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工商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00:50: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本科工商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本科生應用能力培育
一、當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應用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繁榮,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越來越大,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82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就有超過600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工商管理本科專業,而且在校學生人數逐年遞增。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已成為我國培養適應經濟快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管理人才的重要保證。然而,身處就業市場,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卻常常有這樣的糾結:對于大量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來說,面對需求量很大的就業市場卻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更不愿去設想今后的專業發展;而對于急需管理人才的用人單位,又很難發現既擁有豐富的管理知識,又具備上手快、適應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同樣的問題也在困擾著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由于國內高校實踐環節的普遍薄弱等客觀原因,導致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國內企業的現狀了解不足,也正是這種原因致使很多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入企業以后工作的適應期過長。鑒于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相對于“科班”出身的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大多企業更青睞于從生產、銷售等工作一線逐漸成長起來的“半路出家”式的管理人才。因此,不可否認,當前在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學校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諸多亟待改進的地方。
第一,培養目標的定位存在偏差。主要表現為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定位模糊。理論界對于工商管理教育目標的界定主要有精英說、職業教育說和通識說。精英說認為工商管理教育在于培養具有高度經驗理性、職業道德和職業品格的工商管理人才;職業教育說認為工商管理教育在于提供職業教育或職業訓練;而通識說則認為工商管理教育是現代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應當是一種通識型教育。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直接影響了高校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1]。
第二,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不夠。從各專業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整體教學情況來看,理論教學一直是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主要部分,實踐型課程和實踐教學諸多環節是培養工商管理執業者基本素養的理念尚未得以確立,實踐教學地位較低、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導致在規劃、投入上與實際需要脫節。實踐教學規劃往往是缺乏整體觀念,需要什么建什么;實踐課學時相對于理論課學時略顯不足;理論課程中缺少有針對性的實踐環節;畢業設計選題理論性較強,偏離實際;畢業實習、專業實習形式單一且流于形式;實踐教學的經費支持不足;等等[2](P.163)。
第三,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集中體現在:一是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由于培養目標的無差異化,進而導致課程體系僵化雷同、千篇一律;二是課程結構不完善。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比例不合適,限制了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三是教學內容與企業管理的實踐脫節[3]。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里過多地強調了課程體系自身的完整性,專業性不突出,注重應用能力培養的課程數量不足,針對性也不強。導致學生對學科發展和建設缺乏必要的了解,學習目標不明確。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完成本科學習任務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難免在就業市場上遭受冷遇。第四,師資隊伍自身的局限性。工商管理專業教師的素養,特別是教師的應用能力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高校在引進工商管理專業師資力量時,由于受到當下流行的大學排名、教育評估等要求的某些指標的影響,通常注重的是引進的人才是否擁有高學歷、高學位,而對其是否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工商企業的實際管理經驗,卻并不在意。有些應屆畢業的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掌握的管理知識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基礎上,對于企業實際需要的應用能力,他們也只能是霧里看花、紙上談兵了。
二、提高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應用能力的緊迫性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培育研討
工商管理專業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專業目錄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在這期間,它的發展極為迅速。迄今為止,全國共有六百多所本科院校設立了工商管理專業,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但仍然滿足不了廣闊的市場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數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趨同化”現象嚴重,以致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而特色教育是解決中國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趨同化”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我國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培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培育已經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重視,也具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特色專業建設,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目標對活動起著規定性的作用,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活動和過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高校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都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這個基本依據來開展。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都相差不大,具體表現為定位不準、陳述雷同、目標設定過高、缺乏個性,體現不了創新性的要求,很難顯現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難以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培養出來的人才也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
