證書、中國國際貿易學會頒發的POCIB證書、中國國際貨運協會頒發的國際貨運員證書等,其實也是企業對人才需求的風向標。在校期間取得相關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是大多高職院校對于畢業生的基本畢業要求。職業資格證書是企業招聘人才重要的錄用依據。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為了適應跨境電商人才市場的需求,學歷上并不占優勢,經驗上也是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所以高職院校可以改變傳統模式,以“課證融合”為抓手解決這一問題。從本質上將國貿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與課程內容直接相關聯。比如開設《國際商務單證》課程,對于英語水平不好的學生可以剔除英語函電部分,調整課程內容,依舊是可以獲得較高通過率的國際商務單證員資格證書。隨著單一窗口的推廣應用,單一窗口高級操作員技能證書也逐漸受到企業的認可,結合跨境電商的背景,這些都是針對企業需要人才的必備技能。

2.課賽融合

“課賽融合”是把課程內容與競賽內容相結合的模式。比如經管類專業可以通過參加全國國際貿易職業技能競賽、單一窗口技能競賽、跨境電商等全國性技能競賽,有針對性的在課程內容中加入競賽練習內容,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職業技能,獲得獎項的機率也會得到提高,增加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并且通過大賽平臺各個學校之間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學習最新的政策理念,不僅能夠開闊眼界,認識到自身的優勢發現不足之處,還能與企業精英進行交流,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素質能力。

3.課崗融合

“課崗融合”就是將工作崗位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校企合作是實現雙贏的長期規劃,學校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形成模擬產業鏈教學模式,以此作為實訓平臺,共享電商、生產工廠、進出口公司、貨運公司、報關行等企業資源,以跨境電商為業務主線模擬業務流程,通過完成跨境電商全套業務流程來鞏固學生對國貿核心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并且對跨境電商行業有了整體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如果有長期密切合作的企業可以就此開展訂單式培養,可以安排學生在企業相關崗位進行頂崗實習,聘請企業專員為輔導教師,不僅能讓學生獲得所需專業技能,也能讓企業獲得所需人才。比如讓學生在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實習,通過企業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來學習網站的建設、圖片與文字的編輯處理、客服售前營銷與售后服務的區別、進出口成本核算、單一窗口報關操作、采購與發貨、訂艙與運費核算等相應的跨境電商業務。通過實際操作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跨境電商業務流程,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社會人際關系相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商務禮儀等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企業也在實習期間對學生有了深入觀察,提高了日后的聘用工作效率和節約了崗前培訓時間,節省人力資源成本。

(三)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建設專業的師資隊伍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跨境電商的興起并沒有引起過多高職院校領導的重視。甚至許多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對于跨境電商也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對于跨境電商更是沒有任何實戰經驗。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師資力量亟需補充進來順應時代的發展。首先,教師自身要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學校要全力支持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到企業中進行掛職,以工代教,以學期或學年為期限,并定期回到學校開講座或集中授課與學生及時交流,傳授當下實用信息技術,有效的利用校企合作優勢實現雙贏。高職院校還可以邀請相應的專家來到學校進行交流,將當前發展所涉及到的新技術、新理論傳授給教師。另外還可以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師生組建自己的工作網點,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運營團隊,獨立自主的投入到跨境電商的實戰中。

篇9

關鍵詞:外貿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項目《基于區域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的外貿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SCG338),主持人:劉記。

構建基于區域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的外貿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是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文化經濟學院外貿電商專業群[1]建設的核心,其特色主要體現在基于專業群的外貿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上,課程體系構建的主要思路是在引入外貿電子商務行業、企業的崗位要求和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構建外貿電商課程體系。

一、外貿電子商務企業人才崗位調查研究

通過企業調查,了解外貿電子商務崗位群,進行崗位技能分析,獲得外貿電子商務人才崗位要求。選取義烏外貿電子商務協會里500家外貿電子商務企業作為調查的樣本,進行人才需求和崗位技能調研,獲得外貿電商企業人才需求崗位及要求。外貿電商企業人才需求崗位及要求:商務類有運營經理、推廣經理、文案人員、銷售人員、客服人員等外貿電子商務要求有較好的商務英語基礎和國際貿易知識。技術類:網絡技術、攝影等。設計類:網點設計、網店裝修等,要求要具有外貿營銷意識和客戶意識的美工人員需與運營經理共同工作。

