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概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22:25: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對外貿易概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概論

全球化時代對外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摘要:在經濟發展呈現加速度的今天,全球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世界進入了全球化時代,在這種環境下,任何國家都必須加入到全球貿易發展的浪潮中,在國際經濟貿易的活動中實現自身發展。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主要的對外貿易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會面對很多新的問題。本文針對當前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式,深入分析面對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提出相關意見,幫助我國更好地融入國際貿易中去。

一、概述

全球化目前已成為一種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任何國家都要積極加入到這一潮流中,順應經濟變化,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促進世界整體經濟迅速發展,而且對國家自身來說,這也是一次發展的機會,在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實力,同時使本國的經濟環境更適合世界經濟發展現狀,營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對我國的發展來說,全球化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在當前的環境中,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活動,這樣的對外貿易所占的比重也不斷增加,就整體而言,當前我國從宏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包括稅收以及貸款等方面的優惠,在微觀上,現代企業制度逐漸建立并且不斷完善,這樣有利的國內環境使得我國的對外貿易在近些年中呈現增長的態勢。但同時要看到,由于經濟政策已經全球性的經濟差異仍然存在,我國的隨外貿易中依然有很多問題與不足,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整體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

二、全球化環境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機遇

經濟全球化對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次擴大自身經濟活動范圍,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機會,對我國來說也不例外。當前,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深水期,對外貿易活動也在經歷著轉型與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化使得對外開放有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這樣的全球化模式也給我國的對外貿易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1.增加對外合作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內涵研究

1、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流通環節,它要求一國通過制定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相協調的外貿戰略與政策,促使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實現對外貿易的長期、持久、穩定、健康地增長。

2、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永續利用為核心,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二、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發展思想和發展戰略,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的可持續性保持是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它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而循環經濟是人們在可持續發展思維的引導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為代價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空間,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因此可以說,發展循環經濟就是實踐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是一致的。

2、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循環經濟追求的是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統一,它強調資源的重復利用、循環利用。循環經濟一方面通過減少資源的使用量和廢棄物的資源化減輕了經濟系統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壓力,使得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通過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降低環境的污染程度,把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等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為目標。可見,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強調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最小化。

查看全文

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都是以粗放式發展道路為主:出口產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進口資源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粗放式發展道路與循環經濟產生了諸多矛盾,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循環經濟的國際大背景下,要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一條緊迫而有效的路徑。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國傳統外貿增長方式與循環經濟的種種矛盾以及所面臨的外貿環境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以實現我國外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循環經濟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內涵研究

1、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流通環節,它要求一國通過制定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相協調的外貿戰略與政策,促使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實現對外貿易的長期、持久、穩定、健康地增長。

2、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永續利用為核心,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二、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關系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內涵研究

1、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流通環節,它要求一國通過制定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相協調的外貿戰略與政策,促使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實現對外貿易的長期、持久、穩定、健康地增長。

2、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永續利用為核心,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二、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發展思想和發展戰略,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的可持續性保持是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它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而循環經濟是人們在可持續發展思維的引導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為代價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空間,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因此可以說,發展循環經濟就是實踐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是一致的。

2、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循環經濟追求的是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統一,它強調資源的重復利用、循環利用。循環經濟一方面通過減少資源的使用量和廢棄物的資源化減輕了經濟系統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壓力,使得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通過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降低環境的污染程度,把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等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為目標。可見,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強調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最小化。

查看全文

我國外貿可持續發展戰略論文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內涵研究

1、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流通環節,它要求一國通過制定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相協調的外貿戰略與政策,促使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實現對外貿易的長期、持久、穩定、健康地增長。

2、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永續利用為核心,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二、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發展思想和發展戰略,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的可持續性保持是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它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而循環經濟是人們在可持續發展思維的引導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為代價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空間,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因此可以說,發展循環經濟就是實踐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是一致的。

2、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循環經濟追求的是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統一,它強調資源的重復利用、循環利用。循環經濟一方面通過減少資源的使用量和廢棄物的資源化減輕了經濟系統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壓力,使得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通過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降低環境的污染程度,把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等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為目標。可見,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強調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最小化。