本科工商管理教育對比研究
一、衡量教育質量的理論框架
盡管已有學者對中國,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工商管理教育分別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但鮮有研究對三個區域的工商管理教育質量進行對比。本研究旨在探討大灣區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在以下六個維度的優勢和劣勢。(參見圖1)。課程和教學:是素質教育最重要的維度,它試圖在教學過程中找到“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評價”等問題的答案。教師隊伍:包括教師的素質和教學績效。戰略規劃:是指學院的愿景、使命和目標。行政管理:包括行政領導和學生管理兩個方面,如部門領導是否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行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如何等。學生成就:包括學生和畢業生的表現以及校友的反饋。資源投入:涵蓋培訓設施的多樣性和管理。
二、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現狀
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提供工商管理教育的大學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然而,現有學校提供的工商管理教育無法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需要。業界對學生的要求與高等教育體系設置的人才培養模式之間存在著矛盾。(一)課程與教學。謝關娥和胡曉蘭(2011)指出,工商管理高素質人才的供需差距很大。課程設計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通過寬泛和籠統地教授學生管理或商業方面的一般知識,而不是與行業相關的專業技能或專門知識,學生不太可能滿足行業的特殊要求。在課程規劃中,內地高校更多地強調操作概念和知識,而不注重技能的發展,實訓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學生在進入行業之前幾乎沒有實操的經驗。大陸院校在這方面可以借鑒香港院校的做法。孫百才和徐寧(2018)指出,香港的課程設計更為合理,因為學生在每個模塊結束時都要經過一定的實踐訓練。(二)戰略規劃。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盲目擴張,導致了我國工商管理教育整體質量的下降。這種擴張導致了教育投入的分散和重復投資。在大陸地區,很多的工商管理教育沒有長遠的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香港和澳門的工商管理教育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向西方高等教育體系和水平傾斜(吳立保&胡雅菁,2014),兼具東西方特色,國際化程度更高,且有明確的目標和戰略規劃。(三)教師隊伍。缺乏合格的教師隊伍是我國工商管理教育面臨的另一個問題。蔡海云和熊匡漢(2018)認為,一些擁有工商管理相關學位的教師沒有任何行業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因缺乏教學資格和研究成果,行業專家不太可能在大學擔任教學職位。相比之下,由于優厚的工資待遇和優越的科研條件,香港的大學吸引了許多對相關行業有著深入了解的世界級教授,這直接影響著該地區的教育質量。(四)資源投入。一些學校沒有必要的資源來滿足教學和培訓的需要。我國工商管理專業面臨著資源分散等諸多問題和挑戰。由于預算緊張,建設相關教學實驗室的成本相對較高,我國對教學培訓設施的資金投入非常有限。(五)學生成就。據馬小飛(2016)的研究,行業對商科畢業生的整體表現并不滿意。學生被認為缺乏實際經驗或對實際工作環境缺乏現實的評估。畢業生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溝通能力,尤其是英語語言能力,這對學生在行業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業務高度國際化的香港和澳門,這個問題更為緊迫。(六)行政管理。港澳地區高校組織架構精簡,在管理上注重科學化,信息化和程序化,在行政管理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對輔助和促進教育質量方面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港澳高校行政人員的服務意識和主人翁意識較強,國內高校行政機關的工作與港澳相比,需要進一步提高。
只有優化工商管理課程的質量,我們才能提供更多合格的人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界需求。通過比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工商管理教育,這三個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鑒同行的經驗,尋求改進和改革的途徑。通過粵港澳合作,可實現三地高等教育的優勢互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促進大灣區的長足發展。
作者:吳雪媚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工商管理本科教學革新設計
近年來,伴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應屆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就業壓力日益凸顯。但就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來看,社會各界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仍保持穩定增長,尤其對擁有工商管理專業技能的高層次人才需求仍然迫切。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現狀、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總體來看,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不少弊端。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存問題
1.工商管理專業領域寬泛但定位不明確,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夠完整。多數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沒有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在人才培養規格、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生專業特長比較分散,涉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知識都懂一些,但深度都不夠。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必須與我國實踐緊密聯系,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課的學習基本上僅在課堂進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較少,部分院校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所用教材內容結合國情不夠,創新不多,生搬硬套國外現成理論較多。
