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發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12:41: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海洋經濟發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洋經濟發展融資計劃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只有構建起一個系統全面且運行良好的融資體系,才能促進海洋資源優勢和金融資源的有機結合,將海洋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確保海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一、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
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不僅是彌補我市經濟建設資金缺口的一條主要渠道,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有效途徑,更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根據《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榜,**躍居76位,較去年升7位,然而資本活力指數卻位列105位,遠遠落后于綜合指數。為此,要著力培育一批高素質的企業,促進產業升級,創新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盡快建立直接融資機制,加快直接融資步伐,促進海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推動企業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提高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融資規模。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我市必將出現一批具有競爭能力的企業,積極發展企業上市融資,增強資本擴張能力,是我市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從這幾年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情況看,在證券市場上市融資是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最好的融資方式,上市融資快速擴大了企業的規模,降低了企業的債務比例,規范了企業的融資行為,提高了企業信譽,增強了企業通過銀行融資或通過債權融資的能力。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企業上市融資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近年來我市的一大批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組織構架、制度建設逐步與現代企業制度相吻合;一些歷史的遺留問題得到了解決,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進一步得到理順;企業的產權結構得到了多元化發展,企業管理者的思想觀念、經營理念和經營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我市很大一部分企業上市融資的條件已逐步成熟。政府相關部門要建立我市企業上市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緊緊抓住我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和我市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機遇,篩選培育我市優質企業,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對這些企業進行規范的股份制改造,著重從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三個層面,對公司的經營、技術開發、管理體制不斷調整和優化,提高整個公司的質量,夯實融資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企業上市的資本擴張功能,把**優勢產業中的一些有一定規模的優秀企業推向國內、國際的資本市場,是解決我是企業融資困難,促進我市企業快速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首先,要在現有企業中篩選幾個主業突出、資產質量好、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發展潛力大的成長性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深化內部各項改革,切實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上邁出新的步伐;其次,要加快篩選企業研究、開發、生產、市場緊密結合機制的形成,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通過調動經營的內在動力增強其經濟實力和風險抵抗能力;其三,要對篩選的企業積極實施資本運營戰略,以人才、技術、品牌、管理、商譽優勢,收購、兼并或控股市內外對口的企業,做大主業規模,提高集約經營和資本經營水平,推動其通過股票市場獲得長期資金的支持。
(二)積極爭取發行債券改善融資結構。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企業而言,銀行貸款、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是最常見的三種融資方式。在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美國,企業對外融資結構中,債券融資的比重遠遠超出股票市場。相比之下,我國的企業債券市場發展較為緩慢,規模和速度遠遠不及股票市場。自我國債券市場重新恢復以來,國債市場發展迅速,而企業債券發展相當緩慢,嚴重制約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對宏觀投融資體制改革和企業自身投融資渠道的拓寬和治理結構的完善都極為不利。2004年初,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中心任務及相關政策。近兩年來股票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債券市場也迫在眉睫。200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推動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推出了短期融資券,為今后企業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拉開了序幕。所以要抓住國家宏觀金融政策向好的機遇,積極向上級爭取債券的額度指標和國家發改委的立項,及時做好逐級上報審批工作,最大限度地籌措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重點技改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市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選擇一些好的項目或企業發放企業債券,如大橋項目、市政工程項目、電力項目等。