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狀況及宏觀稅負分析

時間:2022-03-03 02:43:00

導語:稅源狀況及宏觀稅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源狀況及宏觀稅負分析

經濟決定稅收,稅收來源于經濟,稅收的增長需要以經濟增長為基礎。開展地區國稅稅源狀況宏觀稅負分析,全面系統地分析江蘇國稅收入和稅源結構在稅種、產業、區域和經濟成份等方面的特征和對應關系,從而深入探討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性,既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全省稅源情況,深化稅收經濟分析;同時對于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也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以*-*年江蘇國稅收入的基本特點為切入點,圍繞全省各產業和各地區的國稅宏觀稅負的情況對江蘇的國稅稅源以及稅收經濟關系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影響全省以及各省轄市國稅宏觀稅負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后對影響*-2010年江蘇國稅稅源和宏觀稅負的因素進行了預測。本文部分內容經過適當的刪減,請各位讀者諒解。

*年以來,隨著江蘇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江蘇的國稅收入持續攀升、屢創新高,進入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年江蘇國稅總收入(含海關代征收入,下同)為859.8億元,其中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不含海關代征收入,下同)706.3億元,*年國稅總收入達到了2288.5億元,其中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1868.3億元,國稅總收入和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分別是*年的2.66倍和2.65倍。*年全省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與2005年相比增收372.8億元,增收額已經超過全省1997年的收入規模。近幾年來,全省國稅收入呈現增幅快于經濟增長、稅負逐年攀升的態勢。*-*年,國稅總收入、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1.6%和21.5%,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相比的彈性系數分別達1.21、1.20;*年江蘇國稅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0.6%,比*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國稅收入是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全省國稅收入的快速增長不僅為地方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提供了保證,同時也為中央財政做出了較大貢獻。

一、*-*年江蘇國稅收入的基本特點

(一)各稅種收入快速增長,稅收格局有所調整。

*-*年,除金融保險營業稅由于國家政策調整逐年下降外,國稅部門負責征收的國內“兩稅”、“三項所得稅”以及車輛購置稅均保持了平穩增長。國內“兩稅”比重有所下降,“三項所得稅”比重不斷上升。*-*年,我省共實現國內“兩稅”收入5666.2億元,占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的80.1%,年均增長19.7%。國內“兩稅”占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的比重由*年的82.6%下降到*年的76.9%,下降了5.7個百分點。六年來,我省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中的“三項所得稅”(國稅部門負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涉外企業所得稅和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共實現收入1244.9億元,占全部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的17.6%,年均增長27.0%,增幅比國內“兩稅”高7.3個百分點?!叭椝枚悺闭紘愂杖氲谋戎赜?年的16.0%提高到*年的20.0%,提高了4個百分點。(數據見表1)

雖然國內“兩稅”比重略有下降,但作為國稅收入主體的地位沒有發生變化。*-*年,國內“兩稅”收入增長對國稅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73.4%。特別是穩居國稅第一大稅種的增值稅,占國稅收入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對國稅收入增長的貢獻也超過60%,是我省國稅收入穩定增長的支柱。國內“兩稅”收入主要來自工業和批發零售業,*-*年,全省工業增加值現價年均增長2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年均增長15.4%,工業和批發零售業的增長是全省國稅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二)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域稅收協調增長,差距依然存在。

我省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處的發展階段存在很大差異。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針對我省三大區域的不同特點,加大了實施區域共同發展戰略的力度,強化對區域的分類指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促進了區域發展內在動力機制的形成,三大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年,我省蘇南、蘇中、蘇北的國稅收入增幅分別為21.8%,19.2%和22.2%,比“九五”期間的增幅分別高出了3.0、6.8和9.2個百分點。三大區域增幅上的差距與“九五”期間相比大大縮小了,蘇北增幅首次高于蘇南。雖然三大區域的增幅更為協調,但區域稅收總量差距依然很大。六年間,我省蘇南、蘇中、蘇北的國稅收入分別為5000億元,973.3億元和1016.1億元,所占比重分別是71.5%,14.0%和14.5%,蘇中和蘇北的收入之和不及蘇南的40%。(數據見表2)*年,我省13個省轄市中有6個省轄市國稅收入突破百億元,分別是蘇州(520.7億元)、南京(349.2億元)、無錫(278.1億元)、常州(125.1億元)、徐州(116.6億元)和南通(109.3億元),這6個省轄市占全省國稅收入的80.2%,而另外7個省轄市所占比重僅為19.8%。

