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案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23:06: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制教育案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學生法制教育思考
一、加強大學生法制意識教育的路徑
(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黨的報告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作為14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在黨的報告中55次提到法治,[2]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和信心。高校在推進依法治校加強學生法制教育的進程中,一是要在學校各級黨委中開展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宣傳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法制宣傳氛圍,從領導層面就要重視學生法制教育這一重要的工作內容;二是各級部門要采取不同的宣傳模式開展豐富的宣傳活動,對于學生自組織而言可以學校團委為依托開展不同的普法宣傳活動,還可以邀請法律工作者或者專家來校開展法制宣傳的相關講座。(二)加強改進輔導員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過程中無疑扮演著比較關鍵的角色,因為對于大學生而言,其價值觀的形成除了來自于周圍同學的行為和老師課堂教育影響以外,更多的是來自于朝夕相處的輔導員的教育和影響,輔導員不僅是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引導者、生活方向的指引者,也是心理健康的輔導者。因此輔導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地位優勢,在學生中長期開展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日常的周末講評和主題班會當中,輔導員要及時結合社會熱點的法治案例,特別是一些在高校發生的大學生犯罪案例。在學生當中開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所倡導的法治政策,培養學生的法制理念和法制意識。同時,輔導員還要充分運用現有的新媒體手段,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向學生和傳遞法制信息以便加強學生之間交流和師生之間互動,讓法制教育的效果達到最佳。(三)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當前除了在專業的法學類高校配備有較為全面的法制教育人才以外,大多數的高校缺乏專業法制教育人才,甚至大多數的法制教育都是由思想政治課老師兼任,這樣一來法制教育無論是師資的數量還質量上遠遠不夠。因此做好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工第一步就要從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入手,這也是從源頭上踐行法制理念,建設法制校園的關鍵。[3]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一是要從人才引進入手,學校要重視法制人才的引進工作,每年在人才招聘時要適當考慮法律專業化人才的引進指標;二是要對在校的法制教育者加大培訓力度,增加每年的法制培訓計劃,鼓勵在校教師深造和專業化學歷培養;三是教師本身要注重自我能力的修養,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的教師,都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領域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自我綜合素質。(四)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育方式,強化基礎法制課程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當前高校開設的一門思想道德以及普法教育的必修課程,甚至也是很多高校唯一的法制教育課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老師課堂的教育和影響不斷提高大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4]在現實的高校法制教育中,因受制于書本內容和課時限制,大多數仍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偏重課本理論的講解,而忽略了與實際案例結合的環節,這樣學生的接受和消化吸收的內容都非常有限,這樣的法制教育其實是遠遠達不到效果的。因此,作為課堂教學主導的大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法制理論知識灌輸思維,從較高的層面給學生樹立法制目標將社會主義法制精神融入其中。在課堂教育當中除了書本的知識教育以外,教師還應該注重案例教學,學會“以案說法”,這樣更加形象生動、深入人心,更能引起大學生的反思以及共鳴。
二、結語
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因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不僅是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求,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在依法治校乃至依法治國的系統工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加強法學生法制教育一是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二是要改進輔導員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三是要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四是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育方式,強化基礎法制課程教育。
【參考文獻】
[1]吳晨,房靜雅.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中實踐的有效路徑[J].中國人才,2013,3
職業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摘要:近年來,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職業院校在開展法制教育以及課程教學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基于此,首先介紹當前職業院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如何做好職業院校的法制教育做出簡要探討。
關鍵詞:職業院校;法制教育;問題
大學生法制教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培養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職業院校在開展法制教育以及課程教學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尤其是教育內容不能滿足新形勢的要求,必須對當前職業學院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引起足夠重視。