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把這部分貸款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同時,要提高對企業債券市場的認識水平,樹立科學的企業債券市場風險觀念,建立完善的企業信用評級和信息披露制度,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積極創造條件引進設立投資基金。投資基金,是一種借鑒國際創業投資的基金運作,通過發行基金券,將投資者的不等額出資匯集成一定規模的信托資產,交由專門的投資管理機構管理,直接投資于特定產業的未上市企業,并通過資本經營和提供增值服務對受資企業加以培育和輔導,最后經股權交易獲得較高投資回報的集合投資制度。按產業商業化投資程度的不同,投資基金分為三類:創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起步階段的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基金,主要投資于已經有一定規模且能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部門;企業重組基金,主要側重于企業兼并、重組等。要組織有關部門做好風險投資基金可能進入企業的篩選推薦工作,加快風險投資基金的引進。要根據目前我市經濟快速發展,企業逐步規范,效益增長明顯,而融資工具又比較單一,直接融資規模小,不能滿足經濟建設資金需要的實際,著力創新金融工具,開辟新的融資渠道,組建專門的投資機構,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將社會上的閑散資金籌集起來,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積極做好爭取在**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目前市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做好準備工作,要建立工作班子,制定組建方案,報國家相關部門和主管機構審批。
海洋經濟發展對策探究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河北省發展海洋經濟的有利條件和限制因素,總結了發展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初步探討了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河北??;海洋經濟;發展條件;發展對策
海洋以其巨大的系統能力調節著全球環境和支撐人類的生存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寶庫。開發海洋資源作為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危機的有效途徑,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海洋經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河北省地處渤海之濱,是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和環渤海金項鏈的關鍵環節。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對于河北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條件
(一)有利條件
海洋循環經濟發展論文
內容提要:循環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的管理公共資源的重要經濟模式之一,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導方向。海洋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是21世紀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用循環經濟理念和基本原則作為發展指導。本文從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出發,提出了我國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設想思路,并從新的視角分析我國今后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支撐體系。
關鍵詞:海洋循環經濟;人海關系;可持續發展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作為海洋大國堅定不移地確定了實施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特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以專章篇幅推出了關于海洋開發的戰略安排,并且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海洋開發戰略部署,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依據循環經濟原則,發展海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人海關系和諧。
一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1]。應當指出,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將為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21世紀,海洋將成為解決我國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基礎
科技創新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研討
1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首先要加快發展速度,迅速增加海洋經濟總量
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是第一要義"廣西瀕臨的北部灣海域面積為12.83萬km,,大陸海岸線長1595km,直線距離為185km,岸線長度在全國11個沿海省份中排第六位"不僅如此,廣西還有沿海、沿江、沿邊聯動,水路陸路并舉,與東盟1國毗鄰等地緣、區位特色優勢,這是其他1個沿海省市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的,是發展海洋經濟特有的客觀優勢"因此,廣西海洋經濟應走在全國前列,至少應躋身先進省市區行列"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深諳此道,在他制定的5建國方略之二#物質建設6里,規劃建設中國3個世界大港(北方、東方、南方大港)、4個二等海港,將欽州港定為中國海岸二等海港即中國南方第二大港"由于歷史等眾多原因,包括欽州港在內的廣西北部灣海洋經濟沒有得到應有發展,長期落后于其他1個沿海省市的現狀至今未能得到改變,雖然最近幾年經濟增長速度很快,總量仍然很低,總產值僅占全國的1%,位居全國H個沿海省份末位"海洋經濟的本質就是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來發展經濟"從產業結構來看,當前廣西的海洋經濟主要靠的是消耗資源