(三)各經濟類型稅收增幅反差較大,稅收結構變化顯著。

*-*年,從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看,我省國有集體企業(不含國有控股或控資,下同)共繳納國稅收入1407.7億元,年均增長7.8%;股份聯營企業共繳納國稅收入1764.0億元,年均增長17.8%;涉外企業共繳納國稅收入2316.3億元,年均增長26.3%;個私企業共繳納國稅收入1444.6億元,年均增長31.1%。各經濟類型稅收增幅的較大反差帶來了稅收結構的變化。國有集體企業、股份聯營企業、涉外企業和個私企業稅收占全部國稅收入的比重分別從*年的28.6%、26.1%、29.8%、15.4%變為*年的16.2%、23.1%、37.3%、23.3%。其中,涉外企業和個私企業占國稅收入的比重分別提高了7.5和7.9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股份聯營企業的比重下降較為明顯,分別下降了12.4和3.0個百分點。(數據見表3)

于作為我省國稅主體的國內“兩稅”大部分來自工業,這就使得工業稅收所占比重較高。以*年為例(數據見表5),國稅收入中的國內增值稅和國內消費稅中分別有85.2%、98.6%來自工業,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中工業所占份額也分別達到了39.3%和63.5%。在第三產業中,稅收的行業集中度也較高,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對稅收的貢獻最大,*年這三個行業合計入庫稅收293.9億元,占全部第三產業稅收的73.4%。

二、我省國稅稅源情況以及稅收經濟分析

經濟是稅收的唯一源泉。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是否協調,是衡量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標準。

(一)總體來看,全省經濟和稅收協調增長,稅負水平不斷提高。

*年以來,全省人民圍繞富民強省、“兩個率先”目標,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年我省GDP為9457億元,*年達到了21548億元,可比價年均遞增13.9%,比全國水平高3.5個百分點,現價年均遞增17.9%,比全國水平高4.1個百分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稅收入的規模也在不斷提高,*年全省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為706.3億元,*年達到了1868.3億元,年均遞增21.5%,比我省GDP的現價增幅高出了3.6個百分點。由于國稅收入的增幅高于GDP增幅,我省的國稅宏觀稅負不斷提高,*年我省的國稅宏觀稅負為7.5%,*年為8.7%,五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除2005年與2004年相比國稅宏觀稅負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我省國稅宏觀稅負均逐年上升。(數據見表6)

從*年我省與全國及部分省市的對比情況看,我省的國稅宏觀稅負(8.7%)分別比上海(17.9%)、浙江(9.3%)和廣東(9.0%)低9.2、0.6和0.3個百分點,比山東(6.4%)高2.3個百分點;低于以各省市匯總的GDP計算的平均水平(9.2%),但高于除北京、天津、上海外28個省市的平均水平(7.9%)。(數據見表7)

(二)從產業結構來看,江蘇GDP的三次產業構成與國稅收入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

*-*年,我省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在GDP構成中,非農產業的地位顯著上升。全省第一、第二和第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年的11.6:51.9:36.5調整為*年的7.2:56.5:36.3。全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六年間工業增加值現價年均遞增20.9%,比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快3.0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由*年的45.2%上升到*年的51.3%。而從國稅收入的產業構成來看,工業的稅收比重由*年的73.0%上升到*年的77.6%。

全省三次產業的國稅稅負相差很大,第一產業不產生國稅收入,*-*年,全省工業稅負在11.8%—12.7%之間波動,而第三產業稅負則在4.9%—5.6%之間波動,由于第三產業的稅負不到工業的一半,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已成為全省國稅宏觀稅負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數據見表9)

(三)從地區結構看,江蘇GDP的地區構成與國稅收入的地區構成存在差異。

從*年全省各省轄市GDP和國稅收入的比重看,各省轄市的經濟總量與稅收總量發展并不平衡。如南京市的GDP占全省的12.9%,國稅收入則占全省的20.2%,而宿遷市的GDP占全省的2.1%,國稅收入卻僅占全省的0.7%。從各地的宏觀稅負看,*年全省國稅宏觀稅負為8.7%。13個省轄市中只有南京、蘇州和淮安3個省轄市的國稅宏觀稅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稅負最高的南京為12.6%,蘇州和淮安也分別達到了10.8%和8.7%。在稅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0個省轄市中,無錫(8.4%)、徐州(8.2%)、常州(8.0%)的稅負在8%以上;鹽城(4.4%)、宿遷(3.5%)的稅負在5%以下;其余5個省轄市的稅負在6%和8%之間。總體來看,我省的國稅宏觀稅負呈現出南高北低的格局,蘇中地區的宏觀稅負略高于蘇北,蘇南則分別比蘇中、蘇北高出3.3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數據見表10)

