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博士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22:18: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程博士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文格式:實用學術論文寫作
學術論文或稱為學術論文,簡稱為論文。凡以科學、技術為內容,運用概念、判斷、證明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進行分析、闡明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和科學技術研究中的各種問題及成果的文章,都屬于學術論文的范疇。
學術論文是一種具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成果的記錄,是進行成果推廣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員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是人類知識寶庫的基本單元,或為人類精神財富的一部份,并能為科學界有效地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推動作用。
一、學術論文的分類
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的論文。這種論文是考核申請者能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可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等三種,其水平由淺而深。學士要求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則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由字數來看,學士論文約一萬字,碩士論文約五萬字,博士論文則在五萬字以上,有時多達十至廿萬字。茲分述如下:(一)學士論文大學本科畢業生運用在校期間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某一不太復雜的科研課題所寫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簽辨者,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條件如下:
1.能夠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研究生培養的挑戰與出路
研究生培養的使命
(1)一定的研究生規模和良好的結構比例。盡管學校有很多困難,特別是空間困難,但是,研究生規模不僅不能縮小,而且應該盡一切可能適當擴大,特別是要擴大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學術型碩士生規模與比例。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學術型碩士生不僅能產出大量SCI論文,而且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2)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程序規范,要求標準高,競爭激烈,是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的預選賽。作為從研究生教育起家、以培養研究生為重要特色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必須長期不懈地重視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產出,這既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培養“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的前奏。(3)SCI論文的數量與質量(影響因子和引用率)。盡管對SCI論文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現在依然沒有超越SCI階段。為了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必須下大力氣重視SCI論文的數量和質量。當每個研究生都可以發表高水平的SCI論文時,我們才有資格討論SCI論文是否重要。SCI論文目前依然是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研究團隊建設、科研成果評獎的重要基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不能再走僅重視SCI論文數量的老路,而要更加重視SCI的質量,催生高影響因子SCI論文的產出,才能后來居上,實現跨越式發展。(4)發明專利數量與轉化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有一定數量的工科研究生,除了鼓勵研究生產出高水平的SCI論文外,還應鼓勵研究生多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特別是具有廣闊市場前景、易于轉化的發明專利。(5)國際化程度與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不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國際化視野,而且為擴大學校影響提供了重要平臺,也會大大促進學校科研水平上臺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要實現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長遠辦學目標,提高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化水平是必由之路。
研究生培養面臨的挑戰
遙想當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地學研究生培養方面獨領風騷,成為中國地質教育戰線一道亮麗的風景。近年來雖然學校發展很快,但研究生培養出現了新的困難,面臨著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1)師資力量有限,每個教師帶的研究生偏多。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66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191人,副高級職稱269人。2012年學校實際報到碩士研究生1743人,博士研究生377人。如果這些研究生全部由學校的教師來指導,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平均每人指導2名博士研究生,具有正、副高級職稱的教師平均每人指導3.8名碩士研究生。按研究生學習時間為3年計算,每個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平均指導6名博士研究生和11.4名碩士研究生。相對于師資力量來說,我校研究生規模偏大,每個教師指導的研究生太多,特別是傳統優勢學科每個教師帶的研究生太多,負擔太重,壓力過大,疲于奔命,不僅影響了指導教師的身心健康,影響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也使學校一些管理政策失靈。(2)研究生的生源質量有待改善,非地質專業的研究生偏多。研究生報考有一個就高不就低的基本規律,即學生要么選擇自己的學校,要么選擇比自己學校聲望高的教學或研究單位,很少有學生選擇比自己學校聲望低的教學或研究單位讀研究生。