二、課程體系建設

創新外貿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依托電子商務專業群建設,需要打破目前各專業各自為陣、分散建設的現狀,進行重新整合,搭建以電子商務專業為核心,整合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專業的專業群建設框架,探索與行業協會、企業深度合作,建立合作共享的實訓平臺,進行復合型外貿電商人才培養。根據外貿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文化經濟學院的外貿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思路是從浙中、義烏地區的外貿電子商務行業、企業提出崗位需求出發,然后結合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商務英語專業等專業領域培養的要求,并對現有各個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與重組,建立以電子商務專業為核心專業,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為對象的專業群平臺,搭建“公共平臺課程(組)+專業群(大類)平臺課程(組)+專業課程(組)+專業方向課程(組)+任意選修課程(組)”的課程體系[2]。

三、平臺課程設置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設計的專業特色是需要課程來支撐的,尤其需要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核心課程,因此構建具有忠于專業培養目標的、突出核心課程的、實施成效的、有利于實施的課程體系非常重要[3]。

通過對外貿電子商務企業調研和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我們遵循“外貿電子商務崗位群工作任務—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設計課程”的邏輯順序,根據“寬基礎-精技能-可轉型-利拓展”的綜合培養原則,構建忠于專業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打破原有專業限制,將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商務英語專業等課程打算,按照外貿電子商務的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來設置公共平臺課程、專業群(大類)平臺課程、專業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任意選修課程五大平臺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操作性強,突出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完成項目,并取得項目成果;整個課程體系分平臺設置課程有利于課程的教學。

總結:外貿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在電子商務交易領域擴了,從而涉及到很多專業領域的知識,構建基于外貿電子商務專業群的外貿電商專業課程體系,是符合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符合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和使命的,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沈鳳池,論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群的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

篇10

關鍵詞:高職院校;電商;創業培訓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5月6日

一、前言

在中國經濟的轉型時期,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各地政府紛紛響應,相繼推出了各種支持社會民眾進行創業的活動和政策。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整合自身特有的資源為社會民眾創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向社會開展創業培訓服務,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也是高職院校的職責所在。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經濟和日常生活中的不斷深入滲透,帶來了電商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而2015年12月16日在浙江烏鎮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意味著中國電商創業的來臨。為了能夠幫助更多有志于進行電商創業的社會人士抓住這次機遇,本文在歸納總結2015年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舉辦四屆面向社會的電商創業培訓班的經驗基礎上,探索適合高職院校面向社會開展電商創業培訓的模式,以期得到應用推廣。

二、高職院校面向社會電商創業培訓的組織方式

2015年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舉辦的四屆面向社會的電商創業培訓班全部采取與各類單位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未直接面向社會由個人報名。原因在于高職院校的特長在教學,而社會單位機構擅長人員組織,較好地解決參訓人員的教育背景、社會閱歷、年齡等方面參差不齊的問題,使學員盡可能地處于同一層次,便于高職院校安排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高職院校提供教學人員和相應場地設施,單位機構為項目的運作提供相應經費。這樣,運作方式達到了互補的效用,既能保障培訓項目開展的教學資源和經費配套,還能使參加學員獲得一次免費的培訓機會。

三、培訓項目的服務內容

面向社會的短期培訓班不可能像在校大學生那樣進行系統的電商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學員的所有問題,不能照搬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開設。短期培訓需要根據每次參訓學員的層次和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再結合各高職院校自身所具備的教學資源,雙方協商每次培訓班的具體服務內容。根據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四屆培訓班的服務內容安排,總結歸納出一些共性的服務項目,包括:信息服務、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以及后期跟蹤咨詢與指導。

(一)信息服務。很多參加電商創業培訓班的社會人士是第一次進行創業,對國家各級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各行業的市場需求情況以及創業融資方面的信息所知甚少,所以在創業培訓內容上,應該安排相應的信息服務,幫助參加創業培訓班的學員快速地掌握相關信息,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資源的優化整合。