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是以資源開發型為主要特征[21"轉變廣西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將這種粗放型海洋經濟向集約型海洋經濟轉變"當然,這2種經濟發展方式并不是絕對割裂開來的"它們之間只是一種相對劃分,二者之間可能存在著交叉重疊、主要輔助關系"哲學理論也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是不可能實現質的飛躍"經濟增長必然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核心"因此,加快廣西海洋經濟發展速度,迅速增加廣西海洋經濟總量是轉變廣西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前提"當前,我國沿海省份正在掀起海洋經濟建設熱潮"比如,江蘇省在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215年的海洋生產總值目標為68億元;遼寧省在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215年海洋生產總值目標為9億元;海南省在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設定的215年海洋生產總值目標為198億元;天津市215年海洋生產總值目標是5億元131"在新形勢下,廣西已經別無選擇,唯有迎頭趕超"為此,廣西海洋經濟必須以高于全國平均速度跨越式發展,迅速增加海洋經濟總量"接依賴海洋生產投資,海洋生產投資主要包括海洋消費資料生產投資和海洋生產資料生產投資,這兩大類的生產投資必須統籌兼顧"此外,我國對外貿易9%依賴海上運輸,外經外貿結構不僅直接拉動海上運輸業,而且直接影響和體現海洋經濟結構,因此優化外經外貿結構十分重要"外經外貿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外交問題,必須統籌兼顧"。
2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是提高海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實現海洋經濟超常規發展對廣西當前和今后都是必然要求"但是,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應該突出海洋經濟發展的數量特征,更應該強調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做大廣西海洋經濟總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廣西海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站在人的高度看問題"其目標是實現廣西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的持續健康發展,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轉到提高5多萬壯鄉兒女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生活上來,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衡量廣西海洋經濟質量和效益水平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廣西海洋經濟是否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即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否實現了海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是否滿足了人們的就業、消費、分配等一系列社會需求"因此,必須轉變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堅決克服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大、產業集中度低、科技力量薄弱等因素,牢固樹立并努力踐行海洋經濟科學發展觀"。
3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是要擴大海洋內需,增強消費的拉動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求對經濟增長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提高居民消費率,降低經濟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是當前宏觀調整的一項重大任務"市場規模是廣西海洋產業得以生存和延續的前提"對于廣西海洋經濟而言,加快轉變其發展方式,關鍵就是要擴大海洋內需,調整優化海洋消費結構"黨的十又大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都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貫徹落實這一重要精神,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擴大海洋內需的難點、重點和潛力、動力在于優化海洋消費結構,提高海洋生活消費能力和海洋生產消費能力"一方面,要引導廣大居民大膽消費、科學消費、健康消費、文明消費,更新消費觀念,創新消費方式,革除吃魚翅、吃海豚等消費陋習,反對奢侈、浪費、病態消費,確??茖W消費持續穩定增長"另一方面,要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海洋生產消費,海洋生產消費直4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建設海洋產業于212年4月被納人廣西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是當前走出危機、實現新一輪經濟繁榮的根本途徑[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海洋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運用先進技術、改造海洋傳統產業、培育海洋新興產業的過程"科技創新是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是提高海洋經濟科技貢獻率的根本路徑"要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建設,加快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廣西海洋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科技貢獻率低"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科技進步貢獻率達8%左右,我國僅為3%,廣西更低,211年廣西海洋科研教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1名6%"因此,加快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迅速提高海洋經濟的科技貢獻率迫在眉睫"目前,廣西海洋經濟科技基礎十分薄弱,科研和技術創新投人不足,難以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從國際國內一些成功經驗來看,制度創新、協同創新是行之有效的好路徑"廣西海洋經濟科技基礎雖然薄弱,但畢竟有一定的科技積累,特別是北部灣經濟區許多大型國有企業擁有高科技裝備與設施、現代生產線等,科研院所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眾多專家等,由于制度、管理、市場等方面的原因,這些十分寶貴和有限的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許多高科技設備和高層次專家閑置不用,這種資源浪費令人痛心"因此,深化改革,創新制度,掃除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制度和政策障礙,大力推進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對于提高廣西北部灣海洋經濟的科技貢獻率,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海洋經濟發展財政金融政策研究