一、職業院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律課程形同虛設。在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法制知識的來源比較片面,學生只關注出現在應試考試中的知識,而對于其他的法制知識漠不關心。進入大學以后,這種知識的來源主要來自學校設置的政治公共課,政治公共課的設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設置法律基礎教程,把法制知識單獨拿出來傳授給學生;另一種方式是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先傳授給學生相關的思想道德課程,然后在剩下的課時里傳授法律知識,如果課時不夠的話,往往會壓縮掉法律課程,一句話帶過。另外,講課的教師基本上都是思想政治專業的老師,難以在法律問題上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因此導致法律課程形同虛設,而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大多數都是門外漢,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結合在一起,是造成我國大學中法制教育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2.法制教育應用性不強。一般而言,職業院校法制課程的教材都對我國法治建設方面的理論、法制思維、基本法律內涵作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這些對于大學生了解法制概念,引導學習建立法律思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對于應用性強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的介紹則較為乏力。事實上,三大實體法和三大程序法對比理論法學、憲法而言,在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就業方面的影響更大。首先,大學生要通過學習三大實體法,深入學習和領會法律對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制度安排、自身行為界限的厘定、自身權利和義務的實現,這樣可以對大學生活和未來的工作生活安排形成法律指導思維;其次,大學生通過學習三大程序法,逐漸學會怎樣正確行使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從而形成依法辦事、尊重程序的良好習慣。但事實上當前的大學生法制教育過于注重理論、忽略實際,這導致學生無法應用自身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法制教育應用下的初中政治論文
一、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識,但是因為有些法律內容晦澀難懂,一般的政治老師也無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課本中的法律知識,這些內容往往就被老師給忽略掉或者一筆帶過,并被作為不重要部分列明。這樣就導致青少年學生沒法接受相應的法律知識,或者認為法律知識并不重要所以對此部分給予輕視,導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時候在自己的權益被侵害時,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護自己,以致作出過激行為導致自己觸犯法律從而鋃鐺入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將來的建設者,應該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初中政治教育雖然能夠給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識,但是僅僅靠初中政治課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識是不足夠的。傳統的政治知識中只教育我們要積極地守法護法,同犯罪行為做斗爭。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守法護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為做斗爭,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正是因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嚴重缺失,才使我們應當將法制教育與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實學生的法律知識,讓學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識,充分運用法律知識,在自己權益遭受損害時,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為自己的無知忍氣吞聲,不敢反抗犯罪行為,或者犯更大的錯誤,觸犯到法律,導致自己人生的毀滅。
二、將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觀念。
教師和學生對法制教育的輕視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讓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須讓老師和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法制教育觀。要想樹立正確的法制教育觀,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須得更新法制教育觀念。更新法制教育觀念,可以以校園廣播或者校園板報等方式進行,使學生和教師明白法制教育的意義和進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師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須得加強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法制知識,學會自我保護。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中學生法制教育論文
一、中學生法制教育存在問題
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提高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對于推進依法治國和構建法治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當前學校法制教育現狀與建設法治化國家的基本要求不相適應,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首先,學校對思想品德課重視不夠,法制教育落實不力。在很多校長包括一線教師眼中,思想品德課不是傳統意義的主課,并且現在又是開卷考試,所以產生思想品德課誰都可以上,造成師資水平不穩定而且參差不齊。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便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上課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思想品德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可想而知,由此可見,通過思想品德課加強學生法制教育成為一句空話。其次,法制教育僅僅局限于校園和課堂之內。由于對法制課的重視程度和經費等原因,現在的法制教育僅僅局限在了校園之中和課堂之內,很少有學校能把學生帶出去參加社會實踐,造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脫節,不利于增強未成年人法制觀念的有效形成。面對新的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學生法律素質、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二、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的策略和辦法
學校加強法制教育,有充分的資源和人力保障,而且對學生從小進行法律知識滲透和行為能力培養,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大有裨益。實踐中,我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等策略開展學生法制教育,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了適應自身特點、促進學生發展的法制教育策略和模式。
