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教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12 10:44:00
導語:青少年法教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東村共有215戶,1028人。其中,青少年300人。近幾天,我們對該村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題目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在青少年中,法制觀念普遍薄弱,法制意識較為淡薄,對農村健康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今后在青少年中大力進行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為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貢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看。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維護未成年人的正當權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興衰。通過不中斷的宣傳教育,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題目。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存在的主要題目有一定的感慨。
一、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題目
(一)學校的法制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青少年都要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有的還要升進高中、大學進行學習。所以青少年的成長主要是在學校受全面的素質教育,這就決定了學校是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然而,目前有的學校法制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一是“重智育,輕德育”,政治敏銳性不強,對當前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熟悉不足。有的學校固然開設了法制課,但有名無實,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法制教育課,只是被動配合有關單位,象征性地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二是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簡單化,生硬灌輸,學生難于接受,教育效果不大;三是對當前青少年學生思想動態把握不準,分析不夠,未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障礙,消除心理疾病,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進一步進步。
(二)缺陷的家庭環境制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偏高,面對犯罪比例不斷攀升,一些家長往往把責任推給社會和學校。缺陷的家庭環境是一個關鍵的題目。不良家庭環境,往往是引發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是家庭破碎,青少年缺乏父愛和母愛。目前離婚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父母離異對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傷害,使他們孤獨、自卑、怨恨,這些不良情緒導致有些孩子形成難以矯治的人格障礙,這就很輕易被壞人引誘、教唆犯罪。
二是家教方式錯誤。一些家長在生活上給孩子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庇護,過分溺愛,不管是否公道,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想法予以滿足。這種“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養成貪圖享受、自私自利、跋扈霸道的惡習。一些家長看子成龍、看女成鳳心切,對孩子期看值很高,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視對其德育的培養,一旦預期得不到滿足,孩子就可能從此走上歧途。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未履行法定監護教育子女的義務,不關心孩子的道德培養、心理健康和精神需要。三是家長有不良行為,有的父母不學法,不懂法,不遵法,行為不檢點乃至違法犯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涉世不深的未成年子女識別能力差、模仿能力強、意志薄弱,不難想象,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染有某種惡習的父母,是不可能做好子女的法制教育的。
(三)青少年景長轉型期出現法制教育盲區
小學四、五年級至初中三年級間,高中畢業后暫時不上學這些時期,是青少年景長的轉型期,也是孩子的危險期,在此期間,隨著家長對孩子自立能力的逐步認可,對孩子的治理逐漸放松。擺脫了家長束縛的孩子們頓感輕松無比,放學多玩一會兒再回家的事時有發生,有的干脆就向家長們撒謊。特別是上了初三后,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家長也放棄了對其的學習教育,而此時的孩子們正處在青春發育期,不僅與家長老師溝通少,而且好奇心大,自我約束能力差,便成了網吧、游戲廳等游樂場所的常客。使不良習慣逐漸增長。
(四)不良的社會環境淡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歌舞廳、游戲廳、網吧充斥著青少年生活的環境,這些眾多的不適合青少年的娛樂場所,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鮮、尋求刺激的需要,尤其是校園四周出現的“黃、賭、毒”題目,嚴重腐蝕著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法制櫥窗、板報等法制教育陣地形同虛設,難以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正確的影響。
(五)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因陳守舊
當前的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自小在家人的庇護下長大,導致他們性格上的脆弱、敏感、依靠性強、承受力差,而目前法制教育在方式和內容上過于成人化,沒有因人施教,既忽視了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又忽視了青少年的承受能力。時間久了,青少年對這種教育方式產生了厭倦情緒和逆反心理,出現了青少年學法而不懂法,學法而不用法的怪現象,致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二、改進和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針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題目,需要全社會動員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青少年在法制教育的軌道上健康成長。
(一)加強學校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學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陣地,捉住了這個主陣地,也就捉住了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環節,實現以點帶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育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校的特點,可以采取以下途徑和方法。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法制教育進課堂,這也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班會課、早會課、聘請法制校長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做到講解通俗、具體生動,以激發學生的學法積極性。
2.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恰到好處的滲透點撥教育,既不增加課時,又可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換的。可結合語文、數學、歷史、地理和音樂、美術等課程,挖掘學科教學的普法因素,找準切進點,寓普法教育于日常教學之中。
3.寓教于少先隊、共青團活動中。少先隊、共青團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深受少年兒童和青年朋友的喜愛。在團隊活動中融進法律知識,寓教于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生動活潑的主題隊會、載歌載舞的文藝演出、拓寬視野的輔導報告、布滿競爭的知識競賽、豐富知識的讀書讀報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得到具體、生動、形象的教育,并愉快、主動地接受教育。
4.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會是所大學校,生活是本活教材,參加社會實踐,是接受法制教育的又一良好途徑。如:組織學生參觀勞教戒毒場所、聽取失足青少年的“現身說法”等方法教育孩子。
(二)重視家庭的法制教育作用
1.家長留意進步素質。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導,是子女的啟蒙老師。因此,父母自身思想文化素質、道德品質修養和法律素質的高低,對子女直接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留意建立父母、子女互相學習的家庭環境。在孩子眼前,家長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權威,家長需要學習,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2.家長要把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不僅要有疼愛子女的性情、看子成龍的愿看,也應當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子女既要有注重成績的心理傾向,也應當留意防止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對子女的侵襲,應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包括法律素質的教育。
3.家長應增強對子女的法律保護意識,進步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責任感。不少案例表明,未成年人被傷害,或者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與父母的保護、防范意識不強有關。
(三)組織、協調有關部分及社會氣力齊抓共管,營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參與,發揮各自的上風,努力營造一個學法、遵法、的社會環境。
1.強化社區依法治理,幫教社會閑散青少年。社區居(村)委會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幫教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積極協助有關部分落實對刑滿開釋、解除勞教青少年的安置幫教工作,盡快形成嚴密有效的安置幫教網絡系統,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重新犯罪。對已完成義務教育的青少年,勞動保障、稅務等部分和職業教育機構應積極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畢業生、初高中畢業生以及踏上社會的青少年的職業培訓,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和扶持,為其參與市場競爭、就業上崗創造條件。
2.加強文化娛樂場所治理,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打擊危害學校秩序、侵害在校青少年學生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清理學校周邊所存在著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丑惡現象,使其成為對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動員和依靠社會氣力,公安、文化、工商行政治理等部分,徹底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努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學校、相關部分都要積極組織青少年開展“離別網吧”、“不讓進我家”等活動,增強青少年對社會不良現象的免疫力。
3.及時妥善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公安、、法院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要堅持“教育、感化、拯救”的方針,設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辦理,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工作制度,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正當權益。有關部分、要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研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特點及對策,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從而有效地預防青少年學生的犯罪。
- 上一篇:青少年體育鍛煉總體意見
- 下一篇:抓好中學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