30多年前,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地學研究生的首選之地,不光長春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河北地質學院、西安地質學院的學生青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而且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的學生也紛紛加盟。加上當時招生人數很少,招生優中選優,生源很好。經過30年的發展,學生報考研究生對學校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大,研究生報考就高不就低的現象越來越明顯。近幾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研究生中幾乎見不到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的畢業生。另一方面,由于就業的導向作用,近年我校傳統優勢學科研究生生源比例明顯下降,跨專業研究生比例明顯提高,非優勢專業研究生比例增長過猛,導致研究生培養效率下降。跨專業研究生的成才率太低,對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率不高,非傳統優勢學科研究生對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率也不高。(3)培養環節需要進一步改善。目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培養在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成果產出與轉化等方面管理都比較粗放,體現學校的意志不夠,需要進一步改善。(4)研究生學習研究長期與科研儀器脫鉤,導致動手能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歸結到研究生培養環節中。之所以將這個問題單獨拿出來,是因為這個問題太突出了。留學生的實踐表明,中國人對書本知識的學習能力絕不比外國人差,直到碩士階段都不明顯輸給外國人,但在博士階段實驗室動手能力普遍不高。這與我們的研究生學習研究長期與科研儀器脫鉤不無關系。(5)鼓勵創新型、拔尖型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體系不夠完善,一些政策執行不到位,大鍋飯現象盛行,耗費了學校大量優質資源,影響了拔尖人才的培養和標志性成果的產出。(6)國際化程度與國際化水平不高,主體限于國內辦學,雖有一定的國際交流,但規模不大,水平也有限。(7)研究生管理多為按部就班的服務,創新不多,特別是對全局具有帶動作用的創新不多。
研究生培養的出路
1.加長板凳,利用社會力量擴大師資隊伍盡管學校現在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辦學空間和師資力量不足的困難。但是,從學校長遠利益出發,研究生規模不僅不能縮小,而且應該盡一切可能適當擴大,特別是要擴大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學術型碩士生規模與比例。為了解決師資隊伍短缺的困難,在目前情況下,只能采取利用社會力量擴大師資隊伍,特別是擴大碩士導師的數量,來彌補研究生導師不足。可以通過聘請與吸納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區研究所及地調中心,各省地礦局(廳)、各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各省級地質博物館、石油公司、油田、礦業公司等單位專家學者作為研究生導師來擴大師資隊伍。近年來地質、礦業、石油、工程、環境等市場持續火爆,經費充足,而人力資源緊張,對研究生這種人力資源需求很旺,而且一大批專家有帶研究生的熱情。這些專家和領導一旦成為我校的研究生導師,會允許甚至鼓勵本單位的職工報考研究生,可明顯擴大學校的人脈。來自一線的人員產出SCI論文的概率不高,但可在本單位做論文,就地解決問題,少占學校的資源。這項措施的落實,會大大緩解我校研究生導師資源不足、研究生導師負擔過重的問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也會進一步擴大我校和社會的廣泛聯系。這項政策的推出和落實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從政策上保證免推生和優秀生源不流失;二是校外導師單位、校外導師遴選的標準和程序公開透明,既要擴大指導教師隊伍,又要保證指導教師隊伍質量,以此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與學校聲譽;三是校外導師的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校外導師主管業務,校內導師主管日常行為,使研究生有歸屬感。2.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改善研究生的專業結構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需要減少跨專業研究生的錄取比例,調整研究生的專業結構。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有下列幾條:一是明確專業性極強的地質學及與地質學密切相關的學科的招生導向,積極鼓勵學科交叉,但不主張大幅度跨專業的學生報考地質學及與地質學密切相關的學科;二是在考試科目中增加數學;三是按照導師隊伍規模和學校發展的需要限制一些專業的招生數量,在招生簡章中明確標出限量招生專業的招生人數;四是隱性提高生源畢業學校的門檻;五是加大面試和復試的淘汰率。通過這些措施不斷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優化研究生的數量結構,減少大幅度跨專業研究生的比例。當然,優秀生源不足與一定的研究生規模是學校需要很好把握的一個問題。3.進一步完善培養環節(1)課程教學:適當減少必修課比例,增加選修課比例;增加課程類別,減少單門課程的學時數;讓研究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課程教學的意義不在于教會研究生干什么和怎么干,而在于教會研究生如何學習這門課程,重在培養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招生工作:積極推進按一級學科招生和培養,既要考慮壓縮研究生課程總學時,又不能影響研究生的就業,一定要讓研究生在學校學會一門走出校門在社會上立足的手藝和本領。(3)增加實踐環節,特別是增加有科研經費支持的實踐環節,在實踐中提高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將教師的招生數量與科研經費和研究生培養質量掛鉤。開展優秀研究生導師評選活動,引導優秀生源與優秀導師結合。(4)密切研究生培養與科研儀器的關系,讓研究生從科學問題的提出、采樣、測試和測試結果解釋都自己動手完成,通過提高研究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來提高創新能力。(5)在現有“產學研基地”、“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基礎上,爭取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從國家層面獲得支持,與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系,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師資力量和實習實踐基地短缺的現狀。(6)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在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方面的作用,取得研究生培養和就業雙豐收。“雙導師制”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校內正導師,校外副導師,可以拉近研究生與用人單位的距離。另一種是校外正導師,校內副導師,使學生有歸屬感。(7)狠抓高質量的標志性成果。高質量成果依然是高質量人才的首要標志。SCI論文的質量和數量、發明專利依然是衡量研究生質量最主要的標準。