三、影響我省宏觀稅負變動的主要因素

*-*年,全省的國稅宏觀稅負提高了1.2個百分點,除2005年與2004年相比國稅宏觀稅負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我省國稅宏觀稅負均逐年上升。

(一)產業結構變動對宏觀稅負的影響

*-*年,我省的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在GDP構成中,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持續攀升,第三產業的比重則經歷了先降后升的過程。由于第一產業的國稅稅負為0,第二產業稅負是第三產業的兩倍左右,因此,全省產業結構的變動成為國稅宏觀稅負上升的原因之一。

從表11可以看出,*年我省的國稅宏觀稅負為7.47%,*年達到了8.40%,五年提高了0.93個百分點(注:由于車輛購置稅無法進行三次產業的分類,因此在計算各產業的稅負時沒有將車輛購置稅包含在其中,*年包含車輛購置稅的國稅宏觀稅負為8.7%,不包含車輛購置稅的國稅宏觀稅負是8.4%)。

為反映產業結構的變動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我們通過兩因素分析法測算了產業結構變動和各產業稅負變動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假定全省第n年的宏觀稅負用Pn來表示,第一、二、三產業的宏觀稅負分別用、、表示,各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用、、表示。(*-*年我省各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國稅宏觀稅負數字見表8、表9)

那么=∑*

每年稅負相對于上一年提高的部分就可以表示為:

=-=∑*-∑*=(∑*-∑*)+(∑*-∑*)

其中(∑*-∑*)表示由于每年的產業結構相對于上一年變動對宏觀稅負的影響;

(∑*-∑*)表示由于各產業稅負相對于上一年變動對宏觀稅負的影響。

通過以上公式計算,2002-*年,由于產業結構變動對稅負影響的絕對額分別是0.11、0.16、0.10、0.07和0.0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變動對全省宏觀稅負的影響一直都是正向的,但影響的絕對額在逐步減小。而由于各產業稅負變動對2002-*年稅負影響的絕對額分別是-0.04、-0.12、0.46、-0.30和0.45個百分點,各產業稅負變動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在2002年、2003年和2005年體現為負向的影響,在2004年和*年體現為正向的影響。

總體來看,*年全省國稅宏觀稅負與*年相比提高了0.93個百分點,其中由于產業結構變動提高全省稅負為0.48個百分點,由于各產業稅負變動提高全省稅負為0.4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以及各產業稅負變動對全省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均為正向。

以上通過兩因素分析法測算了產業結構變動和各產業稅負變動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各產業稅負變動主要受到稅收政策變動以及征管能力的影響,由于很難定量測算稅收政策變動以及征管能力對稅負影響,因此我們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探討這兩方面的影響因素。

(二)稅收政策變動對宏觀稅負的影響

[RayNews_Page]

(三)征管能力變動對宏觀稅負的影響

根據征管能力變動對稅收收入和宏觀稅負的作用,可以把征管因素分成兩類:一是持久性征管因素,對稅收收入有持久性影響。如征管水平的提升都屬于這一方面的影響。這類稅收征管整體水平的提高會產生持久的增收效果。二是一次性征管因素,對收入僅有一次性的影響。如清理欠稅收入或查補收入,就是比較典型的一次性征管因素,這類因素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或者今年多明年少,不具有持久性。

