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第二支生力軍”
時間:2022-02-18 04:35:00
導語:新農村建設的“第二支生力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昌樂縣委、縣政府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老干部工作,不把老干部當負擔、當包袱,而視為可持續發展的一股強大動力,采取得力措施,積極組織、支持和鼓勵老干部參與新農村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果。據統計,全縣60%以上的離退休干部,直接或間接參與了農村經濟發展工作,近幾年每年創造的經濟價值都達數億元。
(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昌樂縣的離退休干部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群體,由當時的3000多人,至2006年初增加到了4000人。有極個別單位負責人認為,供養這部分人負擔太重,是單位的沉重包袱。但縣委、縣政府與此相反,認為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二支生力軍”。老干部當中有的有專業特長,有的科技知識豐富,有的善于經營管理,有的信息網絡廣泛等,是重要的人力、人才資源。同時,退休時間不久的老干部,大部分身心健康,有發揮余熱、再作奉獻的政治覺悟和迫切愿望,只要把他們發動、組織起來,定能為全縣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新農村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所以,縣委、縣政府把發動老干部參與社會經濟發展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計劃,放在了重要議事日程上,并成立了領導小組,有一名副書記分管,縣委組織部、老干部局等部門負責日常工作,縣、鎮、街道各級黨組織齊抓共管,逐步使這一工作在全縣扎扎實實地開展了起來。
(二)
昌樂縣為發動老干部參與社會經濟發展,在層層召開會議,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動員,逐級下達文件部署的同時,最最主要的是,圍繞這一“中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黨委、政府從政策、資金、用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在農村建企業、搞經營、直接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老干部,不管在哪方面遇到困難,黨委、政府同對待年輕企業家一樣,全面給予支持,并且盡量予以照顧,為他們“繼續戰斗”提供了物質保障。有一退休干部在庭院中養狐貍,經濟效益很高,但場地狹小,發展受到限制。在鎮的幫助協調下,村里將村外10畝摞荒地,以優惠價格承包給了他。此后,他快步發展,現年養成狐、仔狐2000多只,成了江北第一養狐場,并帶動本村和外村20多農戶養起狐貍,戶戶年收入二三萬元。退休干部劉明書有辦企業經驗,想在馬宋鎮辦廠子無場地、缺資金,縣、鎮一齊幫助,幫他貸款30萬元,為他解決荒嶺地20畝,使其夢想成真,半年內辦起了全縣第一家拖拉機廠——濰坊魯昌拖拉機廠,年產拖拉機5000-8000臺,年支付在該廠干活的農民工工資百萬元以上,大大增加了農民致富渠道。近10年來,全縣累計幫助老干部解決經營資金達6000余萬元,經營場地300多處。對老干部企業涉及出口項目的,還幫助辦理了有關手續、證件等。
抓好科技技術培訓,使老干部不斷提高創業技能。縣委縣府針對大批“年輕老干部”身體尚好,老知識、老經驗跟不上時展要求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老干部協會的作用,以協會、老年學校為陣地,或辦短訓班、或組織外出學習、或現場交流、或幫助聘請“臨時教師”等,對老干部進行科技培訓,使其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從而有了“二次創業”的新本領。縣教育局原局長、退休干部趙明琴,通過老干協會的培訓和“牽線搭橋”,新學會了蘆薈栽培和加工技術,在老家東徐村,建成5畝蘆薈園,成立了濰坊綠金蘆薈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蘆薈干粉系列產品,總資產已達百萬元,并帶動縣內外500多戶農民發展起了蘆薈產業。據統計,全縣參加各種培訓的老干部,累計有3500多人次。