3.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經驗與設施不足。現有工商管理教學任務對理論知識的強調較重,忽視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目前,許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都加大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但受限于課時和教師實踐經驗,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仍普遍遵循“理論學習、集中實踐、畢業實習”三步走的傳統培養模式,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偏弱,專業人才的實用性大打折扣。針對上述問題,國內教育界也就實踐教學及學生能力提升等問題進行了相應研究,如夏家莉等提出了以ERP為核心的三課堂實踐教學模式,用以解決軟件工程專業的“師生主客對立、教學情知分離、理論與實踐脫節”三大問題,以期為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帶來新的變革。崔柳惠等提出了“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周愉晴提出了“三層、全程化”實踐教學模式。但這些教學模式變革主要關注對原有實踐教學內容的細化和提升,沒有將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的建立貫穿于實踐學習的始終。
二、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實踐教學創新
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研究
北京物資學院(下簡稱我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實踐課程體系包括實驗教學、校外實習、社會調查、學科競賽和畢業論文五大模塊。自2007年以來,學生通過各種實踐形式和各個實踐環節,開闊了視野,加深了對理論課程的理解和領悟,提升了素質和能力。然而,在實踐教學取得了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本文將就我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為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提出若干建議。
1實踐教學已取得的成績
我校工商管理專業已經擁有了ERP沙盤、SAP、用友、金蝶、蘋果、汽車營銷等軟件模擬操作系統實驗室;建立了沃爾瑪、酒仙網等校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參加的學科競賽活動有“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高等院校企業競爭模擬比賽、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簡稱“商道”)、全國商業模擬挑戰賽(簡稱“尖峰時刻”)、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新行動計劃等;帶領學生參觀過的單位有匯源集團、燕京集團、北京現代、北京物流圖書城、國家海關博物館等。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
2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實踐目標不明確
很多實踐課程安排只是“為實踐而實踐”,如小學期或實踐周的安排。由于事先沒有很好的計劃,經常是臨時才決定要做什么,這種情況下只能是“臨行抱佛腳”“倉促應戰”。不管是參觀企業、社會調查還是企業實習,大多都是“應付了事”。因為這時教師要與參觀的企業、實習基地聯系,要反復溝通確定時間、地點、人數等,另外還要聯系汽車,最后帶隊參加實踐,非常忙亂。根本顧不上考慮此次實踐的目標是什么,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等到最后平安、順利地把這些事情做完后,教師讓學生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就算不錯的結果了。至于實踐效果是否達到目標基本無人問津。
工商管理本科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學員畢業的標志性作業,目的在于總結專業理論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衡量電大工商管理本科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專業相同層次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許多學員由于缺乏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對經濟學本科學員就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進行必要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畢業論文及其寫作要求
(一)什么是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從文體而言,它是對教學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論說文.從側重點不同,分為學術論文和理論論文。工商管理本科的畢業論文一般為理論論文.理論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來探討、論述理論問題,表述理論研究的成果,或應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說明、提出對策辦法,并提升到理論高度的一種著述文體.由于畢業論文的寫作,具有總結理論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性質,就不能簡單地重復已有的結論,而是從已知求未知,必須具有一點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觀點、主張。
(二)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
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知識相能力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撰寫專業學術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研究
摘要:工商管理是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專業,科學設定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選取了湖南省10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樣本,研究發現各高校在培養目標設定上存在知識能力不全面、就業領域方向部分偏高、人才類型描述不全面、素養描述泛化、人才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提出設定培養目標應該遵循保證專業內涵、符合學校實際和突出行業特色原則。給出了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核心表述建議。
關鍵詞: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目標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是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焦點問題,使市場在資本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這意味著政府和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內容必需作出相應改變,地方高校所設置的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目標也必需適應這種轉變。1983年,中國第一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在對外經貿大學開辦,到現在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教育在中國已有33年歷史,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管理人員,積累了大量人才培養經驗[2]。面對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和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形勢,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必需作出調整。如何按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要,重新科學定位培養目標,使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新需求,是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工商管理原名企業管理,后更名為工商管理,屬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下文簡稱”專業目錄”),工商管理類下設有14個專業,其中10個目錄專業,分別為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物業管理和文化產業管理[3];4個特設專業,分別為勞動關系、體育經濟與管理、財務會計管理和市場營銷教育。根據麥可思(MyCOS)研究院的2011年度最新權威數據顯示,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的職業有薄記員、會計和審計員,文職人員,行政秘書和行政助理,出納員,人力資源助理等[4]。近年來,在開設管理類專業的高校中,工商管理幾乎是必設專業,培養規模越來越大。20世紀90年代,工商管理專業主要集中開設在財經類大學和綜合類大學,目前理工類院校、農科類院校、醫科類院校、獨立學院、高職學院也紛紛開設,形成了新的專業布局。