一、從征管水平的提升來看,*-*年,全省各級稅務機關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各稅種的征管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依法治稅深入推進。全省國稅機關認真落實“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貫徹新《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和《行政許可法》,修訂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加大對重大執法過錯、管理失職和不作為行為的追究力度;大力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嚴厲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促進了全省經濟稅收秩序的不斷好轉。二是征管基礎進一步夯實。按照總局確定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稅收征管模式,借鑒“流程再造”等現代管理理念,我省國稅機關實施了以信息化為依托,以征管流程為導向,以深化專業分工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征管改革。*年,江蘇省局探索建立稅源管理聯動機制,在各級部門之間,上下層級之間以及稅源稅基管理的主要環節之間,整合職能配置,整合數據應用,建立起職責清晰、銜接順暢、重點突出、良性互動的管理機制;深化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各環節工作,提高征管的質量和效率。三是信息化建設積極實施。*-2005年,集稅收征管、流程管理、執法監督于一體的“江蘇國稅管理信息系統(STAIS)”不斷優化升級,已實現對整個稅收征管過程的全覆蓋,在稅收征管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年初,為適應全國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全省從實際出發,積極推進STAIS與總局綜合征管軟件CTAISV2.0整合并軌,實現征管信息省級集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系統二次開發、全面推廣應用CTAISV2.0江蘇優化版;信息技術在稅收管理中的廣泛運用,轉變了國稅工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促進了整個國稅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全省國稅部門征管水平的不斷提升提高了我省稅款的征收率,也是我省宏觀稅負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一次性征管因素對宏觀稅負的影響。*年以來,全省國稅機關嚴格欠稅管理,及時將納稅人欠繳稅款情況提交稅源管理部門催繳,最大限度地減少新欠稅款的形成,同時加大了對往年陳欠和呆賬稅金的清欠力度。但從全省的情況看,*-*年,清理欠稅的入庫的規模逐年下降,每年相對于上一年而言,清理欠稅入庫規模的逐年下降會對宏觀稅負的提高產生負面影響。

四、我省各地區宏觀稅負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上我們從全省的視角,探討了影響我省宏觀稅負的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和征管能力三方面因素。從我省各省轄市的情況看,各省轄市間的經濟總量與稅收總量發展很不平衡。我省各省轄市的宏觀稅負高低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影響:

(一)從稅種上看,不同稅種與經濟的對應關系不同。

由于統計局公布的各產業的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數據與各稅種對應的稅基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各稅種與經濟指標之間并不存在完全的比例關系。比如,消費稅屬于國家運用稅收杠桿對某些消費品和消費行為進行特殊調節的稅種,對不同的消費稅稅目,有從量計征的,也有從價計征的,要進行消費稅與對應經濟稅源的分析就必需按不同稅目的選擇不同的經濟指標。此外在開征消費稅的行業中還要同時征收增值稅,這就造成了開征消費稅行業的稅負遠遠高于其他行業。比如,我省3個卷煙廠所在的南京、徐州和淮安,消費稅對宏觀稅負的貢獻就明顯高于其他省轄市。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稅基是企業經納稅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與統計部門公布的企業利潤或者營業盈余不完全一致。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車輛購置稅所對應稅基分別是納稅人取得的儲蓄存款利息以及購買、進口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應稅車輛的計稅價格,雖然這兩個稅種稅基的規模與各地區的經濟規模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其稅基并不直接構成GDP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是關系最為密切的工業增加值和工業增值稅這兩項指標,由于受統計核算原則、核算方法以及稅率不同的影響,不同行業和具體企業的比例關系也會有很大差異。

(二)從行業上看,不同行業的稅負水平相差很大。

國民經濟的不同行業由于其資本、產品成本和最終價值構成的不同,稅負也會存在很大差異。以工業增值稅為例,我們利用《江蘇統計年鑒(*)》中公布的*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和應交增值稅數據,計算了不同行業的增值稅稅負。

從表12中可以看出,不同行業的增值稅稅負相差很大,從行業大類看,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稅負最高,為22.4%;采礦業的稅負其次,為14.2%;而制造業的稅負最低,僅為9.1%。各大行業內部的稅負差別也很大。以制造業為例,制造業中稅負最高的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9.2%)和最低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3.1%)稅負相差5倍以上。由于不同地區的行業結構不同,地區間的稅負差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行業結構的差異引起的。

(三)從內外銷比例看,各地區內外銷比例的差異會影響稅收與稅源的對應關系。

(四)從稅收優惠政策看,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會影響稅收與稅源的對應關系。

五、*-2010年影響我省國稅稅源和宏觀稅負的因素

*-2010年,我省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勢頭。我省的“十一五”規劃中提到,“十一五”期間,江蘇經濟將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經濟總量保持在全國領先行列,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力爭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左右;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000億元左右(2005年價),年均增長10%以上。從*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發展情況看,全省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態勢,*年全省的GDP可比價增長14.9%,*年前三季度GDP可比價增長15%,預計*年GDP可比價增幅將在15%左右。