讓學生盡早進入科研環節,在科研中增長才干,根據自己的科研需要進行課程學習,而不是將課程學習僅僅作為拿學分的手段,不能將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割裂開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高質量研究生和具有創新能力研究生的唯一標志。(8)改革“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使之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有所區別,更加側重于實踐環節。可嘗試實行“全日制工程碩士”一年上課修拿學分,一年在實踐一線(時間先后可調整);不做論文,只做設計;由實踐單位與學校、導師共同考核等做法,可在一些單位先行試點,取得經驗,然后推廣。4.鼓勵創新型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平均主義不是政策,只能是有限的資源白白浪費。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必須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鼓勵創新,鼓勵冒尖,讓冒尖者得到更多的實惠與資源,讓指導教師與研究生都安于創新,樂于冒尖,用于冒尖。圍繞創新和冒尖組織和分配資源。下列幾項工作應常抓不懈:實施“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工程”和“北京市優秀論文工程”,出臺碩-博連讀研究生的要求與激勵、保護措施,本碩連讀研究生的要求與激勵、保護措施和創新型拔尖人才的激勵和保護措施,包括拔尖研究生提前破格留校、出國研究,形成一個沖擊“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的群體,備戰“杰出青年基金”,為未來的院士儲備人才。學校應統籌資源,加大扶持力度,開展拔尖人才培養,給優秀研究生更多的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機會,促進標志性成果產出。根本不要擔心派出去的研究生不回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選派留學生的成功經驗就是很好的例證。應該像愛護野山參苗子一樣愛護創新性拔尖人才的苗子。這樣的苗子實在是太難得了,簡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應該聚全校之力,像重視培養“杰青”和院士一樣重視培養“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百優”是“杰青”的苗子。另外,對不同生源和不同專業研究生的區別對待,采用不同的資源投入,讓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為學校做出更大的貢獻。還要改革研究生培養工作量的計算方法,從以量為標準計算向質、量結合、以質為主計算工作量的方向轉變,讓院系與指導教師從關心自身利益出發來關心研究生質量的提高。5.國際化程度與國際化水平國際化程度是研究生接受國際化教育的比例,國際化水平是指研究生是否在自己所從事研究領域的國際一流大學接受教育并聯合發表成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或者說是必由之路是開展國際化。通過下列途徑提高研究生的外教開課率和國外學習率:(1)加強公派留學研究生項目;(2)資助研究生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3)舉辦國際性研究生學術論壇(如中日韓研究生論壇);(4)與國外高校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5)系統開辦研究生名師講堂,將外教課程納入課程體系。在現有的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的基礎上,加大學校自主資助力度,設立研究生國際交流與合作基金,資助部分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研究生出國留學或交流。一方面資助我校研究生出國學習,另一方面吸引國外留學生來我校。加強與國外高校合作,探索與國外著名高校開展聯合培養與學位授予工作,促進國際型復合型人才培養,不僅可以提高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而且,對于研究生服務國際人才市場、培養世界公民具有現實意義。目前對出國學習學校積極性很高,學生積極性很高。由于政策上的缺位,學院基本上放任自流,指導老師是雙重心理,在項目壓力大時希望把能干的學生留下來干項目而不是出國深造。學校不僅要提高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的程度,更要提高國際化的水平,從政策上調動學院和導師鼓勵幫助學生國際化的積極性,對一定層次上的苗子進行政策上的非常規干預。6.研究生管理研究學校要把研究生管理當做科學研究,在全校范圍內緊緊圍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立項,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找出規律,指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國研究生教育舞臺上要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的聲音,作為全國最早試辦的33所研究生院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至少應該在研究生培養的某些方面有所創新,有所建樹,做出特色。我們不能滿足于遵循規律,而且要根據自己的實踐總結規律。加強學風建設,對學術不端的導師和研究生將重拳出擊,絕不手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目前正處于艱苦卓絕的奮斗期,不進則退,退則死路一條。對學校來說,學風不端、學術造假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會讓我們前功盡棄,會讓我們二次創業的希望和目標化為泡影。全校上下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我們的學術聲譽。研究生管理一切圍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注重標志性成果產出,進而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開展工作。進一步加強督導員隊伍建設,發揮離退休教師作用,提高培養過程監控力度。推進優秀博士研究生的遴選與提前留校工作相關制度建設和實施。開展研究生教學評優、指導教師評優、管理人員評優工作,細化相關實施辦法。研究生管理的要訣在于服務、創新和不折騰。服務在于堅持政策的原則性,創新在于利用政策的靈活性,讓政策服務于提高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核心競爭力,不折騰就是尊重科學,提高效率,不折騰研究生,不折騰指導老師,不折騰研究生管理人員,營造和諧向上的研究生培養管理環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種機遇稍縱即逝。研究生培養在學校的二次創業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時不我待,我們則需要盡快行動起來,不斷開拓創新,制定系統的研究生管理政策和條例并盡快試行,在實踐中補充完善。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應盡量公開、公正、公平、透明、合理,保證政策條例足額到位,發揮效益,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服務于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人文社會科學與科學建設論文
一、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迅速。