培養發揮余熱典型,帶動廣大老干部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各級黨委和老干部黨支部,采用重點培養、總結經驗、現場參觀、會議表彰、媒體宣傳等形式,從縣到鎮層層樹立起了一批、老干部為建設新農村奉獻余熱的典型人物。堯溝鎮黨委針對退休干部齊全慶接受新事物快,有為新農村建設出力強烈愿望的情況,黨委和老干部黨支部的負責同志,多次與他談心,并幫他解決資金9萬元,使他辦起了瓜菜良種公司,為瓜農菜農經銷良種,5年來從未出假冒偽劣種子問題,他經營的良種銷售到縣內外千余戶瓜農菜農中,戶均年增收三五千元。鎮黨委在老干部中宣揚他的事跡后,帶動10多名老干部迅速投入到了為農民服務工作中。紅河鎮退休干部、畜牧獸醫師吳學儉,醫術較高,身體較好,“宗旨”觀念較強,縣委老干部局和紅河鎮黨委特地對他培養,使他很快在新農村建設中作出大貢獻。他自費投資5000元,購買器械、藥品等,義務為農戶的百多頭奶牛檢疫、治病,直接和間接為每個養奶牛戶年增收千元左右。10多年來,他在煙臺、龍口、青島、昌邑、淄博等地,給畜禽養殖場長、技術人員、養殖戶講課數百場次,聽課人數萬余人次,授課后的社會效益數億元以上。在此過程中,縣委老干部局認真總結他的先進事跡,多次在山東《支部生活》、《老干部之家》、《濰坊日報》等媒體刊載,并把他評為“濰坊市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在這面旗幟的感召下,在全縣老干部中,逐漸形成了人人為新農村建設獻余熱的濃厚氛圍。
(三)
目前,昌樂縣廣大離退休干部,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第二支生力軍”。有的以自己的豐富經驗與專長為新農村出謀出力,有的身體力行地為農民致富鋪路搭橋,等等,在新農村建設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
以余熱創新業,直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財富。許多老干部根據自己身體條件較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基礎的實際情況,直接參與或直接支援了新農村建設。唐吾鎮退休干部、現年64歲的楊洪昌,回老家楊莊村居住后,主動向村“兩委”承包300畝荒山禿嶺,把一生的積累全部用在了治山造林上,自己投資10萬元,雇上大汽車、拖拉機拉石頭、水泥,在山溝、山間修建攔水壩20個,保持水土,蓄水澆樹,4年時間,整修山路10華里,栽植各種樹木10萬棵。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全部綠樹成蔭,展現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馬宋鎮退休干部孟慶光,回老家店子村居住后,在村西荒嶺上,建起了大型康泰塑料有限公司,用農民工300人,年產塑料制品1萬噸,全部出口南韓、澳大利亞等5個國家,年創匯8000萬元人民幣。這個企業不僅為國家創了外匯,每年還直接向新農村建設注入資金300多萬元(農民工工資)。許多鄉親反映,老干部們不愧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根重要頂梁柱。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技能,為農民增收排憂解難。許多老干部不吝財、不保守,總是利用自身優勢和專長,幫農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各種困難,并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退休干部劉玉祥住的堯溝鎮,是江北第一西瓜鎮。他充分發揮對瓜菜病害防治有研究的特長,經常應邀到塑料大棚內,義務為瓜農菜農診治瓜菜病害。當他看到春節前后,大棚內高溫高濕、用噴霧器防治病害,因增加棚內水分,反而容易引起病害時,經過上百次試驗,研制成功了電動噴粉器,用粉劑防治病害效果好,并且提高工效20多倍。此技術和藥械在縣內外推廣后,每年為瓜農菜農增收五、六百萬元。南郝鎮離休干部劉洪階,在荒灘上建養魚池、搞綠化,打成3眼機井后,合理安排抽水時間,旱時為附近11戶種糧農民抽水澆地50畝,年增產糧食1萬多斤。許多農民深有感觸地說:“老干部就是我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為農民制造、送去“酵母菌”,農民致富“大膨脹”。為幫助農民盡快致富,許多老干部做起“酵母菌”工作,為農民致富打牢了根基。馬宋鎮退休干部孟經偉,針對農民養肉雞、肉鴨是致富好門路、而種苗難解決的問題,自籌資金,在荒嶺上辦起4萬只種雞、種鴨養殖場,每年為本縣外縣供應種雞苗、種鴨苗500萬只,使這些養殖戶年純收入千萬元左右。縣退休干部路來謙,在喬官鎮韓家莊村承包荒嶺100畝,栽植從國外引進的黃金梨、水晶梨果樹苗,繁殖種苗后,已供應本縣5個村,栽植這種梨樹500畝,畝收入是一般梨品種的3倍以上。農民從老干部那里,真正得到了“小投入、高回報、大膨脹”的經濟效益。老干部為新農村建設生產的“高效膨化劑”,受到了廣大農民的高度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