1、各級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自從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之后,從國務院的各個部委,到地方政府的各個部門都相繼出臺了形式各樣的創業扶持政策,但是這些扶持政策分布于各個部門,且不同地區的具體政策也不盡相同,所以對于初次創業者而言,為他們提供相關政策的宣講就變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其中的各種優惠待遇和補貼項目的申請條件和程序的解讀就變得極為迫切。

2、行業市場信息。初次創業者往往是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或朋友的創業介紹,而產生了某種創業的想法或沖動,但是對所處行業的市場情況了解甚少,等到真正實施創業項目,接觸市場的真實情況時,會發現自己最初的創業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往往措手不及。而高職院校中有不少教師長期從事某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并且對一些行業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對行業的市場情況了解比較深入。如果在創業培訓過程中相關教師能夠將自己對行業的長期跟蹤研究成果與學員進行分享,將幫助學員修正他們的創業想法,使其創業思路更加切合實際,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3、創業融資信息。通過分析培訓班學員的創業資金來源情況,發現絕大部分學員的創業初始資金來源于自己的工作積累,或從親戚朋友借貸而來,資金來源渠道少,資金不足的現象很普遍。所以,在創業培訓內容上有必要向學員介紹社會現有的不同融資渠道,以及不同融資渠道的成本和風險,幫助學員解決創業初期啟動資金不足的現象。

(二)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參加電商創業培訓班的學員就是沖著電商而來的,所以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講解和訓練是主要的培訓內容;但是他們與電商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所處的知識層次不同,而且培訓時間也不允許,不可能照搬電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建議電商創業培訓班的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門課程:

1、電商運營管理。該門課程主要向學員傳授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中國電商的最新發展動態和趨勢,介紹新形勢下的電商操作思路和方式;二是具體的電商運營操作技巧和方法。前者向學員傳授電商的理念,向學員的大腦植入電商思想,轉變學員的企業運營管理理念,幫助學員掌握電商的大趨勢;后者是傳授學員具體的電商創業操作方法,給學員一些能夠拿來就能用的具體技巧。

2、企業模擬經營沙盤實訓對抗。雖說是電商創業,但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為了讓學員能夠對企業運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整體認識,短期的企業模擬經營沙盤對抗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該課程可以使學員在虛擬的企業運營管理和市場競爭對抗中切身地體驗到企業運營管理的精髓。而且這種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方式遠比純粹的企業管理理論講授的效果要好。

3、團隊建設管理。整個培訓過程從始至終一直貫穿著學員組建團隊,團隊協作的管理訓練。在培訓的一開始,就按照一定的組織原則將學員進行分組,每組以一個虛擬公司的方式參與到培訓中來,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學員以組為單位參與學習討論和企業模擬經營沙盤對抗,而且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協作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員的團隊合作精神。

4、參觀電商企業交流學習。除了安排學員在學校內部進行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外,最好能夠安排學員到一些電商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和交流學習。現在高職院校都和一些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具備一定的企業資源。所以,電商創業培訓服務內容中可以根據學員的創業類型,安排學員到一些與其創業類型相同或相似的電商企業參觀學習,并且安排這些電商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與學員進行面對面的經驗交流。通過與電商企業相關人員的交流學習,可以幫助學員解決一些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同時也給學員展示了一個真實的電商創業樣板,讓學員具有真實的感性體驗和認識。

(三)后期咨詢與指導。由于這類電商創業培訓項目都是短期班,時間短任務重,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學員在創業過程中的所有問題,所以必須為學員提供后期的跟蹤咨詢指導服務。參照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的操作經驗,是從培訓開始就為每個班配備一名班主任,這名班主任全程為學員服務,建立每個培訓班的QQ群、微信群以及整理出一份包含全班學員和授課教師的通訊錄,甚至進行課程講授,為后期的跟蹤咨詢指導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有了方便快捷的在線聯系方式,一方面學員之間可以在培訓結束之后,相互進行交流和幫忙解決問題,班主任就成為了學員與高職院校之間后期跟蹤咨詢指導服務的橋梁,為學員提供源源不斷的不同專業問題的咨詢服務,為學員的創業活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鄧平安,蔡瓊.略論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內涵及意義[J].現代企業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