一、海洋經濟發展財政政策建議
(一)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領域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加快配套政策的建設,尤其是海洋海水的綜合利用、海洋深海資源的勘探開發、海洋產業鏈條的節能減排等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要不斷加強。對于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目錄應著力完善,新興產業需要政府著重關注和扶持。遼寧省要把國家扶植海洋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輔之以配套措施,使海洋新興產業從源頭上獲得更多支持。此外,建設海洋基礎設施和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政府應給予更多幫助和支持。(二)優化政府補貼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加大對合作研發的支持。政府應對合作研發加大支持的力度,特別是高校和企業聯合做合作研發方面。針對遼寧省多所高校共同構建的研發平臺,建立研究成果多方共享及研究成果的收益分配問題的相關規章政策,同時為使研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得到調動,在研發團隊中應按照科學合理的比例給予補貼。結合研發機構的發展需求,研發機構可選擇與專家團隊、大型龍頭企業合作,對于研發成果采取銷售提成的獎勵方式,待研發成果實現經濟效益的轉變后,研究和銷售雙方的利益相關者和產品收益長期掛鉤,持續產品在市場中的全部銷售周期,以此更加充分帶動研發者的工作積極性,使研發成果也更快實現經濟上的轉化。(三)加快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遼寧省應對現代物流給予更多的財政資金支持,使物流產業鏈條更加標準和規范,促進物流體系的構建,進而推動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針對有利于現代物流發展的相關環節,基礎設施配套的費用等相關費用按原有標準減半征收,免收征地管理費。(四)加大產業轉移支持力度,推動產業升級。遼寧省應深入貫徹實施國家針對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頒布的稅收優惠等政策,在專項資金的支持和引導下,實現海洋經濟產業的全面升級改造;企業發展中要融入創新元素,政府要把創新元素向企業內部引進,促進海洋經濟轉移產業的升級;創新資源要實現多方共同利用,通過構建平臺促進資源共享,為海洋經濟產業的升級提供技術支持。(五)加大政府采購支持自主創新的力度。遼寧省政府要適度降低采購門檻,使中小企業有機會進入政府采購范疇,企業要逐步轉變發展方式,逐步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向自主創新型,著力打造企業的自主品牌;政府應針對采購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政府應對企業出口給予資金支持,為企業在國外獲得采購市場創造機會。(六)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區應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在政府的幫助扶植下,加快企業研發機構的建設;對于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給予資金支持,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細則;對于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產權產銷環節給予稅收優惠,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七)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根據海洋經濟發展的各項具體要求,政府應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健全財稅體系;收入分配的比例關系,應與參與程度承擔責任程度相匹配;財政支出的結構需不斷優化,與稅費相關政策不斷做出調整,使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區域的財政稅收體系更加完善。
二、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政策建議
(一)支持組建金融中心。積極帶動國內外金融組織在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區建立法人分支機構,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建設服務平臺的積極性,提高遼寧省金融市場的級別。(二)支持搭建融資平臺。政府應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為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發展需要的資金,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構建服務平臺,充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融資渠道應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更多元,融資方式更多樣,融入不同經濟成分,從而實現融資形式的創新。(三)支持拓寬融資渠道。政府應對資金進行引導,對海洋新興產業等給予更多資金上的傾向。遼寧省應深入貫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海洋經濟發展區的企業,在銀行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并適度予以優惠;企業可通過直接融資渠道進行融資,如發行企業債券;海洋經濟發展區的企業也可通過上市來實現融資,從而實現資金來源的多樣化。(四)發揮民間投資在海洋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直接融資額在全部融資總額所占比重應不斷提高,由傳統以信貸為主要融資方式,向多元融資轉變。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適度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標準,并逐步優化精簡原有的審批程序,尤其是對海洋新興產業政府應給予更多關注和信貸資金支持,發揮民間資本的融資作用。(五)大力開展銀行海洋業務。遼寧省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金融機構設立專門為海洋經濟金融發展的服務平臺,引導各大銀行在海洋經濟發展區開設分行,使海洋相關產業發展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銀行可以把海洋業務逐步開展成為特色業務,服務海洋經濟發展。(六)支持金融創新。遼寧省政府應著力引導金融組織在海洋經濟發展區開設子機構,根據組織類型及規模給予政策性補助,并予以稅收優惠或減免,同時,在海洋經濟發展區的企業應不斷增加短期融資券、票據等的發行量,滿足自身融資需求,此外,信用擔保體系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建立健全。