(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立足于法律知識的蓄養和滲透
現行的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內容齊全,案例充足,思想品德課就自然成為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而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學生普遍不感興趣,甚至十分反感,學生積極性不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系統掌握法律理論知識,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就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首先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實踐中,我采用“案例教學法”,設計“模擬法庭”,觀看“今日說法”、“道德觀察”等電視節目,這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講“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一課時,作為公民應該對祖國的安全負有什么責任,應該怎樣維護祖國的榮譽和利益?初中生認識有些模糊。為此我選擇了“圣火維納斯———金晶(用身體保護奧運圣火的殘疾女孩)”事跡作為案例,在導入過程中,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大大強化了視覺效果,調動了學生情感因素,激發起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同時,設計討論話題:“金晶事跡表現了一個公民哪些神圣義務”“你應怎樣向金晶學習”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對案例材料的討論,既能使學生明白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公民崇高的義務,又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如,在講述“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一節時,我將課堂設計成“模擬法庭”,選舉營業員、商場保安員、營業部經理、記者、消協負責人、仲裁機關負責人、法庭審判長、書記員等各一名。通過模擬訓練將教材中“為什么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怎么辦?”等問題迎刃而解了,教學效果比較好。這樣在學生模擬的基礎上,明白了作為消費者應該享有的權益,同時應該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職學校法制教育論文
一、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加上單親家庭較多,個別學生性格極度叛逆,違紀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養成了諸多不良行為習慣。有三種問題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尤為重視:(1)打架斗毆;(2)欺負弱小;(3)強借強要,此三種現象可以統稱為校園欺凌。欺凌者會對受害者形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自2016年4月份以來,教育部聯合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等9個部門下發了《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切實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認真開展預防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
二、開展法制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是法制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黃金期,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學生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煙臺機械工程學校的技工教育處,每年把“法制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并貫穿于各個學期,直至學生畢業。主要通常通過以下五種形式開展:(一)觀看法制教育片。新生入學后,分三期集中組織觀看《別讓惡習染青春》《別讓悔恨伴青春》《別讓私欲毀青春》三部五集系列教育片。一方面,通過學習了解我國《預防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的青少年不應該有的一些不良行為,比如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盜、故意損壞財物等,從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以及所帶來的危害講起,加強正面教育引導。另一方面,影片中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青少年是如何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通過生動的案例和震撼的畫面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中吸取教訓,做到防微杜漸,引以為戒。(二)召開法制教育大會。每學期由負責學生管理的領導召開法制教育大會,針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入手,強調嚴防學生違背三條“高壓線,”結合近期有代表性的法制案例,由淺到深,由點及面,全面開展普法教育。(三)聘請檢察官和民警為學生做法制專題教育報告。每學期邀請一次駐地檢察院的檢察官和派出所治安民警為學生做一次法制主題教育。他們結合實踐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著重介紹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幾種常見的未成年人犯罪、遠離珍愛生命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四)開展法制知識競賽。開展“法制教育”競賽答題活動。針對青少年容易發生的違法犯罪問題,采用填空、選擇、問答等形式,結合實例制成學習提綱,印發到各班級學生手中,先由各班級組織學習,再隨機從每個班級抽取4~6名學生參加競賽答題,比賽極大限度地喚起了學生學習法律常識、爭做法律標兵的熱情,最終根據比賽成績在技工教學處中評選出10個“法制教育”優勝班級、30名“普法活動志愿者”和50名“法制教育”先進個人。(五)開展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板報設計比賽。通報比賽,既豐富充實了班級文化建設內涵,又普及了法律知識,成為學校宣傳陣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比賽最終評選出“法制教育板報設計比賽”優勝班級。
“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惡不改,積成大錯”,通過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動,極大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普及了法律知識,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做到了知法、懂法、守法,抑惡揚善,慎重交友,堅守法律底線,善于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而做到珍愛生命、尊重他人,團結友善、不恃強凌弱,做年輕有為的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有關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質量探討