“十一五”期間我省經濟發展的勢頭較好,但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是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加劇。我省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我省“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是,2010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0.92噸標準煤下降到0.74噸標準煤,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37.3萬噸減少到112.6萬噸,化學需氧量(COD)由96.6萬噸減少到82萬噸,分別下降18%、15.1%。*年我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04%,化學需氧量削減3.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5.3%,實現了“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的良好開局。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對于保護環境、淘汰落后設備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會對我省部分地區的國稅收入產生一定影響。

二吸引外資面臨挑戰。上世紀90年代,江蘇提出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中外商投資企業的份額達40.1%,對外貿易出口中外商投資企業的份額更是高達77.1%。外商投資企業對我省國稅收入的貢獻也很大,*年外商投資企業繳納的國稅收入占我省國稅收入的比重已達37.3%,居各經濟類型之首。國際資本的流入不僅緩解了江蘇經濟發展中的資本約束,促進了我省經濟的發展和稅源的增長,也帶來了就業、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也要看到,我省在引進外資方面還存在著重視外資企業數量的增加,忽略內在質量的提高;加工貿易比重較高;本土企業與外資之間缺乏緊密地配套協作,難以融入跨國公司生產體系等問題。“十一五”期間,隨著我省蘇南各省轄市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和環境約束瓶頸體現得越來越明顯,來自其他省份招商引資競爭日益激烈,我省外商投資的規模將很難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位次。

三是競爭壓力加大。隨著我省經濟外向度的進一步提高,來自國際社會的技術壁壘、環境壁壘和反傾銷等也會增多,同時,知識創造力已逐漸成為世界財富創造和分配的主要方式,加工環節獲取財富的能力大為減弱,將對我省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造成沖擊。*年我省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超過了100%。近兩年來,受人民幣加速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等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的影響,我省部分附加值低、勞動密集型的外貿出口企業已面臨較大的壓力。同時,國內發達省份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一體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各地區之間在資源、人才、投資等多個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也需要我省加快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

今后幾年我省經濟的發展雖然會面臨一定挑戰,但總體來看,全省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大于挑戰,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將為國稅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支撐。從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征管能力和區域稅負差異看,今后幾年影響我省國稅宏觀稅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RayNews_Page]

(一)從產業結構來看,全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會對國稅宏觀稅負的提高有一定的負向影響。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信息化的推動下,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國際資本快速流動,產業格局急劇變化,世界制造業重心不斷東移,中國積極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我省積極利用國際制造業轉移的有利時機,工業發展速度明顯高于第三產業,*年我省工業占GDP中的比重為45.2%,*年達到了51.3%,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21世紀以來,全球制造業出現零增長,表明全球市場需求有所下降,發達國家經濟重心轉向服務業,產業結構呈現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體趨勢。2010年,我省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50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經濟總量的提高必須建立在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我省的發展重心會逐步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我省的“十一五”規劃中也提到,“十一五”期間,我省要“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生活消費性服務業,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理念,全面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樹立服務業品牌,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2010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從業人員比重,在2005年基礎上均提高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結構實現,“三二一”排序。從*-*年我省國稅宏觀稅負提高中產業,結構變動的貢獻來看,2002年以來,由于產業結構變動對,稅負影響的絕對額分別是0.11、0.16、0.10、0.07和0.0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變動對宏觀稅負影響的絕對額在逐步減小,隨著全省GDP中服務業所占比重的擴大,產業結構變動對稅負的影響將會進一步減小直至變為負向的影響。

(二)從稅收政策看,政策調整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主要取決于政策出臺的時間。

按照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的戰略部署,“十一五”期間與我省國稅部門相關的改革是:增值稅轉型、消費稅調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和燃油稅開征。目前來看,消費稅調整已經完成,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將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全國范圍內的增值稅轉型和燃油稅開征工作還在醞釀中。