三、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一)完善現代海洋經濟市場體系與海洋產業發展體制機制。1.完善現代海洋經濟市場體系。建立健全現代海洋經濟體系,進而促進海洋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同時,設立專門用于海洋產權變動的交易平臺,并在市場主導配置資源的條件下,實現海洋資源的優化配置。供給改革。對于海洋新興產業來說,應創立體制機制,大力引導其發展;同樣,相對落后、與海洋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產業,應設立機制盡快淘汰。此外,海洋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將各方研究成果實現共享,因而,共享體制的設立尤為關鍵。(二)創新海洋開放體制。1.擴大海洋合作交流。政府應引導海洋新興產業、科學技術創新等相關領域的相互合作。相關地區可以在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面進行合作,同時,遼寧省可拓寬合作范圍,與外省進行資源及能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2.鼓勵民營經濟積極參與海洋開發。民營經濟在海洋經濟發展中所起作用尤為突出,因而應充分利用民營經濟的優勢地位。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遼寧省政府應針對阻礙民營經濟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因素進行清除,使民營經濟真正融入到海洋經濟發展中,如支持海洋資源的開采利用、支持海洋基礎設施的建設等,逐步建立海洋產業集群,促進海洋經濟順利發展。(三)創新海洋綜合管理體制。1.健全法規體系。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因此,應著重為海洋區域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如海岸線一帶的管理辦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等,逐步建立完備的海洋管理法律法規體系。2.完善執法體制。法律法規的制定需要執法部門深入貫徹實施,提高執法部門在海洋環境保護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推動執法部門的執法隊伍建設,逐步建立高效的執法機制。
政府海洋經濟發展工作計劃
“**”時期,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全面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結合《**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北接江蘇、南臨浙江,處于長江入海口和東海的交匯處,區位優勢明顯。全市海域面積超過8000平方公里;江海岸線總長763公里,其中大陸岸線186公里,島嶼岸線577公里;島嶼16個,其中崇明島是我國的第三大島;擁有港口航道、濕地灘涂、漁業、濱海旅游、風能潮汐能等海洋資源,為發展海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期間,**海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海洋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海洋經濟運行機制。
(一)“**”期間主要成績
1、海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海洋循環經濟發展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應當指出,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將為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21世紀,海洋將成為解決我國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
毋庸質疑,發展是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宗旨。發展海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和基礎。海洋循環經濟是在可持續意義下強調發展,不超越生態環境系統的更新能力,實現海洋生態的良性循環。其實質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把發展經濟看作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進化過程。其過程是一個“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通過延長產業鏈,在系統內進行“廢棄物”全面回收、再生資源化、循環利用。循環經濟的目標不是高能耗、高產出、污染嚴重的物質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健康持續的生態文明。因此,海洋生態的可持續性、高效性、和諧性和自我調節是海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環境系統,是新時代人海關系和諧的前提因素。發展海洋經濟就是要實現一條從對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奪型、破壞型向和睦型、協調型、恢復型、建設型、閉合型演變的人海和諧生態軌跡,實現從只追求經濟利益的一維繁榮走向社會、經濟、生態、健康、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多維立體繁榮。
(2)構建和諧人海關系是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目標。