依常理,必備的法律素養應當是青年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條件。然而,現實中不斷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各類違法甚至犯罪現象,卻時刻提醒我們:高校的“法制教育”課并未讓學生們真正懂法守法。曾備受媒體關注的馬加爵殺人案、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學生周一超兇殺公務員案等等,都成為大學生法制意識淡漠造成血案的悲傷案例。
造成大學生法律意識淡漠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學校法制教育的脫離實際現象可以說是重要因素之一。現在各高校中,一般都近乎統一地以開設一門《法律基礎》來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而《法律基礎》課的學時安排又較少,一般是本科生安排32個學時,專科生安排28個學時。由于課時少,所學內容又龐雜繁多,于是上課的教師為趕進度,只能是簡單地進行一堆知識羅列;而學生,更是疲于應付,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師生都苦不堪言。
因此,探討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何提高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質量實屬必要。
一、法制教育的地位要重新定位
我國目前的學校法制教育從性質上講是從屬于德育教育的,這一點從2002年10月25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規定中可以直接看出。該文件明確規定:“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同時,國家教委1995年11月23日頒布試行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指出:“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隨之,高校設置了統一規范的德育課程體系:統一的大綱、統一的課程設置、統一的教材(國家和省兩級)、統一的課時要求,并作為各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課程設置分兩類: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簡稱“兩課”。
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論文
摘要:安全法制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大學校園建設等多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意義。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法制教育,能不斷地提升大學生安全法制意識,增強其安全法制觀念,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構建良好的校園秩序。針對目前大學生的安全法制意識薄弱、安全法制教育的相關教學資源比較匱乏等問題,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相應措施來推進大學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重要性;措施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大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社會所面臨的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學生時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安全因素,這對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一、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的狀況
(一)大學生安全法制意識薄弱
大學生安全法制意識薄弱,是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擺在邊緣化的位置。很多大學生認識不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忽視了安全法制知識的掌握,加之高校校園相對閉塞,大學生接觸社會有限,對社會的認識不夠深刻,許多大學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欠缺相應的安全防范意識,其安全法制意識薄弱,導致一些危害大學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了和諧校園的構建。
高校學生法制教育強化措施
1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現狀
目前在高校中較為常見的實踐教育理念主要有模擬法庭、偵察與反偵查、現場觀摩等,這些方法雖然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但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法制教育過程中時,并沒有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各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使各高校的教學程度不同,可能導致學生對法律的學習熱情降低。同時,法制教育不同于其他課程教育,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法制教育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與結合,但大多數高校僅僅注重理論的傳授卻往往忽略了實踐,使學生很難接觸到實際的案例,理論脫離了實際,是教學效果明顯降低。并且,一些高校教師的專業素質較差,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法學的興趣。
2我國法制教育存在的弊端
2.1法制教育的理論化傾向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法制高速發展,高校法制教育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2005年,我國頒布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把法制教育作為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的一部分,將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與法制教育合并為一門課程,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相關部門規定該課程為所有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將這一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制教育更加系統和規范。但目前這門課程帶給高校的并不是法制教育的系統化和規范化,而是該課程在許多高校逐漸呈現嚴重的理論化傾向。高校法制教育僅注重理論規范化,導致理論與實際分離,法制教育變成了一項單純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法律的學習僅僅在理論層面,大多數學生僅僅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
2.2單一的教育形式