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群中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數十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已經或正在全國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力。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哲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宗教學、民族學、教育學原理等多個學科已建成為特色學科。
二、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在人才隊伍方面,學校已經擁有一支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學緣關系好、創新能力強、學術視野開闊、事業心特別強的文科教師隊伍。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擁有3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位“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古典文學家霍松林教授、民族學家周偉洲教授當選為陜西省首屆社科名家,歷史學家趙世超教授現任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尤西林、郝文武等教授入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100多人在全國性或陜西省各類學術組織中擔任理事以上學術職務,其中擔任會長、副會長或秘書長20余人。一大批“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等中青年教師已在學術界脫穎而出。
三、學術影響進一步提升,在科研項目、經費、成果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我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年均30余項,2014年又有新的進步,全年獲得42項國家社科基金(不含單列學科),居全國第12位次。同時,承擔國家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解決的能力也在增強。2010以來,我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8項。研究成果產生了良好影響,獲得同行認同,相繼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二、三等獎多項;獲得陜西省人文社科獎第一、二等獎占陜西省的1/3;一些服務社會的成果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有些成果直接被吸收進入政策層面。
大學新生入學副校長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學:
大家好!
來自各地的教育學方面的專家和研究生一齊相聚在此。今天.舉辦教育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這是教育部支持的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各位研究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此,謹代表華東師范大學,對參加這次暑期學校的全體研究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在國務院學位辦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的主辦下,華東師范大學成功地承辦了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的教育學,地理學和中國語言文學分論壇,那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今天的暑期學校,可以說是繼去年的博士生論壇以后的,又一次研究生的學術盛會.華東師范大學對于能夠連續承辦這樣重要的學術活動而深感榮幸.
華東師大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大學和全國首批的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和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目前學校具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如果加上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可招生的博士點共有94個.此外,還有133個碩士點和10個博士后流動站.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及5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近年來,學校除了努力保持在教育學,地學以及文理基礎性學科的傳統優勢之外,還加快了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并且已經在認知神經科學,綠色化學,新藥開發,軟件工程與理論,納米材料,超快超強的激光技術等現代高科技領域以及一些應用文科的建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華東師大全體員工正不斷進開拓,銳意進取,決心把華東師大建設成為擁有若干一流學科,多學科高水平協調發展,教師教育領先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在研究生培養上,華東師大秉承"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務求實之風,孜孜以求;勵創新之志,開拓進取.我們有規模宏大的"研究生學術月",應接不暇的學術講座和學術論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以及具有首創意義的國內訪學和海外研修計劃,所有這些措施使得我校研究生的知識體系和培養方式不斷創新,到目前為止,我校已有6篇博士論文入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還有4篇進入提名.此外華東師大在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合作方面也邁開了堅實的步子:與法國高師集團合作培養博士生的項目已經開展了3年,最近我們還與法方的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中法聯合研究生院,開拓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我校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培養博士生的項目也已經啟動.所有這些都為我校研究生教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等院校質量的實踐與經驗綜述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林業院校研究生招生規模大幅度提高,為滿足林業事業對大量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礎。但是在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高等林業院校如何保證和提高研究生的質量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現談談我校提高研究生質量的一些實踐和經驗。