人海關系即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系,是人地關系的一種類型,其主要反映在人類對海洋的依賴性和人類的能動性兩方面。縱觀漫長的歷史過程,人類很早就開始了“興魚鹽之利,通舟楫之便”的依海式生活,海洋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財富和恩澤。然而,20世紀開發海洋的熱潮,使得我國近海區域的一些海洋資源開發過度,環境遭到破壞,物種銳減,海洋污染逐年加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影響海域的綜合開發效益,難以持續利用。所以,在新時代提出了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的新型人海關系的概念,其實是一種互利互惠,共生共長的關系,人要尊重海洋,尊重自然,這樣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永續發展。一方面,人類要向海洋索取更多的資源,供人類發展利用,另一方面,人類要積極地良化海洋環境,讓海洋的生產力不斷的提高,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構建和諧人海關系既是發展海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前提與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其最終目標,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海洋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一、*市海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市位于*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近千公里,負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灘涂面積300多萬畝,盛產魚蝦貝藻等各類海產品300多種,海洋資源是全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根據省委、省政府建設“海上*”的戰略部署,我們立足于豐富的海洋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海上*”建設,全方位、深層次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尤其是19*年全省“海上*”建設工作會議以來,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實施海洋農牧化工程、海產品精深加工及相關工業工程、濱海旅游業建設工程、以港興市建設工程、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海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市海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速增長時期。20*年,全市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2*億元,約占GDP的25%,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接近四分天下有其一,其中海洋漁業增加值達到61.8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66%,在整個農村經濟中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完成特產稅3.9億元,占全市農業特產稅的93%以上,占地方財政收入的11%;海洋漁業直接和間接吸納農村勞動力15萬人,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6%;漁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015元,是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7倍。可以說,海洋經濟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村經濟的主導行業、地方財源的中堅力量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堅持把海洋經濟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鑒于海洋經濟在我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海洋工作,將其擺到特殊重要的位置,從各方面向海洋經濟工作傾斜。一是在領導配備上向海洋經濟傾斜。市里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掛帥、各涉海產業和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海洋工作委員會,負責海洋經濟建設的組織領導,研究制定重大海洋產業政策,協調理順各涉海產業和部門的海洋開發活動和相互關系,對海洋開發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各市區和沿海鎮也都拿出一名領導,主管海洋經濟工作,為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領導基礎。二是在工作力度上向海洋經濟傾斜。市里把海洋經濟確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每年都要召開海洋經濟工作會議,定期研究部署海洋經濟工作。先后提出并組織實施了由漁業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跨越、海洋經濟現代化建設、海洋與漁業“二次創業”等重大戰略舉措,有力地提高了海洋與漁業工作的地位。榮成市還將海洋經濟列為全市經濟工作的“1號工程”,海洋與漁業經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縣級首位。三是在政策措施上向海洋經濟傾斜。市里出臺了《關于加快海洋與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期間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市政府確定“*”后四年,每年安排不低于5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引導、鼓勵、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榮成市從20*-20*年斥資1500萬元對重點海洋與漁業項目給予貸款貼息和獎勵。其他市區也都從各自的實際出發,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意見和扶持政策,保證了海洋經濟發展的正確取向。這一切,都為我市海洋經濟的長盛不衰奠定了堅實根基。
二是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加快發展的主線。我們從自身實際出發,緊緊跟蹤國內外海洋經濟發展最新潮流,著眼于提高海洋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先后對海洋經濟結構進行了幾次大的調整,推進海洋經濟由單一產業向復合產業,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由初級產業向高級產業轉變。一是調優第一產業,建設發達的海洋農業。養殖業,主攻名優養殖。在鞏固提高本地傳統品種養殖的基礎上,先后引進開發了蝦夷扇貝、大菱鲆、美國紅魚、太平洋皇蛤、歐洲鰨、南美白對蝦等養殖新品種20多個,發展特種養殖業。在鞏固提高傳統大宗品種養殖的基礎上,下大氣力發展鮑魚、海參、海膽、海水魚等名優品種養殖,全市鮑魚存養量達到1.4億頭,海參存養量達到3億頭,海水魚年產量達到3.6萬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海珍品生產基地和鲆鰈魚類生產基地。在鞏固提高灘涂養殖、淺海筏式養殖等傳統養殖方式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推廣了底播增殖、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深海養殖等現代養殖方式。