法制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存在途徑單一、仍以課本教學為主等問題和誤區,如何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員育人活動,創設法制教育的環境,加強對師生及家長進行法制教育和宣傳,采取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讓法制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使法制教育成為常態化教學并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途徑研究
高職院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戰場,法制教育并不樂觀,一些高職院校學生違紀現象突出,校園暴力事件有時有發生,法制教育的途徑單一,仍以課本教學為主。因此,在學校創設法制教育的環境,采取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積極探索讓法制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員育人活動,使法制教學成為常態化教學并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進學校的途徑研究
1)每個年度至少開展一次領導干部集中學習,落實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制度。2)以學術講壇為陣地,每個年度至少開展一次法律知識講座。3)推進普法進課堂活動,每個年度每個班級至少開展一次普法宣傳活動。4)以“12•4”國家憲法日為契機,在學院內部開展系列憲法宣傳教育活動。5)開設法制教育專欄,刊登法制教育文章,運用觀看影視資料、閱讀文獻、學習微課堂等手段,推進法律宣傳進網絡。6)組織學生參加一次國旗下遵紀守法宣誓儀式。7)舉辦一次法制圖片展覽。8)做好法治宣傳教育環境布置,更新學院宣傳欄,電子屏滾動播出法治宣傳標語、影片等內容。
2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進課堂的途徑研究
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較與啟示
一、比較與評析: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體系范疇辨析
美國作為典型的法治國家,法律關系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美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法治化進程中通過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法制教育體系。中美兩國國情的差異,使得兩國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保障機制、教學體系和支撐體系上存在著諸多異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法制教育保障機制。法制教育保障機制是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理論基礎的指導下,國家對青少年法制教育所提供的物質和精神條件的支持和保障。1.教育理論基礎法制教育與其他許多政治主導的青少年活動一樣,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導向性。中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理論基礎既包含著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法治觀和人權觀等哲學思想,又深刻地融合著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價值、法治文化和法治體系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理論基礎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本質要求,也決定了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即“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1]。美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在公民教育體系下進行的,旨在培養合格的、能夠參與到民主生活中、盡到公民責任、以實現公民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美國公民。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民主與自由理論、社會契約論和三權分立學說等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為基礎,通過帶有迷惑性和隱蔽性的“公民教育”“法制紀律教育”等形式培養青少年的資產階級法律意識,使其成為具有“美國式民主”的責任公民。2.法制教育專門機構中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由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和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共同組織和領導,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等指導性文件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同時,教育部還成立了“教育部全國教育普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國教育系統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要求、任務和保障體系進行領導和統籌規劃。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歷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為預防、控制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美國政府先后出臺了《國防教育法》《綜合犯罪控制》和《安全街道行為法》等法規,并于1971年成立了少年司法與犯罪預防辦公室(OfficeofJuvenileJusticeandDelinquencyPreven-tion),其目的就是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經費、數據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為青少年公民教育特別委員會、公民教育中心/自由社會的法律項目、街道法/法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所、憲法權利基金會、菲利普阿爾法三角洲法律聯誼會等五部門提供指導和幫助[2]。(二)法制教育教學體系。由于中美兩國國情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兩國在法制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也迥然不同。1.教育目標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加強青少年對憲法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時代法治思想的深刻領會;二是培養青少年的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使其能夠踐行法治、明辨是非和規范行為,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三是引導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和價值認同,提高依法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了較為隱蔽的帶有政治性的公民教育。