一、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標準,是人才觀在高校的集中反映和培養人的價值主張及具體要求,也是人才培養活動得以發生的基本依據和人才培養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則[5]。它從根本上回答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是確保人才培養應有質量的前提。教育部專業目錄為規范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表述,提出了寫作模板,即“[本專業培養具備(……等方面的)知識/能力,能在(……等部門/領域、單位/崗位)從事(……方面工作)的(……學科)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6]這就意味著應該在知識能力、就業領域方向、從事工作崗位、人才類型等方面,根據高校定位與辦學實際,界定與描述專業培養目標。關于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育目標,教育部是這樣描述的:“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具有實踐能力與溝通技能,能夠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管理工作或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7]但是,這只是全國通用型客觀描述,各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為了深入了解地方高校該專業培養目標的設置情況,對獲取的培養目標樣本進行分析,其表述情況見表1。
二、培養目標設定存在的問題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為提升應用型大學人才的就業能力,國家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截止目前,共有74家培訓評價組織,93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批,分別涵蓋了建筑業、信息類、社會福利、石油化工、水利水電等各大行業的專業技能證書,其中與管理類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證書僅有4個。根據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當前至少亟須35萬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然而實際具備從業資格的只有8萬人左右,遠遠達不到行業需求。因此,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管理類專業人才是相關培訓評價組織需要重視的。此外,管理類培訓為各專業未來將從事管理類工作的人才提供技能保障。具備各專業技術的人才,如果具備管理、營銷、項目管理等基本素養和能力,將來職業發展會更快,就業領域和崗位更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一直以學習內容寬而廣、就業崗位不明確而飽受詬病,甚至影響招生。工商管理專業能夠結合社會需求崗位,進行相應崗位的技能培訓,讓學生在校就能獲得工商管理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多個社會亟須、就業前景好的技能培訓證書,不僅可以明確學生的就業崗位,也可以改變工商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的現狀。為此,本文在分析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社會需求的崗位進行管理類培訓證書體系的建設和課程建設,最終把該證書體系融入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案中。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融入“1+X”證書制度的調查分析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業,幾乎所有大學都開設有該專業,但是近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無論考生還是家長對于該專業廣而博的學習內容不是特別認可,尤其覺得就業崗位不夠明確。為此,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科院校,考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至關重要。《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給工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工商管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工商管理專業學歷證書+若干管理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銜接,提升管理類學生的就業能力。為了了解學生對于證書融合的類型、融入方式、課程體系、授課方式的需求,我們對我校管理類專業318名在校生進行調研。根據調查顯示,他們依次選擇了“項目管理職業技能證書”(53.77%)“商務高級管理師證書”(49.69%)“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師證書”(46.86%)“營銷策劃師證書”(44.34%)“大數據營銷技能證書”(43.08%)“供應鏈管理職業技能證書”(36.48%)“文化經紀人職業技能證書”(27.04%)。這些均屬于管理類的職業技能證書。此外,還有4.4%的同學選擇了“其他”,據統計,這些回答基本集中在“四六級證書”“證券從業資格書”“初級會計證書”“普通話證書”這幾類,如圖1。結合學生的證書需求意向、目前企業急需崗位以及各類崗位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們確定將《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師證書》《項目管理職業技能證書》《商務高級管理師證書》《營銷策劃師證書》四類證書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由圖2可知,83.65%的在校生表示其最愿意在學校上課期間學習以提升能力,三分之一以上的在校生選擇寒暑假和周末的時間學習,有21.7%的同學愿意在小學期培訓以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11.32%的同學選擇除以上時間的其他時間學習以提升能力。通過調查發現,由于證書與專業的緊密相關性,把證書體系以專業課程的形式融入日常教學既可以不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又可以獲得相應的技能。培訓的方式分為三種,分別是理論形式、實踐形式、理論+實踐的形式。參與調查的同學當中,有77.67%的同學選擇通過理論+實踐的方式參與培訓,12.58%的同學選擇通過實踐的方式參與培訓,僅有9.75%的同學選擇通過理論學習的方式參與培訓,如圖3。通過以上調查發現,理論+實踐是學生認可的學習方式,也是提升其職業技能的途徑。為此,在課程建設方面應采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二、“1+X”制度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培訓證書體系建設
1.管理類培訓證書體系建設。結合調研結果和社會需求,我們以四類證書作為管理類培訓證書體系的組成部分進行設計和建設,包含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師證書、項目管理職業技能證書、商務高級管理師證書、營銷綜合技能證書。各類證書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該證書體系的特色體現在所設計的四類證書是結合目前社會需求較大,尤其是經管類學生就業比較集中的四類崗位進行設計;各類證書獨立成體系,切實可以起到X證書的作用;課程體系層層遞進、理論+實訓相結合突出課程的實用性,保證該X證書的實用性和價值;該體系的證書不僅可為在職人員提供相應崗位的技能培訓,為崗位變換、職位晉升奠定基礎,還可以為在校生拓寬求職就業領域。