全市網箱養殖達到2萬多個,其中深海網箱128個,工廠化養殖85萬平方米,大大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捕撈業,主攻遠洋漁業。全市現有遠洋漁船101艘,作業領域涉及到太平洋、大西洋的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業方式由傳統的拖網發展到金槍魚釣、魷魚釣,作業領域由專屬經濟區發展到大洋,實現了由過洋性漁業向大洋性漁業的轉變。目前,全市已建成了300多萬畝的海洋牧場,形成了年產130多萬噸的養殖生產能力和年產100多萬噸的捕撈生產能力,全市水產品年產量達到243萬噸,水產品產值145多億元,連續多年居全國前茅,為海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調強第二產業,建設健全的海洋工業。以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藥品為重點,大力發展海洋“三品”工業。海洋食品,重點開發了鹽漬海帶系列制品、冷凍快餐系列制品等200多個花色品種。海洋保健品,重點開發了以“鴻洋神”深海魚油、海參口服液等為代表的系列益智保健品,以“金海大”、“海藻?!钡葹榇淼暮T灞=★嬈罚浴敖鹉迪牎?、“珍貝素”等為代表的功能保健品。海洋藥品,重點開發了多烯康膠丸、甲殼胺等產品。目前,全市海洋三品已形成了年產20多萬噸的生產能力,產值40多億元。以船舶修造為重點,大力發展海洋機械工業。依托黃海造船工業公司,大力發展漁業船舶修造業,先后開發了大洋魷魚釣、超低溫金槍魚釣等新船型,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漁船修造基地。依托*造船廠,大力發展貨運船舶修造業,具備了修造萬噸輪的能力。目前,全市年鋼質船舶完工量17萬噸,工業產值22億元。三是調快第三產業,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海洋三產。濱海旅游業,圍繞“三山兩點一條線”的總體格局,以*市區、劉公島、成山頭、石島、乳山口五大旅游區為重點,加快了濱海旅游景點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建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省級旅游度假區4處,省級風景名勝區3處。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7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3億元。海上交通運輸業,全市建成商港6個,其中國家一類開放口岸3個,二類開放港口2個,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初步形成了以*港為中心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港口體系。年港口吞吐量1091萬噸,客運量1.25億人公里。繼在全國率先開通*至韓國仁川的海上客貨運輸航線后,又相繼開通了至香港、日本等地的國際貨運航線,全市海運船舶發展到100多艘、11萬載重噸。全市海洋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九五”期初的1:1:0.4調整到20*年的1:1.2:1,一產的基礎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穩固,二產的主導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三產的優勢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門類較齊全、結構較合理的現代海洋經濟體系,海洋與漁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有了明顯提高。
三是堅持把對外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在國際化和全球化中搞突破、謀發展、創新高。重點抓了三個共享。一是擴大對國際資本的共享。依托我市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通過承辦海洋漁業暨水產加工技術國際研討會和博覽會等大的舉措,拓寬利用外資的渠道和領域,引導外資更多的投向灘涂開發、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濱海旅游、海洋創匯和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到去年底,全市共成立海洋與漁業三資企業200多家,合同利用外資5億美元,實際累計利用外資2億美元,大大加快了海洋經濟發展步伐。二是擴大對國際市場的共享。以市場準入為重點,廣泛爭取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F在全市有100多家海洋漁業企業取得了HACCP、ISO9000、美國FDA和日本農林水產省等的質量標準認證140多項,打通了國際市場的綠色通道。以出口創匯為重點,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全市共發展可直航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鮮銷船舶100多艘,直接從海上出口鮮活水產品。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外貿出口、直接出口和海上鮮銷相結合的水產品出口創匯網絡。去年全市水產品出口19.5萬噸,創匯3.35億美元,同服裝、機電一起成為我市的三大出口商品。三是擴大對國際資源的共享。在引導海洋與漁業企業到海南等省市投資置業的基礎上,積極走出國門,開發利用國際漁業資源。邱家、西霞口、馬山等一批實力雄厚的漁業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到國外投資辦廠,設立辦事機構,增強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四是堅持把示范帶動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力支撐。我們將示范帶動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抓園區、抓龍頭、抓品牌,促進海洋經濟工作總體上檔升級。抓園區,一是以全國海洋水產科技示范園、國家海洋“863”計劃產業化基地、全國科技興海示范基地等國家級示范園區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快科技興海步伐。依托這些園區,全市共承擔了17項國家海洋“863”計劃項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海洋科研成果,其中鱸魚全人工育苗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大力推廣了大菱鲆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筑礁養參等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科技進步對海洋與漁業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以全國海帶養殖加工標準化示范基地、全省放心水產品示范基地和省級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海洋與漁業標準化建設。先后研究制定了《*市漁業標準化“*”發展規劃》,規劃建設了海帶、海水魚、對蝦、扇貝、灘貝等五大養殖示范區、三個省級示范基地、15個市級示范基地,出臺了《*市水產養殖標準化示范基地管理辦法》,建立生產日志制度。全市近10家企業和21個水產品通過了全國無公害水產品及產地認證,30多項地方漁業指數標準獲省技術監督局備案公布,標準化工作正在全面鋪開。