美國法制教育的早期目標只是為了讓青少年了解美國法律制度,普及與國家政治體制、政權組織形式有關的法律知識[3],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確立了強調“培養美國公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即在自我實現的目標上,強調自我價值,崇尚個人主義和自我奮斗,注重修養、道德、紀律、創新與發展;在公民職責目標上,培養具有愛國主義、責任擔當和守法精神的“美國公民”,即明確對國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成為合乎社會政治制度要求的“責任公民”。2.教育內容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內容設置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內容的知識取向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各種法規法條的主要概念、重點、難點和關系的歸納和梳理上,內容空洞,懸浮于空,過分追求法學知識的教育和輸出。二是內容的廣泛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內容雜而廣,囊括了憲法和民法、刑法等各種基本法,還滲透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各種社會治理法,其內容幾乎囊括了政法院校學生的所有專業課程。三是內容的交叉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內容的層次性不突出,理論深度挖掘不足,存在著明顯的交叉重合,“知識補課”現象突出。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內容價值取向突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內容取向的政治性、權威性。盡管不同階段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內容千差萬別,但突出的內容導向是以法律價值觀引導學生,使其遵守法律,傳承美國法治文化,成為合格的美國公民。二是內容的現實性。美國中小學法制教育內容側重將法制教育與美國社會背景、政治制度等融合起來,強化其對美國民主制度、法治文化以及公民與政府、社會的關系的了解、認同和接受。例如,美國小學四年級的社會學習課程中,學生需要了解美國政府的機構設置、總統、政治與改革等問題[4]20。三是內容的不統一性。由于美國各州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法制教育內容上可根據各州實際情況和教育計劃,因州制宜。3.課程設置長期以來,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定位模糊不清,對于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關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僅在中小學法制教育中開設有《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附屬課程,使得法制教育處于從屬或依附地位。隨著我國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教育部會同司法部將上述課程統一改為《道德與法治》,增加了法制教育課程的獨立性、專門性以及針對性。美國在不同階段開設有專門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課程,將美國的社會生活和民主政治等內容融入到法制教育課程之中。在中小學階段,主要講授與社會生活和國家制度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重在啟發和引導學生,如《法律與你》(TheLawandYou)、《婦女、法律和社會》(Women,LawnandSociety)課程[5]35。在大學階段,美國部分州規定高校必須開設《美國憲法》《美國政治制度》和《制度—社會的結構》等法治課程,灌輸美國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4.教學方法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填鴨式、灌輸式和說教式的課堂教學方法為手段,很少引入案例教學、診所式教學,法制教育演化成了記筆記、背筆記、考筆記[5]。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自身的主導地位,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一種“自我意愿”與“他人要求”的隔閡。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課堂教學采取案例式和互動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將社會熱點和真實法律案例融入課堂教學,通過案例剖析和共同探討,將專業性的法律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解和闡釋,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同時,教師通過角色扮演、合作學習、模仿審訊和上訴等方式,給予學生表達鍛煉的機會和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促進學生法治意識和相關技能的形成。(三)法制教育支撐體系。中美兩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支撐體系(即傳播載體利用和實踐活動養成)上也存在著異同。1.傳播載體利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中國青少年法制教育逐漸滲透了現代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元素,形成了政府單位一體、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構建起了集普法網站、“兩微一端”平臺和法制教育基地為一體的線上線下的傳播渠道,如教育部建設的“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開通的“青少年普法”微博賬戶、運營的“青少年普法”微信公眾號等。地方學校和社會組織也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法律援助中心等。美國以大眾傳媒為介質,借助報紙、廣播、電影、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宣揚其政治觀、法律觀[6]。美國也十分重視網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官方到民間的法制教育網絡,便于教師和學生及時獲取豐富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美國還積極開發和建設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進行虛擬教室教學,突破了時空的局限,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了諸多新途徑。2.實踐活動養成當前,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還是以課堂教學、法律知識講座、校園宣傳為主,課外實踐還未真正落到實處。盡管課外實踐在法制教育中逐漸得到重視,但存在著形式單一、實效性差等缺陷,模擬法庭、參觀司法機關等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無法成為支撐學生法治能力培養的有效工具。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第二課堂”,以行動和實踐提升學生的法律認知水平。美國青少年法制教育除課堂教學外,還將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一應用到組織學生到法律事務所、警察局、司法機關和社區等活動中,讓他們親自感受法治程序,加深對法律的理解。同時,教師還經常帶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法庭”,進行現場實踐訓練,旁聽當地法院審判,引導學生根據所學法律知識進行實際案例分析,進而判定法官定罪量刑是否公正、合理、有據[7]。
二、現狀與反思:中國青少年法制教育不足的多維透視