一、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報考,擴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報考的人數,尤其是高素質考生的報考人數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質量。
學校的知名度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歷史積淀外,還取決于學校現實的辦學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業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業大學雖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大學,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所以林學為主導的單科性大學,學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招生質量。近幾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發展的機會,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林業工程學等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經、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準我校試辦研究生院,在全國林業院校中率先進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開始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擴大,招生數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學學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為163人,2003年高達900人。僅1999年至2003年間的招生人數就擴大了5倍。以前報考我校的生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本校和其他農林院校的畢業生。近年來,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全國其他綜合大學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擴大,招生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
嚴把培養質量,是提高學校知名度,進而提高學校招生質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各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生生源競爭激烈,如果在報名條件、入學考試、錄取及其后學習、考核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比較嚴格,將會影響本校的生源。但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嚴把學生入學和培養質量關,培養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學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質的考生。些學校,只為盲目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和培養標準,短時期內達到了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長期下去,考生和社會最終會擯棄這些學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他們真正能學到知識,增長能力,順利地成為生產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質的考生報考,最終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質量,實現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良性循環。
解析高等院校質量的實踐與經驗
一、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報考,擴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報考的人數,尤其是高素質考生的報考人數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質量。
學校的知名度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歷史積淀外,還取決于學校現實的辦學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業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業大學雖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大學,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所以林學為主導的單科性大學,學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招生質量。近幾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發展的機會,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林業工程學等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經、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準我校試辦研究生院,在全國林業院校中率先進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開始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擴大,招生數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學學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為163人,2003年高達900人。僅1999年至2003年間的招生人數就擴大了5倍。以前報考我校的生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本校和其他農林院校的畢業生。近年來,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全國其他綜合大學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擴大,招生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
