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掛職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04-26 10:56:26
導語:中學掛職學習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10月,我榮幸地被縣委政府和縣教育局選派到附中(以下簡稱“附中”)掛職學習三個月。10月10日,與到二附中和附小掛職學習的兩位校長一道,在大學到掛職的副縣長帶領下,我們一起到了三所學校報到。報到時,大學及三個學校對我們的熱情接待和精心安排,讓我們對即將到來的學習崗位充滿期待。回顧三個月來的學習經歷,深感自己在工作能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
一、學習的基本情況
鑒于這次掛職時間較短,學校沒有給我安排具體工作,主要根據我的意愿,采取全面了解、有所側重的辦法開展調研、學習和交流。三個月來,我自覺服從安排,積極爭取主動,不斷總結好的經驗,學習好的做法,接受新的觀念,較好完成了掛職鍛煉任務。
(一)主動融入集體。進入附中的第一天起,我就進入了副校長的角色,較快地參與到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的活動中,與領導、老師融為一體。期間我重點參加了學校的黨政聯席會,不斷學習他們的辦學思想、科研意識、學習精神和管理方法。特別是參與每周的“晨會”、教代會、教師培訓成果展示會等更是受益匪淺,在其中我邊看邊學、邊學邊思,不斷提升自己。
(二)積極參加活動。只要有活動我就參加,附中是名校,基本上每周都有國內外的學校領導到校參觀學習,我抓住機會,深入其中學習不同學校的辦學經驗。利用一切機會聆聽專家講座,特別是利用晚上不斷到大學光華樓聽講座,以此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積極參加附中教師戶外拓展活動,學習他們培養團結意識與合作精神的經驗。
(三)深入課堂學習。課堂才是了解教學的主陣地,所以我抓緊時間體驗課堂,聽課27節,這讓我對附中的教育教學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胡凌、方勇等老師的課,更是對我今后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大有裨益。
(四)交流、借鑒經驗。多數時間我深入各處室,了解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辦公室等部門的運作情況,并對照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經驗的取舍。
(五)多渠道學習。認真研讀學校報刊雜志、教師論文,把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收集、翻閱檔案材料,學習他們的規章制度,并加以整理,做好學習筆記,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二、總體感覺
附中始建與1950年。1962年定名為“大學附屬中學”。“”以先秦《卿云歌》中“日月光華,旦兮”詩句定名,取光華日新、自強不息之意,寄托著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附中始終堅持大學辦學理念,秉承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素以教風學風嚴謹踏實、學生基礎厚實聞名。學校在繼承發揚傳統特色的同時,對“基礎”的內涵不斷延伸拓展,遵循“以德育為核心,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宗旨,針對高中生生理心理特點和高校學習的需要,更加強調學生自主發展,給學生創設學習和發展寬松的環境;尤其重視學生對于多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要求老師指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國家的主人、時代的主人”。現在附中已逐步發展并形成了“重基礎、重能力、重創新和重個性”的辦學特色,成為了上海基礎教育四大名校之一。
三、引發思考的體會
(一)、實效的德育工作
德育的核心在于“育”,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點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規范,是諄諄教誨,循循善誘。附中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素質和長遠發展,確立了“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創新”為目標,管理制度嚴格,課內外活動豐富,育人方式靈活。
附中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斷探索新形式下與時俱進的德育教育新途徑,已形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主旋律,道德品質行為習慣養成為主的德育新格局。附中校園文化建設就充分體現著學校的育人宗旨,在環境設計上,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校園靜謐,環境怡人,教室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也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室內室外,校內校外,學生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無時無刻不在感染、教育著學生。學校樓房的命名,每一樓層文化熏陶的精心布設,讓每一幢樓都會說話,濃厚的人文校園對學生不斷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堅持每天的升國旗制度,特別是每周一的“晨會”,更顯其重要。“晨會”由學生組織,內容包括升國旗、總結上周的學習生活、本周應怎樣做等,會議的莊嚴、肅穆形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愛國教育、集體教育風景線。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的開展,讓整個校園形成了文明向上、活潑和諧的精神風貌。“值周班級”每周對校園紀律、衛生、安全、學習生活等情況的總結、通報,都能讓校園的隱患或一些不穩定因素在第一時間得以排除。兩周一次家長意見的收集、假期家訪工作的開展,更是為家校的共同教育搭建了平臺。我到德育處學習“學生違紀處理辦法”時,問到學生打架怎樣處理,德育處的領導笑著對我說,她管理四五年來,學校從未發生過打架的事件。這一回答充分體現了附中在育人上的顯著成效。
(二)、和諧的班子群體。附中領導班子的工作辛苦、勞累,但他們開心、快樂,他們善于釋放自己的思想、觀點、看法,善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作風,提高了班子成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首先,附中的黨政聯席會是和諧的、高效的,學校的一個個議題均能在會議中輕松愉悅地解決。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學校實行的是人性化管理,創設的良好的工作氛圍,使班子成員形成了較強的合力,在群眾中威信很高。班子的集體形象,使附中整個校園充滿了良性的競爭氛圍,各個部門的教師群體都能以班子為榜樣,爭創優秀年級組、優秀部門、優秀個人。掛職三個月來,通過與領導交流學習,與各位中層干部溝通,使我感受到,作為學校之領導要適時不斷地給予教師智慧的啟發、精神的熏陶、行為的鼓勵,用自己強烈的敬業精神、求真的科學態度、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激勵、引領教師,進而使領導的工作充滿人文精神。三個月來,我一直都被他們的團隊精神感染著。
(三)、嚴謹的教學、教研