。通過對中美兩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比較和評析,可以看出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合力和教育模式上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一)教育目標的片面化和理想化法制教育作為一項政治思想性、理論知識性和價值引導性很強的育人形式,進行知識武裝、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是其核心要義。當前,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目標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法制教育目標的片面化。在青少年法制教育過程中,學校和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和要求,過分強調法律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學習、認知和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法治意識、法治精神、法治信念和法治能力的培養和教育。這種重知識傳授而輕信仰教育、重灌輸而輕溝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無形中設置了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的鴻溝。二是法制教育目標的理想化。法制教育偏法律知識宣傳和重守法教育,這種即時性和分散化的非常規教育,在我國德育、政育和法育“三位一體”的公民教育的架構中處于弱化地位,對于公民品德和公民意識的培養難以適應“全面依法治國”“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的時代需要。(二)教育內容的附屬化和淺表化。當前,我國各階段的學校教學中都安排了相應的法制教育內容,但仍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教育內容的附屬化。縱觀我國中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大學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法制教育缺乏必要的獨立性,更多的是采用道德教育的內容,強調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并行開展[8]。這不僅導致法制教育的獨立性喪失,難以做到常規化的宣教,也使得其與道德教育在知識體系上相錯訛,價值導向上相矛盾。二是教育內容的淺表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內容體系上局限于對憲法、刑法和民法等法律規章制度的羅列和梳理,內容陳舊,更新速度慢,教師在講授法律知識時,往往把邏輯化和體系化的法律知識肢解得支離破碎,導致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難以緊跟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步伐,也難以適應學生法治素養發展的現狀。(三)教育方式的機械性和形式化。青少年法制教育離不開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的雙管齊下,但當前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存在著兩大通病。一是教育方式的機械化。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過分強調和遵循教師動(講)、學生靜(聽)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單調乏味的教學形式激化了學生的厭惡感,嚴重挫傷了學生學法的積極性。二是實踐活動偏向于形式化。現階段,各級各類學校常常會組織開展各種校園主題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學校與社區、司法機構和公安機關等部門相互配合的體制機制還不夠系統和完善,活動過程費時費力,使得法制教育實踐活動流于形式,也就難以形成常態化。
三、啟示與借鑒:建構完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體系
(一)追求教育目標的多維性和具體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是通過外化教育與自我認知和實踐,來實現青少年對法制的理解、把握、認同和接受,從而養成良好的法制素養。因此,一要追求教育目標的多維性。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學生自我實現目標上,更加關注學生對個人尊嚴、權利義務、責任意識和禮義廉恥等品行的自我修養;在公民職責目標上,著重考查學生對憲法和法律基本內涵、法治思想文化和法治價值導向的尊重、認同和踐行。二是要追求教育目標的具體化。要從公民教育的角度出發,強調法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德育基礎、政育主導和法育支撐相互協調和相互補充的結構性育人格局。(二)強化教育內容的獨立性和深層性。法制教育內容是青少年自覺地將法治入腦入心入行的關鍵,為此,一要強化教育內容的獨立性。要明確法制教育與德育的學科屬性,改變法制教育從屬于德育的現狀,將法制教育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編寫專門的法制教育教材和輔導讀物,如《小學生法制教育讀本》《青少年看圖學法律》等。二要強化法制教育內容的深層性。法制教育內容要緊跟我國新時代法治國家建設和青少年思想、生活實際的轉變,將憲法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和社會中鮮活的案例與法律知識相融合、相銜接,把法制體系的概念內涵和外延充分挖掘出來,確保學生對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同時,教師要加強內容的整合,實現內容的深層、集中、系統,保證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和完整性。(三)實現教育方式的靈活性和實質性。對于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的整個過程而言,教育方式是開展教學活動和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因此,一要實現教育方式的靈活性。教學活動需要尊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尊重學生自由意志,把學生看作獨立思考和行動的主體[8]。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結合起來,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建立師生互學、角色互換的互動教學機制,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育人“細無聲”。二要實現教育方式的實質性。要將法制教育“第二課堂”真正落到實處,通過舉行法律講座、辯論賽等校園主題實踐活動,以及到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現場聽審、暑期法制調研、進社區宣教等活動,建立起學校與司法機構和社區等部門相互配合的體制機制,并將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效果作為重點,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評范圍,以促進學生學習和踐行法律的實效性。青少年法制教育過程并非是靜態的線性發展過程,而是動態的非線性過程。隨著新時代我國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會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汲取他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可以為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