嚴把培養質量,是提高學校知名度,進而提高學校招生質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各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生生源競爭激烈,如果在報名條件、入學考試、錄取及其后學習、考核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比較嚴格,將會影響本校的生源。但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嚴把學生入學和培養質量關,培養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學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質的考生。些學校,只為盲目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和培養標準,短時期內達到了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長期下去,考生和社會最終會擯棄這些學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他們真正能學到知識,增長能力,順利地成為生產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質的考生報考,最終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質量,實現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校通過碩士生提前攻博、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資助研究生在國內外高水平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建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制度、建立優秀論文激勵機制、資助出版優秀博士論文等措施,顯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質量。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是學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塊試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學科和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兩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博士論文,林業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國農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國大學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參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語學位統一考試,我校碩士生的一次通過率達到62.3%,博士生達到41.6%,已進入北京市高校先進行列。
我國行政法治求索論文
在應法律出版社要求撰寫這篇自述性文字時,我無法掩飾自己對韓非這句名言的偏愛,將它錄在了本文卷首的題記位置。毫無疑問,韓非的這一論斷是十分深刻和大氣的。當時,戰國紛爭,諸候稱雄,秦王朝順天時,立新法,勵精圖治,變法自強,最后終于滅六國而統一天下。但秦朝統一后,卻行獨裁暴政,施苛刑峻法,終致激起民變,二世而亡。“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興衰強弱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行良法之治,人人奮發;施惡法之治,人人自危,則無疑是其內在的根本原因。唯有崇尚和信奉集人民之智慧、聚民族之精神、合一國之力量的良法,才能萬眾一心,所向披靡,推動國家走向強盛。
建國于公元1776年的美國,之所以能在短短的100多年后即成為世界首強,首功當歸因于美國的開國精英們制定了一部順應法治規律、適合美國國情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以及在此憲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場經濟制度。我有幸生活在中國有史以來真正開始從人治向法治邁進的“盛世”。“法治”已不再是仁人志士的夢想,而是全體中國人民的高度共識,是中國21世紀唯一正確的政治選擇。法治正在由于我們每個公民的不懈努力,而變為可觸可摸的實實在在的具體制度乃至生活方式。“奉法者強則國強”。兩千多年前韓非子揭示的這一深刻道理,正在21世紀的中國再次成為現實。而我決心做這千千萬萬個“奉法者”中的一員,將畢生精力貢獻于探索中國的行政法治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回顧自己近20年來探索行政法治的漫漫歷程,深感其間既充滿了努力耕耘的艱辛,又洋溢著春華秋實的甘甜。
一、開啟思想的心智
我于1958年7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舒城縣的一個干部和教師家庭。據縣志記載,舒城在周武王克紂后即被立為舒國,戰國時代滅于楚。漢高祖四年(公元前574年)初置舒縣,翌年別置龍舒縣,唐開元23年(公元735年)置舒城縣,沿續至今。舒城自古以來雖未必英雄輩出,卻也不乏人杰俊才。最著名的當數三國周瑜,有蘇東坡的《赤壁懷古》為證:“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文韜武略、風流倜儻的青年英才形象,躍然紙上。近代以來,舒城在教育文化上與鄰縣桐城一樣,尊師重教的傳統十分深厚。可能正是得益于這一傳統,當我6歲時,因不在父母身邊,就自己搬著凳子,從寄養的鄉下舅奶家到二里外的村小學報名上學了。從此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學有一段時間甚至是嗜書如命。如果不是1975—1977年在本縣山區插隊勞動兩年,我的眼睛和身體說不定會嚴重受損于讀書。或許有這個原因,我至今對曾插隊兩年的山村仍有一種懷念之情。
我雖然愛讀書,但與生長在那個極“左”年代的大多數青少年一樣,既沒有讀到太多的好書,也沒有真正讀通書。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思想和行動帶有當時極“左”年代的鮮明印記。記得我插隊到山村不久,一些農民在議論年代餓死了很多人。我當時一聽就大為憤怒,斥為謬論,以致雙方差點動起手來。可后來才知道,我自己就差點餓死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還有一件事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是1976年9月9日,當我正扛著紅旗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時,突然聽到廣播里播出主席逝世的訃告,我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竟下意識地長時間盯著太陽,看太陽有沒有隕落和變色。因為在人生的最初18年里,我是聽著“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的歌聲長大的。紅太陽已經成了的化身。太陽怎么會隕落呢?怎么會去世呢?這是我從來沒有想也不敢想的問題。
但是,從來沒有想也不敢想的問題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一個偉人去世了,又一個偉人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一個時代結束了,又一個中華民族的“盛世”改革開放時代來臨了。我們這一代或許命運注定將要承受不同時代社會現實的巨大反差,不同時代價值觀的猛烈撞擊,以及不同時代人生道路的曲折多變。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在這里沒有說“必先變其觀念”,我也不敢說我們這一代是“天將降大任”的一代。但歷史已經證明,我們這一代是在兩個時代斷層的擠壓碰撞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勤奮、堅韌、勇于追求真理、負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品格主調。