2.管理類培訓證書課程建設。結合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建設的經驗以及實訓中心豐富的實訓平臺資源,進行了證書中涉及的11門課程的建設,包含課程的教學大綱、進度安排、授課課件等資源。
工商管理本科生就業競爭力問題及提升策略
摘要:文章通過對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企業及工商管理畢業生分別發放調查問卷,對20位工商管理專業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和訪談,對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業競爭力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相應的調查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工商管理本科生;就業競爭力;雙軌制教學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加大。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門覆蓋領域廣、實踐性強的專業,為企業培養了大量應用型人才。但近年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存在很大的就業壓力。基于此,本文對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業競爭力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相應的調查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研究設計
1.問卷設計和發放。本次研究分別設置在校生問卷、企業及畢業生問卷,分別對在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企業以及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了解工商管理專業在校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認識程度和對該專業的一些感受,同時了解實際工作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要求,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行調查。問卷調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為主,另對江西省、廣東省、黑龍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進行了調研。兩種類型問卷的調研時間均為一個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發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對企業及工商管理畢業生問卷發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2.個案追蹤調查。研究選擇了20位工商管理專業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和訪談。通過與在校生及畢業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一些認識和看法,進一步論證結論。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業競爭力問題調研
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體系設計探究
摘要: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課程體系的設計是關鍵。基于OBE理念,本文進行了專業的人才培養行業定位,尋找其典型的就業崗位,確定其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從工商管理的一般工作過程出發梳理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應取得五大成果。根據成果導向,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大學生公民與綜合素養課程模塊、工商領域調查課程模塊、工商領域分析課程模塊、工商領域管理操控課程模塊、工商管理大學生相關專業技能課程模塊進行了重構。試圖尋找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邏輯思路。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重構
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是一個1983年就已經開設的專業,我國有近600所高校開辦了此專業。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趨緩,產業處于結構升級,國際形勢日益復雜,整個中國經濟將出現“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循環和國內循環相結合”的格局。面對這樣的政治經濟形勢,一方面,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相當數量的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工商企業招不到具備較強的知識獲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懂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工商管理人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出現了結構性的矛盾。究其原因,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和課程體系的設計不能很好地將市場需要、專業屬性及學校特色進行有機的結合。為了破解這一難題,結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筆者從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出發,分析工商管理專業面向的行業,尋找其典型的就業崗位,確定其人才培養目標,梳理出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要求,進而重構其課程體系。
1工商管理專業面向的行業和人才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專業是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綜合性管理專業,其畢業生服務的行業有第一產業的交換部門、第二產業的管理部門、第三產業的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就業行業非常廣泛。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定位可分為研究型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應該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通過綜合分析,該專業面向的崗位和崗位群可以總結為:企業運營管理崗位群、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群、市場營銷崗位群、財務管理崗位群、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崗位群、項目管理崗位群、連鎖經營管理崗位群等,此外還可以從事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室綜合管理和一些文化管理崗位。從專業面向的行業和崗位需求出發,考慮到工商管理專業的屬性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具備的特色,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歸納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業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國家工商領域及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具有必要的數學、外語、計算機基礎,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具有扎實的工商管理理論功底,具備企業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管理、項目管理等一個及一個以上專門方向的知識技能,能夠在工商管理領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2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