2004年7月,東北地區八個行業進行了增值稅試點改革,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享受抵扣購進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優惠。優惠政策為東北地區企業發展減輕了負擔,增值稅轉型試點的結果表明,原來一些擔心的問題并沒有預想的大,這項改革未來幾年可能在全國推開。根據江蘇省國稅局流轉稅處增值稅轉型課題組2005年在《試行增值稅轉型的初步研究》中進行的測算:2002年至2004年全省國內增值稅入庫數年平均增長率22.15%為六大行業年應交增值稅增長率,且每年不變,按環比增量抵扣的辦法計算,2004年至*年三年間全省六大行業平均每年因轉型減少增值稅118.62億元。同樣用此口徑推算出全行業實行消費型增值稅,2004年至*年三年間全省年平均增值稅減收174.35億元。雖然增值稅轉型會有一些增收的效應,比如帶來所得稅、消費稅的增長,通過刺激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等等,但總體來看,增值稅轉型將對國稅收入產生負面影響,更詳細的測算需待政策出臺時間和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后進行。

*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稅法”)正式頒布,將于2008年1月1日實施。新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降低了稅率、調整了稅收優惠政策。新稅法的實施,將對我省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源產生重要影響。根據江蘇省國稅局企業所得稅處和國際稅收處從稅基、稅率、稅收優惠、納稅人界定以及過渡期優惠政策等方面,就新稅法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源的影響進行分析測算,2008年實施新稅法后,我省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預計將減收70億元左右。

目前,社會各界對燃油稅的開征基本已經達成共識,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開征的時機。一些人認為燃油稅改革將進一步造成油價上漲,從而引發通貨膨脹,但從長遠來看,油價上漲是大趨勢,所以只要油價比較穩定,沒有大幅度的提高,就是推出燃油稅的好時機。如果過一段時間油價可以穩定的話,就有可能推出燃油稅。

根據現有的情況分析,由于2008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對國稅收入有較大的減收效應,2008年我省實行增值稅轉型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由于2008年公路養路費的征收工作已經開始,開征燃油稅最快也要從2009年開始。因此,2008年政策性因素會對國稅宏觀稅負產生負面影響。2008年以后,政策性因素對宏觀稅負的影響則主要取決于各項稅收政策出臺的時間。

(三)從征管能力看,征管因素對稅負提高的促進作用將會逐漸減弱。

*-*年,全國稅務系統“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新型稅收征管模式已初步形成。通過深化征管體制改革,改變了稅收專管員“一人進廠,各稅統管,征管查集于一身”的征管方式,實行征管查“兩分離”或“三分離”,推進了稅收專業化管理。今后幾年,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將不會有很大變革,但隨著“金稅”工程三期建設不斷推進,全省國稅系統也將繼續完善現有的征管體制,強化管理基礎,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我省的征管水平的提升還將成為國稅宏觀稅負提高的重要原因。

(四)從全省各地區的情況看,蘇中、蘇北宏觀稅負提高的幅度很可能將高于蘇南。

由于我省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域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三大區域的宏觀稅負存在很大差異。*年我省蘇南地區的宏觀稅負為9.9%,蘇中地區為6.6%,蘇北地區為6.4%,蘇南則分別比蘇中、蘇北高出3.3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領先優勢明顯。按照全省“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全省“十一五”期間區域發展將實行分類指導的方針,其基本思路是“提升蘇南發展水平,促進蘇中快速崛起,發揮蘇北后發優勢”,進一步推進區域共同發展。蘇中、蘇北地區由于工業所占比重相對較低,工業發展空間較大。而蘇南地區由于土地、環境、資源等方面的限制,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的主線,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產業將向外轉移,輻射帶動蘇中、蘇北發展,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預計會超過工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提升。正是由于三大區域在產業結構變動方面的差異,使得未來幾年蘇中、蘇北的宏觀稅負提高的幅度很可能將高于蘇南。

通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10年我省的國稅宏觀稅負提高的幅度可能會低于前幾年,個別年份由于稅收政策的調整甚至可能會出現下降,同時全省地區間的國稅宏觀稅負差異也將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縮小。國稅收入的規模和增幅主要受經濟因素的影響,但未來幾年征管和政策性因素對全省國稅收入也將產生重要影響。全省國稅機關將繼續堅持組織收入原則,強化稅源稅基管理,通過加強征管不斷提高全省的征收率;進一步密切關注稅源發展動態,深入分析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各項稅收政策調整對稅收收入的影響;以提高稅法遵從度和優化納稅環境為目標,不斷改進納稅服務工作,做到服務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強化管理中提高服務水平,在優化服務中加強稅收管理。全省國稅機關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國稅工作,推進國稅事業全面發展,促進經濟和稅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