社會科學成果評估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種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社會科學成果評估體系”;“核心期刊”發表、評獎、課題來源能否作為論文的衡量標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將論文寫成教材或普及讀物、將論文寫成了工作經驗總結或理論宣傳文章、論文中缺乏基本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論文的理論前提不可靠或是錯誤的、把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作為理論依據、不會寫緒章、忽視論文最后的“參考文獻”、非必需地引證和論述自己導師和可能評議論文的老師的論著、對論文的難度作出評估、對論文的難度作出評估、對論文的研究成份進行評估、有的學校硬性要求論文必須發表在核心期刊上才能夠作為畢業、晉升的條件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歸納了近年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類問題,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對于社會科學成果的一系列評估標準。作者認為,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需要借鑒這一評估標準,以提高論文質量。中國大陸的大學新聞傳播院系要求論文以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獲獎、來自較高的課題級別等等作為學術評價標準,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全面證明論文的價值。
關鍵詞學術論文評估標準
近年中國大陸招收新聞傳播學研究生的數量急遽增長,重點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數量,已經與本科生相當;而研究生導師,即使破格提拔,增長也是有限的。初帶研究生的生手導師較多,如何保障研究生的教學質量,特別是畢業論文的水平,已經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這里談談常見的論文寫作中問題,以及評估論文學術水平的標準,交流一下,供同行們討論。
1、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種問題
我近年評閱碩士和博士論文近百篇,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九種:
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發展論文
本世紀初,辦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成為國內高校發展的潮流。做學科發展中的“全能冠軍”的確令人神往,但是考量東華大學的實際情況,先做“單項冠軍”顯然更為科學。東華大學的前身華東紡織工學院,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在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鮮明的紡織學科優勢和特色,成為
紡織業人才的搖籃。這樣的歷史積淀,就是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謀求發展的現實資源和財富。由此,我們確立了學校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就是建設“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
確定目標之后,“*”、“211工程”的建設資金全部投入紡織、材料、染整、服裝四個國家重點學科,7年來不斷收獲堅持特色、重點突破的成果。
首先,學校在教育部評價體系中的眾多空白點陸續取得了“零”的突破。其中包括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精品課程、國家教學名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長江學者、長江講座教授、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創新團隊、111引智基地等。目前,學校已有5篇論文被評為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包攬了“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歷屆全部的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從2003年起連續六年獲得11項國家科技三大獎;紡織類三大檢索論文2004年躍居世界同類學校第一,2005年和2006年已經超過世界九所同類學校的總和;2004年學校成功舉辦了世界紡織大會的第83屆年會,這是此項具有百年歷史的大會第一次登上中國大陸;“紡織科學與工程”在全國80個一級學科評估中名列第一,并在2007年新一輪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成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其次,特色學科努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產生了一批“頂天”和“立地”的標志性科研成果,如“航天級高純粘膠基碳纖維”為我國國防建設做出了貢獻,無毒輕質內層防護材料、高性能介質玻璃封裝材料、儀表特種玻璃、宇航員排泄物收集裝置等為“神五”和“神六”的發射成功做出了貢獻,年產1000噸級的萊塞爾生產線成為上海首批科教興市29個重大項目之一等。學校連續三年獲得了“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的殊榮,其中一項是服務于國防建設的碳纖維,一項是綠色環保的萊塞爾纖維,一項是艙外航天服。
按照一般的觀點,發展的速度和力度是與投入的強度成正比的。但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清醒地認識到,憑借學校當時的聲譽、地位和實力,簡單地與兄弟學校“拼投入”肯定不行,而必須更多地依靠更新觀念和改善管理,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校的內功上。
會計論文選題要點
選題是完成一篇論文的條件和根底,也是初步,選題就是作者挑選一個適宜自己的研討方向,進行深化考慮終究轉化成書面文字,因而,選題適宜與否直接關系著后續的寫作,選題本身并沒有好寫或是難寫的差異,首要看選題的內容和方向是不是作者本身的首要研討方向,是不是自己拿手的方向,假如契合這兩點,信任寫作必定是比較順暢的,下面咱們來說說選題的幾個技巧。
清晰要求,一招取勝
論文最實質的要求是展現自己的把握程度,自己是否現已徹底了解本范疇最新進展,并具有相應的操作水平,并不需求你對本范疇的最新常識有所拓寬,由于這通常是國內外著名學者在某范疇的悉數作業。碩士論文除了要查驗自己的把握水平,別的一個要害點就是你所做的研討要對該范疇有所奉獻,比方你提出一種新的主意,或許還未找到處理方法。那這個主意或許帶給前沿學者一些啟示,從而使用到實踐的作業中。從久遠的視點看,這類文章必定會在結業辯論時順暢經過。
從長計議,穩中求勝
挑選標題有必要是自己情愿傾瀉熱心與時刻的,終極目標是情愿作為一位研討者的理由。或許你想造一臺可與之交談的計算機,或許你想把人類從計算機的愚笨使用中解救出來,或許你想展現萬物都是一致的,或許你想在太空發現新生命。或許咱們會覺得關于一個碩士來講這是不切實踐的,否則,終極目標雖然是比較大的,論文看起來好像并不能完成它,可是能夠朝著那個方向盡力,把這個前景分化成幾個目的性清晰的根底點,而咱們則只擔任其間某一個研討點。將這個研討點縮減至可處理的水平,一起規劃又足以做一篇論文。
比方,你的目標是一個五十年的工程,那么合理的十年工程是什么,一年的工程又是什么,最核心的技能是什么,怎么最大程度的了解核心技能,這些研討點都能夠深化打開你的論文研討。在有的高校,或許一個導師身兼碩導與博導的一起角色,那假如某個碩士生的標題過于巨大,可將之分化,一部分來做碩士論文,另一部分給博士生作博士論文。筆者的室友是一名路途與鐵道工程的研討生,他們的論文在數據上是同享的,碩士用一部分數據處理比較根底的理論研討,博士利用另一部分數據做深化研討,終究,在該范疇里成為一種完好的框架系統以供相關組織做實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