查看全文

我國反壟斷法對外貿易的豁免規則

摘要:基于對本國利益的保護,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將為了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加強與外國企業競爭而進行的有關限制競爭的行為列入壟斷協議的適用除外類型中。而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五條也規定了相應的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的壟斷豁免條款,但事實上這類規定本身存在一定的內在沖突,故本文試圖通過對各國對外貿易豁免制度的法律研究,淺談我國反壟斷法立法上存在的局限性。

關鍵詞:對外貿易;豁免;法律依據;局限性

適用豁免制度是各國反壟斷法中共有的一項法律制度,尤其在對外貿易活動中,各國為了維護本國企業的經濟利益,往往采取“一致對外”的方式在反壟斷法中規定對外貿易限制競爭行為的豁免條款。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為保障對外貿易與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不適用《反壟斷法》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的規定。同時,根據該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外貿易的豁免與一般的豁免情形不同,經營者無需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由此可見,我國對于對外貿易限制競爭行為的豁免是相當寬松的。只要是為了保障對外貿易中的“正當利益”,即使嚴重限制了相關市場的競爭,也能夠得到法律的豁免。對此,本文將通過分析對外貿易豁免制度的相關概念和法律依據,對我國《反壟斷法》存在的局限性進行分析。

一、對外貿易的概念界定

對外貿易一般也稱為“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也就是說,對外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但是,從反壟斷法的角度來看,企業在實踐中為了保障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而訂立的協議一般都是為了推動產品的出口,這類協議可以簡稱為出口卡特爾。同時,幾乎各國反壟斷法都無一例外規定了出口卡特爾的豁免制度。因此,有學者認為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壟斷協議的豁免應當只包括出口卡特爾的豁免。但是筆者通過查閱我國立法資料發現,我國《反壟斷法》所規定的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主要是指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和勞務輸出等活動[1],該解釋顯然與本段開頭所述對外貿易的解釋更相符。由此可見,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的對外貿易的壟斷豁免不僅僅指出口卡特爾的豁免,還應當包括進口卡特爾的豁免。

二、對外貿易反壟斷豁免的法律依據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關系論文

論文關鍵詞:循環經濟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都是以粗放式發展道路為主:出口產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進口資源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粗放式發展道路與循環經濟產生了諸多矛盾,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循環經濟的國際大背景下,要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一條緊迫而有效的路徑。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國傳統外貿增長方式與循環經濟的種種矛盾以及所面臨的外貿環境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以實現我國外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內涵研究

1、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流通環節,它要求一國通過制定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相協調的外貿戰略與政策,促使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實現對外貿易的長期、持久、穩定、健康地增長。

2、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永續利用為核心,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二、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關系研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循環經濟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都是以粗放式發展道路為主:出口產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進口資源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粗放式發展道路與循環經濟產生了諸多矛盾,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循環經濟的國際大背景下,要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一條緊迫而有效的路徑。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國傳統外貿增長方式與循環經濟的種種矛盾以及所面臨的外貿環境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以實現我國外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內涵研究

1、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流通環節,它要求一國通過制定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相協調的外貿戰略與政策,促使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實現對外貿易的長期、持久、穩定、健康地增長。

2、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永續利用為核心,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二、循環經濟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查看全文

外貿失衡加劇的原因與對策闡述

論文關鍵詞:特保反傾銷反補貼

論文內容摘要:文章在介紹“特保”和“雙反”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對我國商用輪胎所提出的“特保”案例,得出此次金融危機將導致貿易保護進一步加劇,為了應對貿易保護,本文就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提出了一些建議。

“特保”是“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中第16條規定:中國產品在出口有關WTO成員國時,如果數量增加幅度過大,以至于對這些成員的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構成“嚴重損害威脅”時,那么這些WTO成員可單獨針對中國產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實施的期限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雙反”指的是反傾銷和反補貼。“反傾銷”是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征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此種附加稅稱為“反傾銷稅”。