以全國現代化漁業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快海洋漁業現代化進程。制定了《漁業現代化建設規劃方案》,確定了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海洋漁業正在向產業結構高級化、生產經營標準化、科學技術產業化、經濟貿易國際化和體制機制市場化方向發展。抓龍頭,通過扶優扶強和深化改革,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發展行業主導型、企業主導型和產品主導型企業集團。目前全市年產值過億元的大型海洋與漁業企業集團達到40多處,其中產值過2億元的14處,產值過5億元的7處,最高的好當家集團達到12億元以上,被列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些企業集團年實現產值100多億元,占海洋與漁業產值的40%以上,真正成為海洋與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抓品牌,通過嚴把質量關,強化廣告宣傳,打響*海產品的牌子,提高*海產品的知名度。全市培植了“好當家”、“泰祥”、“宇王”、“食藻?!钡纫慌鷥炠|名牌產品,其中“好當家”系列海洋快餐食品發展到海產類、蔬菜類、面食類等五大系列近200個花色品種,“食藻?!焙T迨称芬寻l展到100多個品種。
海洋循環經濟發展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應當指出,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將為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21世紀,海洋將成為解決我國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
毋庸質疑,發展是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宗旨。發展海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和基礎。海洋循環經濟是在可持續意義下強調發展,不超越生態環境系統的更新能力,實現海洋生態的良性循環。其實質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把發展經濟看作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進化過程。其過程是一個“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通過延長產業鏈,在系統內進行“廢棄物”全面回收、再生資源化、循環利用。循環經濟的目標不是高能耗、高產出、污染嚴重的物質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健康持續的生態文明。因此,海洋生態的可持續性、高效性、和諧性和自我調節是海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環境系統,是新時代人海關系和諧的前提因素。發展海洋經濟就是要實現一條從對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奪型、破壞型向和睦型、協調型、恢復型、建設型、閉合型演變的人海和諧生態軌跡,實現從只追求經濟利益的一維繁榮走向社會、經濟、生態、健康、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多維立體繁榮。
(2)構建和諧人海關系是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目標。
人海關系即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系,是人地關系的一種類型,其主要反映在人類對海洋的依賴性和人類的能動性兩方面。縱觀漫長的歷史過程,人類很早就開始了“興魚鹽之利,通舟楫之便”的依海式生活,海洋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財富和恩澤。然而,20世紀開發海洋的熱潮,使得我國近海區域的一些海洋資源開發過度,環境遭到破壞,物種銳減,海洋污染逐年加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影響海域的綜合開發效益,難以持續利用。所以,在新時代提出了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的新型人海關系的概念,其實是一種互利互惠,共生共長的關系,人要尊重海洋,尊重自然,這樣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永續發展。一方面,人類要向海洋索取更多的資源,供人類發展利用,另一方面,人類要積極地良化海洋環境,讓海洋的生產力不斷的提高,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構建和諧人海關系既是發展海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前提與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其最終目標,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海洋循環經濟發展論文
內容提要:循環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的管理公共資源的重要經濟模式之一,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導方向。海洋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是21世紀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用循環經濟理念和基本原則作為發展指導。本文從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出發,提出了我國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設想思路,并從新的視角分析我國今后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支撐體系。
關鍵詞:海洋循環經濟;人海關系;可持續發展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作為海洋大國堅定不移地確定了實施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特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以專章篇幅推出了關于海洋開發的戰略安排,并且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海洋開發戰略部署,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依據循環經濟原則,發展海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人海關系和諧。
一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1]。應當指出,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將為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21世紀,海洋將成為解決我國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