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黨建組織調研與思索
時間:2022-04-26 10:45:00
導語:村級黨建組織調研與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直接服務“三農”的村級組織,如何積極有效地發揮作用,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最近,筆者就服務型村級組織建設問題,作了一些調查研究,得到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是時代的呼喚
調查過程中,基層干部群眾一致認為,在推進突破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新階段,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正當其時、意義重大。
第一,新農村建設為村級組織拓寬了服務空間。黨的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讓村級組織和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指明了方向。村級組織作為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領導核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擔負著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務。面對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重任,村級組織的服務工作不應只拘限于少數幾個節點上,而應覆蓋到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培育新農民、建立新組織、塑造新風貌等各個方面。這就要求廣大基層組織和黨員必須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村鎮規劃為龍頭,建設新村鎮,使村鎮建設逐步達到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臟亂差問題;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培育新農民,使廣大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傳統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以創建文明村為主導,塑造新風貌,完善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全面提升農民的文明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
第二,農村稅改為村級組織騰出了服務時間。2002年以來,廣大農村相繼推行稅費改革,國家又先后出臺了糧食直接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農村貧困生“兩免一補”和計劃生育家庭扶助獎勵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的積極性。隨著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民主管理權和經濟收益權的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免征農業稅后,村級組織職能發生了根本轉變,基層干部不再催糧要款,可以從稅費收繳的沉重負擔中解脫出來。這就要求村級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把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審、批、管”轉變為“扶、幫、促”,切實下移工作重心,變過去的直接指揮為出謀劃策,變過去的行政命令為服務引導。因此,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努力打造服務型村級組織。
第三,農民思想的新變化要求村級組織加強服務。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加大。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農民群眾的溫飽即安、減負即穩等小農意識已逐漸減弱,其所思所慮發生了新的變化,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農民迫切希望有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渴求增收致富;希望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帶領群眾發展壯大村級經濟,改變自身環境;希望轉移富余勞動力,通過勞務輸出增加收入;希望改善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提高自身發展能力;希望解決農村醫保等社會保障問題,解決后顧之憂。這就要求村級組織必須切實增強服務觀念,努力為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服務。同時,做好群眾工作,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防止強迫命令;既要統一思想,又要尊重差異;既要提高思想認識,又要解決實際問題,這些都增加了群眾工作的難度。這就要求村級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放棄某些過時的舊方法,更多地采用說服教育、抓點示范、服務引導等方法,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融洽與群眾的感情上著力,在密切黨群關系中體現先進性;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帶著真心實意去工作,帶著深情厚意服務群眾,在深懷愛民之心中體現先進性;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恪守為民之責中體現先進性;要敢于創新,注重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求實效,在善謀富民之策中體現先進性;要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切實解決群眾的衣食住行、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在多辦利民之事中體現先進性。
總之,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符合群眾意愿和時代潮流,符合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政治文明建設的發展方向。
二、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面臨的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基層干部群眾所期盼的服務型村級組織,是一個以服務為導向,以民生為根本,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基層組織。從目前我縣村級組織建設的現狀來看,還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一是,服務水平不高的問題。我縣村級組織總體上還是一個以管理、控制為主的組織,領導方式還沒有實現由直接領導向更多地發揮間接領導和服務協調的轉變,表現為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職能不突出,服務手段有差距,沒有形成全程式、經常化的服務體系。目前,大多數村級組織都把服務重點放在水、電、路、渠等硬件建設上,科技、信息、文化、法律等軟環境、軟服務遠遠跟不上,農民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難以滿足。
二是,陣地建設不強的問題。目前,全縣雖然基本實現了“村村有陣地”的目標,但是村級組織陣地建設仍然相對滯后。全縣村級活動室不足90平方米的有60個,占48.4%。土木結構的有13個,占10.5%。村級活動室非集體所有的有15個,占12.1%。大部分村級組織陣地基礎設施不全,條件簡陋,影響了村級組織陣地作用的有效發揮。還有相當一部分村級活動室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活動室閑置浪費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三是,服務資金不足的問題。我縣村級組織普遍運轉困難,公用經費缺乏,外援資金有限,在服務群眾方面常常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村支“兩委”做起服務工作來就象“泥田拔蘿卜——吃一截揩一截”。當前,全縣124個行政村中,有35個村尚有負債,占28.2%。村集體經濟在萬元以下的有40個村,占32.3%。村集體經濟在5萬元以上的僅有4個村,占3.2%。
四是,服務隊伍不齊的問題。村級干部力量薄弱,村干部隊伍后繼乏人。全縣共有村干部396人,村均不足4人。其中,女干部僅有11人,村干部平均年齡44.8歲。全縣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年齡老化、知識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全縣共有農民黨員4932名,其中60歲以上的高達1497名,占農民黨員總數的30%;35歲以下的607名,僅占總數的12%。全縣750余名黨員缺乏幫帶能力,年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部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強,已嚴重困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勞務輸出使農村有頭腦、懂技術、會經營的鄉土人才紛紛外出,社會中介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又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大多數村都缺乏服務隊伍。