WTO規則中的“特保”與“雙反”

世貿組織的《反傾銷協議》規定,一成員要實施反傾銷措施,必須遵守三個條件:首先,確定存在傾銷的事實;第二,確定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的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第三,確定傾銷和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補貼”是指一國反傾銷調查機關實施與執行反補貼法規的行為與過程。其中的補貼是指一國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機構向本國的生產者或者出口經營者提供的資金或財政上優惠措施,包括現金補貼或者其他政策優惠待遇,使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比未享受補貼的同類產品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世界貿易組織《反補貼協議》將補貼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禁止性補貼、可訴補貼和不可訴補貼。針對前兩種補貼,一是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經授權采取的反補貼措施;二是進口成員根據國內反補貼法令通過調查征收反補貼稅。

“特保”和“雙反”的調查是目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者的主要手段。只要有“特保”立案,后續的便是反傾銷和反補貼的實施,并且如果特保成立,那么其他國家也可以根據該案例對所調查產品實施特保。這對一國實施自己的貿易政策有著嚴重的影響,也對企業的國際貿易行為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進而對一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查看全文

廈門對外貿易結構探究論文

一、廈門對外貿易結構變化特點

對外貿易結構是指構成對外貿易活動的要素之間的比例關系及其相互聯系,它包括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對外貿易模式結構,對外貿易區域結構等。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廈門市大批貿易型企業正在轉向工貿結合;創品牌、搞研發成為相當部分企業的自覺行動;不少企業開始結合廈門的口岸優勢,發展現代貿易服務業,外貿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1、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后,廈門同其他貿易伙伴組織一樣,采納和推行了出口導向戰略,極大地促進了廈門市工業制成品出口,使工業制成品出口有了長足發展,工業制成品與初級產品之比達到93:7。這一比重不僅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60:40的平均值,也高于發達國家或OECD成員國80:20的平均值。

2、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合理化。隨著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國際間貿易摩擦和貿易糾紛不斷增多。為應對這一復雜局面,化解國際貿易風險,廈門市積極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不斷拓展貿易空間,新興市場出口增勢強勁。2004年,廈門市對新興市場、重點新興市場的出口增幅分別達到82.84%和61.98%;2005年,對北美洲出口410,568萬美元,增長35.04%;對南美洲出口87,121萬美元,增長28.96%;對東盟出口112,711萬美元,增長31.61%。2006年,對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東盟、海灣六國、南方共同體和南部非洲五國等經濟合作組織出口1,083,698萬美元,增長16.50%,增幅明顯高于傳統和發達市場。目前,廈門市出口市場已形成以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新加坡以及港臺地區為重點,遍布全球的多元化格局。

3、經營主體日趨多元化。隨著出口經營權的逐步放開和招商引資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逐步加入到出口貿易隊伍中來,經營主體結構形成了國有企業、三資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的多元化格局。在1998年以前廈門海關的統計資料中,沒有民營外貿企業的出口數據。這是因為受國家政策的限制,民營企業無法進入外貿領域,這一政策直到2000年后才開始放松。而實際上,廈門外經貿主管部門利用特區的政策優勢,從1998年就開始有意識地引導民營企業進入外貿領域,到2006年12月底,廈門市已有民營外貿企業4153家,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值也從1998年的4552萬美元增至52.5884億美元,增長了近116倍,成為廈門市最富生命力的外貿經營實體。

4、貿易方式多樣化。改革開放之初,廈門市對外貿易方式為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形式比較少。近年來在國家鼓勵“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對外貿易指導思想下,廈門市加工貿易從較為單一方式逐步發展到多種方式并存。如今,以家電、電子、信息、通信、航空、化工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為主要增長點的加工貿易,已經占到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成為廈門最主要的貿易方式。據統計資料表明,2006年廈門加工貿易出口87.25億美元,占當年廈門出口總額的42.60%。從具有較高技術資金密集度的機電產品出口看,增長勢頭也日益強勁,高科技產品出口也呈現出可喜的增長勢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