附中重視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堅持科研興校,堅持以創新教育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科研。學校利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展開討論、通研教材。學期初,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統一制訂授課計劃、系統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主抓學生、家長對教師的評價,每學期學校都組織學生《教學評估調查表》測評、兩周一次學生家長《家校聯系手則》意見填寫等的收集、統計,結果均由學校辦公室以書信的形式傳達給教師,所以附中的教師首重學生和家長對自己的評價,這就帶來了教師重視每一堂課、關注每一個學生。附中在組辦特長教育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每學期開設110多門選修課,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科學多樣的教育方式,特別是“菁英計劃”更是為附中學生架起了一座座橋梁,促進了他們與不同生活環境下的同齡人的交流、與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的交流,為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另外,專家的指導引領,教師公開課的評議,校報、學報的創辦,教師專業發展獎的激勵措施等,更是為學校爭先創優的教學、教研培植了土壤。現在附中特色的教學、教研模式已發揮出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四)、創新的學生管理
在學生管理上,附中成立了學生事務辦公室。學生事務辦公室是學生與學校各部門之間雙向交流的橋梁。部門以“服務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指導原則,以打造“創造性、創新性勞動”為目標,以“服務至上、效率至上”為工作理念,以“學生生活的科學化、合理化”為主線,協調學校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
學務辦下設“學生事務中心”、“學生健康中心”、“生活指導中心”和“升學指導中心”四個中心,圍繞“學生宿舍管理”、“學生校服”、“學生助學金申請與審批”、“食堂衛生監督”、“學生身心健康”、“生活常識指導”、“住宿生社團”、“升學指導”等環節開展工作。
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主發展”,開闊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學生事務辦公室組織20多位生活指導老師開設了18個“住宿生社團”,來實現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其中生活指導老師給予學生學習、生活上的規劃建議,適時引導學生思想,幫助住宿學生適應集體生活,疏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向人格完善,思想成熟,性格大氣,有理想有追求、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發展。學生健康中心則是以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宗旨,積極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向學生講授適合高中生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開設了“如何面對挫折、提升抗逆力和認識自我”等公開課程,使學生學會運用心理學的方法,提升生活品質,幫助學生向“生活和諧,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方向發展。
(五)、梯隊的師資建設
附中已形成具有特色和傳統的教師培訓機制,并收到了切實的效果。
1、新教師培訓。“助你起航”新教師培訓工作已成為附中自培項目。學校以“融入附中,學為人師”為培訓目的,從新教師需要出發,通過集中專題研修、組室業務指導、教學觀摩研討、制定個人發展計劃等活動與形式,對新教師進行規范化培訓,旨在幫助新教師:了解學校發展歷史、辦學特色、發展規劃,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認識學校工作意義,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愛崗敬業的信念,熟悉本職工作的基本流程與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在優秀的學科教學團隊的浸潤下,盡快實現角色轉變,融入新的環境,增強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學校還為新教師聘請帶教老師,教學帶教兩年,開展“傳、幫、帶”工作,要求專門的指導教師在帶教過程中,以提高新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形成良好教育教學行為規范為目的,同時引導新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三年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為個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這樣的培訓,使新教師縮短了“適應期”,加快了“成長期”。
2、骨干教師培養。附中黨政負責人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在不同場合都在強調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與人才培養的內在重要關系。在選拔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的工作上,學校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拔標準來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在骨干教師培養的過程中,學校堅持開展民主推薦,通過輪崗、掛職鍛煉等各種方式,加快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打造專業、成熟、能干的教師隊伍。特別是“聚焦課堂、課題引領、專業成長”的“雙名工程”,“青年教師沙龍”——圍繞師德、教學、科研等主題,邀請相關學科的青年教師共同探討困惑,尋求方法,相互激勵,并邀請高級和特級教師們前來和青年教師座談,分享經驗——等活動,對骨干教師的培養更是碩果累累。
3、其它培訓。在教師培訓中,附中將專業教師分為“成熟教師”、“發展中教師”、“青年教師”三個群體,在整體提升、互助互動提升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培養(提升)。對成熟型的教師,學校致力于尋求機遇、幫助他們總結、展示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通過送出去、出版著作等方式擴大他們的社會影響,協助他們在形成風格、形成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引領本校教師進步;對于發展中教師,學校主要任務是推動他們形成特色、走向成熟。學校聘請有關專家總結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上的得失,規劃他們教育教學前景,為他們搭建各種展示交流的平臺,激勵和推動他們盡早盡快地走進成熟教師的行列;對于青年教師,學校有更為細致地打造培養計劃,以“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為職業目標,每兩周一次的培訓活動、每學期一次的外出考察交流、每年度一次的調查研究、論文比賽和教學獎賽,與其他的校本培訓活動一起組成培訓課程的基本格局。在格局內部,則是基本功、教學理論、校園文化、課堂意識等分項培訓。其中的“附中教師論壇”是附中校本培訓工作的特色。論壇鼓勵學校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走上講臺,闡述教學理念,分享教學經驗。通過教師論壇把學校優秀的教師資源、嚴謹的教學傳統、獨特的人文氛圍輻射和傳遞,讓優秀教師思想和魅力輻射、感染、鼓舞全體教職工,使學校的傳統和精神在每位一線工作的教師身上得到延續。
這次掛職工作,既是我學習的過程,也是回顧、反思與整理自身教育教學理念的契機,盡管校際差異很大,但附中在教育教學管理及教學實踐中的先進經驗和方法,必將對我今后做好學校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 上一篇:煤礦和宣傳教育工作要點
- 下一篇:校長掛職學習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