三、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的對策建議
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縣、鄉黨委必須將其提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恪守執政為民,按照實際、實用和實效性相結合,系統性、科學性和前瞻性相結合的原則,從服務理念、服務職能、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服務型村級組織建設。
第一,轉變工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把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作為農村黨建工作的大事來抓。縣、鄉黨委要進一步明確和調整村級組織的工作職能,引導村級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在政治領導、決策主導和服務向導上來,帶動村級其他組織共同搞好服務。進一步樹立和強化“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制定和實施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的中、長期規劃,采取組織推動、政策拉動、典型帶動等辦法抓好規劃落實。
第二,加快人才儲備,建好服務隊伍,把村級組織建設成人才相對密集的新型組織。一是要選好配強村級班子,注重培養選拔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干部。完善“兩推一選”、“兩推直選”的方式,推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真正把那些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選進村級組織班子中來,尤其要選好配強村支部書記。高度重視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加快后備干部培養。二是要以提高黨員素質為重點,創新黨員教育培訓機制。依托省市農村黨員培訓基地、鄉村主導產業,按照黨員意愿確定種植、養殖、營銷、加工等方面的培訓內容。根據農村黨員的年齡、知識、能力結構,采取靈活多樣、喜聞樂見的形式抓培訓。依托黨員電化教育、遠程教育,免費提供致富信息、農業技術培訓。依托縣委黨校、職教中心,分產業舉辦黨員致富能手骨干培訓班。依托村黨員活動室,舉辦實用技術普及班。依托縣鄉農業服務中心,吸收農村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建立專兼職農業技術推廣員隊伍,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三是要大力發展能人入黨,實施能人治村,支持能人創業,通過聯合培養、上掛下派、引進招聘等方式選拔農村緊缺人才,不斷充實村級實用人才庫。以黨員為主體建好科技特派員、文藝演出隊、治安聯防組等專兼職服務隊伍,為群眾提供經常性和專業化的服務。針對群眾在政策、信息、科技、文化、衛生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整合縣鄉涉農技術人員、鄉村干部、致富能手和義務工作者等力量,組建各類以黨員為主體的為民服務小分隊,及時解決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難題。
第三,建好活動陣地,構筑服務平臺,搭建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村活動室建設水平,做到有場地、有設備、有制度、有標志、有檔案、有資料、有活動,加強管理和使用,確保村級組織陣地充分發揮作用。以村級組織活動室建設為中心,整合建設村級醫務室、連鎖超市、農民夜校、廣播室和警務室,努力把村級組織建設成為村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二是要依托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大力開展農民思想倫理教育、農村富裕勞動力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引導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掌握技術和信息,增強致富能力,促進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三是要教育、引導和組織農民群眾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及時收集整理農技知識、農產品加工、市場供求信息及各項惠農政策,利用村務公開欄等宣傳專欄進行適時公開,定期更新,方便廣大農民群眾及時、便捷地獲取各類信息,實現科技信息在廣大農村的快速傳播。四是要依法建立完善村民議事制度,健全和完善民主決策制度,落實村民民主自治,讓村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五是要深入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將連鎖超市、農資銷售網點等建在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附近,方便群眾參與市場買賣。逐步在全縣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城鄉一體化消費經營網絡。六是要深入開展“百村法律大講堂”活動,依托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發動和依靠群眾抓好社會治安、群防群治、防火防災等工作。積極推行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接待日、村干部輪流值班等制度,對農村矛盾糾紛,認真排查、積極化解、依法調處。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堅持用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互諒互讓來引導群眾。圍繞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的要求,組織開展“凈化家園村莊文明行動”,倡導培養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社會和諧。七是在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過程中,以優化農村衛生資源配置,適應農村醫療需求,著力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重點,大力發展村級衛生事業。
第四,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服務產業,夯實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要選準選好一條幫助群眾致富增收、發展經濟的好路子。根據鄉村自然條件和比較優勢,選準村級集體經濟的增長點,走各具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對先進村重點做好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抓好集體資產管理;對集體經濟薄弱村,加大幫扶力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充分發揮當地優勢,圍繞土地、山石等資源做文章,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推行“一村一品”,大力發展特色專業村;對一些交通便利、具有區位優勢的村,加快發展商品流通業和租賃業,建設各類市場、商貿街、商業網點。依托自然優勢,積極發展農村旅游業、觀光農業等,為村級組織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第五,完善工作制度,強化服務考核,不斷提高服務型村級組織的建設水平。要建立廣泛聯系農民群眾的制度,從擴大聯系范圍、改進聯系方式、豐富聯系內容、增強聯系實效等方面入手,創新村級組織聯系群眾的模式。堅持和完善縣直部門聯系村、農村普通黨員分片聯系群眾、黨員先進性承諾等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黨員干部聯系點制度、農村黨員干部調查研究制度,真正做到傾聽民聲,了解民意,與民交流,為民服務。建立和完善集中聽取村民意見日活動、農村黨員與群眾談心制度,確保廣開言路、集中民智。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為民服務機制,把為民的服務項目、辦事程序、政策法規、承諾時限、收費標準等向群眾公開。堅持群眾有需求、干部有行動、組織有服務,切實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同時,要把為民服務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以制度來規范組織和黨員個人的服務行為。重點建立健全農業技術、產銷信息、政策咨詢、法律援助、文藝匯演等方面的無償或低償、有償服務制度,建立健全群眾首問負責、服務需求預測、便民服務、服務質量投訴等工作機制,推進服務工作的系統化、高效化和經常化。要把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核心指標進行考核,并將考核評價結果與村級組織經費撥付、村干部待遇保障結合起來,對表現突出的村干部給予養老保險獎勵和待遇補貼,優先提拔重用甚至招錄進公務員隊伍。
- 上一篇:畸形的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探索
- 下一篇:書店個人總結資料